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8 欽定滿洲源流考-清-阿桂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滿洲源流考卷四
 部族四/
  新羅一作斯盧一作新盧/雞林附
  三國
   三國志魏書辰韓另條/見前十二國有斯盧國
   通典新羅國魏時新盧國其先本辰韓辰韓始
   有六國稍分為十二新羅其一也魏将毌丘儉
[008-1b]
   討髙麗破之髙麗王奔沃沮其後復歸故國留者
   遂為新羅焉
   通考新羅國在百濟東南五百餘里亦在髙麗/東南兼有
   漢時樂浪/郡之地初曰新盧或曰新羅東濵大海魏毌
   丘儉破髙麗奔沃沮其後復歸故國留者遂為
   新羅故其人雜有華夏髙麗百濟之屬兼有沃
   沮不耐韓濊之地其王本百濟人自海入新羅
   遂王其國
[008-2a]
  晉
   前秦錄新羅在百濟東符堅建元十六年符洛
   反遣使徴兵於百濟新羅等國並不從
   秦書符堅建元十八年新羅國王樓寒按蒙古/語謂龍
   曰婁寒字當/即汗音之訛遣使朝獻
   通志新羅國在百濟東南五百餘里東濵大海
   其王本百濟人自海入新羅遂王其地其國初
   附屬于百濟後因百濟伐髙麗人不堪戎役相
[008-2b]
   率歸之遂致强盛因襲伽羅任那諸國滅之其
   西北界出髙麗之間先是其國小不能自通符
   堅時其王樓寒遣使衞頭朝貢堅曰卿言海東
   之事與古不同何也對曰亦猶中國時代變革
   名號改易今焉得同
  南北朝
   宋書元嘉二年倭國遣使自稱使持節都督倭
   百濟新羅任那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按宋書/無新羅
[008-3a]
   傳其名但見于倭/國傳中南齊書同
   通志新羅魏時新盧國也宋時曰新羅或曰斯
   羅
   梁書新羅者其先本辰韓也辰韓亦曰秦韓相
   去萬里傳言秦人避役來適馬韓另條/見前馬韓割
   其東界居之辰韓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新羅
   其一也其國在百濟東南東濵大海南北與句
   驪百濟接魏時曰新盧宋時曰新羅或曰斯羅
[008-3b]
   南史/同國小不能自通使聘普通二年王名募秦
   按南史通志太平御覽皆作姓慕名秦通考引梁/史亦同且云未詳易姓之由新羅金姓相承已
   久不應于梁時忽稱姓慕考中國人本稱/秦人此慕秦二字當為書語非姓名也始使
   使隨百濟奉方物
   陳書本紀廢帝光大二年六月新羅國遣使獻
   方物宣帝太建二年六月三年五月十年七月
   並遣使獻方物
   南史新羅在百濟東南五十餘里其地東濵大
[008-4a]
   海南北與句麗百濟接
   册府元龜北齊河清四年詔以新羅國王金真
   興為使持節領東夷校尉樂浪郡公新羅王自
   河清三年至武平四年並遣使朝貢
   北史百濟居漢時樂浪地或稱魏將毌丘儉討
   髙麗破之奔沃沮其後復歸故國有留者遂為
   新羅亦曰斯盧其王本百濟人自海入新羅初
   附庸于百濟百濟征髙麗不堪戎役民相率歸
[008-4b]
   之遂强盛傳世三十至真平
  隋
   隋書新羅或稱斯盧其國傳祚至金真平開皇
   十四年遣使貢方物髙祖拜真平為上開府樂
   浪郡公新羅王大業以來嵗遣朝貢地多山險
   雖與百濟搆隙百濟亦不能圖之
   隋東蕃風土記新羅金姓相承三十餘葉至今
   亦姓金
[008-5a]
   通考隋文帝時其王姓金名真平襲加羅任那
   諸國滅之並三韓/之地其西北界犬牙出髙麗百濟
   之間地多山險王姓金貴人姓朴民無氏有名
   初百濟伐髙麗來請救悉兵往破之自是相攻
   不置後獲百濟王殺之結怨滋深
  唐
   舊唐書新羅弁韓之苗裔也在漢時樂浪之地
   有城邑材落王所居曰金城周七八里衞兵三
[008-5b]
   千人設獅子隊武徳四年王金真平遣使朝貢
   髙祖親勞問之遣通直散騎侍郎庾文素往使
   焉賜以璽書及畫屏風錦綵三百段自此朝貢
   不絶國人多金朴兩姓異姓不為婚髙祖既聞
   海東三國舊多怨隙逓相攻伐乃問其使為怨
   所由對曰先是百濟往伐髙麗詣新羅請救新
   羅發兵大破百濟國因此為怨每相攻伐新羅
   得百濟王殺之怨由此始七年遣使册拜金真
[008-6a]
   平為柱國封樂浪郡王新羅王貞觀五年卒無
   子立其女善徳為王宗室大臣乙祭案蒙古語/謂全部之
   部曰伊濟與/乙祭音近總知國政詔贈真平左光祿大夫
   九年遣使冊命善徳為王十七年遣使上言髙
   麗百濟累相攻襲亡失數十城乞偏師救助太
   宗遣相里元奨齎璽書賜髙麗不聴太宗将親
   伐髙麗詔新羅纂集士馬應接大軍新羅遣大
   臣領兵五萬人入髙麗南界攻水口城降之二
[008-6b]
   十一年善徳卒贈光祿大夫餘官封並如故立
   其妹真徳為王二十二年真徳遣其弟國相伊
   贊子金春秋按唐會要以春/秋為真徳子誤及其子文正按新/書作
   文/王來朝詔授春秋為特進文正為左武衛将軍
   春秋請詣國學觀釋奠及講論太宗因賜以所
   制温湯及晉祠碑并新撰晉書将歸國令三品
   以上宴餞之永嶶元年真徳大破百濟之衆遣
   其弟法敏以聞按下文云春秋卒以其子法敏/嗣此處弟字當誤新書云遣春
[008-7a]
   秋子法/敏是也帝嘉之拜法敏為太府卿五年真徳卒
   詔以春秋嗣立為王加授開府儀同三司樂浪
   郡王六年百濟與髙麗靺鞨率兵侵其北界攻
   陷三十餘城春秋上表求救顯慶五年命蘇定
   方為熊津道大總管統水陸十萬仍令春秋為
   嵎夷道行軍總管與定方討平百濟自是新羅
   漸有髙麗百濟之地其界益大龍朔元年春秋
   卒詔其子太府卿法敏嗣位為開府儀同三司
[008-7b]
   上柱國樂浪郡王新羅王三年詔以其國為雞
   林州都督府按雞林與今吉林音譯地里俱符/是時新羅既兼有百濟髙麗之地
   里與靺鞨故設都督府于/此俾王領之以重其鎮耳授法敏為雞林州都
   督法敏以開耀元年卒其子政明嗣位垂拱二
   年遣使來朝天授三年按册府元龜/作長壽二年政明卒立
   其子理洪為王仍令襲父輔國大將軍行豹韜
   衛大將軍雞林州都督理洪以長安二年卒輟
   朝二日立其弟興光為王仍襲兄將軍都督之
[008-8a]
   號按遼宋以後每以雞林稱髙麗金元時亦以/雞林郡公為髙麗封號葢新羅嗣王既世襲
   都督雞林遂為新羅之通稱迨渤海盛而新羅/偏安南境又為髙麗所併故髙麗亦襲是稱號
   雖地非其舊而/名仍沿之耳興光本名與太宗同先天中則
   天改焉按唐會要興光本名崇基是與明皇同/非太宗也又先天為明皇初即位改元
   之號其非則天所改益明/葢舊唐書記載之訛耳開元二十一年渤海
   靺鞨越海入登州時興光族人金思蘭先因入
   朝留京師至是拜為太僕員外卿令歸國發兵
   以伐靺鞨仍加授興光寧海軍使二十五年興
[008-8b]
   光卒贈太子太保仍遣左贊善大夫邢璹往弔
   祭并冊立其子承慶上謂璹曰新羅號為君子
   之國卿到彼宜闡揚經典使知儒教之盛又聞
   其人多善奕碁因令善碁人率府兵曹楊季鷹
   為璹之副天寶二年承慶卒詔遣贊善大夫魏
   曜往弔祭之冊立其弟憲英為王大厯二年憲
   英卒國人立其弟乾運為王遣其大臣金隠居
   奉表入朝請加冊命三年遣使冊立仍冊乾運
[008-9a]
   母為太妃建中四年乾運卒無子國人立其上
   相金良相為王貞元元年授良相檢校大尉都
   督雞林州刺史寧海軍使新羅王其年卒立上
   相金敬信為王敬信即從兄弟也按敬信即從/兄弟句詞意
   未為明晰據通考葢/即良相之從兄弟耳十四年敬信卒其子先亡
   國人立敬信嫡孫俊邕十六年遣司封郎中韋
   丹持節冊命至鄆州聞俊邕卒丹還永貞元年
   遣兵部郎中元季方冊俊邕子重興按冊府元/龜作重熙
[008-9b]
   為王按冊府元龜云并冊其母/和氏為太妃妻朴氏為妃元和三年新羅
   使人金力奇上言前貞元十六年奉詔冊臣故
   主金俊邕為王母申氏為太妃妻叔氏為王妃
   冊使韋丹至中路知俊邕薨其冊却迴在中書
   省今臣還國請授臣以歸勅鴻臚寺于中書省
   領受至寺宣授與力奇令奉歸國七年重興卒
   立其相金彥昇為王授彦昇開府儀同三司檢
   校太尉持節大都督雞林州諸軍事寧海軍使
[008-10a]
   上柱國新羅王妻貞氏冊為妃命職方員外郎
   崔廷持節弔祭冊立以其質子金士信副之太
   和五年彥昇卒以嗣子金士徽為開府儀同三
   司檢校太尉使持節大都督雞林州諸軍事充
   寧海軍使新羅王母朴氏為太妃妻朴氏按冊/府元
   龜作/貞氏為妃命太子左諭徳源寂持節弔祭冊立
   新唐書新羅國東距長人東南日本西百濟南
   瀕海北髙麗而王居金城長人者人𩔖長三丈
[008-10b]
   或搏人以食其國連山數十里有峽固以鐵闔
   號闗門新羅常屯弩士數千守之貞觀二年獻
   女樂二太宗曰比林邑獻鸚鵡尚思鄉丏還况
   於人乎付使者歸之王金真平無子立女善徳
   為王國人號聖祖皇姑二十一年其妹真徳襲
   王明年遣子文王及弟伊贊子春秋來朝拜文
   王左武衞將軍春秋特進因請改章服從中國
   制内出珍服賜之龍朔三年詔以其國為雞林
[008-11a]
   州大都督府授其王法敏都督咸亨五年納髙
   麗叛衆略百濟地守之詔削法敏官爵以其弟
   右驍衞大将軍臨海郡公仁問為新羅王自京
   師歸國詔劉仁軌為雞林道大總管發兵窮討
   法敏遣使入朝謝仁問乃還辭王詔復法敏官
   爵然多取百濟地遂抵髙麗南境矣按唐會要/言盡有百
   濟之地及髙麗南境盖髙麗北境已屬渤海故濟/新羅既有百濟之地又兼有髙麗南境非得百
   而始抵髙麗之南也新書誤會及字/之意與髙麗傳不合謹詳訂于從開元中王
[008-11b]
   金興光數入朝帝賜興光瑞文錦五色羅紫繡
   紋袍金銀精器興光亦上異狗馬黄金美髢諸
   物初渤海靺鞨入登州興光擊走之進興光寧海
   軍大使使攻靺鞨二十五年冊其子承慶為王
   承慶妻朴氏為妃卒弟憲英嗣王帝在蜀遣使
   泝江至成都朝正月大厯初其子乾初立甫丱
   □其宰相争權相攻國大亂三嵗乃定建中元
   年卒無子國人共立宰相金良相貞元元年遣
[008-12a]
   户部郎中葢塤持節冊命之永貞三年使臣金
   力奇為其宰相金彦昇金仲恭王弟蘇金添明
   丏門㦸詔皆可凡再朝貢七年彦昇立長慶寶
   厯間再遣使者來朝留宿衞開成五年鴻臚寺
   籍質于及學生嵗滿者一百五人皆還之有張
   保皐鄭年者皆善戰工用槍年復能沒海履其
   地五十里不噎角其勇健保皐不能也年以兄
   呼保皐保皐以齒年以藝常不相下自其國皆
[008-12b]
   來為武寧軍小将後保皐歸新羅謁其王曰遍
   中國以新羅人為奴婢願得鎮清海使賊不得
   掠人西去清海海路之要也王與保皐萬人守
   之自太和後海上無鬻新羅人者保皐既貴于
   其國年饑寒客漣水一日謂戍主馮元規曰我
   欲東歸乞食于保皐元規曰若與保皐所負何
   如奈何取死其手年曰饑寒死不如兵死快遂
   去謁保皐飲之極歡飲未卒聞大臣殺其王國
[008-13a]
   亂無主保皐分兵五千人與年持年泣曰非子
   不能平禍難年至其國誅反者立王以報王遂
   召保皐為相以年代守清海會昌後朝貢不復
   至
   唐會要新羅者本弁韓之地其先出髙麗魏破
   髙麗其衆保沃沮後歸故國其留者號新羅國
   多金朴兩姓異姓不為婚永徽元年王金真徳
   大破百濟遣使金法敏來朝五年真徳卒髙宗
[008-13b]
   為舉哀于永光門使太常丞張文收弔祭之贈
   開府儀同三司仍賜綾綵三百段詔以其子春
   秋嗣位顯慶元年三月又破百濟兵使來告㨗
   龍朔元年春秋卒子法敏嗣位三年四月詔新
   羅置雞林大都督仍授法敏雞林州大都督麟
   徳二年八月法敏與熊津都督夫餘隆盟于百
   濟之熊津城于是帶方州刺史劉仁軌領新羅
   百濟儋羅倭人四國使浮海西還以赴泰山之
[008-14a]
   下上元元年按新唐書作咸/亨五年與此異二月新羅王金法敏
   既已納髙麗叛亡之衆又封百濟故地遣兵守
   之帝怒削法敏官爵遣宰臣劉仁軌討之仍以
   法敏弟金仁問為新羅王時仁問在京師詔令
   歸國以代其兄仁問至中路聞新羅降乃還二
   年二月雞林道行軍大總管劉仁軌大破新羅
   之衆于七重城而還新羅于是遣使入朝并獻
   方物前後相屬復法敏官爵既盡有百濟之地
[008-14b]
   及髙麗南境東西約九百里南北約一千八百
   里按舊唐書云東西千里南北二千里新唐書/云横千里縱三千里今既併百濟髙麗無反
   狹于前之理葢專/指新闢之地耳開耀元年法敏卒遣使冊立
   其子政明為王長夀二年舊唐書作/天授三年政明卒冊
   其子理洪為王三年遣使來朝其年理洪卒舊唐/書作
   長安二/年卒冊其弟崇基為王仍襲兄輔國大将軍
   左豹韜衞大将軍雞林州都督神龍三年授驃
   騎大将軍先天元年改名興光開元十年頻遣
[008-15a]
   使獻方物十二年興光遣獻果下馬二匹及金
   銀等仍上表陳謝至十二年遣其臣金武勲來
   賀正及武勲迴降書賜之又使其弟金嗣宗來
   朝并貢方物至二十一年命太僕卿員外置金
   思蘭使于新羅思蘭本新羅行人恭而有禮因
   留宿衞及是委以出疆之任且便之也是年興
   光奏國内有芝草生畫圖以獻二十二年遣大
   臣金竭丹來賀正又遣姪志亷獻方物授志亷
[008-15b]
   鴻臚少卿員外置賜絹百匹留宿衞二十三年
   十一月遣從弟金忠相來朝卒於路贈衞尉卿
   二十五年興光卒承慶嗣位至二十八年冊
   其妻朴氏為新羅王妃天寶三年卒命弟憲英
   嗣位是嵗四月遣使獻方物十月遣使來賀正
   授左清道率府員外長史賜綠袍銀帶還畨自
   後頻來朝貢七載遣使獻金銀及六十總布魚
   牙紬朝霞紬牛黄頭髮人參寶應二年憲英遣
[008-16a]
   使朝貢授其使檢校禮部尚書放還大厯二年
   憲英卒子乾運立三年命倉部郎中歸崇敬持
   節冊命七年使金標石來賀正授衞尉員外少
   卿八年遣使來朝并獻金銀牛黄魚牙紬等方
   物建中四年乾運卒無子國人立其上相金良
   相為王貞元元年令户部郎中葢塤往冊其年
   良相卒立上相敬信為王十四年敬信卒其子
   先卒國人立敬信嫡孫俊邕為王元和元年放
[008-16b]
   宿衞王子金獻忠歸本國仍加試祕書監三年
   遣使金力奇來朝四年遣使金陸珍等來朝貢
   五年王子金憲章朝貢七年重興卒其相金彦
   昇遣金昌南等告哀其年七月授彦昇開府儀
   同三司檢校大尉新羅國王彦昇妻貞氏冊為
   妃仍賜大宰相金斌等三人㦸十一年十一月
   其入朝王子金士信等遇風飄至楚州鹽城界
   淮南節度李鄘以聞十五年遣使來朝貢長慶
[008-17a]
   二年使金柱弼來朝寶厯元年王子金昕來朝
   兼充宿衞太和四年舊唐書/作五年彦昇卒太和五年
   四月詔以金景徽為國王母朴氏太妃妻朴氏
   為妃開成元年王子義琮來謝恩宿衞會昌元
   年七月勅歸國新羅官前入新羅宣尉副使充
   兖州都督府司馬賜緋魚袋金雲卿可淄州長史
   唐六典河南道控新羅之貢獻
   册府元龜唐武徳九年新羅遣使訟髙麗王建
[008-17b]
   武闗其道路不得入朝又相與有隙屢相侵掠
   詔員外散騎侍郎朱子奢和解之建武奉表謝
   罪請與新羅對使會盟貞觀十七年九月新羅
   遣使言髙麗百濟侵陵臣國累遭攻襲數十城
   兩國連兵期于必取将以今兹九月大舉謹遣
   陪臣歸命大國願乞偏師以存救援帝謂使人
   曰我頻使人和爾三國髙麗百濟旋踵翻悔意
   在吞滅我少發邊兵總契丹靺鞨直入遼東爾
[008-18a]
   國自解可緩一年之圍此後知無繼兵還肆侵
   侮然四國俱擾于國未安此為一策我又能給
   爾數千株袍丹幟二國兵至建而陳之彼以為
   我兵必皆奔走此為二策百濟負海之險不修
   兵械我以數十百船載卒泛海直襲其地此為
   三策爾國以婦人為主為隣國輕侮我遣一宗
   枝以為國主待爾國安任爾自守此為四策爾
   宜思之将從何事使者但唯而無對帝於是遣相
[008-18b]
   遣里元奨齎璽書賜髙麗曰新羅委命國家朝
   貢不闕爾與百濟宜即戢兵若更攻之明年當
   出師擊爾國矣葢蘇文謂元奨曰髙麗新羅怨
   隙已久往者隋室相侵新羅乗釁奪髙麗五百
   之地自非反地還城此兵恐未能已元奨曰既
   往之事安可追論蘇文竟不從十八年元奨還
   元奨初至平壤葢蘇文又破新羅兩城詔以髙
   麗侵逼新羅令營州都督張儉等率幽營二都
[008-19a]
   督府兵馬問罪屬麗東水泛儉等兵不能濟二
   十二年新羅國伊贊於於字新舊唐/書俱作子金春秋及
   其于文王來朝帝遣光祿卿栁亨持節郊勞之
   是年百濟復破其一十三城永徽元年六月新
   羅王金真徳大破百濟之衆遣使以聞六年二
   月遣營州都督程元振左衞中郎将蘇定方發
   兵一萬討髙麗以侵掠新羅故也時新羅王金
   春秋言髙麗百濟靺鞨相連侵其北境奪三十
[008-19b]
   三城乞兵救援故遣元振經略之顯慶元年百
   濟伐新羅新羅拒戰破之是年十月遣王子文
   王來朝咸亨四年燕山道總管李謹行按謹行/靺鞨人
   破髙麗叛黨于瓠盧河之西髙麗平壤餘衆遁
   入新羅五年二月遣劉仁軌為雞林道行軍大
   總管以伐新羅又以靺鞨兵浮海而南略新羅
   之南境仁軌還詔以李謹行為安東鎮撫大使
   屯兵於新羅之買肖城以經略之前後三戰皆
[008-20a]
   㨗于是新羅遣使入朝并獻方物開元二年二
   月王子金守忠來朝留宿衞賜宅及帛以寵之
   十一年四月遣使獻果下馬一匹表曰鄉居海
   曲地處遐陬原無泉客之珍本乏賨人之貢敢将
   方産之物塵凟天宫駑蹇之才滓穢龍廐竊方
   燕豕敢𩔖楚雞深覺靦顔彌增汗戰是年賀正
   使金武勲還國賜興光錦袍金帶及綵素三千
   匹十九年二月使臣金志良來賀正授大僕員
[008-20b]
   外少卿賜帛六十匹還畨降書與新羅王曰所
   進牛黄及金銀等物省表具知卿二明慶祚三
   韓善隣時稱仁義之鄉代著勲賢之業文章禮
   樂聞君子之風納款輸誠効勤王之節固藩維
   之鎮衞諒中外之表儀朕每晨興佇念宵衣待
   賢想見其人以光啟沃俟卿覯止允副所懷今
   使至知嬰疾苦不遂祗命言念遐濶用增憂勞
   時侯暄和想痊復也今賜綵綾五百匹帛二千
[008-21a]
   五百匹宜即領取詳此詔則開元時曽命新羅/王入朝而王因疾不至也
   二十一年十二月王姪志亷來朝謝恩也初帝
   賜興光白鸚鵡雄雌各一及紫羅繡袍金銀鈿
   器物瑞文錦五色羅綵三百餘段興光表曰地
   隔蓬壺天慈洽逺鄉暌華夏睿澤覃幽伏覩瓊
   文跪披玉匣含九霄之雨露帶五采之鵷鸞辯
   惠靈禽素蒼兩妙或稱長安之樂或傳聖主之
   恩羅錦彩章金銀寶鈿見之者爛目聞之者驚
[008-21b]
   心微效若塵重恩如岳循涯揣分何以上酬詔
   饗志亷于内殿二十二年新羅王金興光從弟
   左領軍衞員外将軍忠信上表曰臣所奉進止
   令臣執節本國發兵馬攻靺鞨有事續奏者奉
   聖㫖時為替人金孝方身亡便留臣宿衞今從
   姪志亷到訖臣即合還每思前所奉旨無忘夙
   夜陛下先有制加本國王寧海軍大使錫之旌節
   伏望因臣還國以副使假臣豈惟斯怒益振固
[008-22a]
   亦武夫作氣帝許焉二十四年六月新羅王表
   曰伏奉恩敇浿江以南令新羅安置錫臣境土
   廣臣邑居遂使墾闢有期農桑得所奉絲綸之
   㫖荷榮寵之深粉骨糜身無由上荅按此則開/元時以浿
   江以南地與新羅/考新舊書俱未載天寶二年制曰故開府儀同
   三司使持節都督雞林州諸軍事兼持節寧海
   軍使新羅王金承慶弟憲英奕葉懷仁率心當
   禮大賢風教條理尤明中夏軌儀衣冠素襲馳
[008-22b]
   海珍而遣使準雲吕而通朝代為純臣累効忠
   節頃者兄承土宇没而無嗣弟膺繼及抑惟常
   經是用賔懷優以冊命可襲兄新羅國王開府
   儀同三司使持節大都督雞林州諸軍事兼充
   持節寧海軍使憲宗元和三年勅新羅王叔金
   彦昇弟仲恭等三人宜令本國准舊例賜㦸七
   年勅新羅國大宰相金崇斌等三人令本國准
   例賜㦸十五年新羅質子金士信奏本國嘗差
[008-23a]
   質子宿衞每有天使臨畨即充副使轉通聖㫖
   下告國人今在城質子臣當次行敬宗初即位
   雞林人前右監門衞率府兵曹㕘軍金雲卿進
   狀請充入本國宣慰副使從之敬宗寶厯元年
   國王金彦昇奏先在太學生崔利貞金叔貞朴
   季業四人請放還畨其新赴朝貢金允夫金立
   之朴亮之等十二人請留在宿衞仍請配國子
   監習業鴻臚寺給資糧從之二年十二月新羅
[008-23b]
   質子金允夫請准舊例中使入畨便充副使同
   到本國譯詔書不許但隨告使充副使文宗開
   成元年新羅王金景徽遣其子義琮來謝恩兼
   宿衞二年還畨是年十二月新羅質子試光祿
   卿金允夫進狀稱入朝充質二十六年三蒙改
   授試官再當本國宣慰及冊立等副使准往例
   皆蒙特授正官遂授武成王廟令三年新羅王
   金祐徴遺淄青節度使奴婢帝矜以逺人令却
[008-24a]
   歸本國新羅自武徳四年至會昌元年朝貢不絶
   張九齡集與新羅王金興光勅知卿欲于浿江
   置戍既與渤海衝要又與祿山相望仍有逺圖
   宜遵長策且渤海久已逋誅卿每嫉惡深用嘉之
  五代
   五代史新羅自唐髙祖時封金真按新舊書俱/作金真平當
   係此/誤為樂浪郡王其後世常為君長同光元年
   國王金朴英遣使者來朝貢長興四年權知國
[008-24b]
   事金溥遣使來朴英溥世次立卒史皆失其紀
   自晉以後不復至
   册府元龜後唐同光二年十一月國王金朴英
   遣倉部侍郎金鑠錄事㕘軍金㓜卿朝貢二年
   正月國王及本國泉州按新唐書有全州無泉/州當即一州而傳寫異
   也/節度使王逢規遣使朝貢六月遣使朝散大
   夫倉部侍郎賜紫金岳來朝授朝議大夫試衞
   尉少卿天成二年四月新羅國康州遣使林彦
[008-25a]
   來朝貢對于中興殿長興三年四月權知本國
   金溥遣使執事侍郎金朏貢方物
   五代會要天成二年二月新羅遣使張芬等來
   朝三月以新羅國權知康州事王逢規為懷化
   大将軍新羅國前登州都督府長史張希巖新
   羅登州舊訛金州據/冊府元龜改知後官本國金州司馬李
   彦謨並檢校右散騎常侍又以張芬為檢校工
   部尚書副使兵部郎中朴述洪兼御史中丞判
[008-25b]
   官倉部員外郎李忠式兼御史清泰二年以入
   朝使朏為檢校工部尚書副使司賔大卿李儒
   為将作少監
  宋
   諸蕃志新羅國與泉之海門對峙俗忌隂陽家
   子午之說故興販必先至四明而後再發按宋/時新
   羅為契丹所隔故由海道以至四明與隂陽/家之説殊無干涉志葢為此說以文之耳
   曰泉之水勢漸低故必經由四明有大族金氏
[008-26a]
   朴氏其治法峻故少犯道不拾遺建隆二年遣
   使來貢興國二年又貢中國使至必涓吉而後
   具禮
   髙麗圖經髙麗既併新羅東北稍廣其西北與
   契丹接昔以遼為界後為所侵逼退保鴨淥以
   為險按此與下通考所云皆北宋末髙麗之界/也是時新羅北境屬金其南境屬髙麗故
   髙麗之東北稍廣而退/保鴨淥亦始于此時云
   通考髙麗以新羅為東州樂浪府號東京建炎
[008-26b]
   二年募使絶域者浙東副總管楊應忱請身使
   三韓結雞林以達燕雲假刑部尚書往使髙麗
   髙麗不奉詔乃還
   奉使行程錄自咸州九十里至同州皆北行東
   望大山金人云此新羅山山内深逺無路可行
   深處與髙麗接界山下至所行路可三十里自
   同州百七十里至黄龍府東行按遼之咸州金/為咸平府同州
   金為銅山縣俱在今鐵嶺開原之間東至威堡/堡即吉林界南至奉天即唐時髙麗界開原即
[008-27a]
   漢時夫餘國界百濟之舊國也通考謂新羅西/北界出髙麗百濟之間者應即指此其後皆併
   于渤海是時/則屬女真也
  遼
   遼史太祖九年新羅遣使貢方物天贊四年復
   來貢天顯元年以王郁等從征新羅有功優加
   賞賚太宗天顯三年遷東丹民以實東平其民
   或亡入新羅女真聖宗開泰元年歸州言居民
   本新羅所遷未習文字請設學以教之
[008-27b]
   遼史兵衞志屬國可紀者五十九其二十一曰
   新羅
   遼史地理志唐元和中渤海王大仁秀南定新
   羅開置郡縣海州巖淵縣東界新羅故平壤城
   在縣西南又中京大定府設朝天館以待新羅
   使
   契丹國志太祖併吞諸部渤海王大諲譔深憚
   之與新羅結援新羅言語名物有似中國國王
[008-28a]
   誦自契丹承天太后時入貢其後王誦為部下
   所殺立其弟詢契丹以王誦進貢興兵北討十
   年方罷兵新羅依舊朝貢按新羅王之名遼史/不載聖宗本紀髙麗
   西京留守康肇弑其王誦立誦從兄詢詔東征/後髙麗復朝貢是誦與詢皆髙麗王名此事亦
   係髙麗非新羅也聖宗用兵新羅本紀亦/未載惟地理志有聖宗伐新羅還一語耳契丹
   四至東南至新羅國以鴨淥江東八里黄土嶺
   為界
  元
[008-28b]
   元史髙麗傳髙麗地東至新羅南至百濟皆跨
   大海後闢地益廣併古新羅百濟髙句麗三國
   為一按髙麗所併實止二國東南之/地其西北諸境並未屬髙麗也
   謹按新羅自魏時始見謂之斯盧亦曰新盧實
   一國也唐初兼百濟髙麗二國之地龍朔元年
   始以其國為雞林州都督府以新羅王金法敏
   兼大都督其後嗣王皆兼雞林都督之號考新
   羅故地本與百濟髙麗為隣通考云在百濟東
[008-29a]
   南其西北界出髙麗百濟之間唐書唐會要言
   在百濟東北以新唐書髙麗傳考之髙麗東跨
   海距新羅南跨海距百濟西北渡遼水接營州
   北接靺鞨則自今奉天遼陽南至鳳凰城渡鴨
   淥江至今朝鮮之咸鏡平安等道者髙麗也自
   今開元廣寧錦義寧逺南至葢平復州寧海又
   東南跨海極朝鮮之全羅黄海忠清等道者百
   濟也而新羅之境東南兼有今朝鮮慶尚江原
[008-29b]
   二道西北直至今吉林烏拉又西近開元鐵嶺
   出髙麗百濟之間故百濟之東北東南皆相隣
   近髙麗介處其中通考所云亦在髙麗東南奉
   使行程錄所云自咸州至同州今開原/鐵嶺界東望大
   山即新羅界遼志所云海州即今海城始屬百/濟後為髙麗所分
   復入渤海/又歸于遼東界新羅是也唐顯慶乾封以後百
   濟髙麗之地多入新羅東西增九百里南北增
   千餘里幅員益廣而唐人篇什往往以海外稱
[008-30a]
   者葢西北為渤海契丹所隔必浮海往來始達
   其南境故耳洎開元元和之際渤海愈盛鴨綠
   江以北皆為渤海所有遼志所謂渤海王大仁
   秀南定新羅開置郡邑是也後唐清泰末髙麗
   復起王建襲據新羅邊邑建都松岳元史所謂
   在鴨淥江東千餘里非平壤之舊者是也于是
   新羅所有僅海城以東及朝鮮數道非復唐時
   之境而自五代至遼傳國依然不絶也至雞林
[008-30b]
   即吉林雞與吉音既相符核諸地里亦合葢在
   龍朔時既兼二國與靺鞨渤海壤地相錯設重
   鎮于此而王自領之自後相沿世襲其號雖吉
   林故地旋歸渤海而都督之號仍繫新羅雞林
   遂為新羅之通稱遼宋以後為髙麗所併因舉
   而屬之髙麗若王雲之撰雞林志王熙王煦之
   封雞林郡公亦皆沿其舊名耳諸史又云新羅
   始保沃沮考後漢書魏志通考俱有東沃沮南
[008-31a]
   沃沮北沃沮之文無大君長邑落各自有帥而
   其地或在挹婁另條/見前夫餘之南或在挹婁之北
   或屬元菟或屬樂浪或屬句驪東濵海而南接
   濊所載皆朝鮮句驪及漢樂浪諸郡事則沃沮
   者應即今之窩集
  盛京邊外東南北諸處在在有之新羅所保據毌
   丘儉傳在肅慎另條/見前界南千餘里則當在吉林
   烏拉之南近長白山殆納沁庫魯訥納魯諸窩
[008-31b]
   集之地歟王本百濟人金姓隋初已三十餘世
   唐武徳至會昌又十八世五代以後史弗能詳
   至其山林盤互法令修明道不拾遺人嫻書射
   史稱君子之國不虚也若休忍躭羅諸國並為新
   羅所併其遺迹皆在今朝鮮南界云
 
 
欽定滿洲源流考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