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50 明儒言行錄-清-沈佳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儒言行録卷一
           安化縣知縣沈佳撰
 葉儀
  字景翰浙江金華人洪武初辟召
元末受學於白雲許謙語以學者必以五性人倫為本
以開明心術變化氣質為先遂朝夕惕厲研究奥㫖已
而授徒講學士争趨焉
[001-1b]
其語學者曰聖賢言行盡於六經四書其微詞奥義則
近世先儒之說備矣由其言以求其心涵泳從容久自
得之不可先立已見而妄有是非也
太祖下金華召儀為五經師以老疾辭𨼆居養親所著
書曰南陽襍藁等集吳沈稱其理明識精一介不茍安
貧樂道死而不變兩浙理學/名賢録
 范祖幹純孝先生
  字景先浙江金華人洪武初辟召
[001-2a]
受業許白雲之門久之遂悉得其旨趣其學以誠意為
主而嚴之以慎獨持守之功引誘學者惓惓真切惟恐
其不入於善甞曰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
見乎四方士夫甞問安否為斯文重輕太祖下婺與葉
儀以大學進尋辟為諮議以親老辭名賢/録
公初見太祖持大學以進曰帝王之道自修身齊家以
至於治國平天下必上下四旁均齊方正使萬物各得
其所而後可以言治太祖曰聖人之道所以為世法吾
[001-2b]
自起兵以来號令賞罰一有不平何以服衆武定禍亂
文致太平悉此道也典故/紀聞
李文忠時守嚴郡特加敬禮恒稱師而不字
性孝至篤郡守王宗顯立純孝坊以表之學者稱為純
孝先生所著有群經指要讀詩記大學中庸發㣲栢軒
集若干卷藏於家史/槩
 佳/按考亭之學傳之勉齋再傳而得北山何氏葢正
 學獨盛於婺云魯齋仁山白雲數子纉述脩明之功
[001-3a]
 懋焉葉范二先生皆出白雲之門傳經守道卓然為
 一代醇儒淵源有自来矣
 趙汸東山先生
  字子常南直休寧人洪武初徴士
始就外傅受四書即多疑問師答以初學毋過求意殊
不釋夜歸别室取朱子大全集語𩔖等書讀之如是者
數年覺所疑漸觧慨然有負笈四方之意乃往九江見
黄楚望先生澤禀學焉盡得其所舉六經疑義千餘條
[001-3b]
以歸所輯春秋師說葢始於此初澤以六經復古之說
設教九江嘗謂近代大儒繼出而後朱子四書之教大
行然周易春秋二經實夫子手筆聖人精神心術所存
必盡得其不傳之旨然後孔門之教乃備毎患二經學
者各以才識所及求之茍非其人雖問勿答其所告語
亦皆引不發姑使自思是以及門之士鮮能信從領會
者惟先生為髙弟得其春秋之學為多黄楚/望傳
先生始拜澤於其門請問治經之要澤告之曰在致思
[001-4a]
而已然不盡悟傳註之說則亦不知所以為思也請問
致思之道澤曰當以一事為例禮女有五不娶其一為
喪父長子註曰無所受命近代說者曰葢喪父而無兄
者也女之喪父無兄者多何罪而見絶於人如此其非
先王之意明矣姑以此思之或二三年或七八年儻得
其説則知先儒説經其已通者未必皆當其未通者未
嘗不可致思也先生退而思之女之喪父無兄者誠不
當與逆亂刑&KR0858之子同棄於世久之乃得其説曰此葢
[001-4b]
宋桓夫人許穆夫人之𩔖爾故曰無所受命註猶未失
也若喪父而無兄則期功之親皆得為之主矣嘗以質
於澤澤曰子能如是求之甚善然六經疑義若此者衆
矣當務完養而慎思之毋輕發也遂授以求春秋之要
曰楚殺其大夫得臣此書法也當求之於二百四十二
年之内夫人姜氏如齊師此書法也當求之於二百四
十二年之外先生思之經嵗不得其説澤為易置其語
曰夫人姜氏如齊師此書法也當求之於二百四十二
[001-5a]
年之内楚殺其大夫得臣此書法也當求之於二百四
十二年之外先生葢自是始逹春秋筆削之權
嘗往淳安質諸教授夏某夏殊不謂然乃為言其先人
安正先生為學本末甚悉久之先生復念澤髙年平生
精力所到一旦不傳可惜也復如九江澤乃授以學春
秋之要居二嵗請受易得口授六十四卦卦辭大義後
夏某教授洪都先生冄往見焉夏問易象春秋書法如
何先生以所聞對夏猶以枉用心力為戒特出其夏氏
[001-5b]
先天易書曰此羲易一大象也又曰吾先人遺書當悉
付子矣先生敬起謝之然於二經舊説訪求考索未嘗
少後也遂如臨川見學士虞集集與黄澤有世契一見
遂問澤起居先生間日為言澤著書大意與夏某所以
不然者時江西憲私試請題虞即擬䇿問江右先賢名
節文章經學及朱陸二氏立教所以異同先生識其意
即具對卒言劉侍讀有功聖經及舉朱子去短集長之
說虞大善之授館於家以所藏書資其玩索
[001-6a]
袁誠夫呉文正公髙第弟子也集其師説為四書日録
義多與朱子異求先生校正其書先生悉摘其新意極
論得失所在時袁公多所更定至論春秋則確守師說
不變先生亦以所得較完非口舌可辦自是絶不與人
談嘗以為春秋名家數十求其論筆削有據依無出陳
氏右者遂合杜氏考之悉悟傳註得失之由而後筆削
義例觸𩔖貫通縱横錯綜各有條理此左氏傳補註所
由作也唐荆川/左編
[001-6b]
既歸故山始集諸家說有合於經者為春秋傳又恐學
者梏於舊聞因陋就簡於交互之義未能遽悉乃離經
析義分為八𩔖辨而釋之名曰春秋屬辭葢集傳以明
聖人經世之旨屬辭乃詳著筆削之權二書相為表裏
而春秋本旨煥然復明然後知六經失傳之旨未嘗不
可更通澤有志而未就者庶可以無憾書成而澤亡矣
先生避地古朗山山在星溪上㳺髙寒深阻人跡幾絶
故雖疾病隠約而覃思之功日盖超詣有不自知其所
[001-7a]
以然者其夏氏先天易說先生嘗以質諸虞虞復以得
於前輩者授之於是遂契先天内外之旨而後天上下
經卦未易知也嘗得廬陵蕭漢中氏易説以八卦序分
體論上下經所由分與序卦之意如示諸掌然上無徴
於羲皇成卦之序下無考於三聖彖象之辭則猶有未
然者及春秋本旨既明乃知文王據羲皇之圖以為後天
卦序采夏商之易以成一代之經葢與孔子因魯史作
春秋無異然後知黄先生所謂周易春秋經旨廢失之
[001-7b]
由有相似者葢如此並左/編
洪武二年詔脩元史徴天下山林隠逸之士先生以薦
聘預史局書成賜金綺
先生隠居教授築東山精舎以奉母輔元帥汪同起兵
保鄉井授江南行樞宻院都事丙申内附結茅星溪古
閬山屢徴辟繼以議禮召皆辭洪武二年冄召脩元史
不願仕還未幾卒年五十有二先生於春秋發明師説
本經會傳度越漢宋諸儒當為本朝儒林第一國朝/詩選
[001-8a]
先生上虞公書曰聖賢之道大矣學者可不知其要乎
嘗聞之吾之至尊至貴舉天下之物不足以加之者此
心是也吾之至親至切舉天下之物不足以先之者求
放心之謂也虞大稱之
元末四方擾攘起兵輔汪同保鄉里嘗論為國家者不
能舉天下大勢以定攻守之宜而所在浪戰不求智勇
之士真可任將兵者使臺省貴人郡縣俗吏共軍旅之
權賞罰不明故是非淆亂而安治撥亂之術行軍克敵
[001-8b]
之方皆廢不講徒欲以嵗月削平安可得哉最得其時
用兵之弊史/概
新安自朱子後儒者稱為東南鄒魯然其末流或辨析
文義纂輯群言為學公獨超然得其大者其於春秋不
舎史以論事不離傳以求經不純以褒貶泥聖人以為
左杜主史釋經而不知筆削本旨公穀知求筆削之旨
而不考魯史舊事俱不能無弊乃作春秋屬辭以著聖
人筆削之旨作春秋集傳十五卷以明聖人經世之志
[001-9a]
左氏傳補註十卷師説三卷以為學者求端用力之階
其於易經則聞諸黄先生必須明象又曰易象與春秋
書法廢失之由大畧相同茍通其一則可以觸機而悟
矣作序卦圖説及經文開瑞乾坤屯三卦觧其學以精
思為本領以自悟為歸宿勉勉向上工夫常曰讀書最
患多疑毎展卷則羣疑起如蝟毛要須得程朱復作面
命之而後可釋然爾毎謂苦思之功若有神助聖人復
起不易吾言一時學者皆宗之稱東山先生即以名集
[001-9b]
開國/臣傳
嘗作陸文安像賛云儒者曰其學似禪佛者曰我法無
是超然獨契本心以俟聖人百世
 汪克寛環谷先生
  字徳一又字仲裕祁門人洪武初以聘起
世傳理學父應新記識博洽議論慷慨公生六嵗教之
孝經語孟随口成誦於理學浸悟取四書自定句讀晝
夜誦讀恍然知道理之要旁極諸書元延祐戊午郡守
[001-10a]
聘主道一書院往浮梁拜呉可堂先生仲迂於州學以
文印正呉先生曰讀書明理蘄體諸身文章異時可不
學而能也聞之惕然遂篤志聖賢之學既歸扁其齋曰
思復銘於壁以自勵次年可堂講道武林勉使充貢答
以斯之未信泰定丙寅春謁嚴陵呉先生朝陽與論所
學呉喜曰子可謂真知作春秋心法矣是秋舉浙江鄉
試次年對䇿見黜南歸益刻厲為學遂厭科舉之學取
春秋博考諸説同異得失以胡文定為主而研究象說
[001-10b]
薈萃成書名曰春秋經傳附録纂䟽學士虞公集序行
之易有程朱傳音義考詩有集傳音義會通禮有經禮
補逸綱目有凡例考異其餘論著尤多至於經史聖賢
之言心融神會造詣淵深故為文渾雄典雅而奨掖學
者多所成就後以經學教授宣歙間數與鄭師山先生
講理論學意氣相得尚書汪公巢深謝事家居尤重之
四方從學者甚衆史/概
嘗語學者曰聖賢之學以躬行踐履操存省察為先至
[001-11a]
於文章特其餘事篤志著述不以一毫利禄動心學者
稱環谷先生至元戊寅父歿哀毁踰禮至正壬辰蘄黄
兵起避兵深山所居焚掠殆盡處之晏如事平返故廬
開國/臣傳
洪武二年聘至京師同宋潜溪諸公刪脩元史九月事
畢特旨俱留禄仕老疾力辭乃命禮部宴賜白金三十
兩采縀二表裏給驛而還抵家壬子年卒年六十九
公經學原本宋儒程敏政賛曰考亭世嫡門生第四人
[001-11b]
歴朝/詩選
所著有春秋胡傳附録纂䟽易傳音義考詩傳音義會
通禮經補逸綱目凡例考異等書行於世
 陳遇静誠先生
  字中行金陵人洪武初徴士累授禮部尚書辭不
  就
公天資沉粹篤學博覧元至正中授江東明道書院山
長温州路敎授元末棄官歸安澹守約扁所居之室曰
[001-12a]
静誠人稱静誠先生名臣言/行録
毎日焚香拜天願早生神聖救此創殘髙皇帝定金陵
南臺侍御史秦元之薦公學識不羣宜頋問左右即以
書聘起既見與語大恱毎稱先生運䇿帷中日見親信
幸其第者三諸計畫多秘不傳甲辰上即呉王位賜冠
帯授供奉司丞不受
戊申上即皇帝位公陳治道以復中國先王禮教為首
務問保國安民大計公以不嗜殺人薄斂任賢為對三
[001-12b]
授翰林學士皆不受乃賜肩輿一衛士十人䕶其出入
洪武庚戌春承命往兩浙廣察民隠還奏稱旨賜金幣
除中書左丞力辭辛亥召對華葢殿賜坐命草平西詔
授禮部侍郎兼𢎞文館大學士復辭時西域進黒馬一
甚竒召入觀引漢故事以諫上大恱賜大銀一錠除太
常少卿又辭會&KR0858醫療頻至病愈入謝上望見連呼君
子君子戊午除禮部尚書又固辭上嘉歎曰士之有志
莭者功名不足以介意朕不强卿以成卿之名也自是
[001-13a]
不煩以務每從容燕見賜坐侍食談説經史古今成敗
孝弟仁慈事公温良謹恪時功臣䝉譴者多力為救觧
上喜公誠篤毎聽公言多所全釋上嘗諭曰先生老矣
有子可𢃄刀衛朕對曰臣三子皆幼俟其成立圖補報
上恱賜對衣兼金當是時寵遇之隆諸公侯大臣無與
比者甲子秋病卒年七十二上震悼不已遣官賻祭加
東園秘器賜𦵏鍾山
 佳/曰讀先生保國安民一對真孔孟之學也觀其進
[001-13b]
 退從容而不降其志非有道之士能然乎
公姿禀純粹識度超逺博通經史尤䆳先天之學
 陳謨海桑先生
  字一德江西泰和人洪武初徴士
洪武初徴至命坐賜茶議禮學士宋濓待制王禕交章
請留為國子師引疾歸家居教授屢應聘為江廣考官
所拔士往往知名自幼能詩文初習周易後兼通詩書
三禮諸傳旁及子史百家辨析純駁犁然歸於至當雖
[001-14a]
不願仕而時務一一籌諸胸中有叩如響嘗謂學必敦
本莫加於性莫重於倫莫先於變化氣質若禮樂刑政
錢穀甲兵度數之詳皆所當講一時經生學士靡然從
鄭環谷/明書
事親至孝其於弟友愛尤篤族黨中有為不善不敢使
聞所著有海桑集書經會通詩經演䟽共若干卷宋學
士諸公初見其文歎曰湯盤周鼎器之古也太羮𤣥酒
味之正也惟智者知之楊文貞詩曰純明程伯子洒落
[001-14b]
邵堯夫其為人克似云開國/臣傳
 桂彦良
  名德稱以字行浙江慈谿人洪武初徴召授晉王
  府長史
公記誦敏㨗及聞楊簡學益以尊德性為本仕元為教
授因朝政不綱退隱田里名賢/録
公學行純固方國珍連甌越辟之謝不就洪武六年被
徴特授太子正字入侍大本堂上甞從容諮以治道對
[001-15a]
曰道在正心心不正則好惡頗好惡頗則賞罰差賞罰
差則太平未有期也是以君人者將忿慾是務去上曰
善時上方以法繩下訪曰法數行而數犯奈何對曰用
徳則逸用法則勞法以靖民則民勞而勿靖徳以靖民
則民靖於徳矣通/紀
上詔詞人賦詩賡歌公進奏曰治道具在六經典謨訓
誥願留聖意詩非所急也
它日彦良侍上曰卿何官曰正字上曰卿帝者師也公
[001-15b]
感知遇知無不言每侍講必以二帝三王為本而折衷
於孔孟要以明聖學格君心為務至於歴代治忽啟廸
不倦誠意懇至凡所陳説無一不當帝心翊運名/臣録
一日謂彦良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公謝曰臣不敢當
宋濓劉基上曰濓文人耳基峻隘不如卿也
授通奉大夫晉王府右傅上親製手詔以孔孟喻之既
侍王就國日以正大之學輔王後諸王府罷相傅改公
為長史時公病王為造安車奏令致仕公退作存養省
[001-16a]
察圖以進王掲諸座右以時觀省居無何詔公舉家還
京師公條陳治道所急者凡十二事縂名曰萬世太平
治要䇿上嘉納之以疾賜歸卒於家所著有清節集清
溪集老拙集拄笏集和陶詩傳於世本/傳
公平生見道純一不以貧富動心仕止進退一委於義
命與人交坦坦夷夷時以春風和氣目之名賢/録
他日從登内城上從容問以比来好惡當否彦良對曰
惟陛下公無私則好惡自當上曰善掲其語便殿七年
[001-16b]
有事圜丘詞臣進祝文用予及我上譴之彦良進曰予
小子履湯告於郊我将我享武歌於廟以古律今未足
非也上稱善久之曰卿動援經史屢聞獻替上賜墨吏
死彦良力諫如律不聽復進曰三尺法當與天下守之
上頷焉因使讞三府疑獄得原者若干人
上太平治要一曰法天道天不言而四時行百物生聖
君位至尊而統六合必當仰法於天明如日月恩如雨
露威如雷霆信如四時則百職效勞庶事自理若身兼
[001-17a]
庶務則君勞臣逸非所以法天也夫天道好生聖人亦
好生好生之德洽於人心則人皆化為善而自不犯法
矣孔子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此之謂也二曰廣地利
中原為天下腹心號膏腴之地因人力不至久致荒蕪
近雖令諸軍屯種墾闢未廣莫若於四方地瘠民貧户
口衆多之處令有司募民耕墾願應者資以物力寛其
徭賦使之樂於趨事又凡犯罪者亦謫之屯田使荒閒
之地無不農桑三五年間中州富庶則財用豐足矣三
[001-17b]
曰順人心天下以人心為本人心所在即天命所在故
善治天下者必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民之所好好之民
之所惡惡之葢人情莫不欲富壽安逸故三王生之而
不傷養之而日厚節其力而不困君之於民既猶父母
之於子則民之於君亦猶子之愛敬於父母矣三代之
所以得人心者此也四曰養聖德夫聦明睿智之主文
武仁孝之君乃天生聖德本無不備然萬幾之頃或相
感觸則意念之起如重翳之蔽白日故雖大聖必兢兢
[001-18a]
戒謹常加存養省察之功節其嗜欲懲其忿怒清明在
躬氣志如神則猶青天白日萬物咸仰聖德加盛必得
其夀此養之之道也五曰培國脉夫三代之歴祚延長
者以仁義道德教化斯民不專尚刑罰故民得遂其生
養之樂太和熏洽而天命眷顧之也秦隋則不然仁義
不施專事苛刻力役不休故民不聊生而天不佑之矣
今功成治定萬邦悉臣當以三代有道之長為法秦隋
之失為戒六曰開經筵自昔聖主賢臣治天下之大經
[001-18b]
大法具載六經垂法萬世不可以不講也講之則理明
而心正措諸政事無不得其當今當大興文教之日宜
擇老成名儒於朔望視朝之際進講經書一篇敷陳大
義使上下聳聽人人警省興起善心深有補於治化也
七曰精選舉夫官得其人則庶務自理萬民樂業選舉
之際不可不精審也六部十三布政司乃股肱重任豈
可輕用而輕廢哉必歴試其才能德量可當此者然後
信任之至於提刑按察司與知府之職固不能盡知其
[001-19a]
人然亦不可輕任也宜令京官五品以上各舉賢良方
正一員知州知縣於民最親亦須選擇宜令按察知府
嵗貢亷勤淳厚一二員凡所舉不問已仕未仕但得人
則有賞&KR0861舉則有罰如此則人皆悉心求賢而無遺才
矣若新進人才直當試以佐貳之職果有異能出衆特
加超擢則官得其人矣八曰審刑罰刑罰一事人命所
係不可不審書曰與其殺不辜寕失不經欽哉欽哉惟
刑之恤哉葢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苟不欽恤
[001-19b]
而詳讞之則傷人必多傷人既多必損和氣非所以善
治也理刑之官必擇其公平正大仁厚之人如漢之張
釋之于定國輩親信而委任之則天下無寃民而致刑
措之效矣九曰敦教化學校所以宣明教化長育人才
非止訓詁文詞而已今大興國學増廣生貟教育之恩
至矣然國學首善之地既選名儒以五經分教諸生必
先徳行而後文藝抑浮華而尚淳篤且未可驟用以啓
其奔競之心當日就月将得以真修實踐使成人有徳
[001-20a]
小子有造將見風俗日厚人材輩出可為朝廷之用矣
十曰馭夷狄馭之道守備為先薄伐次之開邉釁貪小
利斯為下矣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言以德懐之以
威服之使四夷臣服各守其地此為最上者也若漢武
隋煬是皆可以為鍳今海内既平車書混一蠻夷朝貢
間有未順當脩文德以来之遣信使以喻之彼将畏威
懐德莫不率服矣北邉遺燼當選将練兵分屯鎮守謹
其隄防俟釁而殄平之未晚也十一曰蒐才俊古之俊
[001-20b]
才或隠於耕釣版築或起於商賈屠沽皆足以興邦而
名世非一端所取也故書曰立賢無方旁求俊乂今於
秀才等項悉已舉而用之若軍伍謫戍農圃醫卜或以
㣲罪困於里閭者豈無其人宜令有司盡心求訪果有
材器出羣學識超衆者則舉薦之拔十得五可當千百
人之用矣十二曰廣咨訪昔舜好問而好察邇言樂取
諸人以為善故能以天下之善為已善而能周知天下
之事足以開物成務使萬民各得其所今萬化統一正
[001-21a]
宜大開言路廣訪博詢使常朝百官得闗輪對布政按
察府州縣官朝覲之時各令敷奏以言觀其賢否凡時
政得失民瘼利弊許諸人陳聞古有納言之官專掌其
事宜選學識髙明通逹治務者特授之以詳擇其可否
則天下之善言無不至而内外百司罔敢怠逸各思盡
其職矣名臣經/濟録
上嘗出御製詩文示之即上前誦聲朗然左右驚愕咸
私戒之上知謂曰儒者事君正當誠意自然無事矯揉
[001-21b]

時給事中蔣學等十七人講學文華堂多恃寵不自修
飾命公及修撰孔克表為之師各賜金三十兩曰昔許
魯齋教弟子多為宰輔卿其勉之朱平涵/史槩
 佳/按明初之學宋景濓出黄晉卿之門淵源考亭一
 傳而為方文正孝孺宋以文學顯方以忠烈著蕺山
 劉氏以理學正傳歸之當自有所見余考當時學行
 純篤稱大儒者必以桂公為首
[001-22a]
 梁寅石門先生
  字孟敬江西新喻人國初徴士
貧而力學通六經之旨元末舉於鄉辟為集慶儒學訓
導以親老辭隠居教授太祖平定四方徴天下名儒修
禮樂新一代之制公就徴已六十餘矣以禮律制分為
三局公在禮局審討精詳諸儒推服之成賜金帛授官
以老病辭許之結茆石門山四方士多從之學稱為梁
五經憲章/𩔖編
[001-22b]
或問之曰吾輩免亂離之禍享太平之福何以祝吾君
公舉手加額曰願吾君恭已九重存心四海擴天理而
遏人欲進君子而退小人朱國禎開/國臣傳
新昌有人士負氣自豪筮仕得巖邑比行謁公請教公
曰清愼勤乃居官三字符也子力行之復何言其人曰
請天德王道之要㣲笑徐答曰言忠信行篤敬天德也
不傷財不害民王道也其人退語人曰孟敬議論平平
耳越三年其人以不檢罷官歸語人曰吾不敢復見石
[001-23a]
門先生鄧元錫/理學傳
所著有周易叅義詩書演義周禮考註春秋考義宋元
節要及石門集諸書行於世洪武二十三年卒年八十

 許存仁
存仁名元以字行浙江金華人洪武初官國子監祭酒
大父謙學於金履祥得朱子之傳世所稱白雲先生者
也元末明太祖起兵幸金華訪求其後召存仁未至而
[001-23b]
乗輿已還乃驛赴金陵一見與語大恱曰何相見之晚
也拜京學教授仍命入傅皇太子及諸王乙巳九月始
置國子學命為博士丙午五月上發濠梁省陵墓命從
行八月奉命進講經史極陳洪範休徴咎徴之應上恱
呉元年四月上至白虎殿見諸子有讀孟子者問曰孟
子何言為要對曰勸國君以行王道施仁政省刑罰薄
稅斂乃其要也冬十月定國子學官制即擢為祭酒最
見禮遇出入兩宫且垂十年自稽古禮文之事至於人
[001-24a]
才進退時政張弛無不預議及設立教國子條例數十
事皆見施行
浙江僉事程孔昭誣劾其過失詔勿治安置韶州後遇
赦還尋卒其在韶即張文獻公祠以居好事者繪為南
華謫居圖傳之公恪守家教一宗紫陽非五經四書不
讀非濓洛闗閩之學不講遭遇髙廟特簡為一朝國子
祭酒稱首天下士翕然向風説者謂明初學脉之正實
原於此
[001-24b]
 呉海
  字朝宗福建閩縣人
元季以學行著稱見四方兵亂遂絶意仕進深自韜匿
間與同志講説經義更相倡酬一時名人如貢師㤗王
翰林泉輩皆推畏友史/概
明興部使者欲薦之有司轉相推轂力辭不就闢一室
於家園隙地酣經耽史娱適其中因採摭古人孝子順
孫節婦烈女及兄弟之相友娣姒之相宜者附以感應
[001-25a]
禍福各為一卷以傳布閭巷令小兒稚女誦而習之名
曰命本録謂克培其本則司命者皆無權也又著書論
楊墨佛老為六經之賊管商申韓為治道之賊遺事外
傳為史氏之賊支辭蔓説為文章之賊謂上之人亟宜
取其書而禁絶之使天下曉然知正道之當趨岐徑之
當塞名曰書禍
平居喜聞過或有告之者立改其失因扁其客坐曰聞
過軒又自號魯齋志所願學也為文嚴整雅奥咸有矩
[001-25b]
程而一歸諸理後學咸宗仰之有聞過齋集行於世
 張美和
  初名九韶以字行江西清江人國初薦起仕至翰
  林編修
從外祖聶先生學不待程督日必自課年十三即能詩
合程度往師前進士余復卿於襄陽盡得詩禮之傳省
試不利隠居教授益攻苦於書無所不窺参互考訂以
窮其説来學者甚衆随才造就各有所成元末盗起雖
[001-26a]
顛沛中讀書授徒如常語學者先須讀前哲格言以端
其學術然後能不為邪説所惑乃選古大儒發明經傳
中語自天地鬼神人物性命繼以異端異聞其𩔖凡五
各為條目折衷以已意去取詳明剖析精當呉草廬孫
伯尚見之稱賞題曰理學𩔖編朱平涵開/國臣傳
洪武初薦為本縣教諭七年教成貢入太學銓用者多
其弟子十年召至京賜衣一襲擢國子助教氣貌嚴整
将以篤實毎教諸生必端坐不言有所請問徐徐應答
[001-26b]
不過一二語義理明鬯人深服之十一年遷翰林編修
十三年四月致仕太祖親為文賜之曰朕聞古之賢士
莫不脩已行仁為時君之用否則獨善其身以終天年
或著書立言傳之永乆雖不顯於當時而有功於後世
以其德重而行純學博而言信也今老成宿儒凋落無
幾獨爾以衰暮之年日侍朕左右正欲詢問古今典禮
以沃朕心今爾不任周旋所以命卿歸老卿之去矣朕
将誰從於乎千載一遇古今之通言然全其始終者甚
[001-27a]
罕今卿善始善終不亦美乎公博學精擇善於著書故
宸翰及之
嗣後應考江西者二考福建者一二十四年典文禮部
二十七年再典禮部會蜀藩之命不果至在蜀一年王
深敬禮之無何復召校書翰林力勤雖蝇頭細畫皆出
手筆書成辭歸賜衣被各一襲丙子卒年八十三所著
理學𩔖編八卷羣書備考十二卷元史節要十卷
 曽魯
[001-27b]
曾魯字得之江西新淦人洪武初徴聘仕至禮部侍郎
七嵗能暗誦九經一字勿遺禮部簡正禮欲以神童舉
於朝其父止之稍長博極羣書自謂未要於至道述長
書一通謁虞文靖集於臨川虞公大恱曰昔程子與張
敬夫年十六七慨然有志聖賢之道子能如是何讓古
人由是益潜心濓洛闗閩之學分别義理宻如蠺絲牛
毛尤愛呉文正公所述書無論大小一一訪獲之玩繹
未甞釋手久之充然有得盤桓林泉以道自娱若將終
[001-28a]
身焉
壬辰㓂亂乃集衆衛鄉里椎牛釃酒開陳順逆禍福衆
皆驚服無敢犯非義者人號曰君子鄉
洪武二年徴修元史厥功最多史成賜金幣仍留編𩔖
禮書遷入儀曹易髙麗祭常開平不書年號之文發安
南陳叔明簒弑其主日熞之罪甚得大體五年二月上
問丞相曰曽魯在禮部今何職耶對曰不過主事即日
超六階拜中順大夫禮部侍郎公以順字犯父諱辭就
[001-28b]
朝請下階吏部以國法有定不許前後奉命草詔撰賦
俱稱㫖是年考京畿鄉試得疾至冬乞歸而卒年五十

公畜德熈和内行淳備嘗三年間𦵏十餘喪撫存孤姪
甚至輕財仗義喜周人急四方賔客日登其門倒屣迎
之了無倦容當修元史時宋濓實為總裁相知最深共
坐官舎更析互辨毎至夜分歎末學之空踈傷古道之
寥落又復相視囅然一笑嚴陵徐尊生嘗有言曰南京
[001-29a]
有博學之士二人一以舌為筆一以筆為舌其意葢謂
曽與宋也所著述有六一居士集正訛南豐𩔖稿辨誤
藏於家餘俱未脱稿甞扁其齋曰守約學者稱守約先

 尤文
  字務樸南直無錫人永樂中徴聘不就
宋文簡公袤十世從孫自少博學洽聞傾其同輩弱冠
讀程朱遺書與遂初先生集慨然向慕潜心精究以復
[001-29b]
性立命為指歸以持志養氣為途徑謂學者必先於天
理人欲闗鍵剖决分明纔有入手處
洪武中舉明經秀才俱不就晚益超邁獨悟天則之妙
奉母隠居致養為樂若将終身焉永樂十七年詔天下
方面官保舉孝亷又詔吏部訪優者取来於是吏部以
馬麟等十五人具奏列公名第二上特遣行人盧玉賫
勅書徴之大吏争臨門勸駕以母老疾無他子力辭時
麟被徴至京朝見授布政叅政等官其不至者獨公與
[001-30a]
梧州呉貞簡鶴貞簡有足疾不至人並髙之後尚書胡
濙廵撫周忱等復薦之終不出及卒門人私諡曰恭靖
先生
著語録二卷閩人陳真晟序之謂議論切實學術純正
與有宋五子書相表裏非後儒可並
 孫鼎貞孝先生
  字宜鉉江西廬陵人永樂中鄉舉仕至御史
為松江教授以孝弟立教楊文定溥薦為御史督學南
[001-30b]
畿一以德行為本而文藝次之學置本源録録諸生善
行以身為率不事防檢時應天苦旱飢甚奏免其租什
七賑濟萬三千餘石頼以全活者甚衆何喬逺/儒林記
庚午秋試時上北狩鼎小試罷謂諸生曰諸君從有司
試當簮花燕餞今日為臣子枕戈之秋老夫不敢陷諸
君於不義乃與茶令從中道行自歩送出門既而詣闕
上䟽請随所用以効死不報乃自矢於文信公祠去莅
所部道遇金尚書濓慷慨對泣有萬里丹衷扶日月兩
[001-31a]
人清淚對山河之句其忠憤如此念親老請致仕歸後
郡守金陵張瑄䟽鼎孝追曾閔學踵程朱宜置起居論
思之地名卿大夫過其鄉者必禮於廬考德問業者無
虚日
 魏驥文靖公
  字仲房蕭山人永樂鄉舉仕至南京吏部尚書
父希哲洪武中薦知上髙縣鋤强扶弱德威並著驥以
鄉貢士登永樂四年會試乙榜授松江府學訓導尊嚴
[001-31b]
師道教而且愛學舎諸生有夜讀者身携茶粥往慰厲
之滿九載考詣闕乞留復任三年召修永樂大典以吏
部尚書師逵薦為太常博士成祖曰劉履節九年御史
先帝方授此官命從北征宣德元年陞行在考功貟外
郎轉南太常少卿正統三年召試行在吏部左侍郎踰
年實授驥為人好分别是非或時面折人而當官亷勤
祇慎雖王振亦重之甞遇振於塗不避車贄振方帕而
已居官舎第擕一蒼頭他日上御便殿召問孰為吏部
[001-32a]
侍郎驥前對上問驥事從容陳奏上慰是之
驥不避振朝士皆弔驥曰驥即死然能抑權貴植大體
亦復奚憾明日振果訴上上召問驥曰知爾有罪乎驥
曰臣竊禄久罪多矣願陛下明正臣罪上曰此書生談
勿言苐思前日曽否得罪誰也驥曰日臣遇王振揖而
過然臣思之不為罪也上曰然則曷不避之驥曰臣忝
六卿而避奄人臣不足惜奈朝廷何上曰不畏振耶驥
曰臣畏朝廷耳上恱温諭之
[001-32b]
上使驥往南京考察所贏俸金臨行莫寄頓有里中同
年子為刑曹郎便送付之不復識鑰郎請驥怫然曰何
待前輩之薄也郎有女婿從郎官如其輕重贗易之比
歸召工鑿金金則贗驥歎息而已工私驥蒼頭曰向有
某官舎人託我為贗金無是耶蒼頭入告驥曰無洩寕
亡金無失驥已郎出知郡謁驥求教驥曰君為人練事
治司空城旦書精審何郡足為苐須簡勅舍中雖在至
親不可易忽郎居念驥言已郎舎中人稍稍露女婿贗
[001-33a]
金事郎大驚及入覲如數償驥驥駭不受曰金具在無
易者八年以老辭調禮部特改南吏部九載入見乞致
仕不允陞南吏部尚書己巳之變率諸司條陳討賊䇿
畿内瑞麥白兔之祥悉郤勿奏天旱命恤刑有男子綱
呼寃法司以其年少欲緩之驥曰閱獄辭巨憝也天旱
正為此何得婦人仁者獄决而雨景泰元年至京引年
請老大學士陳循驥門生也詣驥曰且需之亡何且以
北冢宰處先生驥曰君位輔臣當進賢為天下奈何私
[001-33b]
我耶竟致仕去去乗小舫時阻於津闗其子稍立仗舫
頭驥曰藉重此耶命去之居家二十年時首笠課田與
傭畯雜處嘗至郡城舫衝官舟官問之從人曰魏公也
官不審驥曰苐應之曰魏驥尚不審驥曰苐應之曰蕭
山魏驥不言尚書也年九十八卒先十日大星隕其鄰
驥就枕口占曰平生不作欺心事一㸃靈光直上行遺
書子完勿請營墳優勞鄉里既卒而復言辭不亂倐然
就化是為成化七年先是監察御史梁昉䟽驥有徳有
[001-34a]
夀請如漢故事優禮之其年之八月憲宗御奉天門面
命禮部臣遣行人存問賜羊酒有司月給米三石勅未
至驥已卒有司業得請如例祭𦵏營墳之使来驥有老
妾趣完曰忘父言乎完詣闕辭免上歎曰老臣清儉身
後尚爾遂許辭也驥弱不勝衣而好學不厭孝友刑家
信義重鄉居官為良吏典教為明師門生舊屬多有顯
人逹官自餘方州學職不可勝數知縣李鞏為請諡特
諡曰文靖
[001-34b]
公歿後邑有病痁者但書蕭山魏某瘧即已
 
 
 
 
 
 
 明儒言行録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