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8 欽定滿洲源流考-清-阿桂 (master)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滿洲源流考卷十五
  山川二/
   混同江
 御製松花江詩
  滚滚遥源出不咸松花江即混同江源出長/白山山海經作不咸山大東王
  氣起
龍潛劈空觧使山原折接上那辭霧雨添兩岸參差青嶂
[019-1b]
  印一川榮繆碧波恬地中呈象原檐鼓松花江以松/阿哩烏拉得
  名松阿哩者即/國語天河也石辨支機孰是嚴
 御製松花江放船恭依
皇祖詩韻
  隆崇
 長白佑維清松花江源山頂生飛流銀河練影明縈廻
  千里竹箭輕望
 祭申悃和鸞鳴臨江遂命青雀横水天上下秋光晶馮
[019-2a]
  夷静恬濤不驚擊汰直達吉林城滄浪之水義最精
  俯看直欲濯我纓詎必昆明習戰兵隆崇
 長白佑維清繼繩
祖烈希景行從流寜為去/聲欣渟泓
 御製松花江捕魚
  松江網魚亦可觀潭清潦盡澄秋烟虞人技癢欲効
  悃我亦因之一放船施罟濊濊旋近岸清波可數鰷
  鱸鰱就中鱏鰉稱最大度以尋丈長鬐軒波裏頽如
[019-2b]
  玉山倒擲义百中誠何難鈎牽繩曳乃就陸椎牛十
  五一當焉舉網邪許集衆力銀刀雪㦸飛繽繙計功
  受賜即命罷方慮當秋江水寒
    魏書勿吉國有大水濶三里餘名速末水按速/末即
    混同江亦/作粟末
    新唐書粟末靺鞨依粟末水以居水源於太白
    山
    遼史本紀聖宗太平四年詔改鴨子河曰混同
[019-3a]
   江
   遼史上京臨潢府有鴨子河
   金史本紀遼都統蕭嘉哩副都統托卜嘉滿洲/語膝
   也舊作撻/不野今改將歩騎十萬會於鴨子河北太祖自
   將擊之
   金史本紀收國元年八月上親征黄龍府次混
   同江無舟上使一人導前乗赭白馬徑渉曰視
   吾鞭所指而行諸軍隨之水及馬腹後使舟人
[019-3b]
   測其渡䖏深不得其底
   金史世紀混同江亦號黒龍江案混同江自長/白山北流折而
   東與黒龍江會黒龍江出喀爾喀北界東南流/與混同江會實係二水合流非一水而二名也
   史文/殊誤
   金史上京路水有混同江松阿哩江鴨子河按/混
   同江即松阿哩江遼史又稱/即鴨子河金志誤分為三水
   金史世宗大定二十五年册混同江之神為興
   國應聖公立廟致祭
[019-4a]
   契丹國志長白山黒水發源於此案黒龍江並/不發源長白
   此盖誤以混/同為黒水也舊云粟末河太宗破晉改為混同
   江按遼史聖宗時始改名混同江/葉隆禮契丹國志作太宗誤也
   許亢宗奉使行程録古烏舎塞枕混同江湄其
   源來自廣漠之北逺不可究自此南流五百里
   接髙麗鴨緑江注海案此條舛誤尤甚混同江/出長白北流會黒龍江東
   入海乃云來自廣漠之北南流/會鴨緑盖據圖臆揣之誤也
   元一統志混同江俗呼松阿哩江源出長白北
[019-4b]
   流經舊建州詳前部族門及/渤海疆域條西五十里會諸水
   東北流經故上京見金上/京條下達五國頭城見前/疆域
   門/北又東北注於海
   明統志混同江在開原城北一千五百里源出
   長白山蒼名粟末河俗呼松阿哩江北流經金
   故會寧府下繞五國頭城東注於海松花江在
   開原城東北一千里源出長白山北流經故南京
   城合輝發江混同江東流注海按混同江發源/於長白山北自
[019-5a]
   吉林東南北流出邉受嫩江折而東北受黒龍/江南受烏蘇哩江東注於海遼太平四年詔改
   鴨子河為混同江混同之名始見於此土人呼/為松阿哩江金志作宋瓦江則松阿哩音之誤
   也明統志作松花江則宋瓦之轉音也金史本/紀有云混同江一名黒龍江指下流交會之䖏
   言之或以此江名松花而以薩哈連烏拉為混/同誤也金史地理志既載混同江又載宋瓦江
   鴨子河是不知一江之有三名而誤以為三水/明統志既載混同江又載松花江是又誤以一
   江為二/水云
  鴨緑江
   漢書地理志元莬郡西盖馬縣馬訾水西北入
[019-5b]
   鹽難水西南至西安平入海過郡二行二千一
   百里
   通典馬訾水一名鴨緑江源出靺鞨白山水色
   似鴨頭故名
   通鑑大業八年伐髙麗分道並進皆會於鴨緑
   水西
   通鑑貞觀十九年程名振等㧞卑沙城遣將耀
   兵於鴨緑水又龍朔元年契苾何力討髙麗髙
[019-6a]
   麗守鴨緑不得濟何力乗堅冰渡水大破之乾
   封二年李勣伐髙麗管記元萬項檄文曰不知
   守鴨緑之險髙麗報曰謹聞命矣即移兵拒守
   唐兵不得渡
   遼史聖宗統和二十八年自將伐髙麗大軍渡
   鴨緑江康肇拒戰敗之
   通考女真世居長白山鴨緑水之源
   元一統志鴨緑江在遼陽路東五百六十里按
[019-6b]
   唐書馬訾水出靺鞨白山西與鹽難水合又西
   南至安平入於海唐太宗征髙麗遣邱孝忠耀
   兵於鴨緑水即此今考其源出於長白山西南
   流經故博索府見前疆/域門東南入海
   髙麗圖經鴨緑之水源出靺鞨其色如鴨頭故
   以名之去遼東五百里又西與一水合即鹽難
   水也二水合流西南至安平城入海髙麗之中
   此水最大波瀾清徹其國恃此以為天塹水濶
[019-7a]
   三百歩在平壤城西北四百五十里遼水東南
   四百八十里自遼水以東即屬契丹大金以其
   地不毛不復城守徒為徃來之道而已按鴨緑/水其色
   如鴨頭乃史家傳會/之論詳見完顔部條
   明統志鴨緑江在遼東都司城東五百六十里
   按鴨緑江在吉林烏拉南九百七十里源出長/白山西南流與朝鮮分界至鳯凰城東南入海
   即古馬訾水亦名益州江盖渤/海益州所治也見前疆域門
  愛呼河
[019-7b]
   金史烏庫哩舊訛烏古論今/從八旗姓譜改薩哈滿洲語小圍/也舊説三合
   今/改海蘭路愛呼河人
   金史烏雅舊訛烏延今從/八旗姓譜改和囉噶䝉古語墻圏/也舊訛胡里
   改今/改海蘭人後徙愛呼穆昆家焉愛呼舊訛愛/也窟今改正
   元一統志長白山頂有潭周八十里南流為鴨
   緑江北流為混同江東流為愛呼河
   明統志愛呼河源出長白山東流入海案元明/統志又
   俱訛為阿也苦今併改考集盛京通志吉林諸/河多發源於長白山諸窩 中而自入海者惟
[019-8a]
   混同鴨緑圖們三江愛呼河自納穆窩集/會拉發河入混同江今明統志云入海誤
  圖們江
   金史景祖兵勢稍振圖們舊訛統門/今改正水温特赫
   舊作温廸痕今據/八旗姓譜改正部來附
   金史天會九年以圖們水以西和屯錫馨珊沁
   三水以北閒田給海蘭路諸穆昆案圖們江在/寜古塔城南
   六百里源出長白山東北流/違朝鮮北界復東南折入海
  佟佳江
[019-8b]
   漢書地理志馬訾水西北入鹽難水案與鴨緑/江會流入
   海者惟佟佳江為大漢書/所稱鹽難水當即是也
   新唐書鴨緑水西與鹽難水合
   元一統志大蟲江在遼陽路發源原缺/縣名縣東南
   龍鳳山分水嶺下東南流經廢博索府見前疆/域門
   南流合於鴨緑江
   明統志大蟲江在遼東都司城東南四百里源
   出龍鳳山南流入鴨緑江按一統志云佟住江/在吉林烏拉城南八
[019-9a]
    百二里亦名通佳江南流會鴨緑江即古鹽難/水明統志有大蟲江疑即佟佳江也今考佟佳
    江源出分水嶺西南流受喀爾敏諸水鴨緑江/自東來會南入於海龍鳳山之名無可考惟鳯
    凰城西北有/龍鳯䑓山
   遼河
 御製渡句驪河
  句驪舊遼水千載帯遼陽古客曽何在今人引興長
  蒹葭餘敗質汀嶼何蒼茫飲練雙長虹横臥水中央
  幾箇無心鷗衝波任翺翔戰勲尋堞壘世態驚滄桑
[019-9b]
  惟此東流水今古無閒忙積素漫兩岸流凘聲琅琅
  誰能呼舴艋捕彼鯉與魴近樹銀為飾逺山玉作裝
  憑輿愁峭寒披裘且徬徨常時禁體詩苦吟讀書堂
  奚如眺攬餘萬景箇中藏
 御製渡遼水
  鏡影照龍㫋
橋山展謁旋寜同貞觀后撠挶為開邉
    漢書地理志大遼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
[019-10a]
   一千二百五十里
   三國魏志司馬懿伐公孫淵圍襄平會大霖雨
   遼水暴漲運船自遼口竟至城下平地水數尺
   水經大遼水出塞外衛白平山東南入塞過遼
   東襄平縣西又東南過房縣西又東過安市縣
   西南入於海
   水經注遼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東流直遼
   東之望平縣西屈而西南流逕襄平縣故城西
[019-10b]
   又東逕遼隊縣故城西又南小遼水注之又右
   會白狼水至安市縣入海
   隋書開皇八年命漢王諒討髙麗軍次遼水髙
   麗遣使謝罪乃罷兵
   通鑑大業七年諸軍會遼水髙麗阻水拒守隋
   兵不得濟命宇文愷造浮橋三道於遼水西岸
   既成引橋趣東岸橋短丈餘士卒赴水接戰髙
   麗乗髙擊之為所敗乃引橋復就西岸命何稠
[019-11a]
   接橋二日而成諸軍進戰於東岸
   通鑑貞觀十八年遣營州都督張儉討髙麗值
   遼水漲儉等久不得濟次年車駕至遼澤泥淖
   二百餘里人馬不可通詔閻立徳布土作橋既濟
   撤之以堅士心及師還遣長孫無忌將萬人翦
   草填道深䖏以車為梁上自繫薪於馬鞘以助
   役
   通典貞觀二十一年李勣破髙麗於南蘓班師
[019-11b]
   至頗利城渡白狼黄嵓二水皆由膝以下勣怪
   二水狹淺問契丹遼源所在云此二水合而南
   流即稱遼水更無遼源可得也案遼河二源/一為吉林之
   赫爾蘇河一為潢河又有喀喇沁之土河東流/合於潢河水經注稱遼水過房縣西右會白狼
   水又稱白狼水經古黄龍栁城之北與今土河/相合故或疑白狼水即土河然按之水經注亦
   難一一脗合李勣自南蘇班師南蘇為今復州/寜海地去潢河土河甚遠唐書所言未足為據
   又明志以艾河土河合流/為遼河上源尤不足信耳
   通典大遼水源出靺鞨國西南山南流至安市
[019-12a]
   入海
   遼史東京遼陽府遼河出東北山口會范河原/本
   會誤作為范河源出嘉穆呼山/入遼河别係一河也今改正西南流為大口
   入於海
   金史遼陽府瀋州章義縣有遼河
   元一統志遼河在遼陽路西一百五十里按前
   漢地理志遼東郡望平縣下注云大遼水出塞
   外後漢書注引山海經曰遼水出白平東郭璞
[019-12b]
   曰出塞外御白平山此作御白平與/今本水經異今按圖册
   上從咸平府界流經瀋陽府城西北一百二十
   里下流入廣寧路境
   明統志遼河源出塞外自三萬衛西北入境南
   流經鐵嶺瀋陽都司之西境廣寧之東境又南
   至海州衛入海按遼河東源出吉林城西南之/庫勒訥窩集為赫爾蘓河北流
   出邉西北繞鄧子河又西南折為潢河會其西/源即潢河也二河合流自開原縣入邊經鐡嶺
   入雙峽口分為二曰内遼河外邉河繞縣之西/南復合為一至開城為巨流河亦名句驪河又
[019-13a]
   作枸栁河又分流復南滙經海城縣西與太子/河會遂為三汊河入海水經所稱衛白平山及
   砥石山皆傳聞/未審之辭耳
  渾河 瀋水
   漢書地理志髙句麗遼山遼水所出西南至遼
   隊入大遼水
   水經元莬髙句麗縣有遼山小遼水所出西南
   至遼隊入於大遼水
   水經注小遼水出遼山西南經遼陽縣與大梁
[019-13b]
   水會又東南逕襄平縣為淡淵晉永嘉三年涸
   又逕襄平縣入大梁水按渾河與太子河會西/流合遼河為三汊河故
   漢志云入大遼水此云入大梁水疑大遼水之/誤與大梁水會巳見上文大梁水即太子河也
   遼史東京遼陽府渾河在東梁范河之間
   金史東京路瀋州樂郊縣有渾河貴徳州奉集
   縣亦有渾河
   元一統志渾河在遼陽路本路圖册引遼志云
   源自越喜國見前靺/鞨條出熊水西北合衆流會淄
[019-14a]
   水屈曲數千里入於海按地志集畧云源出女真
   國西流過貴徳州由州西流入梁水西南七十
   里合遼河入於海
   元一統志渾河在瀋陽路源出廢貴徳州東北
   西南經瀋州南一十五里遼陽西四十里會太
   子河合遼水南注於海舊稱瀋水水勢湍激沙
   土混流故名渾河今水澄澈遇漲則渾案元一/統志所
   稱盖即一水以圖册分載而兩存之也徳盛京/通志又載有小瀋水俗名五里河在承 縣城
[019-14b]
   南自東関觀音閣東發源一名萬泉河流至騾/子圈南入渾河水北曰陽瀋陽之名以此明志
   稱一名活水髙永昌拒/金兵於活水者非是
   明統志渾河源出塞外西南流至瀋陽衛合沙
   河又西南流至遼東城西北入太子河案渾河/發源自
   長白山納魯窩集中西北流入英額邉門經太/興京界内繞 盛京之西南至王大人屯與
   子河會西流會遼/河為三汊河入海
  太子河
   漢書地理志遼陽縣大梁水西南至遼陽入遼
[019-15a]
   遼史地理志東梁河自東山西流與渾河合為
   小口會遼河入於海又名太子河亦曰大梁水
   金史地理志東京路遼陽府遼陽縣有東梁河
   國名烏勒呼滿洲語蘆葦也舊/作兀魯忽今改正必喇俗名太子
   河宜豐縣遼舊衍州亦有東梁河案太子河亦/名衍水以燕
   太子丹匿於衍水故名太子/河遼衍州之名當取於此也
   通考大梁水出塞外西南流注小遼水
   明統志太子河源出果囉舊作斡羅/今改正山西流五
[019-15b]
   百里至遼東城東北五里許折而西南流至渾
   河合為小口會遼河入海按太子河在遼陽州/北十五里即古大梁
   水一名東梁河源出吉林薩木禅山自葦子峪/入邉西南流至州西北合渾河又西至海城縣
   西北入邉河明志以為/出果囉山盖傳聞之誤
  沙河
   遼史地理志東京遼陽府沙河出東南山西北
   流經盖州入於海
   金史地理志東京路澄州析木縣有沙河按奉/天及
[019-16a]
   錦州水名沙河者凡十有八其源委皆别在承/徳遼陽海城開原復州寜逺者各一在盖平者
   二在寜海者四在廣寜義州者各三其在遼陽/者源出王千户嶺至船城入太子河在盖平者
   源出雞冠山至小松島入海盖平即盖州遼史/所云當即是此在海城者源出南分水嶺西北
   流入三汊河海城即金澄州/疑此為金史所稱之沙河也
  大清河
   遼史地理志東京遼陽府有清河
   金史地理志咸平路咸平府銅山縣北有清河
   明統志大清河源出三萬衛東北分水嶺南流
[019-16b]
   經城東南入遼河案大清河在開原縣東三十/里其上源為哈達河出吉林
   達陽阿嶺會覺羅阿魯諸河經拐磨子/山即為清河扣河自東來會西入遼河
  柴河
   金史地理志咸平路咸平府銅山縣南有柴河
   新興縣北有柴河
   明統志柴河源出瀋陽衛東諸山西流經城北
   入遼河案柴河在鐡嶺縣城北二里源/出分水嶺至席家莊入遼河
  范河
[019-17a]
   遼史地理志東京遼陽府北至挹婁縣范河二
   百七十里
   金史地理志咸平路咸平府新興縣有范河案/范
   河在鐡嶺縣城南三十里亦名汛河/源出嘉穆呼山至螞蜂溝入遼河
  輝發河
   通考契丹時自咸州東北至粟末江中間所居
   之女真謂之輝發舊作回覇今改正按輝發之/名始見於此 國初輝發國
   居輝發河邉因為國號/遼時部名亦當取此
[019-17b]
   金史赫舎哩舊作紇石烈今/從八旗姓譜改呼喇䝉古語雨也/舊訛胡剌今
   改/輝發州人
   明統志輝發舊訛灰扒/今併改江至海西合混同江案/輝
   發河在吉林城南三百二十里源出納魯窩集/即遼吉善河圖們河三屯河合流䖏東北入混
   同江圖們河與發源長/白之圖們江非一水也
  伊屯河
   金史額爾琿滿洲語强壯也舊/訛阿徒罕今改正從攻黄龍府援
   照蘇蒙古語錢也舊/訛照散今改正城夜過伊屯舊訛益褪/今改正
[019-18a]
   詰朝大敗契丹兵
   明統志伊屯河在三萬衛西北案明志訛一秃/河又訛一統稱
   龍安一統河龍安者隆安之誤遼之黄龍府金/為隆州貞祐初陞為隆安府伊屯河正在其地
   故有是稱里盛京通志伊屯河在吉林城西二/百九十餘 源出額赫峯北流出邉東入混同
   江伊屯門/即在河西
  伊爾們河
   金史温都舊作温敦今從/八旗姓譜改布拉滿洲語荆剌也/舊作蒲剌今改
   正/始居長白山後徙隆州伊爾們河舊作移里/□今改正
[019-18b]
   金史璸都授上京伊爾們世襲明安
   明統志伊爾們河在開原城北北流合伊屯河
   入松花江案明志訛伊運又訛引門皆伊爾們/之轉音金隆州即在吉林烏拉西其
   為伊爾們無疑考伊爾們河在吉林西百四十/里源出庫勒訥窩集東北流會伊屯河入混同
   江/
  小凌河
御製小凌河
 頽垣敗壘動經過防禦當年事若何上將生降中左
[019-19a]
  所監軍坐擁小凌河明末各路用兵皆有内監監軍/若輩擁强兵以自衛驅殘疾使
  當戰僨事/率由此一時成敗滄桑易千古興忘感慨多幾許
  英雄淘洗盡濤聲依舊送回波
    遼史興中府有小凌河
    元一統志凌河在大寧路興中州南十里源出
    龍山縣楊栁部落流經本州
    明統志小凌河源出大寧自廣寧左屯衛西入
    境合女兒河及哈喇河入海按小凌河在錦縣/東源出土黙特右
[019-19b]
    翼明安喀喇山䝉古名明安河由松/嶺門西入邊南流至唐家臺西入海
   大凌河
 御製大凌河
  金根迤邐過初度大凌河戰蹟
當年烈憂懐此日多守成知不易
開創事如何駉牧今銷燧名駒蒸寢訛大凌河乃當年用/武之地今為牧場
  矣/
    元一統志大凌河在興中州下流入義州境
[019-20a]
   明統志大凌河源出大寧自義州西六十里入
   境南流經廣寧左右屯衛入海案大凌河源出喀/喇沁左翼威蘇圖
   山東北折入土黙特石翼界䝉古名鄂木倫東/流經古興中州城南折東南流入義州九官臺
   邉至鮎魚/塘東入海
  羊腸河
   遼史遼州有羊腸河
   元一統志羊腸河在遼陽路源出州西之廢徽
   州遼時/州名境經州北四十里下流合入遼河
[019-20b]
   明統志路河在廣寧衛東四十里其上流為羊
   腸河源出白雲山經鎮武堡入䥥刀湖又東合
   潮河入□河自海運廢河道阻塞案羊盛京通/志 腸河源
   出邉外自土厰門東入廣寜縣境至蛇山散漫/與元志所稱入遼河不同盖明時廢塞也
  珠子河
   遼史遼州有錐子河案遼之遼州在廣寜縣界/錐子河即珠子河音相近
   而誤/也
   明統志珠子河源出廣寧東北一百里白雲山
[019-21a]
   南流入遼河按珠子河在今廣寧縣東北四十/里 盛京通志稱山水盛時有河
   旱則水乾或/呼為錐子河
  率賓水 扎蘭水
   金史昭祖耀武入于率賓扎蘭之地所至克㨗
   金史烏庫哩埒克滿洲語礪石也舊/作留可今改正與率賓水
   達薩塔滿洲語整也舊/作敵厙徳今改起兵
   金史穆宗時率賓水民不聽命使威泰舊作斡/帶今改
   解見/前召諸官吿諭之
[019-21b]
   金史穆宗使訥格納往治伊喇等行至率賓水
   輒抄掠其人遂入穆嚕宻斯罕城及烏色伊克
   來問狀至率賓水西諾木歡村訥格納止率賓
   水東烏滿村
   金史康宗初率賓水鴻觀部及威準哲爾徳二
   部有異志威泰治之
   金史威泰將兵伐沃赫募軍于率賓水
   金史訥格納募率賓水人為兵不聴輒攻畧之
[019-22a]
   烏色撫定其民康宗二年威泰治率賓水諸部
   烏色佐之
   金史康宗二年率賓水諸部不聽命使威泰往
   治其事行次呼爾哈川薩哈村召諸部皆至
   金史都古嚕納為扎蘭路達貝勒太祖以扎蘭
   地薄斥鹵遷其部於率賓水
   金史天會二年徙扎蘭路達貝勒完顔忠於率
   賓水
[019-22b]
   金史海陵置率賓路節度使世宗時近臣請改
   率賓為扎蘭節度使不忘舊功上曰率賓扎蘭
   二水相距千里節度使治率賓不必改實圖美
   親管明安子孫襲封者可改為扎蘭明安以示
   不忘其初
   金史思敬本名薩哈扎蘭河人實圗美之子
   明統志率賓河在建州東南下流入於海金時
   率賓路之名以此按率賓本渤海府名金為率/賓路誤作蘇濱亦作恤品皆
[019-23a]
   因水得名其實一也明志稱在建州東南考餘/盛京通志無此河名惟開原東南一百九十
   里有碩賓河與率賓河音實相近疑明人不知/碩賓之即為恤品而誤傳在遠地耳率賓府率
   賓路詳見/疆域門
  海蘭水
   金史景祖時海蘭水有率衆降者録其嵗月姓
   名即遣去
   金史海蘭水烏凌噶部拒阻不服景祖攻之
   金史歡塔與碩碩歡合兵於圖們水阿里首敗
[019-23b]
   敵兵高麗入寇以我兵守要害不得進乃還阿
   里追及於海蘭水高麗人爭走水上阿里乗之
   殺畧幾盡
   元史海蘭府有海蘭河流入於海
   元一統志海蘭河在瀋陽路經舊建州東南一
   千里入於海
   明統志海蘭河在建州東東南流千餘里入海
   元海蘭府以此名按入盛京通志海蘭河凡數/處 混同江者二入呼爾哈
[019-24a]
   河者一入布爾哈圖河者一無入海之文元史/稱海蘭府地近高麗又稱經舊建州東南則自
   以近髙麗者為是考河皇輿全圖寧古塔南四/百餘里有按已海蘭 阿濟格海蘭河二源合
   流會布爾哈圖河以達於噶哈哩河金元史所/稱當即是也海蘭府海蘭路詳見前疆域門
  拉林河
   金史拉林舊作來/流今改水烏蘇展部殺完顔部人昭
   祖以國俗治之大有所獲
   金史景祖敗舍音舊作謝野今/改解見前往見遼邊將行
   次拉林水而復
[019-24b]
   金史拉必畧拉林河牧馬世祖擊之
   金史烏春以其衆涉和倫拉林二水世祖親往
   拒之
   金史烏春使人來讓曰拉林水以南布克坦水
   以北皆吾土也
   金史遼遣節度使伊里滿洲語立也舊/作乙烈今改來穆宗
   至拉林水興和村見之
   金史太祖進軍寧江州諸部兵皆會於拉林水
[019-25a]
   金史太祖與薩哈分治諸部必塔水以北太祖
   統之拉林水人民薩哈統之
   金史太祖書寐於拉林水傍夢威泰之場圃火
   禾盡焚覺而深念之以為憂
   金史熙宗天眷元年詔罷拉林河混同江䕶邏
   地與民畊牧
   金史熙宗天眷二年上獵於拉林河
   松漠紀聞自上京一百五十里至拉林河
[019-25b]
   北盟會編第三十八程至拉林河三十九程至
   上京
   許亢宗奉使行程録三十六程自呼勒希寨八
   十里至拉林河
   明統志拉林水在會寧北出三萬衛境馬盂山
   東流至黄龍府東又東南流入女真境又東北
   流入混同江按拉林河在吉林城東北二百二/十五里源出吉林東北之拉林山
   北流入混同江明志所云/未得其實葢傳聞之誤
[019-26a]
  阿勒楚喀河 海古勒水
   金史上京海古勒之地阿勒楚喀水源於此阿/勒
   楚喀舊作按出虎今改正案金史誤解按出虎/為金以附會金源二字之義考金源為遼時縣
   名地属中京金因之属北京以地有金句而名/在今喀喇沁右翼界與金初起之上京無涉詳
   見疆域門金上京條阿勒楚喀河源在吉林東/北據松漠紀聞北盟會編大金國志等所載金
   上京行程過拉林河一程即至上京驛館拉林/河東至阿勒楚喀不過百餘里阿勒楚喀河源
   在吉林城東北三百里拉林河源在吉林城東/北二百二十五里核之諸書所載上京宫闕在
   混同江東二百六十里去拉林河一百七十里/者俱属相合此按出虎即阿勒楚喀之明証也
[019-26b]
   金史上京水有阿勒楚喀
   金史獻祖徙居海古勒水始築室有棟宇之制
   遂定居於阿勒楚喀水之側
   金史博囉與獻祖俱徙海古勒水置屋宇焉
   金史世祖將出兵聞伯赫死乃㳂阿勒楚喀水
   行且欲并取海古勒珠爾蘇之衆而後戰
   金史世宗大定二十四年幸阿勒楚喀水臨漪
   亭壬戍閲馬於緑野淀丙午獵於巴延淀
[019-27a]
   金史熙宗天眷元年阿勒楚喀河溢
   金史杲本名薩里罕居阿勒楚喀水
   金史實嘉努富察部人世居阿勒楚喀水
   金史富察和珍阿勒楚喀水人也
   金史博勒和舊居阿勒楚喀水徙泰州
  呼爾哈河
   新唐書列傳渤海王城臨忽汗海按忽汗即呼/爾哈河音有
   緩急故不同耳/詳見渤海條
[019-27b]
   金史地理志呼爾哈舊作胡里/改今改正路置節度使會
   寧府東至呼爾哈六百三十里按呼爾哈路因/河為名詳前金
   上京/條
   元史地理志呼爾哈路有呼爾哈江
   明統志呼爾哈舊作忽兒/海今併改河在開原城東北一
   千里源出潭州在遼中京/明志誤也城東諸山北流入松
   花江
   明統志呼爾哈此又訛呼里/改今併改江出建州東南山
[019-28a]
   下東北滙為鏡泊又北入混同江按明志誤以/呼里改忽兒
   海為二河一稱入松花江一稱入混同混同亦/即松花江也今考呼爾哈河源出吉林界内色
   齊窩集諸河滙為一大河東注入鏡泊鏡泊即/畢爾騰湖也又從鏡泊之發庫東注繞寕古塔
   城南復東北折入混同江金史稱呼爾哈路在/會寧府東北六百餘里葢在其下流将入大江
   之處也明志稱滙為鏡/泊葢合上流言之也
  琿春河
   金史世紀圖們見/前琿春舊作渾蠢/今改正水之交烏庫
   哩部埒克卓多起兵於穆嚕宻斯罕城
[019-28b]
   金史世紀太祖致穆宗教圖們琿春諸路自今
   勿復稱都部長按琿春河在寜古塔城東南六/百里源出通墾山會諸小水西
   南流入/圖們江
  嫩江
   北史太和初勿吉國乙力支貢馬稱初發其國
   乘船溯難河西上按難河即嫩江詳/見勿吉行程條
   新唐書列傳那河或曰他漏河東北流入黑水
   按那河即難河他漏河即今滔爾河滔爾河入/嫩江以達混同江混同江入黑龍江新唐書皆
[019-29a]
   誤詳見前/勿吉條
   明統志嫩河原訛腦温/今改正在開原北千里源出長
   白山明志舛誤今仍/原文駁正於後南流入松花江按嫩江在/齊齊哈爾
   城西五里古名難水亦曰那河源出内興安嶺/由黙爾根城西北流至齊齊哈爾東北繞西往
   南經杜爾伯特郭爾羅斯界入混同江明時稱/腦温又稱諾尼音有緩急不同耳至明統志既
   云出長白山即無南流入松花江之理既係南/流入松花江即斷非長白山所出其謬不待辨
   也/
  滔爾河
[019-29b]
   魏書乙力支溯難河西上至太濔河沈舟於水
   南出陸行度洛孤水從契丹西界達和龍
   北史自和龍北行至洛瓌水又北行十五日至
   太岳魯水魏書作太魯即太涌滔爾也洛瓌洛/孤即今老哈河並詳前勿吉行程條
   新唐書粟末水西/北注它漏河按它漏即滔爾/滔爾入嫩江以
   達松花江此反謂松花/江注滔爾舛誤甚矣
   遼史上京臨潢府有滔爾河
   遼史聖宗太平四年詔改滔爾河為長春河遼/史
[019-30a]
   原文作他魯亦/作撻魯今改正
   金史泰州長春縣有滔爾河原文訛撻魯古考/滔爾河源出科爾
   沁西北興安山東南流滙/為納蘭薩蘭池入嫩江
  黑龍江
   北史烏洛信國西北有完水東北流合於難水
   舊唐書室韋大山之北有大室韋部落其部落
   傍室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東北界俱倫泊屈
   曲東流經西室韋界又東經大室韋界又東經
[019-30b]
   蒙兀室韋之北落爼室韋之南又東流與那河
   忽汗河合又東經南黑水靺鞨之北北黑水靺
   鞨之南東流注於海
   大金國志黑水其水掬之則色微黒契丹目為
   混同江按混同乃松阿哩江雖下流與黑/龍江會實係二水此合為一誤深可
   二十丈餘狹處可六七十步濶者至百步按大/金國
   志為宇文懋昭所撰懋昭本淮西人未嘗親至/黑水所云掬之色微黒未免傳聞之誤實無是
   事/也
[019-31a]
   通考黒水部其水掬之則色微黒目為混同江
   按此亦誤以/二江為一水
   金史肇州始興縣有黑龍江按肇州在滔爾河/東北距齊齊哈爾
   城約五/六站
   金史勿吉有黑水部唐置黑水府有黑龍江所
   謂白山黑水是也
   元史太祖紀元年帝即皇帝位於鄂嫩舊作斡/難今改
   正/河之源
[019-31b]
   明統志黑龍江在開原城北二千五百里按黒/龍江
   在黒龍江城東古名黒水亦曰完水又名室建/河亦名鄂嫩河源出喀爾喀北界肯特山土人
   謂之鄂嫩河拆而東北流至尼布楚城南一千/餘里又三百餘里入黒龍江將軍界又東南至
   吉林烏拉界會松花江入海黒水之名始於南/北朝黒龍江之名見於金史其上源則北史所
   載之完水舊唐書言源出俱倫泊即今庫倫湖/今黒龍江之源自有鄂嫩河庫倫湖上流為克
   魯倫河其源與鄂嫩河相近而克魯倫又/東北入黒龍江此唐書之所以致誤也
  屯河
   金史屯水赫舍哩部阻五國鷹路穆宗討之
[019-32a]
   金史穆宗聲言平鷹路畋于屯水而歸
   金史太祖伐温都部與烏庫哩部兵沿屯水過
   摩琳鄉
   金史太祖自國相襲位屯水民來附
   金史烏春等為難拉必兄弟乘此結屯水之民
   金史忠義傳酬斡從太祖伐遼率屯水路兵招
   撫薩木丹錫里肯巴噶三水拜格城邑皆降之
   金史宗尹授世襲夫餘路屯河明安
[019-32b]
   元史海蘭府碩達勒達等路詳見前/疆域門設萬户府
   五一曰屯距上京四千里舊訛四十里今改按/屯河在寧古塔城東
   北七百里出屯&KR0810集入混同江金史訛陶/温亦作土温濤温元史訛桃温今併改
  哈勒琿河
   金史昭祖威順皇后圖克坦氏哈勒琿舊作活/剌渾今
   改/正水達魯鄉人
   金史昂本名璸都授上京路額勒敏哈爾琿河
   世襲明安
[019-33a]
   金史拉必瑪察兄弟者哈勒琿水赫林鄉赫舍
   哩部人
   金史拉必瑪察與世祖遇於野鵲水罕都入敵
   陣鏖擊之烏春烏木罕據哈勒琿水世祖既許
   之降遂還軍
   金史哈勒琿水赫舍哩部拉必瑪察叛頗克綽
   歡從之
   金史舍音為會寧牧海陵獵於哈勒琿水舍音
[019-33b]
   編立圍場凡平日不相能者輒杖之
   明統志哈勒琿舊作忽剌/温今併改江在開原城北九百
   里南流入松花江案哈勒琿穆昆河在吉林城/西南九百里源出納魯窩集
   東流合賽音納音河入松花江即/温水河也明志所稱未得其實
  奥婁河
   新唐書萬嵗通天中渤海大祚榮保太白山之
   東北阻奥婁河樹壁自固案太白即長白奥婁/河當為阿嚕河源出
   吉林安班和托峯一西南流入/哈逹河一流至開原入清河
[019-34a]
  蓒芋泊
   元一統志蓒芋泊在定遼衛契丹地志云浿水
   即古泥河也自東逆流數百里至遼陽瀦畜不
   流有蓒芋草生於泊中故名
   明統志泥河一名浿水又曰蓒芋濼水多蓒芋
   之草案泥河在海城西南六十五里源出聖水/山流至□真山散漫為遼時蓒芋濼非朝
   鮮界内之/浿江也
   謹案馬訾載於漢書速末詳於魏史自唐以後
[019-34b]
   志遼東諸水者亦繁博矣而稱引紛淆圖經舛
   錯或一水而誤以為二或異派而誤以為同臆
   揣訛傳頗多失實今皆溯其源流審其分合謹
   於各條下加按釐正之俾考者得以徵信云
  附載
  弱水
   後漢書夫餘國北有弱水
   晉書肅慎國北極弱水按弱水未詳所在惟金/史載有䧟泉属臨潢府
[019-35a]
  掩㴲水
   後漢書東明南至掩㴲水注云今高麗中有葢/斯水疑此水是也梁
   書作掩/滯水
   魏畧東明南至施掩水以弓擊水魚鼈浮為橋
   東明得渡因王夫餘之地
   隋書東明逃至淹水夫餘人共奉之
  于己尼大水
   北史于己尼大水即北海
[019-35b]
   唐會要黒水靺鞨北至小海案皇輿全圖黒龍/江極北有小海當
   即北史所云于/巳尼大水也
  勃錯水
   通鑑唐貞觀十九年親征高麗攻安市城不克
   引還渡遼水遼澤泥淖車馬不通命長孫無忌
   翦草填道至蒲溝駐馬督填道諸軍渡勃錯水
   暴風雪士卒沾濕案勃錯水當與遼河相近/明志云在海州衛西北
  布呼江
[019-36a]
   元史海蘭路萬户府五一曰布呼江布呼滿洲/語鹿也舊
   作孛苦/今改
  錫馨水
   金史錫馨舊作星/顯今改水赫舍哩部阿蘇阻兵為難
   穆宗自將伐之
   金史洪果達呼布世居錫馨水
   金史阿蘇錫馨水赫舍哩部人世祖破烏春還
   阿蘇父阿哈迎謁於桑阿塔濼
[019-36b]
   金史烏雅和囉噶海蘭路錫馨水人後授愛呼
   見/前水穆昆因家焉
  鄂敏水 特克新特布水 舍音水
   金史景祖時鄂敏舊作幹/冺今改水富察部特克新特
   布舊作泰神/忒保今改水完顔部圗們見/前水温特赫部舍
   音舊作神/隠今改水完顔部皆相繼來附
   金史伊克居舍音水完顔部為其部貝勒與鄂
   敏水富察部特克新特布水完顔部圖們水温
[019-37a]
   特赫部俱來歸金之為國自此益大
   金史完顔伊爾必斯海蘭路特克新必喇明安
   人
   金史通恩阿爾本特克新水赫舍哩部人
  穆稜水
   金史拉必瑪察敗於穆稜舊作暮/稜今改水瑪察遯去
   頗克綽歡與拉必就擒
   金史拉必據穆稜水保固險阻世祖率兵圍之
[019-37b]
   金史拉必瑪察據穆稜水世祖擒拉必穆稜水
   人尚反側不自安使阿里罕往撫察之
  野鵲水 巴拉宻特水
   金史拉必瑪察掠拉林水牧馬世祖至混同江
   與穆宗分軍世祖自圖古勒津倍道兼行遇拉
   必於野鵲水穆宗自額圖琿津渡江遇敵於巴
   喇宻特舊作蒲盧/買今改
   金史收國二年南路都統斡魯來見於巴喇宻
[019-38a]
   特水
   金史五國穆延部蘇頁叛遼景祖伐之蘇頁敗
   走巴喇宻特濼時方十月冰忽解蘇頁不能軍
   衆潰去
  哲克依水
   金史瑪察尚據哲克依舊作直屋/鎧今改水肅宗使太
   祖先取瑪察家屬康宗至哲克依水圍之太祖
   會軍親獲瑪察
[019-38b]
   金史瑪察據哲克依水招之不聽太祖獲瑪察
   殺之
  刷水
   金史瑪察據哲克依水繕完營堡杜絶往來者
   恃屯水民為助使康宗伐之是嵗白山混同江
   大溢水與岸齊康宗自阿林岡乘舟至於刷舊/作
   帥今/改水舍舟沿刷水而進
   金史太祖以偏師伐尼瑪哈部沿刷水夜行襲
[019-39a]
   之
   金史太祖伐尼瑪哈部刷水摩囉歡村平之
   金史景祖昭肅皇后刷水卾約村唐古部人
   金史唐古徳温傳唐古徳温本名阿里上京刷
   河人也
  布克坦水 摩多圖水 舍琿水 特克水
   金史和諾克薩克達與布呼薩克蘇及混同江
   左右布克坦舊作匹古/敦今改水北諸部兵皆會和諾
[019-39b]
   克恃其衆有必勝之心摩多圖舊作波多/吐今改水費
   摩部鄂博貝勒附世祖和諾克等縱火焚之
   金史世祖以偏師涉舍琿舊作舍/狠今改水經特克舊/作
   貼割/今改水覆和諾克薩克達之家大霧晦㝠迷失
   道至摩多圖水乃覺
   金史世祖破和諾克薩克達軍乘勝逐之自安
   巴灣至於北隘甸死者如仆麻摩多圖水為之
   赤
[019-40a]
  矩威水 圖塔水 拜格河
   金史穆宗令矩威圖塔舊作主偎/秃荅今改兩水之民陽
   為阻絶鷹路畋於屯水見/前而歸
   金史穆宗使蒲嘉努以遼賜給矩威圗塔之民
   且修鷹路而歸
   金史穆宗使矩威圖塔水人偽阻鷹路者且使
   言於遼平鷹路非己不可畋於屯水謂遼人曰
   吾平鷹路也遼史來賞之穆宗盡以其物與矩
[019-40b]
   威圖塔之人
   金史天輔四年九月矩威水部錫勒哈達等叛
   命斡魯討之
   金史矩威水部錫勒哈達殺綽哈布古徳斡魯
   討之綽哈宗室子招降矩威水部以功為穆昆
   布古徳領行軍千戸至是同被害
   金史忠義傳布固徳與綽哈俱招降矩威水部
   族天輔五年綽哈布固徳往拜格河籍軍馬矩
[019-41a]
   威水部殺綽哈布固徳
  納琳河 梅赫河 音達琿河
   金史珠勒根穆都哩上京納琳河人也後徙咸
   平路梅赫河授世襲音達琿舊作寧打渾今改/考金史属昌州
   河穆昆
   金史烏凌噶暉傳第三子天錫世襲納琳河明
   安親管穆昆
  阿卜薩水
[019-41b]
   金史諾延温都思忠阿卜薩舊作阿補/斯今改水人
   金史烏春阿卜薩水温都部人
  沃稜濼 舒吉濼
   金史收國元年遼駙馬蕭特黙等將騎五萬步
   四十萬至沃稜舊作斡/鄰今改濼上自將禦之還至舒
   吉舊作熟/結今改濼有光見於矛端
   金史太祖未至鴨子河既夜方就枕若有扶其
   首者三寤而起曰神明警我也即鳴鼓舉燧而
[019-42a]
   行黎明及河遼兵方壊陵道選壯士十輩擊走
   之大軍繼進遂登岸遼兵潰逐至沃稜濼
  布爾噶水
   金史始祖居完顔部布爾噶舊作僕/斡今改水之涯
  和碩河
   金史章宗欽懐皇后富察氏上京路和碩舊作/曷速
   今/改河人也
   金史富察鼎夀上京和碩河人
[019-42b]
  博勒和河
   金史布薩忠義上京博勒和舊作拔盧/古今改河人
   金史徳濟呼遜居博勒和水烏春兵出其間終
   拒而不從
  伊蘇河
   金史富察鄂倫上京伊蘇舊作益/速今改河人
  蘇素海水
   金史圖克坦喀齊喀上京蘇素海水人也
[019-43a]
  納爾琿河 烏楞古河
   金史完顔薩哈上京納爾琿舊作納魯/渾今改河人也
   其先居於烏楞古舊作兀冷/窟今改
  宻齊顯河
   金史芬徹自上京宻齊顯舊作梅/堅今改河徙屯天徳
   初為元帥府章京
  沃赫河
   金史天輔四年遼上京留守托卜嘉以城降壬
[019-43b]
   戍次沃赫河
  烏濟赫水
   金史英悼太子葬興陵之側上送至烏濟赫舊/作
   烏只黑/今改水而還
  實霞庫河
   金史瓜爾佳扎拉隆州實霞庫舊作失撒/古今改河人
   也
  納爾琿河
[019-44a]
   金史瓜爾佳實訥隆州納爾琿舊作納魯/悔今改河人
   也案此與上京之納/爾渾當為兩河
  哈沙河
   金史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上次哈沙河賜百嵗
   老嫗帛
   金史布薩揆授臨潢府路哈沙河世襲明安
  烏爾呼河
   金史伊喇富森東北路烏爾呼舊作烏連/苦今改河明
[019-44b]
   安人
  烏魯斯哈珠水
   金史肅宗與和諾克薩克達戰於烏魯斯哈珠
   舊作斡魯/紺出今改水已再失利世祖使希卜蘇先陣於
   托果原而身出搏戰敗其步軍
  海倫河
   金史世宗昭徳皇后烏凌噶氏其先居海倫舊/作
   海羅伊/今改
[019-45a]
  徳里必喇
   金史顯宗孝懿皇后圖克坦氏其先徳里必喇
   人也
  實埓水
   金史赫舍哩部阿勒呼丹阻兵普嘉努以偏師
   夜行抵實埓舊作石/勒今改水襲擊破之
  圖嚕庫水
   金史圖嚕庫水赫舍哩部阻五國鷹路遼詔穆
[019-45b]
   宗討之
  伯奇圖河
   金史圖克坦克寧授世襲伯奇圖舊作不扎/土今改
   明安兼親管穆昆
  和琳河
   金史阿里布襲和囉噶圗明安和琳河穆昆
  成黙水
   金史綽哈撫定成黙舊作讒/謀今改水拜格部長和索
[019-46a]
   哩以城降
  博囉水
   金史天輔二年詔曰博囉舊作匹/里今改水路完顔珠
   勒呼等六穆昆貧乏之人昔嘗給以官糧置之
   漁獵之地今厯日已久不知登耗可具其數以
   聞
  色辰水
   金史色埒黙至色辰舊作斜/寸今改水取先在烏春軍
[019-46b]
   者二十二人
  博多和河
   金史烏雅和囉噶子五十六詔授武功將軍世
   襲本路博多和舊作婆朶/火今改河穆昆
  必勒哈水
   金史和卓哈斯罕必勒哈舊作苾里/海今改水人也授
   必勒哈水世襲明安
  珠卜奇水
[019-47a]
   金史赫木頗珠卜奇舊作术/吉今改水錫黙部人也
  和倫水
   金史徳克徳父阿古岱世為和倫舊作胡/論今改水部
   長
  南圖琿河
   金史瓜爾佳沃哩布南圖琿舊作暗土/渾今改河人
  寧嘉河
   金史富珠哩定方寧嘉舊作内/吉今改河人也
[019-47b]
  音徳爾水
   金史忠義傳特庫音徳爾舊作雅撻/瀾今改水人
  葉赫水
   金史葉赫水納哈塔部安扎與人爭部族官不
   得遂歸穆宗
  珊沁水
   金史珊沁舊作蟬/春今改水烏雅部富哲固納畏烏春
   强請世祖出兵其間以為重
[019-48a]
  阿里瑪河 索歡河 特通額水
   金史薩里罕察必達爾兄弟嘗冦扎蘭路穆宗
   遣博勒和討之至阿里瑪舊作阿里/門今改河薩里罕
   偽降掠馬畜三百而去博勒和渡索歡舊作蘇/衮今改
   河招降旁近諸部至特通額舊作特勝/呉今改水察必
   達爾偽降復叛執而殺之
  伊勒呼水
   金史太宗天會二年海蘭路伊勒呼舊作移鹿/古今改
[019-48b]
   水霖雨
   金史海蘭路有伊勒呼水
  庫特呼河
   金史額哩頁咸平路庫特呼舊作窟吐/忽今改河人
  雅哈河
   金史忠義傳納喇綽奇咸平路雅哈舊作伊/改今改
   明安人
  鄂爾和水
[019-49a]
   金史高永昌率衆來拒遇於鄂爾和舊作沃里/活今改
   水我軍既濟永昌之軍不戰而却逐北至東京
   城下案明志刪去原文沃里二字稱高永/昌拒金兵於活水謂即渾河殊誤
  威泰必喇
   金史富察鄭留東京路威泰舊作斡/底今改必喇明安
   人
  諤都河
   金史富察世傑哈斯罕諤都舊作斡/篤今改河人
[019-49b]
  徳里川案此與徳里必喇是否一/水實不可考今兩存之
   金史天輔六年齋貝勒昱襲皮室部於徳里舊/作
   鐵吕/今改川追至潢水壯大破之
  必爾罕水
   金史遼人來攻貝勒和索哩城阿里赴之破其
   衆於必爾罕舊作闢離/罕今改水上水為之不流富埒
   赫哈爾吉水馬韓島凡十餘戰破數十萬衆契
   丹奚人聚舟千艘將入於海阿里以二十七舟
[019-50a]
   邀之於是蘇復州博索路皆平
  伊瑪河 約羅河
   金史世宗二十一年詔遣大興尹完顔托果斯
   遷河北東路兩明安上曰朕始令移此欲令女
   真戸相錯安置久則自相姻親不生異意此長
   久之利也今者伊瑪舊作移/馬今改河明安相錯以居
   甚符朕意而約羅舊作遙/落今改河明安不如此可按
   視其地以雜居之案此戸雖已遷仍以/舊地為明安之名
[019-50b]
  斜江
   元一統志斜江在遼陽縣東按圖冊源自長白
   山南流經廢博索府東十里流入於海
  穏圖河
   明統志穏圖河在開原城東五百里源出坊州
   北山北流入松花江案今無此河名惟寕古塔/城東北九百餘里有温屯
   河南流入混同又州興京西有温都河/渾河俱不相合坊 見疆域門河州條
  哈喇河
[019-51a]
   明統志哈喇河在開原城東四百里源出長白
   山北松山東流合輝發江入松花江案吉林境/内入輝發
   江之水頗多/惟無哈喇河
  繰烏河
   明統志繰烏河在開原城東北五百七十里出
   建州東南山東北流合圖魯瑪河入松花江案/河
   名無考你/傳聞之誤
   謹按自弱水以下散見諸書而地難指實葢譯
[019-51b]
   對既易傳訛而今古亦多殊號即有稱名偶同
   者仍未敢據以為是並類附於後以備參稽其
   在前卷已因山附見者亦不復複叙云
 
 
 
 
欽定滿洲源流考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