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l0010 禮部志稿-明-林堯俞 (master)


[081-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部志稿卷八十一
            明 俞汝楫 編
 祀法備考
  定郊廟祀法
   郊社宗廟議
洪武元年二月朔中書省臣李善長傅瓛翰林學士陶
安等進郊社宗廟議先是上𠡠禮官及翰林太常諸儒
[081-1b]
臣曰自昔聖帝明王之有天下莫嚴于祭祀故當有事
内必致其誠敬外必偹其儀文所以交神明也朕誕膺
天命統一海宇首建郊社宗廟以崇祀事顧草創之初
典禮未備其将何以交神明致靈貺卿等其酌古今之
宜務在適中定議以聞至是善長等奏有國大祀曰圜
丘曰方丘曰宗廟曰社稷各具沿革以進 圜丘之說
曰天子之禮莫大于事天故有虞夏商皆郊天配祖其
來尚矣周官大司樂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大宗
[081-2a]
伯以禋祀昊天上帝孝經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
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皆所以重報本反始之事禮之見
於遺經者可攷也秦人燔書滅學仍西戎之俗立四時
以祀白青黄赤四帝漢髙祖因之又増北畤兼祀黒帝
至於武帝有雍五畤之祠又有渭陽五帝之祠又有甘
泉太乙之祠而昊天上帝之祭則未嘗舉行至元帝時
合祭天地光武祠太乙遵元始之制而先王之禮變易
盡矣魏晉以來郊丘之說互有不同宗鄭𤣥者以為天
[081-2b]
有六名嵗凡九祭六天者北辰曜魄寳蒼帝威靈仰赤
帝赤煙怒黄帝舍樞紐白帝白拒招黒帝協光紀是也
九祭者冬至祭昊天上帝於圜丘立春立夏季夏立秋
立冬祭五帝於四郊王者各稟五帝之精而王天下謂
之感生帝于夏正之月祭于南郊四月龍見而雩総祭
五帝于南郊季秋大享于明堂是也宗王肅者則以天
體惟一安得有六二嵗二祭安得有九大抵多叅二家
之說行之而至唐為尤詳武德貞觀間用六天之義永
[081-3a]
徽中從長孫無忌等議廢鄭𤣥議用王肅說乾封中復
從鄭𤣥議焉宋太祖乾徳元年冬至合祭天地於圜丘
神宗元豐中罷合祭哲宗紹聖徽宗政和間或分或合
髙宗南渡以後惟用合祭之禮元初用其國俗拜天于
日月山成宗大德六年建壇合祭天地五方帝九年始
立南郊專祀昊天上帝泰定中又合祭然皆不親郊文
宗至順以後親郊者凡四惟祀昊天上帝今當遵古制
分制天地于南北郊冬至則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大
[081-3b]
明夜明星辰太嵗從祀 方丘之說曰按三代祭地之
禮見于經傳者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日禮之
于澤中方丘葢王者事天明事地察故冬至報天夏至
報地所以順隂陽之義也祭天於南郊之圜丘祭地於
北郊之方澤所以順隂陽之位也然先王親地有社存
焉禮曰享帝于郊祀社于國又曰郊所以明天道社所
以神地道又曰郊社所以祀上帝又曰明乎郊社之禮
或以社對帝或以社對郊則祭社乃所以親地也書曰
[081-4a]
敢昭告于皇天后土則古者亦名地祇為后土也曰地
祇曰后土曰社皆祭地也此三代之正禮而釋經之正
說自鄭𤣥惑于緯書而謂夏至于方丘之上祭崐崘之
祇七月于泰沂之壇祭神州之祇析而二之後世宗焉
一嵗二祭自漢武用祠官寛舒議立后土祠于汾隂睢
上禮如祀天而後世又宗之于北郊之外仍祠后土元
始間王莽奏罷甘泉泰畤復長安南北郊以正月上辛
若丁天子親合祠天地于南郊而後世又因之多合祭
[081-4b]
焉由漢歴唐千餘年間親祀北郊者惟魏文帝之大和
周武帝之建徳隋髙祖之開皇唐𤣥宗之開元四祭而
已宋元豐中議專祭北郊故政和中專祭者凡四南渡
以後則惟攝祀而已元皇慶間議夏至專祭地未及施
行今當以經為正擬以今嵗夏至日祀方丘以五嶽五
鎮四海四瀆從祀 宗廟之說曰傳謂萬物本乎天人
本乎祖故為之宗廟以享祖考而致其報本之意也徳
有厚薄故制有隆殺自天子至官司其制不同周制天
[081-5a]
子七廟而商書伊尹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則知天子
七廟自古有之不獨周為然也若夫太祖百世不遷三
昭三穆以世次比至親盡而遷焉此有天下之常禮也
若至周穆王時文王親盡當祧共王時武王親盡當祧
其以有功當宗故皆别立一廟而謂之文世室武世室
亦皆百世不遷漢髙承秦之弊未嘗立七廟至太上皇
崩始詔郡國立廟而皇祖以上無聞焉惠帝詔有司立
原廟又以沛宫為髙祖廟又於陵傍立寢園廟自後每
[081-5b]
帝輙立一廟不序昭穆景帝尊髙祖為太祖文帝為太
宗宣帝又尊武帝為世宗皆世世不毁至元帝始罷郡
國廟及寝園廟光武中興于洛陽立髙廟祀髙祖及文
武宣元五帝天子親奉祀于長安故髙廟祀成哀平三
帝京兆尹侍祠又别立四親廟于南陽舂陵祀父南頓
君祖鉅鹿都尉曾祖欝林太守髙祖舂陵節侯皆嵗時
郡縣侍祠至明帝遺詔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後
帝相承皆藏主于世祖之廟由是同堂異室之制至于
[081-6a]
元莫之能改唐髙祖追尊髙曾祖考立四廟于長安太
宗議立七廟虚太祖之室𤣥宗創制立九室祀八世文
宗開成中禮官以景帝受封于唐髙祖太宗創業受命
有功之主百代不遷親盡之主禮合祧遷至禘洽則合
食如常其後以敬文武三宗為一代故終唐之世常為
九世十一室宋自太祖追尊僖順翼宣四祖每遇禘則
以昭穆相對而虚東向之位神宗熙寧中奉僖祖為太
廟始祖至徽宗時增太廟為十室而不祧者五宗崇寧
[081-6b]
中取王肅說謂二祧在七世之外乃建九廟髙宗南渡
祀九世至于寧宗始别建四祖殿而正太祖東向之位
元世祖中統三年初建宗廟于燕京以太祖居中為不
遷之祖至泰定中為七世十室今擬四代各為一廟廟
皆南向以四時孟月及嵗除凡五享孟春特祭于各廟
孟夏孟秋孟冬嵗除則各祭于髙祖廟 社稷之說曰
周制小宗伯掌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社稷之祀
壇而不屋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凡起大事動
[081-7a]
大衆必先告于社而後出其禮可謂重矣葢古者天子
社以祭五土之祇稷以祭五榖之神其制在中門之外
外門之内尊而親之與先祖等人非土不立非榖不食
以其同功均利以養人故祭社必及稷所以為天下祈
福報功之道也然天子有三社為羣姓而立者曰大社
其自為立者曰王社又有所謂勝國之社屋之不受天
陽國雖亡而存之以重神也後世天子之禮惟立大社
大稷以祀之社皆配以勾龍稷皆配以周棄漢因髙祖
[081-7b]
除亡秦社稷立官大社大稷一嵗各再祀光武立大社
稷於洛陽在宗廟之右春秋二仲月及臘一嵗三祀唐
因隋制並建社稷于含光門之右仲春仲秋二時戊日
祭之𤣥宗升社稷為大祀仍以四時致祭宋制每嵗以
春秋二仲月及臘日祭之元世祖營社稷于和義門内
少南以春秋二仲月上戊日致祭今宜祀以春秋二仲
月上戊日從之
   社壇不屋
[081-8a]
洪武元年十月壬子先是上嘗命中書省及翰林院官
議于社稷壇創屋以備風雨至是翰林學士陶安奏考
諸禮天子大社必受風雨霜露以達天地之氣若亡國
之社則屋之不受天陽也今于壇創屋非所宜若祭而
遇風雨則于齋宫望祭上是之
   奏躬祀去煩儀
洪武七年禮部奏凡大祀皇帝躬省牲其中祀小祀宜
命官省牲又舊儀凡皇帝躬祀入就位時太常司奏中
[081-8b]
嚴外辦盥洗升壇飲福受胙各致贊詞又凡祀各設爵
洗位滌爵拭爵飲福受胙初升壇再拜及祭酒唱賜福
胙之類俱似煩凟悉宜刪去詔從之命著為式
   定祭祀日期
洪武七年命太常卿議祭祀日期于是定議風雷雲雨
境内山川嶽鎮海瀆皆以春秋仲月上旬擇日以祭歴
代帝王陵寝仲春上旬甲日祭城隍之神于山川後一
日祭社稷之神春秋二八月上戊日祭無祀鬼神春于
[081-9a]
清明日秋以七月望日冬用十月一日書之於牌依時以
祭著為式其祭日遣官監察不敬失儀者罪之
   增修南郊壇壝
洪武二十一年増修南郊壇壝于大祀殿丹墀内叠石
為臺四東西相向以為日月星辰四壇又于内壝之外
亦東西相向叠石為臺凡二十各髙三丈有竒周以石
攔陟降為磴道臺之上硺石為山形鑿龕以置神位以
為五岳五鎮四海四瀆并風雲雷雨山川太嵗天下諸
[081-9b]
神及歴代帝王之壇壇之後樹以松栢外壝東南鑿池
凡二十區冬月伐冰藏凌隂以供夏秋祭祀之用其歴
代帝王及太嵗風雲雷雨岳鎮海瀆山川月将城隍諸
神並停春秋祭每嵗八月中旬擇日祭之日月星辰既
已從祀其朝夕日月禜星之祭悉罷之仍命禮部更定
郊廟社稷諸祀禮儀著為常式
   堤河神位號
正統五年工部左侍郎李庸言固安堤通濟河皆已建
[081-10a]
祠設像而祀典未秩稱謂無名請令禮官定議封號太
常嵗修時祀事下禮部議尚書胡濙等言洪武中以嶽
鎮海瀆封爵不經止稱為某嶽某瀆之神一洗相沿
之陋今固安通濟無緣復襲繆典至欲秩祀太常則永
樂中間濬濟寧通漕為萬世利其祠廟尚未有常祀今
崇報之典不應有加於彼請但於朔望今耆老土人供
奉香火其固安堤稱為瀘溝河之神通濟河稱為通濟
河之神於禮為當從之
[081-10b]
  定諸神祀法
   太常司奏用唐制
洪武元年十二月乙酉太常司奏周禮以禋祀昊天上帝
又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天府若祭天祀司民司禄而獻民數榖數則受而藏之
漢髙祖命郡國立靈星祠唐制立秋後辰日祀靈星立
冬後亥日遣官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禄以少牢宋祀如
唐而于秋分日祀夀星今擬立秋後辰日祀靈星立冬
[081-11a]
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禄如唐制為壇于城南上
從之
   訪求祀典
洪武元年三月丙子命中書省下郡縣訪求應祀神祗
名山大川聖帝明王忠臣烈士凡有功于國家及惠愛
在民者具實以聞著于祀典令有司嵗時致祭
   考羣神古制定祀
洪武元年十二月上以太嵗風雲雷雨及嶽鎮海瀆山
[081-11b]
川城隍諸神止合祭于城南諸神享祀之所未有壇壝
專祀非隆敬神祗之道命禮官考古制以聞至是禮官
奏太嵗者十二辰之神按說文嵗字從步從戌木星一
嵗行一次歴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已為
陽自午至亥為隂所謂太嵗十二辰也隂陽家說又有
十二月将十二時所直之神若天乙天罡太乙功曹太
衝之類雖不經見歴代用之唐宋不載祀典元每有大
興作祭太嵗月將日直時直於太史院至若風師雨師
[081-12a]
之祀則見于周官秦漢隋唐皆有祭天寳中又增雷師
于雨師之次因升風雨雷師為中祀宋元因之 又按
嶽鎮海瀆之祀虞舜以四仲月巡狩而祭四嶽東嶽曰
泰山四嶽之所宗也故又曰岱宗南嶽曰衡山西嶽曰
華山北嶽曰恒山而未言五嶽王制曰天子祭天下名
山大川五嶽四瀆始有五嶽之稱葢以中嶽嵩山並列
也又周官小宗伯兆四望于四郊鄭𤣥謂四望為五嶽
四鎮四瀆者江河淮濟也四鎮者東曰沂山西曰吳山
[081-12b]
南曰㑹稽北曰醫無閭詩序又曰巡狩而祀四嶽河海
則又有四海之祭葢天子方望之事無所不通而嶽鎮
海瀆在諸侯封内諸侯亦各以其方祀之奏罷封建嶽
瀆皆領于祀官及漢復建諸侯則侯國各祀其封内山
川天子無預焉武帝時諸侯或分或廢五嶽皆在天子
之邦宣帝時嶽瀆始有使者持節侍祠之禮由魏及隋
嶽鎮海瀆皆即其地立祠命有司致祭唐宋之制有命
本界刺史縣令之祠有因郊祀而望祭之祠又有遣使
[081-13a]
之祠元遣使祀嶽鎮海瀆分東西南北中為五道 其
天下山川之祀虞書曰望于山川徧于羣神周頌曰懐
柔百神周禮小宗伯兆山川丘陵墳衍各因其方王制
凡山川之小者其祭秩視伯男子劉向謂山川能生物
出雲雨施潤澤品類以百數故視伯子男其在諸侯封
内者諸侯又自祭之如楚祭睢漳晉祭惡池齊祭配林
是已秦罷封建則皆領于祀官焉由漢唐以及宋元嶽
鎮海瀆之外又有其餘山川之祀不獨嶽瀆也 城隍
[081-13b]
之祀莫詳其始先儒謂既有社矣不應復有城隍故唐
李陽氷縉雲城隍記謂祀典無之惟吳越有之然成都
城隍祠太和中李徳裕所建張說有祭城隍文杜牧有
祭黄州城隍文則不獨吳越為然又蕪湖城隍建于吳
赤烏二年髙齊慕容儼梁武陵王祀城隍神皆書于史
又不獨唐而已宋以來其祀徧天下或錫廟額或頒封
爵至或遷就傅㑹各指一人以為神之姓名如鎮江慶
元寧國太平華亭蕪湖等郡邑皆以為紀信龍興贑袁
[081-14a]
江吉建昌臨江南康皆以為灌嬰是矣張說祭荆州城
隍文曰致和産物助天育人張九齡祭洪州城隍文曰
城隍是保甿庶是依則前代崇祀之意有在也今國家
開創之初嘗以太嵗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及天下名山
京都城隍及天下城隍皆祀于城南享祀之所既非專
祀又屋而不壇非禮所宜考之唐制以立春後丑日祭
風師于城東北立夏後申日祭雨雷于城東南以今觀
之天地之生物動之以風潤之以雨發之以雷隂陽之
[081-14b]
幾本一氣使然而各以時别祭甚失享祀本意至于海
嶽之神其氣亦流通暢達何有限隔今宜以太嵗風雲
雷雨諸天神合為一壇嶽鎮海瀆及天下山川城隍諸
地祇合為一壇春秋專祀上從之遂定以驚蟄秋分日
祭太嵗諸神以清明霜降日祀嶽瀆諸神壇據髙阜南
向四面垣圍壇髙二尺五寸方濶二丈五尺四出陛南
向陛五級東西北向陛三級 祀天神則太嵗風雲雷
雨五位並南向位皆用太牢一籩豆各八簠簋各二酒
[081-15a]
尊三帛一樂用雅樂其儀先期一日皇帝服通天冠絳
紗袍詣壇省牲詣神厨視鼎鑊滌溉至日侵晨車駕至
大次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侍儀司奏外辨太常卿引
詣御位迎神協律郎舉麾奏中和之曲太常卿奏謹具
請行事再拜陪祭官皆再拜奠帛行初獻禮樂奏保和
之曲詣盥洗位晉圭盥帨出圭詣爵洗位滌爵詣酒尊
位酌醴齊詣風雲雷雨神位前上香奠帛樂奏安和之
曲祭酒奠爵俯伏再拜次詣五嶽五鎮四海四瀆神位
[081-15b]
前並如上儀皇帝初獻第一壇将半分獻行禮詣盥洗
所盥帨詣爵所滌爵詣酒尊所酌酒詣各神位前奠帛
奠爵再拜皇帝初獻禮終詣讀祝位跪讀訖俯伏興再
拜復位行亞獻禮樂奏肅和之曲各壇掌祭官搢笏斟
酒于器太常奏再拜行終獻禮樂奏凝和之曲各壇掌
祭官搢笏斟酒于器太常卿奏再拜飲福受胙太常引
皇帝詣飲福受胙位再拜跪搢圭祭酒飲福酒受胙出
圭俯伏興再拜復位分獻官陪祭官皆再拜徹豆樂奏
[081-16a]
夀和之曲掌祭官各徹豆送神樂奏預和之曲皇帝再
拜在位官皆再拜望燎樂奏熙和之曲太常卿奏請詣
望燎位讀祝官奉祝掌祭官奉牌位帛饌各詣燎壇燎
畢奏禮畢還大次其樂章迎神云吉日良辰祀典式陳
太嵗尊神雷雨風雲濯濯厥靈昭鑒我心以候以迎來
格來歆奠帛云靈旗戾止有赫其威一念潜通幽明弗
違有幣在篚物薄而㣲神兮安留尚其饗之初獻云神
兮我留有薦必受享祀之初奠兹醴酒晨光初升祥徵
[081-16b]
應候何以侑觴樂陳雅奏亞獻云我祀維何奉兹犧牲
爰酌醴齊貳觴載升洋洋如在式燕以寧庶表微衷交
于神明終獻云執事有嚴品物斯祭黍稷非馨式将其
意薦兹酒醴成我常祀神其顧歆永言樂只徹豆云春
祈秋報率為我民我民之生賴于爾神惟神佑之康寧
是臻祭祀云畢神其樂欣送神云三獻禮終九成樂作
神人以和既燕且樂雲車風御靈光昭灼瞻望以思邈
彼寥廓望燎云俎豆既徹禮樂已終神之云還倐将焉
[081-17a]
從以望以燎庶幾感通時和嵗豊惟神之功 祀地祇
則五嶽五鎮四海四瀆並列南向次鍾山江東兩淮兩
浙江西湖廣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北平福建廣東廣西
海南海北左右兩江山川之神并都各府城隍外夷山
川之神皆東西相望位皆用犢一羊一豕一籩豆各八
簠簋各二酒尊三帛一樂用雅樂其樂章迎神云吉日
良辰祀典式陳惟地之祇百靈繽紛嶽鎮海瀆山川城
隍内而中國外及四方濯濯厥靈昭鑒我心以候以迎
[081-17b]
來格來歆奠帛以下並同太嵗諸神庚戌命都督孫遇
仙等一十八人祭天下嶽鎮海瀆之神人賜冠帶及衣
二襲白金十兩米十五石是日上服皮弁服御奉天殿
禮官以香及祝文進上躬署御名以香祝授使者百官
公服送至中書省使者就行香用黄金為合以貯之黄
綺旛二白金二十五兩以供市祭物牲用太牢幣各從
其方色其祝文 東嶽曰惟神磅礴英靈叅贊化育位
于東方為嶽之首及出膚寸之雲不崇朝而雨天下滋
[081-18a]
于稼苗民賴以生功被于世歴代帝王咸敦祀典或躬
臨以奉祭或遣使以伸忱朕充膺天命肇造丕基禮宜
致祭今國治未周新附未撫或居以圗治或出而視師
是用命使以表朕衷惟神鑒焉 西嶽曰惟神氣應金
方靈鍾兊位奠于西極屹立巍巍長物養民功被于世
 南嶽曰惟神祝融諸峯奠彼南服崇髙峻極徳配離
明長物養民功被于世 北嶽曰惟神鎮并臨代峙立
朔方終始隂陽徳著悠久養民阜物功被寰中 中嶽
[081-18b]
曰惟神嵩髙攸宅表此中區四嶽依宗羣山環拱養民
育物躬被寰中 東海曰惟神百川朝宗涵育深廣鍾
靈坎德潤衍震宗滋物養民功被于世 西海曰惟神
灝靈所鍾道里遼邈坎徳深廣潤衍兊方滋物養民功
被于世 南海曰惟神環兹粤壤物鉅靈鍾坎德深大
離明斯配潤物養民功被于世 北海曰惟神𤣥㝠攸
司遐逺莫即鍾靈坎德奠位隂方潤物養民功被于世
 江瀆曰惟神岷蜀發源浩𣺌萬里朝宗于海坎德靈
[081-19a]
長潤物養民澤被于世 河瀆曰惟神發源崐崘亘絡中
土配精天漢坎徳靈長潤物養民澤被于世 淮瀆曰
惟神源深桐柏演迤楚甸出雲致雨潤物養民坎德靈
長澤被于世 濟瀆曰惟神沈浸覃懐功配三瀆流澄
蕩濁坎徳靈長潤物養民澤被于世 東鎮曰惟神鎮
彼瑯琊羣山所仰宣澤布氣育秀鍾靈生物養民功被
于世 西鎮曰惟神作鎮汧陽羣山所仰宣澤布氣育秀
鍾靈生物養民功被于世 南鎮曰惟神作鎮㑹稽羣
[081-19b]
山所仰宣澤布氣育秀鍾靈阜物養民功被于世 北
鎮曰惟神鎮彼平營羣山所仰宣澤布氣育秀鍾靈阜
物養民功被于世 中嶽曰惟神鎮彼霍邑三晉所瞻
育秀暢靈奠兹中土生殖庶物功被寰宇餘文並同東
嶽祭畢命鑴于石仍賜守祠者白金十兩俾嚴奉無怠忽
   定中祀五神儀
洪武二年九月乙巳詔以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及夀星
五神為中祀每神祭用羊豕各一共用牛一命翰林院
[081-20a]
撰祝文 司中曰惟皇上帝降衷于民神實司之均其
禀法予統臨天下之初肇修祀事重念興兵以來損傷
甚衆神其體天之命多産淳良以厚天下之俗 司命
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惟神正直司其善惡予統臨天
下之初肇修祀事神其順天之令賞善罰惡使下民知
所勸戒 司民曰上帝好生育此下民億兆之數神實
司之予統臨天下之初肇修祀事神其布天之德正直
是與 司禄曰天生百榖以養下人惟人之禄神實司
[081-20b]
之予統臨天下之初肇修祀事神其奉天之道俾余年
榖豐登生人咸遂 夀星曰天有賞罰神實司之惟神
正直善良者必増以夀兇暴者必減其算故上帝任之
歴代之所崇祀予統臨天下之初考諸舊典敬修祀事
惟神無私以鑒以察以體上帝之命
   享先農合祀諸神
洪武三年正月甲子享先農合祀太嵗四季月将風雲
雷雨嶽鎮海瀆山川城隍旗纛諸神上初以太嵗風雲
[081-21a]
雷雨皆天神以嶽鎮海瀆天下山川城隍皆地祇各為
壇專祀于國城之南然祭之時日與其品物各不同至
是復以風雷雲雨嶽鎮海瀆皆隂陽一氣流行無間者
遂合二壇而一之而増以四季月将旗纛諸神凡設壇
十有九太嵗春夏秋冬四季月将為第一次風雲雷雨
次五嶽次五鎮次四海次四瀆次京都鍾山次江東山
川次江西山川次湖廣山川次淮東淮西山川次浙東
浙西福建山川次廣東廣西海南海北山川次北平陜
[081-21b]
西山川次左江右江山川次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山川
次安南髙麗占城諸國山川次京都城隍次六纛大神
旗纛大将五方旗神戰船金皷銃礟弓弩飛鎗飛石陣
前陣後諸神各壇之祭皆上躬自行禮先祭禮官奏祝
文太嵗以下至四海凡五壇上稱臣者請親署名其鍾
山等神上稱余者請令禮官代署上曰朋友書牘往
來尚親題姓名況神明乎必皆親署及登壇太常司丞
任以忠以實對上曰人臣愛君以道朕之于神惟恐誠
[081-22a]
敬未盡何敢憚勞汝當悉體朕意後勿復然
   頒社稷壇制
洪武元年己丑頒社稷壇制於天下郡邑壇俱設于城
西北右社左稷壇各方二丈五尺髙三尺四寸出陛三
級社以石為主其形如鍾長二尺五寸方一尺一寸剡
其上培其下之半在壇之南方壇周圍築墻四面各二
十五步祭用春秋二仲月上戊日各壇正配位各用籩
四豆四簠簋各二豋鉶各一俎二牲正配位共用羊豕
[081-22b]
各一
   定神號
洪武三年詔定嶽鎮海瀆城隍諸神號詔曰自有元失
馭羣雄鼎沸土宇分裂聲教不同朕奮起布衣以安民
為念訓将練兵平定華夷大統以正永惟為治之道必
本於禮考諸祀典如五嶽五鎮四海四瀆之封起自唐
世崇名美號歴代有加朕思之則有不然夫嶽鎮海瀆
皆髙山廣水自天地開闢以至于今英靈之氣萃而為
[081-23a]
神必皆受命于上帝幽微莫測豈國家封號之所可加
凟禮不經莫此為甚至如忠臣烈士雖可以加封號亦
惟當時為宜夫禮所以明神人正名分不可以僣差今
宜依古定制凡岳鎮海瀆並去其前代所封名號止以
山水本名稱其神郡縣城隍神號一體改正歴代忠臣
烈士亦依當時初封以為實號後世溢美之稱皆宜革
去惟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為天下師以濟後世非有
功于一方一時者可比所有封爵宜仍其舊庶幾神人
[081-23b]
之際名正言順于禮為當用稱朕以禮事神之意五嶽
稱東嶽泰山之神南嶽稱衡山之神中嶽嵩山之神西
嶽華山之神北嶽恒山之神五鎮稱東鎮沂山之神南
鎮㑹稽山之神中鎮霍山之神西鎮吳山之神北鎮醫
無閭山之神四海稱東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
海之神四瀆稱東瀆大淮之神南瀆大江之神西瀆大
河之神北瀆大濟之神各處府州縣城隍稱某府某州
某縣城隍之神歴代忠臣烈士並依當時初封名爵稱
[081-24a]
之天下神祠無功于民不應入祀典者即淫祀也有司
無得致祭於戲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其禮既同其
分當正故兹詔示咸使聞知是日上躬署祝文遣官詣
嶽鎮海瀆以更定神號告祭其東嶽祝文曰惟神磅礴
東海之西中國之東參穹靈秀生同天地形勢巍然古
昔帝王登之以觀滄海察地利以安生民故祀曰泰山
於敬則誠於禮則宜自唐始加神之封號歴代相因至
今曩者元君失馭海内鼎沸生民塗炭予起布衣承上
[081-24b]
天后土之命百神隂佑削平暴亂正位稱尊職當奉天
地享鬼神以依時統一人民法當式古今寰宇既清特
脩祀儀因神有歴代之封號予詳之再三畏不敢效葢
神與穹壤同始靈鎮東方其來不知嵗月幾何神之所
以靈人莫能測其職必受命于上天后土為人君者何
敢預焉予懼不敢加號特以東嶽泰山名其名依時祀
神惟神鑒知餘四嶽五鎮四海四瀆祝文惟起語異餘
皆同仍遣祕書監直長夏祥鳳等頒革正神號詔于安
[081-25a]
南占城髙麗
   雩祀建燎壇
嘉靖十一年禮部尚書夏言奏雩壇在泰元門外道里
迴逺車駕經由無駐蹕之所祭時設幕次雩壇既祀上
帝禮當升煙俗謂祈水不宜用火乃為坎瘞非禮臣等
以為雩祀焚帛宜用燎壇請于雩壇外壝之内神路左
方建燎壇一座靈星門外之左空地一區可設幕次詔
從其請遂名其壇門曰崇雩
[081-25b]
   稱天地壇名
嘉靖十三年詔更圜丘名為天壇方澤名為地壇禮部
尚書夏言奏圜丘方澤本法象定名未可遽易第稱圜
丘壇省牲則于名義未協今後冬至大報啟蟄祈榖祀
天夏至祭地祝文宜仍稱圜丘方澤其省牲及一應公
務有事壇所稱天壇地壇從之
   罷革元君臣祀
嘉靖二十四年禮科右給事中陳棐言元世祖不宜祀
[081-26a]
厯代帝王廟下禮部集廷臣議如棐奏上曰元末冦亂
又甚于五季者帝王廟并墓祭俱斥罷棐復言帝王廟
已撤前元之祀而廟在兩京者亦宜斥去之又請改南
京廟祀碑文并燬銷元君臣神主下禮部議覆俱報可
   㑹議郊社諸典
隆慶元年正月禮部遵詔㑹議郊社諸典禮及祔𦵏祔
享之制
一郊社之禮臣等謹議天地分祀昉于周禮圜丘方澤
[081-26b]
之文自漢以來歴代分合不常諸儒議論不一我太祖
定鼎之初與一時儒臣斟酌考訂首建分祀之禮其後
因感齋居隂雨始改合祀至我皇考大行皇帝仍建四
郊如洪武初年之制葢太祖始分而後合皇考改合而
後分然皇考之更制即太祖之初制也今分祀已久似
難紛更宜照例南北二郊於冬夏至日恭請聖駕親詣
致祭仍奉太祖髙皇帝配其東郊以甲丙戊庚壬年西
郊以丑辰未戌聖駕親祭餘嵗遣官代行其太嵗仍于
[081-27a]
嵗暮孟春遣官專祭至如天神地祇已從祀南北郊其
仲秋神祇壇之祀不宜復舉
一祈榖之禮臣等謹議禮稱元日祈榖于上帝其詳亦
不可考我國家先農之祭葢即祈榖之遺意自皇考俯
納言官之請肇舉此典夫既祭先農復云祈榖二祀并
行于仲春不無煩數且𤣥極寳殿當禁嚴之地而使百
官陪祀宵分出入事體深有未安臣等竊以為宜罷祈
榖之禮止于先農壇行事為當恭遇聖主登極則親祀
[081-27b]
先農并行耕耤禮其餘每嵗仲春仍遣順天府官代行
庶合祖宗舊典
一大享之禮臣等謹議明堂大享雖稱古制而制度之
詳亦不可考見皇考肇舉此祀無非追崇睿宗以昭嚴
父配天之孝但自皇考視睿宗則睿宗為嚴父自皇上
視睿宗則睿宗為皇祖若以今日仍奉睿宗配帝似於
周人宗祀文王於明堂之義不甚協恐非所以安睿宗
之靈而安皇考之心也故臣等以為大享之禮可罷
[081-28a]
一社稷之禮臣等謹議天子社以祭五土之神稷以祭
五榖之神名曰太社太稷而帝社稷之名則自古及祖
宗朝皆無之國初太社稷之建而遵古禮而皇考仍以
勾龍后稷配實合太祖初制無容别議至於帝社稷之
祭不無嫌於煩數臣等竊以為止宜照舊奉太社太稷
之祭其帝社帝稷宜罷勿舉
一陵葬廟祔之禮臣等謹議我國家自宣宗以前陵寢
合𦵏皆止一后至裕陵則二后同祔𦵏茂陵則三后同
[081-28b]
祔𦵏若太廟祔享則惟一帝一后又后惟元配始得升
祔恭惟孝潔皇后為皇考大行皇帝元配禮應合𦵏永
陵祔享太廟先年神主回京時本部曽請祔享以其時
未有本室暫祔奉慈殿側以俟孝烈皇后雖曽正位中
宫然非元配今先已祔廟又奉孝潔皇后同祔則二后
並配非祖宗舊制若因孝烈皇后先祔而遂使孝潔皇
后不得升祔則舍元配而祔繼配亦非祖宗舊制況孝
潔皇后宜祔之禮皇考先年已有欽依近日復有遺命
[081-29a]
臣等竊以為皇考大行皇帝升祔太廟之時宜請孝潔
皇后祔享而移奉孝烈皇后於别所仍於大行皇帝發
引之先遷奉孝潔皇后梓宫於永陵與聖母梓宫同日
祔𦵏孝烈皇后既以祔葬似當次列祔其孝潔皇后孝
烈皇后尊諡乞𠡠臣等撰擬議文奏進薦上冊寳庶幾
名分正而典禮全矣上曰禮官既㑹議允當其如議行之
   夏至祭方澤
隆慶元年四月始命夏至祭方澤以夘時行禮先是冬
[081-29b]
至祀天孟秋享太廟春秋祭社稷先師孔子歴代帝王
俱用子時祭朝日壇以夘時祭夕月壇以酉時祭春孟
夏孟冬時享及祫祭太廟俱午時夏至祀地時未有定
至是太常寺以請遂定於夘時
  祀儀物
   祭祀拜褥
洪武三年命製郊丘祭祀拜褥禮部奏郊丘之褥當用
席為表蒲為裏宗廟社稷先農山川之褥宜用紅文綺
[081-30a]
為表紅木綿布為裏從之
   立神帛制敕局
洪武三年上命中書禮部立局造神帛誥𠡠仍定議其
制度于是省部議神帛織文曰禮神制幣誥織文曰大
明官誥勅織文曰大明敕命文武百官一品至五品誥
織用五色絲六品至九品𠡠用純白綾俱織某年月日
造及局官姓名既奏上命凡神帛織文郊祀上帝及配
享皆曰郊祀制帛太廟祖考曰奉先制帛親王配享曰
[081-30b]
展親制帛社稷歴代帝王先師孔子及諸神祇皆曰禮
部制帛功臣曰報功制帛蒼白青黄赤黒之色各以其
宜誥故文臣字用玉箸篆武臣用栁葉篆誥織文曰奉
天誥命敕織文曰奉天勅命俱用升降龍紋左右盤繞
   定祭祀幣數
洪武三年禮部奏按古者禮神每神幣一故今郊祀天
地及嶽鎮海瀆等神皆如其數如五嶽則用幣五是也
至于太廟毎室奉安皇后二位神主當用幣二而止用
[081-31a]
幣一恐于節文未稱各室宜増幣一庶為得宜且天地
山川等神幣帛既依古制天用蒼地用黄日用赤月用
白皆用本體之色而五嶽五鎮四海亦各隨其方色其
四瀆及天下諸水宜用黒色從之
   太廟欝鬯
洪武三年禮部尚書崔亮等奏周禮大宗伯以吉禮事
邦國之鬼神以肆獻祼享先王以灌欝鬯謂始迎尸求
神時也禮記郊特牲曰魂氣歸于天體魄歸于地故祭
[081-31b]
有求諸隂陽之義殷人先求諸陽聲是也周人先求諸
隂灌是也祭統云祭之屬莫重于灌凡大祭有三始宗
廟以樂為致神始以灌為歆神始以腥為陳饌始按說
文祼祭也從示果聲酌鬯以灌地夏氏曰灌也謂以圭
瓚酌于爵以獻尸尸受酒而不飲因灌於地故謂之灌
也鬯說文曰鬯以秬穣欝金草芬芳攸服以降神也徐
氏曰秬黒黍也服服事也周人尚臭灌用欝鬯以秬黍
𢷬欝金草取汁而煮之和釀其氣芬香調鬯故謂之秬
[081-32a]
陸佃云秬者百榖之華鬯者百草之英故先王主以合
鬯圭瓚禮書曰圭柄也瓚杓也徐氏曰瓚亦圭也圭狀
剡上邪銳之於其首為杓形謂之瓚於其柄為注水道
所以灌瓚之言進也以進于神今定擬宗廟之祭奠帛
之前宜舉用灌禮所用圭瓚宜依周制以玉為之瓚口
徑四寸深至圭二寸通長一尺二寸博二寸五分厚五
分鼻一寸作龍形流空五分瓚盤用金為之口徑九寸
深五分足徑七寸髙九分其欝金今擬用糯米代黒黍
[081-32b]
為酒以欝金汁和之上可其奏遂命作太廟圭瓚
   儀行分獻
洪武七年上謂翰林學士承㫖詹同曰大祀既終獻方
行分獻禮于禮未當卿等其議之于是同與學士宋濂
議以上行初獻禮奠玉帛将畢即分獻官行初獻禮亞
獻終獻皆如之上從其議又謂古人祭用香燭皆所以
導達隂陽以接神明初無上香之禮遂命凡祀罷上香
   祭祀拜禮
[081-33a]
洪武七年九月乙丑禮部太常司奏祭祀拜禮考之禮
記一獻三獻五獻七獻之文皆不再拜禮唐宋郊祀每
節行禮皆再拜然亞獻終獻天子不行禮而使臣下行
之今議大祀中祀自迎神至飲福送神宜各行再拜禮
上命節為十二拜始迎神四拜至飲福受胙復四拜又
至送神四拜而畢著為定議
洪武九年十月上謂太常卿唐鐸禮部尚書張籌翰林
學士承㫖宋濂等曰書稱禮煩則亂向者羣臣議以每
[081-33b]
獻行再拜禮似於煩凟朕定迎神及飲福受胙送神各
四拜卿等以為何如鐸等奏曰禮貴誠一不尚繁文況
周旋起伏事久則勞勞則怠心生居敬行簡誠如聖諭
然大祀天地宗廟飲福受胙既行四拜則日月星辰社
稷一切中祀飲福受胙但宜行再拜禮庶有品節上然
之命著為令
   定牲幣之屬
洪武十一年上以凡祭祀大祀中祀用制帛外其小祀
[081-34a]
又有用楮錢者其事出于近代甚為不經命禮部議之
禮部議曰按周禮大祀用玉帛次祀用牲幣小祀用牷
牲今議在京大祀中祀俱宜用幣在外王國及府州縣
祀典神祇亦如之其餘小祀只用牲醴
   印記牲牢
景泰三年命工部鑄造牲字牢字火烙各一㑹同禮部
官并監察御史印記各布政司解到大祀牛羊從太常
寺掌寺事禮部尚書蒋守約請也
[081-34b]
   處積餘神帛
𢎞治十五年禮部議覆南京太常寺卿楊一清等所奏
謂自洪武以來本寺收貯積餘神帛凡九百八十餘段
内鮮明堪用者五百二十三段足充南京四年祭祀之
用請行南京司禮監暫免派徵造甚不堪者請用禮記
祭服幣則焚之祭器弊則埋之之義令所司焚化從之
   揀選大祀牲
𢎞治十五年禮部覆吏部馬文升議大祀牛犢舊例俱
[081-35a]
取辦于直𨽻和州沿途有司止飼以榖草或九月十月
方抵京其各角有長至數寸者恐不足以副皇上敬天
之誠請行令南京禮部每年春初差官于和州所屬揀
選純色牛犢角如繭栗或一寸以下者飼以稻草到京
以八月初旬為期違者治罪
   祭犢徵折色
嘉靖十年河南南陽府黄騰奏嵗運祭祀牛犢日久道
逺人畜罷敝貽累貸償及浙江州縣凋瘵不能辦納欲
[081-35b]
派鄰邑禮部言不特河南即真定保定永平河間等郡
皆須陸行以達京師今宜俱改收折色如數輸入至若
和州江浦等處水草便利舟航易達仍舊揀選牛犢四
十五隻亦足以供大祀餘則臨時買用其淅川縣均派
可否當下所司議處從之
   大祀設小次
嘉靖十一年禮部尚書夏言奏古者掌次之法天子祀帝
則張大次小次今大次則設矣而小次未備昨年大祀
[081-36a]
中夜風雪臣等猶且僵立聖躬豈宜衝寒宜作黄氊
幄一具備小次之制以禦風寒上慰諭允行之
  嚴祀事
   祭祀存心録
洪武三年三月己亥命禮官及諸儒臣編存心錄上以
祭祀為國大事念慮之間儆戒或怠則無以交神明乃
命禮官及諸儒臣編集郊社宗廟山川等儀及歴代帝
王祭祀感通祥異可為鑒戒者為書以進
[081-36b]
   齋戒文
洪武二年翰林學士朱升等奉𠡠撰齋戒文曰凡祭祀
必先齋戒而後可以感動神明戒者禁止其外齋者整
齊其内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飲酒不茹葷不問疾不
弔䘮不聴樂不理刑名此則戒也專一其心嚴畏謹慎
不思他事茍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
左右精白一誠無須㬰間此則齋也大祀齋戒七日前
四日為戒後三日為齋中祀齋戒五日前三日為戒後
[081-37a]
二日為齋既進覽上曰凡祭祀天地社稷宗廟山川等
神是為天下生靈祈福宜下令百官一體齋戒若自有
所禱於天地百神不闗于民者恐百官齋戒不致專精
則不下令又謂省臣曰朕每祭享天地百神惟伸吾感
戴之意祈禱福祉以祐生民未嘗敢自邀恵也且齋戒
所以致誠誠之至與不至神之格與不格皆係于此故
朕每致齋不敢有一毫懈怠今定齋戒之期大祀以七
日中祀以五日不無太久大抵人心久則易怠怠心一
[081-37b]
萌反為不敬可止于臨祭齋戒三日務致精專庶幾可
以感格神明矣太常著為令
   誓戒儀
禮部尚書崔亮奏按周禮太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
戒大神祇享先王亦如之唐制凡大祀齋戒皆前七日
集尚書省太尉誓曰某月日祀某神祇各揚其職不共
其事國有常刑宋南郊儀注前七日命太尉誓百官于
尚書省曰今年某月日皇帝有事于南郊各揚其職不
[081-38a]
共其事國有常刑元制祀前五日百官于中書省受誓
戒今擬大祀前七日陪祀官詣中書省受戒誓曰皇帝
有事于某所百官其聴誓戒各揚其職不共其事國有
常刑制可
   飭牲房
洪武三年命禮部改作天地等壇牲房先是上以郊祭
之牲與羣祀之牲混養不足以别事天之敬乃因其舊
地改作而加繪飾中為三間以養郊祀牲左三間以養
[081-38b]
后土牲右三間以養太廟稷牲餘屋以養山川百神之
牲凡大祀犧牲前一月大駕必躬視滌養繼命羣臣更
日往視嵗以為常
   鑄銅人識齋戒
洪武三年上諭禮部尚書陶凱曰經言鬼神無常享享
於克誠人謹方寸于此而能格神明于彼繇至誠也然
人心操舍無常必有所儆而後無所放耳乃命禮部鑄
銅人一髙尺有五寸手執簡書曰齋戒三日凡致齋期
[081-39a]
則置朕前庶朕心有所警省而不敢放也
   考齋戒日期
洪武四年禮部奏按歴代祭祀齋戒日期不一黄帝受
圗籙齋七日夏禹受山神書齋三日周大祀七日戒三
日齋秦凡祭齋三日漢武帝祭太乙甘泉齋一日元帝
定齋律祭天地齋七日祭宗廟齋五日唐大祀齋七日
中祀齋五日小祀齋三日今擬親祭天地宗廟齋五日
祀日月星辰社稷山川風雲雷雨齋三日降香齋一日
[081-39b]
   太子親王齋戒
洪武五年禮部尚書陶凱等奏考之歴代天子祭祀不
載太子陪祭之文宋真宗天禧三年郊祀皇太子于正
陽門習儀立于御座之西奏告太廟于屏外下馬步進
至郊壇即遥望壝外下馬又南郊鹵簿使主署言皇太
子從至郊宜用東宫儀仗詔不允其親王陪祀則與宰
相分班行禮今擬凡遇上親祀皇太子留宫中居守親
王戎服侍皇太子親王雖不陪祀宜一體齋戒請著
[081-40a]
為令從之
   陪祀齋房及省牲冠服
洪武六年建陪祀官齋房于北郊齊宫之西南公侯十
五間百官十七間樂舞生二十三間復命禮部尚書牛
諒翰林承㫖詹同等議省牲所用冠服同等奏謹按玉
藻君皮弁以日視朝遂以食則皮弁似與今常服之服
同今中祀既以皮弁行禮則省牲宜用常服
   齋戒儀
[081-40b]
洪武六年復命定祭祀齋戒禮儀凡祭天地正祭前五
日午後沐浴更衣處外室次日早百官于奉天門觀誓
戒牌次日告仁祖廟退處齋宫致齋三日行事享宗廟
正祭前四日午後沐浴更衣處外室次日為始致齊三
日行事祭社稷朝日夕月周天星辰太嵗風雲雷雨嶽
鎮海瀆山川等神正祭前三日午後沐浴更衣處外室
次日為始致齋二日行事凡傳制降香遣官代祀歴代
帝王并孔子等廟先一日沐浴更衣處外室次日遣官
[081-41a]
   祭期適當聖節
宣德元年十二月上御左順門謂行在禮部尚書胡濙
曰明年二月祭先師太社還用上丁上戊日不可改初
有言是月上旬祭期適當萬夀聖節恐妨行禮請改用
中旬上曰此祖宗以來定禮今以為未便而輕改豈誠
敬事神之意至是申命焉
   大祀飭齋戒
宣德七年庚午以大祀南郊上御正朝文武羣臣受誓
[081-41b]
戒禮畢上御齋宫命内官内使各謹齋戒如有飲酒食
葷及隨侍入壇而唾地者皆罪之令司禮監專糾察縦
容者同罪
  嚴祀事
   隆祀南郊
宣徳八年正月車駕詣郊壇自祖宗以來皆朝百官後
乃行至是上先日諭禮官明旦早行不視朝既至南郊
躬詣神厨凡諸祭物一一閱視召太常寺官諭之曰祭
[081-42a]
物固應精潔典祭之官皆以䖍誠為本宜秉寅清以率
百執事分毫無慢庶幾神明有歆享之樂晩御齋宫旗手
衛奏請暮夜如故事放煙火不從顧謂侍臣曰朕早來
不侍朝之故葢一心對越無暇他及今又暇觀煙火乎
是晩隂雲四合至夕雨雪行禮之際雲歛風静星月朗
霽天氣融和助祭執事咸中禮度上大恱
   建齋宫以親祭山川
天順二年上召内閣臣李賢問曰祭山川壇欲以勳臣
[081-42b]
代之可乎賢曰有故須代但祖訓以為不可上曰理當
自祭苐夜出至彼無所止宿已命工部郊天地壇建一
齋宫矣賢曰須減殺其制可也上曰固然是後日未夕
時駕出至齋宫祭畢至明而回
   嚴飭百官誓戒
𢎞治十六年十二月吏科給事中許天錫奏皇上嗣大
厯服以來㳟默體道兢䖍事天每當郊祀之期殫致精
明之徳又恪遵成憲誓戒百官頃年以來文武官員自
[081-43a]
受誓戒之後往往放慢惰行有齋戒之名無齋戒之實
溷凟精禋臣實懼之今王春在邇大禮将興乞𠡠禮部
嚴加禁約違者罪之仍行南京諸司一體遵守禮部覆
奏從之
   大祀親省牲
洪武二年上謂禮部尚書崔亮曰先賢有言見其生不
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此人情之常今祭祀省
牲于神壇甚邇揆之人心殊為未安于是亮奏考古省
[081-43b]
牲之儀逺神壇二百步上喜曰必如是而後可也亮復
奏大祀之牲上宜躬省若中祀小祀請依舊典令太常
卿禮部官省牲上曰朕既齋戒以事神于省牲朕豈憚
勞耶于是凡親祀上皆躬省牲
   躬祀周天星辰
洪武四年五月上躬祀周天星辰正殿設十壇中設周
天星辰位中位用牛一羊一豕一太羮一和羮二餘九
壇各用羊一豕一和羮二每壇籩豆各十簠簋各二酒
[081-44a]
盞各三十爵一共設酒尊三帛十共一篚俱白色祝一
前期齋如朝日儀前祭一日中書丞相常服詣省牲所
省牲祭日清晨皇帝服皮弁服就御位執事陪祀官各
就位典儀贊迎神協律郎舉麾樂奏凝和之曲執事官
斟酒於各壇第一行皇帝再拜陪祀官各皆再拜典儀
唱奠帛行初獻禮皇帝詣盥洗位搢圭盥手出圭詣酒
尊所司尊者舉羃酌泛齊司爵官以爵受酒捧帛官捧
帛以俟皇帝詣周天星辰位位前協律郎舉麾奏保和
[081-44b]
之曲武功之舞皇帝跪搢圭奠帛獻爵出圭讀祝官取
祝跪讀訖皇帝俯伏興平身復位再拜典儀唱行亞獻
禮協律郎舉麾奏中和之曲文德之舞執事者斟酒於
各壇第二行樂止皇帝再拜典儀唱行終獻禮協律郎
舉麾奏肅和之曲文德之舞執事者斟酒於各壇第三
行樂止皇帝再拜典儀贊飲福受胙皇帝詣飲福位跪
搢圭執事者以福酒跪進皇帝受爵飲福酒以爵授執
事者光禄卿以胙跪進皇帝受胙以授左右出圭俯伏
[081-45a]
興平身再拜陪祀官俱再拜復位典儀唱徹豆協律郎
舉麾奏雍和之曲樂止皇帝再拜陪祀官俱再拜讀祝
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饌各詣燎位典儀唱望燎皇帝詣
望燎位各執事官捧帛祝饌置燎所舉火樂止太常寺
卿奏禮畢其祝文曰維神布列周天各司舍度光燭于
下人所瞻仰今季秋之時穹碧澄清萬象輝輝朕遵古
典躬伸祭祀神其鑒知其樂章迎神云星辰垂象布列
𤣥穹擇兹吉日祀禮是崇濯濯厥靈昭鑒我心謹候以
[081-45b]
迎庶幾來歆奠帛云靈馭蒞止有赫其威一念潜通幽
明弗違有帛在筐物薄而微神其安留尚其享之初獻
云神兮既留品物斯薦奉祀之初醴酒斯奠仰惟靈耀
以享以歆何以侑觴樂奏八音亞獻云神既初享亞獻
再升以酌醴齊仰薦于神洋洋在上式燕以寧庶表微
衷交于神明終獻云神既再享終獻斯備不腆菲儀
式将其意薦兹酒醴成我常祀神其顧歆永言樂只徹
饌云祀事将畢神既歆止徹兹俎豆以成其禮惟神樂
[081-46a]
欣無間始終樂音再作庶達微悰送神云三獻禮終九
成樂作神人以和既燕且樂雲車風馭靈光昭灼瞻望
以思邈彼寥廓望燎云神既享祀靈馭今還燎煙既升
神帛斯焚巍巍霄漢倐焉以適惓惓予懐瞻望弗及
   太子諸王祀纛
洪武七年正月詔太子率諸王詣閱武塲祭旗纛之神
為壇七各用羊豕一帛赤色行三獻禮是日皇太子及
諸王皆具儀衛執事者捧旗纛于馬上以序前行至壇
[081-46b]
皇太子先行禮次諸王禮畢諸王詣皇太子行幕進胙
訖奉旗纛還宫
   親製樂章
洪武八年夏四月皇太子攝祭皇地祇于方丘天下山
川神祇俱更設豋一鉶二每位增設酒斚嶽鎮海瀆俱
十五天下山川神祇俱三十始用上親製樂章初圜丘
方澤樂章俱翰林學士朱升等所撰其文過深而詞藻
麗遂更製之其迎神曲云仰皇祇兮駕來川嶽從迎兮
[081-47a]
威靈備開香煙繚繞兮神臨御街漸陞壇兮穆穆靄瑞
氣兮應結樓臺以微衷兮率職幸望聖恱兮心諧但允
臣兮固請願嘉烝民兮永懐奠玉帛云臣奉兮以筐玉
帛是進兮嵗奠以常百辟陪祀兮珮聲琅琅惟南薫兮
解愠暎燎炎兮煌煌進俎云庖人兮浄&KR2266大烹牲兮氣
靄而芳以㣲衷兮獻上曰享兮曰康初獻曰初獻行兮
捧觴聖靈穆穆兮洋洋為烝民兮永昌鍳豐年兮耿光
亞獻云雜殽羞兮已張法前王兮典章臣固展兮情悃
[081-47b]
用斟醴兮載觴終獻云爵三獻兮禮将終臣心眷戀兮
無窮恐殽羞兮未具将何報兮神功徹饌云俎豆徹兮
神熙鸞輿駕兮旋歸百神翼翼兮雲衣敬奉行兮弗敢
違送神云祥風興兮悠悠雲衢開兮民福留嵗樂烝民兮
大有想洋洋兮舉觴載酒望燎云殽羞玉帛兮瘞坎中遙瞻
隠隠兮龍旗從祀事成兮盡微衷感厚徳兮民福雍雍
    十一月冬至祀
昊天上帝于圜丘星辰太嵗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天下
[081-48a]
神祗俱更設豋一鉶二各位増設酒斚星辰天下神祗
各三十太嵗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各十五其樂章用上
所更製者迎神云仰惟兮昊穹臣率百職兮迓迎幸來
臨兮壇中上下䕶衛兮景從旌&KR1242繚繞兮四維重恱聖
心兮民獲年豐奠玉帛云民依時兮用工感帝徳兮大
化成功臣将兮以奠望納兮微衷進俎云庖人兮列鼎
殽羞兮以成芳俎兮載獻願享兮以歆初獻云聖靈兮
皇皇穆嚴兮金床臣令樂舞兮景張酒行初獻兮捧觴
[081-48b]
亞獻云載斟兮載将百辟陪祀兮具張感聖情兮無已
拜手稽首兮願享終獻云三獻兮樂舞揚肴羞具納兮
氣靄而芳光朗朗兮上方況日吉兮辰良徹饌云粗陳
菲薦兮神喜将感聖心兮何以忘民福留兮佳氣昻臣
拜手兮謝恩光送神云旌&KR1242曄曄兮雲衢長龍車鳳輦
兮駕飛揚遙瞻冉冉兮去上方可見烝民兮永康望燎
云進羅列兮詣燎方炬焰發兮煌煌神變化兮物全于
上感至恩兮無量
[081-49a]
   遣官祭旗纛
洪武九年二月遣官祭旗纛初旗纛與太嵗風雲雷雨
諸神合祭于城南是年正月既别建旗纛廟于山川壇
左遂定以上躬祀山川之日遣旗手衛官行禮其正祭
旗頭大将六纛大神五方旗神主宰戰船正神金皷角
銃砲之神弓弩飛鎗飛石之神陣前陣後神祇五昌等
衆凡七位共一壇其祭物與先農同帛七黒二白五其
祝文曰惟神欽天命而無私助揚威武有功國家兹當
[081-49b]
仲春謹遵常典特以牲醴遣官致祭神其鑒知
   親禱山川諸神
嘉靖八年八月上諭禮部惟我太祖髙皇帝定嚴祭祀
之條于皇明祖訓内山川諸神之祭皆無遣代之者後
以出入不便命官行禮今灾變多端宜禱于神以祈轉
化今年秋祭山川諸神朕欲親往其為朕具儀該禮部
覆奏舊山川等祭例于中夜行禮聖駕先一日出郊宿
于齋壇祭畢復俟侵晨回鑾計越兩日方可畢事臣等
[081-50a]
以為祭有大小禮有隆殺若祀山川禮儀與祭天無異
非所以明品秩而尊神靈宜比祀先農例先時齋戒至
五鼓駕出詣郊壇昧爽行禮百官陪從其侍衛儀從悉
依今春祈禱之儀上曰祭祀重事不可茍簡人君事天
若事親禮神猶敬長應行禮儀仍詳議以聞議上有先
期遣告太廟及是日迎神送神諸禮上曰廟告官不必
遣其迎神用兩拜禮送亦如之部復奏洪武十年太祖
髙皇帝祭山川諸神上親行中七壇禮餘壇以功臣分
[081-50b]
祀及詳祀文内載月将城隍等神俱為一通則兩廡六
壇俱在祀内似可免分獻又近年遣官行禮亦無分獻
者乞聖裁報曰祝文如舊兩廡遵我太祖欽定典禮東
廡遣大學士翟鑾西廡遣吏部尚書方獻夫各行祀行
禮畢駕回作樂如例上復與輔臣楊一清等議所服欲
用皮弁一清等考之㑹典集禮中俱不載服制疑未敢
決既而見内閣所載存心録内載祭太嵗風雲雷雨嶽
鎮海瀆儀注皇帝俱皮弁行禮因上言太祖髙皇帝載
[081-51a]
之存心録正與聖諭相合聖祖神孫一道非臣下所能
仰及宜下所司著之令甲使後世有所遵承制曰可
  陪祀
   陪祀官報名
成化四年三月吏部左侍郎崔恭清明節陪祭獻陵裕
陵不于糾儀官處報名禮科給事中張賓劾其不恭上
宥之命禮部仍查舊例以聞既而禮部以正統十二年
監察御史萬節等奏准見行事例覆奏命如例行之
[081-51b]
   立陪祀條約
成化十四年禮部尚書鄒幹等奏頃者有事山川文武
官失于陪祀幸䝉聖恩寛宥乞立為條約俾知遵守自
今應陪祀官有故不與者先期于本部委官處開報其
公侯駙馬伯都督及見任指揮故為推托者聴其首領
官状聞凡失儀并來遲者聴糾儀并禮官劾舉庶典祀
祗肅人知警懼奏上報可
   陪祀妄奏乞蟒衣
[081-52a]
𢎞治十五年正月駙馬都尉崔元林岳廣寧伯劉佶南
寧伯毛良俱以有事大祀奏乞蟒衣禮部言凡蟒衣係
朝廷特賜今元等妄引事例奏擾俱宜究問得㫖姑宥之
   入覲官得陪祀
嘉靖十一年正月禮部奏往以正月之吉大祀天地入
覲臣僚四品以上皆得陪祭今大報之禮行于冬至而
祈榖之典舉于孟春諸臣當覲者見集闕下請令四品
以上皆得陪祀祈榖如昔年大報例從之
[081-52b]
   定降臣陪祭
洪武三年詔禮部考定元降臣髙昌王岐王陪祭禮儀尚
書陶凱等言謹按唐諸蕃酋長在朝陪祭班于蕃客位宋
降王李煜劉鋹陪祭各依所授官職立班今岐王髙昌
王既未授名爵宜借三品法服隨班陪祭從之
   陪祀官齋戒
洪武四年太常司言郊祀圜丘考之周禮祭前十日習
射澤宫選可與祭者唐郊祀文武官九品以上並齋戒
[081-53a]
陪祀除三省樞密院官侍從尚書親王室外自餘官内
有職掌及許赴陪位者齋戒陪祀今擬武官四品文官
五品以上並陪祀其餘老疾瘡疥及刑餘䘮過體氣者
不許與祭從之時方以十一月七日郊祀于是太常復
條奏行禮以第先祭六日百官沐浴宿官署翌日昧爽
朝衣詣奉天殿丹墀受誓戒畢丞相暨太常官詣城隍
發咨以大祀之期遍告于百神復詣各祠廟壇所行香
三日次日上詣仁祖廟告請配享禮畢仍還齋宫制可
[081-53b]
   陪祀牙牌
洪武八年始製陪祀官入壇牙碑凡天子親祀則與祭
者佩以入其制有二圓者與祭官佩之方者執事人佩
之俱藏之内府遇祭則給畢則納之無者不得入壇
   考定陪祀官復命儀
正統六年鴻臚卿楊善奏孟春享太廟賜陪祀官胙應
臣等引奏謝恩其光禄寺卿柰亨不預報知法當究問
亨奏舊制大祀天地及祭太廟社稷看牲省牲官復命
[081-54a]
俱在百官行禮之先今孟春享太廟楊善止容天地壇
看牲官于奉天殿復命俟百官行禮畢方令太廟省牲
官于奉天門復命事屬紊亂乞治其不敬罪上兩釋之
至是善復移文禮部亨不由業儒發身不諳祖宗制度
妄加訾議乞考定申明尚書胡濙等議奏自今看牲省
牲及遣祭旗纛等神凡遇聖駕陞殿俱于殿中復命若
遇奉天門視事亦於百官未行禮之先復命從之著為

[081-54b]
   戒飭陪祀官怠忽
正統十二年戊午河南道監察御史萬節等奏國家以
祭祀為重祭祀以誠敬為先皇上比年以來每遇清明
躬謁陵寢中元冬至等特遣勳戚行禮各官陪祭奈各
衙門罔體皇上之心不以祀神為重有無故而不分官
陪祭者有託故而令他官代之者有至彼報名而復出
山口宿歇者有在彼宿歇而髙卧齋房不起者有邀集
同行伴侣在齋房酣飲者有不用本等衣冠而在班列
[081-55a]
嬉笑者今冬至在邇乞𠡠禮部移文各衙門嚴加戒飭
如有仍前怠忽者聴監察御史及禮部鴻臚寺官指實
劾奏拿問治罪從之
   請令主事與陪祀
景泰二年禮科都給事中金達言為國之道祀典當先
任官之方正名是重我朝祀郊社宗廟文官五品以上
得陪祀邇年将年深主事署郎中以理政務而獨不得
陪祀今孟春時享及郊祀在邇乞令陪祀非惟臣下得
[081-55b]
駿奔有事之榮誠足以廣皇上尊祖敬天之意事下禮
部議陪祀官宜遵舊制其署職年深者吏部查奏定奪
從之
   給事御史糾察陪祀
景泰三年禮部奏近該給事中孫珉言太宗仁宗宣宗
陵寝之所朝廷每遇令節特命貴戚大臣主祭文武官
員亦皆陪祀為臣子者正當齋明盛服以承祭祀可也
奈何近來陪祀官員多不敬謹或止附于近寺觀而不
[081-56a]
赴齋宿者有之名雖齋宿而又肆行酣飲者有之或未
祭而遽然先回者有之或正祭而公然髙卧者有之其
武職之中或就攜坐卧之物而行禮或就著兩截之衣
而與祭或笑譁全無忌憚或跪拜畧不加心威儀放蕩
殊無可觀誠敬廢弛莫此為甚若此何以達精誠而致
明徳之馨香乎又何以昭列聖之靈貺而致感格乎往
者監察御史萬節奏行禁約人皆視為虚文即今中元
令節在邇𠡠該部嚴加禁約仍先令給事中御史各二
[081-56b]
員糾察敢有仍前故違者指名奏聞其各該衙門陪祀
官員亦須各具姓名開報給事中御史點閘查究從之
   糾陪祀百官縱弛
天順四年禮科給事中御史等奏翰林院學士吕原等
或以文儒而起居禁密或由工藝而濫致顯榮為卿屬
者或矜以自髙任戎事者多肆而無忌邇者天順四年
正月初九日大祀天地初八日法駕臨郊百職肅雍周
道無啟行之擾四門清穆明堂輯至止之儀天意監觀
[081-57a]
人心瞻仰豈期各官忘其戒謹安于故常馳騎直前至
天門而不下肩輿徑造臨御道而弗趨罔思聖明之具
臨不顧神靈之如在放縱者固其所也謹厚者亦復為
之是豈不知魯大夫循墻而走之恭蘧伯玉至闕而止
之義畏心既弛敬意何存宜将各官拿送法司明正其
罪以為祭祀不敬之戒監察御史郎勝等亦以為言上
曰爾等所言極當但祀禮既成悉姑容之再犯不宥舊
例駕未至壇百官出入西天小門者俱不下至是上益
[081-57b]
嚴祀事預遣人直門伺察得原等十九人令禮科劾以
警衆仍令禮部張榜禁約自後凡過西天小門者必下
   查治陪祀怠慢
嘉靖十三年閏二月禮部尚書夏言祭先農之神是日
陪祀官不到者衆言因劾奏之上曰祀典重事嵗祭先
農皇祖定制非有所増諸臣無慢禮專恣逸縱每有臨
期托故不行陪祀法當查治今姑宥之再有怠慢者必
置于法本日陪祀官不到過多監禮官何漫不糾舉都
[081-58a]
察院查覈以聞
   示陪祀官祭祀時
隆慶元年禮部言郊廟社稷諸祭太常寺先期具奏行
禮止奏日不奏時以故陪祀諸臣供事失期者衆請以
後並奏日時從之
  遣祀
   遣祭儀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遣官祭祀皇帝具皮弁服升奉天
[081-58b]
殿樂作百官朝服一拜稽首東西立引禮導獻官詣拜
位四拜傳制官丹陛東西向立曰有制百官皆跪宣制
祭孔子則曰某年月日祭先師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
祭帝王則曰先聖歴代帝王命卿行禮贊俯伏前一日
沐浴更衣處於齋宫次日還宫
嘉靖間更定祭孔子制曰某年某月某日祭至聖先師
孔子每三年遣道士齎祝文香帛詣所在陵寝致祭制
曰某年某月某日祭先聖歴代帝王遣爾等齎捧祝文
[081-59a]
香詣陵寢致祭命所在有司行禮
   登極遣祭
正統元年行在禮部尚書胡濙等奏今年七月朔例遣
道士齎香帛遍歴天下祭皇陵及歴代帝王陵寝嶽鎮
海瀆兹遇皇上登位改元例遣官祭告其遣道士祭禮
宜停止從之
   遣齎香帛分祭
成化十九年乙未遣樂舞生十八人齎香帛分祭嶽鎮
[081-59b]
海瀆等神禮部言此乃皇上齋心事神以回天意非常
祭比宜給與新鈔一千貫令有司備祭品所祭諸神近
布政司者遣巡撫官或布政司掌印官在各州縣者遣本
府掌印官祭從之
   望祭省有司科歛
𢎞治十八年丁丑翰林院編脩畢濟川言祭禱名山精
誠感格無逺不至固不必遣人親詣其地也如龍虎山
武當山先朝嘗遣内臣往建醮筵有司並緣科歛動以
[081-60a]
千計欺上罔下害不可言陛下崇正黜邪必無是舉萬
一託此以展孝敬但當遣官就近望祭則無勞民傷財
之患禮部覆奏從之
   齎香祝
成化元年三月遣太常寺樂舞生齎香祝付所在有司
祭歴代帝王及先師孔子陵墓故事三年一祭於八月
二十一日行禮故先期遣之
   遣祭官由門
[081-60b]
𢎞治八年九月南京守備司禮監太監陳祖生奏魏國
公徐俌每承命孝陵至祭皆紅劵門并金門陵門之右
門入至殿内行禮事屬僣踰宜令改正俌上章辯以為
入必由紅劵門者所以重祖宗之祭尊皇上之命出由
傍小門所以守臣下之分循守故事幾及百年豈敢擅
易事下禮部議謂今長陵等陵及太廟每遣官致祭所
由之門并行禮殿内與孝陵事體大畧相同宜令俌
如舊行禮從之
[081-61a]
 
 
 
 
 
 
 
 
[081-61b]
 
 
 
 
 
 
 
 禮部志稿卷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