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50 明儒言行錄-清-沈佳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儒言行錄卷七
           安化縣知縣沈佳撰
 羅欽順
  字允升江西泰和人𢎞治癸丑進士仕至吏部尚
  書
少即端重殊異年十四題其門有勉勉於仁義之語神/道
碑/
[007-1b]
陞南國子監司業此缺懸而不補垂七十年監規積弛
士多放逸每遇差撥争論紛如公至謂放心宜収非管
攝之嚴不可争風宜息非稽考之精予奪之公不可持
此三者甚力始而怨謗交集終亦安之六舘肅如名臣/錄
蘭谿章公𢡟為祭酒深見信重事多咨公而行
正德戊辰以忤逆瑾落職為民瑾誅復職歴官吏部左
侍郎攝篆先是會推吏部尚書公力舉白巖喬公六科
以同列嘗有言獨不附公謂衆論所歸徃復數四亦僉
[007-2a]
同大司馬彭公澤初至奏留前任郎中某欲與同事數
月時某已陞陜西參議公不從䑓諌以新政彈擊在位
者無虛日薦揚舊德公獨不動聲色别白忠邪條上之
咸當人心詔所罷者有夤緣内監以求進者奏論其交
通害政請付法司定罪竟沮之
石潭汪公謂公有不可禦之勇有不可奪之節議論足
以定國是典則足以範羣工閒齋汪公謂其堅定國是
扶持善𩔖調劑甘辛一時公功為多天下隂受其賜朝
[007-2b]
廷倚以為重焉言行/録
都御史席公自湖廣馳䟽請起邃庵楊公總制三邊衆
議如所請公曰邃庵舊相即起必以禮辭徃返須數月
今邊報孔亟李亞卿方在彼行事利害所繫恐宜三思
邃庵由是不果起公語所親曰邃庵素知予予尊仰之
但入京踰年物論藉藉今所言非惟事體當然亦欲以
忠於知己耳陞南京吏部尚書䟽乞養親歸丁亥復起
為禮部㝷改吏部尚書力辭不就家居二紀足跡不履
[007-3a]
城市惟己丑秋視季弟西野公病及喪𦵏纔一再出
公自幼不識禪學在京師遇一老僧訪求心要遂為之
搆思徹夜不寐一日攬衣將起恍然有悟流汗通體證
之禪書皆合後取五經四書濓洛關閩語録讀而玩之
漸復有疑久之乃喟然曰昔兩程子張子朱子早歲皆
嘗學禪皆究其底藴及於吾道有得始大悟其非吾今
乃知前所見者此心虛靈之妙而非性也遂研磨體騐
於道心人心理氣性命神化隂陽皆極其㫖奥嘗曰自
[007-3b]
昔有志於道學者罔不尊信程朱近時以道學名者則
泰然自處於程朱之上然究其所得乃程朱早年學焉
而竟棄之者也夫勤一生以求道乃拾先賢所棄以自
珍又從而議其後不亦誤耶先生精思實踐篤志不遷
毅然以衞道為己任聖賢諸書未嘗一日去手於禪學
尤極探討發其所以不同之故自唐以來排斥佛氏未
有若是之明且悉者髙景逸/撰傳
每訓諸子曰勢位非一家物須要㸔得破又曰愛好人
[007-4a]
窮貪嚼不爛人以為確論仲子謁選未嘗通書故舊瀕
行酌巵酒訓之曰前程有分定惟安義命便是比授官
有期欲圖南方以便音問乞公一逹相知公復之曰數
字本不惜但似乎信命欠確耳竟不之與惟作行誨授
之而諄諄於忠信篤敬云歐陽塾/撰行狀
凡出處取與必欲印有成憲嘗曰人立身居業必先打
破義利關否則擾擾直到底其教人每以是致嚴官至
尚書甘茹清素晚年居一樓數載以終言行/略
[007-4b]
嘗曰久任自是良法陸宣公明於治體乃不甚以為然
盖欲以救徳宗之偏廣登延之路以濟一時之用且於
惇大之化或有小補爾議法者未可執為定論正德間
愚嘗建白此事而併及超遷之說大意以為超遷之説
與久任之法相與流通超於前自可責其後之久超於
後固無負其前之淹因它策忤用事者竟寢
又曰圖治當先定規模乃有持循積累之地規模大則
大成規模小則小成未見規模不定而能有成者也然
[007-5a]
其間病源所在不可不知秉德二三則規模不定用人
二三則規模不定茍無其病於致治乎何有先生耆年
而謝政天子屢虗端揆之位召之不拜著書三篇曰困
知記摘似明真剔偽正實其曰思者心之用得乃性之
理是曰立知能心之用愛敬天之理故曰良析心性以
辨儒釋合理氣以一天人逹兹四者而羣言統矣洋洋
哉其武夷之𣲖乎先生荘重方介言道動矩造士之嚴
貳銓之定雖時相枘鑿我矱無易勢與利毁與譽不與
[007-5b]
焉故學者服其行而信其言崔銑/夀序
公自誌有曰平生於性命之理嘗竊究心而未遑卒業
於是謝絶塵絆静坐山閣風雨晦㝠不忘所事乃著困
知記前後凡六卷所以繼續垂微之緒明斥是之非盖
無所不用其誠力之殫矣心之逺矣亦非有加於分外

林次崖希元困知記序曰自古聖賢之言學也或以躬
行實踐為先識見言論次之故傅說告髙宗曰非知之
[007-6a]
艱行之惟艱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聖
賢之重行也如此故世之論人物者亦惟是即其行履
之優劣而為評品之髙下智識文辭勿與焉今世君子
則惟智識文辭是尚而行實不論矣故聽其言若伊周
孔孟復出考其實則市人不如憂世君子道心之辨明
然後大本可得而立大本誠立酬酢固當沛然是之謂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山林暮景獨學無朋雖自信則爾
非有異同之論何由究極其歸趣乎每遇病體稍適有
[007-6b]
所㝷繹輒書而記之積久成帙置之座間時一披閲以
求所未至同志之士有過我者則出而講之不有益於
彼未必無益於我也雖然書不云乎非知之艱行之惟
艱三復斯言愧懼交集名以困知著其實爾
  按先生著困知記凢三續時年七十餘矣
先生銳意營道老而不倦盖涵養純至故心體融徹而
羣言莫能掩也黄芳/記序
先生學師程朱而深思力踐不為空言則所自得者多
[007-7a]
矣明興言理學獨薛文清為稱首其醇且正以公方之
未知所先後也而深嚴縝宻殆於過之陸粲困知/記後䟦
公與弟欽德欽宗先後舉進士時號羅氏三鳯又在具
慶下則尤古今所罕有也雙溪/雜記
公父栗齋先生家居日三子者皆已鼎貴公禮部尚書
欽德按察副使欽宗通政司通政其初輒迎養後乃更
迭在告依依親庭不欲舍去滿門孝義海内賢之楊㢘/撰栗
齋墓/誌
[007-7b]
崔銑張邦竒皆敬信尊事之都御史張岳疏請存問予
未嘗不於是三致嘆焉予觀先生自發身詞林以至八
座其行已居官如精金美玉人無得疵及退居即杜門
惟以著書明道為事本分之外一無所預家人子弟守
其家法欽欽一歩不敢肆其居家又如此且觀其辭吏
部一節真有鳳翔千仭之意雖孟子之辭萬鍾何過焉
可謂躬行君子矣視夫世之髙論濶談者曰我孔孟我
孔孟周程朱張要不屑為為聲利束縛不能去賢不肖
[007-8a]
何如也噫當今人物舍先生吾誰與歸百世之下使本
朝史冊燁然有光如先生者得幾人哉是記所言咸於
斯道有所發明乃若距詖放滛其志盖尤拳拳焉孟子
曰冉牛閔子顔淵善言德行解者曰身有之故言之親
切而有味若先生者可不謂善言乎
先生自序曰余才微而質魯志復凡近早嘗從事章句
不過為利祿謀爾年幾四十始慨然有志於道自謂茍
能粗見大意亦庶幾無負此生而官守拘牽加之多病
[007-8b]
工夫難得專一間嘗若有所見矣既旬月或踰時又疑
而未定如此者葢二十餘年於鑚研體究之功亦可謂
盡心焉耳矣近年以來乃為有以自信盖此理之在心
目間由本而之末萬象紛紜而不亂自末而歸本一真
湛寂而無餘惟其無餘是以至約乃知聖經所謂道心
惟微者其本體誠如是也故人以為欽順正道正學幸
上尊禮風勉搢紳學士歸於正㫖曰可迨疾病宴坐如
平日遺筆書兢兢臨淵履薄之語可以觀所飬矣鄧潜/谷理
[007-9a]
學/傳
困知記三篇其於性情心意之藴學問之原斤斤芒忽
之間而皆出於苦思妙契之餘顧其學不開門授徒有
請益者則開示之是以世人競趨王氏學儒林/記
困知記要語
孔子教人莫非存心養性之事然未嘗明言之也孟子
則明言之矣夫心者人之神明性者人之生理理之所
在謂之心心之所有謂之性不可混而為一也虞書曰
[007-9b]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論語曰從心所欲不踰矩又曰其
心三月不為仁孟子曰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此
心性之辨也二者初不相離而實不容相混精之又精
乃見其真其或認心以為性真所謂差毫釐而謬千里
者矣
繫辭傳曰無有逺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
孰能與於此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
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寂然不動感而遂
[007-10a]
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
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易道則然即天道也其在人也
容有二乎是故至精者性也至變者情也至神者心也
所貴乎存心者固將極其深研其幾以無失乎性情之
正也若徒有見乎至神者遂以為道在是矣而深之不
能極而幾之不能研欲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務有是
理哉
道心性也人心情也心一也而兩言之者動静之分體
[007-10b]
用之别也凡静以制動則吉動而迷復則凶惟精所以
審其幾也惟一所以存其誠也允執厥中從心所欲不
踰矩也聖神之能事也
 佳/按先生又曰道心寂然不動者也至精之體不可
 見故微人心感而遂通者也至變之用不可測故危
 如此則道心發而為人心矣既屬道心所感何危之
 有愚謂心可以分寂感不可以分道心人心也且以
 此而指體用尤有毫釐之差先生篤信程朱於性命源
[007-11a]
 頭尚似未合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人猶物也我猶人也其理容有二
乎然形質既具則其分不能不殊分殊故各私其身理
一故皆備於我夫人心虛靈之體本無不該惟其蔽於
有我之私是以明於近而暗於逺見其小而遺其大凡
其所遺所暗皆不誠之本也然則知有未至欲意之誠
其可得乎故大學之教必始於格物所以開其蔽也
格物之格是通徹無間之意盖工夫至到則通徹無間
[007-11b]
物即我我即物渾然一致雖合字亦不必用矣
此理誠至易誠至簡然易簡而天下之理得乃成徳之
事若夫學者之事則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廢一不
可循此五者以進所以求至於易簡也茍厭夫問學之
煩而欲徑逹於易簡之域是豈所謂易簡者哉
自夫子賛易始以窮理為言理果何物也哉盖通天地
亘古今無非一氣而已氣本一也而一動一静一徃一
來一闔一闢一升一降循環無已積微而著由著復微
[007-12a]
為四時之温凉寒暑為萬物之生長収藏為斯民之日
用彛倫為人事之成敗得失千條萬緒紛紜膠轕而卒
不可亂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是即所謂理也初非别
有一物依於氣而立附於氣以行也或者因易有太極
一言乃疑隂陽之變易𩔖有一物主宰乎其間是不然
易有太極明萬殊之原於一本也因而推其生生之序
明一本之散為萬殊也斯固自然之機夫豈可以形迹
求哉程伯子之言曰隂陽亦形而下者也而曰道者惟
[007-12b]
此語截得上下最分明元來只此是道要在人默而識
之也朱子答柯國材一書有云一隂一陽徃來不息即
是道之全體此語最為直截深有合於程伯子之言
程朱之學可謂至矣然其心則固未嘗自以為至也程
叔子易傳已成學者莫不傳授或以為請則曰自量精
力未衰尚覬有少進爾朱子年垂七十有於上靣猶隔
一膜之嘆盖誠有見乎義理之無窮於心容有所未慊
者非謙辭也
[007-13a]
性命之妙無出理一分殊四字簡而盡約而無所不通
初不假於牽合安排自確乎其不可易也盖人物之生
受氣之初其理惟一成形之後其分則殊其分之殊莫
非自然之理其理之一當在分殊之中此所以為性命
之妙也語其一故人皆可以為堯舜語其殊故上智與
下愚不移聖人復起其必有取於吾言矣
天人一理而其分不同人生而静此理固在於人分則
屬乎天也感物而動此理固出乎天分則屬乎人矣君
[007-13b]
子必慎其獨其以此乎
格物致知學之始也克已復禮學之終也道本人所固
有而人不能體之為一者盖物我相形則惟知有我而
已有我之私日勝於是乎違道日逺物格則無物惟理
之是見已克則無我惟理之是由沛然天理之流行此
其所以為仁也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不出乎人心動静之際人倫日用
之間詩所謂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㳺衍
[007-14a]
即其義也君子敬而無失事天之道庶乎盡之若夫聖
人純亦不已則固與天為一矣
有志於道者必透得富貴功名兩關然後可得而入不
然則身在此道在彼重藩宻障以間乎其中其相去日
益逺矣
古之立政也將以足民今之立政也惟以足國古之為
政者將以化民今之為政者愚夫愚婦或從而議之何
民之能化
[007-14b]
忠告善道非惟友道當然人臣之進言於君其道亦無
以易此故矯激二字所宜深戒夫矯則非忠激則未善
欲求感格難矣
制度立然後可以阜俗而豐財今天下財用日窘風俗
日敝皆由制度隳廢而然也故自衣服飲食宫室輿馬
以至於冠婚喪祭必須貴賤有等上下有别則物無妄
費而財可豐人無妄取而俗可阜此理之不易者
天下大器也必以天下為度者始能運之才不足恃也
[007-15a]
雖有過人之才而未聞君子之道其器固易盈也勿盈
則大以大運大不其裕乎
求放心只是初下手工夫盡心乃其極致中間𦂳要便
是窮理窮理須有漸次至於盡心知性則一時俱了更
無先後可言
動亦定静亦定性之本體然也動静之不常者心也聖
人性之心即理理即心本體常自湛然了無動静之别
常人所以膠膠擾擾曾無須㬰之定貼者心役於物而
[007-15b]
迷其性也夫事物雖多皆性分中所有茍能順其理而
應之亦自無事然而明有未燭誠有勿存平時既無所
主則臨事之際又惡知理之所在而順之乎故必誠明
兩進工夫純熟然後定性可得而言此學者之所當勉

樂記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一段
義理精粹要非聖人不能言陸象山乃從而疑之過矣
彼盖專以欲為惡也夫人之有欲固出於天盖有必然
[007-16a]
而不容己且有當然而不可易者於其所不容己者而
皆合乎當然之則夫安徃而非善乎惟其恣情縱欲而
不知反斯為惡爾先儒多以去人欲遏人欲為言盖皆
所以防其流者不得不嚴但語意似乎偏重夫欲與喜
怒哀樂皆性之所有者喜怒哀樂又可去乎
視聴思慮動作皆天也人但於其中要識得真與妄爾
動以天之謂真動以人之謂妄天人本無二人只緣有
此形體與天便隔一層除却形體渾是天也然形體如
[007-16b]
何除得但克去有我之私便是除也
静中有物者程子所謂亭亭當當直上直下之正理是

理須就氣上認取然認氣為理便不是此處間不容髮
最為難言要在人善觀而默識之只就氣認理與認氣
為理兩言明有分别若於此㸔不透多說亦無用也
或問楊龜山易有太極莫便是道之所謂中否曰然若
是則本無定體當處即是太極耶曰然兩儀四象八卦
[007-17a]
如何自此生曰既有太極便有上下有上下便有左右
前後有左右前後四方便有四維皆自然之理也龜山
此段說詞甚平易而理極分理直是看得透也然學者
於此當知聖人所謂太極乃據易而言之盖就實體上
指出此理以示人不是懸空立說須子細體認可也
禪學畢竟淺若於吾道有見復取其說而詳究之毫髮
無所逃矣
氣之聚便是聚之理氣之散便是散之理惟其有聚有
[007-17b]
散是乃所謂理也推之造化之消長事物之終始莫不
皆然
心性至為難明謂之兩物又非兩物謂之一物又非一
物除郤心即無性除却性即無心惟就一物中分剖得
兩物出來方可謂之知性學未至於知性天下之言未
易知也
人呼吸之氣即天地之氣自形體而觀若有内外之分
其實一氣之徃來爾程子云天人本無二不必言合即
[007-18a]
氣即理皆然
理只是氣之理當於氣之轉折處觀之徃而來來而徃
便是轉折處也夫徃而不能不來來而不能不徃有莫
知其所以然而然若有一物主宰乎其間而使之然者
此理之所以名也易有太極此之謂也若於轉折處看
得分明自然頭頭皆合程子嘗言天地間只有一箇感
應而已更有甚事夫徃者感則來者應來者感則徃者
應一感一應循環無已理無徃而不存焉在天在人一
[007-18b]
也天道惟是至公故感應有常而不忒人情不能無私
欲之累故感應易忒而靡常夫感應者氣也如是而感
則如是而應有不容以毫髪差者理也適當其可則吉
反而去之則凶或過焉或不及焉則悔且吝故理無徃
而不定也然此多是就感通處說須知此心雖寂然不
動其冲和之氣自為感應者未始有一息之停故所謂
亭亭當當直上直下之正理自不容有須㬰之間此則
天之所命而人物之所以為性者也愚故嘗曰理須就
[007-19a]
氣上認取然認氣為理便不是此言殆不可易哉
諸大儒言語文字豈無小小出入處只是大本大原上
見得端的故能有以發明孔孟之微㫖使後學知所用
力之方不為異説所迷惑
孟子曰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也無不知
敬其兄也以此實良知良能之説其義甚明盖知能乃
人心之妙用愛敬乃人心之天理也以其不待思慮而
自知此故謂之良近時有以良知為天理者然則愛敬
[007-19b]
果何物乎
朱子嘗言神亦形而下者又云神乃氣之精英須曾實
下工夫體究來方信此言確乎其不可易不然則誤以
神為形而上者有之矣黄直卿嘗疑中庸論鬼神有誠
之不可掩一語則是形而上者朱子答以只是實理處
發見其義愈明
先天圖最宜潜玩性命之理直是分明分隂分陽太極
之體以立一隂一陽太極之用以行若玩得熟時便見
[007-20a]
得一本之散為萬殊萬殊之原於一本無非自然之妙
聖賢千言萬語無非發明此理有志於學者必須熟讀
精思將一箇身心入在聖賢言語中翻來覆去體認窮
究方㝷得道理出
元之大儒稱許魯齋吳草廬二人魯齋始終尊信朱子
其學行皆平正篤實遭逄世祖致位通顯雖未得盡行
其志然當其時而儒者之道不廢虞伯生謂魯齋實啟
之可謂有功於斯文矣草廬初年篤信朱子其進甚鋭
[007-20b]
晚年所見乃與陸象山合其出處一節自難例之魯齋
若夫一生惓惓焉羽翼聖經終老不倦其志亦可尚矣
劉敬修天分甚髙學博才䧺議論英發當時推重殆與
許魯齋吳草廬等然以愚觀之謂之有志於聖人之道
則可謂其有得乎聖人之道恐未然也
規模寛大條理精詳最為難得為學如此為政亦如此
斯可謂真儒矣
成已成物便是感應之理理惟一爾得其理則物我俱
[007-21a]
成故曰合内外之道也
人心之體即天之體本來一物但其主於我者謂之心
天人物我所以通貫為一只是此理而已如一線之貫
萬珠提起便都在掌握故盡己之性便能盡人物之性
可以賛化育而參天地
吾人為學必須循序漸進範我馳驅如行萬里之途决
非一蹴所能到其或好髙欲速有能免於差謬而得所
歸宿者鮮夹
[007-21b]
學至於自得盖難其人苟能篤信聖人之言而力行久
之其所自立亦可以無愧於君子矣若夫未能自得言
行相違非余之所知也
世道升降繫於人不繫於天誠使吾人顧惜㢘恥之心
勝於營求富貴之念三代之盛未有不可復者
文貴實詩書之文無非實者易彖象之辭特竒然皆實
理無一字無著落故曰易竒而法
明道先生答定性書有云且以性為隨物於外則當其
[007-22a]
在外時何者為在内是有意於絶外誘而不知性之無
内外也此數句最𦂳要最要體認若認得分明去用廓
然大公物來順應工夫方有下落性無内外云者内外
只是一理也
人莫貴於自反可以進徳可以寡怨可以利用安身
朱子語類云吾儒只是一箇真實底道理他也説我這
箇是真實底道理如云惟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實只
是他説得一邊只認得那人心無所謂道心愚按此言
[007-22b]
真説透禪學骨髓
 佳/按先生續記中闢禪學說最多大抵取其言而推
 究之以明與吾道有别盖距當時陽避其名隂用其
 實之說至其辨慈湖之學尤極明切痛快真聖人之
 徒也
凡聖賢言語須是看得浹洽義理方盡若執定一處將
來硬說其他説不通處更不管他只是成就得一箇偏
見何由得到盡心地位耶
[007-23a]
顔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盖以舜自
期也舜飯糗茹草若將終身顔子簞食瓢飲不改其樂
本原之地同一無累如此則顔子之進於舜也其孰能
禦之孟子曰人能無以饑渇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
為憂矣此希聖希賢之第一義也
先生䟦説後曰記凡六卷首尾經二十年體認之功不
為不勤而反躬實踐終未之有得也年且耄矣其能復
少進乎
[007-23b]
竊惟聖門設教文行兼資博學於文厥有明訓顔淵稱
夫子之善誘亦曰博我以文文果内耶外耶是固無難
辨者凡程朱之説有戾於此者乎如必以學不資於外
求但當反觀内省以為務則正心誠意四字亦何不盡
之有何必於入門之際便困以格物一段工夫也又為
之訓曰物者意之用也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於正
也審如所訓大學之始茍能即事即物正其不正以歸
於正而皆盡夫天理則心亦既正矣意亦既誠矣繼此
[007-24a]
誠意正心之目無乃重復堆疊而無用乎與王陽/明書
良心發見乃感應自然之機所謂天下之至神者固無
待於思也然欲其一一中節非思不可研幾工夫正在
此處故大學之教雖已知止有定必慮而後能得之其
工夫之詳宻可知矣若此心粗立猶未及於知止感應
之際乃一切任其自然遂以為即此是道其不至於猖
狂妄行者幾希答允/恕弟
善讀書者莫非切已工深力到内外自然合一易簡之
[007-24b]
妙於是乎存岐而二之不善讀書者也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此天理之本然也乾道
變化各正性命此天理之在萬物者也 萬物之所得
以為性者無非純粹精之理雖頑然無知之物而此理
無一不具不然即不得謂之各正即是天地間有無性
之物矣
 佳/按天地間無無性之物然其偏全純雜清濁不同
 亦一定而不易惟人得其純粹而中者故人為天地
[007-25a]
 之心也若謂物盡得純粹精之理語意皆有礙先生
 此段與歐陽崇一辨良知之非天理及此
伊川先生云物我一理纔明彼即曉此此合内外之道
也果見得此理分明即天人物我一時通徹更無先後
故曰知其性則知天矣答劉/煥吾
中字非所以訓極字而所謂太極者常在天地萬物之
中只要人識得若識得破時中央之中與未發之中無
非太極之本然也答陸/浚明
[007-25b]
明道先生曰所以謂萬物一體者皆有此理只為從那
裏來生生之謂易生則一時生皆完此理人則能推物
則氣昏推不得不可道他物不與有也又曰萬物皆備
於我不獨人爾物皆然都自這裏出去只是物不能推
人則能推之詳味此言便是各正性命之㫖便是格物
第一義王湛二子都當靣蹉過謂之尋箇理字不着可
不信乎抑程子止言物爾未及於事只如俗説殺人償
命欠債還錢則事事皆有定理亦自可見斯理也在天
[007-26a]
在人在事在物盖無徃而不亭亭當當也此其所以為
至善也果然㝷得著見得真就萬殊之中悟一致之妙
方知人與天地萬物原來一體不是牽合惟從事於克
己則大公之體以立而順應之用以行此聖門之實學
也若但求之於心而於事物上通不理會厭煩而喜徑
欲速而助長則其回光返照之所得自以為千載不得
之秘者圓覺固其第一義矣儒者僅有良知一語大意
畧相似陽明遂假之以為重而謂良知即天理孟子何
[007-26b]
嘗指良知為天理耶是誣孟子也士之有志於學而終
不免為其所誤者何可勝計非有髙明特立之君子以
身障其流而撲其焰欲求斯道大明於世其可得乎答/林
次/崖
僕從事於程朱之學盖亦有年反覆參詳彼此交盡其
認理氣為一物盖有得乎明道先生之言明道嘗曰形
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須著如此説器亦道道亦器又
曰隂陽亦形而下者而曰道者惟此語截得上下最分
[007-27a]
明原來只此是道要在人黙而識之也竊詳其意盖以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不説箇形而上下則此理無自而
明非溺於空虗即膠於形器故曰須著如此説名雖有
道器之别然實非二物故曰器亦道道亦器也至於原
來只此是道一説則理氣渾然更無罅縫雖欲二之自
不容於二之正欲學者就形而下之中悟形而上者之
妙二之則不是也○書末所云如不用格物致知之功
而徒守理一分殊之説切恐祗為無星之稱無寸之尺
[007-27b]
非可與議精義入神之妙也此言甚當區區拙學於鳶
魚花竹亦嘗用心理會頗見其所以然者而况於仁敬
孝慈之𩔖人道大倫安敢忽也然分之殊者易見而理
之一也難明且如乾之亢龍坤之龍戰其為㐫惡不待
言矣而至精之理未嘗不在必於此等處灼見其所謂
一者方可謂精義入神不然雖毫分縷析猶為徒博也
又答林/次崖
夫所謂道心者果何自而有耶盖人之生也自其稟氣
[007-28a]
之初陽施隂受而此理即具主宰一定生意日滋纒綿
周匝遂成形質此上智下愚之所同也其名為道其實
即天理彼未嘗學問者雖不知天理為何物天理曷嘗
有須㬰之頃不在其方寸中耶盖無為之宰譬如形影
相隨是以雖其昏擾之極而至微之體自有不容離者
不然則謂我欲仁斯仁至矣是從何處來耶來書有云
常人未發之中有則有之决與聖人未發之中異此言
誤矣中為天下之大本大本即天命之性果如髙論是
[007-28b]
天命之性有二矣豈其然乎盖聖凡之所以分繫於大
本之立與不立而所謂大本者初未嘗有兩般也來書
又以未發之中人物皆有之説為疑豈不聞乾道變化
各正性命初無分於人物耶未發之中性命之實體也
何獨歸於人而疑物之不能有耶固知中和本㫖只就
人身而言然吾人講學須是見得此理通乎天人物我
而無間方盡中庸一書之義方可進於萬物一體之仁
不然則鳶飛魚躍於人有何事干渉子思纔一拈出程
[007-29a]
子便指為喫𦂳為人處耶答林/貞孚
理一也必因感而後形感則兩也不有兩即無一然天
地間無適而非感應是故無適而非理
神化者天地之妙用也天地間非隂陽不化非太極不
神然遂以太極為神以隂陽為化是太極之化乃隂陽
之所為而隂陽非化也神乃太極之所為而太極非神
也為之為言所謂莫之為而為者也張子云一故神兩
故化盖化言其運行者也神言其存主者也化雖兩其
[007-29b]
行也常一神本一而兩之中無勿在焉合而言之則為
神分而言之則為化故言化則神在其中矣言神則化
在其中矣言隂陽則太極在其中矣言太極則隂陽在
其中矣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常常提掇此心無令放失即此是操操即敬也孔子嘗
言敬以直内盖此心常操存則私曲更無所容不期其
直而自直矣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此人之良知良能所自來也然乾
[007-30a]
始物坤成物固有先後之序矣其在學者則致知力行
工夫要當並進固無必待所知既徹而後力行之理亦
未有所知未徹而能不疑其所行者也然此只在自勉
若將來商量議擬第成一塲閒説話耳果何益哉
陽動隂静其大分固然然自其流行處觀之静亦動也
自其主宰處觀之動亦静也此可為知者道爾
凡事皆有漸矣漸方萌是即所謂幾也易曰知幾其神
乎難其人矣
[007-30b]
詩云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又曰無
曰髙髙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兹何等説得分明只是
人不見詩云雝雝在宫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斁亦保
此文王所以與天為一也
以傳考經之事迹以經别傳之真偽程子此言學春秋
者斷不容易傳之所以有偽盖傳聞之誤耳凡三傳之
説有與經文不合者但當一以經文為正則辭不費而
理自明
[007-31a]
千聖相傳惟是一理堯舜禹湯所執之中孔子所不踰
之矩顔子之所謂卓爾子思之所謂上下察孟子之所
謂躍如皆是物也上聖大賢惟其見之真是以執之固
而行之盡其次則格物致知以至之
 何瑭
  字粹夫河南懐慶人𢎞治壬戌進士仕至南京右
  都御史
公授編修不泛交不入權門讀書窮理衣布食蔬雖盥
[007-31b]
櫛必整飭而朝參無爽期齋祀則盡慎搢紳重之與修
孝宗實録成陞修撰
逆瑾用事公惟長揖瑾惡之問為誰對曰河南何瑭是
時翰林惟公與崔銑不屈公謂銑曰吾兩人不可易節
銑曰銑安義命久矣瑾欲中傷公知不免遂乞休歸瑾
敗始命復職辛未四方流賊起公上言袪賊三事時論
韙之癸酉公於經筵直言進諫上為改容數日遂調外
同知開州為三審法以平徭役為分程法以築河堤民
[007-32a]
親戴之轉東昌郡丞乞休歸居城南别業八年杜門郤
掃不接外事御史毛鳳詔薦公敦朴正大足以厚士風
亷静忠貞足以勵貪懦王廷相薦公道純行修通逹世
務與之咨論政事據經按史檢括參合不迂不執卓有
劑量且於天下之物淡然無欲自一身外視之漠然雖
衣裳冠履不事藻飾即此一行可滌清濁俗砥勵貪鄙
况所學足禆治理乎公孝友端潔其於貨利若將浼焉
家居讀書不間寒暑與關中吕涇野諸人究辨經書性
[007-32b]
命之學四方從學者衆公以大學條領立為訓格究解
經㫖常曰汝輩但務此涵養則工夫自裕所著有隂陽
律吕管見大要以繫辭動静有常虞廷依永和聲為正
有均役均糧二論儒學管見醫學管見家譜家訓諸書名/臣
録/
公慷慨有大節為浙江提學興人材培士氣一意秉直
道而行有所矯拂於時不顧也嘗按部至紹興從舟中
望見某氏宅鉅甚問曰此屬誰家治何賈而能為大室
[007-33a]
若是衆曰此宦宅也公曰宦則安能然為驚異者久之
乃去其子從外傅受業於廨署傅見其冠敝諷使易之
數日勿易也因問之故答曰母言家大人都藝於外不
敢私用財耳化行壼内又如是杭州/府誌
武宗登極公上䟽曰臣以菲薄待罪使官伏觀内外百
官各有職守而史官獨若無所事者朝參之餘退安私
室於國政分毫無補益月受俸錢日支廩給難逃尸素
之譏每念及此不勝惶愧臣考古者王朝列國皆有史
[007-33b]
官掌記時事我祖宗設修撰編修檢討俾司紀録法古
意也按太祖時劉基條答天象之問上悉以付史館太
宗時王直以庶子兼起居注凡聖政聖訓之當書者皆
録之以備纂述史官之職在國初猶未失也方今政治
雖新伏望遵祖宗所已行修史職於久廢敇令修撰編
修檢討畨直史館凡陛下之起居臣工之論列大政事
之因革弛張大臣僚之升降拜罷皆令即時紀録止據
事直言不須立論褒貶仍於紙尾書某官某人記藏之
[007-34a]
匱櫝以待纂述史職既修國典斯備上則聖君賢臣嘉
謀嘉猷不至有所遺落下則憸夫小人懼遺萬世之譏
亦有所懲戒不敢縱恣為惡公則明朝廷無虗設之官
私則使人臣免素餐之愧事體甚便或謂館閣之地所
以儲養異才不必責以職守臣竊謂養才之道當使之
周知天下之務方可以備天下之用今用人於國家政
事初不聞知雖欲練習其道無由若令史館供職庶因
紀録之間得練習政事之體他日任用不至踈脱是於
[007-34b]
修職之中實寓養才之意上命所司知之國朝名臣/言行録
公提學浙江丰采凝重威望凜然人不敢干以私至遇
諸生恩意優厚如家人父子培養士氣使得以正身逺
罪或有株連保覆甚備僚長諷之曰士習澆漓此殆可
以法馭難以恩結也公曰彼非吾子弟耶奈何以徒𨽻
遇之若蕩節踰檢吾有法在耳多士感其德化相戒無
敢犯有司者名宦/錄
公行已教人切近精實吕柟以比之聖門由賜
[007-35a]
未冠博通經史至忘盥櫛既為諸生即有志聖賢之學
曰許文正薛文清二先生世未逺而居甚近忘所師法
學其謂何
睦㮮傳公曰何公守身之潔一介不取蹈道之堅百折
不回聖門所為獧者也
崔后渠與公書曰别公十年學無一成但此心不敢有
愧於㝠㝠耳世道日非人為榮利所迷能自立者殊鮮
如公之立而不挫何可得耶
[007-35b]
公篤遵古誼雖世局變推而公不受染逆瑾熾威羣僚
入見有跪禮公獨挺乎自立瑾大恚然止奪公官後起
督浙學㝷致仕
張羅峰當國甚器重之舉翊聖治期大用之始入京相
晤輒面數張十三愆衆為愕然國琛/集
遷南京太常少卿時湛甘泉為祭酒郭杏東為司業先
生力與修明古太學之法贈杏東有言曰古之君子何
為而學也則當務之急固在身如何而修家如何而齊
[007-36a]
國如何而治天下如何而平細而言語威儀大而禮樂
刑政此物之當格而不可後焉者也博學而審問慎思
而明辨焉一旦卓有定見則所謂物格而知至矣由是
而發之以誠主之以正然而身不修家不齊未之有也
大學之道如是而已矣至究其本原為性命形於著述
為文章固非二道特其緩急先後各有次第不可紊耳
今之君子不察乎此刻意詩文則曰立言不朽此豪傑
之所以名當時而傳後世也留心性命則曰無極二五
[007-36b]
窮神知化此大儒之所以繼徃聖而開來學也至有偽
起復㨗徑之學者則又曰理出於心存則萬理備吾道
一貫此聖人之極致也奚事外求噫為是論者皆天下
毫傑之士也吾豈敢謂其不然哉特恐其修齊治平之
道反有所略則所學非所用所用非所學於古人之道
不免差矣又贈兵侍陳公序曰古稱才難全才尤不易
得唐虞之際命官九人固皆極天下之選也然而典禮
典樂掌教掌刑皆乆于其職有終身不易者豈非以其
[007-37a]
才性各有所長職業各有所習兼全之難故也至於内
總百揆出總六師土地山澤無所不掌惟禹益為然全
才之不易得如此近日當道用人司錢糓者未久復改
之典刑獄職風紀者未久復改之司民牧計資遇缺而
遷初不問其所長所習無乃以全才待天下士子其意
良厚矣所慮全才不可多得用違其長則王良操弧后
羿執轡非惟無成且以敗事是故不可不深長思也
是時南有陽明北有函谷靈寶許/氏誥以理學鳴天下而先
[007-37b]
生黙如獨與關中吕涇野儀封王迋相書問印證日事
二親躬營菽水率其家之子姓及鄉閭後生以修孝弟
忠信非其義一介不取予瘠田茅屋取足優㳺兩執親
喪皆哀毁瀕死居常非渉日用躬行者絶不形於言
門人有問太極隂陽之説者曰只以伏羲八卦横圖竪
而觀之則易之所謂太極動静之所謂有常更易簡可
見而周子可無事於圖矣有問律吕之説者曰只以舜
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十二字而騐今俗樂
[007-38a]
之詞曲及唱詞曲時必吹竹彈絲相應與夫宫尺上工
合四為板眼之遺法以求之至明白可見而蔡氏可無
事於新書矣問一貫約禮曰儒者未得㳺夏之十一而
議論即過顔曽以聖賢心法為初學口耳此道聽塗説
之最可惡者
門人婁樞王西星請梓文集先生曰聖賢之道昭在六
籍如日星後學愧不能知而行之自宋以來儒者之論
方苦太多此吾之所深懼也故惟均役糧二論家譜家
[007-38b]
訓二篇儒學醫學管見有切世務者門人得裒集之
或謂先生真可謂銖視軒冕塵視金玉先生曰此後世
儒者輕世傲物之論也金玉自是金玉如何塵視得軒
冕自是軒冕如何銖視得此何異於老莊芻狗飄瓦門
人曰如是孔子何以謂富貴如浮雲曰不義而富且貴
於我如浮雲浮在不義不在富貴也
為南工部右侍郎奏革神帛堂各宫監機户夫匠料銀
嵗省以數萬訃歴改工户禮三部再以病乞歸又晉南
[007-39a]
院右都御史掌院事懇辭不就歸家居十餘年薦楊二
十餘䟽不出嘉靖癸卯九月夜半有星隕於郡城西流
光如晝是夜卒年七十賜祭塟隆慶初用科臣張鹵疏
補謚文定贈尚書學者稱栢軒先生
 崔銑
  字子鐘一字仲鳬河南汝陽人𢎞治乙丑進士仕
  至南京禮部右侍郎
父陞四川參政歴官㢘慎恤民隠有古循吏風公少而
[007-39b]
慧特長嗜學舉進士入翰林為編修潜心古學正德初
閹瑾擅權卿位皆伏謁跪公遇之史館門獨長揖瑾怒
謂張綵曰翰林白面書生多輕薄如崔銑尤甚㑹孝宗實
録成瑾矯㫖史官陞級調部屬州縣練政理改公南京
騐封主事瑾誅復翰林時武宗頗以逸豫棄萬幾而時
事大棘公大慼之奏記大學士李東陽勸其及時悟主
救民薦賢理財強兵無徒驅獵翰墨十一年考滿陞侍
讀明年請告歸
[007-40a]
嘉靖元年召修武宗實録眀年日講陞南國子祭酒開
誠善誘明教條正文體日衣冠坐東廂對諸生問難時
大禮議起江南北大饑人相食公上疏略言近者主事
張璁等以先後獻議超遷蔣冕汪俊吕柟鄒守益馬眀
衡等以上疏異議罷斥段續陳相薛蕙下獄仰惟皇上
求備禮於本生至孝也然當詳稽禮意大順通情獨任
己意亦曷有極疏入罷歸
擢南禮部右侍郎時王暐言句容朱家巷者皇祖故鄉
[007-40b]
墳址具在請表揚公獨持不可曰興王之基難可臆斷
失實為罔事竟寢㝷病致仕卒贈尚書諡文敏公宏才
博學好古能文素履皭然出處無玷名臣/記
𢎞德間士厭明文沿宋習靡泛欲振起之宗秦漢之作
而論學亦異說蠭起浚精於象數超頓於髙虗於是文
敏乃獨邃研於六經尤深於詩其論學反經刋詭通逹
政體而清修介操及終老不渝明書理/學傳
先生謂至哉程純公之學也經無故訓所眀者意行無
[007-41a]
枝蔓所存者性仕不以能見諫不以直著讓知而任咎
忘已而絜衆讎者賛其忠信頑者悦其德義約哉正公
之學也釋經不泥見竒不問敬合内外謂理性即命一
天人也大都敷揚儒教平切易行可名宋之一經述程
志述二程文略
謂朱文公性既髙眀濟之沉毅邃探於渾淪細入於絲
毛發道指諸掌闢邪如抉其肺肝然每讀一篇輒心目
開朗惑解而志奮也述晦庵文抄
[007-41b]
退處相臺者十年非聖賢之志不存非翼經之文不閲作
樓儲書取孝經四書易書詩春秋儀禮周禮小戴禮曰
此本言也取程易傳程志程文略曰此幹言也取左傳
温公通鑑宋元綱目文章正宗陶詩選詩曰此支言也
韻學與焉命之曰數卷樓省身履事凖古騐今乃劄記
所眀發揮性術訓訂經史申正理駁陂見作士翼四篇
謂三代而上井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
陌郡縣其民散故道難成作政議十篇曰均田曰覈舉
[007-42a]
曰重輔曰簡侍曰省官曰師田曰本末曰修理曰訂學
曰通議制遵今道循古合諸人不激不隨期之可久
於易謂好竒者浚義於象流為鑿而尚古之法又久失
不傳夫皇羲畫卦文王周公繫辭孔子作翼一也謂易
道加詳焉可矣因夫子之賛眀二聖之㫖傳是者倡於
王弼備於程子斯時宜而易之要也作周易餘言又言
詩大序微粹非卜子不能即小序猶之不可廢也作詩
解又有文苑春秋中説考松忩晤言諸著
[007-42b]
其論春秋曰春秋以王律伯將以復書之政焉故知書
與春秋之㫖可以裁世變議本末
其士翼論學曰天生烝民物必有則故學躬修九容行
采九德心不强操而存守不徑趨而約矣
常情聞毁則憂而思思則勉其善矣聞譽則喜喜則矜
矜必放是毁益而譽損也學者不聞規過之直寧受毁
可也無觀善之朋寧逺譽可也
覺心之放即求也知我之病即藥也矜己之是即非也
[007-43a]
妬人之長即短也
克己者猶御敵進而無却養德者如水漬物漸而不驟
慎思者如渫井汲其泉而愈新辨疑者如解絲理其緒
而自整
天道恒進故人心好上天運有常而人則躐等故思窮
於微𦕈而行忽於疾徐辨徹乎宇宙而心荒於日用是
以切己求要之為貴
其論經曰莊子稱易以道隂陽未知易也夫易陳人道
[007-43b]
以前民用彖爻所象建侯行師利見括囊之𩔖豈空談
耶大人遇以立政細民得以决事君子精義而立道小
人怵害而消惡所謂無有師保如臨父母者也夫子繫
傳乃推人道之原故及於隠賾韓愈稱春秋謹嚴未盡
春秋也春秋記人之善全人之恥誅人之意逹人之恭
是故公薨於齊書塟夫人如齊諱故公孫陽州非自於
臣齊仲孫來没其覘國意溢於言慮先於事夫日照雨
潤霆擊霜折彼蒼於穆之體何與焉又曰春秋立詞謹
[007-44a]
嚴意實温厚若天育萬物任其生成不驟不滯故以為
性命之文本/傳
先生曰麗於形者皆不相通是故日月不潤風霆不照
山拘於峙川限於流惟人乃與地天參心為太極輔相
裁成之妙出焉人乃自棄甘與禽伍而草腐者何與
人須學也學須敬也學其植禾乎日培則日茂敬其櫛
髮乎日理則日整故老學不如少愈於無聞譬之夕燭
不若日勝於冥躓
[007-44b]
未有亡基而作室者故聖門之道隨事躬行積之久而
成德躐斯道以徃踈矣不由跬歩而致千里其御風乗
雲者乎然世豈有斯理哉
中庸之教慎獨者存性也
堯舜事業太虗中一㸃浮雲過目言所性不存焉然流
於曠誕堯舜盖欽欽爾
人當平居亦知自反而不責人一旦聞謗讟之入怒激
氣涌忘其舊志肆其新忿必求報復而後已故曰學至
[007-45a]
於不責人盡矣盖功深而心平識定而量宏譬之千仞
之淵豈石所能激而鳴乎
夫理無大小故學無精粗惟物是體乃心之存遺灑掃
者非精也驟而務精義者亦粗也
巽一隂伏二陽之下巽斯入也學者思索義理必用巽
心入其中長短輕重與相逶迤斯得之書所謂遜志彼
性粗暴者反此故氣質貴乎矯俱先生/要語抄
公以議禮罷歸臨行不役官夫囊無江南一物携古書
[007-45b]
數箧而已公卿及諸生送者千餘人從渡江者又數十
人拜别涕下退處相臺十年四方來學者教以研經飭
行曰道在五倫學在治心功在慎獨學者稱曰後渠先

公嘗言碑誌盛而史&KR0915矣唐詩盛而教亡矣啟劄具而
友濫矣表箋䛕而君志驕矣封誥儷而臣報輕矣賄幣
流而贄禮失矣舉業專而經學淺矣登第易而全才難

[007-46a]
又曰學者有二病積學未厚而用之遽養德未足而談
有餘又曰賢士大夫始勵節而終喪名且以亂邦其由
四失乎急論議則畧己而傷人争名勢則致飾而敗友
尚同黨則崇欺而蔽主務欲速則開徑而蠧事又曰學
不至道乃𡨕行也道不法聖乃曲途也聖莫大於夫子
道莫切於倫紀是故發諸孝弟主諸忠信出諸强恕比
諸文行密其節大其規逺其止待其履定而後博諸先儒
之言以盡參騐之詳可矣並松忩/寤言
[007-46b]
浚川王公稱公才識眀逹允負經濟
嘉靖癸未盜王堂起山東轉掠河南公守侍讀大司馬
彭澤咨於公曰非邊調兵不除公問賊中有邊人乎曰
無公曰賊持一刄能驅民從之朝廷賞罰眀重乃不如
一賊之刼乎前中原及蜀盜咸用邊軍彼知内之弱而
致輕今又資藉之萬一恃功恣求後難控御土兵未歴
戰氣索而怯如調保定逹舍在前土兵在後總之一將
古云習慣如自然既可平賊我兵亦練彭公如策奏行
[007-47a]
不月賊平眀年甲申秋大同變師田/論
 魏校
  字子才南直崑山人𢎞治乙丑進士仕至太常寺
  卿
公為諸生時每朔朢春秋入謁孔子廟肅容瞻拜如親
承之舉進士費宏一見以范仲淹期之正德初授南刑
部主事累遷郎中自以少年筮仕人情物理或未曉暢
每訊重獄虛己求教於前輩長者或反復思維寢食俱
[007-47b]
廢有愬不平者雖甚喧聒必盡其辭直提牢省視囚人
疾病飲食悉為調劑至會審監刑衆皆盛服事畢宴飲
公獨澹服素食慘見顔面至其履法操正直己行志亡
如也
九年召為兵部職方郎中稱疾家居究心問學言今之
學聖人者不求之人生而静之初而求之孩提知識之
始不察性之欲與物之欲所以分而但主其轉流之思
念聼其言且聖人考其行實凡夫當將一切名利之心
[007-48a]
斬絶浄盡立志如天之崇循序用力跬歩皆在實地乃
可至於聖人之道家居慕古簡重不以事物經心塵凝
滿室處之泊然羸病杜門聞一善士亟疾求見為人貎
恭色温而出處取舍審之至精執之至確
世宗即位首起廣東副使提督學正先德行興小學以
教士聘翟宗魯以為士師禁火塟斥滛詞取曹溪故傳
衣鉢毁而焚之
 按宗魯博羅人砥勵節行學必聖賢居處必敬行必
[007-48b]
 古禮來學者必先収放心能改過而後教之公聘宗
 魯居之省心亭一日問省心之義對曰聞省身矣不
 聞省心心一也省之無迺二乎
居一年丁外艱歸以簡絀科嚴請謁道絶粤人不無觖
望歸而粤人有為言官者劾公媒孽訓士之短竄之戎
籍然公德譽素孚莫能抑也服闋補江西兵備副使力
辭既言官劾公者坐黜職改命督學河南祠伏羲於畫
卦臺以蔡仲始封國依太公祭爽鳩之義而以世子死
[007-49a]
社稷書於春秋者配立經祠以祀子貢曹䘏漆雕開秦
冉援漢梅福䟽請封孔子後為世博士守微子廟因嵗
時省湯陵不果用居數月用桂蕚薦轉大理寺少卿明
年轉國子監祭酒時張璁為相卿佐入謁多踧踖隅坐
特公為上客既酬對亦心服之蕚仍薦公為經筵講官
以進講敬眀乃罰章不合上㫖改用遂改太常寺添註
少卿已陞本寺卿明年致仕歸
公事父母至孝居喪動遵古禮友於兄弟與士大夫簡
[007-49b]
牘徃來皆刻修責治之語其篤志聖賢真猶饑渇之於
飲食也李夢陽過公論學公勸以沉潜深造夢陽因問
平生病痛所在曰公才甚髙但虗志與憍氣害道之甚
者也夢陽歎曰吾早見公二十年有此哉公僅一子一
孫晚而連喪其答人慰唁之書言逹以破愛敬以易哀
畏天以終身焉卒贈禮部侍郎諡恭簡有司立祠祀之
先生之學始得之餘干胡敬齋大要以主静為功葆合
冲和蓄極而發嘗謂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惟潜龍為近
[007-50a]
之而與同時講道者論終不相合歸震川/文集
對客終日端坐談論不倦唐荆川曽與坐論一日不堪
其困或問先生得無勞否曰想於談論時自有得力處
他日又問曰只要説得當
國朝諸儒魏莊渠似為著實常寄唐荆川書云公寛以
居之矣所少者學以聚之問以辨之耳又寄吕涇野書
云近來學者每有好名之病以好名之心聴過髙之論
鮮不害道者歐陽崇一訥行敏言當以此意告之其言
[007-50b]
皆中病盖平時工力所到故以此告人陸樹聲適國/語録上同
陸文裕嗜古玩羅列一室中聞莊渠先生至訪悉為撤
見聞/録
黄太冲曰先生私淑於胡敬齋其宗㫖為天根之學從
人生而静培養根基若自孩提知識後起則未免夾雜
矣所謂天根即是主宰貫動静而一之者也敬齋言心
無主宰静也不是工夫動也不是工夫此師門敬字口
訣也第敬齋工夫分乎動静先生貫串總是一箇不離
[007-51a]
本末作兩段事則加宻矣聶雙江歸寂之㫖當是發端
於先生者也先生言理自然無為豈有靈也氣形而下
莫能自主宰心則虛靈而能主宰理也氣也心也歧而
為三不知天地間祗有一氣其升降徃來即理也人得
之以為心亦氣也氣若不能自主宰何以春而必夏必
秋必冬哉草木之榮枯寒暑之運行地理之剛柔象緯
之順逆人物之生化夫孰使之哉皆氣之自為主宰也
以其能主宰故名之曰理其間氣之有過不及亦是理
[007-51b]
之當然無過不及便不成氣矣氣既能主宰而靈則理
亦有靈矣若先生之言氣之善惡無與於理理從而善
之惡之理不特死物且閒物矣其在於人此虛靈者氣
也虛靈中之主宰即理也善固理矣即過不及而為惡
亦是欲動情勝此理未嘗不在其間故曰不為堯存不
為桀亡以眀氣之不能離於理也
先生講學星溪之上從游者嘗百人一日來溪上見天
文四垂混混日星升沉雲霞舒卷覺乾端坤倪軒豁呈
[007-52a]
露其學大進自謂得之主静云江南/通志
所著有體仁説大學指歸六書精藴遺書師説語録文
集行世
論學書
存養省察工夫固學問根本亦須發大勇猛心方做得
成就若全不曽發憤只平平做將去可知是做不成也
孔門自曾子以至孟子氣質皆偏於剛然其所以傳聖
人之道則皆得剛毅之力也文公謂世衰道微人欲横
[007-52b]
流不是剛毅的人亦立脚不住伊川言中心斯須不和
不樂則鄙詐之心入之矣此與敬以直内同理謂敬為
和樂固不可然敬須和樂只是心中無事也
天下之事若從憤世嫉邪起端未免偏於肅殺必也從
太和中發出四時之氣咸備而春生常為之主乃可合
德造化也
大丈夫凍死則凍死餓死則餓死方能堂堂立天地間
若開口告人貧要人憐我以小惠呴沫我得無賤丈夫
[007-53a]

人心元神昭昭靈靈収斂停蓄因其真機引而伸之觸
𩔖而長之自有無窮之妙若專内遺外日用間分本末
作兩段事如此仍是支離也
近體大學頗窺聖學之樞機至易至簡説者自生煩難
陽眀盖有激者故翻禪學公案推佛而附於儒被他説
得大快易聳動人今為其學者大抵髙擡此心不在本
位而於義利大界限反多依違
[007-53b]
吾輩欲學聖人不求諸人生而静祗就孩提有知識後
説起又不察性之欲與物欲則是以念念流轉者為主
陳元誠疑吾近日學問見得佛老與聖人同大為吾懼
人心立極雖有間斷處而好接頭否則終日向學不免
散而無統也
象山天資甚髙論學甚正凡所指示坦然如由大道而
行但氣質尚麤鍛鍊未粹不免好剛使氣過為抑揚之
詞反使人疑昔議其近於禪學此某之陋也
[007-54a]
大抵人自未應事及乎應事以至事過總是此心又進
一歩自未起念時及乎起念以至念息亦猶是也善用
功則貫串做一個否則間斷矣吾所謂立本是貫串動
静工夫研幾云者只就應事起念時更著精彩也
道體浩浩無窮吾輩既為氣質拘住若欲止據己見持
守終恐規模窄狹豈能展拓得去古人所以親師取友
汲汲於講學者非故汎濫於外也止欲廣求天下義理
而反之於身合天下之長以為一己之長集天下之善
[007-54b]
以為一己之善庶幾規模濶大氣質不得而限之
冬氣閉藏極於嚴宻故春生温厚之氣充欝熏烝陰崖
寒谷亦透學而勿主静何以養吾仁體仁說/下同
涵養可以熟仁若天資和順不足於剛毅可更於義上
用功否曰陽之收斂處便是隂仁之斷制處便是義静
中一念萌動纔渉自私自利便覺戾氣發生自與和氣
相反不能遏之於微戾氣一盛和氣便都消鑠盡了須
重接續起來但覺纔是物欲便與截斷斬其根芽此便
[007-55a]
是精義工夫也
整齊嚴肅莫是先制於外否曰此正是由中而出吾心
纔欲檢束四體便自竦然矣外既不敢妄動内亦不敢
妄思交養之道也
木必有根然後千枝萬葉可從而立水必有源然後千
流萬𣲖其出無窮人須存得此心有箇主宰則萬事可
以次第而治
古人藴蓄深厚故發越盛大今人容易漏泄於外何由
[007-55b]
厚積而逺施學者當深玩黙成氣象
吾一呼一吸未嘗不與大化通故一念善上帝必知之
一念不善上帝必知之天命有善無惡故善則順天惡
則逆天畏天之至者常防未萌之惡
天地氣化初極渾厚開盛則文眀久之漸以澆薄盛極
則有衰也聖人生衰世常欲返樸還淳以囬造化故大
林放問禮之本質是從裏面漸發出來文是外面發得
極盛聖人欲人常存得這些好意思在裏面令深厚懇
[007-56a]
惻有餘若只務外面好看却是作偽也
一理散為萬事常存此心則全體渾然在此而又随事
精察力行之則其用燦然各有著落
人君當眀乾坤易簡之理天下之賢才豈能人人而知
之耶君惟論一相相簡大寮俾各自置其屬人得舉其
所知而效之於上則無遺賢所謂乾以易知也天下之
政豈能事事而親之耶君恭已於上委任於相相分任
於百司而責其成功上好要而百事詳所謂坤以簡能
[007-56b]

衆欲不行天理自見
 徐問
  字用中南武進人𢎞治壬戌進士官至南户部尙
  書
㢘静自飭學以紫陽為宗弱冠登進士除廣平府教授
召為刑部主事歴郎中值權倖縱横獨持法屹不為動
出知登州調臨江以方略擒獲大盜數百人㝷遷長蘆
[007-57a]
運使以刺史轉運使人多不樂公欣然受命曰吾將以
薄躬清是官也居數月轉廣西參政累遷廣東左布政
適上遣中使採珠不中程御史欲下令責諸賈公曰珠
池有禁不趣賈為盜耶事得寢
擢都御史撫貴州黔俗獷悍喜相毒噬爰建貴陽書院
祀濂洛關閩諸賢集多士而訓誨之黔俗漸歸禮讓以
擒獨山土酋䝉鉞功賜璽書褒勉晉兵部右侍郎自謂
於此道雖勤勤注念未有豁然氷釋處因請告歸棲遲
[007-57b]
芳茂山下杜門掃軌潜思力究凡十年起南京禮部侍
郎遷南户部尚書甫數月復乞歸
公登第四十八年家無長物田不滿百又割以膳寡嫂
其學以窮理致知為入門以敬義直方為實際以滌除
習氣還其本原為工夫恬退澹潔則其天性也所著有
讀書劄記山堂萃稿行於世卒謚莊裕學者稱養齋先

 李中
[007-58a]
  字子庸江西吉水人正德甲戍進士官至副都御
  史
生有異質穎悟過人年十九拜同邑楊玉齋之門聞義
利說始志於學一日見一峯文集手録歸歎曰大丈夫
不當如是耶
為刑部主事時武宗縱西僧出入禁内宦官居中用事
先生憂之上䟽切諌有曰今日大權未収儲位未建義
子未革紀綱日弛風俗日壞小人日進君子日退士氣
[007-58b]
日靡言路日閉名器日輕賄賂日行禮樂日廢刑罰日
濫民財日殚軍政日敝天變於上地變於下此道之不
明不行繇陛下之心惑於異端故也其他指斥忌諱語
尚多上覧䟽震怒將杖之以當道救觧得免謫通衢驛
丞闢愛梅亭讀易其中鄧潜谷/明書
世宗即位擢提學廣西先生憫俗學支離喪失其性凡
教一本於身不事言語嘗曰璽書所載迪正道崇正學
此吾職也又曰感於此應於彼不行而至自有以潜奪
[007-59a]
汙俗興起善心誠之不可掩固如此於是擇諸生聚處
五經書院每五日登堂講說敷悉自晨至暮人多嚮之
官四川參政數月具䟽乞休人有問者復之曰士君子
行止自有孔門家法不可茍焉自小也所謂家法吾心
天理是也進退遲速莫非天理之流行參以毫髪意氣
不免為過髙之病皆私也同官力沮乃止
擢僉都御史廵撫山東曲阜三氏學生舊無廩創議增
給為定制嵗大歉蝗乃取泰山祠金以待賑命流民捕
[007-59b]
蝗予榖又慮盜賊將熾下令郡縣募驍勇鍊民兵以備
官軍所不及授計部下設伏擒河南劇盜關繼先總督
南京糧儲明年卒官年六十五
學以求仁為主閑邪為功以天命流行何思何慮心中
洞然為實際羅洪先嘗受其學
先生氣貌端重危坐終日不傾倚歩趨如有循望之儼
然不可犯而意思安適言有可采雖田夫孺子得曲盡
其意意所不存王公大人不阿也
[007-60a]
與湛元眀王伯安髙汝白鄒謙之諸公皆有書札商略
問學嘗言愛不足以盡仁惟公可以盡仁惟中可以盡
仁又言知易則知權而曰天地之用一易也自然之權
聖人之用一權也當然之易非知道者孰能識之又曰
生生之謂仁存存之謂學家居谷平里學者稱谷平先
生所著有疏草日録問詩文七卷行於世
嘉靖甲午夏五月予卧病隨州報恩寺一日學子請問
曰朱子之學何學也予曰聖人之學也曰何如朱子詩
[007-60b]
云𤣥天幽且黙仲尼欲無言動植各生遂德容自清温
彼哉夸毗子佔畢徒啾喧但騁言詞好豈知神鑒昏曰
予昧前訓坐此枝葉繁發憤永刋落竒功收一原曰神
鑒曰一原朱子之學㫖可知矣曰或疑其釋大學何如
曰此學必論大頭腦處如眀眀德此大學大頭腦處也
朱子以虛靈釋明德不可易也明之之功則曰因其所
發而遂明之以復其初此工夫至簡易也何疑之有曰
或疑其格致求於外也何如曰此不得朱子之精也朱
[007-61a]
子曰本眀之體得之於天終有不可得而昧者是以雖
其昏蔽之極而介然之頃一有覺焉則即此空隙之中
而其本體已洞然矣當時有問介然之頃一有覺馬則
其本體已洞然矣須是就這些覺處便致知充擴將去
朱子曰然如擊石之火只是些子纔引著便可以燎原
盖介然之覺一日之間其發也無時無數只要人識認
得操持充養將去此朱子之精孔門求仁之學也學者
當黙而識之學子曰然遂記之朱學/問答
[007-61b]
 張邦竒
  字常甫浙江鄞縣人𢎞治乙丑進士仕至南京兵
  部尚書
生而尫瘠苦學躭經籍年十七舉鄉試成進士及庶吉

授翰林簡討非人不交非物不取時然後言擇地而蹈
時謂大雅君子也武宗朝著張騫乗槎賦見志盖以西
域喻劉瑾以騫喻一時附瑾者已乞告歸省食貧而已
[007-62a]
而孝事父母舉足發言率覘視容色為進退讀書之暇
時時從田畯佃作當道勸駕勉至京師力求便養出為
湖廣提學副使出教示諸生曰學不孔顔行不曾閔文
如䧺褒無益也與諸生譚學根極理要必人人悟暢乃
罷公奉親逰宦既二親不樂久居楚復乞歸世宗即位
用薦起提學四川復以去親逺乞休撫按奏移近地改
福建歴陞南京吏部侍郎丁外艱起吏部侍郎久之以
母老數乞歸特改南京吏部尚書已改南兵部以便之
[007-62b]
無何以病卒諡文定
公好學篤行志操端潔初以母老澹於宦情故屢進屢
退無繫心公卒其母尚存至百有餘嵗
公之學以人性無不善以聖賢必可師澄神一志以繹
洙泗濓洛之㫖嘗曰知書之為我也則書即學矣如以
書而為學也則學非書矣又曰譬之權焉權勝物則物
輕物勝權則權輕故在我者茍重則靡䴡崇髙靡不輕
矣在我者茍輕則小物末技靡不重矣為人仁孝切至
[007-63a]
臨政持大體不苛議論依忠孝每言事未嘗不稱引天
下長者功名之際恒自退抑不與時競惟時時發憤曰
頼天之靈髫齓有聞㒹毛種種未有所底人亦有言行
邁屢税胡然有迄是誰之咎歟是誰之咎歟人稱靖恭
正直含𢎞寛厚博達通明清儉莊肅公兼而有焉名山/藏
公學以聖賢為師終日危坐目無流視耳無傾聽晨起
焚香誓天晝有所為夕書之冊進退辭受矜慎獨至吏
部嘗攝冢宰故事陞除降黜先白内閣公獨罷之推轂
[007-63b]
善𩔖靡有遺能然終不泄露其以吏部侍郎兼官者九
載諸所銓注徃徃位上公泊如也霍韜曰古稱良玉温
潤而栗然張公非耶鄞人稱説先正質行推邦竒第一
公少沉深好讀書稍長㳺神髙朗恥與齪齪者伍入翰
林讀中秘書益博閎作觀頥録朝夕紀過以自勅其序
曰予生二十有五年矣而三畏未知九思或忽内之則
氣能吾勝外之則習能吾奪間非無介然之懼懼焉而
志之弗堅屢作屢仆以今嵗除追惟一年之事昔之所
[007-64a]
期百無一償可勝悔耶年漸長而德不加修能不重有
懼耶然既徃之愆孰能無懼懼已復然與不知懼等耳
今日之懼吾又懼其復為前日也取札素日惟過舉而
詳書之曰觀頤録以自騐且防焉於乎思出汝心言出
汝口繼自今忘善弗為為自欺掩惡勿録為自欺人之
欺己己則惡之乃自欺而勿之惡也可不戒夫
户部以國經用不給議鬻爵度僧公言二事害政不可
行而欲足費莫若省費昭儉德者其本也裁濫賞汰冗
[007-64b]
食者其末也因條經畫鹽法屯田二事以上
世宗加意稽古禮文之事給事中言議創圜丘方澤以
二至祀天地如周官公議主合而極推太祖敬天祗畏
㒺敢怠忽之心以為之本上以大禮故頗庇武定侯勛
其後以給事中髙時論劾逮詔獄且奬時盡言公喜作
納言勸忠頌以廣上意鄧元錫/明書
其論求於心曰凡物交於前有所溺之謂放無所溺而
勿之省也滯其情于物焉之謂放無所滯尸居嗒如也
[007-65a]
而不知其所如之謂放心放矣孰求之曰心求之心求
之者非人有二心心有二用也夫心至明而至剛固足
以自求自復而不假乎其他也求放心者非有所索而
取之也察之而已矣非有所追而獲之也欲之而已矣
於其嗒然不自知者惕然自省之而已矣於是収斂於
至宻之地而兢畏以持之不使一毫外物得容乎其中
是之謂一而不二孰非其至明至剛自求而自復哉易
曰不逺復孔子以顔子當之曰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
[007-65b]
未嘗復行也明剛之至也故夫不精則不免於放不一
則不免於放而莊周乃曰罔象可以得之夫罔象所以
失之耳
是時諸儒論學者患學流於二氏至謂静無所措其功
動用乃有之先生懼其無本也著論言大學言心以無
所忿喜憂懼謂之正中庸言性以喜怒哀樂之未發謂
之中此心法也心之發動者意也視聴飲食者身也正
心之功非屬於意非屬於身者也事物未交恂慄而已凝
[007-66a]
然中居而萬誘不敢干也忿喜憂懼一無所有而吾心
之本體翼如也易曰艮其背曰介於石曰寂然不動曰
退藏於宻皆心之義也後之儒者以静歸佛以虛歸老
譬則舉家珍而委之地也言及静虛則以為疑於老佛
而避之譬則家珍為人所竊欲復之而以為嫌於盜也
瞬目而不敢一盻豈不悲乎
時王文成以論學名世悦先生温恭而慧也目以為聖
資先生以編修歸省問贈言時甚少文成臆所學而贈
[007-66b]
之曰古之君子有所不知而後能知後之君子惟無所
不知是以容有不知也先生知其且心攝之也報之言
吾何敢言知乎哉至神者天也至明者人也至㣲者心
也吾皆未得而知之吾何敢言知乎哉天之道明善天
下而無視聰善天下而無聽是故天之道微顯而闡幽
非微顯而闡幽也天於天下無顯無幽也有聲天聞之
矣無聲天聞之矣有形天見之矣無形天見之矣其何
顯微之間之有人之限於耳目者自其所不見聞而謂
[007-67a]
之幽天惡其若此也故從而闡之而微之斯其損益盈
虗之理也何謂至明者人曰其以耳目見聞者愚人也
逹者之見聞則同乎天矣是故是非善惡愚者疑而逹
者覺矣覺者辨而疑者釋矣疑者釋而天下皆覺矣是
故天下之事久而無不定何謂至微者心曰慮萌乎中
非至精者勿察也勿察則不能知吾心不能知吾心則
不能知人不能知人則不能知天不知天則不知所以
畏天不知人則不知所以畏人不知心則不知所以畏
[007-67b]
心心吾之心也而畏之猶未也况又不知所以畏吾何
敢不知乎哉顔氏之子有不善未嘗不知其自知若是
之明也唯孔子知之曰其心三月不違仁其知人若是
之微也古之君子曷為其無不知若此知逺之近也知
風之自也知微之顯也是知之始也及其至也質諸鬼
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盖是時已凝然自立
不惑如此
題坐右曰為子當以父母之心為心為人當以天地之
[007-68a]
心為心戒慎不覩恐懼不聞仁孝之道立矣
羅文莊稱其德如金錫學探大本諸經説剔𤣥暢微其
傳可必云
 張岳
  字維喬福建惠安人正德丁丑進士仕至右都御
  史
弱不好弄端凝如巨人舉進士官行人毅皇帝不豫卧
豹房與閹嬖三數人同卧起自兩宫而下皆不得聞問
[007-68b]
中外以為憂公䟽請以九卿科道入直嘗藥防他虞已
上南廵同諸司䟽諫下獄廷杖調南國子監學正嘉靖
初召復行人歴主客郎中議禘禮所自出之帝無主名
大學士孚敬欲遷合以某祖為所自出之帝公曰是不
可强知第以皇初祖設位必有得姓受氏之人儼然陟
降者張不從議上内批設皇初祖位如公言時孚敬首
以議大禮結主知不謂見出公下甚忌之欲羅致門下
不可出僉廣西提學坐所貢士廷試黜落七人貶廣東
[007-69a]
鹽課提舉嵗餘起知亷州亷荒鄙寡文學不力農公煦
嫗撫字教之以田作興學勸農造士躬為講授省里甲
浮費嚴珠池屬禁三年俗丕變士有中州風安南亂絶
朝貢朝議將討之公䟽言自古夷狄惟猾夏則誅乃其
自相攻殺不足為用兵朝鮮李仁桂據髙麗圡擅命群
臣請討之髙皇帝曰彼夷狄也姑令自為聲教吾取其
效職貢不侵叛而已故李氏世傚職貢至於今夫李仁
桂亂賊也朝鮮箕子所封土也若牽於文儒之議則當
[007-69b]
正九伐之法以復秦漢之故疆然髙皇帝獨觀昭曠之
原一言而天下遂定今為逺狄故勞師萬里討其賊而
定之非中國之任也又反覆以天下大勢財用盈虚兵
將强弱具言其不可狀䟽入不報則治兵食立營堡計
王師所從入水陸道之里畫以待事會遷去而莫福誨
遣人扣關言徃張亷州安在是欲以恩信撫我也何可
忘語聞詔參政廣東諸經畫所為受降之策皆仰成而
安南平已征崖黎攻罷萬諸洞畢破之上再賜金幣理/學
[007-70a]
傳/
任浙江提學副使學宗伊洛文有法程簡重端莊善於
迪士故所至皆服其化未幾轉參政為政博大周詳禁
奸釐弊吏不敢肆杭州/府誌
㝷以僉都御史撫江西屬嵗饑設法措賑節紓其財力
奏留京折銀五萬兩助賑又請折正兊米數十萬石民
饑不害
大學士夏言築賜塋使司議廣信七邑各致千金公曰
[007-70b]
是將範金為槨乎邑致百金足矣言謝曰愛人以徳大
學士嚴嵩奉詔建延恩閣復批減其費曰是非元老意
况供費如式實奉明㫖嚴銜之陽致書謝曰延恩之制
誠儉然出足下未必非伯夷之所築泉州/府誌
擢右副都御史督兩廣軍討封川融懐馬平諸獞悉平
之遷兵右侍郎兼僉都御史賜銀幣明年召入為刑部
侍郎御史南金言岳忠純果毅有古大臣風今賀連反
側不宜奪之去盖刑部可闕右侍郎而兩廣總督不可
[007-71a]
一日無岳也不果召又明年平連山以兵侍郎開府沅
討苖蠻卒於軍
方鎮沅時邊元競餽遺用事者以自全而公頗為嚴所
扼㦯諷之少貶公曰無以為也稜稜寒骨第欠馬革一
張已爾其他吾分自定人如之何
公長身玉立𢎞毅淵黙讀書過目成誦終身不忘自丘
索墳典以及子史百家莫不貫串精徹隐賾一時巨儒
皆出其下忠信孝友之行得之天性
[007-71b]
學以程朱為宗尊信傳註出入以度嘗作學則首以存
養之要繼以動作禮義威儀之節而求端於未發以為
之本曰心纔静即覺清眀學須静多於動至動而未始
不静庶矣
為行人過浙度江與陽明論明德親民之㫖陽明曰明
德之功只在親民後人分為兩事非也公矍然曰戒慎
謹獨俱是未與民親工夫如公言又須立一親民之本
以補之陽明不能屈揖而去之其與聶雙江書辨王氏
[007-72a]
渾淪籠侗之非欲其逐一體認知行體用之理排之甚

其文章氣象宏裕謹䋲墨根抵道要不規規於作者町
畦而平正通逹得於考亭為深所著有小山𩔖稿聖賢
正傳恭敬大訓載道集皆有禆世教藏於家
 
 
 
[007-72b]
 
 
 
 
 
 
 
 明儒言行録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