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0 陝西通志-清-劉於義 (WYG)


[038-1a]
欽定四庫全書
 陜西通志巻三十八
  屯運二附考歴代屯田/ 漕運/
 屯田
漢武帝元鼎六年上郡西河等處開田官斥塞卒六十
 萬人戍田之漢書食/貨志師古曰開田始開屯田也本志/注
後漢世祖建武四年馬援家屬隨隗囂質子恂歸雒陽
 居數月而無它職任援以三輔地曠土沃而所將賓
[038-1b]
 客猥多乃上書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許之後漢書/馬援傳
順帝永建四年僕射虞詡上疏曰雍州厥土惟上且沃
 野千里穀稼殷積夫棄沃壤之饒損自然之財不可
 謂利書奏帝乃復三郡激河浚渠為屯田省内郡費
 計歲一億文獻/通考
後主建興十二年亮悉大衆由斜谷出據武功五丈原
 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以前者數出皆以運糧不
 繼使已志不伸乃分兵屯田為乆駐之計耕者雜於
[038-2a]
 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蜀志諸/葛亮傳
晉武帝初扶風王駿為鎮西將軍都督雍梁等州勸督
 農桑與士卒分役已及僚佐並將帥軍士等人限田
 十畝具以表聞詔遣普下州縣使各務農事晉書扶/風王駿
 傳/
北魏太祖登國九年春三月使東平公元儀屯田於河
 北五原至於稒陽稒陽在榆/林衛東北塞外魏書太/祖本紀
唐𤣥宗開元八年同州刺史姜師度派洛灌朝邑河西
[038-2b]
 二縣閼河以灌通靈陂收棄地二千頃為上田置十
 餘屯帝幸長春宫嘉其功詔褒美唐書姜/師度傳九月詔曰
 昔史起溉漳之䇿鄭國鑿涇之利自兹厥後聲塵缺
 然同州刺史姜師度識洞於微智研未兆匪躬之節
 所懐必罄奉公之道知無不為頃職大農首開溝洫
 歲功猶昩物議紛如縁其忠欵可嘉委任仍舊暫停
 九列之重假以六條之察白藏過半續用斯多食乃
 人天農為政本朕故兹巡省不憚祁寒將申勸䘏之
[038-3a]
 懐特冒風霜之弊今原田彌望𤱶澮連屬由来榛棘
 之所遍為秔稻之川倉庾有京坁之饒關輔致畝畬
 之潤本營此地欲平人民百姓未閑三農虚棄以官
 令開發冀令遞相教誘功既成矣思與之共其屯田
 内先有百姓挂籍之地比来召作主亦量准頃田割
 還其官屯熟田如同州有貧下欠地之户自辦工力
 能營種者准數給付餘地且依前官取師度以功特
 加金紫光禄大夫賜帛三百疋册府/元龜二十九年十一
[038-3b]
 月十七日勅新豐朝邑屯田令長春宫使檢校會/要
 寳八年屯田收榖關内得五十六萬三千八百一十
 石通/典天下諸州屯關内道二百五十八六/典
徳宗建中三年宰相楊炎請置屯田於豐州受降/城地發關
 輔民鑿陵陽渠以增溉京兆尹嚴郢嘗從事朔方知
 其利害以為不便疏奏不報郢又奏五城舊屯其數
 至廣以開渠之糧貸諸城約以冬輸又以開渠功直
 布帛先給田者據估轉穀如此則關輔免調發五城
[038-4a]
 田闢比之浚渠利十倍也時楊炎方用事郢議不用
 而陵陽渠亦不成唐書食/貨志貞元三年募戍卒屯田京
 西上問李泌以復府兵之䇿對曰今歲卒戍京西者
 十七萬人計歳食粟二百四萬斛今粟斗直錢百五
 十為錢三百六萬緡國家比遭饑寒經費不充就使
 有錢亦無粟可糴未暇議復府兵也上曰然則亟減
 戍卒歸之如何對曰陛下誠用臣言可不減戍卒不
 擾百姓糧食皆足府兵亦成上曰果能如是何為不
[038-4b]
 用對曰此須急為之過旬日則不及矣上問其計泌
 曰吐蕃久居原蘭之間以牛運糧糧盡牛無所用請
 發左藏惡繒染為綵纈因党項以市之計十八萬疋
 可致牛六萬餘頭命諸冶鑄農器糴麥種分賜沿邊
 軍鎮募戍卒耕荒田而種之約麥熟倍償其種其餘
 據時價五分増一官為糴之来春種禾亦如之關中
 土沃久荒所收必厚戍卒獲利耕者浸多糴價必賤
 名為増之而實比今歳所減多矣且邊地官多闕請
[038-5a]
 募人入粟以補之可足今歲之糧上皆從之因問曰
 卿言府兵亦集如何對曰舊制戍卒三年而代今既
 因屯田致富則安於其土必不思歸及其將滿下令
 有願留者即以所開田為永業家人願来者本貫給
 長牒續食而遣之不過數畨則戍卒皆土著乃悉以
 府兵之法理之是變關中之疲敝為富强也上喜曰
 如此天下無復事矣泌曰未也臣能不用中國之兵
 使吐蕃自困上曰計將安出對曰臣未敢言之俟麥
[038-5b]
 禾有效然後可議也既而戍卒應募願耕屯田者什
 五六名臣/奏議
憲宗元和中以韓重華為振武京西營田和糴水運使
 募人為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畝就高為堡
 東起振武西逾雲州極於中受降城凡六百餘里列
 栅二十墾田三千八百餘頃歲收粟二十萬石省度
 支錢二千餘萬緡唐書食/貨志
文宗太和四年六月左右神䇿軍奏當軍於鳯翔扶風
[038-6a]
 縣營田採造寳雞縣採造斜谷南山吴山寳雞扶風
 營田共四所各請鑄印並可之册府/元龜太和末邠寧節
 度使畢諴募士開營田歲收三十萬斛省度支錢數
 百萬緡唐書食/貨志
宋仁宗天聖四年陜西用兵詔轉運使度隙地置營田
 以助邊計又假同州沙苑監牧地為營田而知永興
 軍范雍括諸郡牛頗煩擾未幾遂罷宋史食/貨志慶歴元
 年九月置陜西營田務仁宗/本紀范仲淹大興屯田於陜
[038-6b]
 西文獻/通考皇祐元年詔減陜西兵屯内地以省邊費通/鑑
 陜西興置營田本欲助邊以寛民力除沿邊空閒膏
 腴地土可以開墾外其近裏州縣官吏不能體朝廷
 之意將逺年瘠薄無人請佃逃田抑勒近隣人户分
 種或令送納租課自来人户租佃官地每畝出課不
 過一二斗今勒令分種每畝須收數斗致貧户輸納
 不前自用兵以来人户科率勞弊已業尚多荒廢實
 無餘力更及營田所出租課多包虚送納况今歳灾
[038-7a]
 旱尤甚理當優䘏臣等欲乞陜西近裏州軍營田一
 切廢罷如原係租田令依舊額出課如逺年瘠薄逃
 田税重無人佃者即減定税額召人請佃范文正/公集
神宗熙寧五年知延州趙卨乞根括閒田及募弓箭手
 詔如其請行之時陜西曠土多未耕屯戍不可撤逺
 方有輸送之勤卨請募民耕以紓朝廷憂詔下其事
 經畧安撫使郭逵言懐寧砦新得地百里已募弓箭
 手無閒田可耕卨又言之遂括得地萬五千餘頃募
[038-7b]
 漢蕃兵幾五千人為八指揮詔遷卨官賜金帛宋史/食貨
 志/初鄜延地皆荒瘠占田者不出租賦倚為藩蔽寳
 元後用兵凋耗殆盡其曠土為諸酋所有卨因詔問
 曰徃時汝族户若干今皆安在對大兵之後死亡流
 散其所存止此卨曰其地存乎酋無以對卨曰聽汝
 自募丁家使占田充兵若何吾所得者人耳田則吾
 不問也諸酋皆感服歸募悉補亡籍又簡括境内公
 私閒田得七千五百餘頃募騎兵萬七千神宗聞而
[038-8a]
 嘉之趙卨/傳元豐五年知太原府呂惠卿嘗上營田疏
 曰今葭蘆米脂裏外良田不啻一二萬頃夏人名為
 真珠山七寳山言其多出禾粟也若耕其半則兩路
 新砦兵費已不盡資内地况能盡闢之乎前此所以
 不敢進耕者外無捍衛也今於葭蘆米脂相去一百
 二十里間各建一砦又其間置小堡鋪相望則延州
 之義合白草與石州之吴堡尅明以南諸城砦千里
 邊面皆為内地而河外三州荒閒之地皆可耕闢以
[038-8b]
 贍軍用又通葭蘆之道於麟州之神木其通堡砦亦
 如葭蘆米脂之法而横山膏腴之地皆為我有矣七
 年惠卿雇五縣耕牛發將兵外䕶而耕新疆葭蘆吴
 堡間膏腴地號木瓜園者凡得地五百餘頃麟州豐
 州地七百三十頃弓箭手與民之無力及異時兩不
 耕者又九百六十頃惠卿自謂所得極厚可助邊計
 乞推之陜西八年樞密院奏去年耕種木瓜園凡用
 將兵萬八千餘人馬二千餘匹費錢七千餘緡穀近
[038-9a]
 九千石糗糒近五萬斤草萬四千餘束又保甲守禦
 費緡錢千三百米石三千二百役耕民千五百雇牛
 千具皆彊民為之所收禾粟蕎麥萬八千石草十萬
 二千不償所費又借轉運司錢穀以為子種至今未
 償増入人馬防拓之費仍在年計之外慮經畧司来
 年再欲耕種乞早約束詔諭惠卿毋蹈前失河東進
 築堡砦自麟石鄜延南北近三百里地土悉募廂軍
 配卒耕種免役食貨/志
[038-9b]
高宗紹興五年十二月詔吴玠於梁洋成鳯等州措置
 官莊屯田六年九月以川陜宣撫吴玠於興元洋州
 治廢堰營田六十莊計田八百五十四頃歳收二十
 五萬石以助軍儲賜詔奬諭焉宋史食/貨志吴玠平蜀以
 軍儲不繼治褒城堰為屯田民謂不便因郭大中言
 約中其數使民自耕而歲入多於屯田續文獻/通考七年
 玠與敵對壘常恐逺餉勞民屢節浮費益治屯田歲
 收十萬斛又調戍兵命梁洋守將治堰民知灌溉可
[038-10a]
 恃願歸業者數萬家宋史吳/玠傳
金宣宗元光元年正月壬辰詔徙中京唐鄧商虢許陜
 等州屯軍及諸軍家屬赴京兆同華就糧屯金史宣/宗本紀
元初海内既一内而各衛外而行省皆立屯田以資軍
 餉陜西等屯則因地之宜而肇為之未嘗遺其利續/文
 獻通/考渭南縣屯田一千二百二十二頃有竒臨潼縣
 屯田一千二十頃有竒涇陽縣屯田一千二十頃有
 竒盩厔縣屯田九百四十三頃有竒鳯翔縣屯田九
[038-10b]
 十頃有竒延安路屯田四百八十餘頃元史地/理志
世祖中統二年十月詔鳯翔府種田户隷平陽兵籍毋
 令出征務耕屯以給軍餉十二月命陜西行中書省
 給綏徳州等處屯田牛種農具三年十月詔鳯翔府
 屯田軍隷兵籍屯田鳯翔至元元年八月發萬户舒
 穆嚕濟濟哩所部千人赴商州屯田元史世/祖本紀六年十二
 月帝命察球爾率兵徃鳯州等處立屯田總管府俊竒/傳
 七年以李徳輝為安西王相徳輝至視瀕涇營牧故
[038-11a]
 地可得數千頃起廬舍疏溝澮假牛種田具與貧民
 二千家屯田其中歲得粟麥蒭藁萬計續文獻/通考十一
 年初立陜西河渠營田使司安置屯田長安志/圗説正月
 以安西王府所管編民二千户立櫟陽涇陽終南渭
 南屯田十五年十二月鴨池等處招討使竒徹所領
 南征新軍不能自贍者千人命屯田於京兆十八年
 冬十月命安西王府協濟户及南山隘口軍於安西
 延安鳯翔六盤等處屯田増陜西營田糧十萬石元/史
[038-11b]
 世祖/本紀陜西等處萬户府十九年二月以盩厔南係官
 荒地發歸附軍立孝子林張馬村軍屯二十年以南
 山把口子巡哨軍人八百户於盩厔之杏園莊屯田
 為户孝子林屯三百一户張馬村屯三百一十三户
 杏園莊屯二百三十三户為田孝子林二十三頃八
 十畞張馬村七十三頃八十畞杏園莊一百一十八
 頃三十畞貴齊延安總管府十九年以拘收贖身放
 良穆爾齊及漏籍户計於延安路特黙齊草地屯田
[038-12a]
 為户二千二十七為田四百八十六頃兵/志二十三年
 陜西行省言延安置屯田鷹坊總管府其和斯巴哈
 軍逃散者皆入屯田今復供秦王阿南達所部阿黒
 達實飼馬及輸他賦有㫖皆罷之其不悛者罪當死
 二十四年六月以陜西邠乾及安西屬縣閒田立屯
 田總管府置官屬秩三品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八年陜
 西屯田四十八終南九屯懷數屯皋平屯忠力屯曲/泉屯樂成屯利澤屯奉上
 屯欒村屯/安化屯渭南一十六屯懷徳屯懷仁屯豐濟屯善/&KR0159屯潤澤屯永便屯皂角
[038-12b]
 屯亭利屯信陵屯嚴應屯南金屯安陽/屯安慶屯南永壽屯北永壽屯邰陽屯涇陽九屯豐/閏
 屯里仁屯昭義屯富安屯永昌屯/廣備屯仁受屯安信屯華原屯櫟陽九屯歸厚屯/安仁屯
 安業屯豐樂屯萬全屯廣盈/屯阜盈屯大有屯安陵屯平涼五屯今隷/甘省共户四
 千八百九十二地五千六百六十四頃一十二畝六
 分零内荒閒地一千六百八十/七頃九十七畝二分零農器二千二百三十
 三副八分五釐牛二千二百零九具一隻九分每牛/一具
 以十二分為率撥地二頃納粟麦五十石内大麥二/十石小麥二十石粟十石草一百束牛一隻者地數
 以下皆減半牛三隻以上各隨其/分數以増之 長安志屯田圖説二十九年三月樞
[038-13a]
 密院臣奏延安鳯翔京兆三路籍軍三千人僧格皆
 罷為民今復其軍籍屯田六盤從之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九
 年以安西王所管編民立櫟陽等處屯田又立鳯翔
 屯田三十年更為民屯為户鳯翔一千一百二十七
 户櫟陽七百八十六户後存六百五十户涇陽六百
 九十六户後存六百五十八户終南七百七十一户
 後存七百一十三户渭南八百一十一户後存七百
 六十六户為田鳯翔九十頃一十二畞櫟陽一千二
[038-13b]
 十頃九十九畞涇陽一千二十頃九十九畞終南九
 百四十三頃七十六畝渭南一千二百二十二頃三
 十一畞兵/志三十年商挺為安西王相許楫言京兆之
 西荒野數千頃宋金皆嘗置屯如募民立屯田歲可
 得穀給王府之需挺以其言入對三年屯成果獲其
 利續文獻/通考
武宗至大元年陜西屯糧九萬三千六百七十九石二
 斗九升一合六勺草三十一萬三千七百九十束長/安
[038-14a]
 志圖/説四年十一月辛丑命延安鳯翔安西軍屯田紅
 城者還陜西屯田元史武/宗本紀
順帝至正二年陜西屯糧數除優免事故逃亡等户外
 共七萬二千六百五十九石七斗八升二合三勺四
 抄内大麥二萬六千七百二十五石二斗零四合小
 麥二萬六千六百八十二石五斗一升八合七勺四
 抄粟一萬七千二百九十七石四斗八合白米八百
 一十四石五斗二升四合糜子一百五十五石零四
[038-14b]
 升五合九勺粳米五十石八斗八升二合糯米九百
 三十四石一斗九升九合七勺草二十九萬一千五
 百一十三束長安志/圖説二十二年正月仍命察罕特穆
 爾屯糧於陜西元史順/帝本紀
明太祖洪武四年詔陜西等屯田三年後每畝收租一
 斗二十年令陜西屯軍五丁抽一税糧照民田例又
 令屯軍種田五百畝者歲納糧五十石續文獻/通考二十
 六年定凡屯種合用牛隻設或不敷即便移文取索
[038-15a]
 若官廏數多差人發遣如果路途窵逺此間地方出
 産可以收買務在公私兩便就給官價民間買用其
 孳生數目每歲年終通報陜西都使共牛二萬七千
 四百六十七隻水牛四十六隻黄牛二萬六千六百
 八十三隻犏牛七百三十八隻明會/典陜西都司並所
 屬衛所屯田共二萬九千四百四十四頃二十二畝
 零圖書/編
成祖永樂五年令陜西按察司増置僉事二員盤量屯
[038-15b]
 糧明會/典
宣宗宣徳二年令巡按陜西監察御史兼理屯田明會/典
 四年令陜西都司並直隷衛所開墾田土每畝歲納
 舊鈔三十貫菜地每畝果樹每十株歲納舊鈔五十
 貫候鈔法通止世法/録
英宗正統元年奏准陜西旗軍餘丁所種屯田五十畝
 之外每畝納糧五升續文獻/通考二年添設陜西按察司
 僉事一員提督屯田令陜西每軍正糧免上倉止徵
[038-16a]
 餘糧六石明㑹/典四年命陜西沿邊空閒之處許官軍
 户下人丁儘力耕種免納籽粒續文獻/通考五年閏十一
 月題准取延安綏徳二衛屯田餘丁及本處守備軍
 餘於寨堡附近給田耕種量納草束以備補助俱聽
 協贊軍務副使陳斌提督比較世法/錄七年減延綏等
 處屯田軍籽粒每百畝歲納六石者止納四石又減
 延綏等處屯田籽粒每百畝歲納八石十年添設陜
 西按察司副使一員専一提督水利及屯田明㑹/典
[038-16b]
憲宗成化二年令陜西都行二司各衛所軍士餘丁不
 該輪班在營者每人採草一百二十束各於官場上
 納續文獻/通考六年令陜西延綏等處屯田每軍百畝徵
 草二束九年令榆林以南招募軍民屯田每一百畝
 於鄰堡上納籽粒六石明㑹/典都御史余子俊奏築邊
 牆開設榆林衛墾屯田以守邊子俊受命至延綏相
 度邊地東起清水營紫城砦西至花馬池每二三里
 為敵臺砦崖連比不絶又於中空築短牆横一斜二
[038-17a]
 如黻月狀以為偵敵避箭之所凡為堡十二崖砦八
 百有竒墩九十有五凡兩月而功畢又請即榆林堡
 置衛以逋兵當勾及戍南土者之子孫益之凡内邊
 曠土皆墾為屯田歲獲數萬石登壇/必究十三年五月户
 部尚書楊鼎等㑹議邊方事宜延慶綏三衛原有屯
 田一萬一百餘頃每軍一名該地一頃共納籽粒五
 萬六千餘石穀草七萬九千餘束以供邊用年乆多
 弊乞行陜西都布按三司各堂上官親詣其地勘量
[038-17b]
 明白編成册本送官備照每屯軍給與印信繇帖收
 執上從之世法/録
孝宗𢎞治四年三月先是陜西榆林衛有土兵以助軍
 有户丁屯種以養兵其後户丁有逃回原籍者苦官
 司勾擾之累議者欲聽從其便勿令勾擾下鎮巡等
 官議謂土兵户丁耕守兩便彼此相資若逃者不究
 恐邊務漸廢宜將逃歸者免原籍本户糧差一年在
 屯逋租亦暫蠲之待秋成後有司仍遣還衛屯種其
[038-18a]
 衞所但令移文原籍查取勿輒遣人勾擾户部覆奏
 從之世法/録
武宗正徳時顔頤夀以大理少卿委查延慶諸務時劉
 瑾立法查糧各邊衞屯田欲有增益及查軍欲三丁
 抽一為正軍又以官銀散給軍民每四錢責運邊糧
 一石每二分五釐責納邊草一束賦重法嚴人不堪
 命頤壽不阿徇風㫖顧一切以寛大處之邊方賴以
 䕃庇賈/志
[038-18b]
世宗嘉靖初陜西軍衛户一十五萬五百五十四口三
 十五萬二千九百六十三屯地一十二萬二千三百
 五頃六十三畝一分五毫屯糧九萬六千六百三十
 二石三斗九升一勺二抄屯草八十五萬九千六百
 九十三束西安府軍衛户一萬五千七百六十八口
 三萬九千九百一屯地二萬七千二百三十九頃九
 十七畝三分四釐八毫屯糧一十六萬九千一百九
 十一石五斗六升一合九勺屯草二十萬六千一百
[038-19a]
 九十一束地畝銀二千六百五十九兩九錢潼關衛
 户七千八百四十口一萬六千七百屯地二千七百
 二十九頃六十一畝三分一釐二毫五絲屯糧一萬
 六千三百七十七石六斗七升八合七勺五抄七撮
 地畝銀二百四十八兩五分鳯翔府官軍户八百二
 十六口二千一百二十屯地一千九十三頃五十一
 畝六分七釐屯糧八千五百九石六升五合屯草一
 萬三千五百一束地畝銀一百四十六兩五錢漢中
[038-19b]
 府軍衛户九百二十六口三千六十七屯地一千七
 十五頃一十三畝三分五釐八毫屯糧六千四百五
 十石八斗一合四勺五抄屯草七千三百八十二束
 地畝銀九十六兩寧羌州軍衛户一千八百五十三
 口一萬二千五百一十三屯地二千三百七十一頃
 七十一畝一分屯糧一萬四千二百三十石二斗六
 升七合屯草二萬一千三百四十五束地畝銀二百
 三十七兩一錢七分沔縣軍衛户一百五十九口三
[038-20a]
 百五十八屯地二百六十二頃五十五畝八分六釐
 屯糧一千五百七十五石三斗五升二合屯草二千
 三百六十三束地畝銀二十三兩一錢二分延安府
 軍衛户二千七百八十一口四千三百四十屯地三
 千五十三頃八十三畆屯糧一萬四千三百三十石
 屯草二萬一千二百八十三束地畝銀五百九十八
 兩八錢七分綏徳州軍衛户一萬七千五百口二萬
 六千五百五十屯地六千六百九十八頃四十畝屯
[038-20b]
 糧一萬七千八百一十四石屯草二萬七百八十二
 束地畝銀二百九十六兩九錢一分榆林衛户屯丁
 五千五口百七十三屯地二萬七千九百六十五頃
 屯糧三萬三千五百六十八石屯草五千束地畝銀
 五百五十九兩三錢馬/志十三年題准陜西地方如有
 屯田為軍職人等買種代種者悉照紅牌事例問罪
 續文獻/通考
穆宗隆慶元年陜西都御史楊巍奏屯田給種徵税别
[038-21a]
 無差役不得比民田詔蠲之例宜行各邊如舊輸納
 詔可續文獻/通考
神宗萬厯十一年議准陜西延鎮丈出荒田但不在屯
 田舊額之内者俱聽軍民隨便領種永不起科各邉
 但有屯餘荒地堪墾者俱照例行世法/録萬厯末榆林
 衛屯田除荒地一千八百四十二頃零實存地三萬
 六千一百一十七頃二十九畝零増糧六千八百六
 十一石五斗零其實徵糧四萬一千四百二十石四
[038-21b]
 斗三升零増均徭銀一千八百五十二兩四錢零増
 九釐銀一百四十兩五錢延綏/鎮志興安州屯田二百五
 十一頃七十七畝屯糧二千四百三十三石九斗屯
 草三千六十六束賈/志
熹宗天啓初新定雜項陜西衛所屯田等銀共九萬七
 千八百二十五兩四錢二分二釐五毫一絲八忽四
 㣲世法/録
 漕運倉庾附/
[038-22a]
夏雍州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㑹于渭汭夏書/禹貢正義
 曰地理志云積石山在金城河關縣西南羌中龍門
 山在馮翊夏陽縣北胡渭曰按漢河關縣在今陜西
 西寧衛西南塞外夏陽今西安府韓城縣也雍之西
 北境逺近不同各從其便以至龍門不盡由積石其
 曰浮於積石者舉逺以該近耳㑹於渭汭者言出渭
 之舟逆流而上與浮河之舟相㑹於渭水之北今韓
 城縣北龍門山南是其地也渭汭在河之西岸華隂
[038-22b]
 朝邑韓城之地皆是也東與蒲州榮河分水此言雍
 之貢道故特以西岸言之韓汝節云今蒲州舜所都
 也渭水之北今朝邑縣南境渭水至此東入河折而
 北三十里即蒲州故舟皆㑹於渭北今按北船出龍
 門至榮河縣北汾水入河處便當東轉泝汾無縁更
 順流而下至朝邑與南船㑹也且禹告成當堯時帝
 都平陽距蒲阪三百餘里韓城北連龍門東對汾口
 南北貢船相㑹當在其間曷為引蒲州以證乎禹貢/錐指
[038-23a]
公劉乃積乃倉乃裹餱糧于橐于囊詩經/大雅公劉為夏人
 迫逐之故不忍鬬其民乃裹糧食於囊橐之中棄其
 餘而去箋/
漢高祖初酈生説齊王曰蜀漢之粟方船而下史記酈/食其傳
 索隠曰方船謂並舟也本傳/注劉敬説帝都關中張良
 曰關中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
 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
 委輸敬説是也留侯/世家二年蕭何守關中計户口轉漕
[038-23b]
 給軍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運關
 中給食不乏蕭相國/世家七年二月蕭何治未央宫立太
 倉漢書高/祖本紀高帝時漕轉山東粟以給中都官歲不過
 數十萬石史記平/凖書索隠曰説文云漕水轉穀也一云
 車運曰轉水運曰漕中都猶都内也皆天子之倉府
 以給中都官者即今太倉以積官儲者也平凖/書注長安
 西渭北石徼西有細栁倉東有嘉倉三輔/黄圖如淳曰長
 安圖細栁倉在渭北近石徼漢書文/帝紀注
[038-24a]
武帝建元中漢興七十餘年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
 露積於外居官者以為姓號漢書食/貨志貨殖傳倉氏庾
 氏是也志/注元光中大司農鄭當時言異時關東漕粟
 從渭中上度六月而罷而漕水道九百餘里時有難
 處引渭穿渠起長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餘里徑易
 漕度可令三月罷而渠下民田萬餘頃又可得以溉
 此損漕省卒而益肥關中之地得穀天子以為然令
 齊人水工徐伯表悉發卒數萬人穿漕渠三歲而通
[038-24b]
 通以漕大便利史記河/渠書天子既益置左右輔諸官益
 新置多徙奴婢衆下河漕度四百萬石索隠曰度/猶運也
 官自糴乃足平凖/書人有上書欲通褒斜道正義日括/地志云褒
 谷在褒城縣北五十里斜水源出褒城縣西北九十/八里衙嶺山漢書溝洫云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以
 行/船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張湯湯阿其事因言抵蜀從
 故道正義曰括地志云鳯州兩當縣/本漢故道縣也在州西五十里故道多阪回逺
 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
 皆可以行船漕漕從南陽上沔入褒褒之絶水至斜
[038-25a]
 間百餘里以車轉從斜下下渭如此漢中之穀可致
 山東從沔無限正義曰無限言多也山束/謂河南山南江南淮南等便於砥柱
 之漕天子以為然拜湯子卬為漢中守發數萬人作
 褒斜道五百餘里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河/渠
 書/元封元年置平凖於京師都受天下委輸索隠曰/大司農
 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均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買之平賦以相凖輸歸於京都故命曰平準
 桑𢎞羊請令吏得入粟補官及罪人贖罪令民能入
 粟甘泉各有差以復終身不告緡他郡國各輸急處
[038-25b]
 而諸農各致粟山東漕益歲六百萬石一歲之中太
 倉甘泉倉滿邊餘穀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於是𢎞
 羊賜爵左庶長黄金百斤平凖/書
宣帝本始四年正月詔丞相以下至都官令丞入穀輸
 長安倉助貸貧民漢書宣/帝本紀五鳯中歲數豐穰穀至石
 五錢農人少利大司農中丞耿壽昌善為算能商功
 利得幸於上奏言故事歳漕關東榖四百萬斛以給
 京師用卒六萬人宜糴三輔𢎞農河東上黨太原郡
[038-26a]
 穀足供京師可以省關東漕卒過半天子從其計漕
 事果便夀昌白令邊郡皆築倉以穀賤時増其價而
 糴以利農穀貴時減價而糶以贍貧民名曰常平倉
 民便之上乃下詔賜夀昌爵關内侯食貨/志
安帝元初二年虞詡為武都太守先是運道艱險舟車
 不通驢馬負載僦五致一廣雅曰僦賃也言用/五石賃而致一石也詡乃
 自將吏士按行川谷由沮至下辨數十里皆燒石剪
 木開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傭者於是水運通利歲
[038-26b]
 省四千餘萬後漢書/虞詡傳
後主建興九年諸葛亮復出祁山始以木牛運十年休
 士勸農於黄沙作流馬木牛十一年冬使諸軍運米
 集於斜谷口治斜谷邸閣邸閣倉/廩之名十二年春二月悉
 大衆由斜谷出始以流馬運蜀/志
北魏明帝正光末三門都將薛欽上言計京西水次汾
 華二州並各郡年常綿絹及貲麻皆折公物雇車牛
 送京道險人敝費公損私畧計華州一差官酬絹八
[038-27a]
 疋三丈九尺别有私民雇價布六十匹餘州郡逺近
 應不減今求車取雇絹三匹匹市材造船計船一艘
 舉十三車車取三匹合有三十九匹雇作手并匠及
 船上雜具食直足以成船計一船剰絹七十八匹布
 七百八十疋又租車一乘官格四十斛成載私民雇
 價逺者五斗布一疋近者一石布一疋凖其私費一
 車布逺者八十匹近者四十匹造船一艘計舉七百
 石凖其雇價應有一千四百匹今取布三百匹造船
[038-27b]
 一艘並船上覆治雜事計一船有剰布一千一百匹
 華州去河不滿六十里令計程依舊酬價車送船所
 船運公私兩便詔從之魏書食/貨志
隋文帝開皇三年以京師倉廩虚議備水旱詔於蒲陜
 等水次十三州募運米丁衞州置黎陽倉洛州置河
 隂倉陜州置常平倉華州置廣通倉轉相灌注漕關
 東及汾晉之粟以給京師又於河西勒百姓立堡營
 田積穀京師置常平監隋書食/貨志四年詔曰京邑所居
[038-28a]
 五方輻輳重關四塞水陸艱難大河之流波瀾東注
 百川海濱萬里交通雖三門之下或有危慮但發自
 小平陸運至陜還從河水入渭川上流控引汾晉舟
 車来去為益殊廣而渭川大小水力無常流淺沙深
 即成阻閡計其途逺數百而已動移氣序不能徃復
 泛舟之役人亦告勞朕君臨區宇興利除害公私之
 弊情所愍之故東發潼關西引渭水因藉人力開通
 漕渠量事計功易可成就巳令工匠巡歴渠道觀地
[038-28b]
 理之宜審終乆之義一得開鑿萬代無毁可使官及
 私家方舟巨舫晨昏運漕沿泝不停旬日之功堪有
 億萬誠知時當炎暑動致疲勞然不有暫勞安能永
 逸宣告人民知朕意焉初帝每憂轉運不給柱國于
 仲文請決渭水開渠漕帝然之使仲文總其事又命
 郭衍為開渠漕大監宇文愷部率水工鑿渠引渭水
 經大興城北即今長/安城也東至於潼關漕運三百餘里名
 曰廣通渠轉運通利關内賴之册府/元龜五年命司農丞
[038-29a]
 王亶發廣通之粟三百餘萬石以拯關中十六年正
 月詔丹延綏銀等州社倉並於當縣安置時百姓承
 平日久雖數遭水旱而户口歲増諸州調物每歳河
 南自潼關河北自蒲阪達於京師相屬於路晝夜不
 絶者數月隋書食/貨志
煬帝大業十三年義師入長安發永豐倉賑饑百姓方
 蘇息隋書食/貨志永豐倉在華隂縣東三十五里渭河口
 義寧元年因倉置監元和/志
[038-29b]
唐都長安而關中號稱沃野然其土地狹所出不足以
 給京師故常轉漕東南之粟高祖太宗之時用物有
 節而易贍水陸漕運歲不過二十萬故漕事簡自高
 宗以後歲益増多而功利繁興民罹其弊唐書食/貨志
高祖武徳八年水部郎中姜行本請於隴州開五節堰
 引水以通運漕詔許之册府/元龜
太宗貞觀二十二年七月開斜谷道水路運米以至京
 師册府/元龜
[038-30a]
高宗永徽六年京東西二市置常平倉咸亨三年關中
 饑監察御史王師順運晉絳之粟於河渭之間增置
 渭橋倉會/要咸亨三年於岐州陳倉縣東南開渠引渭
 水入昇原渠通船栰於京故城冊府/元龜
中宗時崔湜建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鑱
 山出石門抵北藍田可通輓道中宗以湜充使唐書/崔湜
 傳/
𤣥宗開元二年華州華隂置永豐倉臨渭倉唐書地/理志
[038-30b]
 關渭南亦皆有倉六/典楊慎矜主長安倉唐書楊/慎矜傳五年
 刺史樊忱鑿敷水使通渭漕地理/志七年勅關内道置
 常平倉文獻/通考十二年八月同州旱出永豐倉米十五
 萬石減價糶通/鑑姜師度為陜州刺史以永豐倉米運
 將别徵三錢計以為費一夕忽云得計立注樓從倉
 建槽直至於河長數千丈而令放米其不快處具大
 把推之米皆損耗多為粉末兼風激揚凡一函失米
 百石而動即千萬數遣典庾者償之家産皆竭復遣
[038-31a]
 輸户自量至有償數十斛者甚害人方停之朝野/僉載
 八年裴耀卿條上漕事便宜有云河隂栢崖太原永
 豐渭南諸倉節級轉運水通則舟行水淺則寓於倉
 以待舟無停留而物不耗失此甚利也𤣥宗初不省
 二十一年耀卿為京兆尹京師雨水穀踊貴𤣥宗將
 幸東都復問耀卿漕事耀卿請罷陜陸運而置倉河
 口使江南漕舟至河口者輸粟於倉而去縣官雇舟
 分入河洛置倉三門東西漕舟輸其東倉而陸運以
[038-31b]
 輸西倉復以舟漕避三門之險𤣥宗以為然乃於河
 隂置河隂倉河西置栢崖倉三門東置集津倉西置
 鹽倉鑿山十八里以陸運自江淮漕者皆輸河隂倉
 自河隂西至太原倉謂之北運自太原倉浮渭以實
 關中𤣥宗大悦拜耀卿為黄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兼江淮都轉運使以鄭州刺史崔希逸河南少
 尹蕭炅為副使益漕晉絳魏濮邢貝濟博之租輸諸
 倉轉而入渭凡三嵗漕七百萬石省陸運傭錢三十
[038-32a]
 萬緡唐書食/貨志十九年以監察御史莅太倉其後以殿
 中侍御史上一人為監太倉使百官/志二十四年於京
 城内大置常平倉六典/注二十五年牛仙客為相有彭
 果者獻䇿廣關輔之糴京師糧廩益羨食貨/志唐都關
 中轉漕東南東南之粟必先至東都然後浮河渭以
 入關中是以其至也甚難故開元以前歲若不登天
 子嘗移蹕就食於東都自牛仙客獻䇿和糴然後始
 免此行文獻/通考天寳元年長安令韋堅為陜郡太守兼
[038-32b]
 水陸轉運使治漢隋運渠起關門抵長安通山東租
 賦乃絶灞滻並渭而東至永豐倉與渭合又於長樂
 陂瀕苑牆鑿潭於望春樓下以聚漕舟堅因使諸州
 各掲其郡名陳其土地所産寳貨諸竒物於栿上先
 時民間唱俚歌曰得體紇那邪其後得寳符於桃林
 於是陜縣尉崔成甫更得體歌為得寳𢎞農野堅命
 舟人為吴楚服大笠廣袖芒屩以歌之成甫又廣之
 為歌辭十闋自衣闕後緑衣錦半臂紅抹額立第一
[038-33a]
 船為號頭以唱集兩縣婦女百餘人鮮服靚粧鳴鼓
 吹笛以和之衆艘以次輳樓下天子望見大悦賜其
 潭名曰廣運潭是歲漕山東粟四百萬石唐書食/貨志
 年和糴米數關内道五十萬九千三百四十七石諸
 色倉糧太倉七萬一千二百七十石永豐倉八萬三
 千七百二十石正倉糧關内道一百八十二萬一千
 五百一十六石義倉糧關内道五百九十四萬六千
 二百一十二石常平倉糧關内道三十七萬三千五
[038-33b]
 百七石文獻/通考歲以錢六十萬緡賦諸道和糴斗増三
 錢每歲短遞輸京倉者百餘萬斛米賤則少府加估
 而糴貴則賤價而糶唐書食/貨志天寳中每歳運米二百
 五十萬石入關大歴後水陸運米四十萬石入關元/和
 志/
肅宗至徳初軍於彭原第五琦請以江淮租傭市輕貨
 泝江漢而上至洋川令漢中王瑀陸運至扶風以助
 軍上從之通鑑/綱目肅宗末年河南尹劉晏為户部侍郎
[038-34a]
 兼勾當度支轉運鹽鐵鑄錢使江淮粟帛由襄漢越
 商於以輸京師及代宗出陜州關中空窘於是盛轉
 輸以給用唐書食/貨志
代宗廣徳二年凡漕事皆決於劉晏晏即鹽利顧傭分
 吏督之隨江汴河渭所宜未十年人人習河險江船
 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運積揚州
 汴河之運積河隂河船之運積渭口渭船之運入太
 倉歲轉粟百一十萬石無升斗溺者唐書食/貨志晏歲輸
[038-34b]
 始至天子大悦遣衞士以鼓吹迓東渭橋馳使勞曰
 卿朕鄼侯也凡歳致粟四十萬斛自是關中雖水旱
 物不翔貴矣劉晏/傳大歴元年九月帝御安福門樓觀
 新漕渠初京兆尹黎榦以京城木炭價重具以利便
 陳於帝前請自南山谷口鑿渠通於城内至薦福寺
 東街北抵景鳯延喜門入於苑濶八尺深一丈以運
 木炭至是榦潛貯&KR1299船楫師以為水戲冀悦於帝久
 之竟無成功册府/元龜八年以關内豐穰減漕十萬石度
[038-35a]
 支和糴以優農唐書食/貨志十一月庚子詔京官職田一
 切官為收糴令度支估以聞度支奏估直五萬貫詔
 加至八萬貫以寵百官册府/元龜
徳宗建中四年朱泚圍奉天經月城中資糧俱竭侍御
 史万俟著開金商運路轉江淮財賦以至奉天諸道
 貢賦繼至用度始振通/鑑王紹為常州從事包佶領租
 庸鹽鐵亦以紹為判官時李希烈阻兵江淮租輸所
 在艱阻將移運路自潁入汴紹奉佶表詣闕屬徳宗
[038-35b]
 西幸紹乃督縁路輕貨趣金商路倍程出洋州以赴
 行在徳宗親勞苦之謂紹曰六軍未有春服我猶衣
 裘紹俯伏流涕奏曰包佶令臣間道進奉數約五十
 萬帝曰道路回逺經費懸急卿之所奏豈可望耶後
 五日而所督繼至帝深賴焉册府/元龜陸贄論度支令京
 兆府折税市草束狀畧曰謹檢京兆府應徵地税草
 數每年不過三百萬束其中除留供諸縣館驛及鎮
 軍之外應合入城輸納惟二百三十萬而已百姓搬
[038-36a]
 運已甚艱辛嘗逼春農僅能得畢今若更徵一千萬
 束仍令並送入城即是一年之間併徵三年税草計
 其所加車脚則又四倍常時物力有窮求取無藝其
 為騷怨理在不疑甸服且然四方安仰臣等又勘度
 支京兆比来雇車估價及所裁多少大率每一車載
 一百二束每一里給傭錢三十五文百束應輸二束
 充耗今京畿諸縣去城近者七八十里逺者向二百
 里設今逺近相補通以五里為程則雇車載草百束
[038-36b]
 悉依官司常估猶存錢三千五百文即是一束之草
 惟計搬運已當三十有五文買草本價又更半之而
 度支曽不計量自我作估徑以胸臆斟酌限為二十
 五文謂之加徵則法度廢隳謂之和市則名實乖反
 儻可其奏人何以觀豈知官自置場要便收市欲少
 市則平其估以節費欲多市則優其價以招人買賣
 既和貧富俱便有餘者趨加饒易售之利不足者免
 轉求貴賃之資比之抑徵故不同等幸有舊制足可
[038-37a]
 遵行何必舍易而即難棄利而從害陛下若以軍廏
 之中馬畜漸衆度支所營藁蒭漸可供給當年或慮
 水旱不虞别須蓄積為備今屬嵗稔亦是其時但要
 收斂有方不宜科配致擾若度置併市延齡必復辭
 難須有區分使之均濟望委京兆億勾當别和市草
 五百萬束以充貯備名臣/奏議貞元初關輔宿兵米斗千
 錢太倉供天子六宫之膳不及十日禁中不能釀酒
 以飛龍駝負永豐倉米給禁軍陸運牛死殆盡徳宗
[038-37b]
 以給事中崔造敢言為能立事用為相造乃奏諸道
 觀察使刺史選官部送兩税至京師増江淮之運浙
 江東西歲運米七十五萬石復以兩税易米百萬石
 江西湖南鄂岳福建嶺南米亦百二十萬石詔浙江
 東西節度使韓滉淮南節度使杜亞運至東西渭橋
 倉陜虢觀察使李泌為入渭船方五板輸東渭橋太
 倉米至凡百三十萬石遂罷南路陸運唐書食/貨志二年
 十月度支奏京兆同華鄜坊丹延等州府秋夏兩税
[038-38a]
 青苗等物悉折糴粟麥所在儲積以備軍食京兆兼
 給錢收糴每斗於時估外更加十錢納於太倉詔可
 其奏自是每歳行之贍軍十一月度支奏請於京兆
 府折明年夏秋税錢二十二萬四千貫文又請度支
 給錢添成四十萬貫令京兆府今年内收糴粟麥五
 十萬石以備軍食詔從之册府/元龜四年九月詔京兆府
 於時價外加估和糴差清強官先給價直然後貯納
 續令所司自搬運載至太倉並差御史訪察有違勅
[038-38b]
 文當重科貶先是京畿和糴多被抑配或物估踰於
 時價或先斂而後給直追集停擁百姓苦之及聞是
 詔皆忻便樂輸文獻/通考貞元初吐蕃刼盟諸道兵十七
 萬戍邊月給粟十七萬斛皆糴於關中八年宰相陸
 贄以關中穀賤請和糴可至百餘萬斛計諸縣船車
 至太倉穀價四十有餘米價七十則一年和糴之數
 當轉運之二年一斗轉運之資當和糴之五斗減轉
 運以實邊儲存轉運以備時要江淮米至河隂者罷
[038-39a]
 八十萬斛河隂米至太原倉者罷五十萬太原米至
 東渭橋者罷二十萬以所減米糶江淮水灾州縣斗
 減時五十以救之京城東渭橋之糴斗増時三十以
 利農以江淮糶米及減運直市絹帛送上都帝乃命
 度支増估糴粟三十三萬斛然不能盡用贄議唐書/食貨
 志/十六年十月勅京兆府今年和糴粟一百萬數内
 宜減三十萬册府/元龜
順宗永貞元年李㢲為諸道轉運鹽鐵使自劉晏後江
[038-39b]
 淮米至渭橋寖減矣至㢲乃復如晏之多唐書食/貨志
 莅職一年較所入如晏最多之年明年過之又明年
 増百八十萬緡李㢲/傳
憲宗即位之初有司以嵗豐熟請畿内和糴當時府縣
 配户督限有稽違則迫蹙鞭撻甚於税賦號為和糴
 其實害民唐書食/貨志元和中翰林學士白居易論和糴
 狀曰以臣所觀若有司出錢開場自糴比於時價稍
 有優饒利之誘人人必情願且本請和糴只圖利人
[038-40a]
 人若有利自然願来利害之間可以此辨必不得已
 則不如折糴折糴者折青苗税錢使納斛斗免令賤
 糶别納現錢在於農人亦甚為利况度支比来所支
 和糴價錢多是雜色匹段百姓又須轉賣然後將納
 税錢至於給付不免侵偷貨易不免折損所失過本
 其弊可知今若量折税錢使納斛斗既無賤糶麥粟
 之費又無轉賣匹段之勞利歸於人美歸於上由是
 而論則配户不如開場和糴不如折糴亦甚明矣名/臣
[038-40b]
 奏/議元和五年尚書嚴礪以興州自長舉北至於青泥
 山又西抵成州過栗亭州踰寳井堡崖谷峻阻十里
 百折深泥積水相輔為害若是者綿三百里而餘自
 長舉而西可以導江而下二百里而至乃即山僦工
 轉巨石撲大木焚以炎火沃以食醯畚鍤之下易甚
 朽壤厥功既成咸如其素栁宗元興/州江運記節度使李吉甫
 築平津堰以洩有餘防不足漕流遂通然漕益少江
 淮米至渭橋者纔二十萬斛諸道鹽鐵轉運使盧坦
[038-41a]
 糴以備一歲之費省冗職八十員自江以南補署皆
 剸屬院監而漕米亡耗於路頗多刑部侍郎王播代
 坦建議米至渭橋五百石亡五十石者死唐書食/貨志
 年四月詔出太倉粟九十萬石開六場糶之會/要
穆宗長慶元年三月勅春農方興種植是切其京西京
 北和糴使宜勒停先是度支以邊儲無備請置和糴
 使經年無序徒擾邊人故罷之册府/元龜四年詔於關内
 關外折糴和糴一百五十萬石用備饑歉文獻/通考
[038-41b]
文宗太和初歲旱河涸掊沙而進米多耗抵死甚衆秦
 漢時故漕興城堰東達永豐倉咸陽縣令韓遼請疏
 之自咸陽抵潼關三百里可以罷車輓之勞宰相李
 固言以為非時文宗曰茍利於人隂陽拘忌非朕所
 顧也議遂決堰成罷輓車之牛以供農耕關中賴其
 利唐書食/貨志開成初歲漕江淮米四十萬斛至渭橋倉
 者纔十三舟檝僨敗吏乘為姦冒没百端劉晏之法
 盡廢户部侍郎裴休為使分遣官詢按其弊乃命在
[038-42a]
 所令長兼董漕褒能者謫怠者由江抵渭舊歳率雇
 緡二十八萬休息歸諸吏勅巡院不得輒侵牟著新
 法十條人以為便居三年粟至渭橋倉百二十萬斛
 無留壅裴休/傳元年閏五月己卯帝御紫宸殿謂宰相
 曰京兆府請開場收麥何如李固言曰但優饒百姓
 則易糴今年百姓雖放兩税亦須聽其收貯自為嵗
 計但情願出糶即加於時價收之鄭覃曰不强其所
 不欲加價收糴人自樂輸册府/元龜
[038-42b]
宣宗大中六年五月勅自收關隴便討党項邊境生人
 皆失活業連屬艱食遂不寧居兼軍儲未得殷豐所
 在多贍助今年京畿及西北邊稍似時熟即京畿人
 家競搬運斛斗入城收為蓄積致使邊塞粟麥依前
 踴貴兼省司和糴亦頗艱難其弊至深須有釐革其
 京西北今年夏秋斛斗一切禁㫁不得令入京畿兩
 界六月勅禁㫁京兆北斛斗入京如聞百姓多端以
 麫造麯入城貿易所費亦多切宜所在嚴加覺察不
[038-43a]
 得容許册府/元龜
懿宗咸通中宰相晉國公王鐸為丞郎時李駢判度支
 每年江淮運米至京水陸脚錢斗計七百京國米價
 每斗四十議欲令江淮不運米但每斗納錢七百鐸
 曰非計也若於京國糴米必耗京國之食若運米關
 中自江淮至京兼濟無限貧民也時糴米之制業已
 行竟無敢沮其議者都下官糴米果大貴未經旬而
 度支請罷以民無至者故也於是識者乃服鐸之察
[038-43b]
 事矣鐸卒以此大用聞竒/録
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四月制曰先縁漕運京師租庸司
 每借私船今既分兵就食停淤漕運其諸河渡私船
 並仰却付本主如有滯留許本主論告二年九月洋
 州脩魏門倉一百間充貯轉運下峽斛㪷長興元年
 十月鳯州奏開脩唐倉湖田路通鳯翔饋運册府/元龜
宋真宗咸平中鄭文寳徙河東轉運使先是麟府屯重
 兵皆河東輸餽雖地里甚邇而限河津之阻上嘗訪
[038-44a]
 使邊者言河裁濶數十步乃詔文寳於府州定羌軍
 經度置浮橋人以為便宋史鄭/文寳傳景徳三年於陜西立
 常平倉食貨/志正月戚綸上封事請於陜西等置常平
 以逐州户口多少量留上供錢一二萬貫小州或一
 二千貫付司農寺係帳委輸運司並本州選募職州
 縣官清幹者一員専掌其事每年秋夏加錢收糴遇
 貴減價出糶以三年為界所有錢穀羨利止委本寺
 與掌會/要大中祥符初陜西諸州菽粟自黄河三門沿
[038-44b]
 流入沛以達京師置發運司領之宋史食/貨志時連歲登
 稔乃令陜西等處增糴靡限常數文獻/通考陜西等闕兵
 食州縣括民家所積糧市之謂之推置取上户版籍
 酌所輸租而均糴之謂之對糴皆非常制麟府州以
 轉餉道逺遣常參官就置場和糴宋史食/貨志
仁宗天聖初河中府同華州請免支移帝以問輔臣曰
 西鄙宿兵非移用民賦則軍食不足特詔量減支移
 宋史食/貨志天聖中李若谷知延州官倉依山而貯穀少
[038-45a]
 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貯二萬斛他郡多取法焉李若/谷傳
 舊制陜西糴穀歳預給青苗錢至天聖中罷不復給
 食貨/志康定元年范仲淹兼知延州以民逺輸勞苦請
 建鄜城為軍以同華州中下户租税就輸之春夏徙
 兵就食可省糴十之三通鑑綱/目注嘉祐間陳希亮知鳯
 翔倉粟支餘十年主者以腐敗為憂歲饑希亮發十
 二萬石貸民有司懼為擅發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
 以新易舊官民皆便宋史陳/希亮傳歐陽修漕河議畧曰臣
[038-45b]
 嘗至南陽問其遺老云自鄧西北至永興六七百里
 今小商賈徃徃行之初漢高入武關其兵十萬夫能
 容十萬兵之路宜不甚狹而險也但自洛陽為都行
 者皆趨東闗其路久而遂廢今能按舊而通之則武
 昌漢陽郢復襄陽梁洋金商均房光化沿漢之地十
 一二州之物皆可漕而頓之南陽自南陽為輕車人
 輦而遞之募置遞兵為十五六舖則十餘州之物日
 日入關而不絶沿漢之地上多美木近漢之民仰足
[038-46a]
 而有餘以造舟車甚不難也前日陛下深恤有司之
 勤内賜金錢數十萬以供西用而道路艱逺輦運踰
 年不能畢至至於軍裝輸送多苦秋霖邊州已寒冬
 服尚滯於路其艱如此豈若較南陽之旁郡度其道
 里入於武關與至京師逺近等者與其尤近者皆使
 直輸於關西其迂曲簡直利害較然此陸運之利也
 歐陽文/忠集
英宗治平二年由京西陜西河東運薪炭至京師薪以
[038-46b]
 斤計一千七百一十三萬炭以秤計一百萬宋史食/貨志
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謂當令發運司度米貴州郡折
 錢變為輕貨儲之陜西要便州軍用常平法糶糴為
 便詔如安石議宋史食/貨志詔出内藏庫百萬緡分賜河
 北諸州増糴常平倉及陜西路遣官提舉四年十月
 十六日以帛七十萬匹為陜西常平糴本五年四月
 詔以麟府豐三州尤為貧乏宜如蔡天申所請置常
 平倉會/要六年詔鄜延路經畧司支封樁錢於河東買
[038-47a]
 橐駝三百運沿邊糧草七年命輔臣議更與陜西並
 塞芻糧之法令轉運司増舊糴三分以所糴虧羨為
 賞罰仍遣吏按視而陜西和糴或以錢茶銀綢絹糴
 於弓箭手元豐四年遣李元輔變運川陜四路司農
 物帛中書言物帛至陜西擇省様不合者貿易糴糧
 儲於邊期以一年畢京西轉運司均調鄧州夫三萬
 每五百人差一官部押赴鄜延饋運計自入陜西界
 至延州程數日支米錢三十柴菜錢十文陜西都轉
[038-47b]
 運司於諸州差雇車乘人夫所過州交替人日支米
 二升錢五十至沿邊止運糧出界止差廂軍李稷為
 鄜延漕臣督運詔許斬知州以下乏軍興者民苦搬
 運多散走所殺至數千人道斃者不在焉於是文彦
 博奏言關陜人户昨經調發不遺餘力死亡之餘疲
 瘵已甚為今之計正當勞来將士安撫百姓全其瘡
 痍使得蘇息明年優詔嘉答初西帥無功議者慮朝
 廷再舉自是帝大感悟申飭邊臣固境息兵關中以
[038-48a]
 蘇六年發義勇保甲給陜西邊用非機速者並作小
 綱數排日遞送陜西路義倉以今年秋料為始民輸
 税不及斗免輸宋史食/貨志
哲宗即位詔陜西麟府州計五嵗之糧宋史食/貨志元祐中
 杜紘為大理卿因言陜西常窘兵食若養兵唐鄧間
 以備西戍徑商於距邊畧與陜西内州軍道里等平
 土易運用以飛輓利甚博事下本道議者不逹遂寢
 雞肋/集
[038-48b]
徽宗初邢恕奏乞下熙河路打造船五百隻於黄河順
 流放下至㑹州西小河内藏住熙河路漕使李復奏
 竊知邢恕欲用此船載兵順流而下取興州契勘㑹
 州之西小河鹹水其濶不及一丈深止於一二尺豈
 能藏船黄河過㑹州入韋精山石峽險窄自上乘流
 直下高數十尺船豈可過至西安州之東大河分為
 六七道散流謂之南山逆流數十里方再合逆溜水
 淺灘不勝舟載此聲若出必為夏國侮笑事遂寢潏/水
[038-49a]
 集/朱子曰邢恕之䇿果如李復之言可謂妄矣然禹
 貢所言雍州貢賦之路亦曰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
 河會於渭汭則古来此處河道固通舟楫如恕䇿矣
 復之言乃如此何也復集中記事甚多此條與禹貢
 相關故録之以備㕘考云朱子/全集崇寧五年詔陜西錢
 重物輕委轉運司措置以銀絹絲綢之類博糴斛斗
 以平物價結糴崇寧初蔡京行於陜西盡括民財以
 充數五年以星變講修闕政罷陜西結糴對糴政和
[038-49b]
 元年勸糴均糴童貫宣撫陜西議行之以人户家業
 田土頃畝均敷上等則所均斗斛數多下等數少鄜
 延經畧使錢即言勸糴非可以久行均糴先入其斛
 斗乃給其直於有斛斗之家未有害也坊郭之人素
 無斛斗必須外糴轉有煩費疏奏坐貶又於陜西建
 四都倉西安州/曰裕邊自夏人叛命諸路皆謀進築陜以西
 保甲皆運糧宣和七年河北河東陜西三路租税薄
 不足以供兵費屯田營田歳入無幾糴買入中之外
[038-50a]
 歲出内藏庫金帛及上京𣙜貨務緡錢皆不啻數百
 萬選使臣軍大將河北船運至乾寧軍河東陜西船
 運至河陽措置陸運或用鋪兵廂軍或發義勇保甲
 或差雇夫力車載駝行隨道路所宜河北地里差近
 西路回逺又涉磧險運致甚艱宋史食/貨志
欽宗靖康元年十月詔曰一方用師數路調發軍功未
 成民力先困京西運糧每石六斗用錢四十貫陜西
 運糧民間倍費百餘萬緡聞之駭異今歲四方豐稔
[038-50b]
 粒米狼戾但可逐嵗増價收糴不得輕搬運以稱恤
 民之意宋史食/貨志
高宗建炎二年詔陜西等及三綱輸送行在宋史食/貨志
 興初吴玠以秦鳯經畧使戍河池王彦以金均房鎮
 撫使戍金州二鎮皆饑興元帥臣閉糴二鎮病之玠
 彦皆願得劉子羽守漢中張浚乃承制拜子羽利州
 路經畧使兼知興元府子羽至漢中通商輸粟二鎮
 遂安劉子/羽傳四年川陜宣撫吴玠運米一十五萬斛至
[038-51a]
 利州率四十餘千致一斛飢病相乗道死者衆食貨/志
 胡世將以樞密直學士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宣撫
 吴玠以軍無糧奏請踵至世將既被命入境約玠㑹
 議蜀之饟運溯嘉陵江千餘里半年始達於是奏用
 轉搬摺運之法軍儲稍充公私便之胡世將傳陕按/宋南渡後 餉
 大約皆取/給於川中
孝宗時員興宗上奏畧曰臣竊見陜西運茶之制一十
 里為鋪鋪有兵兵日有程月有給茍不如式則罪罰
[038-51b]
 隨之國家逐年收西馬之利皆鋪兵之力也誠能倣
 運茶之法以運軍糧自興利至魚關水路自便無可
 議者若陸輦自河池至成岷過長道遂至大水此一
 路也自兩當至鳯翔過黄牛遂至大散此又一路也
 登涉山險運糧之夫常困死於是茍能措置當以十
 五里為鋪鋪置五十兵一路置鋪不過六十矣鋪兵
 日再徃来一運七斗再運為一碩有四矣六十鋪之
 兵月運二千一百碩鋪計兵月給之費兼取之民人
[038-52a]
 計二碩而碩計五千不過三萬緡以民間雇夫之費
 凡六十有三萬緡鋪兵比之月減六十萬緡矣蓋鋪
 兵以三鍾而致一鍾民間以六十鍾而致一鍾利害
 豈不相逺乎名臣/奏議
金章宗明昌三年八月勅陜西屯軍儲糧之縣倉糧不
 拘成數續文獻/通考十二月勅華州下邽縣置武定殖倉
 京兆櫟陽縣置粟邑鎮倉各設倉草都監一人兼領
 之金史章/宗本紀
[038-52b]
宣宗興定元年八月以户部郎中楊貞權陜西行六部
 尚書收給潼陜軍馬之用奏糴販糧濟河者之半以
 寛民從之金史食/貨志四年博和哩行尚書省元帥府於
 京兆時陜西嵗運糧以助關東民力寖困和哩上言
 若以舟楫自渭入河順流而下庶可稍紓民力從之
 時以為便博和/哩傳元光元年六月造舟運陜西糧由大
 慶關渡以抵湖城宣宗/本紀
元世祖至元四年命沔州等處中納官糧續還其直續/文
[038-53a]
 獻通/考
文宗天厯二年奉元路命所在官設置常平倉元史文/宗本紀
明太祖洪武六年冬十二月浚開封漕河明年春轉漕
 粟於陜西續文獻/通考十七年六月户部言潼關衞見儲
 軍餉可給三年其餘米五十二萬四千二百七十二
 石宜運貯西安府倉鳯翔衛見儲軍餉可給三年其
 餘米十四萬六千零四石宜運貯鞏昌府倉從之世/法
 録/二十九年以陜西各府州縣民轉運邊餉道逺於
[038-53b]
 驛道有軍民處置倉各就近地計程接遞明㑹/典
英宗正統五年三月鎮守陜西都督同知鄭銘奏西安
 府倉貯糧二十二萬四千九百六十石有竒河南等
 府又輸棉布二十五萬而倉庾不足露積於外臣恐
 其久而浥瀾且難於防守請令所司増置倉房從之
 世法/録天順中延綏用兵日久户部尚書楊鼎上疏曰
 阿勒楚爾住牧河套日入寇掠殆今三年請師古人自
 黄河轉運為便倉法且言三門之上有小河可通延
[038-54a]
 綏如以所運糧草各貯水次泝流儧運庶幾不乏且
 可順帶解鹽數十萬以充淮課則國利大有増益詔
 悉從之然以衆議竟沮不行三才/圖㑹
憲宗成化七年十二月余子俊奏請勅户部以銀十萬
 兩運五萬於陜西變易五萬於榆林准折仍行山西
 河南附近州縣或借撥或儧運或置辦料豆各萬石
 穀草各一百五十萬束俱納榆林一帶倉場庶不臨
 期失措户部議遣官分運十六萬兩仍行山西布政
[038-54b]
 司以明年分該運大同等邊夏税内預撥五萬石抵
 斗納糧馬草五十萬束河南倣此草加十萬運赴延
 綏俱准該年之數從之十年巡撫陜西都御史馬文
 升奏上足食養民事宜陜西數嵗荒歉倉廩空虛所
 有納粟之例頗為便宜蓋納粟冠帶不食俸治事而
 有司得粟賑民乞仍行之以紓目前之急詔從之十
 三年五月户部尚書楊鼎等㑹議張鵬丁川所言邊
 方事宜一延安邊糧坐派陜西山西河南嵗委老人
[038-55a]
 大户運納徃徃乘機作弊次年方到宜嵗委陜西布
 按二司堂上官一員督運限年終完報過期住俸一
 延安府廣有倉收見糧料四十餘萬草束三百餘萬
 止大使副使各一員官少事繁宜増設廣儲一倉銓
 選大使副使各一員分管收支議上俱從之世法/録
孝宗𢎞治中吏部尚書倪岳論邊漕畧曰今關陜所需
 皆山西河南所給而三方之地俱近黄河其間雖有
 三門析津龍門之險然昔漢唐糧餉由此而通即今
[038-55b]
 鹽船木筏徃来無滯且以今户部所計山西米豆必
 令運貯榆林及保徳州縣諸倉河南米豆必令運貯
 潼關衞及陜州諸倉其諸州衛地皆瀕河可通舟楫
 踵徃古故跡而行免當今陸運之害公私之利奚啻
 萬萬也况今河道當潼關之北數十里接連渭河可
 通陜西及鳯翔鞏昌渭河西流數十里接連洛河可
 通延安及北上源可通邊堡渭河西流三百餘里接
 連涇河可通慶陽又龍門之上舊有小河徑通延綏
[038-56a]
 倘加修濬必可行舟此宜簡命水部之臣示以必行
 之意相度地形按求古跡某處避險可以陸運某處
 可立倉以備倒運某處可造船以備裝運淤塞悉加
 導滌漕河務在疏通毋憚一時之勞而失永久之利
 如是則不但三方之困可紓雖四方之物亦無不可
 致矣世法録倪/文毅公傳
世宗嘉靖八年題准西安等府應解甘肅錢糧免其民
 運每糧一石徵脚價一錢連糧折銀布交收府庫候
[038-56b]
 收銀至二萬兩布至二千疋分守道委官一員沿途
 遞運十一年題准陜西布政司如遇起運三邊錢糧
 照依舊例夏税每石徵銀九錢秋糧每石徵銀一兩
 依期起解明㑹/典三十三年議准延綏所屬糧儲酌處
 本色收貯以備不虞將鳯翔府定擬本色二分折色
 八分西安府本色四分折色六分延安府折色七分
 本色三分漢中府照舊折色解赴綏徳州廣盈倉交
 收續文獻/通考巡撫延綏都御史王遴經理黄河運道疏
[038-57a]
 曰臣所撫屬如東路神木府谷及大柏油以至黄甫
 川諸堡皆道路阻絶人烟稀少商販不至而府谷一
 縣治之中逃亡殆盡存者僅三十餘家其他可知也
 即各軍領去官銀一時無從糴買當圖多方拯救似
 難循襲故常以臣之愚計之禦邊莫先於足兵募兵
 莫先於足食而足食之計惟有理河運廣為儲蓄而
 已若黄甫川清水營木瓜園孤山鎮羌永興六堡則
 皆近河者也臣舊為岢嵐副使時嘗一通河運以濟
[038-57b]
 偏頭關支儲而晉之興臨保徳秦之葭州吴堡舟皆
 直達於邊近者止隔二三十里逺者不過五六十里
 如京運間支通倉事例也當時謂臣所舉出於尋常
 心思之外咸以為便臣愚謂今日足食以濟府谷一
 縣黄甫川六堡之急計莫有善於此者蓋府谷黄甫
 川等處地勢稍南尤便於偏頭關耳合無容臣量造
 運船二三十隻每隻約載五六十石一面動發官銀
 於山西興臨保徳各積粟地方易買仍行之彼處撫
[038-58a]
 按衙門轉行府州縣官員當念恤鄰之義勿得遏糴
 自便一面聽臣行文陜西布政司將撫屬葭州吴堡
 縣應解本鎮錢糧改納本色俱聽臣運赴府谷縣量
 蓋倉厫收貯以濟一縣六堡之急蓋府谷為總㑹之
 處去河止隔一里無盤剥之費黄甫川清水營去河
 止二十五里因而穵運及之亦無冦鈔之擾惟孤山
 去府谷四十里鎮羌永興木𤓰園去府谷六十里雖
 跋涉稍逺若乘時放之及量為運送較之商販不至
[038-58b]
 糴買不出者亦大有間也或者謂船多恐敵縁之而
 渡貽害河東然造船非自今日始也各處渡口官造
 渡船甚多民間亦有裝載柴米船隻節年未聞窺伺
 之者况臣前任岢嵐所造船隻因破此議止堪渡人
 不堪渡馬羣情始釋此見在尤可考者也延綏/鎮志
穆宗隆慶元年十月延綏撫臣王遴奏本鎮黄甫川運
 河已通漕粟見貯府谷縣倉乞頒降印記一顆責令
 本縣典史主之又運船水手臨河僱覔非經久之計
[038-59a]
 請於葭州神木府谷吴堡米脂綏徳等州縣均徭内
 増編比常役少加優異以恤其勞報如議續文獻/通考
神宗萬厯中陜西歲荒司農欲移京粟萬石餘由漕運
 達河南更陸運以給之户部郎中邢孔陽上書司農
 曰移粟之役是以三千鍾而致一石有害於豫無濟
 於秦何若馳一吏糴粟關内京粟航至中州糶之以
 其鏹補關内借支之數是萬夫不勝者一吏代之足
 矣司農從其議畿輔/志
[038-59b]
 
 
 
 
 
 
 
 陜西通志巻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