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7 歷代帝王宅京記-清-顧炎武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歴代帝王宅京記卷二
             崑山顧炎武撰
  總序下
天興元年秋七月遷都平城始營宫室建宗廟立社稷
八月詔有司正封畿制郊甸端徑術標道里
六年秋九月行幸南平城規度灅南面夏屋山背黄𤓰
堆將建新邑
[002-1b]
太宗泰常七年秋九月辛亥築平城外郭周囬三十二

髙祖太和十七年冬十月戊寅朔幸金墉城詔徵司空
穆亮與尚書李冲將作大匠董爵經始雒京
十八年春正月乙亥幸洛陽西宫閏二月壬申帝還至
平城癸酉臨朝堂部分遷留冬十一月己丑車駕至洛

十九年秋八月金墉宫成九月車駕幸金墉宫庚午六
[002-2a]
宫及文武遷於雒陽
 魏書任城王澄傳曰髙祖外示南討意在謀遷齋於
 明堂左个詔太常卿王諶親令龜卜易筮南伐之事
 其兆遇革髙祖曰此是湯武革命順天應人之卦也
 羣臣莫敢言澄進曰易言革者更也將欲順天應人
 革君臣之命湯武得之為吉陛下帝有天下重光累
 葉今日卜征乃是伐叛不得云革命未可全為吉也
 髙祖厲聲曰象云大人虎變何言不吉也澄曰陛下
[002-2b]
 龍興既久豈可方同虎變髙祖勃然作色曰社稷我
 之社稷任城欲沮衆耶澄曰社稷誠知陛下之社稷
 然臣是社稷之臣豫叅顧問敢盡愚衷髙祖既鋭意
 欲行惡澄此對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亦復何傷車
 駕還宫便召澄未及升階遥謂曰向者革卦今更欲
 論之明堂之忿懼衆人競言沮我大計故厲色怖文
 武耳想解朕意也乃獨謂澄曰今日之行誠知不易
 但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
[002-3a]
 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為實難崤函
 帝宅河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任城意以為何
 如澄曰伊洛中區均天下所據陛下制御華夏輯平九
 服蒼生聞此應當大慶髙祖曰北人戀本忽聞將移
 能不驚擾澄曰此既非常之事當非常人所知唯須
 决之聖懷此輩亦何能為也髙祖曰任城便是我之
 子房及駕幸洛陽定遷都之策詔曰遷移之㫖必須
 訪衆當遣任城馳驛向代問彼百司論擇可否近日
[002-3b]
 論革今真所謂革也王其勉之既至代都衆聞遷詔
 莫不驚駭澄援引今古徐以曉之衆乃開伏澄遂南
 馳還報㑹車駕於滑臺髙祖大説曰若非任城朕事
 不得就也
 李冲傳曰車駕南伐加冲輔國大將軍統衆翼從自
 發都至於雒陽霖雨不霽仍詔六軍發軫髙祖戎服
 執鞭御馬而出羣臣皆稽顙固諌髙祖乃諭羣臣曰
 今者興動不小動而無成何以示後茍欲班師無以
[002-4a]
 垂之千載朕仰惟逺祖世居幽漠違衆南遷以享無
 窮之美今若不南遷即當移都於此光宅土中王公
 等以為何如欲遷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率
 如右南安王楨進曰夫愚者闇於成事智者見於未
 萌行至徳者不議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衆非常之
 人乃能行非常之事廓神都以延王業度土中以制
 帝京周公啟之於前陛下行之於後固其宜也且天
 下至重莫若皇居請上安聖躬下慰民望光宅中原
[002-4b]
 輟彼南伐此臣等願言蒼生幸甚羣臣咸唱萬夀髙
 祖即謀南遷恐衆心戀舊乃示為大舉因以脅定羣
 情外為南伐其實遷也舊人懐土多所不願内憚南
 征無敢言者於是定都雒陽
 東陽王丕傳曰髙祖欲遷都臨太極殿引見留守之
 官大議乃詔丕等各陳其志燕州刺史穆羆進曰移
 都大事如臣愚見謂為未可髙祖曰卿便言不可之
 理羆曰北有獫狁之冦南有荆揚未賔西有吐谷渾
[002-5a]
 之阻東有髙句麗之難九區未定以此推之謂為不
 可征伐之舉要須戎馬如其無馬事不可克髙祖言
 曰卿言無馬此理麤可馬出北方厩在此置卿何慮
 無馬今代在恒山之北為九州之外以是之故遷於
 中原羆曰臣聞黄帝都涿鹿以此言之古者聖王不
 必悉居中原髙祖曰黄帝以天下未定都於涿鹿既
 定之後遷於河南尚書于杲曰臣誠不識古事如聞
 百姓之言先王建都於此無何欲移以為不可中原
[002-5b]
 數有簒奪自建邑平城以來與天地並固日月齊明
 臣雖管見膚淺終不以恒代之地而擬伊洛之美但
 安土重遷物之常性一旦南移懼不樂也丕曰陛下
 去嵗親御六軍討蕭氏至洛遣任城王澄宣㫖勅臣
 等議都洛初奉恩㫖心情惶越凡欲遷當訊之卜筮
 審吉否然後可髙祖曰徃在鄴中司徒公誕咸陽王
 禧尚書李冲等皆欲請龜卜吉凶朕謂誕等曰昔周
 召卜宅伊洛乃識至兆今無若斯之人卜亦無益然
[002-6a]
 卜者所以决疑不疑何須卜也昔軒轅卜兆龜焦卜
 者請訪諸賢哲軒轅乃問天老天老謂為善遂隨其
 言終致昌吉然則至人之量末然審於龜矣朕既以
 四海為家或南或北遲速無常南移之民朕自多積
 倉儲不令其窘乏丕曰臣仰奉慈詔不勝喜舞髙祖
 詔羣官曰昔平文皇帝棄背率土昭成營居盛樂太
 祖道武皇帝神武應天遷居平城朕雖虚寡幸屬勝
 殘之運故移宅中原肇成皇宇卿等當奉先君令徳
[002-6b]
 光迹洪規前懷州刺史青龍前秦州刺史吕受恩等
 仍守愚因帝皆辭而答之辭屈而退
孝武帝永熙三年秋七月丁未出奔長安己酉髙歡入
洛冬十月丙寅立清河王世子善見為帝丙子兆遷於

 魏書孝静本紀曰是月壬申詔曰安安能遷自古之
 明典所居靡定徃昔之成規是以殷遷八城周卜三
 地吉凶有數隆替無恒事由於變通理出於不得已
[002-7a]
 故也髙祖孝文皇帝式觀乾象俯協人謀發自武州
 來幸嵩縣魏雖舊國其命維新及正光之際國步孔
 棘喪亂不已㓂賊交侵俾吾生民無所措手今逺遵
 古式深驗時事考龜襲吉遷宅漳滏庶克隆洪基再
 昌寳厯主者明為條格及時發邁
自是分為東西魏
東魏禪於齊都鄴
西魏禪於周都長安
[002-7b]
及周武帝滅齊宣帝大象元年以洛陽為東京
周禪於隋
隋文帝開皇二年夏六月丙申作新都於龍首山在漢/故城
 東南十三里即/今陜西西安府
 隋書髙祖本紀曰朕奉上元君臨萬國屬生人之敝
 處前代之宫常以為作之者勞居之者逸改創之事
 心未遑也而王公大臣陳謀獻策咸云羲農以降至
 於姬劉有當代而屢遷無革命而不徙曹馬之後時
[002-8a]
 見因循乃末代之宴安非徃聖之宏義此城從漢彫
 殘日久屢為戰塲舊經喪亂今之宫室事近權宜又
 非謀筮從龜曕星揆日不足建皇王之邑合大衆所
 聚論變通之數稽幽顯之符同心固請辭情深切然
 則京師百官之府四海歸嚮非朕一人之所獨有茍
 利於物其可違乎且殷之五遷恐人盡死盤庚篇曰/重我民無
 盡/劉是則以吉凶之土制長短之命謀新去故如農望
 秋雖則劬勞其究安宅今區宇寧一隂陽順序安安
[002-8b]
 以遷勿懷胥怨龍首山川源秀麗卉物滋阜卜食相
 土宜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無窮之業在斯公私府
 宅規模逺近營構資費隨事條奏乃詔左僕射髙熲
 將作大匠劉龍鉅鹿公賀婁子幹太府少卿髙龍義
 等創造新都
 庾季才傳曰髙祖將遷都夜與髙熲蘇威二人定謀
 季才旦而奏曰臣仰觀𤣥象俯察圖記必有遷都之
 事且漢營此城經今將八百嵗水皆醎鹵不甚宜人
[002-9a]
 願陛下協天人之心為遷徙之計髙祖愕然謂熲等
 曰是何神也遂發詔施行
 李穆傳曰上素嫌臺城制度狹小又宫内多鬼妖蘇
 威嘗勸遷都未決適太史奏狀及穆上表請改都邑
 上曰天道聰明已有徴應太師民望復抗此請是則
 可矣遂從之
冬十二月丙子名新都曰大興城
三年春三月丙辰遷於新都
[002-9b]
煬帝大業元年春三月丁未營洛陽為東京
五年春正月丙子改東京為東都
九年春三年丁丑發丁男十萬城大興
唐髙祖受隋禪都長安
 新唐書突厥傳曰突厥既嵗盜邊或説帝曰虜數内
 冦者以府庫子女所在我能去長安則戎心止矣帝
 使中書侍郎宇文士及踰南山按行樊鄧將徙都焉
 羣臣贊遷秦王獨曰夷狄自古為中國患未聞周漢
[002-10a]
 為遷也願假數年請取可汗以報帝乃止
髙宗永徽五年冬十月和雇雍州四萬一千人築長安
外郭三旬而畢
顯慶二年冬十二月丁卯以洛陽宫為東都
武后光宅元年秋九月甲寅改東都為神都
 資治通鑑曰初隋煬帝作東都無外城僅有短垣而
 已武后長夀元年鳳閣侍郎李昭徳始築之
長夀元年秋九月癸卯以并州為北都
[002-10b]
 通典曰武太后長夀元年以并州后之故里改為北
 都
中宗神龍元年春二月甲寅復以神都為東都北都為
并州
兀宗開元九年春正月丙辰以蒲州為河中府置中都
夏六月己卯罷中都舊唐書作秋/七月戊申
 通典時揚州功曹叅軍麗正殿學士韓覃上疏曰臣
 聞禮記月令曰孟夏之月無起土功無聚大衆昔魯
[002-11a]
 夏城中丘春秋書之垂為後戒今建國都乃長久之
 大業也犯天地之大禁襲春秋之所書奪人盛農之
 時愚臣竊以為甚不可也至若兩都舊制分官衆多
 費耗用度尚以為損豈可更建中都乎夫河東國之
 朕肱郡也勁鋭强兵盡出於是其地隘狹今又置都
 使十萬之户將安投乎且陋東都而幸西都自西都
 而造中都取樂一君之欲以遺萬人之患務在國都
 之多不恤危亡之變悦在游幸之麗不顧兆庶之困
[002-11b]
 非所以深根固蒂不拔之長策矣昔漢帝感鍾離之
 言息事陽徳之殿趙主採續咸之諫止造鄴都之宫
 臣愚誠願陛下明詔罷中都則獲福無疆天下幸甚
 六月三日詔停
十一年春正月辛卯以并州為太原府置北都
 六典曰京兆河南太原為三都
十八年夏四月乙卯築西京外郭凡十月而功畢
肅宗至徳二載冬十二月戊午朔以蜀郡為南京鳳翔
[002-12a]
郡為西京西京為中京
上元元年秋九月甲午以荆州為江陵府置南都復以
南京為蜀郡
二年秋九月壬寅罷京兆河南太原鳳翔四京及江陵
南都之號
元年去年號稱元年其/年四月改元寳應建卯月辛亥朔復以京兆府為
上都河南府為東都鳳翔府為西都江陵府為南都太
原府為北都
[002-12b]
 新唐書吕諲傳曰為荆州刺史澧朗峽忠等五州節
 度使建請荆州置南都詔可如是更號江陵府以諲
 為尹置永平軍萬人遏呉蜀之衝以湖南之岳潭郴
 道邵連黔中之涪凡七州𨽻其道
廣徳元年十月吐蕃犯京畿上幸陜州
 舊唐書郭子儀𫝊曰自西蕃入冦車駕東幸廣徳元年/十月吐蕃
 犯京畿上/幸陜州程元振勸帝且都洛陽以避蕃冦代宗然
 之下詔有日子儀聞之附章論奏曰臣聞雍州之地
[002-13a]
 古稱天府右控隴蜀左扼崤函前有終南太華之險
 後有清渭濁河之固神明之奥王者所都地方數千
 里帶甲十餘萬兵强士勇雄視八方有利則出攻無
 利則入守則用武之國非諸夏所同秦漢因之卒成
 帝業其後或處之而泰去之而亡前史所書不唯一
 姓及隋氏季末焬帝南遷河洛丘墟兵戈亂起髙祖
 倡義亦先入關唯能翦滅奸雄底定區宇以至於太
 宗髙宗之盛中宗元宗之明多在秦川鮮居東洛間
[002-13b]
 者羯胡構亂九服分離河北河南盡從逆命然而先
 帝仗朔方之衆慶緒奔亡陛下藉西土之師朝義就
 戮豈惟天道助順抑亦地形使然此陛下所知非臣之
 飾説近因吐蕃陵逼鑾駕東巡蓋以六軍之兵素非
 精錬皆市肆屠沽之人務挂虚名茍避征賦及驅以
 就戰百無一堪亦有潛輸貨財因以求免又中官掩
 蔽庶政多荒遂令陛下振蕩不安退居陜服斯蓋關
 於委任失所豈可謂秦地非良者哉今道路云云咸
[002-14a]
 謂陛下已有成命將幸洛都臣熟思其端未見其利
 夫以東周之地久䧟賊中宫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
 荒廢曽無尺椽中間畿内不滿千户井邑榛棘豺狼所
 嘷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於徐方比自覃
 懷經於相土人烟漸絶千里蕭條將何以奉萬乘之
 牲餼供百官之次舍矧其土地狹阨纔數百里間東
 有成臯南有二室險不足恃適為戰塲陛下奈何棄
 久安之勢從至危之䇿忽社稷之計生天下之心臣
[002-14b]
 雖至愚竊為陛下不取且聖㫖所慮豈不以京畿新
 遭剽掠田野空虚恐稍食不充國用有闕以臣所見
 深謂不然昔衛文公小國之君諸侯之主耳遭懿公
 為狄所滅始廬於曹衣大布之衣冠大帛之冠元
 年革車三十乘季年三百乘卒能恢復舊業享無疆
 之休况明明天子恭儉節用茍能黜素餐之吏去冗
 食之官抑䜿刁易牙之權任蘧瑗史鰌之直薄政弛
 力䘏隱迨鰥委諸相以簡賢任能付老臣以練兵禦
[002-15a]
 侮則黎元自理冦盗自平中興之功旬月可冀卜年
 之期永永無極矣願時邁順動囬鑾上都再造邦家
 維新庶政奉宗廟以脩薦享謁陵寢以崇孝思臣雖
 隕越死無所恨代宗省表垂泣謂左右曰子儀用心
 真社稷臣也可亟還京師十一月車駕自陜還宫元
 載傳曰扈駕自陜還上表請以河中府為東都秋杪
 行幸春首還京以避蕃戎侵軼之患帝初納之遣條
 奏以聞載遂抗表請建中都以關輔河東等十州户
[002-15b]
 税入奉京師創置精兵五萬管在中都以威四方疏
 入不報
 杜佑通典議曰關中㝢内西偏天下勞於轉輸洛陽
 宫室正在土中周漢以還多為帝宅皇輿巡幸之處
 則是國都何必重難遷移密邇勍冦擇材留鎮以息
 人力自然無慮答曰古今既異形勢亦殊當周之興
 也既定鼎郟鄏而王在鎬京幽王之亂平王東徙始
 則晉鄭夾輔終乃齊晉主盟咸率諸侯共尊王室猶
[002-16a]
 有請隧之僣中肩之師東漢再興巨㓂皆殄魏晉以
 下理少亂多今咸秦陵廟在焉勝兵計數十萬海内
 財力雲奔風趨倘議遷都得非蹙國斯乃示弱天下
 何以統臨四方洛陽地瘠彫敝尤甚萬乘所止千官
 畢臻樵牧難資藁秸難贍又無百二之固慮啟姦凶
 之心豈得舍安而就危棄大而從小也漢髙初平項
 羽將宅洛師婁敬請居關中張良贊成其計田肯稱
 賀方策備存武徳中突厥牙帳在於河曲數十萬騎
[002-16b]
 將過原州時以傷夷未平財力且乏百辟震恐皆請
 遷都山南太宗獻計固争方止永安宗社實賴聖謨
 議者又曰洛陽四戰之地既為不可蒲坂虞舜舊國
 表裏山河江陵亦嘗設都控壓呉蜀寧不堪居答曰
 蒲坂土瘠人貧困竭甚於洛邑江陵本非要害梁主
 數嵗國亡夫臨制萬國尤惜大勢秦川是天下之上
 腴關中為海内之雄地巨唐受命本在於茲若居之
 則勢大而威逺舍之則勢小而威近恐人心因斯而
[002-17a]
 揺未可輕議
僖昭之時乘輿屢出
 舊唐書僖宗紀曰光啟元年十二月沙陀逼京師田
 令孜奉帝出幸鳳翔初黄巢據京師九衢三内宫室
 宛然及諸道兵破賊争貨相攻縱火宫室居市閭里
 十焚六七賊平之後令京兆尹王徽補葺至是亂兵
 復焚宫闕蕭條鞠為茂草矣
 新唐書朱朴傳曰昭宗時朴為國子博士上書議遷
[002-17b]
 都古王者不常厥居皆觀天地興衰隨時制事關中
 隋家所都我實因之凡三百嵗文物資貨奢侈僭偽
 皆極焉廣明巨盗䧟覆宫闕局署帑藏里閈井肆所
 存十二比幸石門華隂十二之中又亡八九髙祖太
 宗之制蕩然矣夫襄鄧之西夷漫數百里其東海輿
 鳳林為之關南菊潭環屈而流屬於漢西有上洛重
 山之險北有白崖聯絡乃形勝之地沃衍之墟若廣
 浚漕渠運天下之財可使大集自古中興之君去已
[002-18a]
 衰之衰就未王而王今南陽漢光武雖起而未王也
 臣視山河壯麗處多故都已盛而衰難可興已江南
 土薄水淺人心囂浮輕巧不可以都河北土厚水深
 人心彊愎狼戾不可以都唯襄鄧實居中原人心質
 良去秦咫尺而有上洛為之限永無夷狄侵軼之虞
 此建都之極選也不報
 趙匡凝傳曰匡凝南山東道節度使天祐元年封楚
 王時諸道不上供唯匡凝嵗貢賦天子又曰昭宗嘗
[002-18b]
 有意都襄陽依匡凝以自全
昭宗天祐元年春正月壬戍朱全忠逼帝幸東都夏閏
四月甲辰車駕至東都
 舊唐書昭宗紀曰乾寧四年七月丙申上幸華州九
 月己卯朔汴州朱全忠河南尹張全義諸關東諸侯
 俱上言秦中有災請車駕還都洛陽全忠全義言臣
 已表率諸藩繕治洛陽宫室優詔答之天祐元年正
 月己酉全忠帥師屯河中遣牙將冦彦卿奉表請車
[002-19a]
 駕遷都洛陽全忠令長安居人按籍遷居徹屋木自
 渭浮河而下連甍號哭月餘不息秦人大罵於路曰
 國賊崔允召朱温傾覆社稷俾我及此天乎天乎丁
 巳車駕發京師癸亥次陜州閏四月丁酉車駕發陜
 州甲辰至東都由徽安門入是日大風雨跬步不辨
 物色日暝少止上謁太廟禮畢還宫御正殿宣勞從
 官衛士受賀乙巳上御光政門大赦制曰乃睠中州
 便侯伯㑹朝之路運逢百六順古今禳避之宜况建
[002-19b]
 舊京我家二宅轘轅通其左郟鄏引其前周平王之
 東遷更延姬祚漢光武之定業克茂劉宗肇葺新都
 祈天永命皆因否運復啟昌期或西避於戎狄或載
 殱於妖孽朕遭家不造布徳不明十載以來三罹播
 越亦属災纒秦雍叛起邠岐始幸石門以避衛兵之
 亂載遷華嶽仍驚畿邑之侵憂危則矢及車輿陵脇
 則火延宫廟迨至逆連宫䜿搆結姦凶致劉季述幽
 朕於下宫韓全誨刼予於右輔莫非兵圍内殿熖更九
[002-20a]
 重皆思假武以容身唯效指鹿而威衆矯宣天憲欺
 滅外藩行書詔以任情欲忠良之獲罪雖羣方岳牧
 協力匡扶拘戎律於阻脩報朝恩而隔越副元帥梁
 王全忠以兼鎮近輔總兵四藩逺赴岐陽躬迎大駕
 辛勤百戰盡勦凶渠營野三年竟逥鑾輅咸鎬載新
 其宫闕讓珪絶類於閹徒方崇再造之功以正中興
 之運又邠岐結釁巴蜀連兵上負國恩下隳隣好焚
 宫烈火更延爇於親鄰却駕凶鋒復延侵於禁苑抑
[002-20b]
 又太乙游處併集六宫罰星熒惑久躔東井元象薦
 災於秦分地形無過於洛陽爰有一二藎臣洎四方
 同志端心王室共誓嘉謀魏鎮定燕航大河而畢至
 陳徐潞蔡輦巨軸以皆來披荆棘而立朝庭剗灰燼
 而化輪奐左郊祧而右社稷肅爾崇嚴前廣殿而後
 重廊藹然華邃公卿僉議龜筮協從甲子今年孟夏
 初吉備法駕而離分陜列百官而入洛郊觀此殷繁
 良多嘉慰謝罪太廟憂惕驚懐登御端門軫惻興感
[002-21a]
 蓋以一人寡佑致萬姓靡寧工役艱疲忠良盡瘁克
 建再遷之業冀延八百之基宜覃渙汗之恩俟此雍
 熙之慶滌瑕盪垢咸與維新可大赦天下改天復四
 年為天祐元年於戱肆眚閶闔即安宫闈雖九廟几
 筵已閟於新室而諸陵松栢遥隔於舊都將務乂寧
 難申綣慕文武百辟執事具僚從我千里而來端爾
 一心蒞政恩覃既徃効責從新方當開國之初必舉
 慢官之罰
[002-21b]
 五代史冦彦卿傳曰初太祖朱全忠偽/號梁太祖與崔𦙍謀欲
 遷都洛陽而昭宗不許其後昭宗奔於鳳翔太祖以
 兵圍之昭宗既出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彦卿奉
 表迫請遷都彦卿因悉驅徙長安居人以東人皆拆
 屋為栰浮渭而下道路號哭仰天大罵曰國賊崔𦙍
 朱温使我至此昭宗亦顧瞻陵廟傍徨不忍去謂其
 左右為俚語云紇干山頭凍死雀何不飛去生處樂
 相與泣下沾襟
[002-22a]
 資治通鑑曰正月丁巳上御延喜樓朱全忠遣牙將
 冦彦卿奉表稱邠岐兵逼畿甸請上遷都洛陽及下
 樓裴樞已得全忠移書促百官東行戊午驅徙士民
 號哭滿路老㓜襁屬月餘不絶壬戍車駕發長安全
 忠以其將張廷範為御營使毁長安宫室百司及民
 間廬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長安自此遂丘墟矣
梁太祖開平元年夏四月戊辰以汴州為開封府建東
都以唐東都為西都廢西京為雍州佑國軍
[002-22b]
後唐莊宗同光元年夏四月己巳以興唐府建東京太
原府建西京以鎮州為真定府建北都冬十一月乙巳
罷北都為鎮州成徳軍以太原為北都 丙辰復汴州
為宣武軍 辛酉復西京京兆府
三年春三月辛酉改東京為鄴都以洛京為東都
明宗天成四年夏六月戊申罷鄴都
晉髙祖天福三年冬十月庚辰復以汴州為東京洛陽
為西京以西京為雍州晉昌軍 十一月辛亥復鄴都
[002-23a]
周髙祖顯徳元年春正月戊寅罷鄴都
世宗顯徳三年春正月戊戍發開封府曹滑鄭州民十
餘萬築大興外城
宋太祖受周禪都東京
開寳元年春正月甲午増治京城
 王應麟地理通釋曰太祖生於洛陽有遷都之意晉
 王言非便太祖曰朕將西遷者欲據山河之固而去
 冗兵王又言在徳不在險太祖曰不出百年天下民
[002-23b]
 力殫矣
真宗景徳三年春二月甲申以宋州為應天府
大中祥符七年春正月建應天府為南京
仁宗慶厯二年夏五月建大名府為北京
 宋史范仲淹傳曰時吕夷簡執政他日論建都之事
 仲淹曰洛陽險固而汴為四戰之地太平宜居汴即
 有事必居洛陽當漸廣儲蓄繕宫室帝問夷簡夷簡
 曰此仲淹迂濶之論也仲淹乃為四論以獻
[002-24a]
 吕夷簡傳曰契丹聚兵幽薊聲言將入冦議者請城
 洛陽夷簡謂契丹畏壯侮怯遽城洛陽亡以示威景
 徳之役非乘輿濟河則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
 示將親征以伐其謀或曰此虚聲耳不若脩洛陽夷
 簡曰此子囊城郢計也使契丹復渡河雖髙城深池
 何足恃耶乃建北都
神宗熙寧八年秋八月庚戍發河北京東兵及監牧卒
脩都城
[002-24b]
徽宗政和六年春二月庚寅廣京城
髙宗建炎元年夏五月庚寅朔即位於南京應天府
紹興元年冬十一月戊戍詔駐蹕臨安
二年春正月己未脩臨安城
 宋史陳亮傳曰淳熙五年亮詣闕上書曰夫呉蜀天
 地之偏氣錢塘又呉之一隅當唐之衰錢鏐以閭巷
 之雄起王其地自以不能獨立常朝事中國以為重
 及我宋受命俶以其家入京師而自獻其土故錢塘
[002-25a]
 終始五代被兵最少而二百年之間人物日以繁盛
 遂甲於東南及建炎紹興之間為六飛所駐之地當
 時論者固已疑其不足以彰形勢而事恢復矣秦檜
 又從而備百司庶府以講禮樂於其中其風俗固已
 華靡士大夫又從而治園囿臺榭以樂其生於干戈
 之餘上下晏安而錢塘為樂國矣一隙之地本不足
 以容萬乘而鎮壓且五十年山川之氣蓋亦發泄而
 無餘矣故穀粟桑麻絲枲之利嵗耗於一嵗禽獸魚
[002-25b]
 鼈草木之生日㣲於一日而上下不以為異也公卿
 將相大扺多江浙閩蜀之人而人才亦日以凡下場
 屋之士以十萬數而文墨小異已足以稱雄於其間
 矣陛下據錢塘已耗之氣用閩浙日衰之士而欲鼓
 東南習安脆弱之衆北向以争中原臣是以知其難
 也荆襄之地在春秋時楚用以虎視齊晉而齊晉不
 能屈也及戰國之際獨能與齊争帝其後三百餘年
 而光武起於南陽同時共事徃徃多南陽故人又二
[002-26a]
 百餘年遂為三國交據之地諸葛亮由此起輔先主
 荆襄之士從之如雲而漢氏賴以復存於蜀周瑜魯
 肅吕䝉陸遜陸抗鄧艾羊祜皆以其地顯名又百餘
 年而晉氏南渡荆襄常雄於東南而東南徃徃倚以
 為强梁竟以此代齊及其氣發泄無餘而隋唐以來
 遂為偏方下州五代之際髙氏獨常臣事諸侯本朝
 二百年之間降為荒落之邦北連許汝民居稀少土
 産卑薄人才之能通姓名於上國者如晨星之相望
[002-26b]
 况至於建炎紹興之際羣盗出没於其間而被禍尤
 極以迄於今雖南北分畫交據徃徃又置於不足用
 民食無所從出而兵不可由此而進議者或以為憂
 而不知其勢之足用也其地雖為偏方然未有偏方
 之氣五六百年而不發泄者况其東通呉㑹南極湖
 湘北控關洛左右伸縮皆足以為進取之機今誠能
 開墾其地洗濯其人以發泄其氣而用之使足以接
 關洛之氣則可以争衡於中國矣是以形勢消長之
[002-27a]
 常數也陛下慨然移都建業百司庶府皆從草創軍
 國之儀皆從簡畧又作行宫於武昌以示不敢寧居
 之意常以江淮之師為金人侵軼之備而精擇一人
 之沈鷙有謀開豁無他者委以荆襄之任寛其文法
 聴其廢置撫摩振厲於三數年之間則國家之勢成
 矣
遼初國號曰契丹居潢水之上名曰西樓
太祖神冊三年春二月癸亥城皇都
[002-27b]
四年春二月丙辰脩遼陽故城以漢民渤海户實之改
為東平郡
太宗天顯三年冬十二月升東平郡為南京
㑹同元年冬十一月晉遣趙瑩奉表來賀以幽薊瀛莫
涿檀順媯儒新武雲應朔寰蔚十六州并圖籍來獻於
是詔以皇都為上京府曰臨潢升幽州為南京南京為
東京
聖宗統和二十五年春正月建中都
[002-28a]
興宗重熙十三年十一月丁卯改雲州為西京
金之先在混同江長白山至獻祖乃徒居海古水耕墾樹
藝始築室有棟宇之制人呼其地為額訥格爾額訥格爾者
漢語居室也自此遂定於按出虎水之側太祖建國稱
京師
熙宗天眷元年秋八月以京師為上京府曰㑹寧舊上
京為北京
海陵天徳三年春三月壬辰詔廣燕城建宫室夏四月
[002-28b]
丙午詔遷都燕京
貞元元年春三月辛亥至燕京乙卯改燕京為中都府
曰大興汴京為南京中京為北京
正隆二年秋八月甲寅罷上京留守司 冬十月壬寅
命㑹寧府毁舊宫殿諸大族第宅及儲慶寺仍夷其址
而耕種之
 金史海陵本紀曰削上京之號止稱㑹寧府稱為國
 中者以違制論
[002-29a]
三年冬十一月詔左丞相張浩叅知政事敬嗣徽營建
南京宫室
六年夏六月癸亥至南京
世宗大定十三年秋七月庚子復以㑹寧府為上京
宣宗貞祐二年秋七月遷都南京
 金史完顔額爾克傳曰初宣宗議遷都朝臣謂可遷河
 中河中背負關陜五路士馬全盛南阻大河可建行
 臺以為右翼前有綘陽平陽太原三大鎮敵兵不敢
[002-29b]
 輕入應三鎮近縣之民皆聚之山寨敵至則為晝攻
 夜刦之計屯重軍中條則行在有萬全之固矣主議
 者以河中在河朔又無宫室不及汴梁議遂寢
 撒合輦傳曰宣宗改河南府為金昌府號中京又擬
 少室山頂為御營命伊喇聶赫築之
元初國號曰䝉古太祖始即位於諤諾河之源十五年
建都和林
 元史地理志曰和寧路始名和林以西有哈喇和林
[002-30a]
 河因以名城太祖十五年定河北諸郡建都於此前
 後五朝都焉
世祖以憲宗六年春三月命僧子聰後名劉/秉忠卜地於桓
 州東灤水北城開平府經營宫室
中統四年五月戊子陞開平府為上都
至元元年八月乙卯改燕京為中都
四年春正月城中都始建宗廟宫室
九年春二月壬辰改中都為大都
[002-30b]
 元史劉秉忠傳曰初帝命秉忠相地於桓水東灤水
 北建城郭於龍岡三年而畢名曰開平繼升為上都
 而以燕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築中都城
 始建宗廟宫室八年奏建國號曰大元而以中都為
 大都
二十年夏六月發軍完大都城
 
 歴代帝王宅京記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