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51 讀禮通考-清-徐乾學 (master)


[020-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禮通考巻二十  刑部尚書徐乾學撰
  喪期二十
   國恤三
   藩王入繼大統服先君追崇本/生附
漢書孝哀皇帝元帝庶孫定陶恭王子也母曰丁姬年
十三嵗嗣立為王成帝無子使執金吾任宏守大鴻臚
持節徵定陶王立為皇太子謝曰願留國邸旦夕奉問
[020-1b]
起居俟有聖嗣歸國守藩書奏天子報聞
定陶共王傳上以太子奉太宗後不得顧私親乃立楚
思王子景為定陶王奉共王後成帝崩太子即位追尊
共王為共皇置寢廟京師序昭穆如孝元帝
師丹傳上少在國見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内邑
邑即位多欲有所匡正封拜丁傅奪王氏權丹自師傅
居三公位得信於上上書言古者諒闇不言聽於冡宰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大行尸柩在堂官爵臣等以及親
[020-2a]
屬赫然皆貴寵封舅為陽安侯皇后尊號未定豫封父
為孔鄉侯出侍中王邑射聲校尉王邯等詔書比下變
動政事卒暴無漸間者郡國多地動水出流殺人民日
月不明五星失行此皆舉錯失中號令不定法度失理
隂陽溷濁之應也臣伏惟人情無子年雖六七十猶博
取而廣求孝成皇帝深見天命燭知至徳以壮年克已
立陛下為嗣先帝暴棄天下而陛下繼體四海安寧百
姓不懼此先帝聖徳當合天人之功也臣聞天威不違
[020-2b]
顔咫尺願陛下深思先帝所以建立陛下之意且克己
躬行以觀羣下之從化天下者陛下之家也胏附何患
不富貴不宜倉卒
    乾學案衰麤哭泣喪紀之文繼志述事致孝
    之實師丹欲哀帝致孝於所後而責以諒闇
    不言三年無改可謂善言喪者也
初哀帝即位成帝母稱太皇太后成帝趙皇后稱皇太
后而上祖母傅太后與母丁后皆在國邸自以定陶共
[020-3a]
王為稱髙昌侯董宏上書言秦莊襄王母本夏氏而為
華陽夫人所子及即位後俱稱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
為皇太后事下所司時丹以左將軍與大司馬王莽共
劾奏宏知皇太后至尊之號天下一統而稱引亡秦以
為比喻詿誤聖朝非所宜言上免宏為庶人傅太后大
怒要上必欲稱尊號上於是追尊定陶共皇丁后為共
皇后郎中令泠襃黄門郎段猶等復奏言定陶共皇太
后共皇后皆不宜復引定陶藩國之名以冠大號車馬
[020-3b]
衣服宜皆稱皇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各共厥職又宜
為共皇立廟京師上復下其議有司皆謂宜如襃猶言
丹議獨曰聖王制禮取法於天地故尊卑之禮明則人
倫之序正人倫之序正則乾坤得其位而隂陽順其節
人主與萬民俱蒙祐福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不可
亂也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為號者母從
子妻從夫之義也欲立官置吏車服與太皇太后並非
所以明尊卑亡二上之義也定陶共皇號諡已前定義
[020-4a]
不可復改禮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士服
子亡爵父之義尊父母也為人後者為之子故為所後
服斬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期明尊本祖而重正統也孝
成皇帝聖恩深逺故為共王立後奉承祭祀令共皇長
為一國太祖萬世不毁恩義已備陛下既繼體先帝持
重大宗承宗廟天地社稷之祀義不得復奉定陶共皇
祭入其廟今欲立廟於京師而使臣下祭之是無主也
又親盡當毁空去一國太祖不墮之祀而就無主當毁
[020-4b]
不正之禮非所以尊厚共皇也丹由是寖不合上意
上用朱博議尊傅太后為太皇太后丁后為帝太后與
太皇太后及皇太后同尊又為共皇立廟京師儀如孝
元皇帝博遷為丞相復與御史大夫趙𤣥奏言前髙昌
侯宏首建尊號之議而為丹所劾奏免為庶人時天子
衰麤委政於丹丹不深惟襃廣尊親之義而妄稱説抑
貶尊號虧損孝道不忠莫大焉陛下聖仁昭然定尊號
宏以忠孝復封髙昌侯丹惡逆暴著雖蒙赦令不宜有
[020-5a]
爵邑請免為庶人奏可
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白太皇太后𤼵掘傅太后丁太
后冡奪其璽綬更以民禮葬之定陶隳廢共皇廟諸造
議泠襃段猶等皆徙合浦復免髙昌侯宏為庶人封丹
為義陽侯
 蔡邕獨斷曰髙祖得天下而父在上尊號曰太上皇
 不言帝非天子也孝宣繼孝昭帝其父曰史皇孫祖
 父曰衞太子太子以罪廢及皇孫皆死宣帝起園陵
[020-5b]
 長承奉守不敢加尊號於祖父也光武繼孝元亦不
 敢加尊號於祖父也世祖父南頓令曰皇考祖鉅鹿
 都尉曰皇祖曽祖鬱林太守曰皇曽祖髙祖舂陵節
 侯曰皇髙祖起陵廟置章陵以奉祠之而已至殤帝
 崩無子弟安帝以和帝兄子從清河王子即尊號依
 髙帝尊父為太上皇之義追號父清河王曰孝徳皇
 順帝崩冲帝無子弟立樂安王子是為質帝帝偪於
 順烈梁后父大將軍梁冀未得尊其父而崩桓帝以
[020-6a]
 蠡吾侯子即尊位追尊父蠡吾先侯曰孝崇皇母匡
 太夫人曰孝崇后祖父河間孝皇曰孝穆皇祖母妃
 曰孝穆后桓帝崩無子今上即位追尊父辟犢亭侯
 曰孝仁皇母董夫人曰孝仁后祖父河間敬王曰孝
 元皇祖母夏妃曰孝元后
    乾學案受命之君追王先世固非奉藩稱臣
    者所可比蔡氏以太上皇與追崇諸皇相提
    並論似未協師丹之議
[020-6b]
三國志魏明帝太和三年秋七月詔曰禮皇后無嗣擇
建支子以繼太宗則當纂正統而奉公義漢宣繼昭帝
後加悼考以皇號哀帝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稱引亡
秦惑誤時朝既尊共皇立廟京師又寵藩妾使比長信
叙昭穆於前殿並四位於東宮僭差無度人神弗祐而
非罪師丹忠正之諫用致丁傅焚如之禍自是之後相
踵行之昔魯文逆祀罪由夏父宋國非度譏在華元其
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行事為戒後嗣萬一有由諸侯
[020-7a]
入奉大統則當明為人後之義敢為佞邪導諛時君妄
建非正之號以干正統謂考為皇稱妣為后則股肱大
臣誅之無赦其書之金䇿藏之宗廟著於令典
通鑑晉元帝大興元年三月愍帝凶問至建康王斬衰
居廬
宋史禮志嘉祐八年三月晦日仁宗崩英宗立喪服制
度並用定陵故事禮院言故事大祥變除服制以四月
二十九日祥至五月二十九日禫六月二十九日禫除
[020-7b]
至七月一日從吉已䝉降敇謹案禮學王肅以二十五
月為畢喪而鄭康成以二十七月通典用其説又加至
二十七月終則是二十八月畢喪而二十九月始吉盖
失之也天聖中更定五服年月敕斷以二十七月今士
庶所同遵用夫三年之喪自天子逹不宜有異請以四
月二十九日為大祥五月擇日而為禫六月一日而從
吉於是大祥日不御前後殿開封府停決大辟及禁屠
至四月五日待制觀察以上及宗室管軍官日一奠二
[020-8a]
十八日而羣臣俱入奠二十九日禫除羣臣皆奉慰焉
 馬端臨曰上欲命韓琦攝冢宰行亮隂/三年禮執政以為不可三表乃聽政
宗室傳濮安懿王允讓商王元份子也仁宗在位久無
子乃以王第十三子宗實為皇子仁宗崩皇子即位是
為英宗
 彭百川太平治蹟統類治平元年宰相韓琦言濮安
 懿王徳盛位隆所宜尊禮陛下受命先朝躬承聖統
 顧以大義後其私親請下有司議濮安懿王及譙國
[020-8b]
 太夫人王氏襄國太夫人韓氏仙逰縣君任氏合行
 典禮詳處其當以時施行詔須大祥後議二年四月
 詔議崇奉濮典禮以聞翰林學士王珪等相顧不敢
 先天章閣待制司馬光獨奮筆立議議成王珪即敕
 吏以光手槀為案其議曰臣等謹案儀禮喪服為人
 後者傳曰何以三年也受重者必尊服服之為所後
 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若子
 者皆如親子也又為人後者為其父母傳曰何以期
[020-9a]
 也不二斬也持重於大宗者降其小宗也又為人後
 者為其昆弟傳曰何以大功也為人後者辟其昆弟
 也以此觀之為人後者不敢顧私親聖人制禮尊無
 二上若恭愛之心分施於彼則不専一於此故也是
 以秦漢以來帝王有自旁支入繼大統或推尊父母
 以為帝后皆見非當時取譏後世臣等不敢引以為
 聖朝法前代之入繼者多宫車晏駕之後援立之䇿
 或出母后或出近臣非如仁宗皇帝年齡未衰深惟
[020-9b]
 宗廟之重祗承天地之意於宗室衆多之中簡抜聖
 明授以大業陛下身為先帝之子然後繼體承祧光
 有天下濮安懿王雖於陛下有天性之親顧復之恩
 然陛下所以負扆端冕富有四海子子孫孫萬世相
 承者皆先帝之徳也臣等愚淺不逹古今竊謂今日
 所以崇奉濮安懿王典禮宜準先朝封贈期親尊屬
 故事髙官大國極其尊榮襄國太夫人仙逰縣君亦
 改封大國太夫人考之古今實為宜稱議上中書奏
[020-10a]
 王珪等議未見詳定濮王當稱何親珪等議濮王於
 仁宗為兄皇帝宜稱皇伯而不名如楚王涇王故事
 中書又奏案儀禮為人後者為其父母服及案令文
 五服年月勅並云為人後者為其所後父斬衰三年
 為其父母齊衰期即出繼之子於所繼所生父母皆
 稱父母又漢宣帝光武皆稱其父為皇考今珪等議
 皇伯於典禮未見明據請下尚書省集議從之臺諫
 皆是王珪太后聞之内出手書切責韓琦等不當議
[020-10b]
 稱皇考上命權宜罷議令有司博求典故以聞范鎮
 時判太常率禮官上言漢宣帝於昭帝為孫光武於
 平帝為祖則其父容可稱皇考然議者猶或非之謂
 其以小宗而合大宗之統也今陛下既考仁宗又考濮
 王則其失又非漢宣光武比也凡稱帝稱皇稱皇考
 立寢廟論昭穆皆非是侍御史知雜事吕誨言臣竊
 原勅意直欲加濮安懿王為皇考與仁廟同稱如是
 則尊有二上服有二斬律禮之文皆相戾臣恭以陛
[020-11a]
 下龍躍藩邸入繼大統南面尊臨皆先帝之徳也方
 勤孝養上奉慈顔猶懼其不足矧復顧私恩别親疎
 而忘大義哉人言不己誠有累於聖躬欲觧天下之
 疑莫若𤼵睿斷特以手詔自中而下以王珪等前議
 為定追封濮安懿王大國諸夫人典禮稱是慰厭人
 心於體為順皆留中不下司馬光又言聖人舉事與
 衆同欲故能下叶人心上順天意洪範曰三人占從
 二人言盖國有大疑則決之於衆自上世而然矣伏
[020-11b]
 見向者詔羣臣議濮安懿王合行典禮翰林學士王
 珪等二十餘人皆以為宜準先朝封贈期親尊屬故
 事凡兩次㑹議無一人異辭盖欲奉濮王以禮輔陛
 下以義也而政府之意獨欲尊濮王為皇考巧飾詞
 説誤惑聖徳不顧先王之大典蔑棄天下之公議使
 宗室疎屬皆已受奉贈而崇奉濮王之禮未能知二
 議是非臣更為陛下别白言之政府言儀禮令文五
 服年月勅皆云為人後者為其父母即出繼之子於
[020-12a]
 所生皆稱父母臣案禮法必須指事立文使人曉觧
 今欲言為人後者為其父母之服若不謂之父母不
 知如何立文此乃政府欺㒺天下之人謂其皆不識
 文理也又言漢宣帝光武皆稱其父為皇考臣案宣
 帝承昭帝之後以孫繼祖故尊其父為皇考而不敢
 尊其祖為皇考以其昭穆同故也光武起布衣誅王
 莽親冒矢石以得天下名為中興其實創業雖自立
 七廟猶非太過況但稱皇考其謙損甚矣今陛下親
[020-12b]
 為仁宗之子傳曰國無二君家無二尊若復尊濮王
 為皇考則置仁宗於何地乎政府前以二帝不加尊
 號於父祖引以為法則可矣若謂皇考之名亦可施
 於今日則事恐不侔設使仁宗尚御天下濮王亦萬
 福當是之時命陛下為皇子則必不謂濮王為父而
 為伯若先帝在則稱伯没則稱父臣計陛下必不為
 此行也以此言之濮王當稱皇伯又何疑矣三年正
 月吕誨前後十一奏乞依王珪等奏定濮王崇奉典
[020-13a]
 禮不報
 東都事略歐陽修傳修著濮議引喪服記曰為人後
 者為其父母服服者齊衰期也謂之降服親不可降
 降者降其外物爾喪服是也其必降者示有所屈也
 以重承大宗之重尊祖而為之屈於此以申於彼也
 生莫重於父母而為之屈者以承大宗者亦重也此
 以義制者也父子之道天性也臨之以大義有可以
 降其外物而本之於至仁則不可絶其天性絶人道
[020-13b]
 而滅天理此不仁者之或不為也故聖人制服為降
 三年為期而不没其父母之名以見服可降而名不
 可没也此以仁存者也今議者欲以為人後之故使
 一旦反視父母若未嘗生我者其絶之也甚矣使其
 真絶之與是非人情也追於義而偽絶之與是仁義
 者教之為偽也其議如此
 太平治蹟統類侍御史范純仁御史裏行吕大防合
 奏曰伏見參政歐陽修首開邪議妄引經據以枉道
[020-14a]
 説人主以近利負先帝欲累濮王以不正之號陷陛
 下於過舉之譏朝命駭聞天下失望政典之所不赦
 人臣之所共棄哀帝之失既難施於聖朝襃猶之姦
 固莫逃於公論當更議以安衆意并言韓琦飾非曽
 公亮趙槩苟且依違未嘗辨正乞下修於理正琦等
 之罪臺諌論列不已中書亦以劄子自辨曰伏見朝
 廷議濮王典禮兩制禮官請稱皇伯中書之議以為
 事體至大理宜審重必合典故方可施行皇伯之稱
[020-14b]
 考於經史皆無所據方欲下三省博議陛下手詔中
 罷衆論紛然臣竊謂衆論雖多其説不過三其一宜
 稱皇伯是無稽之臆説二曰簡宗廟致水災是厚誣
 天人之言也三曰不當用漢宣哀為法以干亂統紀
 是不原本末之論也願陛下明告中外以皇伯無稽
 決不可稱今所欲定者正名號爾至於立廟京師干
 亂統紀原非朝廷本意庶羣疑可釋
禮志御史吕誨等彈奏歐陽修首建邪議韓琦曽公亮
[020-15a]
趙概附㑹不正之罪固請如王珪等議既而内出皇太
后手詔曰吾聞羣臣議請皇帝封崇濮安懿王譙國夫
人王氏襄國夫人韓氏仙逰縣君任氏可令皇帝稱親
濮安懿王稱皇王氏韓氏任氏並稱后事方施行而英
宗即日手詔曰稱親之禮謹遵慈訓追崇之典豈易克
當且欲以塋為園即園立廟俾王子孫主奉祠事翌日
誨等以所論列彈奏不見聽用繳納御史勅吿居家待
罪誨等所列大約以前詔稱權罷集議後詔稱且欲以
[020-15b]
塋為園即追崇之意未巳英宗命閤門使以告還之誨
等力辭臺職
伊川程子代侍御史彭思永論濮王典禮疏伏見近日
以濮王稱親事言事之臣奏章交上中外論議沸騰此
盖執政大臣違亂典禮左右之臣不能開陳理道而致
陛下聖心疑惑大義未明臣待罪憲府不得不為陛下
辨明其事竊以濮王之生陛下而仁宗皇帝以陛下為
嗣承祖宗大統則仁廟陛下之皇考陛下仁廟之適子
[020-16a]
濮王陛下所生之父於屬為伯陛下濮王出繼之子於
屬為姪此天地大義生人大倫如乾坤定位不可得而
變易者也固非人意所能推移苟亂大倫人理滅矣陛
下仁廟之子則曰父曰考曰親乃仁廟也若更稱濮王
為親是有二親則是非之理昭然自明不待辨論而後
見也然而聖意必欲稱之者豈非陛下大孝之心義雖
出繼情厚本宗以濮王是生聖躬曰伯則無以異於諸
父稱王則不殊於臣列思有以尊大使絶其等倫如此
[020-16b]
而已此豈陛下之私心哉盖大義所當典禮之正天下
之公論而執政大臣不能將順陛下大孝之心不知尊
崇之道乃以非禮不正之號上累濮王致陛下於有過
之地失天下之心貽亂倫之咎言事之臣又不能詳據
典禮開明大義雖知稱親之非而不知為陛下推所生
之至恩明尊崇之正禮使濮王與諸父夷等無有殊别
此陛下之心所以難安而重違也臣以為所生之父至
尊至大雖當専意於正統豈得盡絶於私恩故所繼主
[020-17a]
於大義所生存乎至情至誠一心盡父子之道大義也
不忘本宗盡其恩義至情也先王制禮本縁人情既明
大義以正統緒復存至情以盡人心是故在喪服恩義
别其所生盖明至重與伯叔不同也此乃人情之順義
理之正行於父母之前亦無嫌間至於名稱統緒所繫
若其無别斯亂大倫今濮王陛下之所生義極尊重無
以復加以親為稱有損無益何哉親與父同而所以不
稱父者陛下以身繼大統仁廟父也在於人倫不可有
[020-17b]
貳故避父而稱親則是陛下明知稱父為決不可也既
避父而稱親則是親與父異此乃下人以邪説惑陛下
言親意非一不止謂父臣以謂取父義則與稱父正同
決然不可不取父義則其稱甚輕今宗室疎逺卑幼悉
稱皇親加於所生深恐非當孝者以誠為本乃以疑似
無正定之名黷於所尊體屬不恭義有大害稱之於仁
廟乃有嚮背之嫌去之於濮王不損所生之重絶無小
益徒亂大倫臣料陛下之意不必須要稱親止為不加
[020-18a]
殊名無以别於臣列臣以為不然推所生之義則不臣
自明盡致恭之禮則其尊可見況當揆量事體别立殊
稱要在得盡尊崇不愆禮典言者皆欲以髙官大國加
於濮王此甚非知禮之言也先朝之封豈陛下之敢易
爵秩之命豈陛下之敢加臣以為當以濮王之子襲爵
奉祀尊稱濮王為濮國太王如此則夐然殊號絶異等
倫凡百禮數必皆稱情請舉一以為率借如既置嗣襲
必申祭告當曰姪嗣皇帝敢昭告於皇伯父濮國太王
[020-18b]
自然在濮王極尊崇之道於仁皇無嫌貳之失天理人
心誠為允合不獨正今日之事可以為萬世之法復恐
議者以太字為疑此則不然盖繫於濮國下自於大統
無嫌今親之稱大義未安言事者論列不已前者既去
後者復然雖使臺臣不言百官在位亦必繼進理不可
奪勢不可遏事體如此終難固持仁宗皇帝在位日久
海㝢億兆涵被仁恩陛下嗣位之初功徳未及天下而
天下傾心愛戴者以陛下仁廟之子也今復聞以濮王
[020-19a]
為親含生之類𤼵憤痛心盖天下不知陛下之孝事仁
宗皇帝格於天地尊愛濮王之意非肎以不義加之但
見誤致名稱所以深懐疑慮謂濮王既復稱親則仁廟
不言自絶羣情訩懼異論喧囂夫王者之孝在乎得四
海之歡心胡為以不正無益之稱使億兆之口指斥謗
讟致濮王之靈不安於上臣料陛下仁孝豈忍如斯皆
由左右之臣不能為陛下開明此理在於神道不逺人
情故先聖謂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設如仁皇在位
[020-19b]
濮王居藩陛下既為冢嗣復以親稱濮王則仁皇豈不
震怒濮王豈不側懼是必君臣兄弟立致釁隙其視陛
下當如何也神靈如在亦豈不然以此觀之陛下雖加
名稱濮王安肎當受伏願陛下深思此禮去親之文以
明示天下則祖宗濮王之靈交歡於上皆當垂祐陛下
享福無窮率土之心翕然慰悦天下化徳人倫自正大
孝之名光於萬世矣
禮志吕誨等既去職而濮議亦寢至神宗元豐二年詔
[020-20a]
以濮安懿王三夫人可並稱王夫人
理宗本紀嘉定十七年寧宗崩子昀嗣皇帝位尊楊皇
后曰皇太后同聽政詔宫中自服三年喪
 聞見録時張忠恕移書史彌逺請取法孝宗行三年
 喪且曰孝宗始自踐祚服勤子職凡二十有七年今
 上自外邸入繼大統未嘗一日躬定省之勞欲報之
 徳視孝宗宜有加
明世宗實録正徳十六年二月甲辰禮部尚書毛澄等
[020-20b]
言兹者大行皇帝大喪成服已畢恭惟皇上嗣登寳位
之初萬幾所繫伏望以宗廟社稷為重少節哀情於西
角門視事文武百官行奉慰禮上曰朕哀痛方切未忍
遽離喪次其以二十七日視朝具儀來聞於是澄等具
上儀注曰本月二十七日早上服衰服御西角門視朝
文武百官素服烏紗帽黒角帶皁靴行奉慰禮二十八
日以後上仍衰服御西角門視朝五月十八日遵依遺
詔二十七日服制已滿自十九日以後合照孝宗敬皇
[020-21a]
帝服制上釋衰服易素翼善冠麻布袍腰絰御西角門
視事俱不鳴鐘鼓文武百官仍素服烏紗帽黑角帶皁
靴朝參至百日後變服如常候梓宫𤼵引之時另行奏
請上從之六月禮部言今月二十四日武宗皇帝百日
禮宜釋服如常查得孝宗皇帝百日因梓宫未入山陵
上仍素服翼善冠麻布袍腰絰御西角門視事不鳴鐘
鼓文武百官素服烏紗帽黑角帶皁靴朝參今武宗皇
帝梓宫亦未入山陵請如前例詔可
[020-21b]
    乾學案世宗之服武宗用二十七日之制則
    是子為父之服矣既服子之服而他日乃不
    禰武宗可乎惜當時議禮之家無有以此禮
    深折之者
 朱國禎史槩正徳十六年四月癸卯上即皇帝位戊
 申命禮部㑹議興獻王主祀封號五月戊午禮部尚
 書毛澄等㑹議疏曰漢成帝立定陶王為太子即立
 楚孝王孫景為定陶王奉共王祀時大司空師丹以
[020-22a]
 為恩義兼備今皇上入繼大統宜如定陶王故事以
 益王第二子崇仁王厚炫繼興獻王後襲封興王主
 祀事又考之宋濮安懿王之子入繼仁宗後是為英
 宗命有司議禮知諌院司馬光謂秦漢以來有旁支
 入繼大統推尊父母為帝后者皆見非當時取譏後
 世濮王宜稱皇伯而不名乃詔立濮王園廟以宗樸
 奉濮王祀程頤之言曰為人後者謂所後為父母而
 謂所生為伯叔父母此生人之大倫也然所生之義
[020-22b]
 至尊至大宜别立殊稱曰皇伯叔父某國太王則正
 統既明而所生亦尊崇極矣今興獻王於皇上為本
 生父與濮安懿王事正相等皇上宜稱孝宗為皇考
 改稱興獻王為皇叔父興獻太王興獻王妃為皇叔
 母興獻太王妃凡祭告上箋俱署名姪皇帝則隆正
 統崇本生恩禮備至可為後世法疏入上曰父母可
 移乎命再議進士張璁獨以廷議為非上疏曰陛下
 嗣登大寳即議追尊聖考以正其號廷議皆執漢定
[020-23a]
 陶宋濮王故事謂為人後者為之子不得顧私親夫
 天下豈有無父母之國哉記曰禮非從天降非從地
 出也人情而已漢哀帝宋英宗皆成帝仁宗預立為
 嗣養之宫中其為人後之義甚明今武宗皇帝嗣孝
 廟十有六年未有儲建比於崩殂而陛下以倫序當
 立入繼大統故遺詔直曰興獻王長子而未嘗著為
 人後之義視漢宋舊事同異較然夫統與嗣不同非
 必父死子立也漢文承惠後則以弟繼宣承昭後則
[020-23b]
 以兄孫繼若必奪此父子之親建彼父子之號則古
 有稱髙伯祖皇伯考者皆不得謂之統矣竊謂今日
 之禮宜别立聖考廟於京師使得隆尊親之孝上得
 璁疏大喜曰此論一出我父子終可完也亟下所司
 議大學士楊廷和曰秀才何知上疏請如禮官議疏
 入留中八月朔澄等復上議如初且言推尊之非莫
 詳於魏明帝之詔稱親之非莫詳於宋程頤之議報
 聞初上嗣位遣太監秦文邵恩捧箋詣安陸奉迎母
[020-24a]
 妃十月至通州聞稱號未定諸舊臣皆已晉秩愠甚
 曰安得以我子子他人奴等恩澤從何來太王王妃
 固是本分何子貴父母獨否且我入宫何以行禮我
 還任皇帝自為為可也上聞涕泣詣皇太后辭謝請
 奉母歸藩宫府皆大震於是皇太后有㫖命興獻王
 稱興獻帝妃稱興獻后憲廟貴妃邵氏為皇太后母
 妃始入京謁奉先奉慈二殿張璁復進大禮或問反
 覆四千言南京兵部主事霍韜亦上疏議與璁合並
[020-24b]
 下所司十二月諭廷和等加興獻帝后尊號上各加
 皇字廷和等言聖孝有甚不得已之情臣等職在輔
 導不敢阿順以損聖徳封還御批仍依原擬進復與
 禮官臺省合詞奏曰舜受堯之天下禹受舜之天下
 當時未聞帝其所生萬世稱聖焉漢宣帝繼孝昭後
 追諡史皇孫王夫人曰悼考悼后而已光武上繼元
 帝鉅鹿南頓君以上立廟章陵而已皆未聞有追尊之
 號而考后之稱後之議者猶非之晉元帝由琅邪王
[020-25a]
 入繼大統止立皇子為王奉父共王祀宋英宗議加
 濮王典禮久不決光獻太后乃以手詔尊濮王為皇
 夫人為后英宗顧下詔讓而未受未嘗侈然自加尊
 稱也今興獻帝后之加較諸前代尊稱已極若復加
 一皇字與孝廟慈夀並非尊無二上之意臣等不敢
 奉詔願賜歸上優留之吏部尚書喬宇侍郎羅欽順
 等言正統大義惟賴一皇字以明若加於所生則正
 統混而無别非所以重宗廟也報以皇太后懿㫖不
[020-25b]
 敢有違於是給事中朱鳴陽等御史程昌曹嘉等南
 京大理寺丞黄鞏郎中黄偉等大理寺副沈光大等
 合疏爭之俱不報元年正月給事中熊浹言武宗皇
 帝臨崩重念宗社大計特請慈夀皇太后迎立陛下
 先時未嘗育之宫中立以為後如宋英宗故事則興
 獻王固陛下之父不得以濮王為比而陛下之繼武
 宗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可據不得曰為人後者為
 之子也必曰為後而以繼嗣為名則陛下直繼武宗
[020-26a]
 為之後乎抑追繼孝宗為之後乎武宗本無後而陛
 下以弟為之後孝宗已有後而陛下又越武宗而重
 為之後無一可者也故興獻王宜尊帝稱别立廟徽
 號如恭仁康定以示不敢上躋於列聖加上慈聖皇
 太后及武宗皇后徽號而母妃則尊為太后如慈夀
 之例庶㡬恩義並行不悖下所司㑹南郊禮成是日
 乾清宫小室災毛澄言變不虚生乞存憂懼以致順
 天悦親之實御批父母各加皇字恐不可告郊廟給
[020-26b]
 事中安磐言藩國不可加於帝號之上獻為諡法不
 可加於生存之母御史李儼言慈夀母妃分均體敵
 恐生羣小之心漸搆兩宫之隙俱報聞上亦因災不
 自安持未𤼵二月諭禮部慈聖皇太后加上尊號昭
 聖慈夀皇太后皇嫂皇后加上尊號為莊肅皇后本
 生母興獻后加上尊號為興獻國太后邵皇太后加
 上尊號為夀安皇太后興獻帝册文稱孝子二年毛
 澄罷以汪俊代之三年正月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上
[020-27a]
 疏請正大禮略謂宜稱孝宗曰皇伯考武帝曰皇兄
 興獻帝曰皇考别立廟於大内興國太后曰聖母則
 天下之為君臣父子者定上命㑹文武羣臣集前後
 章疏詳議三月丙寅朔勅禮部加慈夀皇太后為聖
 母昭聖康惠慈夀皇太后獻帝為本生皇考恭穆獻
 皇帝興國太后為本生母章聖皇太后
 國朝典彚三年四月禮部㑹文武羣臣上議漢宋以
 來入繼大統之君間有為本生立廟園陵及京師者
[020-27b]
 第嵗時遣官致祠尋亦奏罷至於立廟大内而親祀
 古未有也萼璁之言曰繼統公立後私又曰統為重
 嗣為重臣等謂正統所傳之謂宗故立宗所以繼統
 立嗣所以承宗宗之與統初無輕重況繼統則法堯
 舜而宗祀何獨不然萼又欲改稱孝宗為皇伯考臣
 等歴稽前古廟制未有皇伯考神主之稱惟天子稱
 諸王曰伯叔父恐非所以加於宗廟也請罷建室之
 議立廟安陸上嚴㫖詰責
[020-28a]
 史槩禮臣言前後章疏惟張璁霍韜熊浹三人與萼
 議同其兩京諸臣凡八十餘疏二百五十餘人皆如
 部議上命再議廷和知上意不可回再疏乞歸許之
 禮部尚書汪俊等言陛下欲改稱廟號自尊本生立
 廟大内臣等竊念此舉所繫甚大陛下入奉大宗不
 得祭小宗亦猶小宗之不得祭大宗也故昔興獻帝
 奉藩安陸則不祭憲帝今陛下入繼大統亦不得祭
 興獻帝是皆制於禮而情有屈也然興獻帝不得迎
[020-28b]
 養夀安皇太后於藩邸陛下得迎興國太后於大内
 受天下之養而尊祀興獻帝以天子之禮樂則人子
 之情俱獲自盡矣乃今聖孝無窮臣等不自揣度請
 於獻帝徽稱之上仍加興字則於本生不失尊崇於
 正統無嫌二聖上切責而宥之尚書喬宇石珤皆力
 爭不聴張璁自南京來途中上疏請去本生二字略
 謂不去二字雖稱皇考實與皇叔無異又言皇上稱
 孝宗為皇考稱興獻帝為本生父子之名既更尊崇
[020-29a]
 之義安在詔促之入京汪俊乞休許之以席書代之
 璁萼及南京主事黄宗明經歴黄綰同上疏曰今日
 典禮之議以皇上為為人後者禮官附和之私也以
 皇上為入繼大統者臣等考經之論也人言兩議相
 持有大小衆寡不相敵之勢臣等則曰惟理而己皇
 上何不親御明堂進羣臣而詢之疏入報聞編修鄒
 守益上言昔曾元以父寢疾憚於易簀愛之至也而
 曽子責之曰姑息魯受天子禮樂以祀周公尊之至
[020-29b]
 也而孔子傷之曰周公其衰矣臣願陛下勿以姑息
 事獻帝而使後世有其衰之歎且羣臣之議再四詳
 慎謂當存始封之號避皇考之嫌陵廟嵗時重臣代
 祭皇嗣既蕃立後安陸全百世不祧之尊此皆為陛
 下忠謀也今不察而督過之謂忤且慢喜怒好惡不
 無少失其平臣歴觀前史泠襃段猶之徒當時所謂
 忠愛後世所斥以為邪媚者也師丹司馬光之徒當
 時所謂欺慢後世所仰以為正直也後之視今猶今
[020-30a]
 之視昔望陛下屈已從善不吝改過以光大孝上以
 為出位瀆擾下鎮撫司
 何喬逺名山藏開聖記大學士蔣冕上疏曰頃者建
 室之議臣等與毛紀費宏反覆論奏數千言矣仰惟
 皇上天縱聖神嗣承大統至親倫序天與人歸固不
 待贊然非昭聖張太后傳武宗皇帝遺命則將無所
 承受而授受大義不明今既受命於武宗即宜嗣統
 以為後特兄弟之名有不容紊故但兄武宗考孝宗
[020-30b]
 母張太后而於孝武二廟皆稱嗣皇帝稱臣稱御名
 以示繼統承祀之義所後所生不可混也陛下曰朕
 於正統大義不敢有違固知之矣自古人君嗣承天
 位謂之承祧踐祚祧宗祧祚廟之阼階也禮為人後
 者惟大宗大宗尊之統也皆主宗祀言漢至今千七
 百嵗矣未有廟本生父大内者漢宣帝以兄孫繼統
 為叔祖昭帝後立所生父廟於奉明園光武埽平僭
 亂奮然崛起盖取位於新莽非繼統於平嬰一聞張
[020-31a]
 純朱浮之議即降其私親四世祀於舂陵宋英宗所
 生父濮安懿王亦止即國立廟我皇上為獻皇帝立
 祀安陸禮雖非經事猶類古今後武宗考孝宗身主
 祖宗列聖之祀又欲兼奉小宗情既重於所生義必
 疎於所後二宗在天之靈誰託乎臣等考經質禮稽
 詢僉謀不䝉採納汪俊乞休遽聽其去萼璁有言亟
 召其來其日天氣晴明陡變隂晦至暮風霾特甚天
 心仁愛尤極惓惓願陛下詳察之
[020-31b]
 典彚五月詔名奉先殿西室為觀徳殿奉安獻皇帝
 神主遣官詣安陸奉迎禮部侍郎吴一鵬言歴考前
 代無自寢園迎主入大内者況安陸乃啓封之地獻
 皇帝神主久安太祖之重中都太宗之重留都皆以
 王業所基永修典禮今獻皇帝神主宜永祀安陸不
 聽
 史槩六月璁萼至京給事中張翀等三十餘人御史
 鄭本公等四十餘人連章劾之并及黄綰黄宗明方
[020-32a]
 獻夫席書下所司擢璁萼翰林學士尚書喬宇言席
 書以内㫖陞尚書臣兩言其不可今璁萼復拜學士
 内降恩澤多施於佞幸上曰璁萼非干進者令即視
 事吏部貟外郎薛蕙上為人後解一篇為人後辨一篇
 西原集為人後觧禮之所以立後者重大宗也何言/乎重大宗小宗無子以為可以絶者也故不為之立
 後大宗無子不可以絶故立後以繼之小宗不可擬/大宗故曰重大宗也曷為後大宗不後小宗重本也
 其重本奈何大宗者祖之正體也本也小宗者祖之/旁體也支也本存而支亡亡而猶存也尊者存焉爾
 本亡而支存存而猶亡也存者㣲矣是故小宗無後/祖不絶大宗無後祖絶矣禮之後大宗不後小宗重
[020-32b]
 絶祖也雖然大宗者卿大夫之禮也何以曰卿大夫/之禮古者公子為卿大夫及始仕而為大夫者謂之
 别子繼别子者謂之大宗故曰大宗者卿大夫之禮/也此卿大夫也而不可絶益知天子之不可絶矣天
 子之不可絶奈何大宗者繼别云爾曰尊之統也收/同族云爾曰收族者也天子之統受諸始祖始祖受
 諸天不啻尊之統也内治同姓外治異姓不啻收族/者也饗百神以為天地社稷主也育萬物以為天下
 君也此天子之禮也甚大宗矣是故不可絶也可絶/也者則始祖之統可閼也同姓異姓之治可不辨也
 天地社稷可無主也天下可無君也故天子無嗣建/支子以後天子禮也支子後天子適子不為後乎禮
 之正者支子為後禮之變者適子亦為後矣何言乎/禮之變者適子亦為後適子不為後者非他也傳小
 宗之統焉爾明小宗之統為重也益知大宗之統為/重矣明大宗之統為重也益知天子之統為尤重矣
[020-33a]
 故適子可以後大宗可以後大宗斯可以後天子矣/天子者始祖之體大統之所在尊則無上親則本始
 也諸侯雖有尊焉不敢信其尊矣雖有親焉不敢専/其親矣信其尊嫌於貳君専其親嫌於貳祖故諸侯
 適子後天子者不敢遂其尊親也尊親者人之至重/也然而不敢遂焉示猶有至重者也繼大統者因斯
 舉也而知其所由來則可以事天可以保宗廟可以/有天下是故明於為人後之義者錯諸天下無難矣
 為人後辨陛下繼祖體而承適統合於為人後之義/坦然明白無可疑者也廼有二三臣者詭經畔禮以
 惑聖聽夫經傳纎悉之指彼臣未能睹其十一遽欲/持小慧而騁夸辭可謂不知而作者也其曰陛下為
 獻帝不可奪之適嗣案漢石渠議曰大宗無後族無/庶子己有一適子當絶父祀以後大宗否戴聖云大
 宗不可絶禮言適子不為後者不得先庶子爾族無/庶子則當絶父以後大宗晉范汪曰廢小宗昭穆不
[020-33b]
 亂廢大宗昭穆亂矣先王所重大宗也豈得不廢小/宗以繼大宗乎汪又曰大宗者人之本也人不可以
 無其本所以立大宗也小宗之家五世則遷安知始/祖之所從出與宗祀之所由來敬宗所以尊祖禰不
 為重乎此二説者其亦得禮意矣夫謂得禮意者以/其别祖禰之統權大宗小宗之輕重而達於立後之
 義也盖人子雖有適庶其親親之心一也而禮適子/不得為後庶子得為後者此非親其父母有厚薄也
 直繫於傳重收族不同爾今之言者不知推本祖禰/惟及其父母而止此弗忍薄其親而忍遺其祖也其
 曰為人後者為之子乃漢儒邪説案此踵歐陽修之/謬也夫為人後為之子其言出於公羊固漢儒所傳
 者然於儀禮實相表裏古今以為折衷未有異論者/也藉若修之説其悖禮甚矣禮為人後者斬衰三年
 此子於父母之喪也以父母之喪服之不曰為之子/而何其言之悖禮一也傳言為所後者之祖父母妻
[020-34a]
 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其若子者由為之子/故爾傳明言若子今顧曰不為之子其言之悖禮二
 也為人後者不為之子然則稱謂之間將不曰父而/仍曰伯父叔父乎其言之悖禮三也又立後而不為
 之子則古立後者皆未嘗實子之而姑偽立是人也/是聖人偽教人以立後而實則無後焉爾其言之悖
 禮四也夫無後者重絶祖考之祀故立後以奉之今/所後既不得而子則祖考亦不得而孫矣豈可以入
 其廟而奉其祀乎其言之悖禮五也由此觀之名漢之/儒以邪説無乃其自名也抑二三臣者亦自度其説
 必窮也於是又為遁辭以倡之曰夫統與嗣不同陛/下之繼二宗當繼統而不繼嗣此一言者將欲以盡
 廢先王為人後之義與則猶悖禮之甚者也然其牽/合附㑹眩於名實苟不辨而絶之殆將為後世禍矣
 夫禮為大宗立後者重其統也重其統不可絶廼為/之立後至於小宗不為之後者統可以絶則嗣可以
[020-34b]
 不繼也是則繼統故繼嗣繼嗣所以繼統也故禮為/人後言繼嗣也後大宗言繼統也統與嗣非有二也
 其何不同之有自古帝入繼者必明為人後之義而/後可以繼統盖不為後則不成子也若不成子夫安
 所得統而繼之故為後也者成子也成子而後繼統/又將以絶同宗覬覦之心焉聖人之制禮也不亦善
 乎抑成子而後繼統非獨為人後者爾也禮無生而/貴者雖天子諸侯之子苟不受命於君父亦不敢自
 成尊也春秋重授受之義以為為子受之父為臣受/之君故穀梁子曰臣子必受君父之命斯義也匪直
 尊君父也亦所以自尊焉爾盖尊其君父亦將使人/之尊已也如此則禮義明而禍亂亡今説者謂倫序
 當立斯立已是惡知禮與春秋之意哉若夫前代之/君間有弟終而兄繼姪終而伯叔父繼者此遭變不
 正者也然多先君之嗣先君於己則考也已於先君/則子也故不可考後君而亦無兩統二父之嫌若晉
[020-35a]
 之哀帝唐之宣宗是也晉哀帝成帝之子封琅邪王/穆帝之叔也穆帝崩無嗣迎即帝位唐宣宗憲宗之
 子初封光王武宗之叔也武宗大漸為皇太叔即位/柩前其或諸侯之嗣則未有仍考諸侯而不考天子
 者也陛下天倫不先於武宗正統不自於獻帝是非/予奪至為易辨而二三臣者猥欲比於遭變不正之
 舉故曰悖禮/之尤者也
 史槩上下蕙詔獄黜為民七月喬宇致仕去侍郎賈
 詠學士豐熙等修撰楊慎等給事中張翀等御史余
 翺等郎中余寛等寺正毋徳純等同上疏詣左順門
 跪伏大呼上方齋聞之遣司禮官諭令退不起命執
[020-35b]
 豐熙等八人下詔獄修撰楊慎檢討王元正撼門大
 哭羣臣皆哭聲震闕庭上大怒命逮五品以下員外
 馬理等一百三十四人並下詔獄廷杖謫戍霍韜家
 居上疏曰議禮有兩端曰崇正統曰正天倫徒崇正
 統其弊至於利天下而棄父母徒重天倫其弊至於
 小加大而卑踰尊故臣前日謂陛下宜稱孝宗曰皇
 伯考獻帝曰皇考武宗曰皇兄此天倫之當辨者也
 尊崇之義則姑在所緩此正統之當崇者也乃近者
[020-36a]
 廷臣議上考孝宗又兼考獻帝此漢人二父之失也
 獻帝徽稱既極尊崇聖母尊號亦二昭聖此漢人兩
 統之失也本原既差愈議愈失臣之愚慮則願陛下
 預防未然之失母重將來之悔而已夫昭聖久稱聖
 母一旦改稱大非人情所堪所賴陛下之委曲承迎
 務得懽心此可慮者一昭聖禮秩雖崇然其勢日輕
 章聖尊稱雖或未至然其勢日重恐給使左右之人
 不達聖意妄生疑間或以彌文小節遂搆兩宫之隙
[020-36b]
 此可慮者二願陛下啟聖母曰皇太后實大統適宗
 至尊無對必時自謙抑以示尊敬莊肅皇后母儀天
 下十有六年接見之儀不可輕忽俾宫闈大權一歸
 昭聖庶宗統正而嫌隙消天下萬世無所非議上嘉
 其忠趣令赴召九月採璁萼書獻夫等議定大禮稱
 孝宗曰皇伯考昭聖曰皇伯母獻皇帝曰皇考章聖
 曰聖母是日獻皇帝神主至京奉安觀徳殿
 典彚上以觀徳殿地勢廹隘欲改建四年四月光禄
[020-37a]
 寺署丞何淵言獻皇帝入繼大統所自出之帝請於
 太廟内立世室以為禰廟禰廟得所而後大統有光
 下部議禮部尚書席書等議言周以文武有功徳乃
 立世室與后稷廟皆百世不遷我太祖始建四廟後
 改同堂異室以太祖擬文世室太宗擬武世室今獻
 皇帝以藩王追稱帝號何淵乃欲比之太祖太宗立
 世室祀於太廟不知何説也古王者立始祖之廟又
 推始祖所自出之帝不知何説也初議以孝宗為禰
[020-37b]
 今祀獻帝於觀徳殿即禰廟也何淵又曰禰廟得所
 而後正統有光又不知何説也張璁言臣與廷臣抗
 論之初即曰當别為立廟京師又曰别立禰廟不干
 正統此非臣一人之議天下萬世之公議也桂萼言
 孝子不順情以危親忠臣不兆姦以陷君如何淵之
 説誠所謂陷君者可順情而信之紊昭穆之序亂統
 紀之常乎皆不聽五月禮官㑹羣臣復奏上以觀徳
 殿在大内太常不得行禮命再議且遣中官諭席書
[020-38a]
 曰必祔廟乃已吏部尚書廖紀都御史李鉞通政柴
 義等皆奏如何淵之言是獻皇帝昔稱臣於外藩今
 並祀於帝位不得為而為之非孝也亂昭穆之倫蔑
 祖宗之法不可為而為之非孝也上意已決即命營
 建定名曰世廟九月成自觀徳殿奉遷神主於世廟
 後又改為獻皇帝廟
 史槩六年張璁請修大禮全書七年六月書成命曰
 明倫大典楊廷和除名為民毛澄追削生前官蔣冕
[020-38b]
 毛紀喬宇汪俊林俊冠帶閒住
 何喬逺名山藏林俊嘉靖六年卒七年明倫大典書
 成追罪俊進歴代成禮論革為民
 典彚十七年六月通州同知豐坊言宜建明堂加尊
 皇考獻皇帝廟號稱宗以配七帝下部議禮部尚書
 嚴嵩言大祀殿在圜丘北秋享即此可行獻皇帝配
 帝侑食元合周道上諭明堂秋享宜於奉天殿行之
 皇考稱宗不為過情命再議户部侍郎唐胄上疏力
[020-39a]
 爭黜為民嵩復議古者父子異昭穆兄弟昭穆同晉
 則十一室而六世唐則十一室而九世宋真宗詔議
 太廟禮學士宋諟議以太祖太宗合祭同位其禘祫
 圖又以太祖太宗同居昭位皆古事之可據者今皇
 帝與孝宗同氣之親臣謂宜奉皇考與孝宗同為一
 廟
 史槩秋九月辛巳上獻皇帝尊諡曰知天守道洪徳
 淵仁寛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廟號睿宗是日奉
[020-39b]
 主祔享太廟辛夘大享上帝於元極寳殿奉睿宗獻
 皇帝配自是嵗一行之二十年四月辛酉風雷雨雹
 太廟災羣廟皆盡惟睿廟在垣外得存二十二年十
 一月命重建太廟更為同堂異室之制二十四年六
 月太廟成詔定安神位次太祖居中左序成宣憲睿
 右序仁英孝武追崇之典至是而極
    乾學案為人後者後大宗也宗法以傳重也
    卿大夫有家諸侯有國皆謂之重況於天子
[020-40a]
    有天下其重何如繼嗣即繼統三代傳子之
    天下非唐虞傳賢之天下為人後者為之子
    自天子以至庶人一也曰為人後則不言為
    之子而分定矣猶適子衆子或稱為父後或
    不為父後或為母後或不為母後或孫為祖
    後為後者子之尤重也天子諸侯君國子民
    其禮視卿大夫尤隆矣生時尊之為君死則
    與稱兄弟可乎春秋閔僖之為父子可知矣
[020-40b]
    唐之武宣以叔父繼猶子既繼統矣即是繼
    嗣君道也父道也天經地義不可淆者也漢
    之泠襃段猶明之張璁桂萼小人之尤逢君
    以圖富貴流傳簡編有識鄙恥獨怪歐陽公
    以一代文宗於濮安懿王典禮依違其詞貽
    譏後禩善乎程伊川之議足為萬世準則矣
    薛考功為人後解為人後辨最明晰附録於
    史槩條下讀者詳之
[020-41a]
 
 
 
 
 
 
 
 
[020-41b]
 
 
 
 
 
 
 
 讀禮通考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