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5 福建通志-清-郝玉麟 (WYG)


[138-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西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藝文序三/

  成仁遺稿序         舒 芬
予行篋有文山指南集二冊集杜句一冊吟嘯集一冊
又有疊山詩文集二冊歳久壊爛亦多磨滅病中敬補
綴之以是集皆行乎患難臨大節而不可奪者乃復訂
[138-1b]
其訛脫而宋史本傳與夫祠記銘狀祭文輓詩則取而
各附于後總題曰成仁遺槀付書林余氏刻之鳴呼仁
之難成久矣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自非果聞道者
烏能殺身以成仁哉二先生之成仁夫人能言之矣然
有繫於救敗存亡興滅繼絶世或未之知也乙亥文山
以勤王兵入衛即議建四鎮以却大敵執政者不從明
年知臨安請徙封二王鎮閩廣以圖興復執政者又不
從及元兵壓境始行其言則宋之亡而未絶者有二王
[138-2a]
也故雖國事既去猶足以延宋祀三載向使從其四鎮
之議而舉國以聼命焉則救敗存亡必有以大過孔明
而嫓休臣靡者矣疊山守信州大結民兵捍庇饒撫隱
然一長城也比敵退執政者欲假軍費罪之何邪明年
敵下安仁攻信州人遂不守則先生變姓名以去之宜
矣雖其才畧有非文山比者然十年之久猶拳拳以武
王太公之興滅繼絶望仕元之故臣是其一念不能釋
宋之仁豈有異于文山哉嗚呼使文山之忠伸于前則宋
[138-2b]
之祚未必移也使疊山之志伸于後則宋之祀未必廢
也然則二先生之所得于道者不其有以勝天乎哉一
死以成仁固不足為先生多雖然宋亡而文山幽于燕
者三年元人感其忠誠將釋之留夢炎曰天祥出復號
召江南豪傑置吾十人于何地夫天祥毁家以紓國難
身九死而不顧若十人者安知其終不死耶疊山匿于
建寧者十年元人亦屢詔釋江南有罪人矣留夢炎程
文海力薦而執之至燕夫枋得一也前日共擯之于宋
[138-3a]
而今日交薦之于元何耶是亡宋者固宋之宰相也非
元也殺二先生者亦宋之宰相也非元也不知宋之諸
君亦何負于宰相也哉
  康山忠臣廟志序
今之為政者莫急于興頽俗欲興頽俗在于正人心欲
正人心在於勸名節欲勸名節在于錄忠義忠義録則
名節勸矣名節勸則人心正而頽俗興矣嗚呼風俗頽
敗豈有如今日者哉予同年餘干令馬君宗孔以縣有
[138-3b]
康山忠臣廟年久迹湮四方弗聞乃圖康山形勝録建
廟顚末列三十六臣本傳附本縣忠臣孝子節婦及徃
來者弔古感懐之作以為志將刋行之請予序予按三
十六臣為韓成宋貴王勝陳兆先李信金昶呂文貴李
志髙張雄徐公輔劉義陳弼丁普郎程國勝王咬住姜
潤后明王德常惟徳逯德山汪清朱鼎裴軫王鳳顯王
喜光陳沖汪澤丁宇袁華鄭興曹信史德勝翟世榮常
徳勝王理王仁皆聖祖自將以征陳友諒戰死鄱湖者
[138-4a]
先是廵按唐君虞佐亦録是并豫章城忠臣廟所祀被
友諒攻圍死守者趙德勝劉齊牛海龍李繼光趙國旺
許珪朱潛張子明趙天麟徐明張徳山夏茂成葉琛萬
思誠十四人本傳忠節祠所祀死宸濠難者孫燧許逵
馬思聰黄宏四臣事為羣忠録俾南昌府刋行之夫御
史録一省事知縣録一縣事要皆以正人心興頽俗也
夫值聖祖方雲雷遘屯天命未屆乃有十四臣三十六
臣死戰死守以滅勁敵以定大業先帝以八葉天子而
[138-4b]
社稷有變得死忠者乃惟四臣且馬主事黄叅議猶奄
奄非壯烈者何哉嗚呼昔文帝出師託名雖正然革除
君臣之義自不能忘其甘心焉死者方孝孺黄子澄齊
泰練子寜黄觀陳迪王叔英鐡鉉鄒瑾魏晃胡閏郭任
盧迴侯泰暴眧陳繼之張紞景清卓敬毛泰董鏞曽鳳
韶髙翔宋徵巨敬山茅大芳王良胡子韶宋忠鄭恕陳
彥回姚善周是修顔瓌髙巍廖鏞葉惠周璿謝昇高不
危盧原質戴德彛張昺葛誠盧振龔太王省四十七人
[138-5a]
當時議臣揚已遂私寘名奸黨孤忠死義之意消沮畧
盡蓋亦深負文皇正大天地之情矣陵夷至于宸濠之
變則合城勸進而人懐二心激烈死忠僅見孫許然則
風俗頽敗豈有如今日者哉芬銜恤草土不暇論天下
事昨承新主恩命復職史官而馬君適有是請不覺感
慨抉發幽潛然詞不敢不嚴而錄不敢不備嗚呼此論
明則人心正而頽俗興矣
  吉水縣志序
[138-5b]
編纂採輯以為文難矣尚書春秋之簡帙得聖人編採
而遂作經不可見哉太倉周先生克之少有文名登𢎞
治乙丑進士授知莆田縣事以憂歸正德庚午服除補
吉水辛未政成乃編采縣中事為志未幾擢監察御史
遂持去不及刻行先生為御史百餘日以言事忤㫖謫
官盖不徒有文名者矣今上即位因召為江西按察使
僉事明年壬午建元嘉靖陞副使又專勅飭兵九江俄
而士有勇而食足而器除得留意文字乃函向之志草
[138-6a]
十卷使來屬芬曰將刻之請序之夫作志之意欲以定
一邑之治而推之四方推之天下先生自序盡之矣其
起凡之精立例之宻去取斟酌詳畧之當足稱作家則
今湖廣左布政使彭君景俊之序盡之矣予復何言哉
且志猶史也後世之史則子長孟堅推良志列封域山
川形勝貢賦猶史記漢書之有地理河渠溝洫食貨也
志列人物名宦猶史記漢書之有世家年表列傳也二
子雖多編採世本國語戰國策楚漢春秋及西漢故事
[138-6b]
成書而非盡出其肺腑然世之論文者必曰西漢論西
漢之文者必歸諸二子焉則是志也起凡之精立例之
宻去取斟酌詳畧之當與夫先生自擬以漢之司空輿
地圖而將以定治盖亦文之蔚然者矣予復何言哉顧
吉水為縣將五百餘年而志之作有待於先生先生作
志又十餘年始重臨茲省得督屬刻之莫非數也予得
係一言于此亦豈偶然哉
  送潘叔愚知豐城序
[138-7a]
天台潘君叔愚以進士出知豐城縣事縣之謁選于部
者李君璞李邦秀王公度輩來謂予曰吾縣在江西雖
與南昌臨川安福號名四大今則民之困猶南昌士之
盛不及安福俗之諺幸自詭于臨川其所謂厚民生振
士氣而益善其俗實潘侯是賴執事其代吾人以告之
乎予非通世務者其何能以是與潘君上下其論議哉
顧以目擊天時人事之不可曉者五事為諸君言之庶
亦可告潘君也夫豐城為南昌屬縣兵亂之後水旱蝗
[138-7b]
蟲疫癘畧無虚歲民之轉徙死亡在窮鄉下里盖有蕭
然為狐兔蛇虺之塲者若以為陽九百六之㑹人禍宜
爾則又今上中興鍚祚皇明之世此不可曉者一也南
昌税糧科則以當時無首義犒征漢之師者故視江南
諸縣為獨厚然皆須農焉出也近者災傷賑䘏輒及于
市井𨽻卒之流壟斷商賈之家而耕夫餉婦之塡溝壑
者曽不得粒食則亦已矣然蠲租免税之詔深意憫農
上下復雷同廢格之此不可曉者二也水利之興以為
[138-8a]
農也近乃堰文昌以申風水之説壋章貢之横流以圖
必不可成之功耗斁侵漁動以千計民勞而且怨矣至
于陂蕩之濬隄防之築眞切利農之事畧不究心此不
可曉者三也綱運以足國供貢之義也故時或重災亦
不遑恤夫何民方傾困倒廪以求鷄犬一夕之寧而部
使者輒復坐縣㕔勤敲榜利歸于胥吏之谿壑而置之
姑息此不可曉者四也養軍以衛民也以不得擅調而
籍民以為機兵則亦已矣近者地方有警復召鄉兵或
[138-8b]
父子兄弟之竭作而責以死命所謂兵機者徒以環衛
官長且資迎送之觀美此不可曉者五也予聞潘君抱
博古之學經世之志固有大行之日茲行也雖牛刀小
試若此類者其亦肯慮及否耶茍豐城之民安亦可以
為旁州例也諸君既有鄉國之憂其以此告之可乎諸
君曰是在潘侯也願次第之為序以贈
  江西類序          王 瓊
盜賊初起則易滅勢已滋蔓則難圖此必然之理也正
[138-9a]
徳間江西姚源華林諸處頑民恃險為盜有司專務姑
息招撫遂至釀城大患殺死方面官剽掠郡縣朝廷命
都御史陳金治之調廣西狼兵始得撲滅後賊復起命
都御史俞諫同巡撫都御史任漢處置或剿或撫議特
兩端久而益熾卒之逺調保定達軍及遼東邊兵徃征
始克平定江西用兵前後連五六年勞費無算此勢已
滋蔓難圖之明驗也厥後徐九齡賊起兵部議奏乗其
勢未猖獗急督捕之不數月擒斬盡絶此盗賊初起易
[138-9b]
滅之效也然欲所向除患未然非素假之以權則亦不
能成功我太祖髙皇帝親經百戰深知兵機不可牽制
遲緩所以律條明載若遇草賊生發許乗機調兵襲捕
雖非統屬亦許互相策應及申報軍情互相隠匿不速
奏聞因而失誤軍機坐以斬罪皆謹始之法也自徐九
齡後本部申明隠蔽之禁假借便宜之權江西盗賊遂
得止息及寧藩叛逆不待天兵下臨江西之兵自能平
之而禍不逺延豈非申明律禁兵權素得所託而能速
[138-10a]
致成功如此哉
  廬陵忠節録序        歐陽鐸
元進士彭先生士奇有廬陵九賢事實録録吾先文忠
監丞巽齋楊忠襄文節胡忠簡剛簡與周益國文信國
而九崇徃之意厚矣我朝正統間廬陵知縣張侯叔倫
因舊録取誌銘諸作補巽齋事取劉岳申傳補文山事
次第世代進監丞于忠簡上益以像贊名先賢録語在
布政使李公禎序中茲九十有四年漫漶弗傳富田張
[138-10b]
頡氏購舊録重夀諸梓有請易先賢為忠節者以鐸系
聨六一摹以見眎且問名竊惟九數辭也先統辭也以
為吾鄉賢不可以數拘也故統之然忠簡有祠實奉德
音監丞使命不屈死剛簡論事貶死與文節等巽齋雖
死家然疏抗龍顏志不在忠襄下曰忠節不亦近乎浣
洗再拜式瞻遺像冠玉森然生氣如在想形容于贊辭
得本末于紀傳於戱天之生才不能數見漢唐盛衰危
亡之際非無名臣大較四方之人也宋嘉祐號稱極治
[138-11a]
我文忠公實輔其成靖康而後陵遲矣我先正或以危
言直道捄其失或以功烈文章起其衰訖乎革命有若
文山之從容就義凡稱抗節者未有若斯其善也宋三
百年而吾廬陵先賢相與為始終如出一時是孰為之
耶我國家聖聖相承億萬斯年吾黨之士尚有修文忠
之業者乎鐸學荒力孱慚負家訓茍有作者亦足以自
解若頡之好義尚德割田給族為義塾以教族子弟與
此舉皆不愧文山里人是民之則也
[138-11b]
  泰和徵總冊序
都邑有大利病聞之自昔亦嘗為民誦言之良有司少
加意足用為賜乃今興革克覩其成詎非六鄉一大快
事哉嗚呼圖冊不清賦役不得其平矣民病有大是者
乎正德己巳陸侯汝亨除邑令同年各以意見言治狀
予時年少狂率笑曰安用是切切辦治無亦於縣總問
之耳是十九人者操贏縮之權與上下敵能使私輸先
公家完其罪盖有浮于舞文吏者陸侯踰年索弊端除
[138-12a]
虚賦殆數百石成易見冊然不知十九人者安用得脱
後十九年陳侯梅甫莅政因以告陸侯者告之梅甫把
諸總宿負震叠之得首實免又令民間墾田自占起賦
成補虚查隠冊苐糧未歸户而坐諸田田且為謾此猶
總之遺奸也然大端已露内有公家之案外書冊流布
不可以湮沒至是王侯堣齊學收涖政訪求徃事得書
冊善之又于義民郭元暢所得易見冊兼取其意而惜
其未盡爰禮召元暢暨劉天祐陳德昌楊南康意五人
[138-12b]
者于㕔事後監總算揭查得飛詭官米五百三十石有
奇民米七百七十石有奇夏米五十九石有奇交徵米
三百石有奇尅日致里書人户參伍究竟竟歸其飛詭
而豁除交徵以從于一又委都長百一十人比對除收
以户合甲甲合圖圖合都都合縣額無弗備矣顧冊底
在官民不能周知乃摘四總數刋書布焉予為題曰徵
總冊言徵則可信也夫得其總則有所不合者各于其
總乗之寜至于絲棼不可竟耶予前承里役悉自運使
[138-13a]
甚于時鄉不皆行侯今推之通乎一邑此法與此冊俱
存侯之仁澤烏有已哉烏有已哉或言正本清源非丈
田不可君撫南畿蘇松嘗行之矣奚至於鄉難之曰僕
去官即一老農夫耳敢用已私撓官家事念吾邑虛糧
非無可歸者如彼病者汗之當自愈峻而下之恐反延
心腹之憂耳曰邑人復有告丈者如何曰雖稱二三都
其間實不過數人今都統既析摘丈之無不可者失一
猿勤一國野人誠不免過計聖王以人情為田無使堣
[138-13b]
齋獨抱苦心焉
  泰和縣住勾軍冊後序     陳昌積
昌積頃辱巡臺孫公移檄相問復書幾千餘言大抵謂
勾親丁以補伍缺其載于令甲者重矣前後臺察綜核
其名實援清查五次之例以為宥者亦既屢矣今也官
若傳舎而案為虚器老書猾吏代認戎版為筆莊任意
乾沒巨俠富軍歲納季錢于兵掾原文盡除取逃絶而
蠶食里甲匿批迴而狼索倍貲所尤毒者捕力不勝簽
[138-14a]
及牧豎聊應勾補簽朝不謀夕之傭而充長解長解之
費至賣婦孥為給而牧豎則未及識總旗之面已逃且
故矣嗟乎黄放白催之弊豈獨賦斂為然耶今振法洗
奸酌可宥與應遣之宜而使軍實民恬以張職不有賴
于今之賢達人乎孫公握六察之權擅一時之望不以
予之疵賤而并棄其言復曰核哉子之説也是時公以
便宜釐宿弊剪機利之徒頗多嗣將丁盡户絶及挨無
名戎籍例該免勾之三事覆核上請俱奉㫖住勾公尋
[138-14b]
檄屬司類造清冊上之兵部及分達各衛所令敢有擅
勾者罪之違㫖于是泰和得住勾者四百九十九户予
因里巷之懽復啓謝之畧云三事上聞矜可恤而雪釋
除惡務本遞應遣于風馳此公學道愛民之實施也公
復書又有曷足以堪之語是非虚已守職而肯撝不自
功若是邪世嘗言為大于細圖難于易為治法以公住
勾之三事觀之若細易而無濟于艱大矣然今之患正
坐當事者徃徃玩清勾之法為細易而不以為功名既
[138-15a]
不能立恩于行法之内又不肯伐弊于毫釐之萌徒拘
法故而了勾當收弱惰以塡格目竟釀師老兵耗之禍
本一遇黠寇輒不能支是豈令甲使然哉抑豈特機猾
之罪哉予聞深謀之士有為國設權宜之策謂南人脆
不任兵莫如追發在伍富俠之募鏹増養在伍常練之
餘丁如古顧役之法則彼樂于足食而此幸于免役何
患士伍之不精實而奮勇裁弱惰之冗食置出格之爵
賞隨方以募土壯而又破除文法推心置腹何患土著
[138-15b]
之不應募而蠭起一時當事者皆致身協勞内外策應
以實施行罔從中制不徒張虚形匿實禍修彌飾之事
而鈎上牽下使軍恬民熙于敵愾守固之間南北各自
為當則大固可細而難固可易也是議也公其以為何
如古者不為官擇事公將無意于今之艱大而豫思長
駕逺馭之猷乎郡司馬敬所陳侯視泰和事謂住勾軍
冊民不能家覩而户曉恐後胥得因縁為奸以厲民乃
梓之成書里給一帙以為世慿侯盖以勤恤民隠為心
[138-16a]
乃掇所嘗徃復于孫公者序諸其後而因以質之
  江西圖序          桂 蕚
江西古揚州地當吳楚閩粤之交險阻旣分形勢自弱
安危輕重常視四方若保境和民則九江獨據上流牽
制沿江州郡且宻邇南康濱臨巨湖盜舟四出不可無
備南贑之門則汀漳雄韶諸山㑹焉連州跨境陵谷茂
宻盗賊之興斯為淵藪故設巡撫重職提師以臨之袁
州地逼長沙逋民客户頗難譏察而南昌建昌饒州宗
[138-16b]
室固在民疲供億視臨吉瑞信撫諸郡殆有加焉故凡
江西之民朴質儉苦有憂勤之思𢎞治以來賦役漸繁
土著之民少長者多不務穡事出營四方至棄妻子不
顧而禮俗日壊惡少間出矣
  崇祀練忠貞實紀序      曽同亨
練生綺閩長樂人忠臣練公子寧之裔練公故新淦三
洲里人後割三洲屬峽江又為峽江人以故今兩邑並
祠祀公當患難時駢首就戮禍逮九族子孫轉徙異鄉
[138-17a]
不知凡幾而居三洲者至嘉靖中僅逺孫一人貧而寄
食鄰家羅文恭公過之惻然憫念為詩以志感慨葢公
沒子孫不獲以衣冠奉爼豆者二百年矣即長樂之有
練姓峽人不知也㑹生之兄纓以善書從遊其同邑余
年友陳司馬門下司馬公有子計偕北上攜以俱邂逅
余里中楊孝廉應祥以語峽邑劉孝廉甸歸遂首倡同
邑人士聞於邑侯沖宇黄君君慨然曰有司以崇奨風
化為首務境内忠賢孰踰練公訪求苗裔俾奉祀事於
[138-17b]
以彰徃勸來政有大於此者乎為白於督學使朱公遂
檄長樂徵練公後堪承祀事者檄凡再徃又踰年綺始
至時郡大夫髙公益崇重合詞請於督學使者海寜查
公下所司以綺為縣諸生俾奉祀練公祠隨考充附學
肄業如例又為撥學田若干畝以居食綺暨其妻子其
事始末詳陳司馬記及劉孝廉呈詞與一切公移中於
是生彚次成帙及採郡邑志暨名賢諸作凡闗公行履
者悉附焉題曰崇祀實紀謁余為序余徃考革除間死
[138-18a]
事諸臣始末未嘗不壯其志而悲其遇也然自文皇帝
有使練子寜尚在朕固當用之之語士大夫莫不欲縁
此為公表揚之地然自兩邑祠祀之外竟未有能推文
皇之徳意為公破例請恩於上録其子孫者至於今始
及以綺為邑諸生授之土田俾供祀典黄侯及郡大夫
褒崇忠節之意可謂至矣然更九朝始有茲舉所謂事
如有待者非邪世常謂公之後寥寥不振頗疑天道報
善之爽然以余所知即同時如齊黄天台諸君子之苗
[138-18b]
裔皆然不獨公也豈非天地之精英寄於人者止有此
數或為道徳或為勲業或為節槩或為文章有所獨擅
於此者則不能無所虧欠於彼况公與同事諸君子精
忠大節名與天壤俱敝扶輿清淑之氣萃於躬者多矣
則世俗之所謂福澤少靳於當年而有待於久逺亦天
道盈虚相尋之理無足怪者雖然鬰極而發茲其時矣
克纘忠賢之緒佑啓後人使公侯復始兆於今日以無
忘賢師帥惓惓嘉惠之意是在生勉之余不佞輒因其
[138-19a]
請敬次其語簡端因致願望之私如此
  贈俞宜黄序         歸有光
國家於州縣之吏多從布衣諸生選任寄之以百里之
命未及三載輒遷去而課其賢不肖悉聽於監司凡監
司之所奏罷者固不論至其所薦舉必極其褒美雖古
之龔黄卓魯無以過夫龔黄卓魯未必一歲而成則今
之薦者過龔黄卓魯逺矣然及其遷以去也其為州縣
猶故也而未有稱治者如此則吏之賢否果皆其實乎
[138-19b]
抑其為名者之多耶而上亦以名求之而已其於名果
何益也余識宣平俞君君為撫之宜黄獨其志汲汲於
民而無意於為名然而名亦歸之至考其實則惟以平
恕為心而未嘗刻覈以求一切宜黄在山中數燬於兵
君為縣草創而能視如家事自神祠學舍縣廨橋梁之
政無不悉舉凡此皆非今之所以為吏課者君獨汲汲
為之無不辦治至其為政又持平恕則今之吏吾於宜
黄推首矣雖然君亦有遇焉夫縣之士大夫為士民之
[138-20a]
望其知吾政尤明於監司然茍非其人未有不以私故
撓法者其求於有司者無已也稍不如其欲而毁隨之
矣宜黄之仕者盖少今少司馬譚公獨能戢其家而一
聴於吏之治其於有司無求也故無怨焉且又加敬而
為之延譽君於是曰司馬公如此吾於監司自今無得
罪者矣至于比縣之吏亦以媢嫉傾排者多以故毁譽
不明而監司亦無以得其實吾友蔣子徵在臨川與君
雅相愛故推轂之君以此益得展其志穀梁子曰志行
[138-20b]
旣通而名譽不著友之過也余以是又仰少司馬之盛
徳與吾友之賢非獨宜黄之吏治獨善於今世云戊辰
春與君同入覲還共舟因得熟語而備知之渡江將别
書以為贈
  送張子忠之任南昌序
張子忠之令南昌也孫子奇趙元和與凡同事於禮部
者二十有六人於其將行相與餞之而屬序於余凡序
之為處者送行者之詞也余又辱與子忠善因不敢辭
[138-21a]
盖昔夫子與其門人論政載於論語之書甚詳雖其為
言不一然皆為政之道而於為政之事未嘗及之求其
一言以盡之者曰君子學道則愛人而已今世之所患
不知道而不能愛人夫不知道而不能愛人其為猥瑣
恣睢之徒固不足言至其有所樹立號為能吏者不過
徒事聲跡之間一時赫然炫然衆人以為美而天下之
元氣日以耗而有不自知者世亦何賴於此故學道而
能愛人不當復論其水土之風氣與夫時之變化而無
[138-21b]
所不可辟之水能流而已至於為灉為濋為瀾為波為
潛為滸為沱為洵為沙為濆為&KR0648為氾為淪為涇惟其
流之所至不能豫期也君子能為道而已至於為栗為
立為恭為敬為毅為溫為廉為塞為義為平康正直為
彊弗友之剛克為燮友之柔克為沈潛之剛克為髙明
之柔克惟其道之所至不能豫期也夫非特令於揚粤
之間宜也令於齊魯燕趙秦晋之間亦宜也雖至於入
為九卿為天子之宰相宜也今南昌三司治所大吏鎮
[138-22a]
壓於上可以抗而或有所當承可以隨而或有所當執
且又獨無所以感動諷諭之乎士大夫登朝著與其居
於鄉者繼踵接武裁以法逆於情通於情骩於法又獨
無至公大義且於道徳之重者不可隆南昌髙士之禮
乎其民好訐以訟懲其狡猾矣獨不可使吏治烝烝不
致於姦乎財賦不若吾吳之繁重而上供之不可廢搜
其隠匿矣獨不可恤其災害而蠲以與民乎地介江湖
盗賊多有殱其魁傑矣又獨不可使聞教令而解散安
[138-22b]
土樂業如渤海之政乎昔太祖髙皇帝建都金陵與偽
漢爭天下諸將血戰堅守豫章以挫其鋒迄成底定之
功今忠臣廟在焉然二百年來强藩不軌蠻夷竊發江
湖之盗無處不有而議者以今日三陲多警惟江右晏
然以是為子忠喜是猶以劇易利害言也吾所言者道
而已矣吾聞安成有鄒祭酒吉水有羅諭徳方居深山
講明聖賢之學子忠試徃而質之必以吾言為然也
  張氏續修旌忠録序      胡 直
[138-23a]
吉郡忠義推文丞相雖孺婦咸知誦之然不知其一時
景從艱闗勤王則邦之子弟居多若張履翁之徒是也
履翁生永新巨宗官學士院檢閲雅與丞相妹婿彭震
龍善當丞相督師嶺外柬震龍為援履翁聞輒傾貲起
義給邑人顔司理偕震龍為城守候王師不至城屠死
之三族為赤悲哉入國朝𢎞治丞相得專祠故里震龍
配食獨遺履翁嘉靖間御史李公採公議疏諸朝履翁
竟得從祀而吉人士聞者莫不咨嗟詠歌尸祝肸蠁宛
[138-23b]
有生氣履翁之裔始散避茶陵安成者代有顯人其居
泰和沙里自學正君惠幾傳登正德戊辰進士為煥煥
弟某等感先烈榮國典因錄刻省郡志所傳履翁死事
及蒙褒顚末題曰旌忠屬余友王尚涵氏序諸首今二
十餘年梓燬孫元澗等又續刻之請余為序余嘗怪荀
子言性惡及讀其書曰物之動者有氣而無知禽獸有
知而未有義人生有氣有知而有義夫人有氣有知而
有義則性未始惡也荀子之言不自左矣乎今觀履翁
[138-24a]
事余益知人心之義之不可後也孟氏云所欲有甚於
生豈不諒哉雖然自宇宙來未有若丞相之義烈亦未
有若從丞相者奮義之多也即後之崇報雖人列俎豆
祗益為勸曷為繁當其時余邑死事劉士昭出鍼工余
宗靜山當敷天為元矣而獨以一夫操耒抗之其事猶
最奇士昭未知得從祀否靜山後履翁十年始得從祀
祀不祀不足言余獨信人心之義不可後而又慶奮義
者之必有後也序可&KR0230乎亡何元澗等又率其家之遊
[138-24b]
余門者曰朝儒朝海暨余妹壻可大偕來視成遂奮筆
著之篇端
  南昌府志序         鄧以讚
南昌故闕志有司者多以為空文無所用之新安范大
夫至輒留意於兹踰年遂有成書夫志紀利病昭懲勸
可為空文乎哉盖其起教於微渺而轉習於㡬希務於
弗急而收於無功所為用非俗吏所窺矣然未易言也
方大夫初發念輒移書屬余山中余抱區區之心有年
[138-25a]
矣惟以郡志比列國之史易而為之其傳不逺故屬章
友本清為謝不敏蓋余深惟孔子絶四矣所為筆削自
信於天之春秋然後能以天信人曰斯民也三代之所
以直道而行也夫豈數數然偵人情以自嚴邪吾輩意
氣不惟猶在天人之界即尋常發語如泥濘五寸須說
一尺往往而有則安敢與於斯文誠懼一語或浮諸凡
失據矣且史有專官其紀載皆當日所睹聞此之為志
則欲以數百年後臆斷其事矣如田賦日倍於徃其増
[138-25b]
必有漸也吾欲求積重之故而户書無徵也何以議復
嘉靖之壬午乙巳歲嘗饑矣自上援之幸有孑遺今室
如懸磬野無青草吾欲求所已試為今日請而宦績無
徵也何以贊畫人之不同如面或跡是而心違或始修
而終戾必耳目所及然後得其情狀吾欲察於衆好衆
惡之中而故老無徵也何以決去存由斯以言即余有
以自信能無遺憾乎故曰未易言也廼大夫不謂然也
直以身任之曰豈可以當吾世而仍其闕且余為一圻
[138-26a]
而圖之何弗信之與有於是開館延賢廣漁獵重依違
其為心亦勤矣猶自處欿然與衆共之豈不誠斤斤哉
江淹曰史之難無出於志非漫言也然大夫有意乎明
徳新民之學久矣其精神淪浹盖在言語文字之外自
今吏茲土者率大夫之衷從於寛政解紓民困而生茲
土者亦臨深履薄專一精魄以起地靈則上下皆無違
心而有嘉德庶㡬大夫所為用矣乎顧余察國人之心
其孝子順孫多急於明先徳也容可既乎余能為大夫
[138-26b]
解矣可以書傳者名不可以書傳者神無所以不朽
書無益也有所以不朽不書無損也此虚實之説也且
修徳於明者人紀之行善於隂者鬼神紀之無以鬼神
為㝠㝠由枝葉之榮昌而所紀可知也其於人何必急
急耶余故欲父老子弟冥於不必事而嚴於無所待斯
為善矣余將以此廣大夫之用於其請序也并為書之
  南昌府志序         張 位
休寧范公之守南昌也思日孜孜以興教起敝為己任
[138-27a]
甫下車索郡圖志無從覩焉既訪於比部方公來崇暨
余弟上林丞化得舊本二盖創於某年俱寢未布公慨
然曰文獻故郡志可闕諸是誠在我政暇乃與文學章
君潢等謀之時余在京嘗以書見訊余方供奉講幃樂
贊其成而未有以對也萬厯丁亥冬余乞病歸山公訪
余草堂譚志事欲俟余一言而定余謝曰僕病未能也
竊聞志猶史然昔嘗濫竽實録㑹典之役每將事豫發
金匱石室所藏下搜諸司掌故不啻詳焉猶病闕如蒐
[138-27b]
羅其備乎&KR1258詢其公乎公由是檄所屬州邑採典實移
書鄉先生下問三老訪求故家遺俗而佚事多有徵焉
公曰庶幾可乎余曰未也竊見國家凡有纂修必開館
屬事公曹具草以上於總裁反覆參校始克就緒百工
居肆業其成於專乎公由是擇公署之靜闃軒敞者増
延博雅設饗醴供餼禀分局而專責成公復以人物見
詢余曰斯志也非所以論於史矣愚何敢與聞史道去
取嚴斧鉞鄉黨恂恂尚厚孝子慈孫之情可盡徇乎是
[138-28a]
在主持風教者採月旦精疇咨發於一旦若揭榜標題
孰得而議焉公頷之遂以所成集如干卷質之萬督學
鄧太史余亦幸得卒業公因以序見屬余考按圖牒俯
仰今昔而論其世山川無改氣運推遷良用憮然太息
於斯昔髙皇帝神武服海内獨提全師與偽漢爭衡始
定豫章故形勢為天下重盖全省江南中原而南昌又
當列郡之中也國初建草昧闢鴻荒休養生息二百餘
年於茲中間潢池㺯兵逆藩窺鼎雖不無多故尚晏然
[138-28b]
號稱樂土以故老所傳自𢎞正逮嘉靖初官政簡易旄
倪嬉里氣龎而俗樸士者循循本業砥礪清白官有餘
蓄民有餘藏不數十年而風景頓異矣若溜建瓴波東
注力挽之而卒莫可挽也今方㝢謐寧無旁發意外之
擾天子嘉惠元元百司奉上意蚤夜勤恤蒿目而憂其
患科條功令絡繹日頒於下始用宻救疎而其疎也更
在宻用隆救汚而其汚也更在隆用節救耗而其耗也
更在節吏治民艱有若不能為者由一邦而天下可知
[138-29a]
矣審變通而與民宜之非志曷稽或曰存則人亡則書
固矣自有郡以來良二千石彬彬相望治果能為有亡
曰不然理家者而欲長善厥家凡田舍庾篋紀綱臧獲
手自擘畫無遺謀尤必盡登簿正庸便稽覽而貽後人
國醫之為療也方脈品劑攻治輔養之術自出工巧又
筆諸類案藉以傳世充此志也仁也公夙講一體之學
理官如家視民不寧猶痌瘝乃身斯舉也亦思其仁之
有寄而已連歲苦旱澇饑饉頼公拯救多方公為政崇
[138-29b]
風教重農桑學校斤斤古道耻為俗吏夫天下事廢不
舉坐闒冗者託鎮靜以偷安旁觀者不肯自為又媢人
之為動煽危言阻格盖事無全善倘憚毛舉而逡巡却
歩是何務之能成寧惟志也乎哉吾聞君子之為政也
居有所樹去有所遺跡公今日之為樹且遺也誠卓以
逺矣
  重修南昌府志序
明興志南昌者亡慮數家其軼者毋論已𢎞治之季山
[138-30a]
隂祝公嘗有纂次㑹更喪亂厪有存者迨萬厯戊子休
寧范公藩伯之籍傳而數百年之放失舊聞畢集詎不
斌斌有徵哉丁未郡署災志燬莆田盧使君以博雅名
郎出守是郡百廢具興堂構煥然鼎新則嘆曰郡有志
猶家有籍也室新籍廢可乎夫太上因之非一切沿襲
舊貫為也間繙後先兩志則倫類殊相徑庭懼其歴嵗
滋久或多遺複遂因而整齊之接其後事訖於今茲捃
摭罔遺博收約取不開局不延儒不借聚訟之口以遺
[138-30b]
作舍之譏而刪述壹禀於獨斷暨陟陳臬之明年殺青
始竟謁余序之往藩伯竣事余竊嘗與聞之語具在往
志中不意老眼復得與於鉅典請理前語而申之可乎
盖載筆一方與執簡東觀體裁雖異均之史之流裔也
概諸書法豈避謹嚴國史囊括盡乎函夏所表見非重
鉅不與其義例恒儉郡邑所志正備國史所不逮也即
米鹽細屑鄉黨自好例得廣記大抵掌故易稽尚論難
定名人魁士耀日月而抗雲霄暗中摸索亦得士有百
[138-31a]
行苐取節焉亦足以彰磨礪古來善善固貴於長也夫
讚者在堂訾者在户悠悠丘里自昔難諧惟是直道為
公三代於今未泯盖操筆之視操行一也寜不兢兢二
千石臨列城以宣化其體尊矣修一王之法垂域内百
世之憲章其為權衡甚鉅操之可無審而與衆共邪從
違之符誠在已不在民矣此余雅素所望主持風教者
而深慶於使君得之矣春秋之作炯垂萬世昭戒游夏
文學乃不能贊一辭非難之也意有獨至詎可以多指
[138-31b]
亂乎史記自擬狩麟書出一人之手盖著述者固自有
見未可與淺見寡聞者道也茲志裒者十有三益者亦
十有三凡一郡大事經所擘畫及確論可行者必載
以垂後譬之為命藩伯其草創者也使君則舉討論修
飾潤色而身任之者也兩君子有美相成俾疆理有完
書故先民論同所以致貴於醯醢鹽梅耳食者詎知之
且政術文章世尠兼擅使君據案剸劃不廢鉛槧之業
誠哉手揮霹靂字挾風霜可不謂通才乎使君於書無
[138-32a]
所不讀淹貫百家至於藏山祕乗尤愛摉採嘗取累朝
實録豫章人物諸集不下千百餘卷浹月悉能闇誦匪
但記事而兼舉其辭資禀絶倫殆天授也是郡宿昔稱
劇使君治之若振槁然晨起視事耳聴兩造手成爰書
日未旰訟庭虚無人凛若神明而率崇以惇大則為後
事師者著明於行事不特託之空文已也
  廬山紀事序         余文獻
廬山紀事十二卷今廣陵南臯桑君讀書廬山中著也
[138-32b]
憲使四橋陶公少參淮海孫公僉憲壁山廬公屬郡守
射陂朱君刻之郡貳邵君楊君左右之且以示獻獻竊
有感於今昔之故論其大者以著君之志焉始南臯君
之寓九江也當是時士喁喁講備倭矣君既屏居濂溪
白鹿間又時時為山中論嘗謂山者宣也廬固東南之
障也實以含澤孕蓄為宣者焉皆謂君好脩而志在巖
谷者予亦謂君志在巖谷者嗟嗟予時豈不知君哉㑹
予奔走去山中志方壯謂士必獲用其志乃見耳乃予
[138-33a]
謝病而南也復從君游徧觀君所著山疏紀我明聖祖
討友諒事甚具余曰君志見矣其意不在泉石也乃佚
而思初維始也即巖谷不可見耶予畧道往時苦兵之
故見君思初之本㫖焉夫往牒所稱廬山之勝者以魏
晉之際難首西北禍烈不甚相及至元之季世江南劻
勷極矣環廬土著之民鮮有自完者何也時難起江淮
漢沔間其受禍近道所輻輳其蹂踐勤山介江湖腹背
受敵無險斷徳安塞吳障肩臂不相救無應山磽陿早
[138-33b]
寒藝不償種無食民蹈此五難而無一利安所自完乎
我聖祖籲於天為萬民贖命彭蠡之師固建萬世之安
然使民先脫湯火山川並受其福誰之賜哉實艱難血
戰易之也故是紀也刪拾往籍頗採近事要之大㫖則
以聖烈為本言難所出也古大雅者流陳序先徳勞苦
使民戴王徳無窮則君之低徊而繫思豈過哉聞長老
言友諒既平聖祖因形束勢制為畫壤屯之以故民墾
田不及他郡十之一二𢎞治前民間文采若不足田里
[138-34a]
實滋殖士循陶周程朱之遺教實相砥行後難言之矣
瀕山南民朴還給山北梢藻繢民實不給何也予山中
人也敢忘先世之遺俗哉乃今則謂何故予有感於君
之思而重為凛凛也君謂詢其遺柵箭室山中故老莫
能對蓋自周顚告太平以來二百年矣民方競靡日長
寜能念湯火時乎噫民生難得在鄙朴不在文采承平
所患在隠屏不在目睫徃南昌民變時其見之矣嗟乎
古大夫告老坐閭門誦舊止為民聴意嘗在本始也則
[138-34b]
予之凛凛又豈過哉以是知君往雖不講備倭其繫心
舊有甚者四方巖谷何可定論士哉或語予周顚告太
平事曰顚非巖谷人何繫心太平之甚耶意亦巖谷有
所効者不然難出而山之靈閟黙以啓之果爾則茲山
固効太平之符不獨含澤孕蓄為東南障矣與君前説
少異故終之
  廬山紀事序         桑 喬
喬在九江屏居廬北林隠庵省愆之暇漫輯録廬山古
[138-35a]
今事既久遂成篇帙目之曰廬山紀事藏諸篋笥聊以
自娛非敢傳之作者也他日淮海孫公見之曰夫廬山
亞於五嶽而圖記弗備好古者有遺憾矣是作雖蕪穢
然姑以備覽考抑亦俟博雅君子之訂正焉山誌其有
興乎莫為之前孰圖其全踵其事而増華變其體而加
麗庸有在矣因與四橋陶公筆山盧公捐俸梓之射陂
朱侯董而成之既竣喬執卷而嘆曰嗟夫紀事有三愆
而鄙倍不與焉其一古之名賢如周景式廬山記張僧
[138-35b]
鑒潯陽記諸篇今不及見獨見其數語於類書中而宋
陳舜俞廬山記馬玗續廬山記戴師愈廬山文物列傳
並稱名作亦搆之不得顧獨以己意撰述去取無章程
潛徳休光多所闕遺閟而不宣無以式逺其二古今名
賢篇什不為少矣喬旅泊既乏典籍以稽往躅即今時
縉紳先生諸名製山僧羽流不能珍藏散逸者十九雖
屢搜羅亦無從得其蹟也逸世之珍泯焉無聞進不能
煥人文昭盛世之多才退不能為兹山増重其三九江
[138-36a]
者喬之并州也事宜内山北業既已成編矣雙江方公
見之曰是為九江南康言非為廬山言也夫茍為廬山
言則宜先山之面者也捨其面而背是先議者將謂斯
何且使子志二郡内九江可也今以子觀廬山不若以
天下觀廬山亟易諸喬無以奪其議也故紀事先山南
嗟夫巴人下里之言不入於師曠之耳喬小子何以掩
其瑕亦聊以籍手就正於有道得䛕聞焉儻可免於聾
瞆乎
[138-36b]
  南安府志序         劉 節
此南安重修郡志也郡何古國也郡志何古國史也國
史何紀一國也郡志紀一郡焉猶夫一國史也是故郡
志古國史也夫史堯舜典禹貢湯大誥周周官立政尚
已周季列國有史備紀載兼褒貶晉乗楚檮杌魯春秋
是已漢司馬遷始作史記紀表世家書傳異焉皆史也
班固而下相襲為史記表列傳猶夫遷也易書為志矣
皆史也夫志也如其史則志可也書可也表可也傳亦
[138-37a]
可也是故輿圖可表也沿革可表也天文可志也地理
可志也食貨可志也亦可書也人物可傳也亦可表也
職官可表也亦可志也循吏可傳也道學可傳也儒林
獨行可傳也藝文可志也禮樂可志也亦可書也其義
則乗可也檮杌可也春秋不可也春秋孔子假魯史寓
一王之治也志也者紀一代之制可也寓一王之法不
可也作志而史遷可也固可也任狐亦可也僭而擬孔
子不可也南安郡志作自前古不可攷矣宋知軍事方
[138-37b]
崧卿氏軍學教授許開氏修之卷二十拾遺卷一今亦
不可攷矣我文皇帝闡文興治大典肇修天下作志者
收輯殘缺始有纂述睿皇帝右文稽古命儒臣作一統
志布之天下天下郡邑纂言紀事文同制同孰敢倍越
是故斯志也景泰間郡人僉憲蔡公雲翰嘗修之猶夫
志也成化間郡守張公弼増修之猶夫志也正德間郡
守季公斆重修之聘藩參吉水曽公燠鄉進士泰和劉
君潛總修學官弟子劉魁劉慎劉宰彭甫蔣曰旦蔡日
[138-38a]
齊隠士許金采錄猶夫志也嘉靖改元郡守何公文邦
取而筆削之于史固有取焉校正則屬之郡博士秦鋭
也是故若志也義史者公志也文弗史者固制也匪公
志也而公之功則懋矣君子稱之
  吉安府三祀志序       吳士奇
三祀者何徳足以輔世則祀之功足以匡時則祀之言
足以闢邪衛道則祀之夫徳無顯晦而立功者躍也立
言者潛也疑異㫖焉然以道徳為功業則非雜霸以功
[138-38b]
業為文章則非空言又未始不一也夫孔子不王而稱
素王何也此以知立言所歸矣然必歴七十二君不遇
始退而與諸弟子講道於洙泗之上則立言非其初心
也竊嘗謂世之敝有二使武烈之臣遜於文墨而操處
士之議者反加諸名實之上彼之厭夫靺而鮮禮者與
飴宦而託有樹者遂矯焉而過要非通論也夫吉今之
鄒魯也無論士生其間咸列於不朽而來茲土者亦爭
自濯磨何也蓬處麻中不得不挺於直也故州之為堂
[138-39a]
而講也以聨生者也後楹而祀以表沒者也祀二程王
文成客而賢者也祀羅文毅六公主而賢者也乃如顔
魯公文信國而不得與俎豆之列何居守竊惑焉值王
太常新沒郡邑敦請諸縉紳大㑹於江上王太常者吳
侍御所延主盟者也是日也同方畢至里老諸弟子員
不戒而集慨哲人之云亡幸斯文之未墜則以主盟更
推劉儀部不佞徐申前說於是按郡志詢僉謀得客四
十九人主八十二人至位次未定賓請先主主讓於賓
[138-39b]
久之僚倪公劉公郭公進曰諸大夫以為是父母之邦
而不欲與為郡者齒也謙言之也顧是舉惟其賢也賢
則布衣丞簿亦可躋于公卿之列矣請無問主賓以時
次故為大新為小衆曰善則告藩錢公臬黄公兩公曰
褒有徳奬有功此先行於言也聚於斯祀於斯此風存
於亡也歲在丙午實明初置吉守之辰逮今二百四十
有一載文徳久洽吉士倍興是月也又㑹歌鹿鳴乃以
良日奉祀諸賢而稍次其遺行為傳
[138-40a]
  東鄉縣志序         萬 恭
東鄉處豫章南鄙僅僅如黒子之著面故無都邑制宣
徳七年臨川東鄉譁議城長林不果正徳七年復譁兵
憲胡公世寧出奇兵盡得渠魁械送京師東鄉平度長
林不可城度三里得孝岡城之東接安仁西接臨川南
接金谿而北接於餘干割四邑之壤而邑諸孝岡實始
有邑治顧經畫草昧文獻亡徵越十有三年别駕秦君
鎰來視邑事乃逖羅典籍自唐虞而來迄於今四千餘
[138-40b]
載括之為二十八篇而藏之盟府實始有邑制又越六
十年姚江諸侯大倫以右諫議攝東鄉三年有成百廢
具興慨故籍之繆悠睇世代之綿邈而為之新志志成
謂司馬氏舊總河使也䁥於淮且嫺於辭命序東鄉志
非司馬氏莫可者余始得按而紀之夫正黎司天必循
其列王良御車必定其轍故受之以四圖世變江河孰
究厥原事起意指孰詳厥詮故受之以十一志凡地理
離合之故建置沿革之繇政治得失文獻隆汚之實物
[138-41a]
産風俗版籍登耗之詳盖循志鏡之上下數千百載直
一瞚耳然可鏡者迹也不可鏡者神也諸侯以青瑣貴
臣僕僕為銅墨吏乃以循良追龔黄而又以其紀載追
班馬唯是東鄉藐在山藪之間乃今而後百世覩斯志
也鏡侯之迹矣意者亦將使後之人無事則與父老相
休息母浚民以自豐有事則是用保聚臨川掎之金谿
餘干安仁角之毋養寇以階亂毋殘民以邀功是諸侯
之神也其弗可鏡也夫語有之不習為吏視已成事乃
[138-41b]
今而後治東鄉其必有按迹而得侯之神者
  九江府志序         葉夢龍
九江志纂自童守潮嘉靖初何兵備棐再修之今覓潮
志不得桑子木紀廬山事引舊志俱可觀不知即潮志
耶抑宋元間固有之耶李汎序何志謂舊志遺謬屬汎
正而補之而何志之謬為自來所未有宦表列梁元帝
直云王繹湘東人桂陽王休範云王休範桂陽人元次
山曽寓瀼谿而謂生於瑞昌王子純以武功顯而列之
[138-42a]
文苑皇甫元晏安定人謝康樂陽夏人而傳之人物二
程兄弟侍周茂叔於南安而綴之流寓胡旦狀元及第
者渤海人而合之徳安諸如此類瞑目而不見丘山者
九十餘年於此其後人邇事續無撰著祇相傳說能言
之者益寡盖文獻之闕久矣余篋中書既前泊於彭澤
而失之南州朱鬱儀家多藏書富腹笥質以古事鬱儀
為手較而授之邇事則稽於衆及所遺佚見鄉先生傅
為烈出其所覩記乃衷焉人從傳傳從正史事從宜風
[138-42b]
俗山川文物先後營建之蹟從所不誣而暨廣之間有
舊志所載無稽無詢始姑仍之知其不無誤也余手所
拮据起癸亥冬日越三月甲子春志成序曰夫志文獻
則其徵者是信因革為大以張四維勸懲為大機宜洞
於識而窾綮熟於心嘗假人之口以知之而假人之手
以宣之而以為行乎止乎盈乎縮乎通乎塞乎此已窮
於癢而人窮於搔癢也非官師莫宜此矣夫華袞人之
所榮也榮人者溢焉斧鉞人之所創也創人者嗛焉諛
[138-43a]
無如顯飾無如幽黠無如文濫無如市徇無如面則余
皆所不敢鬱儀名謀㙔為烈名𢎞祖翼以有成則徳化
令蕭上達也
  宜黄輕齎成規序       董 裕
粤昔聖王敷土以賦民而賦則三壤百里賦納總百里
外類視逺邇為賦精麤民生其時即在遐荒較若畿甸
至忻暢也我國家括天下之田屬之漕其不能漕者易
本以折而以輕齎賦之亦猶則壤之遺意也宜黄樂安
[138-43b]
二縣之為輕齎盖與縣始秩於國初允於宣廟覈覆於
韓御史大夫雍雍之疏曰崇岡峻嶺猶如鳥道上青天
斷港絶潢安得連檣輸白粲盖謂樂也即所以謂宜也
宜樂之永為輕齎載在皇明政要與藩司派糧規則至
彪炳矣此豈以私宜樂宜樂僻在山谷以地利則不能
漕而又多額外之増以物力則不能供是輕齎也亦猶
宜樂之則壤也寧都北連宜樂其賦之輕重視宜樂不
知何如其應凖輕齎與否吾何敢預而宜邑大夫與其
[138-44a]
闔邑士民聞其援例奏改莫不虩然若驚惘然若有失
此何以故則以宜邑肇創屯税苗米厪厪九千八百有
奇由宋開寳以至我明歴代洊加遂積至四萬九千九
百三十餘石内有沒入虚懸之數外有禄米折布之増
歔欷極矣而猶恃有輕齎為中流一壺也乃猝有援之
告輕者曵乎其後將無益重其困載胥及溺者耶此大
夫與士民汲汲然有欽定成規之編也而固以首簡命
不佞以不佞先世占籍於宜丘隴在焉而宜之輕齎亦
[138-44b]
樂之一壺也誼在同戚豈其遂無蹇裳而收之之情則
又安得以不文辭不佞嘗周行湖海目擊操轉輸者出
入驚濤未嘗不朶頤於折徵之便保輕齎者怙安一息
抑未嘗不齧指於漕儲之艱至課其盈縮大較則轉漕
者不必加瘠而天下談陸海之饒者多歸焉輕齎者不
必加腴而仳&KR0867捐瘠之子抑無歲無地無之是京運安
足駭而輕齎安足恡也何也王人操敷土之柄欲斂萬
民以供軍國之需必殫一心以造億兆之命調停均節
[138-45a]
使遐邇夷險無有偏重否鬲之患猶虚者注之盈者詘
之使之各得其平焉是則壤之政聖人合天下而兼阜
之者也然山谷之民不習舟楫瘠土之産不堪厚斂而
又重以歴代之加賦遞年之派増若今之宜黄者詎能
儷陸海之饒共任轉輸之役其以輕齎為宜之一壺也
宜也一壺千金而忽有援之曳之者介於其側斯宜聞
之若驚而謀所以為據也乃聖謨忠憲昭如日星問宜
賦輕重者則有國初之典制在有宣廟之明㫖在有韓
[138-45b]
御史大夫之奏允成規在又有宜之山川土田在則欽
定輕齎當與山川土田共垂萬䙫吾樂亦竊有厚籍而
邑大夫與闔邑士民固可恃以無恐也大夫為誰海鹽
顧公所有其士民則思恩等府同知羅鶚鄒子先鴻臚
寺署丞劉森錦衣衛指揮譚河圖宜章等縣知縣鄒魯
鄒守約歐陽旻譚道歐陽梯曽宗洛許堂經歴李譽劉
維新儒學教諭黄繡吳士禎典寳王廷峻舉人鄒啓元
鄒啓光李希哲監生劉談歐陽繼生員吳伯等鄉民鄧
[138-46a]
鍾慎等而不佞則樂安董裕也
  蘇軍救民集議序       鄒徳泳
吾邑漕運為僉造苦久矣頃者劉徵君匀屯以給之而
苦如故也已而朱令君清費以佐之而苦仍如故也根
求其故盖始於報僉者巧為機利播弄出入之手匿其
富厚以自為潤又復闊其船制恣立名色而奸旗相與
為奸波肆網害唯其所報無人非軍當事者又以一切
行之法尊命賤魚爛煙灰又加以南左二十二號造船
[138-46b]
愈多而扳害愈廣予與玉槎諸公蒿目疚心計無可如
何賴天厭禍適以守凍多船被燬更造相激於是華武
公抗疏先發石霞銘韋東起諸公從中叩閽竟得部覆
獲奉俞㫖於南左字號允其洒帶而華武諸公復條晰
官造以聞當事已又頼儆臯公焦心計費立為審籍均
班之法以佐之陳令君力為主特不佞同曙東文沙在
吾諸公合詞請命往復經年上下報可於是船有定制
費有定額班有定幫造有定委自茲承造者寛然有餘
[138-47a]
督運者戢然不敢肆而邑民迄可小康感羣公之嘉惠
桑梓當世世也事定為刻書詔後諸公謂泳宜一言泳
復之曰幸哉時之所與乎今天子以聖明在御鋭意太
平㑹吾邑羣賢當路競効昌言而當事諸公並一時賢
者留心民瘼故事竟成耳不然蚍蜉撼鼎雖不佞千百
輩奚益而贔屭戴重豈能望有弛擔之期哉幸甚幸甚
雖然當其法之初變也慮周而計審事未有不善者也
而循習以往漸有陵遲夫木有蠧而堤有蟻也獨一物
[138-47b]
然乎哉察其倪而塗守之則不無望於後之君子
  重修瑞州府志序       陶履中
聞之語曰史之難無出於志豈不謂史可嚴刪述以尊
其體而志則輿議必稽纎瑣必載也夫徇議則近濫志
瑣則近俚脱信意抒辭則又似文非志所稱難也不其
然乎天下郡邑初各有志而後來之修輯者類相與諉
而不任豈得傳舍其官總總未及亦正慮前數者之難
恐髙識之士議其後耳即如筠志國朝建郡二百六十
[138-48a]
餘年内惟正徳時前守任丘鄺公璠一修纂之前此後
此皆寥寥也如謂鄺公獨暇及此則時方有巨寇之警
守禦未完瘡痍未起而公偏有意乎文獻之徵微鄺公
則後之官筠者雖欲以政學得乎頃以予之寡昧承乏
是邦甫至即訪諸故實及郡事因革之宜貿貿莫得其
要掾史以舊志進則刻久漶漫半不可讀徐繹而讀之
稍得梗槪乃距鄺公又百有十五年矣予因重識公功
而益歎載乗之難㑹代狩石倉曹公按部歴筠首謂筠
[138-48b]
雖瘠壤實仕國也昔賢如蘇次公楊文節文信公皆歴
官其地應史君鍾南平岳武穆皆保障其民靈傑之規
必有足述者亟索郡志觀之訝為太簡且曠歲久矣予
對謂鄺志修於華林兵火之餘旣又聞江藩隂蓄異謀
瑞有宻邇隄防之慮倥&KR1555中摭拾得此業為不易公曰
信哉正徳之季距嘉靖初為年㡬何使鄺君得際熙隆
之時肆志討論必可厭觀但今又踰百載矣寧必借才
前人耶予固謝不敏謂百年内能吏多矣率未及此具
[138-49a]
有深心走何能為役公曰雖然不聞子厚氏之論史乎
今人讓之後人後人又讓後人是終無作者也慎母辭
予雖唯唯實弗敢任又徧請質於當道當道皆嘉勉如
曹公言予再商之僚友諸公又皆贊決如當道言始敢
按舊志詢其同異併訪近事於筠人士因就正於鄉先
生陳公胡公鄒公熊公劉公王公吳公請教言焉屬草
未半欣聞今上龍飛五位文命誕敷制作更始於是别
駕楊公司李徐公語予曰曩謂鄺公纂修郡乗恨不及
[138-49b]
嘉靖之隆今主上同符肅皇而公於此繼鄺公之志非
文明時應有之舉乎予謝曰我輩憒憒不及前人故造
物假之遭逄以盖其短抑惟藉手諸君徼靈筠社聊備
識小之一班耳於時攜草入覲還筠乃卒業焉總因舊
志而類次之即有所㸃竄亦不過詳其所畧畧其所繁
無敢臆為去取一皆本鄺公之㫖而例推之者也正徳
後事則又推義例而廣之以便覽觀舊板旣䝉因續為
合刻以復曹公所命至其合彀與否固不自知且筠地
[138-50a]
從來多博奥之英如髙安劉壯輿氏稽古多聞與蘇黄
相上下嘗取歐陽五代史摘其挂漏作糾繆論以示兩
蘇兩蘇不能屈乃知述作之難即廬陵不能無訛況以
今之謭謭者而欲操筆壯輿之鄉也不自笑望洋河伯
哉雖然失今不志即壯輿復起將無所據其謬而糾之
則又守土者責也用是勉次簡編以俟後之宗匠
  補修袁州府志序       鍾 炌
吾袁郡志入本朝凡三修嘉靖甲戍嚴惟中先生考策
[138-50b]
於祕府博採旁搜創為義例金陵顧東橋公所稱並美
都元敬黄山圖經李懋卿東莞志邵國賢許州志者也
萬厯庚申莆陽黄公守郡聘袁朱諸公續修於前志稍
有刪潤義例未改也抵今已三十年崇禎癸未弗毖於
寇并舊志多殘缺焉東粤廖公以星都司李來視郡事
愓然懼文獻之不徵也屬多事困敝之後兵戈紛沓雖
日不暇給而神有餘閒已覺政行民孚制定務省急取
庚申舊志補綴缺漏其續而編者以次卒業辱顧不佞
[138-51a]
炌曰往蹟臧否名懿儀式志實有裨益於治袁東南望
郡聲光赫奕視昔有加志未可缺也公為序而補梓之
炌固謝不敏屬命益堅敬言曰昔者聖人之為文也於
史焉急曰知我罪我其唯春秋其說禮也又謂杞宋之
不徵也夫國非文不興郡邑固國也經之天文紀之地
理總之官政考之人物以至賦役典禮風俗災祥各附
於其域一惟文是傳弗文即傳弗信是故志備三徵而
道是貫聨今昔綜名實凡為郡之政正疆導俗守封祀
[138-51b]
神理民率下章憲興教無不備具學而文則修辭立誠
文而志則金石堅而四時信也袁當國初率先服事不
煩征㑹民習慤樸賦税誤報故三百年來供賦唯辛苦
幸不見兵革乃一紛於丁丑再躪於癸未袁民樂胥不
仍其初矣楚疆蜀界滇甸黔服趨便為衢窮黎肩脊瘏
痡汙萊溢目廬垣半毁戎幕新張鋤戈犁㦸衛防相半
士廢詩書家空杼軸困棘我袁未可以昔之政為政也
公之至也咨&KR1258老吏稽考掌故觀於山川而險易可具
[138-52a]
修量於户口而賦役可均平諗其風俗而人不愛其情
得其美刺而獄訟省息先其大而興除皆利也以是舉
政實有其道爰取而文之含英咀華擴藴揮聚一補志
而用意勤劬占公逺大之至達之天下可也而況於郡
乎傳曰國史明得失之故斯其有之易曰以言有物而
行有恒然豈獨見公有恒之言哉於戯可以永世矣
  芝郡文獻錄序        史 簡
夫百里一賢千里一聖羣宗其至以為歸也今人與居
[138-52b]
古人與稽我取其型以成式也生長父母之邦舉前賢
之姓字無聞則視聴塞矣身被先王教澤之隆舉鄉先
生之行誼文章不能别黑白而定一尊則是非淆矣予
自垂髫受先君子提命嘗聞某邑有某先賢有某先賢
遺書輒心識其姓氏不敢忘今溯前代文獻存者半亡
者半若建文時之胡公閏正統時之孫公原貞成化時
之孫公需𢎞治時之戴公珊正徳時之余公廷瓚蘇公
章嘉靖時之盧公瓊舒公春芳萬厯時之劉公應麒陳
[138-53a]
公文衡陳公嘉訓陳公大綬天啓時之黄公龍光皆國
之楨幹邦之典型也今欲摭拾其遺文㡬為空谷之足
音矣唯幸為胡公傳者有英風紀異一編此則不必其
言之傳而傳之者已有其人若夫言與人之必可傳傳
而必可法者若敬齋胡公古城張公訒齋余公先人惺
堂公其學行則濓洛關閩之遺也若念齋程公青峯汪
公星橋金公其文辭則廬陵旴江之氣也資啓沃勤獻
替則桂太傅祝黄門是採此又政治得失之鑑而董江
[138-53b]
都劉更生之籌畫也思數君子者生當其時幸而躬逢
其盛為宰相為卿貳為藩臬為臺諫為良牧守則各致
君澤民為巖穴老則亦明體適用皆不負所學以章國
家文明之治即不幸而身履其變為志士為仁人則獨
舍生取義奮不顧家以續綱常人紀之統是其文章足
以華國道徳足以物躬至性足以質天地格鬼神聲施
至今何赫奕也予嘗欲彷宋景濂先生評浦陽人物著
饒郡名賢記有志未逮今幸先後羅致諸先生集於家
[138-54a]
推當時休養之隆念師友漸摩之力卜山川祕惜之珍
與鬼神呵䕶之靈雖經亂離顚沛不致磨滅澌盡猶得
裒集而叙次之用示後人自時厥後悉其姓氏察其言
行知諸先生之遺澤在一時而流風在百世者悉於是
焉徵之徵之而足尚藉此留有美則傳之盛而聞見無
違徵之猶或不足亦藉此闢無善而稱之誣而疑殆期
闕則斯編也匪但不沒夫昔人或亦小補於後人矣編
成劬見江公梧叟葉公兩家子弟各以存槀見示嗚呼
[138-54b]
小子於二公尤親承顔色者也彼都裘帶之容儀時厪
寤寐負劒辟咡之誠懇奚啻再三今猶昔也顧誰為詢
黄髪者乎誰為繫碩果者乎諷誦遺篇蓋不勝穆然興
感矣亟為詮次附於編内始志予平生所見知者又如
此共計文若干卷謹題曰芝郡文獻著實云爾
  嫠女訂鐫父集後序      劉 淑
徃者逆璫噓波窮海滔蕩先君以一身障苴其間有如
麟豺同谿勢不相容非先君殺璫則為璫齧所必然耳
[138-55a]
而禍機之發乃在文字嗟乎悲哉請劒楮上繫笏毫端
事雖未成諒亦為忠臣義士感慨而欲讀其遺文者也
憶不肖藐藐七齡從母氏與難京師分期一死相隨地
下竟以遺命不果先皇帝慜念孤忠許櫬南還於時母
女棲棲萬里招魂僅有遺槀一車盖先人生平廓落髙
寄坎𡒄遐託君國之所覽涕忠憤之所絓結盡慿式於
茲也昔先兄謝䘏北上嘗摘奏疏策議若干卷將先付
梓人以傳舟泊太湖乃為馮夷所奪未㡬先兄蚤世家
[138-55b]
難紛披老母簡尋餘帙付不肖攜歸王門計論序傳誌
不下千紙而詩歌銘贊過之亡壻清夜捫香校理稍稍
成緒昊天不育閔凶奄降一業未就而壻竟溘然矣嗟
乎悲哉尚何言歟壬午之歲别業告災劫燄所搜倍於
沈汩豈先君琬璐英華固不獨受妒於人世耶何祝融
馮夷亦輾轉摧落也近復括之敗篋塵案廣求親友所
藏千伯什一僅乃得之且歩渉天王殘舛實甚殆不可
成紀而猶勉付剞劂者誠弗忍以片簡隻語同盡於寒
[138-56a]
浪冷灰而若存若瞀之間尚足以棲先人浩浩之魄耳
縞幃無外事不知所以丕揚前烈惟冀兒姪稍長或得
藉當代奇儒俠彥流連慿弔綴以片玉則千古之下先
君以文字死也終當以文字生乎不肖女淑謹書
 
 
 
 
[138-56b]
 
 
 
 
 
 
 
 江西通志卷一百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