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i0009 樂律全書-明-朱載堉 (master)


[021-1a]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十九


  明 朱載堉 撰


  律吕精義外篇九


  古今樂律雜說幷附録


  論舞學不可廢第八之上


  凡人之動而有節者莫若舞肄舞所以動陽氣而導
萬物也夫樂之在耳曰聲在目曰容聲應乎耳可以
[021-1b]
聽知容藏於心難以貌覩故聖人假干戚羽籥以表
其容蹈厲揖讓以見其意聲容選和則大樂備矣詩
序曰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葢樂心
内𤼵感物而動不覺手足自運歡之至也此舞之所
由起也黃帝之舞曰雲門堯曰大咸舜曰大韶禹曰
大夏湯曰大濩周曰大武此其名也厯代易名示不
相襲其實未甞易也考其大端不過武舞文舞二種
而已世俗所謂粗舞細舞是其遺法也粗舞者雄壯
[021-2a]
之舞也細舞者柔善之舞也二種之外更無餘藴萬
舞雖多一言可蔽此之謂歟是故武舞則朱干玉戚
所以表其功也文舞則夏翟葦籥所以昭其徳也此
二舞之器不同也武舞則𤼵揚蹈厲所以示其勇也
文舞則謙恭揖讓所以著其仁也此二舞之容不同
也其綱領之要不過如此至若佾列有多寡綴兆有
修短變態有離合進退有疾徐周旋中規折旋中矩
俯仰屈伸整齊嚴肅舉止動作皆應節奏此則二舞
[021-2b]
之所同也其節目之詳又不過如此太常雅舞立定不
移微示手足之容而無進退周旋離合變態故使觀者
不能興起感物此後世失其𫝊耳非古人之本意也
有樂而無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見有舞而無樂如
瘂者㑹意而不能言樂舞合節謂之中和致中和天
地位焉萬物育焉必使觀者聽者感𤼵其善心懲創
其逸志而各得其性情之正至於不取雛禽不殺孕
獸是以胎生者不殰卵生者不殈夫然後鳳凰來儀
[021-3a]
而百獸率舞斯則樂之效也虞書曰䕫命汝典樂敎
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
奪倫神人以和又曰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如
是之樂如是之舞所謂盡美盡善者也按周禮曰大
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
焉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
大武帥國子而舞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
凡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大胥掌學士
[021-3b]
之版以待致諸子春入學舍采合舞小胥掌學士之
徴令而比之巡舞列而撻其怠慢者旄人掌教舞散
樂夷樂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屬焉凡祭祀賔客舞其
燕樂籥師掌教國子舞羽龡籥祭祀則鼓羽籥之舞
賔客饗食則亦如之月令孟春命樂正入學習舞仲
春亦命樂正習舞釋菜天子乃帥三公九卿諸侯大
夫親往視之文王世子曰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春
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小樂正學干大胥贊之籥師
[021-4a]
學戈籥師丞贊之大樂正學舞干戚皆在東序内則
曰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而冠始
學禮舞大夏樂記曰詩言其志也歌咏其聲也舞動
其容也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執其干戚習
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
得正焉進退得齊焉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人
情之所不能免也君子曰禮樂不可斯湏去身此之
謂也然則古之君子生而未嘗不學舞燕而未嘗不
[021-4b]
起舞詩小雅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魯頌云鼓咽咽
醉言舞于胥樂兮是也賔筵之詩云亂我籩豆屢舞
僛僛側弁之俄屢舞傞傞此譏醉舞之失度非譏舞
也陳風曰無冬無夏值其鷺翿又曰不績其麻市也
婆娑皆與賔筵同意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
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噫古人自天子至於庶人
無有不能舞者以其從㓜習之也是故大司樂王大
射詔諸侯以弓矢舞此臣舞於其君也食三老五更
[021-5a]
於太學天子冕而摠干此君舞於其臣也冕而摠干
率其羣臣以樂皇尸此孫舞於其祖也老萊子著斑
斕之衣舞此子舞於其父也子路援戚而舞此弟子
舞於其師也髙帝置酒沛宫酒酣上自起舞此故舊
相舞也其謂戚夫人曰為我楚舞此夫婦相舞也武
帝時長沙定王舞此兄弟相舞也灌夫酒酣起舞以
屬丞相此賔主相舞也魏晉以來尤重以舞相屬張
磐舞屬陶謙謝安舞屬桓嗣是也周武帝與梁明帝
[021-5b]
宴周主親彈琵琶梁主起舞自隋以往尚有此風近
世以來此風絶矣其故何哉蓋漢制卑者之子不得
舞宗廟之酎除吏二千石到六百石及關内侯到五
大夫子先取適子髙七尺已上年二十到年三十顏
色和順身體修治者以為舞人此雖與周制小異亦
未失用國子之實故學者往往以學舞為美事宋徽
宗大觀四年六月詔曰近選國子生教習二舞以備
祠祀先聖本周官教國子之制然士子肄業上庠頗
[021-6a]
聞恥於樂舞葢今古異時攷於古雖有其迹施於今
未適其宜其罷習二舞徽宗此詔識者非之大明㑹
典載洪武四年更定孔子釋奠樂舞生擇監生及文
職大臣子弟預教習之我太祖聖意葢欲矯宋徽之
弊也凡在臣民幸逢文化敢不勉力為之以復古人
之意也哉


  舞學十議目錄


  一舞學


[021-6b]
  二舞人


  三舞名


  四舞器


  五舞佾


  六舞表


  七舞聲


  八舞容


  九舞衣


[021-7a]
  十舞譜此一條見下卷


  已上每條先引古制後附新說


  舞學


  周禮曰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
國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徳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
祖祭於瞽宗鄭氏註曰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學成
均之法其遺禮可法者國之子弟公卿大夫之子


  弟當學者謂之國子道多才藝者徳能躬行者若舜
[021-7b]
命䕫典樂教胄子是也死則以為樂之祖神而祭之
明堂位曰瞽宗殷學也以此觀之祭於學宫中


  又曰大胥掌學士之版以待致諸子春入學舍采合
舞鄭氏註曰春始以學士入學宫而學之合舞等其
進退使應節奏古者士見於師以菜為摰菜直謂䟽
食菜羹之菜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
舍即釋也采讀為菜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菜蘋
蘩之屬


[021-8a]
  今按學舞之處無拘於一在處皆可為也上則國
子太學中則郡邑庠序下則士大夫之家塾但凡
清幽潔淨之處無有不可焉其國學郡庠等處係
是公所在上之人茍好此事乃命行之若夫布衣
之士存好古之志者惟於家塾學之可也然須隔
逺塵俗勿駭觀聽恐無知者妄生謗笑葢初學之
人立志未固而多羞慙若妾婦焉一聞人之謗笑
心便退屈而不欲學舞矣古之辟雍泮宫建在水
[021-8b]
中以阻觀者即此意也待衆弟子學習老成和順
積中英華𤼵外然後縱使觀之則人無不稱羨讚
美為學徒者亦庶幾無愧矣民可與樂成不可與
慮始世之常理也須於家塾堂上灑掃涓潔中設
先聖周公先師孔子神位或别設壇以祀伶倫及
后夔等樂學諸師或只宗周孔亦無不可也葢周
孔集羣聖之大成金聲而玉振之禮樂盡在是矣
擇孟春或仲春之上丁或次丁致告先聖先師但
[021-9a]
陳菜酒不用餘物是名釋菜之禮古所謂蘋蘩也
師帥學徒詣神位前行再拜禮然後弟子乃拜其
師禮畢而餕其餘師徒盡醉而歸次日始入學焉


  舞人


  禮記王制篇曰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
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王太子王
子羣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
焉凡入學以齒鄭氏註曰樂正樂官之長掌國子之
[021-9b]
教虞書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崇髙也髙尚其術以
作教也幼者教之於小學長者教之於大學皆以四
術成之王子王之庶子也羣后公及諸侯皆以長幼
受學不用尊卑


  周禮註䟽曰大胥掌學士之版以待致諸子鄭司農
云學士謂卿大夫諸子學舞者版籍也今時鄉戸籍
世謂之戸版大胥主此籍以待當召聚學舞者卿大
夫之諸子則按此籍以召之漢大樂律曰卑者之子
[021-10a]
不得舞宗廟之酎除吏二千石到六百石及闗内侯
到五大夫子先取適子髙七尺已上年十二到年三
十顏色和順身體脩治者以為舞人與古用卿大夫
子同義


  文獻通考曰按周禮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咸大
濩大武是知古之舞者即諸侯子孫容服鮮麗故得
神祇降福靈光燭壇今之舞人並容貌鯫陋屠沽之
流用以接神欲求降福固亦難矣隋猶以品子為之
[021-10b]
號為二舞郎逮乎唐朝遂變斯制誠願革兹近誤考
復古道其二舞人取品子年二十以下顏容脩正者
為之


  今按古之樂舞葢有二義一者以之治已一者以
之事人以之治己者虞書所謂直温寛栗無虐無
傲言志永言依永和聲八音克諧神人以和是也
以之事人者虞書所謂戞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
祖考來格是也漢制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廟之酎
[021-11a]
取品官之適子以為舞人隋制雖不古若尚存古
意於萬一焉由唐而宋而元則失之益逺徽宗大
觀之詔尤不足取也考其祀饗樂舞所用無非市
井之人屠沽之子素不知歌舞者為之其何以格
神明移風俗乎惟我聖朝詔頒大成樂於天下學
宫使儒者肄習之治己事人二義兼備惜乎當時
臣工或者不能仰承徳意未免虛應故事而已不
然則期月三年庻幾有成矣况二百年乎孔子曰
[021-11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良由去
古既逺樂已失傳而世鮮知音絶學難繼其器雖
存奈人之不好何夫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大成樂
舞得失今不必細論也新說特為布衣好古之士
敷陳古意耳孔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又曰徳不
孤必有鄰言湏同志之人與之同事乃可也其志
不同者安可强之哉然此一事吹者彈者歌者舞
者總而計之得數十人宜效南方結為詩社先使
[021-12a]
誦詩讀書而兼學樂習舞不拘士農工商之子皆
可入社但擇頗有徳行人所愛敬者最好勿用輕
薄無頼之人恐致愚俗譏嫌而賤惡之使古樂道
不尊益至於亡矣此順世情曲為之防也以理論
之人皆可以為堯舜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可以祀
上帝有何貴賤之别此惟可與達者言之


  舞名


  鄭樵通志曰古有六舞後世所用者韶武二舞而已
[021-12b]
後世之舞亦隨代皆有制作每室各有形容然究其
所常用及其制作之宜不離是文武二舞也甞疑三
代之前雖有六舞之名往往其所用者亦無非文武
二舞故孔子謂韶盡美又盡善武盡美未盡善不及
其他誠以舞者聲音之形容也形容之所感𤼵惟二
端而已自古致治不同而治具亦不離文武二事也


  今按周禮大司樂存六代之樂而明堂位言魯用
四代之樂四代者虞夏商周也其樂則韶夏濩武
[021-13a]
是也孔子魯人葢甞備見之矣然論語獨稱韶武
不及其餘何也意者夏其韶之類濩其武之類歟
大要不過文武二舞而已近代所傳文武二舞是
其遺法也武舞亦名干舞文舞亦名羽舞周禮六
舞有干舞及羽舞虞書舞干羽于兩階其來逺矣
文舞又名籥舞詩云籥舞笙鼓是也秦始皇改周大武
名曰五行之舞漢髙祖改舜大韶名曰文始之舞魏文
帝復其舊名文始仍曰大韶五行仍曰大武晉改文舞
[021-13b]
曰正徳武舞曰大豫宋改文舞曰前舞武舞曰後
舞梁改文舞曰大觀武舞曰大壯隋只曰文舞武
舞唐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凱安又有七徳九功上
元三大舞五代晉因唐九功舞改曰觀象因唐七
徳舞改曰講功周改觀象舞曰崇徳講功舞曰象
成宋太祖建隆元年二月兼太常寺竇儼上言請
改周崇徳舞曰文徳之舞象成舞曰武功之舞元
改文舞曰崇徳之舞武舞曰定功之舞國朝用宋
[021-14a]
竇儼所擬舞名武曰武功之舞文曰文徳之舞厯
代二舞之名大略如此又按周舞曰武曰酌皆詩
之篇名也因而遂為舞之名焉竊疑所謂大章大
韶大夏大濩與夫文始五行雲翹育命等項亦皆
詩篇名遂為舞名耳語其形狀則不過曰武用𤼵
揚蹈厲之勢文用謙恭揖讓之容而已若夫態度
巧拙或盡善或未盡善則存乎其人焉初無定法


[021-14b]
  舞器


  周禮籥師掌教國子舞羽龡籥祭祀則鼓羽籥之舞
賔客饗食則亦如之司干掌舞器祭祀舞者既陳則
授舞器既舞則受之賔饗亦如之


  劉濓論燕饗之舞曰祭祀之禮以事生之道事鬼
神也樂者生之所聽舞者生之所視以為樂者也
周禮大司樂之舞獨詳於天地宗廟下至山川社
稷四望無不備焉而朝廷燕饗之舞一言不及豈
[021-15a]
聖王不製此舞耶如不製此舞則祭祀亦不當有
舞矣臣甞考諸籥師等條於祭祀下繼以賔饗實
未甞不言也濓未之詳考耳或謂諸侯以下不得
舞干戚羽籥非也春秋曰初獻六羽又曰萬入去
籥詩曰籥舞笙鼓又曰左手執籥右手秉翟燕禮
曰若舞則勺内則曰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
大夏樂記曰弦歌干揚童者舞之家語曰子路援
戚而舞自古人人得持羽籥干戚以舞此其明證
[021-15b]
也但不應以朱玉為干戚之飾耳然則諸侯以下
黒漆為飾可也禮記文王世子篇曰春夏學干戈
秋冬學羽籥舊説武舞於陽氣𤼵動之時教之文
舞於隂氣凝寂之時教之此説非也夫籥乃有聲
之器動達陽氣莫之能先其象春也羽有長養之
象夏也戈戚有肅殺之象秋也干盾有閉藏之象
冬也以象言之則春夏宜學羽籥秋冬宜學干戈
經文反之者葢非以象言也經義葢謂一嵗之中
[021-16a]
春夏為先秋冬為後意取先王以武定天下以文
致太平偃武修文此先後之序也又按凡摠干持
戚者皆左手干右手戚未開舞時干在外戚在内
干從而戚横葢左手屬仁右手屬義義以待敵仁
以自衛故左干而右戚也仁包四端恩常掩義故
干外而戚内也干象仁能好生戚象義能果斷故
干從而戚横也凡執籥秉翟者皆左手籥右手翟
未開舞時籥在内翟在外籥橫而翟從葢左手屬
[021-16b]
陽右手屬隂陽主於聲隂主於容故左籥而右翟
也和順積中英華𤼵外故籥内而翟外也籥象衡
運準平翟象表端繩直故籥橫而翟從也除左右
挽舞外執之手與心平常不離於心也或曰舞分
左班右班若在左班者則如上説若在右班者則
反之使相對舞而不相悖此説似是而非左籥右
翟與經義合右籥左翟乖違經義故今不從


  舞佾


[021-17a]
  春秋左傳曰九月考仲子之宫將萬焉晉杜氏註曰
萬舞也公問羽數於衆仲註曰問執羽人數對曰天
子用八註曰八八六十四人諸侯用六註曰六六三十六人大
夫四註曰四四十六人士二註曰二二四人夫舞所
以節八音而行八風故自八以下註曰唯天子得盡
物數故以八為列諸侯則不敢用八


  今按舞佾行列葢取筭術開方之法縱橫相等四
面皆方猶俗所謂棋盤紋也夫一為數之始十為
[021-17b]
數之終不可以為佾聖人用其中間偶數而不用
竒數者縁舞有分有合而竒數不可分故無三五
七九之佾而八佾之數乃其最多二佾之數乃其
最少以是而為等第則必天子用八八六十四諸
侯用六六三十六大夫用四四一十六士用二二
如四此所謂以多為貴也古者十有三年學樂誦
詩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四十始仕然則學
樂習舞皆在未仕之時故樂記曰弦歌干揚童者
[021-18a]
舞之又曰禮樂不可斯湏去身上下雖有等其用
無間也語樂縣之等則天子宫諸侯軒大夫判士
特語舞佾之等則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以
此觀之士有樂舞明矣何必待有功而後賜用哉
先儒之説非也今此舞譜獨用二佾者使初學之
士壹以士禮為則上可兼下下不可以僭上庶不
至於越分而已況四佾以上人數多寡雖殊而其
進退容儀不外乎此茍由是而推之聞一可以知
[021-18b]
十亦無所難矣甞謂今人欲學雅舞既不敢學今
之雅舞宜學古之雅舞可也然古之雅舞若大武
大夏之𩔖亦係天子之舞豈可僭哉於鄉樂中取
其一二舞之可也鄉樂者二南也用之鄉人故名鄉
樂二佾佾二人共四人士制也生員宜舞之四佾
佾四人共十六人大夫制也品官宜舞之六佾佾
六人共三十六人諸侯制也宗藩宜舞之然皆自
舞之則可也伶人舞之則不可也能自肄習先王
[021-19a]
雅舞和其血脉養其性情斯為得矣伶人舞則褻
先王雅舞付諸庸夫賤工斯為失矣武舞宜歌周
南之兎罝篇其容則象干城腹心兼以發揚蹈厲
之狀而名之曰兎罝之舞文舞宜歌召南之羔羊
篇其容則象退食委蛇兼以謙恭揖讓之形而名
之曰羔羊之舞孔子謂伯魚曰汝為周南召南矣
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歟此
之謂也


[021-19b]
  舞表


  陳氏禮書曰周官大胥以六樂之㑹正舞位先儒謂
立四表於郊丘廟廷舞人自南表向二表為一成自
二表至三表為二成自三表至北表為三成乃反而
南向自一表至二表為四成自二表至三表為五成
自三表至南表為六成則天神皆降若八變則又自
南而北為七成自二表至三表為八成則地祇皆出
若九變又自三表至北表為九成人鬼可得而禮焉
[021-20a]
何則武舞四表所以象司馬之四表也夾振之而駟
伐所以象司馬振鐸師徒皆作也司馬之四表三表
百步一表五十步始則行而不驟趨中則趨而不馳
走及四表則馳走之時也故五十步而已舞之四表
葢不必然


  陳𤾉樂書曰周官大胥以六樂之㑹正舞位小胥巡
舞列記曰行其綴兆行列得正焉葢位則鄼也所以
為綴列則佾也所以為行正之以辨其序巡之以肅
[021-20b]
其慢今之舞者不列于庭而列於堂下其退文進武
不復有出入之序非古人所謂舞於兩階以序出入
舞者之意至於進退疾徐之際又不復盡筋骨之力
以要鐘鼓拊㑹之節非古人所謂文以揖遜武以擊
刺之意講而習之正今日急務也


  今按凡武舞所以象軍旅征伐也周禮大司馬仲
冬教大閲前期羣吏戒衆庶修戰法虞人萊所田
之野為表百步則一為三表又五十步為一表田
[021-21a]
之日司馬建旗于後表之中中軍以鼙令鼓鼓人
皆三鼓司馬振鐸羣吏作旗車徒皆作鼓行鳴鐲
車徒皆行及表乃止三鼓摝鐸羣吏弊旗車徒皆
坐又三鼓振鐸作旗車徒皆作鼓進鳴鐲車驟徒
趨及表乃止坐作如初乃鼓車馳徒走及表乃止
鼓戒三闋車三發徒三刺乃鼓退鳴鐃且却及表
乃止坐作如初此狩獵之事也舞者象其大槩而
已不必五十步而立一表也文舞所以象朝聘燕
[021-21b]
射也周禮司儀掌九儀之賔客擯相之禮以詔儀
容辭令揖讓之節凡諸公相為賔主國五積三問
皆三辭拜受皆旅擯再勞三辭三揖登拜受拜送
主君郊勞交擯三辭車逆拜辱三揖三辭拜受車
送三還再拜致館亦如之致飱如致積之禮及將
幣交擯三辭車逆拜辱賔車進答拜三揖三讓每
門止一相及廟唯上相入賔三揖三讓登再拜授
幣賔拜送幣毎事如初賔亦如之及出車送三請
[021-22a]
三進再拜賔三還三辭告辟此擯相之儀也舞者
象其大槩而已不必升階入室陳於堂上也古之
所謂堂上之樂者惟登歌琴瑟耳若夫下管鞉鼓
笙鏞以間皆不得列於堂上文武二舞亦然虞書
所謂舞干羽於兩階魯論所謂八佾舞於庭是也
故其舞位寛廣可以立表而為進退此乃古之制
也至於近代猶然今太常二舞皆舞於殿内地位
迫隘不敢囘轉始終立定一步未甞挪移微動手
[021-22b]
足以舞而已是故不設四表亦無進退之容葢與
古制異焉


  舞聲


  儀禮燕禮曰升歌鹿鳴下管新宫笙入三成遂合鄉
樂若舞則勺鄭氏註曰鄉樂周南召南六篇言遂者
不間也勺頌篇告成大武之樂歌也既合鄉樂萬舞
而奏之所以美王侯勸有功也沈括筆談曰人而不
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者周南召南樂名也
[021-23a]
二南之詩有樂有舞學者之事自學周南召南為始而
至於舞大夏大武所謂為周南召南者不過誦其
詩而已


  或問古人舞曲可得聞乎曰可周頌有之維清象
舞之曲也於鑠勺舞之曲也於皇武舞之曲也餘
可以類推矣曰今人習舞可以奏諸曰不可雅頌
天子諸侯之樂也士庶惟用鄉樂而已二南是也
曰凡音皆可以舞乎曰然樂記曰凡音之起由人
[021-23b]
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
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
及干戚羽旄謂之樂此則凡音皆可以舞也曰舞
有文武其容不同二南諸篇何者似之宜何名焉
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武舞奏之宜矣是名兎罝
之舞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文舞奏之宜矣是名羔
羊之舞其名正其言順不僭不忒故君子舞之也
周南召南二雅三頌詞雖出於聖人而譜必非出
[021-24a]
於一人之手今則年久原譜失傳世有知音者或
創撰新譜總與原譜不同擇其善者從之患人信
不及未敢承當耳


  擬周南兔罝譜


  黄鍾之角姑洗起調姑洗畢曲


  首章播鞉三通然後擊鍾


  肅肅兔罝 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 公侯干城




[021-24b]
  二章播鞉三通然後擊鍾


  肅肅兔罝 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 公侯好仇




  三章播鞉三通然後擊鍾


  肅肅兔罝 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 公侯腹心




  兔罝三章章四句毎句卑朄鼓一聲大鼓三聲皆以應鞞間之鼓鞞共八聲


  擬召南羔羊譜


[021-25a]
  黄鍾之角姑洗起調姑洗畢曲


  首章播鞉三通然後擊鍾


  羔羊之皮 素絲五紽 退食自公 委蛇委蛇




  二章播鞉三通然後擊鍾


  羔羊之革 素絲五緎 委蛇委蛇 自公退食




  三章播鞉三通然後擊鍾


[021-25b]
  羔羊之縫 素絲五總 委蛇委蛇 退食自公




  羔羊三章章四句毎句畢朄鼔一聲大鼔三聲皆以應鞞間之鼔鞞共八聲


  舞容


  漢髙帝令天下立靈星祠祠后稷謂之靈星者以后
稷配食天田星也舞者用童男十六人舞象教田初
為芟除次耕種芸耨驅爵及穫刈舂簸之形象其功
見後漢志


[021-26a]
  唐人俗舞謂之打令其狀有四曰招曰摇曰送其一
記不得葢招則邀之之意摇則摇手呼喚之意送者
送酒之意舊甞見深村父老為余言其祖父甞為之
收得譜子因兵火失去舞時皆裹幞頭列坐飲酒少
刻起舞有四句號云送摇招摇三方一圓分成四片
送在摇前人多不知皆以為瓦謎見經世大訓


  今按厯代之舞皆有取象姑摭數條以例其餘使
後世學者知古人作舞之意云耳古人十三歲便
[021-26b]
學舞漢唐民俗尚有古人遺風今則不多見矣


  宋制武舞曰威加四海之舞第一變舞人去南表三
步總干而立聽舉樂三鼓前行三步及表而蹲再鼓
皆舞進一步正立再鼓皆持干荷戈相顧作猛賁趫
速之狀再鼓皆轉身向裏以干戈相擊刺足不動再
鼓皆囘身向外擊刺如前再鼓皆正立舉手蹲再鼓
皆舞進一步轉面相向立干戈各置腰再鼓各前進
以左足在前右足在後左手執干當前右手執戈在
[021-27a]
腰為進旅再鼓各相擊刺再鼓各退身復位整其干
為退旅再鼓皆正立蹲再鼓皆舞進一步正立再鼓
皆轉面相向秉干持戈坐作再鼓各相擊刺再鼓皆
起收其干戈為克㨗之象再鼓皆正立遇節樂則蹲
見宋史樂志


  文舞曰化成天下之舞第一變舞人立南表之南聽
舉樂則蹲再鼓皆舞進一步正立再鼓皆稍前而正
揖合手自下而上再鼓皆左顧左揖再鼓皆右顧右
[021-27b]
揖再鼓皆開手蹲再鼓皆舞進一步正立再鼓皆少
却身初辭合手自上而下再鼓皆右顧以右手在前
左手推出為再辭再鼓皆左顧以左手在前右手推
出為固辭再鼓皆合手蹲再鼓皆舞進一步正立再
鼓皆俛身相顧初謙合手當胷再鼓皆右側身左垂
手為再謙再鼓皆左側身右垂手為三謙再鼓皆躬
而授之遇節樂則蹲同上


  今按樂舞之妙在乎進退屈伸離合變態若非變
[021-28a]
態則舞不神不神而欲感動鬼神難矣是故宋制
文武二舞各有三變嘗考太常舊規原無變態之
説葢失其傳也然古既有是説好古之士亦不可
以不講閒暇之日講習何妨臨祭之時宜仍舊貫
仍舊貫者所以遵時制也閒講習者所以存古法


  劉濓舞議曰舞之容生扵辭者也辭生於功徳功徳
生扵文武文武生於揖遜征伐至於房中小舞燕饗
[021-28b]
大舞而其聲容可以義起大略不離文武舞也九成
有九詩六成有六詩武舞三進而三退取乎六伐止
齊之義焉文舞三進而三退取乎六爻變動之理焉
文俯取諸隂武仰取諸陽文先舉左手足武先舉右
手足文則左旋武則右旋文揖遜武擊刺此舞之大
較也祖宗之功徳其創業定國規模次第各有所象
要之以象功徳為美也不然則為李太常論舞之法
古今一死局也又曰李氏論周之舞節以五行金木
[021-29a]
水火土為容以十二辰六陽六隂為六合陽倡隂應
又以十二月日躔所在以戚翟向而舞之甚無謂也
以功徳為容斯正義矣


  今按嘉靖間太常寺典簿李文察著書名曰古樂
筌蹄其説迂謬可取者少濓譏李太常者指文察
也濓所著樂經元義可取者亦不多惟此舞議中
一段頗超勝文察耳


  舞衣


[021-29b]
  尚書顧命篇曰𦙍之舞衣漢孔氏傳曰𦙍國所為舞
者之衣皆中法商周傳寳之唐孔氏疏曰𦙍是前代
之國舞衣至今猶在明其所為中法故常寳之亦不
知舞者之衣是何衣也


  禮記集説曰深衣可以為文可以為武可以擯相可
以治軍旅完且弗費善衣之次也方氏曰端冕則有
敬色所以為文介胄則有不可辱之色所以為武然
端冕不可以為武介胄不可以為文兼之者惟深衣
[021-30a]
而已吕氏曰深衣之用上下不嫌同名吉凶不嫌同
制男女不嫌同服諸侯朝朝服夕深衣大夫士朝𤣥
端夕深衣庶人吉服深衣而已此上下同也有虞氏
深衣而養老將軍文子除䘮受弔練冠深衣親迎女
在途而壻之父母死深衣縞總以趨䘮此吉凶男女
之同也葢簡便之服非朝祭皆可服之也


  今按舞衣先儒既不知是何衣當缺其疑深衣既
可文可武而上下同用豈獨舞者不宜服乎凡今
[021-30b]
好古之士不拘有無爵職欲學古之樂者文舞武
舞皆服深衣幅巾以舞可也雖然又有一説孔子
曰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君
子之服也鄉以此觀之儒者之徒肄習舞時則宜
随鄉文舞或戴方巾武舞或戴大帽衣履稱是不
拘何色或著平日家常衣服以舞則尤為簡便也



  樂律全書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