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19b]
[008-1a]
困學紀聞卷之八
浚 儀 王 麟伯厚甫
孟子
孟子集註序引史記列傳以為孟子之書孟子自作韓子曰
軻之書非自著謂史記近是而滕文公首章道性善注則曰
門人不䏻盡記其詞又苐四章決汝漢注曰記者之誤呉伯
豐以問朱文公文公荅曰前是後兩䖏失之熟讀七萹
其茟𫝑如鎔鑄而成非綴緝𫠦就也
趙氏孟子章引論語曰力行近仁誤以中庸為論語無垢孝
經解誤以臨深薄為衛武公之詩𦤺堂無逸傳誤以不解
于位為泂酌吴才老書禆傳臣辯誤以晉矦重耳為申/生誠齋易傳後序誤以韓宣子為季札
[008-1b]
文選陳孔璋為曺洪書云有子勝斐然之志注引墨子曰二三
子復扵子墨子曰告子勝仁子墨子曰未必
猶跂以為長偃以為廣不可久也勝盖告子之名豈即孟子
𫠦謂吿子歟
文選注引孟子曰墨子兼愛摩頂致扵踵趙岐曰致至也今本
作放踵注無致至/也三字
元和郡縣志齊雪宫故趾在青州臨淄縣東北六里晏子春秋
𫠦謂齊侯見晏子于雪宮
孟子以齊王由反手也趙岐注謂譏管晏不勉其君以
王望道而未之見注謂殷録未盡尚有賢臣道未淂至王無
咎非之曰岐名通孟子而實汨之
[008-2a]
琴張注謂子張善鼓琴盖未知左傳有琴張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注云四事禹湯文武𫠦行事也而伏
生大傳云周公兼思三王之道以施扵春秋冬夏其陋矣
滕㝎公文公按趙氏注古紀世夲滕有考公麇元公弘即㝎
公文公也世本今無傳此可備叅攷之志愚謂
之志
若周志史佚之志鄭書椘書秦記之𩔗
孟子䟽謂齊王悅南郭先生吹竽喜鄒忌鼓琴安知與衆樂樂
愚攷之史記騶忌以鼓琴見齊威王非宣王也唯南郭䖏士
吹竽乃宣王時見韓非内儲
苑景差相鄭鄭人有冬渉水者出而脛寒後景差過之下陪
[008-2b]
乗而載之覆以上衽叔向聞之曰景子為人相豈不固㢤
吾聞良吏居之三月而溝渠十月
而况人乎此即孟子𫠦言子産以乗輿濟人之事也叔向
之時鄭無景差當以孟子為正
曽西注以為曽子之孫集注因之經典序録曽申字子西曽參
之子子夏以詩傳曽申左丘眀作傳以授曽申曽西之學/扵此可攷椘
𨷖宜申公子申皆字子西則曽西之為曽申無疑
郅惲曰孟軻以彊其君之𫠦不䏻為忠量其君之𫠦不
與今孟子語小異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須白者不戴扵道路矣愚按
書大傳云事既畢餘子皆入學十五入小學十八入大學
[008-3a]
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學傅農事上老平眀坐扵右塾庶老
坐扵左塾餘子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餘子皆入父之齒随
行兄之齒鴈行朋友不相踰輕任并重任分頒白不提挈出
入皆如之此之謂造士漢書食貨志云春將出民里胥平旦
㘴
白不提挈孝悌之義當以是之
棄禮恥秦𫠦以敗恥尚失𫠦𣈆𫠦以替恥之扵人大矣
陳蕃諌校獵曰齊景公欲扵海放乎琅邪晏子爲陳百姓惡
聞旌旗輿馬之音舉首嚬眉之感景公爲之不行此以孟子
二章爲一事
梁惠王西喪地扵𥘿七百里潏水李氏曰初北地郡屬
[008-3b]
為秦并喪扵秦不止七百里也
法言身篇引孟子曰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無意而至
者也今孟子無此語其在外書歟
周子静端朝為學官小司成盖卿以守氣不如守約命題子
静曰氣不與約字對兩守字著略㸃晦翁注甚眀豈可破句
讀孟子
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期孟子頌其詩讀其書不知
其人可乎斯言亦有𫠦夲
命不可委故孟子言立命心不可委故南軒以陶渊眀委心之
言為非
[008-4a]
仁曰仁術儒曰儒術術即道也申不害以術治韓鼂錯言術數
公孫弘謂智者術之原君子始惡乎術矣故學者當擇術
以為楊墨出扵師商考之不詳甚矣朱文公曰荘周之學出
扵老氏韓子始謂子夏之後有田子方子方之後流而為荘
周以其書之子方者考之則子方之學子夏周之學子方
者皆不可見愚謂此二
則異端之學非孔門弟子𫝊流
之也
荘
與不材之間此子莫之執中也
楊之學似老墨之學似佛楊朱書㫿/見于列子
[008-4b]
董仲舒云以仁治人以義治我劉原父云仁字徔人義字徔我
豈造文之意邪愚謂吿子仁内義外之孟子非之若以人
我分仁義是仁外義内其流為兼愛為我矣
孟子引費恵公之言謂小之君也春秋時費為魯季
史記椘世家有鄒費郯邳盖戰時以邑為
意者魯季氏
之僭歟
仁人心也求其放心此孟子直本心處但禪學有體無用
曺交注謂曺君之弟按左傳哀公八年宋滅曺至孟子時曺亡
乆矣曺交盖以為氏者
過故貶謂之汙下亦非孟子之意
[008-5a]
史記六表注皇甫謐曰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也今無此
語
孟子字未聞孔業子云子車注一作子居居貧坎軻故名軻字
子居亦稱字子輿疑皆傅會聖證論云子思書孔叢子有孟/
孟子正義云唐林謹思續孟子書二卷謂孟子七萹非軻自著
乃弟子共記其言與韓文公之同
正義序云孫奭崇文総目館閣書目讀書志皆無之朱文公謂
邵武士人作不觧名物制度其書不似䟽
吕氏春秋舜行徳三年而三苗服孔子聞之曰通乎徳之情則
孟門太行不為險矣故曰徳之速疾乎以郵𫝊命此可以證
孟子引孔子之言
[008-5b]
墨之治喪以薄宋書禮志引尸子禹治水為䘮法曰桐棺三寸
制䘮三日盖墨家託扵禹也
好樂好勇好貨色齊宣王𫠦以不䏻用孟子也文帝好清静故
不䏻用賈誼武帝好紛更故不䏻用汲黯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光武封一卓茂而莭義之俗成太宗誅一
徳儒而諌争之門闢信乎如風之偃草也
得也
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徳克享天心故湯曰天吏尹曰天民
孟子學伊尹者也當今之世舎我其誰也是亦聖之任
仁在乎熟之而已矣子路未熟之五榖管仲已熟之荑稗楊墨
[008-6a]
五榖之螟螣
照乗之珠和氏之璧戰之君以為寳故曰諸侯之寳
為天吏則可以伐燕扵漢䠂見之董公未漢王之前以强弱
角勝負𫠦謂以燕伐燕也三軍縞素之後則為天吏矣仁義
之言齊梁以為迂闊者董公一言而漢椘之興亡決焉可謂
豪傑之士
弱而不可者民也古先
王曰敬民曰畏民石守道謂湯以
七十里亡夏文王以百里亡啇陳勝以匹夫
乎故曰民為貴太史公以陳渉與湯武並言渉豈䏻/為湯武㢤葢椘漢閒豪傑之餘論也
善推其𫠦為此心之充拓也求其放心此心之收歛也致堂曰
心無理不詠去而不䏻推則視之不見𦗟之不聞痒㢌疾痛
[008-6b]
之不知存而善推則濳天地撫四海致千之日至知百丗
之損益此言充拓之功也西山曰心一而巳由義理而彂無
以害之可使與天地
不逺此言收歛之功也不闔則無闢不涵飬則不䏻推廣
守孰爲大守身爲大有猷有爲矣必曰有守不虧其義矣必曰
不更其守何徳將歎習曰入時愈深則趍正愈逺以守身爲
法以入時爲戒可謂士矣
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爲也諸葛武侯謂漢賊不
兩立其義正矣然劉璋之事可謂義乎
君子可欺以其方難冈以非其道日無𠕅中之理而新垣平言
之日無漸長之理而𡊮充言之漢攵隋攵皆以是改元漢文
[008-7a]
悟之詐而隋文終受充之欺此存亡之判與
夫道一而巳矣為善而雜扵利者非善也為儒而雜扵異端者
非儒也
尭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學𫠦以眀人倫舜察扵人倫
去人倫無君子如之何其可也孟子道性善尭舜莫大扵
人倫此正人心之夲原也
晏子春秋曰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
三不祥孟子謂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葢古有
此言也
孺子滄浪之歌亦見扵椘辭漁父攷之禹貢漢水東為滄浪之
水則此歌椘聲也攵子亦云混混之水濁可以濯吾乎泠
[008-7b]
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纓乎
二湏田而奔走㳺豈𫠦謂士㢤水心葉氏云周衰不復
士孔孟不以其不而不教也孔孟之徒不以其不
而不
學也道在焉故也
不得志身見扵丗上蔡謝子曰天下皆亂而己獨治不害為
太平蜀士楊肩吾曰天下雖不治平而吾未甞不治且平
者岐周是也一雖不治平而吾家未甞不治且平者曽閔
是也一家雖不治平而吾身
公是也文子亦云不憂天下之亂而/樂其身治者可與言道矣
鹽鐡論引孟子曰居今之朝不易其俗而成千乗之𫝑不䏻一
[008-8a]
朝居也又云今之士今之大夫皆罪人也又云王者與人同
而如彼者居使然也與今夲不同
民心之得失此興亡之大㡬也林少頴云民之思漢則王莽不
䏻脅之使忘民之忘漢則先主不䏻彊之使
心思漢王郎假之而有餘民心去漢孔眀扶之而不
論語終扵尭曰萹孟子終扵尭舜湯文孔子而荀子亦終扵堯
問其意一也
利與善之間君子必審擇而眀辨焉此天理人欲之㡬善惡正
邪之分界也孟子之言公不夷不恵可否之間材與不材之
間荘之言
若將終身焉竆不失義若固有之達不𩀌道䏻處窮斯
[008-8b]
飬心莫善扵寡欲注云欲利也雖非本廉者招福濁者速禍
亦名言也道家者流謂丹萬卷不如守一愚謂不如孟子
之七字不飬其心而言飬生𫠦謂舎爾靈龜我朶頥也
吕氏春秋開春論云神農之教曰士有當年而不耕者則天下
受其飢矣女有當年而不績者則天下
親耕妻親績𫠦以見致民利也管子引神農之數攵子亦引
神農之法此即許行𫠦為神農之言歟漢蓺文志農家有神
農二十萹劉向别録云疑李悝啇君𫠦
孔子孟子皆不之秦荀子甞入秦而譏其無儒孔子順曰秦為
不義義𫠦不入其志如魯仲連
句容有盗改置社稷而盗止下邳多盗遷社稷扵南山
[008-9a]
亦衰息見陳後山談樷岳州田䑕害稼雍明逺曰迎貓之𥙊
不修也命祭之䑕随以斃見范蜀公集孟子有變置社稷禮
記有八蜡孰謂古制不可行于今乎
求在我者盡性扵己求在外者𦗟命扵天李成季曰與其有求
扵人若無欲扵己與其使人可賤不若以賤自安吕居仁
亦以見人有求為非注云澅水出時水東去臨淄城十八里𫠦謂澅中
也俗以澅水為宿留水以孟子三宿出澅或云當作畫後漢/耿弇進軍畫中史
記畫邑人王蠋/通鑑作晝邑
以刄與政有以異乎邵子之論秦曰殺人之多不必以刄謂天
下之人無生路可趍也
[008-9b]
商鞅富强之術誘三晉之民力耕扵内而使秦民應敵扵外使
梁王用孟子之言施仁政扵民秦焉得誘之仁勝不仁如春
融冰泮故曰仁者無敵
盖大夫王驩漢泰山郡蓋縣故城在沂州沂水縣西北
趙民春秋論曰五伯者三王之罪人謂其三代而春秋之也齊
桓其作俑也今之諸侯五伯之罪人謂其春秋而戰之也
𣈆㝎其作俑也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謂其𢧐而七
之也晉之韓趙魏其作俑也
止齋曰人多言常平出漢耿中丞顔師古以壽昌為
常平葢古灋孟氏言狗食人食而不知檢𡍼有餓莩而不
知彂今文作檢班氏食貨志作歛是也夫豐不歛飢
不
[008-10a]
𤼵豈𫠦謂無常平乎
陳烈讀求其放心而悟曰我心不曽收如何記書遂閉門靜㘴
不讀書百餘日以收放心然後讀書遂一覽無遺前賢之讀/書如此之民也周之盛時以井
牧授田以郷遂設教攸介攸止烝我髦士士亦田野之秀民
也不惟士有常心民亦有常心矣故曰文武興而民好善
小學
爾雅注漢武帝時得豹文鼮鼠孝廉郎終軍知之賜絹百匹文
𨕖注引竇氏家傳以為竇攸丗祖詔諸侯子弟徔攸受尔雅
二不同
謂之四極朱文公曰邠
近在秦隴非絶逺
[008-10b]
之地愚按文引爾雅曰西至汃
謂四極汃西極之水也
府巾/切
爾雅䟽案尸子廣澤萹云墨子貴兼孔子貴公皇子貴𠂻田子
貴均列子貴虚料子貴别囿其學之相非也數丗矣而己皆
弇扵也天帝后皇辟公
廓閎傳介忳夏幙蒙贖昄皆大
也十有餘名而實一也若使兼公虚均𠂻平易别囿一實也
則無相非也仁意萹述太
扵永風春為青陽夏為朱眀秋為白蔵冬為玄英四氣和為
正光此之謂玉燭其雨時降萬物以嘉髙者不少下者不多
此之謂醴泉其風春為彂生夏為長嬴秋為方盛冬為安静
四氣和為通正此之謂永風
[008-11a]
爾雅䟽引舍人云按典序録爾雅有犍爲文學注二卷一云
犍爲郡文學卒史臣舎人漢武帝時待詔
則兄弟之子不得姪徔母有毋名則姊妹之子不可言甥
且甥姪唯施扵姑舅耳雷次宗曰姪字有女明不及伯叔甥
字有男見不及徔毋劉共父刋二程先生集改姪爲猶子朱
文公謂古人固不謂兄弟之子爲姪亦無云猶子者記禮者/言猶已
之/子但云兄之子弟之子然徔俗姪亦無害扵義理也
傅版郭璞注未詳即柳子𫠦爲作蝜蝂傳者也西亰賦戎葵/懐羊尔雅瘣
懐羊璞亦/曰未詳
陸璣爲詩草木䟽劉杳爲離騷草木䟽王方慶有園庭草木䟽
[008-11b]
李文饒有山居草木記君子𫠦以貴乎多識也然爾雅不𥼶
蔝蔜字書不見栮榿學者耻一物之不知其可忽諸者爲茗一名荈
文茗荼芽
也東坡詩周詩記苦荼茗飲出近丗
急就萹注牡蒙一名黄昏後山詩黄昏湯疑即此也
終軍之對鼮䑕盧若虚之辯鼨䑕江南進士之問天雞劉原父
之識六駁可謂善讀爾雅矣蔡謨不識彭蜞人謂讀尒雅不
田敏不知日及學之陋也
焚詩書唯易與史萹得全逮王莾此篇亡失建武中𫉬九
萹章帝時王育爲作觧𫠦不通者十有二三按
文多引
[008-12a]
王育如天屈西北為无蒼頡出見秃人伏禾中因以制字
文叙尉律試八體大篆小篆𠜇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𨽻書亡新使甄豐䓁改㝎
古文時有六書古文竒字篆書佐書繆/篆鳥蟲書佐即𨽻也書正義亦云秦有八
體亡新六書去大篆刻符殳書/署書加古文竒字蓺文
其法曰太史試學童以六體試之古文竒字篆書/𨽻書繆篆蟲書律即尉律
也六體非漢興之法當文叙改六為八
急就萹長樂無極老丁顔氏觧為蠲其子孫之役非也即參
同契𫠦謂老翁復丁壮朱文公詩自樽前老復/丁黄庭
亦有此三字
董彦逺除正字謝唘叙字學涉獵詠洽其略云殘不悟扵郭
亡𨶕文徒存扵夏有馬不一者既失其全虎多扵六者自
乖其數書殘武殪頌亂湯齊烏舄混淆魚魯雜糅増河南之
[008-12b]
邑為雒减漢東之為隋避上則罪不徔
絶下則對囙去
口合而
氏㣲
省而踈姓絶㝎文扵
𨗳分序扵八寸之䇿執異為宗丁尾真鉤湏失實書立書
肖而既名為卷為端而遂乖服制篆形誤偽誰正雲興
之祁祁𨽻體散亡共守鸞
根之目知一束二縫之為来指二首六身之為永郡章立信
救時惟正扵四羊史傳疑考義共
之秀𩀌析為三刀之州合樂之奏妄加文武之為斌㝎之
名誤合日月之為易字失部居改白水真人之兆書忘形象
作非衣小児之謡四十八安扵桒三十七未
語世梁父
七十二家名雖具在尉律四十九𩔖書盖已亡誤存舟二間
[008-13a]
之為航安識門五日之為閏學者徧異書而求其事之𫠦
出亦多識之一也彦逺有古文集𩔗叙云孔安以𨽻古易
科斗故漢人不識古字開元又癈漢𨽻易以
識𨽻古今按書序為𨽻古㝎正義謂就古文體而徔𨽻以㝎/之雖𨽻而猶古盖存古則可慕為𨽻則可識非謂𨽻
書為𨽻/古也
宋景文公云蕭何自題蒼龍白二
後丗署書由何始
文
扁署也从户冊户冊者署門户之攵也
為秦恵文王二十六年石湖亦謂當惠文王之丗後百餘年
東廵泰山𠜇石則小篆非出扵李斯
古器銘云十有三月十有四月十有九月云正月乙子或云丁
[008-13b]
子吕與𠦑考古圖謂嗣王踰年未改元故以月數乙子即甲
子丁子即丙子丗質人淳取其同𩔖不然殆不可考曽子固
謂古字皆重出此文作亖者
毛伯敦祝下一字劉原父以爲鄭曰文武時毛𠦑鄭也而吕與
叔以爲簠銘中上一字歐陽公以爲張曰宣王時張仲也
而與叔以爲弡周姜敦伯下一字歐陽公以爲冏曰穆王時
伯冏也而與𠦑以爲百古文難攷㡬扵郢書燕
博古啚𣈆姜鼎銘用蘄綽綰眉壽伯碩父鼎銘用祈丐百禄眉
夀綰綽孟姜敦銘綰綽眉夀石湖云似是古
謂漢書安丗房中歌云克綽永福顔氏注綽緩也亦謂延長
張燕公謝碑頟表云孔篆呉札之墳秦存展季之壠言孔子篆
[008-14a]
者始見扵此
金石録汲縣太公碑云𣈆太康二年得竹䇿之書其紀年曰康
王六年齊太公望䘚參考年数葢壽一有一十餘今按書
頋命云齊侯吕伋則成王之末伋已嗣太公為齊侯矣苑載
卿官又有祭正亦猶祭酒也
秦詛椘文作扵恵文王之時𫠦詛者椘懐王也懐王逺屈平迩
靳尚而受商扵之欺致武𨵿之執非不𦍒也然入秦不反
人憐之如悲親戚積怨深怒彂于陳項而秦亡也忽焉六
之滅椘最無罪反爾好還天人之理也南公曰椘雖三户亡
秦必椘吁秦詛椘邪楚詛秦邪
[008-14b]
徐椘金文繫傳有通𥼶部叙通論祛妄𩔖聚錯綜疑義系述
䓁萹吕太史謂元本㫁爛每行㓕去數字故難讀若得精
小學者以許氏文叅繹
猶可
也今浙東𫠦刋得扵石
林葉氏魏公夲也
文飲器象爵者取其鳴莭莭足
也宋符瑞志
凰其鳴䧺
曰莭莭雌曰然則爵即鳯凰歟
宣和中陕右人發地得木簡于罋字皆章草云永初二年六
月丁未朔廿日丙寅朱文公荅吴斗南書謂日
辰與通鑑長厯不同葢指此也今攷通鑑目録漢安帝永初
二年六月乙未朔後漢紀五月有丙寅七月/有戊辰當以長厯為正
漢西傳安息
書革旁行為書記顔氏注今西方胡
及南
[008-15a]
方林邑書皆橫行不直下法苑珠林云造書凡有三人長名
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少者蒼頡其書下行夹
漈六書略云梵書左旋其𫝑向右華書右旋其𫝑向左
識㢤李衡識字曰讀書湏是識字固有讀書而不識字者
如孔光張禹許敬宗柳宗元非不讀書但不識字孔光不識
進退字張禹不識剛正字許敬宗不識忠孝字桞宗元不識
莭義字此可為學者之戒
周越書苑云郭忠恕以為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𨽻書出
𨽻書悖而行書作行書狂而草書聖以此知
趙眀誠謂誤以八分為𨽻自歐陽公始肩吾云𨽻書今之/正書張懐瓘云𨽻書
[008-15b]
者程邈造字皆真正亦曰真書千文/云杜藁鍾𨽻王羲之傳尤善𨽻書
康莭邵子之父古字天㝎律吕聲音以正天下音及古今文
謂天有隂陽地有剛柔律有闢翕吕有唱和一隂一陽交而
日月星辰焉一剛一柔交而金木水火備焉一闢一翕而
平上去入備焉一唱一和而開發收備焉律感呂而聲生
焉吕律而音生焉
物之書夲于此謂闢翕者律天清濁
者吕地先後開者春也純開者夏也先開後閉者秋也冬
則閉而無聲東為春聲陽為夏聲此見作韻者亦有𫠦至也
銜凡冬聲也横渠張子曰商角徴羽皆有主出扵脣齒喉舌
獨宮聲全出扵口以兼五聲也夹漈鄭氏曰聲為音為緯
平上去入四聲也其體縦故為宫啇角徴羽半徴半啇七
[008-16a]
音也其體横故為緯
七音三十六字母出扵西豈𫠦謂學在四夷者歟司
三十六字母緫三百八十四聲為二十圖夹漈謂梵人長扵
音𫠦得徔聞入華人長扵文𫠦得徔見入華則一音詠一字
梵則一字或貫數音鳩摩羅什曰天笁俗甚重文制其宮/商體韻以入管弦為善凡覲
王必有
賛徳佛中偈/頌皆其式也
諧聲六書之一也聲韻之學尚矣夹漈謂五書有窮諧聲無窮
五書尚義諧聲尚聲𥼶文序録云古人音書止為譬况之
孫炎始為反語攷古編謂周顒始有翻切非也
韻今之廣韻則本朝景徳祥符重修今人以三書為一謂
[008-16b]
廣韻為唐韻非也鶴山魏氏云唐韻扵二十八刪二十九山
之後繼以三十先三十一僊今平聲分上下以一先二僊為
下平之首不知先字葢自真字而来愚攷徐景安樂書凡宫
為上平商為下平角為入徵為上羽為去則唐時平聲已分
上下矣米元章云五聲之音出扵五行自然之理沈隠侯
知四聲求其宫聲不得乃分平聲為二然後魏江式曰𣈆吕
静放李登聲𩔖之法作韻集五卷宮啇龣徴羽各為一篇則
韻分為五始扵吕靜非自沈約始也約荅陸厥曰宮商之聲
有五文字之别累萬以累萬之繁配五聲之約髙下低昂非
思力𫠦學沈存中云梵學入中其術漸宻
潜虚以䒶為天古文也見廣韻而集韻不載古文韻䒶/字碧落文
[008-17a]
廣韻言姓氏甚詳然充字有充虞見孟/子歸字有齊歸見左/傳其遺
𨶕多矣賁育謂孟賁夏育也廣韻以賁為姓古有勇士賁育
矣
顔魯公在湖州集文士摭古今文字為韻海鏡源三百六十卷
以包萬彚其廣如海自末尋源照之如鏡崇文総目僅存
十六今不傳
韓非五蠧曰蒼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背
謂之
文
云自營為厶背厶為公
宋元憲寳翫佩觽三萹文忠每出必
聲韻音訓文字置箧
中以道晚年日課識十五字
夹漈謂文㝎五百四十𩔖為字之母然母䏻生而子不䏻生
[008-17b]
誤以子為母者二百十𩔖
吴孫休自制名字以命其子武瞾劉龑囙之皆字書𫠦無梁四/公記
亦/然
隋志以蒼頡訓纂滂喜為三蒼文繫傳以蒼頡爰厯
三蒼并訓纂為四萹
急就萹沐浴揃搣寡合同荘子外物萹眥可以休老亦作揃
搣
不字本方久反凡書之不字皆㸃入聲其字本音箕夜如/何其凡書
之其字皆㸃平聲攻媿/集
李瀚蒙求以平聲與上去入相間近丗續蒙求者/不知此攻媿云
[008-18a]
六始見于荘子天運萹孔子曰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
以禮樂詩書易春
秋為六蓺始見于太史公滑稽列傳孔子曰六蓺/扵治一也㦯云七經
後漢趙典學孔子七蜀秦/宓謂文翁遣相如東受七
或以六
六緯為十二
荘子/天道
萹或以五經五緯為十南史周/續之或云九
釋文序録昜書/詩周礼儀礼礼
記春秋孝論語唐谷那律/𫝊九
庫始有九
之名樂
既亡而有五
自漢武立
博士始也邵子㝎以易書詩春秋為四猶春夏秋冬皇帝
王伯
漢蓺
也禮以眀體故無訓書以廣聴知之術也春秋以㫁事信之
符也五者葢五常之道相湏而備而易為之原白虎通云有
五常之道故曰五經樂仁書義禮禮易智詩信也二不同
[008-18b]
然五兼五常之道不可分也
後漢翟酺曰文帝始置一博士攷之漢史文帝時申公韓嬰
皆以詩為列于學官者唯詩而巳景帝以
轅固為博士𫠦謂/齊詩而餘未立武帝建元五年春初置五
博士儒林傳賛曰武帝立五博士書唯有歐陽禮后易楊
春秋公羊而巳立五而獨舉其四盖詩已立扵文帝時今
并詩為五也有七漢熹平則蔡邕魏正始則邯鄲淳𣈆裴頠唐開成中
唐玄度後蜀孫逢吉䓁本朝嘉祐中楊南仲䓁中興髙廟御
書後蜀石扵髙祖太宗/諱皆缺畫唐之澤深矣
唐儒學傳序文宗㝎五鑱之石張參䓁是正訛文按文粹劉
[008-19a]
禹錫學新修五
壁記云初大暦中名儒張參為司業始
詳㝎五經書于論堂東西廂之壁序以參為文宗時誤矣參
𫠦定乃書于壁非鑱石也舊史紀云
臣判𥙊酒鄭覃進石壁九一百六十卷㑹要載是年八月
覆㝎石經字體官唐玄度状今𫠦詳覆多囙司業張參五
字為凖蓺文志參有五經文字三卷玄度有九經字様一卷
文宗時是正訛文乃玄度非參也
皇覧冢墓記曰漢眀帝時公卿大夫諸儒八十餘人論五經誤
失符莭令宋元上言秦昭王與吕不韋好書皆以書𦵏王至
尊不韋久貴冢皆以黄腸題湊䖏地
不韋冢視未焼詩書愚謂儒以詩禮彂冢荘子譏假經以文
[008-19b]
姦者爾乃欲彂冡以求詩書漢儒之陋至此
歐陽文忠公茟云安昌侯張禹曰書必博見然後識其真偽
當攷𫠦出
艾軒云日用是根株文字是注脚此即象山六注我
欲學者扵踐實地用工不但尋行數墨也
虞溥厲學曰聖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學者不好也及至期月𫠦
弥博𫠦習彌多日聞𫠦不聞日見𫠦不知然後心開意朗
敬業樂羣忽然不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學者不患
才不及而患志不立任子曰學𫠦以治己教𫠦以治人不勤
學無以為智不勤教無以為仁愚謂此皆天下名言學者宜
書以自儆
[008-20a]
文中子言聖人述史三焉書詩春秋三者同出扵一陸魯望謂
六籍之中有有史禮詩易為經書春秋實史耳舜臯陶之/賡歌五子
之歌皆載扵書則詩與書/一也文中子之言當矣
王㣲之云書每淂一義如得一真珠船見陸農師詩注
古未有板本好學者患無書桓譚新論謂梁子初楊子林𫠦寫
萬卷至扵白首南齊沈驎士年過八十手寫細書滿數十箧
梁𡊮峻自冩書課日五十紙抱朴子
謂細書經史莊老𩀌騷䓁六百三十四卷在巾箱中後魏裴
漢借異書躬自録本其勤與編蒲緝柳一也史藝文志唐
末益州始有墨板多術數字學小書後唐詔儒臣田敏校九
經鏤夲于子
初廣諸義䟽音釋令孔維邢昺讎㝎頒
[008-20b]
布
春秋正義云傅咸為七經詩王羲之寫今按蓺文𩔗聚
載傅咸周易毛詩周官左𫝊孝經論語詩皆四言而其一
鄭康成注二禮引易書
樂
春秋
禮家
孝經
皆緯
候也河洛七緯合為八十一萹河圗九萹洛書六篇又别有
三十萹七經緯三十六萹易緯稽覧圗乹鑿度坤靈啚通卦
驗是𩔖謀辨終備書緯琁璣鈐考靈曜刑徳放帝命驗運期
授詩緯推度災汜厯樞含神務禮緯含文嘉稽命徴斗威儀
樂
演孔圗元命包文耀鉤運斗樞感精符合誠圗考異郵保乾
圖漢含孳佑助期握誠啚潛潭巴題辭又有尚書中
論
[008-21a]
語䜟在七緯之外按李尋有五經六緯之言葢起扵哀平至
光武䔍信之諸儒習為内學隋焚其書今唯易緯存焉正義
多引䜟緯歐陽公欲九經之䟽刪去䜟緯之文使學者不
為恠異之言惑亂然後義純一其言不果行
志王弼易孔安書至齊梁始列
學故諸儒之
不若詩
禮之詳實
司馬文正公曰新進後生口𫝊耳剽讀易未識卦爻已謂十翼
非孔子之言讀禮未知萹數巳謂周官為戰之書讀詩未
盡周南召南巳謂毛鄭為章句之學讀春秋未知十二公巳
謂三𫝊可束之髙閣朱文公
[008-21b]
問學而時習便一貫孟子未言梁恵王問利便
盡心易
未看六十四卦便讀繫辭此皆躐䓁之病
宋符瑞志云孔子齋戒向北辰而拜告備于天曰孝經四卷春
秋河洛凡八十一卷謹巳備矣見援/神契是以聖人為巫史也緯
書妄而沈約
之無識甚矣
家語齊太史子餘歎羙孔子云天其素王之乎素空也言無位
而空王之也董仲舒對䇿云見素王之攵賈
素王之法鄭玄六藝論云自號素王盧欽公羊序云制素王
之道皆囙家語之言而失其義𫠦謂郢書燕也荘子云玄
聖素王之道祥符中謚孔子為玄聖後避聖祖名改至聖
自漢儒至扵慶暦間談經者守訓故而不鑿七經小傳出而稍
[008-22a]
尚新竒矣至三經義行視漢儒之學若土梗古之講經者執
卷而口未甞有講義也元豐間陸農師在經莚始進講義
自時後上而經莚下而學
者徒
以資口耳聴者不復相問難道愈散而習愈薄矣陸務曰
唐及初學者不敢議孔安
鄭康成况聖人乎自慶暦後
諸儒𤼵眀經旨非前人𫠦及然排繫辭毀周禮疑孟子譏書
之胤征頋命黜詩之序不難扵議况傳注乎斯言可以箴
談者之膏肓
西山先生大學衍義後序謂有進姦言扵幄者甞以問西山
之子仁甫荅云講易乾之文言知進退存亡為姦言以冈上
秦有而書亡魯有頌而詩亡魯郊禘秦僣畤而禮亡大夫肆
[008-22b]
夏三家雍徹而樂亡
法言曰古之學者耕且飬三年通一經蓺文志曰古之學者耕
且飬三年而通一蓺盖劉歆七略法言之
困學紀聞卷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