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7 歷代帝王宅京記-清-顧炎武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厯代帝王宅京記卷十七
             崑山顧炎武撰
  大梁
五代史職方考曰汴州唐故曰宣武軍梁以汴州為開
封府建為東都後唐滅梁復為宣武軍晉天福三年升
為東京漢周因之
  後梁
[017-1b]
冊府元龜曰太祖開平元年夏四月戊辰升汴州為開
封府建東都是月制宫殿及都門名正殿為崇元殿東
殿為元徳殿内殿為金祥殿萬歳堂為萬歳殿門如殿
名大内正門為元化門皇墻南門為建國門滴漏門為
啟運門下馬門為升龍門元徳殿前門為崇明門正殿
東門為金烏門西門為玉兎門正衙東門為崇禮門東
偏門為銀臺門宴堂門為徳陽門天王門為賓天門皇
牆東門為寛仁門浚儀門為厚載門皇牆西門為神獸
[017-2a]
門望京門為金鳳門宋門為觀化門尉氏門為髙明門
鄭門為開明門梁門為乾象門酸棗門為興和門封丘
門為含曜門曹門為建陽門升開封浚儀為赤縣尉氏
封丘雍丘陳留為畿縣五月改文思院為乾文院同和
院為佐鸞院
二年秋七月甲午以髙明門外繁臺為講武臺是臺西
漢梁孝王嘗按歌閲樂於此當時因名曰吹臺其後有
繁氏居於其側里人乃以姓呼之時代綿逺雖官吏亦
[017-2b]
從俗焉帝登眺蒐乘訓戎宰臣以是奏而名之
三年春二月以華州酸棗縣長垣縣鄭州中牟縣陽武
縣宋州襄邑縣曹州戴邑縣許州扶溝鄢陵縣陳州太
康等九縣割屬開封府仍升為畿縣
秋七月改章善門為左右銀臺門其左右銀臺門却改
為左右興善門
冬十一月改乾文院為文思院行從殿為興宅殿弓箭
庫殿為宣武殿毬場為安毬場
[017-3a]
  後唐
冊府元龜曰後唐莊宗同光元年冬十二月壬申勅汴
州偽庭所立殿宇諸門並去牌額復本名其宣武軍額
置於咸安門所在宫院即充行宫應有不合安鴟吻處
並可去之
  後晉
晉髙祖天福二年夏五月丙辰以汴州行宫為太寧宫
三年冬十月丙辰詔汴州升為東京置開封浚儀兩縣
[017-3b]
為赤縣餘升為畿縣
三年冬十月庚辰詔曰為國之規在於敏政建都之法
務要利民厯考前經朗然通論顧惟凉徳獲啟丕基當
數朝戰伐之餘是兆庶傷殘之後車徒既廣帑廩成虚
經年之輓粟飛芻繼日而勞民動衆常煩漕運不給供
須今汴州水陸要衝山河形勢乃萬庾千箱之地是四
通八達之郊爰自按巡益觀宜便俾升都邑以利兵民
汴州宜升為東京開封府時所管屬縣並可仍舊割屬
[017-4a]
收管亦升為畿縣其雒京改為西京雍京改為晉昌軍
丁亥詔改太寧宫門為明徳門又改京城諸門名南門
尉氏門以薰風為名西二門鄭門梁門以金義朝明為
名北二門酸棗封丘以元化宣陽為名東二門曹門宋
門以迎春仁和為名
四年春二月改東京玉華殿為永福殿
三月己卯改明徳殿為滋徳殿以宫城南門同名故也
五年秋九月戊子改東京上源驛為都亭驛
[017-4b]
  後漢
髙祖天福十二年六月戊辰詔曰浚都重地汴水名區
控襟帶於八方便梯航於萬國眷言王氣允稱皇居其
汴州宜仍舊為東京
  後周
周太祖廣順元年夏六月以唐都長安時京城等門比
定今東京諸門薰風等為京城門明徳門為皇城門啟
運等為宫城門升龍等為宣門崇元等為殿門
[017-5a]
二年春正月詔開封府修補京師羅郭率府界丁夫五
萬五千版築旬日罷
冬十月置𢎞文館史館集賢館於厚載門内向東横街
東北
通鑑曰廣順三年帝欲祀南郊以自古以來郊祀常在
洛陽疑之執政曰天子所都則可以祀百神何必洛陽
於是始築圜丘社稷壇作太廟於大梁
世宗顯徳二年夏四月乙夘詔曰惟王建國實曰京師
[017-5b]
度地居民固有前作東京華夷臻凑水陸㑹通時向隆
平日増繁盛而都城因舊制度未恢諸衞軍營或多窄
陿百司公署無處興修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
外至億兆無窮僦貸之資増添不定貧闕之户供辦實
難而又屋宇交連街衢湫隘入夏有暑濕之苦居常多
烟火之憂將便公私須廣都邑宜令所司於京城四面
别築羅城先立標幟候冬末春初農務閒時即量近甸
人夫漸次修築春作纔動便令放散如或土工未畢則
[017-6a]
迤邐次年修築所冀寛容辦集今後凡有營葬及興置
宅竈幷草市並須去標幟七里外其標幟内候官中擘
畫定街巷軍營倉場諸司公廏院務了即任百姓營造
三年春正月戊戌發開封府曹滑鄭州之民十餘萬築
大梁外城
三年夏六月癸亥詔曰輦轂之下謂之浩穰萬國駿奔
四方繁㑹此地比為藩翰近見京都人物諠闐閭巷隘
陿雨雪則有泥濘之患風旱則多火燭之憂每逢炎蒸
[017-6b]
易生疫疾近者開廣都邑展列街坊雖然暫勞久成大
利朕昨自淮上囘及京師周覽康衢更思通濟千門萬
戸庶諧安樂之心盛暑隆冬倍減寒温之苦其京城内
街道濶五十步者許兩邉人戸各於五步内取便種樹
掘井修蓋凉棚其三十以下至三十五步者各與三步
其次有差
五年夏五月賜東京新城諸門名在寅曰寅賔門在辰
曰延春門在已曰朱明門在午曰景風門在未曰畏景
[017-7a]
門在申曰迎秋門在戌曰肅政門在亥曰元徳門在子
曰長景門在丑曰愛景門改大内曰東偏舊賓天門為
通苑門又以京城東新修驛為懐信驛以待江南貢使

四年夏四月修永福殿
恭帝顯徳六年冬十二月改萬歳殿為紫宸殿以下考/宋史本
紀抄/入
宋京城 按宋史地理志舊城周囘二十里一百五十
[017-7b]
五步東二門北曰望春初名/和政南曰麗景南面三門中曰
朱雀東曰保康大中祥符/五年創建西曰崇明西二門南曰宜秋
北曰閶闔北三門中曰景龍東曰安逺西曰天波以上/宋初
仍梁晉舊名至太平/興國四年改今名新城周囘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
大中祥符九年増築元豐元年重修政和六年詔有司/度國之南展築京城移置官司軍營舊城周四十八里
二百二十三步周顯德三年築勉王應麟地理通釋曰/東京開封府舊城唐建中初李 築本朝曰闕城亦曰
裏城新城周顯徳三年韓通築本朝曰國城亦曰外城/以上土鹻取鄭州虎牢關土築之俗呼為卧牛城也
南三門中曰南薰東曰宣化西曰安上東二門南曰朝
[017-8a]
陽北曰含輝太平興國四年/改寅賓後復西二門南曰順天北曰金
輝北四門中曰通天天聖初改/寧徳後復東曰長景次東曰永泰
西曰安肅初號衛州門以上皆因周舊/名至太平興國四年改今名汴河上水門南
曰大通太平興國四年賜名天/聖初改順濟後復今名北曰宣澤舊南北水門/皆曰大通熈
寧十/年改汴河下南曰上善北曰通津天聖初改廣津/熈寧十年復惠民
河上曰普濟下曰廣利廣濟河上曰咸豐下曰善利舊/名
咸/通上南門曰永順熈寧十/年賜名其後又於金輝門南置開逺
舊名通逺以上皆太平興國/四年賜名天聖初改今名其濠曰䕶龍河濶十餘
[017-8b]
丈濠之内外皆植楊柳粉牆朱戸禁人徃來城門皆甕
城三層屈曲開門惟南薰新鄭新宋封丘正門皆直門
兩重以通御路金元以下多煙塞舊有十三門南曰南
薰陳州戴樓東曰新宋揚州新曹西曰新鄭萬勝固子
北曰陳橋封丘新酸棗衛州今道路所通者惟曺鄭陳
州揚州南薰固子封丘七門耳
 宋朝㑹要自朱梁建都以汴州為東京皆因藩鎭舊
 制但改名額而周顯徳初始廣新城周囘四十八里
[017-9a]
 三百二十三步
 趙徳麟侯鯖錄 舊城周囘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
 即汴州城唐建中二年節度使李勉重築國初號曰
 闕城亦曰裏城新城乃周世宗顯徳二年四月詔别
 築新城周囘四十八里二百二十三步號曰外城又
 曰羅城亦曰新城元豐中裕陵命内使宋用臣重築
 之
 宋敏求東京記 周世宗顯徳二年四月詔京城四
[017-9b]
 面别築羅城三年正月發京畿滑鄭曹之民命薛可
 言等督之仍命韓通總其事王朴經度凡通衢委巷
 廣袤之間皆朴定其制踰年而成神宗熈寧中始四
 面為敵樓作甕城及濬治濠塹
 周宻癸辛襍志 汴之外城周世宗時所築宋神宗
 又展拓之其髙際天堅壯雄偉南關外有太祖講武
 池周美成汴都賦形容盡矣梁王鼓吹臺徽宗龍徳
 宫舊址尚在
[017-10a]
 岳珂桯史 開寳戊辰藝祖初修汴京大其城址曲
 而宛如蚓詘焉耆老相傳趙中令鳩工奏圖初取方
 直四面皆有門坊市經緯其間井井繩列上覽而怒
 自取筆塗之命以幅紙作大圏紆曲縱斜旁注云依
 此修築故城即當時遺跡也時人咸罔測多病其不
 宜於觀美熈寕乙夘神宗在位遂欲改作覽苑中牧
 豚及内作坊之事卒不敢更第増埤而已及政和間
 蔡京擅國亟奏廣其規以便宫室苑圃之奉命官侍
[017-10b]
 董其役凡周旋數十里一撤而方之如矩墉堞樓櫓
 雖甚藻飾而蕩然無復曩時之堅樸矣一時迄功第
 賞侈其事至以表記詞科之題槩可想見其張皇也
 靖康金師南下尼堪斡里雅布揚鞭城下有得色曰是
 易攻下令植砲四隅隨方而擊之城既引直一砲所
 望一壁皆不可立竟以此失守藝祖沈機逺睹至是
 始騐宸筆所定圖宋承平時藏袐閣今不復存
 和維愚見紀忘 汴之外城門名各有意義如云鄭
[017-11a]
 門以其通徃鄭州也如云酸棗門以其通徃延津即
 舊酸棗縣也其固子門未知其義近閲宣和遺事内
 應載上清寳籙宫成浚濠水深二丈東則景龍門橋
 西則天波門橋二橋之下壘石為固引舟相通而橋
 上人物往往不覺又郡城沿革云西面門從南曰順
 天門俗名龍門次曰利澤水門汴河自此入城次北
 曰開逺門又名萬勝門次北曰金輝門俗名固子門
 歐陽公歸田錄亦云飲於固子橋然則以壘石為固
[017-11b]
 而名其橋因以名其門也周禮掌固之職掌修城郭
 橋之固以為固以依阻故曰固或曰固作顧視也汴
 城卧牛之形北視黄河為子而子不敢來害其母此
 臆度之説無所據
  今省城即宋之舊裏城周囘二十里一百九十步
  髙三丈五尺案明洪武初重築外包以磚門五東
  曰麗景南曰南薰西曰大梁北曰安逺東北曰仁
  和外建月城上各建樓其西舊名望京角樓四敵
[017-12a]
  臺八十四窩舖八十三東西南門甕城内皆有漢
  夀亭侯廟而北門甕城内則元帝廟也皆近時建
宋大内宫室 宋史地理志曰東京汴之開封也梁為
東都後唐罷晉復為東京宋因周之舊為都建隆三年
廣皇城東北隅命有司畫洛陽之制按圖修之而皇居
始壯麗矣雍熈三年詔殿前指揮使劉延翰等經度之
以居民多不欲徙遂罷宫城周囘五里南三門中曰乾
宋初依梁晉之舊名曰明徳太平興國三年改丹鳳/大中祥符八年改正陽明道二年改宣徳雍熈元年
[017-12b]
改今名節全唐詩話今東京皇城乾元門舊宣武軍鼓/角樓也 度使王彦威有詩刻石在其上後梁氏建國
其石不/知所在東曰左掖西曰右掖東西面門曰東華西華舊/名
寛仁神獸開寳三年改今名熈/寕十年又改東華門北曰謻門北一門曰拱宸舊名元/武大中
祥符五年改今名熈寧十/年改門内西横門曰臨華乾元門内正南門曰大慶東
西横門曰左右升龍左右北門内各二門曰左右長慶
熈寧間改左右長慶/隔門曰左右嘉肅左右銀臺東華門内一門曰左承天祥符
乾徳六年賜名大中祥符六年正月天/書降其上詔加祥符二字而増葺之西華門内一門
曰右承天左承天門内道北門曰宣祐舊名光天大中/祥符八年改大
[017-13a]
寧明道元/年改今名正南門内正殿曰大慶東西門曰左右太和
宋初曰日華月華大/中祥符八年改今名正衙殿曰文徳宋初曰文明雍熈/元年改今名熈寧
間改南門/曰端禮兩掖門曰東西上閤東西門曰左右嘉福宋/初
曰左右勤政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大慶殿舊名崇元乾徳四年重修改/曰乾元太平興國九年改朝
元大中祥符八年改天/安明道三年改今名北有紫宸殿舊名崇徳明/道元年改視朝
之前殿也西有垂拱殿舊名長春明/道元年改常日視朝之所也
次西有皇儀殿開寳四年賜名滋福/明道元年十月改又次西有集英殿
舊名廣政開寳三年改大明淳化間曰含光大/中祥符八年名㑹慶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宴殿也
[017-13b]
殿後有需雲殿舊名玉華後改瓊/華熈寧初改今名東有昇平樓舊名紫/雲明道
元年/改宫中觀宴之所也宫後有崇政殿舊名簡賢講武/太平興國二年
改今名熈寧間改/北横門曰通極閲事之所也殿後有景福殿西有殿
北向曰延和便坐殿也大中祥符七年建後苑東門洎/北向便殿成賜名宣和門承明
殿明道元年改端/明二年改今名凡殿有門者皆隨殿名宫中又有延
舊名萬歳大中/祥符七年改安福觀文舊名集聖明道二年改/肅儀慶歴八年改今名
景慶雲玉京等殿清景明道/元年改夀寧堂延春閣舊名萬春/寳元元年
改/福寧殿即延慶明/道元年改東西有門左右昭慶觀文殿西門
[017-14a]
曰延眞其東眞君殿曰積慶前建感眞閣又有龍圖閣
下有資政崇和宣德述古四殿天章閣下有羣玉蕋珠
二殿後有寳文閣即夀昌閣慶/歴元年改閣東西有嘉徳延康二
殿前有景輝門後苑東門曰寧陽即宣和門明/道元年改苑内有
崇聖殿太清樓其西又有宣聖化成即玉宸殿明/道元年改金華
西凉清心等殿翔鸞儀鳳二閣華景翠芳瑤津三亭延
福宫有穆清殿延慶殿北有柔儀殿初有殿無名章獻/太后名曰崇徽明
道元年改寳慈景/祐二年改今名崇徽殿北有欽明殿舊名天和明道元/年改觀文又改清
[017-14b]
風治平三/年改今名延福宫北有廣聖宫天聖三年建名長/寧景祐二年改内有
太清玉清冲和集福㑹祥五殿建流盃殿於後苑明道/元年
八月修文徳殿成是夜禁中火延燔崇徳長春滋福㑹/慶延慶崇徽天和承明八殿命宰相吕夷簡為修葺大
内使樞宻副使楊崇勲副之發京東西河北淮南江東/西路工匠給役内出乘輿物左藏庫易緡錢二十萬助
其費以故/改諸殿名又有慈徳殿在後苑觀種稻/景祐二年創建延羲閣在崇政/殿内
邇英閣在崇政殿西南盖侍臣講讀之/所也與延羲閣景祐二年賜名隆儒殿邇英閣/内小殿
皇祐三年/始賜名慈夀殿皇太后所居治/平元年賜名慶夀宫保慈宫熈寧/二年
建/玉華殿在後/苑基春殿熈寧元年建/在玉華殿後睿思殿八年/建承極
[017-15a]
殿元豐三/年建崇慶隆祐二宫元祐元/年建睿成宫神宗所居東/宫紹聖二年
賜/名宣和殿在睿思殿後紹聖二年四月殿成其東側别/有小殿曰凝芳其西曰瓊芳前曰重熈後曰
環碧元符三年廢崇寧初復作大觀/三年徽宗製記刻石實蔡京為之聖瑞宫皇太妃所/居因以名
宫/顯謨閣元符元年建藏神宗御集建中/靖國元年改曰熈明尋復舊玉虚殿元符/初建
玉華閣大觀初建在/宣和殿後親蠶宫政和元/年建燕寧殿在延福北/奉安仁宗
慈聖光獻/皇后御容延福宫政和三年春新作於大内北拱宸門/外舊宫在後苑之西南今其地乃百
司供應之所凡内酒坊裁造院油醋柴炭鞍轡等庫悉/移他處又遷兩僧寺兩軍營而作新宫焉始南向殿因
宫名曰延福次曰蕋珠有亭曰碧琅玕其東門曰晨輝/其西門曰麗澤宫左復列三位其殿則有穆清成平㑹
[017-15b]
寧睿謨凝和崑玉羣玉其東閣則有蕙馥報瓊蟠桃春/錦叠瓊芬芳麗玉寒香拂雲偃盖翠葆鉛英雲錦蘭薰
摘金其西閣有繁英雪香披芳鉛華瓊華文綺絳萼穠/華緑綺瑤碧清隂秋香叢玉扶玉絳雲㑹寧之北叠石
為山山上有殿曰翠㣲旁為二亭曰雲巋曰層巘凝和/之次閣曰明春其髙踰三百一十尺閣之側為殿二曰
玉英曰玉澗其背附城築土植杏名曰杏崗覆茅為亭/修竹萬竿引流其下宫之右為佐二閣曰宴春廣十有
二丈舞臺四列山亭三峙鑿圓池為海跨海為二亭架/石梁以昇山亭曰飛華横度之四百尺有奇縱數之二
百六十有七尺又疏泉為湖湖中作隄以接亭隄中作/梁以通湖梁之上又為茅亭鶴莊鹿砦孔翠諸柵蹄尾
動數千嘉花名木類聚區别幽勝宛若生成西抵䴡澤任/不類塵境初蔡京命童貫楊戬賈詳藍從熈何訢等分
宫役五人者因各為制度不務沿襲故號延福五位東/西配大内南北稍劣其東直景龍門西抵天波門宫東
[017-16a]
西二横門皆視禁門法所謂晨輝麗澤者也而晨輝門/出入最多其後又跨舊城修築號延福第六位跨城之
外浚濠深者水三尺東景龍門橋西天波門橋二橋之/下叠石為固引舟相通而橋上人物外自通行不覺也
名曰景龍江其後又闢之東過景龍門至封邱門景龍/江北有龍徳宫初元符三年以懿親宅潛邸為之及作
景龍江江夾岸皆奇花珍木殿宇比比對峙中塗曰壺/春堂絶岸至龍徳宫其地歳時次第展拓後盡都城一
隅焉名曰擷芳園山水美秀林麓暢茂樓觀/參差猶艮嶽延福也宫在舊城因附見此保和殿政/和
三年四月作九月殿/成總為屋七十五間玉清神霄宫政和三年建舊名玉/清和陽在福寧殿東
七年改/今名上清寳籙宫政和五年作在景龍門東對景輝/門既又作仁濟輔正二亭於宫前
作上清寳籙宫宻連禁署内列亭臺館舍不可勝計命/道士施民符藥徽宗時登皇城下視之又開景龍門城
[017-16b]
上作複道通寳籙宫以便齋醮之事徽宗數從複道上/往來是年十二月始張燈於景龍門上下名曰預賞元
宵其明年乃/有期門之事萬歳山艮嶽政和七年始於上清寳籙宫/之東作萬歳山山周十餘里
其最髙一峯九十步上有界亭分東西二嶺直接南山/山之東有萼緑華堂有書館八仙館紫石巖棲真磴覽
秀軒龍吟堂山之南則夀山兩峯並峙有雁池噰噰亭/北直絳宵樓山之西有藥寮有西莊有巢雲亭有白龍
沜濯龍峽蟠秀練光跨雲亭羅漢巖又西有萬松嶺嶺/畔有倚翠樓上下設兩閣閣下有平地鑿大方沼沼中
作兩洲東為蘆渚亭曰浮陽西為梅渚亭曰雪浪西流/為鳳池東出為雁池中分二館東曰流碧西曰環山有
閣曰巢鳳堂曰三秀東池後有揮雪亭復由磴道上至/介亭亭左復有亭曰極目曰蕭森右復有亭曰麗雲半
出北俯景龍江引江之上流注山澗西行為潄瓊軒又/行石間為煉丹凝真觀圜山亭下視江際見髙陽酒肆
[017-17a]
及清澌閣北岸有勝筠菴躡雲臺蕭閒館飛岑亭支流/别為山莊為囘溪又於南山之外為小山横亘二里曰
芙蓉城窮極巧妙而景龍江外則諸館舍尤精其北又/因瑤華宫火取其地作大池名曰曲江池中有堂曰蓬
壺東盡封丘門而止其西則自天波門橋引水直西殆/半里江乃折南又折北折南者過閶闔門為複道通茂
徳帝姬宅折北者四五里属之龍徳宫宣和四年徽宗/自為艮嶽記以為山在國之艮故曰艮嶽蔡絛謂初名
鳳凰山後神降其詩有艮嶽排空霄因改名艮嶽宣和/六年詔以金芝産於艮嶽之萬夀峰又改名夀峯蔡絛
謂南山成又改名夀嶽嶽之正門曰陽華故亦號陽華/宫自政和迄靖康積累十餘年四方花木奇石悉聚於
斯樓臺亭館雖畧如前所記而月增日益殆不可以數/計宣和五年朱勔於太湖取石髙廣數丈載以大舟挽
以千夫鑿河斷橋毁堰折牐數月乃至賜號昭功敷慶/神運是年初得燕地故也勔縁此授節度使大抵羣閹
[017-17b]
興築不肯已徽宗晚歳患苑囿之衆國力不能支數有/厭惡語由是得稍止又金人再至圍城日欽宗命取山
禽水鳥盡投之汴河聽其所之拆屋為薪鑿石為砲伐/竹為笓籬又取大鹿數百千頭殺之以啖戰士云宋史
元文至天聖初改今名正/接前艮嶽下衛士云之後
 宋朝㑹典 今大内即宣武軍節度使治所朱梁建
 都遂以衙署為建昌宫晉天福初又為大寧宫但改
 名號而已周世宗雖加營繕猶未合古制建隆三年
 發開封浚儀民廣皇城四年五月太祖命有司畫洛
 陽宫殿樓圖修之自是皇都始壯麗矣
[017-18a]
 趙徳麟侯鯖錄 唐宋京宫城東西四里一百八十八
 歩南北二里八十五歩周四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歩髙
 四丈八尺宋東京宫城周回五里
 邵氏聞見錄 宋京唐汴州梁太祖因宣武軍置建
 昌宫晉改曰大寧宫周世宗雖加營繕猶未如王者
 之制藝祖得天下之初即遣使圖西京大内按以改
 作既成帝坐萬歳殿洞開諸門端直如繩歎曰此如
 吾心小有私曲人皆見之矣
[017-18b]
 葉少藴石林燕語 京師大内梁氏建國止以為建
 昌宫本唐宣武節度治所未暇増大也後唐莊宗遷
 洛復廢以為宣武軍晉天福中因髙祖臨幸更號大
 寧宫今龍城是也其增展外羅城盖周世宗始為之
 太祖建隆初以大内制度草創乃詔圖洛陽宫殿展
 皇城東北隅以鐵騎都尉李懐義與中貴人董役按
 圖營建初命懐義等凡諸門與殿須相望無得輙差
 故垂拱福寧柔儀清居四殿正重而左右掖與升龍
[017-19a]
 銀臺等諸門皆然惟大慶殿與端門少差耳宫成太
 祖坐福寧寢殿召近臣入觀諭曰吾心端直正如此
 有少偏曲處汝曹必見之矣羣臣皆再拜後雖嘗經
 火屢修率不敢易其故處矣按石林燕語與/邵氏所記畧同
 又曰 大慶殿初名乾元太平興國祥符中皆因火
 改為乾元天安景祐中方改今名有龍墀沙墀凡正
 至大朝㑹尊號則御焉郊祀大禮則駕宿於殿之後
 閣百官為次宿於殿之兩廊皇祐初始行明堂之禮
[017-19b]
 又以為明堂仁宗御篆明堂二字毎行禮則權揭之
 已而復去明徳殿在大慶殿之西少次舊曰端明後
 改文明祥符中因火再建易今名紫宸殿在大慶殿
 之後少西其次又為垂拱殿自大慶殿後紫宸垂拱
 之兩間有柱廊相通每月視朝則御文徳所謂過殿
 也東西閤門皆在殿之兩旁月朔不御過殿則御紫
 宸所謂入閤也月朔與誕節郊廟成禮受賀契丹辭
 見亦皆御紫宸文徳遇受冊發冊明堂宣赦亦御而
[017-20a]
 不常用宣麻不御殿而百官即庭下聽之紫宸不受
 賀而拜表稱賀則於東上閤門國忌未赴景寧宫先
 進名表慰則於西上閤門亦既庭下拜而授閤門使
 盖以閤不以殿也惟垂拱為日御朝之所集英殿舊
 大明殿也明道中改今名毎春秋大燕皆在此太祖
 常御策制科舉人故後為進士殿試之所其東廊後
 有樓曰昇平舊紫雲樓也毎大燕則宫中登而觀焉
 皇儀殿舊名滋福咸平太宗明徳皇后居之以為萬
[017-20b]
 安宫后崩改舊名明道中改今名故常廢而不用以
 為治后喪之所
 又曰東華門直北有東向門西與内東門相值俗謂
 之謻門而無牓張衡東京賦所謂謻門曲榭者也薛
 琮注謻曲屈斜行依城郭為道集韵謻字或作䔟以
 為宫室相連之稱今循東華門牆而轉東面為北門
 亦可謂斜行依牆矣凡宫禁之言相承必皆有自也
 按字訓謻别也東/京賦但言别門耳
[017-21a]
 周宻癸辛襍識 京師有八卦殿八門各有樹木山
  石無一相類皆嵌石座亦穿空與石竅相通上欲有
 所徃與所幸美人自一門出宫人仙衣扶輪一聲霹
 靂則仙樂並奏雲霄間石竅中腦麝烟起如霧
 楊奐汴故宫記 元太宗十一年己亥春三月按部
 至於汴汴長吏宴於廢宫之長生殿懼後世無以考
 為纂其大概云皇城外南門曰南薰南薰之北新城
 門曰豐宜橋曰龍津橋北曰丹鳳而其門三丹鳳北
[017-21b]
 曰州橋橋少北曰文武樓遵御路而北横街也東曰
 太廟西曰郊社正北曰承天門而其門五雙闕前引
 東曰登聞檢院西曰登聞鼓院檢院之東曰左掖門
 門之南曰待漏院鼓院之西曰右掖門門之南曰都
 堂承天之北曰大慶門而日精門左昇平門居其東
 月華門右昇平門居其西正殿曰大慶殿東廡曰嘉
 瑞樓西廡曰嘉瑞門大慶之後曰徳儀殿徳儀之東
 曰左昇龍門西曰右昇龍門元文類二隆/字並非龍正門曰隆
[017-22a]
 徳曰蕭墻曰丹墀曰隆徳殿隆徳之左曰東上閤門
 右曰西上閤門皆南嚮東西二樓鐘鼓之所在鼓在
 東鐘在西隆徳之次曰仁安門仁安殿東則内侍局
 内侍之東曰近侍局近侍之東曰嚴祗門宫中則曰
 撒合門少南曰東樓即授除樓也西曰西樓仁安之
 次曰純和殿正寢也純和西曰雪香亭雪香之北后
 妃位也有樓樓西曰瓊香亭亭西曰凉位有樓樓北
 少西曰玉清殿純和之次曰寧福殿寧福之後曰苑
[017-22b]
 門由苑門而北曰仁智殿有一大石左曰敷錫神運
 萬歳峰右曰玉京獨秀太平石殿曰山莊莊之西南
 曰翠㣲閣苑門東曰仙韶院院北曰湧翠峰峰之洞
 曰大滌湧翠東連長生殿殿東曰湧金門湧金之東
 蓬萊殿長生西浮玉殿浮玉之西曰瀛洲殿長生之
 南曰閲武殿閲武南曰内藏庫由嚴祗門東曰尚食
 局尚食東曰宣徽院御藥北曰右藏庫右藏之東曰
 左藏宣徽東曰㸃檢司㸃檢北曰祕書監祕書北曰
[017-23a]
 學士院學士之北曰諫院諌院之北曰武器署㸃檢
 之南曰儀鸞局儀鸞之南曰尚輦局宣徽之南曰拱
 衛司拱衛之南曰尚衣局尚衣之南曰繁禧門繁禧
 南曰安泰門安泰西與左昇龍門直東則夀聖宫兩
 宫太后位本明儀殿試進士之所宫北曰徽音殿徽
 音之北曰燕夀殿燕夀殿垣後少西曰震肅衛司東
 曰中衛尉司儀鸞之東曰小東華門更漏在焉中衛
 尉司東曰祗肅門祗肅門東少南曰將軍司徽音聖
[017-23b]
 夀之東曰太后苑苑之殿曰慶春慶春與燕夀並小
 東華與正東華對東華門内正北尚廏局尚廏西北
 曰尚醖局湯藥局侍儀司少西曰符寳局器物局西
 則撒合門嘉瑞樓西曰三廟正殿曰徳昌東曰文昭
 殿西曰光興殿並南嚮徳昌之後宣宗廟也宫西門
 曰西華與東華直其北門曰安貞二大石外凡花石
 臺榭池亭之細並不錄觀其制度簡素比土階茅茨
 則過矣視漢之所謂千門萬戸珠璧華麗之飾則無
[017-24a]
 有也因其制度而損益之以求其稱斯可矣
  案明洪武十一年即宋故宫遺址建周王府乃太
  祖第五皇子諡定始分封之國宗室繁衍甲於他藩
  城中井水患苦鹻難飲汴人率於城外汲水飲之
  惟周府太廟前井水甘盖宋大内故井也
 石林詩話 京師職事官皆無公廨雖宰相執政亦
 僦舍而居每遇出省或有中批外奏急速文字則省
 吏徧持於私第呈押既稽緩又多泄漏元豐初始建
[017-24b]
 東西府於右掖門之前每府相對為四位裕陵幸尚
 書省駐輦環視久之時張侍郎文裕以詩慶宰執元
 參政厚之和曰黄閣勢連東鳳闕紫樞光直右銀臺
 盖東府與西闕相近西府正直右掖門
 避暑錄話 舊學士院在樞宻院之後其南廡與樞
 宻後廊中分門乃西向玉堂本以待乘輿行幸非學
 士所得常居惟禮上之日得畧坐其東受院令參謁
 而已其後為主廊北出直集英殿則所謂北門也學
[017-25a]
 士僅有直舍分於門之分旁每鎖院受詔乃與中使
 坐其中余為學士時始請闢兩直舍各分其一門與
 北門通為三以照壁限其中屏間命待詔鮑詢畫花
 竹於其上與玉堂郭熈春江晚景屏相配當時以為
 美談後聞王丞相將明為承㫖太上皇眷愛之厚乃
 旁取西省右正言㕔以廣之中為殿曰右文則非余
 前日所見
 吳處厚青箱襍記 梁祖都汴庶事草創正明中始
[017-25b]
 於今右長慶門東北創小屋數十間為一館湫隘尤
 甚又周廬徼道咸出其間衛士騶卒朝夕喧襍每受
 詔撰述皆移他所至太平興國中車駕臨幸顧左右
 曰若此卑陋何以待天下賢俊即日詔有司規度左
 昇龍門東北東府地為三館命内臣督役晨夜兼作
 不日而成尋下詔賜名崇文院以東廊為昭文館書
 庫南廊為集賢院書庫兩廊以經史子集四部為史
 館庫凡六庫書籍正副本八萬本斯亦盛矣
[017-26a]
東京夢華錄曰東都外城方圓四十餘里城濠曰䕶龍
河濶十餘丈濠之内外皆植柳粉墻朱戸禁人徃來城
門皆甕城三層屈曲開門惟南薰門新鄭門新宋門封
丘門皆直門兩重盖此係四正門皆留御路故也新城
南壁其門有三正南門曰南薰門城南一邊東南則陳
州門傍有蔡河水門西南則戴門亦有蔡河水門蔡河
正名惠民河為通蔡州故也東城一邊其門有四東南
曰東水門乃汴河下流水門也其門跨河有鐵褁牕門
[017-26b]
遇夜如閘垂下水面兩岸各有門通人行路出拐子城
夾岸百餘丈次則曰新宋門次曰新曹門又次曰東北
水門乃五丈河之水門也次曰萬勝門又次曰固子門
又次曰西北水門乃金水河水門也北城一邊其門有
四從東門曰陳橋門乃大遼入/使驛路次曰封丘門北郊/御路次曰
新酸棗門次曰衛州門諸門名皆俗呼其正名如水西/門曰利澤鄭州本順天門固子
門本金/耀門新城每百步設馬面戰棚宻直女牆旦暮修整
望之聳然城裏牙道各植榆柳成隂每二百步置一防
[017-27a]
城庫置守禦之器有廣固兵士二十指揮每日修造泥
飾專有京城所提總其事
舊京城方圓約二十里許南壁其門有三正南曰朱雀
門左曰保康門右曰新門東壁其門有三從南汴河南
岸前門子河北岸曰舊宋門次曰舊曹門西壁其門有
三從南曰舊封丘門次曰景龍門乃大内城角/寳籙宫前也次曰金
水門
穿城河道有四南殿曰蔡河自陳蔡由西南戴樓入京
[017-27b]
城遼繞自東南陳州門出河上有橋十一自陳州門裏
曰觀橋在五岳/觀後門從北次曰宣泰橋次曰雲騎橋次曰横
橋子在彭婆/之宅後次曰髙橋次曰西保康門橋正對/内前次曰新
橋次曰太平橋髙殿前/宅前次曰糶麥橋次曰第一座橋次
曰宜男橋出戴樓門外曰四里橋中曰汴河自西京洛
口分水入京城東去至泗州入淮運東南之糧凡東南
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給焉自東水門外七里至西
水門外河上有橋十三從東水門外七里曰虹橋其橋
[017-28a]
無柱皆以巨木虚架飾以丹艧宛如飛虹其上下土橋
亦如之次曰順城倉橋入水門裏曰便橋次曰下土橋
投西角子門曰相國寺橋次曰州橋正名大/漢橋正對於大
内御街其橋與相國寺橋皆低平不通舟船惟西河平
船可過其柱皆青石為之石梁石笋楯欄近橋兩岸皆
壁雕䥴海馬水獸飛禽之狀橋下宻排石柱盖車駕御
路也州橋之北岸御路東西二闕樓觀對聳橋之西有
方淺船二隻頭置巨幹鐵槍數條岸上有鐵索三條遇
[017-28b]
夜役上水面盖防遺失舟船矣西去曰浚儀橋次曰興
國寺橋亦名馬/軍衙橋次曰太師府橋蔡相/宅前次曰金梁橋次曰
西浮橋舊以船為之橋今/皆用木石造矣次曰西水門便橋門外曰横
橋東北曰五丈河來自濟鄆般輓京東路糧斛入京城
自新曹門外入京河上有橋五東去曰小横橋次曰廣
備橋次曰蔡市橋次曰青暉橋染院橋西北曰金水河
自京城西南分京索河水築隄從汴河上用木槽架過
從西北水門入京城夾牆遮擁入大内灌後苑池浦矣
[017-29a]
河上有橋三曰白虎橋横橋五王宫橋之類又曹門河
小子橋曰念佛橋
大内正門宣德樓列五門門皆金釘朱漆壁皆磚石間
甃鐫鏤龍鳳飛雲之狀莫非雕甍畫棟峻桷層榱後以
琉璃瓦曲尺朶樓朱欄彩檻下列兩闕亭相對悉用朱
紅杈子入宣德樓正門乃大慶殿庭設兩樓如寺院鐘
樓上有太史局保章正測騐時漏逐時刻執牙牌奏每
遇大禮車駕齋宿及正朔朝會於此殿殿外左右横門
[017-29b]
曰左右長慶門内城南壁有門三座係大朝會趨朝路
宣德樓左曰左掖門右曰右掖門左掖門裏乃明堂右
掖門裏西去乃天章寳文等閣宫城至北廊約有丈餘
入門東去街北廊乃樞宻院次中書省次都堂宰相朝/退治事
於/此次門下省次大慶殿外廊横門北去百餘步又一横
門每日宰執趨朝此處下馬餘侍從臺諫於第一横門
下馬行至文徳殿入第二横門東廊大慶殿東偏門西
廊中書門下後省次修國史院次南向小角門正對文
[017-30a]
德殿常朝/殿也殿前東西大街東出東華門西出西華門近
裏又兩門相對左右嘉肅門也南去左右銀臺門自東
東華門裏皇太子宫入嘉肅門街南大慶殿後門東西
上閤門街北宣祐門南北大街西廊面東曰凝暉殿乃
通會通門入禁中矣殿相對東廊門乃殿中省六尚局
御厨殿上常列禁衛兩重時刻提警出入甚嚴近裏皆
近侍中貴殿之外皆知省御藥幕次快行親從官輦官
車子院黄院子内諸司兵士祗候宣喚及宫禁買賣進
[017-30b]
貢皆由此入宣祐門外西去紫宸正朔受/朝於此次曰文徳殿
常朝/所御次曰垂拱殿次曰皇儀殿次曰集英殿御宴及試/舉人於此
後殿曰崇政殿保和殿内書閣曰眷恐是/睿字思殿後門曰
拱宸門
内諸司皆在禁中如學士院皇城司四方館客省東西
上閤門通進司内弓劍槍甲軍器等庫翰林司茶酒/局也
侍省入内内侍省内藏庫奉宸庫景福殿庫延福宫殿
中省六尚局尚藥尚食尚輦/尚醖尚舍尚衣諸閣外内香藥庫後苑作
[017-31a]
翰林書藝局醫官局天章等閣明堂班朔布政府
外諸司左右金吾衛仗司法酒庫内酒坊牛羊司乳酪
院儀鸞帳設/局也車駱院供奉庫襍物庫襍賣務東西作坊
萬全造軍/器所修内司文思院上下界綾錦院文繡院軍器
所上下竹木務箔場車營致逺務騾務駞務象院作坊
物料庫東西窰務内外物庫油醋庫京城守具所鞍轡
庫養馬曰左右騏驥院天駟十監河南北十炭場四屬
藥局内外柴炭庫軍頭引見司架子營樓店務/店宅務𣙜貨務
[017-31b]
都察場大宗正司左藏大觀元豐宣和等庫偏枯局打
套所諸米麥等自州東虹橋元豐倉順城倉水東裏河
折中外河折中富國廣盈萬盈永豐濟逺等倉陳州門
裏麥庫子州北夷門山五丈河諸倉約共有五十餘所
日有支納下卸即有下卸指揮兵士支遣即有袋家每
人有兩石布袋遇有支給倉前成市近新城有草場二
十餘所每逢冬月諸鄉納粟桿草牛車塡塞道路車尾
相銜數十萬軸不絕場内堆積如山諸軍打請營在州
[017-32a]
北即往州南倉不許雇人搬擔並要親自負米祖宗之
法也
坊巷御街自宣德樓一直南去約濶二百餘步兩邉乃
御廊舊許市人買賣於其間自政和間官司禁止各要
立黑漆&KR1166子路心又要安朱漆&KR1166子兩行中心御道不
得人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KR1166子之外&KR1166子裏有磚
石甃砌御溝水兩道宣和門盡植蓮荷近岸植桃李梨
杏襍花相間春夏之間望之如繡
[017-32b]
宣德樓前左南廊對左掖門為明堂頒朔布政府祕書
省右南廊對右掖門近東則兩府八位西則尚書省御
街大内前南去左則景靈宫宫右則西宫近南大晟府
次曰太常寺州橋曲轉大街面南曰左藏庫
金史南京路國初曰汴京貞元元年更號南京
都城門十四曰開陽曰宣仁曰安利曰平化曰通逺曰
宜照曰利川曰崇徳曰迎秋曰廣澤曰順義曰迎朔曰
順常曰廣智宫城門南外曰南薰南薰北新城門曰豊
[017-33a]
宜橋曰龍津橋北門曰丹鳳其門三丹鳳北曰丹橋橋
少北曰文武樓遵御路而北横街也東曰太廟西曰郊
社正北曰承天門其門五雙闕前引東曰登聞檢院西
曰登聞鼓院檢院東曰左掖門門南曰待漏院鼓院西
曰右掖門門南曰都堂直承天門北曰大慶門門東曰
日精門又東曰左昇平門大慶門西曰月華門又西曰
右昇平門正殿曰大慶殿殿前有龍墀又南有丹墀東
廡曰嘉福樓西廡曰嘉瑞樓大慶後曰徳儀殿殿東曰
[017-33b]
左昇龍門西曰右昇龍門正門曰隆徳内有隆徳殿有
蕭墻有丹墀隆徳殿左曰東上閤門右曰西上閤門皆
南嚮鼓樓在東鐘樓在西隆徳之次曰仁安門仁安殿
東則内侍局又東曰近侍局又東曰嚴祗門宫中則稱
曰撒合門少南曰東樓則授除樓也西曰西樓仁安之
次曰純和殿正寢也純和西曰雪香亭亭北則后妃位
也有樓樓西曰瓊香亭亭西曰凉位有樓樓北少西曰
玉清殿仁和之次曰福寧殿殿後曰苑門内曰仁智殿
[017-34a]
有二太湖石左曰敷錫神運萬歳峯右曰玉京獨秀
太平巖殿曰山莊其西南曰翠㣲閣閣北曰翠峯峯之
洞曰大滌湧翠東連長生殿又東曰湧金殿又東曰蓬
萊殿長生西曰浮玉殿又西曰瀛洲殿長生殿南曰閲
武殿又南曰内藏庫嚴祗門東曰尚食局又東曰宣徽
院院北曰御藥局又北右藏庫東則左藏庫宣徽院東
曰㸃檢司司北曰祕書監又北曰學士院又北曰諫院
又北曰武器署㸃檢司南曰鸞儀局又南曰尚輦局宣
[017-34b]
徽院南曰拱衛司又南曰尚衣局其南為繁禧門又南
曰安泰門門與左昇龍門相直東夀聖宫兩宫太后也
本明俊殿試進士之所宫北曰徽音院又北曰燕夀殿
殿垣後西曰振肅衛司東曰中衛尉司儀鸞局東曰小
東華門更漏在焉中衛尉司東曰祗肅門少東南曰將
軍司徽音夀聖東曰太后苑苑殿曰慶春與燕夀殿並
小東華與正東華門對東華門内正北尚廏局其西北
曰臨武殿左掖門北尚食局南曰宫苑司其西北尚醖
[017-35a]
局湯藥局侍衛司少西曰符寳局器物局又西則撒合
門也嘉瑞樓西曰三廟正殿曰徳昌東曰文昭西曰光
興徳昌後宣宗廟也宫西門曰西華與東華相直北門
曰安貞
大金國志曰貞元三年國主隂有南征之志乃謀遷都
汴京先遣參知政事馮長寧為留守經畫修内未幾天
火焚之宫室皆盡主大怒免長寧為庶人尋杖之死
正隆元年冬復修汴京大内遣左丞相領行臺尚書省
[017-35b]
督其事以梁漢臣為提舉官號大使詔曰朕祗奉上元
君臨萬國屬從朔地爰出幽都猶跼蹐於一隅非光宅
於中土顧理道所在有因有循權變所生有革有化大
梁天下之都㑹隂陽之正中朕惟變通之數其可違乎
往歳卜宅相土宜建新都將命不䖍燼於一炬第山川
秀麗卉物繁滋朕夙有志焉雖則劬勞其究安宅其大
内規模一仍舊貫可大興營構乘時葺理
汴京制度宣宗所遷大槩依宋之舊故宫宫牆四角皆
[017-36a]
有樓髙五丈每樓一所兩旁各有屋以褁牆角自左掖
門向西三十步横入一門號左昇龍門入此門即大慶
門外游峻廊上俯闡城中正望丹鳳樓後下樓即右昇
龍門此兩門通左右掖門横通大慶門外其門有三中
曰大慶東曰日精西曰月華門旁皆列㦸入此門望見
大慶殿殿前有兩樓對峙東曰嘉福西則嘉瑞大慶殿
屋十一間龍墀二級旁朶殿各三門峻廊後與兩廡相
接殿壁畫四龍各長四丈乃宣宗渡河後畫中有御畫
[017-36b]
小龍用拱斗鬬成一方井如佛正殿盖中有一金龍以
絲網罩之此正衙也轉西御屏下峻階數步一殿曰徳
義殿有三門中曰隆平左曰左隆平右曰右隆平入此
門東西兩井望見隆徳殿即宋垂拱殿也殿庭中東一
鐘樓西一鼓樓殿屋五大間階上龍墀一級東西兩閤
門並樓屋下有門通往來此常朝殿也此殿後又一庭
院有門曰仁安東西兩門東出東華門入仁安門望見
仁安殿龍墀兩廊皆入仁徳殿規模即宋集英殿也自
[017-37a]
此後兩殿有門皆有船軒連接兩邊廊屋止是黑漆牕
戸意謂必宫人居於此乃内殿百官不到前四殿皆琉
璃筒瓦一殿曰徳和一殿曰福寧後有一小殿殿後有
直舍此殿後即内宫牆門有門兩重出入後苑十數步
間過一小溪橋有仁智殿溪中有龍舟仁智殿下兩巨
石髙二丈廣半之東一石有小碑刻勅賜昭度神運萬
峯西一石刻獨秀太平巖乃宋徽宗御書刻石塡金殿
後有石壘成山髙百尺廣倍之最上刻石曰香石泉山
[017-37b]
山後輓水上山水自流下至荆玉澗又流至湧翠峯下
有大山湧水自洞門飛下復由本路出徳和殿迤邐至
大慶門外横從右昇龍門出後朝門牓曰啓慶之宫入
宫門後有三門中曰徳昌左曰文昭右曰光興制度宏
麗金碧輝映不可勝言出啓慶門復入右昇龍門過大
慶門外出左昇龍門向東行一門向南牓曰聖夀宫左
安泰門右明昌門即金國太后宫入宫門直入一門牓
曰徽音又一門牓曰光熙望見徽音殿長樂殿入光翼
[017-38a]
門繁禧門有徳夀殿復出此宫即祕閣在左掖門之西
五門之東即古待漏院自五門望南向丹鳳門中間禁
路兩廊千步廊盡處向東一屏牆向南一大門即太廟
門内三門門上並畫蟠龍殿宇二十五間髙大宏麗兩
旁修廊東西各開一門與廊相通盖百官陪位入此兩
門甚便殿上十一室盡牓金國祖宗謚號每一室計三
門東邊一門西邊一牕嵌一小石室上下有石廣三丈
石門一閤可開閉係藏神主處遇祭祀迎神主出石室
[017-38b]
祭畢復藏殿宇出太廟向西行向南一門即社壇周圍
皆牆外四門遇祭則開迎四方之氣宫室制度金國時
有改更大抵皆宋朝之舊也
 
 
 
 
 厯代帝王宅京記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