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08 御纂朱子全書-宋-朱熹 (master)


[045-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朱子全書卷四十五
  性理四
   心性情 定性 情意 志氣志意 思慮
 性猶太極也心猶隂陽也太極只在隂陽之中非能離
  隂陽也然至論太極自是太極隂陽自是隂陽惟性
  與心亦然所謂一而二二而一也韓子以仁義禮智
  信言性以喜怒哀樂言情葢愈於諸子之言性然至
[045-1b]
  分三品却只説得氣不曾説得性以下論/心性情
 問天之付與人物者為命人物之受於天者為性主於
  身者為心有得於天而光明正大者為明徳否曰心
  與性如何分别明如何安頓受與得又何以異人與物
  與身又何閒别明徳合是心合是性曰性却實以感
  應虛明言之則心之意亦多曰此兩箇説著一箇則
  一箇隨到元不可相離亦自難與分别捨心則無以
  見性捨性又無以見心故孟子言心性每每相隨説
[045-2a]
 仁義禮智是性又言惻隐之心羞惡之心辭遜是非
 之心更細思量
性雖虛都是實理心雖是一物却虛故能包含萬理這
 箇要人自體察始得
性本是無却是實理心似乎有影象然其體却虛
性便是心之所有之理心便是理之所會之地
性是理心是包含該載敷施發用底
心以性為體心將性作餡子模様葢心之所以具是理
[045-2b]
 者以有性故也
説得出又名得出方是見得分明如心性亦難説嘗曰
 性者心之理情者性之動心者性情之主
性不可言所以言性善者只看他惻隐辭遜四端之善
 則可以見其性之善如見水流之清則知源頭必清
 矣四端情也性則理也發者情也其本則性也如見
 影知形之意
伯豐論性有已發之性有未發之性曰性纔發便是情
[045-3a]
 情有善惡性則全善心又是一箇包總性情底大抵
 言性便湏見得是元受命於天其所禀賦自有本根
 非若心可以一槩言也却是漢儒解天命之謂性云
 木神仁金神義等語却有意思非茍言者學者要體
 會親切又歎曰若不用明破只恁涵養自有到處亦
 自省力若欲立言示訓則湏契勘教子細庶不悖於
 古人
舊看五峰説只將心對性説一箇情字都無下落後来
[045-3b]
 看横渠心統性情之説乃知此話有大功始尋得箇
 情字著落與孟子説一般孟子言惻隐之心仁之端
 也仁性也惻隐情也此是情上見得心又曰仁義禮
 智根於心此是性上見得心葢心便是包得那性情
 性是體情是用
人多説性方説心看来當先説心古人制字亦先制得
 心字性與情皆從心以人之生言之固是先得這道
 理然才生這許多道理却都具在心裏且如仁義自
[045-4a]
 是性孟子則曰仁義之心惻隐羞惡自是情孟子則
 曰惻隐之心羞惡之心蓋性即心之理情即性之用
 今先説一箇心便教人識得箇性情底總腦教人知
 得箇道理存著處若先説性却似性中别有一箇心
 横渠心統性情語極好
性是未動情是已動心包得已動未動蓋心之未動則
 為性已動則為情所謂心統性情也欲是情發出来
 底心如水性猶水之静情則水之流欲則水之波瀾
[045-4b]
 但波瀾有好底有不好底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類
 不好底則一向奔馳出去若波濤翻浪大段不好底
 欲則滅却天理如水之壅決無所不害孟子謂情可
 以為善是説那情之正從性中流出来者元無不好
 也
心主宰之謂也動靜皆主宰非是静時無所用及至動
 時方有主宰也言主宰則混然體統自在其中心統
 攝性情非儱侗與性情為一物而不分别也
[045-5a]
問人當無事時其中虚明不昧此是氣自然動處便是
 性曰虛明不昧便是心此理具足於中無少欠闕便
 是性感物而動便是情横渠説得好由太虚有天之
 名由氣化有道之名此是總説合虛與氣有性之名
 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是就人物上説
問心性情之辨曰程子云心譬如榖種其中具生之理
 是性陽氣發生處是情推而論之物物皆然
孟子説性不曽説著性只説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看
[045-5b]
 得情善則性之善可知又曰惻隐羞惡多是因逆其
 理而見惟有所可傷這裏惻隐之端便動惟有所可
 惡這裏羞惡之端便動若是事親從兄又是自然順
 處見之
問先生解盡心知性處云心無體以性為體如何曰心
 是虛底物性是裏面饟肚餡草性之理包在心内到
 發時却是性底出来性不是有一箇物事在裏面唤
 作性只是理所當然者便是性只是人合當如此做
[045-6a]
 底便是性惟是孟子惻隐之心仁之端也這四句也
 有性也有情也有心與横渠心統性情一語好看
心統性情者也寂然不動而仁義禮智之理具焉動處
 便是情有言静處便是性動處是心如此則是将一
 物分作兩處了心與性不可以動静言凡物有心而
 其中必虚如飲食中雞心猪心之屬切開可見人心
 亦然只這些虚處便包藏許多道理彌綸天地該括
 古今推廣得来蓋天蓋地莫不由此此所以為人心
[045-6b]
 之妙與理在人心是之謂性性如心之田地充此中
 虚莫非是理而已心是神明之舍為一身之主宰性
 便是許多道理得之於天而具於心者發於智識念
 慮處皆是情故曰心統性情也
問既就人身言之却以就人身者就天地言之可乎曰
 天命流行所以主宰管攝是理者即其心也而有是
 理者即其性也如所以為春夏所以為秋冬之理是
 也至發育萬物者即其情也
[045-7a]
心性以榖種論則包裹底是心有秫種有稉種隨那種
 發出不同這便是性心是箇發出底他只會生又如
 服藥喫了會治病此是藥力或溫或涼便是藥性至
 於喫了有溫證有涼證這便是情以上語類/二十一條
作肅云情本於性故與性為對心則於斯二者有所知
 覺而能為之統御者也未動而無以統之則空寂而
 已已動而無以統之則放肆而已此數句却好但必
 以不動為心則又非矣若心本不動則孟子又何必
[045-7b]
 四十而後不動心乎湏知未動為性已動為情心則
 貫乎動静而無不在焉則知三者之説矣知言曰性
 立天下之有情效天下之動心妙性情之徳此言甚
 精密荅馮/作肅
心主性情理亦曉然今不暇别引證據但以吾心觀之
 未發而知覺不昧者豈非心之主乎性者乎已發而
 品節不差者豈非心之主乎情者乎心字貫幽明通
 上下無所不在不可以方體論也荅胡/廣仲
[045-8a]
未發之前固不可謂之無物但便謂情性無二更無虚
 静時節則不可耳葢未發之前萬理皆具然乃虚中
 之實静中之動渾然未有形影著莫故謂之中及其
 已發然後所具之實理乃行乎動者之中耳荅徐/彦章
所諭心性分别不知後来見得如何性只是理情是流
 出運用處心之知覺即所以具此理而行此情者也
 以智言之所以知是非之理則智也性也所以知是
 非而是非之者情也具此理而覺其為是非者心也
[045-8b]
 此處分别只在豪釐之閒精以察之乃可見耳愛恭
 宜别喜怒哀樂皆情也以前説推之可以三隅反矣
 荅潘/謙之
元亨利貞性也生長收藏情也以元生以亨長以利收
 以貞藏者心也仁義禮智性也惻隐羞惡辭讓是非
 情也以仁愛以義惡以禮讓以智知者心也性者心
 之理也情者心之用也心者性情之主也程子曰其
 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用則謂之神正謂此
[045-9a]
 也又曰言天之自然者謂之天道言天之付與萬物
 者謂之天命又曰天地以生物為心亦謂此也元亨/利貞
 説/
有是形則有是心而心之所得乎天之理則謂之性性
 之所感於物而動則謂之情是三者人皆有之不以
 聖凡為有無也但聖人則氣清而心正故性全而情
 不亂耳學者則當存心以養性而節其情也今以聖
 人為無心而遂以為心不可以須臾有事然則天之
[045-9b]
 所以與我者何為而獨有此贅物乎荅徐/景光
問性之初只有善本無惡之可言乃四徳之元五常之
 仁也孟子所謂性善者此是也明道言繼之者善方
 言性之發用則四端之心是也烏得與情合而言之
 曰性之始終一於善而已不當云性之初只有善也
 若如所云則謂性之終為有惡可乎性之發用非情
 而何情之初則可謂有善而無惡耳乃若其情若字
 恐亦未必訓順也荅王/子合
[045-10a]
問孟子謂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而周子有五性感動
 而善惡分是又以善惡於動處並言之豈孟子就其
 情之未發而周子就其情之已發者言之乎曰情未
 必皆善也然而本則可以為善而不可以為惡惟反
 其情故為惡耳孟子指其正者而言也周子兼其正
 與反者而言也莊子有遁天倍情之語亦此意也荅/張
 敬/之
程子所論心指已發後書明言此固未當則是一時言
[045-10b]
 語不免小差湏如後説乃為無病葢性為體情為用
 而心則貫之必如横渠先生所謂心統性情者其語
 為精密也荅方/賔王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性也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情
 也子思之為此言欲學者於此識得心也心也者其
 妙性情之徳者與荅張敬夫○以/上文集十條
問明道云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順應如何曰廓然
 大公便不是憧憧物来順應便不是朋從爾思此只
[045-11a]
 是比而不周周而不比之意這一段舊看易惑人近
 来看得節目極分明以下論/定性
舜弼問定性書也難理㑹曰也不難定性字説得也詫
 異此性字是箇心字意明道言語甚圓轉初讀未曉
 得都沒理㑹子細看却成段相應此書在鄠時作年
 甚少
明道定性書自胷中瀉出如有物在後面逼逐他相似
 皆寫不辦直卿曰此正所謂有造道之言曰然只是
[045-11b]
 一篇之中都不見一箇下手處蜚卿曰廓然而大公
 物来而順應這莫是下功處否曰這是説已成處且
 如今人私欲萬端紛紛擾擾無可奈何如何得他大
 公所見與理皆是背馳如何便得他順應道夫曰這
 便是先生前日所謂也須存得這箇在曰也不由你
 存此心紛擾看著甚方法也不能得他住這湏是見
 得湏是知得天下之理都著一豪私意不得方是所
 謂知止而後有定也不然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
[045-12a]
 似更把捉不得
問定性書云大率患在於自私而用智自私則不能以
 有為為應迹用智則不能以明覺為自然曰此一書
 首尾只此兩項伊川文字段數分明明道多只恁成
 片説將去初看似無統子細理㑹中閒自有路脈貫
 串將去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順應自
 後許多説話都只是此二句意艮其背不獲其身行
 其庭不見其人此是説廓然而大公孟子曰所惡於
[045-12b]
 智者為其鑿也此是説物来而順應第能於怒時遽
 忘其怒而觀理之是非遽忘其怒是應廓然而大公
 而觀理之是非是應物来而順應這須子細去看方
 始得
明道荅横渠定性未能不動一章明道意言不惡事物
 亦不逐事物今人惡則全絶之逐則又為物引將去
 惟不拒不流泛應曲當則善矣葢横渠有意於絶外
 物而定其内明道意以為須是内外合一動亦定静
[045-13a]
 亦定則應物之際自然不累於物茍只静時能定則
 動時恐却被物誘去矣
問聖人動亦定静亦定所謂定者是體否曰是曰此是
 惡物来感時定抑善惡来皆定曰惡物来不感這裏
 自不接曰善物則如何曰當應便應有許多分數来
 便有許多分數應這裏自定曰子哭之慟而何以見
 其為定曰此是當應也須是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順
 應再三誦此語以為説得圓
[045-13b]
問聖人定處未詳曰知止而後有定只看此一句便了
 得萬物各有當止之所知得則此心自不為物動曰
 舜號泣於旻天象憂亦憂象喜亦喜當此時何以見
 其為定曰此是當應而應當應而應便是定若不當
 應而應便是亂了當應而不應則又是死了
問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
 順萬事而無情故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
 而順應學者卒未到此奈何曰雖未到此規模也是
[045-14a]
 恁地廓然大公只是除却私意事物之来順他道理
 應之且如有一事自家見得道理是恁地却有箇偏
 曲底意思要為那人便是不公便逆了這道理不能
 順應聖人自有聖人大公賢人自有賢人大公學者
 自有學者大公又問聖賢大公固未敢請學者之心
 當如何曰也只要存得這箇在克去私意這兩句是
 有頭有尾説話大公是包説順應是就裏面細説公
 是忠便是維天之命於穆不已順應便是乾道變化
[045-14b]
 各正性命
廓然而大公是寂然不動物来而順應是感而遂通
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
 萬事而無情所謂普萬物順萬事者即廓然而大公
 之謂無心無情者即物来而順應之謂自私則不能
 廓然而大公所以不能以有為為應迹用智則不能
 物来而順應所以不能以明覺為自然
明道云不能以有為為應迹應迹謂應事物之迹若心
[045-15a]
 則未嘗動也
問昨日因説程子謂釋氏自私味道舉明道荅横渠書
 中語先生曰此却是舉常人自私處言之若據自私
 而用智與後面治怒之説則似乎説得淺若看得説
 那自私則不能以有為為應迹用智則不能以明覺
 為自然則所指亦大闊矣先生曰固然但明道總人
 之私意言耳味道又舉返鑑索照與夫惡外物之説
 先生曰此亦是私意葢自常人之私意與佛之自私
[045-15b]
 皆一私也但非是専指佛之自私言耳又曰此是程
 子因横渠病處箴之然有一般人其中空疎不能應
 物又有一般人溺於空虚不肯應物皆是自私若能
 廓然而大公則上不陷於空寂下不累於物欲自能
 物来而順應
先生舉人情易發而難制者惟怒為甚惟能於怒時遽
 忘其怒而觀理之是非舊時謂觀理之是非才見已
 是而人非則其爭愈力後来看不如此如孟子所謂
[045-16a]
 我必不仁也其自反而仁矣其横逆由是也則曰此
 亦妄人而已矣
問聖人恐無怒容否曰怎生無怒容合當怒時必亦形
 於色如要去治那人之罪自為笑容則不可曰如此
 則恐渉忿怒之氣否曰天之怒雷霆亦震舜誅四凶
 當其時亦須怒但當怒而怒便中節事過便消了更
 不積以上語類/十四條
定性者存養之功至而得性之本然也性定則動静如
[045-16b]
 一而内外無閒矣天地之所以為天地聖人之所以
 為聖人不以其定乎君子之學亦以求定而已矣故
 廓然而大公者仁之所以為體也物来而順應者義
 之所以為用也仁立義行則性定而天下之動一矣
 所謂貞也夫豈急於外誘之除而反為是憧憧哉然
 常人之所以不定者非其性之本然也自私以賊夫
 仁用智以害夫義是以情有所蔽而憧憧耳不知自
 反以去其所蔽顧以惡外物為心而反求照於無物
[045-17a]
 之地亦見其用力愈勞而燭理愈昧益以憧憧而不
 自知也艮其背則不自私矣行無事則不用智矣内
 外兩忘非忘也一循於理不是内而非外也不是内
 而非外則大公而順應尚何事物之為累哉聖人之
 喜怒大公而順應天理之極也衆人之喜怒自私而
 用智人欲之盛也忘怒則公觀理則順二者所以為
 自反而去蔽之方也夫張子之於道固非後學所敢
 議然意其強探力取之意多涵泳完養之功少故不
[045-17b]
 能無疑於此程子以是發之其旨深哉定性説/○文集
問意是心之運用處是發處曰運用是發了問情亦是
 發處何以别曰情是性之發情是發出恁地意是主
 張要恁地如愛那物是情所以去愛那物是意情如
 舟車意如人去使那舟車一般以下論/情意
問意是心之所發又説有心而後有意則是發處依舊
 是心主之到私意盛時心也隨去曰固然
李夢先問情意之别曰情是會做底意是去百般計較
[045-18a]
 做底意因有是情而後用
問天命之謂性充體謂氣感觸謂情主宰謂心立趨向
 謂志有所思謂意有所逐謂欲荅云此語或中或否
 皆出臆度要之未可遽論且涵泳玩索久之當自有
 見某嘗見先生云名義之語極難下如説性則有天
 地之性氣質之性説仁則伊川有専言之仁偏言之
 仁此等且要黙識心通以上語/類四條
性者即天理也萬物禀而受之無一理之不具心者一
[045-18b]
 身之主宰意者心之所發情者心之所動志者心之
 所之比於情意尤重氣者即吾之血氣而充乎體者
 也比於他則有形器而較粗者也以下論志/氣志意
心之所之謂之志日之所之謂之旹志字從之從心旹
 字從之從日如日在午旹在寅旹制字之義由此志
 是心之所之一直去底意又是志之經營往来底是
 那志底脚凡營為謀度往来皆意也所以横渠云志
 公而意私
[045-19a]
問意志曰横渠云以意志兩字言則志公而意私志剛
 而意柔志陽而意隂
問意者心之所發與情性如何曰意也與情相近問志
 如何曰志也與情相近只是心寂然不動方發出便
 唤作意横渠云志公而意私看這自説得好志便清
 意便濁志便剛意便柔志便有立作意思意便有潛
 竊意思公自子細看自見得意多是説私意志便説
 匹夫不可奪志
[045-19b]
志乾氣坤
氣若併在一處自然引動著志古人所以動息有養也
 以上語/類六條
氣一也主於心者則為志氣主於形體者即為血氣荅/李
 晦叔○/文集
徳輔云思曰睿學而不思則罔葢亦弗思而已矣豈有
 不可思維之理曰固是若不可思維則聖人著書立
 言於後世何用以下論/思慮
[045-20a]
問思慮紛擾曰公不思慮時不識箇心是何物須是思
 慮時知道這心如此紛擾漸漸見得却有下工夫處
學原於思思所以啟發其聰明
蔡問程子曰要息思慮便是不息思慮曰思慮息不得
 只敬便都沒了
問横渠説客慮多而常心少習俗之心勝而實心未完
 所謂客慮與習俗之心有分别否曰也有分别客慮
 是泛泛思慮習俗之心便是從来習染偏勝底心實
[045-20b]
 心是義理之心
問發於思慮則有善不善看来不善之發有二有自思
 慮上不知不覺自發出来者有因外誘然後引動此
 思慮者閑邪之道當無所不用其力於思慮上發時
 便加省察更不使形於事為於物誘之際又當於視
 聼言動上理㑹取然其要又只在持敬惟敬則身心
 内外肅然交致其功則自無二者之病曰謂發處有
 兩端固是然畢竟從思慮上發者也只在外来底天
[045-21a]
 理渾是一箇只不善便是不從天理出来不從天理
 出来便是出外底了視聼言動該貫内外亦不可謂
 専是外面工夫若以為在内自有一件工夫在外又
 有一件工夫則内外支離無此道理須是誠之於思
 守之於為内外交致其功可也以上語/類六條
人心無不思慮之理若當思而思自不當苦苦排抑却
 反成不静也荅吳/伯豐
問何以窒其欲曰思而已矣學莫貴於思惟思為能窒
[045-21b]
 慾或曰思而不正不足以窒慾適所以害事思無邪
 如何曰思而不正是亦慾而已矣思其理之是非可
 否則無不正矣荅都昌縣/學諸生
所謂收心正心不是要得漠然無思念只是要得常自
 惺覺思所當思而不悖於義理耳荅郭/希呂
物格知至者應物雖從容然臨事豈可不思况未至此
 又豈可不熟思耶荅陳/安卿
當應事然後思是事之理當接物然後思是物之理則
[045-22a]
  恐思之不豫而無所及若豫講之則又陷於所謂出
  位而思念慮紛擾之病用力之久必有説以處此矣
  荅程/次卿
 所諭思慮不一胷次凝滯此學者之通患然難驟革莫
  若移此心以窮理使向於彼者専則繫於此者不解
  而自釋矣荅王/子合
 問思慮紛擾如何或曰人心本無思慮多是憶既徃與
  未来事某謂心之有思乃體之有用所以知来藏往
[045-22b]
  周流貫徹而無一物之不該也但能敬以操之則常
  得其正而無紛擾之患今患其紛擾而告以本無則
  固不盡乎心之體用且夫本無之説又惡能止其紛
  擾之已然哉記疑○以上/文集七條
 
 
 
御纂朱子全書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