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21 景定建康志-宋-周應合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景定建康志巻十五   宋 周應合 撰
志緫序
倚相讀九丘史遷作八書丘以州别故九書以類從故
八班固志而十之丘與書之法備焉志者識也後皆因
之元和有郡縣志元豐有九域志天下郡縣各有志此
建康志所由作也建康為今留都視他郡尤重今考其
地自有城邑以來千七百年間因革凡幾為城為邑為
[015-1b]
州為府為郡為國為都其治不同也曰金陵曰江乗曰
秣陵曰建鄴曰丹陽曰江寕曰昇曰建康其名不同也
或置州刺史或置郡太守或置府尹或建帥閫或建大
都督行臺或建節鎮或封侯王其制又不同也至於山
川之形勝風物之表著興君誼辟之代見忠臣烈士之
世出盛衰得失之可示勸戒者豈一簡所能盡哉於是
彚而輯之為志凡十一曰疆域二曰山川三曰城闕四
曰官守五曰儒學六曰文籍七曰武衛八曰田賦九曰
[015-2a]
風土十曰祠祀屬辭比事其目各著於篇
疆域志一
金陵古揚州之域在周為吳春秋末屬越楚滅越併有
其地始名金陵秦兼諸侯置郡縣屬鄣郡改秣陵漢興
封韓信為楚其後更封諸王荆呉江都是也武帝初置
刺史屬丹陽郡後漢因之建安十六年孫權自京口徙
治秣陵明年改為建業晉武平呉以為丹陽郡及揚州
刺史治建興初改為建康元帝渡江都焉以宰相領揚
[015-2b]
州改丹陽太守為尹宋孝武分浙江東為東揚州以揚
州為王畿尋復舊歴齊梁陳咸都於此隋平陳廢丹陽
郡立蔣州於石頭大業初復置丹陽郡唐武徳二年為
揚州東南道行臺尚書省七年復蔣州罷行臺為揚州
大都督府九年州徙治江都以其地屬潤州貞觀七年
復為揚州治所至徳二載析置江寧郡乾元元年改昇
州兼置浙西節度使上元二年州廢為上元縣大順元
年復置昇州天祐二年偽呉大城昇州建大都督府武
[015-3a]
義二年改為金陵府天祚三年封徐知誥齊王建西都
改江寧府晉天福二年李昇僭位國號唐皇朝開寳八
年復為昇州天禧二年陞江寧府建康軍節度建炎三年
車駕南渡詔改建康府紹興七年駐蹕明年置畱守古
稱金陵帝王之宅東南形勝之地大略可考自秦之南
遊隋之平陳將以厭其氣而析其地也然孫權據呉㑹
以鼎峙晉元渡江實為王畿宋齊梁陳因以有國其間
從事河洛規取中原幾致混一累朝衣冠禮樂號為中
[015-3b]
國正統呉唐割據經營規畫用力勤矣識者謂開聖人
創垂之業而成中興恢復之功者實基於此稽之前代
因革分合名號靡常葢自禹貢以迄於今為都者七為
治所者十有一為國者六為州者五為府者三為郡者
十有四而僑置者九為縣者十有九廢併者十僑寓者
四今屬於府者五類而辨之作疆域志
地為都
孫呉建都四世凡六十年東晉建都十一世凡一百三
[015-4a]
年南宋建都八世凡五十八年南齊建都七世凡二十
三年蕭梁建都四世凡五十五年南陳建都五世凡三
十三年呉志及/南史
 呉志張紘謂孫權曰秣陵楚威王所置名為金陵地
 勢岡阜連石頭昔秦始皇東遊㑹稽經此縣望氣者
 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連岡因改名
 秣陵今處所具存地有其氣天之所命宜為都邑權
 善其議未能從也後劉備東宿秣陵因觀地形亦勸
[015-4b]
 權都之權曰智者意同遂都焉又獻帝春秋劉備至
 京謂孫權曰呉去此數百里即有警急赴救為難將
 軍有意屯京乎權曰秣陵有小江百餘里可以安大
 船吾方理水軍當移據之備曰蕪湖近濡湏亦佳權
 曰吾欲圖徐州宜近下也諸葛亮亦曰鍾阜龍盤石
 城虎踞真帝王之宅晉温嶠議遷都豫章三呉之豪
 請都㑹稽二論紛然未有所適王導曰古之金陵舊
 為帝里孫仲謀劉𤣥徳皆言王者之宅由是不行葢
[015-5a]
 呉以來將欲經營四方未嘗不以此為根本云 六
 朝事迹云南朝建都之地不過建康京口豫章江陵
 武昌數處其疆弱利害前世論之詳矣呉孫策以㑹
 稽為根本大帝嗣立稍遷京口其後又嘗住公安又
 嘗都武昌葢徃來其間因時制宜不得不爾及江南
 已定遂遷建鄴保有荆揚而與魏蜀抗衡其宏規逺
 略晉宋而下不能易也故孫皓捨建鄴而之武昌呉
 因以衰梁元帝捨建鄴而守江陵梁遂以亡李嗣主
[015-5b]
 捨建鄴而遷洪府南唐遂不能以立王導斷然折㑹
 稽豫章之論而以建鄴為根本自晉而下三百年之
 基業導之力也孫皓議遷都武昌陸凱上疏曰武昌/土地危險非王都安國養民之處船
 泊則沈溧陵居則峻危論蘇峻之亂温嶠議遷豫章/三呉之豪請都㑹稽二 紛紜未有所適王導曰古
 之金陵聖王所居孫仲謀劉𤣥徳皆言王者之宅古/之帝王不以豐儉移都由是嶠等之議不行 齊蕭
 潁胄議遷夏口桞忱以巴峽未實不宜輕捨根本摇/動人心帝不從俄而巴東之兵至峽口遷都之議遂
 息府梁元帝臨荆峽二十年情所安戀不欲歸建鄴/故 臣僚皆楚人並欲都江陵周洪正諫曰士大夫
 言聖王所都本無定處若黔首未見入建鄴便謂猶/列國諸王今日副百姓心不可不歸建鄴 南唐嗣
[015-6a]
 主用唐鎬計遷豫章而王都官舍軍壘十/不容其一二自公卿下至軍士莫不思歸我宋中興
 留都有錄已見書首
地為治所
越築城治長干里楚置金陵邑治石頭秦改為秣陵縣
治後漢分揚州置呉郡治建鄴建安十六年孫權自京
口徙治秣陵明年又城石頭改秣陵為建鄴呉既克關
侯都武昌以吕範領丹陽太守治建鄴永安中分溧水
以北六縣為丹陽郡仍治建鄴晉武帝平呉以為丹陽
[015-6b]
郡及揚州刺史治太康三年分淮水北為建鄴南為秣
陵更置江寧縣宋孝武以揚州為王畿尋復舊為都見/前此不
重/述隋平陳廢丹陽郡置蔣州治石頭唐武徳二年為揚
州東南道行臺置尚書省八年為揚州大都督府貞觀
七年復為揚州治所至徳二載改為江寧郡治所乾元
以後改為昇州治所仍置節鎮寰宇記云天寳末明皇/以金陵自古雄據之地
祿山方亂不可以縣統/之乃置昇州加節制上元二年復廢為上元縣光啟
三年還為昇州治所仍置節鎮天祐二年偽呉楊行宻
[015-7a]
大城昇州建大都督府其子溥改為金陵府治石晉天
福二年建西都改為江寧府治李昇僭位號南唐因即
居之至我聖宋初平江南置昇州治天禧二年改為江
寧府治建炎三年改為建康府治紹興三年以府治建
為行宫遷府治於行宫之東南隅詳見城闕志中興以
來江東安撫司沿江制置司淮西總領所江東轉運司
江淮提領所江淮都督府皆治於此詳見官守志
地所屬分埜
[015-7b]
兩漢地理志呉地斗分埜隋地志自斗十二度至女七
度為星紀周禮保章氏注星紀呉分埜通典曰在天官
於斗則呉之分野晉永嘉中歲星熒惑太白聚牛女之
間識者以為呉越之地當興王者是歲元帝登寳位故
史臣曰星斗呈祥金陵表慶苻堅㑹羣臣謀南冦石越
對曰今歲星鎮斗牛福徳在焉垂象弗差苻融曰歲鎮
在斗牛呉越之福不可伐此其大略
地所屬國名
[015-8a]
呉國在周屬呉太伯之國有固城在溧陽溧水兩縣之
間即呉所築也夫差為越所滅至漢髙祖時以丹陽㑹
稽豫章三郡五十三城立兄子濞為呉王景帝時國除
東漢末以其地封孫策為呉侯弟權襲之曺操封為呉
王三國鼎峙呉亦稱帝因都焉詳見/為都
越國越本夏少康之後封於㑹稽周元王四年用范蠡
計滅呉盡有其地築城於此以謀吞楚詳見/越城致貢於周
元王賜胙命為伯越兵横行江淮號霸王後七世為楚
[015-8b]
所滅
楚國周成王時初封熊繹於丹陽乃在荆州非此所謂
丹陽也其後國寖疆地寖廣至威王時滅越盡有呉越
之地置金陵邑於石頭詳見/山阜及懐王末項燕自稱楚秦
滅楚以此地置鄣郡詳見所/屬郡至漢髙帝時封韓信於楚
鄣郡屬焉六年廢
荆國漢髙帝六年羣臣請以故東陽郡鄣郡呉郡封劉
賈為荆王是年黥布反失國
[015-9a]
江都國漢景帝既誅呉王濞徙汝南王劉非為江都王
治故呉國至其子建國除後以其地置郡
昇國皇朝天禧元年封壽春郡王為昇王嘉祐四年翰
林學士胡宿言陛下建國於昇猶次列國非所以重始
封之地宜進昇為大國無得封從之國朝㑹要大國二
十有四昇其一也
地所屬州名
揚州禹貢北距淮東南據海皆揚州之域唐虞置揚州
[015-9b]
牧至漢武帝初置揚州刺史後漢因之分揚州之半置
呉郡治建業後以封孫氏晉太康元年平呉徙治建康
惠帝元康初有司奏揚州疆土曠逺統理尤難於是割
七郡置江州元帝渡江都揚州統丹陽呉郡宋孝武分
浙江東五郡為東揚州治㑹稽而揚州仍領丹陽等十
五郡大明三年以揚州所統六郡為王畿以東揚州為
揚州八年復舊景和元年罷東揚州隋徙揚州治江都
置大都督府以句容延陵曲阿等縣屬焉大業中廢唐
[015-10a]
武徳二年河間王孝恭平輔公祏以江寧溧水丹陽溧
陽安業復置為東南行臺尚書省治江寧七年廢尋復
為大都督府領上元金陵句容丹陽溧水溧陽凡六縣
九年徙治江都貞觀七年復舊至徳中復治江都秦觀
揚州集序云漢刺史無常治後之稱揚州者指其所治
而已
義州晉元帝置陳太建元年廢為建興郡領建安同夏
烏山江乗臨沂湖熟凡六縣
[015-10b]
蔣州隋平陳廢丹陽郡於石頭立蔣州唐武徳二年廢
七年復置於金陵縣尋廢
昇州唐乾元元年以江寧郡改置昇州顔真卿嘗以昇
州刺史兼浙西節度使上元二年廢光啓三年復置天
祐二年偽呉封徐温齊公大城昇州武義二年改金陵
府皇朝開寳八年復置天禧二年改為江寧府
茅州唐初置領琅邪金山縣後廢武徳三年以句容延
陵復置七年廢
[015-11a]
地所屬郡名
故鄣郡秦置漢元封二年更名丹陽郡呉永安中以蕪
湖以南十三縣復為故鄣治宛陵
丹陽郡漢置治宛陵志云領宛陵於潛江乗春穀秣陵
故鄣句容涇丹陽石城湖熟陵陽蕪湖黝溧陽歙宣城
凡十七縣後漢因之建安十三年孫權分為新都郡二
十六年權始置丹陽郡自宛陵治建業領縣十九永安
中分置故鄣郡丹陽所領惟溧陽以北六縣晉太康元
[015-11b]
年改建業復為秣陵宋齊間分丹陽立毗陵郡丹陽所
領惟建康秣陵丹陽江寧永世溧陽湖熟句容八縣隋
平陳廢大業初復置領江寧溧水以當塗來屬割延陵
句容等縣屬江都唐初廢為州天寳元年復置領丹徒
丹陽延陵句容江寧金壇凡六縣至徳二載析置江寧

建興郡陳太建元年以義州南瑯邪彭城郡地置領建
安同夏烏山江乗臨沂湖熟凡六縣屬揚州
[015-12a]
江寧郡唐至徳二載以潤之江寧句容宣之溧水溧陽
置乾元元年改昇州
義興郡晉永興中以丹陽之平陵永世及割呉興郡置
四縣立義興郡以賞周玘創義之功屬揚州
地所置僑郡名
淮南郡本秦九江郡漢立淮南王國後為郡晉治壽春
成帝初蘇峻祖約作亂於江淮石聰南侵淮南百姓南
渡者轉多於是僑立淮南郡以處之領于湖繁昌當塗
[015-12b]
逡遒定陵襄垣凡六縣宋大明六年以淮南故郡併宣
城入於姑孰隋廢以當塗屬丹陽更於壽春置
南琅邪郡晉元帝於江乗之金城立琅邪郡屬揚州領
臨沂陽都及懐徳三縣在舊江寧縣東北五十里成帝
咸和六年復琅邪比漢豐沛宋大明四年以郡𨽻王畿
五年行幸琅邪郡原遣囚繋陳大建元年廢為建興郡
魏郡廣川郡髙陽郡堂邑郡四郡並咸康四年僑立并
所統縣並寄居京邑
[015-13a]
南東海郡南東平郡南蘭陵郡晉元帝以江乗置四郡
穆帝時以南東海七縣出居京口
地所置府號
金陵府偽呉武義二年改昇州為金陵府大和五年偽
呉建都金陵尋罷天祚三年封徐知誥為齊王建為西
都改江寧府
江寧府天祚三年改金陵為江寧府石晉天福二年李
昪建國偽號唐皇朝開寳八年改昇州天禧二年以昇
[015-13b]
州為江寧府置軍國建康命壽春郡王為府尹建炎三
年改建康府
建康府建炎三年五月丙戌詔改江寧府為建康府節
鎮舊號如故
地所統縣名存者/丹之
上元次赤縣唐上元二年廢昇州以江寧地置屬潤州
後廢寳應元年復置光啓三年置昇州屬焉通鑑云大
順元年置昇州於上元縣以張雄為刺史縣初仍江寧
[015-14a]
舊治白下村光啟中徙鳯臺山西寰宇記云國朝遷南
唐司㑹府今府治之東御前後軍營是其地建炎徙今
治在城東隅距行宫纔一里
江寜次赤縣臨江歸化/金陵白下晉太康元年分秣陵置臨江明
年改江寧後廢永嘉中復置隋併秣陵建康同夏地入
焉大業初屬丹陽郡唐武徳三年即縣置揚州更名曰
歸化七年號金陵屬蔣州明年徙白下村稱曰白下屬
潤州正觀七年復名歸化九年復為江寧至徳二載置
[015-14b]
江寧郡而縣廢乾元元年復置屬昇州上元二年州廢
以其地置上元縣南唐割上元南十九鄉當塗北二鄉
因舊名復置𨽻金陵府圖經云古縣治南臨浦水在城
西南七十里實錄云南唐在州城西偏西即呉冶城東
臨運瀆今天慶觀東即其地國朝移郭下在城西北距
行宫三百步輿地廣記云唐既改江寧為上元南唐復
析上元置江寧分治郭下
句容次畿縣漢置屬丹陽郡有句曲山其形如句字因
[015-15a]
以名縣漢武帝封長沙定王子黨為句容侯國除復為
縣呉赤烏八年使校尉陳勲發屯兵三萬鑿句容中道
至雲陽西城以通呉㑹船艦唐武徳二年於縣置茅州
七年州廢屬蔣州九年𨽻潤州㑹昌四年升望縣乾元
元年屬昇州上元二年州廢屬潤州光啟三年復置昇
州縣𨽻焉國朝因之縣治在府東九十里晉毛寳傳燒
蘇峻句容積聚峻頗乏食晉桓修傳王恭將伐南譙王
尚之遣何澹之向句容修與輔國將軍陶無忌距之修
[015-15b]
至句容而恭敗唐武徳五年李靖討輔公祏兵先至丹
陽公祏大懼棄城東走李世勣追之公祏至句容兵能
屬者纔五百人
溧水次畿縣隋開皇中析溧陽丹陽置屬蔣州大業初
屬丹陽郡唐上縣武徳三年屬揚州九年屬宣州乾元
元年屬昇州上元二年昇州廢屬宣州光啟三年復置
昇州縣屬焉國朝因之縣治在府東南一百二十里唐
武徳二年杜伏威遣行臺左僕射輔公祏攻李子通渡
[015-16a]
江攻丹陽克之進屯溧水龍紀二年孫儒盡舉淮南之
衆濟江前軍至溧水楊行宻使李神福拒之又行宻傳
大順二年孫儒屯溧水行密遣李神福屯廣徳皆此地

溧陽次畿縣秦置溧水所出南湖也漢初屬江都元封
中屬丹陽郡前漢封梁敬王子欽後漢封陶謙皆為溧
陽侯呉省為屯田志云封潘璋為溧陽侯又云孫皓封
孫蔣為溧陽侯晉太康元年復置分為永平隋開皇十
[015-16b]
八年併入溧水唐武徳三年析江寧溧水復置𨽻揚州
九年𨽻宣州乾元元年屬昇州明年屬宣州尋復上元
元年又屬宣州未幾又復寳應元年屬宣州光啟三年
復屬昇州國朝因之舊治在溧水縣東南九十里天復
三年移治今所在府東南二百四十里通典漢舊縣子
胥奔呉乞食之所即此溧陽也元和郡國志溧水在溧
陽縣南六里
秣陵縣金陵/建業更治所凡六楚威王以其地有王氣埋金
[015-17a]
鎮之號曰金陵秦始皇改為秣陵屬鄣郡建康實錄云
秦縣城在舊江寧縣東南六十里秣陵橋東北漢屬丹
陽郡武帝封江都王子纒為秣陵侯後漢復為縣孫權
據京口徙治改曰建業晉太康元年復為秣陵三年分
淮水北為建業南為秣陵宋書云縣治去京六十里今
故冶村是也義熈中移於鬭場栢社實錄云在江寧縣
東南渡長樂橋古丹陽郡是也元熈元年省揚州禁防
叅軍縣治移其處圖經云在宫城南八里一百步小長
[015-17b]
子巷内梁末北齊軍於秣陵故城跨淮立橋柵當是其
地隋併入江寧景徳二年置秣陵鎮今在江寧縣東南
五十里
建業縣晉書太康三年分秣陵淮水北為建業建興初
避帝諱改建康縣舊有城在呉冶城東實錄云縣治在
故都城宣陽門内古御街東寰宇記云咸和六年徙出
宣陽門外御街西建初寺門路東是也隋省入江寧
江乗縣秦置方輿志云始皇登㑹稽從江乗還過呉漢
[015-18a]
屬丹陽郡王莽曰相武後漢復舊呉省為典農都尉晉
武帝復置咸康七年析南境為臨沂屬琅琊郡陳大建
元年屬建興郡南史鄭襲嘗為令
丹陽縣漢元朔初封江都王子敢為丹陽侯後漢為縣
晉封孫韶為丹陽侯南朝復為縣隋廢武徳二年析江
寧溧水復置屬揚州正觀七年省入當塗天寳元年復
置縣屬丹陽郡非舊地矣
湖熟古縣名漢屬丹陽郡武帝封江都王子胥行為湖
[015-18b]
熟侯一云姑孰後漢亦為侯國呉省為典農都尉晉武
復置陳屬建興郡漢興平二年孫䇿攻揚州轉攻湖熟
江乗晉蘇峻之亂毛寳燒句容湖熟積聚義熈九年罷
臨沂湖熟脂澤田以賜貧人宋元嘉二十二年浚淮起
湖熟廢田千餘頃二十八年徙越城流人淮南流人於
姑孰皆此地元和郡國志云在舊江寧縣東南七十里
今在上元縣丹陽鄉去縣五十里淮水北古城猶在
永平縣永安/永世漢元封中置屬丹陽郡尋廢呉分溧陽復
[015-19a]
置改曰永安孫休封弟謙為永安侯孫皓封孫洪為永
平侯晉武又改永世惠帝分置平陵并永世凡六縣屬
義興郡尋復舊名宋省入溧陽
平陵縣詳見呉國城下今廢
安業縣唐武徳二年析江寧溧水置今廢
同夏縣梁武帝生於秣陵同夏里大同元年因以置縣
陳屬建興郡隋省入江寧圖經云縣東十五里有同夏
浦舊有城今上元縣長樂鄉是其地
[015-19b]
臨沂縣本徐州琅琊國縣晉咸康七年分江乗西界僑
置屬南琅琊郡陳屬建興郡呉蔡靚諸葛恢梁孟智陳
明仲璋皆嘗為令實錄云縣城在京江獨石山西臨大
江在舊江寧縣北四十里南徐州記云縣有落星山屬
慈仁鄉去縣四十里今上元縣長寕縣攝山之西白常
村葢其地距上元縣三十八里
懐徳縣費/晉大興元年琅邪國人隨帝渡江者幾千户
立懐徳縣以處之屬丹陽郡永復為湯沐邑後屬琅邪
[015-20a]
郡其地寄建康北境實錄云縣城在宫城南七里建初
寺前路東後改曰費移於宫城三里西北耆闍寺西宋
元嘉十五年省入建康臨沂古跡編云費縣與琅邪分
界於潮溝村在縣北九里今在上元縣鍾山鄉
即丘縣本晉琅邪國縣元帝置屬南琅邪郡宋元嘉八
年省入陽都
陽都縣本漢城陽國縣後漢改為琅邪國晉廢元帝置
屬南琅邪郡宋大明五年省入臨沂
[015-20b]
地所接四境
建康府東西二百三十五里南北四百六十里東至本
府界首二百四十里自界首至鎮江府四十里西至本
府界首一十里自界首至和州八十三里南至本府界
首二百四十里自界首至寧國府一百二十里北至本
府界首四十九里自界首至眞州一百一十里東南到
本府界首二百八十五里自界首至常州一百八十五
里西南到本府界首九十里自界首至太平州三十里
[015-21a]
東北到本府界首一百三十五里自界首至鎮江府四
十五里西北到本府界首二十二里自界首至眞州一
百二十七里自府界到東京陸路一千四百四十五里
水路一千七百七十里到西京陸路一千八百里水路
二千一百九十五里
上元縣附郭東西九十五里南北八十五里東至句容
縣界八十里以周郎橋中分界西至江寧縣界一里以
御街中分為界南至江寧縣界七十里以永豐鄉北白
[015-21b]
米湖為界北至眞州六合縣界四十九里以𤓰步大江
中流為界東南到句容縣界七十里以東陳村為界自
界首到句容縣三十五里西南到江寧縣界四里以大
隠鄉為界東北到句容縣界六十里以章橋為界自界
首到句容縣八十里西北到真州六合縣界二十九里
以湖熟大江中流為界自界首到六合縣八十五里
江寧縣附郭東西八十五里南北九十八里東至上元
縣界一里以御街中分為界西至和州烏江縣界四十
[015-22a]
里以鰻鯬洲大江中流為界自界首至烏江縣一十五
里南至溧水縣界九十三里以烏刹橋為界自界首至
溧水縣四十五里北至上元縣界五里以金陵鄉為界
東南到句容縣界七十里以湖山鄉為界自界首到句
容縣九十里西南到太平州當塗縣界一百六里以章
公塘為界自界首到當塗縣一十七里東北到上元縣
界二十五里以崇禮鄉為界西北到上元縣界五里以
金陵鄉為界
[015-22b]
句容縣東西七十里南北一百二十里東至鎮江府丹
徒縣界五十里以山口為界自界首至丹徒縣五十里
西至上元縣界二十里以周郎橋中分為界自界首至
上元縣七十里南至溧水縣界六十里以丁塘村為界
自界首至溧水縣三十里北至眞州揚子縣界七十里
以下蜀大江中流為界自界首至揚子縣六十里東南
到鎮江府金壇縣界六十里以茅山崇元觀西堆為界
自界首到金壇縣六十里西南到江寧縣界七十里以
[015-23a]
上義山東綠楊村為界自界首到江寧縣九十里東北
到丹徒縣界六十五里以左橋為界自界首到丹徒縣
四十五里西北到上元縣界八十里以東陽鎮霸橋為
界自界首到上元縣六十里
溧水縣東西八十二里一百三步南北一百五十五
里三十八步東至句容縣界三十七里以浮山
頂為界自界首至句容縣四十里西至上元縣界
三十五里以烏石橋為界自界至上元縣八十
[015-23b]
五里南至寧國府宣城縣界一百一十里以四
牌岡為界自界至宣城縣一百三十里北至江
寧縣界四十五里以上義山為界自界至江寜縣
七十五里東北到句容縣界四十里以望湖岡為界
自界到句容縣五十里東南到溧陽縣五十里以
分界山為界自界到溧陽縣七十里西南到寜國府
宣城縣界一百三十五里以崑山鄉為界自界到宣城
縣一百里西北到江寜縣界四十五里以烏刹橋為界
[015-24a]
自界到江寧縣七十五里
溧陽縣東西一百五十里南北一百六十里東至常州
宜興縣界一十五里以葑埭牌為界自界首至宜興縣
七十里西至溧水縣界八十五里以三塔墩為界自界
至溧水縣四十里南至廣徳軍界七十里以石屋山分
流為界自界首至廣徳軍八十里北至金壇縣界八十
里以長塘湖港荻場為界自界首至金壇縣四十里東
南到宜興縣界八十里以白塔山為界自界首到宜興
[015-24b]
縣四十里西南到宣城縣界一百二十里以湖東北岸
為界自界首到宣城縣一百三十里東北到宜興縣界
四十五里以五家村為界自界首到宜興縣六十五里
西北到溧水縣界七十五里以曺山陸路為界自界首
到溧水縣四十五里
 
 
 景定建康志巻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