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21 景定建康志-宋-周應合 (master)


[020-1a]
欽定四庫全書
 景定建康志巻二十   宋 周應合 撰
城闕志一
建邦啓土既勤垣墉設險守國深溝高壘惟典神天祗
肅廟社相恊厥居若作室家宣其湮鬱臺池共樂皆宜
有志金陵城郭肇於越楚廣于六朝至我宋而大且久
徃古來今不相沿襲有一居而數更所者矣有一所而
數更名者矣新名立而舊者沒後迹遷而前者譌志有
[020-1b]
弗詳曷信而証如昆明鑿而鎬都為池隋城立而漢京
為苑固不可以古而為今唐已為晉而詩存唐弼已為
衞而詩存弼亦奚可以今而忘古哉乃參古今作城闕

  古城郭
古固城春秋時呉所築也在今溧陽縣之西溧水縣界
周迴七里餘其故址尚存亦名平陵城
 考證案勝公廟記云固城呉時瀨渚縣也楚靈王與
[020-2a]
 呉戰呉軍不利遂陷此城呉乃移瀨渚於溧陽南十
 里改為陵平縣平王立使蘇廼為將戰于呉呉軍敗
 收呉陵平縣改為平陵縣自平王聼費無極佞言伍
 貟奔呉闔閭用為將舉軍破楚固城宫殿逾月烟焰
 不滅其城遂廢 笠澤叢書云溧陽昔為平陵縣縣
 南有故平陵城即呉固城所改也 李賀記為兒時
 在溧陽聞白頭書佐言孟東野貞元中為溧陽尉溧
 陽昔為平陵縣縣之南五里則有投金瀬瀬之南八
[020-2b]
 里則有故平陵城周千餘步基址才高三四尺而草
 木甚盛率多大櫟叢篠䝉翳如鴻如洞其地窪下積
 水沮洳深處可活魚鱉幽邃可喜東野得之忘歸
 紹興中得後漢校官碑於溧陽固城之旁知其為漢
 縣治案此城最古在越城楚邑之先不書于表以其
 在縣境耳志城郭之首以存古
古越城一名范蠡城案宫苑記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
所築在今瓦棺寺東南國門橋西北圖經云城周迴二
[020-3a]
里八十步在秣陵縣長千里今江寧縣尉廨後遺址猶
存俗呼為越臺舊志/
 考證金陵故事云周元王四年范蠡佐越滅呉欲圖
 伯中國立城於金陵以彊威勢 郡國志云在縣南
 六里東甌越王所立呉王濞敗保此城後走丹徒
 晉王敦王含以水陸五萬逼淮溫嶠焼朱雀航以挫
 其鋒遂潛師渡水大破含軍于越城 南史盧循犯
 建康劉裕恐其侵軼用虞丘進計伐木柵石頭城修
[020-3b]
 治越城 齊崔慧景冦建業蕭懿入援自採石濟岸
 遁越城 梁武義師次新林遣王茂據越即此地
 嘉祐實録注云越王築城江上鎮今淮水南一里半
 廢越城是也案越絶書其城越范蠡所築城東南角
 近固城望國門橋西北即呉牙門將軍陸機宅故機
 入晉作懐舊賦西望東城之紆餘即此城在三井岡
 東南一里今瓦棺寺閣在岡東偏也 事跡云今南
 門外有越臺與天禧寺相對見作軍寨處是也近時
[020-4a]
 詩人指越臺為越女取越土築臺者非也
楚金陵邑城威王滅越私呉越之富擅江海之利置金
陵邑於石頭及懐王為秦所滅至漢高帝時封韓信于
楚鄣郡屬焉六年廢舊志/
 考證周顯王三十六年越為楚所滅乃因山立號置
 金陵邑今石頭城是也楚威王後一百一十餘年當
 秦始皇二十四年秦滅楚兼諸侯分天下作三十六
 郡以金陵為鄣郡楚亡後一十三年當始皇三十七
[020-4b]
 年乃改金陵邑為秣陵縣詳見郡縣及地名釋
呉石頭城已載山阜門石城山下
丹陽郡城案宫苑記在長樂橋東一里南臨大路城周
一頃開東南北門漢元封二年置丹陽郡至晉太康中
始築城宋齊梁陳因之不改舊志/
 考證漢志置丹陽郡先治宛陵建安十三年孫權分
 為新都郡二十六年權始置丹陽郡自宛陵治建業
 永安中分置故鄣郡丹陽所領惟溧陽以北六縣晉
[020-5a]
 太康元年改建業復為秣陵置江寧縣唐初廢為州
 天寶元年復置至德二載析置江寧郡 元和郡國
 志丹陽郡故城在今江寧縣東南 蔡宗旦金陵賦
 注云古圖長樂橋東一里今桐林灣軍寨處
古都城案宫苑記呉大帝所築周迴二十里一十九步
在淮水北五里黄龍元年自武昌徙都晉元帝初過江
不改其舊宋齊梁陳皆都之宋世宫門外六門城設竹
籬至齊高帝建元元年有發白虎樽言白門三重門竹
[020-5b]
籬穿不全上感其言改立都牆本紀建元二年立六門
都牆是也其後増立為十二門云舊志/
 考證案宫室記呉大帝遷都建鄴有曰太初宫者即
 長沙王故府徙武昌宫室材瓦所繕也有曰臺城蓋
 宫省之所寓也有曰東府蓋宰相之所居也有曰西
 州蓋諸王之所宅也有曰倉城盖儲蓄之所在也皆
 不出都城之内輿地志曰晉琅邪王渡江鎮建鄴因
 呉舊都修而居之宋齊而下宫室有因有革而都城
[020-6a]
 不改 東南利便書曰孫權雖居石頭以扼江險然
 其都邑則在建鄴歴代所謂都城也東晉及齊梁因
 之雖時有改築而其經畫皆呉之舊 隋既平陳此
 城皆毁今之都城非舊也
臺城一曰苑城本呉後苑城晉成帝咸和中新宫成名
建康宫即今所謂臺城也在上元縣東北五里周八里
濠濶五丈深七尺今胭脂井南至高陽樓基二里即古
臺城之地盡為軍營及居民蔬圃舊志/
[020-6b]
 考證實錄注苑城即建康宫城呉之後苑地一名建
 平園又云臺城南正中大司馬門南對宣陽門相去
 二里宣陽即苑城則臺城在苑城内明矣 宫苑記
 云古臺城即建康宫城本呉後苑城晉咸和中修繕
 為宫 輿地志云都城南正中宣陽門對苑城門其
 南直朱雀門正北面宫城無别門乃知苑城即宫城
 在都城内近北明矣臺城南面開四門北面二門東
 西面各一門宫城内有兩重宫牆周迴五百七十八
[020-7a]
 丈南面開二門北面二門東西面各一門第三重宫
 牆南面一門東西面各一門又云同泰寺與臺城隔
 路今法寶寺及圓寂寺即古同泰寺基故法寶亦名
 臺城院以此考之法寶圓寂寺之南蓋古臺城也
 晉書成帝時蘇峻作亂焚燒宫室溫嶠以下咸議遷
 都惟王導固争不許咸和五年作新宫始繕苑城六
 年遷於新宫即此城也 此城唐末尚存唐史張雄
 傳云使别將趙暉據上元暉負其才欲治臺城為府
[020-7b]
 者是也 梅摯訪臺城遺址詩云寺僧日扣粧鐘起
 園客時翻輦路耕 蔡宗旦金陵賦云登高陽之危
 樓想苑城之舊規
東府城晉安帝義熙十年冬城東府在青溪橋東南臨
淮水周三里九十步去臺四里簡文為王時舊第後為
㑹稽王道子宅道子録尚書事以為治所時人呼為東
府其子元顯亦録尚書事時謂道子為東錄元顯為西
錄西府車騎填凑東第門下可設雀羅東第即今東府
[020-8a]
城也舊志/
 考證㑹稽王傳嬖人趙牙為道子開東第築山穿池
 列樹竹木工用鉅萬帝嘗幸其宅謂道子曰府内有
 山因得游矚甚善也然修餙太過非示天下以儉道
 子謂牙曰上若知山是版築所作爾死矣牙曰公在
 牙何敢死其城東北角有土山曰靈秀即牙所築也
  宋武帝領揚州日築東府城以居彭城王義康文
 帝元嘉中義康更開拓北墉浚西壍自後常為宰相
[020-8b]
 府第景和中嘗改為未央宫 明帝時建安王休仁
 鎮東府訛言東城出天子帝懼殺休仁而常閉東府
 不居桂陽王休範反車騎典籖茅恬開東府納賊
 齊高帝封齊王以東府為齊宫 梁太清三年侯景
 舉兵毁板女牆以甎甓為之紹泰末盡罹焚毁 陳
 天嘉中更徙治今城東三里齊安寺西臨淮水陳亡
 廢
西州城即古揚州城漢揚州治曲阿晉永嘉中遷於建
[020-9a]
康王敦始為建康剏立州城即此城也案建康實錄城
所置西則冶城東則運瀆今天慶觀之東西州橋是也
一説石氷之亂焚燒府舍陳敏營孫氏故宫居之元帝
初渡江即敏府創今城舊志/
 考證晉孝武太元末㑹稽王道子領揚州居東府故
 號此城為西州大明中以東府為諸王邸西州為丹
 陽尹治所謝安為時人所愛重及鎮新城盡室而行
 造汎海之装欲須經畧稍定自江道還東雅志未就
[020-9b]
 遂遇疾篤上疏請旋斾詔遣還都聞當輿入西州門
 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及薨後安所知羊曇者輟
 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嘗因石頭人醉扶路唱樂不
 覺至州門左右曰此西州門曇悲感不已因慟哭而
 去 宋徐羡之住西州高祖嘗思之即步出西掖門
 徃見焉 寰宇記云西州學者多未曉江寧府有東
 府城城中有揚州廨而揚州在府西故時人號為東
 府西州東府城之西門謂之西州門世説王丞相治
[020-10a]
 州廨按行而言曰我為何次道治此爾充少為王公
 所知是以發此嘆今西州也丹陽記曰揚州廨王氏
 所居諸葛恪則治建業晉自周浚至王仍呉舊王復
 領州牧及桓溫桓𤣥悉治王府王茂洪以及桓謙則
 在建康永嘉六年顧榮誅陳敏揚州刺史劉機治建
 康王氏代機元帝渡江居城府王便立州廨於此
 宋殷景仁既拜揚州羸疾遂篤上敇西州道上不得
 有車聲孝武時熒惑守南斗上盡廢西州舊館使西
[020-10b]
 陽王子尚移居東府城以厭之揚州别駕沈懐明曰
 天道示變宜應之以德今雖廢西州恐無補也上不
 従西州竟廢
冶城金陵有古冶城本呉冶鑄之地世説叙録云丹陽
冶城去宫三里今天慶觀即其地舊志/
 考證晉元帝太興初以王導疾久方士戴洋云君本
 命在申而申地有冶金火相爍不利遂移治于石頭城
 東以其地為西園 晉成帝幸司徒府游觀西園徐
[020-11a]
 廣謂之冶城園是也 孝武帝太元十五年於城中
 立寺以冶城為名 安帝元興三年以寺為苑廣起
 樓榭飛閣複道延屬宫城謝安毎與王羲之登之悠
 然遐想有髙世志 金陵故事導疾遷冶於縣東七
 里六朝有東西冶每遇警急出二冶囚徒 又有東
 冶亭晉太元七年立在縣東八里為士大夫餞别之
 所疑導疾時以古冶遷東西為二故王荆公詩云欲
 望鍾山岑因知冶城路此謂東冶城也金陵故事又
[020-11b]
 有南冶六所少府一司徒二揚州二鎮軍一 晉史
 庾公權重足傾王公庾公在石頭王公在冶城坐大
 風揚塵王公以扇拂塵曰元規塵汚人  梁紹泰
 元年陳霸先使合州刺史徐度立柵於冶城 齊徐
 嗣徽等攻冶城柵覇先將精甲自西明門出擊之嗣
 徽大敗
琅邪城在江乗縣界晉元帝以琅邪王過江國人隨而
居之因城焉在縣東北六十三里今句容縣琅邪鄉即
[020-12a]
其地也舊志/
 考證齊武帝永明元年移琅邪郡於白下大起樓觀
 講武於此南徐州記云江乗南岸蒲洲津有琅邪然
 則琅邪城與白下相邇今句容縣有琅邪鄉蓋與江
 乗縣界相接是蒲州津與白下皆有琅邪城也一在
 上元縣金陵鄉西北去縣十四里乃白下之城或者
 直以蒲州津城為白下非也 王隱晉書江乗南岸
 有琅邪城立琅邪内史以治之 齊永明六年於琅
[020-12b]
 邪城講武習水步觀者傾都 王融従琅邪城講武
 應詔詩云白日映丹羽頳霞文翠旃凌山炫組甲帶
 水被戈船 謝朓有江孝嗣戍琅邪城詩 南史齊
 王融傳云世祖欲北伐使毛惠秀畫漢武圖置琅邪
 城射堂上每游幸必觀視焉
金城在城東二十五里呉築今上元縣金陵鄉地名金
城戍即其地舊志/
 考證呉後主寶鼎二年以靈輿法駕迎神於明陵使
[020-13a]
 丞相陸凱奉三牲祭於近郊後主於金城門外露宿
 明陵乃後主父故太子和陵也蔡宗旦金陵賦云遊
 金城以愴然問種栁之何在笑呉王之信巫乃露宿
 於門外 晉太興中王氏舉兵及將軍劉隗軍於金
 城 初咸康中桓温出鎮江東之金城後溫北伐經
 金城見為琅邪時所種栁皆十圍因嘆曰木猶如此
 人何以堪因攀枝執條泫然流涕楊修金城詩亦引
 此為據晉中宗扵金城置琅邪郡桓温嘗為琅邪内
[020-13b]
 史至咸康七年出鎮金城今上元縣金陵鄉地名金
 城戍即其地
秣陵城在宫城南八里一百步小長干巷内梁宋北齊
皆為秣陵故城跨淮立橋柵當是其地隋並入江寧
建鄴城晉太康三年分秣陵淮水北為建鄴舊城在呉
冶城東詳見縣下
蔣州城杜佑通典隋平陳扵石城置蔣州寰宇記輔公
祏據江東用為揚州唐趙郡王孝恭平公祏又扵其城
[020-14a]
置揚州大都督後徙揚州扵廣陵此城遂廢
五城有二其一在府城東南二十五里東晉時所築其
一在石頭城唐德宗時所築
 考證晉王敦敗王含錢鳯乃率餘黨自柵塘西置五
 城造營唐景雲中縣令陸彦恭於城側造橋渡淮水
 今五城渡是 唐德宗狩梁州韓滉觀察江東西乃
 築石頭五城自京口至土山修塢壁起建鄴抵京樓
 雉相望詳見石頭城
[020-14b]
檀城本謝𤣥之别墅太傅謝安與𤣥奕碁計勝處至宋
屬檀道濟故名檀城圖經云在縣東八里今案建康實
録在墅城東八里非去縣八里也地圖謂之城子墅今
清風鄉有城子沽在黄城橋之西即其地去府城四十

白下城案圖經及寰宇記引輿地志云本江乗之白石
壘也齊武帝以其地帶江山移琅邪居之唐武德元年
罷金陵縣築城扵此因其舊名曰白下貞觀七年復舊
[020-15a]
治此地遂廢舊志/
 考證唐地理志云武德三年更江寧曰歸化八年更
 歸化曰金陵九年更金陵曰白下𨽻潤州貞觀九年
 復更白下曰江寧前説興廢本末與此不同宜以唐
 史為正 又案南史齊武帝欲修白下城難扵動役
 劉係宗啟謫役在東隨㝢為逆者上從之後武帝講武白下
 履行其城曰係宗為國家得此一城   圖經云在城
 西北十四里今靖安鎮北有白下城故基父老傳云
[020-15b]
 即此地也屬金陵鄉去府城十八里
開化城在縣南九十旦環地三里六十步髙五尺
東宫城案宫苑記宋元嘉十五年修永安宫為東宫城
四周土牆塹兩重在臺城東門外南東西開三門
金陵府城案宫苑記隋大業六年置𤣥風觀南園是
臨沂懐德同夏諸城並見廢縣
湖熟城湖熟古縣名漢屬丹陽郡宋元嘉中徙越城流
人扵此城元和郡國志云在舊江寧縣東南七十里今
[020-16a]
在上元縣丹陽鄉去縣五十里淮水北古城猶在詳見
廢縣
白馬城在江寧縣北三十里呉時烽火之所舊志/
 考證金陵故事云呉時沿江烽火臺二所一在石城
 左一在白馬城今不詳其所
竹里城在句容縣北一十里東陽鎮東二十五里舊志/
 考證齊永元二年崔慧景叛向建康遣驍騎將軍張
 佛䕶直閣將軍徐元稱等六將據竹里為數城以拒
[020-16b]
 之
竹城在溧水縣東南七十里環地二里高五尺有廟未

杜城在溧水縣南一十二里環地四百餘步隋大業末
杜伏威屯軍扵此
皇姥城在溧水縣南一百一十里大山南高五尺有廟
未詳
永世城在溧陽縣南十五里周三百步遺址髙一二尺
[020-17a]
漢元封中置永平縣尋廢呉分溧陽復置其後改曰永
安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永世屬丹陽郡元帝又分永
世為平陵皆屬義興郡宋元嘉九年省永世入溧陽今
俗稱故縣内有唐隆寺舊基鄉民猶能言古狴犴之所
晉伏滔陸曄皆嘗除永世令
趙城在溧陽縣東五里周二百步
梁城在溧陽縣西五十里周一百步
黨城在溧陽縣東十五里周一百五十歩
[020-17b]
新亭壘宋孝武入討元兇栁元景至新亭依山築壘東
西據險察賊衰竭乃開壘鼓譟以奔之賊衆大潰亭今
在城西南十二里壘不存舊志/
 考證元徽二年桂陽王休範舉兵潯陽蕭道成屯兵
 新亭以當其鋒築新亭城壘未畢賊前軍已至道成
 登西垣使陳顯達等與賊水戰大破之江淹有新亭
 壘詩
侯景故壘今桐林灣處即古大航城在其南舊志/
[020-18a]
 考證梁紹泰元年北齊兵至建康陳覇先問計扵韋
 載載曰齊人若分兵㨿三呉之路畧地東境則斯事
 去矣今可扵淮南因侯景故壘築城以通轉輸乃遣
 載於大航築侯景故壘使杜稜守之
賀若弼壘在上元縣北二十里舊志/
 考證隋平陳賀若弼過江扵蔣山龍尾築壘
韓擒虎壘在上元縣西四里今在石頭城西舊志/
 考證元和郡國志隋平陳樹碑其文薛道衡之詞武
[020-18b]
 德七年趙郡王孝恭平輔公祏紀功碑與此相對本
 李百藥之詞
仁威壘在句容縣舊志/
 考證南史洪遜梁承聖初為國子祭酒二年為仁威
 將軍城句容以居之命曰仁威壘 又故老相傳達
 奚將軍屯兵扵此或云棄甲因名甲城邑舊有祠在
 武烈廟側土人感夢移廟甲城内東南
藥園壘晉義熙中盧循反劉裕築此壘以拒之在北郊
[020-19a]
之西宋元嘉二十一年七月甘露降樂遊苑輿地志云
上元縣東北八里晉時為藥圃盧循反築藥園壘即此
處也
  今城郭
宫城在府城中已録首巻
建康府城周二十五里四十四歩上濶二丈五尺下濶
三丈五尺髙二丈五尺内卧羊城闊四丈一尺皆偽呉
順義中所築也六朝舊城在北去秦淮五里故淮上皆
[020-19b]
列浮航緩急則徹航為備吳沿淮立柵前史所謂柵塘
是也至楊溥時徐溫改築稍遷近南夾淮帶江以盡地
利城西隅據石頭岡阜之脊其南接長干山勢又有伏
龜樓在城上東南隅自開寶克復昇州城郭皆因其舊
紹興初略加修固乾道五年留守史正志因城壊復加
修築増立女牆景定元年大使馬光祖以開濠之土培
厚城身創硬樓四所一百七十八間又扵柵寨門創罋
城及硬樓七間閃門六扇皆褁以鐵圈門一座址以石
[020-20a]
武臺二座鐵水忩二扇遶城浚濠四千七百六十五丈
有竒以深丈五濶三十丈為率城之外濠之裏皆築羊
馬牆其長如濠之數
  門闕
古都城門案建康實錄晉成帝咸和五年作新宫始繕
苑城修六門注云六門都城門也晉初但有陵陽門後
改為廣陽門内有古尚方世謂尚方門次正中曰宣陽
門本呉所開對苑城門世謂之日門晉為宣陽門門三道
[020-20b]
上起重樓懸楣上刻木為龍虎相對皆繡栭藻井南對
朱雀門相去五里餘次最東曰開陽門宋元嘉二十五
年改開陽曰津陽東面最南曰清明門門三道對今湘
宫巷門東出青溪橋巷尚書下舎在此門内正東曰建
春門後改為建陽門門三道正西曰西明門門三道東
對建春門即宫城大司馬門前横街也正北面即宫城
無别門又案宫苑記凡十有二門南面最西曰陵陽門
後改為廣陽門正門曰宣陽門次東曰開陽門後改為
[020-21a]
建陽門門三道直北對端門最東曰清明門直北對延
憙門當二宫中大路東面最南曰來陽門直青溪橋巷
即今湘宫寺門路最北曰建春門陳改為建陽門西對
西明門即臺城前横街北面最東曰延憙門南直對清
明門當二宫中大路次西曰廣莫門門三道陳改名北
㨗門北直對樂遊苑南門次西曰𤣥武門門三道齊改
名宣平門北直趨𤣥武湖大路最西曰大夏門南直對
廣陽門北對歸善寺門西面最北曰西門門直對建陽
[020-21b]
門即大司馬門前横街是最南曰閶闔門西直對東陽
門考宫苑記陵陽宣陽開陽三門與實録所嚮皆同惟
清明門在南面最東而實錄乃在東面最南今以宫苑
記北對延憙門証之即實録誤矣又實録云正東曰建
春正西曰西明宫苑記乃在東西面之最北其最南又
有東陽閶闔二門蓋實録都城上六門而宫苑記之門
乃十有二宋紀獨載元嘉二十五年新作閶闔廣莫二
門其餘延憙𤣥武大夏東陽四門不見建立之始建康
[020-22a]
實録元嘉二十五年四月新作閶闔廣莫等門改先廣
莫曰承明然則此六門同時作史略之爾然東西二門
相對實錄宫苑記皆云大司馬門前横街則知東西舊
止二門各正所嚮後又増立二門故以南北别之也又
案宋元兇劭作亂閉守六門扵門内鑿塹立柵齊建元
中始立六門都牆梁侯景濟江韋黯屯六門皆止言六
門而元兇劭傳又云同逆先屯閶闔門外臧質従廣莫
門入乃知六門為正門後又立六門皆便門也故史不
[020-22b]
載閶闔廣莫等門作於元嘉二十五年元兇劭之亂乃
三十年云晉咸康元年以王導都督諸軍事禦石季龍
帝觀兵扵廣陽門令諸將分戍又宋明帝時聞有人謂
宣陽門為白門以為不祥甚諱之右丞江謐誤犯帝變
色曰白汝家門又陳大建十一年幸大壯觀大閲武步
騎十萬陣扵真武湖上登真武門觀宴羣臣因幸樂遊
苑再幸此門觀振旅而還
古建康宫門晉成帝咸和七年新宫成名曰建康宫開
[020-23a]
五門南面二門東西北各一門又宋文帝元嘉二年扵
臺城東西開萬春千秋二門又陳宣帝大建二年改作
雲龍神武二門案建康實録注南面二門正中曰大司
馬門世所謂章門拜章者伏扵此門待報南對宣陽門
相去二里夾道開御溝植槐栁世或名為闕門近東曰
閶闔門後改為南掖門門三道世謂之天門南直蘭宫
西大路出都城開陽門其北面平昌門門上有爵絡世
謂之冠爵門南對南掖門宋永初中改宫城北平昌門
[020-23b]
為廣莫門至元嘉二十五年改先廣莫門曰承明門又
云南面端門夾門兩大鼓在兩塾之南並三丈八尺圍
用開閉城門日中晡時及晚並擊以為節夜又擊之以
持更宫苑記南掖門宋改閶闔門陳改端門東西二門
考之實録已不可知見者唯南面二門與北面一門而已
又案宫苑記晉成帝修新宫南面開四門最西曰西掖
門門三道上重樓正中曰大司馬門門三道起三重樓
直對宣陽門次東曰南掖門宋改閶闔門陳改端門南
[020-24a]
直對津陽門北對應門最東曰東掖門門三道南直對
蘭宫路東面正中曰東華門門三道晉本名東掖門宋
改萬春門梁改東華門北面最東曰承明門門三重本
晉平昌門南直對東掖門最西曰大通門上重樓西面正
中曰西華門晉本名西掖門宋改千秋門梁改西華門
凡八門比建康實録所載多五門梁天監十年初作宫
城門三重樓及開二道又案宫苑記建康宫城内有兩
重宫牆南面開二門西曰衙門隱不見南西掖門東曰
[020-24b]
應門晉改名正車門南直對端門即晉南掖門也東面
正中曰雲龍門北面正中曰鳯粧門近西曰鸞掖門西
面正中曰神武門凡六門第三重宫牆東直對牆南面
正門曰太陽晉本名端門宋改為南中華門東面正中
曰萬春門直東對雲龍門西對千秋門西面正中曰千
秋門西對神武門東對萬春門凡三門建康實録皆不
載以宫殿証之雲龍門是第一重宫牆東面門對第二
重宫牆萬春門神武門是第二重宫牆西面門對第三
[020-25a]
重宫牆千秋門東西相望案圖可考足以想見臺城門
闕之盛然晉成帝時已有雲龍門蘇峻作亂羊曼為前
將軍率文武守此門是也
古朱雀門案宫苑記呉立初名大航門南臨淮水北直
宣陽門去臺城可七里又案地圖去宣陽門六里名為御
道夾開御溝植栁南渡淮出國門去園門五里晉成帝
咸康二年更作朱雀門對朱雀浮航南渡淮水宋大明
五年立馳道自閶闔門至扵朱雀門六年又新作大航
[020-25b]
門至孝武太元三年又起朱雀門重樓皆繡栭藻井門
開三道上重曰朱雀觀觀下門上有兩銅雀懸楣上刻
木為龍虎對立左右宋大明五年改為右臯門梁大同
三年復改為朱雀門以金陵圖考之當在今鎮淮橋北
左南廂
古東宫門案宫苑記南面正中曰承華門直南出路東
有太傅府次東左詹事府又次東左率府路西有少傅
府次西右詹事府又次西右率府東面正中曰安陽門
[020-26a]
東直對東陽門西對温德門西面正中曰則天門西直
對臺城東華門東率更寺西家令寺次西太僕寺更西
有典客省
古籬門案宫苑記舊京邑南北兩岸籬門五十六所蓋
京邑之郊門也江左初立並用籬為之故曰籬門又云
東籬門本名肇建籬門在古肇建市東西籬門在石頭
城東南籬門在國門之西北籬門在覆舟山東𤣥武湖
東南角有亭名籬門又有三橋籬門在光宅寺側白楊
[020-26b]
籬門古井籬門在䕶軍府西籬門外路北齊東昏時陳
顯達舉兵官軍敗之扵西州斬於籬門側又崔慧景與
江夏王寶元舉兵東昏遣將軍左興盛率臺内三萬人
拒慧景扵北籬門始安王遙光據東府反復使左興盛
屯東籬門梁高祖建議命陳伯之進據籬門天監八年
新作縁淮塘南岸起後渚籬門達扵三橋
古宣陽門洛京舊名都城正中門也南直朱崔門相去
五里門三道上起重樓懸楣上刻木為龍虎相對皆繡
[020-27a]
栭藻井南史宋明帝時有人謂宣陽門為白門以為不
祥甚諱之通典孝武時侍中何偃南郊陪乗鸞輅過白
門閫偃將匐帝反手接之曰朕反陪卿也今宫城門疑
是其處
古大司馬門在宣陽門内三國典略侯景攻臺城燒大
司馬門後閣舍人髙善寶以私金十兩賞其戰士直閣
將軍宗思領將士數人踰城出外灌水久之火滅景又
遣持長柯斧入門下斧門將開羊侃鑿扇為孔以槊刺
[020-27b]
倒二人斫者乃退
古建春門臺城正東面門後改為建陽門謝希逸宋孝
武宣貴妃誄曰經建春而右轉循閶闔而逕度
古東掖門晉成帝修宫城南面開四門最東曰東掖門
門三道南直蘭臺宫最西曰西掖門其地在今宫城東

古南掖門宫城南面近東門案實録南面次東曰閶闔
門後改為南掖門世謂之天門南直蘭臺宫西大路升
[020-28a]
平五年南掖門馬足陷地得銅鐘一有二凹字注南掖
門是建康宫南面東門陳朝改為端門南出都城開陽
門即宣陽東門也南掖門疑即東掖門楊公則自越石
移屯領軍府壘北樓與南掖門相對
古雲龍門第三重宫牆東面門對第二重宫牆萬春門
宋劉湛初入朝委任甚重善論政道並前代故事聽者
忘疲毎旦入雲龍門御者便解駕左右羽儀分散不夕
不出 梁詔以朏為侍中司徒尚書令謝朏辭足疾不
[020-28b]
堪拜謁乃角巾自輿詣雲龍門謝
古神虎門一曰神武門第二重宫牆西面門對第三重
宫牆千秋門宋書傅亮永初四年為中書令直中書省
專典詔命以亮任總國權聽扵省見客神虎門外毎旦
車常數百兩齊陶𢎞景為高帝諸王侍讀奉朝請既而
脫朝服掛神武門上表辭禄詔許之
古西明門臺城正西面門也實錄云宋徐羡之住西州
高祖嘗思羡之便步出西掖門羽儀絡繹追之已出西
[020-29a]
明門矣
古平昌門宫城北面近東門南對南掖門其地在今城
東宋劉延孫為尚書左僕射疾病不任拜起上使乗舟
自青溪至平昌門入尚書下舎
古廣莫門洛京舊名都城北面次西門也北直樂游苑
南門其地在今城東北宋元嘉二十五年夏四月新作/閶闔廣莫二門南史王曇首傳
 元嘉四年車駕出北堂使三更竟開廣莫門南臺云/應須白獸幡銀字棨不肯開尚書左丞羊元保奏免
 御史中丞𫝊隆以下王曇首曰既無異敕又闕幡棨/惟稱上㫖不異單刺元嘉元年雖有再開門例此乃
[020-29b]
 前事之違今之守舊未為非禮其不請白獸幡銀字/棨致開門不時由尚書相承之失未合糾正上特無
 問更立/科條
古國門梁天監七年作國門扵越城南在今髙座寺東
南澗橋北越城東偏
古望國門南史梁侯景犯建康令羊侃率千騎頓望國
門其地在越城東南
古光德門古跡編云在東門外趨蔣山路東北曲折處
舊傳如此未詳創建之因
[020-30a]
石闕南朝宫苑記曰晉元帝扵宫前立闕衆議未定王
導指牛頭山為天闕不别立闕宋孝武大明七年扵博
望梁山立雙闕梁置石闕在端門外陸倕為銘序曰象/闕之制
 其來已逺或以聽窮省寃或以布治縣法或表正王/居或光崇帝里晉氏浸弱宋厯逶遲乃假雙闕扵牛
 頭託逺圖於博望有欺耳目無補憲章治此石闕/在端門外夾道而置之其上隠起竒獸異禽之狀
白下門見白下亭
秦淮柵即柵塘也案實録注呉時夾淮立柵又梁天監
中作兩重柵皆施竹馬至南唐時置柵如舊
[020-30b]
青溪柵在城東蘇峻之亂因風縦火進燒此柵官軍再
敗卞壼父子死之隋平陳斬張麗華孔貴妃扵此柵下
今府城八門由尊賢坊東出曰東門由鎮淮橋南出曰
南門由武衞橋西出曰西門由清化市而北曰北門由
武定橋泝秦淮而東曰上水門由飲虹橋沿秦淮而西
出折栁亭前曰下水門由斗門橋西出曰龍光門由崇
道橋西出曰柵寨門栅寨乾道元年正月十四日敷文/閣待制知建康府張孝祥言秦淮
 之水流入府城别為兩派正河自鎮淮新橋直注大/江其一為青溪自天津橋出柵寨門亦入扵江縁柵
[020-31a]
 寨門地近為有力者所得遂築斷青溪水口剙為花/圃以為遊人宴賞之地因循至今每水源暴至則泛
 濫漫蕩城内居民尤所被害若訪古而求使青溪直/通大江則建康永無水患矣詔汪澈指定以聞其後
 澈言欲扵四圍依曩時河道開浚使水通柵門入江/従之時孝祥已罷澈帥建康 柵寨門嵗久弗葺景
 定元年馬公光祖創硬樓七間毎間濶六丈入深一/丈三尺通濶四十二丈其下前壁閃門子六扇兩屋
 山武臺各一座屋下車軸車頰一座絞棒一十二條/車忩麻索四條圏門一座髙一丈五尺横濶一丈四
 尺入深三丈四尺前後城面包砌四丈二尺其下石/脚石面並鐵水忩二扇前後填石欄草樁木兩邊雁
 翅各髙六尺五寸長三丈南北兩慢道各長五丈五/尺前近濠岸木柵一路䕶險牆一路長四丈五尺兠
 幇前後舊城身/長一十五丈
[020-31b]
制使姚公希得任内重修諸城門税亭備屋廊宇等自
景定三年二月十一日興工至九月十六日畢逐處修
整費錢二萬三千一百餘緡米五十七石六斗有竒
 
 
 
 
 景定建康志巻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