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103 關中勝蹟圖志-清-畢沅 (master)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關中勝蹟圖志巻二十三
           陜西廵撫臣/畢沅撰
  地理
延安府釋名元和郡縣志隋延安郡以界内延水為名
沿革一統志治在省城北七百四十里禹貢雍州之域
春秋時白翟所居戰國初屬魏置上郡秦亦曰上郡漢
元年項羽置翟國尋屬漢仍為上郡謹按定邊靖邊二/縣為漢北地郡地
[023-1b]
後漢因之建安二十年郡廢晉時荒廢後屬赫連勃勃
後魏初屬統萬鎮太和元年置偏城郡延昌二年置東
夏州西魏廢帝三年改為延州隋大業三年改州曰延
安郡唐武徳元年復曰延州天寶初曰延安郡乾元初
復曰延州屬關内道五代後唐置彰武軍節度宋曰延
州延安郡屬陜西路慶厯元年分置鄜延路元祐四年
升延安府金亦曰延安府元為延安路屬陜西行省明
為延安府屬陜西布政使司
[023-2a]
本朝因之領縣十曰膚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
 延長定邊靖邊 府城通志唐天寶初建一云赫連勃
 勃築宋范仲淹龎籍經略時增修明初重築周九里有
 奇門四
 膚施縣釋名通志戰國趙邑名秦昭王以名縣在今綏
 徳界隋大業初始置於延安界因舊名也謹按舊傳釋/氏尸毘王割
 肉救鴿故縣名膚施然自秦以前/巳有是名恐出附㑹故未敢錄沿革一統志附郭秦
 置高奴縣漢初為翟國都尋屬上郡後漢因之晉廢後
[023-2b]
 魏為偏城郡廣武縣地隋大業三年始分豐林金明二
 縣地置膚施縣為延安郡治唐為延州治宋為延安府
 治金元明不改
本朝因之
 安塞縣釋名通志元縣名本宋安塞堡縣從堡名也沿
 革一統志治在府北少西四十里漢上郡高奴縣地後
 魏太平真君十年置廣洛縣隋仁夀元年改曰金明屬
 延安郡大業末廢唐武徳二年分膚施復置金明縣兼
[023-3a]
 置北武州貞觀二年州廢屬延州五代因之宋熙寜五
 年廢入膚施元初改置安塞縣屬延安路明屬延安府
本朝因之 縣城通志本金舊堡元初改建周三里有奇
 門三
 甘泉縣釋名太平寰宇記以其泉甘美為名縣志甘泉
 在縣南五十里沿革一統志治在府南少西九十里漢
 上郡雕陰縣隋為洛交縣地唐武徳元年分置伏陸縣
 屬鄜州天寶元年改曰甘泉五代因之宋初改屬延安
[023-3b]
 府金元明不改
本朝因之 縣城通志唐天寶初建明景泰中重築周三
 里有奇門三
 安定縣釋名通志本宋安定堡元因以名縣沿革一統
 志治在府北少東一百八十里秦置陽周縣屬上郡漢
 因之後漢省入膚施高奴二縣隋為延川縣地唐為延
 川延昌二縣地宋置安定堡屬延川縣元憲宗五年升
 為安定縣屬延安路明屬延安府
[023-4a]
本朝因之 縣城通志明洪武初建成化中築東關城周
 五里有奇門三
 保安縣釋名通志本宋保安軍金以名州元以名縣沿
 革一統志治在府西北二百二十里漢高奴縣地後魏
 廣洛縣地隋膚施縣地唐置永康鎮宋太平興國二年
 建為保安軍屬永興路金大定十一年置保安縣二十
 二年升為州屬鄜延路元至元六年降州為縣屬延安
 路明屬延安府
[023-4b]
本朝因之 縣城通志即古栲栳城明初增築周九里有
 奇門四
 宜川縣釋名通志本後魏義川太平興國中改名避太
 宗匡義諱也沿革一統志治在府東南二百六十里戰
 國魏定陽邑漢置定陽縣屬上郡後漢因之晉省後魏
 大統三年置義川縣及義川郡廢帝三年改州曰丹州
 後周改縣曰丹陽隋開皇初郡廢復改縣曰義川大業
 初州廢屬延安郡義寜元年又於縣置丹陽郡唐武徳
[023-5a]
 元年復曰丹州天寶初改曰咸寜郡乾元初復曰丹州
 屬關内道宋曰丹州咸寜郡屬永興軍路太平興國元
 年改縣曰宜川金曰丹州屬鄜延路元廢丹州以縣屬
 延安路明屬延安府
本朝因之 縣城通志宋初建明正統中重築周九里有
 奇門四
 延川縣釋名元和郡縣志後魏文安縣隋改延川以吐
 延川為名沿革一統志治在府東少北一百九十里漢
[023-5b]
 高奴膚施二縣地西魏置文安縣又置文安郡隋開皇
 初郡廢改縣曰延川屬延安郡唐屬延州宋屬延安府
 金元明不改
本朝因之 縣城通志本元舊址明正統中重築周四里
 有奇門三
 延長縣釋名通志延水長流入河因以名縣沿革一統
 志治在府東一百五十里漢高奴縣地西魏廢帝元年
 置廣安縣隋仁夀元年改曰延安屬延安郡大業末廢
[023-6a]
 唐武徳二年復置延安縣兼置北連州貞觀二年州廢
 屬延州廣徳二年改曰延長屬延安府金元明不改
本朝因之 縣城通志金大定中築周四里有奇門二
 定邊縣釋名通志本明定邊堡盖取底定邊疆之意沿
 革縣志治在府西北三百五十里漢北地郡馬領縣地
 唐為鹽州地明正統二年置定邊營屬延綏鎮
本朝雍正九年置定邊縣屬榆林府乾隆元年改屬延安
 府 縣城縣志即舊定邊營明正統中築周四里有奇
[023-6b]
 門二
 靖邊縣釋名通志本明靖邊堡取綏靖邊疆之意沿革
 縣志治在府西北三百里漢北地郡地後魏置闡熙郡
 及長津縣隋開皇三年郡廢縣屬夏州唐貞觀七年於
 縣置長州十三年州廢還屬夏州元和十五年移宥州
 來治宋為西夏地明成化十一年置靖邊營屬延綏鎮
本朝初為靖邊所雍正九年置靖邊縣屬榆林府乾隆元
 年改屬延安府 縣城縣志本宋夏州兀刺城明景泰
[023-7a]
四年改築新城成化中改置靖邊營後又增築南關城
及新軍家丁兩營連環共四城周六里有竒門二
  名山
延安府鳯凰山在膚施縣西通志府城跨其上雉堞巍
然為郡首山
清涼山在膚施縣東北七十步一統志一名太和山其
巔最高一峰曰蓮花峰上有尸毘巖及萬佛洞内有石
佛萬餘山半有鷲峰泉定甲泉及仙石洞
[023-7b]
五龍山在膚施縣東一里金史地理志膚施縣有五龍
山府志山下有黑龍泉
嘉嶺山在膚施山東南百八十步南河之濱通志形勢
高峻上有古塔范仲淹大書嘉嶺山三字刻於石一統
志隋志有豐林山疑即此
伏龍山在膚施縣北五里太平寰宇記形似卧龍是上
郡之名山
牡丹山在膚施縣西南四十里一統志其地多牡丹樵
[023-8a]
者採以供薪一名花原頭
卧虎山在膚施縣南十里通志以形似名己上/膚施
天澤山在安塞縣東五十步通志其山土石相間上有
天津泉四時不竭縣志嶙峋挺峙遠瞰清流上有翟王
泉董翳所鑿
龍安山在安塞縣西一里通志高數百丈狀如盤龍舊
建龍安砦
石峰山在安塞縣北五里一統志巨石高險俗名石嘴
[023-8b]
山亦曰雲臺山以上有雲臺觀而名
青山在安塞縣北七里縣志幽谷清窈石磴盤紆中多
洞穴為邑人避跡之所
石門山在安塞縣西南百二十里通志兩山壁立如門
洛水經其中又相近為墨台山山色如墨不可耕作又
馬超洞在洛河中
三塠山在安塞縣西南百三十里太平寰宇記在敷政
縣北一里其山土石相雜上有三冢遥望如塠因名謹/按
[023-9a]
敷政故城在縣/西南己上安塞
伏陸山在甘泉縣城内東北隅元和郡縣志有阿伏斤
谷其水出又潛流隠伏川陸故號伏陸天寶元年改為
甘川谷雍勝略唐置伏陸縣以此
黑龍山在甘泉縣東北二里又相近有雲陽山府志荒
史循蜚紀雲陽帝都此
勞山在甘泉縣北二十里一統志有大小二山相傳宋
狄青與夏人相拒士卒疲困嘗憇於此因名
[023-9b]
馬超洞在甘泉縣北四十里與安塞接界通志崇山峻
嶺上有十餘石洞洛水經其下道通邊塞相傳為馬超
屯兵處
太和山在甘泉縣西南五里縣志一峰突起高聳孤立
洛水經其下
神林山在甘泉縣西南二十里縣志連山包絡此山獨
高於諸峰下有龍湫禱雨輒應
雕陰山在甘泉縣南二十里洛水西二百步漢書地理
[023-10a]
志應劭注雕山在雕陰縣西南太平寰宇記山多土穴
為鷹雕所居又名秦望山謹按雕陰故/城在縣南
清泉山在甘泉縣東四十里通志林木叢茂山路崎嶇
己上/甘泉
鳯翼山在安定縣城西通志形似鳯翼為縣右輔
高柏山在安定縣北八十里通志即橋山漢書地理志
上郡陽周縣橋山在南有黄帝塚雍勝略山有古柏故
名縣志懷寜河出此即漢志陽周縣南之橋山秦二世
[023-10b]
賜蒙恬死處謹按陽周故城在縣北九十里又水經注/云走馬水出長城北陽周故城南橋山上
有黄帝冢則橋陵似當在縣境/今世皆云陵在中部縣北也
滴溜山在安定縣北一百里一統志古朩陰翳泉出巖
石間最稱幽勝
那娘山在安定縣西北七十里宋史地理志殄羌砦地
名那娘山元符元年賜名
堡子山在安定縣西二十里通志古為軍堡宋元豐四
年曲珍敗夏人於此
[023-11a]
黑龍山在安定縣西三十里縣志翠柏千章蔚然深秀
上有龍王廟為鄉人禱雨處
鴉鴿山在安定縣南四十里通志山産鴉鴿二鳥並居
亦鳥鼠同穴之類
神木山在安定縣南六十里通志有古樹千株樵採不
敢入人以為神
蟠龍山在安定縣南八十里縣志蜿蜒起伏勢若龍蟠
上有古柏成林
[023-11b]
灌清谷在安定縣東三十里謹按縣志有九峪曰磨石/峪曰黒狼峪曰東麻池峪
曰西麻池峪曰石峽峪曰鸛嘴峪曰官羅峪曰守經峪/曰張蹟峪麻池峪即縣西七里之麻池鸛嘴峪疑即灌
清之訛守經峪在縣西三十里之/祖師山南餘所在之處俱未詳
楊家山在安定縣東三里通志峰巒秀麗環拱如屏己/上
安/定
候雨山在保安縣西一里一統志舊名官山旁有石室
天將雨則室中烟霧四塞人以為候
金鼎山在保安縣西一百二十里洛水中通志四面無
[023-12a]
依兀然孤峙昔時居民鑿石為垜穿石為門以避冦亂
接慶陽府安化縣界
石樓臺山在保安縣南七十里一統志奇峰突兀峭壁
陡絶下臨重淵土人築塞於此又於山崖鑿窑穴居之
艾蒿嶺在保安縣東六十里通志即子午嶺之分名也
綿亘延安慶陽兩府幾數百里相傳吕布生於此有吕
布窑己上/保安
七郎山在宜川縣西南通志三峯鼎峙壁立千仞一統
[023-12b]
志上有石門及山砦相傳宋時所築
鳯翅山在宜川縣東南五里太平寰宇記在縣南縣廨
宇在其上雍勝略形如鳯翅故名
虎頭山在宜川縣北二里通志形似虎頭赤石銀川二
水㑹於其下又縣西北三里有公字山山形象公字
石閣山在宜川縣北九十里通志今呼為高山聳峙特
立俯視羣山下瞰黄河上有古寨太平寰宇記在雲巖
縣東北三十五里丹延兩州界形似樓閣謹按雲巖故/城在縣北
[023-13a]
雲巖山在宜川縣西北八十里通志魏雲巖縣以此名
太平寰宇記在雲巖縣東十里山形重叠如雲
庫利山在宜川縣西北一百里雲巖山西縣志與舊臨
真縣相接金史地理志臨真縣有庫利山謹按臨真縣/今屬甘泉界
丹陽山在宜川縣西南水經注丹水出丹陽山魏書地
形志臨真縣有丹陽山雍勝略丹巖山上有仙人煉丹
爐縣志丹陽山一名丹巖山
盤古山在宜川縣東南百二十里通志山勢紆迴翼帯
[023-13b]
河濱上有古碑剝落難曉
牡丹原在宜川縣東二十五里雍勝略盛産牡丹故名
安樂山在宜川縣東北七十里高樹嶺東通志一望平
原忽起孤峰秀入雲表九域志相傳昔時屯兵於此主
帥令唱安樂詞以慰其意因名
孟門山在宜川縣東北一百十里與山西吉州接界通
志黄河中流大石橫亘數百步河水分流俯視如門禹
鑿石導流之處又石溞在水南村黄河中遠望横崖數
[023-14a]
百丈其形壁立水氣噴薄如霧人不能近土人呼為溞
口吕氏春秋龍門未闢吕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
逆流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水經注孟門即龍
門之上口也實為黄河之巨扼此石經始禹鑿河中潄
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其中水流
交衝素氣雲浮往來遥觀者窺深悸魄懸流千丈渾洪
贔怒濬波頽叠迄於下口方知慎子下龍門流駛竹箭
非駟馬之追也太平寰宇記在汾州縣東南二十里謹/按
[023-14b]
汾州故城/在縣東縣志在縣東北石溞下三里禹貢錐指西直
宜川縣與韓城之龍門相對在黄河中長七十餘尺
重覆山在宜川縣東北百四十里太平寰宇記在門山
縣東二十七里山形重叠故名謹按門山故城在/縣北 己上宜川
東峰山在延川縣東一里通志一名太和山城跨山麓
青睂山在延川縣西北七十里太平寰宇記後魏時有
吐蕃青睂族居此
鏊子山在延川縣西七十里縣志相近有禪梯嶺為縣
[023-15a]
境扼吭要口中有石洞
窪山在延川縣南百里雍勝略上有聖水泉旱禱輒應
已上/延川
錦屏山在延長縣南一里名山記四時花朩繁茂中有
寺廟樓閣望如錦屏故名通志高聳秀麗形如畫屏翟
水經其下
潄玉崖在延長縣東一里通志崖下有泉聲如潄玉下
流為鴛鴦渚縈迴曲折翠蒲綠莎映帯如畫
[023-15b]
高奴山在延長縣北雍勝略崔巍峻險山頂平衍上有
古寨
九連山在延長縣西十五里雍勝略九峰相接不斷故

盤龍山在延長縣西五十里縣志懸崖峭壁延水環其
下又花石崖在縣西七十里峭崖聳出玲瓏奇巧觀者
比之太湖石
獨戰山在延長縣東北四十里太平寰宇記山勢險峻
[023-16a]
一人獨戰可以當十因名己上/延長
冢嶺山在定邊縣東南六十里通志在甎井堡南俗呼
南梁山有洛水出焉又北極山與冢嶺相對一峰巋然
望之若虬龍奮迅而上
黄羊嶺在定邊縣東南九十里甎井堡南通志為縣要
已上/定邊
駱駝山在定邊縣北套内通志在卯孩水東
錯子山在定邊縣北套外唐書囘紇傳㑹昌元年囘紇
[023-16b]
為黠戛斯所破其牙部奉烏介特勒為可汗南保錯子
山榆林衛舊志山在西受降城北五百里己上邊外名/山附見定邊
蓮花山在靖邊縣西南通志宋范仲淹立寨於此
鶯窩山在靖邊縣西南延綏志在寜塞堡西南二十五
里把都河北又有架礟山旗竿山俱在寜塞堡西南三
十里把都河南二山崔巍並峙各置亭隧
蘆關嶺在靖邊縣東南九十里接安塞縣界延綏志延
水所出已上/靖邊
[023-17a]
木頼山在靖邊縣北套内後周書突厥傳魏廢帝元年
突厥科羅破鄧叔子於沃野北木賴山
高闕山在靖邊縣北套外漢書匈奴傳元朔四年遣衛
青將六將軍十餘萬人出朔方高闕水經注趙武靈王
既襲胡服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山下有長城連
山刺天其山中斷兩岸雙闕雲舉即狀表目故有高闕
之名自闕北出荒中已上邊外名/山附見靖邊
 臣/謹按河套之地南抵邊牆北濱黄河遠者八九百
[023-17b]
 里近者亦一二百里今叙次其山川由套内而及套
 外仍以郡邑約略分屬之焉
  大川水利/附
延安府清水在膚施縣東北自安塞縣南流入境又東
入延長界水經注清水又東得龍尾水口又東會三湖
水水出南山三湖谷東北流入清水清水又東逕高奴
縣合豐林水地理志謂之洧水故言高奴有洧水肥可
㸐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豐林川長津㵼注北流會清
[023-18a]
水清水又南奚谷水注之水西出奚川東南流入清水
謹按高奴故/城在縣北元和郡縣志膚施縣清水鮮卑謂之去斤
水斤一作筋北自金明縣界流入謹按金明縣/今屬安塞太平寰
宇記濯筋水在縣北二十九里又流入豐林縣界耆老
云昔尸毘王割身救鴿身肉並盡於此水中濯其筋骨因
名縣志一名延水亦謂之濯巾水又金明川一名西小
河在縣西北五里自安塞縣流來入延水又南河水一
名杏子河在城南門外源出甘泉縣野猪峽北流至城
[023-18b]
東入延水又清化水在縣東四十里自安塞縣流來入
於延水
定㾜泉水在膚施縣東一里百二十歩萬佛寺北山半
崕縣志以尸毘王割膚救鴿因名其泉溫潔流入延水
柳湖水在膚施縣城南門外通志昔多種柳其上故名
謹按柳湖及南河水疑即水經注之三湖水然亦無可/考宋范仲淹和龎龍圖柳湖詩種柳穿湖後延安盛可
游遠懷忘澤國真賞即瀛洲江景來秦塞風情屬庾樓/劉琨增坐嘯王粲斗銷憂秀發千絲墮光摇匹練柔雙
雙飛乳燕兩兩睡馴鷗折翠貽歸客濯清招隠流宴囘/銀燭夜行度玉關秋勝處千場醉勞生萬事浮惟公多
[023-19a]
 雅故思去/共仙舟
 牧龍川在膚施縣東北五龍山下通志一名龍泉水經
 注龍泉在土軍城東南道左山下牧馬川多産名駒
 石油泉在膚施縣南二十五里酉陽雜爼高奴縣石油
 水水膩浮上如漆採膏車及燃燈極明
 暖泉井在膚施縣西北五十里雍勝略泉有七孔其味
 甘美大寒衆泉皆凍惟此流溢不減
 延利渠在膚施縣南三里通志宋司馬光為麟州通判
[023-19b]
 鑿引入城謹按一云宋龎籍/知延州時所開渠久廢今城南石洞中猶
 有延利渠三字
本朝雍正十年重修渠首在花石崖下引杏子河水鑿石
 渠七十八丈五尺土渠三里餘經流沙梁南寺灌田數
 百畝宋司馬光延利渠詩枝分清淺流縱横貫城/市還如恩在人利深無窮既 己上膚施
 洛水在安塞縣西北百二十里自保安界來東南逕縣
 西南入甘泉界太平寰宇記洛河在敷政縣西七十里
 穿番部來至城下
[023-20a]
清水在安塞縣西北縣志源出蘆關谷南流抵城下逕
鳯凰山㑹西川水又東南入膚施界山海經陰山西北
百七十里曰申山區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水經注區
水世謂之清水東流入長城逕老人山下又東北流至
老人谷隋書地理志金明縣有清水謹按金明故/城在縣北
西川水在安塞縣西通志自保安縣黄花城牛頭坡東
南流入與小平川會縣志西川水至縣東南二十里合
小平川入膚施界注於濯筋水
[023-20b]
小平川在安塞縣西北通志即龍尾水水經注龍尾水
出北地神泉障北山龍尾溪東南流注清水縣志一名
金明川隋改置金明縣取此
背水在安塞縣北百五十里縣志源出武家南塔東流
至卧牛城三十里入綏徳州合於無定河
䑛目泉在安塞縣西十五里通志元孝子王思聰含水
䑛其母目水甚清冽傍有湧泉寺已上/安塞
洛水在甘泉縣西百步自安塞界流入逕縣西又東南
[023-21a]
入鄜州界縣志從馬超洞東南流十里至白洛院寺又
三十里至縣郭逕太和山東又東南流四十五里逕舊
撫安驛入鄜州界
野豬峽水在甘泉縣東北四十五里通志源出峽左逕
蘓家河至大勞山其水漸大阿伏斤水入此河俗名北
小河西南入洛
阿伏斤水在甘泉縣東北三十里太平寰宇記源出大
盤山東南姚嶮谷流入洛河縣志細流十里合北小河
[023-21b]
又二十里入於洛
甘泉水在甘泉縣西南五里通志出洛水西太和山近
頗堙塞惟存細流一綫入洛縣志在縣南崖谷上泉去
地一丈飛流激射厥味甘美作飲饌盛暑不變唐天寶
元年縣名甘泉以此
麻洞川在甘泉縣東百二十里通志即黑水源出麻洞
東南流滙庫利水又東南入宜川界謂之汾川水水經
注黒水出定陽縣西山二源奇發同瀉一壑東南流至
[023-22a]
其縣謹按定陽縣/今屬宜川太平寰宇記庫利川在臨真縣北十
五里謹按臨真故城在/縣東 己上甘泉
黑水河在安定縣北百里通志自黒水堡東流至清澗
界入懷寜河
秀延水在安定縣北門外東流逕清澗縣至延川縣東
入河山海經辱水出鳥山東流入於河水經注辱水俗
謂之秀延水東流得浣水口傍溪西轉窮溪即浣水之
源也延水又東會於根水西南溪下根水所發而東北
[023-22b]
注延水東南露跳水西出露溪東流又東北入延水亂
流注於河縣志有北河源出安塞縣北王家掌東流逕
泰重嶺又東逕安定縣城北通城壕亦名縣河又東入
清澗縣界謂之清澗水謹按浣水根水露跳水盖即縣/境之麻兒河等水及清澗之東
西二河延川之站川諸水/也然未有明證不可考
潘陵川在安定縣南八十里縣志發源縣之鴉鴿嶺南
流入膚施界為清化河己上/安定
洛水在保安縣西百里自慶陽府安化縣流入又東南
[023-23a]
入安塞界通志源出合水縣白於山又流逕安化縣合
白豹川入縣境又馬步川在縣西百三十里源自安化
縣東流入洛謹按馬步川/即白豹川
吃莫河在保安縣西六十里自靖邊界流入太平寰宇
記在保安軍北十里源出番部吃莫川南流至軍城西
六十里入洛河不勝船筏謹按宋保安/軍即今治
園林川在保安縣東八十里通志一名杏子河又名東
川水源出牛頭坡至縣東六十里為響崖川南流入安
[023-23b]
塞界為東川水府志東川水流逕園林驛入安塞縣合
延水謹按膚施亦有杏子河/别是一水 己上保安
黄河在宜川縣東百里通志北由延川界逕本縣南至
龍門入韓城界東岸即大寜永和吉州鄉寜等地中有
壺口孟門即禹貢所謂既載壺口也水經注河水又南
右㑹區水又南合黒水又南過北屈縣西其南為孟門
山又南得鯉魚又南合赤水水出西北罷谷川東謂之
赤石川東入於河河水又南合蒲水又南合丹水又南
[023-24a]
合黑水水西出丹山東北入於河河水又南洛水自獵
山枝分東派東南注於河河水又南出龍門口謹按北/屈縣今
屬吉州其獵山之/洛水己無可考元和郡縣志黄河在門山縣東三十
五里又在汾川縣東七里河岸頓狹狀似槽形鄉人呼
為石槽盖禹治水鑿石導河之處石槽長一千步濶三
十步懸水奔流黿鼉魚鼈所不能游縣志黄河自延川
界來至本縣馮家坬入境又南至流源頭入韓城界凡
經縣境三百餘里
[023-24b]
清水在宜川縣東北百二十里自延長界來東流入黄
河水經注清水自合洧水又東注於河太平寰宇記渭
牙川在雲巖縣北二十五里從延長界來流五十里入
門山縣界金史地理志門山縣有渭牙川縣志澤徑水
在縣東北百二十里一名岔界河東流入黄河謹按澤/徑水即
渭牙川也疑當别有一水乃/今皆以清水為澤徑水矣
汾川水在宜川縣北八十里通志即黒水一名庫利川
一名雲巖河水經注黒水源出定陽縣西山二源奇發
[023-25a]
同瀉一壑東南流逕其縣北又東南流合定水定水俗
謂之白水出定陽縣南山定水谷又逕定陽縣故城南
又東注於黒水亂流東南入於河謹按定陽故/城在縣西北元和郡
縣志雲巖縣有庫利川在縣郭南縣志汾川源出甘泉
縣界逕本縣境行一百七十里東流入黄河
仕望川在宜川縣西北四十里通志源出甘泉縣東境
東流過平路堡又東合於銀川又庫碢水在縣西北二
十里川南為漢北為蕃其人於川内共締香火故呼香
[023-25b]
火為庫碢
銀川水在宜川縣西一里雍勝略圍繞縣城北流合城
南河通志今名西川水源出鄜州晉師山流逕縣西北
城外又逕縣東與赤石川合又喬家河在縣東北合於
銀川謹按喬家河當即/仕望川之别名
丹陽水在宜川縣西南通志即丹水水經注丹水出丹
陽山東北逕丹陽城東又東北合白水口又東入河謹/按
丹陽城/即今縣元和郡縣志西魏置丹州因丹陽川為名太平
[023-26a]
寰宇記蒲川水自鄜州洛川縣流入丹陽川
南川水在宜川縣城東縣册源出神道嶺至縣境付曲
村合丹陽水流逕縣之東北二門與仕望銀川二水合
謹按南川今皆以/為即赤石川疑誤
白水川在宜川縣東南百二十里府志在白水里以水
色偏白而名源出韓城硃砂嶺東流入黄河謹按白水/今在丹水
之下入河恐非/水經注之白水
聖惠泉在宜川縣東南鳯翅山渾瑊祠下通志泉極甘
[023-26b]
美深二三丈龍常吸水其中旱禱有應且能療疾已上/宜川
黄河在延川縣東七十里自清澗縣流入與山西永和
縣分界又南入宜川界水經注河水又南右納辱水又
南過高奴縣東右會區水謹按延川在漢/亦屬高奴地元和郡縣志
黄河在延川縣東八里謹按唐延水/縣在縣東南
秀延水在延川縣東城下通志即辱水一名清澗水又
名吐延水俗名縣河水經注秀延水東㑹根水又東南
㑹露跳水亂流注於河元和郡縣志縣有吐延水北自
[023-27a]
綏徳縣流入縣志自清澗縣南流入逕縣東北至永寜
關入黄河謹按西魏置延川縣本以界内有吐延水/為名今人多以清水為延水其實非是
站川水在延川縣北一里通志源出禪梯嶺東流逕文
安驛又東入清澗水又小瞿唐在縣西五里南為岡北
為砠中有石澗甚隘水流湍急故名小瞿唐
石油井在延川縣西北八十里永平村通志其地名石
油溝井出石油可燃燈每歲六月取之塗己瘡疾已上/延川
交口川在延長縣東北六十里縣志源出縣西北東流
[023-27b]
經獨戰山下入延川界
清水在延長縣南自膚施縣流入逕縣東入宜川界元
和郡縣志唐移縣於去斤水縣志自膚施盤曲而來經縣
南流入黄河一名翟水即濯筋河也又縣西石磴矗起
盤折流向西門後人鑿石通水建永逸橋謂之朝陽水
石油井在延長縣南錦屏山下通志其油可燃兼治癬
已上/延長
洛水在定邊縣東南百五十里史記晉文公攘戎居於
[023-28a]
河内圁洛之間縣册洛水源出琉璃廟石縫中東南流
逕頁水川合鐵鞭城水入保安界謹按通志以此/為洛水别源
三山水在定邊縣西南百里縣册源出三山兒東南二
岔合石澇池水逕饒陽堡饒家水東注之又南入北蕭
關合朩𤓰城水黒城子水跌脚城水沙家掌水梁家溝
水汝麻臺水塔兒掌水入紅城子經環縣西南即馬嶺
水上源也
鹽池在定邊縣西北鹽場堡北一統志元和郡縣志云
[023-28b]
鹽州五原縣鹽池四所一烏池二白池三細項池四瓦
窑池烏白兩池出鹽今度支収糶其瓦窑池細項池並
廢今縣本唐鹽州地此鹽池當即烏白等四池之一延
綏志原屬靈夏衛嘉靖九年總制王瓊改屬本衛池周
三里許中有井引水溉畦一夕視之若積雪此九種之
一也又其東南有澇池鹽池水鹵不可飲澇池水可飲
堡人汲者便之二池之西為寜夏境謹按通鑑地理通/釋漢於上郡龜兹
置鹽官疑即此/ 己上定邊
[023-29a]
咂把湖在定邊縣北套内延綏志在舊臨戎縣南馬理
陜西通志在駱駝山南已上邊外大/川附見定邊
荍麥河在靖邊縣東南十里通志源出縣東南荍麥城
下北流至縣北有紅柳河自定塞堡流入逕范老關西
又東北至城北合流出邊為大狼河東逕鎮羅鎮靜二
堡北又東至龍州堡合滉忽都河或曰滉忽都河有别
源出靖邊城西石頭溝東北流合城東之黒龍王溝而
出邊入鎮羅界即此又有海棠河在鎮靜堡北塞外東
[023-29b]
流至威武堡東入滉忽都河
杏子河在靖邊縣南三十里通志發源總管塔南流逕
牛頭坡又逕杏子城西入保安界已上/靖邊
屠申澤在靖邊縣北套内通志一名渾澤漢書地理志
窳渾縣有道西北出雞鹿塞屠申澤在縣東水經注河
水溢於窳渾縣故城東其水積而為屠申澤澤東西一
百二十里闞駰謂之渾澤
彬草湖在靖邊縣寜塞堡西北套内又神水灘在縣東
[023-30a]
北套内通志有水一泓周百餘步平地突出數丈迸珠
濺玉旱澇並無增減延綏志在鎮靜堡北水如趵突冬
夏淵渟己上邊外大/川附見靖邊
  古蹟第宅/
延安府宋供兵磑一統志在府城南又鐵錢監九域志
熙寜八年置在延州城東宋司馬光供兵磑詩晨暮響/寒泉飛輪駛風轉士飽氣益
振輕與/先零戰
摘星樓一統志在膚施縣東南嘉嶺山又嶺西樓在縣
[023-30b]
西鳯凰山俱范仲淹建
迎薰亭一統志在膚施縣南柳湖其旁有禊臺翠漪亭
皆宋韓琦建
飛盖園膚施縣志在縣南三十五里知延州龎籍遊讌
處司馬光詩軍中富餘暇飛盖城南隈因以為名
翡翠樓一統志在延長縣東南六十里聖燈溝上石臺
周四百餘歩高百丈上有樓極目山川蒼翠又鬭雞臺
在縣西二十里創建時代/俱無考
[023-31a]
  古蹟祠宇/
唐渾忠武王祠一統志在宜川縣東鳯翅山祀渾瑊
香林寺一統志在安塞縣西洛水濱開元初建
白鶴觀一統志在宜川縣南三里明皇為老子建
宋韓范祠一統志在府城東關祀韓琦范仲淹
五賢祠一統志在膚施縣西山祀周二程張朱五子
二賢祠一統志在宜川縣南門外祀胡瑗張横渠
李太尉廟一統志有二一在安塞縣西五十里一在保
[023-31b]
安縣東北九十里亦曰順惠王廟祀李顯忠
金蹄犢子廟一統志在安塞縣南太平寰宇記在敷政
縣西三里有古城昔有犢子出於石縫中金蹄銀角化
為玻黎玉因立此廟城今毁
髑髏山神廟太平寰宇記在延長縣東六十里相傳古
時戰鬭収人首千萬於此山因置神廟謹按赫連勃勃/殺人積為京觀
謂之髑髏臺/或即此也
可野寺一統志在宜川縣北太平寰宇記在雲巖縣北
[023-32a]
十五里故老相傳劉蔭河坐禪處土人呼堡為可野四
面懸絶惟北一面可通
金萬佛寺一統志在膚施縣東北清涼山有大小石佛
萬餘多金元舊碣上又有清涼寺舊傳為尸毘遺跡
  古蹟郊邑/
秦長城府志在定邊靖邊二縣北史記始皇使蒙恬將
三十萬衆北逐戎狄収河南地築長城因地形用險制
塞延袤萬餘里水經注走馬水東北入長城即蒙恬所
[023-32b]
築也
漢藩延堡通志在安塞縣西南一百里相傳為馬超所

丹陽城一統志在宜川縣西漢書食貨志金有三等赤
金為下孟康曰赤金丹陽銅也水經注丹陽水經冶東
俗謂之丹陽城城之左右猶有遺銅
晉三城一統志在膚施縣東南咸和九年北羌王薄句
大等擾北地馮翊石宏將郭敖石斌討之薄句大奔馬
[023-33a]
蘭山敖乘勝逐北為羌所敗斌將餘衆保三城義熙三
年赫連勃勃以朔方叛秦攻秦三城以北諸戍悉拔之
晉書地理志赫連勃勃平劉義真以朔方牧鎮三城魏
書地形志廣安縣有三城謹按廣安故城/今在延長縣東
黑城一統志在甘泉縣東太平寰宇記在臨真縣東二
十五里庫利東流川交口赫連勃勃大象二年於此置
郡其城緣山坡崎嶇不正遂名黒城
聖人城一統志在保安縣東七十里太平寰宇記從蕃
[023-33b]
界末&KR2206族界來經保安軍界一百五里入敷政縣界即
赫連勃勃自夏臺入長安時平山谷開此土人呼為聖
人道
百井戍一統志在靖邊縣南元和郡縣志在長澤縣南
八十里赫連勃勃與□髮傉檀戰處謹按長澤故/城在縣東
後魏臨真城通志在甘泉縣東一百八十里後魏為城
今為鎮秦晉衝路一統志居民繁庶為縣大鎮
尸毘墓夢溪筆談延州天山之巔有奉國佛寺庭中有
[023-34a]
一墓世傳尸毘王之墓尸毘出於佛經大智論言常割
身肉盡今天山下有濯筋河其縣為膚施慶厯中施昌
言鎮鄜延壞奉國寺為倉發尸毘墓得玉環玦七十餘

隋薄姬冢通志在甘泉縣西六十里塚高丈餘其間老
柏古松蓊翳相映縣志俗傳煬帝納妃名薄姬歿後葬

唐杜甫川府志在府城南七里西南折入四十里牡丹
[023-34b]
遍山谷樵者採之為薪歐陽永叔花譜所謂延安牡丹
與荆棘無異者也甫避亂寓此范仲淹大書杜甫川三
字於川口謹按杜甫寓延州無可考然甫有塞蘆子詩/又彭衙行云少留同家窪欲出蘆子關意亦
其遊歴所及今從/陜西通志載之
蘆關通志在安塞縣北一百五十里雍勝略有東西二
城遺址唐書地理志延長北有蘆子關長慶四年築城
於關北以䕶寨外元和郡縣志關屬夏州在寨門鎮北
去鎮一十八里謹按寨門鎮在縣西北一百五十里元/和郡縣志本在夏州寜朔縣界開元二
[023-35a]
年移就蘆子關南金鎮所安置又考明成化二年移置/榆柳莊名鎮靜九年復移於白塔澗口去塞三百里縣
志稱城垣屹然盖/舊寨之遺基也通鑑後唐長興四年李彝超以夏州
拒命命藥彦稠等討之進屯蘆關彝超遣党項抄掠官
軍自蘆關退保金明趙珣聚米圖經自蘆關南入寨門
為金明路舊有蘆關寨宋史地理志至道中廢元豐四
年復為戍守之所李繼周傳淳化五年繼周以阿都關
寨門蘆關等砦最居邊要遂規修築砦城蔡夢弼杜詩
注去延州百八十里有土門山兩崖峙立如門形如葫
[023-35b]
蘆故謂之蘆子縣志北控沙漠舊設兵固守今城猶新
環城阬窖尚存别名鐵門砦
洪門故鎮一統志在靖邊縣南唐書張獻甫傳獻甫領
邠寜節度使請復鹽州洪門及洛原鎮屯兵詔可太平
寰宇記宥州南至洪門鎮八十里為界
渾瑊墓一統志在宜川縣西南五十里
後梁高萬金墓通志在府城南八十里盤龍村延綏志
萬金河西人高萬興弟延州刺史貞明四年卒乃以萬
[023-36a]
興為鄜延節度兄弟世家其土
宋金明砦通志在安塞縣東南一百一十步宋史地理
志熙寜五年省金明縣為砦周美傳康定初夏人破金
明諸砦美請於范仲淹曰金明當邊衝今不亟城將遂
失之仲淹因屬美復城如故
新興堡安塞縣志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控延安東北
疆遠川一帯太平興國中築一名新砦
招安橋通志在安塞縣西北四十里甃石為之狄青築
[023-36b]
招安砦於橋子谷即此地歴元迄今往來利濟
柳榆堡通志在安定縣西北四十里范仲淹所築
園林堡通志在保安縣東八十里即園林驛九域志慶
厯五年置
金湯城通志在安定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宋史哲宗本
紀元符二年築鄜延路金湯城周美傳美敗夏人於金
湯城焚其族部二十一縣志為縣戍守要地今基址猶
存與慶陽黒水接界
[023-37a]
雲巖鎮通志在宜川縣北少西八十里府志山巖重叠
如雲故名後魏置縣唐因之宋熙寜中省為鎮
劉延慶墓一統志在保安縣北二里延慶官保信軍節
度使
金永平堡通志在延川縣西北一百里金史地理志延
川寨一永平府志古永州城謹按唐武徳二年於/金城縣界内置永州縣志
皇統二年修寨一所明知縣王世相金棟繼修
元瓦&KR1592堡通志在安定縣東三十里元初建因山為堡
[023-37b]
明季冦數至邑人郭永治守禦有方堡賴以無恐
高奴寨通志在延長縣北二百里北山府志元圖烈巴
令參政何遠築以屯兵周二百九十八步在高部山上
四面陡絶俗訛為高奴非也
明延水關通志在延川縣東南七十里吐延川口東臨
黄河北通山西永和縣府志魏置文安縣隋廢唐改延
水宋省為鎮入延川今為延水關又有清水關在縣東
南一百里清水川口東臨黄河北通山西大寜縣有清
[023-38a]
水關渡
文安堡通志在延川縣西三十里明參政張愚築又禪梯
嶺堡在縣西七十里嘉靖間延綏廵撫張珩言延川縣
西有禪梯嶺乃套夷深入之路比他鎮獨重宜增築一
城從之
甎井堡一統志在定邊縣東四十里正統二年置後余
子俊以甎井難守於迤西東海螺城改置新興堡嘉靖
三十二年復修甎井城在平川為極衝上地又新興堡
[023-38b]
在縣東南八十里成化十一年置城在山上為次衝中

安邊堡一統志在定邊縣東一百里亦名舊安邊營地
名深井正統二年置城在平川為極衝中地成化十一
年余子俊以其地平曠難守移守深河兒地名中山坡
改置新安邊營城在山坡為極衝中地背山面水險阻
四塞嘉靖三十三年廵撫王輪以舊營地近大邊復守
之於是新舊兩營並置
[023-39a]
柳樹澗堡一統志在定邊縣東一百四十里天順初置
為極衝中地又名澇池堡在縣南一百里成化十一年
置三山堡在縣西南九十里成化九年置饒陽水堡在
三山堡南四十里成化十三年置
鹽場堡一統志在定邊縣西四十里成化十三年置城
在平川為極衝中地
鎮羅堡一統志在靖邊縣東北四十里本名魚口砦明
萬厯十八年増置城在平川為極衝中地
[023-39b]
鎮靜堡一統志在靖邊縣東北八十里地名白灘兒亦
名白塔澗口明初守安塞縣塞門成化三年尚書王復
請移於榆柳莊改名鎮靜後又移此城在山畔北臨快
灘河為極衝中地
龍州堡一統志在靖邊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明成化五
年置城在平地為極衝中地
寜塞堡一統志在靖邊縣西四十里明成化十年置城
在山原為極衝中地又把都河堡在寜塞堡西三十四
[023-40a]
里把都河口成化九年置
 
 
 
 
 
 
 
[023-40b]
 
 
 
 
 
 
 
 關中勝蹟圖志巻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