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079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宋- (SBCK)


[041-1a]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第四十一
   迪功郎新紹興府嵊縣主簿臣郎 &KR0110 上進
  書
    上歐陽内翰書 上梅龍圖書
    上范舍人書 上梅直講書
    上曾丞相書 與曾子固書
   上歐陽内翰書
右軾啓竊以天下之事難於改為自昔五代之餘文教
衰落風俗靡靡日以塗地 聖上慨然太息思有以澄
其源䟽其流明詔天下曉諭厥旨於是招來雄俊魁偉
敦厚朴直之士罷去浮巧䡖媚叢錯采綉之文將以&KR0503
兩漢之餘而漸復三代之故士大夫不深明 天子之
[041-1b]
心用意過當求深者或至於迂務竒者恠僻而不可讀
餘風未殄新弊復作大者鏤之金石以傳久逺小者轉
相模寫號稱古文紛紛肆行莫之或禁盖唐之古文自
韓愈始其後學韓而不至者為皇甫湜學皇甫湜而不
至者為孫樵自樵以降無&KR0085觀矣伏惟内翰執事天之
所付以收拾先王之遺文天下之所待以覺悟學者恭
承王命親執文柄意其必得天下之竒士以塞明詔軾
也逺方之鄙人家居碌碌無所稱道及來京師久不知
名將治行西歸不意執事擢為第二惟其素所蓄積無
以慰士大夫之心是以群嘲而聚罵者動滿千百亦惟
恃有執事之知與衆君子之議論故恬然不以動其心
猶幸御軾不為有司之所排使得搢笏跪起謝恩于門
[041-2a]
下聞之古人士無賢愚惟其所遇盖樂毅去燕不復一
戰而范蠡去越亦終不能有所為軾願長在下風與賔
客之末使其區區之心長有所發夫豈惟軾之幸亦執
事將有取一二焉不宣軾謹啓
   上梅龍圖書
右軾啓軾聞古之君子欲知是人也則觀之以言言之
&KR0085以盡也則使之賦詩以觀其志春秋之世士大夫
皆用此以卜其人之休咎死生之間而其應若影響符
節之密夫以終身之事而決于一詩豈非誠發於中而
不能以自蔽邪傳曰登髙&KR0014賦可以為大夫矣古之所
以取人者何其簡且約也後之世風俗薄惡漸不可信
孔子曰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知詩賦之不&KR0085
[041-2b]
以決其終身也故試之論以觀其所以是非於古之人
試之筞以觀其所以措置於今之世而詩賦者&KR0137以窮
其所不能筞論者或以掩其所不知差之毫毛輙以擯
落後之所以取之者何其詳且難也夫惟簡且約故天
下之士皆敦朴而忠厚詳且難故天下之士虚浮而矯
&KR0557伏惟龍圖執事骨鯁大臣朝之元老憂恤天下慨然
有復古之心親較多士存其大體詩賦將以觀其志而
非以窮其所不能筞論將以觀其才而非以掩其所不
知使士大夫皆得寛然以盡其心而無有一日之間蒼
皇擾亂偶得偶失之歎故君子以為近古軾長於草野
不學時文詞語甚朴無所藻飾意者執事欲抑浮剽之
文故寍取此以矯其弊人之幸遇乃有如此感荷悚息
[041-3a]
不知所裁
   上范舍人書
右軾啓聞之古人民無常性雖土地風氣之所禀而其
好惡則存乎其上之人文章之風惟漢爲盛而貴顯暴
著者蜀人爲多盖相如唱其前而王褒&KR0071其後峩冠曵
佩大車駟馬徜徉乎郷閭之中而蜀人始有好文之意
弦歌之聲與鄒魯比然而二子者不聞其能有所薦達
豈其身之富貴而遂忘其徒耶甞聞之老人自孟氏入
朝氏始息肩救死扶傷不暇故數十年間學校衰息天
聖中伯父觧褐西歸鄉人嘆嗟觀者塞塗其後執事與
諸公相&KR0071登於朝以文章功業聞於天下於是釋耒耜
而筆硯者十室而九比之西劉又以逺過且蜀之郡數
[041-3b]
十軾不敢逺引其他盖通義蜀之小州而眉山又其一
縣去嵗舉於禮部者凡四五十人而執事與梅公親執
權衡而較之得者十有三人焉則其他可知矣夫君子
之用心於天下固無所私愛而於父母之&KR0022茍有得之
者其與之喜樂豈如行道之人漠然而已㢤執事與梅
公之於蜀人其始風動誘掖使聞先王之道其终度量
裁置使&KR0026天子之光與相如王褒又甚逺矣軾也在十
三人者之中謹因閽吏進拜於庭以謝萬一又以賀執
事之鄉人得者之多也
   上梅直講書
某官執事某每讀詩至鴟鴞讀書至君奭常&KR0060悲周公
之不遇及觀史見孔子厄於陳蔡之間而絃歌之聲不
[041-4a]
絶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
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顔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
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子油然
而笑曰囘使爾多財吾為爾宰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
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
之貧賤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
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
賢才則亦足與樂乎此矣軾七八嵗時始知讀書聞今
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為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而又有
梅公者從之遊而與之上下其議論其後益壯始能讀
其文詞想見其為人意其飄然脫去世俗之樂而自樂
其樂也方學為對偶聲律之文求斗升之祿自度無以
[041-4b]
進見於諸公之間來京師逾年未甞窺其門今年春天
下之士群至于禮部執事與歐陽公寔親試之誠不自
意獲在第二既而聞之人執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
風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
在此非左右為之先容非親舊為之請屬而嚮之十餘
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已退而思之人不
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
亦足恃矣苟其徺一時之幸從車騎數十人使閭巷小
民聚觀而賛嘆之亦何以易此樂也傳曰不怨天不尤
人蓋優哉㳺哉可以卒嵗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
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寛厚敦朴而無怨言此
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願與聞焉
[041-5a]
   上曾丞相書
軾聞之將有求於人而其說不誠則難以望其有合矣
世之竒特之士其處也莫不為異衆之行而其出也莫
不為怪詭之詞比物引𩔖以摇撼當世理不可化則欲
以𫝑劫之將以術售其身古之君子有韓子者其為說
曰王公大人不可以無貧賤之士居其下風而推其後
大其聲名而久其傳雖其貴賤之闊絶而其相須之急
不啻若左右手嗚呼果其用是說也則夫世之君子所
為老死而不遇者無足怪矣今夫扣之者急則應之者
疑其詞夸則其實必有所不副今吾以為王公大人不
可以一日而無吾也彼將退而考其實則亦無乃未至
於此耶昔者漢髙未甞喜儒而不失為明君衛霍未甞
[041-5b]
薦士而不失為賢公卿吾將以吾之說而彼將以彼之
說彼是相拒而不得其&KR0172心故貴賤之間終不可以合
而道終不可以行何者其扣之急而其詞夸也鬻千金
之璧者不之於肆而願&KR0026者塞其門觀之歎息而主人
無言焉非不能言知言之無加也今也不幸而坐於五
達之衢又呶呶焉自以為希世之珍過者不顧執其裾
而强&KR0026之則其所鬻者可知矣王公大人其無意於天
下後世者亦安以求為也茍其不然則士之過於其前
而有動於其目者彼將褰裳疾行而摟取之故凡皇皇
汲汲者舉非吾事也昔者甞聞明公之風矣以大臣之
子孫而取天下之髙第才足以過人而自視缺然常若
不足安於小官而樂於恬淡方其在太學之中衣繒飯
[041-6a]
糗若將終身至於徳發而不可掩名髙而不可抑貴為
天子之少宰而其自視不加於其舊之錙銖其度量宏
達至於如此此其尤不可以夸詞而急扣者也軾不佞
自為學至今十有五年以為凡學之難者難於無私無
私之難者難於通萬物之理故不通乎萬物之理雖欲
無私不可得也己好則好之己惡則惡之以是自信則
惑也是故幽居默處而&KR0026萬物之變盡其自然之理而
斷之於中其所不然者雖古之所謂賢人之說亦有所
不取雖以此自信而亦以此自知其不悅於世也故其
言語文章未甞輙至於公相之門今也 天子舉直諫
之士而兩制過聽謬以其名聞竊以為與於此者皆有
求於吾君吾相者也故亦有獻其文凡十篇而書為之
[041-6b]
先惟所裁擇幸甚
   與曾子固書
軾叩頭泣血言軾負罪至大苟生朝夕不自屏竄&KR0186
書問於朋友故舊之門者伏念軾建事祖父祖父之没
軾年十二矣固能記憶其為人又甞見先君欲求人為
撰墓碣雖不指言所屬然私揣其意欲得子固之文也
京師人事擾擾而先君亦不自料止於此嗚呼軾尚忍
言之今年四月軾既護喪還家未葬偶與弟轍閱家中
舊書見先君子自䟽錄祖父事迹數紙似欲為行狀未
成者知其意未甞不在於此也因自思念恐亦一旦卒
然則先君之意永已不遂謹即其遺書粗加整齊為行
狀以授同年兄鄧君文約以吿於下執事伏惟哀憐而
[041-7a]
幸諾之豈惟罪逆遺孤之幸抑先君有知實寵綏之軾
不任哀祈懇切之至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第四十一
[041-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