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8 欽定滿洲源流考-清-阿桂 (master)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滿洲源流考卷十四
  山川一/
   臣/等謹案髙山肇迹豐水貽謀自古王業所興必
   有名山大川扶輿蜿蟺以翊昌運而鞏丕基我
  國家啟宇遼東於山則有長白醫巫閭之神瑞於水
   則有混同鴨緑之靈長幹衍支分盤紆迴繚懐柔
   咸秩篤祚萬年臣/等謹立山川一門凡史乘所載
[018-1b]
   者詳為詮次用以稽古證今參同考異仰惟
啟運
天柱
隆業三山敬奉
神宫尤為王氣所鍾坤珍所㑹爰首列之以著發祥之自
   至若羣山衆水稱名實繁則具見於
  大清一統志
  盛京通志二書兹不復甄叙云
[018-2a]
啟運山
   謹案
  大清一統志
啟運山在興京城西北十里自長白山西麓一幹綿亘至
   此層巒環拱衆水朝宗萬世鴻基實肇於此
 御製恭謁
永陵
追王𫝊前籍
[018-2b]
遺庥逮後昆高山瞻彼作徳水溯兹源疆理興家室星辰
  衛
廟垣㡬多𤓰瓞感揮淚灑寒原
 御製恭謁
永陵
四祖分
陵墲壝同
鴻禧景佑奠岐豐制因漢氏修園寢
[018-3a]
尊擬周家號古公念結拜瞻千里外派綿繼續萬年中曰
  承曰啟均予責惟敬惟勤勵此衷
 御製恭瞻
啟運山作歌
  長白龍幹西南來靈山
啟運神堂開源逺流長綿奕世駢蕃禔祉皇圖培
肇祖衣冠秘陵室
三祖元宫千載謐仇成不共何忍言七恨興師此第一我/
[018-3b]
  我景祖太祖顯祖陷明氏之計致不諱是以/ 興師討明以此為七大恨之首
  爰始爰謀緬
亶父
橋山景祐猶故土昌平樵採禁至今
 朝家厚徳昭千古明季為我朝興自遼東乃毁及金陵/為壓勝我朝雖有 二祖之恨而
  彼南京孝陵及昌平十三陵皆為守/䕶禁樵採厚徳仁風垂則千古云
天柱山
   謹案
[018-4a]
  大清一統志
天柱山在承徳縣東二十里
福陵在焉近則渾河環於前輝山興隆嶺峙於後逺則發
   源長白俯臨滄海洵王氣之所鍾也
 御製恭謁
福陵
  草昧起英雄
維皇乃眷東風雲龍虎㑹日月海天中
[018-4b]
帝業千年鞏
山陵萬古崇永維
無競烈繼序矢深衷
 御製恭謁
福陵
天柱隆崇萬載亭陵山即/天柱山
福貽奕葉藉威靈風雲儼若通
神縡龍虎常如䕶
[018-5a]
帝扃黍稷一時陳爼豆瞻依十載易霜星敬觀
實録思開創每悉
艱難淚雨零
隆業山
   謹案
  大清一統志
隆業山在承徳縣西十里
昭陵在焉自城東北疊巘層巒至此而寛平宏敞有包羅
[018-5b]
   萬象統御八荒之勢遼水右迴渾河左繞輪囷葱
   鬱永固丕基
 御製恭謁
昭陵
  早是天歆漢何曽鹿逐秦百年經五世一壘豈三旬
太室烝嘗永
元宫松柏新紹庭懐積悃展拜此時申
 御製
[018-6a]
昭陵石馬歌
  在昔穆王八駿追雲霞耄荒忘返天之涯太乙况漢
  天馬來樂府曽聞産渥洼勤勞血汗事何有雌黄徒
  惹詩人口不如漢文却受千里駒吉行五十符陽九
  周家岐渭始勤農我朝三韓奮跡實彎弓由來受命
  雖有異艱難創業多齊蹤
太宗馬上得天下房駟星輝天錫嘏叶/大白小白協安吉
  故老云帝所昭陵前石馬一名大白一名小白葢白/ 文皇 御也 文皇帝體豐而鎧重乘小
[018-6b]
  日行百里乘大白/祗能行五十里云至今立仗
昭陵貽石馬遐思我
祖如唐宗陵園廟號先後同汗趨嘗傳杜甫句闡揚
光烈千秋隆六御今年來故里貞觀遺跡餘荒壘唐壘在/廣寧縣
  城東南相傳唐太宗/征髙麗駐兵之所
文皇曽亦討寒盟謹案朝鮮昭陵神功聖徳碑云天聰二/年以 毁盟討之拔其都載飛舸於
  車凌江華島李倧自縛請/為臣釋之還并歸其俘獲乘此雙龍渡浿水文綏武
  服為蕃屏萬年正朔奉永清不似李唐東征悔失計
[018-7a]
  仆碑重建思魏徵
 御製恭謁
昭陵
丕顯
丕承王業昭肇基
景命大清朝那同鼎足分三國可擬
戎衣定一朝兩白常趨石馬汗陵前立仗石馬曰大白小/白葢 太宗當日所乘
  以畧陣/破堅者萬青永䕶玉峯標元孫五世親陳奠僾愾
[018-7b]
聲容未覺遙
   長白山
 御製駐蹕吉林境望叩長白山
  吉林真吉林長白鬱嶔岑作鎮曽聞古鍾祥亦匪今
  邠岐經處逺雲霧望中深天作心常憶明禋志倍欽
 御製望祭長白山作
  詰旦升柴温徳亨山名建望/祭殿於此
 髙山望祭展精誠椒馨次第申三獻樂具鏗鏘叶六英
[018-8a]
  五嶽真形空紫府萬年
天作佑皇清風來西北東南去吹送羶薌達玉京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肅慎氏之國
    晉書肅慎氏一名挹婁在不咸山北
    魏書勿吉國南有徒太山魏言太白有虎豹熊
    狼不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汙行逕山者皆以物
    盛去
    北史靺鞨國南有從太山者案魏書隋書俱作/徒太山通考與此
[018-8b]
    同/華言太皇案魏書作太/白與此異俗甚敬畏之人不得
    山上溲汙行經山者以物盛去上有熊羆豹狼
    皆不害人人亦不敢殺
    新唐書靺鞨居肅慎地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
    山亦曰徒太山與髙麗接
    新唐書渤海大氏度遼水保太白山之東北阻
    奥婁河樹壁自固
    通典挹婁即古肅慎其國在不咸山北
[018-9a]
   太平寰宇記挹婁國在不咸山北夫餘北千里
   案通考云在夫/餘東北千里
   契丹國志長白山在冷山東南千餘里乃白衣
   觀音所居其山禽獸皆白
   金史女真地有長白山
   金史昭祖耀武至於白山入於率賔扎蘭之地
   所至克㨗還經佛頁水
   金史㑹寧府㑹寧縣有長白山
[018-9b]
   金史大定十七年省臣奏咸平府路一千六百
   餘户自陳皆長白山錫馨珊沁河女真人遼時
   簽為獵戸移居於此號伊勒敦部本朝之興首
   詣軍降仍居本部今乞釐正從之
   金史祭祀志大定十二年有司言長白山在興
   王之地禮合尊崇議封爵建廟宇十二月禮部
   太常學士院奏奉勅㫖封興國靈應王即其山
   北地建廟宇十五年三月奏定封冊儀物冠九
[018-10a]
   旒服九章玉圭玉冊函香幣冊祝遣使副各一
   員詣㑹寧府行禮官散齋二日致齋一日所司
   於廟中陳設如儀廟門外設玉冊衮冕幄次牙
   仗旗鼓從物等視一品儀禮用三獻祭如嶽鎮
   其冊文曰自兩儀剖判山嶽神秀各鍾於其分
   野國將興者天實作之對越神休必以祀事故
   肇基王迹有若岐陽望秩山川於稽虞典厥惟
   長白載我金徳仰止其髙實惟我舊邦之鎮混
[018-10b]
   同流光源所從出秩秩幽幽有相之道列聖蕃
   衍熾昌迄於太祖神武徵應無敵於天下爰作
   神主肆予冲人紹休聖緒四海之内名山大川
   靡不咸秩矧王業所因瞻彼旱麓可儉其禮服
   章爵號非位於公侯之上不足以稱焉今遣某
   官某持節備物冊命兹山之神為興國靈應王
   仍勅有司嵗時奉祀於戯廟食之享亘萬億年
   維金之禎與山無極豈不偉歟自是每嵗降香
[018-11a]
   命有司春秋二仲擇日致祭明昌四年十月備
   衮冕玉册儀物上御大安殿用黄麾立仗八百
   人行仗五百人復册為開天宏聖帝
   金史章宗泰和二年遣使報謝於長白山
   金史昭祖族人果布者從昭祖耀武至於白山
   金史温都布拉始居長白山阿布繖河徙隆州
   額勒敏河
   金史昭祖耀武至於青嶺白山舒嚕佐之也
[018-11b]
   元一統志開元路長白山在舊㑹寧縣南六十
   里横亘千里髙二百里其頂有潭周八十里淵
   深莫測南流於鴨緑江北流於混同江今呼為
   松阿哩江東流為愛呼舊訛阿也/苦今改正
   明一統志長白山在故㑹寧府南六十里横亘
   千里高二十里其巔有潭周八十里
   附覺羅吳木訥原奏内大臣覺羅呉木訥等謹
   題為遵
[018-12a]
㫖看驗長白山事康熙十六年四月十五日内大臣覺
   羅吳木訥一等侍衛兼親隨侍衛首領臣耀色
   等奉
上諭長白山係本朝
祖宗發祥之地今乃無確知之人爾等四人前赴鎮守
   烏拉地方將軍處選取識路之人往看明白以
   便酌量行禮臣等欽遵於五月初五日起行本
   月十四日至
[018-12b]
  盛京二十三日至烏拉地方轉宣
上諭於將軍等隨查烏拉寧古塔及烏拉獵户所居村
   莊等處俱無確知長白山之人僉云曽逺望見
   惟都統尼雅滿之宗族達穆布魯原係採獵之
   人稱原在額赫訥隂地方居住雖不曽躋長白
   山巔曽聞我父云如往獵於長白山脚獲鹿肩
   負以歸途中三宿第四日可至家以此度之長
   白山離額赫訥隂地方不甚遙逺等語因訪問
[018-13a]
   赴額赫訥隂水路㡬日陸路幾日可至亦有知
   額赫訥隂陸路之人否據管獵户噶喇達額赫
   等口稱如乘馬由陸路十日可至如乘小舟二
   十日可至倘遇漲阻難計日期有獵户喀喇者
   能知陸路等語臣等隨議每人攜三月糧而往
   又思或三月糧盡或馬力疲乏亦不可定隨語
   鎮守寧古塔將軍巴海可載一船米於額赫訥
   隂地方預備巴海云大船不能過松花江大險
[018-13b]
   處當載米十七小船以往又與噶喇達額赫約
   我輩乘此馬匹肥壯速由陸路往看過長白山
   回時再由水路逆流而上前赴額赫訥隂地方
   約定臣等帶固山達薩布素於六月初二日起
   行經過温徳亨河阿虎山庫勒訥林初爾薩河
   呼沱河沙爾布堪河納丹佛勒地方輝發江法
   河穆敦林巴克塔河納爾琿河敦敦山卓龍窩
   河等處及至訥隂地方江干不意額赫乘小舟
[018-14a]
   而行半月程途七日齊至因語固山達薩布素
   我輩乘小舟由江中逆流前赴額赫訥隂地方
   汝帶官兵馬匹由斡努河逆流而上由佛多和
   河順流而下至額赫訥隂相會約定遣發去後
   臣/等於十一日至額赫訥隂薩布素等初十日
   已至因前去無路一望林木復與薩布素商議
   令閒散章京喀達與識路徑之喀喇帶領每旗
   甲士二名前行伐木開路并諭如望見長白山
[018-14b]
   可將行㡬日方望見有㡬許路程相度明確來
   報隨於十二日遣發前行去後本日據固山達
   薩布素差人前來報稱我等别後行三十里至
   一山頂上望見長白山不甚遥逺似止有一百
   七八十里等語又續遣艾哈來報稱先差人來
   後又至一髙山頂上望見長白山甚明約有百
   餘里上見有片片白光等語臣/等趁未有雨水
   之時急往看視因留噶喇達額赫督捕珠蚌於
[018-15a]
   十三日起行十四日與固山達薩布素等會於
   樹林中揣摩開路前進十六日黎明聞鶴鳴六
   七聲十七日雲霧迷漫不見山在何處因向鶴
   鳴處尋路而行適遇鹿蹊由此前進直至長白
   山脚下見一處周圍林宻中央地平而圓有草
   無木前面有水其林離駐劄處半里方盡自林
   盡處有白樺木宛如栽植香木叢生黄花燦爛
   臣/等隨移於彼處駐劄步出林外逺望雲霧迷
[018-15b]
   山毫無所見臣/等近前跽誦
綸音禮拜甫畢雲霧開散長白山歴歴分明臣/等不勝
   駭異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中間有平坦勝地
   如築成臺基遥望山形長濶近觀地勢頗圓所
   見片片白光皆氷雪也山髙約有百里山頂有
   池五峯圍繞臨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紋蕩漾池
   畔無草木臣等所立山峯去池水約有五十餘
   丈周圍寛闊約有三四十里池北岸有立熊望
[018-16a]
   之甚小其繞池諸峯勢若傾頹頗駭瞻視正南
   一峯較諸峯稍低宛然如門池水不流山間處
   處有水由左流者則為松阿哩烏拉右流者則
   為大訥隂河小訥隂河繞山皆平林逺望諸山
   皆低相視畢禮拜下山之際岸頭有鹿一羣他
   鹿皆奔獨有七鹿如人推狀自山岸陸續滚到
   山下閒散章京等駐立之處臣等不勝駭異因
   思正在乏食此殆山靈賜與者隨望山叩謝臣/
[018-16b]
   等上山之時原有七人也自得鹿之處退至二
   三十步回首瞻望又忽然雲霧迷山臣/等因清
   浄勝地不宜久留於十八日言旋回望雲霧朦
   朧不得復見山光矣二十一日回至二訥隂河
   合流之處二十五日回至恰庫河此河乃訥隂
   東流會合之所二十八日正行之際適遇頒到
勅㫖當經叩頭謝
恩訖二十九日自恰庫河乘小舟而歸經過色克勝險
[018-17a]
   處圖伯赫險處噶爾漢險處噶達琿險處薩滿
   險處薩克錫險處徳克錫險處松阿哩大險處
   多琿險處乘一葉小舟歴此大江九險得以無
   恙而渡者皆仰賴
皇上洪福之所致也七月初一日回至烏拉地方本月
   十二日至寧古塔徧看會寧府等處地方畢七
   月十七日自寧古塔起行八月二十一日抵京
   師案自古言長白山者皆得自傳聞想像之詞/我 朝 發祥基業嫓美豳岐康熙年
[018-17b]
   間吳木訥等奉確謹附㫖親往看/驗所載尤為詳 録於此
   案長白山在吉林烏拉城東南横亘千餘里東自寧
   古塔西至奉天府諸山皆發脈於此山巔有潭為鴨
   緑混同愛嘑三江之源古名不咸山亦名太白山亦
   名白山亦名徒太山亦名太末山其名長白山
   則自金始也金大定十二年封太白山神為興
   國靈應王即其山北地建廟宇明昌四年復冊
   為開天宏聖帝
[018-18a]
 本朝康熙十七年尊為長白山之神遣大臣致祭懐
   柔之典以時舉行又案長白山南麓蜿蜒磅礴
   分為兩幹其一西南指者東界鴨緑江西界佟
   佳江麓盡處兩江會焉其一繞山之西而北亘
   數百里以其為衆水所分舊謂之分水嶺西至
   於
 興京邊茂樹深林幕天翳日者土人呼為納緑窩集
   從此西入
[018-18b]
 興京門遂為
啟運山自納緑窩集而北一岡袤四十餘里者土人呼
   為果爾敏珠敦即長嶺也復西指入英額邊門
   遂為
天柱
隆業二山迴旋盤曲虎踞龍蟠其間因地立名為山為
   嶺者不一皆此山之支裔也山之靈異自昔稱
   名而
[018-19a]
神聖發祥於今為盛萬世鴻基與天無極矣
   金史祭祀志大定二十五年勅封上京䕶國林
   為䕶國嘉䕃侯毳冕七旒服五章圭同信圭遣
   使詣廟以三獻禮祭告其祝文曰蔚彼長林實
   壯天邑廣袤百里惟神主之廟貌有嚴侯封是
   享歆時蠲潔相厥滋榮自後遇月七日上京幕
   官一員行香著為令案今稱盛京窩集至多金/時所 䕶國林在上京今
   附於長白/山之後
[018-19b]
  青嶺
   金史上京有青嶺
   金史會寧府會寧縣山有青嶺
   金史初烏蘇展部有女名博多和青嶺東混同
   江舒舒水人掠而去生二女昭祖與舒嚕謀取
   之遂偕至嶺右炷火於箭端而射舒舒水人怪
   之
   金史昭祖耀武至於青嶺
[018-20a]
   金史拉必瑪察剽呼拉布濼牧馬過青嶺東與
   烏春烏木罕交結世祖自將伐之
   金史拉必瑪察與世祖戰於野鵲水世祖中四
   創軍敗拉必使吉遜圖罕等過青嶺見烏春賂
   諸部與之交結烏春以古哩甸兵百十七人助
   之
   金史天輔六年三月都統杲出青嶺宗翰出瓢
   嶺追遼主於鴛鴦濼
[018-20b]
   金史宗翰至奚王嶺與都統杲會杲軍出青嶺
   宗翰軍出瓢嶺期於羊城濼案今有大青山在/開原城東南四十
   里疑即/是也
  瑪竒嶺
   金史上京山有瑪竒舊作馬紀/今改正
   金史會寧縣有瑪竒嶺
   金史錫馨海蘭水烏凌阿部人昭祖柩至海蘭
   水錫馨攻而奪之昭祖之徒告於佛穆丹與瑪
[018-21a]
   竒嶺赫伯村完顔部䝉克巴圖等募軍追及之
   與戰復得柩
   金史世祖自將過瑪竒嶺至烏木罕村與罕都
   合至阿卜薩水嶺東諸部皆會
   金史穆宗使薩哈取瑪竒嶺道攻阿蘇行次阿
   卜薩水色埒謂薩哈曰宜先撫定珊沁錫馨路
   合軍未晩也遂攻下通恩城與穆宗會阿蘇城
   下
[018-21b]
   金史阿蘇起兵穆宗自瑪竒嶺出兵攻之薩哈
   自和倫嶺往畧定珊沁錫馨兩路攻下通恩城
   穆宗至阿齊呼水益募軍至阿蘇城
   金史康宗時率賔水民不聽命使威泰等至呼
   爾哈川召諸官僚告諭之鴻觀部率賔水居沃
   赫貝勒不至威準部哲爾徳部既至復亡去烏
   塔遇二部長於瑪竒嶺執之而來
   金史威準部達薩塔貝勒哲爾徳部薩克蘇貝
[018-22a]
   勒遯去遇烏塔於瑪竒嶺烏塔遂執二人以降
   金史康宗使博囉報聘髙麗且取亡命之民康
   宗畋於瑪竒嶺伊智村以待之案瑪竒嶺未詳/所在以金史所
   載考之當在吉/林烏拉境内
  伊勒呼嶺
   金史自景祖以來兩世四主志業相因一切治
   以本部法令東南至於伊勒呼舊作乙離/骨今改正海蘭
   扎蘭托卜古倫東北至於五國矩威圖塔金葢
[018-22b]
   盛於此
   金史伊勒呼嶺布薩部居髙麗女真之兩間穆
   宗使族人招之伊勒呼嶺東諸部皆内附
   金史康宗使碩碩歡以錫馨圖們之兵往至伊
   勒呼嶺益募兵趨和尼水徇地海蘭甸收叛亡
   七城二年四月髙麗復來攻碩碩歡以五百人
   禦於布騰水復大破之追入布騰水髙麗請和
   使色格經正疆界至伊勒呼嶺海蘭甸和尼水
[018-23a]
   留兩月色格不能聽訟康宗遣碩碩歡往立幕
   府於珊沁水
   金史太祖命雙寛綽和等撫定伊勒呼嶺綽滿
   水之西諸部居民案金地理志有伊勒呼水/亦屬海蘭路近髙麗界
  長嶺
   新唐書長嶺營州道也
   唐賈躭道里記渤海長嶺府千五百里至渤海
   王城案渤海王城在今寧古塔境吉林西南五/百里有長嶺子滿洲語為果勒敏珠敦自
[018-23b]
   長白山南一嶺環繞至此為衆水分流之地渤/海曽置府於此又錦州復州雖俱有長嶺不若
   此之最著也/詳見疆域門
  東牟山
   舊唐書渤海大祚榮保桂婁新唐書/作挹婁之故地據
   東牟山築城以居之
   新唐書渤海本粟末靺鞨保挹婁之東牟山
   遼史渤海大氏始保挹婁東牟山
   金史李勣破髙麗粟末靺鞨保東牟山
[018-24a]
   元一統志東牟山在瀋陽路挹婁故地唐滅髙
   驪粟末靺鞨保挹婁之東牟山即此
   明統志東牟山在瀋陽衛東二十里唐髙宗平
   髙麗渤海大氏以衆保挹婁之東牟山即此案/今
   承徳縣城東二十里為也/ 天柱山當即東牟山
  輝山
   明統志輝山在瀋陽東北四十里層巒疊嶂為
   諸山之冠案輝山在今承徳/縣東北四十里
[018-24b]
  白平山
   山海經遼水出白平東
   水經大遼水出塞外御亦作/衛白平山
   水經注遼水亦言出砥石山案遼河有兩源東/源出吉林之庫勒
   訥窩集西源即潢河也白平/砥石之名或古今稱名之異
  遼山 瑚呼瑪山
   漢書地理志髙句麗遼山遼山所出入大遼水
   水經髙句麗縣有遼山小遼水所出
[018-25a]
   水經注小遼水出遼山
   元一統志渾河源出廢貴徳州東北瑚呼瑪山
   案渾河即小遼水源出長白山/納魯窩集諸書皆傳聞之異
  庫堪山
   金史景祖時舒嚕之子噶順舉部來歸居於阿
   勒楚喀水源庫堪原作胡凱/今改正山之南庫堪山者
   所謂和陵之地是也沃哷部博諾與其兄弟居
   阿勒楚喀水之北及烏春作難博諾誘烏魯斯
[018-25b]
   哈珠水居人與之相結案今阿勒楚喀河源出/阿勒楚喀城東北里許
   扎松阿山古/今異名也
  果囉山
   明統志果囉山在都司城東北五百里大梁水
   發源於此案太子河源出/吉林薩木禪山
  馬鞍山
   明統志馬鞍山在三萬衛東北四百里建州東
   案馬鞍山在吉林烏拉城西北/一百二十里髙六十步周四里
[018-26a]
  冷山
   宋史洪皓傳皓使金流遞於冷山地苦寒四月
   草生八月已雪穴居百家陳王烏舎聚落也
   松漠紀聞冷山去燕山三千里去金都二百餘
   里案本傳雲中至冷山行六/十日距金主所都僅百里去寧江州百七十
   里案扈從日録鄂摩和索羅站東北二百餘里/為冷山自必爾罕必喇北望相去約數十里
   積素凝寒髙出衆山之上土人/呼為白山以其冬夏皆雪也
  徳林石
[018-26b]
   金史世祖擒拉必獻於遼主并言烏春助兵之
   狀遼主使人問狀烏春曰未嘗與拉必為助也
   徳林石之北古哩滿洲語遷移也/舊作姑里今改甸之民所管
   不及此案徳林石在寧古塔城西九十里自鄂/摩和池東繞沙闌站之南抵呼爾哈河
   有大石廣二十餘里孔洞大小不可數計或圓/或方或六隅八隅如井如盆如池深或丈餘或
   數尺中有泉澄然凝碧或潛鱗㳺泳或中生樺/榆等樹夏無蚊䖟麋鹿羣聚於中名曰徳林石
   渤海有徳里/府亦是其處
  龍首山
[018-27a]
    明統志龍首山在鐵嶺東二里案龍首山在今/鐡嶺縣城東二
    里/許
   蛇山
    遼史遼州本拂湼國城有蛇山案蛇山在今鐵/嶺縣西一百五
    里/
   刁蹕山
    明統志刁蹕山在三萬衛西南一百五十里遼
    河西岸案刁蹕山在今鐵嶺縣西/北七十里俗呼貂皮山
[018-27b]
   醫巫閭山
 御製過廣寧望醫巫閭山恭依
皇祖聖祖仁皇帝元韻
  海旭凝螺黛罡風削玉蓉靈竒經覽乍
聖跡躡尋重過客羣停轡仙人迥矗峯是山有仙人巖桃/花洞聖水盆北鎮
  廟諸/竒勝徒思山側逕未撫寺前松萬古為幽鎮千秋溯
  舜封崇功標地紀秩祀偶天宗嶻㠔疑鶱鳯巉峘突
  逴龍盈眸欣積素步馬遲婁胸
[018-28a]
御製杪秋遊醫巫閭山得五言三十韻
 奥宇坤維鎮神堂碣石開巃嵸參漢迥案衍向陽恢
 舜典升柴載山經括地晐昔曽望巒嶺癸亥嵗有過/廣寧望醫巫
 閭山/之作今已近壇陔禋祀帛籩薦威儀卿尹陪達誠仙
 闕退問景玉鞭催驀入栗梨塹延縁峛崺堆圃場崇
 有積雞犬静無猜頻見畊荒隧疇能保一阫日髙方
 覺暖風細不生埃盤谷深成阻牛山乆已峐寺頹僧
 避去屋寂鳥飛來遂造﨑嶇遍從看草木纔地靈自
[018-28b]
 呵䕶天意本栽培寫霧豁宫霍流澌落漩洄柳書人
 作字松抱石為胎初狹塵凡限中宏造化胚便因窮
 窈窕旋命減輿儓詰曲遵碕逕䝉茸藉嫩苔懸崖飛
 瀑水切顥聳瑶臺右聖/水盆尚有芝英碣寧妨薦福雷右/蝌
 蚪/碑武陵雖假借洞口試徘徊作記徵彭澤成詩憶楚
 材右桃/花洞寧知進士第轉遜岳陽杯右吕/公岩肥遯幽棲處
 翹思獨往才右道/隠谷雲巢真可號龍種是誰裁右雲/巢松
 後中峯矗居然一笠嵬右曠/觀亭海天惟浩蕩心目與兼
[018-29a]
  該始遇欣佳矣曠觀誠壯哉安期如却掃意不在蓬
  萊
 御製祭北鎮醫巫閭山
  敬謁
橋山大典昭旋輿蠲吉祀寅朝提封於昔更無北望秩而
  今溯有姚廟古百王䖍盛享
 神庥億載佑全遼高低黍稻盈豳野嵗嵗顒祈風雨調
    周禮職方氏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巫閭
[018-29b]
   北魏書和平元年正月帝幸遼西望祀醫巫閭
   山
   隋書開皇十四年閏十月詔北鎮醫巫閭山就
   山立祠
   唐六典立冬之日祭北鎮醫巫閭於營州
   文獻通考唐武徳貞觀之制五嶽四鎮年别一
   祭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祭北鎮醫巫閭於營
   州
[018-30a]
   册府元龜天寳十載遣范陽郡司馬祭醫巫閭
   山廣寧公
   宋史秘書監李至言案五郊迎氣之日皆祭逐
   方嶽鎮海瀆望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於所𨽻
   之州長吏以次為獻官立冬祀北鎮醫巫閭山
   於定州案宋時北鎮逺隔封外/是以止於定州望祭
   許亢宗奉使行程録出渝闗以東南行瀕海忽
   峭㧞摩空蒼翠萬仞乃醫巫閭山也
[018-30b]
   遼史人皇王性好讀書購書數萬卷置醫巫閭
   山絶頂築室曰望海山南去海一百三十里山
   形掩抱六重
   金史大定四年詔依典禮立冬祭北鎮醫巫閭
   山於廣寧府
   元史至元三年定嵗祀嶽鎮海瀆之制十月土
   旺日祀醫巫閭山於遼陽廣寧府界
   明史洪武三年詔定嶽鎮海瀆神號北鎮曰醫
[018-31a]
   巫閭山之神
   明會典祭北鎮醫巫閭山於遼東
   明統志醫巫閭在廣寧衛西五里舜封十二山
   以此為幽州之鎮自是遂以為北鎮其山掩抱
   六重故又名六山案醫巫閭山在今廣寧縣/西四十里周二百四十里
  千山
御製望千山
 我聞古來稱奥區必有名山為作鎮况兹遼陽實天
[018-31b]
 府羲經巳兆帝出震長白巫閭衆所瞻千山亦復髙
 千仞設在晉郊魯甸間太華泰岱應齊峻我來譙邑
 攬形勝南望巑岏映青潤朝嵐夕靄儼相接巒光峰
 態如堪引龍泉祖樾久聞名靈蹟相傳半疑信何時
 長嘯眺滄海據盛京通志千山香巖寺中有/仙人臺俯瞰滄海如布几席云千仞岡
 頭衣始振
   明統志千山在遼東都司城南六十里峯巒叢
   宻中有龍泉祖樾香巖中會等寺下有羅漢洞
[018-32a]
   龍泉案千山在今遼陽州南六十里世/傳唐太宗征髙麗時駐蹕於此
  十三山
御製閭陽驛望十三山
 當前誰展十三屏古縣荒涼考奉陵出金/史百載堠臺
 烽火息山青雲白自層層
   五代史附録胡嶠等東行過一山名十三山
   遼史顯州有十三山
   遼史燕王淳討武朝彦至乾州十三山
[018-32b]
   許亢宗奉使行程録出渝闗東路平如掌至此
   㣲有登陟經由十三山下
   元一統志十三山在廣寧府南一百十里
   明統志十三山在廣寧右屯衛北三十里山下
   有洞山上有池案十三山在今錦縣東七十五/里周二十里峯有十三故名
  首山亦名駐蹕山/又名手山
   三國志景初二年司馬懿征公孫淵軍至遼東
   八月丙寅大流星長數十丈從首山墜襄平城
[018-33a]
   南
   三國志司馬懿伐公孫淵潛濟遼水進至首山
   大破淵軍遂圍襄平
   新唐書貞觀十八年車駕度遼水軍於馬首山
   遼史遼陽府有駐蹕山唐太宗征髙麗駐蹕其
   巔數日勒石紀功焉俗呼手山案唐書貞觀十/九年太宗親征
   髙麗破遼東城降白崖進攻安市城髙麗傉薩/髙延夀率衆十五萬來援太宗自山而下引軍
   臨之賊大潰延夀等降因名所幸山為駐蹕山/命中書侍郎許敬宗為文勒石以紀其功今考
[018-33b]
   駐蹕山凡數處一為首山唐書稱馬首遼史稱/手山在遼陽城西南接海城縣界唐太宗初渡
   遼水攻遼州時駐營之山也一在安市城外唐/太宗既得遼州巖州進攻安市所駐之山唐書
   所載名所幸山為駐蹕山及李勣從戰駐蹕山/功最多者是也又駐蹕山一名六山則醫巫閭
   也又盖平東百十餘里分水嶺諸山相傳唐太/宗駐蹕處又海城西南十里有平頂山一名車
   駕山亦傳唐太宗駐蹕處而首山與安市城/外之駐蹕山地志多誤為一山謹附訂於此
   金史斡魯克瀋州與髙永昌隔鄂勒和水衆遇
   淖不能進棟摩以所部先濟軍東京城下城中
   人來戰棟摩破之於首山殱其衆
[018-34a]
   明統志首山在都司城南十五里連海州衛界
   山頂平石之上有掌指之状泉出其中挹之不
   竭晉司馬懿圍公孫淵於襄平即此唐太宗征
   髙麗駐蹕其巔數日勒石紀功因改為駐蹕山
   案明志亦沿/遼史之誤
  明王山
   遼史東京遼陽府有明王山
   元一統志明王山在遼陽縣東三十里契丹地
[018-34b]
   志云夫餘王東明葬於此因以為名
   明統志明山在復州衛東十里元志有明王山
   即此案今復州東十里為/東屛山疑即是也
  華表山
   新唐書顯慶四年薛仁貴破温沙多門於横山
   遼史東京道遼陽府有白石山亦曰横山
   元一統志華表山俗呼為横山因丁令威化鶴
   得名
[018-35a]
   明統志華表山在都司城東六十里因丁令威
   得名俗呼為横山案華表山在今遼陽州東六/十里遼陽州為遼之東京
   道遼陽府考遼史載遼陽府所属仙鄉縣因丁/令威化鶴而得名則華表山即遼時之白石山
   無/疑
  熊岳山
   遼史熊岳縣西至海一十五里傍海有熊岳山
   案望海山在盖平縣西南三十/里其山傍海遼史熊岳疑即此
  金山
[018-35b]
   通典唐乾封二年薛仁貴破髙麗於金山進拔
   夫餘城案夫餘城東接挹婁西接鮮卑/在遼為通州金為威平府地
   明統志金山在開原西北三百五十里遼河北
   岸又西北三十里曰東金山又二十里曰西金
   山三山緜亘三百餘里與烏梁海接境
  蒺藜山
   金史天輔元年烏楞古等敗耶律聶哷兵於蒺
   藜山拔顯州乾懿豪徽成川恵等州皆䧏
[018-36a]
   金史遼耶律聶哷軍於蒺藜山烏楞古以兵一
   萬戍東京與戰於蒺藜山大敗之追北至額勒
   錦坡遂圍顯州案蒺藜山在/廣寜縣境外
  龍鳯山
   元一統志大蟲江在遼陽路發源龍鳯山分水
   嶺下東南流經廢博索府南合於鴨緑江
   明統志龍鳯山在遼東都司東南大蟲江發源
   於此案鳯凰城西北八十/五里有龍鳯臺山
[018-36b]
  鳯凰山
   元一統志鳯凰山在利州南十三里南北一十
   里東西廣三里相傳鳯凰嘗止其上故名
   明統志鳯凰山在都司城南三百六十里上有
   壘石古城可容十萬衆唐太宗征髙麗駐蹕於
   此案今鳯凰城東南/五里有鳯凰山
  噶哈嶺年征渾太祖髙皇帝甲申/ 河部鑿道噶哈嶺
  太蘭岡敗渾河太祖乙酉年擊/ 諸部兵於此
[018-37a]
   吉林崖哲陳渾太祖乙酉年擊敗/ 河諸部兵於此
   古哷山赫哈達太祖癸巳年破葉/ 等九部兵於此
   扈爾竒山在輝發河邊太國初輝發國城/在焉 祖丁未年平之
   宜罕山 國初屬烏拉國取之/太祖戍申年攻
   伊瑪䕶山岡征烏拉太祖壬子年/ 築木城於此
   薩爾滸山年大破太祖己未/ 明師於此
 御製己未嵗我
太祖大破明師於薩爾滸山之戰書事
[018-37b]
  葢聞國之將興必有禎祥然禎祥之賜由乎
天而致
天之賜則由乎人予小子於己未嵗我
太祖大破明師於薩爾滸之戰益信此理之不爽也爾時
  草創開基篳路藍縷地之里未盈數千兵之衆弗滿
  數萬惟是
父子君臣同心合力師直為壯荷
天之龍用能破明二十萬之衆每觀
[018-38a]
實録未嘗不流渧動心思我
祖之勤勞而念當時諸臣之宣力也謹依
實録叙述其事如左
  己未二月明帝命楊鎬杜松劉綎等統兵二十萬號
  四十萬來攻左翼中路以杜松王宣趙夢麟張銓督
  兵六萬由渾河出撫順闗右翼中路以李如柏賀世
  賢閻鳴泰督兵六萬由清河出鴉鶻闗左翼北路以
  馬林麻巖潘宗顔督兵四萬由開原合葉赫兵出三
[018-38b]
  岔口右翼南路以劉綎康應乾督兵四萬合朝鮮兵
  出寛甸口期並趨我興京三月朔我西路偵卒遥見
  火光馳告甫至而南路偵卒又以明兵逼境告我
太祖曰明兵之來信矣南路駐防之兵有五百即以此拒
  之明使我先見南路有兵者誘我兵而南也其由撫
  順闗西來者必大兵急宜拒戰破此則他路兵不足
  患矣即於辰刻率大貝勒代善後封禮/親王及衆貝勒大
  臣統城中兵出而令大貝勒前行時偵卒又以明兵
[018-39a]
  出清河路來告大貝勒曰清河之界道途偪仄崎嶇
  兵未能驟至我兵惟先往撫順以逆敵兵遂過扎喀
  闗與達爾漢侍衛扈爾漢後授三等/子世職集兵以待
上之至時
四貝勒即我皇帝太/宗文以祀事後至謂大貝勒曰界藩山上
  我築城夫役在焉山雖險儻明之將帥不惜士卒奮
  力攻之陷夫役奈何我兵宜急進以安夫役之心大
  貝勒等善是言下令軍士盡擐甲日過午至太蘭岡
[018-39b]
  大貝勒及扈爾漢欲駐兵隐僻地以待敵
四貝勒艴然曰正宜耀兵列陣明示敵人壯我夫役士卒
  之膽俾并力以戰何故令兵立隠僻地耶巴圖魯額
  亦都後為一等大臣/追封𢎞毅公
貝勒之言是也我兵當堂堂正正以向敵人遂督兵赴界
  藩對明兵營列陣而待初衆貝勒兵未至我國防衛
  築城夫役之兵僅四百人伏薩爾滸谷口伺明總兵
  杜松王宣趙夢麟之兵過谷口將半尾擊之追至界
[018-40a]
  藩渡口與築城夫役合據界藩山之吉林崖杜松結
  營薩爾滸山而自引兵圍吉林崖仰攻我兵我兵四
  百人率衆夫役下擊之一戰而斬明兵百人時我國
  衆貝勒甫至見明兵攻吉林崖者約二萬人又一軍
  列薩爾滸山巔遥為聲勢四大貝勒與諸將議曰吉
  林崖巔有防衛夫役之兵四百人急増千人助之俾
  登山馳下衝擊而以右翼四旗兵夾攻之其薩爾滸
  山之兵則以左翼四旗兵當之遂遣兵千人往吉林
[018-40b]
  崖
上至問四大貝勒破敵䇿四大貝勒具以前議告
上曰日暮矣且從汝等今分右翼四旗之二與左翼四旗
  兵合先破薩爾滸山所駐兵此兵破則界藩之衆自
  喪膽矣再令右二旗兵遥望界藩明軍俟我兵由吉
  林崖馳下衝擊時并力以戰是時我國近都城之兵
  乗善馬者先至乗駑馬者後至其數十里外者尚未
  至於是合六旗兵進攻薩爾滸山明兵駐營列陣發
[018-41a]
  鎗礮我兵仰而射之奮力衝擊不移時破其營壘死
  者相枕藉而所遣助吉林崖之兵自山馳下衝擊右
  二旗兵渡河直前夾擊明兵之在界藩山者短刃相
  接我兵縱横馳突無不一當百遂大破其衆明總兵
  杜松王宣趙夢麟等皆没於陣横屍亘山野血流成
  渠其旗幟器械及士卒死者蔽渾河而下如流澌焉
  追奔逐北二十餘里至碩欽山時已昏軍士沿途搜
  𠞰者又無數是夜明總兵馬林兵營於尚間崖濬壕
[018-41b]
  嚴斥堠鳴金鼔自衛我兵見之乗夜馳告於大貝勒
  翼旦大貝勒以三百餘騎馳往馬林兵方抜營行見
  大貝勒兵至回兵結方營環營濬壕三匝列火器俾
  習火器者立壕外繼列騎兵以俟又潘宗顔一軍距
  西三里外營裴芬山大貝勒見之使人馳告於
上時我國逺路之兵亦陸續至與大貝勒兵合明左翼中
  路後營逰擊龔念遂李希泌統步騎萬人駕大車持
  堅楯營於斡琿鄂謨地環營濬壕外列火器
[018-42a]
上見之與
四貝勒率兵不滿千人分其半下馬步戰明兵發火噐拒
  敵
四貝勒引騎兵奮勇衝入我步兵遂斫其車破其楯明兵
  又大敗龔念遂李希泌皆陣没焉會大貝勒使人至
  知明兵已營尚間崖
上不待
四貝勒兵急引侍從四五人往日中至其地見明兵四萬
[018-42b]
  人布陣成列
上趣令我軍先據山巔向下搏擊衆兵方欲登山而馬林
  營内之兵與壕外兵合
上曰是將與我戰也我兵且勿登山宜下馬步戰令大貝
  勒往諭時左二旗兵下馬者方四五十人明兵已自
  西突至大貝勒代善言於
上曰兵已進矣即怒馬迎戰直入其陣二貝勒阿敏三貝
  勒莾古爾泰與衆台吉等各鼔勇奮進兩軍搏戰遂
[018-43a]
  敗明兵斬首捕鹵過當方戰時我六旗兵見之不及
  布列行陣人自為戰前後弗相待縦馬飛馳直逼明
  營明兵發鳥鎗巨礮我兵衝突縱擊飛矢利刃所向
  無前明兵不能支又大破遯走我兵乗勝追擊明副
  將麻巖及大小將士皆陣沒總兵馬林僅以身免滅
  跡掃塵案角隴種尚間崖下河水為之盡赤
上復集軍士馳往斐芬山攻開原道潘宗顔兵令我兵之
  半下馬仰山而攻宗顔兵約萬人以楯遮蔽連發火
[018-43b]
  器我兵突入摧其楯遂破之宗顔全軍盡沒時葉赫
  貝勒錦台什布揚古欲助明與潘宗顔合其兵甫至
  開原中固城聞明兵敗大驚而遯是時我軍既擊破
  明二路兵
上乃收全軍至固勒班地方駐營而明總兵劉綎李如柏
  等由南路進者已近逼興京偵卒馳告
上遂命扈爾漢先率兵千人往禦翼旦
上復命二貝勒阿敏率兵二千繼之
[018-44a]
上率衆貝勒大臣還軍至界藩行凱旋禮刲八牛祭纛告
天大貝勒代善請曰吾先歸從二十騎㣲行探信祀畢
上徐來
上許諾三貝勒莽古爾泰亦相繼行
四貝勒馳至
上前請與俱往
上曰汝兄㣲行往探汝隨吾後行
四貝勒曰兄獨往吾㽞此未安也遂亦行日暮大貝勒回
[018-44b]
  至興京入宫則
皇后内廷等見大貝勒至亟問禦敵䇿大貝勒曰撫順開
  原二路敵兵已破誅戮且盡南來兵已遣將往禦我
  待
父皇命當即往破之於是大貝勒復出城迎
上於大屯之野
上自界藩啟行至興京平明命大貝勒三貝勒
四貝勒統軍士禦劉綎而㽞兵四千於都城待李如柏賀
[018-45a]
  世賢等之兵初劉綎兵出寛甸進棟鄂路我居民避
  匿深山茂林中劉綎悉焚其柵寨殺其孱弱佐領託
  保額爾訥額赫率駐防五百人迎敵劉綎兵圍之數
  重額爾訥額赫死之并傷我卒五十人託保引餘兵
  與扈爾漢軍合扈爾漢伏兵山隘以待巳刻大貝勒
  三貝勒
四貝勒引兵甫出瓦爾喀什&KR0810集時劉綎所率精鋭二萬
  先遣萬人前掠將趨登阿布達哩岡布陣大貝勒欲
[018-45b]
  引兵先登馳下擊之
四貝勒曰兄統大兵㽞此相機為援吾先督兵登岡自上
  下擊之大貝勒曰善吾引左翼兵出其西汝引右翼兵
  登山俾将士下擊汝立後督視勿違吾言輙輕身入
  也
四貝勒遂率右翼兵往先引精騎三十人趨出衆軍前自
  山馳下奮擊之兵刃交接戰甚酣後軍隨至衝突而
  入大貝勒又率左翼兵自山之西至夾攻之明兵大
[018-46a]
  潰
四貝勒乗勝追擊與劉綎後隊兩營兵遇綎倉卒不及陣
四貝勒縱兵奮擊殱其兩營兵萬人劉綎戰死是時明海
  盖道康應乾步兵合朝鮮兵營於富察之野其兵執
  筤筅長鎗被籐甲皮甲朝鮮兵被紙甲其胄以栁條
  為之火器層壘列待
四貝勒既破劉綎兵方駐軍衆貝勒皆至遂復督兵攻應
  乾明兵及朝鮮兵敵競發火器忽大風驟作走石揚
[018-46b]
  沙烟塵反撲敵營昏㝠晝晦我軍乗之飛矢雨發又
  大破之其兵二萬人殱焉應乾遯去先是二貝勒阿
  敏扈爾漢前行遇明逰擊喬一𤦺兵擊敗之一𤦺收
  殘卒奔朝鮮都元帥姜功烈營時功烈據固拉庫崖
  衆貝勒復整兵逐一𤦺遂攻朝鮮營功烈知明兵敗
  大驚遂按兵偃旗幟遣通事執旗來告曰此來非我
  願也昔倭侵我國據我城郭奪我疆土急難之時頼
  明助我獲退倭兵今以報徳之故奉調至此爾撫我
[018-47a]
  我當歸附且我兵之在明行間者已被爾殺此營中
  皆髙麗兵也明兵迯匿於我者止逰擊一人及所從
  軍士而已當執之以獻四大貝勒定議乃曰爾等䧏
  先令主將來否則必戰功烈復遣使來告曰吾若今
  夕即往恐軍亂迯竄其令副元帥先往宿貝勒營以
  示信詰朝吾率衆䧏遂盡執明兵擲於山下付我明
  逰擊喬一𤦺自縊死於是朝鮮副元帥先詣衆貝勒
  䧏翼日姜功烈率兵五千下山䧏衆貝勒宴勞之送
[018-47b]
  功烈及所部將士先詣都城
上御殿朝鮮都元帥姜功烈及副元帥等匍匐謁見
上優以賓禮數賜宴厚遇之士卒悉㽞豢養四大貝勒既
  殱南路明兵四萬人我軍駐三日籍其俘獲人馬輜
  重鎧仗而還是役也明以傾國之兵雲集遼瀋又招
  合朝鮮葉赫分路來侵五日之間悉被我軍誅滅其
  宿將猛士暴骸骨於外士卒死者不啻十餘萬我軍
  邀
[018-48a]
天佑助以少擊衆無不摧堅挫鋭迅奏膚功䇿勲按籍我
  士卒僅損二百人自古克敵制勝未有若斯之神者
  也時明經畧楊鎬駐瀋陽聞三路兵敗大驚急檄總
  兵李如栢副將賀世賢等回兵如栢等自呼蘭路遯
  歸我哨兵二十人見之據山上鳴螺繫帽弓弰揮之
  作招集大兵狀已而呼噪下擊殺四十人獲馬五十
  匹明兵奪路而迯相蹂踐死者復千餘人庚寅大軍
  還至都城
[018-48b]
上顧衆貝勒大臣曰明以二十萬衆號四十七萬分四路
  并力來戰今我不踰時破之遂獲全勝各國聞之若
  謂我分兵拒敵則稱我兵衆若謂我往來𠞰殺則服
  我兵强傳聞四方孰不懾我軍威者哉嗚呼由是一
  戰而明之國勢益削我之武烈益揚遂乃尅遼東取
  瀋陽王基開帝業定夫豈易乎允因我
太祖求是於
天復讎乎
[018-49a]
祖同兄弟子姪之衆率股肱心膂之臣
親冒矢石授方畧一時
聖嗣賢臣抒勞效悃用成鴻勲我大清億萬年丕丕基實
  肇乎此予小子披讀
實録未嘗不起敬起慕起悲愧未能及其時以承
訓抒力於行間馬上也夫我
祖如此勤勞所得之天下子若孫覩此戰蹟而不思所以
  永
[018-49b]
天命綿帝圖兢兢業業治國安民凜惟休惟恤之誡存監
  夏監殷之心則亦非予子孫而已爾此予覩薩爾滸
  之戰所由書事也此予因
實録尊藏人弗易見而特書其事以示我大清億萬年子
  孫臣庶期共勉以無忘
祖宗開創之艱難也
   鐵背山在/城 興京西北一百二十里上有界藩/ 太祖大破明兵殱杜松於此
   碩欽山明敗卒太祖近/ 至此
[018-50a]
   尚間崖明馬林太祖己未年破/ 麻巖兵於此
   斐芬山破明潘太祖己未年/ 宗顔兵於此
   阿布達哩岡破明劉太祖己未年/ 綎兵於此
   固拉庫崖年降朝太祖己未/ 鮮兵於此
   青苔峪征明䧏太祖辛酉年/ 青苔峪城
   黄骨島征明䧏太祖辛酉年/ 黄骨島城
   牽馬嶺征明收太祖壬戌年/ 䧏牽馬嶺城
   覺華島遣縂兵太祖丙寅年征寕逺/ 武訥格攻克覺華島
[018-50b]
   興安嶺統大兵太宗文皇帝壬申年親/ 由興安嶺征察哈爾
   皮島親王等太宗丁丑年遣英/ 率兵取明皮島
   吕翁山在錦縣南十里承疇於太宗/辛巳年擒明洪 此
 御製吕翁山詩
  所過連山塔山皆我
太宗文皇帝用武之地而吕翁山則生擒洪承疇處也盖
  有明末季驟加遼餉至八百餘萬竭天下之力奉東
  北一隅未收片甲之用而兵食兩詘人民離畔我
[018-51a]
太祖髙皇帝一舉薩爾滸而遼左之業成
太宗文皇帝再舉吕翁山而闗西之勢定今因叩謁
祖陵親履其地思經營草昧之艱難爰恭紀其事以示來
  許俾念
祖宗得天下之不易益勵守成之志亦以舉其殷鍳明之
  鹿亡其必有以失之之故也
  連山相接塔山峯溝濠壁塹凡㡬重以守則固以戰
  勝將以勇氣吞遼東増募戍卒號百萬重臣經畧操
[018-51b]
  鐵劵朝拜㤙命暮縲紲舉棋不定曽無算監軍意氣
  壮且豪凌駕朝士如兒曹綿山亘海排鐵騎謂當唾
  手成勲勞
太宗從容處以暇精兵已伏杏山下金支五色雲上蟠明
  卒望見魂驚怕奔走禦侮多英賢投石超距衆閒閒
君臣一徳功乃建人心既單必格
天彼志離兮我志合如枯易摧朽易拉不數唐帝美良川
  祗今戰氣猶森颯陸血標杆海屍浮乗潮㕍鶩隨波
[018-52a]
  鷗一時破竹十三萬傷我十人厮卒儔清流闗側擒
  皇甫煌煌大業開疆土河山帯礪酬勲庸於鑠雲龍
  與風虎乃知
皇天惟徳親
桓桓謨烈告後人從来守成事不易殷鍳應思鹿失秦交
  則為泰塞則否九重宴安豈宜恃不見吕翁山畔上
  將䧏猶設椒漿奠忠鬼
   松山
[018-52b]
 御製松山詩
  烽銷堠戍間萬古此松山羽衛經過處頻思創業艱
   塔山親王等太宗壬午年遣鄭/ 率兵克明塔山城
   杏山親王等太宗壬午年遣鄭/ 率兵䧏明杏山城
 御製雪後過杏山詩
  岝㟧羣峰玉筍攢翠㣲佳色入慿觀踈林蔽芾迷歸
  鳥猶帯當年戰氣寒
  聮鶱銀鳯自飛來獨峙朝陽霽景開古戍黄蕪嘶馬
[018-53a]
 去題詩遥寄白雲隈
 每逢咏雪興偏豪況對嶤峯積翠髙此日蕭閒供白
 戰曩時辛苦憶黄旄
   謹案自噶哈嶺以下古無稱引而我
太祖
太宗肇造區夏百戰開基
駿烈豐功於是焉在諸山之名遂炳耀古今與天地無
   極謹據
[018-53b]
開國方畧所載臚叙如右有非天作之詩嶞山之頌所
   能彷彿萬一者矣
  附載
  單單大嶺
   後漢書昭帝始元五年罷臨屯真畨以并樂浪
   元菟元菟復徙居句驪自單單大嶺巳東沃沮
   &KR1070悉属樂浪後以境土廣逺復分嶺東七縣置
   樂浪東部都尉建武六年省都尉官遂棄嶺東
[018-54a]
   地
   三國魏志漢武帝分朝鮮為四郡自單單大嶺
   以西屬樂浪自嶺以東七縣都尉主之
   三國魏志沃沮屬樂浪漢以土地廣逺在單單
   大嶺之東分治東部都尉治不耐城别主嶺東
   七縣
   册府元龜漢昭帝始元五年元莵郡徙居句驪
   自單單大嶺已東悉屬樂浪後以境土廣逺復
[018-54b]
   分嶺東七縣置樂浪東部都尉案單單與滿洲/語善延相近疑
   即長白/山也
  盖馬大山
   魏志東沃沮在盖馬大山之東
  丸都山
   魏志毌丘儉遣王頎追髙句驪王宫過沃沮千
   有餘里到肅慎氏南界刻石紀功刋丸都山銘
   不耐城
[018-55a]
   通考漢末髙麗王伊夷模作新國於丸都山下
   魏正始五年毌丘儉將萬人出元莵懸車束馬
   登丸都山屠其所都六年儉復伐之刻石紀功
   刋丸都銘不耐而還至晉建元初慕容皝乗勝
   追至丸都案丸都山在髙麗之丸都城渤海之/桓都縣據賈躭紀去鴨緑江口六百
   三十里詳/前疆域門
  善玉山
   魏書勿吉傳自和龍北二百餘里有善玉山
[018-55b]
  祁黎山
   魏書勿吉傳善玉山北行十三日通考作/三十日有祁
   黎山又北行七日至如洛瓌水案和龍為令土/黙特右翼地如
   洛瓌北史作洛懷即老哈也魏史所称皆未到/勿吉國以前所經則善玉祁黎二山皆在今䝉
   古東南境詳/前疆域門
  天門嶺
   舊唐書渤海大祚榮保阻自固則天命李楷固
   率兵度天門嶺以迫祚榮祚榮合髙麗靺鞨之
[018-56a]
   衆以拒楷固王師大敗楷固脱身還案祚榮始/居營州後
   東奔保阻楷固兵度天門嶺以迫之楷固既敗/則天不能討祚榮遂東保東牟山則天門嶺當
   在今承徳/縣西境
  獨山
   新唐書程名振攻沙卑城破獨山陣皆以少擊
   衆案沙卑城為今海城/地獨山亦當在其處
  佛寧嶺
   金史太祖度佛寧舊作盆搦/今改正嶺破埒克城
[018-56b]
   金史太祖以三十人詣薩哈軍道遇人曰敵已
   據佛寧嶺南路矣衆欲由沙班嶺往太祖曰汝
   等畏敵耶既度佛寧嶺不見敵已而聞敵乃守
   沙班嶺以拒我
   金史初太祖過佛寧嶺經烏塔城下從騎有後
   者烏塔城人攻而奪之釡及破将克其人持釡
   而前曰奴輩誰敢毁詳衮之噐也
  温都爾山
[018-57a]
   金史上京山有温都爾舊作完都/魯今改正
  哈達拉山
   金史天輔五年斡魯敗錫勒哈達於哈達拉舊/作
   合撻剌/今改正山誅首惡四人餘悉撫定
   金史斡魯討錫勒哈達至希爾根河錫勒哈達
   遯去追及於哈達拉山
  阿嚕岡
   金史收國元年上率兵次寧江州西遼軍潰圍
[018-57b]
   出逐北至阿嚕岡
  額斯琿山
   金史太祖伐巴圖與烏庫哩部沿屯水過摩琳
   鄉追及巴圖於額斯琿舊作阿斯/温今改正山北濼之間
   殺之
  布爾罕山
   金史太祖克寧江州使羅索招諭係遼籍女真
   䧏伊屯伊罕路達哈藩卓勒等敗遼兵於布爾
[018-58a]
   罕舊作婆剌/趕今改正
  呼岱巴岡
   金史收國元年追及遼主於呼岱巴舊作䕶步/荅今改正
   岡
  古納嶺
   金史烏楞古與遼托卜嘉戰敗之斬托卜嘉古
   納舊作酷輦/今改正嶺烏爾圖罕等十四達哈藩皆䧏
  托輝山
[018-58b]
   金史呼實黙率族屬部衆詣薩哈烏珍䧏營於
   托輝舊作駞囬/今改正山之下
  色辰嶺
   金史烏春舉兵来戰道色辰舊作斜寸/今改正嶺涉和
   倫拉林水舎於珠格部阿勒哈村案金史又/有色辰水
  巴固嶺
   金史訥格納遯去烏色督軍而進至巴固舊作/巴忽
   今改/正嶺西茂宻水及之大破其衆
[018-59a]
  曹家山
   金史𤓰里據威平賊勢益張權曹家山明安綽
   竒集兵千餘扼於夜河賊不得東綽竒敗𤓰里
   遂犯濟州
  珠格崖
   金史斡突自泰州往攻濟州元帥完顔黙音等
   至珠格舊作术虎/今改正崖輕騎襲其輜重斡罕還救
   遇於長濼官軍馳擊大破之斡罕率其衆西走
[018-59b]
   金史黙音率諸軍討斡突會兵於濟州過泰州
   至珠格崖乃捨輜重輕騎追之及於霿□河急
   擊敗之
  裊嶺
   金史大定初契丹叛宗室襄從黙音討賊戰於
   肇州之長濼賊走霿□河復從布薩忠義追賊
   至裊嶺西之陷泉及之案今翁牛特左翼西南/一百十里有梟嶺字形
   相近或/即是也
[018-60a]
  佛門山
   金史世宗二十三年遷山東東路八穆昆處之
   河間其棄地以山東東路特赫河明安下扎哈
   穆昆額勒敏鄂勒歡明安下錫布穆昆佛們舊/作
   付母温/今改正山穆昆九村人户徙於瑠僧安和二穆
   昆之舊地案此以舊地名所/遷之明安穆昆
  羅卜科達巴
   金史布薩師恭上京羅卜科達巴舊作老哈達/葛今改正
[018-60b]
  多科阿林
   金史圖克坦繹其先上京阿勒楚喀人祖薩噶
   爾瑪克國初有功授隆安府路哈濟穆昆多科
   舊作奪古/今改正阿林明安
  海蘭哈達
   金史完顔特爾格襲父率賔路海蘭哈達明安
  薩巴山
   金史烏庫哩元忠大定十八年授薩巴舊作撒/巴今改
[018-61a]
   正/山世襲穆昆
  伯爾克山
   金史富珠哩阿嘍罕隆州伯爾克舊作琶離/葛今改正
   人
  禪嶺
   金史烏雅沃哩布海蘭路禪嶺人也
  巴爾嘉山
   金史延扎們都隆州巴爾嘉舊作帕里/干今改正山人也
[018-61b]
  烏克登山
   金史烏雅富埒琿海蘭路烏克敦舊作烏古敵/昏今改正
   山人封豳國公孫扎昆襲烏克敦山世襲明安
  阿穆濟山
   金史通吉義哈斯罕人也徙居遼陽之阿穆濟
   舊作阿米/吉今改正
  博諾山
   金史永元天徳初授博諾舊作百女/今改正山世襲穆
[018-62a]
   昆
  烏爾古山
   元一統志烏爾古舊作吾里/哥今改正山在遼陽路廢博
   索府
  濛溪山
   明統志濛溪山在三萬衛東北七百四十里松
   花江東岸
  牛心山
[018-62b]
   明統志牛心山在三萬衛東北二百五十里艾
   河北土河東案今喀喇沁左翼有牛心山土河/在喀喇沁右翼東南百八十里或
   即是/也
  額爾根山
   明統志額爾根舊作阿兒/干今改正山在三萬衛東北三
   百五十里古信州東
   謹案自單單嶺以下皆散見諸書而金史尤夥
   或今古殊稱或傳聞未審求之音譯時有相通
[018-63a]
   而考之輿圖未能確証類附於後以謹傳疑至
   明時以山川名衛者具詳疆域門兹不複載
 
 
 
 
 
 
[018-63b]
 
 
 
 
 
 
 
欽定滿洲源流考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