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a0035 金史-元-托克托 (master)


[028-1a]
欽定四庫全書
 金史卷二十八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志第九
  禮一郊/
金人之入汴也時宋承平日久典章禮樂粲然備具金
人既悉收其圖籍載其車輅法物儀仗而北時方事軍
旅未遑講也既而即㑹寧建宗社庶事草創皇統間熙
[028-1b]
宗巡幸析津始乗金輅導儀衛陳鼓吹其觀聴赫然一
新而宗社朝㑹之禮亦次第舉行矣繼以海陵狼顧志
欲併吞江南乃命官修汴故宫繕宗廟社稷悉載宋故
禮器以還外而黷武内而縱欲其猷既失奚敢議禮樂
哉世宗既興復収嚮所遷宋故禮器以旋迺命官參校
唐宋故典沿革開詳定所以議禮設詳校所以審樂統
以宰相通學術者於一事之冝適一物之節文既上聞
而始彚次至明昌初書成凡四百餘卷名曰金纂修雜
[028-2a]
録凡事物名數支分派引珠貫棊布井然有序炳然如
丹又圖吉凶二儀鹵簿十三節以備大葬小鹵簿九節
以備郊廟而命尚書左右司春官兵曹太常寺各掌一
本其意至深逺也是時㝢内阜安民物小康而維持幾
百年者實此乎基嗚呼禮之為國也信矣夫而況闗睢
麟趾之化其流風遺思被於後世者為何如也宣宗南
播彊宇日蹙旭日方升而爝火之燃蔡流弗東而餘燼
滅矣圖籍散逸既莫可尋而其宰相韓企先等之所論
[028-2b]
列禮官張瑋與其子行簡所私著自公紀亦亡其𫝊故
書之存僅集禮若干卷其藏史館者又殘缺弗完姑掇
其郊社宗廟諸神祀朝覲㑹同等儀而為書若夫凶禮
則略焉葢自熙宗海陵衛紹王之繼弑雖曰鹵簿十三
節以備大葬其行乎否耶葢莫得而考也故宣孝之喪
禮雖存亦不復紀噫告朔餼羊雖孔子所不去而史之
缺文則亦慎之作禮志
南北郊金之郊祀本於其俗有拜天之禮其後太宗即
[028-3a]
位乃告祀天地葢設位而祭也天徳以後始有南北郊
之制大定明昌其禮寖備南郊壇在豐宜門外當闕之
已地圓壇三成成十二陛各按辰位壝墻三匝四面各
三門齋宫東北厨庫在南壇壝皆以赤土圬之北郊方
丘在通𤣥門外當闕之亥地方壇三成成為子午卯酉
四正陛方壝三周四面亦三門朝日壇曰大明在施仁
門外之東南當闕之卯地門壝之制皆同方丘夕月壇
曰夜明在彰義門外之西北當闕酉地掘地汙之為壇
[028-3b]
其中常以冬至日合祀昊天上帝皇地祗於圜丘夏至
日祭皇地祗於方丘春分朝日於東郊秋分夕月於西
郊大定十一年始郊命宰臣議配饗之禮左丞石琚奏
曰按禮記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祖配上帝也
葢配之者侑神作主也自外至者無主不止故推祖考
配天尊之也兩漢魏晉以來皆配以一祖至唐髙宗始
以髙祖太宗崇配垂拱初又加以髙宗遂有三祖同配
之禮至宋亦嘗以三帝配後禮院上議以為對越天地
[028-4a]
神無二主由是止以太祖配臣謂冬至親郊宜從古禮
上曰唐宋以私親不合古不足為法今止當以太祖配
又謂宰臣曰本國拜天之禮甚重今汝等言依古制築
壇亦宜我國家絀遼宋主据天下之正郊祀之禮豈可
不行乃以八月詔曰國莫大于祀祀莫大于天振古所
行舊章咸在仰惟太祖之基命詒我本朝之燕謀奄有
萬邦于今五紀因時制作雖增飾于國容推本奉承猶
未遑于郊見況天休滋至而年穀屢豐敢不繹敷曠文
[028-4b]
明昭太報取陽升之至日將親饗于圜壇嘉與臣工共
圖熙事以今年十一月十七日有事于南郊咨爾有司
各揚乃職相予肆祀罔或不欽乃於前一日遍見祖宗
告以郊祀之事其日備法駕鹵簿躬詣郊壇行禮 儀
注齋戒用唐制大祀散齋四日致齋三日中祀散齋二
日致齋一日天子親祀皆前期七日攝太尉誓亞終獻
官親王陪祀皇族於宫省皇族十五以上官雖不至七
品者亦助祭受誓又誓百官於尚書省攝太尉南向司
[028-5a]
徒北向監祭御史在西監禮博士居束皆相向太常卿
在司徒後重行北向司天監光禄丞太廟令丞大樂令
丞太官令丞良醖令廩犧令郊社丞司尊太祝奉禮郎
協律郎諸執事官皆重行西上北向禮直官以誓文授
攝太尉乃誓曰維某年歳次某甲某月某日某甲皇帝
有事於南郊各揚其職其或不㳟國有常刑禮直官贊
曰七品以下官皆退餘皆再拜退誓於宫省之儀皆同
於是皇帝散齊于别殿前致齋一日尚舍設御坐於大
[028-5b]
安殿當中南向設東西房於御坐之側設御幄於室内
施簾於楹下享前三日陳設小次享前一日設拜褥及
皇帝版位皇帝飲福位及黄道氊褥自玉輅下至升輿
所及致齋之日通事舍人引文武五品以上官陪位如
式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並結珮俱詣閤奉迎上丑
二刻侍中板奏外辦皇帝服衮冕結珮乗輿出警蹕侍
衛如常儀皇帝即御坐東向坐通事舍人承𫝊殿上下
俱拜訖西面贊各祗候一刻頃侍中跪奏臣某言請降
[028-6a]
就齋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座入室羣官皆退諸執事
官皆宿於正寢治事如故不弔喪問疾不判署刑殺文
字不決罰罪人不與穢惡事致齋日惟祀事則行餘悉
禁已齋而闕者通攝行事 陳設前祀五日儀鸞尚舍
陳設齋宫有司設扈從侍衛次於宫東西又設陪祀親
王次宫東稍南西向北上宗室子孫位於其後又設司
徒亞終獻行事執事官次於壇南外壝門之東西向北
上重行異位又設天名房在壇南外壝門之東西向大
[028-6b]
禮使次於其後皆西向又設席大屋於壇外西北駐車
輅以備風雪祀前三日尚舍設大次於東壝外門内道
北南向又設小次於璮下卯陛之北南向有司設饌幔
於東壝中門之北南向設兵衛各服其器服守衛壝門
每門二人郊社令帥其屬埽除壇之上下及壝之内外
乃為燎位在南中壝東門之東壇之巳位又為瘞坎在
中壝内戍位祀前二日大樂令帥其屬設登歌之樂於
壇上稍南北向玉磬在午陛之西金鐘在午陛之東柷
[028-7a]
一在鐘前稍北敔一在磬前稍北東西相向歌工之次
餘工各立於縣後琴瑟在前匏竹在後於壇下第一等
上皆重行異位北向又設宫縣樂南壝外門之外八脩
二舞表於樂前又設采茨樂於應天門前祀前一日奉
禮郎升設皇帝版位於壇上辰巳之間北向又設皇帝
飲福位於其左稍却北向又帥禮直官設亞終獻位於
卯陛之東北西向北上司徒位於卯陛之東道南西向
禮部尚書太常卿光禄卿禮部侍郎位各次之太常丞
[028-7b]
光禄丞又次之又設大禮使位於小次之左少却西向
又設分獻官司天監讀冊中書侍郎位於中壝門道北
西向郊社令廪犧令太官令良醖令位於其後又設郊
社丞大祝奉禮郎以下諸執事官於其後皆西向重行
異位又設從祀文武羣官一品至五品位於中壝門内
道南西向皆重行立又設助奠祝史齋郎位於東壝門
外道北西向又設陪祀皇族於道南西向六品至九品
從祀羣官又於其南皆西向重行異位各依其品又設
[028-8a]
監祭御史二員一員在午陛之西南一員在子陛之西
北皆東向又設監禮博士二員一員在午陛之東南一
員在子陛之東北皆西向又設大樂令位於樂簴之間
稍東西向協律郎位於樂簴之西東向又設奉禮郎於
壇南稍東西向贊者次之司尊位於酌尊所俱北向又
設牲牓於外壝東門之外西向饌牓於其北稍西南向
牲牓之東牲位太史太祝各位於牲後俱西向又設禮
部尚書太常卿光禄卿位於牲牓南稍北西向太常丞
[028-8b]
光禄丞太官令位於其後監祭御史監禮博士於禮部
尚書位之西稍却北向廪犧令位在牲位西南北向又
陳禮饌於饌牓之前案上未後三刻陳饌之時又設禮
部尚書太常卿光禄卿位於案前稍東北上西向太常
丞光禄丞大官令位於其後西向又設監祭御史監禮
博士位於案前稍西北上東向又設異寳嘉瑞位於宫
縣西北太府少監位於寳後諸州歳貢位於宫縣東北
户部郎中位於其後天子八寳位於宫縣西南符寳郎
[028-9a]
八員各於寳後伐國毁寳位於宫縣東南少府少監位
於其後又設大樂令位於宫縣之北稍東協律郎二在
大樂令南東西相向司天監未後二刻同郊社令升設
昊天上帝皇地祗神座於壇上北方南向地祗位在東
稍却席皆以藁秸太祖配位座於東方西向席以蒲越
五方帝日月神州地祗天皇大帝北極神座於壇上第
一等席皆藁秸内官五十四座五神五官嶽鎮海瀆二
十九座於壇第二等中官一百五十八座崑崙山林川
[028-9b]
澤二十一座於壇上第三等外官一百六十座邱陵墳
衍原隰三十座於内壝之内衆星三百六十座在内壝
之外席皆以莞神座版各設於座首又設禮神玉俟告
潔畢權徹去壇上及第一等神位祀日前五刻重設奉
禮郎同司尊及執事者設天地配位各左十有一籩右
十有一豆俱為三行豋三在籩豆間簠一簋一於豋前
簠在左簋在右各於神座前藉以席又設天地位太尊
各二著尊各二犧尊各二山罍各二壇上東南隅配位
[028-10a]
著尊二犧尊二象尊二在天地位酒尊之東俱北向西
上皆有坫加勺羃為酌尊所又天地位象尊各二壺尊
各二山罍各四在壇下午陛之南北向西上配位壺尊
二山罍四在酉陛之北東向北上皆有坫設而不酌亦
左以明水右以𤣥酒又設五方帝日月神州地祗天皇
大帝北極第一等皆左八籩右八豆登在籩豆間簠一
簋一在豋前爵坫一在神座前第一等内官五十四座
五神五官嶽鎮海凟二十九座毎座籩二豆二簠一簋
[028-10b]
一俎一爵坫一第二等中官一百五十八座崑崙山林
川澤二十一座及内壝内外官一百六十座邱陵墳衍
原隰三十座内壝外衆星三百六十座毎位籩二豆二
簠一簋一俎一爵一又設第一等毎位太尊二著尊二
皆有坫加勺第二等毎位山尊二第三等毎位蜃尊二
内壝内外毎辰槩尊二皆加勺自第二等已下皆用匏
爵先洗拭訖置於尊所其尊所皆在神位之左凡祭器
皆藉以席籩豆各加中葢又設天地及配位籩一豆一
[028-11a]
簠一簋一俎四及毛血豆各一并第一等神位每位俎
二在饌幔内又設皇帝洗位於卯陛下道北南向盥洗
在東爵洗在西匜在東巾在西篚南肆實玉爵坫又設
亞終獻洗位在小次之東南向盥洗在東爵洗在西加
勺篚在西南肆加巾又設第一等分獻官盥洗爵洗位
及第二等分獻官盥洗位各於其辰陛道之左罍在洗
左篚在洗右俱内向執罍篚者位於其後太府監少府
監祀前一日未後二刻帥其屬升壇陳玉幣昊天上帝
[028-11b]
以蒼璧蒼幣皇地祗以黄琮黄幣配位以蒼幣黄帝以
黄琮青帝以青珪赤帝以赤璋大明以青珪璧白帝以
白琥黑帝以𤣥璜北極以青珪璧天皇大帝以𤣥珪璧
神州地祗以𤣥色兩珪有邸皆置於匣五帝之幣各從
其方色凡幣皆陳於篚設訖俟告潔訖權徹去祀日重
設祀日丑前五刻禮部設祝冊神座之右皆藉以案太
常卿明燈燎户部郎中設諸州歲貢於宫縣東北金為
前列玉帛次之餘為從列皆籍以席立於歲貢之後北
[028-12a]
向太府監少府監設異寶嘉瑞於宫縣西北上瑞居前
中下次之皆藉以席立於寶後北向少府少監設伐國
毁寶於宫縣東南皆籍以席立於寶後北向符寶郎設
八寶於宫縣西南各分立於寶南皆北向司天監太府
監少府監郊社令奉禮郎升設昊天上帝皇地祗配位
及壇上第一等神座又設玉幣各於其位太祝取瘞玉
加於幣以禮神之玉各置於神座前乃退光禄卿帥其
屬入實祭器昊天上帝皇地祇配位每位籩三行以右
[028-12b]
為上形鹽在前魚鱐糗餌次之第二行榛實在前乾桃
乾䕩乾棗次之第三行乾菱在前乾芡乾栗鹿脯次之
豆三行以左為上芹菹在前筍菹葵菹次之第二行薤
菹在前菁菹魚醢兎醢次之第二行豚胉在前醓醢酏
食鹿臡次之簠黍簋稷豋皆大羮第一等壇上一十位
毎位皆實籩三行以右為上形鹽在前魚鱐次之第二
行乾䕩在前桃棗次之第三行乾芡在前榛實鹿脯次
之豆三行以左為上芹菹在前筍菹次之第二行菁菹
[028-13a]
在前薤菹魚醢次之第三行豚胉在前醓醢次之鹿臡
次之簠黍簋稷豋大羮第二第三等毎位籩二鹿脯乾
棗豆二鹿臡菁菹俎羊一段内壝内内壝外毎位籩鹿
脯豆鹿臡俎羊一叚良醞令帥其屬入實尊罍昊天上
帝皇地祗大尊為上實以汎齊著尊次之實以醴齊犧
尊次之實以盎齊象尊次之實以醍齊壺尊次之實以
況齊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位著尊為上實以汎齊犧
尊次之實以醴齊象尊次之實以盎齊壺尊次之實以
[028-13b]
醍齊山尊為下實以三酒第一等每位大尊實以汎齊
著尊實以醴齊第二等山尊實以醍齊第三等及内壝
内蜃尊實以汎齊内壝外及衆星槩尊實以三酒 省
牲器祀前一日午後八刻去壇二百歩禁止行人未後
二刻郊社令丞帥其屬掃除壇之上下司尊奉禮郎帥
執事者以祭器入設於位司天監設神位太府監少府
監陳玉幣於篚未後三刻禮直官引廪犧令與諸太祝
祝史以牲就位又禮直官贊者分引禮部尚書太常卿
[028-14a]
光禄卿禮部侍郎太常丞監祭御史監禮博士廪犧令
太官令太官丞詣内壝東門外省牲位立定乃引禮部
尚書侍郎太常丞及監祭御史監禮博士升自卯階視
濯滌執事者皆舉暴告潔俱畢降復位禮直官稍前曰
告潔畢請省牲禮部尚書侍郎及太常卿丞稍前省牲
訖退復位次引光禄卿丞廵牲一匝光禄卿退光禄丞
西向折身曰備訖乃復位次引廪犧令廵牲一匝西向
躬身曰充又引諸祝史廵牲一匝首一員西向躬身曰
[028-14b]
腯畢俱復位禮直官稍前曰請省饌乃引禮部尚書以
下各就位立定省饌訖禮直官引禮部尚書侍郎太常
卿丞各還齋所餘官廪犧令與諸太祝祝史以次牽牲
詣厨授太官令丞次引光禄卿丞監祭監禮詣厨省鼎
鑊視滌濯畢乃還齋所晡後一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鸞
刀割牲祝史各取毛血實以豆置於饌幔遂烹牲祝史
乃取瘞血貯於盤 奠玉幣祀日丑前五刻亞終獻司
徒以下應行事陪從羣官各服其服就次司天監復設
[028-15a]
壇上及第一等神位太府監少府監陳玉幣太常卿郊
社令丞明燭燎光禄卿丞實籩豆簠簋尊罍俟監祭監
禮案視訖徹去巾蓋大樂令帥工人布於宫縣之内文
舞八佾立於縣前表後武舞八佾各為四佾立於宫縣
左右引舞執纛等在前又引登歌樂工由卯陛而升各
就其位歌擊彈者坐吹者立奉禮郎贊者先入就位餘
禮直官贊者分引分獻官監祭御史監禮博士諸執事
及太祝祝史齋郎助奠執尊罍舉羃等官入自中壝東
[028-15b]
門當壇南重行西上北向立定奉禮郎贊拜分獻官以
下皆再拜訖奉禮贊曰各就位贊者禮直官分引監祭
御史監禮博士按祝壇之上下糾察不如儀者退復位
禮直宫引司徒入就位西向立禮直官引博士博士引
亞獻自東壝偏門入就位西向立又禮直官引終獻次
於其位祀日未明一刻通事舎人引侍中詣齋殿跪奏
請中嚴俛伏興又少頃乃跪奏外辦俟尚輦進輿乃跪
奏稱具官臣某請皇帝降座升輿皇帝至大次乃跪奏
[028-16a]
稱具官臣某請皇帝降輿皇帝入次即位於大次外質
明詣次前跪奏請中嚴少頃又奏外辦訖太常卿乃當
次前跪稱具官臣某請皇帝行事俛伏興凡跪奏准此
皇帝出次乃前導至中壝門殿中監進大圭太常卿奏
請執大圭入自正門皇帝入小次位西向立太常卿乃
與博士分左右立定乃奏有司謹具請行事降神六成
樂止太常卿别一員乃升烟瘞血訖乃奏拜拜訖侍中
升壇請詣盥洗位至位奏請搢大圭盥手訖奏請帨手
[028-16b]
皇帝帨手訖奏請執大圭乃引至壇上殿中監進鎮圭
乃奏請搢大圭執鎮圭皇帝執鎮圭詣昊天上帝神座
前奏請跪奠鎮圭皇帝奠訖執大圭俛伏興侍中進玉
幣乃奏請搢大圭跪奠玉幣訖乃奏請執大圭俛伏興
少退又奏請冄拜詣皇地祗及配位奠鎮圭玉幣並如
上儀配位唯奏請奠鎮圭及幣奠玉幣畢皇帝還版位
乃奏請還小次釋大圭皇帝入小次乃立於小次之南
稍東以俟皇帝将奠配位之幣也贊者分引第一等分
[028-17a]
獻官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執笏各由其陛升唯不
由午陛詣神前搢笏跪太祝以玉幣授之奠訖俛伏興
再拜訖各由本陛降復位初分獻將降也禮直官引諸
祝史齋郎應助奠者再拜祝史各奉毛血之豆入各由
其陛升諸太祝迎取於壇上奠訖退立於尊所 進熟
奠玉幣訖降還小次有司先陳牛鼎三羊鼎三豕鼎三
魚鼎三各在鑊右太官令丞帥進饌者詣厨以七升牛
羊豕魚自鑊各實於鼎牛羊豕皆肩臂臑肫胳正脊各
[028-17b]
一長脇二短脇二代脇一凡十一體牛豕皆三十斤羊
十五斤魚十五頭一十五斤實訖羃之祝史二人以扃
對舉一鼎牛鼎在前羊豕次之魚又次之有司執鼎以
從各陳於毎位饌幔位從祀壇上第一等五方帝大明
夜明天皇大帝神州地祗北極皆羊豕之體並同光禄
卿帥祝史齋郎太官令丞各以七升牛羊豕魚於俎肩
臂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七脇在中魚即横置頭在尊
位設去鼎羃光禄卿丞同太官令丞實籩豆簠簋籩實
[028-18a]
以粉餈豆實以糁食簠實稻簋實梁俟皇帝還小次樂
止禮直官引司徒出詣饌幔所與薦籩豆簠簋俎齋郎
各奉天地配位之饌司徒帥太官令以序入内壝正門
樂作至壇下俟祝史進徹毛血豆降自卯陛以次出訖
司徒與薦籩豆簠簋俎齋郎奉昊天上帝皇地祗之饌
自升午陛太官令丞與薦籩豆簠簋俎齋郎奉配位及
第一等神位之饌升自卯陛各位太祝迎於壇陛之道
間於昊天上帝位司徒搢笏北向跪奉粉餈籩在糗餌
[028-18b]
之前糁食豆在醓醢之前簠左簋右皆在豋前牛俎在
豆前羊豕魚俎次之以右為上司徒俛伏興奉饌者奉
訖皆出笏就位一拜司徒次詣皇地祗奉奠並如上儀
配位亦同司徒及奉天地配位饌者以次降太官令帥
奉第一等神位之饌各於其位並如前儀俱畢樂止司
徒太官令以下皆就位訖侍中升自卯陛立於昊天上
帝酌尊所以俟太常卿乃當次前俛伏跪奏請皇帝詣
盥洗位俛伏興皇帝出次殿中監進大圭乃奏請執大
[028-19a]
圭至盥洗位奏請搢大圭盥手皇帝盥手訖奏請帨手
皇帝帨手訖奏請執大圭乃詣爵洗位至位奏請搢大
圭受爵又奏請洗爵皇帝洗爵訖奏請拭爵皇帝拭爵
訖奏請執大圭以爵授奉爵官皇帝詣昊天上帝酌尊
所執爵良醞令舉羃侍中跪酌太尊之汎齊酌訖皇帝
以爵授侍中皇帝乃詣昊天上帝神座前侍中進爵乃
奏請搢大圭跪執爵三祭酒訖奏請奠爵奠爵訖奏請
執大圭俛伏興又奏請少退立俟中書侍郎讀冊文訖
[028-19b]
乃奏請再拜詣皇地祗位及配位並如上儀獻畢皇帝
還版位乃奏請還小次釋大圭皇帝入小次太常卿立
於小次東南禮直官引博士博士引亞獻詣盥洗位搢
笏盥手帨手訖詣爵洗位搢笏洗爵拭爵訖以爵授執
事者執笏升自卯陛詣昊天上帝酌尊所西向立執事
者以爵授之乃搢笏執爵執尊者舉羃良醞令跪酌著
尊之醴齊酌訖復以爵授執事者執笏詣昊天上帝神
座前初亞獻至盥洗位文舞退武舞進樂作亞獻詣昊
[028-20a]
天上帝神座前搢笏跪執事者以爵授之乃執爵三祭
酒奠爵執笏俛伏興少退再拜次詣皇地祗及配位並
如上儀獻畢降復位禮直官引博士博士引終獻詣盥
洗位盥手洗爵升壇奠獻並如上儀初終獻將升壇禮
直官分引第一等分獻官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執
笏各由其陛唯不由午陛詣神位酌尊所執事者以爵
授之乃酌汎齊訖以爵授執事者共詣神座前搢笏跪
執事者以爵授之乃執爵三祭酒奠爵執笏俛伏興少
[028-20b]
退再拜訖各引還本位初第一等分獻官將升贊引引
第二等第三等内壝内外衆星位分獻各詣盥洗位搢
笏盥手帨手酌酒奠拜並同上儀祝史齋郎以次助奠
訖各還本位諸太祝各進徹籩豆各一少移故處樂作
卒徹樂止初終獻禮畢降復位太常卿乃當次前俛伏
跪奏請皇帝詣飲福位皇帝出次殿中監進大圭乃奏
請執爵三祭酒又奏請啐酒皇帝啐酒訖以爵授侍中
乃奏請受胙侍中再以爵酒進乃奏請受爵飲福皇帝
[028-21a]
飲福訖奏請執大圭俛伏興又奏請再拜訖乃導還版
位西向立俟送神樂正乃奏請詣望燎位至位南向立
俟火半柴乃跪奏具官臣某言禮畢皇帝還大次出中
壝門外奏請釋大圭皇帝入大次初終獻禮畢司徒侍
中大祝各升自卯陛太祝持胙俎進減天地配位前胙
肉加於俎皆取前脚第二節又以黍稷飯共置一籩奉
詣司徒侍中後北向立俟皇帝至飲福位太常卿奏請
皇帝搢大圭啐酒訖司徒乃進胙俎皇帝受胙訖奉禮
[028-21b]
郎贊曰賜胙贊者唱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送神樂一
成止皇帝旣入大次更通天冠綘紗袍升輿至齋宫乘
金輅通事舍人引門下侍郎當輅前跪奏稱具官臣某
請車駕進發至侍臣上馬所乃跪奏具官臣某請車駕
少駐勅侍臣上馬侍中稱制可乃退𫝊制稱侍臣上馬
侍臣上馬畢乃跪奏稱具官臣某請勅車右升干牛將
軍升訖跪奏稱具官臣某請車駕進發車駕動前中後
三部鼓吹凡十二隊齊作應行禮陪從祀官先詣應天
[028-22a]
門奉迎再拜大樂令先詣應天門外准備奏樂如儀訖
擇日稱賀
承安元年將郊禮官言禮神之玉當用眞玉燔玉當用
次玉昔大定十一年天地之玉皆以次玉代之臣等疑
其未盡禮貴有恒不能繼者不敢以獻若燔真玉常祀
用之恐有時或闕反失禮制若從近代之典及本朝儀
禮真玉禮神次玉燔瘞於禮為當近代郊自第二等升
天皇大帝北極於第一等前八位舊各有禮玉燔玊而
[028-22b]
此二位尚無之按周禮典瑞云以圭璧祀日月星辰近
代禮九宫貴神大火星位猶用周禮之説其天皇大帝
北極二位固宜用禮神之玉及燔玉也上命俱用真玉
省臣又奏前時郊天地配位各用一犢五方帝日月神
州天皇大帝北極十位皆大祀亦當用犢當時止以羊
代第二等以下從祀神位則分刲羊豕以獻竊意天地
之祀籩豆尚多者以備陰陽之物鼎俎尚少者以人之
烹薦無可以稱其徳則貴質而已故天地日月星辰之
[028-23a]
位皆用一俎前時苐一等神位徧用二俎似為不倫今
第一等神位亦當各用犢一餘位以羊豕分獻及朝享
太廟則用犢十二上從之
 
 
 
 
 
[028-23b]
 
 
 
 
 
 
 
 金史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