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明-賀復徵 (WYG)


[557-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章辨體彚選巻五百五十七
            明 賀復徵 編
世譜一
 劉勰曰譜者普也注序世統事資周普鄭氏譜詩盖
 取乎此 復徵曰按譜布列也物有紛錯而不一者
 則布列之使有可考也而次第一人所履亦謂之譜
  歐陽族譜宋歐陽修/
[557-1b]
歐陽氏之先本出於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其庶子
於㑹稽使守禹祀歴夏商周以世相傳至於允常子曰
句踐是為越王越王句踐傳五世至王無疆為楚威王
所㓕其諸族子分散爭立皆受封於楚而無疆之子蹄
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其後子孫遂以為
氏當漢之初有仕為涿郡太守者子孫遂居於北或居
青州之千乗或居冀州之渤海千乗之顯者曰生字和
伯為漢博士以經名家所謂歐陽尚書者是也渤海之
[557-2a]
顯者曰建字堅石所謂渤海赫赫歐陽堅石者是也建
遇趙王倫之亂見殺其兄子質以其族南奔居於長沙
其七世孫曰景達仕於齊不顯至其子頠頠子紇仕於
陳紇子詢詢子通仕於唐四世有聞遂顯自通三世生
琮為吉州刺史子孫因家於吉州自琮八世生萬又為
吉州安福令其後世或居安福或居廬陵或居吉水而
修之皇祖始居沙溪至和二年分吉水置永豐縣而沙
溪分屬永豐今譜雖著廬陵而實為吉水永豐人也葢
[557-2b]
自亭侯蹄因封命氏自别於越其後子孫散亡不可悉
紀其可紀者千乗渤海而已千乗之族自生傳八世至
歙子復無後世絶經不傳家其他子孫亦皆微弱遂不
復見而渤海之後獨見於今然中間失其世次者再葢
自質奔長沙至於景達七世而始見自琮至於安福府
君又八世而始見其後遂不絶安福府君之九世孫曰
修當皇祐至和之間以其家之舊譜問於庶人各得其
所藏諸本以考正其同異列為世次一篇自景達以後
[557-3a]
始得其次叙
景逹生一子/僧寳生三子/生二子/生四子/
                  亮
                  徳
                  器
              約生一子/𦙍
          盛闕/
          䆳闕/
[557-3b]
生四子/ 長卿闕/
     肅生一子/
     倫闕/
     通生二子/ 幼明生一子/生二/子
                  琮
          幼讓闕/
自琮已下譜亡至其八世孫曰萬始復見於譜
生一子名/亡生一子/ 雅生二子/生三子/
[557-4a]
                  託
                  逺
              楚生三子/二名亡
                  某
                  戌
生三子/ 鄠闕/
     郴生八子/生一子/ 翺生一子/
         伸生一子/ 宏生二子/
[557-4b]
                  起
         儀生四子/ 猛生二子/
                  綬
              谷生二子/
                  炳
              寛生五子/
                  暐
                  見
[557-5a]
                 曉
                 煦
              載生一子/
         伾生一子/ 素生三子/
                 曉
                 藹
         信生一子/ 端無子/
         偃生三子/ 觀生二子/
[557-5b]
                 修
             旦生二子/宗古
                  宗道
              曄生三子/宗顔
                  宗閔
                  宗孟
         佺生二子/ 翦生三子/
                  顗
[557-6a]
                 勲
              羽無子/
         倣生三子/ 頴生二子/
                 昱
              顗生一子/名亡
              頊生一子/名亡
     邦闕/
惟歐陽氏自得姓以來子孫衆多而譜隨親疏宜有詳
[557-6b]
畧其上世逺而支分疏者事或具於史或各見其家譜
今自吉州府君而下其列如左
吉州府君諱琮葬袁州之萍鄉而子孫始家於吉州當
唐之末黄巢攻陷州縣府君率州人扞賊鄉里賴以保
全至今人稱其徳
安福府君諱萬事迹闕
處士諱雅字正言高年不仕徳行稱於鄉里夫人龍氏
韶陽府君諱效字徳用為韶州韶陽主簿夫人周氏
[557-7a]
處士諱託字逹明隠徳不仕鄉里稱之凡民有爭决之
官府者後多復訴訟有從處士平其曲直者遂不復爭
夫人王氏
令公府君諱郴字可封仕南唐為武昌令吉州軍事衙
推官至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性至孝兄弟相
友愛有紫芝一莖兩葩生於楹鄉人以為孝道所感為
著賦頌享年九十有四葬歐桂里横溪保之鷰湖夫人
劉氏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夫人累封
[557-7b]
楚國太夫人
屯田府君諱俊仕南唐為洪州屯田院判官享年五十
七葬溧源夫人李氏
處士諱紳守道不仕享年七十有三葬滁陂夫人蕭氏
屯田府君諱儀字象之仕南唐舉進士及第官至屯田
郎中府君之登進士第也父母皆在鄉里榮之乃改廬
陵之文覇鄉安徳里為儒林鄉歐桂里其所居之履順
坊為具慶坊享年五十有五葬官山夫人王氏
[557-8a]
處士諱伾守道不仕夫人王氏張氏
靜江府君諱信仕南唐為靜江軍團練使享年二十有
五葬曾家庄夫人郭氏
令公府君諱偃少以文學著稱南唐耻從進士舉乃詣
文理院上書獻其所為文十餘萬言召試為南京街院
判官享年三十八葬吉水之囘陂夫人李氏府君累贈
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夫人累封吴國
太夫人
[557-8b]
處士諱佺晦迹不仕享年四十有七葬東田夫人陸氏
工部府君諱倣仕皇朝為許田令葬奉新累贈工部侍
郎夫人李氏
處士諱翺事迹闕
處士諱宏事迹闕
處士諱猛葬馬家坑夫人鄭氏
水部府君諱谷為筠州團練副使官至檢校水部員外
郎葬傳家坑夫人王氏
[557-9a]
封州府君諱寛為封州司理參軍葬早禾坑夫人邊氏
工部府君諱載字則之淳化三年進士及第歐陽氏自
江南歸朝以進士登科者自府君始為人方重寡言真
宗皇帝嘗自擇御史府君以秘書丞拜監察御史後知
泗州毁龜山佛寺誅妖僧數十人為政清廉簡靜所至
官舍不窺園圃至果爛墮地家人無敢拾者官至尚書
工部郎中享年六十有八夫人金壇縣君朱氏
處士諱素事迹闕
[557-9b]
處士諱端事迹闕
崇公諱觀字仲賓事具瀧岡阡表享年五十有九葬吉
水沙溪之瀧岡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
書令追封崇國公夫人彭城郡太君鄭氏累封魏國太
夫人享年七十有二附葬瀧岡
處士諱旦隠徳不仕事母以孝為鄉里所稱葬烏龜塘
夫人彭氏
兵部府君諱曄字日華咸平三年進士及第官至都官
[557-10a]
員外郎歴知桂陽監瑞黄永三州所至有能稱尤長於
决疑獄所得俸祿分養遺孤其兄之子修少孤教之如
己子享年七十有九葬安州應城之彭樂村夫人福昌
縣君范氏其後兄子修者以參知政事遇今上登極恩
贈府君兵部員外郎
處士諱翦事迹闕
處士諱羽事迹闕
職方府君諱頴字孝叔咸平三年進士及第官至尚書
[557-10b]
職方郎中歴知萬峽歙彭鄂岳閬饒八州為政務嚴明
有威惠以本官分司享年七十有三家於荆南遂葬焉
夫人廣陵縣君曾氏
奉職府君諱顗為三斑奉職
殿直府君諱頊為右斑殿直
  蘇氏族譜蘇洵/
蘇氏之譜譜蘇氏之族也蘇氏出自高陽而蔓延於天
下唐神龍初長史味道刺眉州卒於官一子留於眉眉
[557-11a]
之有蘇氏自是始而譜不及焉者親盡也親盡則曷為
不及譜為親作也凡子得書而孫不得書何也以著代
也自吾之父以至吾之高祖仕不仕娶某氏享年幾某
日卒皆書而他不書何也詳吾之所自出也自吾之父
以至吾之高祖皆曰諱某而他則遂名之何也尊吾之
所自出也譜為蘇氏作而獨吾之所自出得詳與尊何
也譜吾作也嗚呼觀吾之譜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
生矣情見乎親親見於服服始於衰而至於緦麻而至
[557-11b]
於無服無服則親盡親盡則情盡情盡則喜不慶憂不
弔喜不慶憂不弔則塗人也吾之所以相視如塗人者
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分
而至於塗人此吾譜之所以作也其意曰分而至於塗
人者勢也勢吾無如之何也已幸其未至於塗人也使
之無至於忽忘焉可也嗚呼觀吾之譜者其孝弟之心
可以油然而生矣
蘇氏諱釿不仕娶黄氏享年若干七月二十六日卒
[557-12a]
子祈  無嗣
子福  子宗夐 子昭鳯 子惟讚 子埀象
                子埀正
                子埀範
            子惟善  子埀則
        子昭慶 子惟徳 子瑶
        子昭文 子渭  子瑗
            子沆
[557-12b]
            子浩
            子漸
            子洙
    子宗藝 無嗣
    子宗瓊 無嗣
子禮  子曄  子昭翰 子文質 子士元
            子文圭 子士能
                子士良
[557-13a]
                子士寧
                子士嘉
                子士宗
    子晙  子昭遇 無嗣
        子昭逺 無嗣
        子昭逸 無嗣
        子昭建 無嗣
    子暕  無嗣
[557-13b]
子祐  子宗靄 子昭玘 子文實 子惟忠
                子惟恭
            子文寳 無嗣
        子昭現 子文采 子士祥
    子宗著 子徳謙 子永
子諱祐 子宗善 子昭圖 子惟益 子允元
不仕娶李/氏享年五            子允滋
十四七月/三十日卒        子惟吉 無嗣
[557-14a]
        子昭越 無嗣
    子宗晏 子昭
    子宗昇 子徳榮 子哲  子珵
                子瑜
        子徳升 子淳  子舟
        子徳元 子汶
    子諱杲 子諱序 子澹  子位
    不仕娶宋仕至大理/氏享年五評事娶史    子佾
[557-14b]
    十一六月氏享年七/八日卒 十五五月子渙
        十一日卒/子洵
    子宗晁 無嗣
    子徳  子子勲 子慎言 子慶昌
                子復圭
            子澄
蘇氏之先出於高陽高陽之子曰稱稱之子曰老童老
童生重黎及吴囘重黎為帝嚳火正曰祝融以罪誅其
[557-15a]
後為司馬氏而其弟吴囘復為火正吴囘生陸終陸終
生子六人長曰樊為昆吾次曰惠連為參胡次曰籛為
彭祖次曰來言為㑹人次曰安為曹姓季曰季連為芈
姓六人者皆有後其後各分為數姓昆吾始姓己氏其
後為蘇顧温董當夏之時昆吾為諸侯伯歴商而昆吾
之後無聞至周有忿生為司冦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
稱之盖書所謂司冦蘇公者也司冦蘇公與檀伯逹皆
封於河世世仕周家於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蘇氏六
[557-15b]
國之際秦及代厲皆苗裔也至漢興而蘇氏始徙入秦
或曰高祖徙天下豪傑以實闗中而蘇氏遷焉其後曰
建家於長安杜陵武帝時為將以擊匈奴有功封平陵
侯其後世遂家於其封建生三子長曰嘉次曰武次曰
賢嘉為奉車都尉其六世孫純為南陽太守生子曰章
當順帝時為冀州刺史又遷為幷州有功於其人其子
孫遂家於道州其後至唐武后之世有味道者味道聖
歴初為鳯閣侍郎以貶為眉州刺史遷為益州長史未
[557-16a]
行而卒有子一人不能歸遂家焉自是眉始有蘇氏故
眉之蘇皆宗益州長史味道趙郡之蘇皆宗幷州刺史
章扶風之蘇皆宗平陵侯建河南河内之蘇皆宗司冦
忿生而凡蘇氏皆宗昆吾樊昆吾樊宗祝融吴囘盖自
昆吾樊至司冦忿生自司冦忿生至平陵侯建自平陵
侯建至幷州刺史章自幷州刺史章至益州長史味道
自益州長史味道至吾之高祖其間世次皆不可紀而
洵始為族譜以紀其族屬譜之所記上至於吾之高祖
[557-16b]
下至於吾之昆弟昆弟死而及於昆弟之子曰嗚呼高
祖之上不可詳矣自吾之前而吾莫之知焉已矣自吾
之後而莫之知焉則從吾譜而益廣之可以至於無窮
盖高祖之予孫家授一譜而藏之其法曰凡嫡子而後
得為譜為譜者皆存其高祖而遷其高祖之父世世存
其先人之譜無廢也而其不及高祖者自其得為譜者
之父始而存其所宗之譜皆以吾譜冠焉其説曰此古
之小宗也古者有大宗有小宗傳曰别子為祖繼别為
[557-17a]
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
百世不遷者别子之後也宗其繼别子之所自出者百
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别子者公
子及士之始為大夫者也别子不得禰其父自使其嫡
子後之則為大宗故曰繼别為宗族人宗之雖百世而
大宗死則為之齊衰三月其母妻亡亦然死而無子則
支子以其昭穆後之此所謂百世不遷之宗也别子之
庶子又不得禰别子而自使其嫡子為後則為小宗故
[557-17b]
曰繼禰者為小宗小宗五世之外則易宗其繼禰者親
兄弟宗之其繼祖者從兄弟宗之其繼曾祖者再從兄
弟宗之其繼高祖者三從兄弟宗之死而無子則支子
亦以其昭穆後之此所謂五世則遷之宗也凡今天下
之人惟天子之子與始為大夫者而後可以為大宗其
餘則否獨小宗之法猶可施於天下故為族譜其法皆
從小宗凡吾之宗其繼高祖者高祖之嫡子祈祈死無
子天下之宗法不立族人莫克以其子為之後是以繼
[557-18a]
高祖之宗亡而虚存焉其繼曾祖者曾祖之嫡子宗善
宗善之嫡子昭圖昭圖之嫡子惟益惟益之嫡子允元
其繼祖者祖之嫡子諱序序之嫡子澹澹之嫡子位其
繼禰者禰之嫡子澹澹之嫡子位曰嗚呼始可以詳之
矣百世之後凡吾高祖之子孫得其家之譜而觀之則
為小宗得吾高祖之子孫之譜而合之而以吾譜考焉
則至於無窮而不可亂也是為譜之志云爾
蘇氏之先自昆吾以來其最顯者司冦忿生三代之事
[557-18b]
其聞於今不詳周公作立政而特稱之以教太史其後
周室衰司冦之子孫亦曰蘇公遭讒作詩以刺暴公名
曰彼何人斯惟此二人見於詩書是以其傳至今自蘇
氏入秦而平陵侯建典屬國武始顯遷於趙而幷州刺
史章益州長史味道始有聞於世遷於眉而至於今無
聞夫是惟譜不立也自昆吾至書之蘇公五百有餘年
自書之蘇公至詩之蘇公二百有餘年自詩之蘇公至
平陵侯建典屬國武七百有餘年自平陵侯建典屬國
[557-19a]
武至幷州刺史章二百有餘年自幷州刺史章至益州
長史味道五百有餘年自益州長史味道至吾之高祖
二百有餘年以三十年而易一世則七十有餘世也七
十有餘世亦容有賢不賢焉不賢者隨世磨滅不可得
而聞而賢者獨有七人七十有餘世其賢者亦容不止
此也而其餘者皆不傳則譜不立之過也故洵既為族
譜又從而記其所聞先人之行昔吾先子嘗有言曰吾
年少而亡吾先人先世之行吾不及有聞焉葢嘗聞其
[557-19b]
畧曰蘇氏自遷於眉而家於眉山自高祖涇則已不詳
自曾祖釿而後稍可記曾祖娶黄氏以俠氣聞於鄉里
生子五人而吾祖祜最少最賢以才幹精敏見稱生於
唐哀帝之天祐二年而殁於周世宗之顯徳五年盖與
五代相終始殁之一年而吾太祖始受命是時王氏孟
氏相繼據蜀蜀之高才六人皆不肯出仕曰不足輔仕
於蜀者皆其年少輕鋭之士故蜀以再亡至於太祖受
命而吾祖不及見也吾祖娶於李氏李氏唐之苗裔太
[557-20a]
宗之子曹王明之後世曰瑜為遂州長江尉失官家於
眉之丹稜祖母嚴毅治家肅然多才畧猶有竇太后柴
氏主之遺烈生子五人其才皆不同宗善宗晏宗昇循
循無所毁譽少子宗晁輕俠難制而吾父杲最好善事
父母篤於孝與兄弟篤於愛與朋友篤於信鄉閭之人
無親疎皆愛敬之娶宋氏夫人事上甚孝謹而御下甚
嚴生子九人而吾父獨存善治生有餘財時蜀新破其逹
官爭棄其田宅以入覲吾父獨不肯取曰吾恐累吾子
[557-20b]
孫終身田不滿二頃屋弊陋不葺也好施與曰多財而
不施吾恐他人謀我然施而使人知之人將以我為好
名是以施而尤惡使人知之族叔父玩嘗有重獄將就
逮曰入獄而死妻子以累兄請為我詗獄之輕重輕也
以肉饋我重也以菜饋我饋我以菜吾將不食而死既
而得釋玩曰吾非無他兄弟可以寄生死者惟子及將
殁太夫人猶執吾父手曰盍以是屬子之兄弟笑曰而子
賢雖非吾兄弟亦將與之不賢雖吾兄弟亦將棄之屬
[557-21a]
之何益善教之而已遂卒卒之歲葢淳化五年推其生
之年則晉少帝之開運元年也此洵嘗得之先子云爾
先子諱序字仲先生於開寳六年而殁於慶歴七年娶
史氏夫人生子三人長曰澹次曰渙季則洵也先子少
孤喜為善而不好讀書晩乃為詩能白道敏㨗立成凡
數十年得數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鄉閭子孫
畋漁治生之意皆見於詩觀其詩雖不工然有以知其
表裏洞逹豁然偉人也性簡易無威儀薄於為己而厚
[557-21b]
於為人與人交無貴賤皆得其歡心見士大夫曲躬盡
敬人以為諂及其見田父野老亦然然後人不以為怪
外貌雖無所不與然其中心所以輕重人者甚嚴居鄉
閭出入不乗馬曰有甚老於我而行者吾乘馬無以見
之敝衣惡食處之不恥務欲以身處衆之所惡盖不學
老子而與之合居家不治家事以家事屬諸子至族人
有事就之謀者常為盡其心反覆而不厭凶年嘗鬻其
田以濟饑者既豐人將償之曰吾自有以鬻之非爾故
[557-22a]
也卒不肯受力為藏退之行以求不聞於世然行之既
久則鄉人亦多知之以為古之隠君子莫及也以渙登
朝授大理評事史氏夫人眉之大家慈仁寛厚宋氏姑
甚嚴夫人常能得其歡以和族人先公十五年卒追封
蓬萊縣太君洵聞之自唐之衰賢人皆隠山澤間以避
五代之亂其後僭偽之國相繼亡滅聖人出而四海平
一然其子孫猶不忍棄父祖之故以出仕於天下是以
雖有美才莫顯於世及其教化洋溢風俗改變然後深
[557-22b]
山窮谷之中向日子孫乃始振迅相與從官於朝然其
才氣則既已不若先人質直敦厚可以重任而無疑也
而其先人之行乃獨隠晦而不聞洵竊深懼焉於是記
其萬一而藏之家以示子孫
 
 
 
 文章辨體彚選巻五百五十七
[557-23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章辨體彚選巻五百五十七
            明 賀復徵 編
世譜一
 劉勰曰譜者普也注序世統事資周普鄭氏譜詩盖
 取乎此 復徵曰按譜布列也物有紛錯而不一者
 則布列之使有可考也而次第一人所履亦謂之譜
  歐陽族譜宋歐陽修/
[557-23b]
歐陽氏之先本出於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其庶子
於㑹稽使守禹祀歴夏商周以世相傳至於允常子曰
句踐是為越王越王句踐傳五世至王無疆為楚威王
所㓕其諸族子分散爭立皆受封於楚而無疆之子蹄
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其後子孫遂以為
氏當漢之初有仕為涿郡太守者子孫遂居於北或居
青州之千乗或居冀州之渤海千乗之顯者曰生字和
伯為漢博士以經名家所謂歐陽尚書者是也渤海之
[557-24a]
顯者曰建字堅石所謂渤海赫赫歐陽堅石者是也建
遇趙王倫之亂見殺其兄子質以其族南奔居於長沙
其七世孫曰景達仕於齊不顯至其子頠頠子紇仕於
陳紇子詢詢子通仕於唐四世有聞遂顯自通三世生
琮為吉州刺史子孫因家於吉州自琮八世生萬又為
吉州安福令其後世或居安福或居廬陵或居吉水而
修之皇祖始居沙溪至和二年分吉水置永豐縣而沙
溪分屬永豐今譜雖著廬陵而實為吉水永豐人也葢
[557-24b]
自亭侯蹄因封命氏自别於越其後子孫散亡不可悉
紀其可紀者千乗渤海而已千乗之族自生傳八世至
歙子復無後世絶經不傳家其他子孫亦皆微弱遂不
復見而渤海之後獨見於今然中間失其世次者再葢
自質奔長沙至於景達七世而始見自琮至於安福府
君又八世而始見其後遂不絶安福府君之九世孫曰
修當皇祐至和之間以其家之舊譜問於庶人各得其
所藏諸本以考正其同異列為世次一篇自景達以後
[557-25a]
始得其次叙
景逹生一子/僧寳生三子/生二子/生四子/
                  亮
                  徳
                  器
              約生一子/𦙍
          盛闕/
          䆳闕/
[557-25b]
生四子/ 長卿闕/
     肅生一子/
     倫闕/
     通生二子/ 幼明生一子/生二/子
                  琮
          幼讓闕/
自琮已下譜亡至其八世孫曰萬始復見於譜
生一子名/亡生一子/ 雅生二子/生三子/
[557-26a]
                  託
                  逺
              楚生三子/二名亡
                  某
                  戌
生三子/ 鄠闕/
     郴生八子/生一子/ 翺生一子/
         伸生一子/ 宏生二子/
[557-26b]
                  起
         儀生四子/ 猛生二子/
                  綬
              谷生二子/
                  炳
              寛生五子/
                  暐
                  見
[557-27a]
                 曉
                 煦
              載生一子/
         伾生一子/ 素生三子/
                 曉
                 藹
         信生一子/ 端無子/
         偃生三子/ 觀生二子/
[557-27b]
                 修
             旦生二子/宗古
                  宗道
              曄生三子/宗顔
                  宗閔
                  宗孟
         佺生二子/ 翦生三子/
                  顗
[557-28a]
                 勲
              羽無子/
         倣生三子/ 頴生二子/
                 昱
              顗生一子/名亡
              頊生一子/名亡
     邦闕/
惟歐陽氏自得姓以來子孫衆多而譜隨親疏宜有詳
[557-28b]
畧其上世逺而支分疏者事或具於史或各見其家譜
今自吉州府君而下其列如左
吉州府君諱琮葬袁州之萍鄉而子孫始家於吉州當
唐之末黄巢攻陷州縣府君率州人扞賊鄉里賴以保
全至今人稱其徳
安福府君諱萬事迹闕
處士諱雅字正言高年不仕徳行稱於鄉里夫人龍氏
韶陽府君諱效字徳用為韶州韶陽主簿夫人周氏
[557-29a]
處士諱託字逹明隠徳不仕鄉里稱之凡民有爭决之
官府者後多復訴訟有從處士平其曲直者遂不復爭
夫人王氏
令公府君諱郴字可封仕南唐為武昌令吉州軍事衙
推官至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性至孝兄弟相
友愛有紫芝一莖兩葩生於楹鄉人以為孝道所感為
著賦頌享年九十有四葬歐桂里横溪保之鷰湖夫人
劉氏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夫人累封
[557-29b]
楚國太夫人
屯田府君諱俊仕南唐為洪州屯田院判官享年五十
七葬溧源夫人李氏
處士諱紳守道不仕享年七十有三葬滁陂夫人蕭氏
屯田府君諱儀字象之仕南唐舉進士及第官至屯田
郎中府君之登進士第也父母皆在鄉里榮之乃改廬
陵之文覇鄉安徳里為儒林鄉歐桂里其所居之履順
坊為具慶坊享年五十有五葬官山夫人王氏
[557-30a]
處士諱伾守道不仕夫人王氏張氏
靜江府君諱信仕南唐為靜江軍團練使享年二十有
五葬曾家庄夫人郭氏
令公府君諱偃少以文學著稱南唐耻從進士舉乃詣
文理院上書獻其所為文十餘萬言召試為南京街院
判官享年三十八葬吉水之囘陂夫人李氏府君累贈
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夫人累封吴國
太夫人
[557-30b]
處士諱佺晦迹不仕享年四十有七葬東田夫人陸氏
工部府君諱倣仕皇朝為許田令葬奉新累贈工部侍
郎夫人李氏
處士諱翺事迹闕
處士諱宏事迹闕
處士諱猛葬馬家坑夫人鄭氏
水部府君諱谷為筠州團練副使官至檢校水部員外
郎葬傳家坑夫人王氏
[557-31a]
封州府君諱寛為封州司理參軍葬早禾坑夫人邊氏
工部府君諱載字則之淳化三年進士及第歐陽氏自
江南歸朝以進士登科者自府君始為人方重寡言真
宗皇帝嘗自擇御史府君以秘書丞拜監察御史後知
泗州毁龜山佛寺誅妖僧數十人為政清廉簡靜所至
官舍不窺園圃至果爛墮地家人無敢拾者官至尚書
工部郎中享年六十有八夫人金壇縣君朱氏
處士諱素事迹闕
[557-31b]
處士諱端事迹闕
崇公諱觀字仲賓事具瀧岡阡表享年五十有九葬吉
水沙溪之瀧岡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
書令追封崇國公夫人彭城郡太君鄭氏累封魏國太
夫人享年七十有二附葬瀧岡
處士諱旦隠徳不仕事母以孝為鄉里所稱葬烏龜塘
夫人彭氏
兵部府君諱曄字日華咸平三年進士及第官至都官
[557-32a]
員外郎歴知桂陽監瑞黄永三州所至有能稱尤長於
决疑獄所得俸祿分養遺孤其兄之子修少孤教之如
己子享年七十有九葬安州應城之彭樂村夫人福昌
縣君范氏其後兄子修者以參知政事遇今上登極恩
贈府君兵部員外郎
處士諱翦事迹闕
處士諱羽事迹闕
職方府君諱頴字孝叔咸平三年進士及第官至尚書
[557-32b]
職方郎中歴知萬峽歙彭鄂岳閬饒八州為政務嚴明
有威惠以本官分司享年七十有三家於荆南遂葬焉
夫人廣陵縣君曾氏
奉職府君諱顗為三斑奉職
殿直府君諱頊為右斑殿直
  蘇氏族譜蘇洵/
蘇氏之譜譜蘇氏之族也蘇氏出自高陽而蔓延於天
下唐神龍初長史味道刺眉州卒於官一子留於眉眉
[557-33a]
之有蘇氏自是始而譜不及焉者親盡也親盡則曷為
不及譜為親作也凡子得書而孫不得書何也以著代
也自吾之父以至吾之高祖仕不仕娶某氏享年幾某
日卒皆書而他不書何也詳吾之所自出也自吾之父
以至吾之高祖皆曰諱某而他則遂名之何也尊吾之
所自出也譜為蘇氏作而獨吾之所自出得詳與尊何
也譜吾作也嗚呼觀吾之譜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
生矣情見乎親親見於服服始於衰而至於緦麻而至
[557-33b]
於無服無服則親盡親盡則情盡情盡則喜不慶憂不
弔喜不慶憂不弔則塗人也吾之所以相視如塗人者
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分
而至於塗人此吾譜之所以作也其意曰分而至於塗
人者勢也勢吾無如之何也已幸其未至於塗人也使
之無至於忽忘焉可也嗚呼觀吾之譜者其孝弟之心
可以油然而生矣
蘇氏諱釿不仕娶黄氏享年若干七月二十六日卒
[557-34a]
子祈  無嗣
子福  子宗夐 子昭鳯 子惟讚 子埀象
                子埀正
                子埀範
            子惟善  子埀則
        子昭慶 子惟徳 子瑶
        子昭文 子渭  子瑗
            子沆
[557-34b]
            子浩
            子漸
            子洙
    子宗藝 無嗣
    子宗瓊 無嗣
子禮  子曄  子昭翰 子文質 子士元
            子文圭 子士能
                子士良
[557-35a]
                子士寧
                子士嘉
                子士宗
    子晙  子昭遇 無嗣
        子昭逺 無嗣
        子昭逸 無嗣
        子昭建 無嗣
    子暕  無嗣
[557-35b]
子祐  子宗靄 子昭玘 子文實 子惟忠
                子惟恭
            子文寳 無嗣
        子昭現 子文采 子士祥
    子宗著 子徳謙 子永
子諱祐 子宗善 子昭圖 子惟益 子允元
不仕娶李/氏享年五            子允滋
十四七月/三十日卒        子惟吉 無嗣
[557-36a]
        子昭越 無嗣
    子宗晏 子昭
    子宗昇 子徳榮 子哲  子珵
                子瑜
        子徳升 子淳  子舟
        子徳元 子汶
    子諱杲 子諱序 子澹  子位
    不仕娶宋仕至大理/氏享年五評事娶史    子佾
[557-36b]
    十一六月氏享年七/八日卒 十五五月子渙
        十一日卒/子洵
    子宗晁 無嗣
    子徳  子子勲 子慎言 子慶昌
                子復圭
            子澄
蘇氏之先出於高陽高陽之子曰稱稱之子曰老童老
童生重黎及吴囘重黎為帝嚳火正曰祝融以罪誅其
[557-37a]
後為司馬氏而其弟吴囘復為火正吴囘生陸終陸終
生子六人長曰樊為昆吾次曰惠連為參胡次曰籛為
彭祖次曰來言為㑹人次曰安為曹姓季曰季連為芈
姓六人者皆有後其後各分為數姓昆吾始姓己氏其
後為蘇顧温董當夏之時昆吾為諸侯伯歴商而昆吾
之後無聞至周有忿生為司冦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
稱之盖書所謂司冦蘇公者也司冦蘇公與檀伯逹皆
封於河世世仕周家於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蘇氏六
[557-37b]
國之際秦及代厲皆苗裔也至漢興而蘇氏始徙入秦
或曰高祖徙天下豪傑以實闗中而蘇氏遷焉其後曰
建家於長安杜陵武帝時為將以擊匈奴有功封平陵
侯其後世遂家於其封建生三子長曰嘉次曰武次曰
賢嘉為奉車都尉其六世孫純為南陽太守生子曰章
當順帝時為冀州刺史又遷為幷州有功於其人其子
孫遂家於道州其後至唐武后之世有味道者味道聖
歴初為鳯閣侍郎以貶為眉州刺史遷為益州長史未
[557-38a]
行而卒有子一人不能歸遂家焉自是眉始有蘇氏故
眉之蘇皆宗益州長史味道趙郡之蘇皆宗幷州刺史
章扶風之蘇皆宗平陵侯建河南河内之蘇皆宗司冦
忿生而凡蘇氏皆宗昆吾樊昆吾樊宗祝融吴囘盖自
昆吾樊至司冦忿生自司冦忿生至平陵侯建自平陵
侯建至幷州刺史章自幷州刺史章至益州長史味道
自益州長史味道至吾之高祖其間世次皆不可紀而
洵始為族譜以紀其族屬譜之所記上至於吾之高祖
[557-38b]
下至於吾之昆弟昆弟死而及於昆弟之子曰嗚呼高
祖之上不可詳矣自吾之前而吾莫之知焉已矣自吾
之後而莫之知焉則從吾譜而益廣之可以至於無窮
盖高祖之予孫家授一譜而藏之其法曰凡嫡子而後
得為譜為譜者皆存其高祖而遷其高祖之父世世存
其先人之譜無廢也而其不及高祖者自其得為譜者
之父始而存其所宗之譜皆以吾譜冠焉其説曰此古
之小宗也古者有大宗有小宗傳曰别子為祖繼别為
[557-39a]
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
百世不遷者别子之後也宗其繼别子之所自出者百
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别子者公
子及士之始為大夫者也别子不得禰其父自使其嫡
子後之則為大宗故曰繼别為宗族人宗之雖百世而
大宗死則為之齊衰三月其母妻亡亦然死而無子則
支子以其昭穆後之此所謂百世不遷之宗也别子之
庶子又不得禰别子而自使其嫡子為後則為小宗故
[557-39b]
曰繼禰者為小宗小宗五世之外則易宗其繼禰者親
兄弟宗之其繼祖者從兄弟宗之其繼曾祖者再從兄
弟宗之其繼高祖者三從兄弟宗之死而無子則支子
亦以其昭穆後之此所謂五世則遷之宗也凡今天下
之人惟天子之子與始為大夫者而後可以為大宗其
餘則否獨小宗之法猶可施於天下故為族譜其法皆
從小宗凡吾之宗其繼高祖者高祖之嫡子祈祈死無
子天下之宗法不立族人莫克以其子為之後是以繼
[557-40a]
高祖之宗亡而虚存焉其繼曾祖者曾祖之嫡子宗善
宗善之嫡子昭圖昭圖之嫡子惟益惟益之嫡子允元
其繼祖者祖之嫡子諱序序之嫡子澹澹之嫡子位其
繼禰者禰之嫡子澹澹之嫡子位曰嗚呼始可以詳之
矣百世之後凡吾高祖之子孫得其家之譜而觀之則
為小宗得吾高祖之子孫之譜而合之而以吾譜考焉
則至於無窮而不可亂也是為譜之志云爾
蘇氏之先自昆吾以來其最顯者司冦忿生三代之事
[557-40b]
其聞於今不詳周公作立政而特稱之以教太史其後
周室衰司冦之子孫亦曰蘇公遭讒作詩以刺暴公名
曰彼何人斯惟此二人見於詩書是以其傳至今自蘇
氏入秦而平陵侯建典屬國武始顯遷於趙而幷州刺
史章益州長史味道始有聞於世遷於眉而至於今無
聞夫是惟譜不立也自昆吾至書之蘇公五百有餘年
自書之蘇公至詩之蘇公二百有餘年自詩之蘇公至
平陵侯建典屬國武七百有餘年自平陵侯建典屬國
[557-41a]
武至幷州刺史章二百有餘年自幷州刺史章至益州
長史味道五百有餘年自益州長史味道至吾之高祖
二百有餘年以三十年而易一世則七十有餘世也七
十有餘世亦容有賢不賢焉不賢者隨世磨滅不可得
而聞而賢者獨有七人七十有餘世其賢者亦容不止
此也而其餘者皆不傳則譜不立之過也故洵既為族
譜又從而記其所聞先人之行昔吾先子嘗有言曰吾
年少而亡吾先人先世之行吾不及有聞焉葢嘗聞其
[557-41b]
畧曰蘇氏自遷於眉而家於眉山自高祖涇則已不詳
自曾祖釿而後稍可記曾祖娶黄氏以俠氣聞於鄉里
生子五人而吾祖祜最少最賢以才幹精敏見稱生於
唐哀帝之天祐二年而殁於周世宗之顯徳五年盖與
五代相終始殁之一年而吾太祖始受命是時王氏孟
氏相繼據蜀蜀之高才六人皆不肯出仕曰不足輔仕
於蜀者皆其年少輕鋭之士故蜀以再亡至於太祖受
命而吾祖不及見也吾祖娶於李氏李氏唐之苗裔太
[557-42a]
宗之子曹王明之後世曰瑜為遂州長江尉失官家於
眉之丹稜祖母嚴毅治家肅然多才畧猶有竇太后柴
氏主之遺烈生子五人其才皆不同宗善宗晏宗昇循
循無所毁譽少子宗晁輕俠難制而吾父杲最好善事
父母篤於孝與兄弟篤於愛與朋友篤於信鄉閭之人
無親疎皆愛敬之娶宋氏夫人事上甚孝謹而御下甚
嚴生子九人而吾父獨存善治生有餘財時蜀新破其逹
官爭棄其田宅以入覲吾父獨不肯取曰吾恐累吾子
[557-42b]
孫終身田不滿二頃屋弊陋不葺也好施與曰多財而
不施吾恐他人謀我然施而使人知之人將以我為好
名是以施而尤惡使人知之族叔父玩嘗有重獄將就
逮曰入獄而死妻子以累兄請為我詗獄之輕重輕也
以肉饋我重也以菜饋我饋我以菜吾將不食而死既
而得釋玩曰吾非無他兄弟可以寄生死者惟子及將
殁太夫人猶執吾父手曰盍以是屬子之兄弟笑曰而子
賢雖非吾兄弟亦將與之不賢雖吾兄弟亦將棄之屬
[557-43a]
之何益善教之而已遂卒卒之歲葢淳化五年推其生
之年則晉少帝之開運元年也此洵嘗得之先子云爾
先子諱序字仲先生於開寳六年而殁於慶歴七年娶
史氏夫人生子三人長曰澹次曰渙季則洵也先子少
孤喜為善而不好讀書晩乃為詩能白道敏㨗立成凡
數十年得數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鄉閭子孫
畋漁治生之意皆見於詩觀其詩雖不工然有以知其
表裏洞逹豁然偉人也性簡易無威儀薄於為己而厚
[557-43b]
於為人與人交無貴賤皆得其歡心見士大夫曲躬盡
敬人以為諂及其見田父野老亦然然後人不以為怪
外貌雖無所不與然其中心所以輕重人者甚嚴居鄉
閭出入不乗馬曰有甚老於我而行者吾乘馬無以見
之敝衣惡食處之不恥務欲以身處衆之所惡盖不學
老子而與之合居家不治家事以家事屬諸子至族人
有事就之謀者常為盡其心反覆而不厭凶年嘗鬻其
田以濟饑者既豐人將償之曰吾自有以鬻之非爾故
[557-44a]
也卒不肯受力為藏退之行以求不聞於世然行之既
久則鄉人亦多知之以為古之隠君子莫及也以渙登
朝授大理評事史氏夫人眉之大家慈仁寛厚宋氏姑
甚嚴夫人常能得其歡以和族人先公十五年卒追封
蓬萊縣太君洵聞之自唐之衰賢人皆隠山澤間以避
五代之亂其後僭偽之國相繼亡滅聖人出而四海平
一然其子孫猶不忍棄父祖之故以出仕於天下是以
雖有美才莫顯於世及其教化洋溢風俗改變然後深
[557-44b]
山窮谷之中向日子孫乃始振迅相與從官於朝然其
才氣則既已不若先人質直敦厚可以重任而無疑也
而其先人之行乃獨隠晦而不聞洵竊深懼焉於是記
其萬一而藏之家以示子孫
 
 
 
 文章辨體彚選巻五百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