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l0010 禮部志稿-明-林堯俞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部志稿卷一
            明 俞汝楫 編
  聖訓
  太祖髙皇帝敬天之訓
洪武元年正月上将告祀南郊戒飭百官執事曰人以
一心對越上帝毫髪不誠怠心必乗其機瞬息不敬私
欲必投其隙夫動天地鬼神惟誠與敬耳人莫不以天
[001-1b]
之髙遠鬼神幽隐而有忽心然天雖髙所鑑甚邇鬼神
甚幽所臨則顯能知天人之理不二則吾心之誠敬自
不容於少忽矣今當大祀百官執事之人各宜慎之
洪武二年三月翰林學士朱升等奉勑撰齋戒文上曰
凢祭祀必先齋戒而後可以感動神明戒者禁止其外
齋者整齊其内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飲酒不茹葷不
問疾不吊喪不聴樂不理刑名此則戒也専一其心嚴
畏敬慎不思他事茍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
[001-2a]
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誠無湏臾間此則齋也大祀齋戒
七日前四日為戒後三日為齋中祀齋戒五日前三日
為戒後二日為齋既進覽上曰凢祭祀天地社稷宗廟
山川等神是為天下生靈祈福宜下令百官一體齋戒
若自所禱扵天地百神不闗扵民者恐百官齋戒不致
専精則不下令又謂省部臣曰朕毎祭享天地百神惟
伸吾感戴之意禱祈福祉以祐生民未嘗敢自徼惠也
且齋戒所以致誠誠之至與不至神之格與不格皆係
[001-2b]
扵此故朕毎致齋不敢有一毫懈怠今定齋戒之期大
祀以七日中祀以五日不可太久大抵人心久則易怠
怠心一萌反為不敬可止扵臨祭齋戒三日務致精専
庶幾可以感格神明矣命太常著為令
五月夏至祀皇地祗扵方丘禮成上御便殿謂侍臣曰
上天之命朕不敢知古人有言天命不易又曰天命無
常以難保無常之天命付驕縱淫佚之庸主豈有不敗
朕嘗披覽載籍見前代帝王當祭祀時誠敬或有未至
[001-3a]
必致非常妖孽天命亦隨而改毎念至此中心惕然
十一月冬至祀昊天上帝扵圜丘奉仁宗淳皇帝配位
禮成上御奉天殿百官行慶成禮既畢出御奉天門謂
羣臣曰祭祀在乎誠敬不在乎物之豐薄物之豐矣而
誠有未至神不享焉物雖薄而誠至神則享之所謂東
隣殺牛不如西隣之禴祭嘗聞以徳受福未聞以物徼
福者也昔陳友諒服衮冕乗玉輅豐牲帛而行郊社之
禮彼恣行不道毒虐生靈積惡於己而欲徼福於天
[001-3b]
可乎朕凢致祭其實為國為民非有私求之福茍誠意
未至徒尚禮文而欲徼福於己豈不獲罪於天耶
洪武四年十一月冬至祀昊天上帝扵圜丘禮成上謂
羣臣曰帝王奉天以君臨兆民當盡事天之道前代或
三嵗一祀或歴年不舉今朕嵗以冬至祀圜丘夏至祀
方丘遵古典制将以報覆載之大徳惟夙夜寅威冀精
神昭格庶隂陽和風雨時以福斯民羣臣咸頓首曰陛
下敬天勤民古未有也
[001-4a]
洪武二十年正月大祀天地扵南郊禮成天氣清明聖
情悦豫侍臣進曰此陛下敬天之誠所致上曰所謂敬
天者不獨嚴而有禮當有其實天以子民之任付扵君
為君者欲求事天先必恤民恤民者天之實也即如國
家命人任守令之亊若不能福民則必棄君之命不敬
孰大焉又曰為人君者父天母地子民此職分之所當
盡祀天地非祈福扵己也實為天下蒼生也
  嚴祀宗廟之訓
[001-4b]
甲辰四月中書省臣進京廟祭享及月朔薦新禮儀上
覽畢忽悲愴流涕曰吾昔遭世艱苦饑饉相仍當時二
親俱在吾欲養而力不給今賴祖宗之佑化家為國而
二親不及養追思至此痛何可言因命并録皇考妣忌
日嵗時享祀以為常
洪武元年正月追尊四代考妣祭訖上曰奉先思孝祭
神如在誠敬無間神靈具依茍或有間非奉先思孝之
道也
[001-5a]
洪武三十一年春享太廟畢上歩出廟門徘徊顧立指
桐梓謂太常臣曰徃年種此今不覺成林鳳陽陵樹當
亦似此因感愴泣下又曰昔太廟始成遷主就室禮畢
朕退而休息夢朕皇考呼曰西南有警覺即視朝果得
邉報祖考神明昭臨在上無時不存爾等掌祭祀宜加
敬慎旦暮中使供洒掃奉神主恐有不䖍當以時省視
務宜齋潔以安神靈
  尊崇文廟之訓
[001-5b]
洪武元年二月詔以太牢祀先師孔子扵國學仍遣使
詣曲阜致祭使行上謂之曰仲尼之道廣大悠久與天
地相並故後世有天下者莫不致敬盡禮修其祀事朕
今為天下主期在明教化以行先聖之道今既釋奠國
學仍遣爾修祀事扵闕里爾其敬之
洪武十五年四月詔天下通祀孔子賜學粮増師生廩
膳上諭禮部尚書曰孔子明帝王之道以教後世使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綱常以正彛倫攸叙其功恭扵天地
[001-6a]
今天下郡縣廟學並建而報祀之禮止行京師豈非闕
典卿與儒臣其定釋奠禮儀頒之天下學校令以毎嵗
春秋仲月通祀孔子
  興學之訓
洪武二年四月命博士孔克仁等授諸子經功臣子弟
亦令入學上諭之曰人有積金必求良冶而範之有美
玉必求良工而琢之至扵子弟有美質不求明師教之
豈愛子弟不如金玉耶盖師所以模範後學者使之成
[001-6b]
器因其才力各俾造就朕諸子将有天下國家之責功
臣子弟将有職任之寄教之道當以正心為本心正則
萬事皆理矣茍導之不以正為衆欲所攻其害不可勝
言卿等宜輔以實學毋使效文士記誦詞章而已
洪武十一年十一月命禮部給賜國子生鈔北平陜西
山西山東廣東廣西四川福建之人在監三年以上者
人五錠二年人二錠俾製冬衣復命工部扵國子監前
造别室一區凢百餘間具灶釡牀榻以處諸生之有疾
[001-7a]
者令膳夫二十人給役侍臣進曰陛下作興學校推心
憫下無所不至從古未有上曰諸生去鄉土離親戚逺
來務學日久衣敝或有疾無人具湯藥朝廷作養之必
使之得所然後可必其成材盖天生人才皆為世用人
君育材當有其實惟能有以作養之則未有不成材者

洪武十四年三月頒五經四書扵北方學校上謂廷臣
曰道之不明由教之不行也夫五經載聖人之道者也
[001-7b]
譬之菽粟布帛家不可無人非菽粟布帛則無以為衣
食非五經四書則無由知道理比年自喪亂以來五經殘
缺學者雖有美質無所講明何由知道今以五經四書
頒賜之使其講習夫君子而知學則道興小人而知學
則俗美他日收效亦必本扵此也
十一月上命禮部臣修治國子監舊蔵書板諭之曰古
先聖賢立言以教後世所存者書而已朕毎觀書自覺
有益嘗以諭徐達達亦好學親儒生囊書自隨盖讀書
[001-8a]
窮理扵日用事物之間自然見得道理分明所行不至
差謬書之所以有益扵人也如此今國子監舊蔵書板
多殘缺其令諸儒考補仍命工部督匠修治之庶有益
扵學者
洪武二十四年六月命禮部頒書籍扵北方學校上諭
之曰農夫舍耒耜則無以為耕匠氏舎斤斧則無以為業
士子舍經籍則無以為學朕嘗念北方學校缺少書籍
士子有志扵學者徃徃病無書讀向嘗頒與四書五經
[001-8b]
其他子史諸書未賜予宜扵國子監印頒有未備者遣
人徃福建購與之
  敎太子諸王之訓
吳元年十月上遣世子標次子樉徃臨濠謁陵墓因諭
之曰世稱商髙宗周成王為賢君者汝知之乎髙宗舊
勞扵外知民疾苦成王早聞無逸之訓知稼穡之艱難
故其在位不敢暇逸能修勤儉之政為啇周令主汝諸
子生扵富貴未渉艱難人情習扵宴安必生驕惰况汝
[001-9a]
他日皆有國家不可不戒今使汝等扵旁近郡縣逰覽
山川經歴田野因道途之險易以知鞍馬之勤勞觀小
民之生業以知衣食之艱難察民情之好惡以知風俗
之美惡即祖宗陵墓之所訪求父老問吾起兵渡江時
事識之扵心以知吾創業之不易也扵是命中書擇官
輔導以行
洪武三年十二月禮部尚書陶凱請選人専任東宫官屬
罷兼領之職庶扵輔導有所責成上曰古者不備其官
[001-9b]
惟賢能是用朕以廷臣有才望勛徳者兼東宫官非無
謂也嘗慮廷臣與東宫官屬有不相能遂成嫌隙或生
姦謀離間骨肉其禍非細若江充之事可為明鑑朕今
立法令省䑓都督府官兼東宫賛輔之職父子一體君
臣一心庶㡬無相搆之患也
  厚風俗之訓
洪武四年六月上退朝御東閣從容與羣臣論及禮樂
之事謂廷臣曰世之治亂本乎人情故忠信興則俗
[001-10a]
競淳朴佻巧作則習尚詐偽京師天下之統㑹萬民之
瞻仰四方所取則者也而積習之弊卒以奢侈相髙浮
藻相誘情日肆而俗日偷非所以致理也禮部尚書陶
凱對曰仲尼有云道之以政齊之以刑今欲整齊風俗
使佻巧不得作必以政刑先之然後教化可行上曰教
化必本諸禮義政刑豈宜先之茍徒急於近效而嚴其
禁令是欲澄波而反汩之也凱頓首稱善
洪武二十年閠六月上謂禮部尚書李原吉曰尚齒所
[001-10b]
以教敬事長所以教順虞夏商周之世莫不以齒為尚
而養老之禮未嘗廢是以人興扵孝悌風俗淳厚治道
隆平曩者朕詔天下行養老之政凢耆民年八十以上
鄉黨稱善貧無産業者月給米三斗肉五斤九十以上
嵗加帛一疋綿一斤若有田産能自贍者止給酒肉絮
帛其應天鳳陽二府富民九十以上賜爵社士八十以上
賜爵里士咸許冠帶復其家尚慮有司奉行不至爾禮
部以朕命諭之
[001-11a]
  儀禮之訓
洪武元年十一月中書省及禮部定奏天子親祀圜丘
方丘宗廟社稷若京師三皇孔子風雲雷雨聖帝明王
忠臣烈士先賢等祀則遣官致祭郡縣宜立社稷有司
祭里社土榖之神及祖父母父母并得祀竈載諸祀典
餘不當祀者並禁之上因諭羣臣曰凢祭享之禮載牲
致帛交扵神明費出已帑神明歆之如庶人陌錢瓣香
皆可格神不以菲薄而不享者何也所得之物皆已力
[001-11b]
所致也若國家倉廩府庫所積乃生民脂膏以此為尊醪
俎饌充實神庭徼求福禄以私扵身神可欺乎惟為國
為民禱祈如水旱疾疫師旅之類是也
又上欲舉行耕藉田禮諭廷臣曰古者天子藉田千畆
所以供粢盛備饋饎自經喪亂其禮已廢上無以教下
無以勸朕蒞祚以來悉修先王之典而藉田為先故首
欲舉而行之以為天下勸
洪武二年六月上讀叔孫通傳至魯兩生不肯行因謂
[001-12a]
侍臣曰叔孫通雖云竊禮之糠粃然創制禮儀扵煨燼
之餘以成一代之制亦可謂難矣如兩生之言不無迂
耶若禮樂必待百年而後可興當時朝廷之禮廢矣朕
聞先王之禮因時制宜孔子亦曰朞月三年必世盖亦
因時制宜之謂必待百年則誠迂矣
洪武三年八月上諭廷臣曰古者帝王之治天下必定
禮制以辨貴賤明等威是以漢髙初興即有衣錦繡綺
縠操兵乗馬之禁歴代皆然近世風俗相承流扵僣侈
[001-12b]
閭里之民服食居處與公卿無異而奴僕賤𨽻徃徃侈肆
扵鄉曲貴賤無等僣禮敗度此元之失政也中書省其
以房舍服色等第明立禁條頒布中外俾各有所守
洪武五年三月上謂禮部臣曰禮者所以美教化而定
民志成周設大司徒以五禮防萬民之偽而教之中夫
制中莫如禮修政莫如禮齊家莫如禮故有禮則治無
禮則亂居家有禮則長幼叙而宗族和朝廷有禮則尊
卑定而等威辨元興變易典章民染其俗先王之禮㡬
[001-13a]
乎熄矣而人情狃扵淺近未能猝變今命爾稽考典禮
合扵古而宜扵今者以頒布天下俾習以成化庶㡬復
古之治也
洪武六年三月禮官上所定禮儀上謂尚書牛諒曰禮
者國之防範人道之紀綱朝廷所當先務不可一日無
也自元氏廢棄禮教因循百年而中國之禮變易㡬盡
朕即位以來夙夜不忘思有以振舉之以洗汚染之習
故嘗命爾禮部定著禮儀今雖已成宜更與諸儒恭詳
[001-13b]
考議斟酌先王之典以復中國之舊務合人情永為定
式庶㡬惬朕心也
九月禮部奏定百官常朝班次及奏事等禮儀上謂中
書省臣曰朝廷之禮所以辨上下正名分不以賤加貴
不以卑踰尊百官在列班序有倫奏對雍容不失其度
非惟朝廷之尊抑亦天下四方瞻仰所在也今文武百
官朝恭奏事有未閑禮儀者是禮法不嚴扵殿陛何以
肅朝廷乎自今凡新任官及諸武臣扵禮儀有不閑習
[001-14a]
者令侍儀司官日扵午門外演習之且命御史二人監
視有不如儀者紏舉之百官入朝失儀者亦紏舉如律
洪武十二年正月合祀天地扵南郊大祀殿禮成勑中
書省臣曰立綱陳紀治世馭民斯由上古之君立至今
相承而法則焉凡有國者必以祀事為先祀之禮起於
古先聖王其周旋上下進退奠献莫不有儀然儀必貴
誠而人心叵測至誠者少不誠者多蹔誠者或有之若
措禮設儀文飾太過使禮煩人倦而神厭弗享非禮也
[001-14b]
故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徃者吾不欲觀之矣朕周旋祀
事十有一年見其禮儀太煩乃以義更其儀式合祀社
稷既祀神乃歡今十二年春始合天地大祀而上下悦
若有肹蠁答扵朕心爾中書下翰林令儒臣紀其祀事
以彰上帝皇祗之昭格而錫黔黎之福朕與卿等尚夙
夜無怠以荅神明之休佑焉
洪武十四年二月命禮部申明鄉飲酒禮上謂禮部臣
曰鄉飲之禮所以序尊卑别貴賤先王舉以教民使之
[001-15a]
隆愛敬識㢘耻知禮讓也朕即位以來雖以舉行而鄉
閭里社之間恐未徧習今時和年豐民間無事宜申舉
舊章其府州縣則令長官主之鄉閭里社則賢而長者
主之年髙有徳者居上髙年淳厚者次之以齒為序其
有違條犯法之人列於外坐同類者成席不許雜扵善
良之中如此則家識㢘耻人知禮義而父慈子孝兄愛
弟敬夫和婦順之道不待教而興所謂宴安而不亂和
樂而不流者也孔子曰吾觀扵鄉而知王道之易正謂
[001-15b]
此也
洪武十七年六月上御奉天門謂羣臣曰治天下之道
禮樂二者而已若通扵禮而不通扵樂非所以淑人心
而出治道達扵樂而不達扵禮非所以振紀綱而立大
中必禮樂並行然後教化醇一或者曰有禮樂不可無
刑政朕觀刑政二者不過輔禮樂為治耳茍為治徒務
刑政而遺禮樂在上者雖有威嚴之政必無和平之風
在下者雖有茍免之心終無格非之誠大抵禮樂者治
[001-16a]
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藥石卿等扵政事之間宜知
此意毋徒以禮樂為虚文也
又諭禮部臣曰近命製大成樂器将以頒天下學校俾
諸生習之以祀孔子朕思古人之樂所以防民欲後世
之樂所以縱民欲其故何也古樂之詩章和而正後世
之歌詞淫以誇古之律吕協天地自然之氣後世之律
吕出人為智巧之私天時與地氣不審人聲與樂聲不
比故雖以古之詩章用古之器數亦乖戾而不合凌犯
[001-16b]
而不倫矣手擊之而不得扵心口歌之而非出扵志人
與樂判然為二而欲以動天地鬼神豈不難哉然其流
已久救之甚難卿等宜究心扵此俾樂成而頒之諸生
得以肄習庶㡬可以復古人之意
  敦敎化之訓
洪武二年六月令民間立義塜上諭禮部臣曰古者聖
王治天下有掩骼埋胔之令推恩及扵朽骨近世狃扵
習俗死者或以火焚之而投其骨扵水孝子慈孫扵心
[001-17a]
何忍傷恩敗俗莫此為甚其禁止之若貧無地者所在
官司擇近城寛閒地為義塜俾之𦵏埋或有宦逰逺方
不能歸𦵏者官給力費以歸𦵏之
洪武十七年十一月上謂禮部臣曰近命遼東立學校
或言邉境不必建學夫聖人之教猶天也天有風雨霜
露無所不施聖人之教亦無徃不行昔箕子居朝鮮施
八條之約故男遵禮義女尚貞信管寧居遼東講書詩
陳爼豆&KR0918威儀明禮讓而民化其徳曽謂邉境之民不
[001-17b]
可以教乎夫越與魯相去甚逺使越人而居魯久則必
魯矣魯人而居越久則必越矣非人性有魯越之異風
俗所移然也况武臣子弟久居邉境鮮聞禮教亦恐漸
移其性今使之誦詩書習禮讓非但可以造就其才他
日亦可資用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播州貴州宣慰使司并所屬宣撫
司官各遣其子來朝請入太學上勅國子監官曰移風
善俗禮為之本敷政導民教為之先故禮教明於朝
[001-18a]
廷而後風化逹扵四海今西南夷土官各遣子弟來朝
求入太學因其慕義特允其請耳爾等善為訓教俾有
成就庶不負逺人慕學之心
洪武二十七年三月有儒士初授知縣陛辭上問之曰
試言蒞民之道何先對曰教化為先曰教化何施對曰
奨勸之上曰治民固以教化為本而身又為教化之夲
長一邑則係一邑之望民率視己以為則己身不正民
将何法雖多為奨勸彼不見信故曰以身教者從以言
[001-18b]
教者訟爾其試之
  耕藉之訓
洪武二年十二月上躬耕藉田遣官享先農禮成宴羣
臣扵壇所上曰耕藉田古禮也一以供粢盛一以勸農
務本也朕即位以來恒舉行之惟欲使民知勸盡力扵
田畆以遂其生養非事虚文今禮成與爾羣臣享胙扵
此豈徒為宴飲之樂正欲羣臣知重農之意羣臣皆頓
首謝
[001-19a]
  進膳之訓
洪武七年五月禮部尚書牛諒上所考定進膳禮奏言
古禮凡大祀齋之日宰犢牛以為膳以助精神上曰太
牢非常用致齋三日而供三犢所費太侈夫儉可以制
欲澹可以熈性若無節制惟事奢侈徒増傷物之心何
益事神之道諒曰周禮是古人所定非過侈也上曰周
官之法不行於後世多矣惟自奉者乃欲法古其可哉
  樂歌之訓
[001-19b]
洪武七年九月翰林院奏進回鑾樂歌先是上以祭祀
還宫宜用樂舞前導命翰林儒臣譔樂章以致敬慎監
戒之意諭之曰古人詩歌辭曲皆寓諷諫之意後世樂
章惟聞頌美無復古意夫常聞諷諫則使人惕然有警
若頌美之辭使人聞之意怠而自恃之心生盖自恃者
日驕自警者日强朕意如此卿等其譔述毋有所避
  祀元主之訓
洪武十一年六月遣使致祭故元㓜主扵沙漠上命禮
[001-20a]
部臣曰曩者元運既終其末帝能知天命遁歸沙漠今
聞其子阿裕錫哩達喇殁扵彼可遣使弔祭禮部臣對
曰道里遼逺使者難至况彼久離中華已變異俗非典
禮所加上曰以天下為一家彼不出覆載之外何逺之
有彼雖異俗其愛憎之情未嘗不同敬其主則其臣悦
况典禮所加其孰能違徳舍禮哉扵是自為文祭之
  武臣禮度之訓
洪武二年正月上御奉天殿受朝賀大宴羣臣宴畢見
[001-20b]
諸功臣進退有禮召前諭之曰朝廷之間以禮為主人
之有禮如衣之有章朕聞元世祖命巴延阿珠二人平
江南班師之日世祖遣儒臣許衡齎酒郊迎之兩人推
讓莫肯先飲巴延曰阿珠之功當先酌阿珠曰巴延之
功當先酌相讓者久之衡嘆曰賢矣哉古有拔劍擊柱
而争功者視此何如今觀卿等雖出身行陣而進退周
旋不失禮度朕為之喜卿等能始終如此何患後世無
稱道之者
[001-21a]
  尚禮之訓
吳元年正月上諭左相國徐達等曰禮法國之紀綱禮
法立則人志定上下安建國之初此為先務吾昔起兵
濠梁見當時主将皆無禮法恣情私縱為暴亂不知馭
下之道是以卒至扵亡今吾所任将帥皆昔同功一體
之人自其歸心扵我即與之定名分明號令故諸将皆
聴命無敢有異者爾等為吾輔相當守此道無謹扵始
而忽扵終也又諭廷臣曰剽悍驕暴非人之性也習也
[001-21b]
茍有禮法以一之則剽悍者可使善柔驕暴者可使循
帖若踶嚙之馬調御有道久則自然馴熟属兹草創茍
非禮法人無所守故必當以此洗滌漸染之習然制禮
立法非難遵守禮法為難人知遵守自無暴悍能守法
則不至暴悍夫三尺童子至弱也遇强暴而不敢欺者
以有禮法故耳方今所當急者此為先務不可後也
  交神之訓
洪武元年上諭羣臣曰凡祭享之禮載牲致帛交扵神
[001-22a]
明費出已帑神必歆之如庶人陌紙瓣香皆可格神不
以菲薄而弗享者何也所得之物皆已力所致也若國
家倉廪府庫所積乃生民脂膏以此為尊醪爼饌充實
神庭徼求福祉以私扵身神可欺乎惟為國為民祈禱
如水旱疾疫師旅之類也
十月上命宰臣曰祀神之道貴乎潔誠若執事之人衣
服垢弊何以交神明今圜丘之祀凡執事之官各賜以
新衣仍飭其齋潔毋致褻慢
[001-22b]
  科試之訓
洪武四年正月上謂中書省臣曰今天下已定致治之
道在扵任賢既設科取士各行省連試三年庶賢才衆
多而官足任使也自後三年一舉著為定例
  勵士之訓
洪武五年正月上謂禮部臣曰近代以來舉人不中程
式為有司所黜者多不省已自修以圖再進徃徃摭拾
主司細故謗毁以逞私忿禮讓亷恥之風不立今後有
[001-23a]
此者罪之
  䖍祀之訓
洪武五年五月命各司置齋戒牌上諭中書省臣曰齋
戒古人所以致潔扵鬼神也朕扵祭祀毎齋戒必盡其
誠不敢少有怠忽尚慮諸司不能體此致齋之日䙝慢
弗謹雖幽有神鬼司察其罪不若預為戒飭使知所警
其命諸司各置木牌刻文其上曰國有常憲神有鑒焉
毎遇祭祀則設之
[001-23b]
洪武六年二月上諭太常司臣曰今後祭太嵗風雲雷
雨嶽鎮海凟山川城隍旗纛諸神朕親行中五壇禮餘
壇魏鄭曺宋衛五國公及中山江夏江隂三侯分祀夫
祭祀之道在誠敬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茍有一
毫誠敬未至神必不格而牲醴庶品皆為虚文又焉用
祭朕自即位以來扵祀神之道不敢怠忽常加儆惕務
致其誠爾太常職専祀事宜益加修謹以副朕事神之

[001-24a]
  擇國學官之訓
洪武六年正月禮部奏増廣國子生上曰湏先擇國子
學官師得其人則教育有效非其人増廣徒多何益盖
瞽者不能辨色聾者不能辨聲學者而無師授亦如聾
瞽之扵聲色朕觀前代學者出為世用雖繇其質美實
亦得師以造就之後來師不知所以教子弟不知所以
學一以記誦為能故卒無實用今民間俊秀子弟可以
充選者雖衆茍無端人正士為之模範求其成材難矣
[001-24b]
故曰務學不如務求師今祭酒乏人卿等為朕詢採天
下名士通今博古才徳兼備宜為人師者以名聞
洪武十二年禮部尚書李叔正言州縣儒學訓導多以
賢良等科薦至京師範缺員生徒廢業上曰學校人才
所出朕方以未得明師為憂而有司又㧞而舉之甚失
教育人材之意其即禁之著為令
十一月禁有司不得差遣學官時松江府華亭縣儒學
教諭曺宗儒屢為府縣差遣宗儒以為言上諭禮部臣
[001-25a]
曰教官訓導所以作養生徒為國儲材爾者有司徃徃
委以公務使不盡心教訓甚非所以崇儒重道之意其
禁止之
洪武十三年上諭禮部臣曰學官所以造就人材模範
後進非老成篤學之士莫宜居是其令各按察司精考
儒學官不通經學者送吏部别用其有通經術能文章
滯扵下僚者悉以名聞
洪武十七年正月上諭禮部臣曰天下府州縣學官總
[001-25b]
理學士其訓導専教生徒毋令同署公文以妨講授爾
禮部其移文天下學校永為遵守
洪武十八年四月引奏下第舉人俱授教官上諭曰教
學之方非求速成辟之為層臺者必基於簣土行千
里者必始扵跬歩但當勉其勤力循序漸進自有其效
耳若急遽茍且未得扵此而即求扵彼非但學者無益
爾亦徒勞矣且爾等年方壯盛雖職在教人尤當自修
其道湏常謙抑不可自滿即如工人習技常見已不若
[001-26a]
人則所習益髙汝其勉之
洪武二十四年上謂禮部臣曰教官訓導教育賢才非
有司劇任可比今後遇有除授皆賜之衣服使知所重

洪武三十年申明學規上諭禮部臣曰太學育才之地
朝廷厚廪禄廣學舍延致師儒以教諸生期扵有成為
國家用近者師道不立學規廢弛諸生惰業至有不通
文理不精書筭不諳吏事甚者抗拒師長違越禮法甚
[001-26b]
非育材養賢之道也向者已令條陳學規俾師生遵守
爾等宜申明之
  求賢之訓
洪武七年上諭中書省臣曰朕從科舉以求天下賢才
務得經明行修文質相稱之士以資任使今有司所取
多後生少年觀其文詞若可與有為及試用之能以所
學措諸行事者甚寡朕以實心求賢而天下以虚文應
選非朕責實求賢之意也今各處科舉宜暫停罷别令
[001-27a]
有司察舉賢才必以徳為本而文藝次之庶幾天下學
者知所嚮方而士習歸扵務本
  禮言之訓
洪武七年上諭禮臣曰朝廷禮法之所自出天下之所
瞻視凡文武官扵朝班奏對之際言辭當詳雅切實勿
為浮溢之語若事蒞臨下湏有惠有威使人畏服切戒
忿怒及惡言加人先聖云非禮勿言禮云君子惡言不
出扵口卿等為禮官當致謹扵此庶無忝扵爾職也
[001-27b]
  表箋之訓
洪武七年詔禁四六文辭先是上命翰林儒臣擇唐宋
名儒表箋可為法者翰林諸臣以栁宗元代栁公綽謝
奏表及韓愈賀雨表進上命中書省臣録二表頒為天
下式因諭羣臣曰唐虞三代典謨訓誥之詞質實不華
誠可為千萬世法漢魏之間猶為近古晋宋以降文體
日衰駢儷綺靡而古法蕩然矣唐宋之時名儒輩出雖
欲變之而卒未能盡變近代制誥章表之類仍蹈舊習
[001-28a]
朕嘗以其雕琢殊異古體且使事為浮文所蔽其自今
凡告諭臣下之詞務從簡古以革弊習爾中書宜播告
中外臣民凡表箋奏䟽毋用四六對偶悉從典雅
  逹民情之訓
洪武十一年上謂禮部臣曰周書有言人無扵水監當
扵民監人君深居獨處能明見萬里者良由兼聴廣覽
以逹民情前元之世政専中書凡事必先關報然後奏
聞其君又多昏蔽是致民情不逹㝷至大亂深可為戒
[001-28b]
大抵民情幽隠猝難畢逹茍忽而不究天下離合之機
係焉甚可畏也所以古人通耳目扵外監得失扵民有
見扵此矣爾禮部其定奏式申明天下
  釋菜之訓
洪武十五年上謂禮部尚書曰國學新成朕将釋菜令
諸儒議禮議者曰孔子雖聖人臣也禮宜一奠而再拜
朕以為孔子明道徳以教後世豈可以職位論哉周太
祖曰百世帝王之師敢不拜乎遂再拜朕深嘉其明斷
[001-29a]
不惑扵左右之言今朕君天下敬禮百神扵先師之禮
宜加尊崇
  祀帝王之訓
洪武九年十一月上諭禮官曰歴代帝王廟皆祀開基
創業之君周文王雖基周命然終守臣節唐髙祖雖有
天下然皆太宗之力可勿設二主止扵陵廟致祭庶扵
公論為宜其定祭儀來嵗朕将親祀焉
  優夷之訓
[001-29b]
洪武十六年五月上謂禮部臣曰諸蠻夷酋長來朝渉
履山海動經數萬里彼既慕義來歸則賞予之物宜厚
以示朝廷懐柔之意
  弔䘏之訓
洪武十七年上諭禮部臣曰近者海運軍士溺死者幾
二百人朕聞之愴然扵懐夫死生固有定數然骨肉分
離遂至永隔子之思父妻之念夫父母之憶子悲痛之
情何堪爾禮部即下所司令各厚䘏其家
[001-30a]
洪武十八年上謂禮部郎中金雍曰養生送死人子之
至情今内外文武羣臣有親殁官所路逺不能歸𦵏者
令有司以舟車資送還鄉著為令
上諭禮部臣曰從征雲南軍士回者已加賞賚其戍守
者湏按例給之死者宜厚䘏其家病故戰殁者宜有差
等盖朝廷爵賞所以示勸懲必出至公乃可厭服人心
茍施之弗當則人心懈怠誰肯勉力事公卿等其慎之
  馭夷之訓
[001-30b]
洪武十八年正月上諭禮部臣曰覆載之間藩邦小國
多矣有能知天命守分限不恃險阻修理事上以保生
民未有不綿其國祚若施譎詐肆侮慢未有不搆兵禍
以殃其民髙麗王王顓自朕即位以來稱臣入貢朕嘗
推誠待之大要欲使三韓之人舉得其安豈意王顓被
弑而殞其臣欲掩己惡來請約束朕数不允聴彼自為
聲教而其請不已是以索其嵗貢然中國豈倚此為富
不過以試其誠偽耳今既聴命其心已見宜再與之約
[001-31a]
削其嵗貢令三年一朝貢馬五十匹至二十一年正旦
乃貢汝宜以此意諭之
  却賀之訓
洪武十八年夏四月五色雲見乙未五色雲再見禮部
請率百官表賀上諭之曰天下康寧人無災害祥瑞之
應固和氣所召昔舜有卿雲之歌當有元凱岳牧之賢
相與共致雍熈之治朕徳不逮治化未臻豈可遽以是
受賀前代帝王嘉定祥瑞臣下從而和之徃徃不知省
[001-31b]
懼以至災異之來不復能弭盖誇侈之心生則戒慎之
志怠故鮮克有終可以為戒
  薦舉之訓
洪武十八年詔舉孝亷之士上諭禮部臣曰朕向者令
有司舉聰明正直之士至者多非其人甚孤所望朕聞
古者選用孝亷孝者忠厚愷悌亷者潔已清修如此則
能愛人守法可以從政矣其令州縣凡民有孝亷之行
著聞鄉里者正官與耆民以禮遣送京師非其人勿濫
[001-32a]
  讀法之訓
洪武二十年上謂禮部尚書李原吉曰朕製大誥三編
頒示天下俾為官者知所監戒百姓有所持循若能遵
守不至為非其令民間子弟扵農隙之時講讀之
  嵗貢之訓
洪武二十年詔更定嵗貢生員例府學嵗一人州學二
嵗一人縣學三嵗一人上謂禮部尚書李原吉曰昔人
有言不素養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夫天
[001-32b]
下未常無賢才顧養之之道何如耳嘗命天下學校凡
民間子弟願遣入學者聴復其身家今定嵗貢之例必
資性淳厚學問有成年二十以上者方許充貢爾禮部
其申明之
  朝貢之訓
洪武二十三年上謂禮部尚書李原吉曰安南逺居海
濵率先効順方物之貢嵗以為常朕念彼知向慕中華
服我聲教豈在數貢故嘗以海外諸國嵗一貢獻轉運
[001-33a]
之煩實勞民力已命三年一朝今安南不從所諭又復
入貢爾禮部其速令廣西遣還必三年乃來也
  㑹議之訓
洪武二十四年上御華盖殿謂六部臣天下事體皆有
至當之理但人識見不同决斷之頃各執一偏故難盡
善惟揆之扵理則自無弊自今凡有政令必㑹官詳議
所論僉可然後施行欲事皆善必當如此卿等其各盡
乃心毋阿比以為同毋矯訐以為異允執厥中以副朕
[001-33b]
所託
  清異教之訓
洪武二十四年命禮部清理釋道二教勑曰佛本中國
異教也自漢明帝夜有金人入夢其法始自西域而至
當是時民皆崇敬其後有去鬚髮出家者有以兒童出
家者其所修行則去色相絶嗜欲潔身以為善道教始
扵老子以至漢張道陵能以異術役召鬼神禦灾捍患
其道益彰故二教歴世不磨滅者以此今之學佛者曰
[001-34a]
禪曰講曰瑜珈學道者曰正一曰全真皆不循本俗汚
教敗為害甚大自今天下僧道凡各府州縣寺觀雖多
但存其寛大可容衆者一所併而居之毋雜處扵外與
民相混違者治以重罪親故相隠者流願還俗者聴其
佛經畨譯已定者不許増减詞語道士設齋醮亦不許
拜奏青詞為孝子慈孫演誦經典報祖父母者各遵頒
降科儀毋妄立條單多索民財及民有傚瑜珈教稱為
善友假張真人名私造符録者皆治以重罪
[001-34b]
  勲戚之訓
洪武二十六年命禮部申嚴公侯制度僣侈之禁勅曰
歴代聖君賢臣必謹禮節循法度者所以畏神明也盖
知畏神明則知守禮法一或不謹則鬼神鑒之将假手
扵人而禍患作矣朕自即位之初稽古定制凡爵禄禮
儀等殺皆著為令俾勲臣之家世守之朕觀前代之受
封皆為虚號其扵禄食止給繒布我朝賜以膏腴土田
所以待有功者不為不至尚有不知分限以速罪戾者
[001-35a]
已命翰林歴攷漢唐宋故事輯為稽制録頒之勲臣使
有所遵守爾禮部其申明之仍将公侯食禄及服舍器
用等殺著為定式不惟止僣亦保全勲舊之道也
  申禁之訓
洪武二十六年上謂禮部臣曰先王之治天下彛倫為
本有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乃天
地之大經人倫之大本是以古今致治之道莫先於叙
以彞倫也朕膺天命君主華夷復先王之教以叙彝倫
[001-35b]
使各得其叙既定扵律又著之大誥以明示天下比聞
民間尚有頑不率教者仍蹈襲故俗甚乖政體宜申禁
之違者論如律
  逺邉學校之訓
洪武二十六年户部知印張永清言雲南四川諸處邉
境之地民皆囉唣朝廷與以世襲土官扵三綱五常之
道懵焉莫知宜設學校以教其子弟上然之諭禮部曰
邉境土官皆世襲其職鮮知禮義治之則激縱之則玩
[001-36a]
不預教之何由能化旁雲南四川邉境土官皆設儒學
選其子弟孫姪之俊秀者以教之使其知君臣父子之
義而無悖理爭鬭之事亦安邉之道也
  禮樂之訓
洪武二十六年上謂侍臣曰論禮樂者必原扵徳此至
論也盖徳盛者禮樂明備否徳則禮樂不興三代之徳
盛故禮樂逹扵天下後世徳不如古禮樂有其名而無
其實王通云如有王者出三十年而後禮樂可稱此本
[001-36b]
孔子必世而後仁之説朕居位己三十年矣禮樂之文
粗備而政治不能如古揆徳凉薄故也侍臣曰陛下武
定禍亂文致太平天下翕然同風咸䝉至化所謂十年
平之十年富之十年和之真有竒效矣而聖徳謙冲不
有此其跨越扵前代也
  垂法之訓
洪武二十八年頒祖訓條章扵内外文武諸司勑諭禮
部曰自古國家建立法制皆在始受命之君以後子孫
[001-37a]
不過遵守成法以安天下盖創業之君起自側微備歴
世故艱難周知人情善惡恐後世守成之君生長深宫
未諳世故山林初出之士自矜己長至有奸賊之臣狥
權利作聰明者上不能察而信之任之變更祖法敗亂
國家貽害天下故日夜精思立法垂後永為不刋之典
如漢髙祖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者不王以後諸吕用事
盡改其法遂致國家大亂劉氏幾亡此可為深戒者朕
少遭亂離賴皇天眷命剪除羣雄混一天下即位以來
[001-37b]
勞心焦思定立法制革前元弊政至扵開導後世復為
祖訓一編立為家法俾子孫世世守之爾禮部其以朕
訓頒行天下諸司使知朕立法垂後之意永為遵守後
世敢有言改更祖制者即以奸臣論無赦
  飭夷之訓
洪武二十八年朝鮮國王李旦遣使臣栁玽等奉表貢
方物進賀明年正旦上見其辭不遜謂禮部臣曰以小
事大禮當修辭前者朝鮮王李旦數生釁端已嘗詰問
[001-38a]
彼謝罪之使方歸而侮慢之詞又至朕非不能伐之古
人有言不勤兵扵逺所以不即興師者以此今留其使
者可移咨李旦令撰文者至方歸之俾知生釁之由玽
言表文是其國門下評理鄭道傳所撰遂命遣道傳未
幾釋玽還
二十九年朝鮮國王李旦遣其臣知門下府事鄭總來
請印誥上弗許謂禮部尚書門克新曰古昔帝王列聖
相承建邦錫土撫安華夏其四夷外蕃風殊俗異各有
[001-38b]
酋長自治其民初不以中國之法令治之此内外逺近
之别也今朝鮮僻在東隅逺隔山海朕嘗勑其禮從本
俗使自為聲教來則受之去亦弗追今來請印誥實非
誠心固難與之爾禮部其咨李旦使知朕意
安南以其前王陳叔明卒遣其臣來告哀上以叔明簒
弑得國諭禮部臣曰安南自陳叔明逼逐其王陳日燧
使不得其死因簒其位廢置相仍未嘗來告叔明懐奸
挾詐殘滅其王自圖富貴不義如此庸可與乎今叔明
[001-39a]
之死若遣使弔慰是撫亂臣而與賊子也異日四夷聞
之豈不效尤狂謀踵發亦非中國懐撫外夷之道爾禮
部咨其國知之
  省灾之訓
洪武五年上御齋室謂省臣曰朕前數日心中勿寧夜
不安寢若有所儆者忽聞中都城隍萬嵗山雨雹甚大
其在是乎據占書氷雹乃兵象宜遣人戒飭守禦官嚴
加防䕶以備不虞省臺臣因奏各州縣氷雹傷禾稼鳥
[001-39b]
獸亦有死者上曰漢宣帝及石勒時亦有雨雹損禾稼
斃飛鳥事人君能恐懼修徳則天灾可彌朕扵此敢不
謹乎
三月戊子上諭禮部臣曰順天府直𨽻府州縣山東饑
荒特甚朕憫赤子餓殍流離不遑寢食其被災地方𣲖
納光禄寺一應供用之物宜悉量為減省以甦民困書
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自今凡可以䘏吾民者其悉以

[001-40a]
  禮教之訓
洪武五年詔天下曰朕惟三皇立極導民以時庖厨稼
穡衣服始制民居舍焉五帝之教以仁信不過遵三皇
之良規未備之宜當時之君示其所以天下從之自周
至漢唐宋亦因時損益國乃昌民以安朕䝉皇天后土
之恩命統天下祖宗之靈百神䕶佑得正帝位已五年
扵兹朕布衣失習經書况摧强撫順二十有一年常無
寧居紀綱粗立古道未臻民不見化市鄉閭里尚循元
[001-40b]
俗天下大定禮義風俗可不正乎兹有所示諭爾臣民
曩者兵亂人民流散因而為人奴𨽻者即日放還士庶
之家毋收養閹豎其功臣不在此例古者隣保相助患
難相救今州縣城市鄉村或有凍餒不能以自存者令
里中富室假貸錢法以資養之工商農業皆聽其故俟
有餘贍然後償還孤寡殘疾不能生理者官為養贍毋
失其所其有疾未愈願占藉為民者聴鄉黨論從古所
尚凡平居相見揖拜之禮㓜者先施嵗時燕㑹坐次之
[001-41a]
列長者居上佃見田主不論齒序並如少者事長之禮
若在親屬不拘主佃則以親属之禮所以明長㓜厚風
俗今廢缺已久宜令中書議定像式頒布遵守又婚姻
古之所重近代以來狃扵習俗専論聘財有違典禮又
喪事以哀為本而𦵏祭之禮稱家有無今富者奢侈貧
者假貸務崇炫燿又有惑扵隂陽停柩經年以至暴露
宜令中書集定議以頒示天下四方既定流民各歸田
里其間有丁少田多者不許仍前占據他人之業若有
[001-41b]
丁衆田少者許扵附近荒田内官為騐其丁力給與耕
種又中國衣冠壊於元俗己嘗考定品官命婦冠服及
士庶人衣巾婦女服飾行之中外惟民間婦女首飾衣
服尚循舊習令中書頒示定制務復古典僧道之教以
清净為本徃徃齋薦之際男女溷襍飲酒食肉自恣已
令有司嚴加禁約福建兩廣等處豪强之家多以他人
子閹割役使名曰火者今後有犯者以閹罪抵之没官
為奴扵戲用夏變夷風俗之所由厚哀窮賑乏仁政之
[001-42a]
所當施因時制宜與民更化期臻禮義之風永底隆平
之治咨爾臣庶體予至懐
  受貢之訓
洪武七年詔中書禮部曰古者中國諸侯扵天子比年
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九州之外蕃邦逺國則毎世一朝
其所貢方物不過表誠敬而已髙麗稍近中國頗有文
物禮樂與他畨異是以命依三年一聘之禮彼若欲毎
世一見亦從其意其他逺國如占城安南西洋𤨏里𤓰
[001-42b]
哇浡尼三佛齊暹羅斛真臘等處新附國土入貢既頻
勞費太甚朕不欲也令遵古典而行不必頻煩其移文
使諸國知之
  賞将士之訓
洪武十七年賞征南校先是詔禮部曰賞賜國之重事
所以報賢勞而勵士氣權度毫髪一失輕重則上為失
禮下無所勸朕有天下十有五年雲南越在萬里負固
不服故命大将帥師討之諸将士冒瘴癘踰險阻霧雨
[001-43a]
薄肌體沾汗濡甲胄而能効忠宣力搴旗斬将登城㧞
壘使天誅無留良善附順甚者身委矢石為國効命司
馬法曰軍賞不踰月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爾禮部其
核實定議行之至是議上上以為賞薄曰将士甚勞若
此非所以報有功也其重賞之
上又諭禮部臣曰曩者發兵征雲南朕憫其勞苦出師
臨陣皆有賞賚比者将士還京論功行賞士卒已令五
軍十衛騐名給之近聞有賞不及格者或所司有欺蔽
[001-43b]
者致使竊議扵外爾禮部即榜諭諸軍或受賞不及格
與有勞而不及賞者皆許陳訴騐實賞之
  賜第之訓
洪武二十年上諭禮部臣曰諸功臣扵京師既有第宅
而鄉里尚仍故居若既老而歸扵禮不稱其各賜鈔俾
還置第以居樂其髙年傳之子孫亦優待功臣之禮
  保夷之訓
洪武三十年朝鮮國王李旦以栁玽等蒙恩放還遣其
[001-44a]
判三司事偰長夀宻直副使辛有賢等貢鞍馬及金銀
器布人參等物至京師謝恩上諭禮部臣曰朝鮮宻邇
東陲比之他國最為切近前者王氏怠政而亡李氏繼
興數生邉釁與語再三終不能止易云開國承家小人
弗用朝鮮本新造之國而所用之人皆非賢智之士此
恐非三韓之福也昔子産扵鄭凡為辭命草創討論修
飾潤色必更數人手所以鄭國稱治如鄭道傳等廼小
人之尤者在王左右豈能助其為善茍使鄭縂盧仁度
[001-44b]
金若恒仍在朝鮮又鄭道全之羽翼今縂等既不免王
不精審又将假手扵人矣宜諭其國王深思熟慮以保
三韓
 
 
 
 
 禮部志稿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