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37 國朝宮史-清-高宗弘曆 (master)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國朝宫史卷二十七
  書籍六
   經學
御纂周易折中一部
聖祖仁皇帝命儒臣採訂諸説
親定成書卷首列綱領三篇義例一篇上下經十翼十
   八卷啟䝉二卷啟䝉附論一卷序卦雜卦明義
[027-1b]
   一卷凡二十二卷康熈五十四年校刋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 易學之廣大悉備秦漢而後無
 復得其精㣲矣至有宋以來周邵程張闡發其奥惟
 朱子兼象數天理違衆而定之五百餘年無復同異
 宋元明至於我朝因先儒已發之㣲指或有妄恭已
 見漸至啟後人之疑朕自弱齡留心經義五十餘年
 未嘗少輟但知諸書大全之駁雜柰非専經之純熟
 深知大學士李光地素學有本易理精詳特命修周
[027-2a]
 易折中上律河洛之本末下及衆儒之考定與持論
 之不可易者折中而取之越二寒暑甲夜披覽隻字
 片句斟酌無遺康熈五十四年春告成而𫝊之天下
 後世能以正學為事者自有所見歟
  日講易經解義一部
聖祖仁皇帝命日講諸臣撰擬依章解義按日進講
親定成書凡十八卷康熈二十二年校刋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 朕惟帝王道法載在六經而極
[027-2b]
 天人窮性命開物前民通變盡利則其理莫詳於易
 易之為書合四聖人立象設卦繫辭焉而廣大悉備
 自昔包犧神農黄帝堯舜王天下之道咸取諸此葢
 詩書之文禮樂之具春秋之行事罔不於易㑹通焉
 漢班固有言六藝具五常之道而易為之原詎不信
 歟朕夙興夜寐惟日孜孜勤求治理思古帝王立政
 之要必本經學嘗博綜簡編玩索精藴至於大易尤
 極研求特命儒臣㕘攷諸儒註疏傳義撰為解義一
[027-3a]
 十八卷日以進講反復卦爻之辭深探作易之旨大
 抵造化功用不外陰陽而配諸人事則有貞邪淑慝
 之别運數所由盛衰風俗所由治亂君子小人所由
 進退消長鮮不於竒偶二畫屈伸變易之間見之若
 乃體諸躬行措諸事業有觀民設教之方有通徳類
 情之用恐懼修省以治身思患豫防以維世引而伸
 之觸類而長之而治理備矣於是刋刻成書頒示天
 下朕惟體乾四徳以容保兆民且期庶司百執事矢
[027-3b]
 于野渙羣之公成拔茅允升之美則泰交嫓於明良
 而太和溢於宇宙庶稱朕以經學為治法之意也夫
 御纂周易述義一部
 皇上命儒臣條次進呈
 親定成書闡繹
聖祖仁皇帝周易折中之義凡十卷乾隆二十年校刋
 皇上御製序 詩義既竣爰從事於周易舉向所闡
  繹者命詞臣條次其説日一二卦如詩義之例仍
[027-4a]
  從朱子本義用晁氏本以應十翼之舊編成復為
  之序夫詩書春秋皆孔子所刪定而於易獨為之
  十翼以發明蘊奥葢卦爻彖象交易變易之道非
  聖人莫能明故繫之辭以詔萬世而上承伏羲文
  周三聖之緒則猶夫述而不作之意耳學易者不
  深味乎聖人之辭則無以探夫分爻立卦之本然
  而體觀變翫占之實用後儒之偏主一説以為言
  者非知易者也我
[027-4b]
皇祖御纂周易折中廣大精㣲義無不備綜括漢唐以
  來説者之全而取其粹言易者無能出其範圍今
  是編也異其體而宗其義庶無沗乎
祖述之旨云
欽定書經傳説彚纂一部
聖祖仁皇帝命儒臣採訂諸説
親定成書首列書傳圖綱領三篇自虞書至周書二十
   一卷附以書序雍正八年校刋
[027-5a]
世宗憲皇帝御製序 朕思六經皆治世之書而帝王
 之大經大法昭垂萬古者惟尚書為最備葢自繼天
 立極精一執中二帝三王之心法遞相授受而治法
 亦因之以傳今觀書所載成天平地經國造邦建官
 立教禮樂兵刑之𢎞綱大用與夫賡颺都俞之休風
 嘉謨嘉猷之陳告凡所為永膺天命而致時雍協和
 之效者雖相去數千年尚可於方䇿中想見其欽明
 寅畏之𠂻敷布經綸之跡後之君臣得奉為模楷以
[027-5b]
 追踪於唐虞三代之隆詎不於書是賴哉我
皇考聖祖仁皇帝聖學淵深治功𢎞逺存於中者二帝
 三王之心發於外者二帝三王之治而稽古好學於
 典謨訓誥之篇沈潜研究融㑹貫通初
命講官分日進講著有解義一編頒示海内復
指授儒臣薈萃漢唐宋元明諸家之説恭攷折中
親加正定廣大悉備於地理山川援今据古靡不精核
 為書經傳説彚纂凡二十有四卷兹值刋校告竣與
[027-6a]
 易詩春秋諸經次第傳布敬製序文勒之卷首夫後
 世之天下唐虞三代之天下也而治法之垂為典章
 心法之原於性命者先後同揆百世之聖君賢輔未
 能易也故為君者必思比徳於堯舜禹湯文武而後
 無沗乎為君為臣者必思嫓休於臯䕫伊傅周召而
 後無沗乎為臣朕夙夜兢兢冀克守主敬存誠之道
 以遂覲光揚烈之懷尤冀卿尹百執事共體元首股
 肱之誼殫協恭勵翼之忱寅亮天工諴和民志俾薄
[027-6b]
 海内外永底乂安於以遠宗聖哲而仰承
皇考尊崇經學啟牖萬世之盛心顧不美歟是為序
  日講書經解義一部
聖祖仁皇帝命日講諸臣撰擬依章解義按日進講
親定成書凡十三卷康熈十九年校刋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 天生民而立之君非特予以崇
 高富貴之具而已固將副教養之責使四海九州無
 一夫不獲其所也是故古之帝王奉若天道建都樹
[027-7a]
 屏以立其綱設官置吏以張其紀經天緯地以盡其
 才親親尊賢以𢎞其業黎民阻饑而為之教稼五品
 不遜而為之明倫為禮樂以導其中和為兵刑以息
 其争訟事未然而預為之備患已至而亟為之驅葢
 治天下之法見於虞夏商周之書其詳且密如此宜
 其克享天心而致時雍太和之效也所以然者葢有
 心法以為治法之本焉所謂敬也誠也中也敬則神
 明有主而物欲不能搖誠則孚信在中而偽巧不能
[027-7b]
 間中則公正無偏而邪説不能移凡書中曰欽明曰
 寅恭曰祗懼曰迪畏皆敬之屬也曰允塞曰至諴曰
 一徳曰惇信皆誠之屬也曰義制事禮制心曰沉潛
 剛克高明柔克曰寛而有制從容以和皆中之屬也
 性之者為堯舜禹文身之者為湯武高宗困而學之
 者為太甲成王悖而去之者為太康桀紂嗚呼心法
 之存亡治道之升降分焉天命之去留繫焉曷其柰
 何弗鑒朕萬㡬餘暇讀四代之書愓若恐懼爰命儒
[027-8a]
 臣取漢宋以來諸家之説薈萃折衷著為講義一十
 三卷逐日進講兹特加鋟梓頒示臣民俾知朕仰法
 前代聖王志勤道遠然夙夜兢兢思體諸身心措諸
 政治以毋負上天立君之意夫豈敢一日㤀哉是為
 序
   繙譯書經一部
 皇上命在館諸臣以
  國語繙譯
[027-8b]
 親定成書凡六卷乾隆二十五年校刋
 皇上御製序 尚書五十八篇古帝王心法治法之
  全皆在焉自精一著訓而後一推降𠂻再闡陰隲
  莫不本天命原物則上之人非是無以為敷錫下
  之人非是無以為㑹歸所由日星明而江河流為
  經世大訓也我朝以國書繙譯嚮有繕本朕㡬餘
  披覽務益研精雖隻字單言抑揚抗墜間蘄於比
  擬脗合不留餘憾爰命在館諸臣於四子書訖事
[027-9a]
  取是編重加㕘訂毎分帙進呈丹毫塗乙不憚往
  復者積有嵗時完書始就夫書之教以疏通知遠
  為要然揚雄稱唐虞之書渾渾噩噩韓愈亦云周
  誥殷盤詰屈聱牙朱子又謂今文多艱澁不可句
  讀於此推侔衡𣙜索解乎銖絫苖髪而莫之或爽
  譬撡黍律求太古元音非可以矜&KR0997參矣且古人
  以精義發為㣲言豈徒章句餖飣之謂要使當日
  都俞吁咈諄懇誥誡之聲情千載下如相質對然
[027-9b]
  後神明默契倍覺親切有味而渾噩者約以達聱
  牙者雅以馴艱澁者明以鬯於以折𠂻夫天徳王
  道監往憲質方來不啻登唐虞之廷親聆其搏拊
  戛擊所以釋&KR0997平矜資疏通知逺之益者何如哉
  尤望讀是編者勿僅畧記鏗鏘鼔舞貽譏如魯制
  氏也可
欽定詩經傳説彚纂一部
聖祖仁皇帝命儒臣採訂諸説
[027-10a]
親定成書卷首列詩傳圖列國世次圖作詩時世圖綱
   領三篇詩大序詩經集解序自周南至商頌附
   以小序凡二十一卷雍正五年校刋
世宗憲皇帝御製序 朕惟詩之為教所以成孝敬厚
 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其用逺矣自説詩者各以其學
 行世釋解紛紜而經旨漸晦朱子起而正之集傳一
 書㕘攷衆説探求古始獨得精意而先王之詩教藉
 之以明國家列在學官著之功令家有其書人人傳
[027-10b]
 習四始六義曉然知所宗尚我
皇考聖祖仁皇帝右文稽古表章聖經
御纂用易折中既一以本義為正於春秋詩經復
命儒臣次第纂輯皆以朱子之説為宗故是書首列集
 傳而採漢唐以來諸儒講解訓釋之與傳合者存之
 其義異而理長者别為附録折中同異間出已見乙
 夜披覽親加正定書成凡若干卷名曰詩經傳説彚
 纂朕惟詩三百篇先王所以明勸懲而行黜陟葢治
[027-11a]
 世之大經而後世文人學士乃以風雲月露之辭自
 託風雅學經者又溺於訓詁詞章之陋習烏在其能
 明先王之道也我
皇考指授儒臣勒為是編期以闡先王垂教之意與孔
 子刪詩之旨學於是者有得於興觀羣怨之㣲而深
 明於事父事君之道從政専對無所不能則經學之
 實用著而所謂用之鄉人用之邦國以化天下者亦
 於是乎行焉刋校既竣敬述
[027-11b]
聖意序之簡端
  日講詩經解義一部
聖祖仁皇帝命日講諸臣撰擬依章解義按日進講
親定成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 昔者虞廷命后䕫為典樂之官
 以教胄子首詔之曰詩言志則詩之為教所從來逺
 矣葢人性情之發不能無所寄託而詩則兼備六藝
 諷誦吟咏之間足以觀感而興起者莫善於此故曰
[027-12a]
 温柔敦厚詩教也自夫子刪定而後三百篇之旨燦
 然其採之里巷者則為風陳之朝廷者則為雅薦之
 郊廟者則為頌觀其美刺而善惡之鑒昭矣觀其正
 變而隆替之治判矣觀其升歌於廟朱絃象管之所
 唱歎而祖功宗徳之具在矣千載而下猶得見江漢
 之遺風豳岐之故俗關睢麟趾之化矇瞍七月之箴
 天保鹿鳴堂陛賡颺之盛清廟閟宫歌雍舞勺之章
 皆賴此三百篇之存安可不沉酣優渥於其間哉朕
[027-12b]
 嘗思古人立訓之意既有政教典禮紀綱法度以維
 持之矣而感通乎上下之間鼓舞於隠㣲之地使人
 從善逺惡而不知優游順適而自得則必賴乎詩如
 天之生萬物也日以暄之雨以潤之露以濡之雷霆
 以肅之而又必宣暢八風以疏通而條達之然後萬
 類咸遂其生養而無促廹矯强之弊故教主於詩而
 㣲矣治至於詩而極盛矣朕志慕隆古淳穆之理崇
 奬詩教爰命儒臣輯成詩經講義日進於坐隅朝夕
[027-13a]
 觀覽凡立説一準於考亭而旁蒐義藴兼及註疏博
 綜名物亦㕘爾雅又思夫子平日雅言之教稱引誦
 説惟詩最多如大學中庸孝經篇末必引詩以咏歎
 之亦以見古人之斯須不離乎此也朕亦欲四海臣
 民謹思貞度以揚風扢雅之學偕進於温厚和平之
 教故序而頒之此則朕之所深望也夫
 御纂詩義折中一部
 皇上命儒臣條次進呈
[027-13b]
 親定成書取諸箋釋家之説折中之凡二十卷乾隆
   二十年校刋
 皇上御製序 詩之教大矣古今言詩者衆矣自小
  序而下箋疏傳注各名其家各是其説辨難糾紛
  㡬如聚訟曩嘗肄業於此流連諷詠豁然心有所
  得而考之昔人成説往往拘牽扞格不能相通辛
  未秋間與尚書孫嘉淦論及諸經其所見平實近
  理因先從事毛詩授以大旨命之疏次其義凡舊
[027-14a]
  説之可從者從之當更正者正之一無成心唯義
  之適視事餘功親為釐定以備葩經之一解編既
  竣在館諸臣以序請夫詩之道何仿乎其在虞書
  則曰詩言志志者詩之本也聲與律其後起者也
  其在魯論則曰一言蔽之思無邪無邪者詩之教
  也興觀羣怨事父事君其道不越乎此也其在子
  輿氏則曰以意逆志是為得之此説詩者之宗也
  逆志而得其志之所在則詩之本得而其為教也
[027-14b]
  正矣傳曰衆言淆亂折諸聖用中者聖學之大成
  也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爰竊取
皇祖周易命名之義命之曰詩義折中而叙其槩以為
  弁
欽定春秋傳説彚纂一部
聖祖仁皇帝命儒臣採訂諸説
親定成書首列綱領三篇王朝世表列國年表王朝列
   國世次王朝列國興廢説列國爵姓列國地圖
[027-15a]
   王朝列國地名自隠公至哀公三十八卷康熈
   六十年校刋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 六經皆孔聖刪述而孟子特言
 孔子作春秋左氏公羊穀梁三家各述所聞以為傳
 門弟子各衍其師説末流益紛以一字為褒貶以變
 例為賞罰㣲言既絶大義弗彰至於灾祥䜟緯之學
 興而更趨於怪僻程子所謂炳如日星者不因此而
 反晦乎迨宋胡安國進春秋解義明代立於學官用
[027-15b]
 以貢舉取士於是四𫝊並行宗其説者率多穿鑿附
 㑹去經義逾逺朕於春秋獨服膺朱子之論朱子曰
 春秋明道正誼據實書事使人觀之以為鑒戒書名
 書爵亦無意義此言真有得者而惜乎朱子未有成
 書也朕恐世之學者牽於支離之説而莫能悟特命
 大學士王掞纂輯是書以四𫝊為主其有舛於經者
 刪之以集説為輔其有畔於𫝊者勿錄書成凡若干
 卷名之曰傳説彚纂夫春秋之作以游夏之賢不能
[027-16a]
 賛一詞司馬遷稱七十子之徒口授其傳指而人人
 異端當時已無定論後之諸儒欲於千百年後懸斷
 聖人筆削之旨不亦難乎是書之輯亦惟擇其言之
 當於理者雖不敢謂深於春秋而辨之詳取之慎於
 屬辭比事之教或有資焉是為序
  日講春秋解義一部
聖祖仁皇帝命日講諸臣撰擬依章解義按日進講
親定成書
[027-16b]
世宗憲皇帝命詳加校正凡六十四卷乾隆三年校刋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 朕惟春秋者帝王經世之大法
 史外傳心之要典也大義炳若日星而褒貶筆削㣲
 顯婉章非後世所能窺至其立法謹嚴宅心一本忠
 恕因善惡是非而施予奪焉有正例有變例有事同
 而辭異有事異而辭同一人之身前後不相掩一人
 之事功過不妨殊如化工之肖物隨類付形未嘗有
 所容心於其間後之説經者或穿鑿深文或附㑹失
[027-17a]
 實固難悉當聖人之心左氏親見聖人公羊穀梁及
 門子夏猶彼此牴牾蹖駮互見何况去聖人日逺紛
 紜探索如漢唐以下董仲舒趙匡啖助諸家乎惟宋
 康侯胡氏潛心二十年事本左氏義取公穀萃諸家
 之長勒成一家之書雖持論過激抉隠太嚴未必當
 日聖人皆然要其本三綱奉九法明王道正人心於
 春秋大指十常得其六七較之漢唐以後諸家優矣
 朕萬㡬之暇研精六經竊有慨於春秋經聖人手定
[027-17b]
 其衮鉞本乎王章刑賞原於忠厚義例雖繁而其明
 白正大之旨必不如後之説經者委折碎細若此爰
 命儒臣撰集進講大約以胡氏為宗而去其論之太
 甚者無傳經文則博採諸儒論注以補之朕亦時有
 所折𠂻期歸於一編輯成書朝夕省覽亦欲俾學者
 有所遵守其於經世大法傳心要典未必無少助云
 爾
 皇上御製序 嘗考春秋經文不過萬有六千三百
[027-18a]
  餘言自三傳以後羣儒義疏累數千萬言而㣲辭
  隠義之難明者猶十有六七葢是經乃孔子所手
  定也辭約而義深聖心之所運用每舉一事其義
  必貫於全經非若他經一章一節各指一事雖有
  不通而不害其可通者故程朱二子深探力索久
  之皆見為難明而止至明初胡氏安國之説遂獨
  列於學官以朱子深病是經之難通而教門人姑
  從胡氏之説也然謂其以義理穿鑿則非義理之
[027-18b]
  真而於聖人筆削之旨未能脗合明矣故自明以
  來雖著功令科舉之士稟為程式而終不足以服
  學者之心我
聖祖仁皇帝聰明天亶自少時即篤好經書及
躬覽大政辨色出視朝裁決萬㡬甫畢即
召儒臣講論經義務抉其根源㕘伍羣言以求至當經
  筵所進日講四書及尚書周易解義皆裁自
聖心以為無憾者故即時刋布及晚年以明初五經大
[027-19a]
  全收採討論尚未精詳口授指畫成周易折中一
  書詩書春秋則
命重臣開館編次而
親釐定之惟三禮體大未議纂修葢有待也周易折中
  成於康熈三十四年春秋傳説彚纂成於六十年
  已經頒布餘二經則至我
皇考繼序之後始次第告成
皇考大孝尊親凡
[027-19b]
皇祖一言一動莫不敬述以昭示來兹念
欽定春秋於胡氏之説既多駁正則廷臣當日所進講
  議一遵胡氏之舊者於聖心自多未洽是以遲之
  又久未嘗宣布必將自諸經備成而後重加討論
  也故再降
諭旨命果親王允禮大學士張廷玉内閣學士方苞詳
  細校訂始事於雍正七年恭呈
御覽者再而後告成凡六十四卷乾隆二年鋟板既訖
[027-20a]
  諸臣請製序文頒示海内朕反覆循覽於胡氏穿
  鑿之説曠若發䝉筆削之旨闡明者亦過半焉夫
  解義之成葢數十年於兹矣觀
皇祖之久不宣布可以徵望道未見之心觀
皇考之再三攷訂而後
命刋可以知善繼善述之義豈惟是經之窔穾將由是
  以開通哉即
兩朝聖人之心法治法亦於斯可覩矣
[027-20b]
 御纂春秋直解一部
 皇上命儒臣條次進呈
 親定成書盡屏曲説一依經文為解凡十二卷乾隆
   二十三年校刋
 皇上御製序 中古之書莫大於春秋推其教不越
  乎屬辭比事而原夫成書之始即游夏不能贊一
  辭葢辭不待贊也彼南史董狐世稱古之遺直矧
  以大聖人就魯史之舊用筆削以正褒貶不過據
[027-21a]
  事直書而義自見比屬其辭本非得已贊且奚為
  乎厥後依經作傳如左氏身非私淑號為素臣猶
  或詳於事而失之誣至公羊穀梁去聖逾逺乃有
  發墨守而起廢疾儼然操入室之戈者下此齦齦
  聚訟人自為師經生家大抵以胡氏安國張氏洽
  為最著及張氏廢而胡氏直與三傳並行其間傅
  㑹臆斷往往不免承學之士宜何所考衷也哉我
皇祖欽定傳説彚纂一書鎔笵羣言去取精當麟經之
[027-21b]
  㣲言大義炳若日星朕服習有年紹
聞志切近因輯易詩二書竣事命在館諸臣條系是經
  具解以進一以彚纂為指南意在息諸説之紛岐
  以翼傳融諸傳之同異以尊經庶㡬辭簡而事明
  於范寗去其所滯擇善而從之論深有取焉夫儒
  者猥云五經如法律春秋如斷例故啖助趙匡陸
  淳軰悉取經文書法纂而為例一一引徽切墨以
  求之動如鑿枘之不相入譬諸叔孫通蕭何増置
[027-22a]
  旁章已後例轉多而律轉晦葢曲説之離經甚於
  曲學之泥經也審矣書既成命之曰直解匪不求
  甚解之謂謂夫索解而過不直則義不見爾而豈
  獨春秋一經為然哉是所望乎天下之善讀經者
 欽定三禮義疏一部
聖祖仁皇帝欽定四經次第頒布惟三禮未就
 皇上命儒臣採訂諸説
 親定成書周官首列
[027-22b]
 聖制綱領二篇總辨自天官冡宰至考工記四十四
   卷附以周官圖四卷儀禮首列綱領二篇朱子
   儀禮釋宫自士冠禮至有司徹四十卷附以禮
   器圖禮節圖各四卷禮記首列
 聖制綱領二篇自曲禮至喪服四制七十七卷附以
   禮記圖五卷乾隆十九年校刋
 皇上御製序 三禮之傳逺矣周禮六官河間獻王
  上之儀禮十七篇禮記四十九篇高堂生戴聖傳
[027-23a]
  之漢唐以來箋疏訓釋無慮數十家考其義或相
  牴牾先儒嘗譏其聚訟要其掇拾灰燼之餘傳先
  王制作之舊得什一於千百好古者所為鄭重而
  愛惜之也我
皇祖聖祖仁皇帝表章羣經既
御纂周易折中而詩書春秋則以分授儒臣纂輯義疏
  頒布海内惟三禮未就朕御極之初儒臣上言今
  當經學昌明禮備樂和之㑹宜纂輯三禮以蕆五
[027-23b]
  經之全爰允其請開館編校越十有一年冬告竣
  夫禮之所為本於天殽於地達之人倫日用行於
  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斯湏不可去者天
  不變道亦不變此其本也其制度品節服物采章
  隨時損益屢變以適其宜者禮之文也三代去今
  數千年矣修其教而教明循其道而道行謂三代
  至今而存可也何則其本得也若其用之朝廷邦
  國名物器數之具周旋進退之儀雖先王處此必
[027-24a]
  將變通以適其宜而不泥於其迹故言禮者惟求
  其修道設教之由以得夫禮之意而已顧其教之
  不冺道之所由傳未嘗不賴於經好學深思之士
  讀其書有惜不能俯仰揖讓於其間者先王制作
  之精意尚可想見於抱殘守闕之餘則經傳之為
  功也大矣鼎彛鈎劍之遺篆籀之蹟流傳有自尚
  摩挲而寳䕶之况制作之精意所賴以傳者與獨
  其貿於衆説無所取衷爰命校纂諸臣芟煩截浮
[027-24b]
  約文申義敷暢厥旨至其説之不可强同者稍為
  辨正而仍其舊葢自承傳各異必牽合附㑹比而
  同之則其惑也滋甚故無取焉刻既成為之叙論
  以發其端俾隆禮者有所考云
  日講禮記解義一部
聖祖仁皇帝命日講諸臣撰擬依章解義按日進講
親定成書
 皇上命三禮館臣詳加校正凡六十四卷乾隆十四
[027-25a]
   年校刋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 朕聞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
 用為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又曰上好禮則
 民莫敢不敬誠以禮者範身之具而興行起化之原
 也天之生人品類紛綸莫可紀極聖人起而整齊之
 法於天則於地順於人達於時協於鬼神斟酌損益
 以定其品節限制俾天下化其好逸惡勞之心而予
 以從善棄惡之道蒸蒸焉日蹈履於中正而不敢越
[027-25b]
 葢非有以强之也率乎其理之所安而已其綱有三
 百其目有三千大者在冠婚喪祭朝聘射宴之規小
 者在揖讓進退飲食起居之節循之則君臣上下賴
 以序夫婦内外賴以辨父子兄弟婚媾姻婭以順而
 成反是則尊卑易位等殺無章家未有能齊而國未
 有能治者故曰動容中禮而天徳備矣治定制禮而
 王道成矣嘗遐觀三代禹湯文武惇叙彛典以倡導
 天下而其時之諸侯秉禮以守其國大夫士遵禮以
[027-26a]
 保其家下至工賈庶人畏法循紀以世其業嗚呼何
 風之隆哉朕企慕至治深惟天下歸仁原於復禮故
 法宫之中日陳禮經講習紬繹葢不敢斯湏去也慨
 自嬴秦焚燒典籍禮乃滅亡漢興崇尚儒學禮經始
 顯傳之者十三家而戴徳戴聖為尤著聖所傳四十
 九篇即所謂禮記者是已迨程子朱子出表章學庸
 遂開千古道學之統其餘四十七篇雖雜出於漢儒
 亦皆傳述聖門格言有切身心要旨朕熟之復之靡
[027-26b]
 間寒暑積有講義裒成全部弁以叙言用以無忘斯
 勤然豈徒效儒生佔畢云爾哉務佩服其訓辭而實
 體諸躬修措之邦國使百爾懷恭敬遜讓之誠兆庶
 凜撙節防閑之則徳化翔洽上嫓隆古庶乃愜朕敦
 崇禮教之意也夫
 皇上御製序
皇祖聖祖仁皇帝稽古右文命儒臣日值講筵五經通
  鑑以次進講薈萃羣言發明旨要臚為解義積有
[027-27a]
  成編譯以國書頒示中外各製序言弁其端而授
  諸梓易書詩三經先竣春秋若干卷刻於雍正年
  間惟禮記卷帙浩繁藁本存繙書房久之未竟厥
  業朕御極之初允儒臣請纂修三禮義疏因取日
  講禮記解義原本㕘校異同歸於一是併命繙譯
  授梓以備五經之全敬刋
皇祖御製原文於前而畧述大槩以誌成書嵗月惟禮
  記出自漢儒然多本於七十子之所傳習如大學
[027-27b]
  中庸二篇既經有宋大儒定為孔氏遺書訓釋而
  列於學官其他精言奥義往往與易詩書春秋相
  發明非董仲舒揚雄軰所及葢其來有自去聖人
  之教固未逺也雖月令王制附益其間有以啟後
  人疑義而先王之制所𫝊各異事之不可考而説
  之不可强同者亦已多矣依文立訓以存舊觀説
  經之通例也抑班固有言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
  之用為急經禮三百曲禮三千豈惟其文而已葢
[027-28a]
  將以章志貞教大其坊與天下臣民共之仰惟
聖祖序言所謂體諸躬修措之邦國者禮之實而明經
  之大用也因言以求其義因義以達其用豈章句
  訓詁之足云敢申言之以闡
至訓
  日講四書解義一部
聖祖仁皇帝命日講諸臣撰擬依章解義按日進呈
親定成書凡二十六卷康熈十六年校刋
[027-28b]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 朕惟天生聖賢作君作師萬世
 道統之傳即萬世治統之所繫也自堯舜禹湯文武
 之後而有孔子曽子子思孟子自易書詩禮春秋而
 外而有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之書如日月之光照於
 天岳瀆之流峙於地猗歟盛哉葢有四子而後二帝
 三王之道傳有四子之書而後五經之道備四子之
 書得五經之精意而為言者也孔子以生民未有之
 聖與列國君大夫及門弟子論政與學天徳王道之
[027-29a]
 全修已治人之要具在論語一書學庸皆孔子之傳
 而曽子子思獨得其宗明新止至善家國天下之所
 以齊治平也性教中和天地萬物之所以位育九經
 達道之所以行也至於孟子繼往聖而開來學闢邪
 説以正人心性善仁義之旨著明於天下此聖賢訓
 辭詔後皆為萬世生民而作也道統在是治統亦在
 是矣歴代賢哲之君創業守成莫不尊崇表章講明
 斯道朕紹
[027-29b]
祖宗丕基孶孶求治留心問學命儒臣撰為講義務使
 闡發義理俾益政治同諸經史進講經歴寒暑㒺敢
 間輟兹已告竣思與海内臣民共臻至治特命校刋
 用垂永久爰製序言弁之簡首毎念厚風俗必先正
 人心正人心必先明學術誠因此編之大義究先聖
 之㣲言則以此為化民成俗之方用期夫一道同風
 之治庶㡬進於三代文明之盛也夫
 御製繙譯四書一部
[027-30a]
  國語舊有繙譯四書
 皇上命繙譯諸臣詳加校正
 親定成書凡六卷乾隆二十年校刋
 皇上御製序 國家肇立文書六經史籍㳄苐繙譯
  四子之書首先刋布傳習朕於御極之初命大學
  士鄂爾㤗重加釐定凡其文義之異同意旨之深
  淺語氣之輕重稍有未協者皆令更正之然抑揚
  虛實之間其别甚㣲茍不能按節揣稱求合於毫
[027-30b]
  芒而盡袪其疑似於人心終有未慊然者㡬暇玩
  索覆檢舊編則文義意旨語氣之未能脗合者仍
  不免焉乃親指授繙譯諸臣㕘考尋繹单詞隻字
  昭晰周到無毫髪遺憾而後已夫義藴淵深名理
  無盡文字為人所共知共見而一一歸於至當尚
  必待功力専勤至再至三而始得之可以知學問
  之道功愈加則業亦愈進况夫體備於躬行發揮
  於事業茍非俛焉日有孶孶精益求精而欲底於
[027-31a]
  有成難矣學者慎毋以淺嘗自足而憚於有為也
  哉是為序
 經筵講章一部
  國家定制春秋二仲涓日
 御文華殿行
 經筵禮講官恭撰四書諸經講章各一道至日進講
   積久成帙自康熈十年至二十六年
聖祖仁皇帝命校刋凡四次共四卷
[027-31b]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 朕嘗讀尚書説命之篇其勸高
 宗以好學也曰惟學遜志務時敏又曰學於古訓乃
 有獲夫人君為學必稽古考憲人臣勸學於其君必
 援古昔稱先王凡以百家紛紜折衷於聖衆言淆亂
 是正於經其所孜孜汲汲者將精其義以致用於天
 下也豈佔畢口耳之為勤徒&KR1269聼説而娛覩聼乎今
 夫師儒訓詁授受之學託諸空言以明其道而猶必
 守其一先生之説而况人主為學將精其義以致用
[027-32a]
 於天下者哉朕自冲齡性絶嬉玩顧獨喜書自經史
 之餘茍其不謬於聖人之道自成一家之言未嘗不
 博求而縱覽焉至於經筵進講則専主於四子五經
 葢書契既興載籍浩繁雖開卷有益而有俾治道必
 以四子五經為歸極矣上自天人性命下及民情物
 理以至二帝三王以來所經營措施於政教者其道
 甚明而其事易行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朕自臨
 御迄今日講靡輟經書解義節次彚刋其遇春秋二
[027-32b]
 仲則涓日經筵未嘗有間閲時既久篇帙漸多因命
 儒臣彚為一集付之剞劂昔大禹好善昌言則拜武
 王訪道丹書是陳至如昔聖昔賢之所誥誡廣厦細
 旃之所敷論其可忽諸且令頒之四方俾臣僚士庶
 誦其辭而服習其義咸知遵道遵法助登上理豈僅
 謂小補者與
   清漢文孝經一部
世宗憲皇帝命繙譯諸臣用
[027-33a]
  國語繙譯
親定成書凡一卷雍正五年校刋
世宗憲皇帝御製序 孝經者聖人所以彰明彛訓覺
 悟生民溯天地之性則知人為萬物之靈叙家國之
 倫則知孝為百行之始人能孝於其親處稱惇實之
 士出成忠順之臣下以此為立身之要上以此為立
 教之原故謂之至徳要道自昔聖帝哲王宰世經物
 未有不以孝治為先務者也恭惟
[027-33b]
聖祖仁皇帝纘述
世祖章皇帝遺緒
詔命儒臣編輯孝經衍義一百卷刋行海内垂示永久
 顧以篇帙繁多慮讀者未能周徧朕乃命専譯經文
 以便誦習夫孝經一書詞簡義暢可不煩註解而自
 明誠使内外臣庶父以教其子師以教其徒口諷其
 文心知其理身踐其事為士大夫者能資孝作忠揚
 名顯親為庶人者能謹身節用竭力致養家庭務敦
[027-34a]
 於本行閭里胥嚮於淳風如此則親遜成化和氣薫
 蒸躋比户可封之俗是朕之所厚望也夫
御纂性理精義一部
聖祖仁皇帝命儒臣取性理大全詮釋精語
親定成書凡十二卷康熈五十四年校刋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 朕自冲齡至今六十年來未嘗
 少輟經書唐虞三代以來聖賢相傳授受言性而已
 宋儒始有性理之名使人知盡性之學不外循理也
[027-34b]
 故敦好典藉於理道之言尤所加意臨莅日久玩味
 愈深體之身心騐之政事而確然知其不可易前明
 纂修性理大全一書頗謂廣備矣但取者太繁相類
 者居多凡性理諸書之行世者不下數百朕實病其
 矛盾也爰命大學士李光地詮釋進覽授以意指省
 其品目撮其體要既使諸儒之闡發不雜於支蕪復
 使學者之披尋不苦於繁重至於圖象律厯性命理
 氣之源前人所未暢發者朕亦時以已意折衷其間
[027-35a]
 名曰性理精義頒示天下讀是書者自有所知也已
   清漢文小學一部
聖祖仁皇帝命繙譯諸臣用
  國語繙譯
親定成書凡一卷雍正五年校刋
世宗憲皇帝御製序 古者八嵗而入小學教之以灑
 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之義俾童而習之以養
 其徳性其説散見經傳朱子採集為小學一書所以
[027-35b]
 示人教學之方而有以為正心修身之本其言約其
 理該葢六經四子性理諸書之階梯也
皇考聖祖仁皇帝嘗
特頒諭旨令有司兼以命題課士海内士子固已咸知
 誦法矣又
命尚書顧八代一人繙譯清文日進呈

欽定三年而後成嘉惠後學之心至深且厚當日未經
[027-36a]
 刋刻頒行朕敬承
皇考遺志特命校對授梓以資肄習讀者宜知綱常倫
 紀之當崇視聼言動之當謹與夫嘉言懿行之當遵
 循慕效修其職自在家庭日用之常經而充其量可
 以成聖賢忠孝之大節子弟之習於是而淳教化之
 原於是而備詩曰成人有徳小子有造朕葢深有望
 焉
 御覽經史講義一部
[027-36b]
   乾隆二年
 皇上允科臣奏翰林詹事科道間日分班撰擬經史
   講義進呈
 親加品隲積久成帙十四年
 命南書房翰林選擇校刋首列
 上諭一卷則皆進經史諸臣或䝉
 召對面聆之
 御論也其諸臣講義為周易八卷書經六卷詩經五
[027-37a]
   卷春秋一卷禮記四卷周禮論語孟子孝經二
   卷史三卷性理一卷計七百一十六篇
 
 
 
 
 
 
[027-37b]
 
 
 
 
 
 
 
國朝宫史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