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11 通鑑地理通釋-宋-王應麟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鑑地理通釋卷二   宋 王應麟 撰
  厯代州域總叙中
   漢九國
史記漢興以來諸侯年表太史公曰漢興序二等韋昭/曰漢
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高祖末年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
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高祖子弟同姓為王者九國徐/廣
曰齊楚荆淮南燕趙梁代淮陽索隱曰徐氏九國不數/吳盖以荆絶乃封吳故也仍以淮陽為九今按下文所
[002-1b]
列有十國者以長/沙異姓故言九國唯獨長沙異姓而功臣侯者百餘人
自鴈門太原以東至遼陽顔氏云遼水之陽地/理志遼東遼陽縣為燕代
國常山以南太行左轉度河濟阿甄阿今鄆州東阿縣/正義云甄即濮州
鄄城縣/北音絹以東薄海為齊趙國自陳以西地理志淮/陽國陳縣南至
九疑括地志九疑山在永州唐興縣東/南一百里地理志在營道縣南東帶江淮榖泗
晉灼曰水經云泗水在魯卞縣臣/瓚曰榖在彭城泗之下流為榖水薄㑹稽為梁楚吳淮
南長沙國皆外接於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東盡諸侯
地大者或五六郡連城數十置百官宫觀僭於天子漢/書
[002-2a]
諸侯王表云自鴈門以東盡遼陽為燕代恒山以南太/行左轉度河濟漸于海為齊趙榖泗以往奄有龜蒙為
梁楚東帶江湖薄㑹稽為荆吳北界淮瀕畧廬衡為淮/南波漢之陽亘九疑為長沙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
胡越顔氏曰比謂相接/次也三垂謂北東南也漢獨有三河東郡潁川南陽自
江陵以西至蜀北自雲中至隴西與内史凡十五郡而
公主列侯頗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
廣彊庶孽以鎮撫四海用承衞天子也漢定百年之間
親屬益疎諸侯或驕奢怵邪臣計謀為淫亂大者叛逆
小者不軌于法以危其命殞身亡國天子觀於上古然
[002-2b]
後加惠使諸侯得推恩分子弟國邑故齊分為七徐廣/曰城
陽濟北濟南菑川膠/西膠東是分為七趙分為六徐廣曰河間廣川/中山常山清河梁分
為五徐廣曰濟陽濟/川濟東山陽也淮南分三徐廣曰廬/江衡山及天子支庶
子為王王子支庶為諸侯百有餘焉吳楚時前後諸侯
或以適削地是以燕代無北邊郡吳淮南長沙無南邊
如淳曰長沙之南更置郡燕代以北更置縁/邊郡其所有饒利兵馬器械三國皆失之矣齊趙梁
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納於漢諸侯稍微大國不過十餘
城小侯不過數十里上足以奉貢職下足以供養祭祀
[002-3a]
以蕃輔京師而漢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間犬牙相臨秉
其阸塞地利強本榦弱枝葉之勢也楚都彭城徐州彭/城縣
齊都臨菑青州臨/淄縣荆都吳平江府/吳縣高十二年更為吳郡/國
志輿地廣記吳王濞都廣陵今揚州江都縣按地理/志廣陵縣江都王非廣陵王胥皆都此不言濞也
南都夀春安豐軍/夀春縣燕都薊幽州/薊縣趙都邯鄲礠州邯/鄲縣梁都
睢陽應天府/宋城縣淮陽都陳陳州宛/丘縣代都中都汾州平遥縣/西南十二里
高紀云都晉陽太原府太原/縣如淳曰似遷都於中都吕氏曰史記書分趙山北
立子恒以為代王子長少游四方識輿地之大勢故其
[002-3b]
書法簡明得主名山川之餘意如此類非一漢書多改
之盖班氏所未達也如漢二年書置隴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闗外置河南郡六
年書封韓信為淮陰侯分其地為二國將軍劉賈數有/功以為荆王王淮東弟交為楚王王淮西則函谷之内
外淮水之東/西居然可見秦漢之間稱山北山南山東山西者皆指
太行太行在漢屬河内郡壄王山陽之間在今屬懷州
在天下之中故指此山以表地勢焉胡氏曰高帝懲泰/孤立大封同姓然
割地無制建侯無法封三庶孽/分天下半茍簡一時流患於後
   郡國更置
[002-4a]
地理志漢興以秦郡太大稍復開置又立諸侯王國武
帝開廣三邊故自高祖增二十六文景各六武帝二十
八昭帝一訖於孝平凡郡國一百三縣邑千三百二十
四道三十二侯國二百四十一地東西九千三百二里
南北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晉志漢分内史為三部更
置郡國二十有三桂陽江夏豫章河内魏郡東海楚國
平原梁國定襄泰山汝南淮陽千乘東萊燕國清河信
都常山中山渤海廣漢涿郡合二十三三内史者河上
[002-4b]
渭南中地武帝改以為京兆馮翊扶風是為三輔文增
厥九廣平城陽淄川濟南膠東河間廬江衡山武帝改
衡山曰六安景加其四濟北濟陰山陽北海宣帝改濟
北曰東平武帝開越攘胡初置十七南海蒼梧鬱林合
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平西南夷置䍧柯越
嶲沈黎汶山犍為益州六郡西置武都郡又分立零陵
郡合十七郡拓土分疆又増十四𢎞農臨淮西河朔方
酒泉陳留安定天水𤣥菟樂浪廣陵敦煌武威張掖昭
[002-5a]
帝少事又增其一金城至平帝元始二年凡新置郡國
七十有一與秦四十合一百一十有一今按晉志云郡
國一百十一而漢志止一百三以秦郡攷之南海因舊
名桂林更名鬱林象郡更名日南閩中元封元年虛其
地則四十郡省者一因改者三漢初未定兩粤止有三
十六郡通典謂新置六十三與秦四十合百三亦未攷
此也以武帝初置郡攷之天漢四年并沈黎于蜀始元
五年罷儋耳臨屯真番地節三年并汶山于蜀初元三
[002-5b]
年罷珠厓凡省六郡而臨屯真番元封三年開朝鮮所
置者晉志不載則并省者四除八郡正合漢志一百三
之數林氏云漢山川不出禹貢分域而里數倍加者古
今尺步不同吳氏云南北萬三千餘里舉朔方日南而
言按史記平凖書漢連兵三嵗誅羌滅南越番禺以西
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即晉志所謂初置者南海至儋
耳九郡皆南越地武都至汶山五郡皆西南夷地夜郎
為犍為滇為益州今化外/姚州并零陵為十七郡酒泉武威
[002-6a]
張掖敦煌本匈奴昆邪休屠地是為河西四郡並金城
謂之河西五郡又定朝鮮為四郡樂浪𤣥莵在遼東之
東通典云今為東夷之地臨屯治東暆真番治霅見于
茂陵書又擊匈奴取河南地築朔方亦初郡也元朔置
蒼海三年而罷元始置西海中興而廢故志不著隴西
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是為六郡名將多出焉北地
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鴈門代郡西河是為縁邊八郡除
北地西河而益右北平上谷漁陽是為縁邊九郡存其
[002-6b]
國號而屬漢者曰屬國置都尉安定上郡天水五原張
掖是為五屬國其後金城西河北地亦置焉按武帝初
置無象郡茂陵書云/治臨塵昭紀元鳳五年罷象郡分屬鬱林
牂柯而史不書建置之始盖闕文也賈捐之建議棄珠
厓曰制南海以為八郡是時儋耳已并屬珠厓矣三方
之開皆自好事之臣西南夷發於唐蒙司馬相如兩粤
起嚴助朱買臣朝鮮由涉何昔者堯禹之德訖于四海
而地不盡四海故地不足而德有餘若漢則廣地而已
[002-7a]
秦地南不過閩粤北不過太原漢又廣於秦矣凡中國/為内郡宣元成紀所謂内郡國也縁邊有夷狄障塞者
為外郡又按馬援說楊廣曰前披輿/地圖見天下郡國百有六所當攷揚雄曰大漢左東
海右渠搜前番禺後陶塗東南一尉西北一候注㑹稽/東部都
尉燉煌玉/門闗候
   十三部
百官表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秩六百
石員十三人漢十三部闗中三河司𨽻自察之刺史所/以有十三員者征和以前司𨽻所統亦有
刺史察/之也前後漢地理志武帝開地斥境南置交趾顔氏/曰胡
[002-7b]
廣記云漢既定南越之地置交趾/刺史别於諸州令持節治蒼梧北置朔方之州胡廣/記曰
漢分雍州置朔方刺史雍州即漢凉州也以廣之言攷/之則凉州疆界濶逺分朔方諸郡别置刺史察之是凉
州冇兩/刺史也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夏有徐梁而無幽并周/有幽并而無徐梁漢兼
其制則為/十一州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兼夏周之制/為十一州新
置交州并司𨽻/所領為十三部司𨽻校尉部按前漢志司𨽻校尉武帝/征和四年初置察三輔三
河𢎞農則今年初置十/三部尚未有司𨽻校尉京兆扶風馮翊𢎞農河内河南
河東七郡昭帝始元元年有司請河内屬/冀州河東屬并州本屬司𨽻部豫州刺史部
潁川汝南沛郡梁魯國凡三郡二國冀州刺史部魏鉅
[002-8a]
鹿常山清河郡趙平干宣帝改/曰廣平真定中山信都河間國
凡四郡六國兖州刺史部陳留山陽濟陰泰山東郡城
陽淮陽東平國凡五郡三國徐州刺史部琅邪東海臨
淮郡泗水廣陵楚國凡三郡三國青州刺史部平原千
乘濟南北海東萊齊郡菑川膠東高宻國凡六郡三國
荆州刺史部南陽江夏桂陽武陵零陵南郡長沙國凡
六郡一國揚州刺史部廬江九江㑹稽丹陽豫章郡六
安國凡五郡一國益州刺史部漢中廣漢武都犍為越
[002-8b]
嶲益州䍧柯蜀郡凡八郡凉州刺史部隴西金城昭帝/置
天水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安定北地凡九郡并州刺史
部太原上黨西河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鴈門上郡凡九
郡幽州刺史部渤海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𤣥莵
樂浪涿代郡廣陽國凡十郡一國交州刺史部南海鬱
林蒼梧交趾合浦九真日南七郡後漢與前異者司𨽻
治河南朔方屬并州建武十一/年省朔方交阯曰交州建安二/年改
氏云武帝初置朔方郡今夏州朔/方縣北别令刺史監之不在
[002-9a]
十三州之限通典云十三部不常所治後漢司𨽻治河
今河/南府豫治譙今亳州/酇縣兖治昌邑今濟州/金鄉縣徐治郯今淮/陽軍
下邳/縣青治臨淄今青/州縣凉治隴今秦州/隴城縣并治晉陽今太原/府太原
縣省入/榆次冀治鄗今趙州/高邑縣幽治薊今幽/州縣揚治厯陽今和/州縣
治漢夀今常德府/武陵縣益治雒今漢/州縣交治廣信今梧州/蒼梧縣刺史
更名牧者凡四改綏和元年元夀二年/建武元年中平五年光武都洛陽闗
中復置雍州後罷興平元年分凉州河西四郡為雍州
是為十四州建安十八年并十四州復為九州獻帝紀
[002-9b]
所謂復禹貢九州者省幽并以為冀省司隸凉以為雍
省交州以入荆益於是有兖豫青徐荆揚冀益雍禹貢/無益
有梁其/地一也是時曹操自立為魏公欲廣冀州而益其地非
復古也荀彧傳云操領冀州牧或説操宜/復古置九州則冀州所制者廣大
   後漢郡國
郡國志世祖中興惟官多役煩乃命并合省郡國十縣
邑道侯國四百餘所紀云建武六年詔省減吏員幷/合郡縣於是并省四百餘縣
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國二和帝置三安帝又命屬國
[002-10a]
别領比郡者六廣漢蜀郡犍為張掖居延遼東又所省
縣漸復分置至於孝順凡郡國百五縣邑道侯國千一
百八十永興初有鄉三千六百八/十二亭萬二千四百二十郡國比前志增二縣
邑道侯國比前志少三百九十七晉志光武在彫耗之
辰郡國蕭條并省者八城陽淄川高宻膠東六安真定
泗水廣陽按光武紀建武十三年并/省西京國廣陽當作廣平今按郡國志云省
郡國十此云并省者八盖後復河間廣陽明帝置一永
昌章帝置二任城吳郡和順改作其名有九和置濟北
[002-10b]
廣陽順改淮陽為陳改楚為彭城濟東為東平臨淮為
下邳千乘為樂安信都為安平天水為漢陽郡國百有
八焉省前漢八分置五改/舊名七因舊九十六桓靈頗增於前復置六郡桓
高陽高涼博陵靈南安鄱陵廬陵今按靈又置一汶山
以汶江蠶陵/廣柔三縣置獻分置二永寧分巴/郡置西海通典東樂浪西
燉煌南日南北鴈門西南永昌四履之盛亦如前漢今/按
興平元年孫䇿分立廬陵建安十五年孫權分立鄱陽/乃獻帝時十道志云靈帝末揚州刺史劉遵上書分立
二/郡文中子見牧守屢易曰堯舜三載考績仲尼三年有
[002-11a]
成今旬月而易吾不知其道三代之興邦家有社稷焉
兩漢之盛牧守有子孫焉不如是之亟也無定主而責
之以忠無定民而責之以化雖曰能之末由也已迂齋
樓氏曰聖王不作建國封侯之法一壞於秦而不可復
破萬國而為郡縣罷五等而立守宰内樂其下之易制
而吏不得以私其民國無定民民無固志不知夫無定
民於下是無定民於國也無固志於上是無固志於君
也謫戍倡亂天下瓦解郡殺其守縣刼其令三十六郡
[002-11b]
鞠為盜淵南陽之齮三川之由泗川之壯或降或死平
時無尺寸之柄文法吏議不少貸宜其拱手無䇿也雖
然郡縣初置守宰猶能有所為也武職甲卒屬於都尉
虎符調發召而復來嵗及立秋都肄講武則兵權不盡
屬於公上也鹽鐵筦𣙜之利未興放散官錢捐以予民
則利權不盡歸於公上也直指未遣使司𨽻未置員刺
史未臨察則事權不盡聴於公上也兵皆郡守之兵則
選練易以精財皆郡守之財則斂散易以專事皆郡守
[002-12a]
之事則施置易以便不滿嵗不為真不數年不一易彼
自丞尉以上貶退稱進出於其手民習於教條不敢有
慢易之心氣勢聮屬運掉不難有尊重難危之勢而無
朝暮不保之憂視其郡如視其家待其民如待其子弟
是以守馮翊者得以奏令而換縣守渤海者得以單車
而平賊守南陽者得以誅宛令之輕已盜賊竊發應時
捕討誅其渠帥支黨解散則無潰決之虞羣偷縱横披
籍輒在把其宿負痛斷窟穴則無陰伏之患惟不有以
[002-12b]
奪其權故吏得以行其志惟吏得以私其民故亦得以
不負於其國中興以來併武職於太守罷都試於郡國
守相之權非曩日比矣然桂陽任衛䬃者十年山陽任
秦彭者六年循吏之效表表為中興第一雲中守以兵
敗而功曹與之俱斃漁陽守以戰沒而主簿自投以赴
雖安順以後分守陵夷而吏民愛戴猶不少减范文正
公曰周漢李唐雖有禍亂而能中興者人未厭德作亂
者不能革天下之心是邦本之固也六朝五代之亂鮮
[002-13a]
克中興者人厭其德弔民者有以革天下之心是邦本
之不固也屏山劉氏曰賦斂急則守令才賦斂寛則守
令賢守令賢則民寛守令才則民擾由上使之也莽能
移漢之社稷而不能移漢之民心
   漢郡國鹽鐵官
通鑑武帝元狩四年冬置鹽鐵官昭帝始元六年春詔
問賢良文學民所疾苦皆對願罷鹽鐵官於是鹽鐵之
議起焉元帝初元五年六月罷鹽鐵官永光三年冬以
[002-13b]
用度不足復鹽鐵官
 鹽鐵論文學曰文帝時無鹽鐵之利而民富今有之
 而百姓困丞相請且罷闗内鐵官今攷官自煑鹽自
 齊燕始管子有渠展之鹽伐菹薪煑/水為鹽又曰燕有遼東之煑其後齊祈望守
 之左/傳鐵有官自秦始管子計人用鐵税之而已官未/嘗冶鑄太史公自序司馬昌為
 秦王/鐵官至漢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大司農有斡官鐵
 市兩長丞有郡國鹽官鐵官續志注出鹽多者置鹽/官主鹽税出鐵多者置
 鐵官主/鼔鑄後漢皆屬郡縣建初中章帝議復鹽鐵官大
[002-14a]
 司農鄭衆諫以為不可詔數切責衆執之不移帝不
 從和帝詔曰先帝遺戒郡國罷鹽鐵之禁縱民煑鑄
 入税縣官如故事
   鹽官
 地理志河東郡安邑縣 太原郡 又晉陽縣 南
 郡巫縣 鉅鹿郡堂陽縣 渤海郡章武縣 千乘
 郡 北海郡都昌縣 又夀光縣 東萊郡曲成縣
  又東牟縣 又惤縣 又昌陽縣 又當利縣
[002-14b]
 琅邪郡海曲縣 又計斤縣 又長廣縣 㑹稽郡
 海鹽縣 蜀郡臨卭縣 犍為郡南安縣 巴郡朐
 忍縣 隴西郡 安定郡三水縣 北地郡弋居縣
  上郡獨樂縣 又龜兹縣 西河郡富昌縣 朔
 方郡沃壄縣 五原郡成宜縣 鴈門郡樓煩縣
 漁陽郡泉州縣 遼西郡海陽縣王尊補遼/西鹽官長遼東郡
 平郭縣 南海郡番禺縣 蒼梧郡高要縣 總三
 十有六又鴈門郡沃陽縣鹽/澤在東北有長丞
[002-15a]
 漢鹽官在東南者不多有㑹稽纔一廣陵無之遺利
 猶在民也唐天下有鹽之縣一百五江南十二淮南
 二郡縣志楚州鹽城縣本漢鹽瀆縣州長百六十里/在海中洲上有鹽亭百二十三所毎嵗煑鹽四十
 五萬石揚州海陵縣鹽監嵗煑鹽六十萬石而楚州/鹽城浙西嘉興臨平兩監所出次焉計毎嵗天下鹽
 利當租賦/三分之一今以紹興末年攷之兩浙有場四十二淮
 東有場二十視古益宻矣
   鐵官
 地理志京兆鄭縣 馮翊夏陽縣 扶風雍縣 又
[002-15b]
 漆縣 𢎞農郡宜陽縣 河東郡安邑縣 又皮氏
 縣 又平陽縣 又絳縣 太原郡大陵縣 河内
 郡隆慮縣 河南郡 潁川郡陽城縣 汝南郡西
 平縣 南陽郡宛縣 廬江郡皖縣 山陽郡 沛
 郡沛縣 魏郡武安縣 常山郡都鄉縣 涿郡後/漢
 永元十五年復置/涿郡故安鐵官 千乘郡 又千乘縣 濟南郡
 東平陵縣 又厯城縣 泰山郡嬴縣 齊郡臨淄
 縣 東萊郡東牟縣 琅邪郡 東海郡下邳縣
[002-16a]
 又朐縣 臨淮郡鹽瀆縣 又堂邑縣 桂陽郡續/志
 耒陽有鐵官建武中/太守衛颯上起鐵官 漢中郡沔陽縣 蜀郡臨邛
 縣 犍為郡武陽縣 又南安縣 隴西郡 漁陽
 郡漁陽縣 右北平郡夕陽縣 遼東郡平郭縣
 中山國北平縣 膠東國郁秩縣 城陽國莒縣
 東平國 魯國魯縣 楚國彭城縣 廣陵國 總
 四十有九
 管子曰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漢闗内有鐵官盖始
[002-16b]
 元罷之而復置張湯𫝊趙國以冶鑄為業王數訟鐵
 官事志所載趙/國無鐵官征和二年涿郡鐵飛河平二年沛郡
 冶鐵飛則菑異動焉陽朔三年潁川鐵官徒盜庫兵
 永始三年山陽鐵官徒盜庫兵則姦宄生焉唐天下
 有鐵之縣一百三宋鐵冶七十七皆多於漢蘇文忠
 公謂徐州東北七十餘里即利國監自古為鐵官凡
 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常為盜賊所窺即漢彭城/鐵官也
 興末鐵坑興者三百七十七乾道中鐵嵗收二百十
[002-17a]
 六萬二千一百四十四斤 鹽鐵使始於唐乾元元
 年第五琦
   輿地圖
漢有司空郡國輿地圖周禮大司徒/職方氏注武帝案以封三子
光武披以定天下明章以等諸侯之租陳氏曰戰國䇿
士每言闚周室則按圖籍以争天下蕭何入秦獨收圖
籍自漢守之司空寖以泄布如江都淮南諸王皆按輿
地謀變而王鳳亦云太史公書有地形阨塞不宜在諸
[002-17b]
侯王然則古圖志雖司徒掌之而藏在司馬袐不得見
先王所以弭姦消患者其慮逺哉王氏曰先王建國所
以周知九州封域與其人民之數者詔地事則有圖詔
觀事則有志比生齒則有籍指掌圖序曰昔蘇秦按此
以説諸侯而知六國有十倍之埶蕭何藏此以相高祖
而知天下阨塞之所在聚米為象馬援以度隗囂建樓
以畫德裕以服南詔藩鎮強梁於河北而險要詳於吉
甫先零跋扈於隴西而地形上於充國規制華夷靡不
[002-18a]
憑此元和郡縣圖志序曰秦皇并六國罷侯置守漢武
討百蠻窮兵黷武雖裂為郡縣逺過殷周而教令所行
威懷所服亦不越於三代
   三國州郡
通典云魏據中原有州十二司𨽻荆通典無/荆州豫兖青徐
凉秦治上邽/今秦州冀幽并揚雍有郡國六十八蜀全制巴蜀
置益治成/都治漢中/今興元二州有郡二十二吳北據江南盡
海置交治龍編/今安南治番禺/今廣州治南郡/今江陵治江夏/今鄂州治建/業今
[002-18b]
建/康五州有郡四十三晉志魏武置十二新興樂平西平/新平畧陽陰平
帶方譙樂陵章/武南鄉襄陽所省七上郡朔方五原雲/中定襄漁陽廬江文帝置七朝/歌
陽平弋陽魏興/新城義陽安豐明及少帝增二明帝上庸/少帝平陽得漢郡者五
十四焉蜀先主置郡九巴東巴西梓潼江陽汶/山漢嘉朱提宕渠涪陵後主増
雲南/興古得漢郡者十有一焉吳大帝置郡五臨賀武昌/珠厓新都
廬陵/南部少帝景帝各四少臨川臨海衡陽湘東景/天門建安建平合浦北部歸命侯
置十二始安始興邵陵安成新昌武平/九德吳興東陽桂林滎陽宜都得漢郡者十有
八焉魏以司隸之三河𢎞農冀之平陽為司州分雍州
[002-19a]
河西為凉州隴右為秦州分遼東昌黎𤣥莬帶方樂浪
為平州後合為幽州揚荆二州魏吳並立魏揚治夀春
荆治襄陽吳分南海蒼梧鬱林為廣州交阯日南九真
合浦為交州吕岱傳表分海南三郡為/交州海東四郡為廣州蜀以建寧太守
遥領交州建寧漢益州/永昌今姚州魏明帝詔郡縣條為劇中平宋/志
吳得揚荆交三州蜀得/益州魏氏猶得九焉
   晉十九州
地理志晉武帝太康元年平孫氏增置郡國二十三滎
[002-19b]
陽上洛頓丘臨淮東莞襄城汝陰長廣廣寗昌黎新野
隨郡陰平義陽毘陵宣城南康晉安寧浦始平略陽樂
平南平省司隸置司州别立梁秦寧平四州仍吳之廣
州凡十九州司治洛陽兖治廩丘今濮州/雷澤縣豫治項今陳/州項
城/冀治房子今趙州/臨城縣并治晉陽青治臨淄徐治彭城今/徐
州/荆初治襄陽後治江陵揚初治夀春後治建業凉治
武威今凉/州雍治京兆秦治上邽今秦/州益治成都梁治南
今興/元府寧治雲南今姚/州幽治涿今幽州/范陽縣平治昌黎漢遼/西交
[002-20a]
黎唐安/東府交治龍編唐安/南府廣治番禺今廣/州惠帝分揚之豫
章至晉安七郡荆之桂陽武昌安成三郡立江州宋州/郡志
云太康元年天下一統凡十六州後又分凉雍為/秦分荆揚為江分益為寜分幽為平而為二十矣郡國
一百七十三仍吳所置二十五仍蜀新置十一仍魏/所置二十一仍漢舊九十三置二十三
嘉南度境宇殊狹九州之地有其二焉晉以魏公族㣲/弱委兵諸王遞
相攻伐致亂尤速成八王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長沙王又 都王穎河間王顒東海王越
   宋二十二州
通典云自東晉成帝時中原流民多南渡遂於江漢淮
[002-20b]
之間僑立州郡以撫其民中間併有廢置離合非一不
能詳制焉今大較以孝武大明八年為正凡二十二州
揚治建業南徐治京口今鎮江/丹徒縣徐治彭城南兖治廣陵
兖治瑕今襲慶府/瑕丘縣南豫治厯陽豫治汝南今蔡州/汝陽縣江治
尋陽今江/州青治臨淄初治厯城今濟南府縣後治/廣固今青州益都縣後移治冀治
厯城司治義陽今信/陽軍荆治南郡今江/陵府郢治江夏湘治臨
今潭/州雍治襄陽梁治南鄭秦亦治南鄭益治成都寧
治建寧今姚/州廣治南海今廣/州交治龍編越治臨鄣今亷/州
[002-21a]
郡凡二百三十八縣千一百七十九宋志江左又分荆
為湘或離或合凡有揚荆湘江梁益交廣其徐州則有
過半豫州唯得譙城而已宋分揚為南徐徐為南兖揚
州之江西悉屬豫州分荆為雍分荆湘為郢分荆為司
分廣為越分青為冀分梁為南北秦太宗初青冀徐兖
及豫州淮西不守於鍾離今濠/州縣置徐州淮陰今楚/州縣為北
兖而青冀治贛榆今海州/東海縣江左大鎮莫過荆揚故謂荆
州為陜西二州户口居江南之半揚州為根本委荆州
[002-21b]
以閫外李忠定曰六朝能保守江左以强兵巨鎮盡在
淮南荆襄間杜佑曰宋孝武改更舊制國吏/不得稱臣自兹以還建侯日削
   齊二十三州
通典齊青治朐山今海/州縣冀治漣口今泗州/漣水縣豫治夀春北
兖治淮陰北徐治鍾離又置巴治巴東今䕫/州其餘因宋
代州二十有三郡三百九十五縣千四百七十四南齊
志三峽險隘山蠻寇賊宋立三巴校尉以鎮之後省建
元二年分荆州巴東建平益州巴郡為州立刺史
[002-22a]
   梁陳州郡
隋地理志梁天監十年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縣千
二十二其後開閩越克淮浦平俚洞破牂柯又以舊州
析置大同中州百有七陳氏土宇彌蹙西亡蜀漢北失
淮肥以長江為境有州四十二地轉狹而州益多郡百
有九縣四百三十八司馬公曰陳國不能居天下五分
之一文中子叔恬曰敢問元經書陳亡而具五國何也
子曰江東中國之舊也衣冠禮樂之所就也永嘉之後
[002-22b]
江東貴焉而卒不貴無人也齊梁陳於是乎不與其為
國也及其亡也君子猶懷之書五國並時而亡盖傷先
王之道盡墜故君子大其言極其敗於是乎掃地而求
更新也
   後魏州郡
地形志州百十有一郡五百十九縣千三百五十二劉
氏曰拓䟦氏乗後燕之衰蠶食并冀三十餘年而中國
畧定遷洛之後稍用夏禮母后亂於内羣盜撓其外禍
[002-23a]
始於六鎮釁成於爾朱國分為二而亡矣通典六鎮在/朔州雲州單
于府界正始中更立三戍正光五年改鎮為州郡縣志/沃野故城在天德軍城北六十里即後魏六鎮從西第
一鎮也自北出石門障即光禄城城東北有懷朔古城/朔州即後魏六鎮從西第二鎮也武川城今名里城後
魏六鎮從西第三鎮在軍北二百里北史太和十八年/八月幸懷朔武川撫冥柔𤣥等四鎮 薄骨律鎮靈州
温池縣懷荒禦夷鎮蔚州薄河南四鎮碻磝滑臺洛陽/虎牢 明帝以沃野懷朔 骨律武川撫㝠柔𤣥懷荒
禦夷諸鎮/並改為州
   北齊後周州郡
隋志通典自東西魏之後天下三分梁陳有江東高氏
[002-23b]
據河北有州九十七郡百六十縣三百六十五後周書/周平齊
得州五十郡一百六/十二縣三百八十宇文有闗西南清江漢西兼巴蜀
及平齊有州二百十一郡五百八縣千一百二十四晉
宋之後至周割據分裂州部乃倍兩漢
   隋州郡
隋志通典開皇三年以官繁民弊廢五百餘郡以州治
民職同郡守無復刺舉之任九年滅陳天下始合為一
析置州縣煬帝平林邑置蕩農沖三州既而併省諸州
[002-24a]
改州為郡依漢制置太守以司隸刺史相統治定吐谷
渾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凡郡一百九十縣一千
二百五十五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萬四千八百十
五里東南皆至海西至且末沙州以東唐地里志渡且/末河五百里至播仙鎮故
且末/域也北至五原豐/州何氏曰天下久分裂而難合也而秦
隋合之然皆止於二世自古亡國無速於此天下之業
既定而猶虛用其衆也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及其世秦隋是也
 
[002-24b]
 
 
 
 
 
 
 
 通鑑地理通釋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