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23a]
[009-1a]
困學紀聞卷之九
浚 儀 王 應麟 伯厚甫
天道
三五曆紀天去地九萬里淮南子以為五億萬里春秋元命包
陽極扵九周天八十一萬里洛書甄曜度一度千九百三十
二里天地相去十七萬八千五百里孝經援神契周天七衡
六間相去萬九千里八百三
九千里從内衡以至中衡中衡以至外衡各五萬九千五里
𨵿令内傳天地南午北子相去九千萬里東卯西酉亦九千
萬里四隅空相去九千萬里天去地四十千萬里天有五億
五萬五千五百五十里地亦如之各以四海為脉論衡天行
[009-1b]
三百六十五度積凡七十三萬里天去地六萬餘里靈憲自
地至天一億萬六千二百五十里垂天之晷薄地之儀皆千
里而一寸周髀天離地
極下地上二萬里周禮䟽案考靈耀徔上臨下八萬里天以
圎覆地以方載河圗括地象西北爲天門東南爲地户天門
無上地户無下極廣長南北二億三萬一千五百里東西二
億三萬三千里廣雅天圜南北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
五歩東西短減四歩周六億十萬七百里二十五歩徔地至
天億一萬六千七百八十七里半下度地之厚與天髙䓁天
度云東方七宿七十五
八十度北方七宿九十八度四分度之一四方三百六十五
[009-2a]
度四分度之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二十八宿間相距積
百七萬九百一十三里徑三十五萬六千九百七十里月令
正義考靈耀云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千四百六十一分
里之三百四十八周天百七萬一千里是天圎周之里數也
以圍三徑一言之直徑三十五萬七千里此二十八宿周廻
直徑之數也然二十
為四逰之極謂之四表㩀四表之内并星宿内緫三十八萬
七千里天之中央上下正半之䖏一十九萬三千五百里地
在扵中是地去天之數也安㝎胡先生云南樞入地下三十
六度北樞出地上三十六度狀如𠋣杵此天形也一晝一夜
之間凡行九十餘萬里人一呼一吸謂之一息一息之間天
[009-2b]
行八十餘里人之一晝一夜有一萬三千六百餘息是故一
晝一夜而天行九
易以智識窺非地有方𫠦可議之比也
河圗括地𧰼云天左動起扵牽牛地右動起扵畢尸子云天左
舒而起牽牛地右闢而起畢昂爾雅注牽牛斗者日月五/星之𫠦終始故謂之星紀
楊倞注荀子云天無實形地之上空虗者盡皆天也其説夲扵
張湛列子注謂自地而上則皆天矣故俯仰喘息未始𩀌天
黄帝書曰天在地外水在天外水浮天而載地又曰地在太虗
之中大氣舉之道書謂風澤洞虚金剛乗天佛書謂地輪依
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虗空虚空無𫠦依風澤洞虗者風
[009-3a]
為風輪𫠦謂大氣舉之也澤為水輪𫠦謂浮天載地也金剛
乗天者道家謂之剛風岐伯謂之大氣葛稚川云自地而上
四千里之外其氣剛勁者是也張湛觧列子湯問曰太虗無
窮天地有限朱文公曰天之形雖包扵地之外而其氣常
乎地之中則風輪依虗空可見矣
三禮義宗天有四和崐崘之四方其氣和暖謂之和天道左轉
一日一夜轉過一度日月左行扵天而轉一日一夜帀扵四
和愚按周髀云天地四極四和注謂四和者謂之極子午卯
酉得東西南北之中義宗之夲此
白通曰日月
千里徐整長暦曰大星徑百里中星五十小
星三十𣈆魯勝正天論謂以冬至之後立晷
[009-3b]
星案日月裁徑百里無千里星十里不百里未詳其
月令正義引前漢律厯志二十八宿之度不載四分度之一愚
謂天度列為二十八宿唯斗有餘分續漢志斗二十六四分/退二
𣈆志斗二十六分四百/五十五皆有餘分唐一行謂太厯今赤道
星度其遺法也續漢志黄道度與前志不同賈逵論云五紀
論日月循黄道南至牽牛北至東井率日日行一度月行十
三度十九分
沈存中謂二十八宿度數皆以赤道為法唯黄道度有不全
度者盖黄道有斜有直故度數與赤道不䓁蔡伯静亦謂暦
家欲求日月交會故以赤道為起筭之法月令正義引赤道
度其以是歟淮南子天女訓箕十一/四分一與漢𣈆志不同
[009-4a]
日右轉星左轉約八十年一度漢文帝三年甲子冬至日在
斗二十二度唐興元元年甲子冬至日在斗
一年差十三度見李肇史補裴胄問董生云正觀三年已
丑冬至日在斗十二度毎六十年餘𦍑一度此李淳風之
也漢太元年丁丑冬至日在斗二十度至慶暦甲申崇天
曆冬至日在斗五度八十四分每八十五年退一度每年不/及者一
分/見武經緫要
𦍑之
不同賈逵云古暦冬至日在建星
即今斗星太初暦冬至日在牽牛初何承天云尭冬至日在
湏女十度太初暦冬至在牽牛初四分
祖沖之云漢用秦暦冬至日在牛六度太初暦日在牛初
四分法日在斗二十二𣈆姜岌以月蝕知冬至在斗十七今
[009-4b]
參以中星課以蝕望冬至日在斗十一通而計之未盈百載
𫠦𦍑二度沈存中云顓帝曆冬至日宿斗今宿斗六度堯
典日短星今日短星東壁
信都芳曰渾天覆觀以靈憲為攵盖天仰觀以周髀為法劉智
謂黄帝為盖天顓頊造渾儀春秋攵曜鉤謂
渾儀而前朝韓顯苻渾儀法要序以為伏羲立渾儀未詳𫠦
出
後漢天攵志黄帝始受河圗𨷖苞授䂓日月星辰之𧰼故星官
之書自黄帝始𨷖苞似是人名氏當攷
刻之長短由日出之蚤晚景之長短由日行之南北此語盖出/於方氏禮
記/觧
[009-5a]
象賦後魏張渊撰見後/魏書初學記云宋張鏡非也
大象賦唐志謂黄冠子李播撰李台集觧播淳風之父
題楊炯撰畢懐亮注館閣書目題張衡撰李淳風注薛士龍
書其後曰專夲巫咸星賛旁覽不及陏書時君䏻𦤺之蘭䑓
坐臥渾儀之下其𫠦論著河止此耶愚賦之末曰有少微
之養𡨜無進賢之見譽恥附耳以求達方卷舌以幽居則為
李播撰無疑矣播仕陏髙祖時棄官為道士時未有陏志非
旁覽不及也張衡著靈憲楊炯作渾天賦後人因以此賦附
之非也
撰喬令来注二十八舍歌三垣頌五行吟總為一卷鄭漁仲曰
[009-5b]
陏有丹元子𨼆者之流也不知名氏作步天歌句中有圗言下
見象王希眀纂漢𣈆志釋之然則王希明丹元子盖二人也
沈約宋志五星聚者有三周將伐𣪞聚房齊桓將霸聚箕漢髙
入秦聚東井周漢以王齊以霸襄𨹧許氏謂恆星不見星隕
如雨齊桓之祥也沙鹿崩晉文之祥文
欲作而地理決王道之革也
後漢永建初李郃上書曰趙有尹史見月生齒齕畢大星占有
兵變趙君曰天下共一畢知為何國也下史扵獄其後公子
牙謀殺君如史𫠦言天文志注/李氏家書按太史公天官書昔之傳天
數者趙尹皋又謂皋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尹史即尹皋
也其占驗僅見扵此趙世家不載
[009-6a]
星家有甘石巫咸三家太史公謂殷啇巫咸攷之書伊
巫咸作咸乂四萹又曰在太戊巫咸乂王家孔安云巫氏
也馬融謂殷之巫也鄭康成謂巫官孔穎達云咸賢父子並
為大臣必不丗作巫官言巫氏是也後漢天攵志乃云湯則
巫咸當以書為正史記正義巫咸吴人今蘇州常熟縣西海隅/山上有巫咸巫賢冢併識之以廣/異聞郭
璞巫咸山賦序巫咸以鴻術/為帝尭之醫此又一巫咸也
莊子言傅乗東維
箕尾而比扵列星古賦有云傅
奉中
闈之祠注云傅一星在尾北後河中盖後
為
啇良相豈為後宫女巫祈子而禱祠㢤此天官之難眀者也
春秋繁露云天不剛則列星其行君不堅則邪臣
其官故
為天者務剛其氣為君者務堅其政丁鴻日食封事天不可
[009-6b]
以不剛不剛則三光不眀王不可以不彊不彊則牧縦横
其言出扵此
元祐末日食不盡如鉤元苻末日食正陽之朔此皆有隂慝見
于祲象志壹之動氣也
十三食而復旣按元豐八年八月望食之既今未及二十三
食而復旣則是不當既而旣也愚謂月食之旣猶儆戒如此
況日食乎
醫書素問之中亦甞有九星之言王冰注云上古丗質人淳九
星垂眀中古道徳稍衰標星蔵曜故星之見者七焉九星謂
天蓬天内天衝天輔天禽天心天任天柱天英此盖徔標而
[009-7a]
為始𫠦謂九星
神注九鬿謂北斗九星也補註謂北斗七星輔一星在苐六
星旁又招揺一星在北斗杓端北斗經䟽云不止扵七而全
扵九加輔弼二星故也與素問注不同曲禮招揺在上注招
揺星在北斗杓端主者正義引春秋運斗樞云北斗七星
苐一天樞苐二旋苐三機苐四權苐五衡苐六開陽苐七摇
光揺光則招揺也淮南時則訓注招揺斗建也䠂辞補注以
招揺在七星誤徐整長暦曰北斗七星間相去九千/里皆在日月下其二隂星不見者相
去八/千里
王介甫云雲隂中之陽風陽中之隂朱攵公云緯星隂中之陽
經星陽中之隂按素問天元紀大論天有隂陽地亦有隂陽
[009-7b]
故陽中有隂隂中有陽皆倣屈子天問之意然天問不若
莊子天運之蕳玅巫咸祒之言不對之對過桞子天對矣傅/玄
擬天問見/太平御覧
古詩黄姑織女時相見之句此𫠦云黄姑即河鼓也吴音訛而
然
黄帝風經曰調長祥和天之善風也折奔厲天之怒風也見/御
覧周官小祝寧風旱漢代田之法䏻風與旱此昌𫠦以訟風
伯也
[009-8a]
龍城録月落參橫之語容齋随茟辨其誤然古樂府善㢤行云
月沒參横北斗䦨干親友在門忘寢與飡龍城録語夲此而
未嘗考參星見之時也
天經紹興三十年王及甫上朱文公謂𩔗集古今言天者極為
該𤰅
四時之正以午為中月令舉十二時之中以未為中以火星/論之以
午為正故尭典言日永星火以正仲夏以未為中故月令言/季夏昏火中至申為流故詩曰七月流火以辰為見以戍為
伏故傳曰火見扵辰火伏而蟄者畢諸星亦然詩定之方中/亦以十月中扵未也朱子曰尭時昏旦星中扵午月令差扵
未漢𣈆以来又差今比/堯時似差及四分之一
[009-8b]
後魏天𧰼志曰班史以日暈五星之屬列天文志薄蝕慧孛之
比入五行七曜一也而分為二志故陸機
凡星皆出辰𣳚戌故五星為五辰十二舎亦為十二辰
弧與建星非二十八宿而昏眀舉之者由弧星近井建星近斗
月令/正義二十八宿連四方為名者唯箕斗井壁四星詩正/義
中日行歴陽氣左行仲秋之月宿直
畢昂有大𨹧積尸
之氣氣佚則厲随而出行扵是索室
疫以逐之王居明
[009-9a]
堂禮曰季春出疫于郊以攘春氣仲秋九門磔攘以彂陳氣
禦止疾疫然則民之疾係乎日星之行度古者聖君範圍扵
上賢相夑理扵下是為天地之良醫皇建有極五福錫民莫
不夀考且寧儺𫠦以存愛民之意而已按宋次道東亰記宣徳門前天街
西苐一岳坊今祥苻縣西九里有岳
圗經云昔魏主遥
事霍山神築此禱扵其上囙以為名
厯數
太初厯以前厯上元㤗四千六百一十七嵗至扵元封七年
復得閼逢攝提格之嵗孟康注此為甲寅之歳大事記解題
按通鑑目録皇極經丗太初元年嵗次丁丑當考愚按大衍
[009-9b]
暦議云洪範傳曰暦記始扵
嵗畢陬之月朔日巳巳立春七曜俱在營室五度秦顓頊暦
元起乙卯漢太初暦元起丁丑推而上之皆不值甲寅猶以
日月五緯復得上元本星度故命曰閼蒙攝提格之而實
非甲寅其可以補/觧題之遺
太衍暦議曰考靈曜命暦序皆有甲寅元其𫠦起在四分暦庚
申元後百十四歳緯𫠦載壬子冬至則其遺術也按漢志魯
𨤲公五年正月亥朔旦冬至殷暦
命暦序云僖公五年正月壬子朔旦冬至然則緯與殷暦同
故劉洪曰甲寅暦扵孔子時效即命暦序𫠦謂孔子脩春秋
用殷曆也𣈆志姜岌曰考其交㑹不與殷暦相應春秋分記
[009-10a]
曰周正皆建子也今推之暦法積之氣驗之日食則春秋
𨼆桓之正皆建丑莊閔僖文宣之正建子及丑者相半至成
襄昭㝎哀之正而後建子間亦有建亥者非一代正朔自異
尚也暦而不之正也
天竺暦法以顯慶五年庚申為暦元雨水為嵗首世謂之小
暦行于民間石𣈆調元暦用之後周王朴校㝎大暦削去苻
天之學為欽天曆
劉貺曰歴動而右移律動而左轉
劉洪曰暦不𦍑不改不驗不用未𦍑無以知其失未驗無以知
其是失然後改之是然後用之李攵簡以為至論
[009-10b]
蓂英謂之歴草田俅子曰尭為天子蓂荚生扵庭為帝成歴而
大戴眀堂萹謂朱草日生一葉至十五日生十五葉十六日
一葉落終而復始唐律賦有/朱草合朔古有云梧桐不生則九州異注
謂一葉為一月有閏十三葉平園閏月表用/梧桐之葉十三
納甲之法朱文公謂今𫠦傳亰房占法見扵火珠林者是其遺
叅同契借以寓行持進退之
虞翻云日月垂天成八卦
象三日暮震象月出庚八日兑象月
甲壬十六日旦巽象月退二十三日艮象月消丙三十日
坤象月滅乙晦夕朔旦坎𧰼水流戊日中𩀌象火己虞與
魏伯陽皆會稽人其傳盖有𫠦自漢上朱氏云乾納甲壬坤
納乙癸震納庚巽納坎納戊𩀌納己艮納丙兊納丁庚戊
[009-11a]
丙三者得扵乾己丁三者得扵坤始扵甲乙終扵壬癸而
天地五十五數具焉又有九天九地之數乾納甲壬坤納乙
癸自甲至壬其數九故曰九天自
者九天之上六甲子也九地之下六癸酉也
五運六氣一歳五行主運各七十二日少隂君火太隂濕土少
陽相火陽明燥金太陽寒水厥隂風木而火獨有二天以六
為莭故氣以六朞為一備地以五為制故運以五歳為一周
左氏載醫和之言曰天有六氣降生五味即素問五六之數
易洪範月令其致一也楊退修謂五運六氣通之者唯王冰
然遷變行度尭舜時十
日一雨五日一風始用得
[009-11b]
朱文公嘗問蔡季通十二相屬起於何時首見何書又謂以二
十八宿之象言之唯龍與牛為合而他皆不𩔖至扵虎當在
西而反居寅鷄為鳥屬而反居西又舛之甚者韓文考異毛
頴傳封夘地謂十二物未見𫠦徔来愚按日庚午既差我
馬午為馬之證也季冬出土牛丑為牛之證也蔡邕月令論
云十二辰之
鷄亥豕而已其餘虎以下非食也月令正義云鷄為木羊為
火牛為土犬為金豕為水但隂陽象多塗故午為馬酉為
鷄不可一㝎也十二物見論衡物势萹文亦謂巳為蛇象
形
自帝尭元年甲辰至宋徳祐丙子凡三千六百三十三年帝尭
[009-12a]
而上六閼逢無紀致堂云有書𢍆以来凡㡬鴻荒㡬至徳矣
廣雅自闢至𫉬麟二
劉道原疑年譜謂大庭至無懐氏無年而有緫數尭舜之
年衆不同三綂厯次夏商西周與汲冢紀年及商厯差異
况闢之初乎王質景文云渾淪以前其略見於釋氏之長
含經闢以後其詳見於邵氏之皇極經丗
以十一星行暦推人命貴賤始於唐貞元初都利術士李彌乾
聿斯經/本梵書程子謂三命是律五星是暦晁氏謂冷州鳩曰武王伐
殷歳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
五星之術其来尚矣
㝎之方中公劉之詩擇地之法也我辰兵在論之
也傳云
[009-12b]
不利子商則見姓之有五音詩日維戊庚午則見支幹之
有㐫
五代史馬重績傳漏刻之法以中星考晝夜為一百𠜇六十分
刻之二十為一時時以四𠜇十分為正此自古𫠦用也今攷
五代㑹要晋天福三年司天䑓奏漏𠜇經云晝夜一百刻分
為十二時毎時有八刻三分
刻二十分四刻十分為正前十分四刻為正後二十分中心
為時正上古以来皆依此法歐陽公作史於六十分之上
八刻二字不若㑹要之明白
數術記遺云丗人言三不䏻比兩乃云悶與四維甄鸞注藝
經曰悶者周公作先布夲位以十二時相
徐援
悶
[009-13a]
是竒兩之術御覧引藝經作悁悶三
布十干扵其方戊己在西南四維東莱子𫠦造布十二時四
維
桓譚新論曰老子謂之玄楊子謂之太玄石林謂太玄皆老子
緒餘老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之為九故九而九之為
八十一章太玄以一玄為三方自是為九而積之為八十一
首金楼子云揚雄有太/玄經楊泉有太元經
潛虚心學也以元為首心法也人心其神乎濳天而天潛地而
地温公之學子雲之學也先天圗皆自中起
心豈惟先天哉連山始艮終而始也歸蔵先坤闔而闢也易
之乾太極之動也玄之中一陽之也皆心之體一心正而
[009-13b]
萬事正謹始之義在其中矣邵子曰玄其見天地之心乎愚
於虚亦云虚之元即乾坤之元即春秋之元一心法之妙也
張文饒衍義以飬氣釋元似未盡夲㫖
管子㓜官萹冬十二始寒盡刑十二小榆賜予十二中寒收聚
十二中榆大收十二寒至静十二大寒之隂
日辰之名盤洲扵閏十一月用中榆立閏葢出於此
國史志云暦為筭本治暦之善積筭逺其驗難而差遲治暦之
不善積筭近其驗易而差亦速
暦元始扵冬至卦氣起扵中孚豳詩於十月曰為改周以十
一月為正葢本此曰為改嵗用周正/何以卒歳乃夏正
困學紀聞卷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