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50 明儒言行錄-清-沈佳 (master)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儒言行録續編卷一
           安化縣知縣沈佳編
 宋 濂 潛溪先生文憲公
  字景濂浙江浦江人國初以聘起仕至翰林學士
  承旨兼太子贊善
先生在姙七月生兒時苦多病六嵗入小學授李瀚䝉
求一日而盡九嵗能詩呼爲神童稍長受業於聞人夢
[011-1b]
吉得春秋三傳之㫖兼通五經時呉淵穎先生萊方内
儒宗金華胡翰出其門致書招曰舉子業不足溷景濓
曷來同學古文詞乎欣然從之未㡬悉得其閫奥呉旣
辭去即代講席鄉先生柳文肅公貫黄文獻公溍深禮
重之歎曰吾鄉得景濓斯文不乏矣莆田陳公旅稱其
文沉欝簡嚴能兼二公之所長歐陽先生𤣥則曰非才
具衆美識邁千古安能與于斯遂以文名擅天下
主於鄭氏者且二十年而是時俗尚波靡獨其鄉猶傳
[011-2a]
考亭東萊之學考亭一再傳爲何王金許四先生稱朱
學滴沠心慕效之間因許氏門人究其說而又念東萊
之傳且墜每與人言深慨然歎思振其統盖志在聖賢
讀其書想見其人自任之重有不求人知而求天知者
朱平涵史槩/
至正己丑薦爲國史編修固辭㑹世亂益韜閟入小龍
門山著書二十四篇曰龍門子凝道記又著孝經新說
周禮集註等書劉誠意稱其主聖經奴百氏遊戲佛老
[011-2b]
譬猶飫梁肉而兼茹荼飲茗彌成其大
庚子上徴入見問世亂柰何對曰願明公不嗜殺人上
甚悅語必稱先生除江南儒學提舉授世子經壬寅召
講春秋左氏傳公曰春秋孔子褒善貶惡之書遵而行
之賞罰適中天下可定歸省甲辰改起居注侍左右明
年上論石公三畧且口釋之公進曰尚書典謨帝王大
經大法靡不畢具願陛下留意講明之以疾還家賜贈
有加箋謝上書奉太子願進德修業上悅
[011-3a]
洪武二年徴總修元史除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修國史
時甘露屢降召賜坐上執金杓煉湯于鼎以露投之手
巵注而賜曰此和氣所凝能愈疾故與卿共之因問災
祥之故對曰受命不于其天于其人休符不于其祥于
其仁上姪文正得罪公乃婉言請全親親之誼從之
上詔丞相李善長歸江西軍所掠牛於其民無牛者官
給之勿取租丞相退上顧先生曰向所言事當乎對曰
民富則君不至獨貧民貧則君不能獨富捐利于民實
[011-3b]
興邦之要道也言行/録
上嘗祀方丘患心不寧先生進曰孟軻有曰飬心莫善
於寡欲審能行之心安而身泰矣
上嘗言古帝王當晏安之餘多好神仙朕孜孜政理國
治民安心神恬康即神仙也對曰漢武帝好神仙而方
士至梁武帝好佛而異僧集使移此心以求賢才天下
有不治乎遷國子司業上問帝王之學何書最要先生
請讀真德秀大學衍義上立取覽悅之令大書揭兩廡
[011-4a]
壁六年上坐西廡大臣侍坐指衍義中司馬遷論黄老
事令講講畢復言曰人主能以義理飬性則邪說不能
侵興學教民則禍亂不能作刑罰非所先也上曰朕上
畏天地下畏兆民則禍亂不能作兢兢業業不敢自逸
公頓首曰皇上愼終如始天下幸甚陞侍講學士兼資
善大夫令集歴代奸臣事爲辨奸録分賜太子諸王侍
上觀穫上問三代以上所讀何書對以載籍未立不專
誦讀而尚躬行又命序祖訓纂大明日厯七年日厯成
[011-4b]
凡一百卷序進稱上度越前王者六挺身南服統一華
夏功高萬古一也避亂民間初無異念憫民塗炭始取
之羣雄之手得國之正二也百戰百勝未嘗摧衂治政
詰戎文武將吏仰成算而已獨禀全智三也動靜起居
森若神鑒禮行郊祀存於心目有赫鑒臨恵鮮小民恐
一不獲唯墨吏黠度是刑是威敬天勤民四也后妃宫
中不預一髪政外戚戢戢循理閹寺給掃除而已家法
之嚴五也大帥佩印領兵以從征伐凱旋上章歸士單
[011-5a]
身還第兵政有綂六也復與詹同樂韶鳯言日厯藏天
府人不易見更倣唐太宗貞觀政要輯成四十𩔖爲皇
明寳訓上之其他禮樂律厯之制勲臣名卿焯德耀功
之文上並使先生編摩潤色
既侍上乆有問陳說直諒不務文飾上喜曰卿可參大
政對曰臣少無他長徒以文墨議論待罪禁林臣之榮
極矣一旦受職任事不效將負陛下頓首力辭上愈厚
之每燕見坐賜茶詢舊章講治道甚條析至問廷臣臧
[011-5b]
否第言其善者不置又問否者爲誰對曰善者與臣友
故知之否者縱有臣不知也時命賦詩爲文必寓忠告
性深宻不洩禁中語有奏輒焚稿嘗大書温樹二字室
中或問朝廷事指二字不對開國臣傳/
上嘗與先生飲先生素不勝杯勺舉觴即醉上强之飲
醉歡笑賦楚詞一章命侍臣咸賦醉學士歌曰俾後世
知朕君臣同樂也
上稱濓事朕始終無異口無僞言背不毁人真儒者也
[011-6a]

九年除翰林學士承㫖上曰朕起布衣爲天子卿自草
萊列侍從爲開國文臣之首俾世世與國同休不亦美
乎令太子選賜良馬又爲良馬歌賜之
時有上萬言䟽者上怒其迂將加罪問羣臣有阿意者
言當誅召公問對曰彼應詔而來本效忠無他也上復
覽䟽頗有足采者召罵阿意者曰若等激吾怒何異以
膏沃火向非宋學士㡬不誤罪言者
[011-6b]
上嘗廷譽先生曰古之人太上爲聖其次爲賢爲君子
若濓事朕十有九年未嘗有一言之僞誚一人之短寵
辱不驚始終無異其誠所謂君子人乎匪唯君子抑可
謂之賢矣鄭楷撰行狀/
十年歸賜緡綺御制文集太子贈衣三襲上曰朕最愼
賞嘉卿忠誠故以賜卿卿今年㡬何曰六十八嵗上曰
藏此綺三十二年作百嵗衣公頓首謝辭行請嵗一朝
是年九月入朝上廷問公屢矣及至大喜賜勅褒諭禮
[011-7a]
部致酒米殽果日侍上㳺覽便殿侍食至暮始退上歎
曰純臣哉爾濓方今四夷皆知卿名卿自愛日本使奉
勅求文獻百金却之上問故對曰天朝近臣受小夷金
非所以崇國體上然之嵗盡辭還既行數日上語璲曰朕
疇昔之夜夢爾父談笑如曩時璲曰非陛下垂念臣父
切至何以形之夢寐明年再至賜賚慰勞彌厚
公嘗曰古人爲學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俯仰無愧而
繁辭複説道之蔽也尤篤于倫品與人交和易任真内
[011-7b]
誠外恕一見信服汲引後學如恐不及平居布衣蔬食
無異貧士或勸爲子孫計曰富貴豈一家物哉吾乃所
以遺之也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致仕居青蘿山閉
門纂述人不見其面視近甚明夜然燈于几卧絺帷中
閲蠅頭小字一黍上能作十餘字皆可辨性踈曠賔客
不至累日不整冠幘悠然自樂十三年冬孫愼坐法論
死公罪且不測太子力救得釋安置茂州十四年五月
行至䕫卒年七十三
[011-8a]
門人方正學曰當元之衰國朝始興也地大兵強據名
號雄視中國者十餘人皆莫能得士太祖定都金陵獨
能聘禮太史公論道上前授經太子未嘗不言仁義天
下既定上方稽古制治凡郊廟山川祠祀律厯禮樂夷
裔貢賚諸禮文大政皆太史公裁定太子寛大仁明天
下歸心愛戴太史公之功居多海外諸國朝貢接國門
至必問太史公安否其爲人推重如此
公墓初在䕫永樂十一年孫恪以蜀獻王命遷塟華陽
[011-8b]
置祀田正德中謚文憲
朱國禎曰先生篤行真修學有本原文歸爾雅遭際聖
神大𢎞制作守先王之道而見之行無道學之名而有
其實收宋儒未竟之功開我明大成之運决當從祀孔
廟而先生既不自名亦無有名之者乃後來追崇大約
以著述講授爲主推曰先儒謂足接有宋君子之後而
於先生未聞談及太祖固常評之矣躋其品曰賢盖在
聖之下君子之上此千古不可易而汶汶至今良可歎
[011-9a]
史槩/
先生臨財亷非其分不取大書於門曰寧可忍餓而死
不可茍利而生君子以爲名言
太祖一日問劉基曰我朝文章何人爲首基對當以宋
濓爲第一又問其次乃曰其次則臣不敢多讓青溪暇/筆
春日載陽列宿繁張江漢湯湯是爲先生德容之粹文
名之高學問之長安夷輔夏復我綱常功在萬世曷其
敢忘彭韶撰贊/
[011-9b]
歸有光曰宋之季世何文定公得黄勉齊之傳其後有
王會之金吉甫許益之世稱爲婺之四先生益之弟子
爲黄晉卿而宋景濓王子充皆出晉卿之門
高皇帝初定建康青田劉文成公實與景濓及麗水葉
景淵龍泉章三益四人首先應聘而至當是時居禮賢
館日與宻議浙東儒者皆在盖國家興禮樂定制度建
學養士科舉之法一出於宋儒其淵源之所自如此
震川文集/
[011-10a]
 方孝孺 正學先生忠烈公
   字希直一字希古浙江寧海人洪武年以薦召
   爲文學博士
父克勤爲濟寧知府先生其仲子也生之夕有大星堕
於其所㓜精敏絶倫雙眸烱烱日讀書積寸爲文雄邁
醇深鄉人呼爲小韓子十四五侍父宦遊齊魯間歴覽
周公孔子廟宅問陋巷舞雩所在遍尋七十子遺踪喟
然曰世無尼父安所瞻依七十子中如顔閔固未可企
[011-10b]
及他㳺夏輩假令共遊孔氏之門亦當比肩伯仲聞者
以爲狂曹公李文忠見之期以國士從宋濓遊同門多
天下名士一旦盡出其下先輩如胡翰蘇伯衡皆自謂
勿如比于歐陽少師蘇長公先生顧末視文藝恒以明
王道闢異端爲己任世咸以爲程朱復出嘗卧病絶糧
家人以告笑曰古人有三旬九食窮豈獨我哉朱國禎/遜國臣
傳/
從宋濓入京濓侍宴受命作靈芝甘露頌歸家醉卧已
[011-11a]
忘之先生度未能興宻代爲之比明宋愕曰死矣先生
慰曰無恐某已屬筆未知有當否宋閱甚喜即携以入
上覽曰此非學士筆也宋具實對上曰良勝汝即召見
試以一論五策立成上改容謂呉沉掲樞曰孝孺孰與
汝對曰十倍於臣因嘆曰誠異才也賜緋袍腰帶猶平
巾使徃見東宫宴禮部使人試攲所坐几以視之先生
必正乃坐
洪武十五年呉沉掲樞曰可大用召見上喜其舉動端
[011-11b]
整謂皇孫曰此荘士當老其才輔汝諭遣還家吾學編/
 按枝山野記云往禮部宴命宗伯陪之復遣覘焉公
 據上席岸然上曰斯人何傲因不留俾爲蜀王教授
 語懿文曰有一佳士賚汝今寄在蜀其人剛傲吾抑
 之汝用之當得其大氣力
景濓告歸復來侍庚申辭歸景濓贈詩惜别因叙其素
有之善朂以逺大之業且曰予所許者不獨在文二十
餘年當信予爲知言其秋景濓徙蜀先生欲往省不獲
[011-12a]
爲文籲天願以己之夀年輸委乞延師命壬戌秋在郡
城會葉林張陳四君子登巾子山絶頂縱譚千古竟夕
不寐先生自謂此樂乃蘇子瞻死後三百年所無也杜
門著述不出爲仇家所連籍逮至京上見其名曰是方
生耶釋之令奉祖母葉挈妻子還二十五年以薦召至
入對上方重賞罰以其志存教化曰今非用孝孺時除
漢中府學教授日與諸生講明聖學蜀獻王聞其賢聘
爲世子師每見必陳說道德王喜甚尊以殊禮召對不
[011-12b]
名講經論文無虛日名其讀書之廬曰正學史槩/
皇太孫即位召爲翰林侍講學士先生德望素隆一時
倚重凡將相大政議輒咨先生上好讀書每有疑即召
使講解臨朝奏事臣僚面議可否必命先生就扆前批
答嘗作書事詩曰斧扆臨軒几硯間春風和氣滿龍顔
細聽天語揮毫乆携得香煙兩袖還又曰風軟彤庭尚
薄寒御爐香遶玉闌干黄門忽報文淵閣天子㸔書召
講官時大召名儒修太祖實録及𩔖要諸書爲總裁會
[011-13a]
改謹身殿名正先生獻銘作凝命神寳又獻頌皆規正
君德比定官制改文學博士
北兵起日召諮議詔檄皆出其手先是文皇發北平僧
道衍送之郊跪而宻啟曰臣有所托江南方孝孺者素
有學行圍城之日必不降請勿殺之殺之天下讀書種
子絶矣上頷之兵既度淮及江上畫策堅守誓死社稷
建文遜去先生即持斬衰服晝夜哭爲鎮撫伍雲等執
以獻不屈繫獄一日遣人諭再三終不從又召草詔及
[011-13b]
見悲慟聲徹殿陛上降榻勞曰先生無自苦予欲法周
公輔成王耳曰成王安在上曰渠自焚死曰成王即不
存何不立成王之子上曰國頼長君曰何不立成王之
弟曰此朕家事先生無過勞苦顧左右授筆札曰詔天
下非先生草不可大批數字云云投筆於地大哭且罵
且哭曰死即死詔不可草上大怒叱曰汝焉能遽死朕
當㓕汝十族以刀抉兩口旁至耳復繫獄以俟拘其宗
支及母妻族等示且脅之執不從上既怒甚乃使朋友
[011-14a]
門人廖鏞等爲十族誅之然後詔磔於市慨然就戮爲
絶命詞曰天降喪亂兮孰知其繇奸臣得計兮謀國用
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
哀哉兮庶不我尤時年四十六復詔收其妻鄭鄭已先
經死二女溺淮水死宗族坐死者八百四十七人
先生和粹貞諒事親孝處師友篤恩義父守濟寧被誣
謫戍江浦上書乞以身代不報景濓塟夔州自漢中走
荆榛往祭墓且言之蜀王軫恤其孤嫠備至每私居念
[011-14b]
及或見其手跡或對客談及輒交淚不能止死時去景
濓正二十年矣與林右王紳郭濬劉浩葉見泰諸名士
友善切磨道義被薦時王叔英與書大率以時措之宜
爲言深然之及與政輒慕古王政即欲見諸行事以故
多紛更卒無成效其文章大𩔖蘇氏而正論過之嘗謂
道於事無乎不在列爲二十八箴又作雜誡三十八章
以自警謂化民必自正家始作宗儀九篇謂先王之法
先德禮而後政刑作深慮論十首以篡臣女主僭竊雖
[011-15a]
一天下不可爲正統作釋統三篇多先哲所未發四方
夷裔得一字寳於金璧所著有遜志齋集四十卷又有
周禮考次大易枝辭武王戒書注帝王基命録宋史要
言諸書逸不傳死後遺骨門人廖鏞王稌等瘞之聚寳
門外洪熙初仁宗嘗謂羣臣曰孝孺輩皆忠臣詔奸臣
黨與從寛典因立祠祀公後王稌輯遺文爲侯城集成
化中謝方石鐸黄文選孔昭蒐集遺文始行萬厯初詔
許襃録建祠於是南少宰李廷機建表忠祠於朝天宫
[011-15b]
祀諸死節者首先生司務余飬蒙建顓祠於聚寳山之
木末亭
魏典史澤字彦典溧水人有學行累官刑部尚書謫寧
海典史時方逮捕孝孺族黨澤悉力周旋藏其㓜子後
過孝孺故居爲詩曰筍輿衝雨過侯城撫景令人感慨
生黄鳥向人空百囀清猿堕淚只三聲山中自可全高
節天下難居是盛名却憶令威千載後重歸華表不勝
情聞者皆壯澤之義
[011-16a]
謝文肅贊曰我台之學考亭是師逮於愚庵實聞而知
愚庵之子是曰正學益擴而宏上泝伊洛如麐在薮如
星在辰旁觀一世絶𩔖離倫心實希聖自視欿然盤銘
書紳雜誡惓惓家人有箴宗儀有紀謂道之行莫先於
此學以氣充磅礴四行孰顧孰忌禍福死生歴宋迄元
士氣益下有復古初不在作者
 佳/按史稱愚庵先生敦儒行元末隱居教授國初仕
 至濟寧太守爲政務先德化晚年進修益力晝所爲
[011-16b]
 夜必白之於天俯仰無愧怍宋景濓謂其學問得諸
 考亭宜其生有正學先生也
欲向西風酹一尊乾坤何處著英魂百年事過風前燭
千古名留海上村香火半龕誰地主孫枝一葉是君恩
夕陽滿地傷心涙付與江流自吐吞謝文肅公過侯城/詩
蔡虚齋曰使正學先生當日得行其志伊周格天之業
疑亦不遠痛言及此真使人有追憾天地之心
 佳/按太祖神謀睿㫁制作三十年規模宏遠繼之以
[011-17a]
 譲帝仁心爲質先生從容宻勿申明祖憲確守成畫
 開寛大之恩需垂裳之治仁漸義摩效伊周格天之
 業則三代之盛不難致也惜乎求治太銳紛更定制
 違時措之宜卒致大業不終豈可盡諉天命哉
文廟實録是三楊諸公手筆於方孝孺等直著其抗命
之跡可也乃曰孝孺叩頭乞哀上命執之下於獄嗚呼
是何心哉議者專罪楊文貞恐未必盡岀文貞手弇州/别集
彭恵安公有哀江南詩曰後來奸佞儒巧言自粉飾叩
[011-17b]
頭乞餘生無乃非直筆
嘗聞宋景濓先生過佛寺方公實從先生見佛拜參公
不爲禮或以爲請先生曰後來未到老夫田地故耳
水東日記/
何司徒曰孝孺平生傑然必爲君子也賤文章而貴道
德耻刑法而尊教化慮無不發明聖訓敷陳王道當是
時天下皆以孟軻韓愈復生亦自以遭遇時君當世無
二奮然謂三代仁義禮樂爲必可師井田必可興閭必
[011-18a]
可比刑必可措何其勇也哉自待如彼其高遇主如彼
其信所著深慮治要官政民政諸篇誠救時之良藥惜
乎好古太堅求治太銳欲以一人之身挽回数千年之
世道狹小前人紛更高皇帝之制夫先王之道仁義禮
樂莫大乎親親在廷諸臣可以得建文君者宜莫孝孺
若也於此操縱可以少紓而刻削太驟坐生蕭牆之禍
謀及行間割地而始窮又何踈耶佳按此不可議先生/也藩封大廣而不即
定制自高皇帝之世已然葉居升死而無敢陳言矣以/文皇之雄武坐擁強籓所謂削亦反不削亦反者也於
[011-18b]
先生乎何尤/抑天之所廢雖有善者無如之何哉建文
君既亡斬衰晝夜哭觸犯嚴威刑七日乃亡宗族親戚
朋友坐誅者千有餘人古今成仁之禍烈未如此也嗚
呼文皇英武宏達求士如飢渴令孝孺與三楊蹇夏諸
人樹勲當時固將列彜鼎勒景鐘又令稍掩剛懻以存
堂陛之詞亦可及身而止死者垤於市矣猶然轟雷霆
赴水火如枕席其心有所必然也孝孺死浙東之仕於
朝者以身殉建文君獨多於天下故夫行有勸而德有
[011-19a]
風孔子曰志士仁人其斯人歟其斯人歟史槩/
王紳曰天之生斯民也又必生聖賢爲之依歸以裁其
有餘以補其不足必使闇者資之明懦者藉之強然後
天地位而萬物育也然而伊周孔孟之徒不世岀者非
天之惡生聖賢也盖聖賢者靈和純粹之氣之所鍾實
未易逢茍生矣則將行道於當世垂訓於方來雖其一
身之微其功已被萬世之遠矣夫當世之後有讀伊周
孔孟之書而慕效之者可不謂之豪傑之士乎雖然聖
[011-19b]
賢任道之心雖一而行道之勢則不同伊尹周公得志
而見於功業孔子孟子不得時而托於空言其事雖殊
要其歸則一也後之學者不察其心而離於二心專功
業者則詆立言者爲空文務立言則謂必藉是以明道
傳習之乆而弊愈甚於乎世有不惑於衆人而致力行
之功者其殆有志於聖賢者歟天台方君希直負精純
之資修端潔之行考其學術皆非流俗所可及其言功
業則以伊周爲準語道德則以孔孟爲宗會其通而不
[011-20a]
泥於一志乎大而不局於小實有志於聖賢者也嗟乎
聖賢之不作久矣斯道之微若晨星之在太空光彩不
耀者数千百年至宋諸大儒岀始續其不傳之緒而
繼之然後學者有所宗師今去宋又二三百年矣斯道
之晦亦乆矣天之閔斯民而望後人者亦甚矣方君以
岀𩔖之才如此其意必有在矣而君又烏可不自力也
紳不敏幸忝同門之列於君之志竊有與聞焉故特著
其說於文稿之首王仲縉遜志齋集序
[011-20b]
林佑曰流而不可止者勢也習而不可變者俗也與勢
俱往與俗同波者衆也知勢俗之所趨而能確然以聖
賢自守不浸淫於其中者君子也非惟不爲勢俗之所
浸淫而吾一言一行之所達天下之勢皆隨以定天下
之俗皆隨以化譬若烈風震雷鼓撼上下無大不摧無
幽不入雖有強梗自撓亦餒焉委靡於其下此非聖賢
豪傑之士不能當周之末孔子之徒已没楊墨之說盛
行於天下孟子慨然於布衣中修明仁義之道而楊墨
[011-21a]
之說以廢孟子以來更歴秦漢既遭坑焚之禍天下學
者不見全經而老佛之徒唱爲私說鼓舞天下天下之
人皆相與師而尊之曰此當今之聖人也使三綱淪而
九法斁其害有甚於楊墨者雖以韓文公之雄才竟不
能爲天下變至宋程朱諸子者出一掃陋習頓回天下
於大道之中天下之人幡然而改曰吾道固在是也然
後老佛之說爲無用嗚呼當其肆爲邪說乘吾道之無
人戕賊其間根蟠枝散固植人心漫不可拔天非生程
[011-21b]
朱於天下則天下之人終日昧昧如瞽者之宵行何由
覩青天而見白日也哉故曰能定天下之勢化天下之
俗非聖賢豪傑之士不能也有如雲之舟方能適無涯
之海有烏獲之力方能負千鈞之重有天下之才方能
剖天下之事才不足於天下而欲剖天下之事猶乘小
舟以適海驅孱夫以負重不待識者皆知其不可也是
故不患天下之勢不我定天下之俗不我化惟患我無
盖天下之學耳彼郭林宗王導之徒屑屑衣冠之間猶
[011-22a]
能使天下之人效之況吾佩服聖賢之學而謂天下之
勢不我定天下之俗不我變哉惜乎當今之學者則異
於是但聞前朝之故習竊成說爲文辭雜老佛爲博學
志氣汙下議論卑淺齪齪然無復有大人君子之態吾
友方君希直奮然而起曰是豈足以爲學不以伊周之
心事其君賊其君者也不以孔孟之學爲學賊其身者
也發言持論一本於至理合乎大道自程朱以來未始
見也天下有志之士莫不高其言論將盡棄其所學而
[011-22b]
從之嗚呼豈非豪傑之所用心也哉常嘆世生豪傑之
士不多見而於吾希直見之又豈非吾之願也哉希直
之文吾評之矣譬若春氣方至真液之色充滿廣宇飛
潛動植之物各有生意天下之人莫不信之此特其一
事耳要其大者不在此也雖然文所以達志也不觀其
文何以知其志之所存余故又序其文云
 佳/按佑字公輔臨海人元亂不仕洪武初爲中書舎
 人與希直交莫逆後進春坊大學士命輔導皇太孫
[011-23a]
 以事謫中都教授尋挂冠歸聞希直族誅爲位哭於
 家永樂戊子島夷訌海上台被其毒監司聞佑才請
 爲閭里計不得辭勉起視兵督郡子弟平之上以此
 知佑遣使召不赴令武士械至京師猶冀加録用
 對云罪人逃死已乆藉令可仕當與方孝孺同朝矣
 上大怒命曳岀劓之後人輯其遺文鄉人陳龍山復
 爲之傳佑節始著
 王 褘 華川先生忠文公
[011-23b]
   字子充浙江義烏人國初以聘起累官翰林待
   制奉使雲南死節
㓜秀爽竒敏及長長身山立有偉度習古學師事黄文
獻溍時溍爲文章宗工天下所師仰然性介特愼許可
見公所業獨深器之即屬以斯文之任至元戊子爲書
七八千言上之時宰嫌其切直格不以聞臨川危素濟
南張起巖等屡薦不報時有齊琦者明数學推言天人
興衰甚騐見公歎曰子充異代人物也公亦知世道終
[011-24a]
不可爲乃歸隱青巖山中著書深自晦匿若將有所待
者戊戌太祖取婺或以名聞遣使徴之公幡然喜曰吾
聞大亂極而聖人出齊琦之言良足徴乎即詣行在上
見大喜署中書省掾商畧機務上每稱子充而不名間
與論文章稱善因命採故實爲四言詩授太子鄭濓溪/行狀
辛丑進平江西頌上覽頌喜曰吾固知浙東有二儒卿
與宋濓耳學問之博卿不如濓才思之雄濓不如卿
癸卯授江南儒學提舉司校理外艱服闋除侍禮郎兼
[011-24b]
引進使時當創國之初禮制多所裁定遷起居注丙午
出同知南昌公披榛莽建府署撫瘡殘集徙散收廪賢
士搜除奸蠧經理廢壞郡得安集賜黄金帶以寵勞之
丁未召議即位禮忤㫖降漳州通判
上䟽言臣聞自古帝王定天下成大業必祈天永命以
爲萬世無疆之計所以祈之者在乎人君修德而已君
德既修則天眷自不能已者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此之謂也人君修德之要有二忠厚以存心寛大以立
[011-25a]
政二者君德之大端也昔周家以忠厚開國故能垂八
百年之基漢室以寛大爲政故能傳四百載之業簡冊
所載不可誣也欽惟陛下負不世出之姿奮大有為之志
艱難十年大業已成周之文武漢之高光盖無讓焉臣
竊聞之人君莫先於法天道莫急於順人心夫上天以
生物爲心故春夏以長飬之秋冬以收藏之皆所以生
物也其間雷霆霜雪有時而搏擊焉有時而肅殺焉然
皆暫而不常向使雷霆霜雪無時而不有焉則上天生
[011-25b]
物之心息矣人君體上天生物之心故一動一静之間
務合乎天不然則天必示之變異以警戒之人君誠能
修德則豈不足以當天意而成天眷哉此臣所以願陛
下之法天道也夫民恃君以爲生故人君視民之休戚
必若已之休戚以君民同一體耳古者藏富於民言取
之有節也取之有節則民生遂而得其所陛下近發德
音減茶課免軍需蠲邊郡之租稅民生咸悅㡬得以遂
其有生之樂然今浙西既平租稅日廣科斂之當減猶
[011-26a]
有可議者此臣所以願陛下之順人心也法天道順人
心則存於心者自然忠厚施於政者自然廣大祈天永
命之道不越此矣名臣經濟録/
洪武二年召修元史爲總裁官徴逸士汪克寛胡翰宋
僖陶凱陳基趙增曾魯高啟趙汸張文海徐尊生黄箎
傅恕王錡傅著謝懲十六人爲纂修官開局天界寺公
史事擅長裁煩剔穢力任筆削書成拜翰林待制同知
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
[011-26b]
 公與宋濓同爲總裁筆削之勞一無所委一日在史
 局渴甚謂宋公曰得昨上所賜梨漿吾渇濟矣中官
 竊聞之言於上即命齎賜之
三年預教大本堂公經明理達善開導每召對殿庭必
賜坐從容宴語未乆奉使土畨尋召還五年以翰林待
制奉詔諭雲南六月至諭梁王曰皇上聰明神聖隆啟
大業作君萬邦皆天命人心之所歸爾宜亟奉版圖歸
職方即身名全不然天討旦夕且至不聽館之别室然
[011-27a]
以公名儒雅敬之数日又諭曰朝廷軫念雲南黎庶不
欲殱於鋒刃故令使臣開諭曾不聞元綱解紐諸雄割
據天兵四征不五六年天下大定今王自度謀勇悍銳
孰愈誠諒兵土利廣孰愈中國度德比義孰愈天朝推
亡固存孰愈天命天之所廢誰能興之天之所與誰能
禦之今以區區一隅之地逆天犯順與天下抗爲此謀
者不亦誤乎梁王駭服有降意即爲改館會元遣使托
克托至雲南覘梁王有二心欲廹殺我使以固其意梁王
[011-27b]
持兩可不決匿公民間托克托偵知之質諸王王出公與
托克托相見托克托欲屈公公罵曰天訖汝元命我朝實代
之汝如爝火餘燼尚欲與日月爭光耶我將命遠來豈
爲汝屈有死而已顧梁王曰汝朝殺我大兵夕至矣六
年十二月竟被害瘞地藏寺北年五十二子紳字仲縉
博學能文洪武二十九年走雲南求父遺骸不得述滇
南慟哭記建文時爲國子博士請䘏典諡文節成化中
加贈翰林學士諡忠文
[011-28a]
公慷慨有奇氣人初見之若不敢即及一言之入則情
誼藹然恨相知之晚於經史百代無不究其極其爲文
宏麗沈雄機軸貫綜自成一家言天下士大夫爭誦習
之所著有華川前後集玉堂雜著續東萊大事記各若
干卷藏於家翊運名賢録/
公事上十餘年服勤報効左右開陳非仁義之言勿道
也教子慈而有法有官還書教之曰寧人侮我毋我侮
人故二子克自樹立皆能世其家學
[011-28b]
紳年十三穎敏過人宋濓一見奇之曰華川有子矣洪
武十五年蜀王禮聘教授蜀郡紳痛父遺骼未返丘隴
白王走雲南慟哭行求不能得即奠死所仰而一號絶
而復甦滇人感愴稱王孝子時雲南布政使張紞重紳
純孝爲作弔王翰林文建文即位以薦召爲國子博士
預修高皇實録與方孝孺友善嘗尊孝孺爲百代儒宗
建文元年紳上言父死節狀下翰林定議降制特贈諡
開國以來文臣有諡自褘始時蹇義被拔擢而好與時
[011-29a]
浮沈紳上書勸之曰執事負天下重望治否安危實繫
於進退去取之是非而所任非其所長所職非其所事
位高於器則有覆餗之患才過於職則有積薪之譏非
其才而強委之至於僨事則是執事欲爲尋常無聞之
人而不可得況敢望其逸樂優游而與時上下乎義得
書極感之建文二年卒年四十有二子稌字叔豐少有
志行壯力學問性至孝紳痛念父歿食不兼味稌遵教
子孫相承数十年不變父母喪三年酒肉不入口卒年
[011-29b]
五十九門人私諡曰孝莊先生
徐自㓜潛心勉學博覽羣書受業於方孝孺以文行重
於士林及孝孺被刑狼籍人莫敢收稌與鄭恂潛至聚
寳門外求其骸骨以歸坐逮繫獄文皇念禕忠特宥之
且用稌稌辭疾終其身讀書青巖山下稌與童景庸書
言痛念遜國名蹟日就湮沒欲執事與令兄商確搜輯
其學行幽潛生卒始末爲家傳行狀以傳同志有愛慕
之心者自能黙識而謹藏之矣稌遂輯方氏遺文爲侯
[011-30a]
城集後百年始傳
稌踈髯偉貌出必儼然古冠服人爭覩之曰此王先生
也所著有青巖稿聖廟文纂金華賢達傳續文章正宗
 黄 珏 菊東先生
   字玉合浙江餘姚人
八嵗始能言言即中節母喪哀毁如成人力學不間寒
暑初習春秋改學蔡氏書諸公爭延致授館者且四十
年屡試不售棄去晚年喜翫邵子皇極經世書嘗曰天
[011-30b]
人之理微邵子能推其極帝王之道大蔡氏能解其全
然非朱子訂定後人何能窺見仿彿盖其學至勞而益
勤至博而守之以約有獨窺其深者同母兄璧庶母弟
瓊瑶玠庶母行譖遂失愛於父而孝友益篤終始無間
父沒分産悉推善者曰此遺志也有冨人庶弟欲訟兄
者引大義切責得止兄聞來謝却之洪武三年卒年七
十一史概/
朱子之學既行四明猶守楊文元沈正獻二家之說及
[011-31a]
慈谿黄文潔稽考經史一折衷於朱子方翕然向風文
潔沒其弟戇庵彦實以家學接續于宋元之間及門之
士甚多而卓然有立則菊東其最著者菊東其别號也
開國臣傳/
 郭 檟
   字德茂浙江太平人洪武初薦授饒陽知縣
少勤問學比壯特有所悟由伊雒上遡洙泗求聖賢用
心燕居獨處衣冠修整即祁寒暑雨危坐終日及與人
[011-31b]
接和氣滿容雖居貧常有以自樂其所涵飬專用静中
功夫應接事物一循乎禮邑士人多從之㳺其爲教謂
必先收放心方見得吾道端倪即聖賢言語方有歸著
又曰學者若不懲忿窒慾則自家都壞了此是大切要

父沒會兵荒不克塟十餘年茹蔬抱戚迄塟始御酒肉
母疾衣不解帶浣衣滌席凡六閱月終不以人代與其
兄友愛尤篤鄉里化之終元世隱居教授嘗作感秋酷
[011-32a]
熱詩以寓意
洪武初用御史李時可薦始就饒陽知縣三年邑大治
以從兄故坐免邏者察諸途搜篋中惟所著易說雜評
暢庵稿数十卷及爪髪一束以聞太祖嘉其亷賜紗幞
銀帶寳鈔以旌之
既歸貧益甚課其子熈躬操井臼一日諸生及門聞打
麥聲視之乃先生也卒年六十二門人私諡曰貞成先

[011-32b]
 俞貞木
   初名楨以字行别字有立南直呉縣人洪武間
   薦授知縣
祖琰元末老儒邃易學著書百卷公少聰敏善屬文年
十五篤志問學欲以力追古人既冠念學業未成勿肯
娶從永嘉陳公麟受易多所開悟及陳公宰慈谿不遠
千里復往卒業值元季兵亂始辭歸杜門不出研精雒
閩探奧羲文閒居十餘年視天下榮利泊如也
[011-33a]
洪武中始以薦授樂昌令尋丁父憂服闋改都昌令甫
下車即捐俸修周元公朱文公祠因以禮教其民翕然
從化未㡬政舉恵行郡將上其績於朝丁母憂歸以親
族犯法例勿起遂屏棄世事間作詩文以自娯
公資稟誠確潛心爲巳之學故其與人處雖甚和易而
中峭厲不可犯晚節益樂恬静安陸姚善來守蘇郡折
節下士数延致于庠行乞言禮值靖難兵下勸善舉兵
勤王文皇既立被逮至京以疾卒有遺集藏於家
[011-33b]
 胡 翰 長山先生
   字仲申浙江金華人國初聘授衢州府學教授
㓜聰睿甫七嵗志氣即與凡兒異一日於道中得遺金
守不去坐候遺者至而還之㳺蘭溪從呉真文公學博
覽經史又登許文懿之門學益淵時黄潛以文章名天
下天下師尊之見公文大驚稱贊之不容口而公謇然
不爲之屈也游京師羣公交譽之或勸之仕不應還過
廣川弔董子謁曲阜拜孔子墓而歸已天下亂避地南
[011-34a]
華山中著書
洪武初大臣交以才行薦召見時方籍金華民爲兵公
從容進曰金華民多業儒不習兵籍爲兵徒糜廩粟耳
上立爲罷已上憫翰老儒不欲煩以事授衢州學教授
會修元史召入局纂修書成賜金綺辭歸卜居長山之
陽學者稱曰長山先生
公高名卓絶慕程邵二先生之爲人也所飬甚深出言
簡奧不煩而動中繩墨極乎博而守則約務乎大而不
[011-34b]
遺乎細於人鮮所推讓而所許者衆必以爲賢於言不
輕發而所言者人必以爲當其所著衡運井牧皇初正
紀諸篇皆覃精名理窮極造化而爲天下之大綱正法
焉呉公沈以爲如五曜麗天芒寒色正朱絃在廟肅然
其音云
公文簡峻清潔性嚴毅寡酬未嘗輕有所毁譽暮年請
文者踵門不茍隨也
 朱 升 楓林先生
[011-35a]
   字允升南直休寧人國初以徴起授翰林學士
初師陳櫟剖擊問難多所發明櫟深器之至正癸未偕
趙汸從黄楚望講道明年歸作經書傍注登鄉貢進士
戊子授池州學正以身立教士皆興起秩滿歸蘄黄兵
至徽避兵奔竄往往閉戸著述不輟丁酉大明兵下徽
被㫖召見上問之對曰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上嘉其
朴遂參宻議尋辭歸呉元年徴拜侍講學士知誥詔同
修國史上親製誥詞有曰眷我同宗之老實爲耆哲之
[011-35b]
英於開國諸公好得其實無何以學士張桱爲直學士
特免朝謁優禮之七月領樂舞生入見設雅樂閱視上
親擊石磬命升識五音誤以宫音爲徴音上不懌頼熊
鼎解之得止洪武元年二月上御東閣顧謂升曰觀周
禮有所謂六夢者朕嘗感異夢厥兆維何對曰人之精
魄上通於天此陛下受命之兆也軒轅夢逰華胥天下
大治帝王之興自有天命盖振古如兹矣
三月命儒臣修女誡又諭升修齊之本遂受命纂輯二
[011-36a]
年三月復命撰齋戒文是月請老歸石門居梅花初月
樓上親洒宸翰以賜庚戌卒年七十二學者稱爲楓林
先生著有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孝經四書小學旁注
及書傳補輯諸書傳解行于世
 朱 善 文恪公
   字備萬江西豐城人國初徴士仕至文淵閣大
   學士
九嵗通經能文元末隱居纂述孝事繼母高帝既定天
[011-36b]
下設學校時豐城尚爲富州州守強憲中請善爲訓導
南昌守許方復聞善於朝授郡教授洪武八年徴赴京
廷試第一除翰林修撰署院事兼知制誥以奏對失㫖
改典籍復謫教遼東行至徐州妻卒藳塟路傍而已尋
遇赦還鄉
十七年召授翰林待詔上䟽論婚姻律曰臣聞國重世
臣家重世姻今民間㛰姻之訟甚多兩浙江南尤甚問
之皆舅姑兩姨子若女蓋以法不當婚故爲仇家所訟
[011-37a]
或以聘而見絶或既婚而復離至婚家已乆兒女成行
有司尚爾逼奪使伉儷分離子母永隔寃憤抑鬱感傷
嗟嘆議律不精禍一至此按律尊屬卑㓜相與爲婚者
有禁若謂父母之姊妹與已之身是謂姑舅兩姨皆名
尊屬已不可以卑㓜匹之若已爲舅姑兩姨之子彼爲
舅姑兩姨之女門地相耦長㓜相若嫌靡尊卑美儷鈞
敵爲子選婦爲女選壻宜莫先此昔成周之時王朝所
婚不過齊宋陳把數國而已故當時稱異姓大國曰伯
[011-37b]
舅小國曰叔舅列國之君齊宋魯衞陳鄭秦晉亦各自
爲甥舅之國降及後世如晉之王謝唐之崔盧潘楊之
睦朱陳之好無不世婚爲重其顯然可證者如温嶠之
玉鏡䑓此以舅子娶姑女也呂榮公夫人待制張昷之
女而待制夫人即榮公母之姊此以小姊子娶大姊女
也若此律不明訟獄繁興風俗凋弊甚可傷憫願陛下
下臣奏議弛禁章帝然之明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帝與羣
臣論治善曰致治在任人擇衆賢爲耳目則視聽周任
[011-38a]
衆知爲計慮則澤施溥今天下太平選任賢才宜留聖
慮他日講心箴家人卦皆稱㫖以疾告歸卒所著詩經
解頤集行世正德中賜諡文恪
 宋 訥 文恪公
   字仲敏直𨽻滑縣人國初以聘起仕至國子祭
   酒
公承家教矩矱自檢性持重齒胄館師友切磋學問該
博元至正癸卯進士令鹽山兵亂隱居洪武二年中書
[011-38b]
省徴儒士十八人纂修禮樂公與焉事竣不仕而歸五
年過元故宫作詩傷之說者謂其合於箕子衍疇之義

十三年四輔官杜斆薦之召至當上意授國子助教横
經發難擊蔀廓䝉學者歸向同諸儒應制撰勅文援筆
立成上大稱歎拜學士
時建太學上幸學博士龔斆執經祭酒呉顒進講上喜
召公至奉天門令爲太學碑賞賚上每觀書或論用人
[011-39a]
必與擬議皆稱㫖改文淵大學士時年逾七十上親製
誥詞引尚父興周八百爲比蓋自宋濓詹同而後惟公
時被召對既感知遇日有補拾甚見親信擢公爲祭酒
嚴繩準推恩義身言並教寢食學署不復家宿一時士
皆適用上猶慮功臣子弟有不率者以曹國公兼領監
事由是貴胄肅然一日公病遣中使諭卿稟天命之性
發仲尼之誠施已之幽德修道教人所以疾不病而速
差以其有神也
[011-39b]
又嘗言宋祭酒骨格必夀命畵工圖像上問昨公服坐
堂上何以有怒色對一生獻茶踣而碎其甌念臣不才
失於教敬中心自訟不意爲陛下所知上喜慰出畫像
示之以老召其子侍飬十八年乆雨求直言獻安邊䇿
曰備邊在乎兵食足食又在乎屯田屯田之制必當法
漢本始年中匈奴帥十餘萬騎南向欲爲㓂趙充國乃
將四萬騎分屯縁邊九郡單于聞之引去夫以四萬騎
分屯九郡而充國統制其間則當時籌畫區分槩可想
[011-40a]
見我朝諸將中勇知謀畧豈無如充國者陛下宜選其
尤者數人隨其遠近高下立法分屯所領衞兵以充國
兵數斟酌損益率五百里屯一將布列沿邊之地遠近
相望首尾相應耕作以時訓練有法遇敵則戰敵去則
耕此長乆安邊之䇿也又何必勞師萬里求儌幸之功
以取無用之地哉上嘉納之令邊軍皆屯田著爲令
吏部尚書余熂不喜公以事逐公去上怒誅熂慰公復
位二十三年公疾革其子麟及屬官懇請還家厲聲曰
[011-40b]
是何風雲氣少男女情多況在丁社兩祭齋戒中耶三
日丁酉祭畢舁歸抵暮卒年八十上爲文遣官致祭故
事文臣四品無給喪費者給自公始
其後太學生有連舉大魁者上曰此宋祭酒訓廸之功
也諸生守官稱職者多出公門上每舉爲教國子者法
三十年以張顯宗韓克忠署祭酒司業事上因思公坐
奉天門諭太學生曰宋訥作祭酒司業事學規嚴肅秀
才循蹈規矩向學中用朝廷以故得人訥善終朕禮送
[011-41a]
回鄉塟又令沿途有司祭訥近年老秀才做祭酒懷異
心不肯教誨改廢訥學規今年少秀才署學事違犯學
規重罪投没頭帖謗師長者首人賞銀百兩犯者凌遲
没産正德中謚文恪
公家西南三里即瓠子堤忠肅構亭曰西隱公更築白
雲茅屋其間所著詩文二十卷號西隱集史概/
 佳/曰高皇帝嘗勅侍郎張智等曰古之儒者務學以
 明體適用窮則忠信篤敬以淑諸人達則忠君愛國
[011-41b]
 而澤被天下朕自御宇以來擢用儒士布列百司得
 人稱任而卒少見效良由師道不立故成材罕聞又
 曰凡爲儒者必恪遵古先聖賢之道以修已教人毋
 徒尚文藝云其留心學校人才至矣故當時大學士
 皆適用稽古禮文彬彬多循謹脩飭者流而一代之
 儒術由此懋焉嗚呼盛哉
 卓 敬 忠貞公
   字維恭浙江瑞安人洪武戊辰進士官至户部
[011-42a]
   侍郎
性孝且敏年十五讀書寳香山晨昏定省之禮雖遠不
廢嘗風雨夜歸迷失道得一兕牛憑之歸比入門引燭
放之乃黒虎也
公於天文地理律厯兵刑靡不究悉尤邃性理著書五
十卷發明周子通書邵子皇極之藴
登進士第除給事中嘗言諸王服飾逾制宜早辨太祖
笑而納之遷宗人府經歴進戸部侍郎建文帝即位燕
[011-42b]
王來朝敬宻奏曰燕王智慮絶人酷𩔖先帝夫北平者
強幹之地金元所繇興也宜徙封南昌以絶禍本夫萌
而未動者機也量時而爲者勢也勢非至勁莫能㫁義
非至明莫能察帝覽奏大驚袖之翌日召見榻前曰燕
王至親卿何得及此對曰楊廣隋文非父子耶帝黙然
良乆曰卿休矣事竟寢及燕師入京公不往迎首以奸
黨捕至抗聲不遜下之獄文皇猶憐其才使人諷之受
官姚廣孝銜其素薄已力勸殺之遂不屈而死臨刑從
[011-43a]
容歎曰變起宗親略無經畫敬死有餘罪神色凛然經
日猶如生遂誅三族所著遺書詩文共一百卷門人購
而藏之他日文皇嘗曰國家飬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
門人黄朝光作年譜行狀後朝光子飬正携其小像併書
至京求傳侍講安福劉球爲作傳且以忠貞私諡之崇
禎末補諡忠貞
 王叔英 靜學先生
   字原采浙江黄巖人洪武二十年薦召仕至翰林
[011-43b]
   院修撰
博學有氣節洪武間與楊大中葉見泰方孝孺林佑同
徴至京辭還鄉後辟爲仙居訓導陞漢陽知縣有恵政
嘗遇旱虔禱不效遂絶食天大雨復祈晴遂霽己卯召
爲翰林修撰
上資治八䇿曰務學問謹好惡辨邪正納諫諍審才否
慎刑賞明利害定法制皆援古證今鑿鑿可行且曰太
祖皇帝除奸剔穢抑強鋤梗不啻如醫者之去疾農夫
[011-44a]
之去草急于去疾則或傷其體膚嚴于去草則或損其
禾稼固自然之勢然體膚去疾之餘則宜調燮其血脉
禾稼去草之後則宜培飬其根苗亦自然之理也識者
知爲經濟遠器金聲玉振集
與同郡方孝孺相友善孝孺之被召也欲行井田先生
與之書畧曰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難能自用其才
者尤難如子房之於高祖能用其才者也賈誼之於文
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子房之於高祖察其可行而後
[011-44b]
言言之未嘗不中高祖得以行之賈誼之於文帝不察
其能而易言之且又言之太過故大臣絳灌之屬得以
短之於是文帝不能獲用其言方今明良相逢千載一
時但天下之事固有行於古亦可行於今者如夏時周
冕之𩔖是也亦有行於古而難行於今者如井田封建
之𩔖是也可行者行之則人之從之也易難行者行之
則人之從之也難從之易則民樂其利從之難則民憂
其患此君子之用世所貴乎得時措之宜也後孝孺於
[011-45a]
法制多所損益泥古難行者果如先生所言
靖難師起公奉命募兵廣德未㡬文廟渡江郡人皆散
走兵部尚書齊泰來奔公以泰爲二令州人執之既至
泰告以故乃釋泰圖再舉知事不可爲乃沐浴具衣冠
書絶命詞曰人生穹壤間忠孝貴克全嗟余事君父自
省多過愆有志未及竟奇疾忽見纏肥甘空在案對之
不能嚥意者造化神有命歸九泉嘗聞夷與齊餓死首
陽巔周粟豈不佳所見良獨偏高蹤遠難繼偶爾無足
[011-45b]
傳千秋史臣筆慎勿稱希賢復書於案曰生既乆矣愧
無補於當時死亦徒然庶無慙於後世遂自經死聞者
悲之死後妻金死于獄二女死于井或上其所賦詩上
曰彼食其禄自盡其心耳置不問
初先生將死時貽書天台道士謝希年曰塟我祠山之
麓希年收塟之墓在州城西五里許正統中楊士竒題
其墓曰嗚呼故翰林修撰王公原采之墓後廣德知州
周瑛封植表識其墓嘉靖中編修安福鄒守益謫州判
[011-46a]
官立懷宗祠祀之太平知縣曾漢才又建忠節祠以祀
又有貞烈祠祀妻及二女在黄淡嶴上崇禎末補謚文

先生以孝稱既仕好奬拔善𩔖楊士奇其所薦達也方
正學嘗稱其立言温粹文章敷瞻紓徐有作者風士奇
言先生學純行正子道臣道終身無一毫之茍忠孝二
字蓋足以當之又爲文以祭之曰先生之學聖賢是師
先生之行綱常是持先生之心金石其貞先生之志霜
[011-46b]
雪其明論者以先生不愧其言云後祠學宫謝文肅公
鐸贊曰武王放伐微子已歸千載而下孰敢是非特立
獨行惟孤竹君子不惑衆見百世以俟豈其周粟食薇
乃甘我餓以死惟義之耽昌黎有頌特筆莫繼我再拜
公痛哭流涕表忠録/
先生自號静學有静學集林佑方孝孺嘗序之以傳先
生殁後竟無遺稿革除遺事/
先生云余在衆中往往聞孝子友弟義婦事未嘗不爲
[011-47a]
之感激流涕欲録傳以爲後世勸尊聞録/
周翠渠瑛墓記畧云原采死無後墳墓凌夷鞠爲丘莽
所可識别者僅有楊公之碑而已瑛初爲進士時嘗聞
其事於其鄉諸縉紳及官廣德余特祭於其墓繼而訪
諸故老得其遺事爲詳云原采入廣德未㡬車駕渡江
郡人皆岀走原采募丁壯畨上遇齊泰來奔皆潰歸原
采以齊爲二令州人執之既至告以故其夕原采引決
原采死時年未四十蓋其見義之明殺身之勇處死不
[011-47b]
亂良由有所養非若一忙迫失據計出無所而自經於
溝瀆者之比也因念其行義之篤且悲其無後而爲修
治其墓拜述其事以告後人或議之曰原采建文臣子
子不爲諱而表章之非罪耶瑛曰不然也自古忠臣義
士各爲其主耳原采仕建文朝故忠于建文若仕于太
宗朝其忠于太宗也必矣況兩朝天下皆太祖高皇帝
所經營兩朝臣子皆太祖高皇帝所培植之人物也譬
如天地分爲四時凡禽鳥感時而鳴者雖春秋之異要
[011-48a]
皆造化中物未可舍此而取彼也議者謝曰子之言是
也麗牲有石其鑱諸朝野彚編/
君子學古貴乎達權書論分井知公無偏藏裾題案從
容絶命二貞雙烈望祠知敬應嗣寅遜國諸臣贊/
楊文貞㣲時館漢陽村落中公行部過之聞讀書聲曰
兵革之後乆不聞此矣異之入視焉文貞避去見案上
詩文一編係其所作題曰此公輔器也邀致薦爲府學
訓導交以文字相推重後審理之除實由其力後文貞
[011-48b]
訪公之門人張璣詢公有㓜子在戍所文貞以百金與
同鄉孟範訪得教誨甚篤卒無成文貞曰奈何抱之痛
哭復與金若干遣之遂不知所終璣爲涿定二州同知
孟範後爲治中亦文貞所薦公不負國文貞亦不負公
人兩賢之遜國臣傳/
 程本立 㢲隱先生
   字原道浙江崇德人國初舉明經秀才仕至僉
   都御史
[011-49a]
系出伊川上世徙杭再徙崇德少有大志讀書不務章
句與海鹽沈夀康友善夀康喪父母塟祭以禮敦行誼
南䑓論薦與官力辭不就鄉人稱爲孝隱先生嘗執手
告本立曰世之學者爭務科舉以經學爲名而無實吾
所不取子之質近厚年且富當志於聖賢之學公遂篤
志修檢遜國臣記/
聞金華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學於許文懿公乃往就
學造詣日深備遺録/更從同邑鮑恂貝瓊㳺資其開發
[011-49b]
洪武丙辰舉明經秀才擢秦府引禮舍人召見奉天門
下賜馬疋楮幣以母艱去官庚申服除補周府禮官從
王之國大梁丁卯從王朝京師被累謫雲南馬龍他郎
甸長官司吏目留家大梁以一僕之任所部百蠻叛逆
公單騎深入論順逆利害諸酋落咸感悅歸附西南當
王師初靖餘孽尚驕時西平侯沐英布政使張紞屬公
統領守禦部内飢即便宜賑䘏曰吾爲王官禦邊圉豈
可以文法自諉坐視夷民生患假令死即死我一身耳
[011-50a]
救則救此一方民也遂不避艱險山行野宿自楚雄姚
安以逮大理鶴慶麗江永昌咸頼其撫綏安輯自是民
得安業軍得着伍公之力也戊寅奏計京師應天府尹
向瑶學士董倫薦公學行政事宜留中朝徴入翰林充
纂修官修太祖實録陞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食正七品
俸辛巳以失誤陪祀調除仍留翰林纂修明年實録成
改江南按察副使未及行適靖難兵渡江公遂自經詔
追奪恩典家無遺資時稱清御史
[011-50b]
所著有㢲隱集十卷僉事呉昂刋行於閩而林廷㭿序
之稱爲今之夷齊云革除遺事/
 黄潤玉
   字孟清浙江鄞縣人舉鄉薦仕至湖廣按察司
   使
生五嵗侍母病夜不就寢家人異其知孝塾師坐立屹
然不與羣兒狎書過目成誦塾師竒之十嵗行道上見
遺金不拾
[011-51a]
永樂初詔徙江南富民實北京父艮當行公時年十三
輒涕泣詣求代官少之對曰父去日益老兒去日益長
少長不庸愈於老乎卒行扺北京受廛都城外十里所
沙漠寒沍無人居與同役築室成比閭傾資給徭賦墾
圃種蔬以爲生人不堪其勞而泰然安之稍隙輒肆力
於學以心爲嚴師以聖賢爲矩矱擇然後言揆然後動
間爲文辭不作組麗嶄刻之語而理致淵永兩浙儒碩/名賢傳
都城有富翁獨一女與居招與同賈辭或問何也曰𤓰
[011-51b]
田不納履耳於是里中子多從之學
舉鄉薦授學訓導用薦拜監察御史出按湖廣斥藩臬
郡縣之不職者數十人威望赫然以楊文貞薦爲廣西
提學僉事屏浮薄奨賢俊士風丕變改湖廣按察使時
廵撫都御史李實張甚藩臬皆折節下之公無加禮而
連黜貪墨屬二人皆實鄉戚也實大恚劾之謫和州含
山縣惠利有恩已請老去鄧濳谷皇明書/
公之學知行並進而祈造於聖賢其言曰學聖人一分
[011-52a]
便是一分好人又曰明理務在讀書制行要當謹獨自
少迄耄老不懈性剛介寡交所稱許四方士若李文毅
公時勉薛文清公瑄不過數人而已與人言惟理道文
辭一語未嘗及世故蓋篤行之儒云鄧潛谷/
居家簡出日惟玩味經義無厭足平生著述甚冨以朱
子嘗欲編禮記附儀禮迺取儀禮分爲四卷而以禮記
比𩔖附之又以五禮獨缺軍禮因取周官大田禮補之
而以禮記諸篇載田事者附焉别爲一卷通爲之注釋
[011-52b]
總曰儀禮戴記附注以小學四書諸經注家或遺或誤
撰經書補注以大學中庸㫖皆淵奧撰學庸通㫖以禮
記深衣制十有二幅鄭氏誤注爲裳遂撰考定深衣古
制嘗因安遠侯柳溥問古兵法爲注孫子其他備論理
事曰南山録雜著詩文曰南山稿皆藏之家
 呉 訥 文恪公
   字敏德南直常熟人永樂中薦舉仕至左副都
   御史
[011-53a]
自少穎敏七嵗能背誦五經及長博洽羣書永樂間以
儒士薦至召入便殿奏對稱㫖留侍闕廷洪熙元年侍
講學士沈度復薦訥經明行修授行在湖廣道監察御
史出廵浙江揆咨吏治赫然有聲仁和邑庠有髙宗御
書九經論孟碑多委布行路公拾湊全楷置之殿廊李
公麟畫聖賢像有秦檜爲記磨而削之表陸贄奏議修
岳飛墓祠議論舉措有前賢風繼廵貴州恩威並行宣
德五年陞南京右僉都御史尋陞左副都御史居䑓十
[011-53b]
餘年敬慎亷直以老乞致仕宴勞遣之
公之學由博入約自體達用以行誼爲先至其爲文根
柢羣經波瀾遷固談及淺學後進曰此韻府羣玉秀才
無足道也著有思庵集小學集解性理羣書補注而所
輯文章辨體鑒别精詳正統中知縣蔣忠言訥學行醇
正著書立言深通治體宜徴赴禁宻以備顧問年八十
餘卒鄉人以列於言偃祠追諡曰文恪
 陳敬宗 澹庵先生文定公
[011-54a]
   字光世浙江慈溪人永樂甲申進士仕至國子
   祭酒
公由翰林拜南京祭酒美鬚髯容儀端整步履有定則
望之者起敬當會食諸生稍有失儀者即待罪不輕容
或有所禀嚴於對君之禮古穣雜録/
公爲人矜嚴好禮乆居太學力以師道自任嚴立教條
痛革舊習日勵諸生進學成德是時瞽宗之政肅於朝
廷戸部尚書關中楊鼎初發解于鄉試禮部不第䟽乞
[011-54b]
入南監從公學其爲士大夫所重如此名臣録/
澹菴陳公以南祭酒九載奏績之京時中貴有柄國者
勢傾朝野素慕公人品欲致之門下適工部侍即廬陵
周公忱廵撫南圻時亦在京進見中貴知其與澹然公
同年微露其意周公以其言達之公公曰敬宗忝爲人
師表而求謁中貴他日無以見諸生中貴又遣人致綵
縀羊酒求書程子四箴公爲走筆書之而返還其禮幣
竟不徃見故爲祭酒十八年更不遷轉於是士大夫益
[011-55a]
高其風節云郊外農談/
時泰和王公直爲冢宰欲以司寇之任轉陞從容問曰
老先生乆居司成將以司寇相轉何如先生起揖曰某
託公爲知己豈有與天下英才終日講道論學而顧以
桎梏之徒見辱何哉王公頓服卒寢之前輩風節巖巖
有如此客座新聞/
 佳/按王公於是乎失問矣朝廷任賢授爵亦顧其才
 何如耳豈有問其所欲而後加之哉先生正言以謝
[011-55b]
 之是已
先生遇僚屬諸生極嚴有懷忿而訟之者法司請逮理
周文襄謂先生當具䟽申悉即爲屬草未免有遷就之
辭先生見之驚曰無乃誑君公笑曰在法惟奏事不實
不果上事亦白水東日記/
正統間王振擅權聲勢烜赫自劉忠愍公之死公卿大
臣多出其門無不望塵趨拜恬不知媿巋然自重不爲
所屈辱者魏文靖陳祭酒薛文清三數公而已紀聞/
[011-56a]
楊士竒請聞過於先生先生直語焉士竒謝曰公真吾
師也
先生師道卓立名重一時六館士殆千人凡升堂聽講
會饌儀矩整嚴時襄城伯李隆居守於先生最所敬重
過其第必留宴宴或出家姬作樂談笑竟日未嘗一目
之常以拇指搯中指自持雖酩酊言貌儼然若未嘗飲
者其檢身之功如此雜記/
公剛正介潔不見喜愠官太學二十餘年諸生多位至
[011-56b]
卿貳公獨乆不調時北監祭酒李時勉約束諸生身教
亦嚴世稱南陳北李景泰元年致仕公德望文章名聞
朝野既退家居不輕出入别號澹庵居士有澹庵集十
八卷行於時天順元年卒年八十三
初與古亷李公同在翰林袁柳莊嘗曳二人並列曰二
公他日功名相埒時公儀貌魁梧而古亷頗短小聞者
未之信後公以方嚴肅下古亷以公恕得士並著聲太

[011-57a]
行方而嚴學優而粹勢利紛如頺然無累抑抑德隅人
望知畏詞林重輕卜其進退師於國子身以爲誨朋來
是樂不懈于位時有古亷於公作配彭恵安公韶撰贊/
古亷先生李時勉江西安福人永樂甲申進士仕至國
子祭酒先生少負大志甫成童每自勵曰顔曾希聖四
勿三省長勤於學問窮性命道德之奧於書無所不讀
永樂十九年三殿災求直言條上十五事未㡬讒搆下
獄二嵗以學士楊榮薦復職洪熙改元公以時政違節
[011-57b]
乃上䟽諫上怒縛至便殿命武士撲之金瑵十八折其
脅㡬死改御史上章復有規切語又下詔獄宣德元年
上恨公言戇觸仁考怒令縛時勉來朕面鞫必殺時勉
已又令王指揮縛時勉斬西市王指揮岀端西旁門公
已爲先輩使者縛入端東旁門門中相左王指揮至獄
知公入亟走還縳公送西市公已得見上上顧憐時勉
忠臣能直言立脫公桎梏復其官預修兩朝實録書成
陞侍講學士正統初上御經筵命公兼經筵官每當進
[011-58a]
講必盡誠敬冀有所感悟上亦爲之傾聽聞者莫不稱
善以爲范淳夫其人也上至史館撒賜金錢諸學士皆
俛取公獨正立上使前岀餘錢賜之
先生爲祭酒崇亷耻抑競奔别賢否一勸懲士習一變
待諸生恩義兼盡貧不能婚病不能醫死不能塟者節
縮餐錢力爲贍給督諸生讀書寢興有常燈光達旦書
聲不絶王振惡先生守正搆以罪荷校國學門諸生石
大用上章願以身代哭號奔走闕下請赦公者數千人
[011-58b]
以故得解尋乞致仕去諸生走涕泣送觀者塞途商賈
爲罷市又明年聞北狩北面頓首號慟遣其孫騏詣闕
上䟽言選將練兵奨忠節正名分數事温㫖襃諭卒年
七十七謚文毅成化中贈禮部侍郎改諡忠文
忠義之事其道鏗鍧百代而其基則係於飬非可以聲
音笑貌爲者飬盛則建天地質鬼神榮利當前而不瞬
卒然臨之而不驚不得其養始慷慨一事卒不能不堕
其生平或矜持大閑不能不濶略細行故能讓千乘見
[011-59a]
色豆羮能却萬鍾垂涎一介此庸人之所忽而智者之
所察嗚呼微矣予最有慨於李忠文公不拾金錢一事
嘗設處公之地未嘗不懾于天威寵臨不能不俯首以
拜君賜也公斯舉也有至意焉人君使臣以禮置金於
地令諸臣拾之如嬰兒之取搏黍非所以教臣禮人臣
必有不辱之節而後人君有不容不加之禮公以禮期
其君則必以忠致其身所謂榮利當前而不瞬卒然臨
之而不驚者非公耶元首可喪溝壑可老纓緌可脫公
[011-59b]
之謂矣昔武帝於黯不冠不見然内嚴憚之公雖袖手
上取懷中金與之亦冠而見黯意公卒不得大用有由
然矣長老傳公歸田角巾敝履委蛇田間樵𥪡不知公
故祭酒家無擔石又時時冩墨竹數本易粟嗚呼今有
之乎鄒南臯撰李忠文公祠堂記/
 魏 驥 文靖公
   字仲房浙江蕭山人永樂中鄉舉官至南京吏
   部尚書
[011-60a]
父希哲洪武中薦知上高縣鋤強扶弱德威並著公以
鄉貢士登永樂四年會試乙榜授松江府學訓導尊嚴
師道教而且愛學舍諸生有夜讀者身擕茶粥往慰厲
之滿九載考諸生詣闕乞留復任三載召修永樂大典
以吏部尚書師逵薦爲太常博士成祖曰劉履節九年
御史先帝方授此官命從北征宣徳元年陞行在考功
員外即轉南太常少卿正統三年召試行在吏部左侍
郎踰年實授公爲人好分别是非或時面折人而當官
[011-60b]
亷勤祇慎雖王振亦重之嘗遇振于塗不避車贄振方
帕而已居官舍苐擕一蒼頭他日帝御殿召問孰爲吏
部侍郎公前對帝問公事從容陳奏帝慰是之被命往
南京考察所贏俸金臨行莫寄頓有里中同年子爲刑
曹郎便送付之不復識鑰郎請公怫然曰何待前輩之
薄也郎有女壻從郎官如其輕重贗易之比歸召工鑿
金金則贗公歎息而已工私公蒼頭曰向有某官舍人
託我爲贗金無是耶蒼頭入告公曰毋洩寧亡金豈可
[011-61a]
失驩已郎出知郡謁公求教公曰君爲人練事治司空
城旦書精審何郡足爲苐湏簡勅舍中雖在至親不可
易忽郎居念公言已郎舍中人稍稍露女壻贗金事郎
大驚及入覲如數償公公駭不受曰金具在無易者公
爲人長厚𩔖如此八年以老辭調禮部特改南吏部尚
書己巳之變率諸司條陳討賊䇿畿内瑞麥白兔之祥
悉却勿奏天旱命恤刑有男子某呼寃法司以其年少
欲緩之公曰閱獄辭巨憝也天旱正爲此何得姑息爲
[011-61b]
獄決而雨景泰元年至京引老請休大學士陳循公門
生也詣公曰請需之亡何且以北冢宰處先生公曰君
位輔臣當進賢爲天下奈何私我耶竟致仕去去乘小
舫時阻於津關其子稍立仗舫頭公曰藉重此耶命去
之居家二十年時首笠課田與傭畯雜處嘗至郡城舫
衝官舟官問之從人曰魏公也官不審公曰第應之曰
魏驥尚不審公曰第應之曰蕭山魏不言尚書也年九
十八卒先十日大星隕其鄰公就枕口占曰平生不作
[011-62a]
欺心事一㸃靈光直上行遺書子完勿請營墳擾勞鄉
里既卒而復言辭不亂倏然就化是爲成化七年先是
監察御史梁昉䟽驥有德有夀請如漢故事優禮之憲
宗命禮部遣行人存問賜羊酒有司月給米三石勅未
至公已卒有司請如例祭葬營墳之使來公有老妾趣
完曰爾忘父言乎完詣闕辭免帝若曰老臣清儉身後
尚爾遂許辭公樸不勝衣而好學不倦孝友刑家信義
動衆居官為良吏典教爲明師門生舊屬多有顯人達官
[011-62b]
自餘方州學職不可勝數諡曰文靖
公汲汲成就人才務令以真知實踐爲學人咸感激自

家居布袍糠食不别治生性好吟咏矢口適情不求雕
飾自有雋永味既髦年事其兄教諭騏愈恭謹
 按陳敬亭善杭州府志曰余聞之鄭端簡公曰太祖
 曰吾取士欲得經明行修博古通今文質得中名實
 相稱者若文靖輩庶㡬近之行誼足以帥人文章足
[011-63a]
 以華國問學足以明道才諝足以濟務隱約足以徼
 時所謂先進於禮樂者非耶而今不得見之矣知言
 哉知言哉余道湘湖湘湖人談公遺行多懷思者爲
 企慕乆之及過西湖積慶山之原瞻公先世墳墓皆
 荒廢不治又增餘慨矣朱平涵史概/
 夏 寅 止軒先生
   字正夫直隸華亭人正統戊辰進士仕至山東
   右布政使
[011-63b]
公㓜而岐嶷有巨人志日記數百言稍長益肆力于學
擢進士初除南京吏部主事日取羣經及百家言讀之
乆之發爲文章淵閎奥宻脫去流俗自成一機杼聲稱
蔚然由稽勲郎中拜江西按察副使專董學政崇實黜
浮鑒别悉允復文信國祠葺白鹿洞書院修陶侃讀書
䑓以風勵學者
陞浙江参政處州民有苦虐政走聚山谷者招之不聽
曰須夏参政來乃可公檄至即散還復業進山東右布
[011-64a]
政使敬簡以容愛民節用有屬以興作者不聽曰勞而
不怨斯可
公平居以諸葛武侯范文正自期待留心當世聞朝廷
政令善喜形於色或有他則不懌終日嘗䟽論國家之
勢在離合合則安離則土崩今兩京並建其勢宜當合
以制天下徐州地連山東飢饉無聊宜在賑恤臨清乃
南北咽喉或暫梗焉爲害不小宜選大臣有望實者鎮
守二邦訓兵屯田示天下形勢廷議是之出内金四萬
[011-64b]
兩賑徐州命都御史賈俊鎮臨清呉中旱飢公投書廵
撫發粟二十萬石糶十萬石三呉併獲以濟他所論列
若文廟禮樂之數正風俗立紀綱崇文化作人才之𩔖
皆切于政本雖不盡用識者韙之平生誠心直道無黨
無援自筮仕爲郎二十年爲副使十六年未嘗以淹屈
降志並華亭志/
嘗語客曰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學一可惜也此日閒過
二可惜也此身一敗三可惜也聞者以爲名言政監䟦/
[011-65a]
止軒先生讀書數行並下每試諸生日暮納卷畢則閱
卷亦畢當晚衙入揖即一一别言之次早吏胥謄牘以
出矣藻鑑人才多在驪黄牝牡之外楊亷撰文集序/
所著有紀行集備遺録政鑒東游録史咏等書後學稱
止軒先生
 黄孔昭 文毅公
   字世顯浙江太平人天順庚辰進士仕至南工
   部右侍郎
[011-65b]
公體貌嚴重不躁語戲笑沉靜自守厚倫睦族年十四
父職方公瑜與母相繼殁哀毁骨立既長執友建寧守
賀浤知其賢舉爲松溪訓導不果公嘆曰士有志用世
乃藉人薦舉耶讀書刻苦至忘寢食呉文定公撰傳/
清介有守自舉進士即著亷名
爲文選即持銓清慎汲汲以人才爲慮常曰國家之用
才猶農家之積粟粟積于豐年乃可以濟飢才儲于
時乃可以濟事自頃人矯沽名以閉門謝客爲高天下
[011-66a]
人才何由知之公退客至輒見詢有得必書于冊量其
才隨其地望参之輿論薦用各當其才或因勢家干請
欲私用其人輒力言不可即不能盡沮後其人多自敗
衆始服公之正在文選者十五年浙學宗傳/
公不妄交遊陳恭愍謝文肅獨以道義相好侍即林公
鶚既殁念其子孱弱爲經紀其喪復輯其事行傳之奉
詔舉異才薦應天府尹樊公瑩福建按察僉事章公懋
蓋公素所賢者士論以爲得人
[011-66b]
公少刻志勵學畫粥爲虀而以米飯食其弟妹好學不
倦公暇輒手一冊日求古書多自校正讀書尚理致尤
精詩格所自著有定軒集若干卷
謝文肅言公在文選每見其喜則知賢者之得進見其
憂則知小人之不得退如是者蓋十有五年始終一節
不少變
陞南京工部右侍郎三原屢薦公竟未及柄用而卒張
莊簡稱公學純志潔公正剛直重如山不依勢以動介
[011-67a]
如石不逐物以移嘉靖中贈禮部尚書諡文毅吾學編/
公自始仕以致卿貳未嘗一至勢要之門雖禁近中有
宦官欲招一揖公亦莫之顧定軒遺録/
公謂用人莫要于提學得人則能培飬天下之才斯足
取用每欲推薦周時可周梁石陳士賢張時敏胡希仁
諸公次第用之雖不及盡舉亦可謂知務矣三䑓文獻/
公平居所爲不事表暴其深識遠慮能見人所未至如
朝廷有某事公私計曰後當爾果皆爾
[011-67b]
 吾 哻 文山先生
   字景端浙江開化人舉鄉薦仕終教諭
通書易春秋方正端嚴動由規矩以鄉舉入太學與蘭
溪章懋安福劉戩四明楊守阯交責善輔仁多所裨益
既而諸子皆舉進士位大僚而公乆不調太息曰親老
矣尚可擇禄爲耶就江浦教諭迎其父就養教人講學
爲文而以敦本力踐爲先務學東有隙地因沮洳鑿池
種蓮亭其中曰求樂與莊行人昶日淪浹道德灑然於
[011-68a]
吟風弄月之趣相樂也提學御史及按史之賢者並以
有道賔禮之乆之乞終養歸朝夕養志不違及執親喪
一於禮老猶毁頓與弟暕怡怡友愛始終無間言追復
遠祖祠田嵗時祭掃爲宴集胥訓誥以聯合之有貧乏
則加以周恤鄉鄰有忿爭不平之訟皆化息焉日以詩
書課其子姓無一毫外慕意獨每聞邊患及郡邑旱潦
則憂形於色視公家弊政民所不堪則憤懣太息云章/楓
撰墓/表
[011-68b]
公學專爲已嘗𩔖集朱子讀書法以存心主敬爲先致
知力行爲務不溺於記誦詞章之習自江浦歸家食餘
二十年郡邑子弟及四方來學者屨常滿嘗書太極西
銘以示爲學本原及舉管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之語
爲窮理之要又謂學者曰學貴有用然須是養氣氣充
天下何事不可辦故從之者隨其分量各有所得學者
即所居稱文山先生鄧潛谷篤行傳/
御史余亷主事林沂潘府皆薦其才行可大用格不報
[011-69a]
楊文懿公在吏部欲用爲提學亦不果寢疾度不起謂
人曰消息存亡之理吾見之已審即死何憾索筆書遺
命數條命子孫以耕讀爲業忠孝爲本喪葬母狥俗爲
禮既革遷正寢而終所著有五箴解朱子讀書法周易
傳義會同還山稿諸書
楓山章公表其墓有曰其學爲已其仕爲親有卓其行
有蔚其文人之所惜何蕃劉蕡子之所志茂叔伯淳
 黄 潛以字/行末齋先生
[011-69b]
   字仲昭福建莆田人成化丙戌進士仕至江西
   提學僉事
公授編修甫三月有㫖命翰林賦烟火等詩公與同官
章懋莊昶議以爲翰林固以供奉爲職若鄙䙝之詞豈
宜進於君上況吾人荷國厚恩恒恐曲學阿世無以補報
於萬一又何敢爲此鄙詞以自取侮慢不敬之罪哉因
上䟽極言不可奉㫖杖二十斥補外公得湘潭知縣時
刑科給事中毛宏等䟽救乞復其原職改南京大理寺
[011-70a]
右評事南京諸司直堂守門𨽻卒皆入月錢公謂既以
直堂守門爲名而收其月錢以充私用是亦義所不當
得者也縱上下相安無有以爲非者其於心安耶悉却
不受其讞獄務以抑豪強伸寃抑爲主有御史縱子弟
強取人財物子女者刑部曲爲隱蔽公卒駁之有強盜
共掠一婦而復轉與人刑部止以強姦坐爲首者公必
欲皆正其罪卒從所駁公連居父母喪四年不離苫塊
食惟蔬果酒不入唇終喪以二親皆逝無爲禄仕遂引
[011-70b]
疾乞休
家居十年𢎞治改元以御史姜洪薦起江西提學僉事
至則嚴教條以身倡率之勢宦子弟未嘗假借凡經識
抜皆一時名士如羅欽順劉玉汪偉陳鳯梧皆是乙夘
遂上疏乞致仕再疏始得請
公惟以著述爲事撫廵藩臬嘗請修志如八閩通志延
平郡志邵武郡志皆岀公手筆云並事述/
楊亷撰贊曰挾䇿滔滔藝焉爲事獨於名理早所耽嗜
[011-71a]
翰林供奉豈專文字誰生厲階曲學阿世席未及温三
已三仕經濟抱中多未展試何以見之閩中諸誌理學/名臣
傳/
章楓山嘗致書曰自先生江西歸後不通音問又㡬越
寒暑矣直道難行而羣吠紛紛古之君子所不能免先
生豈以是爲榮辱哉惟求無愧於吾心而已楓山文集/
張東白曰始君提學命下當道者延見首以得士子悅
不任怨爲戒扺任勢囑一不狥有所許及有所行亦稽
[011-71b]
留動踰時或卒不舉意在抑奔趨耳鄉識及下人或乘
之有半君殊不疑不恤雖以吾間及之亦不謂然顧或
自呼其人靣質之曰張東白云有是曾有是哉蓋其立
心無愧而篤於自信如此
 佳/按已心無愧而被人乘間欺了亦是力量不透徹
 處
 宋端儀
   字孔時福建莆田人成化辛丑進士仕至廣東
[011-72a]
   提學僉事
㓜嘗侍父助教公較文江右時御史陳選監場屋因私
試以文深器之
授禮部主事歴主客員外郎凡四夷朝貢之使以方物
䞇見一毫不茍取其或有所求請必條舉典故辨晰開
諭使心服而去乆之遷廣東提學僉事
自其少時已有志泛覧羣籍尚友古人凡鄉之先輩皆
考究而知其邪正賢否郡守青田潘琹以郡學所祀鄉
[011-72b]
賢多勿稱典禮發策詢諸生惟公所對策考論精審潘
大加歎賞在禮部署清務簡尤留意程朱正學嘗考正
宋史道學傳進程氏門人呂大臨謂其深潛縝宻當不
在劉李尹謝㳺楊之下又以程氏師友淵源朱子已有
録以示後學而朱子門人亦多哲士尚未有表著之者
因集黄勉齋以下及私淑有得如真文忠諸公凡若干
人爲考亭淵源録又嘗修祠部典故廣東通志略宋行
朝録皆未脫稿其修道南三先生遺書朱子事𩔖鄉賢
[011-73a]
考證莆陽遺事莆陽舊事偶録立齋閒録立齋稿高科
考宋氏族譜等書行世
 儲 巏 柴墟先生文懿公
   字靜夫直𨽻泰州人成化甲辰進士仕至南吏
   部侍郎
公㓜頴異善屬文年二十餘尚未有家母病刺股求活
既卒父欲爲娶公頓足呼天足指俱碎家貧無資極力
營葬每旦伏哭塚上夜歸苦讀臣林記/
[011-73b]
公淳行清修與物無忤而自守介然在考功岀入三年
臧否不淆交游稀寡𢎞治初䟽言臣守京陪簡務竊禄
無所仰贊邇聞陛下軫念先朝之臣若林俊強珍賀欽
等皆起改官資布列清要遠邇傳說莫不欣忭切見前
中書舎人丁璣潛心理學刻意躬行効法古人耻隨流
俗主事張吉學博行端諳曉政務當李孜省用事之日
吉亦鄉人獨不與通且陳数其惡前進士敖毓元賦性
介直學問深長主事王純議論惇篤負義鯁直此四人
[011-74a]
者求之時輩蓋不多得上天生才難矣君人者長養成
就猶恐不足乃棄之嶺海蠻夷之間與死爲伍臣竊痛
之臣又見前進士李文祥當陛下御極之初正文祥釋
褐之始乃能倡衆敢言補益新政而當時大臣隂行挫
抑邇者陛下增補諫官無非欲博聞讜論臣謂五人者
既直言狥國於前肯變節辱身於後與其旋求敢諫之
士不若先用已試之人伏乞取置風紀論思之地言論
丰采必有可觀
[011-74b]
耿裕在南京時知公而重之及轉吏部尚書奏改爲其
考功屬一時士人竦然戒曰儲君陽秋可畏也公覈一
官下考得實裕欲改之公堅不從且曰如公所執何異
王介甫時裕與二亞卿在坐大慙良乆曰我故知渠非
我莫容後爲尚書者李裕亦欲有所改考功注貫曰嫌
涉堂卿鄉人亦遂不改擢太僕少卿丁繼母艱起補舊
職尋陞本寺卿
孝宗末数召對諸大臣公上䟽言起居舎人紀注備録
[011-75a]
宜實足以傳信貽之來兹在廷臣僚曾䝉召問者且録
一時諭對之詞宣付史館有如事干機宻不宜宣露進
御既畢仍行封識委謹宻之臣庋之深嚴之地此貽謨
垂憲之基也
正德二年擢右僉都御史總糧南京䟽糧儲四事皆切
時弊明年入户部侍郎公清癯骨立操履不渝劉瑾亦
重之居一年以疾乞休其冬仍起左侍即不就居一年
復起舊職尋改南京吏部左侍郎卒于官
[011-75b]
公好賢惜才所交皆正人君子不善人不得一至其門
與學士大夫語必及政事文章與家人言居常引賢孝
貞烈故事否則端坐竟日而已爲文簡古冲淡有晉唐
之致平生鬚髪爪甲不敢棄遺没以殉斂其謹身慎行
可𩔖推也初顧璘舉進士邵寳語之曰子持身當以儲
公爲法自是璘尊事公公無子臨卒時父八十在堂召
璘與王韋屬以後事舉筆作國恩未報親養未終八字
泣數行下嘉靖初諡文懿
[011-76a]
時李夢陽何景明等倡古文辭執政者嫉才欲擯斥之
公以文章復古爲國家元氣故於李何極其扶植得不
傾陷
公性行淳謹風度詳雅義色法言不可犯干博通古今
自宋金元季及國初遺言故跡旁詢博訪歴歴能道欲
采輯爲一書病未脫稿其言曰知古非難知今爲難通
達國體者古難其人而況今乎其所述作託諸縑楮金
石者皆公之餘耳邵二泉柴墟集序/
[011-76b]
 劉 玉 端毅公
   字咸栗江西萬安人𢎞治丙辰進士仕至刑部
   侍郎
授輝縣知縣力拯凋弊嵗飢請賑不待報發粟已而郡
官閱廩民恐爲令累爭先歸粟擢御史因天變陳六事
曰端治本清化原親大臣勵庶官擇内侍攘外患武宗
嘉之復䟽劉瑾等八黨煽奸宜置之法而顧命大臣劉
健謝遷當委任䟽入瑾大怒罰輸粟四百餘石旋逮詔
[011-77a]
獄閲四月釋歸瑾誅起爲河南督學僉事轉福建提學
副使敦本黜浮表揚靖難之節招降山海之冦遷大理
寺少卿改南京僉都御史提督江防聞寧藩變傳檄致
詞以舟師往援安慶濠尋就擒嘉靖改元以平濠功擢
右副都御史晉刑部侍郎大獄事起下詔獄罷歸卒於

其學一主於誠嘗味齋戒二字謂動靜無間而誠乃可
得故終身無浮詞詭行居家孝友信讓時靡間言在官
[011-77b]
一志奉公守正亷潔之操始終不渝所居僅蔽風雨博
通羣籍長於天文地理至軍謀師律儀章法制亦莫不
詳究其本末隆慶初贈尚書諡端毅著有䟽稿文集行
於世
 劉 瑞
   字德符四川内江人𢎞治丙辰進士仕至南禮
   部侍郎
十嵗能詩文父時斆鍾愛之爲作五清書舍期以聖賢
[011-78a]
之學
入翰林授檢討屢有建白武宗初立䟽陳十事正德丁
卯劉瑾擅政朝廷嘗言事者咸得罪自度不免即上章
謝病既岀京之明日瑾矯詔斥大學士劉健以下五十
三人爲朋黨勒令致仕與名其中聞之恬然奉其母行
值嵗暮峡險至澧州依親以居時太和陳鳯梧視學湖
南檄諸郡邑士子從講學既而臨江蔡潮續視學因以
州後閒舍更爲澧蘭書院延講授院中尋鳯梧參湖藩
[011-78b]
復檄辰守創崇正書院請主之四方來學者甚衆壬申
起浙江提學副使毅然以復古明道爲己任其造士先
德行而後文藝有一行者必旌以廩食若行檢虧缺文
雖工必黜定冠婚喪祭鄉飲鄉射之儀著名宦鄉賢之
祀教以釋奠歌舞之節教化大洽會宸濠不軌鎮守太
監潛通逆謀其勢洶洶爰與按臣藩伯共定捍守之策
兩浙以安用薦歴陞南禮部侍郎甲申元日地震條六
事以進言極剴切時大禮議起羣臣以諫下獄謫罷者
[011-79a]
殆數十人復率南九卿諍之草䟽極論帝王受命受終
之道大宗小宗之義及漢唐宋以來入繼大統之典引
經援史凡數千言簡明深切上雖不能從亦未加罪未
㡬卒年六十有五
其學以程朱爲宗以居敬存誠爲本以窮理致知爲要
病世之以心學名者空自大而卒流于禪也故操存嚴
宻德器深厚平居無戲言惰色食無兼味衣無鮮綺尤
清心寡慾好學至老彌篤惟痛絶佛老異端之說每遇
[011-79b]
國有齋醮輒䟽諫止性至孝早孤事母愛敬備至既没
哀毁踰禮家廟時祭悉遵禮制持族人服視禮爲隆殺
近世士大夫未之及也
 魯 鐸 文恪公
   字振之湖廣景陵人𢎞治丙辰進士仕至國子
   監祭酒
改庻吉士授編修謝絶交遊沈潛學問以清節著聞正
德初爲國子監司業東陽生日其僚長趙永約鐸往夀
[011-80a]
公曰公何將曰兩方帕公曰當如君入索帕無有躊躇
乆之曰記有枯魚即取魚往家人曰已食其半矣公攜
半魚與永俱東陽欣然沽酒烹魚與飲三人大歡罷以
父老乞歸養尋丁艱邑有犬而骨衆共質公公曰兵象
也亡何劇賊大起嘯聚刦掠顧相戒無犯魯公家鄉里
人依之存活甚衆五年起復職復得告復被命起歴南
北祭酒公莅官虚心約已端飭自勵清慎教士重力行
抑奔競而憂時濟世尤爲惓切又復請告嘉靖初元起
[011-80b]
復舊官復以疾辭許之刑部尚書林俊言鐸清約渾晦
志尚真純道足鎮雅黜浮學足訂頑起懦請如孝宗用
謝鐸故事即家敦促一時撫按䑓省先後論薦五推卿
佐皆不應命作園曰已有居之造䑓闢洞俯仰礙巾幘
非稔交深誼不得而造也而與童子俱讀書哦詩以自
娯年六十七卒詔諭祭賜諡文恪故事四品文臣無諡
公以清節得之
先生辭華躭寂養正明恬雖功不及康濟而休風令節
[011-81a]
激昂貪鄙位不及卿相而榮名重望歆仰物情
 王廷相
   字子衡河南儀封人𢎞治壬戌進士仕至兵部
   尚書
丰姿竒秀讀書日記千言十二嵗爲邑庠生文有英氣
詩賦雅暢選庶吉士與李夢陽何景明崔銑號爲四傑
授兵科給事中條論時政不避危忌父疾䟽歸既没哀
痛踰禮正德中起服謫判亳州陞高淳知縣選御史廵
[011-81b]
䀋山東裁勢豪私販諸弊廵按陜西憲度益振禁革鎮
守太監之煽虐者提學京畿中官賄属事焚其書中官
憾甚合力誣搆下詔獄謫贛榆丞陞知縣屡遷副使提
學敦士節振萎習諸生翕然化之嘉靖初陞湖廣按察
使李見招亡納叛拒殺軍人捕獲絶其患陞副都御史
廵撫四川累陞南京兵部尚書改左都御史兼兵部尚
書領十二團營以䑓政分條𩔖奏帝允行之考滿加宫
保亡何郭勛坐罪下獄帝詰其領營敕事因責廷相黨
[011-82a]
附不行白奏革職爲民給事中劉繪䟽救不允
公歴事三朝以忠誠不欺爲先遇事之當爲毅然必行
自謂大舜雞鳴而起周公坐以待旦不予過也博古通
經究諸實用禮樂律厯象緯醫卜靡不穿通所著有禮
樂雜論四十篇夏小正解十三篇答天問一篇雅述慎
言十五篇自言志道以來仰觀俯察二十餘年言積數
萬其於仲尼之道衞守之嚴不敢異端雜之蓋竊附孔
氏之徒云
[011-82b]
 胡 鐸 支湖先生
   字時振浙江餘姚人𢎞治乙丑進士仕至太僕
   寺卿
選庶吉士尋改給事中忤逆瑾岀爲河東鹽運司運副
皭然不染瑾敗累遷福建提學副使其教士一以理學
爲先而尤邃於易所著易說至與蔡虚齋氏並稱
公平生坦易無城府然自守甚介不可干以私身殁未
㡬子孫至不能舉火姚人稱爲真道學云
[011-83a]
孫文恪陞嘗語人曰吾姚仕宦而清貧如寒畯者三人
胡中丞東臯宋中丞冕胡太僕鐸時號爲姚江三亷云
所著有典學說約支湖文集異學辨諸書
其異學辨曰象山異其所學好靜厭動是内非外心不
盡而欲其存性不知而覬其養此學之所以爲異也是
以老太極墨西銘蔽錮伊川支離晦庵又曰昔列禦冦
託爲孔子告顔淵之言曰用志不紛乃凝於神欲其不
分所以不用也不用則不知而自以爲無不知也象山
[011-83b]
亦曰人須要用不肯不用又須要爲不肯不爲而又繼
之曰人皆可以爲堯舜可以不用不爲也孟子曰奚有
於是亦爲之而已夫不用而不知以用近于二故不用
也不知而不爲以爲近于用故不爲也其功惟在於不
用而已謂之知行同功可也謂之知行合一不可也然
非吾儒之學也堯性之者也名其德者但曰克明之而
已舜於禹始以惟精惟一告之大學之格物致知即惟
精也傅說之告高宗又以非艱惟艱别之孔子之告哀
[011-84a]
公又以三行三知别之是固顯然而明較者烏得而泥之
嗚呼古之人惟恐人之不知而今之人惟恐人之有知
其亦老氏非以明民將以愚之之意歟
 佳/按先生異學辨蓋爲陽明而發其所守之正於此
 可見
 
 
 
[011-84b]
 
 
 
 
 
 
 
 明儒言行録續編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