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明夢餘録卷六十四
吏部左侍郎孫承澤撰
名蹟一
燕城故蹟見於元人果囉羅納延文集者一曰黄金臺
大悲閣隗臺坊内二曰憫忠閣唐太宗憫征遼士卒而
建三曰夀安殿四曰聖安寺寺有金世宗金章宗二朝
像五曰大悲閣閣榜虞世南書六曰鐡牛廟七曰雲仙
[064-1b]
臺金之望月臺八曰長春宫神仙邱處機之居九曰竹
林寺金熙宗駙馬宫也寺僧云一塔無影十曰龍頭觀
龍頭懸一牙籖刻曰建龍元年十一曰粧臺李妃所築
今在昭眀觀後妃嘗與章宗露坐上曰二人土上坐妃
應聲曰一月日邉明十二曰雙塔安禄山史思明所建
在憫忠寺前十三曰西華潭金之太液池十四曰白馬
廟十五曰萬夀寺寺有許道寜畫屏十六曰玉虚宫
下馬飛放泊即南海子也在城南二十里内有按鷹臺
[064-2a]
土阜如山岡有海子大小凡三其水四時不竭汪洋若
海永樂十二年増廣其地周圍凡一萬八千六百六十
丈
黄金臺在城東南一十六里又一曰小金臺在府東南
一十五里梁任昉述異記燕王為郭隗築臺今在幽州
燕王故城中土人呼為賢士臺亦謂招賢臺又王隠晉
書段匹磾討石勒屯故燕太子丹黄金臺葢昭王創臺
於前子丹踵之於後今人知昭王而不知子丹
[064-2b]
唐人有題黄金臺詩云燕昭北築黄金臺四方豪
傑乘風来秦家燒書殺儒客肘腋之間千里隔去
年八月幽州道昭王墓前哭秋草今年五月咸陽
闗秦家城外悲河山河上闗頭車馬路殘日青烟
五陵樹此詩㝡佳見元人玉堂嘉話
展臺在京西南與碣石宫俱燕昭王展賢之地
華陽臺在京西南涿州境舊傳燕丹與樊将軍置酒華
陽館出羙人竒馬即此處東南有督沆陂則燕丹使荆
[064-3a]
軻賫地圖以獻秦者其地沃羙故秦皇使人求之舊有
亭遺址髙丈餘周七十歩土人掘其處上多古瓦礫金
錢云
風俗通曰沆漭也言乎滛滛漭漭無涯際也劉向
别録云督沆燕膏腴地也南有池廣三頃其形如
月名曰月池形勝志云右碣石左督沆流水經其
前後有林麓陂池之利
紅心堤在寳坻東南濱海秦始皇築又有城名秦城在
[064-3b]
縣南十里亦始皇築唐李益有詩惆悵秦城送獨歸薊
門烟樹逺依依秋空莫射南来鴈縦遣乘春更北飛
雀臺在固安縣南地名韓寨乃秦李牧将臺
樓桑在涿州東南為漢昭烈故里有桑髙十丈亭亭如
樓昭烈為兒時與宗兒戲桑下指謂帝王羽葆也桑側
有昭烈古廟唐乾寜中建又其東北數里張桓侯之故
居在焉漢盧侍中植故宅在涿州東十五里盧家濼
按盧氏為燕中巨族代有令聞侍中植史稱其剛
[064-4a]
毅有大節師馬融通古今官至尚書時董卓凌虐
朝廷議欲廢立植獨抗議不同卓將誅之議郎彭
伯曰盧尚書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
震怖卓乃止免植官遂隠於上谷其子毓以學行
見稱仕魏以黄門侍郎左遷典農校尉遷安平廣
平太守所在有恵化入為侍中擢吏部尚書選舉
務先性行而後才藝後封容城侯卒諡成毓之子
欽亦為吏部尚書所著詩賦論難數十篇傳世盧
[064-4b]
諶欽之侄孫也晉司空從事中郎撰祭統註莊子
盧辯周太學博士注大戴禮辯後周舉秀才為太
學博士其兄景裕為當時碩儒謂辨曰昔侍中注
小戴今汝注大戴庶纂前修矣累遷太子少保凡
朝廷憲章乘輿法服金石律吕晷刻渾儀辯皆創
制之悉合軌度盧照隣髙宗時與王勃楊烱駱賔
王以文章齊名有文集元盧摯為翰林學士負詩
文名所著有疎齋集其文章宗旨一篇人所𫝊誦
[064-5a]
附録於此大凡作詩湏用三百篇與離騷言不闗
於世教義不存於比興詩亦徒作夫詩發乎情止
乎禮義闗雎樂而不滛哀而不傷斯得性情之正
古人於此觀風焉賦者古詩之流也前極宏侈之
規後歸簡約之制故班固二都之賦冠絶千古厥
後十數作者倣而效之葢詩人之賦必麗以則也
古今文章大家數甚不多見六經不可尚矣戰國
之文反覆善辯孟軻之條暢莊周之竒偉屈原之
[064-5b]
清深為大家西漢之文渾厚典雅賈誼之俊健司
馬之雄放為大家三國之文孔明之二表建安諸
子之數書而已西晉之文淵朙歸去来辭李令伯
陳情表王逸少蘭亭叙而已唐之文韓之雅健栁
之刻削為大家夫孰不知然古文亦有數漢文司
馬相如揚雄名教罪人其文古唐韓文公外元次
山近古樊宗師作為苦澁非古宋文章家尤多老
歐之雅粹老蘇之蒼勁長蘇之神俊而古作甚不
[064-6a]
多見葢清廟明堂謂之古朱門大厦謂之華屋可
謂之古不可太羮元酒謂之古八珍謂之羙味可
謂之古不可知此者可與言古文之妙矣夫古文
以辨而不華質而不俚為髙無排句無陳言無贅
詞夫記者所以記日月之逺近工費之多寡主佐
之姓名敘事如書史法尚書顧命是也叙事之後
畧作議論以結之然不可多葢記者以備不忘也
夫敘者次序其語前之説勿施於後後之說勿施
[064-6b]
於前其語次第不可顛倒故次序其語曰敘尚書
敘毛詩敘古今作序大格様書叙首言畫卦書契
之始次言皇墳帝典三代之書及夫子定書之由
又次言秦亡漢興求書之事詩序首言六義之始
次言變風變雅之作又次言二南王化之自碑文
惟韓公最髙每碑行文言道人人殊面目首尾决
不再行蹈襲神道碑碣揭於外行文稍可加詳埋
文壙記最宜謹嚴銘字從金一字不汎用善為文
[064-7a]
者宜如古詩雅頌之作行實之作當取其人平生
忠孝大節其餘小善寸長書法宜畧為人立傳之
法亦然跋取古詩狼跋其胡之義犯前則跋其胡
跋語不可多多則冗尾語宜峻峭以其不可復加
之意説則出自己意横説竪説其文詳贍抑揚無
所不可如韓公師說是也真公編次古文自西漢
而下他並不録迄唐惟尊韓公四記栁公遊西山
六記而已古文之難亶其然乎
[064-7b]
酈亭在涿州南二十里為酈道元故居道元水經注云
酈亭溝水上承督沆溝歴紫淵東余六世祖樂浪府君
自涿之先賢鄉爰宅其隂西帶巨川東厯茲水其水東
南流名之為酈亭溝道元葢世居於此也道元襲父範
永寜侯爵執法清刻治尚威猛歴有能稱好學博覽古
圖書所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卷行世
張華宅在固安縣東北八里猶有一八角井乃其故宅
村中今多張姓是其後人固安户冊有曰張華里者萬
[064-8a]
厯中知縣胡其俊審編次重其姓諱更唱曰賢今則編
張賢里張墓在盧溝東南廻城故基
張侍中所著博物志昔人謂多得之瑯嬛洞中附
載其事茂先嘗為建安從事游於洞宫還一人於
途問華曰君讀書幾何華曰華之未讀者二十年
内書葢有之也若二十年外則華固已盡讀之矣
其人論議超然華頗内服相與歡甚因共至一處
大石中忽然有門引華入數歩則别是天地宫室
[064-8b]
嵳峩引入一室中陳書滿架其人曰此厯代史也
又至一室則曰萬國志也每室各有竒書惟一室
屋宇頗髙封識甚嚴有二犬守之華問故答曰此
皆玉京紫㣲金真七瑛丹書紫字諸秘籍指二犬
曰此龍也華厯觀諸室書皆漢以前事多所未聞
者如三墳九邱檮杌春秋亦皆在焉華心樂之欲
賃住數十日其人笑曰君癡矣此豈可賃地耶即
命小童送出華問地名曰琅嬛福地也華甫出門
[064-9a]
忽然自閉華回視之但見雜草藤蘿繞石而生石
上苔蘚亦合初無縫隙撫石徘徊久之望石下拜
而去又按博物志四百卷武帝嫌其冗命刪為十
卷即於御前賜青鐡硯麟角筆側理紙萬畨茂先
學識為當代所推其所著博物志王者視之若河
圖大訓意必有三代之制作聖賢之謨訓非止於
竒聞異見也今之所行薈撮淺説必非華舊葢晉
室東遷五車遭阨秘書所藏盡為烏有華志寜獨
[064-9b]
存耶隋史載在經籍志者當時已指為贋書其在
於今又惡知其果同隋氏本否也
晉室梁趙之亂首執張華華曰式乾之議諫事具
存可覆按也收者曰諫而不従何不去位華無以
對已而收及石崇崇曰奴輩利吾家財爾收者曰
知財為禍何不早散之崇不能答於是並被害
聚燕臺在采育東南二十里有埠髙丈廣三四十尺曰
聚燕臺嵗秋社燕辭巢日京畿城村燕必各将其成雛
[064-10a]
數千百聚此臺呢喃竟二日然後分翔而去
采育乃古安次縣采魏里也明初為上林苑改名
蕃育署而人仍呼采育合新舊而名之也去都城
七十里其地水木清華最稱勝境
釣魚臺在阜成門外南十里花園村有泉自地湧出金
人王鬱隠居於此築臺垂釣元人丁氏建玉淵亭馬文
友又築飲山婆娑諸亭後為李戚畹别業
披雲樓在京城南舊有題額是金章宗手書上有逺樹
[064-10b]
影雖風雨晦明皆見
崇文閣元人建於國學今彛倫堂是其故址
吴澂碑文曰國朝以神武定天下我世祖皇帝以
武之不可偏尚也廣延四方耆碩之彦與共謀議
遂能禆賛皇猷修舉百度文治駸駸興焉中統間
命儒臣教胄子至元間備監學官成宗皇帝光紹
祖烈相臣哈喇哈遜欽承上意作孔子廟於京師
御史臺言胄子之教寄寓官舍隘陋非宜奏請孔
[064-11a]
廟之西營建國子監學以御史府所貯公帑充其
費逮至仁宗皇帝文治日隆僉謂監學櫝藏經書
宜得重屋以庋有旨復令臺臣辦集其事乃以監
學之北構架書閣閣四阿簷三重度以工師之引
其崇四常有一尺南北之深六疉有竒東西之廣
倍差其深延祐四年夏經始六年冬績成材木瓦
甓諸物之直工役飲食之費一皆出御史府䧺偉
壯麗燦然増監學之輝名其閣曰崇文英宗皇帝
[064-11b]
誦行典禮賁飾太平文治極盛矣臺臣請勒石崇
文閣下用紀告成之嵗月制命詞臣撰文臣澂次
當執筆今上皇帝丕纉聖緒動遵世祖成憲於崇
儒重道惓惓也泰定元年春誕降俞旨國子監立
碑如臺臣所奏臣澂謹録所撰之文以進臣聞若
古有訓戡定禍亂曰武經緯天地曰文武之與文
各適所用然戡定禍亂用於一時而已經緯天地
則亘古今不可無也何也日月星辰天之文也山
[064-12a]
川草木地之文也人與天地相為經緯則亦與天
地相為長久而可一日無也哉我世祖怱怱用武
日不暇給而汲汲崇文惟恐或後此其髙識深慮
度越百王宏規逺範垂示萬世以為聖子神孫程
夫豈常人所能測知葢創業之初非武無以弭亂
守成之後非文無以致治武猶毒藥之治病病除
即止文猶五榖之養生無時可棄也有文治之君
必有文治之臣文治之臣茍非教習之有其素彼
[064-12b]
亦惘然孰知文之所以為文者故建學以興文教
暢文風𣹢育其人将與人主共治也斯文也小而
修身齊家大而治國平天下言動之儀倫紀之敘
事物理義之則禮樂刑政之具凡燦然相接煥然
可述皆文也古聖賢用世之文載在方冊不考古
人之所以用世不知今日之所以為世用者也然
則聖朝之崇文豈虚為是名也哉閣之所庋古聖
賢之文也立之師使之以是而教設弟子員使之
[064-13a]
以是而學教之而成學之而能則遊居監學者濟
濟然彬彬然人人閑於言動之儀察於倫紀之敘
博通乎事物理義之則詳䆒乎禮樂刑政之具他
日輔翊吾君躋一世文治於堯舜三代之盛由此
其選也夫如是其可謂不負聖天子崇文之明命
休徳已若夫不能潜心方冊真有得於古聖賢之
所謂文而渉獵乎淺末炫燿乎葩華曽以是為文
乎上之所以為世用者葢不在是臣澂再拜稽首
[064-13b]
而獻頌曰皇元肇興於赫厥聲天戈所指如雷如
霆聖賢繼承六合混一威命逺加丕冒出日神謀
英畧敷遺後人征誅以義持守以仁既成武功大
闡文治遵道隆儒勸學講藝京師首善教胄設官
孔廟巍巍四方来觀執法之臣職務糾慝爰矢嘉
謨稱我文徳於廟之西黌舍翬飛於黌之北傑閣
雲齊其閣伊何有經有史廣采旁羅有集有子昔
在中古郁郁乎文式克至今用宏兹賁詵詵多士
[064-14a]
被服聖術翥鸞翔虎炳豹蔚維身之章維國之
光匡扶盛化上躋虞唐民物阜蕃禮樂明備允顯
崇文昌運萬世
望京館在城東北五十里孫侯村遼建為南北使臣宿
息餞飲之所宋王曽上契丹事曰出燕京北門至望京
館即此
金章宗西山八院為遊宴之所其香水院在京山口石
碑尚存稍東為清水院今改為大覺寺玉泉山有芙蓉
[064-14b]
殿基存鹿園在東便門外通恵河邉
瓊花島在禁城西北太液池之陽當蒙古初起時臣服
于金其境内有一山石皆玲瓏勢甚秀峭金人望氣者
謂此山有王氣謀欲厭勝之使人言欲得此山以鎮壓
我土蒙古許之金人乃大發卒鑿掘輦運至幽州城北
積累成山因開挑海子栽植花木營搆宫殿以為遊幸
之所元人逐金遷汴建都於燕至元四年興築宫城山
適在禁中遂賜名萬嵗山山上有廣寒殿七間仁智殿
[064-15a]
則在山半為屋三間山前白玉石橋長二百尺直儀天
殿後殿在太液池中圓坻上十一楹正對萬嵗山山之
東為靈囿竒獸珍禽在焉車駕幸上都先宴百官於此
及明成祖建宫闕益加修治以其在西北又名艮嶽宣
廟有艮嶽記先朝盛時海宇恬熙每遇休沐輒賜大臣
遊覽
宣徳御製廣寒殿記北京之萬嵗山在宫城西北
隅周廻數里而崇倍之皆竒石積疉以成巍巍乎
[064-15b]
矗矗乎巉峭峻削盤廻起伏或陡絶如壑或嵌巖
如屋左右二道宛轉而上歩躡屢息乃造其巔而
飛樓複閣廣亭危榭東西拱向頫仰輝映不可殫
紀㝡髙者為廣寒殿崇棟飛檐金鋪玉砌重丹疉
翠五彩煥焉軼雲霞納日月髙明闓爽而北枕居
庸東挹滄海西挟太行嵩岱並立乎前大河横帶
於中俯視江淮一目無際寰中之勝概天下之偉
觀莫加於此矣永樂中朕嘗侍皇祖太宗文皇帝
[064-16a]
萬幾之暇燕遊於此從容之頃天顔悦懌指顧山
川而諭朕曰此古軒轅所都而後来趙宋之疆境
也宋弗良於行金取而都之金又弗良元取而都
之元之後裔不存殷鑒加弗良焉天鑒我太祖髙
皇帝聖徳命之弔伐用誕安天下天下既定髙皇
帝念前故都也簡於諸子以命我奠兹一方我惟
夙夜敬勵不敢怠寜以仰副髙皇帝付託之重又
顧兹山而諭朕曰此宋之艮嶽也宋之不振以是
[064-16b]
金不戒而徙於兹元又不戒而加侈焉睹其處思
其人夏書所為儆峻宇彫牆者也逮吾始来就國
汰其侈存其概而時遊焉則未嘗不有儆於中昔
唐九成宫太宗亦因隋之舊去其泰侈而不改作
時資燕游以存監省汝将来有國家天下之任政
務餘閒或一登此則近而思吾之言逺而不忘聖
賢之明訓國家生民無窮之福矣朕拜稽受命無
時或㤀書不云乎皇祖有訓詩不云乎儀刑文王
[064-17a]
朕嗣位以来凡事天愛民一體皇祖之心敬而行
之洞洞屬屬罔間夙夜比登兹山顧視殿宇嵗久
而陁遂命工修葺永念皇祖儼如在上敬以所授
大訓筆而勒諸樂石既以自省亦以昭示我子孫
於億萬年宣徳八年四月丁亥記
瓊花島㨿舊志謂金人取於䝉古境内者宣廟謂
即宋之艮嶽金人徙之於此其石靈秀異常當以
宣廟之記為確
[064-17b]
楊士竒遊西苑序宣徳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上以
在廷文武之臣日勤職事不遑暇逸特勅公侯伯
師傅六卿文學侍従遊西苑以息勞暢倦於是成
國公臣勇豐城伯臣賢新建伯臣玉少師臣義少
傅臣士竒臣榮尚書臣璡臣濙臣中侍郎臣驥少
詹事臣英臣直侍讀學士臣時敏臣習禮拜命以
行時少保臣淮来自退休承命偕行凡十有五人
又勅中官導自西安門入聴乘輿馬及太液池而
[064-18a]
歩太監臣誠奉宣聖旨命徧歴周覽従容勿亟於
是誠導之循太液之東而南行觀新作圓殿返而
觀改作之清暑殿臣誠為勇等言二殿皆皇上奉
侍皇太后宴遊之所也臣勇等仰瞻殿庭周廡規
制髙明繕作精密凡所以供奉之具潔清鮮好靡
不悉備俯而思惟皇上之聖孝皇太后之盛福皆
古今鮮有遂拜稽首歡呼萬嵗乃降而登萬嵗山
至廣寒殿而仁智介福延和三殿及瀛洲方壺玉
[064-18b]
虹金露之亭咸得徧造是日天宇澄明纎塵不作
引而四望山川之壯麗草木之芳華飛走潜躍各
隨其性萬象畢陳胷次豁然心曠神怡百慮皆浄
信天造之佳境而人生之甚適也已而中官傳奉
上命賜黄封之酒御厨之珍咸醉而歸又拜命方
爵數行時久未雨忽雲隂東来㣲雨沾席倉庚如
簧和鳴不已衆益以喜相與引滿勸酬盡醉而出
韓雍賜遊西苑記天順三年夏四月六日賜公卿
[064-19a]
大臣以次遊西苑是日早朝退召見文華殿賜宴
殿之西廡而出遂由西華門而西可百歩許入西
苑門即太液池之東南岸也池廣數百頃維時時
雨初霽旭日始昇池之上烟霏蒼莽蒲荻叢茂水
禽飛鳴遊戲於其間隔岸林樹隂森蒼翠可愛心
目為之開明廼折北循岸而行可二三里至椒園
園内行殿在叢樹中殿之北有釣魚臺南有金魚
池水清澈可鑑一茶而出又北行可三四里至圓殿
[064-19b]
觀燈之所也殿臺臨池環以雲城中官旋開門以
入歴階而登殿之基與睥睨平古松數株髙參天
衆皆仰視時則晴雲翳空炎光不流暖風徐来花
香襲人衆皆倚睥睨而窺其西以舟作浮橋横亘
池面北則萬嵗山在焉又茶而出北渡石橋以登
兹山山在池之中磊石為之髙數千仭廣可容萬
人山之麓以石為門為垣門之内稍髙有小殿環
殿竒峯怪石萬狀悉有名卉嘉木爭妍競秀琴䑓
[064-20a]
棋局石牀翠屏之類分布森列峯有㝡竒者名翠
雲上刻御製詩琴臺上横郭公磚擊之皆鏗鏗有
聲遂沿西陂北上有虎洞吕公洞仙人菴又上有
延和有瀛洲有金露皆殿名瀛洲之西湯池之後
有萬丈井其深不可測由金露折而東上絶頂則
廣寒殿也髙廣明靚四壁雕彩雲累萬結砌而成
觀畢復出徘徊周覽則都城萬雉烟火萬家市㕓
官府僧寺浮圖之髙傑者舉集目前近而太液晴
[064-20b]
波天光雲影上下流動逺而西山居庸翠西北
帶以白雲東而山海南而中原皆一望無際誠天
下之竒觀也久之東下至玉虹又下而南至方壺至
介福皆與延和諸殿相對峙而方壺瀛洲則左右
廣寒而竒特者也路逕縈紆臺閣岩洞之屬不能
具覽又下至山之東麓過石橋復折北循岸數百
歩至九間殿門外繫五六小舟稍北有船房苫龍
船其中又北行數里至北閘上横小亭釣竿數十
[064-21a]
線餌具備垂之清流嘉魚紛集又茶而起沿池之
北岸而西西盡復折而南有蓄水禽之所二相去
數里皆編竹如窗下通活水啟扉以觀鳥皆翔鳴
又南至浮橋西圓殿對岸也有公所太監延入坐
供以湯餅復出而南數里至小教塲觀勇士習御
馬又西南至小山子名賽蓬莱入其門有殿殿前
一大池中通石橋東西二小閣立水中橋南有娑
羅樹人所罕見殿之後復有三殿其階益上益髙
[064-21b]
至絶頂則與萬嵗山坤艮相望絶頂下至第三殿
之前蓄水作機瞰其下有水簾洞洞之中作金龍
决其水下而觀之連珠掩洞形稱其名龍口中亦
噴水水皆從前殿基下隂渠之内過而至於其殿
之前鑿石為曲渠復作龍頭於其西水至出龍口
旋繞而東可以流觴者衆坐玩久之太監劉摘新
杏分㗖諸人人各摘竒花插於鬢又一茶乃循故
道出東南行數里至小石橋橋上有亭過而上崇
[064-22a]
坡為南臺臺之中有行殿殿之南門外臨流作小
軒衆皆坐息軒中少頃太監遣人邀入殿之東廡
赴所賜宴敘坐以位器什貴重品味豐潔太監諭
旨歡飲中官庖臣循環獻酬酒既芳冽杯復連引
既久衆酣醉遂趨出太監亦皆出至橋亭追余與
姚侍郎等數人還坐亭中復諭勸且曰諸君宜知
此因復酌數巨觥予輩遂大醉折北出西苑門從
吏扶掖以歸已晡時矣
[064-22b]
李賢賜遊西苑記天順己夘首夏月吉日上命中
貴人引賢與吏部尚書王翺數人遊西苑明年亦
如之又明年亦如之初入苑門即臨太液池蒲葦
盈水際如劔㦸叢立芰荷翠潔清目可愛循池東
㟁北行榆栁杏桃草色鋪岸如茵花香襲人行百
𡵯許至椒園松檜蒼翠果樹分羅中有圓殿金碧
掩映四面豁敞曰崇智南有小池金魚作陣遊戲
其中西有小亭臨水芳木匝之曰翫芳又北行至
[064-23a]
圓城自兩腋洞門而升上有古松三株枝幹槎枒
形狀偃蹇如龍奮爪挐空突兀天表前有花樹數
品香氣極清中有圓殿巍然髙聳曰承光北望山
峰嶙峋崒嵂俯瞰池波蕩漾澄澈而山水之間千
姿萬態莫不呈竒獻秀於几窗之前西有長橋跨
池下過石橋而北山曰萬嵗怪石參差為門三自
東西而入有殿倚山左右立石為峰以次對峙四
圍皆石贔□齦齶蘚葑蔓絡佳木異草上偃旁綴
[064-23b]
樛葛薈翳兩腋疉石為磴﨑嶇折轉而上巖洞非
一山畔並列三殿中曰仁智左曰介福右曰延和
至其頂有殿當中棟宇宏偉簷楹翬飛髙挿於層
霄之上殿内清虚寒氣逼人雖盛夏亭午暑氣不
到殊覺曠蕩瀟爽與人境隔異曰廣寒左右四亭
在各峰之頂曰方壺瀛洲玉虹金露其中可跂而
息前崖後壁夹道而入壁間四孔以縦觀覽而宫
闕崢嶸風景佳麗宛如圖畫下過東橋轉峰而北
[064-24a]
有殿臨池曰凝和二亭臨水曰擁翠飛香北至艮
隅見池之源云是西山玉泉逶迤而来流入宫墻
分𣲖入池西至乾隅有殿用草曰太素殿後草亭
畫松竹梅于上曰嵗寒門左有軒臨水曰逺趣軒
前草亭曰㑹景循池西岸南行有屋數連池水通
焉以育禽鳥有亭臨水曰映輝又南行數里許有
殿臨池曰迎翠有亭臨水曰澄波東望山峰倒蘸
於太液波光之中黛色嵐光可掬可挹烟靄雲濤
[064-24b]
朝暮萬狀又西南有小山子逺望鬱然日光横照
紫翠重疉至則有殿倚山山下有洞洞上石岩横
列密孔泉出迸流而下曰水簾其淙散激射㝡為
可翫水聲泠泠然潜入石池龍昻其首口中噴出
復潜繞殿前為流觴曲水左右危石盤折為徑山
畔有殿翼然至其頂一室正中四面簾櫳欄檻之
外竒峯回互茂樹環擁異花瑤草莫可名狀下轉
山前一殿深静髙爽殿前石橋隠若虹起極其精
[064-25a]
巧左右有沼沼中有臺臺外古木叢髙百鳥翔集
鳴聲上下至於南臺林木隂森過橋而南有殿面
水曰昭和門外有亭臨岸沙鷗水禽如在鏡中遊
覽至此而止大官珍饌極其醉飽以歸夫一張一
弛文武之道賜遊西苑有弛之意焉然張可久而
弛不可多以嵗計之弛纔一日則又未嘗不致謹
也於是乎記
長春宫即今之白雲觀元以居真人邱處機之處真人
[064-25b]
登州人年十九辭家學道遼金俱聘之不至成吉思皇
帝手詔致聘真人乃至行在所延問至道對以節慾保
躬天道惡殺治尚無為之理命史書冊詔居大都太極
宫賜號曰長春年八十卒其徒葬於處順堂之後
楊士竒郊遊紀永樂癸夘二月時彦習禮光世約
予公暇郊遊十一日昩爽朝退各以暇告獨時彦
未有暇予三人并邀學䕫恂如與俱出平則門望
天王寺白雲觀在城西南五六里將馳赴之是日
[064-26a]
天氣清朗風埃不作西北諸峯竒秀畢露恂如曰
何為舍此也於是習禮一騎獨先而西四人従之
金山玉泉五華諸峯駢立天際而霞彩映射如屏
風疉峙金碧輝煥又濯濯如翠芙蕖使人應接不
暇按轡行七八里乃折而南渉小磵稍東而彌望
皆麥始萌道傍居民咸蒔蔬為業溝塍畦畛甚整
比十數畦則置井及桔橰蔬不一品或秀或蘖生
意皆津津駐馬觀之稍前度石橋入土城望白雲
[064-26b]
觀可一里土城者遼金故城也獨西北一隅遺址
間存亦間有可登眺者然不及登徑趨觀中道衆
皆已出唯兩童子迎客入坐西軒汲井泉瀹茗觀
右舊有長春宫葢元以居邱處機真人而觀則真
人退休之所也當時塑像尚存其神爽清澈凝静
簡逺翛然神仙人也像之下其遺骨葬焉行視長
春故趾甚閎壯而殿堂門廡兵後悉毁尋范徳機
所咏門前流水亦無復有但隠隠見一渠已湮為
[064-27a]
行路而傍近民競畚壊甓曵斷礎治耕其中因以
感夫興壊盛衰之理恒相因而世之務祈佛老以
冀免於壊與衰者不可鑒於此乎還坐東軒静幽
明爽俗迹所不至出所携具以飲兩童子侍客益
恭爵數行一童歌以佐酒歌詞皆古道人遺世離
俗之意客亦欣然以樂也習禮曰樂必有詩遂取
陳伯玉白玉仙臺古丹邱别望遙之句為韻各賦
二詩酒罷出南行一里至天王寺寺宇亦敞有臺
[064-27b]
頗髙在殿後遂升臺流覽都畿山川之勝其北崇
山大嶺緜亘重叠東環大海西挟太行其南百里
則軒轅之舊都而俯視江淮如在階圻之下者壯
哉乎京師天之所啓也又念東南數千里皆平曠
沃壤使民悉得耕桑其間而無天時人事之虞上
可以禆國計下可以紓逺近供餽之勞也衆四顧
喜不已降而觀於浮圖之址問僧此寺所剏始不
能言也僧指其南廢邱隆然而峙者曰此遼之蕭
[064-28a]
太后粧臺也問唐太宗憫忠閣故址指其南三里
所而今漫滅為平蕪之墟矣則相與歎曰遼人不
能以禮率家而恣婦人之欲如此無足怪太宗以
葢世英武而勤逺畧葢至此而悔心之萌惻隠之
不能已也豈非仁明之主哉顧其遺跡已冺沒後
之人欲一見而不得豈不可以為太息也哉夫北
京㨿天下之㝡勝也自余至三閲嵗矣未嘗得斯
湏之暇以縱覽國門之外間嵗一載隨衆出北門
[064-28b]
者以公事廹促又隆冬盛寒風沙眯目數十歩外
無所見則與未嘗至者何異也故仕守職而有得
於一日之暇幸也暇而得馳意於遊觀又幸也遊
而得偕其同志於所可玩可感可樂無不有焉幸
之尤也余三嵗而始一得其尤幸者不可不記故
歸而悉記之
梁潜遊長春宫詩序長春宫在北京城西南十里
金故城中白雲觀之西也元方士邱真人者與其
[064-29a]
徒甞居於此當是時琳宫祕宇儗於王者今其宫
既毁獨其遺址之存㨿平陸巍然以髙登而覽之
猶足以盡夫都邑之勝葢其東則都城臺闕府庫
之壯榮光佳氣輝然燭乎天表其南則曠然原陸
而薊門髙邱之間荒臺遺沼之可見者皆昔者遼
與金所嘗經營其間者也其西則西山之崖雄峻
㧞出而蒼翠紺碧之色隠然烟霞之中其北則連
山崔巍雄闗壯峙凡仕於朝與居於城中者葢未
[064-29b]
嘗知唯閒暇登覽於此而後得之也是時皇上親
御六師於隂山大漠之北故凡居守侍従之臣皆
優遊無事遂相與遊焉既周覽而樂之因又以知
夫國都之壮且險誠天府之固也葢都城西北諸
山皆起自太行綿亘屬於居庸出榆闗碣石至遼
以東而後止豈天之所以限封域而安中夏者固
在此耶然自五代至宋三四百年之間皆雄㨿其
中故其禍害終宋世有不能免者及元之興又百
[064-30a]
年然後聖明受命成祖遂遷都焉其民既安養生
息熙然以樂夫太平之治而上方振耀神武於窮
荒萬里之外於乎其為生民社稷久逺之慮者葢
深矣詩曰之綱之紀燕及朋友又曰不懈於位民
之攸塈此言人君能振作綱紀勤勞於其上而臣
民賴之以安也由是觀之今吾二三人得以恬然
嬉遊於此者其誰之力邪誠使在夫五代與宋之
際雖欲側足其間以竊窺夫山川城郭之壯其又
[064-30b]
可得邪夫士君子歡娛盛羙之事多在於太平之
日而能託之歌詠則有以傳之永久况元之諸賢
若虞公邵菴袁公伯長皆嘗臨眺而賦詠焉因以
其所分韻蓬莱山在何處為韻各賦六首同時而
賦者翰林侍講鄒君仲熙曽君子棨修撰王君時
彦王君行儉刑部主事周君恂如其一人則予也
六人之作見於辭者各不同而其志氣則皆可謂
盛矣既相與錄而蔵之因為之序後之人得而讀
[064-31a]
之尚能想見夫今日之盛也哉
萬栁園元人亷希憲别墅在城西南為㝡勝之地
輟耕録云野雲廉公一日於中置酒招盧踈齋趙
松雪同飲時歌兒劉氏名觧語花者左手折荷右
手執盃歌小聖樂侑酒趙公喜即席賦詩云萬栁
堂前數畝池平鋪雲錦葢漣漪主人自有滄洲趣
遊女仍歌白雪詞手把荷花来勸酒𡵯隨芳草去
尋詩誰知咫尺京城外便有無窮萬里思小聖樂
[064-31b]
乃元遺山所製俗名驟雨打新荷者是也
亷公為元初偉人世祖嘗令受帝師戒希憲曰臣
已受孔子戒矣元主曰汝孔子亦有戒耶對曰為
臣當忠為子當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希憲嘗病
篤或言湏砂糖作飲時㝡艱得其弟求阿哈瑪特得
二斤以遺之希憲屏之曰吾終不以奸人所遺愈
疾也世祖聞之特賜三斤
㢘公丁母憂親率族行古喪禮勺飲不入口者三
[064-32a]
日慟則嘔血不能起寢臥草土廬於墓傍宰執以
憂制未定欲極力起之相與詣廬聞號慟聲竟不
忍言
匏𤓰亭趙參謀别墅
劉靜修贈詩匏𤓰隕自天中㴠太虚氣造物全其
真世人苦其味雖得終天年惜坐無用器伊誰窮
混沌太朴分為二一供顔淵樂一為許由棄顔有
聖人依許逢堯舜治天下非其責行蔵適自遂秋
[064-32b]
色髙箕山春風滿洙泗後来鼎鐺徒誰知兩瓢貴
寥寥千載間復堕無用地神物終有歸至人可重
值偉哉子趙子獨兼許顔義匏瓜集大成髙亭挹
空翠感君亭上名發我思聖喟人知聖人言孰有
聖人志聖人心如天何時無生意時無不可為人
無不可致吾道茍寸施吾民猶寸庇堅白自有持
磨湼豈吾累豈不欲無言恐與匏𤓰類仲子誠少
野強直無再思聖人進退間厯歴生私議請觀欲
[064-33a]
徃心豈與乘桴異我生學聖人棲棲形寤寐窮年
憂道喪漫自中腸沸君才當有為自以無用置我
才當無用自以有為覬物性雖有殊我心良可媿
願君志我志才志庶相利使君名我名名實亦相
位留彼匏中酒供我浩歌醉行當取其種移来易
川植
玩芳亭元栗院使别墅亭多花卉一時文人騷客来遊
賞者多有題詠王士熙詩每憶城南路曽来好畫亭䦨
[064-33b]
花經雨白野竹入雲青波影浮春砌山光撲晝扄褰衣
對蘿薜凉月照人醒
遂初堂元詹事張九思别業繞堂花竹水石之勝甲於
都城
今右安門外西南泉源湧出為草橋河接連豐臺
為京師養花之所元人亷左丞之萬栁園趙參謀
之匏𤓰亭栗院使之玩芳亭張九思之遂初堂皆
在於此余遊祖氏園中有古舊池臺云是元人
[064-34a]
蹟然無従考其為何氏故園也
垂綸亭元學士宋本故居在都城之西
袁桷題其亭曰漢滔流兮日傾東滄浪兮泠泠蹇
一士兮沈㝠垂芒鍼兮不屑以罾明玕兮貝宫朱
柯蔚兮青葱魚戢鱗以為衞兮龍騰章以屏氣謝
娟嬛之嘗巧兮口垂沬以縦恣吾寧養之以嵗年
兮寶秘鬱而不宣豈直鈎以違衆兮守釣道之自
然時至而迅舉兮匪荒幻之詭誘保貞志以遂初
[064-34b]
兮考銘言於耆叟時俗𦕈其莫同兮永願訖依夫
前聖之所究自䟦云宋誠夫都中人桷與南宫考
士得其文健羡不置後果為進士第一垂綸亭足
以見其雅志云
按宋本字誠夫世家大都從父官江陵江陵王奎
文精性命義理之學本質所得造詣日深年四十
始還燕至治元年以進士第一人及第官至集賢
直學士兼國子祭酒經筵性髙抗不屈持論堅正
[064-35a]
制行純白不可干以私篤於朋友之誼尤以植立
斯文自任所著有至治集其弟褧官翰林直學士
著燕石集
宋誠夫有燕都詩四首為人傳誦附録於此抛却
漁竿滄海邉拂衣来看九重天畫䦨九陌橋如月
綠影千門樹似烟南國佳人王幼玉中朝才子杜
樊川紫雲樓上如澠酒孤負春風二十年 繡錯
繁華徧九衢上林辭賦漢西都朱門細婢金條脱
[064-35b]
紫禁材官玉鹿盧萬里星辰開上界四朝冠葢翊
皇圖東鄰白面生紈綺笑殺揚雄卧一區 盧溝
曉月墮蒼烟十二門開日色鮮海上神山無弱水
人間平地有鈞天寶幢珠珞瞿曇寺豪竹哀絲瑇
瑁筵春雨如膏三萬里盡将嵩呼祝堯年 形勢
全燕擁地靈梯航萬國走王城狗屠已仕明天子
牛相寧知别太平元武鉤陳騰王氣白麟赤鴈入
新聲近来朝報多如雨不見河南召賈生
[064-36a]
飛泉亭在五華山西北有泉自山畔湧出建亭於上以
翼之泉水東南流逾尋丈許伏而不見至玉泉山址湧
出葢玉泉之源也
南野亭前臨澗水繞亭多花卉元虞集詩門外煙塵接
帝扃坐中春色自幽亭雲横北極知天近日轉東華覺
地靈前澗魚遊留客釣上林鶯囀把杯聴莫嗟韋曲花
無賴留擅終南雨後青
潄芳亭在齊化門外道士吴閑閑全節所建燕地未有
[064-36b]
梅花吳從江南移至作亭以覆之張伯雨賦詩有風沙
不憚五千里将身跳入神仙壺之句時袁學士伯長謝
博士敬徳馬御史伯庸吴助教養浩虞修撰伯生皆和
之
元人董宇定杏花園在上東門外植杏千餘株
至順辛未王用亨與華隂楊廷鎮髙安張質夫莆
陽陳衆仲讌集是日風氣清羙飛英時至巾䄂杯
盤之上皆有詩虞集為之記周伯琦掲徯斯歐陽
[064-37a]
元和其詩京師一時盛傳
[064-37b]
春明夢餘録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