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70 六藝之一錄-清-倪濤 (WYG)


[232-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七十四  錢唐倪濤撰


  歴代書論四


  宋髙宗翰墨志


  余自魏晉以來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或蕭散或枯瘦
或遒𦂳而不囘或秀異而特立衆體備於筆下意間猶
存於取舍至若褉帖則測之益深擬之益嚴恣態横生
莫造其原詳觀㸃畫以至成誦不少去懷也法書中唐
[232-1b]
人硬黄自可喜若其餘紙札俱不精乃托名取售然右
軍在時已苦小兒輩亂真况流傳歴代之久贗本雜出
固不一幅鑒定者不具眼目所以去真益逺惟識者久
於其道當能辨也


  余每得右軍或數行或數字手之不置初若食蔗喉間
少甘則已末則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也故尤不忘於
心手頃自束髮即喜攬筆作字雖屢易典刑而心所嗜
者固有在矣凢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昉未始一日捨
[232-2a]
筆墨故晚年得趣横斜平直隨意所適至作尺餘大字
肆筆皆成每不介意至或膚腴瘦硬山林&KR0960壑之氣則酒
後頗有佳處古人豈難到也


  衛夫人名鑠字茂漪晉汝隂太守李矩妻善鍾法能正
書入妙王逸少師之杜甫謂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
過王右軍也


  本朝士人自國初至今殊乏以字畫名世縱有不過一
二數誠非有唐之比然一祖八宗皆喜翰墨特書大書
[232-2b]
飛白分𨽻加賜臣下多矣余四十年間每作字因欲鼓
動士類為一代操觚之盛以六朝居江左皆南中士夫
而書名顯著非一豈謂今非若此視書漠然畧不為意
果時移事異習尚亦與之汚隆不可力囘也


  評書謂羊欣書如婢作夫人舉止羞澁不堪位置而世
言米芾喜效其體葢米法敧側頗協不堪位置之意聞
薛紹彭嘗戲米曰公效羊欣而評者以婢比欣公豈俗
所謂重儓者耶


[232-3a]
  本朝承五季之後無復字畫可稱太宗皇帝始搜羅法
書備盡求訪當時以李建中字形瘦健姑得時譽猶恨
絶無秀異至熈豐以後蔡襄李時雍體製方入格律欲
度驊騮終以駸駸不為絶賞繼蘇黄米薛筆勢瀾翻各
有趣向然家雞野鵠識者自有優劣猶勝泯然與草木
俱腐者


  前人多能正書而後草書葢二法不可不兼有正則莊
嚴端重結密得體若大臣冠劒儼立廊廟草則騰蛟起
[232-3b]
鳯振迅筆力穎脱豪舉終不失真所以齊髙帝與王僧
虔論書謂我書何如卿僧虔曰臣正書第一草書第三
陛下草書第二而正書第三是臣無第二陛下無第一
帝大笑故知學書者必知正草二體不當闕一所以鍾
王輩皆以此榮名不可不務也


  晉起太極殿謝安欲使獻之題榜以為萬代寳當時名
士己愛重若此而唐人評獻之謂雖有父風殊非新巧
字勢疎瘦如枯木而無屈伸若餓𨽻而無放縱鄙之乃
[232-4a]
無佳處豈唐人能書者衆而好惡遂不同如是耶
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内芾於真楷篆𨽻不甚
工惟於行草誠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筆端故
沈著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無不當人意然
喜效其法者不過得外貌髙視闊步氣韻軒昻殊未究
其中本六朝妙處醖釀風骨自然超逸也昔人謂支遁
道人愛馬不韻支曰貧道特愛其神駿耳余於芾字亦
然又芾之詩文詩無蹈襲出風煙之上覺其詞翰固有
[232-4b]
凌雲之氣覽者當自得


  士人作字有真行草𨽻篆五體往往篆𨽻各成一家真
行草自成一家者以筆意本不同每拘於㸃畫無放意
自得之蹟故别為户牖若通其變則五者皆在筆端了
無閡塞惟在得其道而已非風神穎悟力學不倦至有
筆塜硯山者似未易語此


  世有絳帖潭帖臨江帖此三書絳本已少惟潭帖為勝
者以錢希白所臨本也希白於字畫得佳處故於二王
[232-5a]
帖尤邃若臨江則失真逺矣又淳化帖大觀帖當時以
晉唐善本及江南所收帖擇善者刻之悉出上聖規模
故風骨意象皆存在識者鑒裁而學者悟其趣爾
士於書法必先學正書者以八法皆備不相附麗至側
字亦可正讀不渝本體葢𨽻之餘風若楷法既到則肆
筆行草間自然於二法臻極煥乎妙體了無缺軼反是
則流於塵俗不入識者指目矣吾於次叙得之因筆其
梗槩


[232-5b]
  草書之法昔人用以趨急速而務簡易刪難損煩省複
為單誠非蒼史之蹟但習書之餘以精神之運識思超
妙使㸃畫不失真為尚故梁武謂赴急書不失蒼公鳥
蹟之意顧豈皂吏所能為也又其叙草大畧雖趙壹非
之似未易重輕其體勢兼昔人自製草書筆悉用長毫
以利縱舍之便其為得法必至於此


  書學之弊無如本朝作字真記姓名爾其㸃畫位置殆
無一毫名世先皇帝尤喜書致立學養士惟得杜唐稽
[232-6a]
一人餘皆體倣了無神氣因念東晉渡江後猶有王謝
而下朝士無不能書以擅一時之譽彬彬盛哉至若紹
興以來雜書遊絲書惟錢塘吳説篆法惟信州徐兢亦
皆碌碌可嘆其弊也


  昔人論草書謂張伯英以一筆書之行斷則再聯續蟠
屈拏攫飛動自然筋骨心手相應所以率情運用略無
留礙故譽者云應指宣事如矢發機霆不暇擊電不及
飛皆造極而言創始之意也後世或云忙不及草書者
[232-6b]
豈草之本㫖哉正須翰動若馳落紙雲煙方佳耳
士人於字法若少加臨池之勤則㸃畫便有位置無面
牆信手之愧前人作字煥然可觀者以師古而無俗韻
其不學臆斷悉掃去之因念字之為用大矣哉於精筆
佳紙遣數十言致意千里孰不改觀存歎賞之心以至
竹帛金石傳於後世豈止不泯又為一代文物亦猶今
之視昔可不務乎偶試筆書以自識


  唐何延年謂右軍永和中與太原孫承公四十有一人
[232-7a]
修袚禊擇毫製序用蠶繭紙鼠鬚筆遒媚勁健絶代更
無凡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具别體就中之字有二
十許變轉悉異遂無同者如有神助及醒後他日更書
數百十本終不及此余謂神助及醒後他日更書百十
本無如者恐此言過矣右軍他書豈減禊帖此帖字數
比他書最多若千丈文錦卷舒展玩無不滿人意軫在
心目不可忘非若其他尺牘數行數十字如寸錦片玉
玩之易盡也


[232-7b]
  本朝自建隆以後平定僣偽其間法書名跡皆歸秘府
先帝時又加採訪賞以官聯金帛至遣使詢訪頗盡探
討命蔡京梁師成黄冕輩編類真贋紙書縑素備成卷
帙皆用皂鵲木錦褾褫白玉珊瑚為軸祕在内府用大
觀政和宣和印章其間一一印以秦璽書法為寳後有
内府印標題品次皆宸翰也捨此褾軸悉非珍藏其次
儲於外祕余自渡江無復鍾王真跡間有一二以重賞
得之褾軸字法亦顯然可驗


[232-8a]
  智永禪師逸少七代孫克嗣家法居永欣寺閣三十年
臨逸少真草千文擇八百本散在浙東後并禊帖傳弟
子辨才唐太宗三召恩錫甚厚求禊帖終不與善保家
傳抑可重也余得其千文藏之


  楊凝式在五代最號能書每不自檢束號楊風子人莫
測也其筆札豪拔傑出風塵之際歴後唐周漢卒能全
身名其智與字法亦俱髙矣在洛中往往有題記平居
好事者并壁匣置坐右以為清玩


[232-8b]
  余嘗謂甚哉字法之微妙功均造物迹出窈㝠未易以
㸃畫之工便為至極蒼史始意演幽發為聖跡勢合卦
象德該神明開闔形制化成天下至秦漢而下諸人悉
胸次萬象布置模範想見神遊八表道冠一時或帝子
神孫廊廟才器稽古入妙用智不分經明行修操尚髙
潔故能發為文字照映編簡至若虎視狼顧龍駭獸奔
或草聖草賢或絶倫絶世宜合天矩觸塗造極非夫通
儒上士詎可語此豈小智自私不學無識者可言也


[232-9a]
  宋米芾海岳名言


  吾書小字行書有如大字惟家藏真蹟跋尾間或有之
不以與求書者心既貯之隨意落筆皆得自然備其古
雅壯歳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葢取諸長處總
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
世人多寫大字時用力捉筆字愈無筋骨神氣作圓筆
頭如蒸餅大可鄙笑要須如小字鋒勢備全都無刻意
做作乃佳自古及今余不敏實得之榜字固已滿世自
[232-9b]
有識者知之也


  字要骨格肉須裹筋筋須藏肉帖乃秀潤在布置稳不
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變態貴形不貴苦苦生怒怒
生怪貴形不作作入畫畫入俗皆是病也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兹古語也吾夢古衣冠人授
以摺紙書書法自此差進寫與他人都不曉蔡元長見
而驚曰法何遽大異耶此公亦具眼人章子厚以真自
名獨異吾行草欲吾書如排笇子然真字須有體勢乃
[232-10a]
佳爾


  智永硯成臼乃能到右軍若穿透始到鍾索也可不勉之
一日不書便覺思澁想古人未嘗片時廢書也因思蘇之
才桓公至洛帖字明意殊有工為天下法書第一
江南吳𡷗登州王子韶大𨽻題榜有古意吾兒友仁大
𨽻題榜與之等又㓜兒友知代吾名書碑及手大字更
無辨門下許侍郎尤愛其小楷云每小簡可使令嗣書
謂友知也


[232-10b]
  葛洪天台之觀飛白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歐陽詢道
林之寺寒儉無精神柳公權國清寺大小不相稱費盡
筋骨裴休率意寫牌乃有真趣不陷醜怪真字甚易惟
有體勢難謂不如畫笇子之勻其勢活也


  字之八面惟尚真楷見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
已少鍾法丁道䕶歐虞筆始勻而古法亡矣柳公權師
歐不及逺甚而為醜怪惡札之祖世始有俗書


  石曼卿作佛號都無囘互轉折之勢小字展令大大字
[232-11a]
促令小是張顛敎顔真卿謬論葢字自有大小相稱且
如寫太乙之殿作四窼分豈可將乙字肥滿一窠以對
殿字乎蓋自有相稱大小不展促也余嘗書天慶之觀
天之字皆四筆慶觀多畫在下各隨其相稱寫之掛起
氣勢自帶過皆如大小一般真有飛動之勢


  歐虞褚柳顔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李邕脫
子敬體乏纎濃徐浩晚年力過更無氣骨皆不如作郎
官時婺州碑也董孝子不空皆晚年惡札全無妍媚有
[232-11b]
識者當自知之沈傳師變格自有超世真趣徐不及也
御史蕭誠書太原題名唐人無出其右為司馬係南嶽
真君碑極有鍾王趣餘皆不及矣


  顔魯公行字可斆真便入俗品


  半山莊臺上多荆公書今不知存否荆公學楊凝式書
人尠知之余語其故公大賞其見鑒


  金陵幙山樓𨽻榜乃闗蔚宗二十一年前書想六朝宫
殿榜皆如是


[232-12a]
  老杜作薛稷書慧普寺云鬱鬱三大字蛟龍岌相纒今
見其本乃是勾勒側收筆鋒筆筆如蒸餅普字如人握
兩拳伸臂而立醜怪難狀由是論之古人無真大字明


  唐人以徐浩書比王僧虔甚失當浩大小一倫猶吏楷
也僧虔子雲傳鍾法與子敬無異大小各有分不一倫
徐浩為顔真卿辟客書韻自張顛血脉來敎顔真卿大
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法也


[232-12b]
  唐官誥在世為褚陸徐嶠之體殊有不俗者開元以來
緣明皇字體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時君所好經生字亦
自此肥開元以前古氣無復有矣


  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
蹟觀之乃得趣如顔真卿每使家僮刻字不㑹主人意
修改波撇致大失真惟吉州廬山題名題訖而去後人
刻之故皆得其真無做作凡俗之差乃知顔出於褚也
又真蹟皆無蠶頭燕尾之筆與郭知運爭坐位帖有篆
[232-13a]
籀氣顔傑思也柳與歐為醜怪惡札祖其弟公綽乃不
俗與兄筋骨之説出於柳世人但以怒張為筋骨不知
不怒張自有筋骨焉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
其後經生祖述間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見也
書至𨽻興大篆古法大壞矣篆籀各隨字形大小故知
百物之狀活動圓健各各自足𨽻乃始有展促之勢而
三代法亡矣


[232-13b]
  本朝太宗挺生五代人物已盡之間天縱好古之性真
造八法草入三昧行書無對飛白入神一時公卿以上
之所好遂悉學鍾王至李宗諤主文既久士子始皆學
其書肥褊樸拙是時不謄録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
惟趣時貴書矣宋宣獻綬公作參政傾朝學之號曰朝
體韓忠獻公琦好顔書士俗皆學顔書及蔡襄貴士庶
又皆學之王文公安石作相士俗亦皆學其體自此古
法不講


[232-14a]
  能𨽻書者武勝留後劉瑗能草書者承議郎滕中孚趙
仲忽能行書者宣德郎鮑慎由能篆書者宣徳郎趙霆
已上是學古人書者餘未見


  宋姜䕫續書譜


  總論


  真行草書之法其源出於蟲篆八分飛白章草等圓勁
古淡則出於蟲篆㸃畫波發則出於八分轉換向背則
出於飛白簡便痛快則出於章草然而真草與行各有
[232-14b]
體製歐陽率更顔平原輩以真為草李邕李西臺輩以
行為真亦以古人有專工正書者有專工草書者有專
工行書者信乎其不能兼美也或云草書千家不抵行
草十字行草十字不抵真書一字意以為草至易而真
至難豈真知書者哉大抵下筆之際盡倣古人則少神
氣專務遒勁則俗病不除所貴熟習兼通心手相應斯
為美矣白雲先生歐陽率更書訣亦能言其梗槩孫過
庭論之又詳可參稽之


[232-15a]
  真書


  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人真書
之神妙無出鍾元常其次則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
瀟灑縱横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書判取士而士大夫字
書頗有科舉習氣顔魯公作干禄字書是其證也矧歐
虞顔柳前後相望故唐人下筆應規入矩無復晉魏飄
逸之氣且字之長短小大斜正疎密天然不齊孰能一
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
[232-15b]
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疎萬字之密畫多宜瘦少者宜
肥魏晉書法之髙良由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
耳或者專喜方正極意歐顔或有惟務勻圓專師虞永
或謂體須稍扁則自然平正此又有徐㑹稽之病或云
欲其蕭散則自不塵俗此又有王子敬之風豈足以盡
書法之美哉真書用筆自有八法吾嘗採古人之字列
之以為圖今畧言其指㸃者字之眉目全藉顧盼精神
有向有背隨字異形横直畫者字之骨體欲其堅正勻
[232-16a]
靜有起有止所貴長短合宜結束堅實丿音瞥音拂者字
之手足伸縮異度變化多端要如魚翼鳥翅有翩翩自
得之狀乚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沈實晉人挑剔或帶
斜拂或横引向外至顔柳始正鋒為之正鋒則無飄逸
之氣轉折者方圓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轉折欲少駐
駐則有力轉欲不滯滯則不遒然而直以轉而後遒草
以折而後勁不可不知也懸針者筆欲極正自上而下
端若引繩若垂而復縮謂之埀露故翟伯壽問於米老
[232-16b]
曰書法當如何米老曰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必至精
至熟然後能之古人遺墨得其一㸃一畫皆昭然絶異
者以其用筆精妙故也大令以來用筆多失一字之間
長短相補斜正相拄肥瘦相混求妍媚於成體之後至
於今尤甚焉


  用筆


  用筆不欲太肥肥則形濁又不欲太瘦瘦則形枯不欲
多露鋒芒露則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則體不精
[232-17a]
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低右髙不欲前多後少歐陽
率更結體大拘而用筆特備衆美雖少楷而翰墨灑落
追蹤鍾王來者不能及也顔柳結體既異古人用筆復
溺於一偏予評二家為書法之一變數百年間人爭效
之字畫剛勁髙明固不為書法之無助而晉魏之風軌
則掃地矣然柳氏大字偏傍清勁可喜更為奇妙近世
亦有仿效之者則俗濁不除不足觀故知與其太肥不
若瘦硬也


[232-17b]
  草書


  草書之體如人坐卧行立揖遜忿爭乘舟躍馬歌舞擗
踊一切變態非茍然者又一字之體率有多變有起有
應如此起者當如此應各有義理右軍書羲之字當字
得字慰字最多多至數十字無有同者而未嘗不同也
可謂所欲不踰矩矣大凡學草書先當取法張芝皇象
索靖章草等則結體平正下筆有源然後仿王右軍申
之以變化鼔之以奇崛若泛學諸家則字有工拙筆多
[232-18a]
失誤當連者反斷當斷者反續不識向背不知起止不
悟轉換隨意用筆任筆賦形失誤顛錯反為新奇自大
令以來已如此矣况今世哉然而襟韻不髙記憶雖多
莫湔塵俗若風神蕭散下筆便當過人自唐以前多是
獨草不過兩字屬連累數十字而不斷號曰連綿遊絲
此雖出于古人不足為奇更成大病古人作草如今人
作真何嘗茍且其相連處特是引帶嘗考其字是㸃畫
處皆重非㸃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雖復變化多端
[232-18b]
而未嘗亂其法度張顛懷素最號野逸而亦不失此法
近代山谷老人自謂得長沙三昧草書之法至是又一變
矣流至於今不可復觀唐太宗云行行若縈春蚓字字
如綰秋蛇惡無骨也大抵用筆有緩有急有有鋒有無
鋒有承接上文有牽引下字乍徐還疾忽往復收緩以
效古急以出奇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横
斜曲直鉤環盤紆皆以勢為主然不欲相帶則近於俗
横畫不欲太長長則轉換遲直畫不欲太多多則神癡
[232-19a]
以捺代□以發代辵辵亦以捺代惟丿則間用之意盡
則用懸針意未盡須再生筆意不若用垂露耳


  用筆


  用筆如折釵股如屋漏痕如錐畫沙如壁坼此皆後人
之論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屋漏痕欲其横直勻
而藏鋒錐畫沙欲其無起止之跡壁坼者欲其無布置
之巧然皆不必若是筆正則鋒藏筆偃則鋒出一起一
倒一晦一明而神竒出焉常欲筆鋒在畫中則左右皆
[232-19b]
無病矣故一㸃一畫皆有三轉一波一拂皆有三折一
丿又有數様一㸃者欲與畫相應兩㸃者欲自相應三
㸃者必有一㸃起一㸃帶一㸃應四㸃者一起兩帶一
應筆陣圖云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便不是書如囗音圍
當行筆時尤宜冺其稜角以寛閒圓美為佳心正則筆
正意在筆前字居心後皆名言也故不得中行與其工
也寧拙與其弱也寧勁與其鈍也寧速然極須陶洗俗
姿則妙處自見矣大抵要執之欲𦂳運之欲活不可以
[232-20a]
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
不主執又作字者亦須畧考篆文須知㸃畫來歴先後
如左右之不同刺刻之相異王之與玉示之與衣以至
奉秦泰春形同理殊得其源本斯不浮矣孫過庭有執
使轉用之法執為長短淺深使為縱横牽掣轉為鈎環
盤紆用為㸃畫向背豈茍然哉


  用墨


  凡作楷墨用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離潤以取
[232-20b]
妍燥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不知也筆
欲鋒長勁而圓長則含墨可以取運動勁則剛而有力
圓則妍美予嘗評世有三物用不同而理相似良弓引
之則緩來舍之則急往世俗謂之揭箭好刀按之則曲
舍之則勁直如初世俗謂之囘性筆鋒亦欲如此若一
引之後已曲不復挺又安能如人意耶故長而不勁不
如弗長勁而不圓不如弗勁紙筆墨皆書法之助也


  行書


[232-21a]
  嘗夷考魏晉行書自有一體與草書不同大率變真以
便於揮運而已草出於章行出於真雖曰行書各有定
體縱復晉代諸賢亦不相逺蘭亭記及右軍諸帖第一
謝安石大令諸帖次之顔柳蘇米亦後世之可觀者大
要以筆老為貴少有失誤亦可輝映所貴乎穠纎間出
血脈相連節骨老健風神灑落恣態備具真有真之態
度行有行之態度草有草之態度必須博學可以兼通


  臨摹


[232-21b]
  摹書最易唐太宗云卧王濛於紙中坐徐偃於筆下亦
可以嗤蕭子雲唯初學者不得不摹亦以節度其手易
於成就皆須是古人名筆置之几案懸之坐右朝夕締
觀思其運筆之理然後可以摹臨其次雙鉤蠟本須精
意摹搨迺不失位置之美耳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
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
書易進摹書易忘經意與不經意也夫臨摹之際豪髮
失真則神情頓異所貴謹詳世所有蘭亭何啻數百本
[232-22a]
而定武為最佳然定武本有數様今取諸本參之其位
置長短大小無不一同而肥瘠剛柔工拙要妙之處如
人之面無有同者以此知定武雖石刻又未必得真蹟
之風神矣字書全以風神超邁為主刻之金石其可茍
哉雙鈎之法須得墨暈不出字外或郭填其内或朱其
背止得肥瘦之本體雖然尤貴於瘦使工人刻之又從
而刮治之則瘦者亦變而為肥矣雙鈎時須倒置之則
亦無容私意于其間誠使下本明上紙薄倒鈎何害若
[232-22b]
下本晦上紙厚却須能書者為之發其筆意可也夫鋒
釯圭角字之精神大抵雙鈎多失此又須朱其背時稍
致意焉


  方圓


  方圓者真草之體用真貴方草貴圓方者參之以圓圓
者應之以方斯為妙矣然而方圓曲直不可顯露直須
涵泳一出於自然如草書尤忌横直分明横直多則字
有積薪束葦之狀而無蕭散之氣時時一出斯為妙矣


[232-23a]
  向背


  向背者如人之顧盼指畫相揖相背發於左者應於右
起於上者伏於下大要㸃畫之間施設各有情理求之
古人右軍蓋為獨步


  位置


  假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旁皆須令狹長則右
有餘地矣在右者亦然不可太密太巧太密太巧者是
唐人之病也假如口字在左者皆須與上齊嗚呼喉嚨
[232-23b]
等字是也在右者皆欲與下齊和扣等是也又如宀頭
須令覆其下走辵皆須能承其上審量其輕重使相負
荷計其大小使相副稱為善


  疎密


  書以疎為風神密為老氣如佳之四横川之三直魚之
四㸃畫之九畫必須下筆勁靜疎密匀停為佳當疎不
疎反成寒乞當密不密必致凋疎


  風神


[232-24a]
  風神者一須人品髙二須師法古三須紙筆佳四須險
勁五須髙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
自然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澤
之癯肥者如貴遊之子勁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敧斜
如醉僊端楷如賢士


  遲速


  遲以取妍速以取勁先必能速然後為遲若素不能速
而專事遲則無神氣若專事速又多失勢


[232-24b]
  筆勢


  下筆之初有撘鋒者有折鋒者其一字之體定於初下
筆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鋒第二三字承上筆勢多是
撘鋒若一字之間右邊多是折鋒應其左故也又有平
起者如𨽻畫藏鋒者如篆畫大要折撘多精神平藏善
含蓄兼之則妙矣


  情性


  藝之至未始不與精神通其説見於昌黎送髙閑序孫
[232-25a]
過庭云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凋疏神怡
務閒一合也感惠狥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
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
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
手闌五乖也乖合之際優劣互差


  血脈


  字有藏鋒出鋒之異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應上下相
接為佳後學之士隨所記憶圖寫其形未能涵容皆支
[232-25b]
離而不相貫穿黄庭小楷與樂毅論不同東方朔畫讚
又與蘭亭殊㫖葢一時下筆各有其勢固應爾也予觀
古之名書無不㸃畫振動原闕如見其揮運之時山谷
云字中有筆如禪句中有眼豈欺我哉


  書丹


  筆得墨則瘦得朱則肥故書丹尤以瘦為奇而圓熟美
潤常有餘燥勁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欲刻者不失真
未有若書丹者然書時盤薄不無少勞韋仲將升髙書
[232-26a]
凌雲臺榜下則鬚髪已白藝成而下斯之謂歟若鍾繇
李邕又自刻之可謂癖矣


  宋趙孟堅論書法


  學唐不如學晉人皆能言之夫豈知晉不易學學唐尚
不失規矩學晉不成唐人多見其不知量也僅能敧斜
雖欲媚而不媚翻成畫虎之犬耳何也書字當立間架
牆壁則不骫骳思陵書法未嘗不圓熟要之於間架牆
壁處不著工夫此理可為識者道近得北方舊本虞永
[232-26b]
興破邪論序愛而不知其惡也故為此說正坐無牆壁
也右軍樂毅畫贊蘭亭最真一一有牆壁者右軍一搨
直下是也李瑋家開皇帖行書之祖於此最昭昭化度
及魯公離堆得此法左右隂陽極明麗丁道䕶啟法寺
碑筆右方直下最具此法學者當垂情如此下筆則妍
麗方直端重楷正昧此則癡鈍墨猪矣黄庭賀捷有鍾
體雖微敧側隱然亦有牆壁力命表勁利更髙學者毋
但狥俗而不究本唯遺敎經宛然是經生筆了無神明
[232-27a]
決非羲筆正如率更之玩長孫面團也識此已又識
破懷仁聖敎之流入院體也其逸筆處世謂之小正
書此書官告體蘭亭玉潤霜寒諸帖即無此逸筆不知
懷仁從何取入使後人未倣羲帖先為此態觀之可惡
其流至於蘭溪藏經記烏龍廟記僧有交之集書極矣
又須戒徐㑹稽之濁戒李北海之狂濁在跛偃狂在敧
斜惟張從申得大令之通暢無二公之流弊且世云㑹
稽法自蘭亭出蘭亭即無偃筆也又云北海深悟大
[232-27b]
令大令不若是之敧跛也跛偃之弊流而為坡公敧斜
之弊流而為元章父子矣且如吳傅朋深得諸葛禎瑶
臺寺筆法的是蘭亭中出矣公又生出一筆病每下豎
筆不直搨下乃仰筆尖鋒全無氣骨皆清和之弊為隘
不恭學者更切自防之自檢㸃之朋友相警悟之前修
長中之短亦無畏友以覺其非耳故予深信間架牆壁
為要也余自謂學古人當勁媚今人當無心可也中興
後朱壑巖横斜顛倒幾若楊少師孫勤川規矩恐下筆
[232-28a]
不中觀者元章曰奴書耳朱吾所取孫吾所戒更從識
者評


  學𨽻楷於魏晉之下邈乎無以稽也縱有羲繇之蹟號
存世者唯樂毅海宇秣陵本爾其唐元度魚帖本已非
古本文次有德州畫像贊而已若所謂力命表固繇精
筆古勁幾不入俗眼然尊之敬之未容而友之也黄庭
固類繇敧側不中繩度未學唐人而事此徒成畫虎類
犬然則欲從入道於楷何從曰僅有三焉化度九成廟
[232-28b]
堂耳晉宋而下分而南北有丁道䕶襄陽啟法寺興國
寺二石啟法最精歐虞之所自出興國粗甚如出兩手
天不壽精而壽粗良可嘆也北方多朴無晉逸雅有𨽻
體謂之氊裘氣至合於隋書同文軌開皇大業以逮武
德之末貞觀之初書石無一可議此古今集大成之時
也於是虞歐大宏厥聲始者虞於隆聖道塲歐於姚辨
等刻亦未臻絶藝也及孔子廟堂碑飛來白鶴詩虞為
法於世矣化度九成歐獨步於時矣今求楷法舍此三
[232-29a]
者是南轅而北轍矣三書之法在平正恬淡分間布白
行筆停匀且如横書必兩頭均平不可如俗書左低右
昂撘手從左原過此在八訣所謂千里陣雲者也起筆
既成冗類如鑿如錐則有泛冗錐則尖既不尖又必帶
冗斯為妙絶及至書到右方住處捺筆不可向下須擁
起向上於下如繩直其左方主筆之豎亦結筆在左穿
心豎筆是也捺筆直下到立筆處微捺使鋒向左如畫
之右肩突出鋒在上豎筆突出則鋒在左也又於十字
[232-29b]
處如中字牛字年字凢是一横一直中停者皆當著心
凝然正直平均不可使一髙一低一斜一敧少涉世俗
守此法既牢則凡施之間架自然平均使不俗氣俗之
從生始於徐浩也知蘭亭韻致取有映帶不知先自背
了繩墨敧斜跛偃雖有態度何取態度者書法之餘也
骨格者書法之祖也今未正骨格先尚態度幾何不舍
本而求末耶戒之戒之從入之門先敬先戒平平直直
輕輕勻勻俗咎率更體為排算固足以攻其短然先排
[232-30a]
算而尚氣脉乃可不排算而求之是未行而先馳理不
至爾分間布白勿令偏側此誠格言每一字為率筆多
筆少不同先須分布勻整若此未調順工何從生又有
一般偏旁不可盡律以正者每字必敧嵗字必舛有字
不可破中叢字取居中而又左右皆須以古人所書求
其義理執一而論第曰中正此李後主譏顔魯公為田
舍翁又如褚河南如稱八分古雅有韻一切尚之甚有
疎拙薛少保發越褚體飄揚透徹一尚不回幾致迂疎
[232-30b]
魯公之正其流也俗誠懸之勁其弊也寒古往今來中
庸能鮮千古之下刻心苦神詣其然者要是文章之外
唯此足以觀人發揮形容有足尚者不忍怠也又嘗妄
論文章精到尚可改飭字畫落筆更不容加工求以益
之適或壊之此吾知字書之貴一生眠則畫被坐則畫
地將老無工此藝厥為不易哉


  行草宜用棗心筆者以其摺裊婉媚然此筆須出鋒用
之須捺筆鋒向左意趣如只用筆腰不用筆尖乃可如
[232-31a]
真書直豎用尖則施之行草無態度此是要𦂳處人多
未知之姜堯章孫過庭草書言能籠罨横豎最善發明
棗心筆於用之時每難揮運雙鈎懸腕久久得趣其要
正在勿使筆尖也


  草書雖連綿宛轉然須有停筆今長沙所開懷素自叙
乃蘇滄浪輩書一向裊側無典則北方有一正本不如
此或歇或連乃為正當草極難於拙蘇草不及行
晉賢草體虚澹蕭散此為至妙唯大令綰秋蛇為文皇
[232-31b]
所譏至唐旭素方作連綿之筆此黄伯思簡齋堯章所
不取也今人但見爛然如藤纒者為草書之妙要之晉
人之妙不在此法度端嚴中蕭散為勝耳右軍三卷僅
一半真施老子印證簡齋堯章諸公議論去其間偽迹
如求屏風帖早乘凉帖止開真帖五卷於海陵當以此
為區處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