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五十一 錢塘倪濤撰
石刻文字二十七
司馬遷碑
河水歴髙陽宫北又東南逕司馬子長墓北墓前有
廟廟前有碑文云髙門華池在兹夏陽夏陽虢邑也
華池方三百六十歩永嘉四年漢陽太守殷濟瞻仰
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栢太史公自叙曰
[050-1b]
遷生於龍門是其墟墓所在矣
東平憲王蒼冡碑
汶水西逕無鹽縣故城北水側有東平憲王蒼冡碑
闕存焉元和三年章帝幸東平祀以太牢親拜祠坐
賜御劒於陵前
樊重碑
湖陽東城中有二碑似是樊重碑悉載故吏人名司
馬彪曰仲山甫封於樊因氏國焉爰自宅陽徙居湖
[050-2a]
陽能治田殖至三百頃起廬舎髙樓連閣波陂灌注
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魚蠃梨菓檀棘桑麻閉門成市
兵弩器械貲至百萬其興工造作為無窮之巧不可
言富擬封君世祖之少數歸外氏及之長安受業齎
送甚至世祖即位追爵敬侯詔湖陽為重立廟置吏
奉祠巡祠章陵常幸重墓其水四周城溉城之東南
有若令樊萌中常侍樊安碑
上谷長史侯相碑
[050-2b]
汾水西南流逕一故城西俗謂之梗陽城非也案故
漢上谷長史侯相碑云侯氏出自倉頡之後踰殷歴
周各以氏分或著楚魏或顯齊秦晉卿士蒍斯其裔
也食采華陽今蒲阪北亭地即是城也
尚書虞詡碑
過水又東逕武平縣故城城之西南七里許有漢尚
書虞詡碑碑題云虞君之碑諱詡字定安虞仲後為
朝歌令武都太守文字多缺不可復尋按范曄漢書
[050-3a]
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祖為縣獄吏治存寛恕嘗曰
于公為里門子為丞相吾雖不及于公子孫亦不失
為九卿故字詡曰升卿定安盖幼字也
柘令許君清德頌
柘縣城内有柘令許君清徳頌石碎字紊唯此文見
碑
司徒袁滂碑
濄水逕大扶城西城之東北悉諸袁舊墓碑字傾低
[050-3b]
羊虎碎折唯司徒滂蜀郡太守騰博平令光碑字所
存唯此自餘不可尋
徵士宋子浚碑
介休縣城東有徵士郭林宗宋子浚二碑宋沖以有
道司徒徵林宗縣人也辟司徒舉太尉以疾辭郭林宗碑
見前
沇州刺史薛棠碑
昌邑大城東北有金城城内有沇州刺史河東薛棠
[050-4a]
像碑以郎中拜剡令甘露降園熹平二年遷州明年
甘露復降殿前樹從事馮廵主簿華操等相與褒樹
表勒棠政
沇州刺史楊叔恭碑
金城次西有沇州刺史茂陽楊叔恭碑從事孫光等
以建寧四年立
沇州刺史班孟堅碑
金城西北有東太山成人班孟堅碑建和十年尚書
[050-4b]
右丞拜沇州刺史從事秦闉等刋石頌徳政
謁者王誨碑
滎口石門南際河有故碑云惟陽嘉三年二月丁丑
使河堤謁者王誨疏達河川遂荒庶土云大河衝塞
侵齧金堤以竹籠石葦葺土而為遏壞隤無已功消
億萬請以濵河郡徒疏山采石壘以為鄣功業既就
徭役用息詔書許誨立功府鄉規基經始詔䇿加命
遷在沇州乃簡朱軒授使司馬登令纉茂前緒稱述
[050-5a]
休功登以伊洛合注大河南則縁山東過大伾囬流
北岸其勢鬱懞濤怒湍急激疾一有决溢彌原淹野
蟻孔之變害起不測盖自姬氏之所常蹙昔崇鮌所
不能治我二宗之所劬勞於是乃跋渉躬親經之營
之比率百姓議之于臣伐石三谷水匠致治立激岸
側以捍鴻波隨時慶賜説以勸之川無滯越水土通
演役未踰年而功程有畢斯乃元勲之嘉課上徳之
𢎞表也昔禹修九道書録其功后稷躬稼詩列于雅
[050-5b]
夫不憚勞謙之勤夙興厥職充國惠民安得湮没
而不章焉故遂刋石紀功垂示于後其辭云云使河
隄謁者山陽東昏司馬登字伯志代東萊典城王誨
字孟堅河内太守宋城向豺字伯尹丞汝南鄧方字
徳山懷令劉承字季意河堤掾匠等造陳留浚儀邊
韶字孝先頌石銘嵗逺字多淪缺其所滅盖闕如也
荆州刺史李剛墓碑
黄水東南流水南有漢荆州刺史李剛墓剛字叔毅
[050-6a]
山陽髙車人熹平元年卒見其碑有石闕祠堂石室
三間椽架髙丈餘鏤石作椽瓦屋施平天造方井側
菏梁柱四壁隱起雕為君臣官屬龜龍麟鳯之文飛
禽走獸之像制作工麗不甚傷毁
桂陽太守趙越碑
獲嘉縣故城西有漢桂陽太守趙越墓冡北有碑越
字彥善縣人也累遷桂陽郡五官將尚書僕射遭憂
服闋守河南尹建寧中卒碑東又有一碑碑北有石
[050-6b]
柱石牛羊虎皆碎淪毁莫記
魯國孔明碑
修縣城内有縣長魯國孔明碑
安平趙徵碑
安平縣城内有漢冀州從事安平趙徵碑
議郎張平仲碑
盧奴城南東北川渠之左有張氏墓冡有漢上谷太
守議郎張平仲碑光和中立
[050-7a]
邠州刺史趙融碑
郁夷縣城北有漢邠州刺史趙融碑靈帝建安元年
立
平陽侯相蔡昭冡碑
汝水又東逕蔡岡北岡上有平陽侯相蔡昭冡昭字
叔明周后稷之胄冡有石闕闕前有二碑碑字淪碎
不可復識羊虎傾低殆存而已
𢎞農太守張伯雅碑
[050-7b]
洧水東南流逕漢𢎞農太守張伯雅墓塋四周壘石
為垣隅阿相降列於綏水之隂庚門表二石闕夾對
石獸於闕下冡前有石廟列植三碑碑云徳字伯雅
河内密人也碑側樹兩石人有數石柱及諸石獸舊
引綏水南入塋域而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蜍吐水
石湟承溜池之南又建石樓石廟前又翼列諸獸但
物謝時淪凋毁殆盡矣富而非義比之浮雲况復此
乎王孫士安斯為達矣
[050-8a]
温令許續碑
濄水之北有漢温令許續碑續字嗣公陳國人也舉
賢良拜議郎遷温令延熹中立
陽種令許叔臺碑
柘縣城西南里許有漢陽種令許叔臺碑光和中立
太尉掾許嬰碑
又有漢故樂成陵令太尉掾許嬰碑嬰字虞卿司𨽻
校尉之子建寧六年立餘碑文字碎滅不可復觀當
[050-8b]
是司𨽻諸碑也
山桑文穆冡碑
山桑縣城東有文穆冡碑三世二千石穆郡户曹史
徵試博士太常丞以明氣候擢拜侍中右中郎將遷
九江彭城陳留四郡光和中卒故吏涿郡太守彭城
吕虔等立
熹平君碑
汳水西去夏侯塢二十里東一里即襄鄉浮圖也汳
[050-9a]
水逕其南漢熹平君所立死因塟之弟刻石樹碑以
進厥徳隧前有師子天鹿累磚作百樹柱八所荒蕪
頺毁凋落略盡矣
太傅掾橋載碑
睢陽城南側有小水南流入于睢城南二里有漢太
傅掾橋載墓碑載字元賔梁國睢陽人也睢陽公子
熹平五年立城北五里有石虎石柱而無碑誌
繹幕令匡碑
[050-9b]
獲水自䝉東山水南有漢故繹幕令匡碑匡字公輔
魯府君之少子也碑字碎落不可尋識竟不知所立
嵗月也
司徒袁安碑
徐州治城内有司徒袁安魏中郎徐庶等數碑並列
植於街右咸曽為楚相也
司徒盛允碑
虞縣有漢司徒公盛允碑允字伯世梁國虞人也其
[050-10a]
先奭氏至漢中葉避孝元皇帝諱改姓曰盛世濟其
美以迄于公察孝廉除郎累遷司徒司空延熹中立
楊彥楊禪二碑
鄢縣城東七里水次有單父令楊彥尚書郎楊禪字
文節兄弟二碑漢光和中立也
漢太尉橋𤣥三碑
睢陽城北五六里便得漢太尉橋𤣥墓冡東有廟即
曹氏孟徳親酹處操本㣲素嘗候於𤣥𤣥曰天下將
[050-10b]
亂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操感知巳後經𤣥墓祭云操
以頑質見納君子士死知巳懷此無忘又承約言沮
沒之後路有經由不以斗酒隻鷄過相沃酬車過三
步腹痛勿怨雖臨時戲言非至親篤好胡肯為此辭
哉悽愴致祭以申宿懷冡列數碑一碑是漢朝羣儒
英才哲士感橋氏徳行之美乃共刋石立碑以示後
世一碑是故吏司徒博陵崔烈廷尉河南吳整等以
為至徳在已揚之由人苟不驕述夫何舍焉乃共勒
[050-11a]
嘉石昭明芳烈一碑是隴西枹罕北次守碭守長隲
為左尉漢陽道趙馮孝髙以橋公嘗牧凉州感三
綱之義慕將順之節以為公之勲美宜宣舊邦乃樹
碑頌以昭令徳光和元年主記掾李友字仲僚作碑
文碑隂有右鼎文建寧元年拜司空又有中鼎文建
寧四年拜司徒又有左鼎文光和元年拜太尉鼎銘
文曰故臣門人相與述公之行咨度體則文徳銘于
三鼎武功勒于征鉞書于碑隂以昭光懿又有鉞文
[050-11b]
稱是用鏤石假象作兹征鉞軍鼔陳之于東階亦以
昭公之文武之勲焉廟南立二柱東有二石羊羊北
有二石虎廟前東北有石駝駝西北有二石焉皆髙
大亦不甚雕飾惟廟頽構粗傳遺墉石鼓仍存鉞今
不知所在
豫州從事皇毓碑
臨睢城西二里水南有豫州從事皇毓碑殞身州牧
隂君之罪時年二十五臨淮長平輿李君二千石丞
[050-12a]
輪氏夏文則髙其行而悼其殞州國咨嗟旌閭表墓
昭叙令徳式示後人
臨睢長王君碑
臨㫿城内有臨睢長左馮翊王君碑善有治功累遷
廣漢屬國都尉吏民思徳縣人公府掾陳盛孫郎中
倪定興劉伯鄜等共立石表政以刋逺績
有道兒君碑
魯縣髙門一里餘道西有道兒君碑是魯相陳君立
[050-12b]
青州刺史孫嵩碑
汶水又東北逕漢青州刺史孫嵩墓西有碑碣
孫賔碩碑
安邱縣牟山之西南有孫賔碩兄弟墓碑誌並在
司農卿鄭康成碑
濰水西有雁阜阜上有漢司農卿鄭康成冡碑石猶
存
張敏碑
[050-13a]
湍水逕冠軍縣故城東水西有漢太尉長史邑人張
敏碑
左伯豪碑天下碑録云左伯桃碑在安肅軍安肅縣西五十里墓前
涅南縣南有二碑碑字紊㓕不可復識云是左伯豪
碑
日南太守胡著碑
泚水出湖陽東南山山之西側有漢日南太守胡著
碑子珍騎都尉尚湖陽長公主即光武之伯姊也廟
[050-13b]
堂皆以青石為階陛廟之北有石室珍之𤣥孫桂陽
太守瑒以延熹四年遭母憂於墓次立石祠勒銘于
梁石宇傾頺而梁字無毁盛𢎞之以為樊重之母畏
雷室盖傳疑之謬也
新息長賈彪廟碑
新息外城北門内有新息長賈彪廟廟前有碑
安邑長尹儉碑
彭山廟西北漢安邑長尹儉墓塜西有石廟廟前有
[050-14a]
兩石闕闕東有碑闕南有二獅子相對南有石碣二
枚石柱西南有兩石羊中平四年立
衞為碑
魯陽縣有南陽都鄉正衛為碑
焦立碑
魯陽牛蘭水側有漢陽侯焦立碑
交阯太守胡寵碑漢碑目云太傅胡廣碑一作交阯太守胡寵碑熹平二年立
夏水又逕交阯太守胡寵墓北漢太傅廣身陪陵而
[050-14b]
此墓側有廣碑故世謂廣冡非也其文言是蔡伯喈
之辭
西戎令范君墓碑
夏水歴范西戎墓南王隱晉書地道記曰陶朱冡在
華容縣樹碑云是越之范蠡晉太原地記盛𢎞之荆
州記劉澄之記並言在縣之西南郭仲産言在縣東
十里撿其碑題云故西戎令范君之墓碑碑文缺落
不詳其人稱蠡是其先也碑是永嘉二年立觀其所
[050-15a]
述最為究悉似親逕其地者故違衆説從而正之
孝子王立碑
安喜縣有漢明帝時孝子王立碑
李雲碑
廣宗縣清河之右有李雲墓冀州刺史賈瑶使行部
過祠雲墓刻石表之今石柱尚存俗謂之李氏石柱
司馬文預碑
㶚陵明渠北有漢京兆尹司馬文預碑
[050-15b]
郭奉孝碑
陽翟縣有郭奉孝碑水側有九山祠碑
華君碑
武當縣有一碑文字磨滅不可復識俗相傳是華君
銘亦不詳華君是何代之士
張平子墓碑
涓水又逕西鄂縣南水北有張平子墓墓之東側墳
有平子碑文字悉是古文篆額是崔瑗之辭盛𢎞之
[050-16a]
郭仲産並云夏侯孝若為郡薄其文復刋碑隂為銘
然碑隂二銘乃是崔子玉及陳翕耳而非孝若悉是
𨽻字二首並存曽無毁壞又言墓次有二碑今唯見
一碑或是余夏逕驛途疲而莫究矣
隂縣郭先生碑
沔水又南逕闕林山東本郡陸道之所由山東有二
碑其一郭先生碑先生名輔字甫成有孝友悦學之
美其女為立碑於此
[050-16b]
介休郭有道碑
介休城東有徵士郭林宗宋子浚二碑林宗縣人也
辟司徒舉太尉以疾辭其碑文云將蹈洪崖之遐跡
紹巢由之逸軌翔區外以舒翼超天路以髙峙禀命
不融享年四十有三建寧四年正月丁亥卒凢我四
方同好之人永懷哀痛乃樹碑表墓昭銘景行云陳
留蔡伯喈范陽盧子幹扶風馬日磾等逺來奔䘮朋
友服心䘮朞年者如韓子助宋子浚等二十四人其
[050-17a]
餘門人著錫衰者千數其碑文故蔡伯喈謂盧子幹
馬日磾曰吾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慙容唯郭有道
無愧色矣
范巨卿碑
金鄉有范巨卿冡名件猶存𨽻釋云范巨卿碑至今尚在恐名件二字水經
注誤也巨卿名式山陽之金鄉人漢荆州刺史與汝南
張劭長沙陳平子石交號為死友
梁巖碑
[050-17b]
成國渠左有安定梁巖冡碑碣尚存
袁梁碑
扶溝縣有袁梁碑云梁陳扶樂人
已上俱水經注
太尉橋𤣥碑
李元仲示余斷碑盖從地得之昔為礎也故其劖鑿
不可盡見惟曰公諱𤣥其下已缺又曰濉陽人知其
為橋公祖碑也公祖故臣門人述其言行銘于三鼎
[050-18a]
勒于征越官籍第次書之碑隂世或傳之此碑盖司
徒崔烈廷尉吳整刻列石者猶可於此書見之余謂
𤣥在漢世無大事功惟疾惡破姦為務盖剛介一操
之士當其時所薦達多在顯位故其名猶傳又如魏
武於其微時𤣥則識之故其後世名益顯也廣川書跋
橋太尉碑在河南河南府治内古今碑刻
張平子墓碑
右漢張平子墓銘世傳崔子玉撰并書按范漢書
[050-18b]
張衡傳賛云崔子玉謂衡数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
此銘有之則真子玉作也其刻石為二本一在南陽
一在向城天聖中有右班殿直趙球者知南陽縣事
因治縣署毁馬臺得一石有文驗之乃斯銘也遂龕
於聴事之壁其文至凡百君子而止其後半已亡矣
其在向城者今尚書屯田員外郎謝景初得其半於
向城之野自凡百君子已上則亡矣今以二本相補
續其文遂復完而闕其後四字然則昔人為二本者
[050-19a]
不為無意矣據徐方囬所記二十一字迺趙球所得
南陽石之亡者今又亡矣惜哉集古録
右漢張平子碑按後漢書列傳云平子永元中舉孝
亷連辟公府不就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
郎中而碑乃云舉孝亷為尚書侍郎傳云再遷為太
史令而碑乃一遷碑云遷公車司馬令遂相河間而
傳不載其為公車司馬令傳云在河間三年上書乞
骸骨徴拜尚書乃卒而碑不載其為尚書此數事皆
[050-19b]
當以碑為據惟傳云順帝初再徵為太史令今其事
見平子所為應間可信不疑而碑無之豈平子初嘗
罷免後復拜此官而碑不書歟金石録
右漢張平子殘碑政和中亡友劉斯立以此本見寄
云其石新得於南陽凡七十有二字今世所傳平子
碑有兩本其一亡其首其一亡其尾以二本相補其
文乃足此碑盖後叚之亡失者也字畫尤完好云同上
張平子前後殘碑小篆世傳崔子玉撰并書衡字平
[050-20a]
子南陽西鄂人仕漢至河間相碑有二一在今鄧州
南陽縣自凡百君子以下亡其半一本在縣之向城
村自凡百君子以上亡之今以二本相續而文遂完
撫向城之本而勒之南陽更為横卷用便卷舒耳非
如杜元凱兩碑之謂也集古後録
隂右縣郭先生碑
右不見書撰人名氏碑在襄州穀城縣界中其辭云
先生諱輔字輔成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中子為文
[050-20b]
王卿士食采於虢至於武王錫而封之後世謂之郭
春秋之時為晉所并歴戰國秦漢子孫派分來居荆
土氏國立姓焉傳云聖賢之後必有達者先生應焉
孝友而説學其長也寛舒如好施是以宗親歸懷鄉
䣊髙尚年五十有二遇疾而終其文字古質盖漢之
碑也其用鄉䣊字與漢婁夀碑同其曰寛舒如好施
盖以如字為而也春秋書星隕如雨釋者曰如而也
然施于文章以如為而始見於此也集古録
[050-21a]
右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書字甚古盖漢碑也先生
名輔字甫成荆州人碑在襄州穀城縣集古録目
右郭先生碑集古録以為漢碑按後魏酈道元注水
經具載此碑云碑無年號不知何代人然則歐陽公
何所據遂以為漢人乎余以字畫驗之疑魏晉時人
所為既無嵗月可考姑附于漢碑之次云金石録
先生郭輔碑
先生諱輔字甫成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中子為文王
[050-21b]
卿士采食於虢亐武王錫而封之後丗謂之郭春秋
之時為㬜所并遭戰國秦漢子孫流分來居荆土氏國
立姓焉傳云聖賢之後必有達者先生應焉其少也孝
友而悦學其長也寛舒如好施是以宗親歸懷鄉䣊髙
尚直已而行年五十有二遇疾而終有四男三女咸髙
賢姣孋富貴顯榮可謂子孫繁者已其季女明文頴川
之夫人也感惟妣克昌之徳登山采石致亐墓道邑
人縉紳刻石作歌昭示來嗣其辭曰
[050-22a]
實惟先生虢仲之裔盛徳遺祀休矣亦世孝友貞信仁
恕好惠直已自求不欲榮勢綽綽令人獲道之篤生
七子鍾天之祉堂堂四俊碩大婉敏娥娥三妃行追太
姒葉葉昆嗣福禄茂止克昌厥後身去烈在鐫石作歌
昭示萬祀
右郭先生之碑𨽻額今在襄陽郭君名輔碑無嵗月
時代歐陽以為漢碑趙以為魏晉字書今碑有兩昭
字晉人所諱疑此是魏刻郭君有四子碑云堂堂四
[050-22b]
俊碩大婉敏而此碑乃其季女所立何也又云娥娥
三妃行追太姒漢碑嘗以孔宙比禹湯矣此以太姒
比郭氏諸女擬人不以其倫如此𨽻釋
在襄陽穀城縣水經云先生字甫成有孝友悦學之
美其女為立碑無年月不知何代人集古云字甚古
漢碑也金石云字畫疑魏晉時書𨽻釋是趙説漢𨽻字原
郭有道碑
漢郭有道碑在太原府平晉縣蔡邕文并書在龍泉
[050-23a]
側 又一碑在汾州介休縣墓側天下碑録
郭有道碑蔡邕文并漢𨽻在山西汾州府介休縣東
金石略
此碑在介休縣余邑人王正巳曽為某縣令余從其
家覓一紙乃正巳重刻者深恨不得原刻近有晉人
為余言舊石曽在一秀才極愛之每往碑下摩娑累
日一夕盗碑舁去縣令無奈重刻一石以應求者後
又磨泐而王正巳再刻之秀才所盗之石竟不得出異
[050-23b]
哉石墨鐫華
范式碑
君諱式字闕八字功存有夏實曰御龍闕胙商周世昭其
隆晉主夏盟有士㑹者光演謨翼崇覇業錫邑命族
闕為范氏則其後也君稟靈醇之茂度體𤣥亮之殊髙
徽懿恭明允篤恕九德靡爽百行淵備
道耽藝恢
韜墳籍探嘖研機罔深不入若乃立徳隆禮樹節實真
志諒足以弼國篤友足以輔仁用能昭其洪懿聲充宇
[050-24a]
甸接華彥於汝墳潤枯斃於荆漢超管鮑之遐蹤信靈
誶乎炳煥是以闕化泉流芳闕鴻舊燿仁闡於權輿濟
俗侔乎皇訓羣公偉焉弓旌盈路再讓考闕二字三府舉
髙第侍御史拜冀州刺史剔瑕慝六教允施翰飛肅
於鷹揚興荆闕 軌闕帝闕其勲遷廬江大守擬泰和
以陶化昭八則以隆治彌闕略惠訓亡倦闕 協闕
齊闕 清源之深閎寶䟽氏之至順以疾告辭韜
光潛耀詠琴詩以寧闕九字其猶充洽外内實紹德之奥
[050-24b]
藪而儀民之淵表也未亮三事闕三字終闕六字常山相暨
子汜孫而□嗣繼粤青龍三年正月丙戌縣長汝南
薛闕七字感靈墠之不饗思隆懿模以紹奕世乃與縣之
碩儒咨典謨之中闕同宗闕 之胄昭告祖考俾守
厥祀本支著宣融之祚人神協休茂之慶焉禮也於是
郷闕 上計掾翟州部泰山從事史翟邵等僉以為
君雖煇名載藉光颺前列而靈墳亡闕儀問靡述遂相
與略依舊傳昭撰景行刋銘樹墓以聲百世其辭曰
[050-25a]
於昭上德實唐之□誕表靈和蹈履信窮神周覽祇
道之訓邁德徽猶鴻漸闕舊穢彼毗寶此純懿以文
㑹友以仁翼闕敷化濟殖羣生以遂永言孝思民之攸
暨如何昊天不信其軌明徳不報□距亡紀爰輯訓典
詢爾髦士育兹□闕以永遐祉詒厥孫謀燿于萬祀
右故廬江太守范府君之碑篆額在濟州任城魏明
帝青龍三年縣長薛君鄉人翟循等所立范君名式
字巨卿山陽金鄉人仕漢至廬江太守傳書張劭陳
[050-25b]
平子孔嵩三事甚詳至治郡則云有威名而已此碑
辭勝而事寡雖曰略依舊傳昭撰景行但云篤友足
以輔仁超管鮑之遐蹤爾未足以光颺盛德也傳云
為荆州刺史而碑作冀州以新野之事證之則碑誤
也此碑雖不及延康黄初四刻在魏𨽻他碑中可取
爾唐李嗣真作書後品乃云蔡公諸體惟范巨卿碑
風華艷麗古今冠絶甚矣藻鑑之謬也𨽻釋
嘖即𧷤字□即赫字同上
[050-26a]
右范式碑法書要録云蔡邕書今以碑考之乃魏青
龍三年立非邕書也金石釋
廬江太守范式碑在濟州任城縣西南四十里大頂
山天下碑録
廬江太守范式碑蔡邕書濟州金石略
右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後
漢時官至廬江太守獨行之士也此碑文字斷缺其
字及鄉里皆不可見魏青龍三年縣長薛名缺為之立
[050-26b]
廟建碑在金鄉集古録目
范式碑在濟州漢獨行傳范式字巨卿或云蔡邕書
法書要録唐李嗣真作書品云蔡公諸體惟范巨卿
碑風華艷麗古今冠絶𨽻釋詆之以為藻鑑之謬金
石云以碑考之乃是魏青龍三年立非邕書也漢𨽻字原
右漢廬江太守范式碑式仕漢為侍御史拜荆州刺
史遷守廬江官亦不卑而史氏列之獨行傳中盖以
式之可重者在篤於友誼其官爵固可略也此碑但
[050-27a]
云篤友足以輔仁及云超管鮑之遐踪其外更無他
語洪丞相謂未足以光颺盛徳是已唐李嗣真書後
品以碑為蔡伯喈書考之碑立於魏明帝青龍三年
則非伯喈之筆明矣後鄭氏金石略亦云是蔡公書
則又承書品之誤也金薤琳瑯
桂陽太守許荆碑
許荆字少張和帝時遷桂陽太守在事十二年父老
稱歌卒於官桂陽人為立廟樹碑後漢書循吏傳
[050-27b]
大匠翟鬴碑
翟鬴為大匠上言太學頽廢宜更脩繕誘進後學順
帝從之遂起太學更開拓房室學者為鬴立碑銘於
學云後漢書翟鬴傳
竇貴人碑
順帝初竇章女年十二能屬文以才貌選入掖庭有
寵為貴人早卒帝追思之無已詔史官樹碑頌德章
自為之辭後漢書竇章傳
[050-28a]
崔瑗墓碑
初寔父卒剽賣田宅起冡塋立碑頌後漢書崔寔傳
崔寔碑
寔建寧中卒大鴻臚袁隗樹碑表德後漢書本傳
桓彬碑
桓彬少與蔡邕齊名光和元年卒蔡邕等以為彬有
過人者四夙知早成岐嶷也學優文麗至通也仕不
茍禄絶髙也辭隆從窳潔操也乃共樹碑而頌焉後漢
[050-28b]
書本傳
范冉墓碑
范冉中平二年卒何進移書陳留太守累行論諡僉
曰宜為貞節先生刺史郡守各為立碑表墓焉後漢書
漢貝邱長博陵崔伯言碑
漢北海苑孟興碑
二碑在臨清縣東南十五里貝邱城文字磨滅寰宇記
耿球碑
[050-29a]
在平棘縣宋子故城袁紹立碑師宜官書寰宇記
耿勲碑
武都太守耿勲碑熹平三年造在成州同谷縣𨽻續
界字與郙閣頌相類乾道間方出漢𨽻字原
司𨽻校尉楊淮碑
熹平二年立在興元府𨽻續云此碑紹興中始出方
知大司𨽻楊孟文不名厥墨寶云磨崖漢𨽻字原
江州夷邑長盧豐碑
[050-29b]
建安七年立蜀人謂之漢夜郎碑漢𨽻字原
豫州從事尹宙碑
八分書熹平四年四月立今在鄢陵縣豫字磨滅以
其頴川人而言本州知其為豫州也金石文字記
秦君碑
八分書無年月滕縣東四十里馬山後有古城半圯
于河土中得此碑其文曰余聞湯武千載周孔異世
以義相髙况余天禄踐跡遵基竊慕揚善喟然而嘆
[050-30a]
其鄙辭曰
於穆秦君命世優邁承祖皇缺裔出睪缺紀行録功
必本其初維君總角勵志仲尼從容六藝缺佃田疇
升階英妙轉典蒸黎為政崇博五教並和仁賢叙位
法依蕭何囹圄空虚鄉無逋逃凡百肅雍莫不率從
境内既寧路不拾遺耕夫千畝餘種不歸𤣥清介白
食茹㧞葵三年有成嬰兒謡歌鼓腹喜徳踊躍嘔唏
水靜魚集國富民繁户増十倍牧守孔嘉怒不斷刑
[050-30b]
寛不容非化惟邠邵比翮而飛永如南山不缺不虧
略取大較丹書刻石垂示後昆識者察焉金石文字記
六藝之一録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