[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景岳全書卷十九
眀 張介賔 撰
欬𠻳
經義
欬論黄帝問曰肺之令人欬何也岐伯對曰五臟六腑
皆令人欬非獨肺也帝曰願聞其狀岐伯曰皮毛者
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従其合也其寒飲
[019-1b]
食入胃従肺脉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内合邪
因而客之則為肺欬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
𫝊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叅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
則受病㣲則為欬甚則為泄為痛乗秋則肺先受邪
乗春則肝先受之乗夏則心先受之乗至隂則脾先
受之乗冬則腎先受之○肺欬之狀欬而喘息有音
甚則唾血○心欬之狀欬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
甚則咽痛喉痺○肝欬之狀欬則两脇下痛甚則不
[019-2a]
可以轉轉則两胠下滿○脾欬之狀欬則右脇下痛
隂隂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腎欬之狀
欬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欬涎○帝曰六腑之欬奈
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臟之久欬乃移於六腑○脾
欬不已則胃受之胃欬之狀欬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肝欬不已則膽受之膽欬之狀欬嘔膽汁○肺欬
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欬狀欬而遺矢○心欬不已
則小腸受之小腸欬狀欬而失氣氣與欬俱失○腎
[019-2b]
欬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欬狀欬而遺溺○久欬不
已則三焦受之三焦欬狀欬而腹滿不欲飲食○此
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㖒唾而靣浮腫氣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
合浮腫者治其經帝曰善
生氣通天論曰秋傷於濕上逆而欬
隂陽應象大論曰秋傷於濕冬生欬𠻳
示從容論曰欬𠻳煩寃者是腎氣之逆也○喘欬者是
[019-3a]
木氣并陽眀也
脉解篇曰少隂所謂嘔欬上氣喘者隂氣在下陽氣在
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欬上氣喘也
隂陽别論曰一陽𤼵病少氣善欬善泄
五臟生成篇曰欬𠻳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眀太隂
玉機真藏論曰秋脉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欬上
氣見血下聞病音
刺禁論曰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欬
[019-3b]
評熱病論曰勞風法在肺下詳後論/證條中
氣交變大論凡嵗火太過○嵗金大過○嵗水太過○
嵗木不及等年俱有欬證
五常政大論凡審平之紀○從革之紀○堅成之紀○
少陽司天等年俱有欬證
至真要大論凡少隂司天○太隂司天○少陽司天○
陽眀司天○陽明之勝○少隂之復○太隂之復○
少陽之復○陽眀之復○厥隂司天客勝○少陽司
[019-4a]
天主勝○太陽司天客勝等年俱有欬證
五邪篇曰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欬動
肩背
繆刺論曰邪客於足少陽之絡令人脇痛不得息欬而
汗出
論證共四/條
欬𠻳一證竊見諸家立論太繁皆不得其要多致後人
臨證莫知所従所以治難得效以余觀之則欬𠻳之
[019-4b]
要止惟二證何為二證一曰外感一曰内傷而盡之
矣夫外感之邪必由皮毛而入盖皮毛為肺之合而
凡外邪襲之則必先入於肺久而不愈則必自肺而
𫝊於五臟也内傷之𠻳必起於隂分盖肺屬燥金為
水之母隂損於下則陽孤於上水涸金枯肺苦於燥
肺燥則癢癢則欬不能已也總之欬證雖多無非肺
病而肺之為病亦無非此二者而已但於二者之中
當分隂陽當分虚實耳盖外感之欬陽邪也陽邪自
[019-5a]
外而入故治宜辛温邪得温而自㪚也内傷之欬隂
病也隂氣受傷於内故治宜甘平飬隂隂氣復而𠻳
自愈也然外感之邪多有餘若實中有虚則宜兼補
以㪚之内傷之病多不足若虚中挟實亦當兼清以
潤之大都欬𠻳之因無出於此於此求之自得其夲
得其夲則治之無不應手又何有巢氏之十欬證陳
氏之三因證徒致亂人心目而不得其際也畱心者
其熟味此意經云肺之令人欬又曰五臟六腑皆令
[019-5b]
人欬非獨肺也又曰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従其合
也又曰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𫝊以與之然
則五臓之欬由肺所傳則肺為主臟而五臟其兼者
也故五臟六腑各有其證正以辨其兼證耳旣有兼
證則亦當有兼治雖有兼治然無非以肺為主也是
固然矣然愚則猶有説焉則謂外感之欬與内傷之
欬其所本不同而所治亦異盖外感之欬其來在肺故
必由肺以及臟此肺為夲而臟為標也内傷之欬先
[019-6a]
因傷臟故必由臟以及肺此臟為夲而肺為標也凡
治内傷者使不知治臟而單治肺則真隂何由以復
隂不復則欬終不愈治外感者使不知治陽而妄治
隂則邪氣何由以解邪不解則𠻳終不寧經曰治病
必求其夲何今人之不能察也
一勞風證内經評熱病論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使
人強上𡨕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
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欬出青
[019-6b]
黄涕其狀如濃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
傷肺傷肺則死矣
賔按此勞風之證即勞力傷風證也盖人之勞者必
毛竅開而汗液出所以風邪易入凡今人之患傷風
者多有此證故輕者惟三四日重者五七日必欬出
濁痰如涕而愈者此即勞風之屬也但以外感之法
治之自無不愈其有勞之甚者或内摇其精或外勞
其形勞傷既甚精血必虧故邪不能㪚而痰不能出
[019-7a]
此即勞損乾𠻳之類也所以多不可治
一外感有𠻳内傷亦有𠻳此一實一虚治當有辨也盖
外感之𠻳必因偶受風寒故或為寒熱或為氣急或
為鼻塞聲重頭痛吐痰邪輕者脉亦和緩邪甚者脉
或弦洪㣲數但其素無積勞虚損等證而陡然欬𠻳
者即外感證也○若内傷之𠻳則其病來有漸或因
酒色或因勞傷必先有㣲𠻳而日漸以甚其證則或
為夜熱潮熱或為形容瘦減或两顴常赤或氣短喉
[019-7b]
亁其脉輕者亦必㣲數重者必細數絃𦂳盖外感之
𠻳其來暴内傷之𠻳其來徐外感之𠻳因於寒邪内
傷之𠻳因於隂虚外感之𠻳可温可㪚其治易内傷
之𠻳宜補宜和其治難此固其辨也然或其脉證素
弱而忽病外感者有之或其形體素強而病致内傷
者亦有之此中疑似但於病因脉色中細加權察自
有聲應可證若或認之不真而互謬其治則吉凶攸
係不淺也最宜慎之
[019-8a]
外感𠻳證治共五/條
一外感之𠻳無論四時必皆因於寒邪盖寒随時氣入
客肺中所以治𠻳但治以辛温其邪自㪚惟六安煎
加生薑為最妙凡屬外感悉宜先以此湯加減主之
○若肺脘燥澁痰氣不利或年老血衰欬𠻳費力者
於夲方加當歸二三錢○若寒氣太盛或中寒肺氣
不温邪不能解者於此方加北細辛七八分或一錢
若冬月寒盛氣閉邪不易㪚者即麻黄桂枝俱可加
[019-8b]
用或用小青龍湯○若傷風見寒或傷寒見風而往
來寒熱欬𠻳不止者宜柴陳煎主之○若寒邪不甚
痰氣不多者但以二陳湯加減主之則無有不愈
一外感之𠻳凡屬隂虚血少或脾肺虚寒之軰則最易
感邪但察其脉體稍弱胸膈無滯或腎氣不足水泛
為痰或心嘔惡饑不欲食或年及中衰血氣漸弱
而欬𠻳不能愈者悉宜金水六君煎加減主之足稱
神劑○若兼陽分氣虚而脉㣲神困懶言多汗者必
[019-9a]
加人參勿疑也○若但以脾胃土虚不能生金而邪
不能解宜六君子湯以補脾肺或脾虚不能制水泛
而為痰宜理中湯或理隂煎八味丸之類以補土母
皆良法也
一外感欬𠻳而兼火者必有内熱喜冷脉滑等證亦但
以二陳六安等湯酌加涼藥佐之熱㣲者可加黄芩
一二錢熱甚者再加知母梔子之屬若火在陽明而
兼頭痛熱渇者惟加石膏為宜
[019-9b]
一外感之證春多升浮之氣治宜兼降如澤㵼前胡海
石𤓰蔞之屬是也夏多炎熱之氣治宜兼涼如芩連
知柏之屬是也秋多隂濕之氣治宜兼燥如蒼术白
术亁薑細辛之屬是也冬多風寒之氣治宜兼㪚如
防風紫蘓桂枝麻黄之屬是也經言嵗氣天和即此
之類然時氣固不可不知而病氣尤不可不察若當
其時而非其病及時證有不相合者又當舍時而從
證也至於各臓之氣證有兼見者又當随宜兼治故
[019-10a]
不可任膠柱之見
一欬𠻳凡遇秋冬即𤼵者此寒包熱也但解其寒其熱
自㪚宜六安煎二陳湯金水六君煎三方察其虚實
壯老随宜用之如果内熱甚者不妨佐以黄芩知母
之類
内傷欬證治共七/條
一凡内傷之𠻳必皆夲於隂分何為隂分五臟之精氣
是也然五臟皆有精氣而又惟腎為元精之夲肺為
[019-10b]
元氣之主故五臓之氣分受傷則病必自上而下由
肺由脾以極於腎五臟之精分受傷則病必自下而
上由腎由脾以極於肺肺腎俱病則他臟不免矣所
以勞損之𠻳最為難治正以其病在根夲而不易為
力也病在根夲尚堪治不求夲乎故欲治上者不在
乎上而在乎下欲治下者不在乎下而在乎上知氣
中有精精中有氣斯可以言虚勞之𠻳矣
一肺屬金為清虚之臟凡金被火刑則為𠻳金寒水冷
[019-11a]
亦為𠻳此欬𠻳所當治肺也然内傷之𠻳則不獨在
肺盖五臟之精皆藏於腎而少隂腎脉從腎上貫肝
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夲所以肺金之虛多由腎水之
涸正以子令母虚也故凡治勞損欬𠻳必當以壯水
滋隂為主庶肺氣得充𠻳可漸愈宜一隂煎左歸飲
瓊玉膏左歸丸六味地黄丸之類擇而用之○其有
元陽下虧生氣不布以致脾困於中肺困於上而為
喘促為痞滿為痰涎嘔惡為泄瀉畏寒凡脉見細弱
[019-11b]
證見虚寒而欬𠻳不已者此等證候皆不必治𠻳但
補其陽而𠻳自止如右歸飲右歸丸八味地黄丸大
補元煎六味囘陽飲理中湯劫勞㪚之類皆當随宜
速用不得因循以致汲深無及也
一内傷欬𠻳凡水虧於下火炎於上以致火爍肺金而
為亁渇煩熱喉痛口痛潮熱便結喜冷尺寸滑數等
證則不得不兼清火以存其水宜四隂煎或加減一
隂煎人參固夲丸主之此當與欬血證叅酌其治詳
[019-12a]
見血證門
一欬𠻳聲啞者以肺夲屬金盖金實則不鳴金破亦不
鳴金實者以肺中有邪非寒邪即火邪也金破者以
真隂受損非氣虚即精虚也寒邪者宜辛宜温火邪
者宜甘宜清氣虚者宜補陽精虚者宜補隂大都此
證邪實者其來暴其治亦易虚損者其來徐其治亦
難治損之法當與後亁欬證叅酌用之内傷虚損之
𠻳多不宜用燥藥及辛香動氣等劑如六安二陳之
[019-12b]
類皆不可輕用惟甘潤飬隂如乳酥蜂蜜百合地黄
阿膠麦冬去皮胡桃肉之類皆所宜也
一外邪證多有誤認為勞傷而遂成真勞者此必其人
氣體柔弱而醫家望之已有成心故見其𤼵熱遂認
為火見其欬𠻳遂認為勞不眀表裏率用滋隂降火
等劑不知寒邪既已在表涼藥不宜妄投若外既有
寒而内又得寒則表裏合邪必致邪畱不解延綿日
甚俗云傷風不愈變成勞夫傷風豈能變勞特以庸
[019-13a]
醫誤治而日加清削則柔弱之人能堪㡬多清理久
而不愈不至成勞不已也此實醫之所誤耳故醫於
此證最宜詳察在表在裡及新邪久病等因脉色形
氣等辨辨得其真則但以六安煎金水六君煎或柴
陳煎之類不數劑而可愈矣醫之不精此其一也
一亁欬𠻳證在丹溪曰火鬱之甚乃痰鬱火邪在肺中
用苦梗以開之下用補隂降火不已則成勞湏用倒
倉法此證多是不得志者有之愚謂丹溪此説殊不
[019-13b]
其然夫既云不得志則其憂思内傷豈痰火病也又
豈苦梗倒倉所宜攻也盖亁欬𠻳者以肺中津液不
足枯涸而然此眀係内傷虧損肺腎不交氣不生精
精不化氣所以亁澁如此但其有火無火亦當辨治
若藏平無火者止因肺虚故必先補氣自能生精宜
五福飲之類主之若藏氣㣲寒者非辛不潤故必先
補陽自可生隂宜理隂煎或六君子湯之類主之若
兼内熱有火者須保真隂故必先壯水自能制火宜
[019-14a]
一隂煎或加減一隂煎兼貝母丸之類主之若以此
證而但知消痰開鬱將見氣愈耗水愈虧未免為涸
轍之鮒矣
辨古
河間曰欬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𠻳是無聲
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欬𠻳謂有痰而有聲盖因
傷於肺氣動於脾濕欬而為𠻳也脾濕者秋傷於濕
積於脾也故經曰秋傷於濕冬必欬𠻳大抵素秋之
[019-14b]
氣宜清肅而反動之氣必上衝為欬𠻳甚則動於濕
而為痰也假令濕在肝經謂之風痰濕在心經謂之
熱痰濕在脾經謂之濕痰濕在腎經謂之寒痰宜随
證而治之若欬而無痰者以辛甘潤其肺如蜜煎生
薑湯蜜煎橘皮湯之屬是也若欬而𠻳者當以治痰
為先治痰者必以順氣為主是以南星半夏勝其痰
而欬𠻳自愈枳殻陳皮利其氣而痰自下痰而能食
者大承氣湯㣲下之痰而不能食者厚朴湯䟽導之
[019-15a]
此治法之大體也
愚觀河間此説謂治𠻳當先治痰因以南星半夏之
屬為主似得治𠻳之法矣此其意謂𠻳必因痰故勝
其痰而𠻳自愈則理有不然也盖外感之𠻳必因風
寒風寒在肺則肺氣不清所以動𠻳動𠻳然後動痰
此風邪痰𠻳之夲夲於外感非外感夲於痰也又如
内傷之𠻳必因隂虚隂虚則水涸金枯所以動𠻳脾
虚腎敗所以化痰此隂虚痰𠻳之夲夲於内傷非内
[019-15b]
傷夲於痰也今曰治𠻳當先治痰豈求夲之道乎然
治外感之𠻳者誠惟二陳之屬為最效又何故也盖
南星半夏生薑陳皮枳殻之類其味皆辛辛能入肺
辛能㪚寒寒邪㪚則痰𠻳自愈此正所以治夲而實
非以治痰也若内傷隂虚之𠻳則大忌辛燥此輩豈
堪輕用哉經曰肺欲辛以辛瀉之此肺實者之宜辛
也又曰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此肺虚者之忌辛也
氣味宜否之理内經妙用如此河間何以不察而謂
[019-16a]
南星半夏之屬俱能治痰豈果治痰之標便能治𠻳
之夲乎
述古共六/條
楊仁齋曰肺出氣也腎内氣也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
夲凡欬𠻳引動百骸自覺氣從臍下奔逆而上者此
腎虚不能收氣歸原當以地黄丸安腎丸主之毋徒
從事於肺此虚則補子之義也
衍義云有暴𠻳服諸藥不效或教之進生料鹿茸丸大
[019-16b]
兎絲子丸方愈有夲有標却不可因其暴𠻳而疑驟
補之非所以易愈者亦覺之早故也
丹溪曰欬𠻳有風有寒有痰有火有虚有勞有鬱有肺
脹
王節齋曰因𠻳而有痰者欬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
欬者痰為重主治在脾但是食積成痰痰氣上升以
致欬𠻳只治其痰消其積而欬自止亦不必用肺藥
以治欬也
[019-17a]
薛立齋曰春月若因風寒所傷欬𠻳聲重頭痛用金沸
草㪚○欬𠻳聲重身熱頭痛用局方消風㪚○葢肺
主皮毛肺氣虚則凑理不宻風邪易入治法當解表
兼實肺氣肺有火則腠理不閉風邪外乗治宜解表
兼清肺火邪退即止若數行解散則重亡津液邪藴
而為肺疽肺痿矣故凡肺受邪不能輸化而小便短
少皮膚漸腫欬𠻳日増者宜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肺
六味丸以滋腎水○夏月火熱炎上喘急而𠻳靣赤
[019-17b]
潮熱脉洪大者用黄連解毒湯○熱燥而欬用梔子
仁湯○欬唾有血用麥門冬湯俱兼以六味丸夏月
尤當用此壯腎水以保肺金○夏月心火乘肺輕則
用麦門冬湯重則用人參平肺㪚若上焦實熱用涼
膈㪚虚熱用六君子湯○中焦實熱用竹葉石膏湯
虚熱用竹葉黄茋湯○下焦虚熱用六味丸○秋月濕
熱傷肺若欬而身熱自汗口亁便赤脉虚而洪者用
白虎湯○身熱而煩氣髙而短心下痞滿四肢困倦
[019-18a]
精神短少者香薷飲○若病邪既去宜用補中益氣
加亁山藥五味子以飬元氣柴胡升麻各二分以升
生氣○冬月風寒外感形氣病氣俱實者宜用麻黄
湯之類所謂自表而入自表而出若形氣病氣俱虚
者宜補其元氣而佐以解表之藥若専於解表則肺
氣益虚腠理益䟽外邪乗虚易入病愈難愈矣○若
病日久或誤服表㪚之劑以致元氣虚而邪氣實者
急宜補脾土為主則肺金有所飬而諸病自愈○若
[019-18b]
人老弱或勞傷元氣而患前證誤服麻黄枳殻紫蘓
之類而汗出亡陽者多患肺癰肺痿治失其宜多致
不起缺/ 腎氣虧損火炎水涸或津液湧
而為痰者乃缺/ 用六味地黄丸壯腎水
滋化源為主以補中益氣湯飬脾土生肺腎為佐設
用清氣化痰則誤矣
徐東臯曰凡欬𠻳之人氣體虚弱者用瀉氣藥多不效
間有效者亦必復作若此者並宜補益而𠻳自愈氣
[019-19a]
體厚者或係外感俱宜發㪚邪氣破滯氣而𠻳自寧
新欬𠻳者亦宜從實治之也久欬𠻳者宜從虚治之
也或用澁藥以擊其惰歸九仙㪚之屬也○凡治欬
𠻳當先求病根伐去邪氣而後可以烏梅訶子五味
粟殻欵冬花之類此輩性味燥澁有收歛劫奪之功
亦在所必用可一服而愈然須權其先後而用之
灸法
肺俞 俞府 天突 風門各七/壯列缺三壯/乳
[019-19b]
根三壯/
欬𠻳論列方
二陳湯和一/ 六安煎新和二/
理中湯熱一/ 麻黄湯㪚一/
厚朴湯和五四/ 理隂煎新熱三/
柴陳煎新㪚九/ 香薷飲和一六九/
白虎湯寒二/ 一隂煎新補八/
四隂煎新補十二/ 金水六君煎新和一/
[019-20a]
五福飲新補六/ 瓊玉膏補六一/
補中益氣湯補三一/ 左歸飲新補二/
右歸飲新補三/ 加減一隂煎新補九/
左歸丸新補四/ 右歸丸新補五/
六味囘陽飲新熱二/ 六味丸補一二一/
八味丸補一二二/ 人參固夲丸補百七/
人參平肺㪚寒三七/ 地黄丸補一二一/
安腎丸熱一六七/ 竹葉石膏湯寒五/
[019-20b]
劫勞㪚婦一二四/ 九仙㪚固十/
涼膈㪚攻十九/ 竹葉黄耆湯寒七/
小清龍湯㪚八/ 六君子湯補五/
生料鹿茸丸補一三三/ 大補元煎新補一/
兎門冬湯寒四四/ 大兎絲子丸固三六/
金沸草㪚㪚八一/ 梔子仁湯寒十九/
局方消風㪚㪚四七/ 大承氣湯攻一/
黄連解毒湯寒一/ 貝母丸新和十八/
[019-21a]
論外備用方
四君子湯補一/ 生脉㪚補五七/
十全大補湯補二十/ 寧肺湯補六三/熱𠻳
蜜酥煎補六六/ 鳯髓湯補六五/潤肺
五味異功㪚補四/ 鹿茸丸補一三三/
補肺湯補六二/勞𠻳 杏仁煎和一四二/喘𠻳
杏仁膏和一四三/欬唾血 橘皮半夏湯和十三/
星香丸和百二/痰𠻳 蘓子煎和一四一/潤肺
[019-21b]
杏仁蘿蔔子丸和百十九/痰𠻳 杏仁丸和百八𠻳/老人欬
白术湯和二七/濕痰𠻳 人參定喘湯和一三四/寒喘𠻳
前胡㪚和一四四/煩熱𠻳 百花膏和一四五/𠻳血
阿膠㪚和二百七/唾血 玉液丸和百六/消痰火
玉粉丸和百七/痰𠻳 桑皮㪚㪚八四/風熱𠻳
參蘓飲㪚三四/風寒 十神湯㪚四十/外感
旋覆花湯㪚八二/風入肺 二母㪚寒四九/肺熱
紫苑㪚寒五三/肺痿血 黄芩知母湯寒五一/火𠻳
[019-22a]
圑魚丸寒九五𠻳/痰熱勞 五味子丸固十二/劫𠻳
人參清肺湯寒三六/肺虚熱 三玅湯固九/久𠻳
安眠㪚固七/久𠻳 加味理中湯熱五/虚寒
潤肺丸固十四/ 日藥煎固八/劫𠻳
靈寳烟筒因二六七/ 𠻳烟筒因二六六/
喘促
經義
至真要大論曰諸氣膹鬱皆屬於肺○諸痿喘嘔皆屬
[019-22b]
於土○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脉解篇曰陽眀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隂氣下而復上上
則邪客於臟腑間故為水也少隂所謂嘔欬上氣喘
者隂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欬
上氣喘也
隂陽别論曰二陽之病發心脾其𫝊為息賁者不治○
隂爭於内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
使人喘鳴
[019-23a]
大竒論曰肺之雍喘而两胠滿
太隂陽眀論曰犯賊風虚邪者陽受之陽受之則入六
腑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
痺論曰心痺者脉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肺
痺者煩滿喘而嘔○淫氣喘息痺聚在肺○腸痺者
數飲而不得出中氣喘爭
陽眀脉解篇曰陽眀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帝曰或喘
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連臟則夗連
[019-23b]
經則生
脉要精㣲論曰肝脉若摶因血在脇下令人喘逆
逆調論曰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夫水者
循津液而流也腎者水臟主津液主臥與喘也
示從客論曰喘欬者是水氣并陽眀也
玉機真藏論曰秋脉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欬上
氣見血下聞病音
舉痛論曰勞則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氣耗矣○寒氣
[019-24a]
客於衝脉衝脉起於關元随腹直上寒氣客則脉不
通脉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
刺禁論曰刺缺盆中内陥氣泄令人喘欬逆
五邪篇曰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欬動肩背
繆刺論曰邪客於手陽明之絡令人氣滿胸中喘息而
支胠胸中熱
經脉别論曰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
喘出於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
[019-24b]
心○度水跌仆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
則已怯者則着而為病也○太陽臟獨至厥喘虚氣
逆是隂不足陽有餘也
平人氣象論曰頸脉動喘疾欬曰水
經脉篇曰肺手太隂也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欬
○腎足少隂也是動則病饑不欲食欬唾則有血喝
喝而喘
臟氣法時論曰肺病者喘欬逆氣肩背痛汗出○腎病
[019-25a]
者腹大脛腫喘欬身重
調經論曰氣有餘則喘欬上氣不足則息利少氣
水熱穴論曰故水病下為胕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
者標夲俱病故肺為喘呼腎為水腫肺為逆不得臥
熱病篇曰熱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復熱喘甚者
死
論證
氣喘之病最為危候治失其要鮮不悮人欲辨之者亦
[019-25b]
惟二證而已所謂二證者亦曰實喘一曰虚喘也此
二證相反不可混也然則何以辨之盖實喘者有邪
邪氣實也虚喘者無邪元氣虚也實喘者氣長而有
餘虚喘者氣短而不續實喘者胸脹氣粗聲髙息湧
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為快也虚喘者慌張氣怯
聲低息短皇皇然若氣欲㫁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
不相及勞動則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長一息為
快也此其一為真喘一為似喘真喘者其責在肺似
[019-26a]
喘者其責在腎何也盖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
主皮毛而居上焦故邪氣犯之則上焦氣壅而為喘
氣之壅滯者宜清宜破也腎主精髓而在下焦若真
隂虧損精不化氣則下不上交而為促促者斷之基
也氣既短促而再加消㪚如壓卵矣且氣盛有邪之
脉必滑數有力而氣虚無邪之脉必㣲弱無神此脉
候之有不同也其有外見浮洪或芤大至極而稍按
即無者此正無根之脉也或往來弦甚而極大極數
[019-26b]
全無和緩者此正胃氣之敗也俱為大虚之候但脉
之㣲弱者其真虚易知而脉之浮空弦摶者其假實
難辨然而輕重之分亦惟於此而可察矣盖其㣲弱
者猶順而易醫浮空者最險而多變若弦強之甚則
為真藏真藏已見不可為也
虚喘證治共七/條
凡虚喘之證無非由氣虚耳氣虚之喘十居七八但察
其外無風邪内無實熱而喘者即皆虚喘之證若脾
[019-27a]
肺氣虚者不過在中上二焦化源未虧其病猶淺若
肝腎氣虚則病出下焦而夲末俱病其病則深此當
速救其根以接助真氣庶可囘生也○其有病久而
加以喘者或久服消痰㪚氣等劑而反加喘者或上
為喘欬而下為泄瀉者或婦人産後亡血過多則營
氣暴竭孤陽無依而為喘者此名孤陽絶隂剥極之
候已為難治更毋蹈剥廬之戒也
一虚喘證其人别無風寒欬𠻳等疾而忽見氣短似喘
[019-27b]
或但經㣲勞或饑時即見喘促或於精泄之後或於
大汗之後或於大小便之後或大病之後或婦人月
期之後而喘促愈甚或氣道噎塞上下若不相續勢
劇垂危者但察其表裏無邪脉息㣲弱無力而諸病
若此悉宜以貞元飲主之加減如夲方其效如神此
外如小營煎大營煎大補元煎之類俱可擇用經曰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即此之類○若大便溏泄兼
下寒者宜右歸飲右歸丸聖术煎之類主之
[019-28a]
一脾肺氣虚上焦㣲熱㣲渇而作喘者宜生脉㪚主之
○或但以氣虚而無熱者惟獨參湯為宜○若火爍
肺金上焦熱甚煩渇多汗氣虚作喘者宜人參白虎
湯主之若火在隂分宜玉女煎主之然惟夏月或有
此證○若隂虚自小腹火氣上衝而喘者宜補隂降
火以六味地黄湯加黄柏知母之類主之
一水病為喘者以腎邪干肺也然水不能化而子病及
毋使非精氣之敗何以致此此其虚者十九而間乎
[019-28b]
虚中挟實則或有之耳故凡治水喘者不宜妄用攻
擊之藥當求腫脹門諸法治之腫退而喘自定矣○
古法治心下有水氣上乗於肺喘而不得臥者以直
指神秘湯主之但此湯性用多主氣分若水因氣滯
者用之則可若水因氣虚者必當以加減金匱腎氣
湯之類主之
一老弱人久病氣虚發喘者但當以飬肺為主凡隂勝
者宜温飬之如人參當歸薑桂甘草或加以耆术之
[019-29a]
屬陽勝者宜滋飬之如人參熟地麦冬阿膠五味子
梨漿牛乳之屬
一關格之證為喘者如六節藏象論曰人迎四盛已上
為格陽寸口四盛以上為格隂人迎與寸口俱盛四
倍已上為關格此關格之證以脉言不以病言也今
人之患此者頗多而人多不知且近時察脉者不論
人迎惟在寸口但其两手之脉浮弦至極大至四倍
已上者便是此證其病必虚里跳動而氣喘不已此
[019-29b]
之喘狀多無欬𠻳但覺胸膈舂舂似脹非脹似短非
短㣲勞則喘甚多言亦喘甚甚至通身振振慌張不
寧此必情慾傷隂以致元氣無根孤陽離劇之候也
多不可治方論詳關格門
一凡病喘促但察其脉息㣲弱細濇者必隂中之陽虚
也或浮大弦芤按之空虚者必陽中之隂虚也大凡
喘急不得臥而脉見如此者皆元氣大虚去死不逺
之候若妄加消伐必増劇而危若用苦寒或攻下之
[019-30a]
無不即死
實喘證治共七/條
一實喘之證以邪實在肺也肺之實邪非風寒則火邪
耳盖風寒之邪必受自皮毛所以入肺而為喘火之
熾盛金必受傷故亦以病肺而為喘治風寒之實喘
宜以温㪚治火熱之實喘治以寒涼○又有痰喘之
説前人皆曰治痰不知痰豈能喘而必有所以生痰
者此當求其夲而治之
[019-30b]
一凡風寒外感邪實於肺而欬喘並行者宜六安煎加
細辛或蘓葉主之○若冬月風寒感甚者於夲方加
麻黄亦可或用小青龍湯華盖㪚三拗湯之類主之
一外有風寒内兼㣲火而喘者宜黄芩半夏湯主之○
若兼陽眀火盛而以寒包熱者宜涼而兼㪚以大青
龍湯或五虎湯越婢加半夏湯之類主之
一外無風寒而惟火盛作喘或雖有㣲寒而所重在火
者宜桑白皮湯或抽薪飲之類主之
[019-31a]
一痰盛作喘者雖宜治痰如二陳湯六安煎導痰湯千
緍湯滚痰丸抱龍丸之類皆可治實痰之喘也六君
子湯金水六君煎之類皆可治虚痰之喘也然痰之
為病亦惟為病之標耳猶必有生痰之夲故凡痰因
火動者必須先治其火痰因寒生者必須先去其寒
至於或因氣逆或因風邪或因濕滯或因脾腎虚弱
有一於此皆能生痰使欲治痰而不治其所以痰則
痰終不能治而喘何以愈哉
[019-31b]
一氣分受邪上焦氣實作喘或怒氣鬱結傷肝而人壯
力強脹滿脉實者但破其氣而喘自愈宜廓清飲四
磨飲四七湯蘿蔔子湯蘓子降氣湯之類主之或陽
眀氣秘不通而脹滿者可㣲利之
一喘有夙根遇寒即𤼵或遇勞即𤼵者亦名哮喘未𤼵
時以扶正氣為主既𤼵時以攻邪氣為主扶正氣者
須辨隂陽隂虚者補其隂陽虚者補其陽攻邪氣者
須分㣲甚或㪚其風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𤼵久
[019-32a]
者氣無不虚故於消㪚中宜酌加温補或於温補中
宜量加消㪚此等證候當惓惓以元氣為念必使元
氣漸充庶可望其漸愈若攻之太過未有不致日甚
而危者
述古共二/條
東垣曰華佗云盛而為喘減而為枯故活人亦云𤼵喘
者氣有餘也凡看文字須要㑹得夲意盛而為喘者
非肺氣盛也喘為肺氣有餘者亦非氣有餘也氣盛
[019-32b]
當認作氣衰有餘當認作不足肺氣果盛又為有餘
則當清肅下行而不喘以其火入於肺衰與不足而
為喘焉故言盛者非言肺氣盛也言肺中之火盛也
言有餘者非言肺氣有餘也言肺中之火有餘也故
瀉肺以苦寒之劑非瀉肺也瀉肺中之火實補肺氣
也用者不可不知
丹溪曰喘急者氣為火所鬱而為痰在肺胃間也有痰
者有火炎者有隂虚自小腹下起而上逆者有氣虚
[019-33a]
而致氣短者有水氣乗肺者有肺虚扶寒而喘者有
肺實挟熱而喘者有驚憂氣鬱肺脹而喘者有胃絡
不和而喘者有腎氣虚損而喘者雖然未有不由痰
水内鬱風寒外束而致之者也
灸法
璇璣 氣海 膻中 期門
背中骨節第七椎下穴灸三壯喘氣立已神效
喘促論列方
[019-33b]
貞元飲新補十九/ 六安煎新和二/
大補元煎新補一/ 大營煎新補十四/
小營煎新補十五/ 六君子湯補五/
右歸飲新補三/ 右歸丸新補五/
大青龍湯㪚七/ 獨參湯補三六/
神秘湯和一三八/ 小青龍湯㪚八/
聖术煎新熱二五/ 生脉㪚補五七/
玉女煎新寒十二/ 蘿蔔子湯和一三九/
[019-34a]
二陳湯和一/ 千緍湯和九五/
桑白皮湯寒五二/ 六味地黄湯補一一二/
抱龍丸消八五/ 導痰湯和九一/
廓清飲新和十三/ 金水六君煎新和一/
四七湯和九七/ 四磨飲和五二/
金匱腎氣丸補一二六/ 五虎湯和一三六/
三抝湯㪚七八/ 人參白虎湯寒三/
華盖㪚㪚七九/ 滚痰丸攻七七/
[019-34b]
蘓子降氣湯和四一/ 黄芩半夏湯㪚五十/
越婢加半夏湯㪚九十/
論外備用方
參附湯補三八/ 五味子湯補五八/喘渇
十全大補湯補二十/虚喘 蜜酥煎補六六/
百合湯和一三四/浮腫作喘 人參胡桃湯補六十臥/喘不得
蘓子煎和一四一/潤肺喘 定喘湯和一三三/風寒喘
人參定喘湯和一三四/寒邪欬喘 黄𤓰蔞丸和百十八/痰喘
[019-35a]
神秘湯和一三八/水氣喘 蘓陳九寳湯㪚八五/哮喘
瀉白㪚寒四二/肺火 䨇玉㪚寒七一/火喘
安眠㪚固七止/喘不 葶藶大棗瀉肺湯和百四十/浮腫喘
呃逆
經義
口問篇帝曰人之噦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榖入於胃胃
氣上注於肺今有故寒氣與新榖氣俱還入於胃新
故相亂真邪相攻氣并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肺
[019-35b]
主為噦取手太隂足少隂
宣明五氣篇曰胃為氣逆為噦為恐
襍病篇曰噦以草刺鼻嚏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
已大驚之亦可已
至真要大論曰陽明之復嘔吐欬噦○太陽之復唾出
清水及為噦噫○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保命全形論曰病深者其聲噦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心脉小甚為善噦
[019-36a]
三部九候論曰若有七診之病其脉候亦敗者死矣必
𤼵噦噫
論證共三/條
呃逆一證古無是名其在内經夲謂之噦因其呃呃連
聲故今以呃逆名之於義亦妥觀内經治噦之法以
草刺鼻嚏及氣息迎引大驚之類是皆治呃之法此
噦夲呃逆無待辨也自孫真人云遍尋方論無此名
遂以呃逆為噦因致後世訛傳乃以欬逆亁嘔噫氣
[019-36b]
之類互相殽亂自唐迄今矣此名之不可不察亦不
可不正也
一欬逆之名原出内經夲以欬𠻳氣逆者為言如氣交
變大論曰嵗金太過甚則喘欬逆氣此因喘欬以致
氣逆故云欬逆氣也又曰欬逆甚而血溢正以欬逆
不止而血隨氣溢則病之常也未聞以呃逆而見血
者也即如六元正紀大論云金鬱之發民病欬逆者
亦是此意此欬逆之非呃逆亦甚眀矣而今後世諸
[019-37a]
公乃悉以噦為欬逆豈皆未之詳察耶及觀丹溪之
言在纂要則曰孫真人誤以噦為欬逆是謂噦非欬
逆也在心法附録則曰欬逆為病古謂之噦近謂之
呃此又謂噦即欬逆也在嘔吐門則又曰有聲有物
謂之嘔吐有聲無物謂之噦此又以乾嘔為噦也前
後不一何其自謬若此再如海藏河間諸公有以噦
為乾嘔者有以欬逆為噫者總皆謬矣盖嘔即吐之
類但吐而無物者曰嘔嘔而有物者曰吐腹脹噯氣
[019-37b]
者曰噫逆氣自下而上者亦曰噫此四者之辨自有
正名顧可紛紛若是乎兹余析而判之曰噦者呃逆
也非欬逆也欬逆者欬𠻳之甚者也非呃逆也亁嘔
者無物之吐即嘔也非噦也噫者飽食之息即噯氣
也非欬逆也後人但以此為鑑則異説之疑可盡釋
矣
一呃逆證有傷寒之呃逆有雜證之呃逆其在古人則
悉以虚寒為言惟丹溪引内經之言曰諸逆衝上皆
[019-38a]
屬於火病人見此似為死證然亦有實者不可不知
余向見此説疑其與古人相左不以為然盖亦謂此
證必屬虚寒何有實熱兹及晚年厯騐始有定見乃
知丹溪此言為不誣也雖其中寒熱虚實亦有不同
然致呃之由總由氣逆氣逆於下則直衝於上無氣
則無呃無陽亦無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氣也欲
得其象不見雨中之雷水中之浡乎夫陽為隂蔽所
以為雷而轟轟不已者此火為雷之夲而火即氣也
[019-38b]
氣為水覆所以為浡而汨汨不已者此氣為浡之夲
而氣即陽也然病在氣分夲非一端而呃之大要亦
惟三者而已則一曰寒呃二曰熱呃三曰虚脱之呃
寒呃可温可㪚寒去則氣自舒也熱呃可降可清火
静而氣自平也惟虚脱之呃則誠危殆之證其或免
者亦萬幸矣凡諸治法當辨如左
論治共九/條
凡襍證之呃雖由氣逆然有兼寒者有兼熱者有因食
[019-39a]
滯而逆者有因氣滯而逆者有因中氣虚而逆者有
因隂氣竭而逆者但察其因而治其氣自無不愈若
輕易之呃或偶然之呃氣順則已夲不必治惟屢呃
為患及呃之甚者必其氣有大逆或脾腎元氣大有
虧竭而然然實呃不難治而惟元氣敗竭者乃最危
之候也
一寒滯為呃者或以風寒或以生冷或其臟氣夲寒偶
有所逆皆能致呃但去其蔽抑之寒而呃自止宜橘
[019-39b]
皮湯三因丁香㪚或二陳湯加生薑五七片或佐關
煎或甘草亁薑湯橘皮亁薑湯之類皆可酌用○若
寒之甚者漿水㪚或四逆湯
一胃火為呃者其證極多但察其脉見滑實而病氣不
虚胸膈有滯或大便堅實或不行者皆其胃中有火
所以上衝為呃但降其火其呃自止惟安胃飲為最
妙余甞治愈多人皆此證也
一氣逆為噦而兼脹悶者宜加減二陳湯加烏藥或寳
[019-40a]
鑑丁香柿蒂㪚或羌活附子湯或神香㪚
一食滯而呃者宜加減二陳加山查白芥子烏藥之屬
或用大和中飲加亁薑术香
一中焦脾胃虚寒氣逆為呃者宜理中加丁香湯或温
胃飲加丁香○若因勞倦内傷而致呃逆者宜補中
益氣湯加丁香○凡中焦寒甚者多由脾胃氣虚而
然盖脾胃不虚則寒亦不甚故治寒者當以脾氣為
主○若吐利後胃氣㣲虚或兼隔熱而呃者宜橘皮
[019-40b]
竹茹湯無熱者宜生薑半夏丁香柿蒂白术肉桂之
類皆可酌用
一下焦虚寒者其肝腎生氣之原不能暢達故凡虚弱
之人多見呃逆正以元陽無力易為遏抑而然此呃
逆之夲多在腎中故余製歸氣飲主之甚效或用理
隂煎加丁香以䟽氣妙亦如之
一凡以大病之後或以虚羸之極或以虚損誤攻而致
呃逆者此最危之證察其中虚速宜補脾察其隂虚
[019-41a]
速宜補腎如前二條固其法矣然猶恐不及則惟大
補元煎及右歸飲之類斯其庶幾者也
一呃逆證凡聲強氣盛而脉見滑實者多宜清降若聲
小息㣲而脉見㣲弱者多宜温補
傷寒呃逆共六/條
凡傷寒之呃亦無非氣逆之病其有與雜證不同者如
仲景所言則其類也然猶有未悉及治有未備者謹
略如左
[019-41b]
一傷寒胃中虚冷等證大約與前雜證相似悉宜如前
以理中等劑治之○或如仲景所言胃中虚冷及飲
水則噦等證當以後條仲景法治之
一傷寒邪在表者與裏無渉故無噦證惟少陽證邪在
半表半裏之間則寒熱往來氣為邪抑而噦逆者有
之矣宜柴陳煎主之有寒者加丁香有火者加黄芩
或小柴胡湯亦可
一傷寒失下邪入正陽眀内熱之極三焦亁格隂道不
[019-42a]
行而上衝作呃者必宜去火去閉斯逆氣得降而噦
乃可愈然必察邪之㣲甚如無堅實脹滿等證而但
以亁涸燥熱者宜白虚湯或竹葉石膏湯或瀉心湯
涼解之○若果有燥大便閉結脹滿實堅俱全者
宜三承氣湯下之
一傷寒邪有未解而用温補太過者則其中焦氣逆最
能為噦惟安胃飲為最玅○若氣逆無火者宜橘皮
湯○若兼表邪未解者宜柴陳煎
[019-42b]
一傷寒誤攻或吐或下或誤用寒涼以致脾腎胃氣大
虚大寒而發噦者大為危候速當以前襍證温胃理
隂等法調治之恐遲則無濟於事也
述古共三/條
仲景曰陽眀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虚
冷故也以其人夲虚故攻其熱必噦○傷寒大吐大
下之極虚復極汗出者以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
以𤼵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陽明
[019-43a]
病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
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
失氣者此但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
不能食也欲飲食者與水則噦○若胃中虚冷不能
食者飲水則噦○按以上四條皆言胃之虚寒也虚
寒者既不可攻亦不可與水則寒涼之藥亦當忌用
可知○論曰傷寒噦而腹脹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
利之則愈○按此一條即言噦之實邪也盖便有不
[019-43b]
利則氣有不達下不達則上逆而出故小便不利者
當利其水大便不利者當通其便
要畧曰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
中憒憒然無奈者生薑半夏湯主之○亁嘔噦手足
厥者橘皮湯主之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
張子和吐式篇云凡病在上者皆宜吐然自胸以上大
滿大實痰如膠漆㣲湯㣲㪚皆兒戯耳若非吐法病
安能除曽見病之在上者諸醫用藥盡其技而不效
[019-44a]
余以涌劑少少用之輒獲㣲效可見吐法必可用於
上宜乎其效之速也○按此吐法亦可治噦者以其
氣得伸而鬱得㪚也故凡氣實而鬱者在子和之法
亦所宜用
易簡方
一方治呃逆久不愈連連四五十聲者用生薑搗汁一
合加蜜一匙温熱服
一齅法 治呃逆服藥不效者用硫黄乳香等分以酒
[019-44b]
煎令患人以鼻齅之效○一方用䧺黄一味煎酒齅
灸法
两乳穴 治呃逆立止取穴法婦人以乳頭垂下到䖏
是穴男子不可垂者以乳頭下一指為率與乳頭相
直骨間䧟中是穴男左女右灸一處艾炷如小麦大
着火即止灸三壯不止者不可治
膻中 中脘 氣海 三里
呃逆論列方
[019-45a]
二陳湯和一/ 橘皮湯熱五七/
四逆湯熱十四/ 安胃飲新寒十一/
温胃湯新熱五/ 歸氣飲新熱十四/
理隂煎新熱三/ 右歸飲新補三/
佐關煎新熱十/ 漿水㪚熱一四八/
柴陳煎新㪚九/ 白虎湯寒二/
神香㪚新和二十/ 大補元煎新補一/
瀉心湯寒二七/ 大和中飲新和七/
[019-45b]
小和中飲新和八/ 小柴胡湯㪚十九/
大承氣湯攻一/ 小承氣湯攻二/
加減二陳湯和二/ 橘皮亁薑湯熱五六/
甘草亁薑湯熱五五/ 生薑半夏湯熱五三/
橘皮竹茹湯熱五九/ 三因丁香㪚熱六一/
補中益氣湯補三一/ 羌活附子湯熱三五/
理中加丁香湯熱四/ 竹葉石膏湯寒五/
寳鑑丁香柿蒂㪚熱六六/
[019-46a]
論外備用方
參附湯補三八/ 柿蒂湯熱六七/
丁香温中湯熱十一/和胃 飬正丹熱一八九/氣逆
丁香柿蒂㪚熱六五/胃寒
鬱證
經義
六元正紀大論帝曰五運之氣亦復嵗乎岐伯曰鬱極
廼𤼵待時而作也○帝曰鬱之甚者治之柰何岐伯
[019-46b]
曰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
之然調其氣過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謂泄之
王太僕曰木鬱達之謂吐之令其調達火鬱𤼵之謂
汗之令其踈㪚土鬱奪之謂下之令無壅碍金鬱泄
之謂滲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鬱折之謂抑之制其衝
逆也
滑氏曰木性夲條達火性夲發揚土性夲冲和金性
夲肅清水性夲流通五者一有所鬱斯失其性矣達
[019-47a]
發奪泄折將以治其鬱而遂其性也
王安道釋此曰凡病之起多由於鬱鬱者滯而不通
之義或因所乗而為鬱或不因所乗夲氣自病而鬱
者皆鬱也豈惟五運之變能使然哉鬱既非五運之
變可拘則達發奪泄折等法固可擴而充之可擴而
充其應變不窮之理也歟且人達者通暢之也如肝
性急怒氣逆胠脇或脹火時上炎治以苦寒辛㪚而
不愈者則用升𤼵之藥加以厥隂報使而從治之又
[019-47b]
如久風入中為飱泄及不因外風之入而清氣在下
為飱泄則以輕揚之劑舉而㪚之凡此之類皆達之
之法也王氏以吐訓達不能使人無疑以其肺金盛
而抑制肝木歟則瀉肺氣舉肝氣可矣不必吐也以
為脾胃濁氣下流而少陽清氣不升歟則益胃升陽
可矣不必吐也雖然木鬱固有吐之之理今以吐字
總該達字則凡木鬱皆當用吐矣其可乎哉至於東
垣所謂食塞肺分為金與土旺於上而尅木夫金之
[019-48a]
尅木乃五行之常道固不待物傷而後能也且為物
所傷豈有反旺之理若曰去其物以伸木氣乃是反
為木鬱而施治非為食傷而施治矣夫食塞胸中而
用吐正内經所謂其髙者因而越之之義耳不勞引
木鬱之説以及之也四鬱皆然○又曰夫五鬱為病
故有法以治之然邪氣久實正氣必損今邪氣雖去
正氣豈能遽平乎苟不平調正氣使各安其位復其
常於治鬱之餘則猶未足以盡治法之玅故又曰然
[019-48b]
調其氣苟調之氣猶未服而或過則當益其所不勝
以制之如木過者當益金金能制木則木斯服矣所
不勝者所畏者也故曰過者折之以其畏也夫制物
者物之所欲也制於物者物之所不欲也順其欲則
喜逆其欲則惡今逆之以所惡故曰所謂泄之
隂陽應象大論曰東方生風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
○南方生熱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中央生濕
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西方生燥在志為憂憂
[019-49a]
傷肺喜勝憂○北方生寒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
舉痛論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
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飱泄故氣上矣○喜則氣和
志達營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
而上焦不通營衛不㪚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
精却却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
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
[019-49b]
營衛通汗大泄故氣泄矣○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
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内皆越
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畱而不
行故氣結矣
宣明五氣篇曰胃為氣逆為噦為恐膽為怒○精氣并
於心則喜并於肺則悲并於肝則憂并於脾則畏并
於腎則恐○陽入之隂則靜隂出之陽則怒
玉機真藏論曰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
[019-50a]
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則腎氣乘矣怒則肝氣乗矣悲
則肺氣乗矣恐則脾氣乗矣憂則心氣乗矣
夲神篇曰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
止○悲哀動中者竭絶而失生○喜樂者神憚㪚而
不藏○憂愁者氣閉寒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
治○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心怵惕思慮則傷神
神傷則恐懼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死於冬○脾
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悴色
[019-50b]
夭死於春○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
當人隂縮而筋攣兩脇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
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皮革焦毛悴色夭死
於夏○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
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恐懼
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痿痿厥精時自下
夀夭剛柔篇曰憂恐忿怒傷氣氣傷臟乃病臟
夲病篇曰憂愁思慮即傷心○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
[019-51a]
傷肝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寒飲則傷
肺
痿論曰悲哀太甚則胞絡絶胞絡絶則陽氣内動𤼵則
心下崩數溲血也○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
入房太甚宗筋弛縦𤼵為筋痿及為白淫
口問篇曰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摇
行鍼篇曰多陽者多喜多隂者多怒
[019-51b]
調經論曰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血有餘則
怒不足則恐
五臟生成篇曰肝氣虚則恐實則怒○心氣虚則悲實
則笑不休
䟽五過論曰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従内生名曰脱營
○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畱連病有所并○暴樂
暴苦始樂後苦皆傷精氣精氣竭絶形體毁沮○暴
怒傷隂暴喜傷陽厥逆上行脉滿去形○故貴脱勢
[019-52a]
雖不中邪精神内傷身必敗亡○始富後貧雖不傷
邪皮焦筋屈痿躄為攣
通評虚實論曰隔則閉絶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
五變篇曰目堅固以深者長衝直揚其心剛剛則多怒
怒則氣上逆
論内經五鬱之治
經言五鬱者言五行之化也氣運有乖和則五鬱之病
生矣其在於人則凡氣血一有不調而致病者皆得
[019-52b]
謂之鬱證亦無非五氣之化耳故以人之臟腑則木
應肝胆木主風邪畏其滯抑故宜達之或表或裏但
使經絡通行則木鬱自㪚是即謂之達也火應心與
小膓火主熱邪畏其䧟伏故宜𤼵之或虚或實但使
氣得升揚則火鬱自解是即謂之𤼵也土應脾胃土
主濕邪畏其壅淤故宜奪之或上或下但使溺穢得
淨則土鬱可平是即謂之奪也金應肺與大膓金主
燥邪畏其秘塞故宜泄之或清或濁但使氣液得行
[019-53a]
則金鬱可除是即謂之泄也水應腎與膀胱水主寒
邪畏其凝溢故宜折之或隂或陽但使精従氣化則
水鬱可清是即謂之折也雖然夫論治之法固當辨
此五者而不知經語之𤣥夲非鑿也亦非専治實邪
而虚邪不在是也即如木鬱之治宜於達矣若氣陷
不舉者𤼵即達也氣壅不開者奪即達也氣秘不行
者泄即達也氣亂不調者折亦達也又如火鬱之治
當用𤼵矣若元陽破抑則達非發乎臟腑畱結則奪
[019-53b]
非𤼵乎膚竅閉塞則泄非發乎津液不化則折非發
乎且奪者挽囘之謂大實非大攻不足以蕩邪大虚
非大補不足以奪命是皆所謂奪也折者折中之謂
火實則陽亢隂虚火虚則氣不化水制作隨宜是皆
所謂折也猶是觀之可見五者之中皆有通融圓活
之道苐内經欲言五法不得不借五氣以發眀其用
但使人知此義則五行之中各具五法而用有無窮
之妙矣安得鑿訓其説以隘人神思耶學者於此當
[019-54a]
黙㑹其意勿使膠柱則心靈知慧而無有不通矣
論脉
凡鬱證之脉古人皆以結促止節為鬱脉使必待結促
止節而後為鬱則鬱證不多見矣故凡診鬱證但見
氣血不順而脉不和平者其中皆有鬱也惟情志之
鬱則如弦𦂳沉澁遲細短數之類皆能為之至若結
促之脉雖為鬱病所常有然病鬱者未必皆結促也
惟血氣内虧則脉多間斷若平素不結而因病忽結
[019-54b]
者此以不相接續尤屬内虚故凡辨結促者又當以
有神無神辨之其或來去有力猶可以鬱證論若以
無力之結促而悉認為氣逆痰滯妄行消㪚則十誤
其九矣
論情志三鬱證治共四/條
凡五氣之鬱則諸病皆有此因病而鬱也至若情志之
鬱則總由乎心此因鬱而病也苐自古言鬱者但知
解鬱順氣通作實邪論治不無失矣兹予辨其三證
[019-55a]
庶可無誤葢一曰怒鬱二曰思鬱三曰憂鬱如怒鬱
者方其大怒氣逆之時則實邪在肝多見氣滿腹脹
所當平也及其怒後而逆氣已去惟中氣受傷矣既
無脹滿疼痛等證而或為倦怠或為少食此以木邪
尅土損在脾矣是可不知培飬而仍加消伐則所伐
者其誰乎此怒鬱之有先後亦有虚實所當辨治者
如此○又若思鬱者則惟曠女嫠婦及燈窻困厄積
疑在怨者皆有之思則氣結結於心而傷於脾也及
[019-55b]
其既甚則上連肺胃而為欬喘為失血為隔噎為嘔
吐下連肝腎則為帶濁為崩淋為不月為勞損若初
病而氣結為滯者宜順宜開久病而損及中氣者宜
修宜補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其在女子必得願遂
而後可釋或以怒勝思亦可暫解其在男子使非有
能屈能伸達觀上智者終不易觧也若病已既成損
傷必甚而再行消伐其不眀也亦甚矣○又若憂鬱
病者則全屬大虚夲無邪實此多以衣食之累利害
[019-56a]
之牽及悲憂驚恐而致鬱者總皆受鬱之類盖悲則
氣消憂則氣沉必傷脾肺驚則氣亂恐則氣下必傷
肝腎此其戚戚悠悠精氣但有消索神志不振心脾
日以耗傷凡此之軰皆陽消證也尚何實邪使不知
培飬真元而再加解㪚其與鷺鷥脚上割股者何異
是不可不詳加審察以濟人之危也
一怒鬱之治若暴怒傷肝逆氣未解而為脹滿或疼痛
者宜解肝煎神香㪚或六鬱湯或越鞠丸○若怒氣
[019-56b]
傷肝因而動火以致煩熱脇痛脹滿或動血者宜化
肝煎○若怒鬱不解或生痰者宜温胆湯○若怒後
逆氣既㪚肝脾受傷而致倦怠食少者宜五味異功
㪚或五君子煎或大營煎歸脾湯之類調飬之
一思鬱之治若初有鬱結滯逆不開者宜和胃煎加減
主之或二陳湯或沉香降氣㪚或啟脾丸皆可擇用
○凡婦人思鬱不解致傷衝任之源而血氣日虧漸
至經脉不調或短少漸閉者宜逍遥飲或大營煎○
[019-57a]
若思憶不遂以致遺精帶濁病在心肺不攝者宜秘
元煎○若思慮過度以致遺精滑泄及經脉錯亂病
不肝腎不固者宜固隂煎○若思鬱動火以致崩淋
失血赤帶内熱經脉錯亂者宜保隂煎○若思鬱動
火隂虚肺熱煩渇欬𠻳見血或骨蒸夜熱者宜四隂
煎一隂煎酌宜用之○若儒生蹇厄思結枯膓及任
勞任怨心脾受傷以致怔忡健忘倦怠食少漸至消
瘦或為隔噎嘔吐者宜夀脾煎或七福飲若心膈氣
[019-57b]
有不順或㣲見疼痛者宜歸脾湯或加砂仁白豆蔲
丁香之類以㣲順之
一憂鬱内傷之治若初鬱不開未至内傷而胸膈痞悶
者宜二陳湯平胃㪚或和胃煎或調氣平胃㪚或神
香㪚或六君子湯之類以調之○若憂鬱傷脾而吞
酸嘔惡者宜溫胃飲或神香㪚○若憂鬱傷脾肺而
困倦怔忡倦怠食少者宜歸脾湯或夀脾煎○若憂
思傷心脾以致氣血日消飲食日減肌膚日削者宜
[019-58a]
五福飲七福飲甚者大補元煎
諸鬱滯治法
凡諸鬱滯如氣血食痰風濕寒熱或表或裏或臟或腑
一有滯逆皆為之鬱當各求其屬分㣲甚而開之自
無不愈○氣鬱者宜木香沉香烏藥香附藿香丁香
青皮枳殻茴香厚朴撫芎㯽榔砂仁皂角之類○血
鬱者宜桃仁紅花蘓木肉桂延胡五靈脂牡丹皮川
芎當歸大黃朴硝之類○食鬱者宜山查麥芽神麯
[019-58b]
枳實三稜蓬术大蒜蘿蔔或生韭飲之類○痰鬱者
宜半夏南星海石𤓰蔞前胡貝母陳皮白芥子𤣥眀
粉海藻皂角牛黄天竹黄竹瀝之類○風鬱者宜麻
黄桂枝柴胡升麻亁葛紫蘓細辛防風荆芥薄荷生
薑之類○濕鬱者宜蒼术白术茯苓澤㵼猪苓羌活
獨活之類○寒鬱者宜亁薑肉桂附子吴茱茰蓽撥
胡椒花椒之類○熱鬱者宜黄連黄柏黄芩梔子石
膏知母龍膽草地骨皮石斛連翹天花粉元參犀角
[019-59a]
童便緑豆之類○以上諸鬱治法皆所以治實邪也
若陽虚則氣不能行隂虚則血不能行氣血不行無
非鬱證若用前法則愈虚愈鬱矣當知所辨而叅以
三法如前庶無誤也
述古共二/條
丹溪曰鬱病大率有六曰氣鬱者胸脇疼痛脉沉而澁
濕鬱者周身走痛或關節疼痛遇隂則𤼵脉沉而細
熱鬱者瞀悶煩心尿赤脉沉而數痰鬱者動則喘息
[019-59b]
脉沉而滑血鬱者四肢無力能食便血脉沉而芤食
鬱者噯酸腹飽不喜飲食或七情之邪鬱或寒熱之
交侵或九氣之怫鬱或雨濕之侵凌或酒漿之積聚
故為畱飲濕鬱之疾又如熱鬱而成痰痰鬱而成癖
血鬱而成瘕食鬱而成痞滿此必然之理也
戴氏曰鬱者結聚不得發越也當升不升當降不降當
變化不變化故𫝊化失常而鬱病作矣大抵諸病多
有兼鬱者或鬱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鬱或用藥襍
[019-60a]
亂而成鬱故凡病必叅鬱治
附案
丹溪治一室女因事忤意鬱結在脾半年不食但日食
熟菱棗數枚遇喜食饅頭彈子大深惡粥飯予意脾
氣實非枳實不能㪚以温膽湯去竹茹與之數十貼
而愈○一女許婚後夫經商二年不歸因不食困臥
如癡無他病多向裏床坐此思想氣結也藥難獨治
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使其木氣升發而脾氣自開
[019-60b]
木能制土故也因自往激之大怒而哭良久令解之
與藥一貼即求食矣予曰病雖食必得喜方已乃詒
以夫歸既而果然病遂不舉
鬱證論列方
六鬱湯和一四九/ 解肝煎新和十一/
化肝煎新寒十/ 越鞠丸和一五四/
二陳湯和一/ 異功㪚補四/
和胃飲新和五/ 温胃飲新熱五/
[019-61a]
逍遥飲新固一/ 温膽湯和一五二/
歸脾湯補三三/ 五君子煎新熱六/
五福飲新補六/ 七福飲新補七/
六君子湯補五/ 一隂煎新補八/
四隂煎新補十二/ 大補元煎新補一/
固隂煎新固二/ 秘兀煎新固一/
啟脾丸和八六/ 生韭飲和一五一/
平胃㪚和十七/ 調氣平胃㪚和十八/
[019-61b]
夀脾煎新熱十六/ 保隂煎新寒一/
沉香降氣㪚和四十/ 大營煎新補十四/
神香㪚新和二十/
論外備用方
逍遥㪚補九三/ 三和㪚和六十/氣鬱
加味二陳湯和三/食鬱 七氣湯和四七/傷氣
加味四七湯和九八/ 局方七氣湯和五十/七情
景岳全書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