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21 景定建康志-宋-周應合 (master)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景定建康志巻十九   宋 周應合 撰
山川志三
  河港
古漕河一名靖安河自靖安鎮下缺口取道入儀真新
河八十餘里
 事跡呉聿靖安河記畧曰江出岷山道峽與荆湘沅
 澧至洞庭積為巨浸合沔水經潯陽東邀彭澤别為
[019-1b]
 九道㑹為中江東北至南徐州為北江入于海惟中
 江自湖口合流而下奔放蕩潏吐吞日月山或磯之
 則其勢悍怒觸舞大艑兀若轉梗至其廣處曠數百
 里斷岸相望僅指一髪而舳艫上下中流遇風則四
 顧茫然無所隱避自金陵抵白沙其尤者為樂官山
 李家漾至急流濁港口凡十有八處稱號老風波而
 玩險阻者至是鮮不袖手東南漕計嵗失於此者什
 一二宣和六年發運使盧公訪其利病得古漕河于
[019-2a]
 靖安鎮之下缺口謂其取徑道於青沙之夾趨北岸
 穿坍月港繇港尾越北小江入儀真新河以抵新城
 下徃來之人高秋安流八十餘里以易大江百有五
 十里之險實為萬世之利役之始興楊子六合上元
 分治其所臨之地
新河在白鷺洲西南流通大江二十餘里
 事跡韓忠武王世忠碑云建炎四年金人入境車駕
 幸四明王聞之亟以舟師赴難烏珠聞王在京口遽
[019-2b]
 勒三十萬騎北逐王遂提兵截大江以邀之相持黄
 天蕩四十八日烏珠勢危自知力憊糧竭或生他變
 而王舟師中流鼓枻飄忽若神凡治津渡又皆八靣
 控扼生路垂絶一夕濳鑿小河自建康城外屬之江
 以通漕渠幸風波少休竊載而逃 内翰汪公藻建
 炎間奏議云敵于鍾山雨花臺各劄大寨抱城開兩
 河以䕶之
蘆門河在上元縣長寧鄉去縣六十里一名蕃人河
[019-3a]
 事跡石邁古跡編云蘆門河在蘆門漾之側建炎間
 始開以通真州亦名蕃人河合黄天蕩南王諌議蘆
 場内是其處按此河以蕃名而不述其所以名意汪
 内翰所謂敵開兩河則此河與新河皆敵所開者否
 則無因以蕃名也
珍珠河在宋行宫後
 事跡乃昔陳後主泛舟遊樂之河忽遇雨浮漚生宫
 人指浮漚曰滿河珍珠因而名焉此河通䕶龍河至
[019-3b]
 太平橋西分兩派一派出柵寨門一派出秦淮至嘉
 定閒李尚書珏開後以泄霖漲見水底有大桬板乃
 止
小新河在東門外土橋之東
 事跡嘉定八年西山真公為江東運副適遇旱蝗細
 民阻飢欲因役以飽之為養種園前一帯河道淺狹
 乃撥錢米發下蔣山寺令主首繼心差本寺僧行部
 役募五縣人夫自土橋東開河欲至蔣山開至半山
[019-4a]
 寺後橋亭石不可掘乃止
新林港又曰新林浦在城西南二十里濶三丈深一丈
長一十二里
 事跡國朝開寶八年王師收復江南曹彬等破南唐
 兵於新林港即此地 李白新林浦阻風寄友人詩
 有云明發新林浦空吟謝朓詩送友人遊梅湖云暫
 行新林浦定醉金陵月又韓栩送客遊江東詩云君
 到新林江口泊吟詩應賞謝元暉蓋元暉有新林向
[019-4b]
 板橋詩也
下蜀港在城東北一百里句容縣北六十里
 事跡唐世置鹽鐵轉運使在揚州本朝都大發運使
 真州皆於江南岸置倉轉般今下蜀鎮北有倉城基
 並鹽倉遺址尚存後有河入大江里俗呼曰官港即
 古漕河也 紹興七年二月已已車駕未入建康嘗
 次下蜀即此地也 韓子蒼嘗居下蜀集中有與曾/宏甫同行下
 蜀詩下蜀追隨日歡言一散/愁籃輿隨阪路小檝渡潮溝
[019-5a]
竹篠港西至靖安東至石步南連直瀆北臨大江屬上
元縣金陵長寧兩鄉由靖安港口至城二十里由石步
港口至城四十里在唐世已曰竹篠港邇時於靖安港
口得偽呉所鑄錠石云呉順義元年都城鑄
石步港在上元縣長寧鄉去縣四十里
 事跡石邁古跡編云攝山西花林市之東有曰石步
 港西連竹篠河北出大江 徐鉉臨石步港賦詩有
 云吹浪游鱗小黏苔碎石圓
[019-5b]
  溝瀆
潮溝呉大帝所開以引江潮接青溪抵秦淮西通運瀆
北連後湖其舊跡在天寶寺後天寶寺故基在今城東/北角外更西一里長夀
 寺/前
 事跡實錄云潮溝東發青溪西行經古承明廣莫大
 夏等三門外西極都城牆對今歸善寺西南角南出
 歸善寺故基在今城北雞籠山東經閶闔西明二門
 接運瀆在西州之東今笪橋西南流入秦淮乾道南
[019-6a]
 北橋河是也其北又開一瀆經栖元寺門栖元寺在/覆舟山西
 南雞籠/山東北至後湖以引湖水至今俗亦呼為運瀆其實
 古城西南行者是運瀆自歸善寺門前東出至青溪
 者名曰潮溝其溝東頭已堙塞纔有處所西頭則見
 通運瀆 京都記京師鼎族在潮溝北 石邁古跡
 編曰按建康實録所載皆唐事距今數百年其溝日
 以堙塞未詳所在今城東門外西抵城濠東出曲折
 當報寧寺之前亦名潮溝此今世所開非古潮溝也
[019-6b]
  案徐鉉有和鍾大監泛舟詩云潮溝横去北山阿
 張忠定公亦有詩云潮溝一曲巳生蒲則是南唐及
 宋初潮溝古跡猶在也 東南利便書曰古城向北
 秦淮既逺其漕運必資舟楫而濠塹必須水灌注故
 孫權時引秦淮名運瀆以入倉城開潮溝以引江水
 又開瀆以引後湖又鑿東渠名青溪皆入城中由城
 北塹而入後湖此其大畧也自楊溥夾淮立城其城
 之東塹皆通淮水其西南邊江以為險然春夏積雨
[019-7a]
 淮水泛溢城中皆被其害及盛冬水涸河流徃徃乾
 淺朱存詩云流水東西傍帝臺六朝重為兩朝開曽/看鷁首知高下莫問漁舟識去來 野亭馬之純
 詩云潮溝溝外盡深泥泥上潮生溝却低直向北行/連運瀆折従東去入青溪空中不斷檣烏過岸上相
 望瓦翼齊好是畫橋深/曲處荷花盈蕩栁垂堤
御溝在古御道兩旁歳久堙塞
 事跡南史桂陽王休範舉兵杜黑騾乘勝渡淮黄門
 侍郎王藴傷重踣於御溝之側 實録朱雀門北對
 宣陽門相去六里名為御道夾開御溝嵗久湮塞今
[019-7b]
 宫城以南御街兩邊俱有溝在居民屋下者乃南唐
 所開非六朝之舊跡呉融詩云一水終南下何年𣲖/作溝穿城初北注過苑却東流
 遶岸清波溢連宫瑞氣浮去應涵鳯沼來必渗龍湫/激石珠争碎縈堤練不收照花長樂曙泛葉建章秋
 影炫金莖表光搖綺陌頭旁沾畫眉府斜入教簫樓/有雨難澄鏡無萍易擲鈎鼓宜堯女瑟盪必蔡姬舟
 臯看通鳴鶴津應接斗牛迴風還㶑㶑和月更悠悠/淺憶觴堪泛深思杖可投祗懐涇合慮不帶隴分愁
 自有朝宗樂曽無遺穴憂不勞誇大漢清渭貫神州/ 王半山詩云渺渺金河漲欲平數支分淥報清明
 常縈輦路漂花去更飲流杯送酒行静見金輿穿樹/影清含玉漏過牆聲衰顔一照自多感回首江南春
 水/生
[019-8a]
霹靂溝在城東五里王半山有詩云霹靂溝西路柴荆
四五家
百丈溝一名百步溝在溧陽縣南三里源出燕山相傳
云此處田多高卬開溝以灌溉東流合於白雲逕下入
太湖
鐵冶溝在鍾山鄉馬鞍山之下有地三畆餘皆鐵近水
垠通小港耆老皆呼為鐵冶溝
 事跡梁時作三垻堙淮水以灌夀州一於夀州一於
[019-8b]
 荆山一於盱眙久不能成聚江南之鐵融液載徃堆
 築之上種榆栁一夕崩壞聲聞數里棄所聚之餘鐵
 於此至淳祐七年趙都督葵於其旁置爐鞴十數以
 鑄鐵砲匠人烹鑿其地堅不可入乃已
直瀆在城北𨽻上元縣鍾山鄉去城三十五里濶五丈
深二丈西至&KR0309埂東北接竹篠港流入大江旁有直瀆
山直瀆洞呉後主所開瀆道直故名曰直瀆舊志/
 事跡輿地志云白下城西南有蟹浦蟹浦西北有直
[019-9a]
 瀆 伏滔北征記呉將甘寧墓在此或言墓有王氣
 孫晧惡之乃鑿其後為直瀆 晉蘇峻舉兵温嶠帥
 師救京師遣王愆期等為前鋒次直瀆即此地 楊
 修詩注云瀆在幕府山東北長十四里濶五丈深二
 丈初開之時書穿夜復自塞經年不就傷足役夫卧
 其側其夜見鬼物來頃因嗟曰何不以布囊盛土棄
 之江中使吾徒免殫力於此傷者異之曉白有司如
 其言瀆乃成朱存詩云晝役人功夜鬼功陽開隂闔/幾時終不聞擲土江中語争得盈流一
[019-9b]
 水通相野亭馬之純詩云直瀆如何計得工長江雖/逺欲 通比嘗開鑿不勝苦已復淤填還似空聞鬼
 夜中皆有語棄泥江裏解成功有/司號令纔依此滚滚波流漸向東
運瀆在上元縣西北一里半呉大帝赤烏三年使左臺
侍御史郄儉監鑿城西南自秦淮北抵倉城通運於苑
倉今所鑿在城西門近南其水東行過小新橋而南經
斗門橋流入秦淮又東北過西虹橋循宋行宫城西迤
邐向北乃其故道其自閃駕橋經天津橋而東者合於
青溪舊志/
[019-10a]
 事跡案建康宫城即呉苑城城内之倉曰苑倉故開
 此瀆通運倉所時人亦呼為倉城晉咸和中修苑城
 為宫惟倉不毁是名太倉在西華門内道北朱存詩/舳艫衘
 尾日無虚更鑿都城引漕渠何事/餒來貪雀榖不知留得幾年儲
破岡瀆在句容縣東南二十五里
 事跡實録云呉赤烏八年使校尉陳勲作屯田發屯
 兵三萬鑿句容中道至雲陽西城以通呉㑹船艦號
 破岡瀆上下十四埭上七埭入延陵界下七埭入江
[019-10b]
 寧界晉宋齊因之梁改為破墩瀆遂廢而開上容瀆
 陳高祖即位又堙上容瀆而修破岡至隋平陳乃廢
 後宋少帝於華林園開瀆聚土以象破岡埭與左右
 引船唱呼以為歡樂
義溝瀆在城東二十里源出東青村下入秦淮長七里
溉田一百餘頃
徑瀆在溧陽縣北三十里水自金壇縣界來入長塘湖
鎮江志謂晉宋舊有此瀆隋大業初縣令達奚明又加
[019-11a]
疏决
  池塘
放生池案舊圖經唐乾元中詔於江寧秦淮太平橋臨
江帶郭上下五里置放生池八十一所有碑昇州刺史
顔真卿文舊以府治東東接青溪北通運瀆者為之舊/志
今秦園之側府學之東即古放生池也淳熙間史待制
正志移放生池于青溪建閣其上遇祝聖立班閣下府
學遂因舊放生池為頖水其流亦通青溪王尚書埜以
[019-11b]
其池乃祝聖之地立板榜于舞雩亭門禁漁捕池近行
路水深而堤不固時有溺死者馬公光祖聞而憫之池
名放生豈容有溺死者乃命能仁寺僧築堤甃街立大
木為欄檻自是無溺者矣又修闢青溪閣前為飛梁繚
以朱欄深逈汪洋塵迹莫能到也天基節放生其間真
足以浚皇仁而遂物性詳見青溪閣下
天泉池宋元嘉二十三年鑿一名天淵池舊志/
 事跡龔頴運厯圖云晉孝武太元十年大旱井瀆皆
[019-12a]
 竭太官供饍皆資天泉池自晉已有此池矣 沈約
 宋書云明帝泰始二年天泉池白魚躍入御舟 梁
 書陸榮公傳云天泉池中新製舟形狹而短惟引太
 常劉之遴國子祭酒到溉右衞朱异中書黄門郎陸
 倕同載 江總華林園天淵池銘云曉川漾璧似日
 馭之在河宿夜景流金疑月輪之馳水府今宫城後
 法寶寺西南菜園中荒池尚餘一畆即此池也
善泉池一名九曲池在臺城東東宫城内周迴四百餘
[019-12b]

 事跡金陵故事梁昭明太子所鑿中有亭榭洲島曲
 盡幽深之趣太子泛舟池中嘗曰何必絲與竹山水
 可忘情野亭詩十頃青瑶浸碧流更添景趣極深幽/旁為九洲十八島上有五城十二樓苕霅荷
 花風度曉瀟湘蘆竹雨生秋昭明心想知何似好聼/騎鯨汗漫遊 楊虞部詩影浸龍樓徹鳯城昭明有
 意在澄清穿時深欲狀溟渤樂府當歌重潤聲棫鮑/謹由夷白堂小集云甲午春與李之儀端叔葉 薪
 之高秀實茂華同過景陽臺九曲池辱井三品/石慨然成詩有云平池九曲在春水縈彎碕
飲馬池宋大明中立于𤣥武湖北上林苑中
[019-13a]
洗鉢池在蔣山寶公塔西二里法雲寺基方池是也
覆盃池今城北三里西池是也
 事跡晉元帝中興頗以酒廢政丞相王導奏諫帝因
 覆盃于池中以為誡馬野亭詩當初一馬過江來幕/府山頭刈草萊無數流離未安
 集幾多政事合圖回只應早起觀庭燎安得時常近/酒盃江左中興仗誰力一池春水泛新醅 楊虞部
 詩金盃覆處舊池枯此後還曽一醉無/東晉中興股肱力元皇亦學管夷吾
西池案宫苑記在太初宫西門外呉之西苑今惠日寺
後池也舊/志互見太子湖
[019-13b]
 事跡呉宣明太子孫登所創謂之西苑 世説晉明
 帝為太子時欲作池臺元帝不許太子養武士一夕
 中作比曉便成即今謂之太子西池 丹陽記曰西
 池孫登所創呉史所謂西池明帝重修之耳 記室
 新書云西苑内有太子池孫權子和所築 實録注
 云其宫城西南角本有池名清遊池通城中樂賢堂
 並肅宗為太子時所作 晉中興書云温嶠拜中庻
 子在東宫甚見寵嘉僚屬莫與為京數規諫諷議甚
[019-14a]
 有補助太子時起西池樓觀頗多勞費嶠口疏諫太
 子納焉 建康實錄云晉太元十年苻堅為姚萇慕
 容冲所攻遣使求援詔謝安率衆救之帝自行西池
 宴羣臣餞安賦詩者五十八人其地當在今宫城之
 西北 晉書云劉毅征盧循敗歸帝大宴于西池有
 詔賦詩毅詩云六國多雄士正始出風流毅自以武
 功不競故示文雅有餘也劉叔源詩悟彼蟋蟀唱信/此勞者歌有來豈不疾良
 遊常蹉跎逍遙越城肆願言屢經過回阡被陵闕高/臺眺飛霞惠風蕩繁囿白雲屯層阿景昃鳴禽集水
[019-14b]
 木湛清華褰裳順蘭沚徙倚引芳柯美人愆/嵗月遲暮獨如何無為牽所思南榮誡其多
濛汜池在臺城内舊志/
 事跡梁陳龍舟嬉遊之所楊虞部嘗賦詩春條拂岸/栁如金一
 鑑澄空照底深傍見龍舟/赭袍影分明紅日在池心
柵塘在秦淮上通古運瀆不詳其始舊志/
 事跡實錄注呉時夾淮立柵號柵塘 王隱晉書云
 王敦反以兄子應為嗣沈充自呉率衆萬餘人至與
 王含合充司馬顧颺説充曰今日舉大事而天子已
[019-15a]
 扼其喉情離衆沮持疑猶豫必致禍敗今若决破柵
 塘因湖水灌京邑肆舟艦之勢極水軍之用此所謂
 不戰而屈人兵上䇿也充不用其言 王敦教誅郭
 璞璞謂伍伯曰吾年十三時于柵塘脱袍與汝吾命
 應在汝手中伍伯感昔念惠衘涕行法 梁天監九
 年新作緣淮塘北岸起石頭迄東冶南岸起後渚籬
 門達于三橋作兩重柵皆施行馬至南唐時置柵如
 舊馬野亭詩六朝何處立都城十里秦淮城外行上/設浮航如道路外施行馬似屯營關防直可防津
[019-15b]
 渡緩急徒能禦寇兵非是後/來謀改築如何今日作陪京其後置閘洩城内水入
 于江俗呼為柵寨門乾道五年史公正志重修後廢
 景定元年馬公光祖重建詳見城闕志
横塘案實錄注在淮水南近陶家渚縁江築長堤謂之
横塘淮在北接柵塘舊志/
 事跡宫苑記呉大帝時自江口㳂淮築堤謂之横塘
 北接柵塘在今秦淮逕口呉時夾淮立柵自石頭南
 上十里至查浦查浦上十里至新亭新亭南上十里
[019-16a]
 至孫林孫林南上十里至板橋板橋上三十里至烈
 洲 呉都賦曰横塘查下邑屋隆夸樓臺之盛天下
 莫比楊虞部詩早潮纔過晚潮來一一軒忩照水開/鑑靣無塵風不動分明倒影見樓臺 馬野亭
 詩如今何處是横塘在府城南淮兩旁魏蜀兩都皆/不似蓬萊三島足相方烏衣巷口排金屋朱雀橋邊
 立粉牆有底繁華難説/似何妨把作畫圖張
倪塘在城東南二十五里
 事跡晉書王敦自湖隂使王含錢鳯等以兵五萬逼
 京師帝親率大軍次南塘夜募勇士陳嵩等領甲卒
[019-16b]
 千人渡水掩其未備大破含軍于越城含軍既敗乃
 率餘黨自倪塘西置五城如却月勢即此處也 南
 史劉毅初當之荆州表求東道還建鄴辭墓去都數
 十里不過拜闕宋武帝出倪塘㑹毅胡藩請殺之帝
 曰吾與毅俱有尅復功其過未彰不可自相圖其後
 北討謂藩曰若従卿倪塘之謀無今舉也 梁書陳
 霸先既破侯景時齊兵自秣陵東跨淮立橋引兵渡
 自方山進及倪塘互見五城
[019-17a]
臨賀塘在城東三十里屈曲一十里灌田二十頃梁臨
賀王蕭正德理田于此因以為名
銅塘在城東四十里屈曲一十五里溉田二十頃
長塘在城東南六十里屈曲五十里溉田一百頃
王塘在城東四十里屈曲一十五里溉田三十頃
開善塘在城東三十里屈曲一十五里溉田二十頃
蠡湖塘在城北二十里屈曲一十三里溉田一十頃
劉塘在城北三十里屈曲二十里溉田一十頃
[019-17b]
水門塘在城東三十五里屈曲二十里溉田一十七頃
郭于塘在長隱山東其塘五畆深五尺一寸灌田六十
餘畆其近村亦以郭于名水常滿鄉人涸之必有震電
屬茅山鄉十三都石頭堽
上鈐塘在句容縣南一十三里計四十一畆一角四十
二步深五尺三寸灌田一百一十三畆
下鈐塘計六十六畆二角三步深五尺三寸灌田二百
單二畆
[019-18a]
郭西塘在句容縣西一里計一百八十畆一角五十步
深七尺三寸灌田五百七畆
南黄塘在句容縣東北十里赤堽約八畆深五尺灌田
二百頃
西黄塘在句容縣東北十里澗西大小十三所廣一十
五畆灌田一百五十頃
  井泉
景陽井一名胭脂井又名辱井在臺城内陳末後主與
[019-18b]
張麗華孔責嬪投其中以避隋兵其井有石欄多題字
舊傳云欄有石脈以帛栻之作胭脂㾗或云石脉色類
胭脂案曾南豐集辱井銘曰辱井有篆文云辱井在斯
可不戒乎井下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檻上不知誰為文
又有景陽樓辱井銘又有陳後主叔寶辱井記云江寧
縣興嚴寺并石檻銘莫知誰作也今皆磨滅唯辱井銘
數字仿彿可辨舊志/
 事跡案南史隋克臺城陳後主與張麗華孔貴嬪俱
[019-19a]
 入井隋軍出之 韻語陽秋曰金陵之法寶寺井有
 石欄紅㾗若胭脂相傳云後主與張孔淚所染 皇
 朝蘇易簡嘗作陳宫井記今石刻在行宫學士院内
 記云陳宫井閣遺址僅存傍有石甃石欄周以䖝篆/年禩寖逺辭㫖殘缺其可觀者有戒哉戒哉數字詢
 諸耆艾即陳之季主避兵之井也詰其篆刻即後之/名士垂訓之文也敢復明其志而言曰嗚呼惟天匪
 親君為司牧司牧之畏有若厲也有無為也苟非厥/道雖降志辱身未足補過苟底厥績則憑几高視可
 以致理是故為人君者可不戒哉叔寶之盜南國也/悖民心慢天鑒㤀吞日之業休投籖之範淫湎之失
 一至於此且城下之盟床下之巽前聖尚或恥之矧/於沈井哉夫唐虞之懼與陳主之懼一也文武之樂
[019-19b]
 與陳主之樂一也唐堯統天文思安安御彼黄屋如/臨深淵此避兵之井也虞舜君臨德音愔愔睦彼二
 女樂而不淫此又同繩之妃也靈臺靈囿其文王之/結綺乎公旦公奭其武王之狎客乎四聖克念勃然
 而昌後主反是溘然而亡為樂之理孰否孰臧余因/公暇遊斯地覩斯井弔徃憤懣故窮理盡性礱其石
 而文之不南豐曽公鞏辱井銘辱井有篆文云辱井/在斯可 戒乎并下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檻上不知
 誰為文又有景陽樓下井銘又有陳後主辱井記云/江寧縣興嚴寺并石檻銘莫知誰作也歴序隋文帝
 命晉王廣伐陳後主自投井中令人取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嬪三人同束而上其末云唐
 開元二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前單父縣令左轉此縣/丞太原王以下闕 王荆公詩結綺臨春草一坵尚
 殘宫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恥不到龍沈亦可羞/ 楊虞部詩擒虎戈矛滿後宫春花無樹不秋風蒼
[019-20a]
 惶益見多情處同穴甘心赴井中空闕名詩結綺春/休玉樹殘陳王猶自惜姝顔石床 染胭脂恨不比
 雙妃楚竹斑桃曾極詩寒泉玉甃沒春蕪石染胭脂/潤不枯杏怨 羞嬌欲墮猶将紅涙灑黄奴 馬野
 亭詩應説兵來且莫降急尋宫井共深藏側身待作/淩波步仰首還成半靣粧已分𦵏埋依古甃可憐牽
 挽出銀床至今汲水人皆説猶帶胭脂舊日香龍闕/名詩羅綺香中狎客吟望仙樓閣半天心誰云 虎
 灘頭水不及庭前眢井深地闕名詩複道連廷亘碧/空庭花無日不春風天翻 覆江山在贏得聲名眢
 井/中
龍天王井在臺城前舊傳梁武帝為郄后立龍祠井上
號龍天王井梁陳皆祀之舊志/
[019-20b]
 事跡六朝記云梁武帝郄后性妬忌武帝初立未冊
 命因忿懟乃投殿庭井中衆赴井救之已化毒龍煙
 熖衝天人莫敢近帝悲歎久之乃冊為龍天王使井
 上立祠自梁歴陳享祀不絶陳滅乃遷其祠於京城
 道德寺大業初又置祠於舊處
義井在城南天禧寺側天聖五年丞相李公迪所鑿
 事跡義井記畧曰相國隴西公赴鎮江寧思福黎庻
 志在康濟常慮一物不得其所有塔主大律師可政
[019-21a]
 者乃謂城之南隅康衢四達憧憧徃來朝及其夕請
 官之隙地特建義井俾歴炎酷以濟其衆公躍聞斯
 美筆允其請遂募其積善者唐文遇出家帑以備其
 事畚鍤星聚穿鑿聿成固砌翠珉廣覆華宇冽冽其
 泉縦鑠金焦石其源靡息輪蹄絶慮魚樵無患老㓜
 承惠矣天聖紀號五載孟春月一十有六日記銀青
 光禄大夫行尚書刑部侍郎碑字/闕内堤堰橋道提舉
 江南東路兵甲廵檢公事上柱國李迪
[019-21b]
三義井在石頭城後清凉寺莊及石子岡七里舗共三

 事跡南唐保大三年置井欄上有僧廣慧刻字以記
 歳月 又案金陵故事有三井在瓦棺寺後汲一井
 則二井俱沸因名其地為三井岡
應潮井在蔣山頭陀寺山頂第一峰佛殿後舊志/
 事跡蔣山塔記云梁大同元年後閤舎人石興造山
 峯佛殿殿後有一井其泉與江潮盈縮增減相應
[019-22a]
 叚成式酉陽雜爼云蔣山有應潮井在半山之間俗
 傳云與江潮相應嘗有破船朽板自井中出貞觀中
 有牧兒汲水得杉板長尺餘上有朱漆字曰呉赤烏
 二年豫章王子駿之船 石邁古跡編曰應潮井蔣
 山之頂古頭陀寺之後其井與江潮相通盈縮徃來
 常應之時于井間得蘆根斷帆之屬楊虞部詩碧甃/時時減復増山
 頭海靣密相應古來泉脉誰穿鑿潮落潮生不暫澄/ 馬野亭詩俯看滄海仰看山相去分明霄壤間有
 井無冬亦無夏與潮俱徃又俱還想應透徹深無厎/怪得浮沈轉似環不用浙江亭上望請君來此一憑
[019-22b]
 欄/
藏氷井案宫苑記在城東北十里覆舟山北舊志/
 事跡宋孝武大明中鑿以藏氷齊梁陳皆因之楊虞/部詩
 尤喜凌人職未隳閑藏出納示箴規戰兢國步艱難/者常似臨深履薄時 馬野亭詩向日周家有凌人
 後來此事特相因冬時室内收藏早夏日宫中給賜/新但得滿盤堆水玉不須對靣著風輪看來深濶能
 多少調得隂/陽冷處均
沸井在句容縣東三十五里
 事跡丹陽記曰句容縣有沸井亦曰沸潭又曰句容
[019-23a]
 縣東三十五里有龍岡岡頂有沸潭周迴十二丈聞
 人聲便沸不聞不涌也 異苑曰句容縣有延陵季
 子廟廟前井及瀆常自涌沸于今猶然圖經云在縣
 東三十里虎耳山
響井在江寧縣陶呉鎮西北二百餘步
 事跡響井欄上存元祐五年四字或以紗帛䝉其上
 以物擊之則作鼓聲或以瓦石投其中則作鐘磬聲
 今屬陳主簿家園中
[019-23b]
許長史井在茅山玉晨觀内今有碑碣存舊志/
 事跡陶隱居云舊在許長史宅嵗久堙沒後得井于
 觀中其泉色白而甘 有井銘乃徐鉉所作長史含/道棲神
 九天人非邑改丹井存焉射兹谷鮒冽彼寒泉分甘/玉液流潤芝田我來自西尋真紫陽若愛召樹如升
 魯堂敬刋翠琰永識銀/床噫嗟後學挹此餘光
陶隱居井在茅山華陽宫前橋東舊志/
 事跡陶貞白七次丹成皆中等神人告以定分止合
 得此中丹于是服之遁景而去 井嵗久堙沒政和
[019-24a]
 初道士莊慎修索而得之初去三尺許得瓦井欄雖
 破合之尚全環刻大字先生丹陽陶仕齊奉朝請壬/申歳來山棲身高静自號隱
 居同來弟子呉郡陸敬游其次楊玉呉戴陳許諸生/供奉階宇湖熟潘還及逺近宗禀不可具記悠悠歴
 代詎勿識焉梁天監三年八/月十五日錢塘陳宣懋書及見磗甃又穿數丈獲
 一圓石硯徑九寸許列十一趾滌之朱色粲然又得
 銅鑪有柄若今所謂手爐者仍于砂石間有丹一粒
 大如芡實光彩射人亟取之遂墮井中水極甘冷雖
 大旱不竭爐硯蔵宫中
[019-24b]
樂官井在溧陽舊縣寨東百餘步
 事跡南唐時東以太湖與錢氏分界溧陽屯兵間遣
 諸子廵視有憇于驛者樂工忤意沈之井滯魄為祟
 託宿必魘或死無敢入者後有達官欲寓宿驛吏以
 事告不信其夜果見服緋緑者數輩自井出叱問具
 陳寃狀祈葬遺骼於高原達官許之復投于井明日
 為出其骼以𦵏其怪遂絶今猶呼樂官井即當時驛
 舎所在云
[019-25a]
湯泉在城東六十里上元縣神泉鄉湯山其處有聖湯
延祥院舊凡十所今存者六
 事跡呉郡録曰江寧縣有湯山出温泉二所可以治
 疾 張勃呉録曰丹陽江寧縣有湯山出温泉三所
  宋劉義恭湯泉銘云秦都壯温谷漢京麗湯泉炎
 德資逺液暄波起斯源 石邁古跡編云鴈門山北
 有湯泉去都七十里用以洗浴治瘡飲之已腸胃冷
 疾齊時有老沙門語彼村人云此鑊湯之衝也寺中/前後
[019-25b]
 留題甚衆惟元祐間周公沔詩最為警拔鴈門泉水/熱於湯清浄還従古道場應笑驪山山下水至今猶
 帶粉脂香/刻石見存
忠孝泉近忠孝亭
 事跡武舉狀元周虎有記馬軍行司公宇在建業西/門之裏東距冶城伊邇前
 人規橅殊未易及惟西北一隅獨無潴水之地鬱攸/之戒毎用惴焉暇日因續西園四望亭之北為軒三
 楹即簷之瀝鑿池方十有六丈以受衆溜以備不測/穴地不四五尺偪於地心得泉津津従而深之則泓
 紆隨溢清冷而甘香以之瀹茗滌煩頗勝他水亦可/異也思有以名之而不得一日引睇冶城之顛有屋
 孤起諏之則晉將軍卞壺望之墓傍之舎所謂忠孝/亭者是己嗟乎忠孝之於人與生俱生夫人固有之
[019-26a]
 卞氏一門顧得擅此名於天地間耶方典午不競官/爵自尊品流自高紛如也至俯首一意惟國之憂惟
 君之狥死生禍福不復吾計如望之者凡幾人父死/國難子死父難蓋六朝以來曠未之聞則謂父忠臣
 謂子孝子可無愧裴母之言矣路有貪泉行道之人/恥而不飲虎也何幸雖得官臺麓而食息起處乃隣
 英靈於千載之上且新泉之出與忠孝一亭下上適/相近可不挹望之之高風仰望之之遺烈託忠孝之
 美名復皇皇乎他求哉於是乎遂名其泉曰忠孝庶/後之飲此水者不懐行道之疑而望之之流芳汲之
 則在云嘉定嵗庚午冬十/月臨淮周虎叔子記并書
玉兔泉在府學東廊前
 事跡秦丞相檜未仕時宿學夜見白兔入地使人掘
[019-26b]
 之一丈許得泉檜既入仕設井欄鐫石篆書玉兔泉
 三字
一人泉在蔣山北高峯絶頂古定林寺後僅容一勺挹
之不竭自山下至泉五里章望之詩云一人泉在此山/顛萬人可飲聞舊言顧我無
 人試此水盛夏/獨飲南風前
道光泉在蔣山之西梁靈曜寺之前
 事跡熙寧八年僧道光披榛莽得泉深五尺穴竹引
 注寺中由嶺至寺凡三百步王荆公手植二松于其
[019-27a]
 傍其後道光又得二泉合為一派主寺者作屋覆於
 其上名曰䝉亭以此泉得之道光故名道光泉王荆/公詩
 籜龍帶雨繞山行注逺投深静有聲雲漏滴槽朝自/暖虹垂齋鑊午還晴銅瓶各滿幽人意玉甃因高正
 士名神力可嗟妨智/巧桔橰零落任苔生
宋熙泉在蔣山寶公塔之西有宋熙寺基基之左有泉
因名宋熙泉今蔣山興國寺日用皆此泉也
喜客泉在茅山棲真觀南客至則涌沸而起舊志/
 事跡句曲三茅山記喜客泉在大茅北垂方數尺客
[019-27b]
 至即沸故以為名漫塘劉莘詩物我本忘情無情惟/止水底事山中泉客來如有喜悠
 然鏡靣平倐爾魚眼生少焉開笑靨似與客逢迎客/喜泉豈知泉笑客何有邂逅深山中聊結忘情友
 深居韋去非次韻白雲在空山丹光照屋水仙人跡/如掃客至泉輙喜世路多不平箇中太清生政以静
 自怡亦與凡將迎風波處處息坎離/人人有要使到此蹤盡作蓬瀛友
撫掌泉在茅山崇夀觀前雖旱不涸舊記云在鴻禧院
東聞擊掌之聲涌出如沸其味甚佳冬時常暖亦呼為
冬温泉
白騎泉在城北十五里石邁古跡編曰呉大帝時蔣帝
[019-28a]
乗白馬執白羽扇見形于此馬跑地成泉因以名之其
其泉在騎亭山之側屬上元縣慈仁鄉
白乳泉在攝山棲霞寺千佛嶺下昔因人伐木始見石
壁上刻𨽻書六大字曰白乳泉試茶亭不知得名於何

陳隆泉石邁古跡編曰𨽻上元縣丹陽鄉綘巖山之北
父老相傳昔有陳隆道人嘗結茅其側其泉清澈甘冷
繞山十餘泉皆所不及建炎中居民避難山中取給此
[019-28b]
泉泉之東有屋基平坦無石莫知所因
田公泉在茅山玉晨觀東南一里亦呼栁谷泉舊志/
 事跡真誥定録言華陽雷平山有田公泉飲之除腹
 中三虫與隱泉水同味云是玉沙之流津也用以浣
 衣不用灰以此為異
玉液泉舊記云在茅山崇夀觀後山罡上路西畔仙人
捧石北泉若乳色甘而香能去腹中諸疾
海眼泉舊記云在楊尚書山房常時泉涌能應海潮在
[019-29a]
積金中茅之西今元符宫西園是也
  諸水
鍾山水
 事跡李衞公浮槎山水記云李侯以鎮東留後出守
 廬州因游金陵蔣山飲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上有
 石池涓涓可愛蓋陸羽所謂乳泉漫流者飲之甘則
 鍾山水與浮槎之水其味同也
石頭城下水
[019-29b]
 事跡中朝故事云李德裕愽達居廊廟日有親知奉
 使于京口李曰還日金山下楊子江中零泉水與取
 一壺來其人舉棹日醉而忘之泛舟至石頭下方憶
 乃汲一瓶于江中歸京獻之李公飲後訝歎非常曰
 江表水味異于頃嵗矣此頗似建鄴石城下水其人
 謝過不隱也
八功德水在蔣山悟真庵後因梁天監得名
 事跡天聖記云鍾山之陽有泉曰八功德梁天監中/有胡僧曇隱飛鍚寓止修行有一龎
[019-30a]
 睂叟相謂曰予山龍也知師渇飲功德池措之無難/矣人與口滅一沼沸成深僅盈尋廣可倍丈浪井不
 鑿醴泉無源水旱若初澄撓一色厥後西僧繼至云/本域八池一已眢矣此味大較相類豈非竭彼盈此
 乎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饐八蠲疴又/其效也夫姜詩孝聞獲淵開而鯉躍貳師誠至因劍
 刺以流飛義有激而相求物何逺而不應向非兼濟/則為怪力是泉也方外浄因寰中美利矧其靈者安
 可忽諸世故流離滋液長在惜其風雨不庇荆蕪四/侵寂寥山阿孰為起廢史館學士蘭陵蕭公貰以已
 俸作亭甃版石八自南康購至楹柱四下東府所成/鑿崖以審曲積土以端術奢不至侈巋然獨存仍練
 僧結廬於前以掌之庶幾便民汲息客㳺非有徴於/妄福也承奉郎守大理寺丞知上元縣事梅摯記
 嘉定記云八功德水鍾山之勝也亭久弗葺編修鍾/公建臺之明年元正之三日率僚屬為國
[019-30b]
 祈年於寶公味靈源之甘冽慨棟宇之湫陋圖厰而/新之鳩工度材斵巖拓基增庳為高不擾於民不侈
 厥費輪奐翼然所以䕶神淵而綿美澤也自有此山/即有此水梁天監中始得名我宋天聖中史舘蕭公
 始亭其上迨今百一十有七年復宏舊觀闡幽發竒/脩前有待則嗣而葺之以沾溉後人滋福于無疆是
 山龍沸出之祥鍾公重建之美意也公名將之字仲/山長沙人自樞屬三持節為此來今著籍元士是役
 也俾其屬浚都趙師縉董之因識/其嵗月嘉定改元上已日記并書題詠楊虞部詩翠/壁如屏旱不
 枯一泓甘滑飲醍醐高僧到此聞絲竹還有金鱗對/躍無注云高僧曇隱遊行于此忽聞金石絲竹之音
 俄見清泉一泓瑩澈甘&KR0632有積年疾者飲之皆愈共/王半山詩寒雲静如痴寒日慘如戚解鞍寒山中
 坐寒泉側新甘出短綆一酌煩可滌仰攀青青栁木/醴何所直 念方與子違戃恍夜不眠起視明星高
[019-31a]
 整駕出東阡聊為山水遊以寫我心悁知子不餔糟/相與酌雲泉 曾極詩數斛供厨替八珍穿松漱石
 瑩心神中涵百衲烟霞色不染齊梁歌舞塵得馬野/亭詩鍾山有嶺號屏風碧石青林一徑通聼 山腰
 鳴陸續看來海眼淨浺瀜初嘗但得煩心解再飲能/令百慮空軟美輕清無限好經中所説正相同
曲水晉海西公於鍾山立流杯曲水延百僚
 事跡水經注曰舊樂遊苑宋元嘉十一年以其地為
 曲水武帝引流轉酌賦詩裴子野宋畧曰文帝元嘉
 十一年三月丙申禊飲於樂遊苑且祖道江夏王義
 恭衡陽王義季有詔賦詩顔延年應詔讌曲水詩道/隱未形治彰既亂帝迹懸
[019-31b]
 衡皇流共貫惟主創物永錫洪算仁固開周義高登/漢祚融世哲業光列聖太上正位天臨海鏡制以化
 裁樹之形性惠浸萌生信及翔泳崇虗非徴積實莫/尚豈伊人和實靈所貺日完其朔月不掩望航琛越
 水輦賮踰嶂帝體麗明儀辰作貳君彼東朝金昭玉/粹德自潤身禮不愆器柔中淵映芳猷蘭祕昔在文
 昭今惟武穆於赫王宰方旦居叔有晬睿蕃爰履奠/牧寧極和鈞屏京維服朏魄雙交月氣参變開榮灑
 澤舒虹爍電化際無間皇情爰眷伊思鎬飲毎惟洛/宴郊餞有壇君舉有禮幙惟蘭甸畫流高陛分庭薦
 樂析波浮醴豫同夏諺事兼出濟仰閲豐施降惟㣲/物三妨儲𨽻五塵朝黻途泰命屯恩充報屈有悔可
 悛滯瑕難拂江蕭穎士蓬池禊飲序曰晉氏中朝始/参燕胥之樂 左宋齊又間以文詠風流遂逺蔚為
 盛集蕭子範家園三日賦有云聊潔新而濯故式/東流之前軌右瞻則青溪千仭北顧則龍盤秀出
[019-32a]
溧水一名瀬水在溧陽西北四十里
 事跡前漢地里志云溧水出南湖 祥符圖經瀬水
 西承丹陽湖東入長塘湖葢丹陽湖即南湖也嘗考
 其詳固城春秋時呉瀨渚縣案勝公/廟記漢溧陽縣治在
 焉隋開皇十一年割溧陽之西置溧水縣固城在今/溧陽縣之西溧水縣界紹興中得後漢溧陽校官
 碑於固城湖之傍/故知其為漢縣治丹陽湖在其南故曰南湖溧水出
 南湖而東縣在水之北北曰陽故名溧陽自東壩既
 成於是丹陽湖水不復通本縣界然古溧水之出於
[019-32b]
 丹陽湖明矣今縣西北有水源出曹山逕溧水縣界
 東流入本縣界合于永陽江六朝事跡編及乾道建
 康志皆指曹山之水為溧源非也 元和郡縣志溧
 水在溧陽縣南六里蓋唐溧陽縣治即今之舊縣也
  溧水東流為永陽江江上有渚曰瀨渚即伍子胥
 乞食投金處故又曰投金瀨自瀨渚東流為瀨溪鄉/民
 訛為/爛溪入長塘湖一派東流為呉王漕呉王漕者楊行/宻時漕運所行
 也或以為春/秋時之呉王 真誥云夫至貞者萬乗不能激其名
[019-33a]
 投金溧女是也陶𨼆居注云金溧女是子胥所逢浣
 紗於溧水之陽者後既投金以報之故謂之金溧詳
 見李白所作瀨女碑
呉漕水源出溧水縣東廬山東南流入呉漕過白馬橋
馬沈二港港下入丹陽湖
太山水源出溧水縣南流入固城湖經五堰東入溧陽
縣三塔港
亭水源在句容縣北三十里亭山南遶縣城東與未山
[019-33b]
湖水合流下百堽堰入秦淮
汝南灣在城東八里當秦淮曲折處舊志/
 事跡晉汝南王渡江因家於此遂名汝南灣齊陸慧
 曉劉瓛宅並在灣前又有東冶亭在灣之東南乃晉
 太元中餞送之所 齊陸慧曉清介自立張緒目為
 江東裴樂家於灣前張融自稱天地逸民牽船住岸
 卜以隣居劉瓛弟璡字子敬二人並居其間水有異
 味時酌飲之至今取此水釀酒極佳事見覽古詩注
[019-34a]
 楊虞部詩汝南王昔過江東此地名將汝海同玉觶/酌來人易醉有時人靣照花紅 馬野亭詩當時只
 號江南灣後有三人住此間自謂逸民須隱約並稱/賢士想高閒祗縁水味都殊異且欲隣居數徃還好
 是有時相就飲不/妨鐺脚對青山
桐林灣在秦淮南南逼府城北臨淮水岸舊植桐甚繁故
以名東北有浮航即長樂橋也
明月灣在句容縣西南一里通淮謝安石曾月夜泛舟
垂釣今釣基尚存
烏龍潭在城北鍾山鄉永慶寺之前水旱祈禱屢應按
[019-34b]
輿地志云宋元嘉末有黑龍見于𤣥武湖側今潭近湖
所疑即當時龍見之處
菖蒲潭在句容縣仙人坊許長史居此學道又顧著作
山房多産菖蒲一寸九節
投金瀨在溧陽縣西北四十里源出曹姥山經溧水縣
界南流為頴陽江江上有渚曰瀨渚
 事跡呉越春秋云伍子胥奔呉至溧陽溧陽女子擊
 縹瀨水乏上子胥跪而乞餐女子簞食壺漿而飲之
[019-35a]
 子胥餐而去謂女子曰掩子壺漿勿令其露女子曰
 行矣子胥行五歩還顧女子已自投於瀨中後子胥
 伐楚師還過溧陽瀨上長嘆曰吾嘗飢於此乞食而
 殺一婦人欲報之百金而不知其家乃投金水中而
 去後有嫗行哭而來曰吾女年三十不嫁擊縹于此
 遇窮人餔之恐事泄投水而死故號此水投金瀨史
 記云子胥未至呉而疾止中道乞食張勃曰子胥乞
 食處在丹陽溧陽縣唐書音訓曰投金瀨今頴陽江
[019-35b]
 上伍子胥嘗乞食遇婦人餔之後欲報恩求之不獲
 乃投百金於此瀨上有正義女廟李白遊溧陽北湖
 望瓦屋山懐古詩云聞有正義女振窮溧水灣
投書渚今在城西
 事跡晉史殷羡建元中為豫章太守去郡人多附書
 一百餘封行至江邊石頭渚以書擲水中祝曰沈者
 自沈浮者自浮殷洪喬非致書郵
艦澳在南城長千里水出婁湖下入秦淮深丈餘冬春
[019-36a]
不涸舊志/
 事跡輿地志云梁武帝所開在光宅寺東二百五十
 步其寺武帝舊宅帝従城歸宅儀仗舟車駢戢塞路
 開以蔵船
  巖洞
天開巖在攝山棲霞寺之後去寺三里石多特立中有
石□相向其直如截殆非人力所至故以天開名其巖
巖之左有張稚圭祖無擇諸公題字
[019-36b]
道卿巖在八功德水之後半嶺間可容數人慶厯中知
府葉公清臣嘗領客來遊公字道卿故名
石城洞一名龍洞在城西一里二百步石頭西嶺下臨
大江當嶄絶之處有洞户真誥云此小有洞天之南門
也俗呼為龍洞口曽極詩江流逺引背烟嵐平陸何年/重舉帆斷岸挿天危欲墜六朝龍去
祗空/岩
華陽洞在茅山側三茅二許俱得道於此洞其洞門五
三門顯二門隱
[019-37a]
 事跡茅山記云華陽西南有二洞其西在崇夀觀後
 其南在元符宫東國朝毎投金龍玉簡於此 六朝
 記云十大洞天之第八名中有金壇長百丈復有玉
 碣皆載神仙祕事三茅二許俱得道於此靈異至多
 盡見於陶貞白華陽頌 真誥曰金陵句容之句曲
 洞為第八洞天又曰句曲地肥土良水清謂之華陽
 洞天可以度世種民是處五災不干游九言詞河漢/徹碧霄晴九華
 仙子到凡塵凉夜山頭吹玉笛織雲巻盡月分明清/露濕草晶熒起看大地粲瑤瓊下界千門人寂寂空
[019-37b]
 山夜静海波聲仙子去渺雲程天風杳杳珮環清回/望九州烟霧白千山月落影交横 林通叟詩華陽
 山雨拂輕塵獨步烟霞訪隱真笑傲太平雲外客安/閑清世夣中身金章名重人稱貴布褐才高道不貧
 吟罷洞天風正淡/自知凡骨定逢人
茅洞在大茅峰南
 事跡茅山記云洞在大茅山前従玉液泉為正路洞
 前亦有石壇洞内有石鐘磬直下可行七八里能容
 千二百人其内流水不絶色若染藍石澗潺湲可愛
 路通無窮但險峻難涉耳又云外有古壇内有石鐘
[019-38a]
 磬旌節人物皆石入者非人必見異物
越翳王洞在句容縣乾元觀南
 事跡翳於勾踐四世孫𦵏句容大横山下
金牛洞在句容崇夀觀東
 事跡秦時採金獲金牛為女子所觸遂擲而出跡著
 於石
  洲浦磯汀夾/沙並附
白鷺洲在城之西與城相望周迴一十五里舊志/
[019-38b]
 事跡酈道元水經注江寧之新林浦西對白鷺洲
 丹陽記曰白鷺洲在縣西三里洲在大江中多聚白
 鷺因以名之 國朝開寶七年王師問罪江南曹彬
 等破南唐兵五千於白鷺洲即此地 建炎末敵騎
 侵軼江南回至江口聞王師將以海舟中流邀其歸
 路遂用牛犁等於白鷺洲一夜鑿一小河乗輕舠而
 走詳見新河李太白詩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又宿白鷺洲送楊江寧詩云
 朝别朱雀門暮宿白鷺洲送殷叔云白鷺洲前月天/明送客回 徐鉉有題白鷺洲江鷗詩云白鷺洲邊
[019-39a]
 江路斜輕鷗接翼滿平沙鷺曾極詩江水悠悠緑染/衣淮山渺渺翠成圍南朝 序歸何處惟見滄洲白
 鳥飛一楊備詩春信風生晚汛潮印沙羣鷺立還翹/凭高 片遮人眼蘆葉叢邊雪未銷 劉遇詩一聲
 雷鼔挾風威頃刻衝波没釣磯行客驚看銀漢落陽/侯擎起玉山飛蛟龍便爾争先化鷗鷺茫然失所依
 安得長竿入吾手翩然東/海釣鰲歸餘見白鷺亭下
馬昻洲在城西北周迴一十五里舊志/
 事跡寰宇記云馬昂洲在縣北二十三里 南徐州
 記臨沂縣北有馬昻洲晉元帝渡江牧馬於此因以
 名之 梁書南兖州刺史南康王㑹理前青冀二州
[019-39b]
 刺史湘潭侯退西昌世子或率兵三萬至馬昻洲即
 此處陳軒金陵集王祖道詩云/石頭虎踞海洲岸馬昻槽
新洲一名薛家洲去城北四十里今幕府山相對有上
新洲下新洲
 事跡呉志太平元年朱據欲討孫綝綝遣孫憲等以
 舟兵逆據江都獲據於新洲 晉隆安五年海賊孫
 恩向京師聞譙王尚之在建康復聞劉牢之己還至
 新洲不敢進而去 南史宋武帝㣲時貧陋過甚自
[019-40a]
 徃新洲伐荻有衲布衣袄等皆敬皇后手自作既貴
 以付㑹稽公主曰後世有驕奢不節者可以此衣示
 之 劉宋武帝伐荻新洲時見大蛇長數丈射之傷
 明日復至洲裏聞有杵臼聲徃覘之童子數人皆新
 衣於洲中搗藥問其故答曰王為劉寄奴所射合藥
 敷之帝曰王神何不殺之答曰寄奴王者不可殺帝
 叱之皆散収藥而反 祥符圖經云隋末始漲故名
 新洲
[019-40b]
舟子洲在城南隅周迴七里舊志
 事跡梁天監十二年以朱雀門東北淮水紆曲數有
 水患又舟行旋衝太廟灣乃鑿通中央為舟子洲諸
 郡秀才上計憇止于此
概洲在城東北七十五里周迴三十八里南徐州記云
石壠山北江中有洲今百姓於洲上概種所收倍於平

茄子洲在城西南十三里周迴一十二里舊志/
[019-41a]
 事跡温嶠陶侃赴援討蘇峻侃泊茄子洲郗鑒自廣
 陵來㑹於此 寰宇記云茄子洲夏日堪泊船冬月
 淺涸永昌之初其洲忽一日崩陷數里其形曲折作
 九灣
烈洲在城西南七十里呉舊津所也内有小河可泊船
商客多停此以避烈風故以為名舊志/
 事跡伏滔北征賦亦謂之栗洲上有小山其形似栗
 因名之 晉永昌元年王敦舉兵至栗洲戴若思劉
[019-41b]
 隗等六軍敗績 寰宇記云王濬伐呉嘗宿於此簡
 文為相亦㑹桓𤣥於此 世説云桓宣武在南州與
 㑹稽王㑹於溧洲于時漾舟江側謝公亦在坐狂風
 忽起波浪鼓涌非人力所制桓公有懼色㑹稽亦微
 異惟謝公怡然自若頃間風止桓問謝曰向那得不
 懼謝徐笑答曰何有三才同盡理 安帝隆安六年
 桓𤣥舉兵東下司馬元顯大懼以劉牢之為前鋒軍
 溧洲参軍劉裕請擊之牢之不許與元交通舊志載/宋武帝
[019-42a]
 義師討逆劉牢之屯此洲者誤也劉牢之屯此洲時/宋武帝為牢之参軍元興三年方舉義兵於京口討
 桓作舊志者/殆未考耳太元九年桓冲為荆州刺史文武祖道
 謝安自送至溧洲並此處也
雞距洲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周迴三十里
烏沙洲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周迴二十里
楊林洲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周迴一十一里
木𤓰洲在城西南二十八里周迴二十里
浮洲在城西南八十里周迴二十五里
[019-42b]
龍潭洲在城西南九十五里周迴一十五里
合興洲在城西南九十五里周迴一十二里
鰻鯬洲在城西南七十里周迴三十五里西對和州烏
江縣以水多鰻鯬因為名
董雲洲在城西南一十五里西有小江名曰澧江故一
名澧江場其上有田五百頃
丁翁洲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周迴一十五里昔有隱士
晦其名惟稱丁翁居洲上故為名
[019-43a]
簰槍洲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周迴一十七里南唐保大
中治宫室取材於上江成巨筏至此時㑹潮退為浮沙
所没漲成洲渚至國朝景德三年南岸潰出大枋木二
十餘條
落星洲在城西南三十里周迴一十里上有小阜高數
丈舊圖經云星隕所化也
魚袋洲在城西南八十里周迴五里形如佩魚因以為

[019-43b]
烏江洲在城西南六十里周迴一十五里接烏江縣西

迷子洲在城西南四十里周迴三十里王荆公次韻葉/致逺詩云迷子
 山前漲一洲宋/人圖志失編收
張公洲在城西南五里周迴三里舊志/
 事跡梁太清二年豫州刺史裴之高等舟師二萬次
 張公洲 陳覇先擊破侯子鑒師于張公洲 梁書
 王僧辯陳覇先之破侯景也耀軍於張公洲高旗巨
[019-44a]
 艦過江蔽日乗潮順流景登石頭城而覩之不悦曰
 彼軍有如是不易敵也
蔡洲今名蔡家沙在城西南一十二里周迴五十五里
舊志/
 事跡按晉史王敦在石頭欲禁私伐蔡洲荻以問羣
 下時王師新敗士氣震懼莫敢異議溫嶠獨曰中原
 有菽庶人採之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若禁人樵伐未
 知其可 成帝時陶侃討蘇峻與温嶠庾亮等率舟
[019-44b]
 師四萬旗鼓百里次於蔡洲六日諸軍盡㑹石頭城
 西北 盧循作亂戰士十餘萬舟艦數百里連旗而
 下劉裕登石頭以望循軍曰賊自新亭直上且將避
 之若回泊蔡洲此成擒 時徐道覆請於新亭焚舟
 而戰循曰不然不如披甲蔡洲以待之初劉裕望見
 船向新亭有懼色及見回泊蔡洲喜曰賊落吾手也
 遂率兵進戰縛以大筏因風逼之大破循軍於江中
 循遁走 侯景次䑓城裴之高援兵至後渚結陣於蔡
[019-45a]
 洲景分屯南岸 大寶三年陳覇先討侯景二月大
 軍進姑孰先鋒次蔡洲即此也
長命洲梁武帝放生之所也在石頭城前舊志/
 事跡梁武帝市鵝鴨雞豚之屬放此洲名為長命洲
 置户十家常以粟榖餧飼嵗合千數而為狐狸所食
 及掌户竊而烹者各半 輿地志云魏使李恕來聘
 帝時於此放生問恕曰北主頗知此事乎對曰魏國
 不殺亦不放帝無以應之楊虞部詩梁武慈悲不鼎/烹䝉恩豢飬亦虚名狐狸
[019-45b]
 口腹應潜飽就死多於日放生鴨馬野亭詩如何長/命作洲名梁武當時此放生鵝 成羣如市肆雞豚
 無數似屯營豈知半被狸奴食寧免私為鶴/户烹不殺自然能不放却將實祻博虚名
江乗浦在城西北一十七里舊志/
 事跡秦始皇東遊於此渡江 南徐州記江乗縣西
 二里有大浦發源於石城山東入大江因縣為名
 呉徐盛作疑城自石頭至江乗 晉蔡謨自土山至
 江乗鎮守八所城壘凡十一處
蟹浦在城西北一十六里舊志/
[019-46a]
 事跡輿地志云白下城西南有蟹浦源出鍾山北流
 九里入大江 齊崔慧景軍散走單騎至蟹浦投漁
 人大叔榮之榮之故為慧景門人時為蟹浦戍謂之
 曰吾以樂賜汝汝為吾覔酒既而為榮之所斬以頭
 内籃中送都
鄱陽浦在石城西上通秦淮下入馬昻洲九里達於江
乗舊經云梁鄱陽王嘗於此置屯田因以為名
牧馬浦在城東南三十九里案丹陽記牧馬亭東南一
[019-46b]
里有牧馬浦晉永和中所置流入秦淮浦上舊有橋謂
之牧馬橋南朝放牧多在此
慈蠶浦在城東十里濶五十步深一丈下通大江
京江浦在城東北五十一里濶五丈深一丈下入大江
大同浦在城東北五十二里濶五丈深九尺下入大江
小同浦在城東北六十七里闊五丈深一丈下入大江
泉水浦在城西北二十五里濶五丈深九尺源出白下
山南流一十二里入秦淮
[019-47a]
鍾浦在城東一十五里濶四丈深八尺源出鍾山南流
七里入於秦淮考之金陵圖其地有鍾浦橋
同夏浦在城東一十五里濶五丈深七尺南入秦淮浦
在廢同夏縣南因以為名
羅落浦在城東北六十里濶四丈深八尺合於攝湖流
十二里入大江宋武帝進至羅落橋即此地也
白社浦在城東北二十五里案金陵故事云發源鍾山
西注秦淮
[019-47b]
查浦在石頭南上十里舊志/
 事跡建康實録晉陶侃屯查浦李陽與蘇逸戰於查
 浦盧循犯建業宋武帝柵石頭斷查浦以拒之皆此
 地也
新林浦在城西南二十里濶三丈深一丈長一十二里
舊經云/三十里源出牛頭山西七里入大江秋夏勝五十石舟
春冬涸舊志/
 事跡酈道元水經注江寧之新林浦西對白鷺洲
[019-48a]
 梁武帝置江漳苑自新亭鑿渠以通新林浦又起義兵
 擒新亭城主大軍遂次新林侯景圍臺城栁仲禮韋
 粲合軍屯新林皆此地也互見新亭
龍藏浦在舟子洲岸西南古曲秦淮是也互見秦淮
板橋浦在城西南三十里濶三丈五尺深九尺下入大
舊志/
 事跡李白有秋夜板橋浦獨酌懐謝眺詩天上何所/有迢迢白
 玉繩斜低建章/闕耿耿對金陵
[019-48b]
江寧浦在城南七十五里源出太平州當塗縣界長三
十里濶七尺深一丈二尺溉田一百二十頃夏秋勝三
百石舟春冬勝一百石舊志/
 事跡梁末徐嗣徴任約領齊兵萬人還據石頭陳高
 祖遣兵徃江寧據要險以斷賊路賊水步不敢進頓
 江寧浦口遣侯安都領水軍襲破之王荆公有江寧/夾口詩五首茅
 屋滄洲一酒旗午烟孤起隔林炊江清日暖蘆花轉/恰似春風栁絮時 月墮浮雲水捲空滄洲夜泝五
 更風北山草木何由見夢盡春燈展轉中上鍾山咫/尺被雲埋何况南樓與北齋昨夜月明江 夢遙隨
[019-49a]
 潮水到秦淮别日西江口落征帆却望城樓淚滿衫/従此夢歸無 路破頭山北北山南 落帆江口月
 黄昏小店無燈欲閉門半出岸/沙楓欲死繫船猶有去年㾗
秣陵浦在城南五十里濶一十丈長一十里深一丈一
尺溉田四十頃輿地志云浦以舊縣為名源出龍山北
流一十里入葛塘湖又一十里入長溪合秦淮秋夏勝
三百石舟春冬勝一百五十石
三山磯在城西南七十五里舊志/
 事跡翰府名談曰陳公堯咨泊舟三山有老叟曰來
[019-49b]
 日午時有大風舟行必覆宜避之來日天晴同行舟
 皆離岸公託以事日午黑雲起天末大風暴至折木
 飛砂怒濤若山行舟皆溺公驚歎又見前叟曰某江
 之遊奕將也公他日當位宰相固當奉告公曰何以
 報德叟曰吾本不求報貴人所至龍神理當衞䕶願
 得金光明經一部乗其力薄得遷職公許之至京以
 金光明經三部遣人至三山磯投之夢前叟曰本止
 祈一部公賜以三今連陞數職再拜而去
[019-50a]
蚵蚾磯在城西舊志/
 事跡南唐書云汪台符上書陳民間利病十餘條烈
 祖善之而宋齊丘疾其才因使親信誘台符痛飲推
 沈石城蚵蚾磯下
欒家磯在城西北二十五里上元縣金陵鄉長慶村之
西
 事跡國朝實録熙寧五年詔賜江東路轉運使韓鐸
 新提㸃刑獄張稚圭詔書奨諭仍賜銀絹以提舉開
[019-50b]
 江寧府張公凸上欒家磯馬鞍山河道也
九里汀在城東南五十里東下入秦淮溉田五百二十
舊志/
 事跡建康實録呉寶鼎元年後主在武昌冬十月永
 安山賊施坦等反刼後主弟永安侯謙為主出烏程
 取故太子和陵上鼓吹曲蓋北入建業萬餘人丁固
 諸葛靚等逆討於九里河即此處也
䃃砂夾在城西南七十里
[019-51a]
 事跡張文潛有䃃砂夾阻風詩云大江春風浪/如屋客舟迎
 
 
 
 
 
 
 
[019-51b]
 
 
 
 
 
 
 
 景定建康志巻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