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明-賀復徵 (WYG)


[597-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章辨體彚選巻五百九十七
            明 賀復徵 編
記三十八
  阜民樓記明崔銑/
張子作阜民樓于浙省治堂後已病免歸南城及林慮
馬子來乃訖工自嘉靖壬午夏五至癸未冬期嵗又竒
月焉凡省諸僚謀于斯燕于斯鑒于斯其謀以一政其
[597-1b]
燕以敦禮其鑒以伐貪今之省合古數國而一之也浙
又上省也其土沃而饒利其民文而錯尚夫利與害對
者也文與質相息者也布政樞於中五叅各宣事於外
或棘於名而欲炫其赫赫之迹飭兵不憚匱民已責不
難廢禮則衡道決矣冬寒也裘其左臂而綌其右右必
痺夏暑也袒其腹而襲其首首必瘍雖顛癡者弗為也
裘綌之爲服異而養身則均省猶一身也故政人勿異
袒襲之施酸甘殊味而成羮可否判詞而立議是故善
[597-2a]
毋惡其不已出也貴宜民害毋惡其延諸人也貴恊力
故曰其謀以一政古者邦相交也則燕盛儀以昭讓賦
詩以見志君子有禮民斯則焉而煩言飾令可屏矣來
則迎行則贐勞則勞迭賔而信與杜里好之猥屑放俗
音之靡濫采蘋章其潔四牡固其節皇華廣其忠上知
節矣而民化其慝故曰其燕以敦禮吾聞斯樓也宋祕
省之基也後爲紫微堂而火十年弗暇葺張子不發帑
金毋鳩民材撤二閹之侈祠而爲之閹之自爲祠削民
[597-2b]
窬國之積也其心豈不欲永哉惡成而誅及故曰象焚
於賄居斯樓也觀其良材而刻桷賁楹而文石殫土木
於彼甘冒惡名於世卒不得而有之藏之厚者大亡富
之溢者速奪爲彼人者奚利乎則君子之操益堅故曰
其鑒以伐貪是故政舉而平禮修而敇鑒明而不漁下
可以阜民矣張子名恩馬子名卿俱布政使
  兵部武選清吏司題名記呂柟/
夫武選者知銓注武人對文選設也題名記者題諸郎
[597-3a]
中員外主事名而記之也舊記事詳而名畧兹陳德英
諸大夫悉索洪武來選簿而甲諸石請柟記之也是故
以終官係歴任以歴任係發科以發科係籍以籍係字
以字係氏而属之司三官於以考勲而詢姦訊仁而擿
暴稽廉而尤貪明明而恥幽進壯而退劣崇實而卑僞
貴嚴而賤疎兵有七程題名近之自文武道分文以知
化武以知衛皆於民焉食之其選不可不慎也今天下
都司二十一留守司一衛四百九十一守禦屯田羣牧
[597-3b]
所三百十一番夷都司衛所四百七而儀衛宣慰招討
宣撫安撫長官司不計則其爲兵不啻萬億爲官不啻
百千食乎民力者不啻盡矣咸於斯司焉宰名可不題
乎故今制統軍以三爵五府聨軍以九職策官以十有二
勲秩官以二十有四階咸於斯焉叅達名可茍題乎故
内以衛宮闕外以障邊陲中以宅生靈故雖上有部尚
書左右侍郎卿三人然皆提綱而挈領不及斯司之精
專下有職方武庫車駕三大夫司然皆析務而承緖不
[597-4a]
及斯司之體要名可易題乎故今法以六黄正親供以
五實釐誥勅以五除徵選簿以六地叙功次以九誅愼
軍機以四義御流官以七咎斷世襲以八成懲專縱以
七羅戒不恪以加陞課部卒以逓降練什伍以附過御
還職以三試定武舉以考選比試併鎗達材而程力故
斯司郎中二文選員外一文選主事五文選而其遷之
也内或列卿佐外或雄藩而鉅鎮亦與文選畧等名豈
徒題乎夫功莫大於安社稷嚴莫大於存綱紀智莫大
[597-4b]
於正傳陞勇莫過於黜貪猾信莫大於守律令愛莫大
於登賢才廉莫大於清交遊此非其實耶夫實盛則名
雖勿題而常存實之不足雖好名者莫能保旬日美也
國家百五十年來郎中由范子敬員外郎由李本主事
由孟禮不啻千人如得其實者必其人名位勲德顯如
日月至今人猶誦慕之則其事亦尊籍亦光科亦榮歴
官亦重也使其無實固有如今日待查選簿而後知名
者矣如其待查選簿而後知名也又奚能知其字與科
[597-5a]
歴官哉於時沈子德英及路君敬甫及吾年友李君子
中蔣君汝潔汪君汝静王君子中皆曰斯往也敢使他
日待查選簿而後知名以辱吾子言而愧斯石乎柟曰
石選簿又何難焉於是諸大夫咸曰兹知所以先石選
簿矣
  晉江縣題名記王慎中/
晉江縣舊無題名而有題名者始於嘉靖二十一年邑
令貴溪汪侯宗之之所爲也始侯至縣屬長吏久曠之
[597-5b]
餘務□蠧棼叢沓委頓嵗又大饑侯補助收救扶剔湔
滌治功滋起民用大和以其間申命衆吏蒐獵牘書考
前爲令者二十九人得其名氏官里伐石鑱之立諸治
堂之左以待來者而以記屬余其言曰自吾爲此常憂
邑之繁巨而懼其不敏問地於圖而田之以頃計者五
千問民於版而男女之以萬數者餘三千問士於學於
塾而弟子之以業名藝占者至數千可謂地大人衆而
禮樂物軌誅罰勸賞禁戒教令行於其間則令之施爲
[597-6a]
非惟民所由利害也當世之治亦將有考焉吾之為此
非謂其力之足以獨決而專濟葢欲考前人之爲取其
效見於事愛在于民者以自勉以與人同好而共其利
也故知其人則欲求其事以見其良法善政之所存得
其事尤欲講其人以追其流風餘思之不泯故雖當官
曠嵗儉之際勤於有事而獨不敢緩乎此且使好古之
士爲今之吏用今之民欲以得志於治非變禮易樂擅
刑出賞宜難以得志又勢之所不得行也藉令處得行
[597-6b]
之勢非漸之以訓久遲之以嵗祀猶不可冀於成今制
官以九嵗爲任而此二十九人者在任之間或陟或罷
輙以舍去無有滿制而任者其變易之數如此雖有聰
明強固之材亦且因時便事營民所急以就當身之功
孰能操意悉力措無窮之慮以俟難必之時哉有誠心
如古之人則遵法於今而嫓效於古亦何所不可龔黄
朱召漢所稱循吏其爲政刑賞禮樂豈必盡合乎古正
使古之爲吏亦何以加焉在職之久近非可以自㫁要
[597-7a]
以盡吾誠心而止茍其一日之在而不敢以不盡此吾
之志也夫樂前人之善而思與民同之又不稱其不善
者其意良美所自爲志知用今以合古尤非俗吏所及
是可書也昔漢髙惠文景繼遵成業循吏之盛始見於
孝宣中興之世桐鄉零陵成都膠東皆吳蜀萊楚逺絶
之域循吏乃在其境今上加惠元元申儆吏治方有意
於勵精之功而晉江僻在粤徼後之傳循吏者宜有取
於侯於其時事甚相類然傳於文翁佚其字王成佚其
[597-7b]
州邑而此石之存侯之傳其可以無佚矣余既述侯之
言而復論之如此使來者得考焉
  逺俗亭記王守仁/
憲副毛公應奎名其退食之所曰逺俗陽明子爲之記
曰俗習與古道爲消長塵囂溷濁之既逺則必髙明清
曠之是宅矣此逺俗之所由名也然公以提學爲職又
兼理夫獄訟軍賦則彼舉業辭章俗儒之學也簿書期
㑹俗吏之務也二者公皆不免焉舍所事而曰吾以逺
[597-8a]
俗俗未逺而曠官之責成矣君子之行也不逺於微近
纎曲而盛德存焉廣業著焉是故誦其詩讀其書求古
聖賢之心以蓄其德而達諸用則不逺於舉業詞章而
可以得古人之學是逺俗也已公以處之明以決之寛
以居之恕以行之則不逺於簿書期㑹而可以得古人
之政是逺俗也已茍其心之凡鄙猥瑣而徒閒散踈放
之是托以爲逺俗其如逺俗何哉昔人有言事之無害
於義者從俗可也君子豈輕於絶俗哉然必曰無害於
[597-8b]
義則其從之也爲不茍矣是故茍同於俗以爲通者固
非君子之行必逺於俗以求異者尤非君子之心
  山東按察司題名記陸釴/
東臬創自洪武戊申迄今百五十餘年刻石記名凡三
易矣洪武甲寅刻十九人正統辛酉刻七十六人正徳
戊辰刻百二十有四人迺嘉靖辛卯石窮紀溢值憲使
東洲屠公至曰名不紀實將墜乎迺購貞珉鐫之又三
十餘人豎儀門之右維時余纂山東通志嘗稽往牒詢
[597-9a]
故老得聞臬之賢大夫五六人焉古所謂慈惠之師忠
信之長而明察之官也葢聞之憲有善五不善亦五是
故履堅秉直以端其操明法習比以練其體摘伏果㫁
以昭其鑒繩奸詰暴以肅其規平反理寃以究其澤其
或不然蓄昧以長冦弊也闇好擊以殘善弊也酷崇昵
以漏枉弊也骩深文以鈎隱弊也刻奪勢以撓執弊也
怯夫是五六人者五善克五不善弗克舉能其官可爲
世法余安得不志之夫志固史之流也則五六人者可
[597-9b]
以不朽矣嗟夫更百五十餘年歴二百餘人可志以傳
者僅兹五六人而已自五六人之外沒沒無聞者不知
幾人矣君子立名以垂世誠亦難矣哉昔漢遣直指使
八人分行天下獨張綱以埋輪著聲唐貞觀中出部使
二十二人察四方獨孫伏伽以鯁直被奬彼其不得與
二子並垂聲光者又不可勝紀而今五六人者將爲綱
爲伏伽世稱賢大夫也豈非所謂不朽哉後之君子思
齊往哲惟五善期必行行之惟恐不力惟五不善期必
[597-10a]
去去之惟恐不疾苟其名之不足實將焉徴是故勒之
石表其名也實之彰也載之志稽其實也名之著也傳
之史永其譽也名實之備也名實備則規鑒存規鑒存
則官師興吏于法軌民于尸祝邦于典刑維兹石其永
賴矣夫
  新設寧武兵備道題名記李攀龍/
山西三關先是葢止鴈門一兵備岢嵐兵備實恊理之
其於防秋尋加守巡冀寧二道嘉靖三十三年復以清
[597-10b]
軍屯田驛傳若守巡冀南河東諸道迭出而分區監督
焉三十七年改鴈門爲鴈平岢嵐爲偏寧其五道監督
如故明年仍以偏寧爲岢嵐兵備以偏老岢嵐河南四
守偹西路叅將老營遊擊地方兵馬屬之鴈平兵備仍
駐代州以廣武北樓平朔三守備東路北樓太原叅將
地方兵馬属之其八角利民神池寧武四守備中路叅
將地方兵馬則以設今道云從御史楊公美益之請也
惟是三關與大同相爲表裏右衛水口等處直冦南窺
[597-11a]
朔應諸州之道其於要害視三關有輔車之義即冦一
道出沒我得以所直道兵馬穿距踵襲而自相爲應何
慮不及三關延袤乃至八百餘里而冦得以探疏數爲
堅瑕揣薄厚爲虚實時分時合雖漢兵如雷風安能八
百里趣利也惟是席國家廣大守在大同云爾時則鴈
門一道岢嵐一道恊理之足矣然猶恃藩籬以撤閫閾
不知中彊者外益固之爲謀周也亡何以二道爲不足
加之守巡冀寧二道爲四道復以四道爲不足加之清
[597-11b]
軍屯田驛傳若冀南河東諸道爲七道三關凡八百里
而七道以臨之即有五叅將一遊擊十一守備亦惟鴈
門岢嵐二道相信而服習五道者非常所屬卒然不相
爲用十羊九箠猶之愈數而愈疏清軍屯田驛傳曠所
司存冀南河東棄所分署是盡山西而事三關委境内
而勤一圉猶之愈實而愈虚不知疏數以形明虚實以
制槩也注鴈門以鴈平注岢嵐以偏寧似矣不知十一
守備分地如石畫交相尺寸獨以八守備𨽻偏寧一道
[597-12a]
亡論石隰諸州防河之役行兼坐累有妨簡書即冦一
出套便涉其境而亭障積阻烽火優游已難爲卒又况
仍以五道便宜掣肘糜費無益豈所謂明形而㮣制乎
時已權生變已常存寧武之介於鴈門岢嵐之間亦猶
鴈門岢嵐之左右於寧武疆埸之政雖力有餘不備非
其域雖勢有餘不守非其約非其域不䦨出徼功非其
約不聲援爲德辟耳目之於視聽不相假借然後可以
著官知之良而稱同心亦使朝廷得以責所不備以其
[597-12b]
所備按所不守以其所守捷無倖賞挫無佚罰三關猶
一體也省冀寧若清軍者七道而爲三以重司存養内
治境内不疲於奔命三分其八百里而勞逸均各可以
朝檄而暮集而齊一其指使凡五決策以設寧武道而
議始成如此豈偏見一時之利害不參邊大計始終者
右衛水口爲冦必窺之道即中路叅將直之與大同兩
掖掎角相逐銜尾相隨厚集其氣是顧是隈者非寧武
乎與偏寧鴈門翼擊而夾攻爲常山蛇勢者非寧武乎
[597-13a]
明形槩制以回視聽新旗鼓出繕入計爲邊長老貽數
百年之利身自作始者非寧武乎形不自勝制不自舉
沈公所謂其人哉首至者未幾論罷繼至者尋以遷行
沈公明形槩制三年於此矣乃少司馬萬公某獨以少
方伯奏留之豈不曰分地不量形與無地同量形不善
制與無形同善制不得人與無制同得人不久任與無
人同是二公者先後奏請葢相足焉可謂同心謀國重
惟沈公之賢適與設㑹也因具列之使後之君子得以
[597-13b]
觀寧武道所繇立者葢以其人如此云
  山西道監察御史題名記董份/
古御史爲柱下史記事之職秦漢時始執法彈事初秦
設郡縣命御史監理謂之監察史今監察御史是也然
秦惟監郡得稱監察而是時各監其郡其權尚輕至漢
命直指使者巡行天下雖不名監察而任滋重晉嘗分
十三曹唐宋間有三院其一臺院掌臺紀其一殿院掌
殿中儀其一察院掌按事明興諸御史皆稱監察分其
[597-14a]
道十三畧倣晉制而各𨽻以諸省因名焉每朝儀則得
以其序侍直無殿中常員罷殿院其諸按事則皆稱察
院如故而十三道稱臺中郎所謂臺院者也諸道故皆
有題名惟山西道尚闕于是御史楊君博考遺逸網羅
自明興以來諸嘗爲御史此道者序次其人與吳君加
詳訂焉勒諸石而請予爲記予惟御史者耳目風紀之
臣古先王所以弼違匡善繩枉矯邪防微銷萌以成治
者也然世治則聽覽之道廣綱維方飭上下咸樂于聞
[597-14b]
過前有褒言之賞而後無忌直之諱進則九重開顔悚
容而受出則百官斂手奉身而不敢失此如登髙順風
其呼易也當是時自非本末顛躓之人孰不傚而爲直
哉故其盡忠竭誠者既皆以自見而其有激之言過計
之慮亦皆並容于朝往往其辭危而指暢及其後則其
言稍難已非有卓立特持之士未有不受變于時者故
其巽耎遷避者既多以自容而其憤懣之衷謇諤之志
亦皆紓徐隱忍於世往往其說婉而其慮艱故察耳目
[597-15a]
風紀諫争之臣可以觀世矣然古之賢臣豈特嘗試于
事一慷慨激烈之發而已哉彼其體道經德納已於正
者確然自信於時人皆知其不可奪而吾必無以動于
外故傳稱金石之不可改者以其質之素定也而屈原
嘆蘭蕙之易化者以其美之難持也故耳目風紀諫争
之臣亦可以自觀矣題名凡若干人始自某年迄于嘉
靖甲寅以待後來無窮云嗟乎我祖宗創業至我皇上
開聰明攬羣策統體大備成太平之基者且二百年諸
[597-15b]
君盡直於其間時固非有難者然其賢者皆持不可改
之節足以明世治者也後之人指其名而求之其於爲
人又可觀矣斯事體甚大不可不書而楊君吳君志操
懍懔兹能力搜闕遺備所未有之典使後有所覽觀尤
有足嘉者因論著之
  宻雲糧儲司題名記黄輝/
宻雲之重也自古北告警始也重益兵兵益餉于是郎
易而正牒易而勅得專舉彈將吏與制府撫按比餉額
[597-16a]
至五十二萬九千五百有奇多哉不啻數倍于初矣兵
有二曰主曰客餉有四曰屯曰漕曰民運曰京運嵗終
繩其籍而上之大司農考中上則郎有紀擢有不次者
自嘉靖二十六年以往爲主事若干人其後爲郎中若
干人予友錦泉梁子將銘諸石属予爲記記曰昔孔子
爲委吏曰㑹計當而已矣今之㑹計不然名之曰餉實
兵之以也將卒有司靡不預餉事郎以閲人人亦以閲
郎今也求加于昔後必復求加于今更以爲勝而忘乎
[597-16b]
其更以爲師也蹶生安漏生塗創既爲因因復爲創因
創之端相遺無窮有其遺之或不能名之存其名將以
存其所遺也嗟乎士當窮時料量不出庭户非智識不
足顧安所得質而運之一旦從大司農後爲天子持籌
邊計健兒如林大將如虎受事𨽻如雲騋牝仰秣如游
龍咸仰我寸籍以爲忻飽有錢泉如有偫山如左納右
出談笑而理之強弱之形能否之實自耳自目不關他
人善敗之相倚瑕瑜之相用有餘不足之相補隱然日
[597-17a]
陳乎吾前以曲發其神智而益生其意氣者皆是也世
之閱我必有我遺我之自閲則何以自遺觸者百囂受
者獨暇撫之乎恐逸而收之乎如笑其察至公或疑於
神其得至私不可以不告人是天下之快資而忠智豪
傑之所欲亟得也錦泉子則其人乎哉視宻雲餉二年
用課最擢遼東兵備是行也目無倭冦矣吾故樂爲之
記以告來者
  新建金洲海防㕔公署記陶望齡/
[597-17b]
國家縁海列屯戍以制夷冦軍府甚設其要郡率涖以
文吏特峻其職故二千石以下莫貴於丞而往往司海
防其權得以臧否將校歙張戎機譏奸調食兀然若監
司然遼左亦海國也而東引穢貊爲扞蔽故倭備稍緩
當永樂時倭掠望海蝸都督江某禦之殱焉相戒不復
犯遼而遼故急冦益緩倭萬厯間倭入朝鮮使來告急
於是王師出援再渡鴨綠江盡敵而還所以鋤逆奬順
興滅存亡威德甚盛而士馬物力憊焉遼始患倭矣倭
[597-18a]
既焚巢逺遁天威震疊喙息不暇朝鮮人怵餘燄數數
來言賊狀當事者慮賊狙狡其來去爲飄風未可弛備
且古者天子有道守在四夷未聞爲裔夷戍也逺戍非
計玩之則啟冦召殃此在疆吏謹守境據要害而已賊
舟入朝鮮浮江揚颿而出我四鎭靡不兵者譬毒入口
則潰腸蝮螫手足則攻心故治螫者急繫其肢而禦毒
者先防於口登萊金復之峙於海若鬭者舒兩臂以扞
身也島嶼絡繹若陳臬以限出入也合勢比力交鈹夾
[597-18b]
㦸而承之賊即至宜不能入嵗丁酉以大吏議設游擊
將軍將千五百人屯旅順口癸卯鎮臣復言諸並海郡
皆有海防文吏用以廉察奸慝制馭武悍今旅順口置
戍將無海防官無以肅軍伍佐籌笇宜如他郡例建設
同知一員治金州係銜濟南詔可於是西臯王公以材
望受命以來創樹伊始廨宇未備爰出公帑銀四百兩
市民宅據衢道之㑹因故飭新㕔事門廡職房賓館寢
庖之屬楹六十有奇旬月告竣王公以使來請紀其事
[597-19a]
余惟遼於京師肩髀也遼強則髀厚自山海而外屬諸
廣寧驛道僅縷綫冦出没抄掠烽堠時舉有饋饟賓旅
之虞而逋卒亡人不能劬關者輒由海道跳之青齊夜
發晝至是遼無負海之利而有其害也國初時轉粟汎
海嵗七十萬石由登萊以達于遼士馬飽騰事逸而利
倍鼉磯沙門半洋諸山浮溟渤而渡以接旅順舟行其
間若傍涯岸葢遼疎於燕而昵邇齊遼之不能逺齊爲
強此必然之勢也遼齊爲輔車飭屯戍治艅艎合䑸㑹
[597-19b]
哨聲生勢長徼察精嚴奸人裹足資粻流灌宻若内地
收海之利而去其害於平時猶賴之况震隣之日云乎
哉予又聞遼地凋耗單貧甚矣金復差逺冦土沃人饒
不幸遐僻無孔邇之怙民望守令如孱子之於慈親朝
廷將俾公振䘏而生全之爲斯民保障也式於政不式
於武張弛緩急之道登堂而致行之退食而精思之固
圉於無形銷患於未兆吾竊於居者望焉區區島㓂疥
癬也厚植其本而圖之可也
[597-20a]
  鴈塔題名記李維楨/
季秋之九日余所舉士六十五人者醵金爲㑹于鴈塔
已乃礱石書其名以志不朽而請余記其事維時藩臬
諸大夫咸在謂余與諸士有一日之雅也復相與從㬰
其請余不獲辭用申吿于諸士曰士非無榮名之患而
無令名之難君子含光醇德爲世作程展采錯事必有
殊尤絶迹紀于太常考于鐘鼎載于國史里歌户誦榮
問休暢而莫之遏佚此之謂令名始爲氓𨽻無可指數
[597-20b]
遊于庠稱博士弟子矣舉于鄉登賢能之書矣仕于朝
通金閨之籍矣其最尊膴者途人田父夥頥駭嘆而謹
事之此之謂榮名兩者其名同其所以爲名異也古有
躬布衣之行聲施到今而身都將相者無述焉彼其初
穹階顯號亦足以歆豔一時人之耳目至今不得與匹
夫之姓字同日而談必有故矣余不暇泛引即唐之盛
時士題名此地者不勝枚舉仆碑斷碣百不存其一二
安所得名乎即曲江故稱巨浸業已塞爲平壤耕者牧
[597-21a]
者嬉遊其間葢陵谷滄桑之變大地且無定名而何怪
乎人之名湮晦不盡傳也仲尼疾沒世而名不稱説者
遂謂三代以降惟恐無好名之士乃其所以爲名在彼
不在此矣故榮名者外至之物而細人之所貴也令名
者實德之符而君子之所務也語曰名與身孰親達人
傑士至以其令名譬諸蟻之附羶欲去而逃之則榮名
又何足道乎夫士行修而名不彰有司之過也名譽著
聞而實不副士之恥也余不佞既以録諸士策名有日
[597-21b]
矣諸士欲自爲名尚擇于斯二者諸大夫皆曰然因以
其言授匠氏俾勒石之上方
 
 
 
 
 
 文章辨體彚選巻五百九十七
[597-22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章辨體彚選巻五百九十七
            明 賀復徵 編
記三十八
  阜民樓記明崔銑/
張子作阜民樓于浙省治堂後已病免歸南城及林慮
馬子來乃訖工自嘉靖壬午夏五至癸未冬期嵗又竒
月焉凡省諸僚謀于斯燕于斯鑒于斯其謀以一政其
[597-22b]
燕以敦禮其鑒以伐貪今之省合古數國而一之也浙
又上省也其土沃而饒利其民文而錯尚夫利與害對
者也文與質相息者也布政樞於中五叅各宣事於外
或棘於名而欲炫其赫赫之迹飭兵不憚匱民已責不
難廢禮則衡道決矣冬寒也裘其左臂而綌其右右必
痺夏暑也袒其腹而襲其首首必瘍雖顛癡者弗為也
裘綌之爲服異而養身則均省猶一身也故政人勿異
袒襲之施酸甘殊味而成羮可否判詞而立議是故善
[597-23a]
毋惡其不已出也貴宜民害毋惡其延諸人也貴恊力
故曰其謀以一政古者邦相交也則燕盛儀以昭讓賦
詩以見志君子有禮民斯則焉而煩言飾令可屏矣來
則迎行則贐勞則勞迭賔而信與杜里好之猥屑放俗
音之靡濫采蘋章其潔四牡固其節皇華廣其忠上知
節矣而民化其慝故曰其燕以敦禮吾聞斯樓也宋祕
省之基也後爲紫微堂而火十年弗暇葺張子不發帑
金毋鳩民材撤二閹之侈祠而爲之閹之自爲祠削民
[597-23b]
窬國之積也其心豈不欲永哉惡成而誅及故曰象焚
於賄居斯樓也觀其良材而刻桷賁楹而文石殫土木
於彼甘冒惡名於世卒不得而有之藏之厚者大亡富
之溢者速奪爲彼人者奚利乎則君子之操益堅故曰
其鑒以伐貪是故政舉而平禮修而敇鑒明而不漁下
可以阜民矣張子名恩馬子名卿俱布政使
  兵部武選清吏司題名記呂柟/
夫武選者知銓注武人對文選設也題名記者題諸郎
[597-24a]
中員外主事名而記之也舊記事詳而名畧兹陳德英
諸大夫悉索洪武來選簿而甲諸石請柟記之也是故
以終官係歴任以歴任係發科以發科係籍以籍係字
以字係氏而属之司三官於以考勲而詢姦訊仁而擿
暴稽廉而尤貪明明而恥幽進壯而退劣崇實而卑僞
貴嚴而賤疎兵有七程題名近之自文武道分文以知
化武以知衛皆於民焉食之其選不可不慎也今天下
都司二十一留守司一衛四百九十一守禦屯田羣牧
[597-24b]
所三百十一番夷都司衛所四百七而儀衛宣慰招討
宣撫安撫長官司不計則其爲兵不啻萬億爲官不啻
百千食乎民力者不啻盡矣咸於斯司焉宰名可不題
乎故今制統軍以三爵五府聨軍以九職策官以十有二
勲秩官以二十有四階咸於斯焉叅達名可茍題乎故
内以衛宮闕外以障邊陲中以宅生靈故雖上有部尚
書左右侍郎卿三人然皆提綱而挈領不及斯司之精
專下有職方武庫車駕三大夫司然皆析務而承緖不
[597-25a]
及斯司之體要名可易題乎故今法以六黄正親供以
五實釐誥勅以五除徵選簿以六地叙功次以九誅愼
軍機以四義御流官以七咎斷世襲以八成懲專縱以
七羅戒不恪以加陞課部卒以逓降練什伍以附過御
還職以三試定武舉以考選比試併鎗達材而程力故
斯司郎中二文選員外一文選主事五文選而其遷之
也内或列卿佐外或雄藩而鉅鎮亦與文選畧等名豈
徒題乎夫功莫大於安社稷嚴莫大於存綱紀智莫大
[597-25b]
於正傳陞勇莫過於黜貪猾信莫大於守律令愛莫大
於登賢才廉莫大於清交遊此非其實耶夫實盛則名
雖勿題而常存實之不足雖好名者莫能保旬日美也
國家百五十年來郎中由范子敬員外郎由李本主事
由孟禮不啻千人如得其實者必其人名位勲德顯如
日月至今人猶誦慕之則其事亦尊籍亦光科亦榮歴
官亦重也使其無實固有如今日待查選簿而後知名
者矣如其待查選簿而後知名也又奚能知其字與科
[597-26a]
歴官哉於時沈子德英及路君敬甫及吾年友李君子
中蔣君汝潔汪君汝静王君子中皆曰斯往也敢使他
日待查選簿而後知名以辱吾子言而愧斯石乎柟曰
石選簿又何難焉於是諸大夫咸曰兹知所以先石選
簿矣
  晉江縣題名記王慎中/
晉江縣舊無題名而有題名者始於嘉靖二十一年邑
令貴溪汪侯宗之之所爲也始侯至縣屬長吏久曠之
[597-26b]
餘務□蠧棼叢沓委頓嵗又大饑侯補助收救扶剔湔
滌治功滋起民用大和以其間申命衆吏蒐獵牘書考
前爲令者二十九人得其名氏官里伐石鑱之立諸治
堂之左以待來者而以記屬余其言曰自吾爲此常憂
邑之繁巨而懼其不敏問地於圖而田之以頃計者五
千問民於版而男女之以萬數者餘三千問士於學於
塾而弟子之以業名藝占者至數千可謂地大人衆而
禮樂物軌誅罰勸賞禁戒教令行於其間則令之施爲
[597-27a]
非惟民所由利害也當世之治亦將有考焉吾之為此
非謂其力之足以獨決而專濟葢欲考前人之爲取其
效見於事愛在于民者以自勉以與人同好而共其利
也故知其人則欲求其事以見其良法善政之所存得
其事尤欲講其人以追其流風餘思之不泯故雖當官
曠嵗儉之際勤於有事而獨不敢緩乎此且使好古之
士爲今之吏用今之民欲以得志於治非變禮易樂擅
刑出賞宜難以得志又勢之所不得行也藉令處得行
[597-27b]
之勢非漸之以訓久遲之以嵗祀猶不可冀於成今制
官以九嵗爲任而此二十九人者在任之間或陟或罷
輙以舍去無有滿制而任者其變易之數如此雖有聰
明強固之材亦且因時便事營民所急以就當身之功
孰能操意悉力措無窮之慮以俟難必之時哉有誠心
如古之人則遵法於今而嫓效於古亦何所不可龔黄
朱召漢所稱循吏其爲政刑賞禮樂豈必盡合乎古正
使古之爲吏亦何以加焉在職之久近非可以自㫁要
[597-28a]
以盡吾誠心而止茍其一日之在而不敢以不盡此吾
之志也夫樂前人之善而思與民同之又不稱其不善
者其意良美所自爲志知用今以合古尤非俗吏所及
是可書也昔漢髙惠文景繼遵成業循吏之盛始見於
孝宣中興之世桐鄉零陵成都膠東皆吳蜀萊楚逺絶
之域循吏乃在其境今上加惠元元申儆吏治方有意
於勵精之功而晉江僻在粤徼後之傳循吏者宜有取
於侯於其時事甚相類然傳於文翁佚其字王成佚其
[597-28b]
州邑而此石之存侯之傳其可以無佚矣余既述侯之
言而復論之如此使來者得考焉
  逺俗亭記王守仁/
憲副毛公應奎名其退食之所曰逺俗陽明子爲之記
曰俗習與古道爲消長塵囂溷濁之既逺則必髙明清
曠之是宅矣此逺俗之所由名也然公以提學爲職又
兼理夫獄訟軍賦則彼舉業辭章俗儒之學也簿書期
㑹俗吏之務也二者公皆不免焉舍所事而曰吾以逺
[597-29a]
俗俗未逺而曠官之責成矣君子之行也不逺於微近
纎曲而盛德存焉廣業著焉是故誦其詩讀其書求古
聖賢之心以蓄其德而達諸用則不逺於舉業詞章而
可以得古人之學是逺俗也已公以處之明以決之寛
以居之恕以行之則不逺於簿書期㑹而可以得古人
之政是逺俗也已茍其心之凡鄙猥瑣而徒閒散踈放
之是托以爲逺俗其如逺俗何哉昔人有言事之無害
於義者從俗可也君子豈輕於絶俗哉然必曰無害於
[597-29b]
義則其從之也爲不茍矣是故茍同於俗以爲通者固
非君子之行必逺於俗以求異者尤非君子之心
  山東按察司題名記陸釴/
東臬創自洪武戊申迄今百五十餘年刻石記名凡三
易矣洪武甲寅刻十九人正統辛酉刻七十六人正徳
戊辰刻百二十有四人迺嘉靖辛卯石窮紀溢值憲使
東洲屠公至曰名不紀實將墜乎迺購貞珉鐫之又三
十餘人豎儀門之右維時余纂山東通志嘗稽往牒詢
[597-30a]
故老得聞臬之賢大夫五六人焉古所謂慈惠之師忠
信之長而明察之官也葢聞之憲有善五不善亦五是
故履堅秉直以端其操明法習比以練其體摘伏果㫁
以昭其鑒繩奸詰暴以肅其規平反理寃以究其澤其
或不然蓄昧以長冦弊也闇好擊以殘善弊也酷崇昵
以漏枉弊也骩深文以鈎隱弊也刻奪勢以撓執弊也
怯夫是五六人者五善克五不善弗克舉能其官可爲
世法余安得不志之夫志固史之流也則五六人者可
[597-30b]
以不朽矣嗟夫更百五十餘年歴二百餘人可志以傳
者僅兹五六人而已自五六人之外沒沒無聞者不知
幾人矣君子立名以垂世誠亦難矣哉昔漢遣直指使
八人分行天下獨張綱以埋輪著聲唐貞觀中出部使
二十二人察四方獨孫伏伽以鯁直被奬彼其不得與
二子並垂聲光者又不可勝紀而今五六人者將爲綱
爲伏伽世稱賢大夫也豈非所謂不朽哉後之君子思
齊往哲惟五善期必行行之惟恐不力惟五不善期必
[597-31a]
去去之惟恐不疾苟其名之不足實將焉徴是故勒之
石表其名也實之彰也載之志稽其實也名之著也傳
之史永其譽也名實之備也名實備則規鑒存規鑒存
則官師興吏于法軌民于尸祝邦于典刑維兹石其永
賴矣夫
  新設寧武兵備道題名記李攀龍/
山西三關先是葢止鴈門一兵備岢嵐兵備實恊理之
其於防秋尋加守巡冀寧二道嘉靖三十三年復以清
[597-31b]
軍屯田驛傳若守巡冀南河東諸道迭出而分區監督
焉三十七年改鴈門爲鴈平岢嵐爲偏寧其五道監督
如故明年仍以偏寧爲岢嵐兵備以偏老岢嵐河南四
守偹西路叅將老營遊擊地方兵馬屬之鴈平兵備仍
駐代州以廣武北樓平朔三守備東路北樓太原叅將
地方兵馬属之其八角利民神池寧武四守備中路叅
將地方兵馬則以設今道云從御史楊公美益之請也
惟是三關與大同相爲表裏右衛水口等處直冦南窺
[597-32a]
朔應諸州之道其於要害視三關有輔車之義即冦一
道出沒我得以所直道兵馬穿距踵襲而自相爲應何
慮不及三關延袤乃至八百餘里而冦得以探疏數爲
堅瑕揣薄厚爲虚實時分時合雖漢兵如雷風安能八
百里趣利也惟是席國家廣大守在大同云爾時則鴈
門一道岢嵐一道恊理之足矣然猶恃藩籬以撤閫閾
不知中彊者外益固之爲謀周也亡何以二道爲不足
加之守巡冀寧二道爲四道復以四道爲不足加之清
[597-32b]
軍屯田驛傳若冀南河東諸道爲七道三關凡八百里
而七道以臨之即有五叅將一遊擊十一守備亦惟鴈
門岢嵐二道相信而服習五道者非常所屬卒然不相
爲用十羊九箠猶之愈數而愈疏清軍屯田驛傳曠所
司存冀南河東棄所分署是盡山西而事三關委境内
而勤一圉猶之愈實而愈虚不知疏數以形明虚實以
制槩也注鴈門以鴈平注岢嵐以偏寧似矣不知十一
守備分地如石畫交相尺寸獨以八守備𨽻偏寧一道
[597-33a]
亡論石隰諸州防河之役行兼坐累有妨簡書即冦一
出套便涉其境而亭障積阻烽火優游已難爲卒又况
仍以五道便宜掣肘糜費無益豈所謂明形而㮣制乎
時已權生變已常存寧武之介於鴈門岢嵐之間亦猶
鴈門岢嵐之左右於寧武疆埸之政雖力有餘不備非
其域雖勢有餘不守非其約非其域不䦨出徼功非其
約不聲援爲德辟耳目之於視聽不相假借然後可以
著官知之良而稱同心亦使朝廷得以責所不備以其
[597-33b]
所備按所不守以其所守捷無倖賞挫無佚罰三關猶
一體也省冀寧若清軍者七道而爲三以重司存養内
治境内不疲於奔命三分其八百里而勞逸均各可以
朝檄而暮集而齊一其指使凡五決策以設寧武道而
議始成如此豈偏見一時之利害不參邊大計始終者
右衛水口爲冦必窺之道即中路叅將直之與大同兩
掖掎角相逐銜尾相隨厚集其氣是顧是隈者非寧武
乎與偏寧鴈門翼擊而夾攻爲常山蛇勢者非寧武乎
[597-34a]
明形槩制以回視聽新旗鼓出繕入計爲邊長老貽數
百年之利身自作始者非寧武乎形不自勝制不自舉
沈公所謂其人哉首至者未幾論罷繼至者尋以遷行
沈公明形槩制三年於此矣乃少司馬萬公某獨以少
方伯奏留之豈不曰分地不量形與無地同量形不善
制與無形同善制不得人與無制同得人不久任與無
人同是二公者先後奏請葢相足焉可謂同心謀國重
惟沈公之賢適與設㑹也因具列之使後之君子得以
[597-34b]
觀寧武道所繇立者葢以其人如此云
  山西道監察御史題名記董份/
古御史爲柱下史記事之職秦漢時始執法彈事初秦
設郡縣命御史監理謂之監察史今監察御史是也然
秦惟監郡得稱監察而是時各監其郡其權尚輕至漢
命直指使者巡行天下雖不名監察而任滋重晉嘗分
十三曹唐宋間有三院其一臺院掌臺紀其一殿院掌
殿中儀其一察院掌按事明興諸御史皆稱監察分其
[597-35a]
道十三畧倣晉制而各𨽻以諸省因名焉每朝儀則得
以其序侍直無殿中常員罷殿院其諸按事則皆稱察
院如故而十三道稱臺中郎所謂臺院者也諸道故皆
有題名惟山西道尚闕于是御史楊君博考遺逸網羅
自明興以來諸嘗爲御史此道者序次其人與吳君加
詳訂焉勒諸石而請予爲記予惟御史者耳目風紀之
臣古先王所以弼違匡善繩枉矯邪防微銷萌以成治
者也然世治則聽覽之道廣綱維方飭上下咸樂于聞
[597-35b]
過前有褒言之賞而後無忌直之諱進則九重開顔悚
容而受出則百官斂手奉身而不敢失此如登髙順風
其呼易也當是時自非本末顛躓之人孰不傚而爲直
哉故其盡忠竭誠者既皆以自見而其有激之言過計
之慮亦皆並容于朝往往其辭危而指暢及其後則其
言稍難已非有卓立特持之士未有不受變于時者故
其巽耎遷避者既多以自容而其憤懣之衷謇諤之志
亦皆紓徐隱忍於世往往其說婉而其慮艱故察耳目
[597-36a]
風紀諫争之臣可以觀世矣然古之賢臣豈特嘗試于
事一慷慨激烈之發而已哉彼其體道經德納已於正
者確然自信於時人皆知其不可奪而吾必無以動于
外故傳稱金石之不可改者以其質之素定也而屈原
嘆蘭蕙之易化者以其美之難持也故耳目風紀諫争
之臣亦可以自觀矣題名凡若干人始自某年迄于嘉
靖甲寅以待後來無窮云嗟乎我祖宗創業至我皇上
開聰明攬羣策統體大備成太平之基者且二百年諸
[597-36b]
君盡直於其間時固非有難者然其賢者皆持不可改
之節足以明世治者也後之人指其名而求之其於爲
人又可觀矣斯事體甚大不可不書而楊君吳君志操
懍懔兹能力搜闕遺備所未有之典使後有所覽觀尤
有足嘉者因論著之
  宻雲糧儲司題名記黄輝/
宻雲之重也自古北告警始也重益兵兵益餉于是郎
易而正牒易而勅得專舉彈將吏與制府撫按比餉額
[597-37a]
至五十二萬九千五百有奇多哉不啻數倍于初矣兵
有二曰主曰客餉有四曰屯曰漕曰民運曰京運嵗終
繩其籍而上之大司農考中上則郎有紀擢有不次者
自嘉靖二十六年以往爲主事若干人其後爲郎中若
干人予友錦泉梁子將銘諸石属予爲記記曰昔孔子
爲委吏曰㑹計當而已矣今之㑹計不然名之曰餉實
兵之以也將卒有司靡不預餉事郎以閲人人亦以閲
郎今也求加于昔後必復求加于今更以爲勝而忘乎
[597-37b]
其更以爲師也蹶生安漏生塗創既爲因因復爲創因
創之端相遺無窮有其遺之或不能名之存其名將以
存其所遺也嗟乎士當窮時料量不出庭户非智識不
足顧安所得質而運之一旦從大司農後爲天子持籌
邊計健兒如林大將如虎受事𨽻如雲騋牝仰秣如游
龍咸仰我寸籍以爲忻飽有錢泉如有偫山如左納右
出談笑而理之強弱之形能否之實自耳自目不關他
人善敗之相倚瑕瑜之相用有餘不足之相補隱然日
[597-38a]
陳乎吾前以曲發其神智而益生其意氣者皆是也世
之閱我必有我遺我之自閲則何以自遺觸者百囂受
者獨暇撫之乎恐逸而收之乎如笑其察至公或疑於
神其得至私不可以不告人是天下之快資而忠智豪
傑之所欲亟得也錦泉子則其人乎哉視宻雲餉二年
用課最擢遼東兵備是行也目無倭冦矣吾故樂爲之
記以告來者
  新建金洲海防㕔公署記陶望齡/
[597-38b]
國家縁海列屯戍以制夷冦軍府甚設其要郡率涖以
文吏特峻其職故二千石以下莫貴於丞而往往司海
防其權得以臧否將校歙張戎機譏奸調食兀然若監
司然遼左亦海國也而東引穢貊爲扞蔽故倭備稍緩
當永樂時倭掠望海蝸都督江某禦之殱焉相戒不復
犯遼而遼故急冦益緩倭萬厯間倭入朝鮮使來告急
於是王師出援再渡鴨綠江盡敵而還所以鋤逆奬順
興滅存亡威德甚盛而士馬物力憊焉遼始患倭矣倭
[597-39a]
既焚巢逺遁天威震疊喙息不暇朝鮮人怵餘燄數數
來言賊狀當事者慮賊狙狡其來去爲飄風未可弛備
且古者天子有道守在四夷未聞爲裔夷戍也逺戍非
計玩之則啟冦召殃此在疆吏謹守境據要害而已賊
舟入朝鮮浮江揚颿而出我四鎭靡不兵者譬毒入口
則潰腸蝮螫手足則攻心故治螫者急繫其肢而禦毒
者先防於口登萊金復之峙於海若鬭者舒兩臂以扞
身也島嶼絡繹若陳臬以限出入也合勢比力交鈹夾
[597-39b]
㦸而承之賊即至宜不能入嵗丁酉以大吏議設游擊
將軍將千五百人屯旅順口癸卯鎮臣復言諸並海郡
皆有海防文吏用以廉察奸慝制馭武悍今旅順口置
戍將無海防官無以肅軍伍佐籌笇宜如他郡例建設
同知一員治金州係銜濟南詔可於是西臯王公以材
望受命以來創樹伊始廨宇未備爰出公帑銀四百兩
市民宅據衢道之㑹因故飭新㕔事門廡職房賓館寢
庖之屬楹六十有奇旬月告竣王公以使來請紀其事
[597-40a]
余惟遼於京師肩髀也遼強則髀厚自山海而外屬諸
廣寧驛道僅縷綫冦出没抄掠烽堠時舉有饋饟賓旅
之虞而逋卒亡人不能劬關者輒由海道跳之青齊夜
發晝至是遼無負海之利而有其害也國初時轉粟汎
海嵗七十萬石由登萊以達于遼士馬飽騰事逸而利
倍鼉磯沙門半洋諸山浮溟渤而渡以接旅順舟行其
間若傍涯岸葢遼疎於燕而昵邇齊遼之不能逺齊爲
強此必然之勢也遼齊爲輔車飭屯戍治艅艎合䑸㑹
[597-40b]
哨聲生勢長徼察精嚴奸人裹足資粻流灌宻若内地
收海之利而去其害於平時猶賴之况震隣之日云乎
哉予又聞遼地凋耗單貧甚矣金復差逺冦土沃人饒
不幸遐僻無孔邇之怙民望守令如孱子之於慈親朝
廷將俾公振䘏而生全之爲斯民保障也式於政不式
於武張弛緩急之道登堂而致行之退食而精思之固
圉於無形銷患於未兆吾竊於居者望焉區區島㓂疥
癬也厚植其本而圖之可也
[597-41a]
  鴈塔題名記李維楨/
季秋之九日余所舉士六十五人者醵金爲㑹于鴈塔
已乃礱石書其名以志不朽而請余記其事維時藩臬
諸大夫咸在謂余與諸士有一日之雅也復相與從㬰
其請余不獲辭用申吿于諸士曰士非無榮名之患而
無令名之難君子含光醇德爲世作程展采錯事必有
殊尤絶迹紀于太常考于鐘鼎載于國史里歌户誦榮
問休暢而莫之遏佚此之謂令名始爲氓𨽻無可指數
[597-41b]
遊于庠稱博士弟子矣舉于鄉登賢能之書矣仕于朝
通金閨之籍矣其最尊膴者途人田父夥頥駭嘆而謹
事之此之謂榮名兩者其名同其所以爲名異也古有
躬布衣之行聲施到今而身都將相者無述焉彼其初
穹階顯號亦足以歆豔一時人之耳目至今不得與匹
夫之姓字同日而談必有故矣余不暇泛引即唐之盛
時士題名此地者不勝枚舉仆碑斷碣百不存其一二
安所得名乎即曲江故稱巨浸業已塞爲平壤耕者牧
[597-42a]
者嬉遊其間葢陵谷滄桑之變大地且無定名而何怪
乎人之名湮晦不盡傳也仲尼疾沒世而名不稱説者
遂謂三代以降惟恐無好名之士乃其所以爲名在彼
不在此矣故榮名者外至之物而細人之所貴也令名
者實德之符而君子之所務也語曰名與身孰親達人
傑士至以其令名譬諸蟻之附羶欲去而逃之則榮名
又何足道乎夫士行修而名不彰有司之過也名譽著
聞而實不副士之恥也余不佞既以録諸士策名有日
[597-42b]
矣諸士欲自爲名尚擇于斯二者諸大夫皆曰然因以
其言授匠氏俾勒石之上方
 
 
 
 
 
 文章辨體彚選巻五百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