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50 明儒言行錄-清-沈佳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儒言行録卷八
           安化縣知縣沈佳撰
 王守仁 陽明先生文成公
  字伯安浙江餘姚人𢎞治己未進士仕至南京兵
  部尚書封新建伯
父華為南吏部尚書公生有異稟年十一隨任之京師
即以能詩稱少頗不羈問塾師何為第一等事師言讀
[008-1b]
書登第耳先生中不然曰此未為第一事其為聖賢乎
戊申年十七歸越過廣信謁婁一齋諒諒故遊呉聘君
康齋門者為語聖人必可學而至遂深契之先生和易
善謔自是常端坐省言同業者未信先生正色曰吾昔
放逸今知過當改也年譜/
壬子年二十一舉鄉試是年欲為朱子格物之學不得
其方取亭前竹格之七日不得勞思致疾而止兩試不
第曰世以不得第為耻吾以不得第動心為耻丁巳在
[008-2a]
京師學兵法之塞外觀山川習射騎
二十七嵗自念辭章藝能不足以通至道求師友於天
下又不一遇心特惶惑一日讀晦翁上光宗疏謂讀書
在循序致精乃悔前日探討雖博而未嘗循序以致精
宜無所得又循其序思得漸漬洽浹然物理吾心終若
判而為二也沈鬱既久舊疾復作聞道士談養生遂有
遺世入山之志
次年舉進士時有星變下詔求言疏陳邊務八事授刑
[008-2b]
部主事辛酉奉命審録江北多所平反壬戌復命京中
舊遊多尚聲名學古詩先生歎曰吾焉能以有限之精
神為無用之虛文也告病歸越築室陽明洞中行導引
術遂先知久之悟曰此簸弄精神非道也又屏去思遺
棄世累念祖母與龍山公在因循未決久之歎曰此念
生于孩提此念可去是滅性矣於是復思用世往來南
屏諸刹有僧稱三年不語不視先生以術喝之起視問
其家有母在問曰起念否對曰不能不起先生即指愛
[008-3a]
親本性諭之僧泣涕即去
甲子聘主山東鄉試有佛老害道由於聖學不明之問
識拔多名士九月改兵部主事時學者溺於辭章記誦
不復知有身心之學先生首倡言之使人先立必為聖
人之志年三十四乃專志授徒講學與甘泉湛若水共
以倡明聖學為事
丙寅正徳初元奄瑾竊柄南京科道戴銑薄彥徽等以
諫忤旨逮繫詔獄先生首抗疏救之謂君仁則臣直銑
[008-3b]
等以言為責如其善宜嘉納即不善亦宜包容以開忠
讜之路幸寢前旨俾各供職足以擴大公無我之仁明
改過不吝之勇他語侵瑾瑾銜之下獄廷杖四十既絶
復甦謫貴州龍場驛丞至錢塘瑾使人隨偵懼不免托
言投江而輕舟自海至閩入武夷山中有險夷原不滯
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之詩歸逾年始赴龍場驛
龍場在貴州西北萬山叢棘蛇虺蠱瘴之與居夷人鴃
舌語不可通舊無室屋始教之範土架木以居從者皆
[008-4a]
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飼之又百方慰解有同旅行者父
子主僕皆病死先生為文瘞之時瑾憾未已先生自計
得失榮辱不以闗心惟生死一事未免在慮為石槨自
誓日夜端居澄黙以俟命
 應嗣寅曰從古聖賢得力皆在懸崖斷索之際
因思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中夜悟格物致知之旨不
覺呼躍從者皆驚始知聖人之道五性自足向之求理
於事物誤也乃以黙記五經之言皆以此意貫之著五
[008-4b]
經臆説時年三十六
 應嗣寅曰人茍悉心内求莫不有所開悟但其所悟
 未必竟徹聖人之道耳以先生為無所悟則不可謂
 悟而無誤亦不可
居久夷人亦日來親狎共伐木為搆龍岡書院及寅賔
堂何陋軒君子亭玩易窩居之水西安宣慰餽米肉給
使令既久重以金帛鞍馬俱辭不受朝廷議設衞於西
水既置城已而中止驛傳尚存安惡據其腹心欲去之
[008-5a]
以問先生遺書止之且申朝廷威信令甲議遂寢又宋
氏有酋叛先生諷安討平之民賴以寧己巳督學席書
與先生往復有合遂與毛憲副修葺書院率貢陽諸生
以師禮事之始論知行合一
 後徐愛問今人已知父當孝兄當弟矣迺不能孝弟
 知與行分明是兩事先生曰此被私欲隔斷耳非本
 體也聖賢教人知行正是要人復本體故大學指出
 真知行以示人曰如好好色如惡惡臭夫見好色屬
[008-5b]
 知好好色屬行只見色時已是好矣非見後而始立
 心去好也聞惡臭屬知惡惡臭屬行只聞臭時已是
 惡矣非聞後而始立心去惡也又如稱某人知孝某
 人知弟必其人已曽行孝行弟方可稱他知孝知弟
 此便是知行之本體愛曰古人分知行為二恐是要
 人用功有分曉否先生曰此正失却古人宗旨某嘗
 説知是行之主意行實知之工夫知是行之始行實
 知之成已可理會矣古人立言所以分知行為二者
[008-6a]
 緣世間有一種人懵懵然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維省
 察是之謂㝠行妄作所以必説知而後行無謬又有
 一種人茫茫然懸空去思索全不肯著實躬行是之
 謂揣摹影響所以必説行而後知始真此是古人不
 得已之教若見得時一言足矣今人却以為必先知
 然後能行且講習討論以求知俟知得真時方去行
 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某今説知行合一使
 學者求本體庶無支離決裂之病
[008-6b]
 應嗣寅曰先生之時見講習討論者多力行者少故
 説知行合一其實重在行于今之時舎利禄所在未
 有肯講習討論者間有一二不求利禄者便謂吾性
 自足何必求學于古人何必求問于今人祇守虛靈
 之本體草記先儒之語録則聖學精微永無知日為
 今之説必當知行並進原先生之意只以常覺為主
 説知行為一方得喫緊昔邵子詩曰聖人吃緊些兒
 事明道曰道理平鋪著何用如此易文言説君子學
[008-7a]
 以聚之問以辨之先著一句寛以居之而後曰仁以
 行之正謂一吃緊了便探討不得必致先生沈鬱致
 疾之患矣
庚午陞廬陵知縣為政不事威刑惟以開導人心為本
莅任首詢里役有訟者不即聽稽國初舊制慎選里正
三老坐申明亭使之委曲勸論有涕泣悔過而歸者在
縣七閲月遺告示十有六大抵慰父老使教子弟毋令
蕩僻城中失火因使闢火巷定水次兑運絶鎮守横征
[008-7b]
杜神會之借辦立保甲以弭盜清驛遞以延賔旅
寄書常徳諸生曰前在寺中所云靜坐非欲坐禪入定
也葢因吾輩平日為事物紛拏未知為己欲以此補小
學收放心一段功夫耳
陞南刑部主事與黄綰應良論學言學者欲為聖人必
須廓清心體使纖翳不留真性始見方有操持涵養之
地又曰好易惡難便流入禪釋去也
 錢徳洪曰先生立教皆經實踐故所言懇篤若此自
[008-8a]
 揭良知宗旨後吾黨人覺領悟太易認虛見為真得
 無復向裏著己之功矣故吾黨頴悟捷速者往往多
 無成甚可憂也
辛未調吏部驗封主事歴吏部文選員外郎先生送湛
若水序略曰顔子没而聖人之學亡曽子唯一貫之旨
傳之孟軻絶又二千餘年而周程續自是而言益詳道
益晦孟子患楊墨周程之際釋老大行今世學者皆知
尊孔孟賤楊墨擯釋老聖人之道若大明於世然吾從
[008-8b]
而求之揚墨釋老彼於聖人之道異然猶有自得也而
世之學者章繪句琢以誇俗詭心色取相餙以偽謂聖
人之道勞苦無功非復人之所可為而徒取辯于言辭
之間古之人有終身不能究者今吾皆能言其略自以
為若是亦足矣而聖人之學遂廢則今之所大患者豈
非記誦辭章之習而弊之所從來無亦言之太詳析之
太精之過與某㓜不學問陷溺於邪僻者二十年而始
究心于老釋賴天之靈因有所覺始乃沿周程之説求
[008-9a]
之而若有得焉顧一二同志之外莫予翼也岌岌乎仆
而復興晚得友于甘泉湛子而後吾之志益堅毅然若
不可遏則余之資於甘泉多矣三月陞考功郎中進南
太僕少卿甲戌陞南鴻臚卿從游日衆先生曰吾年來
欲懲末俗之卑汚引接學者多就高明一路以救時弊
今見學者漸有流入空虛為脱落新奇之論吾已悔之
矣故南畿論學只教學者以存天理去人欲為省察克
治實功
[008-9b]
丙子陞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等處十月歸省至越
王思輿語季本曰陽明此行必立事功曰何以知之曰
觸之不動矣丁丑至贛置二匣行臺前榜曰求通民情
願聞已過贛當四省之交諸劇盜不時四出刼掠為患
而時宸濠潛蓄不軌隂與賊通為之曲䕶積至數十萬
衆先生莅任纔旬日即議進𠞰時諸將請調狼兵俟秋
再舉先生曰廣東之兵意在倚重狼達土軍然後舉事
諸賊亦候吾土兵之集以卜戰期此正可奮怯為勇變
[008-10a]
弱為强勝負之筭間不容髪於是親率鋭卒進屯上杭
聲言犒衆退師俟秋再舉選兵分三路乘晦夜啣枚並
進直搗象湖山破巢四十餘所漳冦悉平五月立兵符
奏設和平縣九月授先生提督軍務討賊兵部尚書王
瓊素竒公請上即與兵符兼巡撫得便宜行事是時漳
冦雖平而樂昌龍川諸巢尚多嘯聚先生為文諭之曰
人之所共恥者莫過於身遭刼掠之苦今使有人罵爾
等為盜爾必憤然而怒又使人焚爾室廬刼爾財貨掠
[008-10b]
爾妻女爾必懷恨切骨寧死必報爾等以是加人人其
有不怨者乎人同此心爾寧獨不知乃必欲為此其間
想亦不得已者或是為官所迫或是為大户所侵一時
錯起念頭誤入其中後遂不敢出此等苦情亦甚可憫
然亦皆由爾等悔悟不切耳爾等當時去做賊時是生
人尋死路尚且要去便去今欲改行從善是死人求生
路乃反不敢耶若爾等肯如當初去做賊時拚死出來
要求改行從善我官府豈有必要殺汝之理爾等久習
[008-11a]
惡毒忍於殺人心多猜疑豈知我上人之心無故殺一
雞犬尚且不忍况於人命闗天若輕易殺之㝠㝠之中
斷有還報殃禍及於子孫何苦而必欲為此我每為爾
等思念及此輒至於終夜不能安寢亦無非欲為爾等
尋一生路惟是爾等㝠頑不化然後不得已而興兵此
則非我殺之乃天殺之也今謂我全無殺人之心亦是
誑爾若謂必欲殺爾又非吾之本心爾等今雖從惡其
始同是朝廷赤子譬如一父母同生十子八人為善二
[008-11b]
人背逆要害八人父母之心須去二人然後八人得以
安生均之為子父母之心何故必欲偏殺二子不得已
也吾於爾等亦正如此若此二子者一旦悔惡遷善號
泣投誠為父母者亦必哀憫而赦之何者不忍殺其子
者乃父母之本心也今得遂其本心何喜何幸如之吾
於爾等亦正如此聞爾為賊所得苦亦不少其間尚有
衣食不充者何不以爾為賊之勤苦精力而用之於耕
農運之於商賈可以坐致饒富而安亨逸樂放心縱意
[008-12a]
游觀城市之中優游田野之内豈如今日出則畏官避
讐入則防誅懼𠞰潛形遁跡憂苦終身卒之身滅家破
妻子戮辱亦有何好乎爾等若能聴吾言改行從善吾
即視爾為良民更不追爾舊惡若習性已成難更改動
亦由爾等任意為之吾南調兩廣之狼達西調湖湘之
土兵親率大軍圍爾巢穴一年不盡至於兩年兩年不
盡至於三年爾之財力有限吾之兵糧無窮縱爾等皆
為有翼之虎亦不能逃於天地之外矣嗚呼民吾同胞
[008-12b]
爾皆吾赤子吾終不能撫恤爾等而至於殺爾痛哉興
言至此不覺淚下先生告諭藹然天地父母之心各寨
酋長頗多感動即率衆出降唯池仲容負固不服
十月進兵横水時賊首謝志珊糾率諸賊謀先破南康
乘虚入廣先生議以為横水左溪為江西腹心之患若
先與湖廣夾攻桶岡進兵兩寇之間腹背受敵勢必不
利今議進兵横水剋期在十一月朔賊必以為先事桶
岡觀望未備乘此急擊可以得志遂破賊巢五十謝志
[008-13a]
珊等伏誅衆議乘勝進攻桶岡先生以桶岡天險四塞
青壁萬仞中盤百餘里連峯參天深林絶谷不覩日月
其所由入惟鎖匙龍等然皆架棧梯壑賊坐崖巔發礧
石可無執兵而禦我師惟上章一路稍平然深入湖廣
迂迴取道半月始至事皆非便今横水左溪餘賊皆已
奔入同難合勢為守必力我師兼三日之糧長驅百餘
里而爭利彼若扼而不前頓兵幽谷之底所謂强弩之
末不能穿魯縞矣今若移屯近地休兵鋭振揚威聲先
[008-13b]
使人諭以禍福彼必懼而請服其或不從乘其猶豫襲
而擊之乃可以逞因使其黨往説之賊遲疑未備先生
分部各兵於晦日乘夜徑進次早冒雨疾登賊首藍天
鳳方聚議而各兵已入險合擊賊遂大敗破巢三十餘
兩地之冦盤據千里荼毒數郡兩月間凡俘斬六千有
竒破巢八十有四釋其脇從千餘衆歸流亡使復業度
地居民夷其險阻
冬奏以削平諸地建崇義縣戊寅正月征三浰浰頭賊
[008-14a]
池仲容見諸巢悉破始懼遣其弟池仲安來附而内嚴
戰備先生熟察其變陽怒告變盧珂等械繫之密令其
所親信説使自來投訴息民散兵示不復用賊遂弛備
仲容率其黨九十三人詣贛來見先生館待之明年正
月計擒仲容并其黨悉殱之使人趨發屬縣兵各從所
分地入先生親率軍直搗下浰大巢諸巢盡破乘勝逐
北追討殆盡奏設和平縣留官防守而歸先生驅卒不
滿萬餘糜餉不過數萬數月間斬馘俘獲無筭三省宴
[008-14b]
如諸賊藪盡為治境
先生莅贛甫逾年凡三捷皆役不再籍兵無挫刃其初
至兵乏矣第選民兵立兵符明賞罰以練之而不征調
狼達土兵食匱矣第䟽通鹽法處商税以足之而未始
加賦編民開縣置司立學移驛一時經略皆千百年至
計在事燕居則挽强習勞出兵則躍馬先驅經營出入
不暇寧居而意思安閒常若無事門人數十相隨談道
未嘗以造次輟也聖學宗傳/
[008-15a]
六月陞副都御史䕃子錦衣衞世襲百户班師至贛雖
軍旅擾擾而以維風化為急贛人性僑野為立保甲十
家牌法作業出入有紀又行鄉約設社學教郡邑子弟
歌詩習禮又親書教誡四章使之家諭户曉嶺北風俗
為之丕變開書院日與海内名賢士大夫講學
七月刻古本大學先生在龍場時即疑朱子大學章句
以為古本本簡易明白其書止於一篇原無經傳之分
原無缺傳可補至是録刻成書傍為之釋
[008-15b]
刻朱子晚年定論自洪武永樂間專崇朱學海内學術
齊同無有異説自先生始為異論學士大夫囂然攻為
禪學先生乃取朱子之説而檢求之以為晚年定論謂
世之所傳集註或問之𩔖乃其中年未定之説其諸語
𩔖之屬又其門人挾勝心以附己見而世之學者不求
其晚嵗既悟之論競相呶呶以亂正學輒採録而裒集
之私以示夫同志
 羅整庵與先生書曰不知所謂晚年者斷以何年為
[008-16a]
 定羸軀病暑未暇詳考偶考得何叔京氏卒於淳熙
 乙未時朱子年方四十有六爾後二年丁酉而論孟
 集註或問始成今有取於答何書者四通以為晚年
 定論至於集註或問則以為中年未定之説竊恐考
 之欠詳而立論之太果也
 應嗣寅曰聖人之學自志學以至從心無有止息何
 況朱子晚年豈不更進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則入
 門之際千聖定本朱子臨終三日前改大學誠意章
[008-16b]
 若格物之解果誤豈有入門便誤後學而不改之理
 先生答羅整庵書謂其中年數誠有所未考然則先
 生但取其近己者集為定論耳
八月門人刻傳習録九月修濂溪書院
己卯六月奉勅勘處福建叛軍至豐城聞宸濠反遂返
吉安時南風急舟不能前先生焚香泣禱風止北帆起
濠已遣兵千人逆之潛入漁舟得免抵吉安與知府伍
文定謀起兵討賊乃定計上疏告變而移檄列郡暴濠
[008-17a]
罪狀俾各率吏士勤王時兵未集憂南京無備欲沮撓
之為兩廣機密大牌備兵部咨及都御史顏咨云率領
狼達官兵四十八萬江西公幹濠見檄果疑懼遷延未
發又詐為諸郡邑接濟官軍公移又為李士實劉養正
内應偽書賊將投降密狀令人入於濠濠徼得書檄傍
徨未決與士實養正謀皆勸疾趣南京即大位濠内疑
十餘日而探中外兵不至諜知非實乃留少兵守南昌
而自率其衆六萬人襲九江南康下之進圍安慶留攻
[008-17b]
不克
奉旨著督兵討賊先生固封偽檄以進疏略曰陛下在
位一十四年屢經變難民心揺動尚爾巡遊不已致使
宗室謀動干戈冀竊大寶且天下之覬覦寧特一寧王
天下之姦雄豈特在宗室言念及此懔骨寒心昔漢武
有輪臺之悔而天下向治徳宗下奉天之詔而士民
感泣伏望皇上痛自克責易轍改絃罷出姦諛以回天
下豪傑之心絶迹巡遊以杜天下姦雄之望以十三日
[008-18a]
甲辰督知府伍文定發吉安時我師已大集僉請急救
安慶先生以為非策不如先舉南昌法所謂攻其必救
是已乃誓師樟樹使精卒四百襲破其伏兵之在新舊
厰者躡之至暮士蟻附而上遂拔南昌擒其居守王拱
樤及宸濠子時濠為安慶所抗氣稍沮聞南昌失守解
圍自救先生使伍文定等以精卒三千分道逆擊都指
揮余恩以游兵四百往來為疑兵陳槐等以兵二千分
為十餘軍張疑設伏與文定等密相應遇其前鋒於黄
[008-18b]
家渡佯北以致之賊爭利競進而亂邢珣以所部衝擊
斷其中堅文定恩等乘之伏兵羣起賊大敗退保八字
腦賊併力致死我兵少却急取先却者頭益爭奮伍文
定立銃礮間火燎其鬚殊死戰濠又敗明日濠方晨朝
我兵四面至礮火碎其副舟遂奔潰擒濠及其子眷屬
李士實劉養正數十人斬首三千級溺水死者二萬餘
分兵追𠞰江西平㨗聞上議親征寢不下上自稱威武
大將軍南巡公乃俘濠取内道以獻太監張忠安邊伯
[008-19a]
許泰議將縱之鄱湖俟上親與遇戰先生弗聽抵錢塘
以濠付張永
稱病西湖淨慈寺聞南巡已至淮揚從京口將趨行在
大學士楊一清固止之會奉㫖兼巡撫江西遂還南昌
忠等方挾宸濠搜求百出肆為飛語北軍或肆坐嫚罵
或故衝導起釁先生一不為動務待以禮豫令市民移
家於鄉而以老羸應門始欲犒賞北軍泰等預禁之令
勿受乃傳示内外諭北軍離家苦楚居民當敦主客禮
[008-19b]
每出遇北軍喪必停車問故厚與之櫬嗟歎乃去久之
北軍咸服㑹冬至節近預令城市舉奠時新經濠亂哭
亡酹酒者聲聞不絶北軍無不思家泣下先生與忠等
語不稍狥已漸知畏嘗與先生較射教場先生勉應之
曰三發三中北軍舉手嘖嘖忠等懼乃班師還南都讒
先生必反曰召必不至庚辰正月有詔召先生至蕪湖
忠泰拒之半月不得入乃入九華山草庵宴坐武宗遣
人覘之曰王守仁學道人也召之即至安得反乎乃命
[008-20a]
返江西
 先生赴召至上新河為諸幸讒阻不得見中夜黙坐
 見水波拍岸汩汩有聲思曰以一身䝉謗死即死耳
 如老親何謂門人曰此時若有一孔可以竊父而逃
 吾亦終身長往不返矣
二月觀兵九江還南昌請寛租賑卹士民五月江西大
水疏自劾錢徳洪曰是時武宗猶羈南畿進諫無由姑
敘地方災異以自劾冀君心開悟而加意黎元七月上
[008-20b]
令重上捷音始議北旋四疏省𦵏不允
十六年先生年五十始揭致良知之教一日先生喟然
發歎陳九川問曰先生何歎也曰此理簡易明白若此
乃一經沈埋數百年九川曰亦為宋儒從知解上入認
識神為性體故聞見日益障道日深耳先生曰然譬之
人有冒别姓墳墓為祖墓者無以為辨只得開壙將子
孫滴血真偽無可逃矣我此良知二字實聖聖相傳一
㸃滴骨血也
[008-21a]
録陸象山子孫五月集門人於白鹿洞六月赴世宗内
召尋止陞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遂疏乞便道省𦵏
至越尋封新建
嘉靖元年正月疏辭封爵時紀功册諸人多不録先生
累䟽辭封乞録諸勤王者功謂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
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
之恥四者備而禍全臣之不敢受爵者非以辭榮也避
禍焉耳竟格不行丁龍山公艱時御史程啟元給事中
[008-21b]
毛玉劾先生亂正學
甲申大禮議起霍韜等先後以大禮問皆不答嘗有詩
曰無端禮樂紛紛議誰與青天掃宿塵
丁亥五月命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征思田六月疏辭不
允將適廣為私囑於客座曰但願温恭直諒之友來此
講學論道示以孝友謙和之行徳業相勸過失相規以
教訓我子弟使無陷於非僻不願狂懆惰慢之徒來此
博奕飲酒長傲飾非導以驕奢淫蕩之事誘以貨利貪
[008-22a]
黷之謀㝠頑無恥扇惑鼓動以益我子弟之不肖嗚呼
由前之説是謂良士由後之説是謂凶人我子弟茍逺
良士而近凶人是謂逆子戒之戒之九月發越中先一
日晚客散門人錢徳洪王畿候立庭下先生復移席天
泉橋上徳洪舉舟中與畿論為學宗㫖畿言先生所説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恐未是究竟話頭
心既是無善無惡意亦是無善無惡知亦是無善無惡
物亦是無善無惡若説意有善有惡畢竟心亦未是無
[008-22b]
善無惡洪以為心體原來無善無惡今習染既久覺心
體上見有善惡在為善去惡正是復那本體功夫若見
得本體如此只説無功夫可用恐只是見耳敢問孰是
先生喜曰正要二君有此一問汝中須用徳洪功夫徳
洪須透汝中本體二君相取為益吾學更無遺念矣徳
洪請問先生曰太虛之中日月星辰風雨露雷隂霾曀
氣何物不有又何一物得為太虛之障人心本體亦復
如是太虛無形一過而化亦何費纖毫氣力徳洪功夫
[008-23a]
須要如此畿請問先生曰汝中見得此意只好黙黙自
修不可執以接人上根之人世亦難遇一悟本體即見
功夫物我内外一齊盡透此顏子明道不敢承當豈可
輕易望人二君已後與學者言務要依我四句宗㫖無
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
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以是自修直躋聖位以此接人更
無差失畿曰本體透後于此四句宗㫖何如先生曰此
徹上徹下語自初學以至聖人只此功夫初學用此循
[008-23b]
循有入雖至聖人窮究無盡堯舜精一功夫亦只如此
先生又重囑曰我年來立教亦更幾番今始立此四句
人心自有知識以來已為習俗所染今不教他在良知
上實用為善去惡功夫只去懸空想個本體一切事為
俱不著實此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説破
 應嗣寅曰使先生當日立教之説若曰至善者心之
 體感物而動出於善或出於惡者意也知善知惡是
 良知存善去惡者復吾心體也則為善去惡便是究
[008-24a]
 竟也今乃以無善為心體則固不必為善矣而又曰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則為善尚未是
 心體王畿之説有自來矣然則先生宗㫖在無善無
 惡心之體一句已自不是何也朱子曰所謂性善者
 無惡之名又曰人纔見説仁義禮智四者為性之體
 便疑實有此四塊之物磊塊其間皆是錯看了也然
 則無惡即是善況性中既具仁義禮智不可謂無善
 矣性中具有仁義禮智只是未發故不見其迹夫未
[008-24b]
 發宜皆無善惡之可名然聖人不説性無善者葢有
 故如桃仁杏仁穀種稗子莫非未發之性而聖人專
 重穀種謂其有中氣也雖未發而其所具之氣已自
 不同于物矣儒釋之分正在於此人性物性之分亦
 在於此葢成性者止如草木之成核善者核中之生
 氣有心體而無善是空穀也所謂荑稗之種也及其
 發也必無繼之之善矣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
 是良知此二句説得至為善去惡是格物此一句竟
[008-25a]
 不是葢為善去惡而在内誠意之功為善去惡而在外
 則修身之功也祇為人不知孰為善惡故教之以格
 物而仍教之以致知在為善去惡何異説夢況修身
 在外可以言為善去惡誠意在内但可謂之閑邪存
 其誠并不可言為也此先生立教之誤至王畿言意
 亦是無善無惡不知其動者何念乃不可謂善又不
 可謂惡也知亦是無善無惡只是懵懂不識是非物
 亦是無善無惡則善惡在物吾安得以為有以為無
[008-25b]
 更可嗤也反不如説心意知物皆歸無有為禪家本
 色也性理大中/
 佳/按先生之教始裂於龍谿故念庵羅子屢斥其失
 殆四無有以誤之歟至立三教合一之説而隂詆程
 朱為異端萬厯中年羣然崇尚浸淫入於制藝非有
 涇陽景逸諸儒力挽之則斯道之晦蝕可勝歎哉是
 以君子貴慎於立言也
至吉安大會士友於螺川諸生偕舊遊三百餘人迎入
[008-26a]
驛中先生曰堯舜生知安行的聖人猶兢兢業業用困
勉工夫吾儕以困勉資質而悠悠蕩蕩坐享生知安行
的成功豈不誤己哉又曰良知之妙真是周流六虛變
動不居若假以文過飾非為害大矣臨别囑曰工夫只
是簡易真切愈真切愈簡易愈簡易愈真切
先生至梧州先是岑猛叛兩廣猛死田州其黨盧蘇王
受搆衆復叛攻陷思恩提督都御史姚鏌發四省兵討
之久勿克朝議用張璁桂萼薦起先生代鏌先生至任
[008-26b]
開示恩信盡撤調集防守之兵諭以朝廷遣大臣處勘
開爾等更生之路爾等果能誠心投順當貸爾死蘇受
等自縛來歸先生薄示懲杖諭以今日宥爾一死者朝
廷天地好生之仁必杖爾示罰者我等人臣執法之義
於是衆皆叩頭悦服悉遣歸農思田平先生為文勒石
興學校設防安撫踰年班師先生又以斷藤峽及八寨
諸賊盤據反側久毒嶺表乃因討思田歸兵宻與領兵
官約束分道襲之而檄蘇受等兵相犄角立功以報左
[008-27a]
右夾翼誅獲劇賊三千有竒悉定其地捷奏至遣行人
馮恩齎勅奬賜疏謝時閣臣桂萼素忌先生言先生挾
詐專兵先生亦病十月疏請告移卧舟次將自梧道廣
侍命於韶雍之間十一月丁卯卒於南安時推官周積
候疾問遺言先生微哂曰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問何所
囑先生曰他無所念平生學問方纔見得數分未能與
吾黨共成之為可恨耳遂逝時年五十七八年二月喪
至越是時朝中議先生學術有㫖邇來士子邪説皆其
[008-27b]
倡導爵䕃贈諡諸典不行且下詔禁先生學術隆慶元
年贈新建候諡文成照舊世襲萬厯十二年從祀孔廟
先生天資超絶少喜任俠長好辭章仙釋既而以斯道
自任以聖人為必可至平生無一時一念不在於學經
歴危變益信良知真足以忘患難出生死故晚年時時
舉以示人曰吾此學從百死千難中得來豈可易説
或言以公氣節文章政事勲業足葢一世只除却講學
一事便是完人先生答曰某但願從事講學不願其他
[008-28a]
人謂先生豪傑之才聖賢之學云所著有陽明集居夷
集五經臆説大學古本旁註及門人所記傳習録所纂
則言行於世
先生生時祖母岑夢神人衣緋玉雲中鼔吹送兒授之
因命名曰雲五嵗不言有僧過之曰好箇孩兒可惜道
破遂改今名即能言
十一嵗祖竹軒公攜先生北上過金山寺對客賦詩曰
金山一㸃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厎天醉倚妙髙臺上月
[008-28b]
玉簫吹徹洞龍眠客大驚異復命賦蔽月山房隨口應
曰山近月逺月覺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人有眼大如
天還見山小月更濶十五嵗出游居庸三闗詢諸夷種
落與備禦策逐騎射欲上書於朝父龍山公斥之為狂
乃止
初學書法先生後讀明道書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
好即此是學既非要字好又何學也乃知古人隨時隨
事只在心上學此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與學者論格
[008-29a]
物多舉此為證
辛酉以刑部主事審録江北游九華山宿化城寺是時
道者蔡蓬頭善談仙先生以禮請問蔡曰汝禮雖隆終
不忘官相一笑而别聞地藏洞有異人坐卧松毛不火
食歴險訪之異人方熟睡先生坐傍撫其足頃之醒視
曰路險何得至此因論曰周茂叔程明道是儒家兩箇
好秀才
先生托跡投江附估船遯遇颶風飄至閩境夜奔山徑
[008-29b]
叩寺求宿不納趨野廟倚香案卧葢虎穴也夜半虎遶
廊哮吼不入及旦僧見先生無恙異之邀至寺則前鐵
柱宫所晤道士在焉因與商逺遁計道士曰子有親在
不可因為筮得明夷遂決策返先生與黄綰論學綰自
言有志未實用功先生曰人患無志不患無功
在滁州日與門人遨遊瑯琊瀼泉間環龍潭而坐者常
數百人歌聲振山谷後陞南鴻臚卿滁陽諸友送至烏
衣不能别以詩促之歸曰掘地見泉水隨處無勿得何
[008-30a]
必驅馳為千里逺相即君不見堯羮與舜牆又不見孔
與蹠對面不相識逆旅主人多殷懃出門轉盻成路人
先生平湖廣横水桶岡諸寇酋長謝志珊就擒問曰汝
何策得衆若此志珊曰亦不容易平生見世上魁傑好
漢多方招致斷不輕易放過先生退語門人曰吾儕一
生求友當如此矣
征三浰以書示薛侃曰即日抵龍南明日入巢四路並
進賊有必破之勢矣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區區剪
[008-30b]
除鼠竊何足為異若諸賢掃蕩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
定之功此大丈夫不世之偉績也
勤王時鄒守益趨見曰聞宸濠誘舊賊葉芳兵攻吉安
矣先生曰芳必不叛曰彼從濠望封拜可尋常計乎先
生黙然良久曰天下盡反我輩固當如是一時胸中利
害如洗
方先生初入南昌時日坐都院後堂對士友論學洞開
中門令見前後報至登堂遣之時有言文定焚鬚及兵
[008-31a]
前却狀者衆咸失色先生徐起如側席遣牌斬其前却
者還坐復理前語論學徐聞濠擒衆咸色喜先生愀然
曰濠雖擒苐恐傷死者衆耳亦復論學如常
 劉念臺曰學者或云於靜中見得道理如此而動時
 又復忙亂或云於動時頗近於道而靜中又復紛擾
 症雖二見其實一病也動靜二字不能打合如何言
 學陽明先生在軍中一面與門人講學一面應酬軍
 務纖毫不亂此時動靜一乎二乎山隂語要/
[008-31b]
先生在錢塘遇太監張永極言江西遭禍亂民困已極
不堪六師擾永然之乃曰吾出為羣小在君側欲左右
調䕶聖躬耳非為功來也先生功吾自知之勞錦衣止
五金錦衣怒不納次日來辭先生執其手曰我在正徳
初下錦衣獄甚久未見輕財重義有如公者昨薄物出
區區意只求備禮聞公不納令我惶愧我無他長止善
作文字他日當為表章令錦衣知有公也復再拜其人
竟不能出他語而别
[008-32a]
霍韜過論大學輒持舊見先生曰若傳習書史考正古
今以廣吾見聞則可若欲以是求得入聖門路譬之採
摘枝葉以綴本根而欲通其血脈葢亦難矣
 佳/按先生論格物非是其論入聖不在採摘枝葉廣
 博見聞則篤論也為學而不身體力行徒資誦説先
 生之所棄哉
先生居憂使門人子弟紀喪因材分任仙居金克厚得
監厨後克厚連舉進士語人曰吾學得司厨大益時先
[008-32b]
生居里謗議日熾言官希宰輔意倡言論劾癸未南宫
策問心學隂詆闢先生學術徐珊不對而出歐陽徳王
臣魏良弼等直發師㫖亦在取列先生謂門弟子曰吾
道非耶何為如此在侍者或謂先生功盛位崇忌嫉者
謗或謂先生學駁宋儒拘泥者謗或謂從游者衆莫保
其往不無以身謗曰三言者誠有之特吾自知處諸君
論猶未及葢吾前尚有鄉愿意在今只信良知更無掩
藏迴䕶纔做得狂者耳海寧董澐以能詩聞於江湖年
[008-33a]
六十八聞先生學以杖肩其瓢笠詩卷来訪登門長揖
上坐先生異其氣貌禮敬之與之語連日夜澐有悟因
納拜稱弟子先生與之徜徉山水間澐日有聞歡然樂
而忘歸也自號從吾道人先生作從吾道人記以贈之
八月之望日白如洗先生集諸弟子於碧霞池之天泉
橋上侍者百十人酒半行命歌詩諸弟子比音而作翕
然如協金石少間理絲吹竹或投壺或鼔棹逺近相答
先生顧而樂之遂即席賦詩有鏗然舎瑟春風裏㸃也
[008-33b]
雖狂得我情之句明日諸生入謝先生曰昔孔子在陳
何思魯之狂士葢世之學者没溺富貴聲利之場如拘
如囚而莫之省脱及聞孔子之教始知一切俗緣皆非
性體乃豁然脱落但見得此意不加實踐以入於精微
則漸有輕滅世故濶略倫物之病比世之庸庸瑣瑣者
不同其為未得於道一也故孔子在陳思歸以裁之使
入於道耳諸君講學但患未得此意今幸見此正好精
詣力造以求於至道無以一見自足而終止於狂也
[008-34a]
歐陽徳為六安州守奉書問學以為初政倥偬後稍次
第始得與諸生講學先生曰吾所講學正在政務倥偬
中豈必聚徒而後為講學耶
示黄綰書曰人在仕途比之退處山林時工夫難十倍
非得良友時時警發砥礪平日志向鮮有不潛移黙奪
弛然日就頽靡者聖學宗傳/
先生十五嵗時夢中嘗得句云卷甲歸來馬伏波早年
兵法髩毛皤莫知其謂後舟至烏蠻灘舟人指曰此伏
[008-34b]
波廟前灘也先生呀然登廟禮拜如夢中所見因續夢
中詩且歎人生行止之不偶云行狀/
先生初第上安邊八策世稱為訏謨晚自省曰語中多
抗厲氣此氣未除而欲任天下事其何能濟筮仕刑曹
言于大司冦禁獄吏取飯囚之餘豢豕或以為美談晚
自悔曰當時善則歸己不識置堂官同僚於何地此不
學之過或問寧藩事曰當時只合如此覺來尚有揮霍
微動於氣者在使今日處之更别
[008-35a]
劉養正舊從公游母死未葬公為之葬為文祭之曰吾
不敢宥汝之生而葬汝之母可謂故舊不遺情法兩盡
名臣言行録/
家居時里人有求鬻其産者先生辭卻已一日先生偕
董澐王畿諸門人遊山偶經其處覩其風景佳勝衷黙
悔前之未收也忽惕然自訟曰是何心哉有貪心便無
恕心矣且悔且訟兩念交戰膺中行里許始化徐以告
從行諸弟曰克己之難如此
[008-35b]
先生答顧璘書曰夫拔本塞源之論不明於天下則天
下之學聖人者將日繁日難不至淪於禽獸不止而猶
自以為聖人之學夫聖人之心視天下之人無内外逺
近凡有血氣皆其昆弟赤子之親莫不欲安全而教養
之以遂其萬物一體之念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異
於聖人也特其間於有我之私隔於物欲之蔽大者以
小通者以塞甚有視其父子兄弟如仇讐者聖人有憂
之是以推其天地萬物一體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
[008-36a]
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復其心體之同然其教之大端則
堯舜禹之相授受所謂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而其節目則舜之命契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
有别長㓜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當是之時人無異
見家無異習安此者謂之聖勉此者謂之賢而背此者
雖啟明如朱亦謂之不肖下至閭井田野農工商賈之
賤莫不皆有是學而惟以成其徳行為務何者無有聞
見之雜記誦之煩辭章之靡濫功利之馳逐而但使之
[008-36b]
孝其親弟其長信其朋友以復其心體之同然則人亦
孰不能之乎學校之中惟以成徳為事有長于禮樂長
于政教長于水土播植者則就其成徳而因使益精其
能迨夫舉徳而任則用之者惟知同心一徳以共安天
下之民視才之稱否而不以崇卑為輕重效用者亦惟
知同心一徳以共安天下之民茍當其能則終身安於
卑瑣而不以為賤當是時才質之下者則安其農工商
賈之分各勤其業以相生相養而無有乎希高慕外之
[008-37a]
心才能之異若臯夔稷契者則出而各効其能或營衣
食或通有無或備器用集謀并力以求遂其仰事俯育
之願譬之一身目不恥其無聰而耳之所涉目必營焉
足不恥其無及而手之所探足必前焉葢其元氣充周
血脈條暢是以痒疴呼吸感觸神應有不言而喻之妙
此聖人之學所以至易至簡易知易從學易能而才易
成者正以大端惟在復心體之同然也而知識技能非
所以與論也三代以降教者不復以此為教學者不復
[008-37b]
以此為學霸者之徒竊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於外以
内濟其私天下靡然宗之聖人之道遂以蕪塞世之儒
者慨然悲傷蒐獵先聖王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補于
煨燼之餘聖學之門牆遂不可復覩於是乎有訓詁之
學而傳之以為名有記誦之學而言之以為博有詞章
之學而侈之以為麗相矜以知相軋以勢相爭以利相
高以技能相取以聲譽其出而仕也理錢穀者則欲并
夫兵刑典禮樂者又欲與於銓軸處郡縣則思藩臬之
[008-38a]
高居臺諫則望宰執之要故不能其事則不可以兼其
官不通其説則不可以要其譽記誦之廣適以長其傲
也知識之多適以行其惡也聞見之博適以肆其辨也
辭章之富適以飾其偽也嗚呼以若是之積染以若是
之心志而又講之以若是之學術宜其聞吾聖人之教
而視之以為贅疣枘鑿則其以良知為未足而謂聖人
之學為無所用亦其勢有必至矣非夫豪傑之士無所
待而興者吾誰與望乎
[008-38b]
嗣寅應氏曰先生之學誠能救時然先生可謂能止而
未知止於至善也今言先生之美夫先儒之著述豈以
為名哉其始也窮思劄記以無忘所知其既也憫世之
昧出其言以覺之至誠之心貫乎金石故愚者讀之而
明柔者讀之而强矣其季也以此為名以其昏昏使人
昭昭無用之贅言煩人耳目本明之四書讀解説而反
障至於文集詩賦稗史積案堆几已可厭矣又其愚者
日讀爛惡之時文而不衰焉辭章為害先生廓清之意
[008-39a]
深矣朱子曰為學當以存主為先而致知力行亦不可
偏廢然後之讀書者游神身外不無仰看鳥而錯應人
以其所學横據胸中自棼其心先生教之虛靜使之靜
時常覺動時常定以去其逐物之流先生可謂立其大
矣自先儒立教防學者入於虛無但教之下學自然上
達而其後學者以讀書明倫人道盡矣誠為不誤至於
性命則多不復詳於身内而先生本體之説可使學者
密於定性之功先生之造就多矣嘗有學者心本開明
[008-39b]
一經讀書反致茫昧葢因無明師良友即鹿無虞入於
荆棘今得先生良知之説使無識之人得以自定不致
震眩又有徒事解説不肯立心得先生之言豁然有警
凡此皆先生之美不可掩者也至於聖人之學謂事事
物物皆有定理故以六十四卦冒天下之道五倫百行
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皆所謂定理也以其知來之神識
之於外以其藏往之智畜之於内至其遇物斯應則又
以寂然不動之智發為感而遂通之神此所以變化無
[008-40a]
端而會其有極也今先生單掃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之
説如是則聖人所著六經之定理皆屬無用而師其不
學之心夫學者之害莫大於師心自用且不學之心何
可師也動無依據茍且成習上無禮下無學自此始矣
釋老行而聖學昧自西晉以來千年之久賴程朱而天
下之人不敢加釋老於孔孟朱子之書童而習之凡一
字一句之明皆食其利使聖學無朱子則六經晦蝕不
啻洪荒其廓清之功真並神禹而先生竟欲掃去謂道
[008-40b]
自茂叔明道而後言愈詳道愈晦此與斥吾之父母祖
先何異吾不忍聽也先生宴門人百餘於碧霞池酣歌
擊鼓投壺泛舟為樂作詩曰影響尚疑朱仲晦支離羞
作鄭康成意欲痛掃先儒之傳註經書彰明理學卓吾
之弊有自來矣夫考亭不可謂之影響而三代以下惟
漢俗為淳龎亦諸儒謹禮之效漢史稱先儒談經經有
數家家有數説章句多者至百餘萬言後生疑而莫正
鄭𤣥刪裁繁蕪刋改漏失然後學者略知所歸至今讀
[008-41a]
其儀禮註至精約而不繁不可謂支離古人於先農先
炊每食必祭康成獨不比於先炊乎何羞之有譬之晦
庵方聚一堂學者使之誦讀不休或亦少苦先生略為
寛假使之優游可也乃遽為之叱罵師長放遣生徒縱
令自便後之學者遂敢悍然操戈於考亭使周程吟風
弄月之言反為逸遊宴樂之具子瞻有云荀卿明王道
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
也先生得毋微有近乎緒山錢子曰師既没學者稍見
[008-41b]
本體即好為徑超頓悟之説無復省身克己之功謂一
見本體超聖可以跂足視聖門誠意格物為善去惡之
㫖皆相鄙以為第二義簡略事為言行無顧甚者蕩滅
禮教猶自以為得聖門之最上乘嗚呼此固非先生之
慮所及也然成𢎞之時曾有此習乎且文辭以行逺也
惟其詖淫邪遁者然後從而去之今先生不欲學者學
文凡四書所謂博學於文者皆不以為六經載道之文
則庸下之質不事詩書惟事嬉戲髙明之質惟求本體
[008-42a]
竟歸禪宗惟有志利禄者然後不得已而俯首六經焉
夫舉天下髙明之人可與言道者先阻絶其讀書之路
而又指利禄之夫以為讀書之戒讀書何得不廢此先
生之二失也又釋氏為西國之教本與聖學相去萬里
而先生講學之語每雜出焉如大乘上根聖胎聖果不
著相之説亹亹而見而龍溪則竟以佛與羅漢第一妙
覺之之説繼之年譜之中開卷僧來又記異人論最上
乘曰周茂叔程伯淳是儒家兩個好秀才先生終身以
[008-42b]
佩此語夫禪之與儒果若是其無别乎此先生之三失
也又聖門五尺之童羞稱五伯只是不肯行詐天下之
人望以為北辰之居所而先生以講學之儒不憚為反
覆之言於答陽之位後學乃薄宋儒之無事功而謂先
生為有用之學功利之説始行此先生之四失也先生
之言心謂其靜也常覺其動也常定其言本是而即繼
之曰動靜皆有事焉是之謂集義則謬矣常覺常定祇
是敬以直内之功與集義各不相䝉義雖出於吾性必
[008-43a]
期之施物而宜方可謂之義故曰義者宜也義以方外
今如告子之說則義全在外如先生之説則義全在内
又與事物無干皆非今行一禮於人送一幣帛本微物
而行之不宜心中不安故曰合内外之道也外邊件件
行得安穏積年積月曽無錯誤胸中自然浩浩落落此
心不動故曰是集義所生者集聚數十年所行之義而
生此氣也今先生只要在我常覺常定便是集義所以
説事物之理不消講究徙義之謂何夫告子以義在外
[008-43b]
物故不求於心先生以義不在外物故外物不知亦不
求於心告子以言在外故不求於心先生以文辭為末
又學不宜在知解用功故亦不求於心其去幾何此先
生之五失也程子曰心一也有指體而言者寂然不動
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朱子曰
心主乎身其所以為體者性也所以為用者情也是以
貫乎動靜而無不在焉何嘗以識神為性體而先生謂
宋儒誤認識神為性體吾儒進學全賴聰明睿知文理
[008-44a]
密察易之為書重贊神之為妙何嘗惡識神惟釋氏惡
之欲滅識神先生乃祖此説此先生之六失也朱子曰
讀書當徐觀聖賢立言本意所向如何若便以先入之
見横於胸次而驅率聖賢之言以從己意設使義理可
通已涉私意穿鑿況又義理窒礙有所不可行者也今
先生正犯此病凡涉經書之言皆以致良知三字驅率
之且儒者之學全重變化先生欲以一良知貫穿萬物
執一不變此先生之七失也儒者之學少異於壯壯異
[008-44b]
於老故必循序漸進先生見略説階級便謂未瑩必須
直指人心故年少之人一講良知便都無事此先生之
八失也至於歎王通續經為良工心苦象山為孟子以
後一人孔子九千鎰堯舜萬鎰等語則尚論古人全未
分曉此先生九失也心之所向為志心之所得為徳見
諸踐履為行知先行後知行並重五經四子莫不皆然
而先生必欲以一人盡變前聖之説以為博學審問慎
思明辨皆是行殊不知學問思辨之意專欲致知以免
[008-45a]
於誤行也以為必如此説方得喫𦂳然則聖分知行之
教皆為寛懈乎此先生之十失也原先生之十失皆在
誤解格物致知一句其解致知曰吾心之良知不待學
而能於良知所知之善惡無不誠好而誠惡之是謂致
知非若後儒所謂充廣其知識之謂也如是則竟以誠
意為致知非所謂欲誠其意先致其知也其解格物曰
格者正也去其心之不正以歸於正則是致知在正心
即上下文理已自不順至使大學一書不復有頭此則
[008-45b]
失之尤甚而更偏於象山者有志聖學者固不可不明
辨於此而誤從入之途矣性理大中/
 佳/曰先生之學象山之學也先生當正嘉文弊之日
 首揭良知廓清舊習使學者密於定性為功甚大但
 以略序之求乏從容之義稍異於先儒而其後學之
 流弊不能無逺於中道要之先生為往聖傳學為斯
 世覺迷民胞物與之懷則亦無異於朱子者學者惟
 學其是以去其非皆作聖之基也吾甚惡夫未志於
[008-46a]
 學而紛爭其異同者
 又曰先生學宗陸子然其學實大於陸子為一代名
 儒無疑也至於𠞰賊擒濠稍濟以權而不失正大之
 體其心誠急於救民未可輕議也必如桂萼之忌功
 謂先生挾詐專兵三代而後欲律以伯禹征苗之舉
 吾恐坐視寇盜之跳梁生民之荼毒而莫之救矣以
 陽明之功業而猶議之又何貴夫儒者之仁天下哉
耿天臺謂陽明諭賊移文訓䝉大意等篇其良知貫徹
[008-46b]
於姦宄孩孺當與多方洛誥等書並傳寳善𩔖篇/
劉念臺曰陽明解格物最支離他先有意駁了朱子胸
中所見未講便有回䕶自家意思此之謂我見謂之好
勝此個病根不小山隂要語下同/
陽明先生解生知是知此義理學知困知是學知困知
此義理不必在名物象數上推求不知名物象數無非
吾心之義理所流露若精神一味奔向書册不向自已
理會此是向外馳求然又不是抛棄書册一味靜坐須
[008-47a]
知另外有個意思在即讀書靜坐著衣吃飯隨所往無
非是此個如此纔不起念頭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亦必
由擇執純熟來纔有此意
先生問在坐之友比來功夫何似一友舉虛明意思先
生曰此是説光景一友敘今昔異同先生曰此是説效
驗二友惘然請正先生曰吾輩用功只是要真切此心
真切見善即遷有過即改方是真切功夫若只管求光
景説效驗却是助長外馳病痛不是工夫傳習録/
[008-47b]
黄勉叔問心無惡念時亦須存個善念否曰既去惡念
便是善念若又要存個善念即是日光之下添燃一燈
馬明衡留意詩文先生曰草木之花千葉者無實陸澄
欲屏絶文字專意於學先生曰使在我果無功利之心
雖擐兵甲搬柴運水何往而非實學何事而非天理況
子史詩文之𩔖乎使在我尚存功利之心雖日談道徳
仁義亦功利之事況子史詩文之𩔖願一洗俗見還復
初心
[008-48a]
陸澄以多病從事養生先生曰養徳養身只是一事果
能戒慎不覩恐懼不聞而專志於是則仙家所謂神住
氣住精住亦在其中矣元靜但當遺棄聲名清心寡慾
一意聖賢不當輕信異道弊精神靡嵗月
羅洪先撰龍場詞記曰予嘗考龍場之事於先生之學
有大辨焉夫所謂良知云者本之孩童固有而不假於
思慮雖匹夫匹婦之愚固與聖人無異也乃先生自叙
則謂困於龍場三年而後得之顧有甚不易者則又何
[008-48b]
哉今夫發育之功天地之所固有也然天地不常有其
功一氣之斂閉而成冬風露之震薄霜雪之嚴凝隕穫
摧敗生意蕭然其可謂寂莫而枯稿矣鬱極而軋雷霆
奮焉百蟄啟羣卉茁氤氲動盪於宇宙之間者則向之
風霰為之是藏不深則化不速蓄不固則致之不逺屈
伸剥復之際天地且不違而況人乎先生以豪傑之才
邁往之志振迅雄偉脱屣於故常於是一變而為文章
再變而為氣節當其昌言於逆瑾蠱政之時撻之朝而
[008-49a]
不悔其憂思懇欵意氣激烈議論鏗訇真足以凌駕一
時而托名後世豈不快哉及其擯斥流離於萬里絶域
荒烟深箐貍鼯豺虎之區形影孑立朝夕惴惴既無一
可騁者而且疾病之與居瘴癘之與親情迫於中忘之
有不能勢限於外去之有不可轉輾煩瞀以成動忍之
益葢吾之一身已非吾有而又何有於吾身之外至於
是而後知大夢之醒强者柔浮者實凡平日所挾以自
快者不惟不可以常恃而實足以増吾之機械盜吾之
[008-49b]
聰明其塊然而生塊然而死與吾獨存而未始加損者
則固有之良知也然則先生之學出之而愈長晦之而
愈光鼔舞天下之人至於今日不怠者非雷霆之震前
日之龍場其風霰也哉念庵文集/
鄒元標曰余讀先生格物之説謂格其不正於正戒懼
慎獨之語謂本體工夫非有二事恍然會心先生倡道
當時如清風披拂學者各得其性之所近於世亦各有
所補獨怪夫萬物一體圓融無礙之説倡而學浸以偽
[008-50a]
也夫先儒之一體也合天下以成其身後儒之一體也
借天下以濟其私先儒之圓神也本之方以直後儒之
圓神也流於詭與隨藉口交道接禮之説無論宋薛齊
七十五十百鎰皆可受矣藉口委曲行道之説轍環列
國為是不脱冕而行非矣藉口獵較猶可之説和光同
塵為是先簿正祭器非矣藉口中庸之説鄉愿徳賊味
道模稜皆所不計矣藉口泛愛衆之説孔子不必瞰亡
於陽貨孟子不必示黙於王驩矣流弊至此夫豈先生
[008-50b]
之教使之然哉陽明祠堂記/
劉念臺曰先生之學始出詞章繼逃佛老終乃求之六
經而一變至道世未有善學如先生者也是謂學則先
生教人吃緊在去人欲而存天理進之以知行合一之
説其要歸於致良知雖累千百言不出此三言為轉註
凡以使學者截去繚繞尋向上去而已世未有善教如
先生者也是謂教法而先生之言良知也近本之孔孟
之説逺遡之精一之傳葢自程朱一綫中絶而後補偏
[008-51a]
救弊契聖歸宗未有若先生之深切著明者也是謂宗
㫖則後之學先生者從可知己不學其所悟而學其所
悔舎天理而求良知隂以叛孔孟之道而不顧又其弊
也説知説行先後兩截言悟言參轉増學慮吾不知於
先生之道為何如間嘗求其故而不得意者先生因病
立方時時權實互用後人不得其解未免轉増離歧乎
宗周因于手抄之餘有可以發明先生之蘊者僭存一
二管窺以質所疑冀得藉手以就正於有道庶幾有善
[008-51b]
學先生者出而先生之道傳之久而無弊也因題之曰
傳信云陽明傳信録序/
 佳/聞之師潛庵湯子曰自周子至朱子其學最為純
 正精微為儒者標準後學沈溺訓詁殊失精意王陽
 明先生致良知之學正以救末學之流弊但語多失
 中門人又以虛見失其宗旨致滋後人之議竊謂先
 儒補偏救弊各有深心願學者識聖學之真身體力
 行久之當自有得徒競口語無益也詩文紀事/
[008-52a]
 又曰明程朱之道者當心程朱之心學程朱之學窮
 理必極其精居敬必極其至喜怒哀樂必求中節視
 聽言動必求合禮子臣弟友必求盡分久之人心咸
 孚聲應自衆即篤信陽明者亦曉然知聖學之有真
 也而翻然從之若曰能謾罵者即程朱之徒則毁棄
 坊隅節行虧喪者皆將俎豆洙泗之堂矣非某之所
 敢信也答陸稼軒書略/
陽明要語
[008-52b]
夫學莫先於立志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
灌溉勞苦無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茍且隨俗習非而卒
歸於汚下者凡以志之勿立也故程子曰有求為聖人
之志然後可與共學人茍誠有求為聖人之志則必思
聖人之所以為聖人者安在非以其心之純乎天理而
無人欲之私歟則我之欲為聖人亦惟在於此心之純
乎天理而無人欲耳務去人欲而存天理必求所以去
人欲而存天理之方則必正諸先覺考諸古訓而凡所
[008-53a]
謂學問之功者然後可得而講而亦有所不容已矣
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濬
則流息根不植則木枯志不立則氣昏是以君子之學
無時無處而不以立志為事正目而視之無他見也傾
耳而聴之無他聞也如猫捕鼠如雞覆卵精神心思凝
聚融結而不復知有其他然後此志常立神氣精明義
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覺自然容住不得矣故凡一
毫私欲之萌只責此志不立即私欲便退聴一毫客氣
[008-53b]
之動只責此志不立即客氣便消除或怠心生責此志
即不怠忽心生責此志即不忽懆心生責此志即不懆
妬心生責此志即不妬忿心生責此志即不忿貪心生
責此志即不貪傲心生責此志即不傲吝心生責此志
即不吝葢無一息而非立志責志之時無一事而非立
志責志之地故責志之功其於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
毛太陽一出而魍魎潛消也自古聖賢因時立教雖若
不同其用功大指無或少異書謂惟精惟一易謂敬以
[008-54a]
直内義以方外孔子謂格致誠正博文約禮曽子謂忠
恕子思謂尊徳性而道問學孟子謂集義養氣求其放
心其要領歸宿合若符契
君子之學惟求得其心雖至於位天地育萬物未有出
於吾心之外也孟氏所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
已者一言以蔽之心外無事心外無理故心外無學
夫理無内外性無内外故學無内外講習討論未嘗非
内也反觀内省未嘗遺外也夫謂學必資於外求是以
[008-54b]
己性為有外也是義外也用知者也謂反觀内省為求
之於内是以己性為有内也是有我也自私者也是皆
不知性之無内外也故曰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
身以崇徳也性之徳也合内外之道也此可以知格物
之學矣
良知不由見聞而有而見聞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
滯於見聞而亦不離於見聞
繫言何思何慮言所思所慮只是天理非謂無思無慮
[008-55a]
也心之本體即是天理有何可思慮得天理原自寂然
不動原自感而遂通學者用功雖千思萬慮只是要復
他本來體用而己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來故明
道云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
聖人氣象何由認得自己良知原與聖人一般若體認
得自己良知明白即聖人氣象不在聖人而在我矣程
子嘗云覷著堯學他行事無他許多聰明睿智安能如
彼之動容周旋中禮又云心通於道然後能辨是非今
[008-55b]
且説通於道在何處聰明睿智從何處出來
孟子性善是從本原上説然性善之端須在氣上始見
得若無氣亦無可見矣
妄心則動也照心非動也恒照則恒動恒靜天地之所
以恒久而不已也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其為物不
貳則其生物不息有刻暫停則息矣非至誠無息之學
矣照心非動者以其發於本體明覺之自然而未嘗有
所動也有所動則妄矣妄心亦照者以其本體明覺之
[008-56a]
自然者未嘗不在於其中但有所動耳無所動即照矣
無妄無照非以妄為照以照為妄也照心為照妄心為
妄是猶有妄有照也有妄有照則猶二也二則息矣無
妄無照則不二不二則不息矣以其妙用而言謂之神
以其流行而言謂之氣以其凝聚而言謂之精安可以
形象方所求哉真隂之精即真陽之氣之母真陽之氣
即真隂之精之父隂根陽陽根隂亦非有二也
理無動者也常知常存常主於理即不睹不聞無思無
[008-56b]
為之謂也不睹不聞無思無為非槁木死灰之謂也睹
聞思為一於理而未嘗有所睹聞思為即是動而未嘗
動也所謂動亦定靜亦定體用一原者也
未發之中即良知也無前後内外而渾然一體者也
動靜者所遇之時心之本體固無分於動靜者也循理
則雖酬酢萬變而未嘗動也從欲則雖槁心一念而未
嘗靜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又何疑乎有事而感通固
可以言動然而寂然者未嘗有増也無事而寂然固可
[008-57a]
以言靜然而感通者未嘗有減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
又何疑乎
太極生生之理妙用無息而常體不易太極之生生即
隂陽之生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妙用無息者而謂之
動謂之陽之生非謂動而後生陽就其生生之中指其
常體不易者而謂之靜謂之隂之生非謂靜而後生隂
也若果靜而後生隂動而後生陽則是隂陽動靜截然
各自為一物矣隂陽一氣也一氣屈伸而為隂陽動靜
[008-57b]
一理也一理隱顯而為動靜春夏可以為陽為動而未
嘗無隂與靜也秋冬可以為隂為靜而未嘗無陽與動
也春夏此不息秋冬此不息皆可謂之陽謂之動也春
夏此常體秋冬此常體皆可謂之隂謂之靜也自元會
運世嵗月日時以至刻杪忽微莫不皆然所謂動靜無
端隂陽無始在知道黙而識之非可以言語窮也
論及學無靜根感物易動處事多悔三言者病亦相因
惟學而别求靜根故感物而懼其易動是故處事而多
[008-58a]
悔也心無動靜者也其靜也以言其體也其動也以言
其用也故君子之學無間於動靜其靜也常覺而未嘗
無也故常應其動也常定而未嘗有也故常寂常應常
寂動靜皆有事焉是之謂集義集義故能無祗悔所謂
動亦定靜亦定者也心一而已靜其體也而復求靜根
焉是撓其體也動其用也而懼其易動焉是廢其用也
故求靜之心即動也惡動之心非靜也是之謂動亦動
靜亦動將迎起伏相尋於無窮矣故循理之謂靜從欲
[008-58b]
之謂動欲也者非必聲色貨利外誘也有心之私皆欲

日用間何莫非天理流行但此心常存而不放則義理
自熟孟子所謂勿忘勿助深造自得者矣
吾人為學當從心髓入微處用力自然篤實光輝雖是
私欲之萌真是洪爐㸃雪天下之大本立矣若就標末
粧綴比擬凡平日所謂學問思辨者適足以為長傲遂
非之資亦誠可哀也已
[008-59a]
謂舉業與聖人之學相戾者非也程子曰心茍不忘則
雖應接俗事莫非實學無非道也而況於舉業乎謂舉
業與聖人之學不相戾者亦非也程子云心茍忘之則
雖終身由之亦只是俗事而況於舉業乎忘與不忘之
間不能以髪要在深思黙識所指謂不忘者果何事耶
知此則知學矣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無有有過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
耳一念改過當時即得本心人孰無過改之為貴蘧伯
[008-59b]
玉大賢也惟曰欲寡其過而未能成湯孔子大聖也亦
惟曰改過不吝可以無大過而已若以堯舜之心而自
以為無過即非所以為聖人矣其相授受之言曰人心
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彼其自以為人心
之惟危也則其心亦與人同危即過也惟其兢兢業業
嘗加精一之功是以能允執厥中而免於過古之聖賢
時時自見己過而改之是以能無過非其心果與人異
也戒慎不睹恐懼不聞者時時自見己過之功吾近來
[008-60a]
實見此學有用力處但為平日習染深痼克治欠勇故
切切預為弟輩言之人方少時精神意氣既足鼓舞而
身家之累尚未切心故用力頗易迨其漸長世累日深
而精神意氣亦日漸以減然能汲汲奮志於學則猶尚
可有為至於四十五十即如下山之日漸以微滅不復
可挽矣
君子之學務求在己而已毁譽榮辱之來非獨不以動
其心且資之以為切磋砥礪之地故君子無入而不自
[008-60b]
得正以其無入而非學也若夫聞譽而喜聞悔而戚則
必將惶惶於外惟日之不足矣其何以為君子
聖人之學坦如大路但知所從入茍循循而進各隨分
量皆有所至後學厭常喜異往往時入斷谿曲徑用力
愈勞去道愈逺
理也者心之條理也是理也發之於親則為孝發之於
君則為忠發之於朋友則為信千變萬化至不可窮竭
而莫非發於吾之一心
[008-61a]
聖人述六經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知
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聖學只一箇工夫知行不可分
作兩事
問寧靜存心時可為未發之中否先生曰今人存心只
定得氣當其寧靜時亦只是氣寧靜不可以為未發之
中曰未便是中莫亦是求中工夫曰只要去人欲存天
理方是工夫靜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
欲存天理不管寧靜不寧靜若靠那寧靜不惟漸有喜
[008-61b]
靜厭動之弊中間許多病痛只是潛伏在終不能絶去
遇事依舊滋長以循理為主何嘗不寧靜以寧靜為主
未必能循理
問知識不長進如何先生曰為學須有本原須從本原
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聖人到位天地育萬物也只從
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上養來
省察克治之功無時可間如去盜賊須有個掃除廓清
之意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尋出
[008-62a]
來定要抜去病根永不復起方始為快常如猫之捕鼠
一眼看著一耳聴著纔有一念萌動即與克去斬釘截
鐵不可姑容與他方便不可窩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
真實用功方能掃除廓清到得無私可克自有端拱時

若解向裏尋求見得自己心體即無時無處不是此道
亘古亘今無終無始更有甚同異
言語無序亦足以見心之不存
[008-62b]
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増減得一分人欲便是復
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脱洒何等簡易
崇一問尋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無事亦忙何也先生
曰天地氣機元無一息之停然有箇主宰故不先不後
不急不緩雖千變萬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
宰定時與天運一般不息酬酢萬變常是從容自在所
謂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若無主宰便只是這氣奔放如
何不忙
[008-63a]
蕭惠問死生之道先生曰知晝夜即知死生問晝夜之
道曰知晝則知夜曰晝亦有所不知乎先生曰汝能知
晝懵懵而興蠢蠢而食行不著習不察終日昏昏只是
夢晝惟息有養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無一息間
斷才能知晝這便是天徳便是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更
有甚麽死生
知是心中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
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008-63b]
心不可以動靜為體用動靜時也即體而言用在體即
用而言體在用是謂體用一源
劉觀時問未發之中是如何先生曰汝但戒慎不覩恐
懼不聞便自然見觀時請略示氣象先生曰啞子喫苦
𤓰與你説不得你要知此苦還須你自喫
琴瑟簡編學者不可無葢有業以居之心就不放
君子之學非有同志之友日相規切則亦易以悠悠度
日而無有乎激勵警發之益
[008-64a]
此事必須得師友時時講習切劘自然意思日新
紛雜思慮亦强禁絶不得只就思慮萌動處省察克治
到天理精明後有箇物各付物的意思自然静專無紛
雜之念大學所謂知止而後有定也
問夭夀不貳先生曰學問工夫於一切聲利嗜好俱能
脱落殆盡尚有一種生死念頭毫髪掛帶便於全體有
未融釋人於生死念頭本從身命根上帶來故不易去
若於此處見得破透得過此心全體方是流行無礙方
[008-64b]
是盡性至命之學
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黙得意氣正到發
揚時便翕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騰沸時便廓然
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然小人之得其欲也吾
亦但見其苦而已耳五色令人目盲五聲令人耳聾五
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營營戚戚憂患終
身心勞而日拙欲縱惡積以亡其生烏在其為樂也乎
[008-65a]
若夫君子之為善則仰不愧俯不怍明無人非幽無鬼
責優優蕩蕩心逸日休宗族稱其孝鄉黨稱其弟言而
人莫不信行而人莫不悦所謂無入而不自得也何樂
如之
問靜時亦覺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
知靜養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臨事便要顛倒人須
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古之教者教以人倫後世記誦詞章之習起而先王之
[008-65b]
教亡今教童子惟當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專務其
栽培涵養之方則宜誘之歌詩以發其志意導之習禮
以肅其威儀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今人往往以歌詩
習禮為不切時務此皆末俗庸鄙之見烏足以知古人
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
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今教童子必
使其趨向鼔舞中心喜悦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
春風霑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氷霜
[008-66a]
剥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誘之歌詩者非但
發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洩其跳號呼嘯於詠歌宣其幽
抑結滯於音節也導之習禮者非但肅其威儀而已亦
所以周旋揖讓而動蕩其血脈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
骸也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沈潛反
覆以動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順導其志
意調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黙化其粗頑日使之漸于
禮義而不苦其難入於中和而不知其故是葢先王立
[008-66b]
教之微意也若近世之訓蒙穉者日惟督以句讀課倣
責其檢束而不知導之以禮求其聰明而不知養之以
善鞭撻繩縛若待拘囚彼視學舎如囹獄而不肯入視
師長如寇讐而不欲見規避掩覆以遂其嬉遊説詐飾
詭以肆其頑鄙偷薄庸劣日趨下流是葢驅之於惡而
求其為善也何可得乎
從吾游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諸
生試觀儕輩之中茍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己之不
[008-67a]
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禀雖
甚超邁儕輩之中有勿疾惡之者乎有勿鄙賤之者乎
彼固將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勿竊笑之者乎茍有
謙黙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
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裏一致
者使其人資禀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勿稱慕之者乎
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
勿敬尚之者乎諸君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於學矣
[008-67b]
 鄒守益 東廓
  字謙之江西安福人正徳辛未進士仕至南國子
  監祭酒
九嵗從父南大理宦邸羅整庵見而竒之寮寀相慶署
中有顔子辛未會試陽明先生為同考賞識之拔為第
一廷試及第第三人授翰林編修踰年引疾歸一日讀
大學中庸訝曰子思受學曽子者大學先格致中庸首
揭慎獨何也積疑不釋己卯就質文成於䖍臺文成曰
[008-68a]
獨即所謂良知也慎獨者所以致其良知也戒謹恐懼
所以慎其獨也大學中庸之㫖一也東廓豁然悟
 應嗣寅曰大學誠意章即言慎獨則慎獨在致知之
 後何疑之有文成又從而誤之則所謂豁然悟者無
 乃迷乎
未幾宸濠反東廓聞變率昆季羣從趨吉安從義起兵
文成喜曰君臣師友義在此舉矣世宗登極録舊臣東
廓始出如越謁文成參訂月餘既别文成悵然不已門
[008-68b]
人問曰先生何念謙之之深也文成曰曽子云以能問
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謙之近
之矣入京復職與經筵會大禮議起上疏忤㫖下詔獄
謫廣徳州判官東廓未歴吏事而莅官臨民務以誠心
相感發姦摘伏人稱神明而猶常自訟曰如保赤子未
能也撤淫祠建復書院延同門王艮暨諸賢講學興禮
風動鄰郡丁亥陞南主客郎中踰年文成卒於師東廓
服心喪在部日與湛甘泉吕涇野聚講辛卯請告過蘇
[008-69a]
訪魏莊渠諸賢發知行敬義合一之㫖入越哭文成喪
存撫其孤聚同門講學於天真書院戊戌起南考功郎
中己亥簡宫僚召為司經局洗馬充經筵講官上薛文
清從祀議時與徐文貞階羅文恭洪先唐荆川順之相
劘切士𩔖興起甚衆陞太常少卿兼侍讀學士掌南院
尋改南監祭酒遵成憲申章程立號册俾出入相友淑
慝相規勸歌詩習禮六館相慶得師居無何九廟災大
臣例自陳疏中寓交儆意讒者因中傷之解官歸壬戌
[008-69b]
年七十有二九月寢疾召家人訓飭之諸子扶坐衣冠
而卒諡文莊子善太僕卿孫徳涵按察僉事徳溥太子
洗馬皆知學能世其家
先生歸里與其鄉人劉邦采劉文敏劉陽歐陽瑜等建
復古連山復真諸書院為四時之會春秋二季合五郡
出青原山為大㑹凡鄉賢士大夫偕與逺者年聚近者
月會小會人百大會人千絳帷一啟雲擁星羅或更端
禀承或簪筆述記先生温言和氣隨機轉受若無往非
[008-70a]
可教之人無感非可動之物葢自受學以後四十年間
歴仕至老無非會友明學之事真若飢食寒衣之不能
已者
平居與學者接不言而使人意消説者謂温良恭儉讓
之風感人動物有出於言語作為外者一時相推重不
虛耳
劉念臺曰陽明之後不失其傳者鄒東廓羅念庵等耳
周海門曰文成之教大行江右而江右諸賢識得此意
[008-70b]
於良知之微雖自妙契至開示人處則多就昭昭靈靈
知是知非一竅以為提撕使人有所依據而漸通其微
若自所踐履又皆皭然無滓為世儀表葢其善發師門
之藴也聖學宗傳/
先生凝重敦厚事親孝撫庶母弟敦愛有加立朝恥阿
狥進退之節介然居鄉視閭里疾痛若痌瘝在身諸主
清量明户役悉力經畫為垂久之計其他周貸宗族睦
隣里繕橋梁廣陂隁皆畢力行故鄉人尊事尸祝焉子
[008-71a]
孫皆以學世其家鄧潛谷明書/
孫鍾元曰文莊語開大精實令人鼔舞至闡發師門宗
㫖尤深切著明文成門人品行議論醇乎不雜者必以
公為第一
文莊謹承師説諄切於戒慎恐懼實致於子臣弟友以
底於全歸其道至大而其學至近子頴泉太常孫聚所
憲僉纘承家學一遵文莊之㫖
語録
[008-71b]
志於富貴則敗度敗禮不足以語功名志於功名則求
可求成不足以語道徳志於道徳則居廣居立正位行
大道達則為伊周窮則為顔閔何嘗無功名何嘗不富
貴富貴不由于道徳則墦間醉飽祇為妻妾之羞功名
不出於道徳雖一匡功烈童子且恥稱之故學者莫先
於辨志
古人以心體得失為吉凶今人以外物得失為吉凶作
徳日休作偽日拙方見影響不爽奉身外物事事整飭
[008-72a]
而自家身先就破蕩不祥莫大焉故脱去凡近以遊高
明不求人知不求同俗乃是考亭喚醒來學趨避闗頭
吾儕之學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一體之間心腹至髪
膚兼所養何處下刀割之使小故纔讓第一等與人於
範圍曲成體叚多少分裂學詩學文皆學也以道為志
乃是第一等學術詩人文人皆人也以聖為志乃是第
一等人品
古之不入俗久矣求合於古則必咈於俗而閹然媚於
[008-72b]
俗者必將得罪於古故士君子寧受多口之憎而偘偘
尚友於千載之上然後可以對越天地而無愧見可欲
而亂只是此志不堅好仁者無以尚之何畏乎聲色
善學者與古人相較量則日覺奮勵若與流俗相較量
則不免頽塌古人出門如賔使民如祭自家因何怠弛
古人聞義必徙不善必改自家因何退縮古人欲立立
人欲達達人自家因何不相闗
心中紛擾只是將迎之累若能時時照顧見在功夫如
[008-73a]
臨深履薄即閒思雜慮自不能容常因行路時悟得此
病若回頭看過去路及仰面探未來路脚下便有錯跌
吾輩不及古人只是少却瑟僩二字古以嚴宻今以疎
淺古以武毅今以怠緩如何得三百三千流貫周匝
吾儕學不得力只是起脚一步未曽真切潔清有愛人
道好的念便是要譽有怕人説不好的念便是惡聲有
求知於人的念便是納交若此者日救孺子於井猶於
純王殊科矧念頭紛雜則多少容隱多少因循又安能
[008-73b]
一一以救孺子耶
行逺自邇登高自卑學問之功必從實地上做起非懸
空超脱可入實地工夫只從孝弟真切處學下文引詩
及孔子之言正指孝弟之實只在翕兄弟和夫婦以順
父母之心從此充拓將去便是中和位育之道
吾輩通患只是未有大志故程門之教言學以道為志
言人以聖為志而纔説第二等者便以為自棄彼其所
謂第二等者豈遂没溺於卑汚乎或博通古今為文章
[008-74a]
或忠信愿慤不為不義而學不聞道則與聖人作用無
毫髪相似
夫時有動靜學無動靜者也疲精外騖汲汲焉以求可
求成是用智者也命之曰動而動凝神内照而人倫庶
物脱略而不理是自私者也命之曰靜而靜戒慎恐懼
無煩簡無内外無須臾之離是去智與私而大公順應
者也命之曰動而無動靜而無靜
聖人之學非於忠信有加也庸徳之行庸言之謹至於
[008-74b]
慥慥相顧能不失其天命之性而已矣
人倫庶物日與吾接欲頃刻離之而不可得故庸言之
信庸行之謹兢兢不敢放過如織絲者絲絲入扣無一
絲可斷乃是經綸大經
求安求飽是千萬罪過之窠臼從古聖賢從不求安飽
煅煉出來
同會之友精進者少因循者衆喜怒屢遷而以為任真
言動多茍而自以為無傷子臣弟友宗族鄉黨多少不
[008-75a]
盡分處而自以為無敗虧知者不肯言言者不肯盡而
聞者亦不肯受不幾於相率而為善柔乎循是以往坐
枉此生上玷師門下誤後學中夜猛思自悲自艾可也
天性與氣質更無二件人此身都是氣質用事目之能
視耳之能聽口之能言手足之能持行皆是氣質天性
從此處流行孟子謂浩然之氣塞天地配道義氣質與
天性一滚出來除却氣質何處求天地之性良心虛靈
晝夜不息與天同運與川同流故必有事焉無分于動
[008-75b]
靜若分動靜而學則交換時須有接續雖妙手不能措
巧元公謂靜而無靜動而無動其善發良心之神乎
學者不立真志以小成自安縱勤持守終欠著察不修
實行以虛逺自騖縱精擬議終無所歸宿故庸徳之行
庸言之謹以慥慥為準一毫不敢放過方是聖門全受
全歸相傳博約正脈
學者從明徳本明處時時充拓如火然泉達真機勃勃
平日氣禀偏重俗態膠固猛自克治不敢輕易放過方
[008-76a]
是致良知樸樸實實課程不落虛見浮説
日用工夫只從心體上㸃檢使精明呈露勿以意必障
之如日月之照樓臺殿閣糞穢汙渠境状萬變順應如
一稍有障蔽即與掃除雖欲頃刻息之而不可得古人
所以造次於是顛沛於是正欲完此常照之體耳
鄒文莊公守益王文成公高足弟子也年七十時在青
原夢朱子曰小成與虛逺子當發明之公曰何也朱子
曰事小成者微有踐履不曽窮盡心性行不著習不察
[008-76b]
於無聲無臭之㫖失矣務虛逺者侈求幻妙不慎操履
無庸徳之行庸言之謹於有物有則之㫖荒矣公醒而
書壁曰考亭神授警策如此余雖年邁敢不自勉願諸
同志共加深省因為文奠朱子備載東廓文集世儒分
宗朱王彼此反訾曽不聞朱子自謂青田原無陸子靜
新安原無朱晦庵之言乎東廓師文成晚年服膺朱子
至形夢寐亦是覷破龍溪一輩虛逺之病故痛切警之
耳可知朱王原無同異末流偏病互相救藥施四明謂
[008-77a]
天下病虛朱子救之以實天下病實陽明救之以虛此
公論也涇陽謂世人講學其高者只一段光景次者只
一副意見下者只一場議論而已又曰宗考亭者其蔽
也拘宗姚江者其蔽也蕩拘者人情所厭順而決之為
易蕩者人情所便逆而挽之為難與其蕩也寧拘此並
勘定卓吾一派人矣然正未可以邢恕議伊川也彭躬/庵雜
録/
 佳/按李贄民賊蕩我大閑何足道哉涇陽先生葢為
[008-77b]
 近溪東溟一輩發此論
 歐陽徳
  字崇一江西泰和人嘉靖癸未進士仕至禮部尚
  書
弱冠舉於鄉時有逺志以聖人必可為聞文成論學即
慕悦之走䖍臺上書師事焉研窮剖析至忘寢食不赴
春試者再
知六安州適嵗祲捐俸倡賑隨所在設粥活數萬人擢
[008-78a]
國子司業日進諸生誨以治心修身之學後丁外艱與
鄒文莊羅文莊諸公講學於青原梅陂之上及門之士
益進聖學宗傳/
公宇度宏粹孳孳講學務以真知實踐為主接引後進
如恐勿及施於有政悉當事理協人情措置所及即可
傳之永久初遷南刑部員外上擇諸臣有文行者列侍
從改翰林編修漸掌詹事府事召直無逸殿在禮部嘗
議二王建儲婚禮及裕王母康妃喪儀雖時與上意忤
[008-78b]
上察其持正卒優容之海内士大夫方想望其風采會
病卒士論甚惜之詔贈太子太保諡文莊世宗實録/
初文成得公大見期許凡語來學者必曰先與崇一論
公始學近空寂文成示以自私用智喪失良知之語公
遂悟良知其體明覺自然隨感而應燦乎條理自周於
天地民物不見有動靜寂感内外之殊是以謂之良知
亦謂之天理由是沛然不疑躬行益篤不遺日履而上
達淵微其教人一以良知為宗
[008-79a]
先生嘗曰自見己過痛自刻責是致良知切實工夫文/集
抄下同/
又曰近日知學者頗多但未見有志向精專若所謂如
好好色如惡惡臭然者
凡今從事於學而不能日新只可責志志微且𦕈分而
奪之者甚大葢有浸漬攙和而不自知者
此事須從泠澹寂寞中磨煉蕩滌一番俗情欲根消拔
都盡乃有真意發動乃有生生不已之機
[008-79b]
學者無精一志向未免以意氣為發憤以談説為問辨
以億度為思&KR0790以把捉為躬行與真志作用尚隔一層
學無巧法惟是此心真實即無復可言茍此心不實則
亦無復可言
吾輩今日之學從潔靜心地上專精畢力由本達枝自
有根心生色不言而喻之妙則凡言語文字莫非實理
知識聞見莫非實得
良知不由聞見而有而見聞莫非良知之用猶聰明不
[008-80a]
由視聴而有而視聴莫非聰明之用心齋傳習師訓必
不至專以天徳為知而惡聞見專以天徳為知而惡聞
見是以聰明為聰明而惡視聴矣謂天資高者可無聞見
而其次則不可無聞見伏羲至聖然仰觀俯察逺求近
取豈無聞見而能𩔖萬物之情乎
先生之學一禀陽明而必槩諸躬應變閒如無事時或
問何以能此曰吾求吾心耳心知其是雖害不顧心知
其非雖利不為此吾所受於吾師而自致其良知者也
[008-80b]
 錢徳洪 緒山
  字洪甫初名寛餘姚人嘉靖丙戌進士仕至刑部
  員外郎
讀傳習録與所學未契疑之及文成平宸濠歸越往師
事焉首以所學請正文成曰徳性之知是為良知而非
知識也良知至微而顯故知微可與入徳唐虞授受只
是指㸃得一微字中庸不覩不聞以至無聲無臭只是
發明得一微字
[008-81a]
篤信師學父恚曰爾固得所師矣如妨試事何對曰洪
聞教以來心目開朗入試胡慮哉壬午舉於鄉
與龍溪相依衆共訕誹兩人毅然勿顧也時師門來學
者衆文成各以資之所近分送兩人使滌其舊見迎其
新機然後歸之師以要其成丙戌舉南宫不就廷試而
歸戊子冬方治裝北發途聞師變遂輟試往迎喪至廣
信後文成喪歸越權貴忌嫉文成將不利於𦙍子内訌
外侮並作與龍谿相與保孤寧家日夕不相離久之乃
[008-81b]
理學宗傳/
壬辰觀政吏曹以親老便養就蘇學教授至則定祀典
申學規日坐道山亭開講呉士翕然而興遷國子監丞
教諸生以悔吝吉凶之道尋陞刑部主事轉員外郎以奉
法忤㫖被逮下詔獄身嬰三木日與趙都督楊御史讀
書談道癸卯放歸農益以取友講學為事成陽明年譜
時與同志會於天真隆慶初薦復原職以引年進階朝
列大夫甲戌卒年七十九
[008-82a]
 佳/按緒山在陽明之門最為切實如心齋之衣冠怪
 異龍谿之混儒入釋予未敢信為真儒也
汝禮自歎平日多過曰只要立得真意一念真時便是
超凡入聖矣已往過失不須更掛雖惡人齋戒沐浴可
以事上帝此念無前後一是即是一非即非計前論後
總非當下得手功夫
問學問須要超脱曰汝之所謂超脱只是心不掛事却
遇事便不耐心我説超脱異於是目不累色便是目之
[008-82b]
超脱耳不累聲便是耳之超脱心不累私便是心之超
脱非是離却事物以為超脱也
教學只是一事我誠心為善人自起同善之心則教亦
行乎其中矣要人為善誠心委曲以導之則學亦在其
中矣今人只要求責於人不知未能寡人之過而反益
己之過
今之講學與學校之士言曰吾有舉業未暇及也與搢
紳之士言曰吾有簿書未暇及也然則何時而後可以
[008-83a]
講學耶必去舉業去簿書去家務而後可以講學則天
下安得無事之人與之論學乎必無事之人而後可與
論學然則所學者竟何事耶
問感人不動何如曰纔説感人便不是了聖學只是正
己而物自正文王名卦不曰感而曰咸取其無心也若
著一毫感人意思便是憧憧徃來
公為刑部主事時缺大理丞林文選春與緒山善欲以
擢授曰一見執政可得也緒山笑而却之
[008-83b]
陳龍正曰心齋略功夫龍谿略行誼又曰狂者行不掩言
力未能副志也豈狥欲哉龍谿為人往往托於不顧人
言以自便鄉愿托無非刺之中庸而後世又托有非有
刺之狂者何以講學為然其言頗有入微處又曰陽明
先生禀異學透然力駁朱子朱子躬行心得持世垂教
胡可駁耶是後乃有若王龍谿畿羅近溪汝芳周海門
汝登皆尊陽明卑晦翁畿己見斥於念庵羅氏諸儒而
汝芳則楊起元奉之若神然至於混儒以入佛隂借佛
[008-84a]
以攻儒而百方駁擊晦翁惟汝登最甚又陽明以來未
嘗有也其講學也如宰子短喪猶曲加迴䕶大抵輕人
倫而贊私慾得罪聖人極多又曰白沙論學淺於龍谿然
尚謹龍谿絶有深妙處然恣矣進退辭受儒者大節白
沙一生皎然龍谿不堪道幾亭文録/
何喬逺曰畿學雖師守仁而在官好干請武進薛應旂
為南考功郎中黜應旂亦坐補外南京給事游震得等
訟言應旂下吏部尚書唐龍覆言應旂疾惡如仇去姦
[008-84b]
若脱宜復京秩以勸後來應旂得復官畿後遇應旂下
拜而謝之
徐愛字曰仁陽明妹夫也與蔡希顔朱守中受業陽明
獨先希顔深潛守中明敏而曰仁溫恭舉進士為南京
郎中與黄宗明薛侃馬明衡陸澄季本許明卿何鰲輩
日夕績礪不解告病歸與陸澄課耕霅為同志久住之
計年三十一卒所聞陽明語悉裒集之曰傳習録其卒
也陽明哭之慟
[008-85a]
薛侃字尚謙掲陽人與兄尚哲為國子助教並從學陽
明自咎罪疾嘗以輕傲為戒秀水沈謐素慕陽明未執
贄其門後為行人聞侃講學京師歎曰師雖殁天下傳
其道者尚有人也遂相從講學
侃年十六聞講中庸遂志聖賢之學已而受業陽明踐
履益篤為行人司正嘉靖改元上方啟衢室虛懷盡下
侃投匭上封事有范蜀公朱紫陽之逺慮為權倖傾構
詔下廷訊備極慘毒侃從容應對之死不回上察其無
[008-85b]
他放歸田里退處中離山中二十年一意講學學䆳養
純語門人曰欲致良知者其研幾矣乎於是門人日記
所聞萃為録命曰研幾
黄𢎞綱號洛村江西雩縣人武廟末年陽明以節鉞鎮
䖍軍務之暇與諸生講學不倦𢎞綱時已舉於鄉偕計
歸徃謁而聴之凡三日忽悟心理合一之㫖始信聖人
可學而至遂以所聞告其友何善山管義泉相率趨䖍
臺至則陽明提兵桶岡又相率趨南康共執贄師事焉
[008-86a]
𢎞綱苦心察識悟之甚艱執之甚確官至刑部主事羅
念庵銘其墓稱洛村之學始者持守甚堅其後以不致
纖毫之力一順自然為主至其平生終始未嘗少變大
抵厚於自信而薄迎合長於持重而短機械倉卒不撼
瑣屑不入葢望而知為有道也
何秦字廷仁以字行復字性之江西雩縣人與同邑黄
洛邨謁陽明是時廷仁有繼母之喪斬然以衰服見陽
明曰是可謂不學以言而學以躬也嘉靖壬午舉於鄉
[008-86b]
辛丑謁選為令得新會喜曰兹非白沙先生之鄉耶數
十年夢寐今始及門至則掃祠宇設教條召諸生以期
會環祠門而聴者踵相接也乙巳陞南工部主事辛亥

南大吉字元善陜西渭南人正徳辛未進士陽明先生
房考所拔士授户部主事歴郎中浙江紹興府知府公
㓜頴敏絶倫稍長讀書為文即知求聖賢之學弱冠以
古文辭鳴世然豪曠不拘小節知紹興時從文成學得
[008-87a]
實踐致力肯綮處乃大悟曰人心果自有聖賢也奚必
他求於是時時就王公請益焉闢稽山書院身率講習
以訓諸士丙戌入覲以考察罷官公治郡以循良重一
時當事者以抑王公故斥之公致書陽明惟以得聞道
為喜急學問為事恐卒不得為聖人為憂略不及於得
喪榮辱陽明讀之歎曰此非真有朝聞夕死之意未易
涉斯境也既歸益以道自任尋温舊學不輟而尤惓惓
於慎獨改過之訓故出其門者多所成立
[008-87b]
陸澄字原靜浙江歸安人陽明官南鴻臚卿澄因徐愛
受學刻傳習録於䖍澄為刑部主事時御史程啟充給
事毛玉疏劾陽明之學澄上疏為六辨以折之陽明曰
無辨止謗惟反求諸已茍其言而是歟吾斯尚有未信
歟則當務求其非不得輒是已而非人也茍其言而非
歟吾斯既以自信歟則當益求於自慊所謂黙而成之
不言而信者也然則今日之多口孰非吾儕動心忍性
砥礪切磋之地乎澄晚多病常論養生術陽明以正學
[008-88a]
喻之
 穆孔暉 文簡公
  字伯潛山東堂邑人𢎞治乙丑進士仕至南京太
  常寺卿
淳懿温恭早負文望𢎞治甲子王陽明主試舉第一登
進士授翰林院檢討正徳間宦瑾擅權卿佐皆伏謁跪
拜先生挺立不屈與安陽崔銑獨長揖瑾怒矯㫖出公
南京禮部主事瑾誅復原官進南國子司業左庶子充
[008-88b]
經筵講官因攄所得懇惻規切嘉靖初進學掌院以忤
權相改南京尚寳司卿給事中葉淇上言學士穆孔暉
昭代醇儒留之左右足以禆益聖徳不聴尋遷南京太
常寺卿致仕
初工古文辭有聲已棄去研精六籍潛心聖學雖二氏
諸書時擇其精者詳説之久之穎脱超悟嘗論心學之
要曰鑑照妍&KR1126而妍媸不著於鑑心應事物而事物不
染於心自去自來隨應隨寂如鳥過空空體勿礙識者
[008-89a]
服其妙悟平生無疾言厲色變故猝至神氣坦然人比
徳於程伯子居官三十年茅茨僅蔽風雨卒贈禮部侍
郎諡文簡所著有讀易録尚書困學諸史通編大學千
慮四史𢎞裁諸書理學宗傳/
焦澹園曰先生弱冠志性命之學取古人之言精思力
踐之勿造微勿止王文成道學傾一時先生適其闈中
所拔弟子顧學取自得不輕信而茍從其所反覆議論
可見也即服膺考亭而心有所疑亦力辨不置至釋氏
[008-89b]
尤考亭所斥先生乃深味其言而時有取焉此豈無得
於心而第為觀場之見者倫哉先生於經筵啟沃朋輩
往復往往疏往哲之奥言明羣生之理性令聞者聳聴
玩者心開至上前反覆開諭務詳於君子小人之際其
心冀以自盡而要人忌之日甚雖踞師席晉清卿非不
尊顯而道不行於朝自此始矣嗟乎士非不自詭於聞
道也迷謬於趨舎操術之異顛沛於得喪憂樂之際壯
而學老而悖而得其所謂道者鮮矣先生學不衒於繁
[008-90a]
而能獲其要其用也不在其身而思以致於君及其老
含和葆真安以儉退而無累於得三者人之大節而先
生能兼之不謂之聞道不可也余謂先生於師友間不
為茍合宜所立乃爾而文成公知人能得士此亦其一
驗云穆𤣥庵集序/
 佳/按𤣥庵先生在陽明門學又小變雖時有取乎釋
 氏然與遮葢掩藏而行不檢擇者異矣
 季本
[008-90b]
  字明徳浙江山隂人正徳丁丑進士仕至知府
少受春秋於其兄木遂以經名諸生中弱冠舉於鄉尋
丁父母憂自是家居者十二年未嘗一日釋卷於書無
所不讀每讀一書必竟其顛末乃已已而師事新建慨
然以聖人為可學而至乃悉悔其舊學而一意六經潛
心體究久之既浸溢懼學者騖於空虛則欲身挽其弊
著書數百萬言大都精考索務實踐以究新建未發之
緒歴仕與處從游者數百人時講學者多以自然為宗
[008-91a]
而厭拘檢因為龍惕説以反之大都以龍喻心以龍之
驚惕而主變化喻心之主宰常惺惺其要歸於自然而
用功則有所先間以質諸同志或然或否卒自信其説
不為動張陽和理學傳/
始以進士理建寧務在平反無成心及召為御史以言
事謫升沈者二十年止長沙守其為治急大體略小嫌絶
不知有世情卒以是齟齬而歸歸二十餘年家徒四壁
立借居禪林以著書談道為樂卒年七十有九疾革時
[008-91b]
猶進門人於榻前講易孳孳如平居時其為人表裏洞
達無城府人人樂親之紹興府理學誌/
公覃精於六經深研妙詣多所自得胡忠肅公稱其所
著易學四同以為黙會羲文周孔之心於千載之上足
正諸儒先之論於千載之下雖謂集易學之大成可也
唐荆川稱其春秋私考能信斯人直道之心與聖人無
毁譽之心同諸傳義例一切摧破如獨以身處其地推
見其精而定其是非至地理古今之沿革姓名氏族之
[008-92a]
𣲖别星厯之數度禘嘗郊社禮樂兵賦之纖悉古今之
所聚訟而莫能決者皆辨析該貫昔之稱經師者莫及

始明徳童年時於經義有深悟既知學引伸觸類益妙
契而文成時與書言看經書取其有益於學而已一涉
拘執比擬則反為所縛雖特見妙詣一時不無開發之
益而意必之見流注潛伏有反為之障而不自覺者矣
後學成歐陽文莊亦以習心流注箴之葢師友切磋入
[008-92b]
微者如此鄧潛谷心學述/
公理建寧值宸濠反江西建有分水闗自江入閩道也
公請於所司身往守之會鄉試事巡按檄郡守與公並
入守以書趣公公復書曰建寧所恃者惟吾兩人兵家
事在呼吸而科場往返動計四旬今江西勝負未可知
土冦竊發叵測即幸而無事當此之際使試録列吾兩
人名傳播逺邇將以為不知所重貽笑多矣拒違按院
之命孰與誤國家事哉守深服其言竟不往
[008-93a]
 劉文敏
  字宜充江西安福人
少時矜莊堅勵動必繇禮入越謁王守仁稱弟子守仁
曰公不逺千里而來何為者公曰來為性命為諸生及
貢矣棄之去不復應舉其學以躬行為主虛談為戒嘗
謂學者當循其本心之明時時自見己過刮磨克治以
消融氣禀之偏絶去外誘之害徵諸倫理事為之實無
一不慊於心而後為聖門之正學此非從事困勉已百
[008-93b]
已千之功何自得之彼高談虛悟炫末漓本徳之賊也
儒林記/
時士人聚講者衆惟公無竒僻語或終日危坐貌肅神
凝諸生竦然憚之而視其自為庸言小節率中準繩共
推為訥言敏行君子焉聶豹推重其人曰海内真布衣
其邑人御史劉陽學行長者亦厠公於陳真晟劉閔之

與族弟邦采砥切於家操存克治瞬息不少懈出而偕
[008-94a]
東廓念庵諸子交修共證嘗七宿松原與念庵極論念
庵初覺未一已乃傾信既别貽以詩曰歎息卓爾域千
載能幾諧目擊中有存意㑹言無乖其深契如此卒年
八十四學者稱兩峰先生
 林春
  字子仁直隸泰州人嘉靖壬辰進士授户部主事
  改吏部文選員外郎
介然自守講學蕭寺有州守黷而虐公言於尚書黜之
[008-94b]
赴都泊舟淮上守供帳甚薄後入覲註下考公獨稱其
廉得免人皆多之
官文選時嘗挾衣被往宿觀寺中與王汝中羅達夫講
學竟夕是時紳士以學萃京師者數十人其聰明解悟
能發揮陽明説者推王汝中志行悃幅則推公與羅達
夫達夫於朋友中最沈密矣公猶靣疵之以其露才也
公長厚清苦謹繩墨自立日以朱墨筆㸃記其意向臧
否醇雜自程度官吏曹久以母病謝歸養
[008-95a]
 劉陽
  字一舒江西安福人嘉靖乙酉鄉舉仕至御史
兒時端重若成人恥私食食必廣坐
弱冠如䖍見陽明稱弟子陽明嘗語之曰若能甘至貧
至賤者斯可為聖人
初任碣山知縣被薦拜御史時世廟改建萬夀宫為永
&KR0726宫百官表賀公毅然曰此當諫不當賀已而廷臣
有密促賀表謂天威叵測衆咸洶洶歸過公曰即有譴
[008-95b]
請獨當之卒亦無恙故事部院接疏中官持疏南靣公
乃謂同列曰疏在中官手北面可耳既授疏猶侈然當
尊謂朝廷何竟東向揖中官中官恚甚然訖不敢出一
語官舎肅然日恒蔬食尋引疾歸執親喪墓棲三年既
祥被召陪㸃光禄少卿辭不起惟與邑士人談學不倦
體氣清癯嘗登太山絶頂及遊衡岳夜半坐祝融峰披
羊裘觀海日晚闢雲霞館於三峰翠微坐半雲洞天與
諸同志講道悠然樂之發為詩文自成一家言皆根極
[008-96a]
理要闗切人倫與人言依於踐履嘗曰美堯舜之孝弟
而無稱於鄉黨小温公之誠實而不踐其然諾言獨言
幽乃無忌於可視可指言著言察乃未及乎行之習之
葢力破學者之隱疾而戒之也又每語人曰孔子之學
率十年一進藉令其夀加乎七十又當有進於從心所
欲不踰矩者及卒鄉人立祠祀之稱為三吾先生
 劉邦采
  字君亮江西南昌人嘉靖戊子舉鄉薦仕至嘉興
[008-96b]
  府同知
初為邑諸生即厭舉業鋭然以希聖為志曰學在求諸
心科舉非吾事也趨越中謁陽明稱弟子陽明常稱之
曰君亮會得容易丁外艱疏水廬墓哀誠篤至服闋遂不
復應試
嘉靖七年秋當鄉試學使趙淵檄縣强起之固勸始出
及見學使下席延之先生以棘闈故事令諸生脱巾露
體而入非待士體某不願入也於是巡按御史儲良材
[008-97a]
令十三郡諸生並得以常服入闈免其檢察比揭曉得
中式已乃授夀寧教諭以所學迪士士多興起以薦擢
嘉興府同知尋棄官歸自陽明倡道後學者承襲口吻
浸失其真先生嫉之乃極言痛斥以揣摩為妙悟恣縱
為樂地情愛為仁體因循為自然混同為歸一者之非
謂心之體曰主宰貴知止以造於惟一心之用曰流行
貴見過以極於惟精是謂博約並進敬義不孤性命兼
修之學如車輪鳥翼不可偏廢後學能領會者葢鮮晚
[008-97b]
乃著易藴二篇詞㫖淵奥實發其所自得每諸生叩請
能以一語開其宿錮令人豁然比疾亟門人朱調問曰
此際視平時何如答曰夫形豈累性哉今吾不動者自
若也苐形如槁木耳少頃遂卒年八十有六學者稱師
泉先生
 劉魁
  字煥吾江西萬安人嘉靖間鄉薦仕至工部員外
  郎
[008-98a]
初判寳慶歴遷工部員外郎上時務十事皆嘉納有詔
徙雷壇禁中公上疏諌自分獲譴先授家僮囊金三兩
治後事疏入上震怒杖之廷入獄創甚有百戸戴經者
藥之得不死日與同繫楊公爵周公怡淬礪以不能積
誠意感悟自責而門人尤子時熙官北雍日候牢户質
疑義答之如常是年八月得㫖釋放為民未逾旬復遣
逮逮者至公猶在道先繫弟元北行公至螺川得聞即
買舟馳赴或勸且潛歸公不可賦詩寄家人有孤臣此
[008-98b]
日勞明主萬里何心保此生之句抵京復上疏稱願獻
愚衷以死報國其言指切執政奉旨仍舊監著明年祈
雪不應獄禁加嚴不得食有校尉楊棟者食之得不死
又明年宫禁火赦還
公自㓜禀父訓躬操古行既學於陽明子堅志返觀動
有依據至放歸後蕭然一布衣鄉邦共倚重稱為晴川
先生
 蔣信
[008-99a]
  字卿實湖廣常徳人嘉靖壬辰進士
居身有法守約不移年二十五始與同郡冀惟乾論學
嘗曰釋氏只悟得一空即根塵無安脚處吾輩體認天
理若見得時則私意自退聴矣又嘗論大學曰知止當
是識仁體惟乾躍然而起曰如此則定靜安慮即是以
誠敬存之
受學陽明偶養病道林寺閉目趺足黙坐澄心晝夜不
就枕席一日忽香津滿頰一片虚白烱烱見前冷然有
[008-99b]
省而沈疴立脱
授戸部主事歴四川按察僉事有道士以妖術憑愚民
武奪于通衢官司攝之莫敢近公使呼之道士術不復
騐遂寘之法
遷貴州提學副作聖諭衍訓以崇約束置陽明祠田若
干畝有土酋匿黠民烏合欲為變巡撫謂當招撫之公
力言不可即遣牌嚴逐諸酋戢衆而歸癸夘奉督撫檄
委抵辰沅議邊亊而言者以擅離職守劾遂奉旨回籍
[008-100a]
去之日貴人士皆號泣不忍别
聞湛甘泉遊南岳往從之一切家事不問歸築精舎於
桃花岡學徒大集乃作訓規示之逺方来者即以精舎
田所入廪之惟四孟祀先一歸城居餘日端坐與諸生
究極微言進修遊息各有節度己未冬感疾門人環侍
孜孜屬以進學此外一無語有勸以服藥者答曰古聖
賢如孔子七十三明道五十四晦庵七十吾徳不逮而
夀過之俟命足矣更何藥為端坐而逝年七十七學者
[008-100b]
稱道林先生
 羅洪先 念庵先生
  字達夫江西吉水人嘉靖己丑進士仕至左春坊
  贊善
父循仕至憲副先生自㓜端重不為嬉弄年十四聞陽
明講學於䖍慨然有志於聖賢之業居常斂容端坐同
舎生或嘲譙之不為動比傳習録出手抄玩讀至忘寢
聖學宗傳/
[008-101a]
年二十二舉於鄉以父疾遂輟會試時同里李谷平端
嚴有守公師事之己丑舉南宫廷試第一授翰林院修
撰在館與歐陽南野諸公論學歸輒綴紀明年請告歸
謁谷平訂舊學後日侍憲副公於家入京補原職嗣充
經筵丁外艱歸哀慟深至苫塊蔬食不入室者三年一
日玩内典得返聞㫖覺此身在太虛視聴若寄世外友
人覩其顔貌驚服忽自省曰得無誤入禪耶乃反求諸
孔孟與同郡鄒東廓及諸同志切劘無虛日
[008-101b]
召改左春坊贊善唐荆川趙浚谷最推服公日相期許
以天下自任中外稱曰三翰林時儲位未定浸聞有他
議公上疏請皇太子於元日御文華殿受羣臣朝賀上
怒謪為民
家居削迹城市辭受取予一裁以義不狥時局人不敢
干以私嘗曰此吾當然非期免毁譽也郡中東廓南野
雙江諸公咸家居為會講學衆常至數十百人先生每
與抑抑求麗澤未嘗以言詞先人一時瞻其容止者非
[008-102a]
僻為之潛消遊衡岳僧楚石私曰吾嘗受異僧外丹誓
非人無傳今以授公公拒之
丙午過毘陵訪荆川夜語契心相對踴躍曰庶幾千載
一遇乎然荆川自以博大不如也闢石蓮洞居之每靜
中有悟灑然自得
贛江水漲公宅舎漂没假宿田家泊然不以干意巡撫
馬森餽坊金數千金檄縣為搆室助竟辭之荆川以兵
事起官約偕出公曰天下事得兄任之奚必我出荆川
[008-102b]
意乃寢
謝客屏居黙坐半榻不出户者三年事能前知人或訝
之答曰是偶然不足道邑當造賦册念詭灑重為民病
戒里中按畝收賦督册憲使即以邑册請先生任之於
是夙弊頓革貧者歡若更生
乙丑八月病劇門人覩無長物曰傷哉窶也答曰窮固
自好令扶起危坐正巾斂手而逝年六十一隆慶元年
詔贈光禄寺少卿諡文恭
[008-103a]
公教先黙識重躬行凡初至者誨令靜坐返觀俟稍有
疑然後隨機引入
甲子四方士集有斐亭者先後不絶公日三至終日忘
言而精神流溢真意融盎飲其和者自不覺其入之深

王公畿以專靜不達順應為疑訪於松原問近日行持
何似公曰近覺一切無有雜念即感應處便自順適龍
溪曰工夫有先後否答曰即如均賦一事終日紛應吾
[008-103b]
未嘗厭憎執著放縱張皇䙝侮偏黨自朝至暮惟恐一
人不得其所一切雜念不入亦不見動靜二境自謂即
靜定工夫非專以黙坐時為靜而動應時無靜也又曰
世間豈有現成良知非萬死工夫斷不能得今人不下
致良知工夫奔放馳逐茫蕩一生有何成就
又曰吾輩所以必須學者皆緣習氣作梗要得消磨葢
自有知以來積染成習未易脱離誠不可以平日虚見
為得手須是終日應酬終日收斂不使習氣乘機潛發
[008-104a]
始不負一生耳松原志晤/
又曰吾人注念反觀孰無少覺顧以利欲之盤固血氣
之浮揚而欲任意恣肆至以存心為拘迫以改過為粘
綴以取善為比擬以盡倫為情緣則將使天下之人蕩
然無歸悍然不顧其為道病不淺又曰知吾心體之大
則回邪非僻之念自無所容得吾心體之存則營為卜
度之私自無所措寳善編/
陽明之學得公以身發明之其有功於斯道大矣本傳/
[008-104b]
錢緒山以陽明年譜成請序公為序曰善學者竭才為
上解悟次之聽言為下葢有恃妙契而不知反躬至不
副夙期者多矣
 佳/按先生於陽明之學極其尊信而於末流之弊言
 之至為深切真陽明功臣也按先生序陽明年譜稱
 後學緒山欲强先生稱門人不從葢實未嘗及門也
公廷對首擢日外舅曽太僕以告曰喜吾壻做此大事
公面發赤徐對曰大丈夫事業更有許大在此乃三年
[008-105a]
遞一人奚足為大事是日猶袖米偕友蕭寺中談學名/臣
録/
王塘南時槐序先生文要曰昔孔門示未發之中葢言
性也而以戒慎恐懼為復性之功此萬世言性學者之
彀率也或疑以性為未發得無偏於寂乎不知性體物
不遺物可覩聞而性不可以睹聞言故曰未發也是名
為中安得謂之偏或疑性無為者也而戒懼得無涉於
有作乎不知性不可致思存焉可也戒懼者性自存存
[008-105b]
而人力不與安得謂之作或又謂性常生者也曷不任
其生機之活潑乎不知形生神發物誘而情蕩性斯鑿
矣戒懼者本乾元以資始是謂真生不然離性而外馳
是妄生矣王文成公曰良知是未發之中又曰戒慎恐
懼是本體可謂言約而盡矣慨先聖既往正學不傳異
學者流紛紛談性浸入於詖淫邪遁而聖脈幾絶後千
餘年周程繼出其指道之本原曰無極曰人生
而靜其言學曰主靜曰主敬孔門之旨賴以復明
[008-106a]
嗣是而降世儒失於聞見支離王公有憂之特揭致知
以救其弊曽未數十年而襲其説者誤以情識為良知
以虛見懸解為了悟以員轉逐物為妙用以踰距潰防
為超脱談愈高而行愈敝念庵先生憂之乃曰知之良
者以未發也收攝斂聚以全吾未發是致之之功也聞
者乍疑且駭已而見先生充養完粹操履純密如金精
玉潤表裏無疵始尊信其言先生没而道彌光葢由其
竭才密契而自得之故其言足符往聖之緒發會稽之
[008-106b]
藴以扶世教之衰其功甚大矣
先生曰濂溪學聖主於無欲夫欲之有無獨知之地隨
發隨覺顧未有主靜之功以察之耳誠察之固有不待
乎外者而凡考古證今親師取友皆所以為寡欲之事
不然今之博文者有矣其不捄於私妄之恣肆者何與
故嘗以為欲希聖必自無欲始求無欲必自靜始
用心太過亦能勞耗精氣怡然理順却在絲毫不放中
並行不悖要在自悟矣
[008-107a]
凡人精神收斂寧靜而後意慮始精言語有敘動作有
則若一入以浮躁紛擾即恐有視不見聴不聞之病
學須靜中入手然亦未可偏向此中躱閃過凡難處與
不欲之念皆須察問從何來若承當不起便是畏火之
金必是銅鉛錫鐵攙和不可回互姑容任其暫時云爾

近始知性命緊切平日收拾不密及今猶未還元只幾
微處未是絲毫不掛仍容害性害命者到得此處欲為
[008-107b]
天地立心必其能以天地之心為心欲為生民立命必
其能以生民之命為命古者澹飲食惡衣服輕財利卑
宫室甘苦分餘以求得此心者正所以為煅煉之功而
必與諸欲不並存者也
良知無所不通自屬見成未能常然應有下手未辨行
持遽任馳騁自古聖賢立訓殆不若是往日為異説紛
紜自成擔閣初知返歩收拾甚難白沙致虚之説乃千
古獨見致知續啓體用不遺今或有誤認猖狂以為廣
[008-108a]
大又喜動作名為心體情欲縱恣意見横行後生小子
敢為高論蔑視宋儒妄自居擬竊慮貽禍斯世不小也
當今惟實行實修乃學者首務
與王龍谿曰吾輩在世間尚欠出身擔當此學不免以
口耳支吾接應過去若真擔當此學一切俗情雜欲俱
自退聴眼前温飽與所識窮乏者得我不惟不暇顧亦
有不忍者矣非是一番寒徹骨未可語此外間藉藉於
諸公雖出於好非詆與誣善之口然責備過嚴亦是以
[008-108b]
成人望人可盡置之不思乎王彦方一篤行之士致使
為盜者不敢以其名相聞豈今天下士大夫不比於一
盜哉未聞有畏其見知者何彦方之難得也前以此語
之友人友人聞者莫不垂首學問異同却是第二義
千古聖賢兢兢業業所言何事初學下手便説了手事
惟恐為工夫束縛今主靜者誰歟不受動應牽擾者誰
歟往往聞用工話輒生詫訝相沿相習更無止泊弟久
不復開口向人只覺心不安耳
[008-109a]
一日之間無靜無動皆由從容閒雅進而至於澄然無
事而略未嘗有厭事之念即此乃身心安著處安著於
此不患明之不足於照矣漸入細微久而成就即謂自

夫學有可以一言盡者有不可以一言盡者如收斂精
神併歸一處常令凝聚能為萬物主宰此可一言而盡
惟夫出入於酬應牽引於情思轉移於利害纒固於計
算則微曖萬變孔竅百出非堅心苦志持之嵗月萬死
[008-109b]
一生莫能幾及也況得以言相度哉
無所存而自不忘一句説得太早此最是毒藥操則存
舎則亡孔子亦且云云操豈可已乎愈操愈熟斷不成
便放開手千古未有開手聖人
與聶雙江書曰龍谿之學久知其詳其謂工夫又却是
無工夫可用故謂之以良知致良知如道家先天制後
天之意其説實在陽明口授大抵本之佛氏七月霖雨
翻傳燈諸書其旨洞然直是與吾儒兢業必有事一段
[008-110a]
絶不相䝉分明二人屬兩家風氣今比而同之是亂天
下也持此應世安得不至蕩肆乎
知幾其神幾者動之微也微者道心而謂有惡幾可乎
故曰動而未形有無之間猶曰動而無動之云也而後
人以念頭初動當之逺矣
此學是吾人終身事亦是吾人終身快樂纔不學便覺
身無著泊心隨事物擾擾無寧息時也
易言洗心非為有染著易言藏密非謂有滲漏除却洗
[008-110b]
心藏密更無工夫十分發揮乃是十分緊固此方是堯
舜兢業過一生處
此心本自生生萬物皆備却禁發散不得精神纔不斂
束容易走透便於生生處繼續不來故拙訥遲鈍資與
道近頴敏才辨往往處淺而氣浮
看來只是用工不已自有脱化處未有苦心人無所成

往來見談學者皆曰知善知惡即是良知依此行之即
[008-111a]
是致知予嘗從此用力竟無所入葢久而後悔之夫良
知者言乎不學不慮自然之明覺葢即至善之謂也吾
心之善吾知之吾心之惡吾知之不可謂非知也善惡
交雜豈有為主於中者乎中無所主而謂知本常明恐
未可也知有未明依此行之而謂無乖戾於既發之後
能順應於事物之來恐未可也故知善知惡之知隨出
隨冺特一時之發見未可盡指為本體則自然之明覺
固當反求其根源矣
[008-111b]
自夫指知覺為良而以靜病心於是總總然但知即百
姓之日用以證聖人之精微而不知反小人之中庸以
嚴君子之戒懼
一息之出其先則入之源也一日之子其先則亥之交
也一月之朔其先則晦之終也一嵗之復其先則剥之
極也故曰復見天地之心言觀此而天地可見也
知無不足之理則凡不盡分者皆吾安於肆欲而不知
竭才者也吾人日用之間戒懼稍縱即言動作止之微
[008-112a]
皆違天常而賊人道可不懼歟可不省歟
人生有知不能無欲欲不得其道始流於惡然自古聖
賢未有不由耆好淡泊用度簡省而能有成者濂溪攝
洪州時偶病危衆視其篋中無一長物無欲之學固如
此今欲師聖賢而又雜以世俗之見豈容兩得哉
能以天地萬物為體則我大不以天地萬物為累則我
貴處其貴用其大萬物以頼是曰三才
祝年莫如惜時愛身莫如務學故知道者不以事役形
[008-112b]
不以形役心其視頃刻也亦若萬古
欲威下先反身欲保族先盡倫情不可徑恩不可狎無
居贏利無眤私好則家治矣
聖賢居危臨變莫不省躬改過霜雪不凝則生意不斂
精神不固則作用不力孟子論天將降大任一節盡之
然於此却有深辨自心術中料理則為聖學自時態料
理則為俗情二者雖相去懸絶然皆有收斂慎密増益
不能之效此正人鬼分胎不可不自察也嘗愛趙忠簡
[008-113a]
表辭有曰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冺誓九死
以不移此是何等心術
衣服飲食之間雖日用小節目却闗係心術不細好馳
騁便落俗務朴實便近天常人食色固是至性然不可無
檢制故曰節性惟日其邁節是不敢任情自遂之謂天
性在人猶金出礦不經火候煅煉終不成器使用不得
至性亦然故節嗇一著乃煅煉之助到得不生貪著即
心體泰然焉往不利
[008-113b]
自内如外謂之往往主發生由震而乾是也自外返内
謂之來來主歸復由巽而坤是也數往者順順其後天
乎知來者逆逆其先天乎
先天之為逆也曷徵之吾徵之身目不逐境而内觀耳
不逐聲而反聽心絶物誘而忘智口忘言詮而守嘿自
外來感者我無馳也其可以大生廣生矣乎
 佳/按此即涵養未發之中靜專動直微㫖與參同悟
 真作用自别
[008-114a]
余初及第謁見呉之莊渠魏先生先生曰達夫有志必
不以一第為榮嘿坐終日絶口不言利達事私心為之
悚然此生雖未敢汲汲於名位以負知己今回視之此
身承當此言煞不容易葢不榮進取即忘名位忘名位
即忘世界能忘世界始是千古真正英雄始作得千古
真正事業炫才能技藝以規時好視此路葢背馳也
 佳/按忘世界謂一切流俗所競身家起念皆是須有
 孟子居廣居立正位行大道一段氣象
[008-114b]
唐虞之時只是安汝止工夫心有常止不易動揺此便
是真收斂何等簡易後世全向動中分散只知向外尋
求議論多而學亡矣
落思想者不思即無落存守者不存即無欲得此理烱
然隨用具足不由思得不由存來此中必有一竅生生
夐然不𩔖
言此學常存亦得言此學無存亦得常存者非執著無
存者非放縱不存而存此非可以倖至也却從尋求中
[008-115a]
得由人識取
來諭辭受取與雖闗行檢看来亦小此言最害事辭受
取與原闗心術本無小大以此當天來事看即堯舜事
業亦是浮雲過目若率吾真心而行即一介不取不與
亦是大道非小事業而大一介也此心無物可尚故也
故近時與人言只辨存心於此未能究竟即是自身不
離凡胎終日談𤣥説妙總是俗套耳文要/
公學始致力於踐履中歸攝於寂靜晚徹悟於仁體公
[008-115b]
始歸田攻苦淡鍊寒暑躍馬彎弓考圗觀史其大若天
文地志儀禮典章漕餉邊防戰陣車介之事下逮隂陽
卜筮靡不精覈至人才吏事國是民隱彌加諏詢曰茍
當其職皆吾事也年垂五十覩時事日非乃絶意仕進
然飢渴由己撻市引辜之衷未嘗一日忘天下士想望
其出以卜治平而竟不果
先生事親孝遇族父兄恭處鄉里恂恂父憲副公遇先
生嚴既貴訓飭不異童稚稍失意辭色必厲客至令行
[008-116a]
酒拂席授几如異時先生從事欣如也平生於辭受取
與最嚴當路常餽絶不納方引疾時抵儀真病殊殆同
年項侍御喬按江北日就訊𤓰洲富人坐重罪飾名姝
介萬金求居閒峻拒之項微聞以其意嘗先生先生厲
聲曰君未聞志士不忘在溝壑乎項太息以為不可及
也晚益髙峻布袍芒屩居閒樂道士大夫仰之如景星
慶雲可望不可即云鄧潛谷心學述/
先生曰寂然不動者誠也言藏於無也感而遂通者神
[008-116b]
也言發於有也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幾也言有而未
嘗有也三言皆狀心也常有而不使其雜於有是謂研
幾真能不雜於有則常幽常微而感應之妙是知幾之
神謂幾為一念之始者何足以知此
能以天地萬物為體則我大不以天地萬物為累則我
貴夫以天地為體者與物為體本無體也於無體之中
而大用流行發而未常發也靜坐而清適執事而安肅
處家而和婉皆謂之發而不可執以為體常寂常虛可
[008-117a]
卷可舒全體廓如書萬曰忠扇/
韶州南軒書院記曰昔者誦先生之言曰學者莫先於
義利之辨義者無所為而然意之所向一涉于有為皆
不免於利之也當是時余持虛妄之見而未嘗實致其
力以為吾之日用茍未至於有所為斯已矣而豈必盡
絶於其意意之所向茍未沈溺斯已矣而豈能遂無少
於偏故聞沈溺而害道者若將凂焉而自視固義之歸
也已而求之動靜之間而後負大慚焉夫天之於人不
[008-117b]
能無食色居室貨財以相養則亦不能無爵位聲譽技
能以相别也吾以有生重其累而又以有知雜其誘以
外誘之知而觸有生之累其心既無以自勝矣則亦不
得不從而寄寓其間故意之所向不之於食色則之於
居室不之於貨利則之於爵位聲譽技能而心之無所
為者日紛紜矣方其始也固知其不可以相兼也及其
緣釁當機輾轉依附營營然且滅且生而不知悟也然
以其虚妄之見則亦豈無驅逐懲創之力哉惟其強於
[008-118a]
暫者不能必於其久勉於外者不能盡忘於其中吾之
日用以為未嘗有所為者乃其勉強之少間而意有所
向固即彼之所以為沈溺者特吾有以文之不若彼之
暴露焉耳嗚呼植其根而惡其支蔓濬其源而禁其末
流豈徒無益而已哉不知吾心之無所為足以自勝而
不羨於彼者自作止食息以至出入進退之有節也可
以免於從逆之凶自應酬宰制以至家國天下之有道
也可以周其一體之愛用之而不見其窮測之而不見
[008-118b]
其兆極於天地而不為大横乎四海而不為逺傳之萬
世而不為久貴而無足以為榮賤而無足以為辱生死
而無足以為變而輕重低昂之勢有不待於論量者而
以較吾之所謂營營此何啻康莊之於荆棘清泚之於
汙淖也而猶以驅逐懲創之力交戰而迭為之主不已
深惑而可哀矣乎吾因慚先生之言而有憤焉孔子曰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今人有以小人相毁者夫人
莫不怒之夫直毁之而已不必其嘗為也而顧以怒焉
[008-119a]
怒而不出於偽是小人之不可為而利之不可懐者夫
人而知之也有以君子相譽者夫人莫不喜之夫直譽
之而已不必其能為也而顧以喜焉喜而不出於偽是
君子之不可不為而義之不可舎者夫人而知之也知
小人之不可為矣而吾之所喻或不免於食色之𩔖則
是可怒者又將望而趨之知君子之不可不為矣而吾
之所喻或不出於天下之公則是可喜者又將違而去
之夫喜怒之於毁譽若彼而於其身又若此非勿思之
[008-119b]
甚也乎以余之不肖懼人之不相逺也故不諱其慚憤
者而具以為告雖然茍未志於希先生者亦孰聴而信
之哉
陽明先生良知之教本之孟子故常以入井怵惕孩提
愛敬平旦好惡三言為證入井怵惕葢指乍見之時未
動納交要譽惡聲而言孩提愛敬葢指不學不慮自知
自能而言平旦好惡葢指日夜所息牿之未至反覆而
言是三者以其皆有未發者存故謂之良朱子以為良
[008-120a]
者自然之謂是也然以其一端之發見而未能即復其
本體故言怵惕矣必以擴充繼之言好惡矣必以長養
繼之言愛敬矣必以達之天下繼之孟子之意可見矣
先生得其意故亦不以良知為足而以致知為功今也
但取足於知而不原其所以良故失養其端而惟任其
所以發遂以見存之知為事物之則而不察理欲之混
淆以外交之物為知覺之體而不知物我之倒置理欲
混淆故多認欲以為理物我倒置故常牽己以逐物陽
[008-120b]
明之本㫖或不若是相逺也今以一念之明為極則以
一覺之頃為實際如是則良知二字足矣何必贅之以
致審如是凡怵惕者皆有火然泉達之勢何必贅之以
充凡好惡者皆有出入無時之妙矣何必贅之以養凡
天下之人自孩提以上者皆仁義之君子矣何必贅之
以達也答郭平川/
龍谿曰良知本寂無取乎歸寂歸寂者必槁矣良知本
神應無取乎照應照應者義襲矣吾人不能神應不可
[008-121a]
持以病良知良知未嘗増損也余曰吾人嘗寂乎曰不
能曰然則收攝以歸寂於子何病吾人不能神應謂良知
有蔽可乎曰然曰然則去蔽則良知明謂聖愚有辨奚
不可求則得舎則失不有存亡乎養則長失則消不有
増損乎擬而言議而動不有照應乎是故不容冺者理
之常也是謂性不易定者氣之動也是謂欲不敢忘者
志之凝命之立也是謂學任性而不知辨欲失之㒺談
學而不本之真性失之鑿見性而不務力學失之蕩吾
[008-121b]
懼其言之近於蕩也良知辨/
 尤時熈 西川
  字季美河南洛陽人嘉靖壬午舉鄉薦仕至主事
受學王文成之門人劉晴川尊信良知之説授戸部主
事榷税滸墅闗尋以母老乞養里居三十年逺近學者
宗之號曰西川先生常曰能翻前人案始能得前人意
若不得其意而務為紛更是妄也又曰講學是解縛之
法有世俗縛有賢𫝊縛有聖經縛有師説縛有意見縛
[008-122a]
皆是名利做根解得此縛纔是學此師門宗㫖也後御
史董定策薦曹端尤時熙孟化鯉於朝曰古人以學為
實今人以講學為名若臣鄉三賢皆務實也其門人孟
津李根能崇師説官至僉事孫鍾元理學宗傳/
西川語録
讓古人是無志不讓眼前人是好勝
心地須常教舒暢歡悦若鬱然必有私意隱伏禮曰中
心斯須不和不樂則鄙詐之心入之者正謂此也便當
[008-122b]
覺破
毁譽皆是切磋之資譽者指我以前途毁者告我以險

不求自慊只在他人口頭上討個好字終不長進
人雖下愚亦能自覺不是只是不能自改遂日流於汙
下聖愚之機在此不在稟賦
不要因一兩事過失便放倒不顧亦不可以一二事合
理便自足古人許人改過戒人自足
[008-123a]
人有過失為人所攻雖知改悔又以不得為完人自阻
仍復放縱此只在聲名上見不知性無加損若能真改
完人即在
吾人為學大抵猶是近名故於人不知己處不能甘受
常有表白之意又恐形迹疑似足以損傷名節故於事
多躱閃修補雖所當為亦多避嫌不敢承當此病根甚

世俗人見有過則爭毁之又從而粧綴以誣之見人學
[008-123b]
好則爭笑之每加誹謗此皆幸災疾善之心學者專於
自治常見自家神明澄湛在此則於世俗此等病痛不
沾染至聞毁譽加於吾身皆當自省譽則勉以副之毁
則自磨自勵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自然譽無過情毁不
終熾且能體悉世人之見故欲作好作惡乃是習染所
為使其稍肯自省豈甘如此
凡人有向善之心而又使人怪者多是自己勝心浮氣
有以致之且如講説事理或論文説書稍有所見即思
[008-124a]
壓人或是挾知故問人言未畢即申己意此等處雖善
亦惡也又或被人䂓警不肯認過改悔委曲輾轉尋路
出脱則是有愛我之心我反拒之以此交人人誰容乎
必須虛心平氣謙己下人求益不求勝可也
為學全在擇友若無可交寧是獨處在書册内尚友古
人可也不可妄交然亦不可因此却起憎惡之念須是
泛愛衆而親仁
前輩讀書少見一句行一句今讀書多却不行是為侮
[008-124b]
聖人之言
古人讀書主於培植此心灌溉真機故一番看一番新
若只解説文義一過成故紙矣
聖人不作學者遂無師乎人孰無知大知覺小知小知
覺無知期以共明斯道可矣似不當以師自嫌也人必
實心為學然後有可商量狂狷雖非中行却是實心為
學者故聖人思之鄉愿只是周旋世情不是實心為學
故聖人惡其亂徳
[008-125a]
未悉人言而輒伸己意此學者通病此病即在未悉輒
伸之間不在議論是否處
衆人之蔽在利欲賢者之蔽在意見意見是利欲之塵
善惡禍福之辨不可勝窮然其近而易知者善則心安
心安福之源也不善則心必不安不安禍之源也天下
事皆起於心善惡禍福之理宜於此求之
經權一也經即權權即經權字不必聖人事有輕重酌
而用之即是權亦是經不酌輕重何應事
[008-125b]
大凡人只有徳性用事與血氣用事兩路便分君子小
人古人學問之道只是變化氣質靜坐是搗其巢穴之
法掇根換過
人品有上下道理初無上下人品之上下亦存乎志而
已矣所謂幾也
聖之言功夫不言道體功夫即道體也隨人分量所及
自修自證若别求道體是意見也
分殊只理一學者泛應未能曲當未得理之一耳
[008-126a]
寧學聖人而未至不欲以一善而成名此是濂溪諸儒
直接孔門命脈處
聖人通天下為一身其於為善曰位天地育萬物其戒
為惡曰禍天下及後世不以一人一時論也
諸子是摹倣孔子顏子是學自家
舎見在乍見皆有之幾而另去黙坐以俟端倪此異學
也其不至於外人倫遺物理者鮮矣
道理只是綱常倫理愚夫愚婦皆可能的乃是家常飯
[008-126b]
舎却見在職分只管推原道理起處此晚宋談學之弊

 容城鍾元孫氏曰西川要語一編最喚醒人又曰中
 州有兩路學脈月川尺尺寸寸不失朱紫陽西川字
 字句句不失王陽明是皆深造而有得者非剽竊也
 孟化鯉 雲浦
  字叔龍河南新安人闕/   進士仕至吏部文
  選郎中
[008-127a]
兒時嗜讀小學十三讀易旁通經史隨補諸生以古道
自任聞西川尤先生倡道淑人往師事之讀學小記曰
濂雒真傳其在是矣凡西川所言手自籍記尋貢入成
均與孟我彊以道義相砥礪舉鄉試例同年具呈坊價
公瞿然曰吾輩方將起家清仕路抑奔競乃先行請託
耶及偕計有司以故事徵驛遞路費皆峻却不受成進
士授南户部主事時相欲致公為重終不往謁官户部
榷河西務惟與士民講上諭發明正學去之日士民肖
[008-127b]
像祀江干奉命賑江南山左饑全活無算兩執親䘮一
準古禮起復補稽勲歴文選郎一意孤立雖貴要不少
狥内外率側目視㑹張可庵棟以都諌建言國本謫公
疏起之遂忤上意調外尋以中外力救削籍歸以恬淡
古樸為里俗先所至人多化之公精神强毅每漏下五
鼓即起課諸子弟夜分咿唔不倦所著有尊聞録讀易
寤言諸儒要録等書學者稱雲浦先生
孫鍾元曰雲浦之學從統宗理㑹其魄力自大
[008-128a]
 鄧元錫 潛谷先生
  字汝極江西南城人嘉靖中鄉舉以薦徵翰林待
  詔
少事司訓黄在川博覽經史久之有志為己之學十五
喪父哀毁如禮事嫡庶二母至孝家門凜肅十七倣古
社倉法行之鄉里里民耆而貧者婦節而寡者咸聴其
貸不取息入其人死并以所貸為助塟資十九充邑諸
生徧走其州之東西謁諸長者先生講求學問久之領
[008-128b]
鄉薦念母年高不赴㑹試杜門潛修邑令送行資為勸
駕謝不受居三年母氏力促之道出吉州就學鄒守益
劉陽㑹有閩越冦復馳歸侍養後遂堅執不出授徒講
學於天峰山
時心學盛行學重證覺九思九容四教六藝皆以為多
公曰九容不修是無身也九思不慎是無心也及門者
皆彬彬有造
居祖母及母喪一準古禮廬墓三年南城之人皆曰鄧
[008-129a]
君吾邑孔子也所著有經繹函史諸書皆足闡衍聖賢
薈萃古今范淶為南城令以與南昌布衣章潢安福舉
人劉元卿並薦萬厯初祭酒趙用賢復以為言徵諸京
師辭疾不赴當道先後薦聞神宗以翰林待詔徵之有
司勸駕敦促就道竟卒途次學者私諡為文統先生
 張元汴
  字子藎浙江山隂人隆慶辛未進士第一官至左
  諭徳
[008-129b]
公總角時聞楊忠愍諫死遥為誄辭慷慨泣下父太僕
公大竒之已聞王文成良知之説遂潛心理學下帷龍
山之陽喟然歎曰聖賢學自有真曲士抱䖝蛙之見不
務即心証性而猥踵其下風一何陋也
太僕公有滇難從吏訊公身掖之萬里赴逮於滇己復
馳如京白狀當事者比有詔免太僕公官歸越復馳如
越履及門血縷縷滅趾天下聞而哀之
廷對賜第一授翰林修撰公廪廪期有以自樹日聚徒
[008-130a]
講求世務人才每抵掌論天下事不為首鼠兩端萬厯
元年公請進講列女傳於兩宫以修二南之化不報及
奉旨教習内書堂公曰若曹星近皇位不可去可使習
為善勃貂管蘇非人乎乃取中鑒録自為條解又作訓
忠諸吟令歌之
丁亥起為左春坊左諭徳兼翰林侍讀充日講官每竭
誠待對冀有所感孚初上覃恩公疏白父寃狀請以及
已者移太僕公忤㫖格不行公仰天泣曰吾不可以下
[008-130b]
見吾父矣武定之役吾父躬擐甲胄斬首千級口碑具
在乃今幸事明主而不能為父洗沈寃長負君親吾死
為後葢居常念父建功不讐志以殁願以身代父報國
而卒且邀國恩報父竟以此鬱鬱致疾而卒
公平生雅志聖賢之學宗王文成然不空事口耳專務
以實踐為基嘗曰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近世學者徒剽文成之外郛耳又謂朱陸同源而末流
乃歧之非是手摘考亭所論著與文成意符者彚集之
[008-131a]
題曰朱子摘編
公持操端介絶不喜媕阿事人初出江陵門下不隨不
激有以自守嘗語同門曰某門人也皂囊白簡之事當
待他人乃若喪請留病請禱某即死勿為矣
天性孝友侍太僕公若安人疾湯藥非口所嘗勿進比
卒欒欒柴瘠喪塟悉遵古禮盡革燕賔崇佛諸弊俗越
人化之有異母弟二人公撫之恩義隆備居常飯脱粟
衣浣補而賑施宗黨若勿及葢公行誼力追古人其文
[008-131b]
章舂容爾雅粹然一出於正所著有紹興府志山隂會
稽縣志雲門志略諸書行世又有不二齋稿志學録讀
書詩考讀史膚評大政記藏於家
 佳/曰陽明先生之學一傳而後大抵略踐履而言超
 悟以虛見為高妙樂放曠自然標立宗指混一儒釋
 羣言亂淆聖塗榛塞誹毁洛閩莫可窮詰嗚呼學以
 講而明乃以説而晦是誰之過歟故於隆萬以來諸
 儒採其踐修純實者數公若事口耳以自附於講學
[008-132a]
 之列者概勿録焉
鄒南臯曰公自登第後所至求友汲汲皇皇聞一言當
於心也拜而受之里民有疾痛也引而為己辜不難以
其身為百姓請命公何心哉真以斯道為己任而任道
者必以明明徳於天下為極致此公學之崖略也葢嘗
論談學華亭時易談學江陵時難華亭時右名理而以
理學為窟宅朝登講堂夕踞華要江陵時禁錮斥逐殆
盡世且為波流且為芽靡公亭亭孤騫至冒江陵誚不
[008-132b]
辟易公勇矣或者以公未大行天下為憾不知古人不
得志獨行其道道無窮達也昔有大臣善鑑人者覩舒
文節未第時曰子今之文毅既文節魁天下再過之問
曰止此乎曰忠孝狀元子小子耶假令起羅舒二先生
與得意者論必不以彼易此先生為秀才時作賦弔楊
忠愍登仕未幾上書危言而扶掖太僕公﨑嶇羊腸鳥
道萬餘里兩上書叩閽鳴太僕公寃心可剖血可枯命
可捐以報親九原即古忠孝何加焉先儒云學之為言
[008-133a]
孝也忠孝立百善從之先生之學其必傳也無疑同時/尚論
録/
 許孚逺
  字孟中浙江徳清人嘉靖壬戌進士仕至兵部左
  侍郎
少負大志既領鄉薦復從歸安唐一庵先生講聖賢之
學舉進士授南虞衡主事調考功在南都三年日與諸
同志倡明正學學者多從之兩浙名賢録/
[008-133b]
調北考功而胡選郎汝桂者自附講學時時引公欵語
先是選君嚴重不輕與後進交一談胡獨乃爾諸僚皆
驚以為必議流品各使人竊聴無所得滿署為之側目
會冢宰楊襄毅雅不喜講學又與胡選郎不合而諸講
學者亦少横臺諫俱為之羽翼閭巷喧傳謂將盡易置
諸大臣襄毅心憤之比大計吏京官黜者科甲共四十
一人而浙人幾半公不平因移病歸後三年新鄭高文
襄起掌吏部以與華亭有隙痛抑講學起公考功即出
[008-134a]
為廣東僉事時廣有倭警而大盜李茂許俊美復助為
聲援公發十策大約以水陸夾攻為要務即身督軍薄
賊壘二魁大懼公卒使人諭降之使縛倭冦以自效又
建善後十二策迄安堵以功移閩臬銜者復忌之以閩
察謫兩淮運司判官公遂拂衣歸將終隱為啟迪後學
計因往見一庵先生請焉一庵曰我二十九建言歸今
七十四矣此四十六年中未嘗一日忘起也惟枉己則
不可耳今汝雖暫挫然前途自平坦但踏實地行何害
[008-134b]
公遂之官三年擢南太僕丞明年遷南文選郎中丁内
艱服闋補車駕郎中是時江陵當軸公不少屈銜者出
公南昌知府公明於經濟之大體沈細有斷事至必究
極纖微而持之以蕩平正直其守南昌也務廉謹而敦
尚教化雖簿書旁午不廢講學二年以特薦遷陜西提
學副使以身範訓士考校肅然擢應天府丞㑹救都御
史李材調外歸累擢右通政進僉都御史巡撫福建時
倭擾朝鮮廷議封貢公以為不可比至鎮密募死士往
[008-135a]
偵而躬練兵儲糗以俟已而悉得其詭謀并諸島酋相
讎殺狀遂疏聞於朝謂發兵擊之上策禦之中策不可
輕許封貢以啟輕中國心朝議韙之卒罷封貢而倭患
得息者用公中策也
㝷陞南兵部右侍郎時倭尚未平以公得要領遂改北
兵左公在南都以閒曹日事講學與楊禮部起元俱以
部堂為領袖持論不同時議頗紛至是外計復借講學
造端謀去之公遂決意歸居家不殖生產惟孜孜以講
[008-135b]
學為務於近世學者獨服膺陽明然所講非良知派也
時講學多黨公獨不黨守建昌時有講學而負高名者
公雅重之及以事囑則謝不與交與李材布衣交且同
年向以救之見中及戍閩所仍以開府禮見衛官公勿
善也
生平質直不藻飾乏委曲事至立斷身所行如所講常
以身驗學遇人無厚薄咸吐誠磊落可喜葢自謂學所
得如此本傳/
[008-136a]
 佳/聞之叔朗思氏云山隂念臺先生之學受之於先
 生云觀其經濟大略不枉己以狥人則所學之正可
 概見矣
先生有詩云信知性善為堯舜肯用權謀雜管商斯道
若明如晝日世風何慮不陶唐馮少墟疑思録/
劉念臺曰先師許恭簡公每於身經歴處體騐所學如
曰今日遇交際頗能不設將迎見晚年絶色曰前此猶
有染在遇拂意或動氣既而曰較前時増減分數如何
[008-136b]
時為學者言如此慥慥君子哉證人社約言/
 按歸安唐一庵樞字子正少即志聖賢之學師事南
 海湛甘泉舉進士官比部以建言削籍歸閉門講學
 信從者衆所著有木鐘臺集其論學以討真心為的
 葢亦王湛之支流也
鄒南臯曰自朱陸分馳步趨朱子者嚴闗楗飭藩籬人
無得而間之而或病其隨事格物未免棄内狥外之弊
河津餘干確守其説至新會陳氏悟自然之宗餘姚王
[008-137a]
氏發良知之㫖大抵宗象山而王氏雄鋒朗暢足以發
抒其藴於是學者盡宗新學顧其弊也乃至濶略躬行
吾謂學無可見見之於行敬庵恪守先程方正篤實其
不必與餘姚合者乃其有功餘姚也
 
 
 
 
[008-137b]
 
 
 
 
 
 
 
 明儒言行録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