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明夢餘録卷二十二
吏部左侍郎孫承澤撰
三皇廟
三皇廟在太醫院之北名景惠殿永樂中建前為景咸
門門東為神庫西為神厨中奉安伏羲神農黄帝皆南
向以勾芒祝融風后力牧氏配以僦貸季鬼臾區天師
岐伯俞跗白高少俞少師桐君太乙雷公馬師皇伊尹
[022-1b]
神應王扁鵲倉公淳于意張機東廡王叔和華陀皇甫
謐巢元方抱朴子葛洪真人孫思邈藥王韋慈藏啓元
子王冰錢乙朱鋐劉元素張元素李泉朱彦修西廡從
祀歲仲春上甲日甲屬東方/木取生氣太常寺題請遣禮部堂上
官行禮太醫院堂上官二員分獻仲秋上甲如之嘉靖
初復建聖濟殿於内以祀先醫春秋祭同三皇而以太
醫官主之二十一年以太醫院廟制湫隘弗稱命展拓
今廟隨從禮官議増從祀僦貸季等二十八人隆慶四
[022-2a]
年禮部侍郎王希烈議三皇既祀於帝王廟請罷太醫
院廟祭專遣太醫院官祭先醫不允
南宮奏議臣等稽諸禮曰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
於民則祀之能禦大災捍大患則祀之非此族也
不在祀典葢聞上古聖神繼天立極開物成務夀
世福民其功尤繫於醫伏羲觀天文明歴氣神農
甞百藥制夲草黄帝與岐伯問荅而有素問之書
醫道蓋昉於此矣周禮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説
[022-2b]
者謂祭以天帝配食以五人帝春以太昊夏以炎
帝季夏以黄帝秋以少昊冬以顓頊然此主於五
方之位未有醫藥之專祀也至於有元自國都以
至郡縣皆立三皇廟於醫者之學如宣聖釋奠禮
太昊伏羲氏以勾芒氏之神配炎帝神農氏以祝
融氏之神配黄帝軒轅氏以風后力牧氏之神配
及黄帝臣俞跗以下十人姓氏載於醫書者從祀
兩廡有司歲春秋二季行事而以醫師主之其臣
[022-3a]
虞集有言三聖人之所以惠利生人者不必以醫
之一技而求夫為醫之道不上達於三聖人則不
足以盡其至聖之能事是其祭雖專為醫而設然
徧於郡縣則又不免失之黷矣肆我成祖御宇諏
經稽典正名定祀尤以醫道闗係民生至重乃即
太醫院立廟以崇祀三皇正統間重加修葺聖祖
神宗先後一揆咸欲躋斯世斯人於仁夀之域而
永貽燕翼之令圖也洪惟皇上膺正凝命上法祖
[022-3b]
宗謂修合御藥保和聖體實惟兹所廟制湫隘則
祀典弗稱欲拻拓而一新之創矩以盡度備物以
章䖍斯其佑享昭假於三皇在天之靈而宣滯保
和以迓乎萬夀無疆之慶臣等敢不祗承徳美用
樹宏基臣等切惟廟必有制祀必合法不為畫一
之制則恐襲前時之故轍而無以稱觀瞻不正從
祀之名則恐失醫聖之心傳而無以垂法守臣等
謹將合行䂓制恭擬上進伏乞裁定施行
[022-4a]
都城隍廟
都城隍廟在都城之西永樂中建中為大威靈祠後為
寢祠左右為二司兩廡為十八司前為闡威門外左右
為鐘鼓樓又前為順徳門又前為都城隍門廟中有石
刻北平府三大字按洪武二年以周禮有司民之祭封
京師都城隍祭之三年正城隍神號去封爵命春秋從
祀於山川壇三十年改建廟詔劉三吾曰朕設京師城
隍俾統各府州縣之神以監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
[022-4b]
幽明舉不得僥倖而免其書所由於石二十一年復以
從祀大祀殿罷山川壇奉祭惟仲秋祭嘉靖九年罷山
川壇從祀歲仲秋月遣太常官祭
城隍之名見於易若廟祀則莫究其始唐李陽氷
謂城隍神祀典無之惟呉越有爾宋趙與時辯其
非以為成都城隍祠太和中李徳裕建李白作韋
鄂州碑有城隍祠又杜牧刺黄州韓愈刺潮州麴
信陵刺舒州皆有城隍之祭則不獨吳越然矣而
[022-5a]
蕪湖城隍祠建於吳赤烏二年則又不獨唐而已
記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蜡注曰伊耆氏堯
也蓋蜡祭八神水庸居七水則隍也庸則城也此
正城隍之祭之始春秋傳鄭災祈於四宋災用
馬於四皆其證也庸字不同古通用耳由是觀
之城隍之祭蓋始於堯矣
漢夀亭侯廟
漢夀亭侯廟在宛平縣東成化十三年建俗呼白馬廟
[022-5b]
蓋隋之舊基也毎歲五月十三日遣太常官致祭按洪
武二十八年建廟於鷄鳴山祭漢夀亭侯永樂中始載
祀典
公於後主景耀三年追諡壯繆侯宋徽宗崇寧元
年追封忠直公大觀二年加封武安王宣和五年
勅封義勇武安王高宗建炎二年加封壯繆義勇
王淳熙十四年加封英濟王勅曰生立大節與天
地以並傳沒為神明亘古今而不朽荆門軍當陽
[022-6a]
縣列神壯繆義勇武安王名著史册功存生民一
方所依千載如在凡有禱於水旱雨暘之際若或
見於焄蒿悽愴之間英烈巖巖可畏而仰廟貎奕
奕雖逺益新爰啟王封仍加美號豈特顯爾神威
德之盛亦以慰此邦父老之情尚祈靈助服我休
顯可特封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奉勅如右牒行
淳熙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萬歴四十二年秋
奉勅晉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逺震天尊闗聖帝
[022-6b]
真君雲長夲字長生雲長其别字也公忠貫一時
氣盖千古封之為王豈公之志至曰真君益不可
聞於公也明翰林焦竑正陽門廟碑文曰正陽門
廟者祀漢前將軍闗侯作也侯廟祀徧天下而稱
正陽門者為都城作也侯名在百世封號在累朝
而稱漢前將軍者侯志也斯得之矣
宋司馬智玉泉寺夀亭侯印記紹興中洞庭漁人
獲夀亭侯印競以為金報於官納長沙庫中時有
[022-7a]
光熖吏不敢留移文公安送還侯廟印徑二寸其
制甚古印鈕有連環四面兩相貫上有一大環總
之所以佩也淳熙四年冬元庵真慈摹畫印狀具
夲末將獻於東宮是夕印留方丈光發於函煇燭
楹廡寺有仁宗皇帝所賜龍眉龍角二物宜與印
同藏名山永為鎮寳焉予與元庵為方外遊逺訪
靈跡悉所經見故得而詳之據此則公固夀亭也
嘉靖十年南太常少卿黄芳以漢夀封邑而亭侯
[022-7b]
者爵也止稱夀亭侯誤矣乃改稱漢前將軍漢夀
亭侯闗前將軍贊嗚呼簒漢者瞞也成瞞簒者權
也瞞名漢臣也實漢賊也權陽瞞敵也隂瞞翼也
公批亢於前而不虞姦於腋七軍甫淹六師隨厄
使永安之恨不在許昌而在公安建興之師不出
樊城而出祁山安樂之牋與歸命之璧而相後先
惜哉雖然不以間闗而廢兄弟不以亂離而廢君
臣其峙如者山嶽澄如者川流而炳如者日月星
[022-8a]
辰嗚呼此其所以亘萬古而猶神也耶
宋丞相文信國祠
宋丞相文信國祠在郡學西乃元之柴市公授命所永
樂六年太常博士劉履節奉命正祀典謂天祥忠於宋
室而燕京乃其死節之所請祠祀從之祠堂三楹前為
門又前為大門祠之西為懷忠㑹館江右士夫歲時集
會於此以祭公者也宣德四年保定李庸為府尹重拓
其祠信國所著有日録吟嘯集指南録集杜二百首並
[022-8b]
刋板祠中
元人王惲云至正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國兵自
陽邏洑渡江明年十二月臨安降度宗二庶子為
陳宜中文天祥張世傑擁入許浦江口時有黑龍
見因改號景炎十六年為帥臣張𢎞範滅於崖山
口執文天祥至大都囚之上屢欲赦出相之竟不
從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戮於燕南城柴市
元人呉萊曰頃予嘗從鄉先生學見福唐劉汝鈞
[022-9a]
貽書括蒼呉思齊子善論文丞相宋瑞事云自江
西初起時﨑嶇山谷購募義徒畊甿洞丁造轅門
請甲仗不啻數萬而尹玉實為驍將文衣冠指麾
衆皆詣闕感泣求死已而當國二揆交沮用兵師
無宣諭卒無犒賞盤桓月餘僅令守姑蘇一路張
彦提重兵居毘陵且有叛志尹玉竟以絶太湖弔
橋首尾不救而溺死未幾獨松告急朝廷四詔政
府六書趣弃聊攝援根夲一日一夜倉皇就道及
[022-9b]
至行都而獨松隨已破䧟復令駐兵餘杭守獨松
朝議不一衆心離㪚會有尹京之命餘慶遽奪其
印不與漢輔遁德剛遁北軍入城與權又絶江遁
乃即日拜樞使又拜右揆補與權處且令往軍前
講解毅然請行及被囚以北中道奔迸收集亡㪚
無兵無糧天下大勢去矣帝覇交馳正偽更作是
不一姓當世之為大臣元老者視易姓如閲傳郵
况當滄海橫流之際而彼乃以異姓未深得朝廷
[022-10a]
事權欲隻手障之至死不屈㣲箕二子且有愧色
於宗國矣其書大略如此趙弼作文山傳云公既
赴義其日大風揚沙天地晝晦咫尺不辨城門盡
閉自此連日隂晦宮中皆秉燭而行羣臣入朝亦
爇炬前導世祖問張真人而悔之贈公特進金紫
光禄大夫太保中書平章政事廬陵郡公諡忠武
命王積翁書神主灑掃柴市設壇以祀之丞相博
囉行初奠禮忽狂颷旋地而起吹沙滚石不能啟
[022-10b]
目俄捲其神主於雲霄中隱隱雷鳴如怨之聲天
色愈暗乃改前宋少保右丞相信國公天俄開霽
元人鄧剡贊目煌煌兮疎星曉寒氣英英兮晴雷
殷山頭碎柱兮璧完血化碧兮心丹嗚呼孰謂斯
人不在世間
明大學士楊士竒重修文丞相祠記孟子曰我知
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知言者盡心知性而有以
究極天下之理浩然之氣即天地之正氣具於吾
[022-11a]
身至大而不可屈撓者知之至養之充而後足以
任天下之大事天下之事莫大於君父文丞相甫
冠奉廷對即極口論國家大計未幾元兵渡江又
上書乞斬嬖近之主遷幸議者以一人心安社稷
固已氣葢天下矣自是而斷斷焉殫力竭謀扶顚
持危以興復為已任雖險阻艱難百挫千折有進
而無退不幸國亡身執而大義愈明葢公志正而
才廣識逺而器閎浩然之氣以為之主而卒之其
[022-11b]
志弗遂者葢以天命去宋也雖天命去宋而天理
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殺身成仁者不少
論者必以公為稱首公事具宋史而公鄉人劉岳
申摭公所著日録吟嘯集指南録集杜二百首及
宋禮部郎官鄧光薦所述督府忠義傳以作公傳
視史加詳實焉北京之有公祠洪武九年前北平
按察副使劉崧始建於敎忠坊今順天府學之右
而作塑像焉永樂六年太常博士劉履節奉命正
[022-12a]
祀典始有春秋之祭於有司歲以順天府尹行事
宣德四年府尹李庸始至謁公祠下顧瞻祠宇敝
陋弗稱遵用詔㫖葺而新之凡祀神之器靡不備
具又求劉傳刻石將使人人皆知世之為臣者光
眀震動焜焜烈烈有公也於戯忠孝人道之大節
治化所先而崇禮先賢表勵後人尤守令之急務
庸其達為政之夲與庸字執中保定唐縣人寛厚
明敏自太學生授工科給事中上親擢為順天府
[022-12b]
尹愛人之心剸繁之才上下皆稱之而盡心學校
敬賢尚德如節昌平之狄梁公劉諫議祠而嚴其
祀事之類皆其知夲之務皆可書也因並書之以
示來者
明韓雍請諡宋臣文天祥謝枋得疏竊見宋丞相
少保信國公文天祥弱冠狀元立朝盡節臨危拜
相許國不疑志專恢復屢折挫而不移心切匡時
蹈艱危而不變既而國亡被執繫獄累年誘之以
[022-13a]
大用而不從脇之以刀鋸而不屈卒之南向再拜
殺身成仁收三百年養士之功立千萬載為臣之
極有指南録以著其忠愛有集杜詩以寄其憂傷
其精忠大節與日月爭光與天地悠久誠足以正
人心而扶世道也及宋禮部侍郎謝枋得登科對
䇿力詆權奸發䇿漕司極攻時政受任於運去祚
移之後抗敵於兵罷民㪚之餘力已盡而不支志
有為而不果後元臣程文海等交章累薦耻仕二
[022-13b]
姓懇辭不屈叅政魏天祐強逼北行誓死不食終
於燕京著為文章高邁竒絶發明道學羽翼聖經
其清論無愧於先賢有功於後學文天祥江西廬
陵縣人謝枋得江西上饒縣人二賢歿後贈諡未
加子孫有在録用未及及順天府府學之西舊有
文天祥祠堂塑像尚具儒者衣巾未復丞相冠服
皆為缺典臣切惟伯夷叔齊死於殷周之際至宋
而追封之諸葛亮顔真卿忠於漢唐之時至元而
[022-14a]
加封之古之君天下者若兹所行葢有所見而非
茍焉無益之舉也如蒙准言乞勅禮部翰林院儒
臣㑹同考議量加文天祥謝枋得贈諡取其子孫
量才録用并將順天府學之西文天祥祠堂塑像
改塑丞相冠服行令有司仍各春秋祭祀庶使天
下之人知為臣而能死忠死節者雖百世之後亦
得暴白顯揚垂休後嗣以增志士仁人之氣沮亂
臣賊子之心其於綱常誠非小補
[022-14b]
附載
宋遺臣謝公枋得至燕死於憫忠寺按謝公為福
建叅知政事魏天祐強之北行自離嘉興輙不食
二十餘日不死乃復食比至燕居憫忠寺問太后
及瀛國公所在再拜慟哭疾甚留夣炎使醫將藥
雜米飲進之怒擲於地不食五日死子定子䕶骸
骨歸燕京少公一祠
張千載字毅甫文公友也隨公至燕僦居公寓小
[022-15a]
樓之傍日以美食進之公既受刑潛造一櫝藏其
首訪歐陽夫人於俘擄中得其尸火之拾骨並櫝
南歸付其家張公宜附祀祠中
汪元量亦來大都居公囚所毎日作詩相倡和元
量善鼓琴世祖命奏琴喜之因力求去賜為黄冠
師人贈之以詩云三日錢塘水不波子嬰繫組納
山河兵臨魯國猶絃誦客過殷墟獨嘯歌鉄馬渡
江功赫奕銅人辭漢泪滂沱知章喜得黄冠賜野
[022-15b]
水閒雲一釣蓑
謝翺曾以布衣杖䇿叅信國軍事未幾善哭如唐
衢過姑蘇望夫差之臺慟哭終日過勾踐行禹窆
間北嚮哭乘舟至鄞過蛟門登候潮山感夫子浮
海之歎則又哭晚登子陵西臺以竹如意擊石歌
招魂之詞歌闋竹石俱碎失聲哭
趙孟僴宋之宗室年十七文丞相辟為叅謀文北去
居吳依親友以居越十年為道士名道淵居松江北
[022-16a]
道堂又五年為僧名順昌因自名三教遺逸改道堂
為本一庵臨終手詞以訣有曰文山之客千古忠貞
于少保忠肅祠
于少保忠肅祠在崇文門内東裱背巷公故賜宅也祠
三楹祀少保兵部尚書于謙塑公像危坐歲春秋遣太
常等官致祭
公被刑於天順元年復官於成化二年賜諡肅愍
於𢎞治三年改諡忠肅於萬歴十八年
[022-16b]
公被刑日陰霾翳天京師婦孺無不灑泣夫人流
山海闗夜夣公曰吾形殊而魂不亂獨兩目黯然
借汝眼光見形於皇帝次日夫人目失明㑹皇極
門災英宗臨視公現形火光中上悚然知公寃詔
放夫人歸眼明如故
當時殺公誣以迎立外藩王文極口辨公但云召
親王非金符不可符在何必辯時印綬監諸璫檢
閲各府金符俱在獨無襄府者驚懼欲死問一退
[022-17a]
閑老監云是宣廟上賔時老娘娘以國有長君社
稷之福欲召襄王取入三楊議不合而止符留後
宫老娘娘張太后也於是啟而得之符在暖閣塵
積寸餘矣
公之養子于亷好聚書畫天順中自邊赦還坐裱
背衚衕見負畫售者忠肅夫婦像在焉葢公家與
内臣盧永同時籍沒盧尋宥給還籍物而畫像誤
還盧所持以出售亷乃負之歸錢塘
[022-17b]
公之改諡撫臣傅孟春疏請宗伯于慎行題覆者
也先是傅疏未入少宗伯黄鳯翔夢一偉男子持
書來有空山孤魂之句覺而惡之詰晨接傅疏乃
悟夜夢者公也生氣不冺如此
李廌祭東坡文云皇天后土鑒生平忠義之心名
山大川還萬古英靈之氣後追録坡公制詞中全
用之憲宗朝追録于少保亦全用此語尤確
陳繼儒云土木之變裕陵北狩公痛哭抗疏止南
[022-18a]
遷之議召勤王之師額森擁帝至大同至宣府至
京城下皆登城謝曰賴天地宗社之靈國有君矣
此一見左傳楚人伏兵車執宋公以伐宋公子目
夷令宋人應之曰賴宗社之神靈吾國已有君矣
楚人知雖執宋公猶不能得宋國於是釋宋公又
一見亷頗傳秦王逼趙王㑹澠池亷頗送至境曰
王行度道里㑹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不還則
請立太子為王以絶秦望又再見王旦傳契丹犯
[022-18b]
邊帝幸澶州旦曰十日之内未有㨗報當何如帝
嘿然良久曰立皇太子三者公讀書得力處也
春明夢餘録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