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11 通鑑地理通釋-宋-王應麟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鑑地理通釋巻七   宋 王應麟 撰
  名臣議論攷
古之謀國者知天下之大勢圖事揆策規畫先定無言
不酬今自樂毅而下著于篇
   樂毅對伐齊
樂毅為魏使於燕燕王以客禮待之遂委質為臣當是
時齊湣王彊南敗楚相唐昧於重丘西摧三晉於觀津
[007-1b]
遂與三晉擊秦助趙滅中山破宋廣地千餘里與秦昭
王爭重為帝於是燕昭王問伐齊之事樂毅對曰齊霸
國之餘業也地大人衆未易獨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
與趙及楚魏於是使樂毅約趙惠文王別使連楚魏令
趙嚪秦以伐齊之利諸侯害齊湣王之驕暴皆爭合從
與燕伐齊樂毅還報燕昭王悉起兵使樂毅為上將軍
趙惠文王以相國印授樂毅樂毅於是并䕶趙楚韓魏
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諸侯兵罷歸而燕軍樂毅獨
[007-2a]
追至于臨菑齊湣王之敗濟西亡走保於莒樂毅獨留
徇齊燕昭王大説親至濟上勞軍行賞饗士封樂毅於
昌國號為昌國君樂毅留徇齊五嵗下齊七十餘城皆
為郡縣以屬燕唯莒與即墨未服
重丘
 應劭曰安徳縣北五十里有重丘鄉水經注故重丘
 縣漢屬/平原在徳州左傳襄二十五年諸侯同盟于重丘
 輿地廣記永靜軍將陵縣漢重丘縣地隋於重丘故
[007-2b]
 城置唐屬/徳州慶厯七年屬永靜
觀津
 正義在冀州武邑縣東南二十五里輿地廣記觀津
 鎮本趙地樂毅封於此號望諸君漢為縣屬信都初/屬
 清河外戚傳竇后家在觀津通典/故城在徳州蓚縣東北後屬冀州
濟西
 正義謂濟州已西左傳僖三十一年取濟西田分曹
 地也水經注春秋莊十八年公追戎于濟西京相璠
[007-3a]
 曰濟水自鉅野至濟北是也蘇代曰秦以濟西委於
 趙 有濟西趙之河東國危
臨淄
 青州臨淄縣古營丘之地城臨淄水故曰臨淄師尚
 父所封

 今密州莒縣故莒國
昌國
[007-3b]
 正義故城在淄州淄川縣東北四十里漢齊郡之縣
即墨
 今萊州之縣故城在縣西膠水縣南六十里
濟上
 濟水之上禹貢濟東北會于汶孔氏云濟與汶合
 濟職方氏及漢志説文作泲兖州之川今禹貢從水
 從齊乃字之誤當以古文為正濟水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別是一水
 名音同/實異
[007-4a]
寧臺
 索隠云燕臺也括地志元英磨室二宫皆燕宫在幽
 州薊縣西四里寧臺之下戰國策云厯室通典燕國/都碣石宫
薊丘
 正義薊縣西北隅有薊丘索隠云燕所都之地今燕/山府
 薊縣因丘/以名邑 地理志薊南通齊趙勃碣之間一都㑹
 也薊縣故燕國召公所封漢屬廣陽郡/唐屬幽州
汶篁
[007-4b]
 正義汶水源出兖州博城縣東北原山西南入沛徐
 廣云竹田曰篁謂燕之疆界移於齊之汶水索隠薊/丘燕所
 都之地燕之薊丘所/植植齊汶上之水
   蕭何韓信論定三秦
項羽立沛公為漢王而三分關中地王秦降將以距漢
王漢王怒欲謀攻項羽蕭何諌之曰雖王漢中之惡不
猶愈於死乎語曰天漢其稱甚美夫能詘於一人之下
而信於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
[007-5a]
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漢王曰善
 韓信拜大將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
計策信曰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
城又背義帝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
逐義帝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自王善地項王所過亡不
殘滅多怨百姓百姓不附特劫於威强服耳名雖為霸
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
下武勇何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義兵從
[007-5b]
思東歸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嵗
而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衆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
阬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
人痛於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兵莫愛也大王
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民約法三章耳秦
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
關中民户知之王失職之蜀民亡不恨者今王舉而東
三秦可𫝊檄而定也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
[007-6a]
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二
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令齊趙共擊楚彭城漢
兵敗散而還信復發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
間以故楚兵不能西信定河東使人請漢王願益兵三
萬人臣請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絶楚之糧道西與大
王會於滎陽興元府城固縣有韓信臺即高帝/置壇設九賔之禮拜信為大將
漢中
 元和郡縣志屬楚秦惠文王取漢中地六百里為漢
[007-6b]
 中郡後漢注故城在今梁州南鄭縣東北輿地廣記
 房金洋州興元府索隠云在楚之西北漢水南穰侯
 相秦舉任鄙為漢中守呂氏曰鄙之守/邊秦之所倚也沛公王巴蜀
 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今興元府南鄭縣水經注云/耆舊傳云
 南鄭之號始於鄭桓公後桓公死於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為稱即漢中郡治也漢髙祖入秦項羽封為
 漢王蕭何曰天漢美名也遂都南鄭大城周四十二/里城内有小城南慿北結環雉金墉漆井皆漢所修
 築/漢中地形襟要髙帝始基於此用能定三秦先主
 之用蜀倚為重鎮酈商傳別將攻旬關西定漢中旬/關洵陽縣郡縣志通關山在興元
[007-7a]
 府城固縣東北九里漢髙祖北定三秦蕭何守漢中/欲修此道通關中故名通關山城固故城在縣東六
 里韓信/所築
巴蜀
 秦二郡苴蜀相攻秦使張儀司馬錯取蜀譙周曰苴
 今之巴郡也正義曰蜀王封其弟於漢中號曰苴侯
 因命之邑曰葭萌苴侯與巴王為好巴與蜀為讐故
 蜀王怒伐苴苴奔巴求救於秦秦遣張儀伐蜀滅之
 因滅巴括地志云苴侯都葭萌今利州益/昌縣葭萌故城是蜀侯都益州太史公曰
[007-7b]
 巴蜀四塞棧道千里唯襃斜綰轂其口在漢/中
三秦
 章邯王雍地理志右扶風輿地廣記鳯/翔府屬雍國天興縣故雍縣都廢丘韋昭/曰即
 周犬丘懿王所都秦更名廢丘漢更曰槐里括地志/古城在雍州始平縣東南十里輿地廣記京兆府興
 平/縣司馬欣王塞顔氏曰取河華之固為阨塞地理志/京兆左馮翊廣記京兆府同州屬塞
 國/都櫟陽括地志故城一名萬年城在雍州櫟陽/縣東北二十五里秦獻公城櫟陽即此
 翳王翟地理志上郡文穎曰本上郡秦所/置項羽更名廣記延安府屬翟國都髙奴延/安
 府臨/真縣法言曰漢剏業山南漢中/也發跡三秦
[007-8a]
關中
 韓生曰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三輔舊事云西以
 散關為限東以函谷為界二關之中謂之關中雍録
 云此説未盡顔氏曰自函谷關以西總名關中徐廣
 曰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其説是也史記正/義東有
 函谷蒲津西有散關隴山南有嶢山武/關北有蕭關黄河在四關中故曰關中
彭城
 徐州之縣故大彭國春秋時宋封魚石呂氏曰或咎
[007-8b]
 羽不從韓生之計殊不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以羽之暴雖王關中無益也
江南
 項羽紀徙義帝長沙郴縣今郴州縣
新安
 河南府之縣括地志故城在澠池縣東二十三里漢/屬
 𢎞/農
武關
[007-9a]
 左傳哀四年楚人謀北方司馬起豐析以臨上雒使
 謂隂地之命大夫曰將通於少習以聽命杜氏注少
 習商縣武關也將大開武關道以伐晉商縣漢屬𢎞/農郡後漢屬
 京兆晉屬上雒郡隋改為商洛/縣郡縣志商州即晉隂地也史記貨殖傳南陽西
 通武關鄖關應邵曰武關秦南關通南陽文潁曰在/析西百七十里郡國志在南陽析縣西
 析今鄧州内鄉縣地理志漢中長利縣有鄖/關長利今商州上津縣京相璠
 曰少習楚通上洛阨道也水經注丹水自商/縣東南歴少習郡縣志
 武關在商州商雒縣東寰宇記/東南九十里括地/志同即少習
[007-9b]
 也楚懐王三十年秦昭王遺懐王書願會武關詐令
 一將軍伏兵武關號為秦王至則閉執之以歸楚世/家秦
 兵出武關攻楚/取析十五城漢元年八月沛公攻武關入秦子嬰/立三
 月沛公兵從武關入至咸陽三/年五月轅生説漢王出武關又七國反周亞夫擊
 之趙渉説曰從此右走藍田出武關抵洛陽不過差
 一二日直入武庫擊鳴鼓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
 而下戰國策即墨大夫見齊王曰鄢郢大夫使收楚/故地即武關可以入矣武帝紀太初四年冬徙
 𢎞農都尉/治武關輿地廣記商洛縣東有少習秦謂之武闗
[007-10a]
 賈誼新書所謂建武關函谷臨晉關者大抵為備山
 東諸侯也田禄伯説呉王願得五萬人入武關淮南/王安曰發南陽兵守武關延岑自武關走
 南/陽林氏曰春秋時武關晉地非秦有也秦未得武關
 故不可以制楚穆公之世秦伐鄀與楚爭商密商密
 近武關呂氏曰沛公圍宛定南陽至丹水還攻胡陽
 攻析酈皆降攻武關入秦引兵繞嶢關踰蕢山擊秦
 軍至藍田遂西入咸陽此髙帝入關所歴也王氏曰
 臨晉以限東諸侯武關以限南諸侯函谷以限河北
[007-10b]
 沛公南出轘轅略南陽然後引兵而西則其破武關
 而入秦皆南境也晉桓温伐秦步兵自浙川趨武關/太康地理志嶢關在武關之西法
 言或問義帝初矯劉龕南陽項救河北二方分崩一/離一合設秦得人如何曰人無為秦也䘮其靈久也
 荆州記曰武關西北一百/二十里有商城漢為商縣
陳倉
 縣屬右扶風輿地廣記鳯翔府寳雞縣故陳倉故城
 在縣東二十里大散關在西南郡國志注三秦記曰/秦武公都雍陳倉城
 是/也
[007-11a]
河南韓殷
 申陽王河南鄭昌王韓司馬卬王殷呂氏曰漢王降
 申陽而置河南郡降魏豹而得河東郡虜司馬卬而
 置河内郡三河之地皆為漢有矣故告諸侯之辭有
 悉發關中兵收三河士之語也
滎陽
 漢屬河南今鄭州滎陽滎澤二縣故城在滎澤縣/西南十七里
 睢説秦昭王曰王下兵而攻滎陽則鞏成臯之道不
[007-11b]
 通呂氏曰滎陽成臯自春秋以來常為天下重地由
 秦而上晉楚於此而爭霸由秦而下楚漢於此而分
 雌雄天下既定七國淮南衡山之變猶睥眤此地而
 决成敗焉東都以後言形埶者及之者鮮矣人事既
 改則地之輕重亦有時而移也髙帝十二年詔陳平/灌嬰將十萬衆屯滎
 陽帝以天下新定恐易世之際人心或動揺故以信/臣重兵填南北之衝地理志成臯亦名制滎陽故虢
 國則成臯滎/陽皆東虢地
京索
[007-12a]
 元和郡縣志鄭州滎陽縣京水出縣南平地索水出
 縣南三十五里小陘山京縣故城縣東南二十里即
 鄭京城太叔之邑古大索城今縣治左傳鄭子皮子/太叔勞諸索氏
 小索城縣北四里史記正義京縣有大索城小索城
 楚漢戰滎陽京索間即此三城蒯通曰楚人起彭城
 轉鬭逐北至滎陽乗利席勝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
 索之間迫西山而不能進應劭曰京縣有/大索小索亭髙帝紀與
 楚戰滎陽南京索間
[007-12b]
   酈食其畫取楚之策
漢三年秋項羽擊漢㧞滎陽漢兵遁保鞏楚人聞韓信
破趙彭越數反梁地則分兵救之韓信方東擊齊漢王
數困滎陽成臯計欲捐成臯以東屯鞏雒以距楚食其
因曰臣聞之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
事不可成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夫敖倉天下
轉輸久矣臣聞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㧞滎陽不堅
守敖倉廼引而東令適卒分守成臯此天乃所以資漢
[007-13a]
方今楚易取而漢反卻自奪便臣竊以為過矣且兩雄
不俱立楚漢久相持不决百姓騷動海内揺蕩農夫釋
耒紅女下機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願足下急復進兵
收取滎陽據敖倉之粟塞成臯之險杜太行之道距飛
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形制之埶則天下知所
歸矣方今燕趙以定唯齊未下今田廣據千里之齊田
間將二十萬之衆軍於歴城諸田宗强負海岱阻河濟
南近楚齊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嵗月
[007-13b]
破也臣請得奉明詔説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上曰善
乃從其畫復守敖倉而使食其説齊王 轅生説漢王
曰漢與楚相距滎陽數嵗漢常困願君王出武關項王
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滎陽成臯間且得休息使韓信
等得輯河北趙地連燕齊君王乃復走滎陽如此則楚
所備者多力分漢得休息復與之戰破之必矣

 河南府之縣地理志東周所居元和郡縣志春秋晉
[007-14a]
 師克鞏縣本與成臯中分洛水西則鞏東則成臯後
 魏併焉爾雅鞏固也四面有山河之固因以為名
成臯
 漢河南之縣故虎牢郡縣志河南府氾水縣後屬/孟州
 東虢國鄭之制邑漢之成臯隋改曰/汜水項羽使曹咎守
 之漢王破之成臯故關在縣東南二里通典云後漢
 置關春秋襄公二年遂城虎牢十年戍鄭虎牢胡氏
 春秋傳曰虎牢鄭地故稱制邑至漢為成臯今為汜
[007-14b]
 水縣巖險聞於天下猶虞之下陽趙之上黨魏之安
 邑燕之榆關呉之西陵蜀之漢樂地有所必據城有
 所必守而不可以棄焉者也有是險而不能守故不
 繫於鄭地理志注穆天子傳云七萃之士生捕虎即/獻天子天子畜之東虢號曰虎牢 宋毛徳
 臣戍虎牢後魏晝夜/攻圍二百日乃克

 河南雒陽縣周公遷殷民是為成周郡縣志故洛陽
 城在縣東二十里顔氏曰魚豢云漢火行忌水故去
[007-15a]
 洛水而加隹如魚氏説則光武以後改為雒字
敖倉
 書仲丁遷于囂詩摶獸于敖後漢注詩薄狩于敖即/此秦於此築太倉亦曰
 敖庾在今鄭州/滎陽縣西北左傳晉師在敖鄗之間二山/名秦建敖
 倉於成臯太康地/理志敖地名在滎陽西北山上臨河有
 太倉孟康/注呂氏曰滎陽成臯控南北之衝故秦積粟
 於此通典巨橋盈而殷䘮成臯溢而秦亡郡縣志敖/山在鄭州
 滎澤縣西十五里宋武北征記秦時築倉於山上漢/髙祖因敖倉傍山築甬道下汴水河南府河隂縣本
[007-15b]
 漢滎陽地三皇山亦曰㟼鄗山上有三城即劉項相/持處括地志云敖倉在滎陽縣西十五里石門之東
 北臨汴水南/帶三皇山
成臯之險
 正義即氾水縣山險之道淮南王曰先要成臯之口
 人言絶成臯之道天下不通婁敬曰與項羽戰滎陽
 爭成臯之口輿地廣記孟州汜水縣有故虎牢城有/汜水關東南有成臯故關西南有旋門
 故關陸璣洛陽記洛陽四關東/有成臯關在汜水縣東南二里
太行之道
[007-16a]
 地理志太行山在河内山陽縣西北山陽故城在懐/州修武縣西北
 正義云在懐州河内縣河内縣本野王/太行山在西北北二十五里
 澤州之南羊腸之道也白起攻南陽河内修/武也太行道
 絶之范睢曰北斷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師不下山自/孟州
 綿亘至/幽州崔伯陽感山賦云或主或臣建功立業尤顯
 聞於後世則有决羊腸之險塹此山之道攻滎陽伐
 韓以威天下應侯為秦昭王之謀也據敖倉之粟杜
 中山之阨使天下知所歸者酈食其為漢髙祖之謀
[007-16b]
 也踰此山入射犬破青犢之衆殺謝躬於鄴以收復
 天下為心者漢光武之謀也濟河降射犬之衆還軍
 敖倉屬魏种以河北事然後西向以爭天下者魏武
 帝之謀也進據武牢扼其襟要俾竇建徳不能踰山
 入上黨收河東之地而卒以併天下者唐太宗之謀
 也郡國志河内野王縣有太行山有射犬聚世祖破/青犢輿地廣記射犬故城在懐州武徳縣北蔡澤
 謂范睢曰君相秦决羊/腸之險塞太行之口
飛狐之口
[007-17a]
 臣瓚曰飛狐在代郡西南正義蔚州飛狐縣北百五
 十里有秦漢故郡城西南有山俗號飛狐口文帝紀
 匈奴入上郡雲中以令免為車騎將軍屯飛狐匈奴
 傳云漢使三將軍軍屯北地代屯句注趙屯飛狐口
 後漢王霸與杜茂治飛狐道注云在今蔚州飛狐縣
 北通媯州懐戎縣即古之飛狐口晉劉琨自代出飛/狐口奔於安次
 常山圖經云山北四百餘里號飛狐口輿地廣記有/飛狐谷飛狐
 關在代國/南四十里
[007-17b]
白馬之津
 漢白馬縣屬東郡戰國策張儀曰决白馬之口以流
 魏氏蘇代説燕曰决白馬之口魏無黄濟陽楚伐魏/决白馬
 之/口髙誘曰白馬津名水經注河過黎陽縣南為白馬
 津津之東南有白馬城唐滑州黎陽津即此也今屬
 滑州白馬縣本衞之曹邑黄河去外城十二歩州郡/縣志白馬故關在衞 黎
 陽縣東一里酈食其説高祖曰杜白馬之津即此地/後更名黎陽津黎陽津一名白馬津在白馬縣北三
 十里鹿鳴城之西南隅/通典後魏改為黎陽津張耳陳餘從白馬渡河劉賈
[007-18a]
 擊楚度白馬津入楚地顔氏曰即今滑/州白馬縣河津袁紹遣顔良
 攻劉延於白馬郡縣志白馬山在白馬縣東北三十/二里開山圖曰有白馬羣行山上悲
 鳴則河决馳走則山崩津與縣葢取此/山為名 慕容徳改黎陽津為天橋津
歴城
 今齊州縣漢屬濟南田廣罷歴下兵即其地
武關見前/
 朱氏黼/曰漢楚自彭城之後割鴻溝之先漢惟京索
 一勝其他二戰每戰輒敗不特楚之兵威如飄風暴
[007-18b]
 雨非漢所能遏而漢之視楚如羔豚之畏貔虎自南
 鄭以來雖決策東鄉之計定於韓信明其為賊之義
 發於董公捐金以間其君臣之謀顓於陳平説布使
 叛楚捐關東地以與信越之義籌之隨何張良而其
 所以疲楚之力而分其埶者猶未之講也獨轅生進
 説使楚力分而漢休息迄用之以平天下若生之策
 所謂多方以誤之亟肄以闕/字之者歟髙帝自得是闕/十
 一/字而南彭越破薛公下邳羽於是棄成臯而東髙帝
[007-19a]
 破終公成臯羽於是復引兵而西羽㧞滎陽猶闕/字
 版也而漢之諸將已入其心腹燒其積聚矣羽不得
 已又揭揭而東羽方頓兵大梁分師援齊而漢之大
 兵已破其梟將㧞取成臯矣羽不得已又躑躅而西
 嵗月未久奔走不寧智勇無㡬前後受敵以一國之
 兵而分應數十以一人之力而奔命四方此其所以
 坐困歟 或曰漢取天下其征伐次敘大抵如秦秦
 人先據咸陽以為形勝之埶乃取巴蜀以為富饒之
[007-19b]
 本遂用范睢逺交近攻之策先滅韓魏次及楚及趙
 及燕然後并齊以一天下髙祖始居巴蜀由蜀而取
 三秦然後韓信引兵取魏取趙取燕取齊與髙祖會
 垓下以挫羽而滅之大抵先易而後難先小而後大
 先據形勢而後進取此用兵之道也
   賈誼論封梁淮陽
誼上疏曰陛下所以為蕃扞及皇太子之所恃者唯淮
陽代二國耳代北邊匈奴與强敵為鄰能自完則足矣
[007-20a]
而淮陽之比大諸侯廑如黒子之著面適足以餌大國
耳不足以有所禁禦髙皇帝𤓰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
如蝟毛而起以為不可故蔪去不義諸侯而虚其國擇
良日立諸子雒陽上東門之外畢以為王而天下安今
淮南地逺者或數千里越兩諸侯而縣屬於漢其吏民
繇役往來長安者自悉而補中道衣敝錢用諸費稱此
其苦屬漢而欲得王至甚逋逃而歸諸侯者已不少矣
其勢不可久願舉淮南地以益淮陽而為梁王立後割
[007-20b]
淮陽北邊二三列城與東郡以益梁不可者可徙代王
而都淮陽梁起於新郪以北著之河淮陽包陳以南揵
之江則大諸侯之有異心者破膽而不敢謀梁足以扞
齊趙淮陽足以禁呉楚陛下髙枕終無山東之憂矣文
帝於是從誼計廼徙淮陽王武為梁王北界泰山西至
髙陽得大縣四十餘城徙城陽王喜為淮南王撫其民
景帝立三年而呉楚趙與四齊王合從舉兵西鄉京師
梁王扞之卒破七國
[007-21a]
淮陽
 髙帝夷彭越分梁地為二國立子恢為梁王子友為
 淮陽王文四年徙代王武為淮陽王通典漢淮陽郡
 故城在陳州宛丘縣西南

 髙帝詔曰代地居常山之北與夷狄邊趙乃從山南
 有之逺數有胡宼難以為國頗取山南太原之地益
 屬代代之雲中以西為雲中郡則代受邊宼益少矣
[007-21b]
 文帝以代王入即位後分代為兩國立子武為代王
 參為太原王四年徙參為代王盡得故地都晉陽如
 故括地志并州太原地名大明城即古晉陽
雒陽上東門
 顔氏云東面最北出門曰上東門雒陽十二門李尤銘上
 東少陽厥位在寅水經注建春門即上東門也晉曰建陽

 文十二年武徙梁七國反先擊梁棘壁梁王城守睢
[007-22a]
 陽而使韓安國張羽等為將軍以距呉楚呉楚以梁
 為限不敢過而西 按睢陽今應天府宋城縣括地
 志州南二里外城中本漢睢陽縣張許守一城扞天
 下蔽遮江淮即此地也棘壁即左傳大棘括地志大
 棘故城在宋州寧陵縣西南七十里寧陵屬/拱州
新郪
 地理志汝南之縣春秋文十六年盟于郪丘應劭云
 秦伐魏取郪丘漢興為新郪蘇秦説魏曰南有新郪
[007-22b]
 則非漢改是名也按郡國志新郪建初四年徙宋公/於此水經注潁水東南逕宋公縣
 故城北/郪丘也後漢郭竟封郪侯注新郪縣屬汝南郡故城
 在今潁州今順/昌府汝隂縣西北郪丘城是也

 古陳國輿地廣記陳州宛丘縣楚頃襄王自郢徙都
 焉陳勝據陳自立為張楚漢髙帝置淮陽國
泰山
 今襲慶府奉符縣本漢博縣有泰山
[007-23a]
髙陽
 郡縣志髙陽故城在汴州雍丘縣西南二十九里髙
 陽氏佐少昊有功受封此邑陳留風俗傳髙陽在雍
 丘西南今開封府/雍丘縣酈生陳留髙陽人沛公至髙陽傳
 舍徐廣云今在圉縣耆舊傳云圉髙陽鄉郡國志圉/有髙陽亭
 輿地廣記圉縣故城在雍丘縣東南
淮南
 文十二年城陽王喜王淮南故地十六年復王故城
[007-23b]
 陽而立厲王三子王淮南故地三分之
   鄧禹説光武
鄧禹聞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於鄴禹進説
曰更始雖都關西今山東未安赤眉青犢之屬動以萬
數三輔假號往往羣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聽斷
諸將皆庸人掘起志在財幣爭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
非有忠良明智深慮逺圖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
崩離析形埶可見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於
[007-24a]
今之計莫若延攬英雄務悦民心立髙祖之業救萬民
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恱因令左右號
禹曰鄧將軍常宿止於中與定計議及王郎起兵光武
自薊至信都使禹發奔命得數千人令自將之别攻㧞
樂陽從至廣阿光武舍城樓上披輿地圗指示禹曰天
下郡國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慮天下不足
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淆亂人思明君猶赤子之慕慈
母古之興者在徳薄厚不以大小光武恱
[007-24b]
   邳肜對光武
世祖北至薊會王郎兵起使其將徇地所到縣莫不奉
迎唯和戎信都堅守不下肜聞世祖從薊還失軍欲至
信都乃先使五官掾張萬督郵尹綏選精騎二千餘匹
縁路迎世祖軍肜尋與世祖會信都世祖雖得二郡之
助而兵衆未合議者多言可因信都兵自送西還長安
肜廷對曰議者之言皆非也吏民歌吟思漢久矣故更
始舉尊號而天下嚮應三輔清宫除道以迎之一夫荷
[007-25a]
戰大呼則千里之將無不捐城遁逃虜伏請降自上古
以來亦未有感物動民其如此者也又卜者王郎假名
因勢驅集烏合之衆遂震燕趙之地況明公奮二郡之
兵揚嚮應之威以攻則何城不克以戰則何軍不服令
失此而歸豈徒空失河北必更驚動三輔墮損威重非
計之得者也若明公無復征伐之意則雖信都之兵猶
難會也何者明公既西則邯鄲埶成民不肯捐父母背
成主而千里送公其離散亡逃可必也世祖善其言而
[007-25b]
止即日拜肜為後大將軍和戎太守如故使將兵居前
北至堂陽范蔚宗論曰邳肜之廷對其為㡬/乎語曰一言可以興邦斯近之矣
鄴 薊
 相州臨漳縣本漢鄴縣 薊縣漢屬廣陽國今幽州
 燕山/府
信都
 冀州信都縣漢為信都國治光武自薊還聞信都獨
 為漢拒邯鄲即馳赴之任光為太守開門迎謁
[007-26a]
樂陽
 縣屬常山郡
廣阿
 縣屬鉅鹿郡輿地廣記趙州隆平縣本廣阿後漢注
 故城在象城縣西北象城本朝/改隆平
和戎
 東觀記王莽分鉅鹿為和戎郡居下曲陽以邳肜為
 卒正按鉅鹿郡下曲陽漢都尉治今祁州鼓城縣常/山
[007-26b]
 郡上曲陽今中山府曲/陽縣有上故此云下世祖徇河北至下曲陽肜舉
 城降
邯鄲
 縣屬趙國時王郎據邯鄲邯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盡今屬縣礠
 州
堂陽
 縣屬鉅鹿今冀州南宫縣堂陽鎮在堂水/之陽
   諸葛孔明對昭烈
[007-27a]
先主屯新野徐庻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
豈願見之乎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
傾頽奸臣竊命主上䝉塵孤不度徳量力欲扶大義於
天下而智術短淺遂用狓猖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
謂計將安出亮荅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
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衆寡然操遂能
克紹以弱為彊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
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
[007-27b]
江東已歴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與為援
而不可圗也荆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呉會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髙祖因
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
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
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巖阻西和諸
夷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内修政治天下有變則命一
[007-28a]
上將將荆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
秦川百姓孰敢不簟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
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
新野 隆中
 新野縣屬南陽郡唐省入鄧州穰縣 漢晉春秋諸
 葛亮家于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
 中
荆州
[007-28b]
 刺史初治漢壽武/陵後治南郡江/陵南齊志云中平末王
 睿始治江陵部郡七劉表傳云/荆州八郡劉表為牧開土遂廣
 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 漢沔左氏傳楚
 國漢水以為池注云漢水出武都至江夏南入江水
 經沔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中地理志東漢水受氐
 道水一名沔過江夏謂之夏水入江 南海詩江漢
 于疆于理至于南海左傳楚奄征南海 呉會呉郡
 會稽郡永建四年分會稽為呉郡呉志朱桓部伍呉
[007-29a]
 會二郡莊子釋文云浙江為呉會分界是也 巴蜀
 漢地理志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
益州
 刺史初治雒部郡九屬國三劉焉為牧徙治緜竹漢/川
 縣/又徙治成都璋其子也張魯據漢中取巴郡
宛洛
 南陽西通武關鄖關東南受漢江淮宛亦一都會也
 宛縣今鄧/州南陽縣洛陽東有成臯西有殽黽通典云襄陽北
[007-29b]
 接宛洛髙紀沛公北攻平隂絶河津南戰雒陽東軍
 不利略南陽郡圍宛城陳恢見沛公曰宛大郡之都
 也連城數十
秦川
 天水郡秦州秦始封之邑水經注秦水出大隴山秦
 谷歴三泉合成一水而歴秦川川有秦亭秦仲所封
 也髙紀漢王從故道襲雍故道鳯州/梁泉縣孔明出祈山岷/州
 長道縣岷州/今西和州斜谷興元府/裦城縣姜維欲乗虚向秦川出駱
[007-30a]
 谷鳯翔府/盩厔縣此自蜀攻秦之路
   王朴平邊策
周世宗即位獻平邊策曰唐失道而失呉蜀晉失道而
失幽并觀所以失之由知所以平之術當失之時君闇
政亂兵驕民困近者姦於内逺者叛於外小不制而至
於僭大不制而至於濫天下離心人不用命呉蜀乗其
亂而竊其號幽并乗其間而據其地平之之術在乎反
唐晉之失而已必先進賢退不肖以清其時用能去不
[007-30b]
能以審其材恩信號令以結其心賞功罰罪以盡其力
恭儉節用以豐其財徭役以時以阜其民俟其倉廩實
器用備人可用而舉之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上下
同心力彊財足人安將和有必取之勢則知彼情狀者
願為之間諜知彼山川者願為之先導彼民與此民之
心同是與天意同與天意同則無不成之功攻取之道
從易者始當今惟呉易圖東至海南至江可撓之地二
千里從少備處先撓之備東則撓西備西則撓東彼必
[007-31a]
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間可以知彼之虚實衆之彊弱
攻虚擊實則所向無前矣勿大舉但以輕兵撓之彼人
怯弱知我師入其地必大發以來應數大發則民困而
國竭一不大發則我獲其利彼竭我利則江北諸州乃
國家之所有也既得江北則用彼之民揚我之兵江之
南亦不難而平之也如此則用力少而收功多得呉則
桂廣皆為内臣岷蜀可飛書而召之如不至則四面並
進席巻而蜀平矣呉蜀平幽可望風而至唯并必死之
[007-31b]
宼不可以恩信誘必須以彊兵攻力已竭氣已䘮不足
以為邊患可為後圖方今兵力精練器用具備羣下知
法諸將用命一稔之後可以平邊是時世宗鋭意征伐
已撓羣議親敗劉旻於高平歸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
天下之志數顧大臣問治道選文學之士徐台符等二
十人使作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及平邊策朴在選中而
當時文士皆不欲上急於用兵以謂平定僭亂在修文
徳以為先唯翰林學士陶榖竇儀御史中丞楊昭儉與
[007-32a]
朴皆言用兵之策朴謂江淮為可先取世宗雅以知朴
及見其議論偉然益以為竒引與計議天下事無不合
遂决意用之歐陽公曰其陳用兵之略非特一時之策
至言諸國興滅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宼最
後亡其後宋興平定四方惟并獨後服皆如朴言
髙平
 縣屬澤州秦破趙於長平即此地顯徳元年次澤州
 及劉旻戰於髙原敗之追及於髙平又敗之
[007-32b]
呉江北諸州
 顯徳三年南征五年克淮南十四州以江為界揚楚/泗滁
 和光黄舒蘄/廬壽海泰濠揚泰滁和壽濠泗楚光海等州已為周
 有李景獻廬舒蘄黄
桂廣
 南漢據四十七州桂廣其都會也世宗平江北劉晟
 遣使修貢為楚人所隔
岷蜀
[007-33a]
 顯徳二年伐蜀克秦成階鳯
幽并
 石晉獻十六州于契丹瀛莫幽涿檀薊順蔚/朔雲應新媯濡武寰顯徳六
 年北伐取瀛莫定三關益津關為霸州瓦橋關/為雄州淤口關上置寨舒嚕
 謂周所取皆漢故地不足顧十四州之地皆可取矣
 世宗疾功志不就自太原以北十州通典十二/州有隆蔚入於
 劉旻忻代嵐石憲/麟并汾沁遼顯徳元年攻太原不克
 蘇文忠公曰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
[007-33b]
 其王霸之略皆定於畎畆中非仕而後學者也淮隂
 侯見髙皇帝於漢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
 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
 臥草廬中與先主策曹操孫權規取劉璋因蜀之資
 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
 而僥幸其或成者哉 張宣公曰蕭何為相之初首
 薦韓信為大將而三秦之計遂定此得為相用人之
 體
[007-34a]
 
 
 
 
 
 
 
 
[007-34b]
 
 
 
 
 
 
 
 通鑑地理通釋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