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d0008 路史-宋-羅泌 (master)


[045-1a]
欽定四庫全書
 路史卷四十五      宋 羅泌 撰
  餘論八
   即位書元非春秋立法
元年者史氏之本辭也君即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
然書云太甲元年維元祀而虞夏傳亦有舜元祀之文
然則即位之年稱元其來久矣非春秋始為法也元者
善之長聖人之所以見乎用者也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045-1b]
此天之所為用也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此地之所為用
也體元者君之職而調元者相之事是故曰元后曰元
聖曰元宰謂一為元者以其德於是乎始所以奉天地
而為用爾古之君子必即位逾年而後改者將以重遽
革必不敢以前之餘為今始也於其改也亦行告廟之禮
而後行事此國史之記時政所以必書即位之年為始
事或曰元善非也不有元惡何獨善然則稱元者直欲
其奉元以養物而成德亦所以示正本謹始而已矣是
[045-2a]
故君子必能盡人物之性而後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能
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得丘民者顧可不
自謹其所始與
   原尸
于祭有尸見君子氤氳事神之盡也三代之時自天子
至庶人祭皆立尸秦漢而來兹事廢矣故或者遂以是
古重尸為執滯豈識聖人之意哉神依人而行者也宗
廟有尸以盡孝也而自天地社禝山川羣小祀一皆有
[045-2b]
尸則亦以事父母之心事之也或曰今之像設方之于
尸則尊且嚴矣得先王之意奚必古之拘哉曰不然尸
與主二道古者尸主並用故祭五祀皆設主三祭而
後迎尸祭五祀于廟皆席于奥户則設主戸内之西竈/于門外之東中霤牖下門則于門左樞而軷禳
在門外之西皆三祭既徹而後陳俎饌各于筵前迎尸/始宗廟之禮中霤乃中庭檐溜今俗所謂檐神說為室
神非/也特牲有主有尸而在逸禮祫于太廟毁廟之主升
合食而立二尸五廟七廟皆無虚立勝國之社有尸無主
而邦國都鄙之社則有主無尸犯軷為壇菩芻棘柏為
[045-3a]
神主亦有尸焉故坊記曰祭祀之有尸宗廟之有主示
民之有事也曽子問既殯而祭五祀尸入三飯則有尸
可知矣一人發爵則七尸七廟/矣發爵主尊故不酢酬譙周禮祭集諸侯之廟
有木主在尸之南為在尸上今之象設特古之主而已
君卒哭而祔祔而作主主立而埋重始用嗣尸虞而立
尸其主以桑練而易之遂藏於廟以為祭主是未祔則
有重無主既祔則有主而無尸必虞而後立之也少牢
之祭有尸無主蓋祫則有主而不祫無主故自卿以下
[045-3b]
無主者依神以几筵大夫束帛依神士結茅為叢聖人
之意豈兹俗之所知哉公羊云大夫聞君之䘮攝主而/往則大夫有主矣昔衞孔悝反
祏西圃故徐邈等以為有重則宜有主大夫士不見無/主之義而魏清河王懌遂以為大夫士宜通立主豈識
聖人/之意嗟夫鬼神之事雖聖所不盡言然其制數亦有可
以見其情者大氐神鬼陰屬非附陽體則不可以見是
故尸以託之郊之祭也尸與王裘冕而士師逆尸者亦
裘冕舜入唐郊丹朱為尸晉祀夏郊董伯為尸則祭天
有尸矣周公之祭泰山召公為尸繹賓之尸髙子靈星
[045-4a]
而是三辰山川為有尸矣言登祗用一尸則祭統設同
几筵者也其在魯郊亦以祝延帝尸稷尸從之而公羊
氏白虎通五經異義俱以為祭天無尸則似失之祭天/有尸
則地可知星有尸則日月可知山有尸則川瀆又可知/白虎通謂天無形不可象故宗廟有尸而天無尸非也
聖人之制祭致敬而已豈係於有形無形哉鳧鷖美神
祗祖考者也而五章俱有公尸訓者固以初章為宗廟
二為四方百物三為天地四為社稷山川五為七祀則
成周之世大小神祀皆有尸又可知矣推此而言則諸
[045-4b]
侯之境内山川大夫有采地之五祀皆有尸也特牲者
士禮而少牢大夫禮也一皆有尸則諸侯有尸矣祭統
君執主瓚祼尸諸侯之尸也守祧王祭祀各以其服授
尸天子之尸也是自天子至庶人俱立尸矣始死無尸
尚其生也成䘮必尸神始識也祭殤必厭示弗成也無
後必厭為無人也男女異尸以厚别也同几二尸神所
合也夫婦共尸貴同牢也宗廟異尸近必詳也毁廟同
尸逺欲合也尸必以孫示成人也婦為尸坐不拜手不
[045-5a]
脫屢嫌燕媠也祔用嗣尸尚質也既封主人贈而祝宿
虞尸以盡孝也為人子者不為他人尸厭也天子宗廟
之祭以卿之孫行者為尸諸侯則求於大夫之孫行者
皆以同姓之嫡昭穆同也成氏云未䘮之前形柩在殯/以生事之故䘮奠無尸虞祭
之日始/立尸天子不以公諸侯不以卿大夫不以家臣以避
君也天子不以子為己父之尸諸侯不以己嫡為尸卿
大夫避上嗣舉奠亦不以己嫡為己父之尸是故子未
立者小于同姓之嫡而無父者勝國之社稷小司冦為
[045-5b]
尸司冦士師以法殺也凡大禋祀肆享祭示則大祝執
明水火而號祝隋釁逆尸令鐘鼔侑亦如之大䘮始崩
以肆鬯溉尸小祝大祭祀則逆齊盛送迎尸沃尸盥贊
隋贊徹大䘮則佐大祝贊渳以盤盛水共尸盥士師祀
五帝則沃尸及王盥洎鑊水宗祝後尸大䘮則鬯人供
鬯以釁尸郊祀則節服氏裘冕二執戈送逆之相尸者
延其出入詔其坐作既䘮令徹大夫于尸再宿一戒士
一宿不戒君前三日而宿戒之既得日乃宿戒尸明日
[045-6a]
朝服而筮之大夫前祭一日士二日吉乃宿尸祝儐明
日而祭祥去要絰而筮尸練則繩屨大祥則吉服尸服/卒者之上服其士𤣥端其妻宵衣不以賤父為
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之尸服以士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之尸服以大夫父為士子為諸侯祭以諸
侯尸服以士父為天子諸侯子/為士祭以士其尸服以士罪也為君尸者弁冕而出乘
之以几卿大夫見者下之君知所以為尸者則自下之
掌次共張司樂奏夏出入廟蹕過者趨走以教敬也君
與尸行接武大夫繼武士中武尸之為用重矣大夫為
先君尸在廟門外則疑于臣子在廟中則全于君與父
[045-6b]
君在廟門外則疑于君父在廟中則全於臣與子是故
君迎牲而不迎尸大夫士以祝迎尸天子諸侯則以士
延尸于戸外尸入升筵東面坐視主人西南立拜妥尸
尸答拜之遂坐按祭君獻尸尸祼之后酌璋瓚尸祭之
啐之祭后朝踐既四獻而饋食於是薦熟乃變几王及
尸有倚住引尸入室詔妥尸尸縮酒啐之既六獻而後
朝獻畢而交酢及九獻賓也王與孤俱四獻諸侯為賓
者一尸飲五君洗玉爵獻卿尸飲七以瑤爵獻大夫尸
[045-7a]
飲九以散爵獻士羣有司皆以齒示等也既酢諸臣遂
降冕而總干舞大武以樂皇尸嗣子諸臣加爵三旅酬
武算尸謖君與四卿餕之夫人薦豆執校執醴授之執
鐙尸酢夫人執柄夫人受尸執足尸飲三衆賓飲一示
民之有上下也尸出尸上嗣食之卒食告飽主人酳尸
尸酢主人次主婦如之賓長亦如之利成祝入尸謖主人
降祝先尸從遂出從尸者不出大門所以交神明而明
君臣之義子事父之方也夏立尸而卒祭有事坐之殷
[045-7b]
坐尸無事亦然周因于殷尸故坐亦旅酬六尸惟稷之
尸發爵而不受旅告尸行節勸尸飲食詔侑武方若
孝子之就養其事然也始于神事故朝踐以腥坐尸于
堂詔血于室終以人養故饋食以熟延尸主于室體饌
而進主人獻尸賓長以肝從主婦獻尸賓長以膰從酌
尸之僕猶君之僕象之也始作樂求之於天也既灌鬯求
之于地也於祊於彼乎於此乎則又以求之人間世而吾之
禮意殫矣是故樂合而先祖是聽灌降而神鬼來享蓋
[045-8a]
有以知其必臻必享也夫神猶火也火生無形因物顯
照物盡而火熄神本無方因物顯用物盡而神藏是故
火非可盡也而在物者為可盡神非可盡也以其在物
者有可盡之理也古者于文火聿于皿為盡而火之盡
者為燼凡以是也子曰鼓之舞之以盡神也三日齋七
日戒凡以求合于氤氲縹渺間而已矣白虎義曰祭之
所以尸以其虚無而寂寞也視之無形聽之無聲升自
阼階仰視榱桷俯察几筵其器存而人亡思慕哀傷無
[045-8b]
所寫洩故坐尸而食之毁損其饌欣然若親之飽其醉
若神之醉也詩云神具醉止皇尸載起鼓鐘送尸神保
聿歸諸宰君婦廢徹不遲是故侑神尸入舉角妥尸食
為之節及乎酌盎啐尸有至沽醉旅酬降冕則尸弁而
舞之以盡神也後世禮闕尸不復見而夷蠻之中容或
存者周隨蠻夷傳言巴梁間俗每秋祠祀則里之美鬚
面者迭迎而尸祝之栁道之人祭亦取于同姓之丈夫
婦人伴享此則尸之餘事而今巫童方士亦有憑身附
[045-9a]
體之法其所以交神明猶有聖人之遺意獨在國家宗
廟山川寂然亡矣曽子問曰祭必有尸乎則固久疑之
矣而魏髙允亢書文成乃以為祭尸久廢今俗或取貌
之肖者為尸祭之為之宴好敬之如夫婦事之如父母
損敗風化而杜佑更謂古人質樸華夷同俗故有人徇
死祭立尸事非所宜用嗟乎彼亦豈知聖人之事親一
毫髮之不盡則不足以致其孝而其所以交神明者有
不可以盡言耶
[045-9b]
   鸞車有虞氏之路
大馭凡御路以鸞和為節鸞和君子之所以和心而養氣
者也升車則馬動馬動則鸞鳴鸞鳴而和應其所以和
心而養氣者步趨不廢也乗車鸞在衡兵車在鑣而遣
車亦曰鸞車則凡車必有鸞矣春秋傳曰鍚鸞和鈴昭
其聲也君子之行馬題有鍚旂首有鈴豈特鸞和然皆
不若鸞和之鏘鳴也故前者命以鸞後者命以和特言鸞
車有虞之路者豈其制若三代之車與明堂位曰鉤車夏
[045-10a]
后氏之路而司馬法夏后氏曰鈎車鈎車者先正也蓋曲其
輿前謂之鉤命之所乘與兵之先正貴賤雖殊其致曲
一也鄭康成以鉤鞶釋司馬之鉤車誤矣山車垂鉤伊
古之瑞此鉤其轅非鉤車也
   舜帝無為為治/有序
為者敗矣而無為之說為世患尤不淺虞帝之初闢四
門明四目在璇衡以齊七政類上帝禋六宗秩山川而
覲羣后恊時同律修禮詢岳命揆攷績其為勤亦至矣
[045-10b]
而先聖以為無為而治代之說者遂以為放凖遺繩一
無所事如道家者流所謂無為清虚放蕩汗漫而不可
縶者於是滂洋恣肆禮法之外絀是非遺成敗聽其雜
揉而任其所自為權柄綱條一切委置不之或省而天
下始大亂矣虞帝之無為豈如是耶夫其言曰臣哉鄰
哉鄰哉臣哉言臣則吾之鄰而鄰則吾之臣所相附者
為相近也故其告諸臣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
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為予欲觀象作服汝明予
[045-11a]
欲同律聲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是所謂股肱耳目
者予違汝弼豈其不事事哉汝翼股也汝為肱也/汝明目也汝聽耳也俾禹
司空平水土棄后稷播百榖卨司徒敷五教陶為士理
庶獄垂為工利器用益為虞若上下伯夷秩宗典三禮
䕫典樂教胄子龍納言典出納各職其職然後内外之
節得而帝方以優游巖廊之上本仁祖義總𢎞綱而莫
敢佚其為治固有序矣方鴻水之未平天下之事固無
以大于水故首命禹及水既乂大陸既作則惟食之為
[045-11b]
急故次命稷富斯可教故次命卨徒善不足以為政故次
臯陶而其化以大行于是命垂以給其器用命益以遂
其動植而後神人可得和故次伯夷成其典禮又次之
䕫以興其樂而王道此成矣然而天下之事尤防乎壅
上之不下宣下之不上達則政不可得而治故卒命龍
為納言而後上下以無㙲一得禹而地平天成再得陶
而民恊于中得稷而蒸民粒得卨而百姓親得益而庶
物蕃得夷而上下讓得䕫而庶尹諧夫然故虞帝得以
[045-12a]
被袗鼓琴端拱一室之上而天下治豈其不有為哉不
自為耳故曰無為而治者非無為也任得其人而無事
于屑為也故用歌曰陟天之命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
工熙哉蓋帝之所以無為而百工熈者凡以諸侯之汝
為汝翼汝明汝聽也豈若是蔑禮節隳形體而自放于
繩凖之外與昔者孔子嘗欲無言而曰天何言哉四時
行焉百物生焉夫天地以生物為大功者也其所以行
四時生百物固未嘗有為也四時自爾行萬物自爾生
[045-12b]
而已天下之人非皆不可有為亦非皆不可以無為也
有為者商賈之事而無為者佛老之事也商賈佛老一
身之外皆越人之肥瘠而代天地司牧者天下之人皆
吾之人天下之事皆吾之事固可以商賈治佛老治哉
賤商賈尊佛老固非至論用商賈與佛老治怨美雖殊
其敗事一也故曰舜之無為六轡在手佛老之無為䘮
其兩肘此其所以無用
   禹臯戒舜
[045-13a]
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子曰如知為君之難也不
㡬乎一言而興邦乎方虞帝時臯陶矢謨曽微髙絶之
訓而惟曰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此興邦之言也政
之乂黎民之所以敏德繇此而已此帝之所以俞之而
曰允若兹者言君臣之艱信如此也夫君臣之所艱不
過舉善進言而已世之庸君從邇之言有不察也而况
于嘉言乎此罔攸伏之所以為艱也在廷之英有不舉
也而况于在野乎此無遺賢之所以為艱也堂下逺于
[045-13b]
千里門庭之間有不及安况九洛乎此萬邦咸寜之所
以為艱也忘賢自與而羣且不可虐况于無告此不虐
無告之所以又艱也有能奮庸不能無廢况于不顯此
不廢困窮之所以又艱也凡是數者君之所以有邦而
臣之所以致君者也昔之人能是者欽明文思之后而
已所謂惟帝時克者顧不謂克艱耶雖然帝之及此豈
其不可能耶特亦撝謙而不自多爾有天下者非不知
德業之為尚也然有其德者未必有其智有其智者未
[045-14a]
必有其才有其才者又未必有其時與位也今也其德
廣運則既有其德矣乃聖乃神則復有其智矣乃武乃
文則又有其才而奄有四海為天下君則又有其時與
位矣復何艱耶而禹益之言猶若是者抑亦以敬其君
勉其為君之難而已故方其志于治則戒之以惟艱及
其以為艱則又勉之以可致禹益之忠于是至矣禹益
之為臣于是盡矣帝德廣運云云此指舜言也孔氏以/為益之美堯不然夫舜既立則羣臣
之稱帝者皆指舜也如禹曰帝念哉帝光天之下皋曰/帝德罔愆皆謂舜當舜之時舜謂堯為帝可也使益亦
[045-14b]
謂堯為帝則何以稱舜乎張子厚云此美舜也/因舜歸美于堯故益亦歸美于舜其說為是
   賡歌
治既定功既成此君臣賡歌詠太平之時也雖然聖賢
之作豈徒然哉必有勸且戒也有不勸戒而徒為容恱
之言是特中和樂職狎客之分韻者竟何補邪元首之
歌此治定功成賡歌而不忘乎勸戒者也後世有如大
風之歌謂之傑作可也然不過憶故鄉思壯士而已戒
勸安在孝武而來芝房天馬之作為不少矣果何益也
[045-15a]
勑天之命惟時惟幾此安不忘危而有慮乎所忽之謂
也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熈哉此言股肱之臣樂于
盡忠則元首有所興起而百工之職得其所也率作興
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者言率人臣而造事在
于循法度以責其成也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者言君明則臣良臣良而後衆事得而成也元首叢脞哉
股肱惰哉萬事墮哉者言君煩苛則臣不作臣不作此
萬事之所以墜落也蓋君明則小人去而英賢庀英賢
[045-15b]
庀故天下治君不明則英賢去而解謾職解謾職故天
下亂其理然也雖然帝之歌先股肱而臯陶之歌則先
元首何耶蓋有為之君常患不得其臣而有為之臣每
憂不得其君患不得其臣故欲其臣之喜而後君有所
起此僕臣正厥后以克聖也患不得其君故必其君之
容而後臣有所作此后克聖臣不命其承也陳平有言
上佐天子下使卿大夫得其職其亦體于斯乎唐虞之
時主賢臣賢功成治定而歌詠之形一言之出不忘乎
[045-16a]
勸戒兹其所以萬世式
   胡益之堂上下樂說是非
益稷之謨載后䕫之論樂胡益之始以為序有不倫傳
者錯之而以䕫曰二字為疊出者夫八音與政通惟可
以在治忽也是故無其德而作之則逆有其德而作之
則和聲和則氣和氣和則人和人和則天地之和應此
理之自然而無疑者夫一變而祖考格羣后遜再變而
百獸舞庶尹諧此堂上之樂應也再變而鳥獸蹌蹌再
[045-16b]
變而鳯凰来儀此堂下之樂應也鳥獸率舞此近者聞而
舞爾鳥獸蹌蹌則逺者且興起至於鳯凰来儀則非時出
之物亦感之而来矣盖樂之入於物者其漸然也其文宜
云䕫曰於予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賔在
位羣后徳讓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下管鼗鼓合
止柷鼔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鳯凰来儀斯亦妄
改聖人之經矣韶九變而鳯来儀豈一再變之功哉堂上
樂舉其作而堂下之樂則舉其名豈非堂上之樂接物逺
[045-17a]
而堂下之樂接物近接之逺故惟聞其作之聲接之近則
見其所陳之器歟詳近畧逺亦紀載之法然爾
   南風之詩
步隲疏云舜命九官則無所用其心彈五弦之琴詠南
風之詩不下廟堂而天下治南風之詩辭云南風之薫
兮解吾民之愠兮南風之時兮阜吾民之財兮樂書所
云南風之詩生長之音也舜好生與天地同意得萬國
之懽心故天下治鄭氏謂南風者長養之風以言父母
[045-17b]
之長養於已也詩之南風亦言孝子歌之言已得父母
之生長如萬物得南風而生者康成以為其辭未聞而
聖證論引尸子家語以難之熊安乃以為凱風之詩其
說異矣按纂異記有張生至蒲關夢舜召之問以何習
對曰孔孟問孟何人及誦其書至徃于田號天怨慕之
語帝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朕舍天下二千八百年矣
秦漢典籍泯其帝圖號天怨慕非朕之所行者莫之為
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朕之泣怨已之不合
[045-18a]
于父母何軻之不知答傳聖人之意顧如是乎吁而不
已拊琴而歌之歌曰南風薫薫兮草芊芊妙有之音兮
歸清絃蕩蕩之化兮由自然熈熈兮吾道全薫薫兮思
可傳歌訖鼔琴為南風詠發聲稱妙故南風之德大矣
琴書云舜鼓琴黄河清其亦見之聲乎
   舜為法于天下
古今有異時無異理彼已有異迹無異心吾心之所存
即天下之矜式而今日之所設即後世之視效也古之
[045-18b]
聖人所以獨立乎百世之上而天下後世有所不能遺
者豈他術哉本乎心之一理而已聖人者知夫天下後
世之有待于我也是故致察乎此心者有不得而盡蓋
天下之理契于人心者即其所以形之吾心者也惟形
之吾心者雖微而無媿則其所以契之人心者斯悠久
而不渝茍在我者一毫不盡則推之于彼者斯厭棄而
不繼矣音容之前有不約之妙形迹之表有不言之契
有所待而後從固不若無所待而自化也約繩而信曷
[045-19a]
若相信於繩約之先告語而孚孰若相孚於告語之外
邪古之明王為不少矣而舜為法于天下行乎千百世
之上而清風之所存猶足以悚動乎千百世之下推之而
不倦譽之而不厭愈久而愈不忘者惟其有以使民不
忘之道而所以先施之者有由也仁義之精一之則舜
之動無媿矣是故未施信于人而人信之法度彰禮樂
著則舜之行無媿矣是故為法于天下可傳于後世是
皆此理之契于人心者也人有是心吾有是理以是理
[045-19b]
觸是心兹其所以行之萬世而無弊與
   舜禹有天下而不與
必不有天下者惟能有天下夫以一匹之夫而一旦與
之天下正以君子處之恐未免入其心而舜視有天下
與飯糗茹草時無以異禹視有天下與冠掛屐脫時無
以異故曰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舜自舜禹自禹天
下自天下果何與于我哉吾知修人紀立天極山龍璪
冕柴立稱不榖而已矣漢滅諸吕召文帝于代而立文
[045-20a]
帝之初被詔也謀之羣臣又使宋昌觀變而後進西面
而遜者三南面而遜者再是以一即大寶宇内平泰而
幾致于刑措故曰惟無以天下者為可以託天下若昌
邑賀日中逮晡馳百三十有五里從騎踵死於道烏足
以有天下
 
 
 
[045-20b]
 
 
 
 
 
 
 
 路史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