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四
經籍考十四/
史地理/ 時令/ 譜牒/ 目録/
御定清涼山新志十卷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曰朕惟清涼山古稱文殊大士演教
之區也兹山聳峙於雁門雲中之表接恒岳而俯滹沱
横臨朔塞藩屏京畿其地風勁而髙寒層氷結於隂巖
[224-1b]
積雪留於炎夏故名清涼然地雖寒而嘉木芳草蒙茸
山谷稱靈異焉五峯竦立上矗霄漢日月之所迴環烟
霞之所虧蔽蒼然深秀其爲神臯奥區蓋自昔而已然
矣是以自漢至今歴代皆有崇建古刹精藍遍滿巖岫
宇内稱靈山佛土最著者有三峨嵋普陀而五臺爲尤
盛焉我
世祖章皇帝上爲
慈闈祝釐下爲蒼生錫福賜金遣使屢沛恩施朕數經駐
[224-2a]
蹕兹山爲
兩宫祈康寧福祉因而登五峯陟臺懷各爲文勒石以紀
之琪樹靈葩形於篇咏蓋嘗念佛教以清淨慈惠爲本
以戒定智慧爲宗亦有禆於勸善逺慝兹山又密邇塞
垣逺離塵俗當爲清修者之所棲泊故於此每惓惓焉
山之有志所以紀形勝述建置載藝文俾後之人有所
稽考往蹟舊聞不致淹没兹編詳簡適中不蕪不支清
涼勝境可撫卷而得其梗概也因叙於簡端
[224-2b]
臣/等謹按舊志成於順治十八年至康熙三十年
奉
敇重修凡分十類並
御製序文弁諸卷首焉
欽定盤山志二十一卷
乾隆十九年協辦大學士戸部尚書蔣溥等奉
敕撰
皇上御製序曰向於雍正年間奉
[224-3a]
命敬謁
景陵往來薊野田盤山色宜人蓋蓄於目且沃於心矣而
以程期惟謹訖未登臨因索智朴誌書讀之嗤其意
求博而辭失冗夫耕問僕織問婢山經地志文士之
事彼方外流拘名象而濫碔砆者何爲哉踐阼以後
勅幾勤政日不暇給閲七年而後一往遊焉及一遊
則峰之秀泉之清松之蒼石之詭日往來於吾懷是
猶未見君子惄如調饑亦既見止我心則夷矣嗣是
[224-3b]
規地建園施金葺寺蹟之廢者日以舉境之幽者日
以出上
陵囘鑾每憇止焉夫山川顯晦時有定數而必待人以彰
不數年之間使田盤改觀者余也而顧兹寰宇風未
臻乎唐虞嵗未餘乎三九恧然抱愧者亦余也誌盤
山而請序者其亦同余此心也耶
臣/等謹按乾隆十九年二月
命溥等纂修新志因詳加裒訂輯成是編兹山林巒幽
[224-4a]
邃秀甲畿東在漢爲田疇隱居之地伏遇我
聖祖仁皇帝鑾輅廵臨大開神秀我
皇上展謁
祖陵
翠華駐蹕特建
山莊以供靜憇由是輝煌金碧靈境日開宜其偕嶽
鎮以效靈永備
宸遊於無極矣
[224-4b]
西湖志四十八卷
李衛纂衛字义玠銅山人官至直𨽻總督諡敏達
西湖志纂十二卷
乾隆十六年大學士梁詩正等恭纂
臣/等謹按乾隆十六年
聖駕南廵詩正請重修西湖志㑹尚書沈德潛取雍正
中李衛等所輯舊志重加刪訂繕録恭進得
㫖嘉奬並
[224-5a]
詔詩正即取李衛本刪併爲一乃復參考釐定别類分
門首名勝各圖次西湖水利次孤山南山北山呉
山西溪諸勝蹟次藝文凡十二卷門目雖減於舊
志紀載已綜夫大綱
天翰親題湖山生色夫是以炳朗乎寰區爭芳乎嶽瀆
豈僅以幽巒絶壑擅東南山水之最也哉
太平三書十二卷
張萬選編萬選字舉之濟南人官太平府推官
[224-5b]
乍浦九山補志十二卷
李確撰確見雜史類
昌平山水記二卷
顧炎武撰炎武見經類
四明山志九卷
黄宗羲撰宗羲見經類
宗羲自序畧曰壬午嵗余作四明志亡友陸文虎
欲刻之而未果癸丒嵗盡偶展此卷文虎評校之
[224-6a]
朱墨如初脱手然其間凡例不齊詞不雅馴重爲
竄改始得成書
黄山志七卷
閔麟嗣撰麟嗣字賔連歙縣人
麻姑山丹霞洞天志十七卷
羅森撰森字約齋大興人順治丁亥進士官至陜
西督糧道
峩眉山志十八卷
[224-6b]
蔣超撰超字虎臣金壇人順治丁亥進士官翰林
院編修
峩眉志畧一卷
張能鱗撰能鱗見經類
浯溪考二卷 長白山録一卷 補遺一卷
王士禎撰士禎見傳記類
士禎自序浯溪考曰楚山水之勝首瀟湘瀟湘之
勝首浯溪浯溪以唐元結次山名得魯公磨厓書
[224-7a]
而益張之舊有浯溪前後兩集爲李仁剛綦光祖
撰見於輿地志碑目皆無傳今志乃出庸手冗雜
泛濫至不可耐乃以退食之暇窮搜遐摭要取精
覈間録詩賦雜文多郡志溪志所未收者
鼓山志十二卷
僧元賢撰
恒岳志三卷
張崇德撰崇德字懋修順天人官渾源州知州
[224-7b]
七星巖志十六卷
韓作棟撰作棟字公吉鑲藍旗漢軍人順治中官
按察司僉事
臣/等謹按此志本明王泮所作名曰定山石室志
蓋七星巖一名崧臺又名定山故也作棟因泮書
重加修纂而呉綺又爲之潤色焉
峩眉山志十八卷
曹熙衡撰熙衡字素徴錦州人順治中官至貴州
[224-8a]
按察使
龍唐山志五卷
僧性制撰
臣/等謹按浙江通志本作龍塘而此作龍唐者蓋
猶錢塘之可作錢唐也故書中如唐井等字亦盡
不加土旁以昭畫一
寳華山志十卷
釋德基撰
[224-8b]
廬山通志十二卷
釋定暠撰
西湖夢尋五卷
張岱撰岱字陶菴自號蝶菴居士㑹稽人僑寓錢
塘
百城烟水九卷
徐崧張大純同撰崧呉江人大純長洲人
尤侗序曰崧有詩名好遊佳山水間嘗綴集呉地
[224-9a]
古蹟爲此書其友張大純助其捃摭未畢而崧殁
大純因重加纂輯刋行
蟂磯山志二卷
柯願撰願字又鄒龍溪人康熙甲辰進士官主事
嶽麓志八卷
趙寧撰寧字又裔山隂人官長沙府同知
説嵩三十二卷 嵩嶽廟史十卷
景日昣撰日昣字東陽登封人康熙辛未進士官
[224-9b]
至戸部侍郎
日昣自序説嵩畧曰主山爲幹附見爲支曰嵩髙
曰太室曰太室上曰太室隂曰太室麓曰太室原
曰少室上曰少室東曰少室南曰少室隂曰箕山
爲是書之經曰星野曰沿革曰形勢曰水泉曰封
域曰游記曰古蹟曰金石曰傳人曰物産曰二氏
曰摭異曰藝林曰風什為是書之緯
嵩嶽廟史例畧曰漢武之登封孝明之廵幸胡后
[224-10a]
武曌之離宫别院事涉游盤無闗秩祀概從刪削
鷄足山志十卷
范承勳撰承勳鑲黄旗漢軍人官至雲南總督
普陀山志十五卷
朱謹陳璿同撰謹見經類璿始末未詳
湘山志八卷
徐泌撰泌字鶴汀衢州人康熙中官全州知州
林屋民風十二卷
[224-10b]
王維德撰維德字洪緒呉縣人
廬山志十五卷
毛德琦撰德琦字心齋鄞縣人由貢生官星子縣
知縣
德琦自序畧曰山川分紀多仍其舊文翰則隨時
而増書之
玉華洞志六卷
陳文在撰文在字新我將樂人
[224-11a]
羅浮山志十二卷
陶敬益撰敬益江寧人康熙中官博羅縣知縣
羅浮山志㑹編二十二卷
宋廣業撰廣業字澄溪長洲人康熙中官至山東
濟東道
羅浮外史無卷/數
錢以塏撰以塏字蔗山嘉善人康熙戊辰進士官
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諡恭恪
[224-11b]
惠陽山水紀勝四卷
呉騫撰騫字益存號樂園當塗人康熙辛未進士
官至惠州府知府
臣/等謹按是編雖總名惠陽山水而其實止紀羅
浮西湖兩地故如霍山龍川等並爲惠州之名勝
而志皆不及焉
西樵志六卷
馬符録撰符録字受之南海人官陸豐縣訓導
[224-12a]
武夷九曲志十六卷
王復禮撰復禮見經類
太嶽太和山紀畧八卷
王概撰概字成木諸城人雍正癸丑進士官至兩
廣鹽運使
峽石山水志一卷
蔣宏任撰宏任字擔斯海寧人
雁山圖志無卷/數
[224-12b]
僧實行撰實行字奕庵山隂林氏子居雁山能仁
寺
金井志四卷
姜虬緑撰虬緑字秋島烏程人自號蒼弁山人又
號大海樵人
虬緑自序曰住山以來日有記録并見古人詩歌
雜識手輒鈔摘凡分山谷文獻金石藝文四門
泰山道里記一卷
[224-13a]
聶鈫撰鈫字劍光泰安人
鈫自序曰生長泰山下少爲府胥性嗜山水每攀
幽躋險探稽往躅因讀劉其旋泰山紀畧成城泰
山勝概其中有一地兩稱或名同地異巖谷深阻
題刻爲苔蘚所蔽者間遺而未録近乃架梯刮磨
垢蝕而求之雖風雨寒暑勿憚其勞又質之野老
參考羣書竭半生精力彚成一編提挈道里爲綱
領分之爲五合之爲一曰泰山道里記
[224-13b]
鈫從孫學文識曰余從祖蒐討金石之文閲二十
餘年凡諸紀載所未詳者如石經峪刻金剛經據
徂徠刻石辨爲北齊王冠軍書唐紀泰山銘下截
剥落葉彬補書百八字宋述功德銘磨勒岱巔鑱
毁原碑字猶存介邱巖分水谿及古明堂均失覈
蓄疑又肅然山奉髙城季札之墓與白騾冡俱誤
指其地汶泮三谿諸水皆牽混源流岱背琨瑞靈
巖諸山因𨽻他縣而未録併逐加考驗以辨訛補
[224-14a]
闕焉
峽川志一卷
潘廷章撰廷章字梅巖自稱海峽樵人海寧人
西湖覽勝志十四卷
夏基撰基字樂只杭州人
南湖紀畧稿六卷
邱俊撰俊見政書類
臣/等謹按南湖一名白洋池在杭州城北隅宋張
[224-14b]
俊賜第四世孫鎡别業據湖之北因名南湖楊萬
里陸游諸人皆爲題詠而鎡亦以自名其集遂傳
爲古蹟俊少居其地因采輯宋時志乘及説部文
集勒成此志
右地理類山水
江城名蹟五卷
陳宏緒撰宏緒字士業新建人
臣/等謹按宏緒自序曰古與今不以時代爲斷而
[224-15a]
一以興廢存亡爲斷蓋是書上卷考古下巻證今
故其言如此
營平二州地名記一卷
顧炎武撰炎武見經類
金鼇退食筆記二卷
髙士奇撰士奇見經類
士奇自序曰自丁巳
賜居太液池之西朝夕䇿馬過金鼇玉蝀橋望苑中景物
[224-15b]
七閱寒暑退食之頃偶訪曩時舊制約畧得之傳
聞又彷彿尋其故址離宫别館廢者多矣脫復不
加訂證無以昭我
皇上卑宫室約園囿之儉德因率筆記之詳於西而畧於
東以所居在苑西故也紀其興廢而復雜以時事
欲見
昭代之盛存爲太平嘉話也又曰衙署監局載在㑹典
者不書訪聞未確者不書外人所罕窺者亦不敢
[224-16a]
書
石柱記箋釋五卷
鄭元慶撰元慶字芷畦歸安人
朱尊序曰湖州石柱歐陽永叔謂非顔魯公不
能書孫莘老知湖州聚境内碑碣築墨妙亭貯之
記其一也所記山川陵墓廟石旁及屏風竹帳雉
尾扇顧唐五縣而記遺其二元慶成箋釋四卷彞
尊爲補其遺
[224-16b]
靈隱寺志八卷
孫治撰徐增重編治字宇台仁和人増字子能呉
縣人
滄浪小志二卷
宋犖撰犖字牧仲號漫堂商邱人由廕生官至吏
部尚書
杏花村志十二卷
郎遂撰遂字趙客號西樵子池州人
[224-17a]
二樓小志四卷
程元愈撰汪越沈廷璐補葺元愈字偕栁越字師
退廷璐字元佩皆寧國人
臣/等謹按寧國府有南北二樓其北樓即晉謝眺
之髙齋其南樓乃明嘉靖間知府朱大器所建之
文昌臺也後佟賦偉嘗作二樓記畧不專言二樓
之事元愈等乃取歴代題詠之詞彚爲是編
青原志畧十三卷
[224-17b]
僧大然撰施閏章補輯大然始末未詳閏章字尚
白號愚山宣城人順治己丑進士官至江西布政
司參議康熙己未
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侍讀
崇恩志畧七卷
僧智藏撰智藏字竺堂安福人
江心志十二卷
釋元奇撰始末未詳
[224-18a]
臣/等謹按江心寺之建其來甚久考謝靈運詩已
有亂流趨正急孤嶼媚中川之語矣寺在永嘉江
中古稱名蹟特未有紀其勝者其後郡人王暘谷
始創爲志元奇特重加校訂而成是編
白鹿書院志十六卷
廖文英撰文英見經類
靈谷寺志十六卷
呉雲撰雲號舫翁安福人
[224-18b]
白鹿書院志十九卷
毛德琦撰德琦見山水類
通元觀志二卷
呉陳琰撰陳琰見經類
孔宅志六卷
諸紹禹撰紹禹松江人
臣/等謹按孔宅在青浦縣之北世傳孔子三十四
代裔孫名禎者於隋末爲蘇州刺史遂僑寓於呉
[224-19a]
立家廟塟先聖衣冠於此後廟漸湮廢明陸應陽
復爲修治採閭閻説作孔廟記陳功又作續記康
熙中紹禹取舊本刪輯成編然先聖衣冠之說終
不免爲無稽之談耳
丹霞洞天志十七卷
蕭韶撰韶字明彞南城人康熙中舉人
武林志餘三十二卷
張暘撰暘字東榑號滌岑錢塘人
[224-19b]
東林書院志二十二卷
髙髙嶐髙廷珍髙陛許獻同撰
等四人皆髙
攀龍裔獻亦同縣人也
増修雲林寺志八卷
厲鶚撰鶚見正史類
臣/等謹按雲林寺本名靈隱
聖祖仁皇帝廵幸江浙時
特賜今額鶚以志書不應仍用舊名乃因前志易其名而
[224-20a]
増輯之
宋東京考二十卷
周城撰城號石匏嘉興人
王珻序曰城客大梁三載隨境討蒐以成此書
鵞湖講學㑹編十二卷
鄭之僑撰之僑字東里潮陽人乾隆丁巳進士官
至寳慶府知府
闗中勝蹟圖志三十二卷
[224-20b]
陜西廵撫畢沅撰
臣/等謹按是書以郡邑爲經以地理名山大川古
蹟爲緯附圖於後㑹萃古今記載如三輔黄圖以
下及山水游記州郡志乗諸書無不採取訂舛釐
訛使之歸於畫一蓋沅當行部之時涉歴川原親
爲詢求古蹟考古證今因成是編故凡名勝之區
無不詳其始末云
右地理類古蹟
[224-21a]
顔山雜記四卷
孫廷銓撰廷銓見傳記類
王士禎序曰田雯黔書七十六篇有似爾雅者有
似考工記者有似公榖檀弓者有似越絶書者孫
文定公作顔山雜記文筆竒峭亦如此
天府廣記四十四卷
孫承澤撰承澤見經類
山東考古録一卷 京東考古録一卷 譎觚十
[224-21b]
事一卷
顧炎武撰炎武見經類
四州文獻摘鈔四卷
畢振姬撰振姬字亮四髙平人順治丙戍進士官
至廣西按察使
司昌齡跋曰四州文獻蓋潞澤遼沁之通考也其
間有懸揣附㑹之說前無總序倫類紛雜蓋草創
未就而其徒所鈔次凡二十五册余以前人舊文
[224-22a]
各有原書又繁不能盡録乃節其論著之要者與
其所纂物産釐爲四卷題曰四州文獻摘鈔云
甌江逸志一卷
勞大輿撰大輿字宜齋石門人順治辛卯舉人官
永嘉縣教諭
嶺南風物紀一卷
呉綺撰宋俊增補江闓删訂綺字園次號聽翁江
都人順治甲午拔貢生官至湖州府知府俊字長
[224-22b]
白山隂人闓字辰六桂陽人
粤述一卷
閔叙撰叙號鶴臞歙縣人順治乙未進士官至監
察御史
星餘筆記一卷
王鉞撰鉞見傳記類
中州雜爼三十五卷
汪价撰价字介人號三農外史自稱呉人里居未
[224-23a]
詳
臣/等謹按順治己亥河南廵撫賈漢復修通志時
价嘗與其役因採古來遺事涉及中州者彚爲是
書仿類書之例分天地人物四門而各係以子目
然所採多取諸稗官野史近於小説之體矣
湖壖雜記一卷
陸次雲撰次雲字雲士錢塘人康熙初由拔貢生
官江隂縣知縣
[224-23b]
姑孰備考八卷
夏之符撰之符字玹伯當塗人
臺灣記畧一卷
李麟光撰麟光號蓉洲武進人
海表竒觀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自序題康熙戊申嘗官瓊州
江南星野辨一卷
葉爕撰爕字星期呉江人康熙庚戍進士官寳應
[224-24a]
縣知縣
嶺南雜記二卷
吳震方撰震方見經類
臺灣隨筆一卷
徐懷祖撰懷祖字燕公松江人
燕臺筆録一卷
項惟貞撰惟貞字端伯秀水人
神州古史考一百五十卷 方輿通俗文一卷
[224-24b]
倪璠撰璠字魯玉錢塘人康熙乙酉舉人官内閣
中書
璠自序曰按今之版圖取自漢迄唐諸史地志列
於郡縣之首上搜舊聞旁摭遺逸凡兩京十四省
共一百五十餘卷謂之神州古史考又取唐以後
者别爲一編名曰方輿通俗文
臺海使槎録八卷
黄叔璥撰叔璥見職官類
[224-25a]
西粤對問無卷/數
江德中撰德中字漢石徽州人官至廣西布政司
叅議
龍沙紀畧一卷
方式濟撰式濟字屋源號沃園康熙己丑進士官
中書舍人
潯陽蹠醢六卷
文行逺撰行逺字樵菴江西德化人康熙中貢生
[224-25b]
例畧曰讀書時遇郡事隨見隨録自經史子集及
稗官野乗小説之類靡所不採
蜀都碎事六卷
陳祥裔撰祥裔本姓喬氏號藕漁順天人康熙中
官成都府通判
續閩小紀一卷
黎定國撰定國字于一江都人
嶺海見聞四卷
[224-26a]
錢以塏撰以塏見山水類
東城雜記二卷
厲鶚撰鶚見正史類
南漳子二卷
孫之騄撰之騄見經類
右地理類雜記
廣州遊覽小志一卷
王士禎撰士禎見總録類
[224-26b]
臣/等謹按士禎自述年譜曰康熙甲子十一月奉
命祭告南海乙丑二月十日抵廣州入南海神廟蕆事四
月一日發廣州蓋其在廣州留連者五十一日以
其暇遊覽諸名勝因作是編焉
天下名山記鈔無卷/數
呉秋士撰秋士字西湄歙縣人
泰山紀勝一卷
孔貞瑄撰貞瑄見經類
[224-27a]
匡廬紀遊一卷
呉闡思撰闡思字道賢武進人
滇黔紀遊二卷
陳鼎撰鼎見總録類
王山遺響六卷
張貞生撰貞生號簣山廬陵人順治戊戍進士官
至翰林院侍讀學士
羅麗序畧曰貞生所著文集尚未刋行此其家居
[224-27b]
一載之内流連山水隨筆記之以示其意之所寓
者
蒼洱小記一卷
畢曰澪撰曰澪見傳記類
右地理類遊記
安南使事紀一卷
李仙根撰仙根字南津遂寧人順治辛丒進士第
二官至戸部侍郎
[224-28a]
坤輿圖説二卷
南懷仁撰懷仁西洋人康熙中官欽天監監正
臣/等謹按是書爲上下兩卷上卷分十五條自坤
輿至人物皆言地之所生下卷分五大州載海外
諸國附以西洋七竒圖説與艾儒畧職方外紀互
有詳畧雖所記不無粉飾而要以外國人記外國
事或不盡虛謬耳
西方要記一卷
[224-28b]
利類思安文思南懷仁等撰類思等皆西洋人
洱海叢談一卷
釋同揆撰同揆字輪菴雲南大理府文殊寺僧
使琉球記一卷
張學禮撰學禮字立菴鑲藍旗漢軍人官廣西道
監察御史廵視河東塩政
臣/等謹按康熙元年琉球國王尚質繳故明敕印
舉國内附學禮以兵科副理事官偕行人司行人
[224-29a]
王垓奉
詔冊封此其紀請封遣使始末及往來途路之險阻末附
中山紀畧載其土風民物足備採陳
八紘繹史四卷 紀餘四卷 八紘荒史一卷
峝谿纎志三卷 志餘一卷
陸次雲撰次雲見雜記類
次雲自序峝谿纎志曰諸書所載同異攸殊余徴
諸見聞詳爲考正措詞雖簡徴事彌該
[224-29b]
安南紀遊一卷
潘鼎珪撰鼎珪字子登晉江人
海外紀事六卷
釋大汕撰大汕廣東長壽寺僧
連陽八排風土記八卷
李來章撰來章號禮山本名灼然以字行襄城人
康熙乙夘舉人官連山縣知縣
異域録一卷
[224-30a]
圖理琛撰圖理琛姓阿顔覺羅氏先世業赫人由
考取内閣中書官至兵部郎中
中山沿革志二卷
汪楫撰楫字舟次休寧人康熙己未
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
楫自述曰奉
使諭祭故王入其祖廟因密録其神主又得琉球世纘圖
參以明代實録約畧詮次輯成是編
[224-30b]
中山傳信録六卷
徐葆光撰葆光字澄齋呉江人康熙壬辰進士官
翰林院編修
臣/等謹按康熙五十七年葆光副海寳使琉球成
書奏
御繪圖系説紀述頗稱詳洽
楚南苗志六卷
叚汝霖撰汝霖字時齋號梅亭漢陽人由舉人歴
[224-31a]
官建寧府知府
海國見聞録二卷
陳倫烱撰倫烱字資齊同安人官至浙江寧波水
師提督
琉球國志畧十六卷
周煌撰煌字海山涪州人乾隆丁巳進士官至兵
部尚書諡文恭
臣/等謹按煌於乾隆二十二年奉
[224-31b]
命敕封琉球纂輯志畧别類分門徴信紀實仰䝉
睿鑒排版行世洵儒臣稽古之榮也
右地理類外紀
欽定月令輯要二十四卷圖説一卷
康熙五十四年
聖祖仁皇帝御定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曰古者於明堂之中施十二月之令
本堯典授時之意而推廣之今所傳大戴禮夏小正篇
[224-32a]
小戴禮月令篇三代之遺文大畧可見矣月令雖出吕
覽而蔡邕次其章句孔頴達定其正義推明周公品制
列之於經漢晉而下若四民月令四時纂要以及千金
錦帶嵗華紀麗嵗時雜紀諸書代有撰述未睹賅備前
明之季馮應京戴任始輯月令廣義二十四卷爲士庶
通用觀其原本經訓推衍義類用意亦云勤矣顧其采
摭既多蕪累間出爰命儒臣重加編輯次第呈覽親爲
裁定正譌芟複一歸雅馴别起義例補所未備博觀約
[224-32b]
取務合於體要而切於實用庻幾古者明堂月令之遺
式矣書成名曰月令輯要舊本圖説并爲釐正列諸卷
端因天時而課治功察物候以盡人事自國家政典下
逮甿庻作息均可叅驗而閎覽博物之學亦於是乎有
取焉由今而後言紀時之書者其必以此爲權輿也夫
古今類纂嵗時部四卷
董榖士董炳文同編榖士字農山炳文字霞山烏
程人
[224-33a]
潘耒序曰榖士兄弟共撰類書分天地人物爲四
部名曰古今類傳先以嵗時日次一編見示乃天
部中之一種自元旦至嵗除徴綴條繫無有缺者
其蒐採致爲繁富
節序同風録無卷/數
孔尚任撰尚任見傳記類
臣/等謹按是書以十二月爲綱以節令爲目各紀
其風俗事宜於下蓋仿荆楚嵗時記例也
[224-33b]
時令彚紀十六卷 餘日事文四卷
朱濓編濓爵里未詳
右時令
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八十卷
乾隆九年大學士鄂爾泰等奉
敕撰
皇上御製序曰我
祖宗誕膺
[224-34a]
天命勃興東土德綏威讋奄甸萬姓維時龍從鳳附之衆
雲合嚮應輻輳鱗集强者率屬歸誠弱者舉族内附
我
祖宗建師設長以涖之分旗𨽻屬以别之厥有熊羆之士
不二心之臣効命疆場建謀帷幄親以肺腑重以婚
婣酬以爵命迨入闗定鼎或聚居遼左或散處燕畿
錫之土田爰及苗裔至於今百五六十年生聚蕃衍
時萬時億
[224-34b]
累朝休養煦植鞠保胥勤越我嘉師咸能永世以滋大朕
惟
祖宗德澤之深不可不繼修令緒益緜延惇固於無疆重
慮物阜且博代序日逺族姓日繁不爲之明章統系
俾知世德所自將㒺克念先人之勤無以光昭前烈
爰發金匱石室之藏徴載籍稽圖譜考其入我朝來
得姓所始表之以地系之以名官階勲績綴爲小傳
勲舊戚畹以及庻姓釐然備具秩然有條與國史相
[224-35a]
爲表裏昔周小史定繫世辨昭穆左氏内外傳言天
子建德因生賜姓胙土命氏而司商吹律以定姓名
蓋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木有根而枝附焉水有源
而流出焉譜牒者所以聨人情之渙而維舊俗之漓
不可忽也相昔先民遺風敦樸不徒以俗望相髙是
書之作非如魏晉隋唐譜牒之學炫博聞而廣附㑹
以膏梁閥閲爲尚也書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
及逸勤又曰惟乃祖乃父世篤忠貞服勞王家纘乃
[224-35b]
舊服無沗祖考前之人既以忠實勤勞覆幬其後嗣
凡兹食舊德而服先疇者其何以無隳厥緒書亦曰
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有乂是則朕所厚望也
夫
臣/等謹按是書詳載滿洲氏族源流以姓氏爲綱
地名人名爲目姓氏下總書地名地名下總叙得
姓之由及支分派别人名下撮其官階事實爲傳
其䝉古髙麗尼堪等之久𨽻八旗者亦併録焉仰
[224-36a]
見
開國之初八旗部屬枝榦相維什伍相保聨比閭族黨之
情膺腹心干城之寄故其間勲勞懋著節義昭垂
雲龍風虎之遭逢蔚爲名世之佐者有非偶然者
矣
歴朝人物氏族㑹編十卷
舊題禾川南里松山逸叟頴侯氏撰不著姓氏
希姓補五卷
[224-36b]
單隆周撰隆周字昌其蕭山人
臣/等謹按明夏樹芳以楊慎所輯希姓二卷紀録
未備因分韻編次爲竒姓通十四卷隆周復爲補
楊氏之缺畧然亦但就所見録之究未能無遺憾
耳
顧氏譜系考一卷
顧炎武撰炎武見經類
姓氏譜六卷 李氏類纂五十卷
[224-37a]
李繩逺撰繩逺字斯年嘉興人
氏族箋釋八卷
熊峻運撰峻運字在湄新建人
千家姓文一卷
崔冕撰冕字貢收巢縣人
類姓登科考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臣/等謹按宋謝維新合璧事類所纂諸姓故實以
[224-37b]
百家姓爲次此本蓋倣其例爲之間有希姓爲百
家姓所不載者亦附録云
同姓名録八卷
王廷燦撰廷燦錢塘人康熙辛酉舉人官崇明縣
知縣
同人傳四卷
陳祥裔撰祥裔見史類
别號録九卷
[224-38a]
葛萬里撰萬里號夢舫崑山人
右譜牒
欽定天禄琳琅書目十卷
乾隆四十年奉
敇撰
臣/等謹按乾隆九年内直諸臣奉
詔編排
内廷祕笈列架庋藏於
[224-38b]
昭仁殿
賜名曰天禄琳琅近因編纂四庫廣搆遺書宛委叢編
悉登秘府乃
命重爲補輯定著此目以經史子集爲綱書則以刋板
朝代爲次一書而載數本則㕘用尤袤遂初堂書
目例至每書詳其題跋姓名收藏印記則兼用鐵
網珊瑚例並各
親題甲乙
[224-39a]
奎藻摛華自來冊府珍藏洵無能與之嫓羙也已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二百卷簡明目録二十卷
乾隆四十七年奉
敕編
臣/等謹按前代著録之書若七畧七録見於史志
者部分次第多爲後人所駁正蓋其時立法未善
蒐羅未廣又聽臣下意爲進退鑒别不精故無以
定是非之準而滙古今之大全我
[224-39b]
皇上典學稽古嘉惠藝林乾隆三十七年
詔求遺書四方大吏悉心採録江南浙江好古之士各
以其藏書來獻旋因安徽學政朱筠言永樂大典
中多人間未見之本
命開四庫全書館於翰林院遴選儒臣詳審編覈又設
局於
武英殿專司繕録之事凡經史子集條分得失其善
本則著録其外間所稀覯者則以聚珍板廣厥流
[224-40a]
傳其餘則附見存目每校一書進呈
乙覽仰蒙
御製詩章敷言建極式型奕禩衮鉞同昭館臣得奉以
編摩次第甄録四十六年編定全書三萬六千冊
從古圖書之備未有盛於此者復綜各書提要合
爲總目又專輯著録各書括其簡要爲簡明目録
大聖人親示折𠂻垂定論於億載固非崇文總目諸書
所能希踪萬一矣
[224-40b]
千頃堂書目三十二卷
黄虞稷撰虞稷字俞邰泉州人僑寓上元
述古堂書目無卷/數 讀書敏求記四卷
錢曾撰曾字遵王自號也是翁常熟人
臣/等謹按書目所載乃其藏書之總目敏求記所
載則其所藏之最佳本也仿歐陽修集古録之例
分經史子集四門又各列以支目凡四十類云
讀書蕞殘三卷
[224-41a]
王鉞撰鉞見傳記類
經義考三百卷
朱彞尊撰彞尊字錫鬯號竹垞秀水人康熙己未
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
陳廷敬序曰竹垞歸隱小長蘆以輯學著書自娛
所輯經義考至三百卷之多雖其或存或佚者悉
載簡編余以爲存者固森然其畢具而佚者亦絶
其穿鑿附㑹之端則經義之存又莫有盛於此時
[224-41b]
者矣微竹垞博學深思其孰克爲之
毛竒齡序曰竹垞於歸田之餘據疇昔所見聞合
古今部記而著爲斯編曰經義考真所謂古文舊
書外内相應者其所部分則
御注
敕撰一卷尊王也十四經爲經義者共二百五十八卷廣
經學也逸經三卷恐經之稍有遺而一字一句必
收之也毖緯五卷緯雖毖説經者也擬經十三卷
[224-42a]
此則不惟自爲義并自爲經者也又有承師五卷
則録其經義之各有自者而廣譽附焉宣講立學
合一卷刋石五卷書壁鏤板著録各一卷通説四
卷此皆與經學有繫者然而非博極羣籍者不能
有此家學一卷自序一卷共三百卷孟子曰觀於
海者難爲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爲言今經學大
著聖人之言畢見於斯世復得從此而有所考鑒
則天下後世知有經并知有義也
[224-42b]
明藝文志五卷
尤侗撰侗字展成號悔菴又稱艮齋又號西堂長
洲人由拔貢生任永平府推官康熙己未
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官至侍講
易傳辨異四卷
翟均亷撰均亷字春沚錢塘人乾隆乙酉舉人官
内閣中書
右目録類經籍
[224-43a]
欽定校正淳化閣帖釋文十卷
乾隆四十三年侍郎金簡恭録
臣/等謹按宋太宗命侍書王著摹刻諸家書爲淳
化閣帖後之釋者不下十數家
皇上幾暇臨池辨譌匡謬
詔以内府所藏宋畢士安本詳加釐正以次取裁
御定重勒貞珉並頒
恩賚然惟大臣登二府者始得拜賜金簡以石刻貯在
[224-43b]
禁庭陬澨末儒罕窺崖概乃恭録釋文請以聚珍板
摹印以廣流傳由是諸書家之墨蹟精采彌增而
篆籀行草之竒傑者亦復人人能識並悉同異之
原誠墨林之鴻寳爲藝苑之竒珍也已
禊帖綜聞一卷
胡世安撰世安見經類
金石表一卷
曹溶撰溶見總録類
[224-44a]
溶自序云余行塞上見古碑横茀草間偶一動念
古人遺蹟歴千百年自吾世而湮没之爲可惜搜
自境内以至逺地積五年得八百餘本經以碑緯
以撰者書者之姓名及所立之地與世與年合而
成表
閒者軒帖考一卷
孫承澤撰承澤見經類
求古録一卷 金石文字記六卷 石經考一卷
[224-44b]
顧炎武撰炎武見經類
炎武自序金石文字記畧曰比二十年間周遊天
下所至名山巨鎮祠廟伽藍之跡捫石履榛其可
讀者必手自鈔録抉剔史傳發揮經典頗有歐陽
趙氏二録之所未具者
天發神䜟碑釋文一卷
周在浚撰在浚字雪客祥符人亮工之子
嵩陽石刻集記二卷
[224-45a]
葉封撰封字井叔黄州人順治己亥進士官至工
部主事
王士禎序曰封精爾雅説文訓詁工於篆𨽻手輯
嵩志二十一卷復旁搜漢唐以來碑板文字别爲
石刻集記二卷辨證精博人比之劉原父薛尚功
云
昭陵六駿贊辨一卷 瘞鶴銘辨一卷
張弨撰弨字力臣山陽人
[224-45b]
觀妙齋金石文考畧十六卷
李光映撰光映字子中嘉興人
金介復跋曰光映所收碑刻搨本視曹溶古林金
石表不減其數乃博采諸家之論録之以互證其
然否間附已説於其後
石經考一卷
萬斯同撰斯同見經類
來齋金石考三卷
[224-46a]
林侗撰侗字同人侯官人
臣/等謹按是編總録古今碑刻自夏迄唐凡二百
二十皆據目見者書之其考證以顧炎武金石文
字記爲主而以己意爲之折𠂻云
瘞鶴銘考一卷
汪士鋐撰士鋐字文升長洲人康熙丁丒進士官
至右春坊右中允
分𨽻偶存二卷
[224-46b]
萬經撰經字授一號九沙鄞縣人康熙癸未進士
官翰林院編修
金石遺文録十卷
陳奕禧撰奕禧字子文號香泉海寧人由貢生官
至南安府知府
王士禎序曰奕禧於秦漢唐宋以來金石文字收
藏尤富皆爲題跋辨證蓋米元章黄伯思一流人
也
[224-47a]
續金石録無卷/數
葉萬撰萬字石君常熟人
金石續録四卷
劉青藜撰青藜字太乙襄城人康熙丙戌進士改
庶吉士
中州金石考八卷
黄叔璥撰叔璥見傳記類
淳化秘閣法帖考正十二卷 竹雲題跋四卷
[224-47b]
王澍撰澍見經類
澍自序法帖考正曰淳化秘閣法帖米元章始以
所見創爲區别黄長睿更據史書考其紕繆所見
益精而字畫淆譌未暇是正明嘉靖中上海顧汝
和本黄米未盡之指細意較勘雖其板本皴裂字
畫剥蝕處亦必異同並載
國朝康熙間義門何焯更以姜白石絳帖評増注其
上徐葆光又旁搜博採益増其舊年來時時臨冩
[224-48a]
偶有所見輒復博取羣書補正詳訂於是閣帖十
卷是非同異皆有所依據書十二卷者第十一卷
附古今法帖考第十二卷附論書賸語也
金石經眼録一卷 金石圖二卷
褚峻摹圖牛運震補説峻字千峯郃陽人運震見
經類
石經考異二卷
杭世駿撰世駿見經類
[224-48b]
厲鶚序畧曰其五經六經七經之核其實一字三
字之定其歸二十五碑四十八碑之析其數堂東
堂西之殊其列自洛入鄴自汴入燕之分其地駁
鴻都門學非太學魏石經非邯鄲淳書直發千古
之䝉滯
臣/等謹按是編因顧炎武石經考採摭未備辨正
未明乃爲糾訛補缺勒爲二卷上卷標目十五下
卷標目三而趙信汪祚符曽諸人各抒所見互相
[224-49a]
訂正較炎武之書頗爲完密云
石蹟記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右目録類金石
[224-49b]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