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7 歷代帝王宅京記-清-顧炎武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歴代帝王宅京記卷四
             崑山顧炎武撰
  闗中二
   漢
髙祖本紀曰五年秋後九月治長樂宫史記七年二月/宫成丞相已下
徙治長安十年十月淮南梁燕荆楚齊長沙王皆來朝/長樂宫功臣表陽成延為少府作長樂未央宫築長安
城先就封梧/侯五百户
[004-1b]
七年蕭何治未央宫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師古/注見
上闗中記曰東有蒼龍闕北有元武闕元武所謂北闕/史記正義曰按北闕為正者蓋象秦作前殿渡渭水屬
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絶漢抵營室索隠曰秦/家舊宫皆在渭北立東闕北闕者蓋取其便
惠帝本紀曰六年夏六月起長安西市
文帝本紀曰四年秋九月作顧成廟應劭曰文帝自為/廟制卑狹若顧望
而成猶文王不日成之也如淳曰/身存而為廟若尚書之顧命也
武帝本紀曰建元三年春作便門橋蘇林曰去長安四/十里服䖍曰在長
安西北茂陵東師古曰便門長安城北面西頭門即平/門也古者平便皆同字于此道作橋跨渡渭水以趨茂
[004-2a]
陵其道易直即今所謂/便橋是也便讀如本字
元狩三年秋發謫吏穿昆明池臣瓚曰西南夷傳有越/嶲昆明國有滇池方三
百里漢使求身毒國而為昆明所閉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習水戰在長安西南周囘四十里師古曰
謫吏吏有罪/者罰而役之
郊祀志曰作甘泉宫中為靈室畫天地泰一諸鬼神而
置祭具以致天神其後又作栢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
屬矣蘇林曰仙人以手掌擎盤承甘露師古曰三輔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盤髙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
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飲之張衡西京賦/所云立修莖之仙掌承雲表之清露是也
[004-2b]
元鼎二年春起栢梁臺
食貨志曰是時粤欲與漢用&KR0657戰遂迺大修昆明池列
舘環之治樓&KR0657髙十餘丈旗幟加其上甚壯于是天子
感之迺作栢梁臺髙數十丈宫室之修由此日麗
本紀曰三年冬徙函谷闗于新安應劭曰時樓船將軍/楊僕數有大功恥為
闗外民上書祈徙東闗以家財給其用度武帝/亦意好廣濶于是徙闗于新安去𢎞農三百里以故闗
為𢎞農縣
元封二年夏作甘泉通天臺長安飛廉舘應劭曰飛廉/神禽能致風
[004-3a]
氣者也晉灼曰身如鹿頭如爵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師古曰通天臺者言此臺髙上通于天也漢舊儀云髙
三十丈望/見長安城
郊祀志公孫卿曰仙人可見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見今
陛下可為館如緱氏城置脯棗仙人宜可致也且仙人
好樓居於是上令長安則作飛廉桂館師古曰/二樓名甘泉則
為益夀延夀館師古曰二館名宋黄伯思曰按史記作/益延夀觀而近夀雍耀間耕夫有得古
瓦其首作益延夀三字瓦徑尺字書竒古即此觀當時/瓦也又按括地志云延夀觀在雍州雲陽縣西北八十
一里通天臺西八十步正今耀州地也然則當以史記/為正但一觀名益延夀三字耳師古謂益夀延夀二館
[004-3b]
非是館當從史記作觀觀館古多相通自唐以前/六朝時凡道觀皆謂之某館至唐始定謂之館也使卿
持節設具而候神人迺作通天臺置祠具其下將招來
神仙之屬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廣諸宫室
本紀曰太初元年冬十一月乙酉栢梁臺災春二月起
建章宫師古曰在未央宫西今長安故城西俗/所呼貞女樓者即今建章宫之闕也
郊祀志曰上以栢梁災故受計甘泉公孫卿曰黄帝就
青靈臺十二日燒師古曰就成也造臺適/成經十二日即遇火燒黄帝乃治明
廷明廷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
[004-4a]
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粤人勇之曰粤俗有
火災復起屋必以大勝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度為千門
萬户前殿度髙未央度並音/大各反其東則鳯閣髙二十餘丈
師古曰三輔故事云/其闕圜上有銅鳯凰其西則商中數十里虎圏如淳曰/商中商
庭也師古曰商金也于序在秋故謂西方之庭為商/庭言廣數十里於菟亦西方之獸故於此置其圏也
北治大池漸臺髙二十餘丈名曰泰液師古曰漸浸也/臺在池中為水
所浸故曰漸臺一音子廉反三/輔黄圖或為瀐字瀐亦浸也池上有蓬萊方丈瀛洲
壺梁象中神山龜魚之屬師古曰三輔故事云池北㟁/有石魚長二丈髙五丈西㟁
[004-4b]
有石龜三/枚長六尺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師古曰立/大鳥象也立神
明臺井幹樓髙五十丈輦道相屬焉師古曰漢宫閣疏/云神明臺髙五十
丈上有九室恒置九天道士百人然則神明井幹俱髙/五十丈也井幹樓積木而髙為樓若井幹之形也井幹
者井上木欄也其形或四角或八角張衡西都賦云/井幹叠而百層即謂此樓也幹或作翰其義並同
本紀曰四年秋起明光宫
宣帝本紀曰神爵三年春起樂遊苑師古曰三輔黄圖/云在杜陵西北又
闗中記云宣帝立廟于曲池之北號樂遊按其處則今/之所呼樂遊廟者是也其餘基尚可識焉蓋本為樂遊
苑後因立廟/樂音來各反
[004-5a]
郊祀志曰以方士言為隨侯劒寶玉寶璧周康寶鼎立
四祠于未央宫中又立嵗星辰星太白熒惑南斗祠于
長安城旁京師近縣鄠則有勞谷五牀日月五帝仙人
玉女祠雲陽有徑路神祠祭休屠王也師古曰休屠匈/奴王號也徑路
神本匈奴之/祠也屠音除
元帝本紀曰初元二年春三月詔罷水衡禁囿宜春下
孟康曰宫名也在杜縣東晉灼曰史記云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師古曰宜春下苑即今京城東南隅曲
江池/是也少府佽飛外池如淳曰漢儀注佽飛具矰繳/以射鳬雁給祭祀故有池也嚴籞
[004-5b]
池田蘇林曰嚴飾池上之屋及其池也晉灼曰嚴籞射/苑也許慎曰嚴弋射者所蔽池田苑中田也師古
曰晉/說是假與貧民
五年夏四月罷上林宫館希御幸者
成帝本紀曰建始元年秋罷上林宫館希御幸者二十
五所
外戚傳曰趙皇后既立後寵少衰而弟絶幸為昭儀居
昭陽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髤漆師古曰以漆漆物/謂之髤許求反
皆銅沓冒黄金塗切門限也沓冒其頭也塗/以金塗銅上也沓他合反白玉階壁
[004-6a]
帶往往為黄金釭函藍田璧明珠翠羽飾之服䖍曰釭/壁中横帶
也晉灼曰以金環飾之也師古曰壁帶壁之横木露出/如帶者也於壁帶之中往往以金為釭若車釭之形也
其釭中著玉璧明/珠翠羽耳釭音工自後宫未嘗有焉
平帝本紀曰元始元年夏六月罷明光宫及三輔馳道
二年夏起五里於長安城中如淳曰民/居之里宅二百區以居
貧民
四年春立明堂辟廱
王莽傳曰莽奏起明堂璧雍靈臺為學者築舍萬區作
[004-6b]
市常滿倉制度甚盛
五年秋莽以皇后有子孫瑞莽女為/平帝后通子午道張晏曰/時年十
四始有婦人之道也子水午火也水以天一為牡/火以地二為牝故火為水妃令通子午以協之子午
道從杜陵直絶南山徑漢中師古曰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當故謂
之子午耳今京城直南山有谷通梁漢道者名子午谷/又宜州西界慶州東界有山名子午嶺計南北直相當
此則北山者是子南山者是午共為子午道子後漢書/順帝紀詔益州刺史罷子午道通褒斜路注 午道三
秦記曰子午長安正南山名秦嶺谷一名樊川褒/斜漢中谷名南谷為褒北谷為斜首尾七百里
始建國元年春正月改明光宫為定安館定安太后居
[004-7a]
平帝/后改公車司馬曰王路四門長樂宫曰長樂室未
央宫曰夀成室前殿曰王路堂服䖍曰如/言路寢也長安曰常安
地皇二年秋望氣為數者多言有土功象莽下書曰予
受命遭陽九之戹百六之會府帑空虚百姓匱乏宗廟
未修且祫祭于明堂太廟夙夜永念非敢寧息深維吉
昌莫良于今年予乃卜波水之北郎池之南惟玉食劉/徳
曰長安南也師古曰黄圖有西波池郎池皆在石城南/上林中玉食謂龜為玉兆之文而墨食波音彼皮反
予又卜金水之南明堂之西亦惟玉食予將親築焉于
[004-7b]
是遂營長安城南師古曰蓋所謂金/水之南明堂之西提封百頃九月甲
申莽立載行視師古曰立載謂/立而乗車也親舉築三下司徒王尋
大司空王邑持節及侍中常侍執法杜林等數十人將
師古曰將領/築作之人乃博徵天下工匠諸圖畫以望法度算
壊徹城西苑中建章承光包陽大臺儲元宫及平樂當
路陽禄館凡十餘所師古曰自建章以下至/陽祿皆上林苑中館取其材瓦
以起九廟一曰黄帝太初祖廟二曰帝虞始祖昭廟三
曰陳胡王統祖穆廟四曰齊敬王世祖昭廟五曰濟北愍
[004-8a]
王王祖穆廟凡五廟不隳云師古曰隳毁/也音火規反六曰濟南伯
王尊禰昭廟七曰元城孺王尊禰穆廟八曰陽平頃王
戚禰昭廟九曰新都顯王戚禰穆廟殿皆重屋太初祖
廟東西南北各四十丈髙十七丈餘廟半之為銅薄櫨
師古曰薄櫨柱上枅即/今所謂㭼也櫨音盧飾以金銀琱文琱彫/同窮極百工
之巧帶髙增下師古曰本因髙地而建/立之其旁下者更增築功費數百鉅萬
卒徒死者萬數
二年莽夢長樂宫銅人五枚起立惡之念銅人有銘皇
[004-8b]
帝初兼天下之文即使尚方工鐫滅所夢銅人膚文師/古
曰鐫鑿也/音子金反感漢髙祖神靈師古曰謂/夢見譴責遣虎賁武士入髙
廟㧞劍四面提擊斧毁户牖桃湯赭鞭鞭灑屋壁師古/曰桃
湯灑之赭鞭/鞭之赭赤也令輕車校尉居其中又令中軍北壘居髙
師古曰徙北軍壘之兵/士于髙廟寢中屯居也
三年春正月九廟成
二月癸巳霸橋災數千人以水沃救不滅莽惡之更名
霸館為長存館霸橋為長存橋
[004-9a]
後漢書光武本紀曰建元十九年修西京宫室
郊祀志曰莽篡位二年興神仙事以方士蘇樂言起八
風臺於宫中臺成萬金作樂其上順風作液湯又種五
梁禾於殿中師古曰五/色禾也各順色置其方面先鬻鶴□毒
冒犀玉二十餘物漬種師古曰鬻古煮字□古髓字謂/鬻取汁以浸穀子也毒音代冒
音/妹計粟斛成一金
地理志曰京兆尹故秦内史髙帝元年屬塞國二年更
為渭南郡九年復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為右内史
[004-9b]
師古曰表云景帝分/置據史記知志誤太初元年更為京兆尹縣十二
 長安 新豐 船司空 藍田 華隂 鄭 湖
 下邽 南陵 奉明  霸陵 杜陵
左馮翊故秦内史髙帝元年屬塞國二年更為河上郡
九年復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為左内史太初元年
更名左馮翊縣二十四
 髙陵 櫟陽 翟道 池陽 夏陽 衙  粟邑
 谷口 蓮勺 鄜  頻陽 臨晉 重泉 郃陽
[004-10a]
 祋祤 武城 沈陽 襄徳 徵  雲陵 萬年
 長陵 陽陵 雲陽
右扶風故秦内史髙帝元年屬雍國二年更為中地郡
九年復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為右内史太初元年
更名主爵都尉為右扶風師古曰主爵都尉本秦之主/爵中尉掌列侯至太初元年
更名右扶風而/治于内史右地縣二十一
 渭城 槐里 鄠  盩厔 斄  郁夷 美陽
 郿  雍  漆  栒邑 隃麋 陳倉 杜陽
[004-10b]
 汧  好畤 虢  安陵 平陵 武功 茂陵
平帝紀曰元始四年分京師置前煇光後丞烈二郡
地理志曰華隂有集靈宫武帝起
右扶風槐里有黄山宫孝惠二年起
三輔黄圖序曰易曰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
以宫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三代盛時未
聞宫室過制秦穆公居西秦以境地多良材始大宫觀
戎使由余適秦穆公示以宫觀由余曰使鬼為之則勞
[004-11a]
神矣使人為之亦勞民矣是則穆公時秦之宫室已壯
大矣惠文王初都咸陽取岐雍巨材新其宫室南臨渭
北踰涇至于離宫三百復起阿房未成而亡按離宫三/百及阿房
皆始皇/事也始皇并滅六國憑藉富强益為驕侈殫天下財
力以事營繕項羽入闗燒宫闕三月火不滅漢髙祖有
天下始都長安寔曰西京欲其子孫長安都于此也長/安
本秦之鄉名/髙祖作都至孝元皇帝承文景菲薄之餘恃邦國阜
繁之資土木之役倍秦越舊斤斧之聲畚鍤之勞嵗月
[004-11b]
不息蓋逞其邪心以跨天下也昔孔子作春秋築一臺
新一門必書於經謹其廢農時奪民力也今裒采秦漢
以來宫殿門闕樓觀池苑在闗輔者著于篇曰三輔黄
圖云東都不與焉
三輔 禹貢九州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古豐鎬之地
平王東遷以岐豐之地賜秦襄公至孝公始都咸陽在
九嵕山南渭水北故名咸陽山南曰陽/水北曰陽秦并天下置内
史以領闗中項籍滅秦分其地為三章邯為雍王都廢
[004-12a]
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髙奴謂之三
秦漢髙祖元年定三秦更為渭南郡九年罷郡復為内
史此為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内史為京兆尹與左
馮翊右扶風謂之三輔
三輔治所京兆在故城南尚冠里馮翊在故城内太上
皇廟西南扶風在夕陽街北
三輔者謂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漢武帝改曰京兆尹
左馮翊右扶風共治長安城中是為三輔按百官表顔/師古注引黄
[004-12b]
圖云京兆在尚冠前街東入故中尉南馮翊在太上皇/廟西入右扶風在夕陽街入北故主爵府長安以東
為京兆長陵以北為左馮/翊渭城以西為右扶風
三輔郡皆有都尉如諸郡京輔都尉治華隂左輔都尉
治髙陵右輔都尉治郿王莽分長安城旁六鄉置帥各
一人分三輔為六尉郡渭城安陵以西北至栒邑義築
十縣屬京尉大夫府居故長安寺髙陵北十縣屬師尉
大夫府居故廷尉府新豐以東至湖十縣屬翊尉大夫
府居城東霸陵杜陵以東至藍田西至武功郁夷十縣
[004-13a]
屬光尉大夫府居城西茂陵槐里以西至汧十縣屬扶
尉大夫府居城西長陵池陽以北至雲陽祋祤十縣屬
列尉大夫府居城北後漢光武之後扶風出治槐里馮
翊出治髙陵後漢百官志曰中興都洛陽三輔陵圖/所在不改其號但減其秩與太守同
漢長安故城 髙帝七年修長安宫城自櫟陽徙都之
蓋本秦離宫也初置長安城本狹小至惠帝更築新城
城髙三丈五尺下濶一丈五尺上濶九尺雉髙三圾周
囘六十五里城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至今人呼漢
[004-13b]
京城為斗城是也漢舊儀曰城方六十三里經緯各十
二里十八步地九百七十二頃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
廟十二門九市十六橋地皆黑壤今赤如火堅如石父
老傳云盡鑿龍首山土為城水泉深二十餘丈樹宜槐
與榆松柏茂盛焉城下有池周繞廣三丈深二丈石橋
各六丈與街值
舊唐書殷嶠傳與統軍劉𢎞基率兵六萬屯長安故城
許敬宗傳髙宗于古長安城游覽命敬宗與宏文館學
[004-14a]
士具檢秦漢以來歴代宫室處所以奏
通典髙宗咸亨三年于岐州陳倉縣東南開渠引渭水
入昇源渠通&KR0657筏至京故城
城十二門 長安城東出南頭第一門曰霸城門民見
門青色名曰青城門或曰青門門外舊出佳瓜廣陵人
召平為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種瓜青門外瓜美故時
人謂之東陵瓜廟記曰霸城門亦曰青綺門
漢書王莽天鳯三年霸城門災莽更霸城門曰仁夀門
[004-14b]
無疆亭
後周書武帝紀建徳六年五月青城門無故自崩宣帝
紀大象元年三月庚申至自東巡帝親擐甲胄入自青

長安城東出第二門曰清明門一曰籍田門以門内有
籍田倉一疏曰凱門漢書平帝元始四年春風吹屋瓦
且盡即此門也漢宫殿疏曰第二門名城東門莽更曰
宣徳門布恩亭
[004-15a]
長安城東出北頭第一門曰宣平門民間所謂東都門
史記孝景中三/年軍東都門外漢書成帝建始元年有白蛾羣飛蔽日
從東都門至軹道又疏太傅廣少𫝊受上疏乞骸骨歸
公卿大夫為設祖道供帳東都門外即此門也後漢書董/卓傳王允
奉太子保宣/平城門樓上其郭門亦曰東都門即逢萌挂冠處也昌/邑
王賀傳至廣明東都門郎中/令龔遂曰此長安東都門也東都門至外郭亭十三里
莽更名曰春王門正月亭
長安城南出東頭第一門曰覆盎門廟記曰覆盎與洛
[004-15b]
門相去十三里二百一十步門外有魯班輸所造橋工
巧絶世其南有下杜城應劭曰故杜陵之下聚落也故
曰下杜門又曰端門北對長樂宫漢書戾太子傳斫覆
盎門出奔湖蔡義傳遷補/覆盎城門候莽更名曰永清門長茂亭
長安城南出第二門曰安門亦曰鼎路門北對武庫莽
更名曰光禮門顯樂亭
長安城南出第三門曰西安門北對未央宫亦曰便門
即平門也古平便同字莽更名曰信平門誠水經注/作城
[004-16a]
亭武帝建元二年初作便門橋跨渭水通茂陵其道易
直三輔決録曰長安城西門曰便橋橋北與門對潘岳/西征
賦津便門以右轉究吾境之所暨張銑注便門便橋也/至此盡長安界 後漢書隗囂傳夜斬平城門闗亡歸
天水注引三輔黄圖云長安城南面西/頭門按此即是平門當是衍一城字
長安城西出南頭第一門曰章城門三輔舊事曰章門
一曰光畢門又曰便門便門名/同未詳漢書成帝元延元年章
城門牡自亡莽更名曰萬秋門億年亭
長安城西出第二門曰直城門亦曰故龍樓門有銅龍
[004-16b]
按漢書成帝紀帝為太子初居桂宫上嘗急召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絶馳道西至直城門得絶乃度還入作室
門上遲之問其故以狀對上大悅乃著令太子得絶馳/道然則龍樓當别是一門非直城門也王莽傳大風㧞
樹飛北闕直/城門屋瓦莽更名曰直道門端路亭
長安城西出北頭第一門曰雍門本名西城門莽更名
曰章義門著義水經注/作誼亭其水北入有亟水經注/作凾里民
呼曰亟里門
長安城北出東頭第一門曰杜門亦曰利城門莽更名
曰進和門臨水亭其水有客舍故曰客舍門又曰洛門
[004-17a]
按今三輔黄圖本誤作洛城門又曰髙門今據水經/注改 杜門洛門名同未詳 晉書載記苻健起靈
臺于/杜門
長安城北出第二門曰洛城門晉書天文志北落師門/一星在羽林西南北者
宿在北方也落天子之藩落也師衆也師門/猶軍門也長安城北門曰北落門以象此也其内有長
安厨官名之曰厨城門水經注本名洛門又曰朝門一/曰髙門蘇林曰髙門長安城北
門也一曰厨門其内有長安厨官故城曰厨門也如淳/曰今名廣門也 後漢書劉元傳更始單騎走從厨城
門出諸婦女從後連呼曰陛下當下謝城更始即下/馬拜復上馬去注今長安故城北面之中門是也
更名曰建子門廣世亭
[004-17b]
長安城北出西頭第一門曰横門漢書渭水虒上小女
陳持弓走入光門即此門也今漢書五行志作走入横/城門如淳曰横音光亦作
光門樂府瑯琊王歌辭長安十二城門光門最妍雅渭/水從壟來浮游渭橋下 後漢書董卓至郿行塢公卿
祖道横門外午三國志魏延傳注引魏畧延請精/兵五千從子 谷徑襲長安横門邸閣足以周食莽更
名曰霸都門左幽亭門外有橋曰横橋漢書戾太子傳/焚蘇文于横橋
上師古曰横渭橋也潘岳西征賦騖横橋而旋軫歴敝/邑之南垂 舊唐書髙士廉喪柩出自横橋太宗登故
城西北樓望而慟孟水經注其外有郭都門有棘門徐/廣曰棘門在渭北 康曰在長安北秦時宫門也如淳
曰三輔黄圖曰棘門在横門外按漢書/徐廣軍于此備匈奴又有通門亥門也
[004-18a]
漢城門皆有候門候主候時謹啓閉也三輔決録曰長
安城面三門四面十二門皆通達九逵以相經緯衢路
平正可並列車軌三塗洞開隠以金椎周以林木左右
出入為來往之徑行者升降有上下之别班固西都賦
云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張衡西京賦云城郭
之制則旁開三門參塗夷庭方軌十二街衢相經㕓里
端直甍宇齊平是也
 
[004-18b]
 
 
 
 
 
 
 
 歴代帝王宅京記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