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a]
欽定四庫全書
陜西通志巻七十
陵墓一
橋山風埠傳於掌故驪隧異原仁暴異趨漢唐園邑
營建合度君徳可傳祭告守䕶從𦵏諸臣佳城星布
纍纍北邙殘碑僵仆如彼三良黄鳥斯賦達觀解弢
朝陽晞露作陵墓志第二十六
西安府長安縣
[070-1b]
周穆王陵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張恭村宋敏求/長安志
杜伯墓 在長安下杜城東南馮/志在長安下杜清明
渠邊相傳秋水暴漲其墓遂開人見其石槨四隅
有石柱以鐵索繞之及水落仍封俗謂有玉皇閣
者誤賈/志
樗里子墓 在漢長安城中唐獨孤寔撰墓志張誼
書馬/志樗里子卒𦵏於渭南章臺之東曰後百嵗當
有天子之宫夾我墓樗里子疾室在於昭王廟西
[070-2a]
渭南隂鄉樗里故俗謂之樗里子至漢興長樂宫
在其東未央宫在其西武庫正直其墓秦人諺曰
力則任鄙智則樗里史記樗/里子傳武庫北舊樗里子𦵏
於此水經/注隋文帝遷都大興城增修樗里子之墓
雍/錄
漢杜子夏墓 在長安北四里府/志杜子夏𦵏長安北四
里臨終作文曰魏郡杜鄴立志忠欵犬馬未陳奄
先草露骨肉歸於后土氣魂無所不之何必故邱
[070-2b]
然後即化封於長安北郭此焉宴息及死命刻石
埋於墓前種松栢樹五株西京/雜記
唐恭懿太子佋墓 在縣西南二十里縣/志在髙陽原宋/敏
求長/安志
凉國公李抱玉墓 在長安縣杜永村顔其卿書碑
猶存馬/志
元蕭貞敏公𣂏墓 在城南五十里子午鎮縣/志
明姚太僕顯墓 在城南吉家邨縣/志
[070-3a]
邵通判璋墓 在城北講武里從子芰同死節從𦵏
縣/志
楊莊敏鼎墓 在城南塔坡子孝亷時敷六世孫知
縣復亨祔縣/志
鄒總憲昊墓 在城南第五橋縣/志
何總督棟墓 在城南十里木塔里王用賔志其墓
縣/志
劉武襄尚文墓 在城西三橋鎮縣/志
[070-3b]
馮同知友墓 在城西南木塔里李維楨表其墓縣/志
馮恭定從吾墓 在城南姚希孟撰神道碑縣/志
晉知縣調元墓 在長安江村里調元以守城贈兵
備副使賈/志
王府尹鶴墓 在城南木塔里横岡五爻縣/志
楊烈婦劉氏墓 在城南縣/志
王烈婦晉氏墓 在城西南縣/志
朱烈婦晉氏墓 在城西北縣/志
[070-4a]
本朝梁都督孟玉墓 在灃水西賈/志
附迷/冡周秦襄公墓宋太宗朝長安民於壊塜得古
銅鼎狀方而四足古文十六字人莫曉命杜鎬考
其事曰武王都鄷鎬平王東遷以岐豐之地賜秦
哀公篆曰岐陽錫公必秦哀公之墓也後得折碑
果然山堂/考索平王賜地時係襄公疑襄哀二字之訛
圗書集成○按史記秦始皇本紀襄公𦵏西垂應/不在長安境今云襄公墓在長安有折碑何也姑
存以/俟考○漢廢后薄氏墓孝景薄皇后無子立六年
[070-4b]
廢廢後四年薨𦵏長安城東平望亭南漢書外戚/薄后傳○
按平望亭在長安故/城外仍在今長安界○趙王友墓友以諸吕女為
后弗愛愛他姬諸吕女妬怨去讒之於太后太后
怒召趙王幽死以民禮𦵏之長安民冡次史記吕/后本紀
○卭成侯王奉光墓孝宣王皇后父奉光封卭成
侯元帝二年薨諡共侯𦵏長門南置園邑二百家長
丞奉守如法漢書外戚孝/宣王皇后傳○北周蕭都督泰墓公
諱太周書南史並作泰/避周太祖諱作太蘭陵人天和二年都督蔡
[070-5a]
州諸軍事薨於蔡鎮五年十一月𦵏於長安北原
庾信撰/墓志○宇文顯和墓建徳二年二月遷𦵏於長
安縣之洪瀆原庾信撰/墓志○温國公髙緯墓後主緯
為周所獲封温國公至建徳七年誣與穆提婆謀
反賜死大象末陽休之等請収𦵏𦵏長安北原洪
瀆川北齊書㓜主紀○按周書建徳六年十月/誅温國公髙緯且建徳無七年齊書誤○
任城王髙湝墓湝神武第十子於冀州募兵拒周
軍戰敗被擒至長安尋與後主同死隋開皇三年
[070-5b]
表請𦵏湝及五子於長安北原北史任/城王傳○唐隐太
子建成墓在縣境宋敏求/長安志太宗立追封建成為息
王謚曰隐以禮改𦵏詔東宫舊臣皆會帝於宜秋
門哭之唐書宗室列傳○按西内西一門為宜/秋門太宗臨門而哭則其墓當在縣西○
信王望墓望𤣥宗子大厯九年十月薨其年十一
月𦵏於細栁原妃范陽盧氏祔焉常衮撰/墓志○新平
郡王嚴墓永泰元年二月新平郡王薨其年五月
七日遷窆於萬年縣龜川鄉細栁原王諱嚴元宗
[070-6a]
孫奉天皇帝長子也常衮撰/墓志○騶虞縣子安附國
墓附國先出自安息父朏汗貞觀初率所部五千
餘人歸朝詔置維州即以為刺史附國封騶虞縣
開國子調露二年二月終於神都永隆二年二月
𦵏於雍州長安縣孝悌鄉之原李至逺撰/神道碑○中山
郡公李乂墓乂趙房子人爵中山郡開國公紫㣲
侍郎開元丙辰薨於京師宣陽里第贈黄門監考
行曰貞以其夏卜𦵏長安細栁原東北望帝京二
[070-6b]
十有五里蘇頲撰/神道碑○韋貞公虛心墓虚心京兆杜
陵人東都留守以開元二十九年某月薨於東都
賜諡曰貞明年某月𦵏於京兆之髙陽原祔先塋
孫逖撰/神道碑○茹將軍義忠墓義忠雁門人累遷忠武
將軍天寶元年六月薨於京兆長安縣太和里私
第即以其年七月𦵏於京兆長安縣永平鄉阿房
殿之墟張賁然撰/神道碑○李光弼母墓光弼母封韓國
太夫人二子節制皆一品𦵏長安南原將相奠祭
[070-7a]
凡四十四幄時以為榮唐書李光弼傳○按李光/弼父楷洛𦵏富平檀山兹
唐書云然豈以檀山為/陪𦵏之塋不復啟祔歟
咸寧縣
周秦昭襄王墓 在霸陵咸寧/縣志𦵏茝陽史記秦始/皇本紀五十
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為唐太
后而合其𦵏於先王秦本/紀括地志云在雍州新豐
縣西南三十五里以地計之當在咸寧界中賈志/○按
芷陽在咸寧之東横亘數十里東接繡嶺南抵藍/田如秦宣太后𦵏芷陽驪山去新豐縣十四里則
[070-7b]
在臨潼界矣秦悼太子𦵏芷陽而括地志云在/藍田縣西六里則在藍田界矣故分載各縣云
秦孝文王夀陵 即夀陵在通化門外賈/志孝文王𦵏
夀陵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七年莊襄王母夏太后薨孝
文王后曰華陽太后與孝文王會𦵏夀陵莊襄王
𦵏芷陽故夏太后獨别𦵏杜東曰東望吾子西望
吾夫後百年旁當有萬家邑吕不/韋傳正義曰孝文王
陵在雍州萬年縣東北二十五里索隐曰地理志
云京兆霸陵縣故芷陽案在長安東也夏太后陵
[070-8a]
在萬年縣東南二十五里本傳/註
秦莊襄王陵 在通化門外今青門大冡是或曰韓
信塜非也賈/志莊襄王𦵏茝陽史記秦始/皇本紀索隐曰𦵏
芷陵正義曰括地志云莊襄王陵在雍州新豐縣
西南三十五里俗亦謂為子楚始皇陵在北亦謂
為見子陵本紀/注霸水東逕子楚陵北皇甫謐曰秦
莊王𦵏於芷陽之麗山京兆東南霸陵山劉向曰
莊王大其名立墳者也戰國䇿曰莊王名子楚故
[070-8b]
世人猶以子楚名陵水經/注京城東有塜極髙大俗
謂吕不韋冡以其鋭上亦謂之尖塜咸亨初布政
坊法海寺有英禪師言見鬼物云秦莊襄王過其
舍求食自言是其冡而後代人妄云不韋也隋唐/嘉話
尖塜兩京道里記曰在通化門東二里皇覽云是
吕不韋冡三輔舊事云是子楚母塜皆非也其冡
制度廣大豈人臣所宜據韋述兩京記則秦襄王
夀陵也宋敏求/長安志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諡為帝太后
[070-9a]
與莊襄王會𦵏芷陽史記吕/不韋傳
秦二世皇帝陵 在宜春苑南咸寧/縣志趙髙以黔首𦵏二
世杜南宜春苑中史記秦始/皇本紀正義曰括地志云陵
在雍州萬年縣南三十四里本紀/注
漢文帝霸陵 漢文帝陵陜西咸寧縣祭會/典在白鹿原
東北厓去城四十里咸寧/縣志帝治霸陵皆以瓦器不
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母煩民後七
年六月帝崩遺詔曰霸陵山川因其故母有所改
[070-9b]
史記孝文/帝本紀應劭曰因山為藏不復起墳山下川流
不遏絶也就其水名以為陵號皇甫謐曰霸陵去
長安七十里本紀/注霸水左合滻水歴白鹿原東即
霸川之西故芷陽矣史記秦襄公𦵏芷陽者也是
謂之霸上漢文帝𦵏其上謂之霸陵水經/注白鹿原
亦謂之霸上漢文帝𦵏其上謂之霸陵王仲宣詩
曰南登霸陵岸迴首望長安即此也元和/志霸陵在
霸水東去薄太后陵五里因山為墳道南有秦時
[070-10a]
銅人十二董卓鑄以為錢餘二枚尚存即薊子訓
與老人摩挲銅狄處賈/志竇太后後孝景帝六嵗建
元六年崩合𦵏霸陵史記外/戚世家
宣帝杜陵 在府城東南咸寧地賈/志元康元年春以
杜東原上為初陵更名杜縣為杜陵徙丞相將軍
列侯吏二千石訾百萬者杜陵漢書宣/帝本紀初元元年
春正月孝宣皇帝𦵏杜陵元帝/本紀杜陵在長安南五
十里本紀/注帝在民間時好逰鄠杜間故𦵏此三輔/黄圖
[070-10b]
武帝治茂陵昭帝平陵宣帝杜陵邑皆取二千石
將相守陵故三陵多貴皆三萬户至五萬户漢舊/儀
在府城東南一十五里許后陵亦近焉馮/志孝宣王
皇后立四十九年永始元年崩合𦵏杜陵稱東園
漢書外戚孝/宣王皇后傳杜陵之制正方詢之居人毎方百二
十步據地六十畆四面去陵十餘步皆有觀闕基
址其東南數千步陪𦵏數十塚環拱森列大小不
等其北里許亂冡百餘自是以北直至城南東西
[070-11a]
延亘髙原之上纍纍皆是但不知其名耳宋敏求/長安志
○按㑹典歴代帝王陵寢漢宣帝陜/西長安縣祭葢沿舊制實咸寜地也
薄太后南陵 在府城東南三十五里闗中陵/墓志地稱
南霸陵賈/志薄太后景帝前二年崩𦵏南陵以吕后
會𦵏長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史記外/戚世家
索隐曰按廟記云在霸陵南十里故謂之南陵按
今在長安東滻水東原上名曰少陵蓋在霸陵西
南故曰東望吾子西望吾夫是也正義曰括地志
[070-11b]
云南陵故縣在雍州萬年縣東南二十四里漢南
陵縣本薄太后陵邑陵在東北去縣六里世家/注薄
太后南陵在白鹿原咸寧縣志○按汝州志郟縣/薄姬墓在城東薄姬堡明李
宜培碑記云邑東三十里薄姬冡相傳為漢文帝/母薄太后前輩毎指太后母家在隔溪相望處此
盖附會之辭當/以史記為斷
衛皇后陵 在邑東南桐柏鄉咸寜/縣志后遭巫蠱事自
殺黄門蘇文姚定漢輿置公車令空舍盛以小棺
瘞之城南桐柏亭/名宣帝立乃改𦵏追諡曰思后置
[070-12a]
園邑三百家長丞周衛奉守焉漢書外/戚傳師古曰𦵏
在杜門外大道東以倡優雜伎千人樂其園故號
千人聚其地在今長安城内金城坊西北隅是外/戚
傳/注
許后少陵 宣帝后許氏早崩𦵏杜陵南園謂之少
陵咸寧/縣志后立三年而崩諡曰恭哀皇后𦵏杜南是
為杜陵南園漢書外/戚傳師古曰即今所謂小陵者去
杜陵十八里外戚/傳注少陵原南接終南北至滻水西
[070-12b]
屈曲六十里入長安縣界即漢鴻固原也宋敏求/長安志
宣帝既建杜陵即縣南𦵏許后故其地乂號少陵
原凡宜春下苑即少陵地也雍/錄本鳳棲原以𦵏后
起陵遂曰少陵原陵在司馬村東趙崡逰/城南記陵在咸
寧縣司馬村其陵比杜陵差小謂之小陵俗又訛
為少陵唐杜甫居少陵即此後世因陵在司馬村
遂傳為大司馬霍光塜非也馬/志
淮隂侯韓信墓 在古長安城東三十里新店墓前
[070-13a]
有廟馬/志今在霸城計去未央四十里其陵墓志所
載霸東者非也縣/志
舞陽侯樊噲墓 在神禾原縣/志長安待賢坊隋北領
軍大將軍史萬嵗宅其宅初常有鬼怪居者輒死
萬嵗不信因即居之夜見衣冠甚偉来就萬嵗萬
嵗問其由鬼曰我漢將軍樊噲墓近君居厠常苦
穢惡幸移他所必當厚報萬嵗許諾因責殺生人
所由鬼曰各自怖而死非我殺也乃掘得骸柩因
[070-13b]
為改𦵏後夜又来謝曰君當為將吾必助君後萬
嵗為隋將毎遇賊便覺鬼兵助己戰必大㨗兩京/記
樊噲墓在樊川南原上馬志○按南陽府志樊噲/墓在舞陽縣城北三十里
樊村孟津縣志樊噲墓在相留樊山下滎陽縣志/將軍塜即樊噲𦵏處盖因噲當日侯封因疑𦵏地
當與舞陽相近但考噲功成後終老長安未嘗之/國宜樊川原上至今坵壠依然也又元馬臻徐州
詩序云州有三百六十山樊噲墓凡七處未知孰/是則又因噲生于沛沛徐壤錯遂多疑塜耳其城
固雒南兩志及濟南府志/云皆有噲塜者尤不足據
滕文公夏侯嬰墓 在咸寧縣東臨灞水賈/志索隠曰
[070-14a]
三輔故事曰滕文公墓在飲馬橋東大道南俗謂
之馬塜博物志曰公卿送嬰𦵏至東都門外馬不
行掊地悲鳴得石槨有銘曰佳城鬰鬰二千年見
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乃𦵏之史記夏侯/嬰傳注馬冡東
臨灞水宋敏求/長安志長安圖曰漢時七里渠有飲馬橋
夏侯嬰冡在橋南三里長安/志注
丙丞相吉墓 在鮑陂南原俗呼塌塜縣/志丙吉墓在
府城東南三十里新庄村賈/志邴吉墓在萬年縣南
[070-14b]
二十里宋敏求/長安志
富平侯張安世墓 在城南八里縣/志
江都相董仲舒墓 在城内臙脂坡下縣/志蝦蟆陵在
萬年縣南六里韋述西征記本董仲舒墓李肇國
史補曰昔漢武帝幸芙蓉園即秦之宜春苑也毎
至此墓下馬時人謂之下馬陵嵗月深逺誤傳為
蝦蟆耳宋敏求/長安志墓去長安故城二十里武帝幸芙
蓉園過此下馬一時文士罔不下馬故名馬谿田/集○按
[070-15a]
下馬陵在西安府城内渭南縣志亦載有董墓非/也至通許縣志謂邑有仲舒岡岡上有祠祠北為
墓者/尤非
御史大夫蕭望之墓 在城東南五里馬/志古城春明
門外宋敏求/長安志望之東海蘭陵人徙杜陵望之死天
子追念不忘毎嵗時遣使者祠祭望之冡終元帝
世漢書蕭望之傳○按明一統志云望之墓一在/沂州一在西安但漢書本傳云徙杜陵又天子
嵗時遣使祠祭則/冡在都下可知
吳博士章墓 在龍首原縣/志云敞平陵人師事同縣
[070-15b]
吳章莽秉政章坐腰斬磔尸東市門敞時為大司
徒掾自劾吳章弟子収抱章尸歸棺斂𦵏之漢書/云敞
傳/在龍首山南慕嶺上府/志
洛女冡 在咸寧縣洛女陂府/志洛女陂在萬年縣東
十五里三輔舊事曰洛女冡南有洛陂俗號洛女
陂宋敏求/長安志
隋尚書左僕射趙芬墓 在城南少陵原之中兆村俗
呼太伯冡今殘碑在毋驕塾賈/志開皇中表乞骸骨
[070-16a]
歸於家後數年卒上遣使致祭鴻臚監䕶䘮事隋/書
本/傳
𢎞義明公皇甫誕墓 在鳴犢鎮墓碑于志寧撰歐
陽詢書今在碑洞縣/志
梁羅墓 在杜曲志銘云大業四年𦵏於京兆郡山
北鄉樊川之岡縣/志
唐武皇后敬陵 在咸寧縣東四十里馮/志𤣥宗貞順皇
后武氏恒安王武攸止女進冊惠妃其禮秩比皇
[070-16b]
后薨年四十餘贈皇后及諡𦵏敬陵唐書后/妃列傳
韋太后福陵 在咸寧縣東北二十里賈/志穆宗宣懿
皇后韋氏失其先世生武宗長慶時冊為妃武宗
立追冊為皇太后上尊諡有司奏太后陵宜别制
號帝乃名所𦵏園曰福陵既又問宰相𦵏從光陵
與但祔廟孰安奏言神道安於靜光陵因山為固
且二十年不可更穿福陵崇築已就臣等請奉主
祔穆宗廟便唐書后/妃列傳
[070-17a]
鼂太后慶陵 在府城東二十五里咸寧地賈/志宣宗
元昭皇后鼂氏不詳其世大中中薨贈昭容后生
鄆王及即位是為懿宗追冊為皇太后上尊諡自
建陵曰慶陵唐書后/妃列傳
王太后安陵 在城東二十五里縣/志懿宗恭憲皇后
王氏生夀王而卒王立是為昭宗追號皇太后上
諡祔主懿宗室即故𦵏號安陵唐書后/妃列傳
王太后夀陵 在城東北二十五里縣/志懿宗惠安皇
[070-17b]
后王氏咸通中冊號貴妃生普王七年薨十四年
王即位是為僖宗追尊皇太后冊上謚號祔主懿
宗廟即其園為夀陵唐書后/妃列傳
靖恭太子琬墓 在霸陵東縣/志咸寧縣霸橋東原三
里府/志在見子西原中宗常幸見子陵獵今按霸橋
近東三里有大陵鄉俗語誤呼為建子陵宋敏求/長安志
昭靖太子邈墓 在東門北府/志在細栁北原上宋敏/求長
安/志
[070-18a]
昇平公主墓 在少陵原縣/志
咸宣公主墓 在縣東南龎留縣/志
杜萊公如晦墓 在府城南三十里咸寧縣地司馬
村府/志在萬年縣南三十里宋敏求長安志○按鄢/陵縣志杜如晦墓在縣
南一里山東通志杜如晦墓在/萊蕪縣西南十里俱屬傳疑
秘書監顔師古墓 在縣南二十里宋敏求/長安志師古京
兆萬年人貞觀十九年卒謚曰戴唐書/本傳從太宗征
髙麗卒𦵏長安城南闗中陵墓志○按/今地在咸寧界
[070-18b]
撥川王論弓仁墓 在趙村縣/志張曲之西趙村有論
弓仁墓張説為碑今亡村中有石翁仲二疑是仁
墓上物趙崡逰/城南記仁𦵏趙村有張説碑已毁獨題額
尚在賈/志開元十一年薨於位制贈為撥川王稱故
國本其志也十二年詔𦵏於京城之南懐逺人也
有命國史立碑表墓張説撰/神道碑碑已毁仆字無存者
闗中陵/墓志
贈太保郭敬之墓 在城南二十里縣/志天寶三年終
[070-19a]
於京師常樂里之私第夫人平原郡君向氏天寶
十三載合祔於京兆少陵原公之子子儀追贈亡
考太保亡妣魏國夫人苗晉卿撰/神道碑髙望之西北有
仇士良郭敬之昇平公主三碑皆當在十餘里内
趙崡逰/城南記在咸寧縣郭莊神道碑今不存闗中陵/墓志
贈都督王君墓 在城東縣/志在萬年縣東界滋水
驛東道北宋敏求/長安志初凉州有回紇契苾思結渾四
部怨君其黨䕶輸等思復怨會君
至甘州䕶
[070-19b]
輸兵發君引帳下力戰兵盡乃死輸欲以尸奔
吐蕃追兵至乃棄尸去帝痛惜之贈特進荆州大
都督以䘮還京師官䕶其𦵏詔張説刻文墓碑帝
自書以寵之唐書王/君傳飾柩玉闗歸魂上國以十六
年十月詔𦵏於萬年縣見子之原張説撰神道碑/○按長安志引
兩京道里記云君開元中任凉州都督死王事/招魂𦵏此據本傳及説碑則已奔䘮還京非招魂
也/
蕭長史灌墓 灌嵩父也在趙村北墓碑乃明皇題
[070-20a]
額嵩别𦵏張曲賈/志公為渝州長史太夫人有疾公
因吏入計扶侍還京及扳輿長税扶杖不起永淳
元年八月寓居懐縣終於苫盖夫人京兆韋氏以
長夀元年十月逝於京師二年合𦵏於少陵原之
先塋張説撰/神道碑趙村西為髙望有蕭嵩父灌墓碑張
説撰梁升卿書趙崡逰/城南記
栁侍御鎮墓 先夫人盧氏元和元年棄代於永州
明年安祔於京兆萬年鳳栖原先侍御史府君之
[070-20b]
墓栁宗元撰母盧/夫人歸祔志子厚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
博士復拜侍御史號為剛直子厚以元和十四年
卒十五年歸𦵏萬年縣先人墓側韓愈撰栁/宗元墓志宗元
墓碑沈傳書在鳳栖原今碎縣志○按山西通志/云宗元墓在臨晉縣
南七十/里誤
渾忠武王瑊墓 在鴻固原縣/志在萬年縣西南十五
里宋敏求/長安志貞元十五年𦵏太師於萬年縣洪固原
太常跡其功徳諡曰忠武權徳輿撰/神道碑侃大父諱瑊
[070-21a]
朔方副元帥咸寧王贈太師長慶中上追顯咸寧
功徳授公右龍武軍倉曹參軍歴義昌軍節度使
五年秋以疾聞明年薨𦵏於京兆府萬年縣洪固
鄉貴胄里路巖撰渾侃神道碑○按臨潼志云瑊/墓在縣西南十五里延安志云瑊墓在
宜川縣北八十里馮志賈志於臨潼宜川兩縣俱/載馬志則兩疑之而謂在咸寧西南十五里考鴻
固原在縣治東南今曰西南者誤也臨潼宜/川俱無可憑咸寧則有兩神道碑為足據也
宋陳員外漢卿墓 歐陽修撰墓志云故尚書比部員
外郎陳君卜以至和二年𦵏於京兆府萬年縣洪
[070-21b]
固鄉神禾原縣/志
明秦愍王樉墓 在府城南三十里鴻固原上妃鄧氏
愍烈妃王氏祔府/志隐王尚炳僖王志堩懐王志均
墓俱在府城南鴻固原馮/志昭王秉欆墓亦在鴻固
原縣/志
秦康王志墓 在府城南四十里少陵原馮/志子惠
王公錫墓祔縣/志
秦簡王誠泳墓 在韋曲原定王惟焯墓祔府/志
[070-22a]
秦宣王懐埢墓 在城南髙望原靖王敬鎔敬王宜
澏肅王宜漶景王存機墓俱在焉府/志
永興懿簡王尚烈墓 在城南髙望原保安懐僖王
尚煜墓亦在焉府/志
興平恭靖王尚烐墓 在府城南三十里鳳栖原馮/志
永夀懐簡王尚灴墓 在城南鴻固原府/志
宜川莊靖王志堢墓 在府城東南三趙里馮/志
臨潼惠簡王公銘墓 在韋曲原府/志後以孫昭王進
[070-22b]
襲追封秦王改謚曰安賈/志
郃陽惠恭王公鏜墓 在韋曲西縣/志
汧陽端懿王公鏳墓 在珍珠原縣/志
邢侍郎簡墓 在八里村縣/志在府城南五里府/志
張侍郎鼎墓在韋曲里縣/志
雍端惠泰墓 在皇子陂下有碑縣/志在府城南二十
里泰南京户部尚書馮/志
劉尚書璣墓 在韋曲里縣/志在府城南賈/志
[070-23a]
張侍郎鸞墓 在慈恩寺左縣/志
胡尚書汝礪墓 在慈恩寺左縣/志
管巡撫楫墓 在珍珠原北縣/志
曹巡撫蘭墓 在黄渠東陂下縣/志
劉尚書儲秀墓 在府城東北龍首原縣/志
胡侍郎侍墓 在慈恩寺左縣/志
潘侍郎民墓 在潘家莊縣/志在府城南賈/志
許總憲宗魯墓 在曲江東北縣/志
[070-23b]
王少保用賓墓 在曲江西涯祔其父知府懋側縣/志
在府城南曲江側用賓南京吏部尚書馮/志
盧尚書紳墓 在城東南縣/志
黄知府扆墓 在城南金滹沱縣/志
朱中尉敬鑉墓 在曲江北縣/志有碑題曰志川先生
墓賈/志
朱中尉誼㳆墓 在延興門有碑題曰子斗先生墓
賈/志
[070-24a]
呼延主事恭墓 在三兆村縣/志
王總督國楨墓 在長樂坡縣/志
崔侍郎爾進墓 在曲江西與郃陽王墓相直縣/志
張知府鳳翼墓 在北十里鋪縣/志
周布政傳誦墓 在城東北祔父主事宇墓側縣/志
文光祿翔鳳墓 在曲江東南縣/志
熊知州萬騰墓 在慈恩寺北縣/志
曹給事代之墓 在滻水東孝子嶺縣/志
[070-24b]
韓中書在墓 在慈恩寺北党崇雅志子僉事文鏡
祔縣/志
朱孝子藴竒墓 在鴻固原縣/志
吳孝子光先墓 在韋曲里縣/志
陳孝子福論墓 在鳳栖原北黄家鼎題碑楊特生
志縣/志
本朝霍尚書達墓 在草塲坡北縣/志
張襄壯侯勇墓 康熙二十三年卒二十四年𦵏於
[070-25a]
咸寧縣東南鳳栖原王𢎞撰/撰墓志康熈四十四年
賜塋匾曰秦隴真純聫曰秦山隴水家聲舊真徳純心
世澤長洋縣/志
席叅政藴徳墓 在北村西賈漢復撰墓志縣/志
熊員外惟紓墓 在焦邨王功成志縣/志
趙通判景清墓 在三兆村東賈/志
尚提督宣墓 康熈四十有四年告歸里又五年卒
𦵏城南鳳棲原新阡張文煥/撰墓志
[070-25b]
楊烈婦席氏墓 在城東南沙坡村有梁熈表墓碑
賈/志
附迷/冡漢孝武陳皇后墓后退居長門宫後數年廢
薨𦵏霸陵郎官亭東漢書外戚/陳皇后傳○史皇孫墓故渠
東逕奉明縣廣城鄉之廣明苑南史皇孫及王夫
人𦵏於郭北宣帝遷苑南史皇孫王夫人卜以為
悼園盖園民千六百家立奉眀縣以奉二園園在
東都門水經/注○思成侯王迺始墓史皇孫王夫人
[070-26a]
父迺始本始四年病死後三嵗追諡曰思成侯嵗
餘博平君薨諡曰思成夫人詔徙思成侯合𦵏奉
眀顧成廟南置園邑長丞漢書外/戚傳師古曰本號廣
明故戾太子傳云皇孫及王夫人皆𦵏廣明其後
以置園邑奉守改曰奉明外戚/傳注○都成侯金安上
墓安上日磾弟倫子封都成侯至建章衛尉薨賜
冡塋杜陵謚曰敬侯漢書金/日磾傳○魏其侯竇嬰墓水
經注故渠又東經魏其侯墓南似在今咸寧縣地
[070-26b]
府/志今無考縣/志○更始劉聖公墓更始為赤眉所殺
故侍中劉恭夜往取而埋之光武使司徒鄧禹収
𦵏扵霸陵縣水經/注在今萬年縣東北後漢書鮑/永傳注○
北周齊郡公彪墓彪髙帝曾孫封青州齊郡公保
定四年薨於長安私第以某年月日𦵏於少陵原
曾孫同州刺史得照思傳祖徳是用勒銘楊烱撰/神道碑
○將軍侯莫陳道生墓道生朔州武川人贈驃騎
大將軍夫人拓㧞氏天和五年六月薨即以其年
[070-27a]
十月同𦵏於京兆洪原鄉庾信撰/墓志○安平縣公崔
説墓説周書/作訦博陵人封安平縣公建徳四年正月
薨於長安永貴里其年二月𦵏於京兆平原鄉之
吉遷里庾信撰/神道碑○懐徳郡公吳明徹墓明徹兖州
集作/南州秦郡人拜大將軍懐徳郡開國公大象二年
七月奄然賔館寄瘞於京兆萬年縣東郊庾信撰/墓志
○唐永穆公主墓徳宗元妃韋氏京兆人母曰永
穆公主元和四年四月薨詔𦵏於萬年縣上好鄉
[070-27b]
洪平原白居易/撰墓志○贈禮部尚書徐齊耼墓公東海
郯人八嵗工文太宗召試詞賦稱神童髙宗悉命
皇子受業坐事徙欽州嵗餘殁上元三年歸𦵏於
少陵原子堅景龍中禮部侍郎廼刋石立頌張説/撰神
道/碑○東海郡公徐堅墓堅家吳興徙族入雍今為
馮翊人爵東海郡公集賢學士開元十七年薨於
長安攽政里私第與夫人故南陽郡夫人合𦵏於
萬年縣少陵原先塋張九齡撰/神道碑○贈刺史韋鈞墓
[070-28a]
鈞杜陵人開元十一年終於漢州官舍贈邠州刺
史十二年遷窆萬年縣洪固鄉陪先塋韓休撰/神道碑○
韋尚書抗墓抗以刑部尚書鎮洛開元十四年八
月薨於洛以某年月日卜𦵏京城東南少陵原蘇/頲
撰神/道碑○明威將軍栁嘉泰墓嘉泰河東解人明威
將軍上柱國開元二十七年終於長安開化里歸
窆於萬年洪固之原郭訥撰/神道碑○李太守少康墓少
康髙祖五代孫幼孤孝稱親黨天寶元年改宋州
[070-28b]
為睢陽命公為太守三年薨明年某月遷宅於京
兆見子原先塋獨孤及撰/神道碑○楊慎矜父隆禮墓華
隂人墓在少陵原天寶六載封域内草木皆流血
慎矜令浮屠史敬思禳之退朝祼而桎梏於叢棘
間如是數旬而流血不止唐書五/行志○左金吾將軍
閻用之墓用之立徳曾孫夫人崔氏俱權窆少陵
原廣徳中卜𦵏於故原吉合祔焉獨孤及/撰墓志○左衛
大將軍白道生墓道生終於左衛大將軍其子元
[070-29a]
光以永泰元年遷窆於萬年縣鳳栖原于益撰/神道碑○
郭子儀妻王氏墓王氏唐元輔汾陽王之伉儷封
霍國夫人大厯十二年終於平康里之私第𦵏於
萬年縣鳳栖之原楊綰撰/神道碑○左驍衛將軍馬實墓
實先扶風人拜左驍衛將軍貞元十四年七月終
於京師常樂里之私第以某年𦵏於京兆萬年縣
洪固鄉延信里司馬村之少陵原歐陽詹/撰墓志○姚貞
公南仲墓南仲吳興武康人貞元十六年為右僕
[070-29b]
射十九年薨於宣平里第天子廢朝悼歎俾中貴
人弔祠追命為太子太保夫人河南縣君元氏先
公而殁嗣子兖奉公之䘮與夫人之殯合祔於少
陵原黄渠里權徳輿撰/神道碑○校書郎李觀墓觀年二
十九客死於京師其友崔𢎞禮買地以𦵏之於國
東門之外七里鄉曰慶義鄉原曰嵩原昌黎韓愈
其友人也書石以誌之韓愈撰/墓志予客長安得退之
李元賔墓銘段季展書校印本無崔𢎞禮𦵏之國
[070-30a]
東門外七里之事邵博聞/見後錄○武威郡王王榮墓榮
先太原人家於上京封武威郡王元和二年薨於
道政里私第来年棲神於鳳城東南龍首原先靈
之左戴少年撰/神道碑○驃騎大將軍論惟賢墓惟賢髙
祖於髙宗朝歸國因家京兆惟賢授驃騎大將軍
元和四年終於靜恭里私第其年𦵏於萬年縣洪
固鄉之古原吕元膺撰/神道碑○襄陽郡王路應墓公諱
應冀公之嫡子封襄陽郡王元和六年薨於東都
[070-30b]
明年𦵏京兆萬年少陵原夫人鄭氏祔韓愈撰/神道碑○
王員外端墓端太原人厯官工部員外以季子紹
兵部尚書故再有追錫𦵏於萬年縣鳳栖原權徳/輿撰
神道/碑紹秦將翦之後居太原拜兵部尚書元和九
年薨十年奉窀穸於萬年縣之洪固鄉以夫人李
氏祔李綘撰/神道碑○辛節度秘墓秘昭義節度元和十
五年薨贈尚書左僕射夫人裴氏先公卒時將𦵏
公歎曰人之居無常而墳墓因焉吾家之兆及於
[070-31a]
四代三卜矣他日吾死亦遂𦵏而無用遷焉遂定
於萬年縣洪原鄉少陵原及將亡為文自志其墓
牛僧孺撰/神道碑○田節度布墓布𢎞正子魏博節度以
兵亂自刎天子壯其節贈尚書左僕射長慶二年
𦵏於萬年縣白鹿原庾承宣撰/神道碑○岐陽公主墓岐
陽公主下嫁杜氏開成二年薨於汝州䘮至京師
三年某月日宣冊諡曰莊淑大長公主祔𦵏於萬
年縣洪源鄉少陵原尚書先塋杜牧撰/墓志○武昌縣
[070-31b]
子史用誠墓用誠河南人封武昌縣開國子太和
四年薨於昇平里粤二月𦵏京兆萬年縣長樂鄉
宋侯之西原奚敬元撰/神道碑○牛丞相僧孺墓大中二
年十月薨於東都别墅其年𦵏少陵南杜牧撰/墓志○
韋節度正貫墓正貫京兆人嶺南節度薨於位祔
𦵏少陵原之世墓蕭鄴撰/神道碑○宋兵馬鈐轄种世衡
墓世衡國之勞臣也慶厯五年正月七日啟手足
神志不亂其子卜𦵏京兆萬年縣之神禾原范仲/淹撰
[070-32a]
墓/志
咸陽縣
周文王陵 文武成康陵俱陜西西安府祭會/典在縣北
一十五里畢原上陵生蓍草衍易者恒取諸此縣/志
馬融曰畢文王墓地名也駰按皇覽曰文王武王
周公冡皆在長安鎬聚東杜中史記周/本紀注狄山文王
𦵏其所山海/經文王𦵏畢畢西於豐三十里竹書/紀年漢
書曰太子發上祭於畢下至於盟津畢文王墓近
[070-32b]
鎬也宋敏求/長安志畢之為地或云在渭之北或云在渭
之南其主渭北者則漢劉向言文武周公𦵏於畢
而師古釋之曰在長安西北四十里也長安西北
四十里即咸陽矣故元和志曰咸陽縣治畢原也
此皆以畢為在渭北者矣至其命為渭南者皇覽
曰文武周公冡皆在京兆長安鎬聚東杜中又曰
秦文王冡在安陵縣西北畢陌中大冡是也人以
為周文王冡者非也周文王冡在杜中按杜中即
[070-33a]
杜縣之中也杜縣在鎬之東於唐長安縣為東南
二十里此説如不果謬則畢又在渭南也予取此
數説者而參求之長安有畢陌咸陽又有畢原則
原之為地亘渭南北有之故古記於畢皆著文武
𦵏地者因畢名兩出而亦兩傳也此其誤之所起
也若以人情言之文都豐武都鎬豐鎬於杜相屬
則皇覽謂文武𦵏於渭南者其理順也文王既𦵏
渭南則周公𦵏畢必祔文墓矣劉向傳臣瓚引汲
[070-33b]
郡古文為據曰畢西於豐三十里則地為渭南甚
明安陵有大冡皇覽明指為秦文王墓安陵在咸
陽則渭北之文冡其不為周文而為秦文亦可據
矣又唐令狐亘疏曰周武𦵏於畢陌無邱壠之處
則武王所𦵏確在畢陌又可據矣通元和一志皆
李吉甫為之而周公之墓亦遂兩出一云在萬年
縣西南二十八里一云在咸陽縣北十三里則是
自相殊異可以見其不的矣予故知其展轉生誤
[070-34a]
皆起於畢名之兩出也雍錄○按雍錄本史記注/以為在渭南而漢書注則
云在渭北總之畢亘渭之南北一語確切不易後/人所見不同遂致展轉辨詰然渭北咸陽之陵則
自唐宋以来祀典也定咸陽/以遵王制登雍錄以資討論
武王陵 在文王陵北縣/志正義曰括地志云武王墓
在雍州萬年縣西南二十八里畢原上史記周/本紀注成
王元年夏六月𦵏武王於畢汲冡/周書
成王陵 在文王陵西南縣/志在縣西北二十里宋敏/求長
安/志
[070-34b]
康王陵 在文王陵東南縣/志在縣北十五里宋敏求/長安志
成王陵盩厔分祭康王陵鄠縣分祭賈志○按鳳/翔府志周康
王陵在麟逰縣西八十里乃括地志三輔黄圗雍/錄明一統志等書俱云文武成康四陵在咸陽畢
郢原則康陵之不在麟明矣舊志云秦康公居雍/髙寢髙寢鳳翔地生而居之殁而𦵏之康王之為
康公無/疑也
恭王陵 在文王陵南縣/志
周公旦墓 在文王陵東縣/志周公在豐病將殁曰必
𦵏我成周以明吾不敢離王既卒成王亦讓𦵏周
[070-35a]
公於畢從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史記/魯世
家/正義曰括地志云周公墓在雍州咸陽北十三
里畢原上世家/注在文王陵東今立廟於墓前賈/志
太公望墓 在文王陵東縣/志禮記曰太公封於營邱
比及五世皆反𦵏於周鄭𤣥曰太公受封留為太
師死𦵏於周五世之後乃𦵏齊史記齊世家注○/按皇覽吕尚冡在
臨淄縣城南去縣十里齊記補遺云公𦵏於周齊/人思其徳𦵏衣冠於此則臨淄定屬虛冡矣畿輔
志又云太公墓在東明縣南四十里郭/家屯証以曲禮反𦵏之説更屬無稽
[070-35b]
八士墓 在縣東五十里即一母四乳之八子縣/志予
至咸陽縣東北五十里有八士墓稱南宫氏及觀
雍大記亦載其墓而父老尚傳誦云薛應旂酉陽/捜古竒編○
按襄城縣志八士冡在縣北/王落子南伯達堡未知孰是
武安君白起墓 在縣東五里杜郵亭武安君自刎
𦵏此而祠亦在焉賈志○按洛川縣志白起山韓/城縣志華池俱有起墓考洛川
為起采地至華池則司馬靳與起同賜死杜郵因/靳𦵏華池而起冡亦傅會於此要以杜郵者為是
漢髙帝長陵 長陵在咸陽縣東三十里亦曰長山其
[070-36a]
北有蕭城蕭何築以守長陵漢初徙闗東豪族以
奉陵邑長陵茂陵各萬户皆屬太常不𨽻於郡長
陵令秩千鐘陪𦵏諸臣蕭何張良曹參紀信在其
東賈/志十二年四月甲辰髙祖崩長樂宫丙寅𦵏長
陵史記髙/祖本紀皇甫謐曰長陵山東西廣百二十丈髙
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長安三十五里正義曰括地
志云長陵在雍州咸陽縣東三十里本紀/注六年夏
六月城長陵漢書髙/后本紀張晏曰起縣邑故築城也師
[070-36b]
古曰此説非也黄圗云長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
因為殿垣門四出及便殿掖庭諸宫寺皆在中是
即就陵為城非止謂邑居也本紀/注皇覽曰髙帝吕
后山各一所史記吕后/本紀注髙后崩合𦵏長陵外戚/世家闗
中記曰髙祖陵在西吕后陵在東漢帝后同塋則
為合𦵏不合陵也諸陵皆如此世家/注闗中記曰長
陵城有西北南三靣東靣無城陪𦵏者皆在東徙
闗東大族萬家以為陵邑宋敏求/長安志戚夫人墓在長
[070-37a]
陵之東馬志舊按會典漢髙帝陵陜西涇陽縣祭/盖沿 志而地實屬咸陽也再漢中府志
西鄉縣東南二十五里有戚夫人墓/俱不足辨姑以供後人之憑弔可矣
惠帝安陵 在咸陽東三十五里周之程邑也賈/志漢
書云𦵏安陵皇覽曰山髙三十二丈廣袤百二十
步皇甫謐曰去長陵十里去長安北三十五里史/記
吕后本/紀注闗中記曰徙闗東倡優樂人五千户以為陵
邑善為啁戯故俗稱女啁陵也宋敏求/長安志孝惠張皇后
廢處北宫孝文後元年薨𦵏安陵不起墳漢書外/戚傳
[070-37b]
昭帝平陵 在咸陽縣東北一十三里賈/志元平元年
六月壬申𦵏平陵漢書昭/帝本紀臣瓚曰平陵在長安西
北七十里本紀/注平陵去茂陵十里帝初作夀陵令
流水而已石槨廣一丈二尺長二丈五尺無得起
墳陵東北作廡長三丈五步外為小厨裁足祠祀
萬年之後掃地而祭三輔/黄圗孝昭上官皇后凡立四
十七年建昭二年崩合𦵏平陵漢書外戚傳昭按/河南通志漢 帝
陵在河南洛陽縣城東平落保昭帝/崩於長安無𦵏洛陽之事其誤可知
[070-38a]
元帝渭陵 在咸陽縣東北一十三里賈/志永光四年
冬十月以渭城夀陵亭部原上為初陵詔曰安土
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頃者有司
緣臣子之義奏徙郡國民以奉園陵令百姓逺棄
先祖墳墓破産失業親戚别離人懐思慕之心家
有不安之意是以東垂被虚耗之害闗中有無聊
之民非久長之䇿也詩不云乎民亦勞止迄可小
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今所謂初陵者勿置縣邑
[070-38b]
使天下咸安土樂業亡有動揺之心布告天下令
明知之竟寧元年七月丙戌𦵏渭陵漢書元/帝本紀服䖍
曰陵未有名故曰初臣瓚曰渭陵在長安北五十
六里本紀/注孝元王皇后建國五年二月癸丑崩三
月乙酉合𦵏渭陵元后/傳孝元傅昭儀哀帝祖母也
哀帝即位為帝太太后後又更號為皇太太后元
夀元年崩合𦵏渭陵稱孝元傅皇后云哀帝崩王
莽秉政奏貶傅太后為定陶共王母元始五年莽
[070-39a]
復言共王母前不臣妾至𦵏渭陵冡髙與元帝山
齊懐帝太后皇太太后璽綬以𦵏不應禮禮有改
𦵏請發共王母冡歸定陶𦵏共王冡次既發冡崩
壓殺數百人公卿在位皆阿莽㫖入錢帛遣子弟
及諸生四夷凡十餘萬人操持作具掘平共王母
冡外戚/傳髙陵南有定陶恭王廟傅太后陵元夀元
年傅后崩合𦵏渭陵潘岳闗中記漢帝后同塋則
為合𦵏不共陵也恭王廟在霸城西北廟西北即
[070-39b]
傅太后陵不與元帝同塋渭陵非謂元帝陵也盖
在渭水之南故曰渭陵也陵與元帝齊者謂同十
二丈也王莽奏毁傅太后冡周棘其處以為世戒
今其處積土猶髙世謂之增墀亦謂之增阜又謂
之成帝初陵處所未詳也水經/注
成帝延陵 在咸陽縣西北一十三里雍/錄建始二年
春閏正月以渭城延陵亭部為初陵綏和二年四
月己夘𦵏延陵漢書成/帝本紀臣瓚曰延陵在扶風去長
[070-40a]
安六十二里本紀/注王莽時遣使壊渭陵延陵園陵
罘罳曰毋使民復思也又以黑色洿其周垣三輔/黄圖
李成班偼伃失寵退處東宫至成帝崩充奉園陵
薨因𦵏園中○孝成許皇后立十四年而廢在昭
臺嵗餘還徙長定宫後九年賜藥自殺𦵏延陵交
道廐西外戚/傳
哀帝義陵 在咸陽縣西八里雍/錄建平二年七月以
渭城西北原上永陵亭部為初陵勿徙郡國民使
[070-40b]
得自安元夀二年秋九月壬寅𦵏義陵漢書哀/帝本紀臣
瓚曰義陵在扶風去長安四十六里本紀/注元始元
年詔義陵民冡不妨殿中者勿發平帝/本紀
平帝康陵 在咸陽縣西二十五里賈/志元始五年冬
十二月𦵏康陵漢書平/帝本紀臣瓚曰在長安北六十里
本紀/注在興平原口三輔/黄圖
七妃墓 在縣東北一十五里賈志○按賈志及縣/志俱列戚夫人墓後
而並無徴考未知/漢代何帝之妃
[070-41a]
趙王如意墓 在咸陽縣東北二十五里賈/志在吕后
陵西馬/志
蕭相國何墓 在咸陽縣東北三十里賈/志東觀漢記
云蕭何墓在長陵東司馬門道北百步正義曰括
地志云蕭何墓在雍州咸陽縣東北三十七里史/記
蕭相國世家注○按蕭相國陪𦵏長陵則墓在咸/陽信矣城固志又云何墓在縣西二里杜家□豈
因何在漢中日久其民思之而為起塜歟若河南/通志及永城縣志並載蕭墓則傳聞異辭之故也
平陽侯曹參墓 在咸陽縣東北二十五里賈志○/按參墓
[070-41b]
賈志縣志俱云縣東北二十五里/馬馮兩志及府志俱云三十五里
綘侯周勃墓 在咸陽縣東四十里賈/志成國故渠逕
周勃冡南渠東南謂之周氏曲水經/注
宣平侯張敖墓 在長陵東咸陽/縣志闗中記曰張敖冡
在安陵東正義曰魯元公主墓在咸陽縣西北二
十五里次東有張敖冡與公主同域史記張陳/列傳注五
嶽塜張敖冡也在安陵東三十里冡上有五嶽之
象人謂之五嶽冡雍勝畧○按宋敏求長/安志亦謂之五角冡
[070-42a]
馮都尉唐墓 在咸陽縣東北八里賈志○按畿輔/通志馮唐墓在
趙州南二里沙河店考史記馮唐本傳唐大父趙/人父徙代漢興徙安陵漢代徙闗中諸陵者即世
籍陵邑唐墓之在咸陽無疑也其趙州所傳或係/唐祖墓耳至河南通志云唐墓在陳州東南四十
里者/尤非
揚大夫雄墓 在咸陽縣馮/志子雲天鳳五年卒𦵏安
陵陂上所厚沛郡桓君山平陵如子禮弟子鉅鹿
侯子芭共為治䘮諸公遣世子朝郎更行事者會
送桓君山為斂賻起祠堂侯芭負土作墳號曰𤣥
[070-42b]
冡揚雄/家牒揚子雲在長安素貧約比嵗已甚亡其兩
男哀痛不已皆歸𦵏於蜀遂至困乏雄為中散大
夫病卒貧無以辦䘮事以貧困故𦵏長安妻子棄
其墳墓而歸於蜀桓譚新論○按四川通志揚雄/墓在郫縣西二十里土人呼為
子雲亭明郭子章題其墓曰漢法𤣥先生墓似/為有據然証以桓譚之説則在長安者為篤矣
唐代祖元皇帝陵 在咸陽縣東三十五里名興寧陵
馬/志髙祖父昞襲封唐公卒諡曰仁武徳元年追諡
元皇帝唐書髙/祖本紀
[070-43a]
魏王武士彠墓 在咸陽縣北三十里則天父母追
贈帝后名其墓曰順陵嘉靖三十四年冬地震碑
毁石器在賈/志士彠娶相里氏又娶楊氏楊氏咸亨
元年卒追封魯國以王禮𦵏咸陽給班劍葆仗鼓
吹嗣聖元年追贈考為太師魏王妣為王妃王園
邑守户百永昌元年以咸陽墓為明義陵太后改
國號曰周以眀義陵為順陵唐書后/妃列傳在縣東北二
十五里長陵鄉周二里宋敏求/長安志
[070-43b]
將軍契苾明墓 在咸陽縣北五里明何力子仕武
后至左鷹揚衛大將軍府志○按賈志作後周契/苾烈墓在咸陽縣北五里
即此墓也五代時既無婁師徳碑北周/書又無契苾烈疑賈志悞故從府志
元丞相稹墓 在咸陽縣洪瀆原西安/府志太和五年七
月薨於位以六年七月祔𦵏於咸陽縣洪瀆原從
先宅兆也白居易/撰墓志
李光輔墓 𦵏在咸陽東北近涇萬厯中涇岸崩壅
水不流三日乃得兹石其銘曰水竭源遷斯文乃
[070-44a]
傳可謂竒矣石墨/鐫華
本朝殷提督化行墓 康熈五十一年𦵏於咸陽縣北
靳李村東之新塋檢討劉涵/撰墓志
蕭孝子光蘭墓 在縣東五十里畢郢原下趙騰撰/墓表
光蘭以孝獲旌人皆號其墓為孝子墳艾陵/遺稿
附疑/冡漢留侯張良墓舊志在咸陽縣東北三十五
里賈志○按史記留侯死並𦵏黄石冡錄異記圯/橋老人云我榖城山下黄石是也後果得焉子
房隐商山其家𦵏其衣冠黄石後為赤眉所發黄/石亦失則留侯墓本無確據必求其地以實之則
[070-44b]
鑿/矣○隋煬帝陵在咸陽縣東北三十五里府/志在武
功縣西原賈志○按揚州府志煬帝墓在城西雷/唐側考義寧二年煬帝崩蕭后令宫人
殯於西院陳稜改𦵏吳公臺下唐復移𦵏雷塘/别無北徙之説是咸陽武功兩説俱無據也
附迷/冡漢博士朱雲墓雲魯人徙平陵年七十餘終
於家遺言以時服歛棺周於身土周於槨為丈五
墳𦵏平陵東郭外漢書朱/雲傳○張丞相禹墓禹河内
軹人徙家蓮勺年老自治冡塋起祠室好平陵肥
牛亭部處地又近延陵奏請求之上以賜禹詔令
[070-45a]
平陵徙亭他所張禹/傳安昌漢成帝河平四年封丞
相張禹今城東有古冡時人謂之張禹墓余考漢
書禹河内軹人徙家蓮勺鴻嘉元年以老乞骸自
治冡塋起祠堂於平陵哀帝建平二年薨遂𦵏於
彼此則非也水經/注○韋丞相賢墓初賢徙平陵𤣥
成别徙杜陵病且死因使者自白願乞骸骨歸𦵏
父墓上許焉漢書韋/𤣥成傳賢墓在鄒縣東十五里東韋
社按漢書賢父子墓乃在闗中此或韋孟墓也兖/州
[070-45b]
府/志○王莽妻墓莽妻死𦵏渭陵長夀園偽諡曰孝
穆皇后僭號曰億年陵三輔/黄圗○馮將軍奉世墓先
將軍𦵏渭陵哀帝之崩也營之以為園後漢書馮/衍傳自論
奉世為右將軍即衍之曾祖故言先將軍渭陵元
帝陵在長安北五十里哀帝義陵在長安北四十
六里奉世墓入義陵塋中所以衍不得入𦵏馮衍/傳注
○平阿侯王譚墓渭水東逕平阿侯王譚墓○弱
夫冡故渠又東逕漢丞相周勃冡南冡北有弱夫
[070-46a]
冡水經注○按/弱夫冡無考○北魏司空周惠達墓周惠達碑
咸陽令王公家瑞所得碑稍完𨽻書碑首大魏故
司空匡穆周公之碑銘篆書十二字宛然如新石/墨
鐫/華○北周楚國公慕容寧墓寧昌黎徒何人封楚
國公授岐州刺史保定五年薨𦵏於洪瀆之川庾/信
撰神/道碑○王刺史羆墓徽京兆人十世祖羆仕周為
同州刺史死𦵏咸陽鳳政原唐書王/徽傳○齊王憲墓
憲太祖建徳元年封齊王宣政元年薨以某年月
[070-46b]
日𦵏於長安縣洪瀆之川庾信撰/神道碑○沃野縣公豆
盧永恩墓永恩封沃野縣公保定三年薨天和元
年𦵏於咸陽洪瀆川庾信撰/神道碑豆盧永恩碑在咸陽
恩墓前𨽻書令尹王公家瑞求得之石墨/鐫華○大將
軍𠇍綿永墓公諱永遼東石城人天和五年薨於
賀葛城柩至京師帝臨䘮贈柱國大將軍其年𦵏
於京城南髙陽原髙司里庾信撰神道碑○按髙/陽原在咸陽縣東二十
里/○唐楊都督志墓志本華隂人潭州都督長安
[070-47a]
四年薨於州館夫人長孫氏以大定元年卒神龍
元年合祔於咸陽舊塋嚴識元/撰墓碑○朝散大夫達奚
思敬墓思敬加朝散大夫神龍二年終於長安義
寧坊私第夫人蔣氏景龍二年終三年合𦵏於咸
陽之畢陌原員半千/撰墓志○竇豳公希瑊冀公希球墓
希瑊扶風人爵豳國公開元五年薨於東都六年
歸𦵏於京兆咸陽縣洪瀆川之北原李湛然撰/神道碑希
球扶風平陵人昭成皇后之弟封冀國公開元二
[070-47b]
十一年薨於長安布政里賜第歸祔於咸陽舊原
裴耀卿撰/神道碑○楊元帥執一墓執一華隂人朔方元
帥開元十四年薨贈户部尚書夫人獨孤氏先即
窀穸以十五年合𦵏於咸陽之洪瀆川張説撰/神道碑○
王庶子敬從墓敬從京兆人太子庶子開元二十
八年終𦵏於咸陽洪瀆原孫逖撰/神道碑○權員外自挹
墓自挹之先天水人徙於汧隴遷尚書員外郎大
厯五年終於布政里私第夫人王氏殁時貞元十
[070-48a]
年二月也十二年祔𦵏咸陽縣洪瀆原權徳輿/撰墓志○
王常侍定墓興元元年太子右庶子王公艱貞歸
全於京師新昌里天子以公忠義追命左散騎常
侍且詔有司䕶𦵏冬寧神於咸陽縣肺浮原先公
之兆既𦵏十二嵗其孤仲周俾識於神道公諱定
京兆人贈尚書易從子權徳輿撰/神道碑
興平縣
漢武帝茂陵 在興平縣東北一十七里府/志建元二年
[070-48b]
夏四月初置茂陵邑後元二年三月甲申𦵏茂陵
漢書武/帝本紀臣瓚曰茂陵在長安西北八十里本紀/注漢
諸陵皆髙十二丈方百二十步惟茂陵髙十四丈
方一百四十步徙民置諸縣者凡七陵長陵茂陵
各萬户其餘五陵皆各五千户闗中/記茂陵周迴三
里三輔舊事云武帝於槐里茂鄉徙户一萬六千
置茂陵三輔/黄圗漢武帝茂陵故槐里之茂鄉也水經/注
李夫人墓 亦名習仙臺髙二十丈周一百六十步
[070-49a]
在縣東北一十六里宋敏求/長安志夫人卒上以后禮𦵏
焉漢書外/戚傳茂陵西北一里即李夫人冡冡形三成
世謂之莢陵一作萊陵水經/注李夫人墓東西五十
步南北六十步髙八丈在茂陵西北一里俗名英
陵亦云集僊臺三輔黄圗○按宋敏求長安志亦/名習仙臺盖集習音轉而訛耳
孝昭上官皇后母敬夫人墓 后母前死𦵏茂陵郭
東追尊曰敬夫人置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如法
漢書外戚傳○按賈志云敬/夫人墓在扶風縣郭東者誤
[070-49b]
長平侯衛青墓 在縣東北一十五里崇二十丈與
平陽主合𦵏起冡象廬山宋敏求/長安志青尚平陽主與
主合𦵏起冡象廬山漢書霍/去病傳師古曰在茂陵東次
去病冡之西相併者是也霍去病/傳注平陽公主嫁衛
青青與主合𦵏冡在華山𦵏時發土得銅槨一枚
楊奐山陵雜記○按賈志云衛青墓在咸陽西北/三十里夫興平在咸陽西青墓又在去病墓西賈
志既以去病墓屬興平反以青墓屬咸陽誤矣攷/谿田少墟及府志俱入興平故改正至楊奐謂冡
在華山則尤與/漢書注不合
[070-50a]
冠軍侯霍去病墓 在縣東北一十九里崇二丈宋/敏
求長/安志去病元狩六年薨上發屬國元甲軍陳自長
安至茂陵為冡象祁連山漢書霍/去病傳師古曰在茂陵
旁冡上有竪石冡前有石人馬者是也本傳/注在茂
陵東北賈志○按鄧州志州西北四十里冠軍城/武帝封霍去病於穰縣盧陽郷名為冠軍
者即此今城東北有/去病墓恐涉傅會
公孫丞相𢎞墓 在興平縣東北一十里賈/志
霍丞相光墓 在興平縣茂陵東南一里馮/志地節二
[070-50b]
年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䘮太中大夫任宣與
侍御史五人持節䕶䘮事中二千石置莫府冡上
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箧璧珠璣玉衣梓
宫便房黄腸題凑各一具樅木外藏槨十五具東
園温明皆如乗輿制度載光尸柩以輼凉車黄屋
左纛發材官輕車北軍五校士軍陳至茂陵以送
其𦵏諡曰宣成侯發三河卒穿復土起冡祠堂置
園邑三百家長丞奉守如舊法禹既嗣侯太夫人
[070-51a]
顯改光時所自造塋制而侈大之起三出闕築神
道北臨昭靈南出承恩成帝時為光置守冡百家
吏卒奉祠焉漢書霍光傳○按馬賈兩志及咸陽/縣志俱云光墓在平陵西考平陵在
咸陽東茂陵在咸陽西三十餘里若果𦵏平陵西/奚必發軍校至茂陵耶盖諸志相襲傳訛耳又明
一統志云光墓在浮山縣北二十里畿輔通志/云光墓在蠡縣城西者其背謬又不待辯矣
王丞相嘉墓 在興平縣東北一十里賈/志
南郡太守馬融墓 在縣西南三十里按馬融嘗居
扶風茂陵卒𦵏於此故有墓俗名為馬蓮冡縣/志融
[070-51b]
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於家遺令薄𦵏後漢書/馬融傳
丁孝子蘭墓 在縣東北一十里蘭河内人有孝行
卒𦵏於此縣志○按賈志蘭墓在/咸陽縣東北一十里誤
附迷/冡漢敬侯墓金日磾輔政嵗餘薨賜𦵏具冡地
送以輕車介士軍陳至茂陵漢書金日碑傳○按/漢書日磾墓應在茂
陵左右而西安府志云在渭南縣東南馬馮賈三/通志俱云在廢下邽城東南或者廢下邽城東南
有金氏陂相傳為日碑賜莊/其墓或金氏子孫所瘞歟○原氏仟在漢茂陵
縣今興平縣境雍勝/畧涉自以為令先人墳墓儉約
[070-52a]
非孝也乃大治冡舍周閤重門初武帝時京兆尹
曹氏𦵏茂陵民謂其道為京兆仟涉慕之迺買地
開道立表署曰南陽仟人不肯從謂之原氏什漢/書
原涉/傳○隋常都督醜奴墓醜奴墓志醜奴始平人
為都督滎澤令大業元年卒志在興平崇寧寺今
亦不知墓所在石墨/鐫華
臨潼縣
上古隂康氏陵 隂康氏𦵏浮肺山之隂路史禪/通紀驪山
[070-52b]
也見長安志冡今存焉路史注○按浮肺山自少/華以東西至終南太白南
至商藍皆有地肺之名故尊盧在/藍田隂康在臨潼皆曰浮肺之隂
周幽王陵 在縣東北二十里戲水原上縣/志兩京道里
記曰陵髙一丈三尺周三百步宋敏求/長安志
神醫扁鵲墓 在臨潼縣東北三十里賈/志扁鵲渤海
郡鄭人徐廣曰鄭/當為鄚為醫名聞天下来入咸陽秦太
醫令李䤈自知伎不如鵲使人刺殺之史記扁鵲/傳○按河
間府志鵲墓在任邱鄚城東北盖鵲故里也豈見/刺後遂歸𦵏歟特史傳不載其事别無可考又明
[070-53a]
一統志彰徳府志俱云鵲墓在湯隂伏道/社其説無所徵信當以臨潼者為近是耳
秦宣太后陵 在芷陽賈/志昭襄母楚人姓羋氏號宣
太后四十二年太后薨𦵏芷陽酈山史記秦/本紀正義
曰在新豐縣南秦本紀注○按賈志云宣太子陵/芈氏陵俱在芷陽考秦本紀止有
宣太后則賈志及臨潼志之稱宣太/子而别多一芈氏陵者其訛甚矣
秦始皇帝陵 在臨潼縣東一十五里馮/志始皇初即位
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
三泉下銅而致槨宫觀百官竒器珍怪徙藏滿之
[070-53b]
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
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
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後宫非有
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衆𦵏既已下或
言工匠為機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畢已藏閉
中羡下外羡門盡閉工匠藏者無復出者樹草木
以象山史記秦始/皇本紀皇覽曰墳髙五十餘丈周迴五
里餘正義曰闗中記云始皇陵在驪山泉本北流
[070-54a]
障使東西流有土無石取大石於渭上諸山括地
志云秦始皇陵在雍州新豐縣西南十里本紀/注始
皇𦵏於酈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三墳其髙五十
餘丈周迴五里有餘石槨為㳺館人膏為燈燭水
銀為江海黄金為鳬鴈項籍燔其宫室營宇往者
咸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師古曰鑿所/謂穿冡藏者
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藏槨漢書劉/向傳始皇使
丞相李斯將天下刑人徒𨽻七十二萬人作陵鑿
[070-54b]
以章程三十七嵗錮水泉絶之塞以文石致以丹
漆深極不可入奏之曰丞相臣斯昧死言臣所將
𨽻徒七十二萬人治驪山者已深已極鑿之不入
燒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狀制曰鑿之不入燒
之不然其旁行三百丈廼止漢舊/儀秦始皇大興厚
𦵏營建冡壙於麗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隂多金其
陽多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𦵏焉斬山鑿石下涸
三泉以銅為槨旁行周迴三十餘里上畫天文星
[070-55a]
宿之象下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
之勢宫觀百官竒器珍寶充滿其中墳髙五丈項
羽入闗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闗
東盜賊銷槨取銅牧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
能滅水經/注五柞宫樹下石麒麟二枚刋其脇為文
字是始皇驪山墓上物也頭髙一丈三尺東邊者
前左脚折有赤如血父老謂其有神皆含血屬筋
焉西京/雜記始皇陵在驪山北髙數十丈周回六七里
[070-55b]
今在隂盤縣界北水背陵障使東西流又運取大
石於渭北渚故歌曰運石甘泉口渭水為不流千
人唱萬人謳金陵餘石大如塸土屋其銷功力皆
如此𩔖博物/志驪山始皇陵作地市生死人交易市
平不得欺死人云秦王地市有斷馬利三秦/記始皇
陵以明珠為日月魚膏為燭脂金銀為鳬雁金蠶
三十箔四門施徼三輔/故事始皇陵周迴七百步下周
三泉刻玉石為松栢以明月珠為日月山陵/雜記陵髙
[070-56a]
一千二百四十尺内院周五里外院周十一里俗
呼當陵南嶺尖峰作望峰言築陵望此為準兩京/道里
記/郡國志曰始皇陵有銀蠶金雁以多竒物故俗
云秦王地市宋敏求/長安志始皇陵内城周五里舊有門
四外城周十二里其址俱存自南登之二丘並峙
人曰此南門也右門石樞猶露土中陵髙可四丈
昔項羽黄巢皆嘗發之老人云始皇𦵏山中此特
其虚冡都穆驪/山記
[070-56b]
子嬰墓 子嬰扶蘇子墓在新豐西北隅縣志○按/子嬰于軹
道降漢髙祖還軍霸上子嬰必在漢軍矣項/羽入闗殺嬰則瘞于鴻門左右其或然歟
漢太上皇陵 在臨潼縣東北七十五里馮/志十年秋七
月癸夘太上皇崩𦵏萬年漢書髙/帝本紀師古曰髙祖初
居櫟陽故太上皇因在櫟陽十年太上皇崩𦵏其
北原起萬年邑置長丞本紀/注髙帝𦵏太上皇於櫟
陽北原因置萬年縣於櫟陽大城内以為奉陵邑
其陵在東者太上皇西者昭靈后也三輔/黄圗漢萬年
[070-57a]
陵在櫟陽北二十五里縣/志
櫟陽侯景丹墓 在櫟陽北丹馮翊櫟陽人封櫟陽
侯縣/志
曲陽令馮衍墓 在臨潼縣東一十四里馮/志於是以
新豐之東鴻門之上夀安之中地勢髙敞四通廣
大南望酈山北屬涇渭東瞰河華龍門之陽三晉
之路西顧酆鄗周秦之丘宫觀之墟通視千里
覽見舊都遂定塋焉後漢書馮/衍傳自論衍墓在今新豐縣
[070-57b]
南四里馮衍/傳注墓崇二丈宋敏求/長安志
田真墓 在縣北三田村田慶田廣祔縣志○按醴/泉縣谷口亦
有田真墓不如臨潼三/田村之傳逺而有據也
唐奉天皇帝齊陵 在新豐西二里縣/志𤣥宗子天寶十
載薨肅宗立詔曰靖徳太子琮親則朕兄睿惁聰
明朕昔踐儲極顧誠非次君父有命不敢違永言
懇讓不克如素宜進謚奉天皇帝妃竇為恭應皇
后詔尚書右僕射裴冕持節改𦵏羣臣素服臨送
[070-58a]
達禮門帝御門哭以過䘮墓號齊陵唐書十一宗/諸子列傳
在縣東十六里旌儒鄉新豐店西二里宋敏求/長安志
文敬太子謜墓 在新豐西一里臨潼/縣志徳宗取順宗
子謜為第六子貞元十五年薨年十八追贈及諡
𦵏日羣臣以位而哭通化門外陵及廟置令丞云
唐書十一宗/諸子列傳在縣東十五里旌儒鄉宋敏求/長安志
惠昭太子寧墓 在新豐西一里臨潼/縣志憲宗子四年
立為皇太子眀年薨年十九唐書十一宗/諸子列傳在縣東
[070-58b]
十五里旌儒鄉宋敏求/長安志
恭哀太子倚墓 在臨潼縣北賈/志懿宗子初封睦王
為劉季述所殺天復初追贈唐書十一宗/諸子列傳
莊恪太子永墓 在驪山北原宋敏求/長安志太和六年立
為皇太子開成三年暴薨唐書十一宗/諸子列傳
悼太子墓 在縣三十里谷北里司馬村縣志○按/唐書宗室
列傳無悼太子惟悼懐太子普已陪𦵏敬宗矣/或賈志及縣志俱遺落懐字而訛作兩人耶
大慧禪師一行墓 在銅人原明皇幸温湯過其塔
[070-59a]
前駐馬徘徊宋敏求/長安志在縣西南馮/志去霸陵十餘里
縣/志
段忠烈秀實墓 在臨潼縣西十五里馮/志縣西斜口
鎮道北有祠祠北二里西偏有墓秀實汧陽人諡
忠烈贈太師縣/志
黄幡綽墓 在縣東北三十里縣志○按縣志圗綽/墓近扁鵲墓王阮亭
弔楊妃詩云香魂不及黄幡綽猶占驪山土一抔/是也蘇州府志崑山縣西北綽墩傳是幡綽墓然
崑山應未若/驪山之確也
[070-59b]
明吕清憲震墓 在臨潼縣東北震禮部尚書馮/志震墓
在櫟陽東北永樂時尚書縣/志
武總督之望墓 在武家屯南明崇禎時總督陜西
三邊軍務卒於官縣/志
劉給事懋墓 在縣東十里原上懋兵科給事贈光
祿寺卿賜祭𦵏縣/志
任按察中麟墓 在水渠寨弟提學中鳳墓祔縣/志
武知縣大烈墓 在縣東三里大烈令永寧闖賊陷
[070-60a]
城罵賊死姪琡扶柩歸𦵏縣/志
本朝王提學孫蔚墓 在闗山東南孫蔚福建布政左
遷提學縣/志
周提學燦墓 在縣北三里縣/志
附疑/冡周趙相藺相如墓在戯水西岸賈志○按史/記本傳注正
義曰藺相如墓在邯鄲西南六里明一統志亦云/則賈志為無據賈志又云相如墓在渭南縣北新
市里有藺村臨潼志又云相如墓在馬厓道上明/邑令李經禮題曰趙相藺相如墓紛紛傅會又從
為辭昔人有題零口壁詩云當年身璧俱/歸趙肯占秦疆土一抔可証諸説之誤○孺子
[070-60b]
嬰墓在新豐西南縣志○按漢書宣元六王傳莽/簒以嬰為定安公更始時方望
等將嬰至臨涇立為天子更始遣李松擊破之殺/嬰是殺之臨涇也後漢書更始傳注臨涇今涇州
縣豈因臨涇/誤作臨潼與
附迷/冡漢薄太后母墓漢文帝即位薄太后母前死
𦵏櫟陽北帝乃追尊為靈文夫人櫟陽置靈丈夫
人園冊府/元龜
髙陵縣
漢景帝陽陵 在髙陵縣西南三十里鹿苑原上賈/志孝
[070-61a]
景四年後九月以弋陽為陽陵五年三月作陽陵
史記孝景/帝本紀索隐曰豫作夀陵也皇甫謐曰陽陵山
方百二十步髙十四丈去長安四十五里本紀/注五
年春正月作陽陵邑夏募民徙陽陵賜錢二十萬
後三年二月癸酉𦵏陽陵漢書景/帝本紀臣瓚曰陽陵在
長安東北四十五里本紀/注孝景王皇后武帝母也
後景帝十五嵗元朔三年崩合𦵏陽陵漢書外/戚傳
趙王張耳墓 在髙陵縣西李趙村賈/志耳墓在縣西
[070-61b]
十餘里李趙村髙陵/縣志正義曰張耳墓在咸陽縣東
三十三里史記張陳列傳註○按古咸陽縣/東三十三里已入今髙陵縣界
晉後秦姚萇墓 在縣西北十里積灰為之方幾一里
俗稱灰堆坡本號原陵其子興墓則在縣東五里
大紀村前曰偶陵或曰原陵亦在是縣/志萇𦵏原陵
興𦵏偶陵十六國春/秋後秦錄姚興墓在髙陵縣東五里或
曰萇墓亦在是府/志姚萇姚興墓俱在髙陵縣東馬/志
○按萇墓在髙陵雖東西久無確據而/諸志咸載入髙陵賈志載入臨潼者誤
[070-62a]
唐忠武王李晟墓 在髙陵縣西南十里有柳公權楷
書碑馬/志公以貞元九年薨𦵏於髙陵縣奉正原鄭
國夫人杜氏祔焉裴度撰/神道碑唐西平忠武王𦵏渭橋
北髙阜上地𨽻陽陵其前故廟存焉明萬厯間陜
西廵撫李日宣輦千緍為王葺塋及廟今提學許
孫荃臨部池陽捐俸修墓及廟李因篤撰重修/西平王塋廟記
王秋官尚書河間公墓 在鹿苑原上有碑殘剝不
知名賈/志
[070-62b]
金轉運使楊天徳墓 在其祠南三里奉正原上縣/志公
以戊午嵗八月卒於家是年十二月𦵏於髙陵閻
國鄉奉正原之先塋許衡撰/墓志
元楊學士恭懿墓 在髙陵縣東南三陽寺前馬/志在髙
陵縣南八里子寅祔馬/志寅集賢學士趙晉撰神道
碑縣/志
明墨榮毅麟墓 在髙陵縣南麟兵部侍郎馮/志麟墓在
邑南原上洪熙元年贈少保諡榮毅陜西提學伍
[070-63a]
福撰墓志縣/志
劉知府傑墓 在邑西門外康海志墓縣/志
髙主事選墓 在縣東三里吕柟志墓縣/志
孫行人昻墓 在縣慶豐里坳下村吕柟狀髙選撰
墓志縣/志
吕文簡柟墓 在髙陵縣北賈/志嘉靖辛丑秋後卒以
甲辰七月𦵏公於邑城艮隅渭陽公墳之左馬理/撰墓
志/
[070-63b]
附疑/冡周秦孝公陵白渠東逕秦孝公陵北水經/注○
漢李將軍廣墓在髙陵縣西南良村原上俗稱李
將軍墓漢書所謂賜廣冡地於陽陵賈志○按馬/馮二志俱云
秦州南二里有廣墓近墓有宅秦州固將軍桑梓/地也則髙陵此墓尚在疑信之間至所引賜地陽
陵考漢書是李蔡事/而志誤引作李廣也○趙貞女墓在髙陵縣李趙
村漢議郎蔡邕妻也賈志○按蔡中郎妻事不見/史傳雖舊屬傳竒恐未足據
髙陵之墓焉知非/好事所漫指耶
鄠縣
[070-64a]
商周公季陵 在鄠縣西五里渼陂村馬/志在渼陂西䕶
陵地為民侵占明知縣王九皋丈量陵地九畆八
釐除陵冡占地二畆一分五釐實有䕶陵空地六
畝九分三釐門外西南角地一叚該地五釐永為
抛荒復將墻四角并門兩旁俱立封堆埋界石仍
刻碑記䜿儀門外春秋祀焉縣/志昔王季歴𦵏於楚
山論衡作/滑山之尾欒水即大欒水/出麟逰齧其墓見棺之前
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見羣臣百姓也天固使
[070-64b]
欒水見之於是出而為之張朝百姓皆見之三日
而後更𦵏國/䇿皇甫謐曰𦵏鄠縣之南山史記周/本紀注
漢曲逆侯陳平墓在縣南十里宋敏求/長安志在方勝村馬/志
○按明一統志陳平墓一在完縣陳侯村一在永/城縣保安鄉太丘城之北一在陽武縣東三十里
蘭陽縣志謂在鴉鶘劉村河南府/志云在洛陽縣碑棲保皆無確據
建信侯婁敬墓 在安太里有庵縣/志在鄠縣北五里
婁村馮/志建信侯晚年投閒好畤有異術種金利人
今明月山有種金坪將卒召里人曰為廟祀我我
[070-65a]
有以福汝矣頃之雲霞飛集而逝今祠内案上有
石匣里人相傳其遺骸也然府志載敬墓在鄠縣
北婁村永夀縣志○按咸陽志敬墓在縣東北三/十里隴州志敬墓在州西四十里俱無所
據惟永夀有種金坪有祠差為可信然以馬班兩/史地近時同尚且闕如則永夀之説亦難遽信惟
鄠縣婁村馬馮兩志俱無/異詞廢彼取此庶幾近之
宋楊進士礪墓 在縣西南二十里萯陽鄉化羊里礪
建隆中舉進士第一縣/志
焦贊墓 在鄠縣東南三十里焦村府/志
[070-65b]
明張布政賢墓 在牙道村有檢討王九思補撰墓碑
縣/志
王檢討九思墓 在縣西北二里仁和里賈/志在仁和
里六老庵弟副使九峰祔縣/志
張提學𢎞襟墓 在縣西五里渼陂西縣/志
附疑/冡唐郭孝子儀墓在縣北十里孝義坊儀割股
奉親韓愈有鄠人對縣/志儀曾割股醫母疾瘳邑大
夫以聞其令尹令尹聞於上上俾聚土以旌其門
[070-66a]
時昌黎官京師謂為不可訓曾為鄠人對以駁之
而孝義坊所傳儀冡其髙大與公侯等則當時之
褒崇初不因昌黎駁議而止然此冡當屬朝㫖旌
門之聚土而土人傳訛為儀墓耳不然儀庶人也
何得冡墓巍然髙大如此哉無名氏郭/儀墓辨
藍田縣
上古尊盧氏陵 在藍田縣東三十里玉山之西賈/志尊
盧氏𦵏浮肺山之隂路/史即今藍田山其西尊盧氏
[070-66b]
冡存焉亦見後魏風土記及長安志山一名覆車
路史/註
華胥氏陵 在藍田縣西北三十五里賈/志太昊母華
胥𦵏覆車之原路/史即藍田山也長安志云冡在藍
田縣西三十里寰宇記同路史/註在縣西三十里宋/敏
求長/安志
周秦悼太子墓 在藍田縣西北四十里芷陽賈/志悼太
子𦵏芷陽史記秦/本紀徐廣曰今霸陵正義曰括地志
[070-67a]
云在雍州藍田縣西三秦記云鹿原東有霸川之
西坂故芷陽也本紀/注
漢臨江王榮墓 在藍田縣東五里賈/志臨江閔王榮𦵏
藍田燕數萬啣土置冡上史記五/宗世家藍田川有漢臨
江王榮冡景帝以罪徵之王年少恐而自殺𦵏於
是川水經/注世名鷰子冡宋敏求/長安志
唐河内郡文公蘇珦墓 在縣北子晉祔縣/志
李總管元通墓 在縣西白鹿原之麓今陳家坡縣/志
[070-67b]
太保盧鈞墓 在藍田縣東北馮/志
王右丞維墓 王右丞母博陵縣君崔氏及右丞墓
俱在鹿原寺西縣/志維别墅在輞川母亡表輞川第
為寺終𦵏其西唐書王/維傳藍田飛雲山前數里為清
涼寺寺門西數百步有墳為母塔右丞築也陳文/燭逰
輞川/記
賀若婦墓 在縣西二十里康家庄縣/志婦藍田人姑
有疾刲股肉奉姑疾遂愈府縣以聞勅旌表門閭
[070-68a]
名其鄉為節婦鄉宋敏求/長安志
宋吕博士通墓 在縣北五里宋吕蕡先汲郡人任比
部郎中父通太常博士蕡過藍田愛其山川風景
遂𦵏通於藍田因家焉生大忠大防大鈞大臨舊
有墓十五邱明成化十九年知縣劉震封樹萬厯
三十一年知縣王邦才勘復侵地共得三十六畝
四界石存縣/志大鈞姓吕氏其先汲郡人自祖而下
𦵏藍田吕大鈞行狀/撰人失名元豐五年六月吕君和叔卒
[070-68b]
九月從𦵏驪山之趾先大夫之墓范育撰吕/大鈞墓表縣北
五里許號吕氏莊芸閣寺北大小十餘墓偏西南
就平有廢址鄉人率知為吕氏故物乃檄知縣劉
震復其墓即廢址作祠堂明戴珊新建/吕氏祠記四獻祠依
墳墳廣廿畝祠廣十有四畝而墳祠之壖祭田寓
焉張士佩重修/四獻祠記
元程瑞墓 在藍田縣東十里賈/志
張節婦劉氏墓 御史張訥妻也墓在縣東二里白
[070-69a]
馬坡縣/志
明李學錄誼墓 在藍田縣北門外賈/志
張僉事廷玊墓 在藍田縣東門外齊王廟前賈/志
封御史貴墓 在藍田縣東三十里賈/志
史給諫鑑墓 在藍田縣東北三十里賈/志
史都督銓墓 在藍田縣南十里馬鞍嶺下賈/志
張僉事進墓 在藍田縣東三十里賈/志
王運副珍墓 在藍田縣南十里賈/志
[070-69b]
榮侍郎華墓 在小南門外㕘議察通判頴祔縣/志
李御史東墓 在藍田縣北賈/志
王博士之士墓 在藍田縣東十里賈/志
魏知府雲霄墓 在藍田縣北五里賈/志
本朝朱中書良翰墓 良翰順治己亥進士卒𦵏於邑
東蓮花池側王承祖/撰墓志
附疑/冡漢蔡文姬墓蔡伯喈莊在縣東二十里今名
蔡家灣北闗外有冡乃其女文姬𦵏處藍田縣志/○按魏武
[070-70a]
購回文姬復適陳留董祀周旋許鄴未/聞遷居闗中也此冡疑屬好事訛傳
附述/冡漢孝宣霍皇后墓霍后立五年廢處昭臺宫
後十二嵗徙雲林館迺自殺𦵏昆吾亭東漢書外/戚傳
師古曰昆吾地名在藍田外戚傳注○按昆吾亭/在藍田縣東四十里
○唐安定男梁待賓墓待賓安定臨涇人封安定
縣開國男長夀二年正月終於神都旌善里以二
月遷窆於雍州藍田縣驪山原舊塋楊烱撰/神道碑
涇陽縣
[070-70b]
漢李陵母墓 在涇陽縣西北三十里賈/志在仙法村有
碑志縣/志
司空第五倫墓 在涇陽縣西五十一里馬/志清谷口
北有第五村倫墓在焉縣/志
唐徳宗崇陵 在涇陽縣西北四十里嵯峨山馮/志永貞
元年十月己酉𦵏神武聖文皇帝於崇陵唐書憲/宗本紀
昭徳皇后王氏生順宗貞元三年崩𦵏靖陵置令
丞如它陵臺立廟永貞元年改祔崇陵后妃/列傳崇陵
[070-71a]
在京兆府雲陽縣界文獻/通考在縣嵯峨鄉化青村封
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五里宋敏求/長安志
宣宗貞陵 唐宣宗陵陜西涇陽縣祭會/典在涇陽縣
西北六十里仲山馮/志咸通元年二月丙申𦵏聖武
獻文孝皇帝於貞陵唐書懿/宗本紀貞陵在京兆府雲陽
縣界文獻/通考在縣小王山谷口鄉鄧村封内一百二
十里下宫去陵十里宋敏求/長安志
元趙忠簡弼墓 在涇陽西十五里馬/志在西城原潞國
[070-71b]
忠簡公趙弼也子宣慰惟明𦵏墓南縣/志
王㕘政斌墓 在涇陽縣西城原馬/志
楊宣慰勝墓 在涇陽縣北石村賈/志勝四川宣慰縣/志
明李尚書昶墓 在涇陽縣龍灣東北原上賈/志
李敏肅世達墓 在涇陽縣東南十里賈/志在大柳村
彌陀寺前縣/志
魏尚書學曾墓 在涇陽縣西賈/志
姜孝子士珍墓 珍事繼母甚孝獲旌殁𦵏縣東雍/勝
[070-72a]
畧/
胡總憲嘉謨墓 在縣東南十里姚方村東北縣/志
劉總憲四科墓 在涇陽縣西賈/志在縣西北五十里
王橋鎮西原下縣/志
牛少宰應元墓 在涇陽縣西賈/志在延夀宫西南縣/志
張尚書問達墓 在縣西南十里南馬里宋堡東北
縣/志
王光祿豫立墓 在姚方里曹家村西縣/志
[070-72b]
韓諭徳文煥墓 在縣西南十里南馬里縣/志
本朝王侍郎丞烈墓 在魯橋鎮西南二里孟店舊鎮
北
賜𦵏縣/冊
附疑/冡魏將軍夏侯淵墓在涇陽縣西十里馬/志或云
夏侯勝墓賈志○按魏志本傳淵守漢中戰死而/不志其𦵏所涇陽之墓未見的為妙才
瘞所/也
附迷/冡漢司直宣秉墓在涇陽縣西九十里馬/志舊志
[070-73a]
有墓無祠今有祠無墓縣/志
三原縣
唐永康陵 在三原縣北四十里𦵏髙祖大父景皇帝
馮/志在縣豐原萬夀兩鄉大澹村封内二十五里宋/敏
求長/安志
髙祖獻陵 唐髙祖陵陜西三原縣祭會/典在三原縣
東北四十三里陪𦵏楚國太妃萬氏館陶公主河
間元王孝恭襄邑恭王神符清河王誕韓王元嘉
[070-73b]
彭思王元則道孝王元慶鄭惠王元懿虢莊王元
鳳豐悼王元亨徐康王元禮滕王元嬰鄧康王元
裕魯王靈夔霍王元軌江安王元祥宻貞王元曉
并州總管張綸營國公樊興平原郡公王長楷譚
國公丘和巢國公錢九隴刑部尚書劉徳威沈叔
安賈/志貞觀九年十月庚寅𦵏太武皇帝於獻陵唐/書
太宗/本紀在縣龍池鄉唐朱村封内二十里下宫去陵
五里宋敏求/長安志
[070-74a]
敬宗莊陵 在三原縣東北三十里馮/志太和元年七
月癸酉𦵏睿武昭愍孝皇帝於莊陵唐書文/宗本紀莊陵
在京兆府三原縣界文獻/通考在縣太平鄉胡村封内
四十里下宫去陵八里陪𦵏一悼懐太子普宋敏/求長
安志○按河南通志敬宗陵在偃師縣西南緱氏/堡河南府志在偃師縣景山上號恭陵有髙宗御
製功徳紀及御書碑俗名太子陵考唐書天祐元/年正月昭宗遷洛安有敬宗先𦵏偃師之理且敬
宗為髙宗十世孫/御製碑更屬荒誕
武宗端陵 在三原縣東北三十里馮/志會昌六年八
[070-74b]
月壬申𦵏至道昭肅孝皇帝於端陵唐書宣/宗本紀端陵
在京兆府三原縣界文獻/通考武宗賢妃王氏審帝已
崩即自經幄下當時嬪媛雖嘗妬才人專上者返
皆義才人為之感慟宣宗即位嘉其節贈賢妃𦵏
端陵之栢城唐書后/妃列傳端陵在縣神泉鄉騰張村封
内四十里下宫去陵四里宋敏求/長安志
燕國定公于志寧墓 麟徳二年薨於東都安衆里
之第乾封元年十一月𦵏於雍州三原縣萬夀鄉
[070-75a]
清池里于志寧墓碑/撰人失名
淄川公李孝同墓 在縣北原上縣/冊公諱孝同右衛
將軍淄川縣公以總章二年十一月薨於京都永
安之里第咸亨元年五月歸窆於舊塋李孝同墓/碑撰人失
名/孝同者淮安靖王神通之子史但附名神通傳
末碑亦磨泐可讀者才半撰文姓氏已不可求書
者據趙明誠為諸葛思楨李孝同碑在三原北原
石墨/鐫華
[070-75b]
于獻公大猷墓 在縣長㘭頭縣/冊公諱大猷諡曰獻
祖志寧聖厯二年除雍州明堂縣令三年七月終
於萬年縣常樂里之私第夫人李氏即以其年合
𦵏於雍州三原縣萬夀鄉長㘭之先塋于大猷墓/碑○撰人
失/名
臧將軍懐恪墓 在三原縣北原上顔真卿撰書神
道碑賈/志在縣北原三家里懐恪右武衛將軍馬/志開
元十二年二月薨於鄯城官舍冬十月遷窆於京
[070-76a]
兆府三原縣北原顔真卿撰/神道碑
李尚書國貞墓 在三原縣北原上賈/志國貞為宗室
儀矩守户部尚書權知絳州刺史諸校譸張夜暮
變起或以跳驅喻公公曰吾之不敏當死節竟及
焉上元三年二月也是嵗改元寶應夏五月寧神
於三原縣之北原權徳輿撰/神道碑
臧將軍希晏墓 廣徳二年八月左金吾衛將軍臧
公薨於安邑里之私第大厯五年𦵏於三原縣長
[070-76b]
㘭鄉公諱希晏字公靖父懐恪魏州刺史上蔡侯
臧希晏墓碑/○撰人失名
李長史廣業墓 墓碑在三原北原廣業孝同之孫
為劍州長史長子國貞國貞子錡貴始樹此碑至
錡以叛遂亡此碑貞元二十年立後五年錡始叛
也碑中有云謂吾逵嘗學舊史云云而前署撰者
官刑部侍郎當是鄭雲逵考雲逵正與李錡同時
撰文無疑石墨/鐫華
[070-77a]
元郝忠定公墓 在縣北樓底原上縣/志元五路軍民萬
户冀國公郝忠定哈尚巴圖爾墓在縣北二十里
忠定公乃元中書左丞郝天挺父有神道碑銘馬/志
郝公小字和尚北人淳質以小字行河東北路行
省以疾薨至元九年十一月𦵏三原縣修真卿長
孫里濁谷西原之新阡王磐撰/神道碑
贈兵部侍郎張世昌墓 在三原縣悌友村賈/志封涇
陽縣子張徳明墓亦在焉縣/志
[070-77b]
明王端毅恕墓 在三原縣西北二里正徳四年勅修
馬/志公墓在西園尚書府君墓次公所自卜地也李/東
陽撰神/道碑贈吏部尚書王彦成墓在北原王惟真王
仲智俱贈尚書墓俱在西園成化五年勅遣進士
蔡晟造縣/志
王康僖承裕墓 在恕墓左馮/志在端毅公墓東嘉靖
十九年勅修馬/志
馬光祿理墓 在三原縣西北五里馮/志嘉靖三十六
[070-78a]
年十月𦵏公於丁村塋雲岩翁之次薛應旂/撰墓志
雒侍郎昻墓 在三原縣北二里馮/志
温恭毅純墓 在三原縣西北五里馮/志子予知日知
自知祔賈/志
雒巡撫遵墓 在三原縣南五里賈/志
党光祿還醇墓 在縣南門外一里以守城死賜祭
𦵏縣/志
房郎中建極墓 在三原縣西南八里賈/志明末闖逆
[070-78b]
竊據闗右廹脇縉紳三原樞部房公建極走哭山
中絶粒而殁許孫荃白松/行詩小序
杜先生鶴齡墓 在三原北二十里賈/志順治丁酉十
二月𦵏於北郭新阡學者私諡曰孝𢎞先生顧夣/㳺撰
墓/志
趙孝子𢎞祚墓 𢎞祚事母以孝著殁𦵏三原縣北
敦倫/編
孫訓導逢吉墓 逢吉授平利訓導輕財敦義時有
[070-79a]
詩云施金不計王孫報應笑孟嘗三窟謀殁卜𦵏
三原縣東二十里祖塋艾陵/遺稿
王僉事徵墓 故進士僉憲王公不辱偽命死之時
甲申三月也李賊入闗羅致縉紳公懼不免手題
墓石曰明進士了一道人之墓張縉彦/撰墓志
本朝李中書彦□墓 彦□康熈丁夘舉人卒於癸巳
年至乙未年十一月卜𦵏於縣之北原新塋王心/敬撰
墓/志
[070-79b]
附迷/冡唐王都督湛墓湛晉陽人賜田鄠杜間為雍
州人以都督瀘濚溱沴四州軍事乞骸咸亨三年
薨於京師永崇里諡曰敏越文明元年陪𦵏獻陵
楊烱撰/神道碑
盩厔縣
周老子墓 在縣東南三十里水經注曰就水北經大
陵即此今吾老洞有老子首骨石函土封覆以屋
縣/志大陵世謂之老子陵昔李耳為周柱史以世衰
[070-80a]
入戎於此有冡事非經證然莊周著書云老耼死
秦失弔之是非不死之言水經/注老子入闗闗令尹
迎之終南説經有墓在此其説經後卒而尹喜之
徒𦵏之與馬/志
漢季將軍布墓 在縣西啞栢鎮西南三里縣/志
宋中大夫趙瞻墓 在盩厔縣西南五里馮/志有碑賈/志瞻
盩厔人卒𦵏城南四里塋地為耕者所侵殆盡碑
仆而泐僅有數十字可辨石墨/鐫華
[070-80b]
元王將軍寳寶墓 在盩厔縣西南十里有碑賈/志殁於
國事贈武徳將軍盩厔子有碑今碎縣/志
四女冡 在縣西十五里四女社兩兩相峙縣/志
姑嫂貞節冡 在縣東南南集賢里大小相聮雖失
其世代姓氏而冡尚髙廣擅數畝恐耕者没焉故
與四女冡並以疑傳縣/志
附迷/冡漢丁公墓在盩厔南十里昔髙祖斬丁公𦵏
於此其墓見存未知是否馬志○按襃城縣南三/十里亦有丁公墓在雍
[070-81a]
齒埧孤山頂賈志及漢中府志俱載之然/丁公斬於洛陽今洛陽東郭有丁公墓
渭南縣
周秦公子冡 在渭南縣北秦村相傳為秦公第三子
名號無考崇三丈餘周百數十步俗呼秦冡賈/志
五女冡 在秦村西北相傳其父母生五女無子五
女誓不嫁以養及父母殁五女竟不嫁里人賢之
於其𦵏處封為巨冡以風鄉人賈/志
漢蔡孝子順墓 在縣東南孝子村汝南人西漢末世
[070-81b]
亂盜起避地入長安遯處此里殁遂𦵏焉有元田
逺所撰墓碑縣/志順墓在縣東南一十里有碑在縣
東闗王廟馬/志
北魏孝武帝孝陵 孝陵在縣東南二十二里廣鄉原
崇六丈周一百二步石人虎尚存宋敏求/長安志永熙三
年崩殯於草堂佛寺十餘年乃𦵏雲陵北史魏/本紀西
魏孝武陵在今東原郭許里田村之東考長安志
富平亦載有後魏孝武帝陵
[070-82a]
唐王太師忠嗣墓 在縣東南廣鄉原北麓有神道碑
元載撰王縉書筆法精妙稍為樵牧所損萬厯中
崔尹邦亮移置西郭門外縣/志太師王忠嗣墓在縣
東十里有神道碑在大道傍馬/志
白尚書居易墓 在渭南縣東北一十五里與弟行
簡敏中三墓並列居易自為墓志馮/志居易以會昌
六年月日終於東都履道里私第春秋七十有五
以某年月日𦵏於華州下邽縣臨津里北原祔侍
[070-82b]
御僕射二先塋也白居易自/撰墓志府君髙祖諱建北齊
五兵尚書贈司空曾祖諱士通皇朝利州都督祖
諱志善朝散大夫尚衣奉御父諱温朝請大夫檢
校都官郎中公諱鍠字確鐘明經及第授河南府
鞏縣令大厯八年五月殁於長安權厝於下邽縣
下邑里元和六年孫居易始發䕶靈櫬遷𦵏於下
邽縣北義津鄉白居易撰鞏縣/令諱鍠事狀公諱季庚鞏縣府
君之長子明經出身檢校大理少卿兼襄州别駕
[070-83a]
貞元十年五月終於襄陽官舍元和六年十月嗣
子居易等遷䕶於下邽縣義津鄉北原從鞏縣府
君宅兆而合祔焉初髙祖贈司空有功於北齊詔
賜莊宅各一區在同州韓城縣至今存焉故自司
空而下都官郎中而上皆𦵏於韓城縣今以卜歸
不便遂改卜鞏縣府君及襄州别駕府君於下邽
縣義津鄉北原其西塋同兆域而異封樹盖從時
宜且叶吉也白居易撰襄州别駕諱季庚狀○按/此二狀則建及士通志善温諸墓俱
[070-83b]
在韓城特今已蕪没省郡諸志未載耳若鞏令鍠/别駕季庚暨居易墓則確在渭南無疑乃賈志云
居易墓一在藍田縣東/五十里厚子鎮謬矣
明孫侍郎𢎞墓 在渭南縣南三十里尹村東北府/志
南參政釗墓 在渭南縣北秦村教諭金墓在秦村
西南通判學仲知縣憲仲墓俱在秦村北岡賈/志
薛同知敬之墓 在渭南縣西南五里賈/志
李知州錦墓 在渭南縣東南龍尾坡賈/志
劉郎中汝靖墓 在渭南縣北新市村南賈/志
[070-84a]
鄭參議𢎞墓 在渭南縣城東南賈/志
南知府大吉墓 在渭南縣秦村西南賈/志
裴光祿紹宗墓 在渭南縣西南紹宗兵科給事中
贈光祿寺少卿馮/志
張知府羽墓 在渭南縣西北新市里賈/志
南副使逢吉墓 在渭南縣秦村西南賈/志
劉主事鳳池墓 在渭南縣郭許里田村賈/志
薛副使騰蛟墓 在湭水南原縣/志
[070-84b]
賀參議府墓 在渭南縣南㘭底村賈/志
王主事尚禮墓 在渭南縣西十里賈/志
孫府尹一正墓 在渭南縣西南里陽范村賈/志
孟侍郎重墓 在渭南縣東南豐原之麓賈/志
南參議軒墓 在渭南縣新市里賈/志
朱知府擢墓 在渭南豐慶里小屯西北賈/志
白知縣大用墓 在渭南縣湭西坊里賈/志
侯知府于魯墓 在渭南縣湭西坊里賈/志
[070-85a]
賈通判璵墓 在渭南縣湭西坊里賈/志
張知縣霈墓 在渭南縣大石鎮賈/志
秦副使鄰晉墓 在渭南縣西闗里賈/志
楊府丞光訓墓 在渭南縣湭西坊里賈/志
郭進士俊墓 在渭南縣東豐原賈/志
姜行人學文墓 在渭北閔村里縣/志
孫莊毅瑋墓 在渭南縣北五十里民地里賈/志
南尚書師仲墓 在渭南縣東北三十里倉渡鎮東
[070-85b]
北賈/志
南尚書居益墓 在渭南縣西二十里新市里賈/志
史光祿記事墓 在渭河北田市鎮東南縣/志
劉侍郎芳墓 在小石鎮東南縣/志
本朝王御史襄明墓 在豐原河干村城北縣/志
王侍郎承祖墓 在酒王村西官道傍縣/志
富平縣
秦王將軍翦墓 在富平縣東四十里旁列六冡相傳
[070-86a]
為六國圗書賈/志毎六月朔望墓若海市狀闗中陵/墓志
翦墓左六冡相傳為六國圗書毎嵗二月八日鄉
人望其墓若海市狀城郭依然車馬交錯其上豈
其地氣使然與縣/志
北魏孝文帝陵 後魏文帝陵陜西富平縣祭會/典在富
平縣東南三十里中華原上延昌公主陪𦵏賈/志
北周文帝成陵 在富平縣鳳凰山南宋太祖初建廟
於陵前趙孚碑記其事賈/志在縣西北一十三里宋/敏
[070-86b]
求長/安志太祖文皇帝魏恭帝三年冬十月甲申𦵏於
成陵周書文/帝本紀文帝元皇后魏恭帝三年十二月合
𦵏成陵文帝叱奴皇后建徳二年四月丁巳𦵏永
固陵周書皇后列傳○按叱奴氏永固陵雖史有/其文而志無其地要在富平左右今已無考
姑附/于此
唐中宗定陵 在富平縣龍泉山賈/志景雲元年十一月
己酉𦵏孝和皇帝於定陵唐書睿/宗本紀定陵在京兆富
平縣界文獻/通考在富平縣西北十五里龍泉山元和/志
[070-87a]
在縣西北周文鄉郭門村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
五里陪𦵏太子一節敏太子重俊公主五宜成長
寧成安定安王同晙永夀韋鐵宋敏求長安志○/按河南府志唐中
宗陵在偃師/縣治東者非
代宗元陵 在富平縣西北三十里檀山永閏鄉管
村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五里宋敏求/長安志大厯十四
年十月己酉𦵏睿文孝武皇帝於元陵唐書徳/宋本紀徳
宗立詔元陵務極優厚當竭帑藏奉用度峘諫曰
[070-87b]
臣伏讀漢劉向論山陵之戒良史咨欷何者聖賢
勤儉不作無益舜𦵏蒼梧弗變其肆禹𦵏會稽不
改其列周武𦵏畢陌無邱壠處漢文𦵏霸陵不起
山墳禹非不忠啟非不順周公非不悌景帝非不
孝其奉君親皆以儉觳為無窮計宋文公厚𦵏春
秋書華元為不臣桓魋為石槨夫子以為不如速
朽由是觀之有徳者𦵏薄無徳者𦵏厚章章可見
陛下仁孝切於聖心然尊親之義貴合於禮先帝
[070-88a]
遺詔送終之制一用儉約不得以金銀緣飾陛下
奉先志無違物若務優厚是咈顧命盭經誼臣竊
懼之今赦令甫下諸條未出望速詔有司從遺制
便詔答曰朕頃議山陵荒哀迷謬以違先㫖卿引
据典禮非惟中朕之失亦使朕不遺君親於患敢
不聞義而從奉以終始雖古遺直何以加焉令狐/峘傳
元陵在京兆富平縣界文獻/通考
順宗豐陵 在富平縣東北三十里金甕山馬/山元和
[070-88b]
元年七月壬寅𦵏至徳大聖大安孝皇帝於豐陵
唐書憲/宗本紀莊憲皇后王氏生憲宗元和十年崩𦵏豐
陵后妃/列傳豐陵在京兆府富平縣界文獻/通考在金甕山
通闗鄉修善義周公孫三村封内四十里下宫去
陵五里宋敏求/長安志
文宗章陵 在富平縣天乳山賈/志開成五年八月壬
戌𦵏元聖昭獻孝皇帝於章陵唐書武/宗本紀章陵在京
兆府富平縣界文獻/通考在縣西北二十里天乳山永
[070-89a]
門鄉洪波村封内四十五里下宫去陵三里陪𦵏
楊賢妃宋敏求/長安志
懿宗簡陵 在富平縣虎頭山賈/志乾符元年二月甲
午𦵏昭聖恭惠孝皇帝於簡陵唐書僖/宗本紀簡陵在京
兆府富平縣界文獻/通考在縣西北四十里紫金山會
善永閏兩鄉范村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七里宋/敏
求長/安志
彭王元則墓 在富平縣吕村原賈/志在縣南三十里
[070-89b]
縣/志
襄邑王神符墓 在彭王元則墓左賈志○按唐書/列傳元則神符
俱陪𦵏獻陵而獻陵即與富平南/界相接故二墓獨在富平界内也
魏氏墓 在縣北三十里西魏鎮縣志○按賈志縣/志俱云徵祖墓考
唐書本傳徵魏州曲城人闗中既非祖籍其祖/墓不應在秦不知賈志何據而云徵祖墓也
贈户部尚書符令竒墓 在富平縣薄臺川其子輔
國將軍璘從𦵏賈/志
李太尉光弼墓 在富平縣西北三十里其弟光進
[070-90a]
墓亦近焉馮/志縣西北覔子店有光弼墓墓碑神道
碑皆顔真卿書旁即太尉祠祠旁即光進墓縣/志
金陜西行省盖諒墓 在縣北三十里北吳邨縣/志
陜西行省李興墓 在縣北毛吳村縣/志
烏庫哩蘇克墓 在縣東三十里道賢鎮北縣/志
元王侍郎丙墓 在縣西北三十里莊里墓碑石柱無
恙縣/志
劉知府尚墓 在富平縣西北莊里賈/志
[070-90b]
劉知州允中墓 在富平縣西魏村賈/志
張郎中敏墓 在富平縣美原鎮北賈/志
明張尚書紞墓 敏之子在敏墓南三里賈/志在富平縣
東三十里紞吏部尚書馮/志有楊爵撰墓碑縣/志
楊忠介爵墓 在富平縣東北獨户村賈/志在富平縣
東北四十里爵御史贈光祿寺少卿諡忠介馮/志吏
部尚書胡松碑其墓曰闗西夫子楊伯修縣/志神道
一碑缺然道左余忝大吏何惜此寒山片石乎練/國
[070-91a]
事撰神/道碑
李叅議恕墓 在富平縣流曲堡東李村賈/志子中丞
宗樞𦵏墓東縣/志
梁府尹甫墓 在富平縣流曲堡北賈/志
孫恭介丕揚墓 在富平縣流曲堡北賈/志在縣西二
十里三里村王圗撰神道碑縣/志
朱中丞國棟墓 在富平縣西北賈/志
本朝孫總兵一鵾墓 在富平縣西五里
[070-91b]
賜祭𦵏賈/志
附疑/冡唐賈主簿島墓在富平縣大賈村墓碑栁公
權書賈志○按唐蘇綘撰賈島墓銘云君責授長/江縣主簿以會昌癸亥終於官舍以明年擇
安岳縣移風鄉南岡鑑戒錄島終於簿署墓在岳/陽山上岳陽普州地名也又李頻詩一官終遐徼
千山隔旅墳李洞詩旅𦵏新墳小歸魂故國遥曹/松詩已𦵏離燕骨難招入劍魂皆憫其逺𦵏於蜀
則島墓之在富/平者可疑矣
附迷/冡漢司馬欣墓在縣西二十五里章邯長史降
項羽封為塞王元和/志○北周孝閔帝靖陵武帝誅
[070-92a]
䕶後詔上諡曰孝閔皇帝陵曰靖陵北史周/本紀○明
帝昭陵世宗明皇帝武成二年詔曰𦵏日選擇不
毛之地因勢為墳勿封勿樹且厚𦵏傷生聖人所
誡朕既服膺聖人之教安敢違之崩𦵏於昭陵周/書
明帝/本紀明敬皇后獨孤氏二年四月崩𦵏昭陵明帝
崩與后合𦵏焉北史后/妃列傳○武帝孝陵髙祖武皇帝
宣政元年崩遺詔曰朕居處毎存菲薄䘮事資用
湏使儉而合禮墓而不墳自古通典隨吉即𦵏𦵏
[070-92b]
訖公除己未𦵏於孝陵周書武/帝本紀武帝阿史那皇后
隋開皇二年殂隋文帝詔有司備禮祔𦵏於孝陵
武帝李皇后隋開皇元年出俗為尼八年殂以尼
禮𦵏於京城南北史后/妃列傳○宣帝定陵宣皇帝大象
二年秋七月丙申𦵏定陵周書宣/帝本紀宣帝楊皇后隋
大業五年殂煬帝詔有司備禮祔𦵏於定陵宣帝
米皇后隋開皇元年出俗為尼六年殂以尼禮𦵏
於京城西北史后/妃列傳○周後主恭陵大定元年二月
[070-93a]
遜位於隋奉為介國公開皇元年五月殂諡為孝
靖皇帝𦵏恭陵北史周/本紀○拓㧞太保儉墓儉恒州
髙陸人天和四年薨詔贈太保遺令止依太祖陵
側無忘事君墩等兄弟並遵遺訓庾信撰/神道碑○唐李
薊公楷洛墓楷洛封薊郡開國公薨於靈州師次
明年詔𦵏於富平縣檀山原元子太尉光弼乾元
中以東諸侯三會於河再以駹髳濟於淮海天子
以府君積流仁慶追考功績發於簡書炎掌史之
[070-93b]
官也奉命為詞楊炎撰神道碑○按代宗陵在縣/西北三十五里檀山光弼墓即在
縣西北三十里是亦檀山原也其父楷洛未知同/塋與否而諸志止載光弼兄弟墓則楷洛墓迷矣
醴泉縣
隋齊國公髙熲墓 在醴泉東五十里馬/志
唐太宗昭陵 唐太宗陜西醴泉縣祭會/典在醴泉東北
四十里九山上陪𦵏諸王凡七蜀王愔趙王福
紀王慎越王貞嗣紀王澄曹王明蔣王惲陪𦵏公
主凡二十二清河晉國豫章新興蘭陵髙宻長樂
[070-94a]
遂安南平衡陽新城咸陽廣陽師道襄城長沙安
康臨川晉陽潯陽汝南常山陪𦵏妃嬪凡八鄭國
夫人紀國大妃常氏賢妃鄭氏趙國大妃楊氏彭
城夫人趙國妃熊氏才人徐氏竇卿姊陪𦵏宰相
凡一十三馬周岑文本崔敦禮李勣李靖溫彦博
蕭瑀髙士亷房𤣥齡魏徵許敬宗杜如晦長孫無
忌陪𦵏承郎三品凡五十三唐儉李大亮虞世南
姚思亷薛収孔頴達閻立本張俊𦙍褚亮房仁裕
[070-94b]
薛頤長孫璿盧赤松李震吳黑闥李正明江夏王
道宗李之芳瑯琊王沖零陵王俊臨淮公李規常
山公李清中山王琚楊恭仁襄武郡王琛西平王
安馬載杜正倫孔志亮孔惠元魏叔玉姜遐姜晦
姜簡長孫敞劉洪直裴藝蕭守業竇義節李弼司
馬謙竇庭蘭唐嘉會房光義房光敏房誕房佐馬
覬房回史幼□豆盧承業安康伯岑曼倩陪𦵏功
臣大將軍以下凡六十三尉遲敬徳秦叔寶段志
[070-95a]
𤣥程知節杜君綽丘行恭鄭仁泰劉𢎞基公孫武
達豆盧寛薛萬均周䕶仁李客師梁建方張仕貴
張大師張延師賀蘭整許洛仁梁仁裕姜確公孫
雅靖楊思訓元仲文王愔申進達李孟嘗薛仁貴
李承祖仇懐古薛咄摩蘇泥熟㧞野鐵賀㧞儼阿
史那忠李思摩阿史那道真阿史那社𠇍契苾
何力史大奈阿史那步真阿史那徳昌牛伯億王
波利史奕房先忠豆盧承基斛斯正貴尉遲寶林
[070-95b]
梁倣龔善元思賢段眘爽尉遲廵昱李蒜仇務廌
薛承慶康平徐定盛魯何道張阿難賈/志貞觀十一
年二月丁巳營九山為陵賜功臣宻戚陪塋地
及秘器唐書太/宗本紀貞觀二十三年八月庚寅𦵏文皇
帝於昭陵髙宗/本紀文徳順聖皇后長孫氏大漸與帝
决曰妾生無益於時死不可以厚𦵏願因山為壠
無起墳無用棺槨器以瓦木約費送終是妾不見
忘也及崩諡文徳𦵏昭陵因九山以成后志帝
[070-96a]
自著表序始末揭陵左上元中益謚文徳順聖皇
后后妃/列傳貞觀十八年帝謂侍臣曰昔漢家皆先造
山陵既達始終身復親見又省子孫經營不煩費
人功古者因山為墳此誠便事九山孤聳逈絶
因而旁鑿可置山陵處朕有終焉之理乃詔營山
陵於九山之上足容一棺而已務從儉約又佐
命功臣義深舟楫追念在昔何日忘之漢氏將相
陪陵又給東園秘器篤終之義恩意深厚自今以
[070-96b]
後功臣宻戚及徳業佐時者如有薨亡賜塋地一
所及賜以秘器使窀穸之時䘮事無闕凡功臣宻
戚請陪陵𦵏者聴之以文武分為左右而列墳髙
四丈已下三丈已上若父祖陪陵子孫從𦵏者亦
如之若宫人陪𦵏則陵户為之成墳凡諸陵皆置
留守領甲士與陵令相知廵警左右兆域内禁人
無得𦵏埋古墳則不毁之昭陵在京兆府醴泉縣
因九層峰鑿山南西深七十五步為𤣥宫山旁
[070-97a]
巖架梁為棧道懸絶百仞繞山二百三十步始達
𤣥宫門頂上亦起逰殿文徳皇后即𤣥宫後有五
重石門其門外於雙棧道上山起舍宫人供養如
平常及太宗山陵畢宫人亦依故事留棧道准舊
山陵使閻立徳奏曰𤣥宫棧道本留擬有今日今
既始終永畢與前事不同謹按故事惟有寢宫安
神供奉之法而無陵上侍衛之儀望除棧道固同
山岳上嗚咽不許長孫無忌等援引禮經重有奏
[070-97b]
請乃依奏貞元十四年命有司修葺陵寢以昭陵
先因火焚毁故詔百官詳議議者多云舊宫既被
火爇請移就山下或有議請修舊宫者上意亦不
欲移由是復以山上為定於是遣左諫議大夫平
章事崔損完修入陵使及司所計獻昭乾定泰五
陵各造屋三百七十八間橋陵一百四十間元陵
三十間惟建陵不復創造但修葺而已所緣陵寢
中帷幄牀蓐一事已上並令制置上親閲焉文獻/通考
[070-98a]
按昭陵附蟄通志載昭陵建陵圗一巻王方慶九
山記一巻及會要諸書今不見謹以舊新兩史
參之羣書詳而考焉諸王墓七蜀王愔蔣王惲越
王貞紀王慎趙王福曹王明越王貞子瑯琊王沖
起兵討武后父子俱死貞開元四年復爵土幼子
珍子謫嶺表數世不能歸開成中女孫女道士元
真持四世䘮歸求祔王塋紀王慎以貞故改氏虺
載以檻車謫巴州死於道子琮叡秀獻欽俱死琮
[070-98b]
子行休以三䘮歸陪𦵏昭陵中興初改封慎少子
鐵誠為嗣紀王後易名為澄曹王明永隆中坐太
子賢事徙黔州為都督謝祐逼殺景雲中陪𦵏昭
陵子俊嗣王此諸王一則也公主二十三長沙公
主降豆盧懐讓髙宻公主降長孫孝政後嫁把國
公段綸衡陽公主降阿史那社𠇍桂陽公主初降
趙慈景慈景討堯君素戰死更降楊師道改封長
廣公主四主皆神堯女襄城南平遂安長樂豫章
[070-99a]
臨川清河蘭陵晉安安康新興城陽新城普安晉
陽汝南常山皆太宗女内晉陽汝南常山早夭未
降城陽初降杜荷荷誅嫁薛瓘晉安降韋思安又
嫁楊仁輅南平嫁王敬直又嫁劉元意遂安嫁竇
逵又嫁王大禮新城降長孫詮又嫁韋正矩正矩
以主暴死伏誅主以皇后私𦵏昭陵旁襄城婿蕭
鋭清河婿程懐亮桂陽婿楊師道衡陽婿阿史那
社𠇍突厥酋長也此公主一則也妃嬪八紀國太
[070-99b]
妃韋氏趙國太妃楊氏越國太妃燕氏徐賢妃惠
餘不可考此妃嬪一則也宰相墓十有二皆佐命
功臣而以子祔父弟祔兄者如馬載周子也覬載
子也魏叔玉徵子也岑曼倩文本子也瑀子鋭以
尚主李客師李正明靖弟也此宰相一則也三品
丞郎墓五十有三唐儉李大亮孔頴達虞世南褚
亮姚思亷薛収閻立本皆文武之選張俊𦙍以經
授文皇又陳説天命者也如孔志亮則頴達子惠
[070-100a]
元則頴達孫而祔者也蕭守業鋭子也江夏王道
宗以功臨淮公子珍子瑯琊王沖及俊琚清皆王
孫也西平王安恭安之父襄武王琛孝恭之兄以
族以功也姜氏之祔也以皎寵也晦皎弟也李林
甫之舅也確者行本也遐者柔逺也皎父也簡祔
確故遐晦祔也太史令薛頤首占徳星秦分文皇
以九築紫府居之者也宗正卿李之芳蔣王孫
宗彦也蔡國公承祖之子也長孫敞無忌族也吳
[070-100b]
黑闥者吳廣也與程知節秦瓊同功征伐而與於
隠太子之功者也楊恭仁觀王孫師道兄也范陽
公盧赤松相承慶父同太原起義者也其餘或祔
祖父如諸房竇薛史不傳也此三品以下一則也
功臣大將以下尉遲秦劉程段佐命也公孫武達
杜君綽鄭仁泰與於六月四日之功者也尉遲寶
琳敬徳子也阿史契苾李思摩史大奈皆長而忠
勇者也丘行恭和之子有血戰功者也許洛仁世
[070-101a]
緒弟也元仲文李孟嘗薛萬均張大師延師皆名
將也薛仁貴集古碑跋云苗神容撰今碑亡而不
可考也此功臣一則也盖陪𦵏者以史傳所書為
正而其餘皆祔之祔也越紀曹諸王孫以死難而
得入先兆其餘將相子功臣子則大力者負之而
趨耳間有名爵存而史譜不著則闕之如夏五例
因為昭陵附蟄記以示後来者昭陵附/蟄圗説按妃王公
主將相陪𦵏共一百六十餘墓通考綱目陵圖邑
[070-101b]
乗俱已悉載惟取其有差誤者詳之通考載妃嬪
墓七而綱目註云八墓邑志亦是八墓内有竇卿
妹石塔未審何人而圗無之乃有先妃陸氏墓又
邑志韋氏作常氏趙國太妃燕氏作趙國熊氏俱
誤諸王七墓内有越王貞嗣然唐書止名貞通考
太宗十四子有楚王貞不書越王按貞始王漢後
徙原已乃封越疑通考誤貞善騎射涉文史為宗
室材垂拱四年起兵敗仰藥死未詳何時附𦵏也
[070-102a]
又有紀王澄墓考太宗子無名澄者惟有紀王慎
第七子名證神龍初以證嗣王澄或證之誤然未
附𦵏昭陵又考慎子七長續王東平餘琮叡秀獻
欽俱為武后所殺琮與二弟同死桂林開元四年
琮子行休始往迎以三䘮歸陪𦵏昭陵則昭陵當
有琮墓無證墓又有琮二弟墓今併名失之公主
墓二十一内程懐亮作元亮都尉唐義識作善識
通考與志皆誤長孫曦作長孫輝竇懐悊作懐整
[070-102b]
長孫沖止書孫冲劉元意作元懿城陽公主作咸
陽長廣公主作廣陽普安公主作晉陽晉陽反作
潯陽志誤甚多而長廣公主駙馬楊師道今刋去
楊字又誤為師道公主墓則舛甚矣安康公主駙
馬都尉通考載為獨孤彦雲志為獨孤音雲字似
誤然史止書獨孤謀意謀乃名彦雲字耶尤可疑
者韋正矩遇新城公主不以禮主暴薨詔三司推
治矩伏誅是矩為主罪人今合𦵏何謂也普安主
[070-103a]
初嫁韋思安再嫁楊仁裕襄城主初嫁蕭鋭後嫁
姜簡今仍與韋蕭合𦵏殊不可解其書之者誤耶
綱目註公主墓二十一通考止十八墓無汝南常
山晉陽三主墓邑志載之殊是其陪𦵏宰相通考
與昭陵圗皆無杜萊公墓綱目注邑志與闗中陵
墓志皆誤書萊公以貞觀四年三月薨爾時未議
山陵無因祔𦵏後人但以房杜同稱遂不及深考
耳又有洪州刺史吳黑闥圗志俱謬為劉黑闥劉
[070-103b]
為太宗所擒豈容埋骨於此圗又列衛公墓於房
墓下光上陵過公墓在烟霞洞西去山甚近與房
梁公墓地勢正並列墓作三山形而左一阜則畧
斷而不屬土人呼上三冡以李勣墓為下三冡㳺
景叔雅意刻圗廣傳而誤尚如是後世復何憑觀
九原哉勣墓與許洛仁尉遲鄂國程知節史大奈
諸武臣墓皆在陵南之東所謂文武分左右列亦
不盡然以上諸墓公主妃嬪大半在昭陵之東南
[070-104a]
山上俗曰亂冡坪又曰姑姑陵諸王圖不載無考
功臣宻戚俱在山下平地去陵逺者尚二十餘里
獨魏𤣥成墓在鳳凰山居陵西自馬鞍望之孤山
獨秀夾澗交流尚隔數里許當日陵封内周一
百二十里故爾廣逺陵墓志謂百餘人一山臆説
也斷碑有姜遐字柔逺確之子陵圖止有確墓通
考邑志又有姜逺墓或即遐悞脱柔字且姜皎姜
晦一家從祔不應無遐又無忌從父敞封平原郡
[070-104b]
公亦陪𦵏而圖無名即所云一百六十餘墓圖載
未百知所失多矣范文光/昭陵志按唐書貞觀十年十一
月庚寅𦵏文徳皇后於昭陵十一年二月丁巳營
九山為陵則是陵未營而后先𦵏陵之營因后
也陵有獻殿有後殿山巔亦有㳺殿今俱廢惟陵
北存石屋三楹六駿列於左右及貞觀中擒服諸
番君長頡利等十四人像琢石列之北司馬門内
今皆不完其周垣重門甬路諸故跡猶存也陪𦵏
[070-105a]
凡一百七十有七冡昭陵下宫太宗陵寢宫也在
九山陵之右腋後燬於火貞元十四年欲復置
山髙無水泉苦於供役廷臣集議移置瑶臺寺側
去陵一十八里今廢縣志冡按昭陵陪𦵏一百六/十餘 其間姓氏參錯位號
牴牾前人論之已詳然訖/不能定特備錄之以俟考
肅宗建陵 在縣正北三十里武將山縣/志廣徳元年
三月庚午𦵏文明武徳大聖大宣孝皇帝於建陵
唐書代/宗本紀建陵在京兆府醴泉縣界文獻/通考章敬皇后
[070-105b]
吳氏生代宗代宗即位追尊為皇后上諡合𦵏建
陵啟故窆貌澤若生衣皆赭色后妃/列傳在縣東北武
將山修文鄉劉村下宫去陵五里陪𦵏功臣一尚
父汾陽郡王郭子儀宋敏求/長安志建中二年詔故尚父
子儀斂以衮冕贈太師陪𦵏建陵舊令一品墳髙
丈八詔特加十尺及𦵏上御安福門臨哭送之舊/唐
書郭子/儀傳
明文教諭清墓 在醴泉縣東北賈/志
[070-106a]
張處士敬墓 在醴泉縣北一里賈/志
袁侍郎澤墓 在醴泉縣龍泉里賈/志
茍侍御好善墓 在醴泉縣東北賈/志
附迷/冡李汧公懐讓墓懐讓成紀人封汧國公廣徳
元年九月薨於華州軍府即以其年十月陪𦵏建
陵旌勲臣也常衮撰墓志○按省郡邑諸志俱云/陪𦵏止郭子儀則懐讓之墓久迷矣
[070-106b]
陜西通志巻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