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7 歷代帝王宅京記-清-顧炎武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歴代帝王宅京記卷七
             崑山顧炎武撰
  關中五
   後漢
光武帝建武十九年修西京宫室
   趙
晉書載記曰劉曜都長安起光世殿於前紫光殿於後
[007-1b]
繕宗廟社稷南北郊
立太學于長樂宫東小學于未央宫西曜命起酆明觀
立西宫建凌霄臺于滈池又將于霸陵西南營壽陵侍
中喬豫和苞諌止之省酆水囿以與貧民
   後趙
晉書載記曰石季龍發雍洛秦并州十六萬人城長安
未央宫
   秦
[007-2a]
晉書載記曰荷健僣即皇帝位于太極前殿
置來賓館于平翔門以懐逺人起靈臺于杜門
荷堅起明堂繕南北郊
自永嘉之後庠序無聞堅頗留心儒學王猛整齊風俗
政理稱舉學校漸興關隴清晏百姓豐樂自長安至于
諸州皆夾路樹槐栁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旅行者
取給于途工商貿販于道百姓歌之曰長安大街夾樹
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鸞棲英彦雲集誨我萌藜
[007-2b]
堅置聼訟觀于未央之南
   後秦
晉書載記曰姚興時起浮圗于永貴里立波若臺于中
宫沙門坐禪者恒有千數
   後魏
周書薛憕傳曰大統四年宣光清徽殿成憕為之頌
   後周
周書明帝紀曰二年冬十二月癸亥太廟成
[007-3a]
武成二年春三月辛酉重陽閤成
武帝本紀曰武成二年冬十二月改作路門應門
保定三年秋八月丁未改作路寢
天和元年春正月辛己路寢成幸之令羣臣賦古詩京
邑耆老並預㑹焉頒賜各有差
二年春三月癸酉改武逰園為道㑹苑丁亥初立郊丘
壇壝制度
建徳元年冬十二月庚寅幸道㑹苑以上善殿壯麗遂
[007-3b]
焚之
六年夏五月己丑詔曰朕欽承丕緒寢興寅畏惡衣菲
食貴昭儉約上棟下宇土階茅屋猶恐居之者逸造之
者勞詎可廣厦高堂肆其嗜欲徃者家臣専任制度有
違正殿别寢事窮壯麗非直雕墻峻宇深戒前王而締
搆宏敞有踰清廟不軌不物何以示後兼東夏初平民
未見徳率先海内宜自朕始其路寢㑹義崇信含仁雲
和思齊諸殿農隙之時悉可毁撤雕琢之物並賜貧民
[007-4a]
繕造之宜務從卑樸
宣政元年春三月戊辰于蒲州置宫廢同州及長春二

帝身衣布袍寢布被無金寶之飾宫殿華綺者皆撤毁
之改為土階數尺不施櫨栱其雕文刻鏤錦繡纂組一
皆禁㫁後宫嬪御不過十餘人
宣帝本紀曰大象二年春三月辛夘行幸同州乙未改
同州宫為天成宫
[007-4b]
帝所居宫殿帷帳皆飾以金玉珠寶光華炫燿極麗窮
奢又以五色土塗所御天徳殿各隨方色
   隋
隋書高祖本紀曰開皇四年夏六月壬子開渠自渭逹
河以通漕運
十三年春二月丙子詔營仁夀宫
十八年冬十二月自京師至仁夀宫置行宫十有二所
舊唐書封倫傳曰楊素将營仁壽宫引倫為土木監隋
[007-5a]
文帝至宫所見制度奢侈大怒曰楊素為不誠矣殫百
姓之力雕飾離宫為吾結怨于天下素惶恐慮將獲譴
倫曰公當勿憂待皇后至必有恩詔明日果召素入對
獨孤后勞之曰公知我夫妻年老無以娱心盛飾此宫
豈非孝順素退問倫曰卿何以知之對曰至尊性儉故
初見而怒然雅聴后言后婦人也惟麗是好后心既恱
帝慮必移所以知耳素歎服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
煬帝本紀曰大業五年春二月己未上御崇徳殿之西
[007-5b]
院愀然不怡謂左右曰此先帝之所居實用増感情所
未安宜于此院之西别營一殿
地理志曰京兆郡城東西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
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東面通化春明延興三門南面
啟夏明徳安化三門西面延平金光開逺三門北面光
化一門里一百六市二
大興縣有甘泉宫
長安縣有仙都福陽太平等宫有舊長安城
[007-6a]
盩厔縣有宜夀仙逰文山鳯凰等宫
鄠縣有甘泉宫
渭南縣有步夀宫
華隂縣有興徳宫
馮翊
朝邑縣有長春宫
扶風郡 雍縣有岐陽宫
郿縣有安仁宫鳯凰宫
[007-6b]
普潤縣有仁夀宫
   唐
舊唐書中間多参用冊府元龜/及新唐書更不分别高祖本紀曰武徳元年
夏五月改隋大興殿為太極殿昭陽門為順天門秋七
月庚申詔隋氏離宫游幸之所並廢之
冬十月以武功舊宅為武功宫
五年秋七月甲申作宏義宫在宫城/外西偏初秦王居宫中承
乾殿以秦王有定天下功特降殊禮别建此宫以居
[007-7a]
六年夏四月乙未以故第為通義宫
冬十一月庚戌以奉義監為龍躍宫帝龍潛時/莊舍也武宫宅
為慶善宫
七年夏五月丙戌作仁智宫于宜君縣宜君縣置于古/祋祤城隋屬京
兆郡時/屬宜州
八年夏四月甲申作太和宫于終南山長安城南五十/里有太和谷太
和/宫
冬十月營永安宫改名大明宫以備太上皇清暑
[007-7b]
九年夏六月改東宫宏禮嘉福等門為光宣門
太宗本紀曰貞觀三年夏四月乙亥太上皇徙居宏義
宫更名大安宫甲午上始御太極殿
 馬周傳曰周為監察御史上疏曰臣伏見大安宫在
 城之西其牆宇門闕之制方之紫極尚為卑小臣伏
 以皇太子之宅猶處城中大安宫至尊所居更在城
 外雖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存清儉陛下重違慈㫖愛
 惜人力而畨夷朝見及四方觀者有不足瞻仰焉臣
[007-8a]
 願營築雉堞修起門樓務從高敞以為萬方之望則
 大孝昭乎天下矣
二十年秋七月辛亥宴五品以上于飛霜殿殿在𤣥武
門北因地形高敞層閣三城軒欄相注又引水為潔渌
池樹白楊槐栁與隂相接以滌炎暑焉
冬十月司空房𤣥齡及將作大匠閻立徳大營北闕制
顯道門觀並成
二十一年夏四月乙丑作翠㣲宫籠山為苑自初栽至
[007-8b]
於設幄九日而罷宫正門北開謂之雲霞門視朝殿名
為翠微殿其寢殿含風殿并為皇太子構别宫去臺連
延里餘正門西開名金華門内殿名喜安殿
秋七月丙申作玉華宫于宜君縣之鳯凰谷帝手詔曰
朕聞上代無為簷茅而砌土中季華用檻玉而臺瓊燥
温之致雖同奢儉之情則異朕承皇王之緒執造化之
綱包萬類于心端圗八紘于目際夷夏一軌區宇大同
毎流鑑于前經常披懐而自朂思所以收驕閉逸卷欲
[007-9a]
除華而頃年以來憂勞煩結暨至茲歳風疾彌時重以
景熾流金風湯溽暑邅迴幾度旭暮増勞俯仰岩廊寢
興添弊唯冀廓景延凉蕩兹虚惙近因羣下之志南營
翠㣲本絶丹青之工纔假林泉之勢峰居隘乎蚊睫山
逕險乎焦原雖一已之可娛念百僚之有倦所以載懐
爽塏爰制玉華故遵意于樸厚本無情于壯麗尺版尺
築皆悉抑庸寸作寸功故非虚役猶恐遐邇乖聽方輿
怨咨非其樂勞人而竭力好峻宇而雕牆但以養性全
[007-9b]
生不獨在私在己怡神祈夀良以為國為人比者屢有
征行非無疲頓前歳問罪遼左去秋巡幸靈州今復土
木頻興營繕屢動永言思此深念人勞一則以慙一則
以愧何則匈奴為患自古弊之十月防秋人血丹于水
脈千里轉戰漠骨皓于塞垣當此之疲人不堪命尚興
未央之役猶起甘泉之功今則毳幙穹廬取為郡縣天
山瀚海分為苑池去既往之長勞成將來之永逸譬迴
一年之役創此新宫想志士哲人不以為言也布告黎
[007-10a]
庻明此意焉功既成正門謂之南風門殿覆瓦餘皆葺
之以茅帝以意在清涼務從儉約匠人以為層巖峻谷
元覽遐長于是疏泉抗殿包山通苑皇太子所居南風
門之東正門謂之嘉禮門殿名暉和殿其官曹寺署並
皆創立微事營造庶物亦擾市取供而折畨和雇之費
以巨億計矣及帝行幸勅奉御王孝積于顯道門内起
紫㣲殿十三間文甓重基高敞宏壯帝見之甚悦后妃/傳徐
賢妃上疏諌太宗曰北闕初建南營翠㣲曽未移時玉/華創制盖一年之中興此三役貞觀之政于此少衰
[007-10b]
高帝本紀曰永徽二年秋九月癸巳詔廢玉華宫為佛
寺苑内及諸曹司舊是百姓田宅者並還本主
戊戌改名九成宫為萬年宫
三年夏四月新殿成移御之日謂羣臣曰朕性不宜熱
有司頻奏請造此殿既作之後深懼人勞今既暑熱朕
居室下尚有流汗匠人暴露實為可愍長孫無忌曰聖
心毎以惜人為念臣等不勝幸甚
五年春三月戊午幸萬年宫帝謂太尉長孫無忌曰此
[007-11a]
宫北直凉宜人且去京不逺朕離此十年屋宇無多損
壞昨者不易一椽一瓦便已可安不知公等得安堵未
曹司廏署周足未乃親製萬年宫銘并序七百餘字羣
臣請刋石建于永光門詔從之
冬十月癸夘築京羅郭和雇京兆百姓四萬一千人版
築三十日而罷起觀于九門
顯慶元年夏六月改東宫宏教殿為崇教殿
龍朔二年夏四月辛巳作蓬萊宫正門曰丹鳯正殿曰
[007-11b]
含元含元殿之後曰宣政宣政左右有中書門下三省
宏文館史館蓬萊宫即大明宫亦曰東内程大昌曰大/明宫地本太極之後苑東北面射殿之地
在龍首山上太宗初于其地營永安宫以偹太上皇清/暑雖嘗改名大明宫而太上皇仍居太安宫不曽徙入
修龍朔二年高宗患風痺惡太極宫制卑小故就/ 大明宫改名蓬萊宫取殿後蓬萊池以為名
三年春二月賦雍同等十五州民錢減百官一月俸助
作蓬萊宫
夏四月丙午蓬萊宫含元殿成上始移仗居之更命故
宫曰西内故宫謂太極宫自武徳以來人/主居之自是以後謂之西内戊申始移紫
[007-12a]
宸殿聽政
 冊府元龜曰初遣司稼少卿梁孝仁監造悉於庭院
 列白楊樹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入宫中縱觀孝
 仁指白楊曰此木易長不過二三年宫中可得䕃映
 何力不答但誦古詩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孝仁
 遽令拔去之更植梧桐新書契密何力傳/同孝仁作修仁
乾封二年春二月辛丑復以萬年宫為九成宫
咸亨元年春三月丁丑改蓬萊宫為含元宫
[007-12b]
四年秋七月庚午九成宫太子新宫成上召五品以上
諸親宴太子宫極歡而罷
永淳元年春二月新書作/秋七月作萬泉宫于藍田
武后長安元年冬十一月戊寅改含元宫為大明宫十
二月改含元殿為大明殿
中宗神龍元年春二月復改大明殿為含元殿
景龍元年秋八月戊寅改𤣥武門為神武門樓為制勝

[007-13a]
睿宗景雲元年冬十月以大内為太極宫
𤣥宗開元二年秋七月甲寅作興慶宫初則天之世長
安城東隅民王純家井溢成大池數十頃號隆慶池池/在
隆慶坊南程大昌曰帝王之興若符瑞理固有之然而/傅㑹者多六典所記隆慶坊有井忽湧為小池周袤十
數丈常有雲起或黄龍出其中至景雲間潜復出水其/沼浸廣里人悉移居遂鴻洞為龍池然予詳而考之長
安志曰龍池在躍龍門南本是平地自垂拱初載後因/雨水流潦為小池後又别龍首渠水分溉之日以滋廣
至景龍中彌亘數頃深至數丈常有雲龍之祥後因謂/之龍池志又曰隋城外東南角有龍首堰自此堰外滻
水北流至長樂坡分為二渠自永嘉坊西南流經興慶/宫則是興慶之能變為龍池者寔引滻之力也至六典
[007-13b]
所載則全沒導滻之寔乃言初時井溢已乃/泉生合二水以成此池專以歸諸變化也上在藩邸
與宋王成器等列第于其北望氣者言常鬰鬰有帝王
氣中宗乃幸池上結綵為樓宴侍臣泛舟戯象以厭之
上即位宋王成器等累表請以舊宅為宫制曰朕昔與
兄弟聫居藩邸䖍奉聖訓遂膺昌期嘗思鄠社之逰頗
有芒碭之蕪王等固陳符瑞取則不逺擬備巡幸推而
勿居式遵故事宜依今請于是以舊宅為宫興慶宫謂/之南内在
皇城中南距京畿之東直東内之南自東内逹南内有/夾城複道經通化門以徑達于南内人主往來兩宫外
[007-14a]
人皆莫/知之仍各賜成器等宅環于宫側寧王岐王宅在安/興坊薛王宅在勝
業坊二坊相連皆在興慶宫西寧王即宋王也積睿宗/諸子傳曰元宗兄弟聖歴初出閣列第于東都 善坊
五人分院同居號五王宅大足元年從幸西京賜宅于/興慶坊亦號五王宅及先天之後興慶是龍潜舊邸因
以為宫寧王憲于勝業東南角賜第申王撝岐王範于/安興坊東南賜宅薛王業于勝業坊西北角賜宅邸第
相望環/于宫側又於宫西南置樓題其西曰花萼相輝之樓南
曰勤政務本之樓上或登樓聞王奏樂則召升樓同宴
或幸其所居盡歡賞賚優渥帝戒諸王曰奉先帝宫室
不敢有加時時補葺已愧于勞人矣惟興慶創制乃朝
[007-14b]
廷百辟卿士以吾舊邸因欲建修不免羣卿考室之祠
是即庶民子來之請亦所以表休徴之地新作南樓本
欲察甿俗采風謡以防壅塞是亦古闢四門達四聰之
意時有作樂宴慰不徒然也今因大哥讓朱邸以成花
萼相輝之美歴觀自古聖帝明王有所興作欲以助教
化也吾所冀者式崇敦睦漸漬薄俗令其人信厚耳
十一年冬十月丁酉作溫泉宫於驪山雍録曰驪山溫/湯在臨潼縣南
一百五十步直驪山之西北十道志曰泉有三所其一/處即皇堂石井後周宇文䕶所造隋文帝又修屋宇并
[007-15a]
植松柏千餘株貞觀十八年詔閻立本營建宫/殿賜名湯泉宫是年更名温泉宫而改作之
十九年夏六月詔修理兩都街市溝渠橋道
二十四年夏六月黄花蕚楼築夾城至芙蓉園是年十二/月毁東市
東北角道政坊西北/角以廣花萼樓前
二十六年春正月修望春宫
冬十月詔于西京東都往來之路作行宫千餘間
二十八年春正月于兩京路及城中苑内種果樹鄭審/有奉
使巡檢兩京路種/果樹事畢入秦詩
[007-15b]
天寶元年冬十月作長生殿名曰集靈殿以祀神
三載冬十二月癸巳置㑹昌縣于温泉宫下
六載冬十月改温泉宫為華清宫十二月壬戌發馮翊
華隂等郡民夫築㑹昌城置百司王公各置第舍土畝
直千金
七載冬十二月戊戌或言玄元皇帝降于朝元閣上于/華清
宫中起老君殿殿/之北為朝元閣制改㑹昌縣曰昭應朝元閣曰降聖
八載夏四月作觀風樓在華/清宫
[007-16a]
五月作振旅亭在開逺/門外
十載夏四月作交泰殿在興/慶宫
十二載冬十月和雇京城戸丁一萬三千人築興慶宫牆
起樓觀
肅宗乾元元年正月改丹鳳門為明鳯門安化門為達
禮門安上門為先天門京城及坊門名有安字者悉改

代宗廣徳元年九月禁城内六街種植初諸軍使以時
[007-16b]
艱歳儉奏耕京城六街之地以供芻至是禁之
永泰二年正月勅修國子學祠堂論堂六館院及官吏
所居㕔宇用錢四萬貫拆曲江亭子瓦木助之八月成
種城内六街樹禁侵街築垣舎者中朝故事云天街兩/畔槐木俗號為槐衙
曲江池畔多栁亦號為栁衙以其成行排立也駱賔王/詩楊溝連鳯闕槐路擬鴻都舊書吳凑傳云官街樹缺
所司植榆以補之凑曰榆非九衢之玩亟命/易之以槐及槐隂成而凑卒人指樹而懐之
九月庚申京兆尹黎幹以京城薪炭不給奏開漕渠自
南山谷口入京城至薦福寺東街北抵景風延喜門入
[007-17a]
苑濶八尺深一丈渠成是日上御安福門以觀之
大歴二年秋七月魚朝恩奏以先所賜莊為章敬寺以
資章敬太后㝠福上母吳后/諡章敬仍請以章敬為名復加興
造窮極壯麗以城中材木不足充費乃奏壞曲江亭館
華清宫觀樓及百司行厩將相沒官宅給其用費逾萬
長安朱雀街東第五街皇城之東第三街昇道坊龍/華凡寺南有流水屈曲謂之曲江此城在秦為宜春
苑在漢為樂逰園開元疏鑿遂為勝境其南有紫雲樓/芙蓉苑其西有杏園慈恩寺江側菰蒲葱翠栁隂四合
碧波紅蕖/依映可愛
[007-17b]
徳宗貞元三年作元英門及觀于大明宫北垣
四年春二月築延喜門北複道屬于永春門
三月築武徳東門垣約左藏庫之北屬宫城東垣因廢
武庫以器械𨽻于軍容使
八年春正月新作𤣥武門及廡㑹蹴塲
十三年秋八月庚午増修望仙樓廣夾城十王宅元宗/諸子
傳先天之後皇子幼則居内東封年以漸成長乃于安/國寺東附苑城同為大宅分院居為十王宅令中官押
之于夾城中起居毎日家令進膳又引詞學工書之人/入教謂之侍讀十王謂慶忠棣鄂榮光儀頴永延濟盖
[007-18a]
舉全數其後盛義壽陳豐恒凉六王又就封入内宅二/十五年鄂光得罪忠繼大統天寳中慶棣又歿惟榮儀
十四王居院而府幕列于外坊特通名起居而已外諸/孫成長又于十宅外置百孫院毎歳幸華清宫宫側亦
有十王院百孫院宫人毎院四百餘人孫院三四十人/又于宫中置維城庫諸王月俸物約之而給用諸孫納
妃嫁女亦就十宅中太子不居于東宫但居于乘輿所/幸之别院太子亦分院而居㛰嫁則同親王公主在于
崇仁之/禮院
十三年春三月戊子造㑹慶亭于麟徳殿前
夏六月辛巳引龍首渠水自通化門入至太清宫前
秋七月壬辰浚魚藻池
[007-18b]
八月丁巳詔曰昆明池俯近都城古之舊制蒲魚所産
實利于人令京兆尹韓臯充使疏浚并修石炭賀蘭二
堰冬十一月工成
十九年春二月丁亥修含元殿
憲宗元和二年夏六月丁巳朔始置百官待漏院於建
福門外故事建福望仙等門昏而閉五更而啟與諸坊
門同時至徳中有吐蕃囚自金吾仗亡命因勅晚開門
宰相待漏於太僕寺車坊至是始令有司據班品置院
[007-19a]
丙子神䇿軍新築夾城别開門曰元化建樓曰晨輝
三年冬十月修南内殿及勤政樓明光樓
六年夏五月毁興安門南竹亭
八年秋七月癸酉修興唐觀北距禁城開複道以通行

九年夏六月置禮賓院于長興里北
十二年夏四月築夾城自雲韶門芳林門西至修徳里
以通于興福寺又置新市于芳林門南
[007-19b]
五月己酉作蓬萊池周廊四百間
十三年春二月詔六軍使修麟徳殿浚龍首池起承暉
殿裴度傳/作凝暉雕飾綺煥徙佛寺之花木以充焉大明宫東/面有東内
苑苑中有龍首殿龍首池水自城南而/注入于此池宋白曰龍首殿在右軍
十四年春正月徙置仗内教坊于延政里
十五年秋七月作永安殿寶慶殿修日華門通乾門
穆宗長慶元年夏五月辛亥于禁中造百尺樓
文宗太和元年夏四月壬寅詔毁昇陽殿東放鴨亭戊
[007-20a]
申毁望仙門側看樓十間並敬宗所造也
秋八月癸夘詔毁如京倉以其地歸門下省寶歴末好
廣苑囿門下省馬廏因通入禁中至是還之
二年秋八月修安福橋及兩儀殿甘露殿
九年春正月辛夘發左右神䇿軍千五百人浚曲江及
昆明池昆明池見上長安志曰今為民田夫既可以為/民田則非有水之地矣然則漢何取于水也長
安志引水經曰交水西至石堨武帝穿昆明池所造有/石闥堰在縣西南三十二里則昆明之周三百餘頃者
用此堰之水也昆明基高故其下流尚可壅激以為都/城之用于是並城䟽别三派城内外皆賴之此池仍在
[007-20b]
括地志曰豐鎬二水皆過堰入昆明池無復流派括地/志作于太宗之世則唐初仍自壅堰未廢至文宗而猶
嘗加濬也然則圗經之作當/在文宗復故堨而為田也
二月初詔曰都城勝賞之地惟有曲江承平以前亭館
接連近年廢毁思俾修葺已令所司芟除栽植其諸如
有力及要創置亭館者給與閒地任其營造雍録唐曲/江本泰階
州至漢為樂逰苑基地最高四望寛厰隋營京城宇文/階以其地在京城東南隅地高不便故闢此地不為居
人坊巷而鑿為池以厭勝之又㑹黄渠水自城外南來/故隋世遂從城外包之入城為芙蓉池且為芙蓉園也
漢武帝時池周囘六里餘唐周七里占地三十頃/又加展拓矣其地在城東南昇道坊龍華寺之南
[007-21a]
秋七月毁銀臺門起修三門樓詔發左右軍二千人以
為踘場
庚戌建紫雲樓于曲江
九月帝幸右銀臺門觀發左右神䇿軍一千五百人浚
曲江及昆明池
十月乙亥内出曲江新造紫雲樓彩霞亭額左軍中尉
仇士良以鼔吹迎于銀臺門
 鄭注傳曰注言秦中有災宜興工役以禳之文宗能
[007-21b]
 詩常吟杜甫江頭篇云江頭宫殿鎖千門細栁新蒲
 為誰緑始知天寶以前曲江四岸有樓臺行宫厩署
 心切慕之既得注言即命左右神策軍差人淘曲江
 昆明二池仍許公卿士大夫之家于江頭立亭館以
 時追賞通鑑十一月甲申/勅罷修曲江亭館
武帝㑹昌元年春三月建靈符應聖院于龍首池
三年夏五月築望仙觀于禁中
五年春正月己酉朔勅造望仙臺于南郊壇
[007-22a]
夏六月神䇿奏修望仙樓及廊舎五百三十九間功畢
宣宗大中元年春二月修百福殿院
秋八月神䇿軍奏修百福殿成名其殿曰雍和殿樓曰
親親樓凡廊舎屋宇七百間以㑹諸王子孫
二年春正月神䇿軍修左銀臺門樓屋宇及南面城牆
至睿武樓
五年修明儀樓
僖宗光啟三年六月丙辰太常禮院奏太廟十一室并
[007-22b]
祧廟八室孝明太后等别廟三室自車駕再幸山南並
經焚毁神王失墜今大駕還京宜先葺宗廟神主然後
還宫遂詔修奉太廟使宰相鄭延昌修奉是時宫室未
完國力方困未暇舉行舊制延昌請權以少府監大㕔
為太廟太廟凡十一室一十三間間十一架今監五間
請添造成十一間以備十一室之數勅曰謹依典禮
新唐書地理志曰上都初曰京師天寳元年曰西京㑹/要
開元元年十二月/三日改為京兆府至徳三載曰中京十二月/十五日上元二年
[007-23a]
復曰西京九月二/十一日肅宗元年曰上都夘月/日
皇城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宫城在北長千
四百四十步廣九百六十步周四千八百六十步其崇
三丈有半龍朔後皇帝嘗居大明宫乃謂之西内神龍
元年曰太極宫大明宫在禁苑東南西接宫城之東北
隅長千八百步曰東内本永安宫貞觀八年置九年曰
大明宫以備太上皇清暑百官獻貲以助役高宗以風
痺厭西内湫濕龍朔三年始大興葺曰蓬萊宫咸亨元
[007-23b]
年曰含元宫長安元年復曰大明宫興慶宫在皇城東
南距京城之東開元初置至十四年又増廣之謂之南
内二十年築夾城入芙蓉園京城前直子午谷後枕龍
首山左臨灞岸右抵灃水其長六千六百六十五步廣
五千五百七十五步周二萬四千一百二十步其崇丈
有八尺
京兆府 萬年縣有南望春宫臨滻水西岸有北望春
宫宫東有廣運潭
[007-24a]
舊唐書韋堅傳曰天寳元年擢陜郡太守水陸轉運使
自西漢及隋有運渠自闗門西抵長安以通山東租賦
堅奏請于咸陽壅渭水作興成堰截灞滻水傍渭東注
至闗西永豐倉下與渭合于長安城東九里長樂坡下
滻水之上架苑牆東面有望春樓樓下穿潭以通舟楫
二年而成堅預于東京汴宋取小斛底船三二百隻置
于潭側其船皆署牌表之樓下連穡彌亘數里觀者山
積堅跪上諸郡輕貨又上百子盤食𤣥宗歡恱賜名廣
[007-24b]
運潭
長安縣有大安宫本宏義後更名南五十里太和谷有
 太和宫武徳八年置貞觀十年廢二十一年復置曰
 翠微宫籠山為苑元和中以為翠㣲寺天寶二年尹
 韓朝宗引渭水入金光門置潭于西市以貯材木大
 歴元年尹黎幹自南山開漕渠扺景風延喜門入苑
 以漕炭薪
咸陽縣有望賢宫
[007-25a]
興平縣西十八里有隋仙林宫
渭南縣西十里有逰龍宫開元二十五年更置東十五
 里有隋崇業宫
昭應縣有宫在驪山下貞觀十八年置咸亨二年始名
 温泉宫天寳六載更名華清宫治湯井為池環山列
 宫室又築羅城置百司及十宅
高陵縣西四十里有龍躍宫武徳六年高祖以舊第置
 徳宗以為修真觀
[007-25b]
藍田縣永淳元年作萬全宫𢎞道元年廢
鄠縣東南三十里有隋太平宫西南二十二里有隋甘
 泉宫
武功縣有慶善宫臨渭水武徳元年高祖以舊宅置宫
 後廢為慈徳寺
華原縣有永安宫長安二年置有蒲萄園宫
華州
鄭縣東北三里有神臺宫本隋普徳宫咸亨二年更名
[007-26a]
華隂縣西十八里有瓊岳宫故隋華隂宫顯慶三年更
 名東十三里有隋金城宫武徳三年廢顯慶三年復
 置
同州
馮翊縣南三十二里有興徳宫在志武里高祖將趨長
 安所經
朝邑縣有長春宫
鳯翔府
[007-26b]
麟逰縣西五里有九成宫本隋仁夀宫義寕元年廢貞
 觀五年復置更名永徽二年曰萬年宫乾封二年復
 曰九成宫周垣千八百步并置禁苑及府庫官寺等
 西三十里有永安宫貞觀八年置
盩厔縣有司竹園東南三十二里有隋宜夀宫有樓觀
 老子祠
坊州
宜君縣有仁智宫北四里鳯凰谷有玉華宫永徽二年
[007-27a]
 廢為玉華寺
唐六典曰京城左河華右隴坁前終南後九嵕南面三
門中曰明徳左曰啟夏右曰安化東面三門中曰春明
北曰通化南曰延興西面三門中曰金光北曰開逺南
曰延平今京城隋文帝開皇二年六月詔左僕射高潁/所置南直終南山子午谷北據渭水東臨滻川
西次澧水太子左庶子宇文愷創制規謀將作大匠劉/龍工部尚書賀婁子幹太府少卿高龍文並充檢校至
三年三月移入新都焉名曰大興城東西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歩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牆高一丈八尺
皇城之南東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東西各一十二/坊兩市居四方之地凡一百一十坊開元十四年又取
[007-27b]
東西二坊/為興慶宫皇城在京城之中東西五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三里一百四十步今
謂之/子城南面三門中曰朱雀左曰安上右曰含光朱雀門/正南當
明徳門正北當承天門外横街/正東直春明門正西直金光門東面二門北曰延喜南
曰景風延喜門則承天門外/横街東直通化門西面二門北曰安福南曰
順義安福門西/直開逺門其中左宗廟在安上/内之東門右社稷在含光/門内之
西/百僚廨署列乎其間凡省六寺九臺一監四衛十有
六省謂尚書中書門下秘書殿中内侍省九寺謂太/常宗正司農太府鴻臚衛尉光祿太僕大理寺一臺
謂御史臺四監謂少府將作國子都水監十八衛謂左/右衛左右金吾衞左右驍騎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
[007-28a]
右領軍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左右羽林軍衛今/按中書門下凡有三所並在宫城之内國子監在皇城
之南左右金吾衛在皇城之東西/左右羽林軍衛在元武門之北東宫官屬凡府一坊
三寺三率府十一府謂詹事府三坊謂左右春坊内坊/三寺謂家令率更僕寺十率府謂左右
衛率府左右清道率府左右司禦/率府左右内率府左右監門率府宫城在皇城之北南
面三門中曰承天東曰長樂西曰永安承天門隋開皇/二年作初曰廣
陽門仁夀元年改曰昭陽門武徳元年改曰順天門神/龍元年改曰承天門 舊唐書五行志曰隋文時自長
安故城東南移于唐興村置新都今西門承天門正當/唐興村門有大槐樹柯枝森鬰即邨門樹也有司以行
列不正將去之太宗曰高/帝嘗坐此樹下不可去也若元正冬至大陳設燕㑹赦
[007-28b]
過宥罪除舊布新受萬國之朝貢四夷之賔客則御承
天門以聼政葢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内曰太極殿朔
望則坐而視朝焉盖古之中朝也隋曰大興門大興殿/煬帝改曰䖍福門貞觀八年改曰太
極門武徳元年改為太極殿有東上西/上二閤門東西廊左延明右延明二門次北曰朱明門
左曰䖍化門右曰肅章門肅章之西曰暉政門䖍化之
東曰武徳西門其内有武徳/殿有延恩殿又北曰兩儀門其内曰兩
儀殿常日聽政而視事焉盖古之内朝也隋曰中華殿/貞觀五年改為兩儀殿承天
門之東曰長樂門北入恭禮門又北入䖍化門則宫内/也承天門之西曰廣運門永安門北入安仁門又北入
[007-29a]
肅章門則/宫内也兩儀殿之東曰萬春殿西曰千秋殿兩儀之
左曰獻春門右曰宜秋門宜秋之右曰百福門其内曰
百福殿百福之西曰承慶門内曰承慶殿獻春之左曰
立政門其内曰立政殿又有興仁宣猷崇道惠訓昭徳/安禮正禮宣光通福光昭嘉猷
華光暉儀夀安綏福等門薰風就日翔鳯咸/池臨昭望仙鶴羽乘龍等殿凌烟翔鳯等閣大明宫在
禁苑之東南西接宫城之東北隅龍翔二年高宗以大/内卑濕乃于此置宫
南面五門正南曰丹鳯門東曰望仙門次曰延政門西
曰建福門次曰興安門南當皇城之啟夏門舊京城入/苑之北門開皇三年開餘四門
[007-29b]
並與宫/同置丹鳳門内正殿曰含元殿殿即龍首山之東趾/也階上高于平地四
十餘尺南去丹鳯門四百餘步東/西廣五百步今元冬至于此聼政夾殿兩閣左曰翔鸞
閣右曰棲鳯閣與殿飛廊相接夾殿有通乾門西有觀/象門閣下即朝堂胏石登聞鼓如承天
之/制其北曰宣政門門外東廊曰齊徳門西廊曰興禮門
内曰聽政殿殿前東廊曰日華門門東門下省省東南
北街南直含耀門出昭訓門宣政殿前西廊曰月華門
門西中書省省西南北街南直昭慶門出光範門宣政
之左曰東上閣又曰西上閣次西曰延英門其内之左
[007-30a]
曰延英殿右曰含象殿宣政北曰紫宸門其内曰紫宸
殿即内朝/政殿也殿之南面紫宸門左曰崇明門右曰光順門
殿之東曰左銀臺門西曰右銀臺門次北曰九仙門殿
之北面曰元武門左曰銀漢門右曰青霄門其内又有/麟徳凝霜
承歡長安仙居拾翠碧羽金鸞蓬萊含凉珠境三清含/氷水香紫蘭等殿元武明儀大角等觀鬰儀結鄰承雲
修文等/閣也興慶宫在皇城之東南東距郭城東垣即今上/龍潜舊
宅也開元初以為離宫至十四年又取永嘉勝業坊之/半以置朝自大明宫東來羅城複道經通化門磴道潜
通/焉宫之西曰興慶門其内曰興慶殿即正衙殿/有龍池殿次南曰
[007-30b]
金明門門内之北曰大同殿宫之南曰通陽門北入曰
明光門其内曰龍堂通陽之西曰花萼樓樓西即寜王/第故取詩人
棠棣之義/以名樓焉樓西曰明義門其内曰長慶殿宫之北曰躍
龍門其内左曰芳苑門右曰麗苑門南走龍池曰瀛洲
門内曰南薰殿瀛洲之左曰僊雲門北曰新射殿又有/同光
承雲初陽飛軒玉華等門飛僊交泰同光榮光等殿初/上居此第其里名協聖諱所居池之東有舊井忽涌為
小池周袤纔數尺常有雲氣或見黄龍出其中至景龍/中潜復出水其沼浸廣時即連合為一未半歳而里人
悉移居遂鴻洞為龍/池焉盖符命之先也禁苑在大内宫城之北北臨渭水
[007-31a]
東距滻川西盡故都城其周一百/二十里禽獸蔬果莫不毓焉
若禴祠烝嘗四時之薦蠻夷戎狄九賔之享則蒐狩以
為儲供焉舊唐書地理志苑城東西二十七里南北三
十里東至灞水西連故長安城南連京城北枕渭水苑
内離宫亭觀二十四所漢長安故城東西十三里非𨽻
入苑中苑置四面監總監以掌種植
康駢劇談録曰含元殿國初建造鑿龍首岡以為基趾
彤墀釦砌高五十餘尺左右立棲鳯翔鸞二闕龍尾道
[007-31b]
出於闕前倚欄下瞷前山如在諸掌殿去五門二里每
元朔朝㑹禁軍與御仗宿於殿庭金甲葆戈雜以綺繡
羅列文武纓佩序立蕃夷酋長仰觀玉座若在霄漢
又曰曲江池一秦世隑州開元中疏鑿遂為勝境其南
有紫雲樓芙蓉苑其南有杏園慈恩寺花卉繞周煙水
明媚都人逰玩盛于中和上巳之節綵幄翠幬匝于隄
岸鮮車徤馬比肩擊轂上已節賜宴羣僚京兆府大陳
筵席長安萬年兩縣以雄盛相較錦繡珍玩無所不施
[007-32a]
百辟㑹于山亭恩賜太常及教坊聲樂池中備綵舟數
隻惟丞相三使北省官與翰林學士登焉毎年頻動皇
州以為勝入夏則菰蒲葱翠栁隂四合碧波紅渠湛然
可愛
宋史宋庠傳論唐入閤儀曰入閤乃唐隻日于紫宸殿
受常朝之儀也唐有大内又有大明宫宫之正南門曰
丹鳯門門内第一殿曰含元殿大朝㑹則御之第二殿
曰宣政殿謂之正衙朔望大冊拜則御之第三殿紫宸
[007-32b]
殿謂之上閤亦曰内衙隻日常朝則御之天子坐朝須
正仗于正衙殿或乘輿止御紫宸即喚仗自宣政殿西
門入是謂東西上閤門也
又按唐自中葉以還雙日及非時大臣奏事别開延英
殿若今假日御崇政延和是也乃知唐制毎遇坐朝日
即為入閤其後正衙立仗因而遂廢甚非禮也
   五代
册府元龜曰後梁太祖開平元年夏四月戊辰廢西京
[007-33a]
以京兆府為大安府置佑國軍
三年秋七月庚午改佑國軍為永平軍
後唐莊宗同光元年冬十一月辛酉復以永平軍大安
府為西京京兆府
二年八月壬午西京奏重修華清宫温湯屋宇
後晉高祖天福三年冬十月丙辰廢西京為晉昌軍
後漢高祖乾祐元年春三月改晉昌軍為永寧軍
 
[007-33b]
 
 
 
 
 
 
 
 歴代帝王宅京記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