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7 歷代帝王宅京記-清-顧炎武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歴代帝王宅京記卷十五
             崑山顧炎武撰
  雲中
   後魏
魏書太祖本紀曰登國六年起河南宫天興元年冬十
月起天文殿
二年春二月以所獲髙車衆起鹿苑於南臺隂北距長
[015-1b]
城東包白登屬之西山廣輪數十里鑿渠引武川水注
之苑中疏為三溝分流宫城内外又穿鴻雁池
秋七月起天華殿
八月増啓京師十二門作西武庫
冬十月太廟成
十二月天華殿成
三年春三月穿城南渠通於城内作東西魚池
秋七月起中天殿及雲母堂金華堂
[015-2a]
四年夏五月起紫㣲殿𤣥武樓凉風觀石池鹿苑臺
六年冬十月起西昭陽殿
天賜元年冬十月築西宫
三年夏六月發八部五百里内南丁築灅南宫門闕髙
十餘丈引溝穿池廣苑圃規立外城方二十里分置市
里經途洞達三十日罷
四年秋七月築北宫垣三十日罷
莫題𫝊曰道武欲廣宫室規度平城四方數十里将模
[015-2b]
鄴洛長安之制運材數百萬
太宗本紀曰永興五年春二月癸丑穿魚池於北苑
神瑞元年春二月乙夘起豐宫於平城東北
二年春二月甲辰立太祖廟於白登之西
泰常元年冬十月起蓬臺於北苑
二年秋七月乙酉起白臺於城南髙二十丈
三年冬十月戊辰築宫於西苑
四年春三月癸丑築宫於蓬臺北
[015-3a]
秋九月築宫於白登山
五年夏四月起灅南宫
六年春三月發京師六千餘人築苑起自舊苑東包白
登周回四十餘里
七年秋九月辛亥築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
八年冬十月癸夘廣西宫起外垣牆周回二十里
世祖本紀曰始光二年春三月庚申營故東宫為萬夀
宫起永安安樂二殿臨望觀九華堂秋九月永安安樂
[015-3b]
二殿成
三年春三月起太學於城東
神䴥四年秋七月起承華宫
延和元年秋七月築東宫
三年秋七月辛巳東宫成備置屯衛三分西宫之一太
平真君十一年春二月大修宫室皇太子居於北宫
髙宗本紀曰興安二年春二月乙丑發京師五千人穿
天淵池后妃傳曰文成初穿天淵池獲一石銘稱桓帝/葬母氏遂迎赴㑹二十餘萬有司以聞命蔵之
[015-4a]
太/廟
秋七月築馬射臺於南郊
太安四年春三月丙辰起太華殿秋九月辛亥成
顯祖本紀曰皇興五年秋八月丙午傳位於太子帝稱
太上皇帝己酉徙御崇光宫采椽不斵土階而已
公孫叡傳曰顯祖於苑内立殿勅中秘羣官制名叡曰
臣聞至尊至貴莫大於帝王天人挹損莫大於謙光伏
惟陛下躬唐虞之徳存道頥神逍遥物外宫居之名當
[015-4b]
協睿㫖臣愚以為宜曰崇光奏可
髙祖本紀曰延興三年春正月丁亥改崇光宫為寜光

承明元年冬十月丁巳起七寳永安行殿
太和元年春二月辛亥起太和安昌二殿
李冲傳詔曰昔軒皇誕御垂棟宇之搆爰歴三代興宫
觀之式然茅茨土階昭徳於上代層臺廣厦崇威於中
葉良由文質異宜華朴殊禮故也是以周成繼業營明
[015-5a]
堂於東都漢祖聿興建未央於咸鎬盖所以尊嚴皇威
崇重帝徳豈好奢惡儉茍敝民力者哉國家皇運統天
協纂乾厯鋭意四方靡遑建制皇宫之度頗為未允太
祖初基雖粗有經式自兹厥後復多營改至於三元慶
饗萬國充庭觀光之使具瞻有闕朕以寡徳猥承洪緒
運屬休期事鍾昌㑹宜遵逺度式兹宫宇指訓規模事
昭於平日明堂太廟已成於昔年又因徃嵗之豐資藉
民情之安逸將以今春營改正殿違犯時令行之惕然
[015-5b]
但朔土多寒事殊南夏自非裁度經春興役徂暑則廣
制崇基莫由克就成功立事非委賢莫可改制規模非
任能莫濟尚書冲器用淵博經度明逺可領将作大匠
司空長樂公亮穆/亮可與大匠共監興繕其去故崇新之
宜修復太極之制朕當别加指授
本紀又曰秋七月己酉二殿成起朱明思賢門
九月庚子起永樂遊觀殿於北苑穿神淵池
三年春正月癸丑坤徳六合殿成二月壬寅乾象六合
[015-6a]
殿成
夏六月辛未起文石室靈泉殿於方山
四年春正月癸夘乾象四合殿成南監本亦作/六合疑誤
秋七月壬子改作東明觀
九月乙亥思義殿成壬午東明觀成
五年夏四月己亥行幸方山建永固石室於山上立碑
於石室之庭又起鑒元殿后妃傳曰馮太后與孝文遊/於方山顧川阜有終焉之志
因謂羣臣曰若舜葬蒼梧二妃不従豈得逺祔山陵然/後為貴哉百嵗後神其安此孝文乃詔有司營建夀陵
[015-6b]
於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將終為清廟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刋石立碑頌太后功徳
七年冬十月戉午皇信堂成
九年秋七月丙寅朔新作諸門
十年秋九月辛夘朔詔起明堂辟雍
十二年秋九月辛酉起宣文堂經武殿
閏九月甲子築圜丘於南郊
十五年夏四月己夘經始明堂改太廟冬十月明堂太
廟成十一月丁夘遷七廟神主於新廟十二月壬辰遷
[015-7a]
社於内城之西
十六年春二月戊子帝移御永樂宫庚寅壊太華殿冬
十一月庚戍成
穆亮傳曰時将建太極殿引見羣臣於太華殿髙祖曰
朕仰遵先意将營殿宇役夫既至今欲徙居永樂以避
囂埃土木雖復無心毁之能不悽愴今故臨對卿等與
之取别此殿乃髙宗所制爰歴顯祖逮朕冲年即位於
此但事来奪情將有改制仰惟疇昔惟深悲感亮稽首
[015-7b]
對曰臣聞稽之卜筮載自典經占以決疑古今攸尚興
建之功事在不易願陛下詢之蓍龜以定可否又去嵗
役作為功甚多太廟明堂一年便成若仍嵗頻興恐民
力凋敝况材幹新伐為功不固願待逾年小康百姓髙
宗曰若終不為可如卿言後必為之逾年何益朕逺覽
前王無不興造故有周創業經建靈臺洪漢受終未央
是作草創之初猶尚若此况朕承累聖之運屬太平之
基且今八表清晏年穀又登爰及此時以就大功人生
[015-8a]
定分脩短命也蓍蔡雖智其知命乎當委之大分豈假
卜筮遂移御永樂宫
本紀又曰十一月乙夘依古六寢權置三室以安昌殿
為内寢皇信宫為中寢四合殿為外寢
蒋少游傳於平城将營太廟太極殿遣少游乗傳詣洛
量準魏晉基趾
十七年春三月戊辰改作後宫帝幸永興園徙御宣光
殿
[015-8b]
南齊書魏虜傳曰什翼珪道武/帝始都平城猶逐水草無
城郭木末明元/帝始土著居處佛狸太武/帝破梁州黄龍徙
其居民大築城邑截平城西為宫城四角起樓女牆門
不施屋城又無塹南門外立二土門内立廟開四門各
随方色凡五廟一世一間瓦屋其西立太社佛狸所居
雲母等三殿又立重屋居其上飲食厨名阿真厨在西
皇后可孫恒出此厨求食殿西鎧仗庫屋四十餘間殿
北絲綿布絹庫土屋一十餘間太子宫在城東亦開四
[015-9a]
門瓦屋四角起樓妃妾住皆土屋婢使千餘人織綾錦
販賣酤酒養猪羊牧牛馬種菜逐利太官八十餘窖窖
四千斛半穀半米又有懸食瓦屋數十間置尚方作鐵
及木其袍衣使宫内婢為之太子别有倉庫其城郭繞
宫城南悉築為坊坊開巷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
七十家每南坊捜檢以備奸巧城西南山去白登山七
里於山邊别立父祖廟城西有祀天壇立四十九木人
長丈許白幘練裙馬尾被立壇上常以四月四日殺牛
[015-9b]
馬祭祀盛陳鹵簿邊壇奔馳奏伎為樂城西三里刻石
寫五經及其國記於鄴取石虎文石屋基六十枚皆長
丈餘以充用自佛狸至萬民獻文/帝世増雕飾正殿西築
土臺謂之白樓萬民禪位後常游觀其上臺南又有伺
星樓正殿西又有伺屋琉璃為瓦宫門稍覆以屋猶不
知為重樓並設削泥采畫金剛力士胡俗尚水又規畫
黒龍相盤繞以為厭勝
水經注曰羊水又東注於如渾水亂流逕方嶺上有文
[015-10a]
明太皇太后陵陵東北有髙祖陵二陵之南有永固堂
堂之四周隅雉列榭階欄檻及扉石梁壁椽屋悉文石
也檐前四柱采洛陽之八風谷黒石為之雕鏤隠起以
金銀間雲雉有若錦焉堂之内外四側結兩石扶疑作/跌
疑作/張青石屏風以文石為緣並隠起忠孝之容題刻
貞順之名廟前鐫石為碑獸碑至佳左右列栢四周迷
禽闇日院外西側有思逺靈圖圖之西有齋堂南門表
二石闕闕下斬山累結御路下望靈泉宫池皎若圓鏡
[015-10b]

如渾水又南分為二水一水西出南屈入北苑中歴諸
池沼又南逕虎圏東魏太平真君五年成之以牢虎也
季秋之月聖上親臨圏上勅虎士効力於其下事同奔
戎生致猛獸朱謀瑋曰穆天子傳云有虎在乎葭中/七萃之士髙奔戎請生捕虎必全之
詩所謂襢裼暴虎獻于公所也故魏有捍虎圖也
又逕平城西郭内魏太常七年所成也成周下有/闕文西郭
外有郊天壇壇之東側有郊天碑建興四年立
[015-11a]
其水南又屈逕平城縣故城南史記曰髙帝先至平城
史記音義曰在雁門即此縣矣王莽之平順也魏天興
二年遷都於此太和十六年破太華安昌等殿造太極
殿東西堂及朝堂夾建象魏朝元中陽端門東西二殿
門雲龍神虎中華諸門皆飾以觀閣東堂東接太和殿
殿之東階下有一碑太和中立是洛陽八風谷之石緇
石也殿之東北接紫宫寺南對承賢門門南即皇信堂
堂之四周圖古聖忠臣烈士之容刋題其側是辦章郎
[015-11b]
彭城張僧達樂安蒋少遊于下有/闕文堂南對北臺臺甚髙
廣臺基四周列壁閣路自内而外國之圖籙秘籍悉積
基下臺西即朱明閣直侍之官出入所由其水夾御路
南流逕蓬臺西魏神瑞三年又廢建白樓甚髙竦加觀
榭其上表裏飾以石粉□曜建素赭白綺分故世謂之
白樓也後置大鼔於其上晨昏伐以千椎為城里諸門
啟閉之候謂之戒晨鼓也
又南逕皇舅寺西是太師昌黎馮晉國所造朱謀瑋曰/魏書馮熙
[015-12a]
字晉國文明太后兄也官定州刺史進爵昌黎王在諸/鎮建佛圖精舎合七十二處孝文即位為侍中太師
有五層浮圖其神圖像皆合青石為之加以金銀火齊
衆綵之上煒煒有金光又南逕永寜七塔浮圖其制甚
妙工在寡雙又南逺出郊郭弱栁䕃街絲楊披浦公私
引裂用周園挽宋書作/圍遶長塘曲塘所在布濩故不可得
而論也
一水南逕白登山西服䖍曰白登臺名也去平城七里
如淳曰平城旁之髙城若丘陵矣今平城東十七里有
[015-12b]
臺即白登臺也臺南對岡阜即白登山也故漢書稱上
遂至平城上白登者也為匃奴所圍處孫暢之述畫曰
漢髙祖被圍七日陳平使能畫作美人送與冒頓閼氏
恐冒頓勝漢其寵必衰説冒頓解圍而去矣
其水又逕寜光宫東獻文帝之為太上皇也所居故宫
矣宫之東次下有石柱是石虎鄴城東門石橋柱也案
柱石趙建武中造以其石作工妙徙之於此余為尚書
伺部與宜都王穆羆同拜北郊親所經見柱側悉鏤雲
[015-13a]
朱謀瑋曰/當作雲烟上有蟠螭甚有形勢信為工巧去子丹碑
側逺矣
其水又南逕平城縣故城東司州代尹治皇都洛陽以
為恒州水左有大道壇廟始光二年少室道士冦謙之
所建也兼諸嶽廟碑亦多所署立其廟階五成宋本作/三成
四周欄檻上階之上以木為員基令于相枝梧以板切
宋本/作砌其上欄陛承阿上員制如明堂而専室四戸室内
有神坐坐右列玉磬皇輿親降受籙靈壇號曰天師宣
[015-13b]
揚道式暫重當時壇之東北舊有静輪宫魏神䴥四年
造抑亦栢梁之流也臺髙廣超出雲間欲令上延霄客
下絕囂浮太平真君十一年又毁之物不停固白登亦
繼裭矣水右有三層浮圖直容鷲架悉結石也裝制麗
質亦盡美善也東郭外太和中閹人岩昌公鉗耳處時
立祇洹舎於東澤椽瓦梁棟臺壁櫺陛尊容聖像及牀
坐軒帳悉青石也圖制可觀所恨惟列壁合石疎而不
宻庭中有祇洹碑碑題大篆非佳耳然京邑帝里佛法
[015-14a]
豐盛神圖妙塔桀錯相望法輪東轉並為上矣
其水自北苑南出歴京城内河於兩湄太和十年累石
結岸夾塘之上雜樹交䕃郭南結兩石橋横為梁又南
逕籍田及藥圃西明堂東明堂上員下方四周十三戸
九堂而不為重隅也室外柱内綺井之下施機輪飾縹
仰象天壯畫北通之宿鳥盖天也朱謀瑋曰當作畫北/辰列宿象盖天也
每月随斗所建之辰轉應天道此之異古也加靈臺於
其上下則引水為辟雍水側結石為塘古準古制是太
[015-14b]
和中之所經建也
地理志曰西京大同府陶唐冀州之域虞分并州夏復
屬冀州周職方曰北曰并州戰國趙武靈王始置雲中
郡秦當作/漢屬代王國為平城縣魏為新興郡晉仍屬雁
門劉琨表封猗廬為代王都平城
遼史興宗紀曰重熙十三年十一月丁夘改靈州為西
京元魏道武於此遂建都邑孝文帝改為司州牧置代
尹遷都洛邑改萬年又置恒州髙齊文宣帝廢州為恒
[015-15a]
安鎮今謂之東城尋復恒州周復為恒安鎮改朔州隋
仍為鎮唐武徳四年置北恒州七年廢貞觀十四年移
雲中定襄縣於此永淳元年黙啜為邊患移民朔州開
元十八年置雲中州天寳元年改雲中郡乾元元年曰
雲州乾符三年大同軍節度使李國昌子克用為雲中
守捉使殺防禦使據州以間僖宗赦克用以國昌為大
同軍防禦使不受命廣明元年李琢攻國昌國昌兵敗
與克用奔北地黄巢入京師詔發代北軍尋赦國昌使
[015-15b]
討賊克用率三萬五千騎而南收京師功第一國昌封
隴西郡王克用子存朂滅梁是以唐莊宗同光三年復
以雲中為大同軍節度使晉髙祖代唐以契丹有援立
功割山前代北地為賂大同来屬因建西京下云重熙/十三年升
為西京而此即云/建西京史文之誤敵樓棚櫓具廣袤二十里門東曰迎
宜南曰朝陽西曰定西北曰拱極元魏宫垣占城之北
面雙闕尚在遼既建都用為重地非親王不得主之清
寜八年建華嚴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又有天王寺留
[015-16a]
守衙南曰西省北門之東曰大同府北門之西曰大同
驛初為大同軍節度重熙十三年升為西京府曰大同
金史地理志曰大同府遼為西京金因之大定五年建
宫室名其殿曰保安其門南曰奉天東曰宣仁西曰阜
成天㑹三年建太祖原廟置留/守司
 
 
 
[015-16b]
 
 
 
 
 
 
 
 歴代帝王宅京記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