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21 景定建康志-宋-周應合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景定建康志巻五    宋 周應合 撰
  地理圖序
周官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
王安擾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
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職方氏掌
天下之圖辨其邦國都鄙周知其利害葢方國各自為
圖掌於職方入於司徒則謂之天下土地之圖大司徒
[005-1b]
合而圖之則謂之建邦土地之圖然則上矣皇朝令郡
國圖經三歳一來上即成周所謂天下土地之圖也龍
盤虎踞帝王之宅襟江帯湖形勝之區自吳以來英主
經營四方莫不以此為根本我宋中興是為留都地至
重矣由職方土地之圖以入於建邦土地之圖詎容闕
典於是考古證今為圖凡十有五曰龍盤虎踞形勢圖
曰歴代城郭互見圖曰建康府境方括圖曰金陵建閫
所部圖圖分上下曰府城圖曰府治圖曰上元江寧句
[005-2a]
容溧水漂陽五縣圖曰府學圖曰明道書院圖曰青溪
先賢堂圖地有當辨者附於圖後
[005-3a]


[005-4a]


[005-5a]


[005-6a]


[005-7a]


[005-8a]


[005-9a]


[005-10a]


[005-11a]


[005-12a]


[005-13a]


[005-14a]


[005-15a]


[005-16a]


[005-17a]


[005-18a]


[005-19a]


[005-20a]
  辨丹陽
丹陽之辨有三一辨其字二辨其地三辨其治按西漢
地理志字從楊東漢郡國志字從陽自晉至唐見於史
傳者或為楊或為陽無定字也江南地志云郡國有赭
山其山丹赤寰宇記云赭山亦名丹山唐天寶中改為
絳巖山丹陽之義出此山臨平湖湖亦以丹陽名今此
山在溧水句容兩縣之間以此證之則丹為山名山南
為陽故曰丹陽字從陽者為是晉地理志於丹楊郡之
[005-20b]
丹楊縣注云山多赤栁以此證之丹楊即赤柳之異名
字從楊者為是二字各有所據世或疑之竊謂右史字
多通用如豫章名郡取義於木而字不從樟㑹稽名郡
取義㑹計而字或從鄶豈容以今字之拘而疑古字之
通哉况柳之赤山之丹未必不互相因也丹山之有丹
楊則因木取義宜也丹楊山之南曰丹陽因方取義亦
宜也二字之通毋庸深辨而地則不可不辨耳葢地之
名丹陽者不一周成王封熊繹於丹陽乃荆楚之所始
[005-21a]
其地在荆州不在揚州唐地理志丹州咸寧郡有府五
丹陽居其一此在闗内道古雍州之域亦不在揚州也
史記楚懷王與秦戰於丹陽司馬貞索隱云此丹陽在
漢中則又屬梁益之州而非揚州也秦置鄣郡有縣曰
丹陽漢改故鄣為丹陽郡此實𨽻揚州孫吳析漂陽以
北六縣為丹陽治建業亦隷揚州自東晉以至於唐丹
陽郡有分有合而皆𨽻揚州其名偶與荆雍梁益之丹
陽同而其地實異葢九州之域自禹而分不可紊也如
[005-21b]
秭歸縣有丹陽城枝江縣有丹陽聚地皆屬荆北史中
有封丹陽侯者數人地皆在雍於此無辨則丹陽見於
史傳者多前之以彼為此者未必知其訛今之書此遺
彼未必不疑其略矣丹陽之地名不一固所當辨而丹
陽之屬揚州者其治不二或者猶有疑焉漢志云丹陽
郡治宛陵葢今之寧國府也杜佑通典云以丹陽郡𨽻
潤州葢今之鎮江府也吳寶鼎中嘗割丹陽附吳興盖
今之安吉州也人多惑於三説遂疑丹陽之不在建鄴
[005-22a]
領治所皆在建鄴隋開皇初雖嘗徙治江都而大業隨
廢唐武徳二年置揚州東南道行臺治江寧三年以江
寧溧水二縣置揚州六年又以延陵句容𨽻揚州以地
言之皆建鄴也雖武徳九年嘗徙治江都而貞觀七年
復治江寧矣則隋唐之間揚州常治建鄴而徙江都者
亦暫爾至於五代偽吳楊行密雖以江都為揚州而金
陵實為别都至偽唐又自廣陵而遷治金陵矣若以今
之揚州言之則廣陵一郡之名耳若無闗於建鄴以古
[005-22b]
揚州言之則禹貢九州之一之總名建鄴乃其州之鉅
鎮而治所多在焉今於六朝表中書揚州之事從古也
本朝表中不書揚州之事從今也是不可以不辨
  辨金陵
金陵何為而名也考之前史楚威王時以其地有王氣
埋金以鎮之故曰金陵又曰地接金壇其山産金故名
於是因山立號置金陵邑至秦始皇時望氣者謂其地
有天子氣又埋金寶於山以厭之昔有一碣在靖安道
[005-23a]
復置唐武徳九年又廢之以其縣𨽻潤州天寶元年始
改潤州為丹陽郡又改曲阿為丹楊縣皆非兩漢六朝
之丹楊也又嘗攷諸縣治漢丹陽郡統縣十七秣陵句
容丹陽溧陽江乘皆𨽻焉晉丹陽郡統縣十一建鄴江
寧丹陽溧陽江乘句容秣陵皆𨽻焉隋丹陽郡統縣三
江寧溧水𨽻焉其丹陽名縣於潤境者亦唐天寶以後
也非兩漢六朝之舊也是不可以不辨
  辨揚州
[005-23b]
或問禹貢揚州之域北距淮東南距海不專在建鄴也
宋朝揚州治廣陵不復𨽻建鄴也今以揚州刺史及州
牧入建康志何哉曰自漢以來揚州無常治或徙夀春
或徙曲阿或徙歴陽皆暫爾而治建鄴之時獨多漢末
揚州之地南属吳者十四郡而揚州治建鄴合肥以北
属魏而揚州治夀春晉平吳以後徙夀春之揚州合治
建鄴至元帝渡江都揚州統丹陽等郡宋以揚州為王
畿六朝都建鄴時若揚州牧若刺史皆以大臣諸王兼
[005-24a]
殊不知丹陽之名本出建鄴而郡治寓於宛陵者暫爾
自建安以來丹陽郡治常在建鄴常以宰輔諸王為尹
隋以前未嘗改也夫置丹陽治建鄴者孫權也割丹陽
附吳興者孫皓也平吳以後復吳興所有之丹陽歸於
建鄴者晉也平陳以後廢丹陽郡而置溧水縣者隋開
皇也廢蔣州而復置丹陽郡者隋大業也以江寧溧水
復置丹陽縣者唐武德也嘗放潤州類集曰今之潤境
舉非丹陽地而唐以丹陽名郡何也盖唐天寶以前唯
[005-24b]
有潤州未有昇州是時潤所領縣六江寧句容在焉二
縣乃丹陽故地天寶初改州為郡因以名之迨至徳二
載始割出二縣増以溧水漂陽建為昇州而丹陽之名
遂存於潤杜佑通典以天寶以前州縣為定故載潤而
闕昇後之作方志者曽不審此徃徃只據佑所書而在
秦在漢皆繋於二郡之間誤矣又云漢元封二年改鄣
為丹陽其城在今江寧府東南八里即漢丹楊太守及
晉丹楊尹之所治隋平陳廢之平其城以為田大業初
[005-25a]
間題為埋金碑其文曰不在山前不在山後不在山南
不在山北有人獲得富了一國耆老指為秦時古碑近
年遂為好事者取去是金陵之名始於楚秦千數百年
於此矣前軰固嘗疑之盖謂寶劍在地氣射斗牛光怪
燭天其下有寶熊商嬴政方惡其地氣之異而欲消去
之乃復埋金寶於其地是益其氣也安得為知乎及見
靖安道間埋金碑之語然後知熊商嬴政知術相襲以
愚黔首而千數百年無能發其詐者地有王氣楚秦所
[005-25b]
忌故將鑿山以泄其氣也役其人以鑿山則人未必從
於是借埋金之説以致鑿山之人曰山有金也曰吾嘗
埋金於山也人皆有求金於山之心則皆不愛其鑿山
之力求不獲則鑿不已不待驅而從也又設為山前山
後山南山北之語以惑之神其有金之地將以眩其求
金之人盖人知其地之有金而莫知其金之所在則遍
山而求之遍山而鑿之金未有獲而山之氣泄矣求金
之人皆無所得而楚秦之君求泄山氣之謀遂矣則是
[005-26a]
埋金之説所以為驅人鑿山之術豈真埋金也哉吁熊
商嬴政將以愚黔首適自愚耳山融川結天地之氣為
之豈區區智術所能變之哉惟修徳足以永天命惟施
仁足以固人心惟行帝王之道足以消姦雄之變聖賢
以理御氣大抵然也不是之務而求以人力勝地氣復
以智術致人力熊商終無救於楚之滅嬴政終無救於
秦之亡豈非甚愚也哉當時言天子氣以五百年為期
自是四百九十年而晉元帝渡江建都金陵適符其數
[005-26b]
商與政如之何哉故著斯辨以發金陵之詐而袪黔首
之惑云
  辨建鄴
楚名此地曰金陵秦改金陵為秣陵漢建安中孫權改
秣陵為建鄴晉建興初避愍帝諱改建鄴為建康建鄴
建康豈有異地哉世俗或疑其非者有二説晉書太興
三年分淮水北為建鄴南為秣陵此所謂淮水者盖指
秦淮而言耳秦淮之水來自建鄴之東而西注於江故
[005-27a]
晉於此水之南置縣曰秣陵名因秦舊也此水之北置
縣曰建鄴名因吳舊也或者不察建鄴自有之淮誤指
為桐柏所導之淮遂謂建鄴移在江北可謂謬矣又一
説龍川陳亮上孝宗皇帝書有曰今之建鄴非昔之建
鄴或者又執此語以為建康非建鄴之證謬尤甚焉龍
川所謂建鄴今昔之異者指其城郭而言耳非言其地
之非昔也龍川萬言書云今之建鄴非昔之建鄴也臣/嘗登石頭鍾阜而望今城直在沙觜之傍耳
鍾阜之支隴隱隱而下今行宫據其平處以臨城市城/之前則逼山而斗絶焉此必後世之讀山經而相宅者
[005-27b]
之所定江南李氏之所為非有據高臨下以乘王氣而/用之之意也本朝以至仁平天下不恃險以為固而與
天下共守之故因而不廢耳臣嘗問之鍾阜之僧亦能/言臺城在鍾阜之側大司馬門當在今馬軍新營之傍
耳其地據高臨下東環平岡以為固西城石頭以為重/帶元武湖以為險擁秦淮青溪以為阻是以王氣可𠂻
而運動如意若如今城則費侯景數日之力耳曺彬之/登長干兀木之上雨花臺皆俯瞰城市雖一飛鳥不能
逃/也盖建鄴古都城實倚鍾阜而都城南門距秦淮尚七
八里此吳晉之舊規龍川所謂昔之建鄴也偽吳時徐
知誥大城昇州拓舊址二十里跨秦淮南北之地盡入
城中北距鍾山甚逺而南距雨花長干諸山則甚迫矣
[005-28a]
知誥據此以為南唐之偽都皇朝既平江南即南唐故
府以為州治今城郭皆知誥之舊此龍川所謂今之建
鄴也謂建鄴今城非昔城則可謂建鄴今地非昔地則
不可因為此辨以正或者之謬不欲指言其/人故或之
  辨越臺
越城者建康作古之城句踐范蠡之所營也越臺者越
城之故址也考之史傳無異辭矣詳見/越城越而楚楚而秦
秦而漢漢而吳晉宋齊梁陳攻守於此者西則石頭南
[005-28b]
則越城皆智者之所必據劉濞於此避條侯温嶠於此
破王含劉裕於此拒盧循蕭懿於此拒慧景蕭衍於此
屯王茂皆越城越臺也郡國志云越城在縣南六里實
錄云越城在淮水南一里半祥符圖經云越城在秣陵
縣長千里宫苑記云范蠡築城在瓦官寺南金陵事迹
云南門外有越臺與天禧寺相對今府城之南江寧尉
廨之後軍寨之間臺猶存也訪古者毎興感焉近世詩
人有作越臺曲者乃為之説曰越女嫁江南國主為妃
[005-29a]
以其地卑濕運越土築此臺以居焉見此詩者併為一
談牢不可破越臺曲云玉顔如花越王女自小嬌癡不/歌舞嫁作江南國主妃日日思歸淚如雨
江南江北梅子黄潮頭夜漲秦淮江江邊雨多地卑濕/旋築高臺梳曉粧千艘命載越中土喜見越人仍越語
人生脚踏鄉土難無復歸心越中去高臺何易傾/曲池亦復平越姬一去向千載不見此臺空有名使其
考古必知誤矣借曰越女運土築臺事果有之南唐宫
室初不在秦淮之南其妃築臺以居必不在宫室之外
不待智者而知其非矣設南唐不史見之駿説以泯句
踐范蠡作古之遺基豈容無所辨哉
[005-29b]
  辨馬鞍山
乾道舊志及六朝事迹編皆云陳後主禎明三年隋將
濟江陳遣南康太守魯肅將兵以鐵鎻横江隋將楊素
擊之争馬鞍山四十餘戰隋軍死者五千餘人指金陵
馬鞍山為是慶元續志引宜黄侯慧紀傳云隋師濟江
慧紀率將士三萬人舩艦千餘㳂江而下欲趨臺城遣
南康太守呂肅將兵據巫峽以五條鐵鎻横江隋將楊
素奮兵擊之四十餘戰争馬鞍山及磨刀澗以此糾舊
[005-30a]
志為非今以資治通鑑及三國志南史證之乾道慶元
二志皆不能無誤陳無魯肅亦無呂肅慧紀所遣以拒
隋兵者盖南康内史呂忠肅也楊素與忠肅四十餘戰
争馬鞍山乃在巫峽間非金陵之馬鞍山也山名偶同
耳按蜀志先主為陸遜所攻升馬鞍山陳兵自繞此在
吳蜀接境處楊素所爭即此山也况隋之攻陳賀若弼
自廣陵濟進軍鍾山頓白土岡韓擒虎自横江濟進㧞
姑孰由新林至石子岡皆不經金陵之馬鞍山慧紀遣
[005-30b]
呂忠肅使據巫峽以鎻江與楊素遇而有爭山之戰則
其山在彼不在此明矣人名之異山名之同皆不可以
不辨
 
 
 
 
 景定建康志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