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50 明儒言行錄-清-沈佳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儒言行録卷十
           安化縣知縣沈佳撰
 馮從吾 少墟先生恭定公
  字仲好陜西長安人萬厯己丑進士官至工部尚
  書
先生為庶吉士端静寡營不規規詞章以聖人自期授
山西道御史視中城中貴以半刺通者郤必峻都中饑
[010-1b]
官為設糜無捄道殣時自取啜之迺克有濟壬辰大計
以先生司偵邏包匭肅清生平與相知贈答書卷而已
人目為秀才御史司城者結首揆紀綱為厲疏斥之省
中胡汝寧權門客也屢彈不去以先生一疏逐神廟中
年朝講浸廢或飲酣斃左右給使齋心草疏有困麯蘖
而驩飲長夜娛窈窕而宴眠終日等語上怒欲賜杖闕
下㑹輔臣救免遂請告歸
二年起督長蘆醝政每按部徳教為先復建言降為民
[010-2a]
比歸絶徑杜門研精躭道雖室如懸磬而公處之怡然
不為意一時縉紳學士執經問難即農工商賈亦環視
竊聽寳慶寺至不能容當事為闢關中書院扁其堂曰
允執至於㑹期講論則曰毋及朝廷利害邊報差除毋
及官長政事得失毋及各人家門私事與衆人所作過
失及詞訟請託等事䙝狎戲謔等語其言當以彛倫日
用為主其書當以四書五經性理通鑑小學近思録為
主其相與當以崇真尚簡為主務戒空談敦實行以共
[010-2b]
任斯道其與同人相砥相成者如此居林下二十年讀
書講學外無他務也
天啟初起尚寳寺卿已轉左副都御史與鄒元標先後
出入元標為御史大夫善𩔖以兩公為重因廷議進藥
事謂可灼以至尊嘗試而許其引疾去當國何心至梃
擊之獄與發奸諸臣為難者必奸也議甚正羣小切齒
于是刺講學者踵接而先生與忠介俱乞身去又二年
起總留臺未赴即家拜工部尚書與逆璫相忤疏辭致
[010-3a]
仕次年奪職有同鄉踞鈞衡者選一狂猘撫關中日夜
窘辱先生為事已而察見其清不忍加遺惟毁書院曳
先聖像擲城隅以洩其憤先生痛如切膚病中晝夜趺
坐二百日夜不就寢竟以此卒所著有辨學録疑思録
關學編訂士編關中池陽寳慶太華諸語録并利善圖

關中理學自伏羲文王周公而後以横渠為稱首呂文
簡公實紹其緒至先生益纉而光大之孫鍾元理/學宗傳
[010-3b]
曹貞予曰少墟沈潜聖學踐履篤至問業之士如雲而
少墟闡揚剴切衛道謹嚴葢亦以行為講以行為學者
也昔有問耿楚侗以天命之性者楚侗方欲訓解其人
曰意公自言其性耳楚侗為之矍然少墟㑹友於白下
凝然相對或曰馮公何無講在座者曰此人渾身是講
其亦㫖於論講矣
先生讀中秘書拜西臺風節文章有聲宇内里居九載
精硏契悟講明聖人之學從者如歸門下士多至千餘
[010-4a]
人一時稱關西夫子云所著辨學録疑思録善利圖説
學㑹約諸書十數種抉關啓鑰多發前人所未發辨學
録大要排距二氏似是之教尤謂釋家言竄蝕吾道變
幻其説舎筏超津即宿儒慧士間不覺墮彼法中是可
患也先生學貴有主不貳以二不參以三用貴實踐操
貴祗勅不為虚恢媮縱者所借託屹砥柱以遏洪流堅
鍵關以搤衆㑹倘所謂承前啓後非聖勿遵非經勿由
好修篤至身任先覺者非耶少墟/集序
[010-4b]
先生少即志聖人之學由庶常吉士為侍御史言事罷
歸閉關九年精思力踐而於聖人之道始沛如也所在
講學論道為集凡二十二卷余受而卒業焉作而嘆曰
此真聖人之學也聖人之學之難明也葢似是而非者
亂之其差在針芒渺忽間不可不辨也今夫人目則能
視耳則能聽手則能持足則能行視聽持行者耳目手
足也所以視聽持行者何物凡世之不知學者皆覿面
而失之於是也然而目之視貴其明耳之聽貴其聰手
[010-5a]
之持貴其恭足之行貴其重所以聰明恭重者何物也
凡世之知學者又往往覿面而失之於是也然而目之
明非我能使之明目本自明耳之聰非我能使之聰耳
本自聰手足持行之恭重也亦然其本来者又何物也
世之知正學者又往往覿面而失之於是也耳目手足
者形也視聽持行者色也聰明恭重者性也本来如是
莫知其然而然者天也此所謂本體也本體如是復還
其如是之謂工夫也修而不悟徇末而迷本悟而不徹
[010-5b]
者認物以為則故善言工夫者惟恐言本體者之妨其
修善言本體者惟恐言工夫者之妨其悟不知欲修者
正須求之本體欲悟者正須求之工夫無本體無工夫
無工夫無本體也仲好之集至明至備至正至中非修
而悟悟而徹者不能真聖人之學也吾特于其集中示
人最切者掲而出之以見似是而非者亂吾聖人之學
其端葢異乎此也髙攀龍序/少墟集
先生痛懲末世廢修言悟課虚妨實之病中間至言精
[010-6a]
義多程朱諸君子所欲剖析而未盡者如云或問天命
之性無聲無臭原著不得善字曰天命之性就是命之
以善何消著孟子道性善政直指天命之初而言耳又
云人之病正在無善乃反以無藥無豈不益重其病而
速之亡乎又云人心原是活的如無一分善心便有一
分惡心又云易有太極乃天地自然的故無思為有太
極而無思為有物則而無聲臭乃吾儒正大道理若舎
太極専講無思為舎物則専講無聲臭有是理乎又云
[010-6b]
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文王純亦不已若放開
便是已便是踰矩何以為聖人學者只是越過守浮慕化
所以敢於放開卒至於流弊不可言又云謂之曰理自
是無障謂之曰障原不是理又云世之砥節厲行循規
蹈矩而不聞道者誠有之矣未有真能聞道而不砥節
厲行循規蹈矩者也又云不質鬼神不可以言學不慎
獨不可以質鬼神又云一本大學都是釋格物不必另
補格物傳又云述而不作不是聖人謙辭後世天下不
[010-7a]
治道理不明正坐一作字又云只為志穀一念不知壞
古今多少人又云克己有當下斬釘截鐵意不行頗費
工夫不能遽拔病根然亦克己之一法也又云近世學
者不論心之懈不懈理之明不明而動稱不須防檢不
須窮索以為𤣥妙是中佛氏之毒而借明道先生以自
解者也又隨時變易而不從道則小人而無忌憚是故
君子無輕言時公論辨若此等𩔖翼往哲詔來者砥頺
波衛世道即令聖人復起宜無以易斯言也
[010-7b]
公又數舉髙陵呂文簡公時時以改過安貧四字勸學
人為同游告姜士昌/撰序
始病怔忡以静存調之静極而通深造逢源得之病中
居多有侍先生數十年未嘗見有擇言擇行流露縱横
居然性體擬之昭代大儒其在河東餘干之間乎神道/碑
先生曰人得天地之理以為生此所謂義理之性也而
氣質乃所以載此理豈舎氣質而於别處討義理哉性
原只是一箇但言義理則該氣質言氣質則遺理故曰
[010-8a]
氣質之性君子有勿性焉此闢佛之説也辨學/録
性者心之生理生之一字乃吾儒論心論性之原故曰
天地之大徳曰生又曰生生之謂易乾則大生坤則廣
生天地以生物為心而人得之以為心此天理之所以
常存而人心之所以不死也吾儒之所謂生指生理生
字而言論理不論氣告子之所謂生指生死生字而言
論氣不論理謂理離于氣不是謂氣即為理尤不是
吾儒這箇理字也是天生来自然的無思無為寂然不
[010-8b]
動感而遂通何思何慮非以人性為仁義而殘生傷性
也縱是説出多少功夫千言萬語説思説為只是教人
思這箇無思的道理為這箇無為的道理
問如何是思其無思為其無為曰今人乍見大賓承大
祭雖甚放肆之人未有不竦然起敬者有思乎有為乎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雖費思為不過思這箇
無思的道理為這箇無為的道理耳孩提知愛稍長知
敬有思乎有為乎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人皆可以為
[010-9a]
堯舜亦只是為這箇無為的道理
孟子論性之本體歸之理義論心之功歸之操存此正
孟子得統于孔子處若言心不言理義則本體涉于虚
言理義不言操存則功夫流于泛
人心至虚衆理咸備丢過理説心便是人心惟危之心
即有知覺是告子知覺運動之覺佛氏圓覺大覺之覺
非吾儒先知先覺之覺也覺不可不辨知覺的是天理
便是道心知覺的是人欲便是人心非槩以知覺為天
[010-9b]
理為道心也
程子曰理與心一而人不能㑹之為一朱子曰此心虚
明萬理具足外面理㑹者即是裏面本來有的陸象山
曰人心至靈此理至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
同也此理同也薛文清亦曰心所具之理為太極心之
動静為隂陽而王陽明亦曰人心一刻純乎天理便是
一刻的聖人終身純乎天理便是終身的聖人此理自
是實若丢過理字可以言心則先儒之説皆誣矣
[010-10a]
人心最不可有物人心又最不可無主譬如太陽當空
則魍魎自息主翁在室則僕𨽻自馴
吾儒論學只有一箇善字直從源頭説到究竟更無兩
様故易曰繼善善總只是一箇善為總只是一箇為非
善與利之間復有箇無善之善也俱辨學録/
 佳/按是時學者知無善無惡之説之誤又有無善之
 善之説故先生極辨之謂吾儒之所謂善就指太虚
 本體而言就指目中之不容一屑而言非専指景星
[010-10b]
 卿雲金玉屑而言也
聖賢論心不外綱常倫理出處辭受動静語黙于此件
件透徹步步踏實纔見真心纔是真正學問得力處在
此用力處在此若世俗論心反於放言肆行的人説心
地好心上真正佛氏所謂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
管也世豈有此理且不知有心學者無論幸而知有心
學而又外倫理綱常出處辭受動静語黙以求心吾不
知心果何時可明也
[010-11a]
問理學與舉業同異先生曰以舉業體騐于躬行便是
真理學以理學發揮於文辭便是好舉業原只一事説
不得同異又曰今之務舉業者多在文字上求好不在
心術上求好不知心術一念少差則終身事業可知又
何論功名哉
問在止於至善先生曰聖賢學問只在心性用功性者
心之生理人性原来皆善至善者性體也止於至善則
當下直合性體矣
[010-11b]
世之砥節礪行循規蹈矩而不聞道者誠有之未有真
能聞道而遂不砥節礪行循規蹈矩者也執節行規矩
而槩以為聞道固不是外節行規矩而别求聞道尤不

不講孔孟之學不在理字上用功縱閲窮載籍坐老蒲
團依舊是個俗人
天地間惟有此道人生天地間惟有此學舎此更何事
人心原是神明不測活潑潑地的豈能不動只是不妄
[010-12a]
動便是静非塊然如槁木死灰然後為静也
問講學盛于宋或云議論多而成功少又云理學敝宋
何也曰聲容盛而武備衰論建多而成效少此元人進
宋史表中語也葢指當時廟堂之上言如新法和議之
𩔖滿朝争之而竟不報真所謂論建多而成效少者而
忌者乃借口歸咎于理學諸儒不知當時諸儒多屏逐
山野或棄置散地師友之間不過私相講論以明道覺
人耳何關于廟謨國是而責其成效少哉且宋之不競
[010-12b]
正係于京惇侂胄輩禁學之故即有忠言無從取效而
反歸咎於學何也是宋以禁理學敝非以理學敝也
親妻子奴僕之日多接賢人君子之日少學問終無進
益此古人所以講學㑹友常若不及
只為志榖一念不知忙壞古今多少人且無論聖學無
所為而為只說穀之得與不得豈係于志人第不思耳
井田封建雖古先聖王之良法在三代以後㫁不可行
學者須是有一介不茍的節操纔得有萬仞壁立的氣
[010-13a]

朋友觀書多有摘議晦庵者陽明先生曰是有心求異
即不是吾説與晦庵時有不同者為入門下手處有毫
釐千里之分不得不辨然吾之心與晦庵之心未嘗異
也若其餘文義解得明當處如何動得一字又答徐成
之書云晦庵折衷羣儒之説以發明六經論孟之㫖於
天下其嘉惠後學之心真有不可得而議者吾于晦庵
亦有罔極之恩近世訾議晦庵者多借陽明為口實不
[010-13b]
惟不知晦庵亦不知陽明矣以上並先/生疑思録
大學言正心無他法只是要此心常在腔子裏葢此心
一不在所以視聽遂失其職以此應事未有不差錯者
此身所以不修也薛文清公毎夜必自問曰主人翁在
室否可謂精于心學者
自古聖賢未有不從是非毁譽中来者故曰若要熟也
須從這裏過又曰金不煉不精玉不琢不美可見是非
毁譽聖賢方藉以為煆煉砥礪之資也又何計人之議
[010-14a]
論哉陳白沙先生詩有云飽歴冰霜十九冬肝腸鐵様
對諸攻羣譏衆詆尋常事了取男兒一世中
一夕坐寳慶月下見皓月當空自覺此心湛然無物因
顧謂諸生曰此時正好自識心體葢人性上不容添一
物就如皓月當空纎塵不染可見吾輩心體必一物不
容而後能萬物皆備彼反身不誠萬物不能皆備者還
是自家心上有物還是自家心體上不乾浄
一物物字指欲言萬物物字指理言上並寳/慶語録
[010-14b]
識仁所稱不須防檢不須窮索先生明言心懈則有防
心茍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須窮索存久自明安
待窮索而近世學者不論心之懈不懈理之明不明而
動稱不須防檢不須窮索以為𤣥妙是中佛氏之毒而
借先生以自解也嗚呼論本體則仁者渾然與物同體
如不忍觳觫不忍入井當下便是何須防檢何須窮索
論功夫則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敢謂心不懈也而
不防檢義理無窮終身學之不盡敢謂理已明也而不
[010-15a]
窮索不窮索則不能識不防撿則不能存故曰識得此
理以誠敬存之而已本體工夫一齊俱到此先生之學
所以為大也明道先生/集抄序
髙景逸詩曰聖道關中得正𫝊不參𤣥學不參禪工夫
翼翼嚴言行本體惺惺徹性天萬古綱常繇已任一毫
私欲可相牽唐虞允執無他異精一常如未發前
兩字中庸千聖𫝊流行日用本天然羲文常共乾坤在
周孔昭如日月懸渭水自縈經閣外南山正落講筵前
[010-15b]
一從絶學横渠倡次第斯文仲好肩馮少墟先生關/中講壇二首
先生詩曰聖狂分足處善念是吾真若要中間立終為
蹠路人善利/圖詩
姚希孟曰憶辛酉冬中州某公一日集十餘客先生與
希孟俱預焉頗商及學問事酒三行鄒先生振音歌人
心仲尼之詩余固疑其為講社也浹旬而馮先生折簡
相招集城西道院至者㡬三十人多一時名卿先生拈
若合符節語窮其合一何在間有一二送難者迄無了
[010-16a]
義余歸從枕上尋繹復念世人側目羣賢久矣輦轂下
復闢講堂謠諑之囮也甫明而鄒先生叩門来謂此㑹
子母往余躍然曰余固欲止兩先生鄒先生曰馮子以
學為行其道者也毁譽禍福老夫願共之又數日而先
生来余諷曰國家多事士大夫宜講求者非一端講學
宜少需乎先生曰正以國家多事士大夫不知死綏抱
頭鼠竄者踵相接宜喚起親上死長之心講學何可置
也余嘿然不敢對未㡬人言蜂起先生歸秦又二年璫
[010-16b]
禍作
 余懋衡 少原先生
  字持國南直婺源人萬厯壬辰進士仕至兵部侍
  郎
生有異質為學推本紫陽精研天人性命之故而以身
騐之
舉進士授永新令潔巳愛民復學宮鑿石渠改邑東門
築浮玉洲江右未行官解法始請通行以紓民困徴拜
[010-17a]
御史論罷礦税𫝊㫖逮杖忽殿角有聲如雷上心動乃
改罰俸視鹺長蘆一切例鍰悉無所私贍貧賑饑全活
億萬計按陜西劾税璫梁永繩以法永窘賄庖人以蠱
進夢神示得解上聞之為撤永併罷天下礦税閲視固
原兩鎮條上十事上嘉納焉掌河南道理外計列典計
七條著為令癸丑詔監㑹試闈閣臣葉向髙典試兼票
擬公請勿令文書官入簾中使至力拒之怒去誣奏御
史不容送票擬上問為誰以懋衡對上曰是在陜西屢
[010-17b]
劾永者耶命收回本章天啓辛酉召為大理卿尋授僉
都御史協理經營戎政日訓軍實盛暑不廢操練定雙
糧單糧法以示激勸改兵部侍郎時提督巡捕郭欽為
逆璫魏忠賢姻親營升都督同知駁寢之又忠賢等乞
請諸璫弟姪及保姆客氏男俱世襲錦衣衛官具疏封
還兩勅告歸明年太常鄒徳泳特請召馮從吾余懋衡
曹于汴置論思之地以輔聖學正士風迺起原官引疾
不赴丙寅璫矯㫖削籍初公于新安建紫陽書院創興
[010-18a]
理學及令永新善鄒元標建明新書院按陜西與馮從
吾闡明關學憙廟初年鄒為總憲公與馮同為中丞復
開首善書院于都門至是魏黨驅除正學御史張納請
毁首善且言海内書院最盛者四東林江右關中紫陽
南北主盟互相雄長余懋衡馮從吾鄒元標孫慎行為
四大頭目並宜處分遂俱削奪一切書院皆毁
崇禎改元詔復官誥追敘川功賜金帛復推南吏部以
病卒賜祭塟所著有乾惕齋太和軒關中集語録經翼
[010-18b]
百卷奏議古方略各數十卷行世學者稱少原先生
 劉宗周 念臺先生
  字啓東浙江山隂人萬厯辛丑進士仕至左都御
  史殉節
先生生而莊言動有倫不習羣兒嬉束髮志學即以聖
人為期奉母章太孺人色養甚篤從外祖章公穎受學
 按先生答周生書曰不佞少而讀書即恥為凡人既
 通籍每抱耿耿思一報君父畢致身之誼偶㑹時艱
[010-19a]
 不恤以其身試之風波荆棘之塲卒以取困愚則愚
 矣其志可哀也
謁許敬庵叩為學之要敬庵告以存天理遏人欲遂執
贄師事之甲辰授行人與劉永澄定交摩切學行時沈
一貫枋國楚獄妖書起遂再疏乞終養祖歸尋丁憂屏
跡以授經佐生
居家七年孫丕楊為太宰薦起原官充益籓册封副使
光宗儲位未定先生因報使竣言陛下深居宮禁務與
[010-19b]
臣下隔絶雖皇太子至親未嘗宣召寢門春秋鼎盛講
席不設托之阿保之手豈陛下之所厭者賢士大夫復
推之而於皇太子亦厭之也陛下之所狎者宦官宮妾
復推之而使皇太子亦狎之也初顧端文憲成髙忠憲
攀龍講學東林以名教是非為己任朝野憚之時崑山
顧天埈宣城湯賓尹辛亥京察孫公掌計皆以不謹罷
其黨金明時秦聚奎起而訐之禮部郎丁元為言太宰
是聚奎等排奏丁公太宰既引咎去舉朝蜩螗沸羮聚
[010-20a]
族分部以丁公故端文講學弟子也未㡬荆熊之争起
宣黨復大譁謂東林主使先生上疏曰東林云者先臣
顧憲成倡道於其鄉以淑四方之學者也從之游者不
乏氣節耿介之士而真切學問如髙攀龍劉永澄其最
賢者乃今之攻人者往往不於流品而於其意見以意
見分門户即以門户分流品是故摘流品可也争意見
不可也請言憲成之學憲成學朱子者也其言曰世日
尚竒朱子以平平則一毫播㺯不得世日尚圓朱子以
[010-20b]
方方則一毫假借不得合方與平和之至也臣願學東
林者反崑宣之戈而卒業於此學術之難言也王守仁
之言良知無善無惡其弊也必為老莊頑鈍而無恥顧
憲成之學朱子也善善而惡惡其弊也必為申韓操刻
而不情佛老之害得憲成而救臣懼一變復為申韓自
今日始虞廷授受曰中孔門得之為𫝊心要法斯則有
進于東林者矣疏入不報時推銓部衆論屬先生或謂
先生無談時事且就吏部先生不答給假歸教授鄉里
[010-21a]
門人益進先生曰昔伊川讀易多得之涪州朱子奉祠
其道益光吾儕可無自厲乎又謂古人賦質樸茂又有
三千三百之禮節文之故其成材也易後世禮教既廢
倍父兄凌師長防簡蕩然其極也至於敗倫傷紀莫知
其非今欲學為人請自學禮始故其設教一以嚴科條
簡言動寓治心之㫖學者稟成被服焉惲日初/撰行狀
 佳/曰自禮教之不明學者皆惡拘束樂放縱為得自
 然宗㫖不自知其心之已入於邪僻也先生其得關
[010-21b]
 洛之真傳者與鳴呼予未得為斯人徒也
天啓元年起禮部主事時逆奄魏忠賢已居中用事與
保姆客氏相翼竊㺯威權言官毎以評彈得罪先生莅
事九日抗疏劾之奉㫖罰俸光宗升祔議祧憲宗先生
曰興獻帝非繼統之君不當入廟稱宗當祧祧憲宗非
是并請復建文景泰年號宗廟之禮庶㡬無憾不聽廣
寧之役先生請先問在内者之罪而後及於在外者陞
光禄寺寺丞尋陞尚寳少卿又陞太僕少卿先生疏辭
[010-22a]
不允繼以告病回籍或謂先生令甲無小臣辭官禮先
生云㢘恥之在人不因小臣而奪也且進退之義不明
而欲正君匡俗未之有聞四年起通政司右通政時魏
忠賢已盡逐諸君子先生疏辭矯㫖削籍
逆奄大興鈎黨之禍楊忠烈漣以下六人死詔獄先生
作賦哀正直暴奸邪悲歌慷慨若旦暮從而遊者髙忠
憲聞之曰此何異公子無忌約賓客入秦軍乎杜門謝
客是此時不易之理彼欲殺我豈杜門所免然即死是
[010-22b]
盡道而死非立巖牆而死也若有心逃或激而求死焉
均之足以害道先生然之輟講遁跡邏卒分布天下禍
發不測先生處之自如
崇禎二年起順天府府尹先生以首善之地欲躬行教
化以為天下有司倡殫心職業屢請薄賦斂以厚民生
省刑罰以重民命又以京兆職掌久廢請飭定制行久
任之法嚴考察之典以宣治化於是興學校申功令講
鄉約嚴保甲頒文公家禮俾鄉鄙服習先生風裁孤峻
[010-23a]
其遇豪貴不少假借武清伯奴子與諸生争道諸生受
毆投牒使吏入武清家捕之武清及門言狀先生拒不
見捕益急始出捶撲數十荷校武清門外厲禁倡優一
日道遇優什具麾隷收之曰此司禮太監樂器先生曰
干禁者即公侯不汝貸况宮奴乎焚之單丁下户則周
恤情隱雖兵革匡勷皆有恃而不恐輦轂稱肅
上方綜核名實分别功實羣臣救過不給先生謂天子
具大有為之資未有以二帝三王之道進之故使為治
[010-23b]
不得其方乃具疏畧言堯舜之道堯舜之學為之
也學之大者在執中數語陛下求治之心操之
過急不免醖釀而為功利功利之不已轉為刑
名流為猜忌積為壅蔽正人心之危所潛滋暗
長而不自知者於焉黙証此心之出於道者止
此仁義之良而精以擇之一以守之則隨吾心所發自
無過不及之差而中道在我矣中者天命之性仁義之
極則也仁以育天下義以正天下自朝廷達於邉境舉
[010-24a]
而措之陛下已一日躋於堯舜矣上見疏不懌批為迂
濶未㡬京師戒嚴先生曰吾守土官當以民生為急請
捐門税以通煤米行保甲法以核奸細發内帑三萬金
分給戰士并食饑者出太倉米數千石平糴價分處遵
義難民之集京師者上自聞警不出視朝已而收督師
袁崇煥於獄簿責大學士錢龍錫等益疑羣臣謀國不
忠廢督師以摠兵滿桂為總理統諸帥又以奄人提督
京營協理城守一切刑賞皆亂先生諫曰今日第一宜
[010-24b]
開示誠心為濟難之本日御便殿延見羣臣相對如家
人父子以票擬歸閣臣以庶政歸部院以獻可替否付
言官乃者聖謨悉取獨斷以不信文臣之故付武臣提
督之任而今邉將以跋扈逃申甫以睚眦隙其他入援
諸將大率視此則桂果能以寡取勝乎至是文武之途
盡矣曰吾舎一二内臣無可同患難者於是降提協之
命稍試以城守而閫以外將次第委之乎自古未有宦
官典兵不誤國者魚朝恩童貫千古炯鑑皇上幡然感
[010-25a]
悟以親内臣之心親外臣以重武臣之心重文臣則太
平之業一舉而定也不報越二日桂甫以敗沒聞
自上誅逆奄後凡附逆至大官者定為逆案小人計翻
案者行間金數萬於外而後疆場之事起上亦不能無
惑志首輔韓爌左都曹于汴侍郎胡世賞朱世守次第
罷官動以東林為口實先生言萬厯之季髙攀龍講紫
陽之學世以東林名卒搆璫禍以死皇上首表遺忠攀
龍已争光日月而近時言者猶指一二異已者推入攀
[010-25b]
龍之黨即如李邦華之振刷朱世守之端方胡世賞之
清潔在起廢中有用之才猥以時危見短識者方謂老
成不可不惜而立異同之見者無不鼓掌稱快朝處一
人焉坐之曰黨暮去一人焉坐之曰黨猶以為未足特
設四面之網使天下之不出於假道學則出於假事功
不出於假忠義則出於假氣節人主又安得有用賢之
路乎留中京師解嚴先生乃進祈天永命之説從前所
以治天下者不可不更而末及於閣臣之搆獄阿意者
[010-26a]
周延儒温體仁方窺伺上意新得相位見而惡之以先
生禱旱稱疾激上怒上詰先生除新餉省物力之計先
生言原設之餉足以養兵當清其賦與役之耗且冒者
上復以為迂濶請告歸
八年温體仁久居政地導上以繁刑厚斂海内盜起臺
諫攻之甚力上念置相不得其人進大小九卿詹翰於
廷親試之復命吏部推在籍堪任者太宰以孫慎行林
釬及先生上降詔召三臣入長吏催促上道尋擢文文
[010-26b]
肅震孟直閣起用黄公道周上意頗欲更始而體仁大
懼亟稱疾愈入直明年正月召對文華殿孫文介病卒
先生與林釬俱入上問人才糧餉流寇三事先生對曰
天下原未嘗乏才自足以供一代之用止因皇上求治
大急用法太嚴布令大煩進退天下士太輕遂使在事
諸臣相率以畏罪為事不肯盡心職業所以有人而無
人之用有餉而無餉之用有將而不能治兵有兵而不
能殺賊臣竊以必盡改前日之所為天下方有太平之
[010-27a]
望流寇本朝廷赤子若能撫之有道則寇還為吾民今
日急務當以收拾人心為本欲收拾人心當先寛有司
之參罰小民困於加𣲖已不可言困于有司參罰更不
可葢吏治壞則民生不得其所詩曰廢為殘賊莫知其
尤臣竊痛之又勸上修内治以堯舜為法上不懌而罷
陞工部左侍郎上封事曰陛下以不世出之資鋭意大
平甚盛心也而施為次第之間未得其要屬意邉彊而
壬人鋭口承當己巳之役謀國無良朝廷始有積輕士
[010-27b]
大夫之心自此耳目參於近侍腹心寄於干城厰衛司
譏防而告宻之風熾詔獄及卿士而堂㢘之情違人心
救過不給而欺罔之習轉甚事事仰承獨斷而諂䛕之
風日長甚者參核之法惟重征輸官愈貪民愈困而賦
愈逋總理之外復設監紀權愈分法愈廢而盜愈多夫
君臣相遇至難也得一文震孟之賢而以單辭報罷矣
得一陳子莊之忠又以過贑下詔獄矣於是市井雜流
者乃得操其訛説投間抵隙以希進用而國事尚可問
[010-28a]
哉夫皇上所恃以治天下者法也而非所以法者也所
以法者則道也如以道則必體上天生物之心以敬天
而不徒倚用風雷念祖宗鑑古之統以率祖而不至輕
言改作以簡要出政令以寛大養人材以忠厚培國脉
亟議拊循以收天下泮渙之人心而且還内庭以掃除
之法正懦帥以失律之誅慎忠賢以改秩之授除此三
大釁而國家苞桑之業已在世世皇上但下尺一之詔
痛言前日所以致賊之由與今日不忍輕棄斯民之意
[010-28b]
遣廷齎内帑巡行郡國為招撫使赦其無罪而流亡者
陳師險隘堅壁清野聽其窮而自歸誅渠之外不殺一
人四海將聞風慕義之恐後又奚煩於觀兵哉然有天
徳而後可以語王道其要在於慎獨故聖人之道非事
事而求之也臣願皇上視朝之暇時近儒臣聽政之餘
益披經史日講求二帝三王之學求其獨體而慎之則
中和位育庶㡬不逺於此而得之上怒詰責之先生復
言堯舜之所以為聖致謹於人心道心之辨求其所謂
[010-29a]
中者而執之由是以之官人而知人則哲以之治天下
而安民則惠皇上已具堯舜之心矣惟是人心道心不
能無倚伏之機出於人心而過不及之端授之政事之
地即求治而過不免害治者有之乃時時而提醒之曰
得無與亂同事歟又時時而謹凜之即此一念謹凜為
道心之主為精一為執中皇上已一日而堯舜矣葢天
下之治從本原執要則事不勞而功集自教化推行則
人不役而智周惟皇上深致意焉工作繁興度支告匱温
[010-29b]
體仁倡捐助之議又議罷明年朝覲聽其進奉先生諫
曰臣聞為人臣者竭股肱之力濟之以忠貞不聞其出
於利也國步艱難孰為匪躬自効者而瑣瑣進奉何當
報稱乃時奉急公之㫖此臣所謂利也且輯端何典而
議以捐助罷倘遂行之辱國滋甚上不悦㑹體仁修黨
人之隙力排正人異巳者先生三疏請告上允之行至
徳州念上欲求治而為體仁所蔽荷上殊絶之知潔身
去國所不忍也復上疏歴言今日用人行政之失究禍
[010-30a]
本一歸咎于首輔體仁冀天子省寤上怒廢為庶人
十四年起吏部左侍郎疏辭不允先生獻聖學三篇一
曰明聖學以端治本臣聞天下無無本之治本一端而
萬化出焉人主之心是也當其清明在躬獨知之地炯
然而不昧者得好惡相近之㡬此正所謂道心也致此
之知即是惟精誠此之知即是惟一精且一則中矣隨
吾喜怒哀樂之所發無往非未發之中而中其節矣此
慎獨之説也葢上聖猶是此人心下愚不能無道心故
[010-30b]
雖聖如堯舜率不廢精一執中之説後之學聖人者亦
曰慎獨而已矣二曰躬聖學以建治效臣聞天下大矣
而以一人理非徒以一人理天下也故曰君職要臣職
詳陛下留心治道事事躬親羣臣奔走受成之不暇相
與觀望自全致一人孤立於上而莫之與豈非知人之
道未講歟惟法堯舜之明目達聰而推本於舎巳舎一
巳之聰明以盡天下之聰明廣開言路合衆論之同建
用中之極即讒説殄行亦不至震驚朕師自此陛下端
[010-31a]
拱無為而天下治矣三曰崇聖學以需治化天春生萬
物而秋以肅之莫非生也王者以仁育天下而義以正
之莫非仁也必也求端於聖學以明徳化天下乎化天
下自朝廷始請自今百僚有犯一切下之法司永除詔
獄不至以非刑辱士至廷杖一節原非祖宗故事願與
厰衛一體並罷還天下以禮義㢘恥之坊由是以化兆
民亟議撫循之法特遣才望大臣宣示徳意一面經略
農田悉捐天下𠞰餉金錢改為牛種廬舎之資聽有司
[010-31b]
設法招徕聨以保甲進以鄉約仍罷天下督師等官明
示與民休息而専責兵事於巡撫陛下但躬修明徳於
上坐收干羽之化可矣上終以為迂濶不能施用也未
至又陞都察院左都御史十五年冬召對於文華殿面
辭不允上問都察院職掌安在對曰都察院之職在於
正已以正百僚必其存諸中者上可以對君父下可以
質天下士大夫而後百僚則而象之大臣法小臣㢘紀
綱振肅職掌庶在是乎由而責成巡方其首務也巡方
[010-32a]
得人則吏治清吏治清則民生安於以化成天下不難
矣上曰卿力行以副朕命黄宗羲/撰行狀
先生既總憲申飾憲綱重建白定差遣正體統覈回道
風紀大肅諸御史凜凜奉行又條為六事以上曰建道
揆貞法守崇國體清伏姦懲官邪飾吏治上是先生議
且謂講學明倫有禆風教詔下所司著之令甲考選臺
垣相周延儒關通賄賂先生請奬恬抑競遏絶僥倖上
以為然
[010-32b]
姜埰熊開元以言事下詔獄先生曰皇上方𢎞開政門
求直言一日而逮二言官非所以昭聖徳也又傳宻㫖
賜埰開元死先生謂九卿曰刑人於市古今通義惡得
私斃諫臣與今日空署争之必得改發司寇而後已衆
皆唯唯時閏十一月己未上御中左門御史楊若僑薦
西人湯若望善火器先生曰御史言非也用兵之道太
上湯武之仁義其次桓文之節制邇来邉臣於安攘之
策屯戰之法不講惟恃火器我用以制人人得之亦可
[010-33a]
以制我不見河間反為火器所破乎不恃人而恃器國
威所以愈頓也湯若望倡邪説以亂大道不容於聖世
久矣乞放還本國永絶異教先生又奏國家大計當以
法紀為主法紀修則人心肅閫外用命如大帥跋扈援
師逗留不宜槩從姑息上變色曰今日善後之圖安在
先生對曰在皇上開誠布公先豁疑關公天下為好惡
合國人為用舎次第與天下更始宗社幸甚上曰目下
烽火如何堵截國事敗壞作何整頓先生對曰武備必
[010-33b]
先練兵練兵必先選將選將必先擇賢督撫欲擇賢督
撫必先吏兵二部得其人則庶司莫不稱職於以制禦
邉鄙不難矣近来督撫但論才望不論操守不知天下
真才望出於真操守操守不謹而徒以議論㨗給舉動
恢張稱曰才望究何益於成敗之數乎上曰濟變之日
先才後守先生曰正以前人敗壞皆由貪縱使然故濟
變愈宜先守後才即如范志完操守不謹所以三軍解
體士卒莫肯用命豈不信以操守為主乎上色解勅以
[010-34a]
先生起時户部尚書傅淑訓申救姜埰熊開元不力上
拒不納餘臣無言者先生出班奏曰皇上方下詔求言
而二臣遽以言得罪且國朝無言官下詔獄者甚有傷
國體如臣宗周累多狂妄幸寛鈇鑕又如詞臣黄道周
亦以戅直宥鑒復職伏乞聖慈一視同仁上曰黄道周
有學有守豈二臣可比先生對曰二臣學守誠不及道
周然朝廷待言官有體即有應得之罪亦當勅下法司
原情定罪遽下詔獄終於國體有傷上怒曰法司厰衛
[010-34b]
皆朝廷刑官何公何私若然則壞法罔上者俱不可問
乎先生對曰掌衛刑者多膏粱子弟毎聽寺人之役使
勢不容於不私即皇上欲問貪賍壞法欺君罔上亦不
可不付之法司也上大怒謂為偏黨先生謝罪僉都御
史金光辰奏曰宗周賦性確直與開元並無交與實從
君徳起見請皇上勿疑且其振揚風紀整飾朝常百僚
中所不易得終祈寛宥上曰金光辰也聴議處先生出
待罪朝房内批革職金光辰降三級調外上雖怒先生
[010-35a]
亦遂不置埰開元於死而發刑部擬罪仍杖各百先生
以未解嚴不忍恝然竟去出止門外之僧舎士大夫問
學者交錯於途時李忠文邦華代先生未至太宰鄭三
俊上疏留先生計吏先生即行先生居中執法僅兩月
凡掖庭朝宁吏治民生皆身任之嘗曰吾惟端軌使人
自化何用發奸摘伏入朝步趨不爽毎朝畢衆多䁥就
延儒屏語先生獨正色拱立士大夫皆慚而止
北變聞先生徒跣慟哭荷戈以出從者數千人至省語
[010-35b]
巡撫黄鳴俊整旅北進鳴俊唯唯行哭廟禮於佑聖觀
先生尺布裹頭伏地而號官吏士民和者數萬先生問
師期鳴俊以甲仗未備對先生太息度鳴俊不能用乃
與章公正宸熊公汝霖朱公大典召募義旅將出而福
王監國之詔至先生乃解初有説先生入南中定䇿者
先生曰在我有赴難討賊而已餘非所知詔起原官先
生上疏請罪詔促就道先生上言討賊復讐首勸決䇿
親征以作天下忠義士之氣一據形勢江左偏安請進
[010-36a]
而東扼徐淮北控豫州西顧荆襄秦晉燕齊當必嚮應
一重藩屏路振飛坐守淮城久以家屬浮舟逺地是倡
之逃也於是鎮臣劉澤清髙傑尤而效之按軍法一撫
二鎮皆可斬也請自今重撫臣事權以彈壓之且不必
多設督臣以滋掣肘一慎爵賞將悍兵驕已非一日宜
分别各帥之封賞孰應孰濫輕則量收重則併奪軍功
既核無不用命夫以左帥之悍禦焉而封髙劉之敗逃
也而亦封又誰為不封者武臣既濫文臣隨之外庭既
[010-36b]
濫中璫從之恐天下聞而解體也一覈舊官從賊諸臣
法在不赦而輕重有差亟宜分别定罪為憲將来至受
偽命隂懷觀望者實繁有徒尢當顯示誅絶此後一切
大小銓除仍暫稱行在稍存臣子負罪引慝之誠尤以
阮大鋮進退關係江左興亡言罪廢諸臣量從昭雪自
應援遺詔而及之乃一槩竟用新恩即先帝誅奄定案
前後詔書混殽勢必彪虎之𩔖盡從平反而後巳
時馬士英柄政召用大鋮以奄人治兵調食修援立之
[010-37a]
報凡言討賊者詘之先生連疏請告不得遂言馬士英
以䕶蹕微勞入内閣晉中樞宫銜世䕃晏然當之不疑
朝端侈言定䇿譁然聚訟借知兵之名則逆案可以然
灰寛反正之路則逃臣可以汲引而閣部諸臣次第言
去矣中朝之黨論方興何暇圖河北之賊立國之本計
已疎何以言匡攘之略髙傑一逃將而奉若驕子長其
桀驁立國伊始不思講求祖制乃命内臣盧九徳提督
京營則士英有不得辭其責者總之兵戈盜賊皆從小
[010-37b]
人氣𩔖感召而生而小人與奄宦又往往相為表裏未
有奄宦用事而閫臣能樹功於方域者于是馬士英言
先生自稱草莽孤臣不書新命明示不臣之意奸人朱
&KR2099言先生與史可法擁立潞王伏兵丹陽宜急備髙
傑劉澤清合疏糾先生意在廢立疏列黄得功名得功
疏辨實不與聞先生在丹陽髙傑劉澤清遣刺客數輩
往先生危坐僧舎終日無惰容刺客亦心折不敢犯而
去黄嗚俊入覲兵抵京口士英聞浙兵則以統&KR2099之言
[010-38a]
為信亦震恐上傳諸臣各宜和衷集事息競圖功天下
事豈堪再壞先生不得已受命又詳推紀綱法度風俗
人心條列上之而歸於設誠以求得其本心必典學明
之躬行繼之時親賢人君子輔之又習以萬㡬庶務推
騐之必使皇心如天道之無二無息以推準動化即二
帝三王之所為治云尋以阮大鋮為兵部侍郎先生上
疏諫不聽又再疏請告予馳驛歸門人問學者先生曰
守所聞行所知足矣今乾坤何等時猶堪我輩從容擁
[010-38b]
皐比而講學論道乎此所謂不識人間羞恥者也
乙酉南都亡六月丙寅先生聞浙省降方食推案慟哭
曰此余正命之時也遂不食辭祖廟出居郭外之水心
庵秦祖軾曰江萬里身為宰相義難茍免先生則文山
叠山袁閬故事在先生曰身不在位不當與城為存亡
獨不當與土為存亡乎世無逃死之宰相亦豈有逃死
之御史大夫乎叠山封疆之吏安仁之敗而不死終為
遺憾君臣之義不可解于心今謂可以不死而死可以
[010-39a]
有待而死死為近名則隨地出脱終成一貪生畏死之
徒而已王𤣥趾赴水而死所謂士死義也𤣥趾真可以
不死我又非其比也繋之辭曰信國不可為偷生豈能
乆止水與叠山只争死先後若云袁夏甫時地皆非偶
得正而斃焉庶㡬全所受時楊枋王毓芝侍先生語及
王毓蓍死事先生為淚下曰吾講學十五年僅得此人
問先生心境何如曰吾心泰然為絶命辭曰留此旬日
死少存匡濟意決此一朝死了我平生事慷慨與從容
[010-39b]
何難亦何易先生謂祖軾曰為學之要一誠盡之矣而
主敬其功也敬則誠誠則天若良知之説鮮有不流於
禪者又曰吾日来静坐小庵胷中渾無一事浩然與天
地同流葢本来原無一事凡有事皆人欲也若能行其
所無事則人而天矣又曰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吾今而
後知孟子所言人能無饑渇之害為心害明乎此者其
于道也㡬矣子汋請訓先生曰常將此心放在寛蕩蕩
地則天理自存人欲自去矣或問先生今日與髙先生
[010-40a]
丙寅事相𩔖髙先生曰心如太虚本無生死先生印合
何如先生曰微不同非本無生死君親之念重耳前後
絶食二十日閏六月初八日先生卒年六十有八
 佳/按薛子其元乎王子其亨乎顧子其利乎劉子其
 貞乎又曰敬軒春生之氣多涇陽秋肅之氣多陽明
 當品物流形之㑹故其業盛而教龎念臺值各正性
 命之時故其行貞而節定與時偕行而不失其正中
 道所以存人極所以建也
[010-40b]
 佳/又曰先生道宗洙泗學本程朱忠悃似陸敬輿正
 大似真西山成仁取義似文信國惓惓以仁義導其
 君而不欲急急以兵食為先真得孟子家法可謂一
 代之偉人矣
先生淡嗜欲寡言笑躬自菲薄敝衣蔬食有寒士所勿
能堪者先生處之恬然自家庭以至宗族朋友鄉黨施
之無不各當其節
㑹稽令趙士諤問疾至先生榻前見其卑陋歎曰豈意
[010-41a]
今日得覩管幼安丁巳京察劉廷元韓浚尋怨於東林
士諤時為考功曰劉大行之清修人所不及此諤之親
見者也乃止
先生之學從主敬入中年専用慎獨工夫慎則敬敬則
誠晚年愈精微愈平實從嚴毅清苦之中發為光風霽
月消息動静皆步步實歴而見黄宗羲/撰行狀
問慎獨専屬之静存則動時工夫果全無用否先生曰
如樹木有根方有枝葉栽培灌溉只在根上用枝葉上
[010-41b]
如何著得一毫静存不得力纔喜纔怒時便㑹走作此
時如何用工夫茍能一如其未發之體而發此時一毫
私意著不得無工夫可用若走作後便覺得便與他痛
改此時喜怒已過了仍是静存工夫也省察是存養中
得力處不省不察安得所謂常惺惺者存又存个何物
養又養个何物 心只是一个心常惺而常覺不可以
動静言動静者時位也以時位為本體傳註之訛也雖
然時位有動静則性體與之俱動静矣但事心之功動
[010-42a]
也是常惺惺此時不増毫末増毫末則物於動矣静也
是常惺惺此時不減毫末減毫末則物於静矣此心極
之妙所以無方無體而慎獨之功必於斯為至也
喜怒哀樂自其存諸中言謂之中即天道之元亨利
貞運於於穆者是也陽之動也自其發於外言謂之
和即天道之元亨利貞呈於化育者是也隂之静也
存發總是一機中和渾是一性
道理皆從形氣而立離形無所謂道離氣無所謂理天
[010-42b]
者萬物之總名非與物為君也道者萬器之總名非與
器為體也性者萬形之總名非與形為偶也知此則道
心人心之本心義理之性即氣質之性 理即是氣之
理斷然不在氣先不在氣外
先生立証人社陶石梁奭齡與先生分席而講石梁言
識得本體不用工夫先生曰工夫愈精宻則本體愈昭
熒今謂既識後遂一無事事可以縱横自如六通無碍
勢必至為無忌憚之歸而已其徒甚不然之曰識認即
[010-43a]
工夫惡得少之先生曰識認終屬想像邉事即偶有所
得亦一時恍惚之見不可據以為了徹也其本體只在
日用常行之中若舎日用常行以為别有一物可以兩相
凑泊無乃索吾道於虚無影響之間乎
先生謂新建之流弊亦新建之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
詳有以啓之也其駁無善無惡心之體如心體果是無
善無惡則有善有惡之意又從何處来知善知惡之知
又從何處起為善去惡之功又從何處用無乃語語絶流
[010-43b]
斷港乎其駁良知説曰知善知惡從有善有惡而言者
也因有善有惡而後知善知惡是知為意奴也良在何
處又反無善無惡而言者也本無善無惡而又知善知
惡是知為心祟也良在何處止因新建意字認壞故不
得不進而求良于知仍將知字認粗故不得不進而求
精于心非大學之本旨明矣讀書韓山草堂大抵半日
静坐半日讀書久之浩然有得始知作聖功夫必不能
舎慎獨别有入門乃至濂溪主静伊川毎見人静坐便
[010-44a]
歎其善學及羅李相授受必黙坐澄心觀喜怒未發氣
象其源出於此功夫合一易簡分明喟然曰三十年胡
亂走今日始知道不逺人 嘗曰從前有數生死仡仡
崇關終不能過乃今求之事心然從知學未確實也於
是直掲慎獨為心要或問慎獨下功夫安在曰且静坐
曰静坐念轉紛遝奈何曰心不能静有為之根者所以
濂溪教人必先無欲
袁了凡功過冊行先生曰此意最害道有過非過也過
[010-44b]
而不改是謂過矣有善非善也有意為善亦過也此處
路頭不清未有不入於邪者
先生待罪中左門時諸生惲日初欲上書留先生於經
筵先生聞之曰僕自反必是名利塲打不過洗不淨盡
有一種聲音笑貌為人所覷及處至使朋友中有迎風
而動者益覺闇然一關不易過也
先生恥君不及堯舜隨事進規必本六經仁義之㫖故
僉人嫉之若讐而忠誠所積毎足感人忠孝之良發人
[010-45a]
剛大之氣至于難進易退之節君子小人之分尤凛如
也章格庵曰讀先生諸疏天徳王道備是矣先儒心與
性對先生曰性者心之性性與情對曰情者性之情分
人欲為人心天理為道心曰心只有人心道心者人心
之所以為心分性為氣質義理曰性只有氣質義理者
氣質之所以為性未發為静已發為動曰存發一機動
静一理推之聞見徳之知莫不歸之於一
先生所著有考定儀禮家語古學經合壁聯珠聖學宗
[010-45b]
要人譜讀易圖説古文易抄陽明傳信録明道統録奏
議文録諸書
先生曰人生終日擾擾也一著歸根復命處乃在向晦
時節天地萬物不外此理於此可悟學問宗㫖只是主
静也此處工夫最難下手姑為學者設法且教之静坐
日用之間除應事接物外茍有餘刻且静坐坐間本無
一切事即以無事付之既無一切事亦無一切心無心
之心正是本心瞥起則放下沾滯則掃除只與之常惺
[010-46a]
惺可也此時伎倆不瞑目不杜聰不數息不趺跏不參
話頭只在尋常日用中有時倦則起有時感則應行住
坐卧都作坐觀食息起居悉與静㑹昔人所謂勿忘勿
助間未嘗致纎毫之力此其真消息也故程子毎見人
静坐便歎其善學善學云者只此是求放心親切工夫
從此入門即從此究竟㑹得時日臻聖學不㑹得時終
身只是狂馳子更無别法可治不㑹静坐且學坐而已
學坐不成更論甚學坐如尸坐時習學者且從整齊嚴
[010-46b]
肅入漸進於自然詩曰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又曰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右静/坐説
朱夫子嘗言學者半日静坐半日讀書如是三五年必
有進步可觀今當取以為法然除却静坐工夫亦無以
為讀書地則其實亦非有兩程候也學者誠於静坐得
力時徐取古人書讀之便覺古人真在一切引翼提撕
匡救之法皆能一一得之於我而其為讀書之益有不
待言者矣昔賢詩云萬徑千蹊吾道害四書六籍聖賢
[010-47a]
心學者欲窺聖賢之心遵吾道之正舎四書六籍無由
夫聖賢之心即吾心也善讀書者苐求之吾心而已矣
舎吾心而求聖賢之心即千言萬語亦無是處陽明先
生不喜人讀書令學者直證本心正為不善讀書者舎
吾心而求聖賢之心一似沿門持缽無益貧兒非謂讀
書果可廢也先生又謂博學只是學此理審問只是問
此理慎思只是思此理明辨只是辨此理篤行只是行
此理而曰心即理也若是乎此心此理之難明而必假
[010-47b]
塗於學問思辨則又將何以學之問之思之辨之而且
行之乎曰古人詔我矣讀書一事非其導師乎即世有
不善讀書者舎吾心而求聖賢之心一似沿門捧鉢茍
持缽而有得也亦何惜不為貧兒昔人云士大夫三日
不讀書即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彼求之聞見者猶然
況有進於此者乎惟為舉業而讀書不免病道然有志
之士卒不能舎此而用世何可廢也吾更惡夫業舉子
而不讀書者右讀/書説
[010-48a]
學者静中既得力又有一段讀書之功自然遇事能應
若静存不得力所讀之書又只是章句而已則且教之
就事上磨練去自尋常衣食以外感應酬酢莫非事也
其間千變萬化不可端倪而一一取裁於心如權度之
待物然權度雖在我而輕重長短之形仍聽之於物我
無與焉所以情順萬事而無情也故事無大小皆有理
存首在判个是與非見得是處斷然如此雖鬼神不避
見得非處斷然不如此雖千駟萬鍾不回又於其中條
[010-48b]
分縷析銖銖兩兩辨个是中之非非中之是似是之非
似非之是從此下手沛然不疑所行動有成績又凡事
有先著當圖難於易為大於細有要著一著勝人千萬
著失此不著滿盤敗局又有先後著如低棋以後著為
先著多是見小欲速之病又有了著恐事至八九分便
放手終成決裂也葢見得是非後又當計成敗如此方
是有用學問學人居恒談道理井井纔與言世務便疎
試之以事或一籌莫展此疎與拙正是此心受病處非
[010-49a]
關才具諺曰經一跌長一識且須熟察此心受病之原
果在何處因痛與之克治去從此再不犯跌庶有長進
學者遇事不能應只有練心法更無練事法練心之法
大要只是胸中無一事而已無一事乃能事事便是主
静工夫得力處右應/事説
答祝淵書此道本不逺於人學只就日用尋常間因吾
心之所用者而一一措諸踐履便是進步處
又答云人須謝卻世情一味闇然潜龍以無悶為徳便
[010-49b]
是安身立命地如學力不進便退退一步轉落千丈坑
塹矣念之可畏也
又答云血症之發亦惟有治心為要法平日用心太過
如一切躁妄心經營心期必心并義理思維研慮心皆
且放鬆但減得一分便是減得一分人欲減一分人欲
便増一分天理人安有日置其心於天理之中而猶有
膺无妄之疾者乎无妄而疾可勿藥也或焉容已於瞑
眩乎先儒指之曰無欲作聖斯其㫖也治心之外更無
[010-50a]
藥矣養徳之外更無身矣来教以頗傷於猛厲只此便
是欲也此等意思皆放在平日用則得力若到手忙足
亂便是心為形役非徒無益而反害之矣
又答云只㧖定何思何慮勿忘勿助兩言做工夫便能
尋向上去苐恐峻絶處著手不得反成退步耳祝子/遺書
淵問先生進學亦漸有次第否曰初年悠忽過了日子晚
年漸覺繁雜近来雖稍有所見却不能心與理一未免
有些識見意思未浄在細勘来名利二字畢竟剗除未
[010-50b]
盡頭出頭没時有動處方知研究入微一毫假借不得
師/説
又嘗云習俗敗壞已極挽回習俗惟有志之士能之然
却要自身上積得些根基遇事不可輕發一味誠心且
省外事師/説
果是為巳真切隨所踐履自是不肯放過
先生又曰心無分於動静故學亦無分於動静若専求
之静便有喜静惡動之病非體用一原之學也
[010-51a]
又曰物無内外學無内外以為外而滯於見聞將孰為
其内者以為内也而囿於靈明將孰為其外者合之兩
是離之兩傷善乎程子曰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
又致知在所養養知莫善於寡欲分合之間庶㡬無病
矣乎
要須時時體認出天地萬物一體氣象
學窮本原行追先哲便是吾輩八字䕶身符也然茍能
學窮本原則無慮行之不追先哲也窮本之功大抵在
[010-51b]
反勘此心天理人欲之㡬内外賓主之辨為喫𦂳答秦/生𢎞
祐/書
學者須從闇然處用工夫起便是入手一著
夫聖人之道求諸其心而已矣心神物也其與時推移
無一息之滯則化機也即化於物亦化也然物化而理
遷矣故君子慎其所以存之者易稱終日乾乾存此而
已直方大有物有恒内君子外小人皆所以存之之道
也夫易變化之書也而夫子他日賛易不過曰隂陽不
[010-52a]
測之謂神葢指其本也心外無易心外無神惟神無方
愈存則愈神惟化無體愈推則愈化答錢/芬書
盈天地間道理皆從形氣而立絶不是理生氣也大易
形上形下之説截得氣最分明而解者往往失之後儒
専喜言形而上者作推髙一層之見而於所謂形而下
者忽即忽離兩無依據轉為釋氏所藉口至𤣥門則又
徒得其形而下者而竟遺其形而上者遂乃蔽於長生
之説此道之所以常不明也僕近見得此道頗親切全
[010-52b]
著不得捕風捉影之解只是工夫粗時為形器所滯耳
既撫實便須致精以入之精則神神則一矣答劉乾/所書
情動而溢者昏於性也事過而留者歉於理也山隂要/語下同
處紛而不亂在樂而不淫吾以觀其養矣君子哉
一誠立而萬善從之
世道昌明之日其君子必身任天下之勞而遺小人以
逸世道艱危之日其君子必身犯天下之害而遺小人
以利當君子小人相安之日則恬者必為君子競者必
[010-53a]
為小人當君子小人争勝之日則勝者必為小人負者必
為君子然則治亂之數又誰制之乎曰制於人以君子
而與小人爭是亦小人而已矣斯亂之道也
此心放逸已久纔向内則苦而不甘忽復去之摠之未
得天理之所安耳心無内外其渾然不見内外處即天
理也先正云心有所向便是欲向内向外皆欲也
延平教人㸔喜怒哀樂未發時作何氣象此學問第一
義工夫未發時有何氣象可觀只是查檢自己病痛到
[010-53b]
極微宻處方知時雖未發而倚著之私隱隱已伏纔有
倚著便来横決若於此處查考分明如貫虱車輪更無
躱閃則中體恍然在此而已發之後不待言矣此之謂
善觀氣象者
 佳/按此與龜山門下相傳㫖訣微有不同然勘過入
 微静時省察之功莫精於此先生云省察是存養之
 精明處
多事不如省事有事不如無事以一事還一事則事省
[010-54a]
以事順事則事無問何以能之曰無欲
知道者之喜怒皆任天而動猶有過其則者非善養未
發之中無以見天則焉若世人喜怒一切逐物流轉更
何中節不中節可言乎
性本虚位情有定理
天樞萬古不動而一氣運旋時通時復皆從此出主静
立極之學本此
心以物為體離物無知今欲離物以求知是程子所謂
[010-54b]
反鏡索照也然則物有時而離心乎曰惟心無外
毎日間只是一團私意憧憧往来全不見有坦然釋然
處此害道之甚者
纔見聖人為不可為姑作第二等人便是自棄纔設聖
人為必可為仍作第二等人便是自欺
喜怒哀樂當其未發只是一團中氣言不毗於陽不毗
於隂也如天之四氣雖有寒燠温涼之不齊而中氣未
嘗不流行於其間所以能變化無窮此中氣在五行即
[010-55a]
謂之土土方位居中是也和即中之别名
 佳/按即此可參太極隂陽之㫖
只此喜怒哀樂而達乎天地即天地之寒暑災祥達乎
萬物即萬物之疾痛疴癢
薛河東二十年治怒字不去常見得治不去便是他過
人處
古人恐懼二字常用在平康無事時及至利害當前無
可迴避祗有一力承當世人只是倒做了
[010-55b]
處嚴毅之友最有益使人檢身之功唯恐不及遇異已
者亦然
薛文清云涵養只在動静語黙作止之間此語最好學
者務遜志以下人隨處求益
徳日慎小心日謹微
身置名教之中心融物理之妙真切為已務闇然而日
章不愧屋漏即上達于天徳
日用之間動静云為莫不各有自然之理茍能順以應
[010-56a]
之如饑食渇飲夏葛冬裘不起一見則亦無往而非道

先生嘗曰某自幼有不屑流俗之意此意最真比来從
事學問見義必為如饑渇之於飲食其實鮮有愜心處
毎自刻責故樂與同志商求耳
古人一言一動凡可信之當時傳諸後世莫不有一段
真至精神在内此一段精神所謂誠也唯誠故能建立
故足不朽若稍涉名心便是不誠不誠則無物何從立
[010-56b]
事業也
敬則心中無一事
近㸔孫淇澳書覺更嚴宻謂自幼至老無一事不合於
義方養得浩然之氣茍有不慊則餒矣
静中工夫須在應事接物處不差方是真得力
心中無一事浩然與天地同流
王毓芝請曰先生讀易已完得閒乞有所著撰以惠後
學先生曰議論儘已多了譬如我是庖厨一般整備了
[010-57a]
許多筵席無論衆客不曾下得箸連庖人亦未嘗其滋

既為儒者若定要棄去舉業為聖學便無此理只要體
勘我為舉業念頭從何起見若榮進之念消除不淨只
些小一念在胸中後將無所不至
胸次須教放寛放寛養个程途悠悠養个度量一逼窄
便是私意
讀書亦所以養氣氣與四時之氣一般推移宻禪其候
[010-57b]
甚徐惟其漸進所以不已若鋭氣一往後便難繼所以
學問最妙是寛字中庸十六徳首説个寛裕温柔
 佳/按文言於學聚問辨之後必繼之寛以居之可見
 急遽無序不特學不得力而心氣為之耗矣進鋭者
 退必速也
善讀書者於讀書得養生之術優柔厭飫一唱三嘆神
清氣定讀得少時勝人多許今人讀書只一味夸多鬭
靡此段未明復思旁及此中泛濫不勝忙怕如此讀不
[010-58a]
崇朝精神已先疲敝昔人謂仕宦速竟則無味余讀書
則然
江漢以濯之二語是心之本體非曽子形容不出
崇禎壬午先生言事忤㫖被黜傅鼎鉉具疏留先生亦
被罰先生告之曰勿以一節之聞人結果一生
光宗御極登進舊人福清葉公再入中書先生致書言
宰相之職在進君子退小人決不可渾殽君子小人而
並用前者閣下參政其始也姑用小人以平衆憤而使
[010-58b]
君子不得安其位其既也不難去君子以固身名遂使
小人得肆其疵瑕仁賢屏跡邪佞盈庭釀國家二十年
髙拱之禍今閣下膺召命起田間願益展大猷别賢奸
辨淑慝輔沖人為堯舜主不然噬臍何及福清答書謝

示韓參夫云力剗浮誇之習深培真一之心又曰從聞
見上體驗即從不聞不見消歸從思慮中研審即向何
思何慮究竟庶㡬慎獨之學
[010-59a]
通書以誠神㡬蔽聖人之道又曰思者聖功之本以思
誠則精以純思以知㡬則豫以立思以盡神則通以變
此之謂主静立極
人心不可一息藏殺機㸔萬物遂生復性各得其所是
何等氣象
題聖學宗要後曰聖賢千言萬語説本體説工夫總不
離慎獨二字獨即天命之性所藏精處而慎獨即盡性
之學
[010-59b]
中庸之教不明將使學慎獨者以把捉意見為工夫而
不覿性天之體因使求中者以揣摩氣象為極則而反
墮虚空之病既置獨於中之下又拒中於和之前紛紛
決裂㡬於無所適從而聖學遂為絶徳
答葉潤山曰須知此理流行心目之間無用非體無體
非用盖自其可見者而言則謂之用自其不可見者而
言則謂之體非截然有兩事也日用之間持而循之便
是下學反身之地黙而成之即是窮神知化之機故知
[010-60a]
道者疏水曲肱與金革百萬用則同是用體則同是體

陳龍正曰進退取與之嚴文清而下念臺劉先生獨至
矣其行誼無愧真儒其論學微有偏處
潜庵湯子曰先生之學至矣程朱以来體道之精未有
過焉者也葢嘗論之濂溪得孔孟之傳其説太極圖也
曰聖人定之以仁義中正而主静立人極此中庸戒慎
不睹恐懼不聞之㫖也而論者以為易流於禪吾謂不
[010-60b]
然記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不
能反躬天理滅矣人者天之性也性者天之理也天理
非可以動静言主静亦不可以時位論泥主静之説而
不得其義固易流於禪若昧主静之意而徒事於標
末補綴則隱微多疚人品偽而事功無本此鄉愿之偽
學孔孟之所深拒也程子曰天理二字吾體騐得之又
曰學者敬以直内為本朱子曰静者性之真也涵養中
體出端倪則一一皆為巳物豫章延平師友相傳皆是
[010-61a]
此意其曰窮理者亦窮天所與我之理也故可以盡性
而至命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皆其功也後人識其精意
遂至沈溺訓詁泛濫名物㡬於支離而無本王文成致
良知之教返本歸原以救末學之流弊然或語上而遺
下偏重而失中門人以虚見承襲不知所以致知之方
至龍溪四無之説出益洸洋恣肆縱横自恣儒之藩籬盡
撤其流弊有甚焉者故髙忠憲顧端文以性善之説救
之夫儒者於極重難返之際深憂大懼不得已補偏救
[010-61b]
弊固吾道之所賴以存學者先識孔孟之真體而力行
之久之徐有見焉未嘗不殊塗同歸如顔曽為大宗而
由賜師商各得聖人之一體若學力不實此心無主徒
從語言文字之末妄分畛城根抵未立枝葉皆偽其所
為不越功利詞章之習而欲收廓清摧陷之功吾恐言
愈多而道愈晦聖賢心傳不見於天下後世也先生生
文成之鄉而與忠憲端文遊其學以慎獨為宗於天人
理氣静存動察辨之不厭其詳而於以静存為要嘗曰
[010-62a]
姚江之後流於老莊東林之後漸入申韓故擇取中庸
以復先儒之舊平生於寂寞凝一中發其聰明智慮通
籍四十年敝帷穿榻蕭然布素其立朝也秉義據經難
進易退自曹郎以至總憲前後章數十上大約志在振
肅紀綱敦崇㢘節重仁義而薄刑名更欲申明祖制寺
人不得典兵預政廷杖詔獄悉當報罷寧人主見為迂
濶而不敢貶道以從時寧與執政相齟齬而不敢容黙
以阿世好其慎獨之學以之自修者如是以之告君者
[010-62b]
如是以之勉寮友誨門弟子者亦如是遭際鼎革拜辭
家廟絶粒空庵其從容堅定視生死猶日用飲食也觀
其語門人曰胷中渾無一事浩然與天地同流葢通微
達性之學至是而始得所歸宿焉植天經扶人紀固吾
儒中庸之道非老佛之幻視君親與鄉愿偽學依違附
和者所可假借吾願學者捐成心去故智法先生為學
之誠而得其用心之所在由是上溯濂洛關閩以達于
孔孟則姚江梁溪皆可融㑹貫通而無疑矣蕺山劉先/生文録序
[010-63a]
 金 鉉 忠節公
  字伯玉南直武進人後籍順天崇禎戊辰進士仕
  至主事
初授揚州教授教諸生先徳業而後文藝燕居言行皆
有規格諸生凜凜事之轉國子監博士陞工部主事命
修理安定四門軍器時中官張彛憲總理户工二部錢
糧令建公署侍郎髙𢎞圖罷去憲向諸司官索儀註公
疏力請止之不報憲上任移檄令兩部司官行謁見禮
[010-63b]
公極言監臣移檄非體臣委質聖朝自矢無玷斷不敢
匍匐刑餘之庭致罹交結之條得㫖各官遇職事相關
自當禮見其餘不必通謁彛憲益銜之借騐放火器炸
損誣參落職歸閉門讀書究心物理性命之學悉取五
經四子書暨諸儒語録研思博覽毛詩春秋周禮俱有
解於易獨有所窺與陳龍正及史可法朱子馮道徳經
濟互相勸勉貧約自甘所居不蔽風雨性至孝父病衣
不解帶者數月癸未起補兵部主事逆闖李自成已陷
[010-64a]
大同而宣府鎮方有太監杜勛監視公疏言宣府京城
之蔽宣府不救慮在京城撫臣朱子馮忠勇足恃恐受
内臣掣肘請亟撤之不聴未㡬内監迎賊朱子馮殉難
公擬抗疏請聖駕南遷以時迫不果賊至彰義門城下
公易服拜母而哭曰兒職在皇城他非死所趨至御河
賊已入公被朝服向闕拜躍入御河而死母章氏知公
死曰孝哉鉉也急正冠帔投井中死妾王氏從之仲弟
鏡求公屍得遺骨上網環可辨遂奉以歸殮年三十有
[010-64b]
五生平弱不勝衣訥訥然如不出口篤志力行處困能
亨在險能動而義之所在有千萬人不可奪之志所謂
學道之士歟有宋儒四子合刻行世殁後弟梓其遺集
八卷
孫鍾元曰孔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葢狂
狷者中行之神骨未有不狂不狷而得成為中行者也
節義者理學之神骨未有不忠不孝而得成為理學者
也但理學不以一節成名而時至事起則一節亦足以
[010-65a]
見全體余初于甲戌識公公被放里居時也公毎事思
退嘗云易三百八十四爻未聞有退凶者閉户十二年
讀書窮理甫起居即以致命遂志人遂以為節士不知
理學忠節未始有二不窮理而甘蹈白刃者有之未有能
窮理而不能致命遂志者也吾鄉以理學忠節者二公
與定興之鹿氏鹿之學以子静陽明入門而未嘗不尊
程朱公之學守程朱而録中時推陸王此正見其學之
大不専主一家言而直以孔孟為宗者也二公皆以躬
[010-65b]
行為主故學問皆從躬出而不從口出理學/宗傳
語録
言動便要濟人利物静中中正和平之意為之根不得
自淪枯寂
毎事思退易三百八十四爻未聞有退凶者乾乾不已
惟進徳修業為然
周子曰動而無動静而無静神也余謂戒慎乎其所不
睹恐懼乎其所不聞静而無静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
[010-66a]
動而無動也然則戒慎恐懼也信謹也皆神之所為乎
其即所謂天理乎
行於理不合現前且碍烏乎窮理乎事於義不徙一事
且滯烏乎精義乎
凡讀書須要討實落受用處纂集衆解求得博覽之名
此等病與好色好貨之念爭不相逺若夫玩物吾亦自
覺之可恨可惜
力不可為處命不可逃處只得安之憂愁憤鬱總是無
[010-66b]

當私欲萌動擺脱不得時正當𦂳𦂳用力提出良心自
作主宰決不令為邪穢所勝方是工夫若寧静時説有
工夫至私欲来時又任其恣肆便經三四十年也只是
此等人中得甚用
事来我應皆分所當為此不可生厭棄心至於本無一
事我心彊要生出事来殊為自苦此便是憧憧往来朋
從爾思
[010-67a]
大學只是要止於至善而工夫全在格物即至于平天
下一格物而已是時時處處精察力行物格則沛然莫
之能禦矣今讀一部大學曰知止知本格物之原也知
先後格物之序也自明新民格物之體用也敬止格静
中之物也為人君以下格動中之物也學修所以格物
者也恂慓威儀格内外之物也没世不忘民不能忘格
天下後世之物也無訟民畏格民之物也誠意章格心
所發之物也正心格心之物也修身齊家格家之物也
[010-67b]
治國平天下格天下之物也至于各得其所宜謂物各
止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物格而天下平矣
一事不可放過一念不可放過一時不可放過勇猛精
進處處見有善可遷有過可改方是主一工夫
孟氏教人再不出孝弟二字是學之至大至精處惟近
溪勘得透徹無遺
仁義禮智之性猶種也心猶土也惻隱辭讓羞惡是非
之情猶土中之種所發生之枝幹也然滋培於土不是
[010-68a]
則氣滯而不生涵養於種者不常則神散而不長
湛然無一物時大用在中也宜存養而勿失萬物各得
其所時全體在外也宜省察而不差所謂一以貫之者

 
 
 
 
[010-68b]
 
 
 
 
 
 
 
 明儒言行録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