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明夢餘錄卷七
吏部左侍郎孫承澤撰
正殿
奉天殿洪武鼎建初名也累朝相沿至嘉靖四十一年
改名皇極殿制九間中爲寶座座旁列鎮器座前爲簾
簾以銅爲絲黄繩繫之簾下爲氊氊盡處設樂殿兩壁
列大龍橱八相傳中貯三代鼎彞櫉上皆大理石屛每
[007-1b]
遇正旦冬至聖節則御焉前一日尚寶司設寶案於奉
天殿寶座之東鴻臚寺設表案二於殿東中門外禮部
主客司設藩國貢方物案八於丹陛中道左右欽天監
設定時鼔於文樓之上教坊司設中和韶樂於奉天殿
内東西設大樂於奉天門内東西俱北向至期錦衣衞
陳鹵簿儀仗於丹陛及丹墀東西設羽扇於殿内東西
陳車輅歩輦於奉天門丹墀中道北向金吾等衞列甲
士軍仗於午門外奉天門外及丹墀東西旗手衞設金
[007-2a]
鼔於午門外列旗幟於奉天門外御馬監設仗馬錦衣
衞設馴象於文武樓南東西相向欽天監設報時位於
丹陛之東鼔初嚴百官具朝服齊班於午門外鼔次嚴
引班官引百官并進表人員及四譯人等次第由左右
掖門入詣丹墀序立欽天監雞唱官司晨一員於文樓
下西向錦衣衞將軍六員於殿内之南北向將軍四員
於丹陛四隅東西相向其餘侍衞将軍各分立於殿陛
等處如儀鳴鞭四人於丹墀中道左右北向金吾等衞
[007-2b]
䕶衞官二十四員於丹陛之南六員於丹墀之北俱東
西相向陳設方物鴻臚寺司賓署丞一員撤方物案鴻
臚寺序班十六員於丹陛中道左右外贊鴻臚寺鳴贊
等官十二員於丹陛及丹墀東西紏儀御史十二員於
丹墀之東西殿前侍班錦衣衞千户六員光禄寺署官
四員序班二員傳呼鳴鞭錦衣衞百户四員俱於殿中
門外東西相向導表六科都給事二員序班二員於表
案左右掌領侍衞官三員於殿内東西相向錦衣衞正
[007-3a]
直指揮一員於簾右東向百户二員於簾下左右相向
捲簾畢即趨出殿門外各豫立以俟鼔三嚴執事禮部
堂上官并内贊鳴贊一員陳設表案并舉案序班五員
典儀鴻臚寺司儀署丞一員捧表禮部儀制司四員展
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二員宣表致詞
并傳制等項鴻臚寺堂上官五員捧寶尚寶司官二員
導駕六科給事中十員殿内侍班翰林院官四員中書
官四員紏儀御史四員序班二員及各遣祭官俱詣華
[007-3b]
葢殿外候上具袞冕陞座鐘聲止入序立遣祭官以次
復命訖各趨入丹墀班禮部堂上官跪奏方物并請上
位看馬候得旨復位鴻臚寺卿跪奏執事官行禮贊拜
叩頭畢贊各供事鴻臚寺卿跪請陞殿駕興導駕官前
導尚寶司官捧寳前行樂作上御奉天殿導駕官立於
殿内柱下東西相向侍班翰林院立於東導駕官之後
中書官立於西導駕官之後紏儀御史序班分立於侍
班官之下尚寶官置寶於案分立於導駕官之上樂止
[007-4a]
鳴鞭報時雞唱訖外贊唱排班班齊鞠躬大樂作四拜
興平身樂止内贊贊進表大樂作導表官導表案至殿
東中門止序班舉案入置殿中退立於東西柱下樂止
贊宣表目禮部堂上官并宣表目官詣殿中跪宣畢各
叩頭退贊宣表展表官取表同宣表官詣殿中跪外贊
贊跪衆官皆跪宣畢展表官分東西先退内外皆贊俯
伏大樂作興平身樂止宣表官退序班舉案置殿東外
贊贊跪衆官皆跪代致詞官跪於丹陛中道致詞同賀
[007-4b]
訖外贊贊俯伏衆官皆俯伏大樂作四拜興平身樂止
傳制官詣御前跪奏傳制俯伏興由東門靠東出至丹
陛之東西向立稱有制外贊贊跪衆官皆跪宣制制與
洪武間所定同宣訖外贊贊俯伏大樂作興平身樂止
贊搢笏鞠躬三舞蹈贊跪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額曰萬
歲唱山呼曰萬歲唱再山呼曰萬萬歲贊出笏俯伏大
樂作四拜興平身樂止鴻臚卿詣御前跪奏禮畢鳴鞭
樂作駕興尚寶官捧寶導駕官前導至華蓋殿樂止駕
[007-5a]
還宫
朝制
古天子有内朝有外朝如文華殿所謂内朝也奉
天殿所謂外朝也外朝古在應門之外人君不常
御國家有大典禮則於此朝㑹而朝士掌其法有
大疑難則於此詢事而小司㓂掌其政朝士掌建
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羣士在其後
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羣吏在其後而三槐三
[007-5b]
公位焉州長衆庻在其後左嘉石平罷民焉右肺
石平窮民焉又小司㓂之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
民而詢焉
漢唐宋有大朝常朝如御正殿所謂大朝也如御
門所謂常朝也漢以十月朔爲元旦行饗禮二千
石以上上殿稱夀唐以元旦千秋節含元殿受朝
賀宋以元旦五月朔冬至千秋節行大朝㑹于文
德殿此所謂大朝也漢宣帝五日一朝唐以宣政
[007-6a]
殿爲前朝謂之正衙日見羣臣謂之常參以紫宸
爲便殿謂之入閤宋于埀拱日見侍從官謂之常
參于紫宸五日一朝謂之六參朔望一朝謂之朔
參望參此所謂常朝也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正旦始御大明殿受朝賀及
後天夀節皆行朝賀禮每日則宰執入延春閣及
别殿奏事而已
元大朝殿上設漏案香案酒海殿門外中道設褥
[007-6b]
位丹陛中道設鳴鞭丹陛中道設香案又設表案
禮物案中道南東西設樂位設内黄麾立仗設外
牙門立仗又酒海之前一人手執玉鉞立於陛下
鉞乃殷時之物長三尺有竒廣半之通體花紋宋
藏宣和殿中爲金所得後歸元以爲大寶其服制
祀天則服大裘而加袞正旦聖節則常衣不被袞
冕惟祀宗廟則服之内庭大宴則服濟遜濟遜者
猶言一色服也其臣下朝㑹之服則用唐宋公服
[007-7a]
一品紫玉帶二品紫犀帶三品四品紫金帶五品
紫角帶六品七品緋角帶八品九品綠角帶其京
官賜宴則有濟遜其制冬之服凡九等大紅納竒
實大紅克黙爾里克大紅官素一桃紅藍綠官素各一
紫黄鴉青各一納竒實者金錦也克黙爾里克翦
茸也
章服
大朝上服袞冕元衣纁裳冠制嘉靖八年定冠制
[007-7b]
以圓匡烏紗冐之冠上有覆板長二尺四寸廣二
尺二寸元表朱裏前圓後方前後各七采球玉十
二旒以黄赤青白黒紅玉爲之玉珩玉簪導朱纓
青纊充耳綴以玉珠二凡尺皆以周尺爲度衣元
色凡織六章日月在肩各徑五寸星山在後龍華
蟲在兩䄂長不掩裳之六章裳黄色爲幅七前三
幅後四幅連屬如帷凡繡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彛
藻爲二行米黼黻爲二行中单素紗爲之青綠領
[007-8a]
織黻文十二蔽膝隨裳色羅爲之上繡龍一下繡
火二係於革帶大帶素表朱裏上緣以朱下以緑
不用錦革帶前用玉其後無玉以佩綬繫而掩之
朱襪赤舄黄縧縁元纓結圭白玉爲之長尺二寸
剡其上下以黄綺約之上刻山形四盛以黄綺囊
藉以黄錦
凡朔望視朝降詔降香進表四譯朝貢朝覲則服
皮弁服用黒紗冐之前後各十二縫其中各綴五
[007-8b]
采玉十二縫及冠武弁貫簮繫纓處皆飾以金玉
簪朱紘纓玉以赤白青黄黒相次玉圭長如冕服
之圭有并雙植文剡其上黄綺約其下及有韜
金龍文絳紗袍本色領褾襈裾紅裳如冕服内裳
制但不識章數中單以青紗爲之如深衣制紅領
褾襈裾領織黻文十二蔽膝隨裳色本色緣以玉
鈎二玉佩大帶大綬襪膝俱如冕服内制
鹵簿
[007-9a]
大朝儀制殿内左右扇三重内雙龍扇二十外素
扇二十二又外素扇二十殿門左右黄曲葢繖二
次左金交椅一金脚踏一次左金盆一右金礶一
此外爲丹陛左右仗三重内雙龍扇二十次單龍
扇二十外金節六次嚮節二十六次領頭二又外
左朱雀旗一右元武旗一次骨朶六次金鉞六次
金鐙六次卧𤓰六次立𤓰六次儀刀六次吾杖六
次班劍六次龍㦸六次班㦸六次左青龍旗一右
[007-9b]
白虎旗一次領頭二中道左右雙龍扇内紅花繖
二次黄蓋繖二次紅方繖二次单龍扇内設大樂
之所此外爲丹陛左右仗三重内黄蓋繖二次紅
繡繖二次紅花蓋繖二次紅曲蓋繖二次紅花繖
二次紅曲葢繖二次紅方繖二次紫方繖四次雉
扇十次紅花扇十六外羽葆幢十次豹尾四次龍
頭竿十次信旛十次傳教旛十次告止旛十次降
引旛十次黄麾二又外㦸二十次戈
二十次
[007-10a]
儀鍠二十凡三重皆有領頭各二中道右黄蓋繖
内馬兀一雉扇内左爲玉輅右爲大輅玉輅前爲
歩輦大輅前爲硃紅輦㦸外左右設馬二十四
仗下左右鳴鞭各三馴象各三此立仗之儀也至
于出行鹵簿大畧同前稍引而長之
鹵簿之制兆于秦而其名則始于漢或曰鹵者大
盾也以大盾領一部之人故曰鹵簿或曰凡兵衞
以甲盾居外爲導從捍蔽其先後皆著之簿籍故
[007-10b]
曰鹵簿按三輔黄圖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
而唐制四品以上皆給鹵簿則鹵簿者君臣皆得
通稱也五代之亂圖典失墜宋王欽若爲鹵簿記
宋綬蔡攸等因之而其制始詳元曾巽申復爲鹵
簿圖雖間有増損而俱無大異國朝嘗詔禮官鹵
簿彌文務從省節蓋尚質去奢之意也
元人袁學士有鹵簿詩黄文獻潛䟦曰昔我世祖
皇帝肇造大室武宗皇帝始親祼獻逮英宗皇帝
[007-11a]
乃行時享之禮而偹鹵簿之儀葢天下極盛之際
也翰林直學士致仕袁公時爲秘書監著作郎冩
以爲詩使窮鄉下士一覧觀焉如身在輦轂之下
而覩熙朝之彌文何其幸與漢應劭唐王象皆有
鹵簿圖宋王欽若有鹵簿記三卷宋綬増爲七卷
後累増爲三十三卷公乃括以六百言曲盡其鋪
張之妙亦竒矣詩曰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安可
忽諸
[007-11b]
御樂
大朝㑹用樂工六十四人引樂二人簫四人笙四
人琵琶六人箜篌四人六人方響四人頭管四
人龍笛四人杖鼔二十四人大鼔二人板二人戴
曲脚幞頭衣紅羅生色畫花大䄂衫塗金束帶紅
羅擁頂紅結子皂皮靴每朝賀之日和聲郎預先
陳樂於丹墀百官拜位之南北向同上位将出仗
動和聲郎舉麾唱曰奏飛龍引之曲上位陞座樂
[007-12a]
止偃麾賛禮唱鞠躬和聲郎唱曰奏風雲㑹之曲
樂作百官拜畢樂止國公陞殿和聲郎唱曰奏慶
皇都之樂樂作國公出殿門復位樂止賛禮唱鞠
躬和聲郎唱曰奏喜昇平之樂樂作百官拜畢樂
止伺上位興和聲郎唱曰奏賀聖明之樂樂作上
位還宫樂止百官捲班和聲郎引樂工以次出
朝服
羣臣朝服一品七梁冠衣赤色白紗中單俱用皂
[007-12b]
領飾緣赤羅裳皂緣赤羅蔽膝大帶用白赤二色
革帶用玉鈎䚢白襪黒履錦綬上用綠黄赤紫四
色絲織成雲鳯四色花様青絲網小綬二玉環二
功臣一品皆/加籠巾貂蟬二品六梁冠衣裳中單蔽膝大帶韈
履同上革帶用犀鈎䚢其錦綬同一品小綬犀環
各二三品五梁冠衣裳中單蔽膝大帶襪履同上
革帶用金鈎䚢其錦綬用綠黄赤紫四色織成雲
鶴花樣青絲網小綬二金環二四品四梁冠衣裳
[007-13a]
中單蔽膝大帶襪履同上革帶用金鈎䚢其錦綬
同三品小綬二金環二五品三梁冠衣裳中單蔽
膝大帶襪履同上革帶用鍍金鈎䚢其錦綬用綠
黄赤紫四色織成盤雕花樣青絲網小綬二銀環
二六品七品二梁冠衣裳中單蔽膝大帶同上革
帶用銀鈎䚢其錦綬用綠黄赤三色絲織成練鵲
花樣青絲網小綬二銀環二八品九品一梁冠衣
裳中單蔽膝大帶襪履同上其革帶用銅鈎䚢錦
[007-13b]
綬黄綠二色絲織成鸂𪄠花樣青絲網小綬二銅
環二至朔望朝見則用公服一品服赤色大獨科
花直徑五寸玉帶二品服赤色小獨科花直徑三
寸花犀帶三品服赤色散荅花直徑二寸金帶鏤
葵花一蝉八四品五品服赤色小雜花直徑一寸
五分金帶鏤四品葵花一蝉六五品葵花一蝉四
六品七品服赤小雜花直徑一寸光素銀帶六品
鍍金葵花一蟬三七品光素銀帶鍍金葵花一蝉
[007-14a]
二八品九品服赤無花通用光素銀帶其笏五品
以上用象牙九品以上用槐木其幞頭鞾並依舊
制
班次
文武官班次文官齊班位於午門外之東西向以
北爲上武官齊班位於午門外之覀東向以北為
上午門西偏門入奉天門西偏門文官起居位於
文樓丹墀之南北上西向殿前班位於武官起居
[007-14b]
位之北北上東向侍從班起居位於文官起居位
之北北上西向文官一品二品拜位於内道上之
東每等異位重行北面西上武官一品二品拜位
於内道上之西每等異位重行北面東上文官三
品以下拜於丹墀内道下之東每等異位重行北
面西上武官三品以下拜於丹墀内道下之西每
等異位重行北面東上分文武官爲十八位第一
班正一品第二班從一品第三班正二品第四班
[007-15a]
從二品第五班正三品第六班從三品第七班正
四品第八班從四品第九班正五品第十班從五
品第十一班正六品第十二班從六品第十三班
正七品第十四班從七品第十五班正八品第十
六班從八品第十七班正九品第十八班從九品
使客位文官之東此初制也惟以品定班次其後
稍爲變易勲臣在西上面東不與百官齒左班面
西侍立一品二品爲第一行三品次之爲第二四
[007-15b]
品五品京堂次之爲第三宫坊五品六品次之爲
第四翰林六品七品次之爲第五兩房中書次之
爲第六此爲一叚其下六科爲第一吏部第二中
書舍人第三此爲一叚其下則御史第一五部次
之自此以下品級官制紊不可紀矣右班面東侍
則錦衣在前五軍都督府次之其後七十二衞指
揮等官其北面行禮班次則公侯駙馬伯列三班
於前去文武階次稍遠其下則文武兩班同上御
[007-16a]
道左右分立一品二品爲第一三品第二四品五
品京堂至翰林史官庻吉士第三科道中書第四
其下則六部郎官亦頗紊亂其同班序立翰林七
品在小九卿六品之上宫坊六品在小九卿五品
之上宫坊五品在大九卿五品之上講讀學士在
大九卿四品之上惟讓僉都少詹學士在僉都之
上至于六部郎官徃時或叙衙門一吏二禮其下
則戸兵等部右班武臣當以都督爲先自嘉靖以
[007-16b]
來錦衣權重又陸朱諸公皆三公重銜官在都督
之上故立于首萬歴戊寅朱太傅已沒掌錦衣者
俱都指揮等官相沿舊規仍立前列其後遂有争
議部中以錦衣貴重竟不能持可否乃令錦衣仍
前立行稍下都督立其後稍上非正禮也
古時五等之爵原有等級如唐爵國公一品郡縣
公二品侯三品伯四品子男五品至宋略倣其制
後則公侯伯三等皆在一品之上不與文武齒矣
[007-17a]
𢎞治中主事林沂奏欲按品秩列坐御史上御史
劾之曰朝廷設官分秩有拘品秩者有不拘品秩
者故慶成賜宴科道坐于郎中之上翰林坐于科
道之前若概以品秩則諸學士當列于少卿之下
京縣知縣兵馬司當列于御史給事中之上矣上
以沂故違成憲治之看馬
大朝畢上暫退至謹身殿更便服於殿外丹陛上
設幄羣臣盛服侍班御馬監之馬雲錦成羣每一
[007-17b]
馬各有名牌壮士控之由東𬨨西最爲盛觀其制
始于嘉靖中至後乆不舉行崇禎壬申十一月初
十日冬至郊祀十一日百官入賀朝畢復一閲視
是日閲馬三百三十三匹
賜宴
每歲三大朝賀及郊祀禮成行慶賀禮俱賜宴文
臣四品以上及諸學士武臣都督以上皆宴殿上
經筵官及翰林講讀官尚寶司卿六科都給事中
[007-18a]
暨文臣五品堂上官武臣都指揮以上官宴中左
中右門翰林院中書舍人左右春坊御史欽天監
太醫院鴻臚寺官及五品以上官宴于丹墀是日
行禮畢該宴官更衣立殿外候上至升堂樂作入
拜進花進酒跪候上飲訖乃起即席簮花啐酒酒
凡九進湯五進羣臣則殺其二㑹之時拱衞司于
殿庭設黄麾仗及擎執如奉天殿之儀和聲郎列
樂于殿上之南間作大樂細樂酒七行食遍凡行
[007-18b]
酒初行奏大樂作太清曲次行細樂奏感皇恩曲
五行舞諸國來朝隊六行細樂奏朝天子曲七行
舞長生隊細樂奏醉太平曲凡進食則作大樂
音樂莫盛于唐有太常雅樂二部堂上立奏謂之
立部堂下坐奏謂之坐部有鼔吹署令所掌鐃歌
鼔吹曲有龜兹疏勒髙昌天竺諸部謂之散樂有
教坊梨園法曲有雜樂雜戱又有山車陸船馬犀
象及宫人所舞奏霓裳羽衣之曲毎大酺賜宴以
[007-19a]
次陳奏即漢武角觝魚龍之戱也髙宗因立太子
勅宴百官命散樂自宣政入太常博士袁利貞請
罷散樂甚為知禮大殿宴㑹用舞隊乃相沿元人
陋習宜製盛世君臣相悦之樂以彰一代之盛
賜宴之日其官卑祿薄者免宴賜以鈔謂之節鈔
大宴之外如遇太后聖誕太子千秋夀麵及立春
日春餅元宵圓子四月初八日佛誕日用不落莢
端午凉糕糭子重陽糕臘八日麵俱先期奏請至
[007-19b]
日早朝畢復奏百官隨一拜三叩頭起宴畢復一
拜三叩頭而出嘉靖十四年四月上諭夏言曰内
殿禮儀四月八日俗事冝革其賜百官不落莢亦
當改已復諭曰禮記月令謂是日麥先熟薦寢廟
今歲以孟夏之五日薦麥内殿賜百官麥餅大學
士張孚敬李時奏曰不落莢者相沿釋氏之説於
禮無據仰見皇上據經析理得先王遺意遂著為
令查萬歴中光祿寺誌稱四月初八日英華殿欽
[007-20a]
安殿用大不落莢二百對小不落莢三百對紅棗
一斤十二兩而乾清坤寧翊坤等宫每宫大五十
對小一百對各小宫大三十對小五十對多人每
不落莢四個皆以糯米粳米黒糖蜜紅棗爲之則
世廟所廢萬歴間似復行矣惟宴改爲麥餅則在
四月初五日於午門前宴百官有上桌中桌二樣
閣部单坐宫坊以下各雙坐
策士
[007-20b]
殿前策士最稱重典㑹試後於三月十五日上陞
殿百官公服行一拜三叩頭禮畢分班立禮部引
中式舉人行五拜三叩頭禮各領題在殿前對䇿
至晡而出其題内閣擬呈先一日召中書官于六
科廊繕冩内璫監之是夜司禮監鐫刻三鼔始竣
仍鐍中書于内至御殿始放出
宣德五年廷策諸士上臨軒發䇿畢退御武英殿
賦策士歌以示諸讀卷官
[007-21a]
𢎞治乙丑廷試上於宫中焚香籲天期得眞才以
資實用
嘉靖己丑廷試上閲諸卷於羅洪先卷批曰學正
有見言讜而意必忠宜擢之首於程文德卷批曰
探本之論於楊名卷批曰能守聖學以爲本此知
要之説於唐順之卷批曰條論精詳殆盡於陳束
卷批曰仁智之用本諸吾心此不易之説於任瀚
卷批曰勉吾敬一之爲主忠哉羅洪先一代大儒
[007-21b]
上首㧞之時稱得人乙未廷試上批韓應龍卷曰
是題本意可第一甲第一名批孫陞卷曰説仁禮
之意好可第二名批吳山卷曰敬爲心學之極此
論好可第三名
崇禎戊辰廷試卷閣擬劉若宰第一荘應㑹次之
上翻駁再三竟用劉第一而抑荘爲二甲首其第
二第三皆特㧞第三管紹寧䇿内誠字少一撇御
書足之因自號誠齋甲戍廷試閣擬李焻爲第一
[007-22a]
上在文華殿翻閲初進十二卷頃之閣臣趨出入
閣再搜十二卷以進特㧞第二十二卷劉理順爲
状元而李焻爲二甲首第二楊昌祚第三吳國華
皆特㧞也庚辰殿試日上御輿張葢下丹墀徧觀
諸進士對䇿及十六日呈進十七日上忽召四十
人對文華殿遂㧞順天通州魏藻德第一鄞縣葛
世振静海髙爾儼俱一甲而復㧞趙玉森姚宗衡
劉瑄孫一脉嚴似祖爲簡討命德璟王錫袞敎
[007-22b]
習之周鼎等爲科道吏部主事有差至癸未廷試
在九月十五日是年以兵事㑹試改八月
廷試以三月十五日而十八日傳臚二十二日謝
恩賜状元袍服故事上皆視殿自永陵之末元嘿
不出後遂以爲常至崇禎御極始照例陞殿並武
舉亦如文舉傳臚至于撤御膳賜閣臣如嘉靖之
壬戍隆慶之辛未萬歴之癸丑是時慈谿江陵福
清三公皆受主眷最隆故有殊典不多見也
[007-23a]
閣學德璟大殿侍班記崇禎帝以丁卯八月十
四日御皇極殿登極三殿自萬歴丁酉燬後乆不
臨御鴻臚茫然儀注皆不知時詞臣侍班四人冝
在皇極殿内御簾外居東而鴻臚曰宜分東西於
是詞臣分二人亟奔而西出東𢎞政門復過西宣
治門過武成閣入中右門從西欄上至中極殿右
門外而上已袞冕御建極矣時魏忠賢侄僞公良
卿特奉㫖告南郊還入奏上曰知道了其聲甚嚴
[007-23b]
又曰百官免賀免宣表御座處其上結爲寶葢光
彩煇煌行五拜三叩頭畢即趨出右門循殿前而
馳從皇極殿入迎駕上自建極過中極出御皇極
侍班官兩傍面駕一躬距上咫尺即侍立御簾下
簾捲上從中徑上九級御座兩傍柱皆金粧凡四
柱當御座處其上亦皆金也御座背及旁屛皆祖
宗鎮器云
崇禎壬午元旦上御大殿記崇禎十五年壬午元
[007-24a]
旦御大殿受賀鞭鳴鴻臚奏禮畢上降寶座秉圭
中立命宣輔臣中使誤以爲宣府臣也五府勲臣
至殿上乃令之下而曰宣閣臣閣臣周延儒等疾
趨而至從西傍門入東向而跪上轉身西向長揖
之諭曰朕以𦕈躬仰承天眷君主萬方十四載於
茲矣深慚德行淺薄才識庸常恐忝君師之位思
古來聖帝明王皆崇師道今日講稱先生猶存遺
意卿等即朕之師也股肱心膂臣哉鄰哉經曰尊
[007-24b]
賢也敬大臣也禮應尊敬朕此舉原不爲過敬于
正月元日端冕而求諸先生不必謙遜今而後道
德惟諸先生訓誨之政務惟諸先生匡贊之調和
燮理奠安宗社萬民惟諸先生是頼古來君臣志
同道合而天下治平朕于諸先生有深望焉特諭
延儒等跪伏流涕滿面臣承澤適以户科左給事
中導駕侍班感堯舜之再見而愧臣工無以報塞
也謹記
[007-25a]
元旦頌聖詩四首闢門元日感咨疇五色榮光動
冕旒一自丹書臨北面更無龍袞揖東頭天支大
厦思隆棟帝念巨川重濟舟泰運只慿新禮樂良
臣何以荅端求 黄虞曠典雅難倫復有賡揚到
比隣不謂保明初訪落還從尊帝得忱恂元穹監
物埀埀定聖主敦庸事事真幾代圖松當此禮光
風穆雨四門賔 師臣者帝古尊賢况在宸居異
講筵七聖道南通大隗八能占應奉階前未須審
[007-25b]
象知惟肖不待飄風賦有卷十四朝來無故事安
昌古序憶當年 星辰從此睹重華勸爾聞昌即
拜嘉縱賜千金猶有數雖封百子又何加碧磚長
照交龍影紗㡌能添壓鬢花新注起居人少見各
傳銀管照家家
文昭閣傍立直房記崇禎十五年八月十七日早
朝畢即登文昭閣閣在皇極殿之東即文樓也上
歩下閣御德政殿召對閣臣五人言國初𢎞文舘
[007-26a]
在禁中閣臣對𢎞文舘國初設在思善門内上曰
然文昭閣兩旁亦可建直房朕不時召對及講讀
偶有疑問先生每徃來亦便閣臣對宋人言親賢
士大夫之時多親宦官宫妾之時少臣等見皇上
講學勤政眞得堯舜心法上問永樂大典及大學
用人理財諸臣各有奏對言用人理財俱明明德
内事大學一書只是明明德上首肯因言京中冝
積貯本色德璟對外面各處都宜積貯本色髙皇
[007-26b]
帝原設有預偹倉令直省州縣專貯本色以待荒
年之用今預偹倉只是空名上曰屯田也要𦂳因
言漕運海運諸事黄河一帶修築如何閣臣對近
年自董家河起即用泇河不用黄河一路較平稳
上曰是泇河又言京中運粮車户之苦閣臣對車
户脚價原有輕齎銀可用只須給發得好外面百
姓尤苦練餉加𣲖須是漸漸减省上黙然是日天
顔和粋疇咨詳悉幷言京營戰守諸事奏對尚多
[007-27a]
不能盡記也遂賜茶餅而出異日命于文昭閣左
右創設直房云臣延儒恭記
三殿鼎新賦三殿者皇中建三極殿也初爲奉天
華葢謹身肅皇帝仰則天垣遠紬禹範爰錫嘉名
我皇御籙中興實鼎新焉在易鼎之象曰君子以
正位凝命蓋與書維皇建極之指合偉哉虖誠北
辰之鴻緯南面之盛觀也七年中秋落以斯干之
雅敬拜手稽首而獻賦曰維幽燕闢基黄帝四
[007-27b]
千餘年明廼繼之昔剪蚩尤張陳失阻天眛再開
王氣雙吐當時所爲治城闕繕宫室於奉天出治
之地尤三致意焉蓋已髙蟠龍虎上憲觜陬籠二
儀以爲宫枕萬歲而不渝矣柏梁之厄盛極而然
今皇帝遹追祖武堂構是肩諟殿基作而詔諸中
外曰是成祖宅中之區而肅祖以疇錫福之所延
也歸㑹峙其旁正陽巋其前東西文武左右𢎞宣
冠帶萬國旒冕九天列聖陟降其可後焉於是命
[007-28a]
司空契元龜欽天練日營繕經初圭臬揆景般倕
競趨發帑則神廟封樁之貽醵俸則千官邪許之
呼蜀楠吳磚粤石荆銅山祗川后獻瑞効功爾乃
神木輸厰黒窑治璃臺諫紏敏匠石究竒百司雷
動萬輦雲飛曽未幾時而皇極門殿已煥乎其巍
巍矣惟中與建兩殿踵成如彼太乙之宫前有太
乙後有鈎陳是曰紫㣲帝座三辰倣曩規而増麗
浴濛氾而俄新恢當陽之寶勢快神孫之髙門若
[007-28b]
夫雲楶星桷重楄飛昂蘭栭藻井螭梠鳯忩金扉
玉鋪丹陛瑶璫岧峩博敞蔚駮煒煌莫際赩
翕有光固三殿之所同羗難得而偹方也有兩班
文武進而稱曰斯舉也葢遲之三十年而成之不
日乘蠱用幹在鼎元吉當寶頂之晨安馳露布而
生色敢賦周詩上夀千億於是尚寶陳案教坊奏
韶錦衣設幟光祿授肴黄麾明扇仗鼔排簫仗馬
馴象羅擁蝉貂鞭鳴簾捲玊袞以朝然後七舞入
[007-29a]
九曲湛稱制賜瀝山呼者三其或冊拜椒掖封遣
桐圭臚天人之賢雋受重譯之航梯禮成郊廟典
舉耕蠶頒春小歲獻至日南升恒進千秋之鏡熊
羆叶百堵之占莫不晴熏春羽日射天香劔舄花
生穆穆皇皇於是屏宓妃却玉女咨臯䕫訪箕吕
解網除𤯝吹律回黍貌言視聽袚其思歲月日星
釐其序雨晹燠寒五行帥其官食貨徒師三德脩
其盬若是故庶徴應五福綏而世爲竹苞松茂之
[007-29b]
主也昔堯有塢宫舜有搃期儉德雖章大壮非時
秦漢諸殿通光臨華神仙増城門千戸萬則汰王
之譏也若衞歌楚室魯美靈光則又諸侯之事也
安足爲今日頌哉帝錫斯疇肅祖命之肅祖錫疇
來孝追之光啟中興不亦偉乎天子曰嘻是於疇
叙其八抑樞在極乎夫皇極者即堯舜允執之中
而建之即平康正直之衢三而一者也吾将坐華
殿之上燭以玉燭風以景風使東至寗宫之塔西
[007-30a]
至松套南至鬼方解弢面内莫不來同雖黄帝阪
泉之兵亦可不用而穆然治天下以崆峒
隆慶初詔求直言王世貞上疏請正殿名以尊治
體言太祖名大朝門曰奉天門殿曰奉天殿以至
詔赦誥勅俱以奉天冠之明人主不敢以一人肆
於民上無徃非奉天也義至精博也願詔門殿仍
奉天故號昭象魏之重不報
[007-30b]
春明夢餘錄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