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5 福建通志-清-郝玉麟 (WYG)


[130-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西通志卷一百三十
  藝文記九/
 明
  建昌縣學記         蕭 鎡
西安潘君彞之尹建昌也治既有方百務具舉獨嘗往
來視學宫以謂卑陋不足啟觀瞻興教化欲脩治之未
暇乃景泰改元之春慨然捐已貲為之倡諸僚屬相與
[130-1b]
協贊之而邑之士民與凡大夫之致政而歸者咸出榖
為之助於是購材庀工撤禮殿而髙大之既又建兩廡
重門總之為屋若干間𢎞敞靚深言言翼翼經始於是
年十月一日落成於明年正月朔日邑人父老喜學之
更新而大潘君之成績也以教諭張君湜書來屬予記
建昌縣之學宋崇寧二年始建於縣治之東後凡再徙
而至今縣治之西元元貞間縣陞為州知州孫輔臣重
脩之國朝洪武初州復為縣知縣倪恭復脩而大之潘
[130-2a]
君所脩大抵循恭之舊而又増廓之也天下之學不可
一日而無而所以學者不可一日而廢教之所以出也
自黨庠術序之法立而後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之
道明故曰三代之學皆所以明人倫也後之為郡邑者
不知政之所重在此往往視以為不足務甚者學舍頽
圮生徒無所寓絃誦之聲寂然不聞而猶莫之省憂教
之所以不明治之所以不古治之所以不古人材所以
不廣也今潘君在建昌獨知脩廢墜於數十年之後使
[130-2b]
建昌之學者咸相與藏脩游息於其中而日講乎人倫
日用臣子之大節則一邑之教化興風俗盛人材出而
潘君之治成矣其為國家之助豈小補哉余素交潘君
遽喜其為政知所重也特為記俾刻諸石以吿來者
  廣昌縣重脩廟學記      劉定之
廣昌當宋南渡後析南豐之半天授興城等鄉為縣以
其道通廣海郡屬建昌故以名是時李忠定綱安撫江
右為之畫壤置署而廟學近縣獄蓋播越甫定經營猶
[130-3a]
未得全美也久之徙縣治東止戈亭舊址周文忠必大
書其成元末燬於兵皇朝初更創吏部尚書何文淵記
焉詎今未久時康俗阜力可充拓於是蒞郡者謝守士
元蕭貳守允恭臨縣者葉尹茂髙李貳尹拳師泮者邵
教諭忠洎訓導段俌王煥相與輸公帑彚衆財以為之
於廟自殿而廡而㦸門於學自堂而齋而號房他如附
於廟所宜有者宰犧牷藏幣器以及祀文昌神祀鄉十
賢莫不有室附於學所宜有者庋經籍録以及泮池射
[130-3b]
圃之類亦莫不有所既踰前規亦甲旁邑始事於成化
丁亥夏落成於戊子春尚書之子秋官郎中喬新具顛
末請予為記
  永濟陂記          胡居仁
五里彭家陂舊用柴土疉作踰年則柴朽土崩水泄田
涸民受其害於是召匠謀易石甃衆懼工大難成又慮
冬寒或有風雪居仁因思古之役民皆以農隙此役雖
勞實為養民之本與築城郭宫室臺榭以用民力者異
[130-4a]
矣里中周君畧忠厚公直人也衆所信服乃就謀焉周
君乃偕弟周懋及夏隆張福宗等率衆併力冬十一月
辛丑經始至壬戌畢工灌溉不息民無旱傷故更其名
曰永濟鳴呼民為邦本田里溝洫實王政先務故曰卑
宫室而盡力乎溝洫今有司既不用心於此向非周君
之賢則此鄉之民無嵗不有旱患然此一事耳茍非得
人尚不能濟况為國而無賢才可乎記此雖以謝周君
之徳實所以為鄉鄰幸也他方之賢慕義而興則恵之
[130-4b]
所施益博後之人能繼此而作則澤益及於無窮焉是
為記
  武寧縣儒學記        夏 寅
成化六年春三月予行試諸生至於武寧視學宫隘陋
與縣治密邇胥卒之悍嚚氣數之染習甚非所以興化
育才也謀於知縣黄寯思得爽塏者更之寯與諸生方
聰輩咸曰此去縣可一里有官地一區惟公圖之予即
往視基嶐而廣勢端而直諸山前列如案後擁如壁左
[130-5a]
右顧瞻形勝十倍詢諸隂陽家亦無不稱善者將請於
朝值年之不登寯亦以憂去事遂不果越四嵗是為成
化甲午予再至武寧諸生以學舎不稱為憂予亦以有
司拘於繩尺輾轉事不就緒召邑中義官徐碖輩風使
倡義改遷碖即助銀百餘兩自餘多寡有差市民張文
獻以近旁地十餘畝充學基而徐碖仍日往督工諸生
家悉出丁男供役既治其地獲土中巨礎井列縣罹兵
後無志可考疑其為異時公廨神祠也豈天固秘之以
[130-5b]
待學之興乎於是首剙文廟明倫堂以次㦸門兩廡齋
舎之𩔖越明年冬落成為成化乙未諸生徐緯張天仁
輩喜於學成來請記予因語兩生曰吾子知學之所以
成乎中庸不曰知仁勇天下之達徳也所以行之者一
也始學之宜遷也知此理者宜之體此理者宜之奈何
閣於有司之尋常奪於衆人之是非不勇以强之而尚
待區區文移之相覈闗節之相臨學何時而成乎吾子
之為學正猶是也科目之遼然功業之枵然此非知仁
[130-6a]
不及也患在勇之不決耳吾子歸語諸徒而思之學之
道在其中矣
  上猶縣儒學記
予承上休命提督學校於江西所至郡邑進諸生課試
之又立程督之法令有司學官時舉行之以考列其勤
惰進退庶幾環千里之區士之業於學者異氣同風其
徳成其材達以無負上命之重然而未能者教者之不
善歟學者之不力歟教不善也固於道徳之懿性理之
[130-6b]
微不能率先有得與諸生相發明愧古之君子多矣學
不力也是固有諉焉者以區區科目&KR0247鬻趨競之技不
早自振厲而顧限畫以延嵗月動以質魯地逺虚辭擁
䕶其短謂之何哉南贑二府每大比於鄉類不及吉饒
臨信得士之衆以為下邑荒陋則未免寡昧而謂資禀
學力有律於風氣者乎其為教不善學不力一也上猶
屬南安而處贑上流諸生方鼓舞於學奈何禮殿學宫
日就淪圯不足以嚴廟貎而聳士心於是郡長貳姚旭
[130-7a]
施奎縣令陳文學官黄璲郭宣先後一徳倡邑人之仗
義者鼎新之落成之日生員吳瑨具事之顚末請記將
刻石示後如是而謂上猶之人不知道乎猶可諉之荒
陋寡昧乎學校淪圯聖人之道不尊一倡而從者駢集
知有學校而不知有其家知聖人之道而不知貨利之
重今而後知上猶之人可與共學且可與適道也奚止
科目得士哉凡學之建大成殿出於陳宗大成門成於
張克顒胡彥璣東西廡成於李清曾仁中何源慶趙永
[130-7b]
泰朱玊春朱鈺明倫堂成於李應忠東西齋成於蔡仲
芳李尚顒其聖賢像塑則諸生陳啓李厚輩共成之又
學官居宅一所成於蔡仲清李仲竒其饌堂左右舍亦
將就緒需其成鐫其名於碑隂於乎脩建之功成故事
必有記正以運化推移而成毁不常故碑板之道所以
述前功而示來裔也予既重邑人之義也所望於諸生
者不衰故取平日詔吿之意重申之而併録諸義士姓
名庶觀者胥有感焉則不腆之言不為徒發也哉
[130-8a]
  守貞堂記          李東陽
守貞堂者安福張敷賢氏所作也敷賢之先處士淵洌
娶於吳數年而疾疾且革屬敷賢於吳曰我病且死乃
不終殄於天幸今有孤焉我即死汝其無愛一日之力
以為我張氏保此孤也吳泣曰天矜君而予之孤其將
有成乎君之言實與孤俱存吾何敢死之惟終身焉夙
夜是圖君無患焉處士卒吳竭力治葬葬既躬績織以
食其孤及敷賢壯娶而生子吳猶未衰蓋二十有二年
[130-8b]
於兹矣敷賢念母之徳輒流涕曰某不幸不及父事賴
母而後行㷀㷀昵昵以至於有今日有婦與子以永宗
祀幸先君之遺業未墜皆母之徳天之報也乃作堂奉
母而居名之曰守貞以識不忘既又曰吾能識母之徳
不能使暴於天下無以稱為子謀於其從兄鄉貢士公
美公美上春官吿其兄車駕郎中公實以請於予曰願
有記予歎曰嗚呼人疾痛愁思必呼天其悃愊哀懇有
不容偽者然此非足以動天也惟守之以正則天必應
[130-9a]
之坤之六三曰貞曰有終婦代夫終正也喪夫之道非
死則守觀吳孺人非不能死即死無所益乃能勤苦淬
礪歴寒暑饑饉之變其難奚啻百死卒終先處士之志
成其子之身若孺人之言則哀且誠矣其守則可謂貞
矣天之為報昭乎在此由是以迓祉延祚垂休於後之
人寧有既乎若孺人者表之以為世則可也予與公實
同舉進士入翰林甚厚其所居地與予茶陵比境甚邇
且親故知其家世甚詳公實之先御史公死於國事今
[130-9b]
又有貞母者出乎其族何其多賢也予又聞孺人實學
士與儉先生從女禮儀之教固於是乎在因并記之以
吿後人
  曾文定公祠堂記
宋曾文定公子固居建昌南豐舊有書院在縣西奉親
坊後因以祀公寶祐中郡守楊瑱建祠迎旴門外參知
政事陳宗禮為記元元統初公族孫元翊祠於臨川虞
學士伯生為記季世兵燬無復存者國朝嘗建先賢祠
[130-10a]
於南豐縣學公實與祠而弗專也景泰間訓導汪綸始
即河東山麓公舊讀書巖為亭名之曰曽巖祠亭成化
壬寅無錫秦君廷韶來知府事慨其祠宇卑乃命知縣
李昱相地庀物即巖之東而重建焉背山為堂堂左右
鑿石闢地為東西廡前為門屋屋之前疉石為洞洞之
前因危石為階十五級下屬於池池之上為橋以達於
衢其旁則别為亭亭右折數步則書巖故地也甲辰春
工始吿畢於是命公子孫領祀而時謹視之謂不可以
[130-10b]
無記走書京師請予記夫所重乎立言者必能明天下
之理載天下之事理明事盡則其言可以久而不廢古
之所謂著述者自六經迄於孟氏若韓子不免為詞章
之文而所謂翼道禆治則有不可掩也宋盛時以文章名
者數家予於文定公獨深有取焉者蓋其論學則自持
心養性至於服器動作之間論治則自道徳風俗之大
極於錢榖獄訟百凡之細皆合於古帝王之道與治而
凡戰國秦漢以來權謀術數之所謂學佛老之所謂教
[130-11a]
一切排斥屛黜使無得以亂其說者其所自立非獨為
詞章之雄其繫於天下亦重矣夫有功於天下則國祀
之有功於鄉則有司祀之如公之賢固天下之祀不可
闕者而況其鄉哉而況其子孫也哉
  羅氏興復磁龜舊業記
翰林侍讀南城羅君景鳴既興復磁龜舊業乃自叙其
事請記於予其畧曰磁龜者有石蹲於溪心若龜然其
石磁石也在南城南八十里其地多重岡複嶺北阻芙
[130-11b]
蓉峯又北為臨川西扼連珠峯又西為宜黄南連軍都
屬於南豐之境東則靈峰北迤中通一徑以達於南城
實四達之㑹也其產多榖間出為赬堊為石脂雲母
為礦為蜯或孕而為珠故其民有以自食且能食四方
之來主者唐宋以來戸至千四百樓觀相望絃誦之聲
不絶元季燬於兵灌莽䝉翳鬼嘯於木虎兕豺豕交於
野過者惻然傷之國朝永樂間吾祖畊隠府君始披荆
棘立門戸招集逋徒吾父編脩公益勤安輯於是土著
[130-12a]
者僑寓者販者逰者日源源相續而舊基遺址猶漫然
莫之省也玘既有名籍大夫士道其地者去郡邑甚逺
案牘胥隸不可不為之所於是為館於衢衢北曰駐驂
其南曰寅賓堂室庖湢燕寢之具供給之役若驛舎然
寅賓之北百十武折而西為御書樓樓之西二百武為
聚奎橋橋之上望逺樓樓之南為坊於門曰翰林者吾先
世之所居也登於斯樓則連珠諸峰之屬於芙蓉者舉
目而盡下極蒼翠為石嶺峽水東流其中舊鑿壁為磴
[130-12b]
緣而為徑又跨峽為逍遥樓樓下為門西出為里之委
巷駐驂之西築土為堂隍上為迎暉樓當里之㑹其東
為解元坊坊左右為鼎新復古二亭又前為市區區外
之為橋南折並山而東三百武登坂之上為義倉為圭
峰書院又東二百武跨溪為龍門橋橋之上為屋十七
楹中為濟川樓又折而北二百武兩山復合於是為迎
恩亭亭之西迤於逍遥之東為門六皆跨於溪為樓五
跨衢及橋者各二凡衢皆甃以磚石凡坊與樓皆塗以
[130-13a]
丹雘雖稍復其舊而實有舊所未備者焉既又曰此吾
祖若父之志而玘也繼為之玘之子孫又繼為之則前
日之盛可復也然其盛而衰衰而復至盛者不可不記
而記之者非可以信天下及後世之言猶不記也吾之
里其亦有遭乎予聽其言察其意若將以屬予者因為
之嘆曰天下之盛衰相尋於無窮此理與數有不得不
然者而亦存乎其人故屯與蠱皆有亨之道而非道焉
則莫之亨也昔人以洛陽名園繫天下之盛衰然則一
[130-13b]
鄉一邑亦有闗於世運者國家一統百有餘年休養涵
育至深至厚故凡遐陬僻壤往往與都邑相類建昌東
南文獻地其闗於天下也固宜若磁龜所自為盛則處
士之孝友封君之勤儉然非刻志勵操以文學鳴世如
吾景鳴者烏能善繼而肯構之其盛如此哉羅氏之子
孫觀今日之盛而思累世復之勞且難者未必無感於
斯焉因畧為詮次俾刻之貞石以建於所謂磁龜者
  重脩嶺路記         桑 恱
[130-14a]
庾嶺兩廣往來襟喉諸夷朝貢亦於焉取道商賈如雲
貨物如雨萬足踐履冬無寒土南安人有驢背輦載絡
繹米鹽器用多貨之所由出也開闢以來嶺之元胎崷
崪刺天良艱於行有唐開元四年丞相張公九齡鑿石
開道往來粗便自嶺至府治舊有甎石細街嵗久碎没
尺㸃丈綴散如列星路之眞形邱隴隂奪積雨連旬洿
者吹瀆往往人驢俱仆摩虬踶觸貨隨覆敗毆争訟辨
卒至求珉廢玊主客俱困公移紊煩前守兹土者明解
[130-14b]
其故力綿材弱付之嘆息而已華亭張侯由進士任兵
部員外郎出守兹土首詢厥事因私計曰吾能少勞民
大有逸矧勞有時貽逸無涯吾何憚而不為耶用集父
老率工師親陟嶺舉抗路巨石嘗逃九齡斧鑿者悉用
椎削取其犖确以補道陷如昔負固今皆獻忠又砌以
石磴步級而升開元遺險脫於迴旋人可掉臂醉行負
任者昏夜可以陟降矣嶺路之脩其費不貲因㑹鹽商
之直每千稅一彼此挹注然是役之興適值嵗歉福建
[130-15a]
江西列郡飢民趨役者日計萬指荒政暗脩全活甚衆
工興於成化十五年八月次年十月吿成其長二十五
里其濶一丈悉用碎石塊平砌其中而青石長條固其
邊幅旋取巨材遇水架梁以免病涉又以餘石補甃城
中衢及城外至迎恩坊而北則斬新脩治與嶺相凖凡
為路者三十餘里而學宫前後寓賢祠後城址東北及
通濟街謝行頭諸處置堤捍水又三百餘丈皆堅緻不
茍可為數百年規利生民功皆非細周禮以通道濬川
[130-15b]
為為政首務豈無意哉是役也巡視刑部侍郎金公僉
憲陳公李公皆有區畫以相其成理宜聯書其名以詔
無窮侯名弼字汝弼脩政立教百廢具興其脩嶺路之
功識者以為宜配九齡廟食兹土云
  觀瀑亭記          秦 夔
當麻姑絶頂有泉自丹霞觀西北來蛇行斗折伏流篁
竹間數十里經仙壇下與神功泉㑹其流㶁㶁不疾不
徐至三峡橋厓谷忽破裂其下亂石森立泉自上墮坑
[130-16a]
谷中下與石鬭不勝怒則洶湧作秋濤出峡聲奔放衝
突不數百步至石梁忽作兩白龍下垂飛雪灑灑濺人
其聲清越天風引之乍細乍髙若士女裂帛明珠落盤
又若鐵騎突出而刀鎗戞擊響振林谷誠山中之一偉
觀也成化辛丑予承乏是邦又明年適祀麻姑始獲觀
是泉而愛焉因命道士洞淵作亭其旁扁曰觀瀑或謂
予曰子身為二千石莅旴甫數月澤壅而未流不思握
髪吐哺以盡厥職而惟瀑是觀殆非政之所宜予曰不
[130-16b]
然子之所謂非宜乃予之所謂宜者也予素憒憒昧於
臨民之術曩自尚書庫部郎中出守武昌當西南劇郡
不勝簿書期㑹之勞兀兀窮晝夜不息而氣煩志亂政
愈以厖予懼夫志之煩而政之厖也則施施焉登樊山
臨夏口眺大江之流以蕩滌其胷臆既乃灑然而歸若
醉而醒病而蘇壅者以決滯者以通而於政或庶幾焉
今旴為江右僻郡其政之繁減武昌三之二而兹瀑之
勝又有足觀者清而不汙直而不撓體柔而用剛可以
[130-17a]
激貪起懦類皆有益於予之政夫所臨者既簡而所觀
者益勝則兹瀑者眞攻予病之萬金良劑庸可廢觀乎
哉或人唯而退遂書以為記
  憲節堂記          周 璹
憲節堂者元故吉豐劉鶚楚竒死節之祠也公之先本
東漢汝南節王暢之後暢生基封巴陵侯二十七傳而
生慶霖唐咸通間仕廬陵郡判避兵恩江廿一世孫夢
說舉宋省元始遷今鷲里又四世而生百三嵗桂林翁
[130-17b]
即公之祖也公自幼力學累試不第嘗愛孔子浮雲之
語築浮雲道院以教鄉族子弟割田禀養吳文正公甚
愛重之皇慶壬子董宣慰薦公於朝歴政教之任由秘
書監秘書郎脩撰翰林日與虞文靖公掲文安公歐陽
楚公輩朝夕淬勵譽望益彰至正十二年壬辰除江州
路總管時紅巾盗起郡邑瓦解公勵精為恢復計寇莫
敢犯十七年陞廣東㢘訪副使十九年奉命鎭韶調度
適宜民始得安加廣東閫帥公幼子運亦以禦寇有功
[130-18a]
特加廣東副元帥二十二年拜公行中書省參政寇至
屢擊郤之二十四年甲辰韶洞獠作亂公分兵討之而
贑寇萬餘猝至公父子親冒鋒嫡與守將李如璋統兵
禦戰數月兵困城䧟運竟陣亡公被執於贑幽於慈雲
寺終始罵賊不屈而死其絶筆曰生作元朝臣死作元
朝鬼忠節既無慙清風自千古時十月二十六日庚戌
也嗚呼公以命世之才膺國重任當末路艱危而克全
臣節以終仲子述奉柩歸葬吉水仁壽鄉之天柱峰立
[130-18b]
祠浮雲道院而學宫則又附祭歐陽公之次頃之公之
曾孫傑以太原郡博辭疾歸養慨祠社之無存惟復興
之是念歴荆楚謀良材建祠堂於别墅之東且以奉先
且以遺後傾禀罄貲務盡其美經始成化丁酉八月朔
落成於冬提學副使夏公為書憲節堂大字顏其楣而
郡博先生復請予言以記其事
  新遷府縣儒學記       彭 時
贑於江西為鉅府其城據章貢二水合流之處山川雄
[130-19a]
秀風氣固密形勝槩可知己然郡縣二學自宋以來俱
在城内之東南面逼城垣未足以當其勝入國朝百年
之久教養具備而科目乏人或者以為地有不利而有
司憚難莫之能改成化丙戌山東曹侯凱來知府事厭
其卑陋即以改遷為己任乃相其宜得學之東偏景徳
寺其地隆髙元爽後接鬱孤臺前對崆峒山山勢聳㧞
如卓筆狀喜曰建學育才莫宜於此即召寺僧以府學
易之并縣學遷焉拓其地北南一百一十七丈東西七
[130-19b]
十三丈中建大成殿殿後為尊經閣左為府學右為縣
學自門廡堂齋廨舎以及倉庫庖湢之所靡不如制方
經營中有言永樂間嶺南所貢營造殿材棄置南安水
中者皆棟梁具侯即遣人出之其餘材木多取辦於寧
都工匠資費悉出公帑及邑民之好義者始事於戊子
春三月及秋二學大綱皆完侯述職京師以内艱去己
丑五月黄岡謝侯㫤實來繼之因其已完者加以甃甓
繪飾復展櫺星門於泮池南東西各為一門以便二學
[130-20a]
師生出入闢射圃建文昌祠泮宫橋立成賢育才二坊
於通衢以表其域此皆增其無者也二學成規模宏壯
華麗有以出塵囂而挹清曠加於其舊逺甚始遷之嵗
諸生名鄉薦者二人明年進士及第者一人邦人父老
咸喜以為二侯興學之效且曰昔者因舊屢脩皆有文
以紀其功况今改建其功尤大可無紀述示不忘乎乃
寓書翰林編脩董越俾徵予記
  古廉先生祠堂記
[130-20b]
自古宏才碩徳之士負人望之重者志不大展於當時
名必益彰於後世何也用不究其才而天下共惜之惜
之不已至形於言則其名在世愈久而愈彰夫如是其
榮過於得志一時者逺矣吾安成古廉李先生負天下
重望而官終於祭酒識者蓋深惜焉故其卒也尚徳君
子交章請行褒䘏之典最後巡撫韓公列其功行以請
乃得諡為文毅當是時有司已崇祀於學宫矣今提學
僉憲潮陽李公齡復命建祠其家而尊崇之益至嗟夫
[130-21a]
先生何以得此於人哉蓋先生資禀秀異涵養深厚清
徳正學追蹤古人方其為翰林侍讀也感太宗文皇帝
作養之恩疏陳時政十五事言甚切直下獄踰年乃釋
洪熙改元又條十事上之皆人所不敢言者以是激怒
宸𠂻命以金𤓰撲之於庭不死䧏監察御史凡三日章
復三上遂下獄宣宗皇帝嗣位出於獄親鞫之嘉其志
仍釋為侍讀自是忠直之名震天下雖庸人孺子皆知
尊而慕之正統中自學士為祭酒當國學政教弛弊之
[130-21b]
餘慨然以成就賢才為己任嚴條約勤課試程才叙進
一以至公而賑貧藥疾恩意尤篤故教化行而人心樂
從其出而取髙科躋要途者累累相繼於是天下皆稱
先生之教恩義兼盡眞一世之師表也既老懇乞休致
家居而憂國愛君之念不少亡比聞土木之變聖駕北
狩痛憤累日即疏安攘大政所宜先者遣長孫騏達於
朝事未報而先生下世矣天下之人又皆聞其事而壯
其言謂先生忠義之氣没齒不衰有如此嗚呼先生盛
[130-22a]
徳之士也不獨忠誠義氣為世所稱至其仁厚之心廉
潔正直之行通達宏偉之才雖一時名公鉅&KR0056亦無不
推髙而下之然獨不得並列於公卿以大其用以霈其
澤於天下宜乎人望有不滿焉而惜之深仰之至如此
也僉憲公嘗為國子師屬知先生為詳故景仰愛慕之
尤切而遂欲因以垂教於來學此専祠之所以建歟祠
在先生所居之左為間者三而有門有廡不侈不儉實
邑令黄巖李君㑹經營以成之其成也司訓桐廬姚君
[130-22b]
稷以書屬時為之記
  重脩清獻堂記        劉 鴻
贑古䖍州也據江西上㳺沃野千里山川城郭之勝雄
於嶺北唐宋來類多名宦遺愛弗諼嘉祐中趙清獻公
知郡革姦敷和疏鑿水道弔䘏鰥孤善不殫紀周茂叔
先生時為通判握手同寅邦績用熙而河南程氏兩夫
子者因從之逰名賢過化流風餘韻赫赫如昨日事國
朝洪武中聿新郡治為堂其北以休竂寀榜曰清獻示
[130-23a]
景行也直南百步為後堂於儀門左則又合清獻周程
而以三賢名嵗久風雨震淩危不可宇前此所司方圖
之而未即緒成化癸夘適郴陽王侯廷珪以奉議大夫
來領兹郡至則剔蠧刮譌興陋補弊民痿而起吏矇而
瞭顧瞻兹堂昕夕中惕喟然嘆曰趙清獻之功徳在民
心其未泯乎何至是也廼荒迺葺爰舉是役需出公帑
之竒力出召募之徒工出四方之傭不競不弛籌畫咸
自已出不數月而成士大夫羣謁焉皆曰王侯不動聲
[130-23b]
色而舉大役如此為之歌曰赫赫清獻王侯光之翼翼
三賢王侯張之有崇其堂王侯荒之民力志之甘棠詠
思曷其諼之請勒石詔示方來侯固拒再四乃以記俾
予鳴呼清獻距國初三百餘年而堂以名又百有餘年
乃重作於侯天時人事宜若有待焉者繼涖兹土者不
有慕其為人如今日者乎登兹堂而有感髙山仰止世
得清獻而治之䖍民其世為清獻之民哉
  重脩星子縣廟學記      彭 教
[130-24a]
南康治星子之有學則宋紹興郡守徐端輔所創再遷
而為今學則洪武初邑令朱敏所營也在元季時為僭
偽争敓之區十餘年間地凡八屬聲明文物之遺埽地
赤立國初假寓綿蕝以立官府招流輯散以充編戸有
司於日不暇給之中脩學宫置士籍以應詔其建立規
模槩可想見於是百有六年矣今太守山東曹侯凱始
至悼廢病陋爰議改作撤禮殿講堂即舊基而新之加
髙廣焉先是學之門在廟左而取道西出迂僻不便廟
[130-24b]
之南又為民居所偪其南為冰玉澗所經又其南為通
衢擁蔽限隔殿庭之隘幾不容布武乃買民地闢之櫺
星㦸門以次前徙㦸門之内延以脩廊㦸門之外直臨
澗濱鑿而廣之瀦為泮泮之少東甃石梁澗南屬之衢
北為學門門之内為堂涂北向西折以逹於戺堂之後
為後堂堂之前為兩齋㑹食有所退省有樓植二坊於
衢之兩端束曰興賢西曰育才𢎞敞軒豁端直靚深既
成學之諸生具始末來請記竊惟徽國文公之守是邦
[130-25a]
實躬道徳以為人士師至於繕館舎飭齋講嚴像繢新
冠服罍篚爵洗巾幂注勺之間亦再三致意焉其本末
具舉固如此一時之士争自濯磨行義宦業偉有譽於
後世今星子之學有賢師帥興舉規措勤懇周悉則夫
居養㳺息之助作新感發之機或有出於言語文字傳
習之外者無亦徽國之意矣乎而此邦之俗淳厚敦樸
吕成公所謂甘白以為進徳之地者庶幾近之若夫所
以開其聰明作其志意脩其廉隅飭其身言以從事於
[130-25b]
治已治人之學盍亦加之意乎是役也監察御史括蒼
金君忠前守安陽許侯顒嘗積贖刑之金裒富民之獻
為脩葺計亦既有緒矣而曹侯實來工鉅費夥非始所
及也至於白發端緒綜理密微則教諭上虞吳愼與有
勞焉始事於成化辛夘十二月訖工於癸巳十一月
  吉水縣學忠節祠記
先王盛時道徳一風俗同行成乎邇而達於逺政舉於
上而服乎下毁譽不僭誅賞無濫士生其間一意脩飭
[130-26a]
而無所回互上之人亦惟好是正直而不眩焉孫叔敖
有言國之所是衆之所非則固有感於先王之盛矣宋
故參知政事文忠公歐陽永叔以古文倡天下以風槩
立朝廷以禮義廉恥處進退之際後世至比之韓愈孟
氏而猶恨其不盡用南渡之初建康通判忠襄公楊邦
乂不肯以城䧏敵刺血書裾死於位開禧之季寶文閣
待制文節公楊萬里不肯屈附貴勢媒進取聞權臣誤
國計憤恨不食死於家去今三百餘年流風遺烈與秋
[130-26b]
霜争嚴嗚呼尚矣然文忠在當時一知貢舉而譟者成
聚一入政府而謗者盈廷一移書朝列而如髙若訥者
亦得以操切而困辱之一賦詩稍及時事而雅有譽望
如晏元獻猶懷之終身不置一不奉行新政而晚出用
事之人相與斥排目為流俗奸邪至使朝廷薄敬故優
老之禮而不恤此其見是於人蓋亦無㡬矣至若忠襄
文節事不盡傳然竊計一時全軀取寵之徒黨與倡和
必有以明𡗝之用晦趨時之變通皎厲之畔道苦節之
[130-27a]
匪貞上下其議論者隂淆名實之位潛鼓進退之機使
天下之人靡然習而安之信而用之其於兩公所為不
詬其悖必笑其强由今而觀其是非何如也雖然亦豈
待今而後定也時移事變公論隨白乃欲追直其毁譽
而正其誅賞則已無及其人無益於事矣嗟夫此豈獨
士之不幸哉今永豐之沙溪歐陽氏之先塋故在吉水
之湴塘楊氏之子孫具存沙溪故𨽻吉水故吉水有忠
節祠合祀三先生者舊矣嵗久脩葺不嗣頽毁畧盡江
[130-27b]
西按察僉事南海陳君夢祥按視學宫軫悼湮廢乃命
以贖刑之金别構祠屋為三楹間於講堂之右孝子亭
之北立主奉祀一如故事既邑之人士謂教宜考故詔
今刻之祠下教不敢辭竊惟三先生之烈在天下不啻
家至而日見之况於鄉邑之間父兄長老所誦聞街談
巷議所道說無亦嘗有扼腕太息於其時其事者乎無
亦有歆動企仰願為之執鞭者乎有志之士尚明道以
端其趨養氣以厲其守庶㡬三先生之是而不奪於衆
[130-28a]
之所非匪直先正之光鄉邑之重實國家有賴焉陳君
勇義强仁所至彰善癉惡樹之風聲觀其所是可以知
其人矣
  重建横浦橋記        張 弼
横浦橋乃南安之襟喉也其初無考自元至今脩建大
畧具見郡志成化甲午毁於潦知府姚旭欲脩而代去
章綸繼之將成即傾戊戌夏弼至而備詢成毁之故蓋
山水瀑漲頓起數丈浮菹巨木蔽流而下撞擊橋墩勢
[130-28b]
逾萬牛少有罅漏則莫可支此所以難為功也况先為
橋墩者疉石四周實以沙土石子遇水流轉何能為固
又當橋之上流沙洲嵗積髙塞半江水勢擁併益不可
禦故隨成隨毁虚費浩繁卒無成績弼鑒兹弊先開沙
洲使江靣既濶而無擁併之險中流之墩悉實以巨石
灌以石灰四周罅縫嵌以生鐵兩岸石邱與中流五墩
既成先架木為藪隨加巨梁梁上加亭亭覆以瓦亭下
䕶梁甃以石子蓋南安以驢為生非惟木不能當而甎
[130-29a]
甓亦不耐也亭有欄設為賈區而收其入凡為亭三十
間長三十丈濶一丈八尺較舊髙廣皆加三尺石惟用
青木惟用杉舊有佛像鐵犀厭勝之具悉屛不用盡人
力而不惑民志也凡賈區所收嵗供脩葺持火有禁以
防不虞經始於戊戌冬仲至明年冬季始通行又三年
始克悉完其費徵於前官募於民而未徵者又益以梅
嶺鹽稅因是而民屋於沙洲而阻江水者撤之隄其岸
為通濟街又嵗役軍民數日以開沙洲皆所以保此橋
[130-29b]
也尚賴後之守土者加意焉亦郡之要務也故不復牽
綴文義而直書其實云
  袁州府脩儒學記       吳 節
古袁大郡也山水秀麗為江西奥區儒風之盛聞於古
昔唐天寶間房琯首立學校乾元中鄭審改建泮宫士
風並盛迨宋楊侃祖無擇張杓江古亮延於清朝又有
劉伯起周鐸何澄諸君子迭守是邦或脩禮殿或造書
閣或更門廡增齋舎皆具載志書傳之碑刻足徵也然
[130-30a]
年代攸邈廢興相仍成化八年榆社常公顯以給事近
臣奉命守袁期年威恵大行士民樂業政暇謁先聖廟
庭顧瞻梁棟蠧朽墁瓦脫落廊廡齋厨亦將傾側徘徊
久之慨然以興創為己任乃乘嵗稔鳩工市材開拓遺
址盡撤其舊而新之首建大成殿塗以丹漆飾以金碧
次構明倫堂四齋二廡崇倍於昔次廣泮池正其階陛
遷廪舎號房於泮東置神庫神厨牲房於震兊列師儒
之舎於射圃之西以間計者六十有竒皆明靚爽塏稱
[130-30b]
止宿焉凡百經費之需皆公所自任不煩於民經始於
癸巳季春畢工於甲午閏夏郡教授蔡永偕諸師儒謀
刻文以彰成績具書來求記竊惟學校賢才之本也守
長政教之先也得其人而作之則風化之行易易耳今
常公以初政百務所繫乃能留心學校不再期而殿堂
齋廡咸加整飭視唐宋以來諸公有加美焉可謂賢守
矣謹為序其創構始末劖勒於石
  康郎山忠臣廟記       孫原貞
[130-31a]
人臣死忠享廟祀於其死所者如紀信血食滎陽乘黄
屋誑楚脫君難以死於此張巡許逺南齊雲雷萬春血
食睢陽守孤城扞寇盡忠節以死於此韓成宋貴等三
十六臣血食康郎山恭天討偽漢殉君義以死於此是
皆得其死所而有功當時者也然漢滅楚而髙祖之帝
業成唐滅安史而肅宗之舊業復我太祖髙皇帝滅偽
漢而大統猶未集四征僭亂將士固有力戰而死者獨
韓成等如漢之信唐之巡逺廟而祀之何哉爰自紅巾
[130-31b]
倡亂羣雄僭據偽宋韓林兒據中原偽漢陳友諒據江
漢偽吳張士誠據浙西偽夏明玊珍據巴蜀其他竊據
猶衆天命髙皇帝龍飛濠泗忠良景附成等咸際㑹風
雲於其間由是撫有淮甸遂平江左定都金陵其陳友
諒發䝉衝驅醜類攻圍我豫章天威震怒躬率舟師進
討於鄱陽湖之康郎山我將士一心整甲兵操舸艦受
廟算應神機乘風以䧟其陣飛火以焚其舟出奇以擣
其虚設伏以襲其遁大戰五晝夜成等皆當先督戰惟
[130-32a]
君令是聽義不顧身衝鋒刃而必進冒矢石而不避乘
勢破其堅奮力挫其銳決勝以死其間偽漢兵被殺傷
焚溺而死者以萬計大破之湖口我軍復追擊之陳友
諒中流矢死餘衆隨䧏而江漢平自後平諸僭亂靖中
原定燕京所至望風䧏附間有弗順或一戰而䧏或再
戰而克未有若康郎鏖戰累日克大敵滅大憝皇明龍興
實肇基於此其敢死破敵有功之臣又皆重瞳親見其
忠肝義膽簡在宸衷是宜褒封建廟於餘干康郎山封
[130-32b]
侯爵十二人韓成宋貴王勝陳兆先李信金㫤文貴李
志髙張志雄徐公輔劉義陳弼公爵一人丁普郎伯爵
二人程國勝王咬住子爵十三人姜閏石明王徳常惟
徳逯徳山汪清朱鼎裴軫王鳳顯王喜先陳沖汪澤丁
宇男爵八人袁華鄭興曹信史徳勝翟世榮常徳勝王
理王仁序其位次塑其像貌定其祭儀主祀事者縣官
也縣令邵崑偕丞張永主簿楊信嘗謁廟下見棟宇傾
頽像飾剥落乃相謂曰祀典弗嚴責在有司於是各出
[130-33a]
俸貲鳩工市材令總其綱丞整其務簿董其役工獻其
能民効其功經始於天順庚辰十一月落成於辛巳四
月廟宇崇嚴像設雄偉重門兩廡齋舎神厨牆垣悉完
悉美觀者咸悅邑之耆耉曰廟建國初褒奬忠烈僅百
禩而一新厥功宜紀邑庠司訓邱𢎞具書遣生員趙祥
髙昂來求記予觀自昔及今君天下者肇造丕基恢復
舊業固雖天與人歸必有忠臣良將為之羽翼爪牙以
袪除叛亂匡濟艱危而後天下底定崇徳報功其於以
[130-33b]
死勤事之臣尤宜愍恤故廟滎陽而祀信廟睢陽而祀
巡祀逺廟康山而祀成祀貴諸臣皆祭義所當祭有司
所當敬其事今賢令佐同心協力重脩廟以䖍妥開國
威靈生氣凛凛誠良有司克遵朝典表忠以勸忠也俾
後之人臣遇大事於臨機決策之際有其君而不知有
其身效死勿二成大功濟大難全大節伸大義於天下
後世名教繫重此後之良有司慎勿墮厥緒焉是為記
 按康郎廟功臣姓名成化末張東白亦有記與此畧
[130-34a]
 同其他紀載互異如金㫤作余昌則姓名不同文貴
 作吕翟世榮作羅則異其姓姜閏作潤徐公輔無公
 字王喜先作喜仙裴軫作珍王徳作清則異其名又
 或所載止三十五人而不列程國勝謂其祀於南昌
 功臣廟不知南昌實未嘗祠程也傳聞之異辭如此
 原跋/
  重脩餘干儒學記
餘干縣學國朝洪武初重建永樂中重脩兹歴年久頽
[130-34b]
敝尤甚縁縣之民以戸計三萬一千有竒賦以石計四
萬七千有奇前令困於繁劇文教未遑今邵侯來知縣
事釋奠先聖先師顧瞻學宫嘆曰禮殿不葺何以聳民
瞻學舎不脩何以勸士習有司首務責奚敢辭乃恪恭
盡職存心廉而公臨事平而敏聽訟明而恕民心感恱
於是謀於衆以脩學宫士民樂從積俸餘資以給其費
購學西地以廣其基市材木以易其舊陶瓴甓以増其
新集衆工以効其能提督有方勸懲有法不數月而大
[130-35a]
成殿兩廡㦸門櫺星門完又數月而明倫堂進徳脩業
二齋完飭文昌祠於㦸門左先賢祠於㦸門右葺㑹饌
堂厨湢於進徳齋東葺神厨庫房并遷倉廪於脩業齋
西建文㑹堂於明倫堂北周圍墻垣礱石增髙以至祭
器之屬觀徳之所靡不完美煥然一新經始於天順元
年九月成於二年十一月也時樂平學訓導邱諳來署
學事贊助有勞與諸生觀感深切欲紀厥功書具本末
遣生員張鑑請記郡侯名崑字彥璧浙之桐廬人由鄉
[130-35b]
貢進士歴常州吉安二郡教官以陞今職故其治縣知
所先務如此
  觀徳亭記          何喬新
射之為禮肇自上古備於成周而廢於列國兵争之際
自漢以降莫有講其禮者我太祖髙皇帝興學養士肇
復古先哲王之制乃詔天下學校皆立射圃每月朔望
師儒帥諸生以從事焉建昌舊有射圃在豐盈倉之西
偏去郡稍逺師生習射者病之天順癸未夏五月三山
[130-36a]
謝侯仲仁繇戸部主事出守兹邦侯究心民事未數月
政通人和盗遁奸革民用宜之莅政之明年侯視射圃
隘且逺乃度地於郡學之西偏以為師生習射之所繚
以崇墉作亭其中廣若干步深若干步而匾之曰觀徳
以予為郡人也俾之為記予惟射者君子之事也天下
無事則用之於禮義天下有事則用之於攻伐其法賓
主有送迎之拜耦繼有上下之比弓有横郤兼弣弛張
之度矢有搢挾順羽拾取之儀其行有左右其升降有
[130-36b]
先後其容體必比於禮其節奏必比於樂蓋其儀文之
備如此故禮曰内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持弓
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徳行矣周衰禮廢士
大夫於觀徳之射既莫之講而貫革之射遂專於武夫
迨我聖祖祗遹先王令猷講求其禮而行之天下將使
為士者復覩古昔儀文之盛今謝侯又能擴射圃新射
亭俾郡之師生有所從事蓋將納士於禮樂之中以成
其文武之材也其用心厚矣哉予繫官於朝未得與郡
[130-37a]
之諸君子較藝兹圃它日幸得歸榮姑山旴水之間聞
郡大夫暨羣彦講行鄉射之禮將與鄉之好學不勌好
禮不變耄期稱道不亂者往觀焉雖筋力不能勝弓矢
亦庶幾可以觀徳矣姑記諸亭以俟
  重建仁濟橋記
瑞州為郡後負崇岡前臨錦水郡治之前比舟為梁維
以鐵絙以達往來每春夏之交流潦暴溢絙弱不支舟
輒敗散脩復之勤越月踰時乃克就緒官民胥病宋淳
[130-37b]
熙十有二年郡守楊侃改作石橋徙於治之稍東作石
隄於兩岸以捍悍流絫石八墩於深淵以釃水性墩之
上架木為梁甃以石版梁之上覆以屋數十餘間人甚
利之其後屢廢屢復由宋迄於元季燬於兵燹材甓皆
腐缺而石亦泐矣入國朝以來百二十餘禩石隄盡圮
石墩僅存其四又皆潰敗不可支每春流滉瀁水怪出
沒行者臨流而嘆或冒險以進多有覆溺之禍守土者
屢欲脩復顧以功鉅費艱懼以擅興厲民為辠跼縮不
[130-38a]
果𢎞治九年三月巡按江西監蔡御史華亭張公縉行
部至瑞觀其廢址慨然興懷而江西提刑按察司僉事
吳興沈公清亦分憲於兹因相語曰吾曹職司風紀忍
使吾民葬魚腹耶盍圖脩復議既克合乃語太守太原
李君思仁俾經理焉太守與通判沈禋推官許瑢皆曰
是有司之職也敢有不供於是慮材用庀工徒出府帑
之羡財勸巨室之佽助經始於是歲五月十有七日重
築兩堤更絫八墩架木為梁甃石覆屋悉如舊規橋之
[130-38b]
脩若干尺其廣若干尺歲十二月某日訖功太守合僚
佐師儒耆舊以觴爼落其成且曰百年之廢一旦脩復
使吾民去危即安是雖有數非司風者振舉而成就之
烏能爾耶是不可以無紀乃為之書使勒於石庶來者
知諸君子之勤而思保其成於不壞以為斯民永久之
利焉
  江西布政司黄冊庫脩造記
郡邑黄冊建庫藏之重民數也我太祖髙皇帝受天命
[130-39a]
以有天下疆理之廣逺邁漢唐列聖休養生息戸口滋
殖亦非前代所及舊制天下版籍每十年輒改造繕寫
既成獻於天府藏之後湖庫副在布政司者藏於架閣
庫江西布政司所統郡縣既廣版籍尤多庫不能容則
别藏於章江門之城樓及廣積倉之别室天順八年左
布政使莆田翁公世資以為黄冊藏於它所非先王拜
民數孔子式負版之意乃度地城東得故鑄錢庫廢地
建庫房五十間㕔事三間作門以謹啓閉鑿池以防鬱
[130-39b]
攸之災悉徙郡縣所上黄冊弆藏於此嵗命幕職一員
吏一人卒徒二十人典守然創始之初規制未備成化
十八年左布政使福清王公克復右布政使三山陳公
煒以㕔事隘陋撤而新之前為視事之㕔後為燕休之
堂翼室庖湢等房以次列置又作中門以嚴出入凡為
屋十有三間嵗久寖圯未有葺之者𢎞治五年左布政
使宜興沈公暉來蒞兹藩周覽及是顧棟撓瓦落地堙
墻傾乃鳩工庀材卜日興事撓者易之落者補之堙者
[130-40a]
濬之傾者築之又於堂北作樓七間以逺渫汙前為步
廊以便校閱樓南為甬道十有六丈以達於堂後凡用
木三千七百章瓦甓黝堊鐵石之用稱是經始於𢎞治
六年六月以是嵗九月竣工是役也財取諸在官之羡
錢役取諸負辠之囚徒而勞費蓋不及民既成脩梁傑
棟堅磩崇墉稱其為藏典籍之所者沈公以書屬余記
之余惟王者以民為天而黄冊所以紀民數也蕭何在
漢入闗之初先收圖籍傅崇在宋手自書籍躬加隠校
[130-40b]
古之名臣未有不致重於此者我國家紹古致治尤重
版籍藏冊有常所造冊有常時誠以為版籍者治忽所
係也今沈公與諸君子祇徳意敬民數髙檐大厦庥而
藏之誠知所重矣繼自今稽戸口之登耗者在是攷墾
田之多寡者在是辨兵民驗主客以令徒役者又在是
其有資於治道豈淺也哉夫一庫之作似不必書然所
係甚重於是乎書
  贑州新建巡撫院記
[130-41a]
皇帝即位之七年汀贑姦氓合為寇其始甚微郡縣有
司無遠畧不急逐捕其勢寖熾而嶺南湖湘之不逞者
從而和之四出剽掠劫富室燔民居掠帑藏殺官軍閧
然為東南郡縣患有司始駭而圖之備其東則發於西
𠞰其南則竄於北時鎭守江西太監鄧某暨巡按監察
御史布按三司議以為盗之未平由政令不一而鄰境
有司不肯協心故也宜設巡撫憲臣置司要地以節制
之而割附近郡縣以𨽻之則盗易平也乃合辭以聞皇
[130-41b]
帝俞其請爰命大臣愼選方岳重臣有牧民御衆之才
者得廣東左布政使金公澤遂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俾巡撫江西兼督閩廣湖湘之地置司於贑而割江西
之南安贑州建昌福建之汀州廣東之潮州惠州南雄
湖廣之郴州𨽻焉四省三司皆聽節制賜之璽書許以
便宜行事公既至贑而贑舊無巡撫治所乃請於朝命
副使談君俊參議李君魁鉤校府庫羡財市材僦匠即
贑城中擇地營之前後堂五間穿堂兩廊大門儀門各
[130-42a]
若干間東左建寢室又東則建賞功所大門之外立撫
安鎭静二坊牌屏牆之南又立三司㕔以為巡守兵備
㑹議白事之所經始於𢎞治八年十月落成於明年閏
三月穹堂峻宇髙閎崇墉規制壯麗他鎭所未有也凡
政令之布賞罰之施皆在此諸帥出兵受律獻馘亦在
此郡縣百司政有弛張亦必至此白之而後敢罷行焉
而贑遂為重鎭公既莅政盗遁奸革兵民以安既而廣
東守臣謂詔州地險民獷且於潮患為近宜以𨽻公朝
[130-42b]
議皆以為然遂以韶州屬公所轄公以贑有巡撫院實
自今始以書屬喬新記之竊惟自昔帝王疆理宇内固
貴乎任用得其人然亦必政令出於一昔漢有西羌之
警命趙充國出鎭雖强悍如辛武賢者不得撓其䇿宋
有西蜀之變命張詠出守雖驕貴如王繼恩者不敢拂
其言此二公所以能成功也夫以數郡之地分為四省
政令不一心力不齊安能成功乎聖天子納用羣䇿舉
而付之於公自東徂西延袤數千餘里皆受節制廟謨
[130-43a]
宏且逺矣今公祇奉綸音以節鉞鎭兹要地朝下一檄
而諸藩奔走恐後夕馳一使而列閫罔敢差池異時羣
盗屏息四境晏然豐功偉烈銘彛卣而垂竹帛豈直追
蹤趙張二公而已哉公字徳潤由名進士敭歴中外所
至有賢聲所謂有牧民御衆之才者公真其人也遂為
之記
  重脩南昌府學記
南昌為江右首郡藩臬莅焉其山川之勝疆理之廣非
[130-43b]
列郡所及則其學校之制棟宇之崇且麗亦宜為他郡
甲郡故有學元季燬於兵我太祖髙皇帝既定天下首
詔郡縣興學養士洪武丙子南昌守土之臣肇建郡學
有廟以祀先聖先師有學以教育俊茂之士規制壯麗
至景泰甲戌幾六十年而繪飾黯昧杗棟腐折圬墁陊
剥巡撫僉都御史諱公雍大加脩築其後學宫寖圮巡
按監察御史天台李公釗脩之巡按監察御史汝陽熊
公翀又脩之至於今而廟與學頽敝日甚𢎞治辛亥監
[130-44a]
察御史姚江韓公明來按兹邦祇謁文廟退詣講堂顧
瞻咨嗟以為首善之地傾圯若兹不可以不脩乃鳩工
屬徒市材陶瓦至若金碧髹彤黝堊之需皆出府帑羡
財市之不以費民衆咸歡趨廟自大成殿以至廡門學
自明倫堂以至齋舎昔所有者因舊脩焉昔所無者乃
肇作之賜書有樓學官有廨栖士有廬講誦有堂名宦
鄉賢有祠齋宿有宫習射有所觀徳有亭至於庖湢庫
廐皆以序為興賢育才二坊亦加脩飾凡為屋百八十
[130-44b]
間為樓六十四間經始於壬子七月之望落成於癸丑
六月之朔丹碧煇煌門闥壯麗冠於列郡稱其為首善
之地者邦人士子來游來觀罔不感恱是舉也韓公實
主之公字惟逺起家進士其按部江右清而不激嚴而
不苛崇信厚恥鉤距論者以為得憲臣之體云
  雩都縣脩城記        袁 端
雩都古揚州之域漢陳隋唐四徙其治貞觀中安撫使
任公懷玉徙治南康故郡即漢將軍灌嬰所築壘之故
[130-45a]
址迄今仍之宋知縣劉公藻爰築土城元通判王公榮
忠始易以石於是民賴以安入我朝張文弛武城圯隍
湮邇年以來羣不逞輩乗間嘯聚大叅秦公民悅以雩
當三省徃來之衝為十邑腹心之地遂區畫興築一時
閭右競出金榖以濟乃命知縣羅公珒司其事分命義
官管廷薦等以程其工秦公以陞去大叅張公琳兵備
憲副張公璁相繼督勸申命義官蕭子欽等計日而責
成焉始事於成化丙午春至明年冬城成又明年秋樓
[130-45b]
櫓成環甃甎石表裏如一周迴五里視舊加廣羅建五
門表以新名南曰南薰北曰朝天東曰東臯西曰西成
曰永安崇墉深塹雉列翬飛屹為金湯所以衛内攘外
弭變消虞維持太平於永久者不有在於斯乎工既訖
功大役吿成庠生蕭鳴鳳輩相率請予文鑱石以垂示
無極嗚呼重門待暴見於易有備無患著於書是役也
固賢有司所宜用心者春秋常事不書興作創制則備
錄之是役也又法之所宜書者予不敏謹記其顛末如
[130-46a]
此以為後之生於斯仕於斯者吿
  彭澤縣儒學記        邵 寶
九江郡守髙君友機率彭澤教諭戴鑾來吿曰比者彭
澤瑞昌二學同時並徙彭澤先瑞昌畢功而記尚缺敢
以為請初彭澤學在邑治之東病之者謂背陽向昧位
置弗當擇所宜徙乃得今之地說者曰前山為案為㡌
為髻後為鳳凰為緑梯為蒼崖為潛玉為讀書巖羣勝
且萃左襟孤峯右帶重嶺而大江之流舉目望之盡數
[130-46b]
百里爽秀完備學於是為稱時都御史林公俊以巡視
至聞而然之分守叅議董君威錢君顥參政楊君守愚
僉事沈君元王君啓陳君雍副使楊君錦繼廣其意而
髙守任焉以有兹成功也予嘗怪今師生之為學不務
立本而泥風水妨科名動輒請徙故多抑弗許然學之
於治大矣而去陋就嘉亦有司常職此所謂同行異情
者吾故弗敢廢焉於其成也能無慶乎雖然學所以學
道也昔者孔子之語道多矣直指親切莫如川上之嘆
[130-47a]
蓋合理氣顯微一言蔽之而所以為用功地者即是而
在萬世之學道者此其的矣天下之大川四而江為首
觀水如江非他川比也今彭澤之學既據江為勝而吾
夫子肖像在廟凡為師生而從事於斯者盍相與追川
上之逰求源於深擬進於漸期與於大脩為大徳發為
小道而慎獨以始終之則所謂道者蓋不俟諸儒衆說
而可自得於觀望之間矣今大江自大禹䟽鑿以來其
起合流滙之道蓋未嘗一日改也或者不求其故顧於
[130-47b]
偏溪曲港力求通焉而曰入海由是雖東流之勢終有
必至而支離己甚况徒勞而無歸者又往往若是乎君
子之於道也何以異此夫志水者必自禹貢而後可得
其眞六經語孟吾道之禹貢也不是之務而安於偏曲
雖亟稱於水亦於學乎奚有哉宫室之成古有頌禱頌
禱於學舎道無可語者故於考成之餘擬取川流之㫖
為我師生吿焉因髙守請記遂書俾刻之
  孫烈婦碑亭記
[130-48a]
烈婦鍾氏玉山知縣上虞孫景雲妻也其父曰欽禮為
浙中名士烈婦幼受教讀書知大義既歸景雲益親文
史及景雲舉進士官玉山烈婦持以禮度旦出暮歸迎
送如賓言必稱古廉吏景雲能於官烈婦有相之道焉
𢎞治壬戍春景雲還自述職中道得疾其夏六月至玊
山秋七月十八日卒烈婦時年二十八嘗兩産不育方
圖側室而景雲未從及是大慟隕地扶而後起曰哀哉
夫死無子吾何用生為乃三取浴屍水飲之誓以必死
[130-48b]
復謀曰刎死衣汙溺死衣濡尸而易之死且受辱吾其
死縊且縊孰若餓死哉遂辟食姑强之食不得己復食
力疾治喪黙營後事纎悉必具曰是決於縊矣越二月
舅氏泓將以景雲喪歸烈婦一日盡檢其文籍器皿官
者還之是夕姑飯於同官之舎比還漏下二十刻矣烈
婦迎姑為婉語曰夫死而無伯叔以事舅姑婦不敢死
今幸有事舅姑者吾無慮矣蓋示以訣而姑不覺也姑
既寢烈婦入私室沐浴更衣以白綾䝉首縊焉九月二
[130-49a]
日也厥明姑始知之解其屍玊色如生左䄂銀一錠題
其封曰買棺木右袖景雲小像及其所愛二扇衣桁在
前靈几在後妝匳服御陳列在旁香燭在案旛蓋旌&KR1242
在庭皆烈婦手置也其暇整如此嗚呼異哉卒之一月
當道有上其事者天子詔上虞旌其門曰烈婦寶承乏
江臬與聞風教請書其事於碑嗚呼從一而終婦之道
也故夫死稱未亡人蓋有偕老而無偕死若烈婦之死
可謂加於人一等矣顧其志不亦烈哉或者方以嗣養
[130-49b]
責之嗚呼以嗣則無子以養則有伯叔亦計之熟矣不
然擇死而蹈懼其辱身也隠死而訣懼其傷姑也死之
中且有禮焉始我聞烈婦死嘗嘆以為由其義能為紀
姬之存&KR0566由其志能為孫妻之討媯不獨一死之為烈
也君子以為然然天下之存綱常也申生之死孝屈子
之死忠抑豈非此志之為哉傳烈女者當有取焉吾是
以書之
  建昌府重修李泰伯先生墓記  羅 倫
[130-50a]
生而必死聖賢無異於衆人也死而不亡與天地並久
日月並明其惟聖賢乎泰伯先生其亦聖賢之徒乎先
生姓李氏諱覯字泰伯學通五經尤長於禮以文辭自
立其言大而正郡治北有鳳凰岡先生創書院其下學
者千餘人南豐曾子固其髙弟也范公仲淹余襄公靖
交薦之召為太學說書卒年五十一葬鳯凰岡之麓寶
祐二年郡守楊鎭立興文堂以祀之開慶元年郡守曾
埜更其堂曰思賢右立旴江書院仍舊名也書院廢而
[130-50b]
先生之墓墟矣成化三年春長樂謝公士元來守郡夢
先生對浮大白飲覺而異之翼日有白於府曰盗發先
生墓矣太守具棺衾將易葬焉啓壙視之二大白宛然
夢中見者於是議請祠如故事會吏部主事左公贊以
請命下立祠塋南名曰景賢賜以少牢春暮行禮嵗如
初又募閩石工大營塜壙壙以石為之壙中髙五尺廣
視高損一深視廣倍之中甃加堊外固以石前廣若堂
繚以周垣湖西羅倫瓣香謁之太守述其夢曰先生之
[130-51a]
殁距今四百十三年矣而精神感通有如此者蘇子曰
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其
此之謂乎回視烟草中塜纍纍然太守嘆曰是庸非人
乎哉倫曰何獨此也古者富貴而名湮没當時逸樂殁
不能自保其身後者何可勝道先生以蔀屋寒夫初無
一命之榮尺土之富而身後之榮終乎天地焉君子其
知所擇矣因遂記之以吿邦人庶有聞先生之風者
  雙節堂記
[130-51b]
謂婦人為男子可乎曰可曰何由知其可也以其行也
非以其質也夫臣之從君婦之從夫其屬以人其經以
天其義一也一而無二三綱以正九法以叙萬化以基
若虎溪蕭節婦劉氏者可易乎哉劉故夏朗大家節婦
端習公之女翰林學士文介公儼蘇州教授南園公諭
之從姑擇配得蕭東鑑氏歸未數嵗東鑑卒子瑀半嵗
繼卒門内外婚婣慮其少寡而無子也以語覘之節婦
泣曰夫吾天也天可二乎吾足一移異日何以見亡人
[130-52a]
於地下哉舅姑難其志命冢嗣宋鉉之子澂濟後焉劉
氏視猶已出鞠我立我配其兄劉庶績之女成化丁亥
澂濟卒劉氏年四十二撫遺孤曰存性姑婦相依衣食
寢興凡視姑為節鄉士大夫以二婦之相繼以貞也表
其堂曰雙節遺孤存性以教授君狀來吿史氏曰形氣
之私人孰無之不能以禮義制之則其去禽獸不逺也
臣子之於君父樂人之樂食人之祿而不能憂死其事
者吾見多矣而婦之不二其夫者一家或三四人一族
[130-52b]
或十數人一鄉一邑有不可勝紀者節義之性人皆有
之何獨能於婦人乎所見專而所守固也若蕭節婦是
矣嗚呼此豈獨賢於女婦而已哉存性祖文志國朝旌
為義民宋紹定戊子進士諱正者其先也信國文公三
世卒業其門先君武岡公弟登仕府君亦三世聯姻其
門云
  宋文丞相祠堂記
為臣死忠為子死孝死一也可以動天地可以感鬼神
[130-53a]
可以貫日月可以孚木石可以正萬世之人心位萬世
之天常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以塞乎天地之間
夫殺身成仁舎生取義非浩然塞於天地之間者能與
於斯乎若宋丞相信國文公是矣公名天祥甫弱冠奉
廷對陳君道之大本經世之急務文思神發萬言立就
可謂天下之大才矣董宋臣主議遷幸公上章乞斬之
吕師孟偃蹇傲命公又上章乞斬之賈似道誤國要君
公當制以義裁之勤王詔下重臣宿將縮頸駭汗公提
[130-53b]
孤兵獨往當之寇次臯亭三宫震動宰相遯荒公挺身
獨往說之可謂天下之大勇矣夫慷慨就義決死生於
一旦中人猶或能也若歴履萬死其執彌堅其志彌厲
非仁者其能乎方公之北使詆大酋詈逆賊當死脫京
口走眞州如揚州趨髙郵抵通州苖再成逐之李庭芝
疑之外迫於强寇内煎於饑饉無日而不當死然後遵
海道涉鯨波歸立二王開督南劒敗績於空坑仰藥於
潮陽絶粒於南安當死歴萬死而不死卒之就囚燕獄
[130-54a]
從容南向而後死震動天地照曜萬世可謂天下之大
忠矣夫公之忠誠能墜空山之石能通七里之神能作
廣陵之風雨能起豺狼之敬悚而不能免賈似道之沮
黄萬石之疾李庭芝之疑陳宜中張世傑之忌何也蘇
子曰其所能者天也其不能者人也其斯之謂與宋之
亡也死國者多矣陸秀夫張世傑死於海李芾死於潭
趙昻發死於池姚訔死於常趙世賞死於洪先君武岡
公開禮死於吉安公制服哭祭之督府行朝死者不可
[130-54b]
勝數雖然死矣未有如公之出萬死而後死也微子之
去箕子之囚龍逢比干之諫伯夷叔齊之餓諸葛武侯
之鞠躬盡瘁備於公之一身矣自古亡國之臣未有如
公之烈也收宋三百年養士之功立千萬載為臣之極
不在於公乎非仁者之勇浩然而塞於天地之間者乎
公去今二百年順天祠公於學宫鄉郡祠公於城南公
之子孫祠公於富田富田之祠元季兵變為横民所奪
龍鳯間僉事李公飲冰復之正統間知府陳公本深繼
[130-55a]
之景泰間都憲韓公雍奏加諡號録用子孫今上成化
二年僉憲李公齡來掌學事以公九世孫繼宗入學俾
公鄉人周丕憲割田贍之是皆有功於名教可書故書
之以詔萬世之為人臣者
  雯峰别墅記
遡臨汝而上旴者千里山水名天下最善者三焉在臨
汝蘇山最善浮屠氏之宫也在旴郡王城最善親王之
所遺也在廣昌雯峰最善古今莫能知太守饒公秉鑑
[130-55b]
始主而居之湖西羅倫過而顧焉樂而不能去其右則
吳王芮之軍峰也其左則鎮縣之金嶂也其前則壺公
之紫霄也其後則南霽雲霽也尊者如帝卑者如臣比
者如友横者如屏卓者如筆簇者如臺殿甌者如城屋
涌者如波濤驟者如馬翼者如鷲踞者如獅象蹲者如
虎豹蜿蜒者如龍蛇繪如削如鑄如琢如神施鬼設不
可名狀雲霞往來變態翕忽合而名之曰雯峰焉旴水
中注迤邐迴抱如不欲去名之為雯溪雯溪之東兩澗
[130-56a]
夾流為雯澗支隴旁峙翼澗而出乗雯溪而止為雯岡
雯澗中𡗝平田沃壤可六七百畝窳地成池形若環璧
為雯池梁池而入池上為雯門門内通渠泉聲琤然嘉
木異石雜置左右為雯渠有堂翼然臨於渠上為雯輝
之堂合雯峰山水之輝也堂後為寓樂寓形宇宙之内
而樂於此也為安晦祠顯而居晦非安不能也祀先之
堂為昭孝繼述之善祼薦之誠昭其孝於祖考也雲消
日明重門洞開雯峰衆竒雜陳於几席之下矣合而名
[130-56b]
之曰雯峰别墅焉夫雲霞成章天之文也山水成竒地
之文也仁義成徳人之文也以地之文合天之文雯峰
山水之竒也以人之文合天地之文然後可以主雯峰
山水之竒也於戲有常者山也無常者人也有常主乎
無常主乎常斯文而已若尼邱之常主乎孔雲谷之常
主乎朱是己主人曰善吾今而後知無常之為有常也
於是乎書
  種徳堂記          張元禎
[130-57a]
南昌舊有獄在郡治左圜牆僅一畝積繫至千餘人校
者纒者縲者拲者桎者跂惟容趾蚋噆膚蟣嚙血恣其
腹滿而去牛之梏者鼷食其角疾之危者豎入其肓刑
未至殛年已盡算民罹此酷數十年於今矣山隂祝侯
以𢎞治丁巳來守於兹慨念而深矜之訟牒之所訴者
斷訖遣去不令入狴扉識獄吏囹圄常為一空然廷臣
之鎮巡總治於兹方岳之奠服統治於茲十三郡之有
訟事者俱集於兹株連根引實繁有徒南昌之獄難乎
[130-57b]
其畫地矣侯相府治南有舊老子宫買地貿之曰將此
天堂為地獄可乎遂因其地作屋以楹計者如干築牆
以雉計者如干前創大門中起巨堂顔曰種徳取臯陶
邁種乃䧏之義審出不服者來宅焉時巡按御史王聞
之曰弭災致和莫甚於此夫於災能弭而後和可致譬
之種田然稂莠既芟嘉禾自植徳之種也何莫不然獄
成於今年冬半不閱月大雪民占有年侯曰雪則瑞矣
其如獄民之寒瘐何躬詣舊獄新獄計口給薪米解縱
[130-58a]
眚災至二百餘人得釋者如脫焚出溺熙熙焉父子兄
弟相慶於道侯真所謂種徳者哉後之居是堂者尚體
侯心以種徳為事若馬其口孔其項以是而求臯陶謂
之種徳則末矣必教於是弼中於是制執頑叟服頑苖
俾一人有慶四方風動然後於徳為能種焉甫刑曰監
於兹祥刑謹以是為種徳堂吿
  重修白鹿洞書院記
南康郡白鹿書院入我朝翟守溥福起其廢李僉憲齡
[130-58b]
新其頽今嵗久復多壊矣蘇僉憲葵以内翰遷提學來
與巡按王侍御宗錫謀諸一二憲臣更為大新之院制
中為文廟為重門左為明倫堂為文會堂堂前為延賓
之館規皆仍舊而棟宇堅壯數倍兩隅列諸生書舎凡
二十楹間則多新増者明倫堂左故有三賢祠以祀李
賓客周朱二夫子而祔以陶劉諸賢位各以世列侍御
深謂非宜特創祠尊二夫子而陶李諸賢則别祠於其
西焉愚請於諸君宜因兹大新躋周程張朱四夫子於
[130-59a]
廟四配之次如朱子昔所舉行諸君咸以非著典不果
昔翟守之起廢未嘗延師聚徒李提學則禮聘賢士屬
各學有志諸生相與講學焉於時知為己而學有就者
固多然喜名不情者有焉飾詐希覬者有焉學者於此
宜浄滌名利之心力超名利之關不如是則不惟晦吾
道其負正學而玷此地也甚矣胡為乎來哉今蘇君亦
欲延師聚徒愚敢預為戒之以無負今日大新之盛舉
也侍御雅意興學激揚之餘凡新學宫於撫吉諸郡邑
[130-59b]
十餘所致力正學甚篤憲臣陸憲使珩沈僉憲清分巡
沈僉憲銳皆不忘吾道者是舉約費千金一出侍御與
分巡之所規畫官民無預總其事而責成於經歴馮𩦸
訓導雲龍江能則劉守定昌之功為多蘇君志行必大
振正學以副是舉愚紀其頌因以俟云
  金谿縣儒學尊經閣記     費 宏
金谿儒學久未有尊經閣有之自知邑事方公信之始
公鄞人也以𢎞治己酉莅邑治尚嚴肅務鋤獷惡膏枯
[130-60a]
醒暍用植善良既浹嵗政舉令修諸偷屏息夜戸不閉
公知民漸裕而力可用也乃禮飾典祠次及館署即徼
巡之舍亦必煥然更新而尤拳拳焉興學造士一日進
諸生而歎曰閣以尊經在他學皆然獨吾邑缺焉可乎
兹非徒觀美之事也三才之道四徳之用五倫之教罔
不於六經乎載之自古迄今與有君師之責者金華所
講蓬觀所校蘭臺所藏未有不於此乎尊者也况列之
學宫且設科條曰師曰弟子相與授受童而習之實望
[130-60b]
其始乎士而終乎聖賢尊主庇民胥此焉本吾於典不
可缺者而猶缺焉可乎爰相厥址得文廟之東隅隆因
窪益鞏用珉堅而閣於其上中為三間高餘四十尺深
與廣稱焉經始於辛亥孟秋越明年春季落之升閣而
望卓筆繡墩鷓鴣上幕諸峰莫不迴巧露異於軒窻之
下而金川清江二水左右映帶心澄目豁觀者謂山川
之秀有兹閣焉斯足以凝之自是賢俊之鍾當倍於前
日矣最役程傭且以萬數其勞與費蓋亦甚大也然皆
[130-61a]
取諸罰鍰民不與擾僅數月而偉觀聿成非公之才之
敏能若是乎閣成之明年公去為御史提學南畿正徳
甲戍公鄉人黄侯嘉㑹來為邑長復從而整飾之頃礱
石欲垂永久㑹公之姊子端公屠安卿按行兹邑侯因
以請焉遂備述公之善政而專使來徵予記夫處劇而
辦處脂而潔吏能是足矣至如飾以儒術治以絃歌則
必才且賢者乃優為之由俗吏而觀兹閣之建若不足
為有無者然意嚮所示瞻聽聳然吾道若加而崇斯文
[130-61b]
若增而重實俗化攸關而不可缺也公不誠賢哉予既
重黄請又慨念端公有渭陽之感乃為書其始末如此
嗚呼公之去邑幾三十年矣而人猶思不忘不近於古
之遺愛耶公諱誌信之其字與予皆成化丁未進士嘗
佐公建閣及今兹相與礱石者則縣丞鄭熙林文主簿
解文相李琳典史王綸何彦芳教諭徐恒陳廷用訓導
蔡材林挺顔欽也法得牽聨附書并書之
  南康府新城記
[130-62a]
春秋書城築數十傳謂慎土功重民力故雖時必書然
虎牢之書特責鄭之不能有蓋地有所必據城有所必
守虎牢巖邑可以限荆楚制諸侯而鄭之君臣乃忽焉
弗圖卒以資敵取侮豈足與論王公設險之義哉南康
前瀦彭蠡後擁匡廬控楚引粤為江右喉襟最要地顧
九江置戌聲援相及平時城類可緩恬嬉既久芽孽莽
伏變起倉猝則邑聚罔所恃焉前此北寇南侵浮江奄
至守者瘁於防居民苦焚掠迄今尚心悸太守陳侯時
[130-62b]
雨每慨然念之曰吾朝廷守土吏也守之不固責將誰
諉耶乃請於巡撫都御史孫公燧巡按御史屠公僑及
分守叅議黄君宏楊君學禮分巡僉事師君夔王君崇
仁募工伐石築為新城始於戊寅正月至明年正月成
其門五潯陽彭蠡建昌匡廬星子也而䟽水之關附焉
其環郭箭臺三十二其周丈十其高丈有八其形勢壯
偉足以保障一方其趾堅厚可永久而無壞侯之功於
是大矣侯以正徳丁卯由中臺來為守未幾以憂去壬
[130-63a]
申復來前後在郡凡十有餘年嘗再築土垣堙山實壑
崎嶇萬狀輒壊於雨易以疊石久而壞於雨者又過半
焉及是乃就緒其志可謂勤矣侯欲後之人知所由始
而圖其終爰走使來徵予記侯持己莅官老成謹厚政
先恵利務實逺名久益孚於上下故屢興大役民不怨
讟當道皆以罰鍰帑金佐之城事既畢其功之著於人
目殆與山而俱崇澤之洽於人心殆與湖而俱深又何
俟於予之書之耶予獨有感焉使侯不久於兹郡則雖
[130-63b]
有志城築亦無由盡其經畫之才使侯如他吏無愛民
之誠則雖才足以有成而亦未必能勞官事如此其不
懈也於是知用世者必在於志與才合而用人者不必
驟遷數易必在於久任以責其成夫然後天下之功可
立而天下之民可安矣兹城也陳侯始之使來者皆如
侯之誠能時而葺之其為民利庸有既乎此則予之欲
書而不容己焉者也侯字如霖𢎞治癸丑進士治郡多
美政屢膺剡薦城特其一事時相侯者同知張君祿而
[130-64a]
星子知縣王淵之則尤有勞於督役云
  新設峽江縣記
臨江所領縣三惟新淦最大環其境將及千里蓋兼古
巴邱石陽二廢縣之地而有之其舊屬二縣者去理所
遠皆百里深蹊峻嶺必信宿乃達民負恃險僻習為頑
獷賦役之輸供不時井稅戸口至有不登於版籍者豪
猾武斷莫敢孰何盗賊縱横雖追捕甚嚴亦不能戢其
為弊也久矣自成化改元以來上自撫巡藩臬郡守縣
[130-64b]
令下及耆民之更事者往往以分地設縣為請中更多
故寢而弗行大中丞武陵陳公嘗以大叅分守兹郡知
設縣之不可已及嘉靖甲申奉璽書有巡撫之責㑹是
邑盗起部落鼓鳴乃與鎭守太監黎公鑑巡按御史秦
公鉞陶公儼謀曰是由地廣人稠而統之無法縣之増
設可容緩乎以前議申請於朝既得允賜名峽江公乃
與巡按御史徐公岱以營建之事屬諸分守大叅方公
楷少叅陸公溥分巡僉憲髙公賁亨而又躬親臨莅相
[130-65a]
塞奠位定成式授之有司峽江蓋郡中一雄鎭也去古
巴邱僅二里許其地東俯大江西挹玉笥諸峰最為壯
麗而城隍之廟巋然尚存遂即鎭築城十里拓巡司故
址以為縣治拓驛舎故址以為學宫又擇其隙地為臺
院為分司為府館凡山川社稷邑厲諸壇及倉儲局務
隂陽醫學之屬以序畢舉經始於丙戌秋九月訖工於
丁亥春三月董其役者實郡守錢君琦清江令狄君冲
新淦令俞君稷而新喻令董君寅與相其成及邑令朱
[130-65b]
君簠繼至蓋亦有圖終之力焉縣既鼎新公遣邑博李
君公達來求予記惟天下之事有弊在於法者有弊在
於人者弊在於人則當因地擇人而不可歸罪於法弊
在於法則當因時更法而不可歸罪於人夫先王之法
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其大小繁簡各當其可
蓋鮮有不便於民者也今以一人而統數百里之縣疆
域太廣約束為難山谷桀驁之民自相雄長官府因循
不治且將如邊鄙溪峒之𡗝卒以釀亂而胎禍是蓋法
[130-66a]
之不善譬諸琴瑟不調所當改而更張然則分地設縣
誠有不容緩者矣顧議者弗決久無成功蓋築室道旁
欲書肘掣未有心切民隠而毅然以為己任者也陳公
子視吾氏既仁且勇一請不得必再請而後已舉數百
年廢墜之典而成於期歲之間問其財則出諸公帑而
民不知其費問其役則取諸傭直而民不知其勞且一
時同事諸公罔弗協謀畢力以為經久之計遂能旋斡
治機移易民俗除一方之患遺百世之安可謂兹役為
[130-66b]
無補耶自今而後專意撫字力行教化使嚮治之民相
安於田里桴鼔不警而吠厖無聲則存乎其人矣易所
謂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得非公所以謹始慮終之至意
耶公名洪謨字宗禹在江西剔蠧興利恵澤之及人者
甚多復興縣治蓋特其一事云爾
  重修羅田巖濓溪閣記     黄𢎞綱
雩都羅田巖濂溪閣者祠濂溪明道伊川三先生暨武
穆岳公陽明先師也創始於宋邑令周公頌續建於明
[130-67a]
太府邢公珣至督學蔡公克廉乃檄有司並五先生列
之祀典因其半燬而増闢之視其未備而加飭之者僉憲
沈公謐今邑令羊公修也慶歴間濂溪先生通判䖍州
嘗有逰羅田巖詩於時太中程公令興國遣明道伊川
見周茂叔疑即其時按巖列嘉熙庚子濂溪閣成勒先
生詩聞其風則思過化之所鍾而况親炙之者與巖亦
為黄龍禪師經行地武穆提兵平賊至固石洞訪黄龍
於巖下見而作詩宫寀羅公洪先為書而刻之石督學
[130-67b]
公首三先生及武穆矣并述陽明倡學䖍臺及門諸生
雩獨多於他邑合五先生而祀於一堂且曰道徳忠貞
其揆一也闢為三室中妥三先生左武穆右陽明及門
袁子慶麟何子春何子廷仁管子登四子侍坐於陽明
先生之室春秋率邑之同志舉釋菜合享焉嗟夫一隅
之地而寓五賢道本人存地由人勝後之登兹巖者景
慕嚮往之私抑又可知矣蓋洙泗之傳至孟氏而息千
五百餘年周程始復追尋其緒而有無極而太極定之
[130-68a]
以中正仁義而主静之說動亦定静亦定無將迎無内
外之論庶幾精一之㫖自是而後析心與理而為二至
陽明獨揭良知以開羣迷其言曰世儒之支離外索於
形名器數之末以求明其所謂物理者而不知吾心即
物理無假於外也佛老之空虚遺棄其人倫物理之常
而明其所謂吾心者不知物理即吾心不可得而遺也
昭然孔孟之宗矣後之景慕嚮往者其亦有感於斯乎
昔太府建閣時置堅石將樹碑記興廢以傳諸後恐泯
[130-68b]
於無聞文未就而石存予感太府之意且歴覩諸公相
繼之盛心追而紀之而終之以斯道之攸繫以諗夫邑
之同志相與無忘且有懼焉則兹閣寧泯於無聞已哉
  總制應城陳公偉績生祠記   張 昇
生祠出於人心感愛之不已在古亦不多見如石慶相
齊邦人慕其行欒布守燕燕人服其廉餘如王堂之平
盗張詠之安蜀是皆有以孚民心而民心自不能釋故
民生而祠之欲其常接於目而莫忘也吾江右屬郡有
[130-69a]
撫州偏在東南為大郡生齒繁而地勢坦其東鄉如長
林市可以四通而八達邇年嵗歉民饑强者成羣擅開
富室廪取粟無忌白晝横行莫之能當甚而操刃殺人
雖用兵亦莫可遏久之嘯聚山林時出肆行剽掠觸處
空村奔避不遑積骸成邱流血成川乃至鄰邦均被其
患劫貲財焚毁宅舎淫汙殺剥無有紀極慘毒莫可勝
言有司捕之往往失利江右監司以聞上厪宵旰之憂
詔廷臣議之僉舉南京戸部尚書應城陳公起之於家
[130-69b]
加都察院左都御史總制江南軍務南直𨽻閩粤湖浙
悉屬制之公不敢以私辭星馳至江右聞撫州東鄉寇
尤横甚遂先之請調廣西土兵數萬暨兵民等衆分布
毋城黎墟野塘三地皆寇要衝也各總以監司輩皆能
官也委副總兵張君勇統土官分領土兵各協心罄力
贊襄廟勝之䇿於正徳七年二月二十四日駐節撫州
二十六日夘時三地隊伍各奮勇進剿至四月初八日
班師僅四旬有二日兵無留行堅者無不摧深者無不
[130-70a]
入擒斬賊首從約計一萬二千三百餘生擒六百四十
八俘寇屬四百五十八奪回被掠男婦六十三器械畜
産無算夷寇巢二百六十五所燬寇舎四萬七千五百
餘間賊巢蕩為平陸人獲往來無間餘招復業良民六
百餘家乃擇要㑹改長林市為縣以安餘民於是居者
安行者順往來者絡繹耕者益力以致穡市者益衆以
通貨旅者任時以出入過者隨意以行藏變呻吟之聲
為笑歌變奔走之勞為安逸變殺戮之慘為戲劇天若
[130-70b]
廓而愈清地若鏟而益平百姓俱曰昔者何時今者何
時安傭之工非總制之功而誰功儂軰朝夕得以自由
輒祝曰願公位益髙往還得以自適輒祝曰願公夀彌
邵於是相與語曰兹特口祝耳曷若協力建祠肖公像
於中夀公功於無窮俾民瞻其像而思愛戴千載如一
日禮曰能捍大患則祀之是有功於民縁人心報祀也
公攘除寇凶非捍大患歟禮合報祀相率詣郡吿於常
熟陳侯言爰擇城隍廟隙地建祠一區正堂三間塑像
[130-71a]
於中兩廡各六間外總以門間亦如數貞松巨栢駢羅
於門内外蔚然直竦於時穡事大熟榖價甚賤百姓俱
釀新醁攜以登堂拜謁仰瞻公像儼然當時臨戎氣槩
莫不欣忭興思自是思之無斁愈久愈有生氣陳侯述
民情走使以屬予言予謂有功而祝禮之最重者也周
公嘗曰記功宗以功作元祀王命寧周公亦曰明禋又
曰休享是蓋以事神之禮事公也後世生祠之意其權
輿於此歟然而出於民舉尤難也公名金字汝礪由壬
[130-71b]
辰進士累歴至今官湖廣應城人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軍務俞公生祠記
吾江右屬郡有撫州撫州屬縣有樂安縣鄰永豐寧都
新淦豐城汀贑之界寇起必擾其境必經其途宋紹興
間乃割地置縣以治之然而重山峻絶谷道深阻民俗
頑獷入我朝宣徳間有賊曾子良嘯聚大盤山𢎞治初
有余瑞二繼而范安惟鄒仕興最酷且久横行鄉村焚
掠淫汙殺戮折割積骸如邱流血成河慘莫可言跳梁
[130-72a]
上下竟無敢當之者又合張元二屯郭山據大池聚衆
得三千有竒焚掠數縣駸駸及㑹省時郡縣各有寇㑹
朝廷簡命俞公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七省軍務
正徳壬申夏涇陽穆世傑知樂安縣事乃請於督府公
授以成算而親督天兵調達軍營已塘彭州防其西奔
調遼東軍鎮仲溪龍備其東奔調浙江軍深入龍險隨
便潛伏調大同兩廣軍以備追截委穆知縣㑹各路兵
以𠞰之乃令良民導軍徑攻大池郭山羣賊夜遁&KR0481
[130-72b]
崇仁穆知縣與戰三㨗擒戮二千有竒全師而還獻功
於督府俞公韙之樂安士民相慶曰昔也居者有桴鼔
之警今則安居而枕奠昔也行者有阻截之憂今則坦
行而無慮昔也征者有負乘之憂今則各安而樂業皆
向天稽首而咸祝曰此皆吾縣侯之功督府總制之大
徳也吾軰没齒而慕徳其能有窮已耶於是請於縣侯
建生祠以像俞公之形容而屬予記
  修上猶城記         黄仲昭
[130-73a]
易曰重門擊柝以待暴客此城郭之於民不可無也古
之聖王雖甚重民力甚惜民費而凡創立郡邑必建城
郭以衛民蓋亦計其勞費之害小而保障之利大是以
寧圖其大而不恤其小也若周之盛時或命南仲以城
朔方或命樊侯以城東方彼豈不知重民之力惜民之
費哉其意亦為是耳聖朝稽古為治凡通都大郡邊徼
小邑莫不有城郭以備寇盗承平日久漸以廢墮吏斯
土者無恤民之仁無慮患之智無集事之勇平居無事
[130-73b]
不能奮發有為圖以利民則諉曰吾不欲勞民之力費
民之財耳萬一不幸而有寇盗之虞民無所恃以守遂
至流離困苦民不聊生不知視城郭之勞費其輕重相
去何如耶上猶為南安屬邑在江西南徼萬山之中接
湖廣桂陽縣境民稀而地僻嵗稍㓙歉山峝愚民咸嘯
聚為寇邑民往往罹其荼毒宋紹定間邑令胡泓始築
土城以保障其民至勝國時悉圮國初因寇發鄰邑守
土者始循其舊址而修築之後亦圯成化間邑令董瑄
[130-74a]
鄭璽先後修築皆未及成而去今𢎞治之二年江閩汀
漳之間有小警朝廷特命副使張公整飭兵備兼領嶺
北道事越明年夏巡歴至邑慨然欲挈其民去危就安
乃謀所以築其城垣為久逺計適邑令章爵甫抵任亦
能以愛民為心亟庀工徒畚土以築不踰月而成公復
經理財用以俾章令募工陶甓而甃之肇工於辛亥二
月之望越六月中吿成周圍凡四百三十七丈有竒髙
一丈七尺濠濶四丈深八尺為門四各建樓其上為雉
[130-74b]
堞九百二十有五為守宿之舖十有三用甓以枚計者
二百九十六萬八千八百有竒用灰以觔計者一百二
十九萬一千四百二十用人以工計者五萬五千五百
六十有竒凡糜白金三千七十有五兩公所經理者三
之二其一則章令奉公之命而區畫者也是役也力用
於民而民不以為勞財取於民而民不以為費公何以
能若是耶誠以愛民之仁根於中而智足以周其慮勇
足以果於為事集而民不擾其見於設施者自有以大
[130-75a]
過於人也而章令能祗奉公命亦可謂賢矣哉章令從
其邑父老之請求予文以記公之徳恵於不忘予方慨
世之俗吏頽廢無為而喜公之奮發以有成故不辭而
記之公名璁字廷璧其先浙之處州麗水望族今為滇
南人起家己丑進士歴南京秋官正郎遷南昌郡守擢
今職居官廉而有威吏民畏愛其在南贑二郡政績可
紀者尤多此特泰山之毫芒已耳
  重修滕王閣記        謝一夔
[130-75b]
滕王閣故臨江渚嵗久圮廢遺址淪諸江流景泰間巡
撫僉都御史韓公永熙即其東岸構危樓取韓昌黎記
語扁曰西江第一樓無何復圮成化乙酉少司空莆陽
翁公世資出為江西左布政使見而慨之銳意以作新
為己任而三司諸僚寀亦相與協心贊成焉其規模益
大蓋易舊制為閣高四尋廣倍之深踰於髙尋有二尺
四周繚以回廊於是復稱之曰滕王閣而公亦樂從人
言無所改云閣前構堂髙廣半之堂左右庖湢之所咸
[130-76a]
備閣後復創觀宇以居習老子教之醇謹者數人俾供
灑埽役工甫訖功而公奉勅進右都御史巡撫山東濱
行巡按御史閔君珪洎三司諸君餞飲於閣酒半僉作
而請曰昔唐閻都督王御史中丞宴賓從於此而王勃
韓愈實為之序記迨今傳誦赫赫若前日事公新是閣
未幾而膺是寵擢珪等又得飲餞於此亦一時盛事也
無文記之不可閔君遂屬予為記時予方促裝還朝未
有以復也比者三司諸君復走書申前請予以滕王閣
[130-76b]
之瑰偉壯麗天下共聞而其景物觀逰之美在昔三王
韓子以洎我朝諸名公撰述詳矣一夔復何容喙辭益
堅而其請益至乃為之言曰古人建國必築臺以察災
祥時觀遊節勞佚閣之建即其遺意也豈直誇崇髙侈
富麗為宴樂計哉諸君政治之暇相與登臨此閣凭高
望遠而湖山數千里地宛在目睫間能不悠然而動遐
思如曰聖天子髙位重祿以寵吾儕今日大江以西宜
民之利寧無未興者乎而其蠧民之弊寧無未剔者乎
[130-77a]
學政寧無未舉者乎風俗寧無未美者乎獄訟寧無未
清而姦貪寧無未戢者乎饑寒疾苦寧無未周鰥寡孤
獨以及閭里行伍愁嘆之聲寧無未蘇息者乎於是歸
而同寅協恭益思所以處之則是閣之登實足以發舒
諸君之精神而興起其憂國憂民之美意雖數宴逰其
間非過也乃若畧政務以侈觀借壺觴以飾喜惟務己
樂遑恤民憂諸君必有大不屑於是者翁公所以重建
閣之意其在是乎其在是乎閣建於成化四年五月訖
[130-77b]
工於是年十月公之擢在訖工之明年六月也
  鐵漢樓記          彭 韶
賢人君子聳聲名於霄漢之上而能服乎當時信乎後
世豈聲音笑貌所能為哉誠而已誠而久則著而明凡
同是心者孰不信且服哉不然無是心者也非人之所
能為者也宋至元祐號為多賢溫公在政府東坡在翰
苑元城諸人為從官可謂盛矣當熙豐之後猶再植之
木於是紹聖之姦相嗣起羣賢貶斥元城劉先生落寶
[130-78a]
文閣待制知南安軍道改提舉洪州玉隆觀本軍居住
先生遂奉母夫人來寓寶界院又改少府少監未一年
復徙嶺南瀕危數四初心不變東坡推服之曰真鐵漢
也後雖召還終不能安於朝屢斥以死死一年宋有金
難嗚呼此豈人所能為哉南安祀先生於寓賢祠寶界
院成化戊戌東海張汝弼來為守暇攷圖志得之嘆曰
先賢故居其可廢耶適寺之右廊樓毁撤而新之於是
聶都小民獻梓木一章長九丈徑八尺數百年前物也
[130-78b]
㝠符期令衆議驚異既以成是樓題曰鐵漢蓋用東坡
語也使來請記噫韶何足以知先生竊惟名世之賢其
道有三曰合内外一忠難齊死生蓋常變始終之極也
先生忠孝正直言行一致未嘗有聲色貨利之好是用
獻忠效職吾無作焉内外不合乎遇惇則三貶官一再
徙惡地遇京又連七謫曾無望焉患難有二乎於豪制
之來檻車之徵談笑處之生死不一視乎全具斯道以
立於是非至剛者不能東坡之言豈欺我哉抑聞先生
[130-79a]
學於溫公公教之以誠且令自不妄語始退而櫽括七
年而後可則先生所立之卓其誠於中形於外歟後之
學先生者有所據依矣兹郡人士宜因賢守之表章學
先生之學他日登朝小用則師斯人大用則用斯人其
庶乎
  疎山橋記          徐 瓊
距金谿縣治西五十里曰疎山港口㑹八十四源之流
於此而入旴水焉旴水故道自潢汰渡東折而襟帶乎
[130-79b]
疎山寺之前後後故道堙塞徑西而縣西之衆流乃決
東西故道之間以入是為港口譬之闗弓為旴水今由
弦而道而港口直其注羽之括也泝港里許有津淵深
非可厲可揭初置木橋宋景定甲子寺浮圖行謙爰創
石橋國朝宣徳己酉如珪增屋之嵗久屋頽石墜如珪
徒清鎬重修焉橋三墩兩崖纍石仍舊貫餘則一新之
下貫杉木以承重中横株板以窒土上敷堅石以當輪
蹄周覆以屋兩簷衛以欄楯中龕以奉䕶橋之神規模
[130-80a]
制度髹漆粉黛視昔壯固美奐有加焉縱十有八丈衡
丈有五尺屋之間如縱經始於天順辛巳訖工於成化
乙酉計費白金幾三十鎰工千二百有竒甲申秋瓊先
翰林服闋清鎬請記其事時急命召未遑丙戍夏復來
京申請遂為之記夫以有司之事而寄一浮圖不亦重
乎鉢無少蓄乃僕僕於富貴之門銖兩以集不亦勞乎
假此有土有民而肯為之焉則不難而易舉不勞而易
集也彼其無責耳矣乃不難其難而勞其勞是果何心
[130-80b]
哉不忍之心所發也探其心而迹其事皆可嘉可書橋
故名夀安今易曰疎山蓋非求異乃從人之所稱也
  初建東鄉縣儒學記      田汝耔
東鄉者臨川之東鄉也其地以盗戢正徳八年所司具
請東鄉設縣以圖永安縣設為立學九年始頒印記至
初遣官署掌召割故學生徒約三四十人廬舍集焉是
年秋兵備副使胡公世寧始&KR0052畫營治撫州知府方學
甫宣力課功士氣日以躍如十年春汝耔東巡至於撫
[130-81a]
州按其邑延簡秀民殆六十餘人補學生員改令臨川
縣學訓導陳相攝主教事促有司亟完學宇夏兵備副
使楊公璋至督知縣黄堂舉而畢之適命官始任是冬
學吿成凡殿廡門池廚庫堂齋廨宇垣堵百務維新或
曰縣以盗設是宜講武何以文為惡是何言哉夫盗之
未平也以武及其平也以文教化者弭盗之萌爾是故
見廟廡則樔壘斯毁矣見衣冠介胄斯脫之矣見揖讓
戰鬭斯悔之矣見觚翰干戈斯釋之矣絃歌之音作金
[130-81b]
鼓之響息矣夫是之謂學未也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夫
婦長幼人倫明而道斯化之矣乃扁其學二齋東曰立
孝西曰求忠夫孝者徳之本也一孝立而萬善從之忠
者中也求忠臣於孝子之門此教化之義也
  重修髙安文廟記       龔守愚
瑞之屬縣曰高安聞人鉅公先後輩出然以其附郭也
凡朔望展敬春秋釋奠率致隆於郡學而縣學則畧焉
故學之規制或病其陋頃以四封弗靖守土者舍爼豆
[130-82a]
而軍旅是圖繇是廟學日敝不理予聞而慨之庠生謝
廷至自高安詫余曰君亦知吾學之宏整乎中峙正寢
墄平鞏密者禮殿也旁拓脩廊署置秩秩者兩廡也外
敞朱扉墉繚欄翼者㦸門也講有堂高爽而塏疏矣居
有舍櫛比而棋布矣有井焉甘而冽昔之泥不食者也
有亭焉完以銳昔之鞠為茂草者也蓋經始於正徳庚
辰之九日而落成於明年辛巳之首夏余驚曰何其神
也生曰我郡侯胡公之所修也公殄賊功成益整飭綱
[130-82b]
條拊循疲&KR1472郡以無事間嘗周視學宫大懼棟撓級夷
無以稱國家妥靈育才之意故於是舉為之尤力焉而
經畫有方民未嘗知役也願有以記其成余竊惟國家
之制凡附郭壇廟之祀皆主於郡惟先師有别廟焉隂
陽醫術釋老之司皆𨽻於郡惟儒學有别員焉其事重
其制詳也然修葺之事縣實尸之君子謂是役也崇明
祀可以言敬遵令甲可以言勤敏於集事可以言才勞
不諉下可以言公費不逮民可以言仁史克頌泮孔子
[130-83a]
錄焉予烏能已於言哉雖然所貴於更張者惡其陋且
敝也今也易陋以宏易敝以整奠謁飲射講歌逰肄心
目之間視昔有餘清焉惟為學亦然出之以高明光大
則不陋矣成之以精深邃密則不敝矣由是居為名士
出為名卿於以答聖明之遭而競前修之爽是則郡侯
之所望於諸士者也侯名堯元字廷獻湖廣蒲圻人以
明進士擢守是邦文行勞烈所至有聲此特善政之一

[130-83b]
  周濂溪墓記         童 潮
宋濂溪周茂叔先生墓在郡城南清泉鄉栗樹嶺之下
迄今五百餘年所謂濂溪書院則在其北相違五六里
許春秋釋菜之事多行於書院而墓則罕謁焉潮莅郡
展禮於書院因至墓所林木覆蔽榛棘叢生不能别視
乃命役人翦薙以入而墓冡纍然始見按年譜宋熙寧
辛亥先生聞母仙居縣太君鄭氏墓為水所齧乞知南
康改葬廬阜清泉社三起山次年壬子上南康印綬就
[130-84a]
廬阜書堂定室居之又次年癸丑先生不祿就葬仙居
太君墓左配陸氏縉雲縣君繼配蒲氏徳清縣君墓皆
在是於乎先生之魄既化於斯神豈逺乎曷不於此祀
之於是庀材命工創祠堂一所於墓前堂凡三間尸先
生像於中扁曰宋元公濂溪周先生祠中又别建愛蓮
室三間室前鑿一池植蓮於内本其所愛也前祠門一
所扁曰濂溪先生墓外又置民田地山塘四十七畝一
分零給付本郡道紀司都紀席元微掌領之收其所入
[130-84b]
以為祀事之需此皆出於公帑之羡者毫髮不漁於民
也數年春秋祭祀皆行於中祭畢墠土於墓而歸潮惟
先生本道州人而簿分寧知南昌又知南康軍皆我一
方之地而又没於此焉則此地亦為先生之闕里也先
生發伊洛之源上繼洙泗千載不傳之絶學而太極之
圖易通之書直與六經相表裏其功之大自孔子以來
未之有也先生已從祀孔子廟庭矣兹墳墓所在之地
學先生學而祿於斯者可忘其功而不為立祭田奈所
[130-85a]
以報其本乎禮鄉先生没尚祭於社先生没於此地而
祭於此地豈曰過乎誌有朱子祠堂記畫像記載先生
事實甚詳末學寧敢贅言以蹈潘氏銘墓之譏聊取建
堂置田年月記於石上使後有所考云
  臨江府城記         彭 綱
正徳八年癸酉冬十一月甲戌今太守方峯先生新寧
熊公新作臨江府城制始備也臨江有城昉於宋厥後
或修或圮元至正甲辰國兵克偽漢臨歸附因元之舊
[130-85b]
制千户所戍之後所徙城夷然週遭礫址&KR1384地隍池諸
門之闍猶存正徳六年夏六月華林盗入禍極慘烈於
是人心奮激思得捍衛明年公履任周視内外心惻志
奮乃理武事乃覈帑庾計可施則具言於當道度地籌
功鳩工庀器配役於民伐石於山址之以石累之以甎
結之以灰内外夾施經始於壬申六月至是訖工為輪
廣凡三百雉有畸為高凡一丈六尺有畸為女雉凡二
千九百四十二高視城身少什之七為厚下一丈二尺
[130-86a]
有畸上殺其實以磚石覆之以土其平如砥可以驅馳
運五兵為敵臺凡一十有八旁出城十之三為串屋之
楹凡一千四百七十一為臺門六架以危樓皆仍其舊
而加治焉惟西則夷其闍而重新之視諸門益壯為水
竇六皆瓮之以甓櫺之以鐵以泄淫潦之害為隍池皆
覈出於民與城&KR1384髙下而重浚之凡工與趨事之民皆
視其事而上下餼之直之凡費過白金以兩計者八千
三百七十而旬月犒勸不在是凡為費公皆隠度通融
[130-86b]
公帑所儲蓄而助以聽訟束金之餘與舊例商估繻直
所謂堂食錢者民弗與知也噫百年廢墜一旦復興矗
矗言言逶迤起復逺而望之則虹霓盤卷憑駕河山迫
而視之則隂陽經緯蔽虧日月民安其居戎息其心我
據其勝矣今夫成天下之事者有三曰志曰才曰時有
志而無才則疎而不合有才而無志則靡而不振志且
才矣而不值乎斯民企望之時則卒然使之未必不以
為厲已此古今豪傑抱志與才往往至於懊憤扼腕銜
[130-87a]
其事功之不見者為是故也惟公適是三者而佚道是
用此其所以克樹衆人久隳之峻功於反掌之間若天
設神化然公於是可謂能矣公名希古字尚友由進士
歴任刑部郎中至今官其為政因繩律以寓仁愛云
  浚渠亭記          徐 璉
宜陽官渠考諸志唐元和中刺史李公將順因郡民恒
罹火患距西郭外南行十里許舊俗名鯉魚潭下兩溪
夾洲相地勢築陂障水鑿石開渠延山麓引入城縈迴
[130-87b]
曲折可容小舟抵東門北隅注秀江其始為弭火災而
民田藉以䕃灌者不可頃計其志謀訏逺比之白公穿
池陽渠鄧艾開白水陂功尤過焉郡民目之曰李渠後
二百年淤盡宋至道中王守懿大疏之天禧年通判袁
延慶再疏宣和年通判孫琪繼䟽年久湮塞至我朝洪
武初劉守伯起重疏如舊迄今𢎞治年朱守華疏後壅
頽日甚正徳癸酉嵗璉來守抵袁江北嶺火起左右吿
曰舊有官渠備火久塞當疏予拒之曰甫下車未能反
[130-88a]
風以拯民災遽興征役勞民力費民財殆有不可未幾
旬日回禄三報民心驚悸予曰古渠之䟽或有待於予
也及詢吏民耆老謀諸僚友皆曰當䟽遂督集夫匠循
舊堰址疊石覆土高數尺濶丈餘堰固勝昔瀹渠培圳
決壅砌頽未半月吿成上下流通外而原隰坵畦内而
井塘池圃灌溉霑足居民飲食滌濯咸取給焉繼後防
微杜漸視其塞者即䟽之水流不息適今戊寅上已前
予與諸同寅巡行渠堰處見嶅谿委㑹地勢殊勝嘉其
[130-88b]
景而憩焉縣尹張參亦與畫經久之計欲建亭立石以
記事逾月亭完予攜僚友㑹飲以落之棟簷軒昻牕扉
耿爽背巖谷靣洄流穿石越嵌湍激潺湲前有怪石盤
踞巋然□然如企如伏其逺翠巒屛環列巃嵸傍村多
楓柟松篁近渚多蘭芷蔬蒲野花競香幽鳥諧鳴駭娛
心目予歎曰山水之景在在有之顧所遇何如耳㑹稽
山隂不有蘭亭則翠峰流觴付之荒没斯亭之作山増
其輝水益其媚信有徵乎令尹請予名亭以記予遜在
[130-89a]
座者各立名擇之少頃有曰香泉有曰清流予知香泉
蓋取醉翁瑯琊泉香酒冽之義清流盖取五栁東臯臨
流賦詩之義命名雖美吾懼後人欣慕異景將以為登
㳺逸樂之所與古渠通塞不加之意焉予欲名曰浚渠
使登斯亭者知為渠而建又知渠開創於前者如彼之
難繼浚於後者如此之易利澤及民者又如此大且逺
修葺䟽導自不容懈利民之功將垂之無窮豈特專美
於前哉衆皆稱善遂扁諸亭而刻諸石
[130-89b]
  安義縣治記         余 祐
古昔聖王徳足覆冒天下而邦畿之大乃止千里外此
則裂土分封不勝其多何也公天下之心固不視為已
有而地廣民衆澤難克周堯舜猶病博施濟衆况其餘
乎自夫秦廢封建設郡邑民失常主任令者率以所居
為傳舍更值疆域袤廣中人材力遂多滲漏民果奚賴
也哉是故衆建諸侯而寡其力賈生預處七國之良謀
也均分郡邑而小其疆豈非恤民保治之善䇿乎安義
[130-90a]
縣境舊𨽻建昌總一十六鄉其去縣治最逺者曰安義
南昌卜鄰控鶴依仁五鄉境界南接奉新東接新建西
接靖安鄰邑有不逞者率以其地便於隠匿而五鄉無
賴或從而黨之此盗之所以衆也𢎞治年間首賊徐九
齡徒從既衆拒敵官兵正徳戊辰逆瑾擅威毒痡元元
於是奉新靖安賊勢猖獗五鄉醴源等處亦各有賊應
之逺邇騷然時則監司憲副宗君璽督兵勦伐五鄉大
姓若楊振黄元受彭尚文等家各懐桑梓之憂共率子
[130-90b]
弟族屬佃從輔翼官兵一乃心齊乃力遂擒賊首而其
黨未盡平衆欲乘勝屠之宗君執不可曰嗜殺人者必
干和氣恐致他變孰與分縣治安輯反側俾自新乎於
是五鄉之地就其所謂大塘者設縣治以為民極藩臬
諸君僉謀既定疏奏報可適巡撫都御史孫公燧下車
之初慨然行之深慮盗以民貧而起若更勞費民之力
財非所以弭盗也而工役浩繁勢難從省乃多方措畫
凡可佐其費者小則便宜行之大則具奏取決於是一
[130-91a]
錢不歛於民而事克濟矣遂屬僉憲王君疇先視形勢
繼檄建昌令方鐸相厥土宜適刑部主事楊君鳯奉命
決江北獄事竣便道歸省楊舊邑著姓而主事君素負
才幹善處大小乃偕方令至大塘舊有地讖甚吉蓋其
地勢自髙而下分列前後横疊而大江之流初遶其南
折旋遶東然後長逝四靣諸山環拱近卑而逺髙五支
俱平衍澮澗分明形勢之美可想見也乃以中支為縣
治為府館中後一支為官衙再後二支為察院為布按
[130-91b]
分司為城隍廟中前一支為文廟儒學再前二支民庶
廬舍聚焉經畫既定僉憲王君崇仁來覈實仍㑹楊君
一一審正厥位凡為公宇一區各具門廊堂寢庖湢廨
宇吏舍監房周繚以垣若隂陽醫官養濟院預備倉罔
不完美經始於正徳丁丑秋九月逾年戊寅春三月遂
吿落成都憲孫公洎巡按屠君僑謂縣治既設當有名
稱安義雖専一鄉名義實美且不失舊即以上請竟不
易焉新篆印記肇置官僚而縣令王軾初捧檄至未幾
[130-92a]
遂罷去府判林寛署掌邑事銳意有為若泮池社圃起
運倉街渠更舖以次舉行時治基雖定猶未城也而邑
侯零陵熊价至毅然以為已任越明年政通人和呼父
老而謀之曰作邑所以為民也邑而非城如防民何乃
量其高廣計其所費伐石於匠氏造磚於窑户取市地
價而給散之均百姓力而搬運之民不苦勞翕然就緒
其四城有門急遞有舖龍津有亭南北壇壝之牆屋鄉
賢名宦之祠堂類皆侯之餘事也至是十室之邑百度
[130-92b]
具舉煥然維新五鄉之民顒然瞻仰昔之盗賊今皆化
為良善矣楊君偕予同官廣右因屬予追述其事將以
刻石用俾後來有所考焉
 
 
 
 
 江西通志卷一百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