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八十五
輿地考十七/
西域
天山南路
臣/等謹按兩漢西域傳於城郭諸國皆備述其風
土之異而獨未詳回教所自始唐時于闐國滅莎
車服疏勒於山南諸國中為最大唐書謂其俗重
[285-1b]
佛法王尤信尚設齊日必親自灑掃饋食石晋髙
居誨使於闐記謂其喜鬼神而好佛已近於今之
回教矣後之言回回者或以為即唐之回鶻然回
鶻種落雖繁其散處多在天山以北隋時回鶻尚
名鐡勒而回回國人已云傳教中國遼元二史回
鶻回回亦兩國並見則其族類之異可知明史西
域傳稱天方於西域為大國回回之祖曰馬哈木
者首於此地行教又稱黙徳那為回回祖國地近
[285-2a]
天方相傳其國王謨罕驀徳生而神靈盡服西域
諸國隋開皇中始傳其教迄元世其人徧於四方
皆守教不替所謂謨罕驀徳即排罕帕爾音之訛
也今之葉爾羌喀什噶爾諸城在唐時皆為于闐
屬地雖未即為回回祖國要其服習回教固已久
矣夫回部居天山之陽四境廣逺向以受制準夷
未通中國自
王師底定以後設官經野制度一新視内地之雄州
[285-2b]
𦂳縣犬牙相錯者不啻焉至其百産充盈民物殷
庶撈玉和闐之水採銅烏什之城其土宜足以備
貢賦之入其編户足以習耕屯之利加以山川形
勝秀甲金方尋泑澤之河源辦崑岡之地脉從古
地志以為荒邈難稽者莫不部居州次列在圖經
睿覽親裁徵信萬古彼張騫鑿空之迹甘英窮海之言
傳聞異詞名實失據祇等於管闚錐指又何足語
於覆幬之大哉
[285-3a]
天山南路漢時為西域三十六國地其最著者為
車師焉耆龜兹于闐疏勒莎車諸國皆在匈奴之
西烏孫之南其東接漢玉門陽闗西限蔥嶺自兩
闗出西域由車師前王庭傍北山西行至疏勒為
北道由鄯善傍南山西行至莎車為南道並通於
孝武時至昭帝時始開屯田於輪臺渠犁宣帝時
置西域都䕶總䕶南北二道治烏壘城元帝時置
戊巳校尉屯田車師前王庭哀平間漸析為五十
[285-3b]
餘國至王芥時四境擾亂西域與中國遂絶往附
於匈奴後漢永平間乃更通焉仍置都䕶與校尉
自章和至於延光又經再絶而復通漢末迄晉中
原多故而諸國亦自相分併後魏太武時貢獻者
十有六國惰大業中引致諸番來朝者三十餘國
因置西戎校尉以接應之唐興西突厥强盛諸國
多為所役服太宗時平髙昌開置西州設安西大
都䕶府其諸國之通朝貢者則遥置為都督府有
[285-4a]
疏勒都督府焉耆部督府貞觀之末復討降龜兹
以龜兹疏勒于闐碎葉號四鎮徙安西都䕶治龜
兹城以統之顯慶時又置龜兹都督府咸亨初為
吐蕃所殘安西四鎮並廢上元初于闐國王入貢
以其地置毗沙都督府長夀元年擊破吐蕃始復
四鎮仍置安西都䕶府於龜兹開元中以焉耆與
龜兹疏勒于闐為四鎮天寶初又置安西節度使
治安西都䕶府安史之亂其地漸次沒於吐蕃逮
[285-4b]
貞元時安西與北庭府俱陷不能再復五季迭興
惟晉天福時于闐國曽遣使一至宋有天下西域
為夏人所隔若回鶻髙昌龜兹于闐等國貢使偶
通聲教不訖南渡後益濶絶焉元時以諸王駙馬
分長各部凡前代國名始盡易以䝉古語此為巴
什伯里部地至元二十一年置宣慰司二十三年
置元帥府其所屬有合失合兒鴉兒看諸城即今
之喀什噶爾葉爾羌也明洪武永樂時巴什伯里
[285-5a]
部入貢後稍西遷改為伊力把里此為哈實哈兒
葉爾欽諸城地其東兼為栁城火州吐魯畨諸地
其俗習尚回教亦稱回回國
國初順治二年有回回天方國來貢其後準噶爾漸
强遂服屬之輸其賦稅至康熈二十一年間其酋
長阿卜都里什特父子為噶爾丹所執拘留帳下
迨三十五年大兵既破噶爾丹阿卜都里什特脫
身來降朝於
[285-5b]
太和殿錫以衣冠銀幣遣官䕶送至哈宻俾返故地
至波羅泥都霍集占兩和卓木復為準噶爾所執
拘於阿巴噶斯地方乾隆二十二年我師既定伊
犁始釋其囚以兵送波羅泥都歸葉爾羌而令霍
集占統回衆之在伊犁者既而兩和卓木黨附叛
賊戕害使臣
皇上乃命伊犁凱旋之師討之所過諸城皆望風降直
抵葉爾羌城下以馬力弗及猝為所遮相拒者累
[285-6a]
月及新調兵至全軍而出還至阿克蘇於二十四
年整兵再進兩和卓木俱先期遁其喀什噶爾葉
爾羌回衆等以城降我師追逆回屢敗之殱其衆
殆盡兩和卓木竄至拔達克山尋即授首回部全
境悉定
恭載
御製平定回部告成太學碑文
建非常之功者以舉非常之事舉非常之事者以藉
[285-6b]
非常之人然亦有不藉非常之人而舉非常之事終
建非常之功者則賴
昊蒼篤貺神運斡旋事若禍而移福機似逆而轉順順
天者昌逆
天者亡故犁準夷之庭掃回部之穴五年之間兩勲並集
始遲疑猶未敢信終劼劬以底有成荷
天之寵在兹畏
天之鑒益在兹爰叙其事如左達瓦齊之就俘也伊犁已
[285-7a]
大定矣無何而阿睦爾撒納叛彼其志本欲藉我力
以成已事時也人心未定佐饔者嘗一蜮肆狂萬狙
應響蜂屯蟻雜不可爬梳畏難者羣謂不出所料準
夷終不可取並有欲棄巴里坤為退守謀然予計其
衆志不齊將有歸正倒戈者於是督䇿將帥之臣整
師亟進既而伊犁諸台吉宰桑果悔過勤王思討逆
賊以自贖此
天恩助順者一也二酋大小和卓木者以回部望族久為
[285-7b]
準噶爾所拘於阿巴噶斯鄂拓者也我師既定伊犁
乃釋其囚以兵送大和卓木波羅泥都歸葉爾竒木
俾統其舊屬而令小和卓木霍集占居於伊犁撫其
在伊犁衆回乃小和卓木助阿逆攻勤王之台吉宰
桑等阿逆賴以茍延及我師再入阿逆遂逃入哈薩
克而霍集占亦即收其餘衆竄歸舊穴此
天恩助順者二也準夷之事前紀略見梗概兹不復紀紀
興師討之由則以我將軍兆惠在伊犁時曽遣副
[285-8a]
都統阿敏道往議事小和卓木乃以計誘阿敏道
而拘之及我師抵庫車問罪彼攜阿敏道以來援至
中途害之乃從行者百人彼猶逞其狂勃抗我師顔
且敢冒死入庫車城乃雅爾哈善略無紀律致彼出
入自由然我滿洲索倫衆兵士無不念國家之恩効
疆場之力故能以少勝衆逆渠懼而兔脫此
天恩助順者三也知僨轅之無濟掄幹才之可任時將軍
兆惠以搜勦準夷餘黨至布露特部落已款服其衆
[285-8b]
因命旋師定回部於是克庫車存沙雅爾定阿克蘇
略烏什收和闐師之所至降者望風直至葉爾奇木
城下而我軍人馬周行萬有餘里亦猶强弩之末矣
二酋以其逸待之力統數萬人與我三千餘人戰我
師之過河者纔四百餘猶能斬將搴旂退而築堡黒
水固守以待此
天恩助順者四也萬里之外抱水救火其曷能濟乃予以
去年六月即降㫖派兵撥馬欲以更易久在行間者
[285-9a]
耳故兵馬率早在途一䟎進而各争前恐後人人有
敵愾之憤此
天恩助順者五也副將軍富徳及㕘贊舒赫徳輩率師進
援以速行戈壁中馬力復疲值狂據險坐俟頗有
難進之勢夫援軍不能進則固守以待者危矣而㕘
贊阿里衮後隊之馬適至夜擣賊營我師内外夾攻
彼不知我軍凡有幾萬握炭流湯之徒自相蹂躙顧
命不暇於是解黒水之圍鹿駭麞驚遁而保窟我之
[285-9b]
兩軍合隊全旅以迴阿克蘇此
天恩助順者六也既而彼料我必再入泰山之壓難當乃
於我師未進之先攜其部落載其重器跳而逺去而
葉爾奇木哈什哈爾二城之舊伯克等遂獻城以降
㕘贊明瑞一邀之於霍斯庫魯克副將軍富徳再陷
之於阿爾楚爾於是離心者面内前途者反斾二酋
惟挈其妻孥及舊僕僅三百人入拔達克山境此
天恩助順者七也人跡不通之地語言不同之國既已雀
[285-10a]
敺寧不狼顧其授我與否固未可定也然一聞將軍
之檄莫不援旗請奮整旅前遮遂得兇渠函首露布
遥傳此
天恩助順者八也夷考西師之役非予夙願之圖何則實
以國家幅員不為不廣屬國不為不多惟厪守成之
志無希開創之名兼以承平日久人習於逸既無非
常之人安能舉非常之事而建非常之功哉然而輾
轉輻輳毎以艱而獲易視若失而反得故自締始以
[285-10b]
逮定功雖予自問亦將有所不解其故而不敢期其
必然者故曰非人力也
天也夫
天如是顯佑國家者以
祖宗之敬
天愛民蒙
眷顧者深也則我後世子孫其何以心
上蒼之心志
[285-11a]
列祖之志勉繼繩於有永保丕基於無窮乎繫以銘曰
二酋偕徳始亂為賊是興王師報怨以直伊犁既平
蕞爾奚屑徐議耕闢徐議戍設以噢以咻伊予本懐
豈其弗戢圖彼藐彼
不量怒臂當車戕我王臣
助彼狂狙始攻庫車僨轅敗事用人弗當至今為愧
悖逆罪重我武宜揚易將整師直壓彼疆阿蘇烏什
玊隴和闐傳檄以定肉袒羊牽二酋孽深知不可活
狼狽相顧固守其穴桓桓我師周行萬里馬不進焉
[285-11b]
强弩末矣以四百人戰萬餘虜退猶能守黒水築堡
間信達都為之傷悼所幸後軍早行在道督飭速授
人同怒心曽不兩月賊境逼臨賊境逼臨彼復徼隙
馬繼以進賊營夜研出其不意賊乃大驚謂自天降
孰敢鋒攖大鞣大膞如虎搏兔案角隴種誰敢迴顧
黒水圍解合軍暫旋整旅三路期並進焉賊偵軍威
信不可支挈其妻孥遁投所依所依亦回豈不自謀
豈伊庇猿而受林憂利厥輜重無遺盡掠遣其都丸
[285-12a]
遂來獻馘詎惟獻馘並以稱臣捧賫表章將詣都門
奏凱班師前歌後舞尸遂染鍔温禺釁鼓露布至都
正逮初陽
慈寧稱慶亞嵗迎祥
郊廟告成諸典並舉皇皇太學豐碑再樹豐碑再樹敢予
喜功用不得已
天眷屢䝉始之以武終之以文戡亂惟義撫衆惟仁布惠
施恩寰宇共喜古不羈縻今為臣子疆闢二萬兵出
[285-12b]
五年據實書是永矢乾乾
御製平定回部勒名伊西洱庫爾淖爾碑文
機有似若失而反得智者之所懃而愚者之所惑也
事有初若勞而終逸壯者之所劭而懦者之所怯也
若夫定全回殱二酋戰無不克攻無不取皆二將軍
及諸㕘贊以及行間衆將士之力也然予亦有所深
慰於其間者則以五年劼劬宵旰運籌狎至實未敢
偷安於頃刻也幸我武保定庶因答
[285-13a]
乾貺慰
先志且以免浮議之指斥也伊西洱庫爾淖爾者我副將
軍富徳等窮追二酋至㧞達克山之界獲其降者萬
人二酋僅以身免而遣使索俘遂得獻馘振旅以成
茂勣也其地依山臨水單騎可容而我突將無前四
甄並發如入無人之域也賊衆首尾不能相顧竪我
四纛以招之降者鋪崖以來霍集占持及止之或且
反戈倒㦸也是以二酉見事不成拔身逺跳駾突而
[285-13b]
喙息也先是蹙之於霍斯庫魯克襲之於阿爾楚爾
無不以少勝衆批亢擣堅桓桓之士真如驅虎豹而
逐貍兔纒頭碩鼻者流皆惃惃踉踉見即辟易也是
以先聲異域駭其跳盪遮逆助順用攫重輜而獻兇
級也我兵未深入㧞達克山境者則以討逆之師不
蹂無罪之地姑遣使焉彼域曉逆順亦將擒獻是以
將帥之臣審機度時我武少輯也卒蕆事而告成功
則亦未為計之失也回部始末已見於勒名葉爾奇
[285-14a]
木之碑辭不復綴也特紀耆定之在兹是以誌嵗月
而刻石也
闢展城東至塔呼接哈宻界西至伊拉里克接哈
喇沙爾界南臨沙磧北至磚克達山接天山北路
界城一所屬城村中最著者曰吐魯番至
京師八千一百十里漢時為車師前王國其西北境
兼為車師後城長車師都尉與山北六國地後俱
併與軍師元帝時置戊巳校尉屯田車師前王庭
[285-14b]
後漢永光時復置校尉治車師前部髙昌璧晉咸
和中前涼張軌置髙昌郡後入于北魏尋為蠕蠕
所併後其國復立唐貞觀時平髙昌以其地為昌
州置安西大都䕶府顯慶時移安西都䕶治龜兹
城改置西州都督府於此後復改為金山都䕶府
天寶元年改西州為交河郡乾元元年復為西州
領髙昌栁中交河蒲昌天山五縣寶應時改髙昌
為前庭縣時西州治前庭為今哈喇和卓諸城地
[285-15a]
栁中居前庭之東為今闢展本城及魯克察克以
來諸城地交河居前庭之西為今交河城以西諸
城地蒲昌居前庭之南為今勒木丕以南地天山
居前庭之北為今連木齊木以北地安史之亂其
地皆陷於吐蕃宋時仍名髙昌其地有回鶻雜居
亦謂之西州回鶻元時號輝和爾置萬户府明時
為吐魯畨栁城火州諸地
皇朝初為吐魯蕃地後為準噶爾所侵掠屢經遷徙
[285-15b]
乾隆二十四年平定西域復遷吐魯畨部於闢展
所屬之吐魯畨城其内皆内屬駐辦事大臣管轄
無定員仍設伯克分理境内事務
闢展城屬地
塔呼在闢展城東二百八十里為最/東界自此至洪武在闢展東境
納呼在塔呼西/七十里
齊克塔木在納呼西一/百四十里
特斯在齊克塔木/西三十里
[285-16a]
特庫斯在特斯西/二十里
洪在特庫斯/西二十里
楚輝在洪西北二十里自此至/伊拉里克皆在闢展西境
色爾啟布在楚輝西/北四十里
魯克察克在楚輝西五十里漢時車師前國栁中/地為戊巳校尉所居後漢西域長史居
此唐時為髙昌國田地城入唐為栁中縣治自此/東至塔呼皆為縣境時稱為古魯塵明為為西域
之栁/城地
洋赫在魯克察克/西北二十里
[285-16b]
哈喇和卓在洋赫西北三十里唐時為髙昌國故/城入唐為唐昌縣治後為前庭縣治自
此東南至洋赫西北至阿斯塔克皆為縣境/元時稱為合剌火者明為西域之火州地
玊門口在哈喇和卓/西北十里
阿斯塔克在哈喇和/卓西五里
勒木丕在阿斯塔克西南二十里唐時為蒲昌縣/地自此南經沙磧直抵羅布淖爾皆為縣
境/
吐魯畨在阿斯塔克西北五十八里唐時為髙昌/縣之安樂城地乾隆三十一年平定準噶
爾移𤓰州吐魯/畨還居於此
[285-17a]
臣/等謹按吐魯畨部係元太祖次子察哈台受封
於此本為䝉古後習回教明時與栁城俱屬於火
州永樂宣徳年間火州王與栁城吐魯畨萬户俱
遣使入貢成化以後吐魯畨日强遂併有火州栁
城之地
皇朝順治三年吐魯畨内附貢使不絶雍正初年其
酋長額敏和卓避準噶爾侵掠自吐魯畨城東遷
於魯克察克地方其後率衆内附駐其部衆於嘉
[285-17b]
峪闗外之𤓰州編為一旗封額敏和卓為扎薩克
輔國公乾隆二十年以後屢晉封爵以西域蕩平
遣吐魯畨人復還故地並封額敏和卓之子蘇賚
滿公爵管轄回衆
交河城在吐魯畨城西二里里漢時為車師前王/庭後漢戊巳校尉此此唐時為交河縣治
自此西至伊拉/里克皆為縣境
雅木什在交河城西/南十五里
安濟延在雅木什/西五里
[285-18a]
布干在安濟延西/南三十里
托克三在布干西/南六十里
伊拉里克在托克三西四十里自塔呼至/此皆為漢時車師前王國地
連木齊木在闢展地西八十里漢時為車師後城/長國地自此至濟木薩皆在闢展西北
境/
雅圖庫在闢展城西七十里漢/時為車師都尉國地
罕都在連木齊木東北二十五里漢時/為車師後城長及都尉二國地
蘇巴什在連木齊木西二十里/漢時為郁立師國地
[285-18b]
僧尼木在蘇巴什西三十里/漢時為卑陸前國地
汗和羅在僧尼木東北一百里/漢時為卑陸後國地
穆圖拉克在僧尼木西/北六十里
布拉里克在僧尼木西北七十里與穆圖拉克皆/漢時刧國地又有東西且彌二國皆在
附近金嶺以北山谷/之間是為山北六國
濟木薩在布拉里克西北九十里漢時為車師石/城地自連木齊木至此皆為唐時天山縣
地/
哈喇沙爾城東至烏沙克塔勒東北至察罕通格
[285-19a]
接闢展界西至鄂博爾接庫車界南臨沙磧北至
天山踰山接烏魯木齊界城二舊城在海都河西
新城在特伯勒古西至
京師九千一百里漢時為焉耆國其東境兼為危湏
國西南境兼為尉犁國渠犁國地宣帝時置西域
都䕶理烏壘城以為西域適中之地唐初焉耆國
附西突厥後討降之遥置焉耆都督府為四鎮之
一𨽻於安西都䕶府其西境兼為輪臺縣地𨽻於
[285-19b]
北庭都䕶府貞元時俱廢宋時為西州回鶻地元
時為巴什伯里地置軍站宣慰司元帥府明時為
伊力把里地舊屬於回部乾隆二十一年既平凖噶
爾沙拉斯台吉兄弟以城來降二十三年逆回和
卓木叛沙拉斯相應為逆討平之其地内屬駐辦
事大臣管轄無定員仍設伯克分理境内事務
哈喇沙爾城屬地
烏沙克塔勒在哈喇沙爾城東二百十五里為最/東界自此至特伯勒古皆在哈喇沙
[285-20a]
爾東/境
察罕通格在哈喇沙爾城東/北一百九十五里
楚輝在烏沙克塔/勒西五十里
塔噶爾齊在楚輝西/三十里
特伯勒古在塔噶爾齊西北四十五里自烏沙克/塔勒至此皆漢時危湏國地後為焉耆
所/併
佛和屯在哈喇沙爾城西二十里自此/至鄂博爾皆在哈喇沙爾西境
碩爾楚克在佛和屯西/南二十里
[285-20b]
博爾海在碩爾楚克/西南二十里
哈勒噶阿滿在碩爾楚克南五十里自佛和屯至/北又西為庫隴勒皆在海都河之南
為漢時尉犁國地/後為焉耆所併
庫隴勒在哈喇噶阿滿/西南七十里
車爾楚在庫隴勒西/一百七十里
䇿特爾在車爾楚西一百四十里漢時烏壘城地/為西域都䕶治所後漢為烏壘國後為焉
耆所併唐遥置為烏壘州地其南境即漢時渠/犁國後亦入焉耆唐遥置為渠犁都督府地
英阿薩爾在䇿特爾/西七十里
[285-21a]
布古爾在英阿薩爾西一百二十里漢時輪臺地/後亦為侖頭國為龜兹所併唐遥置為輪
臺州都督府又並/為輪臺縣故地
鄂博爾在英阿薩爾/西北三十里
庫車城東至第納爾河接哈喇沙爾界西至烏恰
特河接賽哩木界南亦至烏恰特河接沙雅爾界
北至額齊奇巴什山接伊犁界城一至
京師一萬有八十里漢時為龜兹國地唐初附西突
厥後討降之徙安西都䕶於其國後復遥置龜兹
[285-21b]
都督府為四鎮之一𨽻於安西都䕶府貞元時
廢宋時為西州回鶻地亦稱龜兹回鶻元明時
為巴什伯里地舊屬於回部乾隆二十三年大
兵進討逆回霍集占至此逆黨阿布都克勒木
竄去霍集占來援我軍敗之於烏恰特河以殘
兵入庫車旋復遁去其故伯克阿集等以城降
其地内屬駐辦事大臣管轄無定員仍設伯克
分理境内事務
[285-22a]
庫車城屬地
阿巴特在庫車城/東二百里
托和鼐在庫車城東/南六十里
特勒伯在庫車城東/南一百里
常格在庫車城/南三十里
奇里什在庫車城東/北六十里
額齊奇巴什在庫車城東/北九十里
沙爾達朗在庫車城/西六十里
[285-22b]
台吉克在庫車城西/南一百里
哈魯納斯屬庫/車城
哈喇阿薩爾屬庫/車城
阿勒玊蘇布屬庫/車城
達古圖屬庫/車城
庫克勒津屬庫/車城
嬴和屬庫/車城
裕赤哈喇自哈魯納斯至此/皆庫車附近境内
[285-23a]
沙雅爾城東至托伊博羅多接哈喇沙爾界西至
塔木根庫勒接阿克蘇界南至塔里木濵大河北
至烏恰特河接庫車界城一在庫車城南一百五
十里至
京師一萬有二百三十里漢唐時皆為龜兹國地元
明時為巴什伯里地舊屬於回部乾隆二十三年
大兵圍庫車逆回自沙雅爾來援者多為我軍所
敗沙雅爾逆黨阿布爾什木竄去其故伯克烏哈
[285-23b]
墨第等以城降其地内屬仍設伯克分理境内事
務兼統於庫車辦事大臣
沙雅爾城屬地
托伊博羅多在沙雅爾城東/一百二十里
喀伊木阿塔在沙雅爾城/東南四十里
坡斯在沙雅爾城/東北三十里
庫克布葉在沙雅爾城/西北四十里
哈爾噶齊在沙雅爾城/西北四十里
[285-24a]
塔木里在沙雅爾城南/一百二十里
察本在沙雅爾城/西南四十里
葉勒阿里克在沙雅爾城/西南七十里
葉伊勒干在葉勒阿里/克西八十里
葉古爾徳在葉伊勒干/西七十里
達什肯庫爾在葉古爾徳/西六十五里
布古斯孔郭爾郭在達什肯庫爾/西一百二十里
呼爾特濟什在布古斯孔郭/爾郭西四十里
[285-24b]
塔木根庫勒在沙雅爾城西/一百四十里
賽哩木城東至赫色勒河接庫車界西至喀喇烏
蘇接拜界南至木素爾河踰河接沙雅爾西南境
外界北至天山踰山接伊犁西境外界城一在庫
車城西南二百十里至
京師一萬有二百九十里漢時為龜兹國地唐時為
龜兹俱毗羅城地元明時為巴什伯里地舊屬於
回部乾隆二十三年大兵圍庫車賽哩木伯克阿
[285-25a]
古斯等即以城降其地内屬駐侍衛等官管轄又
兼轄拜城無定員仍設伯克分理境内事務兼統
於阿克蘇辦事大臣
賽哩木城屬地
赫色勒在賽哩木城/東二十五里
布干在賽哩木城/西十五里
濟爾噶朗在布干西/南五里
他爾阿里克在濟爾噶朗/西南四里
[285-25b]
托克三在他爾阿里/克西十里
布隆在托克三/北十二里
哈喇都伯在布隆東/北十五里
堪齊塔木在哈喇都伯/西北二十里
明哲克得在堪齊塔木/東二十里
雅哈阿里克在明哲克/得東五里
拉布帕爾在雅哈阿里/克東北五里
拜城東至喀喇烏蘇接賽哩木界西至和什得穆
[285-26a]
接阿克蘇界南至木素爾河踰河接沙雅爾西南
境外界北至天山踰山接伊犁西境外界城一在
賽哩木城西九十里至
京師一萬有三百八十里漢時為龜兹國地唐時為
龜兹阿悉言城地元明時為巴什伯里地舊屬於
回部乾隆二十三年大兵既克庫車拜城回衆來
降其地内屬仍設伯克分理境内事務兼統於阿
克蘇辦事大臣
[285-26b]
拜城屬地
雅哈阿里克在拜城東/南十五里
都爾伯勒津在雅哈阿里/克東五里
舎爾在都爾伯勒/津西北七里
色勒克恰特在拜城東/十五里
吹嘉在色勒克恰/特東南五里
阿特巴什在吹嘉/東五里
推格博尼在阿特巴/什西十里
[285-27a]
奎裕巴克在阿特巴/什南五里
蘇爾衮在色勒克恰/特北五里
托木碩克在蘇爾衮/東北五里
雅爾圖喇在托木碩/克東五里
英額亮格爾在雅爾圖/喇北五里
伊宻什在雅爾圖喇/東北十里
布爾噶在伊宻什/北三里
塔什干在蘇爾衮/北十里
[285-27b]
伯里葉克齊在塔什干/北十里
鄂爾塔克齊在塔什干/西五里
阿斯騰海里瑪在鄂爾塔克/齊西五里
塔克齊在阿斯騰海/里瑪西十里
玊斯屯海里瑪在塔克齊/西五里
什喇勒台在拜城西/三十里
葉伊勒干在拜城西/八十里
和什得穆在葉伊勒/干西十里
[285-28a]
阿克蘇城東至雅哈阿里克接拜界西至哲爾格
哲克得接烏什界南臨喀什噶爾河北至塔木哈
塔什接伊犁西境外界有城四左右連峙至
京師一萬有七百九十里漢時為温肅國其東境兼
為姑墨國地其後温肅為姑墨所併至三國時其
國復立北魏以後並屬於龜兹唐時遥置為温肅
州地亦名温府州其東境兼為和墨州地元明時
為巴什伯里地舊屬於回部與烏什喀什噶爾葉
[285-28b]
爾羌為四大回城乾隆二十三年大兵既克庫車
阿克蘇回衆逐逆酋霍集占所置伯克以城降其
地内屬駐辦事大臣管轄又兼轄賽哩木及拜二
城無定員仍設伯克分理境内事務
阿克蘇城屬地
雅哈阿里克在阿克蘇城東二百八十里為最東/界自此至伊勒噶齊皆阿克蘇東境
自赫色勒河以西塔里木河以北為漢時姑墨國/地唐時為亟墨國一名䟦祿迦唐遥置為和墨州
地/
[285-29a]
哈喇裕勒衮在雅哈阿里克/西一百二十里
扎木在哈喇裕勒衮/西南八十里
帕爾滿在阿克/東五十 城/
雅爾巴什在帕爾滿/西十里
赫色勒在帕爾滿/東四十里
齋托克喇克在赫色勒東/南五十里
亮格爾在赫色勒東/北九十里
伊勒噶齊在亮格爾/西二十里
[285-29b]
哈爾噶伊宻什在阿克蘇城/北二十里
額格爾齊在阿克蘇城南十里自此至/賽阿里克皆阿克蘇南境
喀勒喀勒在額格爾齊/東六十里
科布魯克在喀勒喀勒/西南三十里
庫穆巴什在科布魯克/克東五里
伯什阿里克在庫穆巴/什東五里
和卓巴斯喀克在伯什阿里/克東十里
呼木什阿里克在和卓巴斯喀/克西南十里
[285-30a]
哈喇塔勒在呼木什阿里/克東南二十里
烏珠木在哈喇塔勒/西二十里
英額阿里克在烏珠木西/北三十里
賽阿里克在英額阿里/克西四十里
哈喇木克齊在額格爾齊西南十二里自此至/哲爾格哲克得皆阿克蘇西境
薩克薩克在哈喇木克/齊南十里
托布坎在哈喇木克/齊北十里
得布特爾在哈喇木克/齊西北八里
[285-30b]
鄂喇齊在得布特爾/西二十里
阿喇勒在鄂喇齊/北二十里
超達爾在阿喇勒/北二十里
諤特特爾在阿喇勒西/北二十里
拜林在諤特特爾西/西南二十里
察克喇克在諤特特爾/南二十里
吐爾伯特在察克喇克/西南十里
阿克雅爾在賽阿里克/西一百里
[285-31a]
伯列克里克在阿克雅爾/西南九十里
訥呼恪恰特在伯列克里克/西南四十里
哲爾格哲克得在阿克雅爾/西五十里
烏什城東至噶斯漢接阿克蘇界西至色帕爾拜
又西南行接喀什噶爾界南至庫魯克山踰山接
葉爾羌及和闐北界北至天山踰山通伊犁西界
外界城一在阿克蘇西境哲爾格哲克得西九十
里至
[285-31b]
京師一萬有九百九十里漢時為尉頭國地唐時遥
置為尉頭州地亦名鬱頭州元明時為巴什伯里
地舊屬於回部乾隆二十三年大兵至哲爾格哲
克得地方有故和闐城伯克霍集斯及其子阿奇
木伯克漢咱帊爾等以不從霍集占為逆先固守
於此以城降其地内屬駐總理回城㕘贊大臣協
辦大臣管轄無定員仍設伯克分理境内事務乾隆
三十一年
[285-32a]
賜城名曰永寧城
烏什城屬地
闢展在烏什城東/一百十里
哈喇和卓在闢展西/南五十里
僧尼木在哈喇和卓/南四十里
魯克察克在僧尼木/西三十里
托克三在魯克察克/東北四十里
雅爾在闢展南/四十里
[285-32b]
洋赫在雅爾東/二十里
布干在雅爾北/三十里
罕都在布干西/三十里
連木齊木在罕都西/北十里
雅木什在連木齊木/北三十五里
臣/等謹按自雅木什以上諸地名多與闢展城所
轄地相類當時回衆世居闢展自役屬準噶爾後
仍始西遷不忘舊居仍其故號故其名兩地符合
[285-33a]
云
英額阿里克屬烏/什城
必特克里克與英額阿里克並/在烏什城之東北
古古爾魯克屬烏/什城
沙圖與古古爾魯克並/在烏什城之西北
巴什雅克瑪屬烏/什城
古木克齊克與巴什雅克瑪並/在烏什城之西南
色帕爾拜在古木克齊克西五/十里為烏什最西界
[285-33b]
呼蘭齊克在烏什城西/南八十里
扎木必勒阿斯提在呼蘭齊克西/南六十六里
齋都伯在扎木必勒阿斯/提西南四十里
素衮在齋都伯西/南四十里
巴爾昌在素衮西南一百二十里自呼蘭齊克至/此為烏什城西南境外通喀什噶爾之路
其南則東西千里沙磧/彌望為古疏勒國東境
喀什噶爾城東北至阿喇古接烏什界東南至赫
色勒布伊接葉爾羌界西與北皆至蔥嶺通布魯
[285-34a]
特安集延界在烏什城西南九百三十五里所屬
城村中最著曰英阿薩爾至
京師一萬一千九百二十五里漢時為疏勒國其南
境兼為依耐國地唐初疏勒國内附遥置疏勒都
督府為四鎮之一𨽻於安西都䕶府貞元時廢宋
時亦為疏勒國元至元時詔安慰合失合兒等城即
今之喀什噶爾明時稱為哈實哈兒舊屬於回部
為逆回大和卓木波羅泥都之故城乾隆二十三
[285-34b]
年大兵既克庫車逆回霍集占西遁我軍追至葉
爾羌波羅泥都自喀什噶爾以衆赴援與霍集占
合負隅拒守者累月我師還次阿克蘇整軍再進
霍集占先從葉爾羌遁而西波羅泥都復入喀什
噶爾掠其牲畜踰山而西與霍集占俱遁二十四
年我師進赴喀什噶爾未至百餘里其故伯克率
回衆等以城降其地内屬駐辦事大臣協辦大臣
領隊大臣及總兵等官管轄無定員又分駐英阿
[285-35a]
薩爾辦事大臣一人仍各設伯克分理境内事務
喀什噶爾城屬地
霍爾干在喀什噶爾城東北十里自此/至哈喇古皆喀什噶爾東北境
阿斯騰阿喇圖什在霍爾干/北七十里
玊斯屯阿喇圖什在阿斯騰阿喇/圖什西八十里
阿喇古在阿斯騰阿喇/圖什東一百里
伯什克勒木在喀什噶爾城東三十五里自此至/赫色勒布伊皆喀什噶爾東南境
阿爾巴特在伯什克勒/木東南十里
[285-35b]
排資阿巴特在阿爾巴特東/一百六十里
赫色勒布伊在阿爾巴特西/南一百十里
塞爾們在喀什噶爾城西南五里自此/至鄂怕勒皆喀什噶爾西南境
托克庫爾薩克在塞爾們南/三十五里
塔什巴里克在托克庫爾薩/克南一百十里
鄂帕勒在托克庫爾薩/克西八十里
哈喇刻爾在喀什噶爾城南三十里自此/至托撲魯克皆喀什噶爾南境
提斯衮在哈喇刻爾/南三十里
[285-36a]
英阿薩爾在提斯衮南一百四十里為漢時/依耐國地後漢時為莎車所併
托撲魯克在英阿薩爾東南七十里/自此而南接葉爾羌西界
喀什噶爾西境外地
和什庫珠克舊稱霍斯庫魯克在喀/什噶爾城西五百里
阿拉楚勒舊稱阿爾楚爾在和什庫珠克西三百/里漢時為無雷國地北魏時為鉢和國
地唐時為/喝盤陀地
葉爾羌城轉音為葉爾奇木城東北至察特西凌
接阿克蘇界西南至沙爾虎勒入蔥嶺通㧞達克
[285-36b]
山界東南至丕雅勒阿勒瑪接和闐界北至喀什
噶爾河接喀什噶爾界城一東道由阿克蘇八百
里西道由喀什噶爾五百里其地至
京師一萬二千四百二十五里漢時為莎車國其西
南境兼為西夜國地平帝以後西域多屬於匈奴
惟莎車附漢後漢建武時立其王為西域大都尉
率五十五國皆屬焉永平時為于闐所破後其國
復立北魏時為渠莎國地周隋以後為于闐所併
[285-37a]
唐時亦曰沮渠仍併入于闐唐遥置為毗沙都督
府地尋廢宋時亦為于闐國元至元時置于闐及
鴉兒看兩城水驛後又詔安慰鴉兒看等城即今
之葉爾羌明時稱為葉爾欽舊屬於回部亦稱回
回國為逆回小和卓木霍集占之故城乾隆二十
三年大兵進討逆回至此兩和卓木負固拒守屢
戰輒敗而城未下我軍用奇往城南之英莪奇盤
山反為所圍築堡固守㑹新調兵先已在途赴援
[285-37b]
合擊圍乃解整旅還阿克蘇尅期復進二酋棄城
先遁葉爾羌之舊伯克率回衆以城降其地内屬
我軍追逆回敗之於和什庫珠克又敗之於阿拉
楚勒復敗之於葉什勒庫勒逆回奔㧞達克山旋
即授首回部全地悉定駐㕘贊大臣領隊大臣等
官管轄無定員仍設伯克分理境内事務
御製平定回部勒銘葉爾奇木碑文
粤稽回始肇自天方又名黙克一日天堂大食見元
[285-38a]
回鶻見唐是皆仿彿所傳弗詳惟我皇清撫有華夏
血氣之倫均歸陶冶準夷昔强宴頑弗下恃厥險逺
實梗化者䝟貐其衆豺狼其羣以回為羊役以耕耘
利其善賈三倍市欣拘二酋長處伊犁濵四大回城
輸租獻賦騰格是供衛拉是懼繭絲奚堪溝壑已遽
有面内心其何能訴準夷既平羣回見天謂自今始
飽食晏眠遣厥酋歸撫爾土田生死肉骨詎疑變遷
徳竟怨報助我叛疆戕我使軺叶/是用興師聲罪致
[285-38b]
討叶/乃敢抗顔蜩螗讙譟既侮厥外宜安厥内而何
狂狙心焉昬憒殺人為戲奪妻為穢大失衆心無不
怨背三道並發四甄齊攻酋知弗支自擄一空廿日
之前駾走無蹤爾雖無蹤我追應窮滔滔洸洸連戰
皆克旦夕茍延遂入異域異域畏懐舉旂助力腐鼠
莫逋遂來獻馘二酋既殱諸回永靖叶/設官定賦去
其苛政昔之諸回曉戰夜偵今恬以嬉各保性命昔
之諸回為準夷臣今語鄰封曰天王民曰天王民誰
[285-39a]
汝苦辛藝爾黍稷孳爾子孫在昔己巳爰平金川兹
定回部亦己夘年嵗符理紀瑞疊祥駢持盈保泰惟
懋慎旃
葉爾羌城屬城
察特西凌在葉爾羌城東北六百里自此/至呼拉瑪皆葉爾羌東北境
巴爾楚克在察特西凌/西南一百里
呼拉瑪在巴爾楚克西/南一百三十里
伯什恰特在葉爾羌城東五十里/與拜林皆葉爾羌東境
[285-39b]
拜林在伯什恰特/東北五十里
密什雅爾在葉爾羌城北十五里自此至/庫勒塔里木皆葉爾羌北境
塔噶爾齊在宻什雅爾/東十八里
阿布布爾在塔噶爾齊/東二十里
汗阿里克在葉爾羌城/北四十里
庫勒塔里木在汗阿里克東/北二百六十里
雅哈阿里克在葉爾羌城西南四十里自此/至英莪奇盤皆葉爾羌西南境
博斯恰木在雅哈阿里/克南三十里
[285-40a]
裕勒阿里克在博斯恰木南一百七十里自此而/西南為漢時西夜國又西為子合國
北魏時為悉俱半地/唐時為朱俱波地
庫克雅爾在裕勒阿里/克西五里
他克布伊在庫克雅爾/西北二百里
英莪奇盤在他克布伊/西南一百里
鄂屯楚魯克在葉爾羌城南四十里自此至/阿克阿里克皆葉爾羌東南境
沙圖在鄂屯楚魯克/南一百六十里
呼木什恰特在沙圖西北/二十五里
[285-40b]
伯什阿里克在呼木什恰特/東南一百里
托古斯恰特在伯什阿里/克東一百里
哈爾噶里克在伯什阿里克/西南八十里
貝拉在哈爾噶里克/東南六十里
楚魯克在哈爾噶里克/東南七十里
丕什南在楚魯克/東三十里
固璊在丕什南/東七十里
章固雅在固璊南/四十里
[285-41a]
薩納珠在章固雅/南二十里
穆集在固璊東/南八十里
衮得里克在穆集東/南四十里
都斡在衮得里克東南六十里自丕什南至此其/西南為丕雅拉阿勒瑪皆漢時皮山國地北
魏時為蒲山國/後為于闐所併
丕雅拉阿勒瑪在穆集西/南二百里
阿克阿里克在穆集東/北二百里
鄂爾多諤斯騰在葉爾羌城西二十里自此/至莎爾虎勒皆葉爾羌西境
[285-41b]
阿喇勒在鄂爾多諤斯/騰西南二十里
喀瑪喇克在阿喇勒西/南二十里
喇巴特齊在喀瑪喇克/西五十里
哈喇古哲什在喇巴特齊/西三十里
和什阿喇布在哈喇古哲什/西南二十里
伊奇蘇寧阿喇斯在和什阿喇布/東南一百里
沙爾虎勒在和什阿喇/布西五百里
葉爾羌西境外地
[285-42a]
塞爾勒克在葉爾羌城西南/五百餘里蔥嶺中
喀爾楚在塞爾勒克西南一百五十里與塞爾勒/克並在蔥嶺中為漢時蒲犁國地後漢時
為徳若國北魏至唐時為喝盤陀地自此西北行/通阿拉楚勒葉什勒庫勒界東南行通拔達克山
界/
和闐東至克勒底雅河入沙磧西至皂瓦河接葉
爾羌界南至南山北盡和闐河接阿克蘇界六城
至
京師一萬二千一百五十里漢時為于闐國亦作于
[285-42b]
寘北魏以後併有扞彌渠勒戎盧諸小國其地益
大唐時又號瞿薩旦那國初屬於突厥貞觀末内
附置于闐鎮為四鎮之一𨽻於安西都䕶府上元
初復遥置毗沙都督府貞元時廢元明皆為于闐
國時與中國通諸城向受回酋節制乾隆二十三
年大兵進至阿克蘇將軍㕘贊大臣等傳檄往撫
之時逆回霍集占使者已先在其地六城伯克等
聞
[285-43a]
天朝使至即擊逐逆黨恭迎我使傾心歸順以城内屬
其後賊以和闐道逺大兵難至率衆來攻旋因我
軍赴援乗霧合擊賊驚潰去和闐回長霍集斯伯
克再赴軍門投誠因遣其子漠咱帊爾入
覲其後錫以封爵和闐全地悉定駐辦事大臣管轄
無定員仍設伯克分理境内事務
和闐六城
額里齊城為六城之首漢時為于闐/國都唐時為于闐鎮城地
[285-43b]
哈喇哈什城在額里齊城西北六十里/唐時為于闐國葦闗地
玊隴哈什城在額里齊城/東南三十里
齊爾拉城在玊隴哈什城東二百里西距額里齊/城二百三十里唐時為于闐國坎城地
塔克城在齊爾拉城東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額/里齊城四百十里唐時為于闐國次城地
克勒底雅城在齊爾拉城東南二百里西距額里/齊城四百三十里為和闐最東南境
漢時為扞彌國地後漢為拘彌國後/為于闐所併唐時為于闐國蘭城地
和闐屬地
丕什雅在額里齊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285-44a]
托蘇拉固葉屬和/闐
哈朗歸塔克與托蘇拉固葉並/在額里齊城南境
貝喇齊在額里齊城/西北七十里
皁斡勒在額里齊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伯爾烏咱克屬和/闐
吉爾布斯喀藏與伯爾烏咱克並/在額里齊城西境
宻爾呼雅古葉屬和/闐
烏哈什屬和/闐
[285-44b]
巴爾黙齊伊克自宻爾呼雅古葉至此/並在額里齊城北境
勒沁托海在玊隴哈什城北一百里西南距額里/齊城一百六十里自此至波斯當托郭
喇克皆東/傍和闐河
蘇克坦雅雅克在勒沁托海/北五十里
額克里雅爾在蘇克坦雅雅/克北七十里
坡多拜鼐在額克里雅/爾北五十里
喀提里什在坡多拜鼐/北二十里
塔喀喀在喀提里什/北二十五里
[285-45a]
瑪爾占鄂勒底在塔喀喀北/六十五里
吉拉木雅依底在瑪爾占鄂勒/底北二十里
巴什布克色木在吉拉木雅依/底北五十里
鄂托喇布克色木在巴什布克色/木北四十里
愛雅克布克色木在鄂托喇布克/色木北六十里
伯徳里克鄂拓克在愛雅克布克/色木北八十里
伯什阿喇勒在伯徳里克鄂/拓克北五十里
齊克齊鄂拓克在伯什阿喇/勒北六十里
[285-45b]
波斯當托郭喇克在齊克齊鄂拓克北一百二十/里為和闐最東北境自此北行
七十里至喀喇烏/蘇接阿克蘇界
和闐東境外地
克里頁在塔克城東南七十里漢時/為渠勒國地後為于闐所併
阿勒屯郭勒在克里頁東/南二百里
蘇格特在阿勒屯郭勒西南一百里自阿勒屯郭/勒至此為漢時渠勒戎盧二國交界地
巴爾呼都克在蘇格特東南二百里漢時/為戎盧國地後為于闐所併
額徳爾干在巴爾呼都克東北四百里西距和闐/克勒底雅城七百餘里在和闐東沙磧
[285-46a]
之外漢時當為精絶國地自此東南三百里為勒/斜爾烏蘭達布遜山及錫津烏蘭托羅海等山漢
時當為小宛國地又東北五百餘里為漢時且/末鄯善二國地通安西府屬郭煌縣西境外界
[285-46b]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