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11 通鑑地理通釋-宋-王應麟 (master)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鑑地理通釋卷九   宋 王應麟 撰
  七國形勢攷中
   魏
蘇秦說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鴻溝陳汝南許郾昆
陽召陵舞陽新都新郪東有淮潁煑棗無胥西有長城
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棗地方千里地名雖小然而田
舍廬廡之數曾無所芻牧人民之衆車馬之多日夜行
[009-1b]
不絶輷輷殷殷若有三軍之衆臣竊量大王之國不下
楚 說趙曰秦之攻韓魏也無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蠶
食之傅國都而止 衛鞅曰魏居嶺阨之西都安邑與
秦界河而獨擅山東之利 張儀說魏王曰魏地四平
諸侯四通輻凑無名山大川之限從鄭至梁二百餘里
車馳人走不待力而至梁南與楚境西與韓境北與趙
境東與齊境卒戍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萬梁之地勢
固戰場也梁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
[009-2a]
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則韓攻其西不親於楚
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蘇代約燕王曰
秦正告魏曰我舉安邑塞女㦸韓氏太原卷我下軹道
南陽封冀包兩周乗夏水浮輕舟彊弩在前鐵戈在後
决滎口魏無大梁决白馬之口魏無外黄濟陽决宿胥
之口魏無虛頓丘陸攻則擊河内水攻則滅大梁魏氏
以為然故事秦 魏安釐王以秦救之故欲親秦而伐
韓以求故地無忌謂魏王曰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
[009-2b]
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茍有利焉不顧親戚
兄弟若禽獸耳此天下之所識也今韓氏以一女子奉
一弱主内有大亂外交彊秦魏之兵王以為不亡乎韓
亡秦有鄭地與大梁鄰王以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負
彊秦之親王以為利乎秦非無事之國也韓亡之後必
將更事更事必就易與利就易與利必不伐楚與趙矣
是何也夫越山踰河絶韓上黨而攻彊趙是復閼與之
事秦必不為也若道河内倍鄴朝歌絶漳滏水與趙兵
[009-3a]
決於邯鄲之郊是智伯之禍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山
谷行三千里而攻㝠阨之塞所行甚逺所攻甚難秦又
不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蔡左召陵與楚兵决於陳
郊秦又不敢故曰秦必不伐楚與趙矣又不攻衛與齊
矣夫韓亡之後兵出之日非魏無攻已秦固有懐茅邢
丘安城垝津以臨河内河内共汲必危有鄭地得垣雍
決滎澤水灌大梁大梁必亡王之使者出過而惡安陵
氏於秦秦之欲誅之久矣秦葉陽昆陽與舞陽髙陵鄰
[009-3b]
聽使者之惡之隨安陵氏而亡之繞舞陽之北以東臨
許南國必危國無害已夫憎韓不愛安陵氏可也夫不
患秦之不愛南國非也異日者秦在河西晉國去梁千
里有河山以䦨之有周韓以間之從林鄉軍以至于今
秦七攻魏五入囿中邊城盡拔文臺墮垂都焚林木伐
麋鹿盡而國繼以圍又長驅梁北東至陶衛之郊北至
平監所亡於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縣數十名都
數百秦乃在河西晉去梁千里而禍若是矣又况於使
[009-4a]
秦無韓有鄭地無河山而䦨之無周韓而間之去大梁
百里禍必百此矣吕氏曰信陵君之言深切綜練諳天/下之大勢使魏王能用其計糾率楚
趙竭力助韓則韓不至於失上黨趙不/至於敗長平六國亦不至為秦所吞矣
鴻溝
 河渠書滎陽下引河東南為鴻溝以通宋鄭陳蔡曹
 衛與濟汝淮泗㑹於楚索隱云楚漢中分之界文穎
 云即今官渡水也葢為二流一南經陽武縣今屬/東京
 官渡水一東經大梁城即河溝今之汴河是也正義
[009-4b]
 應劭云在滎陽東南二十里張華云大梁城在浚儀
 縣此縣西北渠水東經此城南又北屈分為二渠其
 一渠東南流始皇鑿引河水以灌大梁謂之鴻溝楚
 漢㑹此處也程氏曰鴻溝之名蘇秦固/嘗言之不待始皇乃有也其一渠東經
 陽武縣南為官渡水張洎云大禹於滎澤下分大河/為隂溝引注東南以通淮泗至
 大梁浚儀縣西北復分二渠一渠東經陽武縣中牟/臺下為官渡水一渠始皇疏鑿以灌魏都謂之鴻溝
 莨菪渠自滎陽五池口東注之其鴻溝即出河之溝/亦曰莨菪渠地理志滎陽縣汴水在西南有狼湯渠
 首受泲東南至陳入潁陳留縣魯渠水受狼湯渠東/至陽夏入渦渠浚儀縣睢水首受狼湯水東至取慮
[009-5a]
 入/泗郡國志滎陽有鴻溝水正義云厯浚儀南晉志浚/儀有鴻溝輿地廣記鄭州
 滎陽縣有鴻溝在西楚漢中分天下處東京開封縣/有汴河葢古茛菪渠也祥符縣本大梁竹書紀年云
 梁惠王三十一年為大溝於此郛以行圃田之水縣/北有浚水像而儀之故謂之浚儀中牟縣北十二里
 有中牟臺是為官渡城水經注禹塞滎澤開渠以通/淮泗胡氏曰據後漢上疑其為鴻溝下疑其為官渡
 者恐未得其要官渡直黄河也故曹袁相距沮授曰/悠悠黄河吾其濟乎汴渠自西而東鴻溝乃横亘南
 北史記將相表髙帝四年與楚界洪渠即/鴻溝也水經注尉氏縣有鴻溝鄉鴻溝亭
陳 汝南
 陳國楚滅為縣頃襄王自郢徙都兼為魏境今陳/州
[009-5b]
 南春秋時屬沈蔡戰國屬楚魏漢置汝南郡今蔡/州
 理志魏南有汝南之召陵㶏彊新汲西華長平
許 郾 鄢/
 許本許國漢為潁川許縣魏改曰許昌今省入潁昌/府長社縣許
 田/鎮郾戰國策作鄢楚昭陽伐魏取郾漢屬潁川唐郾/城縣
 屬蔡州今/屬潁昌府鄢春秋鄭伯克段于鄢鄭語八/邑有鄢周語注妘
 姓之國為鄭武公所滅漢陳留有傿縣應劭曰鄭伯
 克段於傿是也後漢鄢屬梁國又晉敗楚鄢陵漢潁/川有傿陵縣注曰六
[009-6a]
 國曰安陵今東京鄢陵縣也二縣當有别而傳注雜/而言之括地志鄢陵故城在許州鄢陵縣西北十五
 里張儀謂魏王曰楚破南陽九夷内沛許鄢陵危韓/世家秦伐敗我鄢郡縣志故鄢城在宋州寧陵縣南
 五十三里漢之鄢縣鄭伯克/段於此寧陵本朝屬拱州
昆陽
 漢屬潁川應劭曰昆水出南陽南陽魯陽有昆水/東南至定陵入汝
 州葉縣北二十五里有昆陽城光武破尋邑之所
召陵
 漢屬汝南即齊桓公伐楚次于召陵括地志故城在
[009-6b]
 豫州即蔡/州郾城縣東四十五里今屬潁/昌府秦紀惠王十
 四年伐楚取召陵
舞陽
 漢屬潁川應劭曰舞水出南樊噲/所封唐屬許州括地志
 故城在許州葉縣東十里今縣屬/潁昌府
新都
 漢屬南陽郡國志新野縣有東鄉故新都王莽封今/新野省入
 鄧州/穰縣
[009-7a]
新郪
 漢屬汝南索隱即郪丘故城在潁州汝/隂縣西北見上
淮潁
 二水名地理志淮水出南陽平氏縣今唐州/桐柏縣桐柏大
 復山潁水出潁川陽城縣今河南府/登封縣陽乾山正義云/淮陽潁
 川二/郡
煑棗
 徐廣曰在宛句輿地廣記興仁府曹州寃亭縣有故/煑棗城樊噲從攻項籍屠煑棗晉灼
[009-7b]
 曰地理志無也清河有煑棗城功臣表有煑棗侯顔/師古曰既云攻項籍則其地當在大河之南非清河
 之城田齊世家蘇代謂田軫曰客有言曰魏王謂韓/馮張儀曰煑棗將拔齊兵又進子來救寡人則可矣
 正義煑棗故城在冀州信都縣東北五十里漢革朱/國故老傳云六國時於此煑棗油今按蘇秦謂東有
 煑棗當從煑棗之説寃句縣漢屬濟隂一作宛朐大/觀二年改寃亭郡國志寃句有煑棗城水經注北濟
 自濟陽縣北東/北逕煑棗城南
無胥
 地闕戰國策東有淮潁沂黄煑棗海鹽無疎鮑氏云
 沂水出泰山葢縣沂州新/泰縣艾山黄即陳留外黄注東/京雍
[009-8a]
 丘縣戰國策/韓氏圍黄海鹽未詳解州解安邑有鹽池地理志/河東安
 邑鹽池在西經左傳郇瑕氏之地近盬注云猗氏縣/鹽池是山海 景山南望鹽販之澤即解縣鹽池也
 水經注周穆王漢章/帝並幸安邑觀鹽池
長城
 徐廣曰滎陽卷縣有長城經陽武縣屬/東京到密秦紀魏
 築長城自鄭濵洛以北有上郡正義鄭華州縣洛漆
 沮也魏世家惠王十九年築長城塞固陽以備秦及/西戎 棝
 陽漢屬五原郡括地志漢舊縣在銀州銀城縣界正/義按魏築長城自鄭濵洛北庭銀州至勝州固陽縣
[009-8b]
 為塞也固陽有連山東至黄河西南至夏㑹等州水/經注濟瀆又東逕陽武縣故城北又東絶長城竹書
 紀年梁惠成王十二年龍/賈帥師築長城于西邊
河外
 正義謂河南地按晉語入河外列城五注云河東也
 晉以河東為河外魏以河南為河外張儀說魏王曰
 秦下兵攻河外據卷衍酸棗說齊曰梁效河外索隱
 謂河外河之南邑若曲沃平周等魏世家秦復予我
 河外無忌率五國兵攻秦敗之河外蘇秦說趙曰魏
[009-9a]
 弱則割河外
卷衍
 正義卷城在鄭州原武縣西北七里漢河南有卷縣
 輿地廣記故城/在原武縣東衍在鄭州亦曰衍氏後漢注巻故城/在原武縣西北
 蘇秦說趙曰據衛取/淇巻則齊必入朝秦
酸棗
 漢屬陳留以棘/名邦魏世家文侯三十二年伐鄭城酸棗
 取鄭地而城之也唐屬滑州今屬東京漢文帝時河/決金隄即此有酸棗臺括地志故
[009-9b]
 城在縣北十五里古酸棗縣南水經注竹書紀年曰/魏襄王十年大霖雨疾風河水酸棗郛漢世塞之
 說苑翟黄曰酸棗無令臣進北門可而魏/無齊憂 郡縣志故城在縣西南十五里
梁 大梁
 地理志陳留郡浚儀故大梁魏惠王自安邑徙此號/曰梁今東京祥符縣
 魏世家惠王三十一年秦用商君東地至河而齊趙
 數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水經注大梁城本/春秋之陽武髙陽
 鄉於戰國為大梁周梁伯之居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九年四月甲寅徙邦于大梁酈食其曰
 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太史公曰吾適故
[009-10a]
 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溝而灌大梁三
 月城壊王請降遂滅魏王假/元年又曰吾過大梁之墟求
 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張儀說魏史記
 云從鄭至梁二百餘里戰國策云從鄭至梁不過百
 里從陳至梁二百餘里按九域志鄭州至東京一百
 四十里陳州至東京二百四十五里當以國策為正
 又曰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參列粟糧漕庾不下十萬
 鮑氏謂他國或有山川闕塞唯梁無之皆以卒戍守
[009-10b]
 本朝都大梁太祖欲西遷洛陽據山河之固曰不出
 百年民力殫矣後山陳氏謂開封無山川之阻為四
 戰之地故太祖以兵為衛畿内常用十四萬人
安邑
 郡縣志故城在陜州夏縣東北十五里禹所都地理
 志河東安邑魏絳自魏徙此至惠王徙大梁唐屬河/中府今
 屬解/州魏世家武侯二年城安邑秦紀昭王二十一年
 魏獻安邑以為河/東郡汾水可以灌安邑正義云安邑在/絳州夏縣本魏
[009-11a]
 都汾水東北厯/安邑西南入河戰國策城渾曰蒲坂平陽相去百里
 秦人一夜而襲之安邑不知國子曰安邑者魏之柱
 國也晉陽者趙之柱國也鄢郢者楚之柱國也柱國/都也
女㦸
 劉伯莊云葢在太行山之西戰國策蘇代謂齊王曰
 秦舉安邑而塞女㦸韓之太原絶韓氏索隱云韓國
 宜陽也太原劉伯莊云當為太行索隱云太衍字原
 當為京京屬滎陽
[009-11b]

 索隱云河内軹縣水經注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三
 年鄭釐侯使許息來致地平丘戸牖首垣諸邑及鄭
 馳地我取枳道與鄭鹿戰國策蘇代曰秦下軹道南
 陽而伐魏絶韓包二周蘇厲曰齊反温軹髙平於魏
 輿地廣記漢軹縣屬河内唐貞觀元年省入孟州濟
 源縣故城在縣東南正義軹在懐州濟源縣南三十/里後屬孟州聶政軹深井里人秦紀昭王十六
 年左更錯取軹唐地理志濟源縣西有故/軹闗蘇秦說趙曰秦下軹道則南陽危
[009-12a]
南陽
 地理志河内郡修武應劭云晉始啓南陽今南陽城
 是也秦改曰修武水經注脩武故甯亦曰南陽馬季/長曰晉地自朝歌以北至中山為
 東陽朝歌以南至軹為南陽應劭地理/風俗記曰河内殷國也周名為南陽臣瓚云韓非
 書秦昭王越趙長平西伐修武時秦未兼天下修武
 之名久矣劉氏云修武則甯武王伐紂名之秦紀昭
 王三十三年魏入南陽以和張儀傳魏絶南陽白起
 傳攻南陽太行道絶之輿地廣記懐州修武縣本商
[009-12b]
 之甯邑武王伐紂勒兵於甯更名脩武韓詩/外傳唐武德
 四年改為武陟而别置修武縣於隋修武縣故城郡
 國志修武故南陽南陽有二修武即晉魏之/南陽也南陽郡今鄧州也魏世家
 段干子請予秦南陽以和
封冀
 索隱封陵冀邑皆在魏境魏世家哀王十六年秦拔
 我蒲阪陽晉封陵紀年作晉陽封谷正義/封陵在蒲州今河中府徐廣云河
 東皮氏縣東北有冀亭晉荀息曰冀為不道皮氏今/河中府龍門縣秦紀惠王九
[009-13a]
 年渡河取皮氏正義封陵在/古蒲坂縣西南河曲之中
兩周
 正義王城及鞏世本西周桓公居河南東周惠公居
 洛陽吕氏曰平王東遷之後所謂西周者豐鎬也東
 周者東都也威烈王之後所謂西周者河南也東周
 者洛陽也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以續周公之職是
 為河南桓公王城/故地威烈王嗣位西周惠公封其少子
 班於鞏以奉王實東周惠公此東西周公之始也東/周
[009-13b]
 王所居之洛陽也/鞏班之采邑也顯王二年趙與韓分周為二東西
 周各為列國顯王雖在東周特建空名於其上耳自
 是而後凡征伐謀策稱東西周君者皆謂二周君也
 周本紀云赧王時東西周分治非也赧王特徙都西
 周耳
滎口 滎澤
 索隱滎澤之口與今汴河口通其水深可以灌大梁
 敵國明言之/而魏不為備水經濟水又東合滎瀆注云瀆水受河
[009-14a]
 水有石門謂之滎口石門葢故滎播所道自此始渠
 出滎陽北河東南過中牟之北又東注浚儀注云秦
 始皇二十二年王賁斷故渠引水東南出以灌大梁
 溝洫志王横言秦攻魏決河/灌其都決處遂大不可復補謂之梁溝濟水又東逕
 滎澤北京相璠曰滎澤在滎陽縣東南與濟隧合穆/天子傳曰甲寅天子浮於滎水乃奏廣樂晉
 地道志濟自大淮入河與河水鬬南泆為滎澤通典/鄭州滎澤縣禹貢濟水溢為滎澤即此今濟水不復
 入滎濟水東流經温縣入河郡國志曰因王莽末旱/此渠枯涸濟水但入河而已不復截流而南水經乃
 核禹貢舊道斯不詳之甚左傳注熒陽釋文云本或/作滎史記正義云滎瀆渠首起滎澤縣西北二十里
[009-14b]
 郡國志河南滎陽有費澤注云左傳宣十二年及滎/澤杜預曰縣東滎澤也郡縣志鄭州滎陽縣西北四
 里有/故瀆
白馬之口
 索隱白馬津在東郡決其流以灌外黄濟陽水經注
 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二年楚師出河水以水長垣
 之外金隄既建金隄在/白馬界故渠水斷尚謂之白馬瀆韓
 非初見秦曰決白馬之口以沃魏氏張儀說趙曰守
 白馬之津正義云在滑州白馬縣北三十里水經注/白馬縣神馬亭開山圖所謂白馬山也山
[009-15a]
 上常有白馬羣/行悲鳴則河決
外黄濟陽
 外黄漢屬陳留張晏曰魏郡有内黄故加外地理志/注左氏
 傳曰惠公敗宋師于黄杜預以為外黄縣東有黄城/故城在開封府雍丘縣東六十里唐貞觀元年省後
 梁太祖幸河北至内黄顧李珽曰何為内黄珽曰河/南有外黄下黄故此名内黄太祖曰外黄下黄何在
 珽曰秦有外黄都尉今在雍丘下黄為北齊所廢今/在陳留五代通録河南有外黄小黄故河北有内黄
 小黄為齊髙所廢其故城今在/陳留小黄故城在陳留縣東北濟陽水經注云陳留
 風俗傳曰縣故宋地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三十年城
[009-15b]
 濟陽漢陳留郡濟陽縣唐省入宛句建隆/四年為濟陽鎮屬開封府東明縣
宿胥之口
 正義淇水出衛州清淇縣清淇省入衛縣一水經注/淇水分為二水 水南注
 清/水東至黎陽入河魏志云武帝於清淇口東因宿胥
 故瀆開白溝道清淇二水入焉徐廣云紀年曰魏救
 山塞集胥口索隱曰葢/亦津名水經注宛水東南入淇水淇
 水右合宿胥故瀆瀆受河於頓丘縣遮害亭東黎山
 西北㑹淇水處立石堰遏水今更東北注魏武開白
[009-16a]
 溝因宿胥故瀆而加其功宿胥口舊/河水北入故蘇代曰決宿
 胥之口即指是瀆也通典淇水出其山東至衛縣界/入河謂之淇水口曹公於水口
 下大枋本成堰遏淇水入白溝時人號枋頭/溝洫志黎陽遮害亭西十八里至淇水口
虛頓丘
 索隱虚邑名地與酸棗相近春秋桓十二年公㑹宋
 公于虚注云宋地正義虛謂殷墟今相州所治是水
 經注洹水出山連逕殷墟竹書紀年曰盤庚即位自
 奄遷于此遂曰殷史記項羽與章邯盟洹水南殷虛/上正義云括地志相州安陽縣盤
[009-16b]
 庚所都即此北冢殷墟南去朝歌縣城百四十六里/國都城記云鄴縣城西南四十里有洹水南岸三里
 有安陽城名殷中即殷所謂北冢者索隱汲冢古文/云盤庚自奄遷于北冢曰殷虛南去鄴三十里太平
 御覽相州圖經曰安陽紂都也在淇洹二水之間本/殷墟所謂北冢是也戰國策曰紂昔聚兵百萬左飲
 淇水使竭右飲洹水不流今按地理志河内殷墟更/屬于晉注云殷虛汲郡朝歌縣魏世家秦拔我朝歌
 亦魏/地也頓丘正義云故城在魏州頓丘縣東北二十里
 水經注闞駰云頓丘在淇水南又屈逕頓丘西爾雅
 曰山一成謂之頓丘釋名謂一頓而成丘無髙下小
 大之殺詩所謂送子涉淇至于頓丘竹書紀年晉定
[009-17a]
 公三十一年城頓丘輿地廣記云本衛邑漢屬東郡/唐屬魏州復置澶州晉天福四
 年以頓丘為德清軍熈寧四年省入開德府清豐縣/戰國策張儀謂魏王曰齊伐趙取乗丘收侵地虛頓
 丘/危
河内
 地理志魏地其界自髙陵以東盡河東河内河内本/殷之舊
 都朝歌周襄王以河/内賜晉文公修武孟子梁惠王曰河内㓙則移其
 民於河東魏世家文侯任西門豹守鄴而河内稱治
 索隱曰大河在鄴東故名鄴為河内溝洫志史起引/漳水溉鄴以富
[009-17b]
 魏之河内無忌曰/河内共汲必危
閼與
 正義秦韓相攻於閼與而趙奢破秦軍郡縣志閼與
 山在礠州武安縣西南五十里趙奢傳秦軍武安西/徐廣曰武安在邯鄲
 西唐初屬洺州正義云按括地志言拒秦軍在此山/疑其太近既去邯鄲三十里而軍又云趨之二日一
 夜至閼與五十里而軍軍壘成今洺州去潞州三/百里間而隔相州恐潞州閼與聚城是所拒據處
 國志上黨湼縣有閼與聚括地志閼與聚城今名烏
 蘇城在潞州銅鞮縣西北二十里銅鞮今屬/威勝軍又儀州
[009-18a]
 今遼/州和順縣城亦云韓閼與邑未詳王翦攻閼與轑
 陽韓信破代禽夏說閼與孟康曰在/上黨隰縣

 輿地廣記相州臨漳縣本漢鄴縣東魏/析置漢袁紹為冀
 州牧鎮鄴曹公以為鄴都作三臺石虎慕容儁東魏/北齊都焉後周尉
 遲逈舉兵韋孝寛討平之乃焚鄴縣徙其民以安陽/城置鄴縣熈寧六年省入臨漳水經注鄴本齊桓公
 所置管子曰築五鹿中牟鄴以衛諸夏後屬晉魏文/侯七年始封此地故曰魏漢髙帝十二年置魏郡治
 鄴縣郡縣志故鄴城縣東/五十步本齊桓公所築
[009-18b]
朝歌
 漢屬河内紂所都隋改為衛縣通典古城在衛州衛
 縣西二十二里紂都有鹿臺謂之殷墟水經注本沫/邑紂有新聲
 靡樂號邑朝歌墨子迴車顔淵不舍括地志朝歌故/城在衛州東北七十三里帝王世紀帝乙徙朝歌
 衛縣省為鎮/入濬州黎陽地理志衛為狄所滅更封於河南曹楚
 丘而河内殷虚更屬于晉左傳齊伐晉取朝歌
㝠阨之塞 鄳阨
 括地志石城山在申州今信/陽軍鍾山縣東南二十一里
[009-19a]
 魏攻㝠阨即此山吕氏春秋淮南子九塞此其一也
 左傳定四年楚左司馬戍曰還塞大隧直轅㝠阨春
 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楚世家楚人對頃襄
 王曰涉鄳塞而待秦之倦也戰國策莊辛曰穰侯受
 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内而投己乎黽塞之外蘇代曰
 秦欲攻魏重楚則以南陽委於楚殘均陵今均/州塞鄳
 阨徐廣注云或為㝠今江夏鄳縣正義申州羅山縣
 本漢鄳縣有平靖闗葢古鄳縣之阨塞劉伯莊云秦/兵向楚有兩
[009-19b]
 道涉谷西道河外東道從襃斜入梁州即東南至申/州 石城山險阨之塞也通典申州春秋時申國之
 地魏置義陽郡有三闗之隘北接陳汝控帶許洛東/鍾山縣開寳九年省入信陽縣㝠阨塞在信陽軍
 南五十/五里㝠鄳黽並音萌戰國策云/危隘之塞涉谷索隱云往/楚之險路

 戰國策云右上蔡召陵無左字正義上蔡縣在豫州
 北七十里今蔡州/故蔡國從汴州南行向陳州之西郊則上
 蔡召陵在南面向東皆身之右
懐茅
[009-20a]
 周桓王與鄭蘇忿生之田有攢茅隤懐襄王與晉攢
 茅之田括地志故懐城在懐州武陟縣西十一里漢/河
 内懐縣本禹貢覃懐之地/春秋時赤狄伐晉圍懐徐廣云修武古軹縣有茅
 亭括地志在懐州獲嘉縣東北二/十五里獲嘉古修武唐屬衛州
邢丘 安城 垝津
 括地志平臯故城在懐州武德縣今河/内縣東南二十里
 本邢丘邑韓詩外傳武王代紂至邢丘更名曰懐左/傳宣六年赤狄伐晉圍懐及邢丘則為二
 邑水經注梁惠成王三年鄭城邢丘鄭即韓/也韓世家昭侯六年伐東周取陵觀邢丘安城在
[009-20b]
 鄭州原武縣東南二十里無忌曰使/道安城索隱垝津在河
 北九毁反正義云垝當作延括地志延津故城在衛/州清淇縣西南二十六里杜預云汲郡城南有延
 津是/也
共汲 共甯/
 無忌又曰通韓上黨於共甯地理志共汲二縣屬河
 内正義共衛州共城縣水經注共縣共和故國共伯/歸政逍遥于共山之上山在
 國北所謂共北山也通典共/城古共伯國故城在縣東汲在衛州所治汲縣西
 南二十五里通典汲縣牧野之地魏世家秦拔我汲/索隱曰汲一作波
[009-21a]
 縣屬河内孟康曰今絺城括地志故郗城/在懐州河内縣西三十二里蘇忿生邑懐州修武
 縣本殷甯邑韓詩外傳武王勒/兵於甯改曰修武
鄭地
 徐廣云成臯滎陽屬鄭韓都鄭故/稱韓為鄭
垣雍
 括地志故城在鄭州原武縣西北七里徐廣曰在卷/縣戰國策長
 平之役平都君説魏王曰王胡不為從魏王曰秦許/吾以垣雍郡國志河南卷縣有垣雍城或曰古衡雍
 白起傳應侯言於秦王割韓垣雍以/和秦紀昭王四十八年韓獻垣雍
[009-21b]
安陵
 括地志鄢陵縣西北十五里李竒曰六國時為安陵
 戰國策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詔襄王以守此地/也手受大府之憲秦王謂安陵君曰欲以五百里之
 地易安陵陵鄢陵今東京縣輿地廣記本鄭地戰/國謂之安 漢屬潁川唐屬許州梁屬開封府
葉陽 髙陵
 括地志葉陽今許州葉縣今屬/汝州髙陵今京兆府縣漢
 屬左馮翊地理志魏地其界自髙陵以東謂京兆之
 髙陵
[009-22a]
南國
 周紀注江漢之間又曰南陽也此時屬韓正義云在/魏之南
西河 河西
 無忌曰異日秦在河西正義云同州按秦紀繆公送
 夷吾夷吾謂曰誠得立請割晉之河西八城與秦背
 約不與戰於韓虜晉君以歸夷吾獻河西地是時秦
 地東至河秦數易君晉復强奪秦河西地正義云/前八城
 公元年下令曰三晉攻奪我河西地獻公欲東伐復
[009-22b]
 穆公之故地於是出兵東圍陜城十一年東地渡洛/賈生過秦曰商君佐之拱手而取西河
 之/外惠王六年魏納隂晉正義華/陰縣八年魏納河西地正/義
 同丹/二州十年魏納上郡十五縣正義今鄜綏等州盡/河西濵洛之地矣
 世家襄王五年予秦河西地正義自華州/北至同州戰國策摎
 留謂韓王曰魏兩用犀首張儀而西河之外亡吕氏/曰孝
 公取河西地葢商鞅之力至是盡/得河西地則犀首張儀之力也呉起守西河而秦
 兵不敢東鄉正義云西/河今汾州武侯浮西河而下正義即龍/門西河
 吕氏春秋呉起去西河而泣曰君誠知我而使我畢
[009-23a]
 能秦必可亡而西河可以王今君聽讒人之議而不
 知我西河之為秦也不久矣吴起果去魏入荆而西
 河畢入秦魏日以削秦日益大韓信傳涉西河正義/云即同州龍門河從
 夏陽度者之記檀弓子夏老於西河之上注西河龍/門至華隂 地 齊語西征攘白翟之地至于西河
 注白翟/之西
林鄉
 正義徐廣云在宛陵戰國策芒卯曰秦之所欲於/魏者長羊王屋洛林之地也
 伯莊云春秋時鄭地之棐林在大梁之西北左傳注/宛陵縣
[009-23b]
 東南有林鄉括地志宛陵故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三十八里本鄭舊縣蘇代曰兵困於
 林中林/鄉
囿中
 索隱曰即囿田鄭藪屬魏輿地廣記開封府中牟縣
 有囿田澤為豫州之藪中牟唐/屬鄭州正義云囿劉伯莊音
 圃括地志囿田澤在鄭州管城縣東/三里按戰國策魏有梁囿温囿
文臺
 括地志在曹州寃句縣今興仁府/寃亭縣西北六十五里索/隱
[009-24a]
 云列士傳隱陵/君施酒文臺
垂都
 郡國志濟隂郡句陽有垂亭左傳隱八年遇于垂京/相璠曰句陽縣小成陽
 東五里有垂亭句陽故城/在今興仁府乗氏縣西
陶衛
 正義陶定陶今廣濟軍定陶縣田齊世家蘇代曰/有陶平陸梁門不開即穰侯所封
 楚丘今開德府衛南縣秦紀始皇六年抜衛迫東/郡其君角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
 氏春秋云舉陶削衛地方六百韓非子曰魏安釐王/攻趙救燕取地河東
[009-24b]
 攻盡陶魏之地加兵於齊私平陸之都攻韓拔管勝/於淇下睢陽之事荆軍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軍破
 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管故管叔所都
平監
 徐廣曰平縣屬河南括地志故平縣城在洛州偃師/縣西北二十五里今河南府正
 義兖州平陸縣今鄆/州中都縣東平府史記齊闞止作監字闞在東平
 須昌縣今鄆州須城國正義故闞城在平陸縣西南/四十里 郡 志東平東平陸縣有闞亭
 左傳㑹于闞杜氏曰須昌縣東南有闞城音封禪書/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索隱監 闞皇覽
 云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
[009-25a]
山南山北河外河内
 正義山華山也華山之東南七國時鄧州屬韓汝州
 屬魏華山之北同華銀綏並魏地河外謂華州以東
 至虢陜河内謂蒲州以東至懐衛吕氏曰山南/山北指太行
嶺阨
 索隱云葢安邑之東山領險阨之地即今蒲州之中
 條已東連汾晉之嶮嶝是也通典汾州靈石縣東南
 有髙壁嶺雀䑕谷汾水闗皆險固之處郡縣志河中
[009-25b]
 府元載上建中都議曰有羊腸底柱之險濁河孟門
 之限以轘轅為襟帶與闗中為表裏或云江融設險/圖之首篇也羊
 腸在潞州壺闗縣東南一百六里孟門在/慈州文城縣西南三十六里即龍門上口雷首山一
 名中條在河東縣南十五里漢蒲/坂縣左傳晉表裏山河
 外河/内山林氏曰國險而多馬三家之所以分晉也曲沃
 之民知有曲沃不知有宗國欒氏之民知有欒氏不
 知有其君三家又可知矣故河北之地善用之則為
 王伯之資不善用而失之則為㓂叛之資唐之中世
[009-26a]
 三鎮以河北叛二百餘年不能取
   韓
蘇秦說韓宣惠王曰韓北有鞏洛成臯之固西有宜陽
商阪之塞東有宛穰洧水南有陘山地方九百餘里大/王
事秦秦必求/宜陽成臯 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 親
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戰國策云轘/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
道魏絶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
 張儀說韓王曰秦下甲據宜陽斷韓之上地東取成
[009-26b]
臯滎陽則鴻臺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也夫塞成臯
絶上地則王之國分矣 蘇代約燕王曰秦正告韓曰
我起乎少曲一日而斷太行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
日而莫不盡繇我離兩周而觸鄭五日而國舉韓氏以
為然故事秦 范睢謂秦昭王曰韓魏中國之處而天
下之樞也 秦韓之地形相錯如繡秦之有韓也譬如
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天下無變則已天下
有變其為秦患者孰大於韓乎王不如收韓 王下兵
[009-27a]
而攻滎陽則鞏成臯之道不通北斷太行之道則上黨
之師不下王一興兵而攻滎陽則其國斷而為三夫韓
見必亡安得不聴乎 戰國策頓子曰韓天下之咽喉
魏天下之胷腹
鞏洛
 周地今河南府鞏/縣洛陽縣左傳昭二十六年晉師克鞏周紀
 惠公封其少子於鞏徐廣曰周比亡之時凡七縣河
 南洛陽穀城平隂偃師鞏緱氏秦紀莊襄王元年東
[009-27b]
 周君盡入其國韓獻成臯鞏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
 郡漢更曰/河南地理志河南有雒陽縣是為/成周鞏縣東周/所居
成臯
 通典今汜水唐屬孟州戰國策三晉分智氏地段規
 謂韓王曰分地必取成臯韓王曰成臯石溜之地也
 無所用之段規曰不然一里之厚而動千里之權者
 地利也萬人之衆而破三軍者不意也王用臣言則
 韓必取鄭矣王曰善取成臯至韓之取鄭果從成臯
[009-28a]
 始韓哀侯二/年滅鄭今按晉楚之霸也争鄭秦之并六國也
 始於韓以虎牢成臯之險也秦拔成臯滎陽十九年
 而韓亡李斯曰惠王用張儀之計東據成臯之險今/按張儀之脅楚曰秦下甲據宜陽韓之上地
 不通下河東取成臯韓必入臣是時秦未/取成臯也秦紀韓獻成臯在莊襄王元年
宜陽
 六國表秦惠文三年拔韓宜陽韓昭侯二/十四年秦武王四
 年拔宜陽城韓襄王/五年漢屬𢎞農郡正義在洛州河南/府
 福昌縣東十四里通典故韓城在縣東縣城即魏一
[009-28b]
 金塢城東南北三面峭絶天險後/周重兵於此以備髙齊甘茂傳秦武王謂
 曰欲容車通三川以窺周室茂曰宜陽大縣也上黨
 南陽積之久矣名曰縣其實郡也戰國策周君曰宜/陽城方八里材士
 十/萬今王倍數險行千里攻之難王使茂將兵伐宜陽
 五月而不拔大兵起拔之地理志西接𢎞農得新安/宜陽皆韓分也蘇秦說趙
 曰韓弱則效宜陽宜陽效則上郡絶吕氏/曰黽池二殽皆在境内葢控扼之地也
商阪戰國策/作常阪
 正義即商山也在商州商洛縣南一里亦曰楚山武
[009-29a]
 闗在焉通典商州上洛縣有商山亦名地/肺山四皓所隱
 其地險阻王莽命王級曰繞霤之固南當荆楚言四/面塞
 阨屈曲水回繞如屋霤即今七/槃十二䋫郡縣志即晉隂地也史記六國表秦孝公
 十一年城商塞韓世家甘茂與昭魚遇於商於商君/封於商張儀欺楚以商於之地於林
 在鄧州内鄉縣商即商洛/地理志𢎞農商縣衛鞅邑戰國策楚魏戰於陘山魏
 許秦以上洛以絶秦於楚地理志上雒縣屬𢎞農適/索隱商阪葢商洛之間
 秦楚之險塞昌通典宜陽/商阪即今福 山及商山
宛穰
[009-29b]
 南陽二縣地理志宛故申伯國西通武闗東受江淮/一都之㑹也秦昭王
 十五年攻楚取宛韓釐玉五/年秦拔我宛今鄧州南陽縣今鄧州穰縣戰國策/謂穰侯曰君攻楚得
 宛穰以廣陶郡縣志本楚别邑取豐穰之義後屬韓/秦武王攻取之封魏冉為穰侯六國表韓襄王十一
 年秦取我穰按穰侯傳取/楚之宛葉則宛亦屬楚
洧水
 通典河南宻縣有洧水鄭州新鄭有溱洧二水水經
 出宻縣馬領山山在陽城/縣東北又東南流潧水注之又東
 過鄭縣南潧水從西北來注之郡縣志引蘇秦曰東/有穰淯淯水東去南
[009-30a]
 陽縣三里地理志𢎞農盧氏/縣有淯水南至順陽入沔
陘山
 通典今宻縣山楚世家齊桓公以兵侵楚至陘山括
 地志在鄭州新鄭縣西南三十里在鄭州西南/一百一十里魏伐
 楚敗之陘山徐廣曰在宻縣蘇秦說楚曰北有陘塞
 戰國策秦攻陘使人馳南陽之地山海經少陘之山/器難之水出焉太平御覽舊傳器難之水即索水少
 陘山一曰嵩諸山俗名周山在滎陽縣/三十五里唐志許州長葛縣有小陘山
三川
[009-30b]
 韋昭曰河洛伊曰三川秦置三/川郡周東都也吕氏曰三/川郡在今
 為衛懐孟開封鄭河/南汝陜虢拱之地
什谷之口
 郡國志河南鞏縣有尋谷水徐廣云什一作尋成臯
 鞏縣有尋口尋什聲近故其名異水經洛又東北流
 入于河注云山海經曰洛水成臯西入河是也謂之
 洛汭即什谷之口南鄩亦曰上鄩鄩水出北山鄩溪/其水南流世謂之温水故鄩城在
 鞏縣西南五十八里京相璠曰今鞏洛渡北有水鄩/谷東入洛謂之下鄩亦謂北鄩括地志温泉水即尋
[009-31a]
 源出鞏縣西/南四十里郡縣志河南府鞏縣洛水東經洛汭北
 對琅邪渚入河謂之洛口亦名什谷塞什谷之/口即此也
轘轅緱氏
 郡縣志河南府緱氏縣今省入/偃師縣古滑國緱氏山在縣/東南二十九
 里/轘轅山在縣東南四十六里正義轘轅故闗在/緱氏縣南四十里
 傳欒盈過周王使候出諸轘轅注曰緱氏縣東南有
 轘轅闗道路險隘凡十二曲將去復還故曰轘轅後/漢河南尹何進所置八闗此其一也陸機洛
 陽記洛陽四闗南有轘轅白起傳昭王四十六年秦/攻韓緱氏藺拔之漢髙帝從轘轅至陽城樊噲攻轘
[009-31b]
 轅正義云在緱氏東南三十里/淮南王安曰塞轘轅伊闕之道
屯留之道
 正義屯音/純留潞州縣也地理志縣/屬上黨道即太行羊腸阪
 道也潞州壺闗縣有羊腸阪王莽命/王嘉曰羊頭之阪北當燕趙括地志屯留故
 城在潞州長子縣東北三十里左傳襄十八年晉人/執孫蒯于純留三晉
 徙靖公/於屯留
南鄭
 戰國策注今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縣正義云令楚
[009-32a]
 兵臨鄭南塞轘轅鄩口斷韓南陽之兵
新城
 郡縣志河南府伊闕縣古戎蠻子國漢為新城縣隋/改
 伊/闕伊闕山在縣北四十五里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
 水流其間故名伊闕故闗在縣北四十/五里何進八闗之一秦紀白起攻
 新城敗韓魏於伊闕
滎陽
 鄭地屬韓通典鄭州滎陽縣故虢國所謂/東虢秦置敖倉
[009-32b]
 楚漢戰京索間是也
鴻臺宫桑林苑
 韓之宫苑徐廣曰桑一作栗今按湯旱禱於桑/林之社莊子栗林虞人其地未詳
少曲
 索隱云地近宜陽劉氏以為葢在太行西南范睢傳
 秦昭王四十二年東伐韓少曲髙平拔之正義括地
 志髙平故城在懐州河陽縣西北四十里俗謂之韓
 王城非也周桓王以與鄭竹書紀年云魏襄王四年
[009-33a]
 鄭侯使辰歸晉陽向更名陽為河雍向為髙平則少
 曲當與髙平相近蘇代曰已得宜/陽少曲致藺石 水經注康溝又
 東逕扶溝縣之白亭北又東逕少曲亭陳留風俗傳
 曰尉氏縣今東/京有少曲亭俗謂小城
太行
 正義太行山羊腸坂道北過兩上黨韓世家秦擊我
 於太行上黨降趙戰國策曰一軍臨滎陽一軍/臨太行則韓請效上黨之地
平陽
[009-33b]
 韓世家貞子徙居平陽世本作/景子徙正義晉州城地理志
 河東平陽縣堯都也在平河之陽今晉州/臨汾縣括地志晉
 州城因平陽城東面為之
上黨 上地
 戰國策周最曰秦盡韓魏之上黨太原秦地天下之
 半也制齊楚三晉之命犀武敗於伊闕周君之魏求
 救魏王以上黨之急辭之綦毋恢見魏王曰秦悉塞
 外之兵與周之衆以攻南陽而兩上黨絶矣樊餘謂
[009-34a]
 楚王曰韓兼兩上黨以臨趙即趙羊腸以上危 按
 大事紀秦昭王十四年韓魏攻秦白起敗之於伊闕
 又涉河取韓安邑以東至乾河正義源出絳州絳縣/東南殽山南流注河
 是水冬/乾夏流四十五年白起拔韓野王絶上黨道野王懷/州河内
 縣太行山/在西北韓獻上黨於秦上黨守馮亭以郡降趙趙/世
 家馮亭入城/市邑十七四十七年秦王齕攻上黨拔之四十八
 年白起分軍為三使王齕拔趙武安正義故城在洛/州武安縣西南
 五十里今/屬礠州皮牢與武安/相近司馬梗北定太原盡有上黨
[009-34b]
 地莊襄王三年王齕攻上黨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
 郡戰國策所謂兩上黨者葢在韓魏之間猶安邑魏/地而云取韓安邑也 上地上黨之地也荀子曰
 韓之上地方數百里而趨趙趙不能凝也故秦奪之/ 後魏地形志上黨郡秦置治壺闗城漢治長子城
 蘇代曰龍賈之戰魏襄王五年秦/敗我龍賈軍岸門之戰韓宣惠/王十七
 年秦大破/我岸門封陵之戰魏哀王十六年/秦敗我封陵髙商之戰此戰/事不
 見/趙莊之戰趙肅侯二十二年趙莊與/秦戰敗秦殺趙莊河西秦之所殺三
 晉之民數百萬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西河之外
 上雒之地三川晉國之禍三晉之半秦禍如此其大
[009-35a]
 也
 何氏論曰六國之勢莫利於為從莫害於為衡六國
 固嘗收合從之利矣然而終敗於為衡之害者其禍
 在於自戰其所可親而忘其所可讎故也齊楚自恃
 其强有包吞燕趙韓魏之志而緩秦之禍燕趙韓魏
 自懲其弱有疑惡齊楚之心而脅秦之威是以衡人
 得而因之散敗從約曾不知齊楚雖强不足以致秦
 之畏而其所甚忌者獨在乎韓魏也韓魏者秦之錯
[009-35b]
 壤也秦兵之加韓魏也戰於百里之内其加於四國
 也戰於千里之外韓魏之致秦兵近在乎一日之間
 而其待諸侯之救乃在乎三月之外秦攻韓魏既勝
 而歸休兵則四國之乗徼者尚未及知也四國誠能
 歲各更其國之一軍命一偏將提之以合戍韓魏而
 佐其勢則是六國之師日萃於韓魏之郊仰闗而伺
 秦秦誠勇者雖日辱而招之固不輕出而以腹背支
 敵矣葢蘇秦不獲終見信於六國而張儀之志獨行
[009-36a]
 於秦此六國之所以見并於秦也林氏曰六國并於
 秦者葢秦知天下之勢而六國不知故也秦之所以
 知之者其謀出於范睢逺交近攻之策取韓魏以執
 天下之樞也欲平天下者必先知難易之勢唐憲宗
 欲平藩鎮張𢎞靖以為先淮蔡而後恒冀周世宗欲
 平天下王朴以為先江南而後河東吕氏曰秦并六
 國始於韓者葢李斯之策也杜牧曰秦萃銳三晉經
 六世乃能得韓遂折天下脊復得趙因拾取諸國
[009-36b]
 
 
 
 
 
 
 
 通鑑地理通釋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