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0 陝西通志-清-劉於義 (WYG)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陜西通志巻八
  山川一名山圖/ 圖考/ 大川圖/ 圖考/
 奠自鴻濛封濬肇功三山八水流峙稱雄扶輿清淑
 薈萃關中川環河漢嶽匹岱宗壯哉四塞百二秦封
 蓐收之野髙深曷窮媚珠輝玉踞虎蟠龍懐柔有道
 百神效忠作山川志第四
 謹按古山海經詳於荒服而畧於内地至桑經酈注
[008-1b]
 以水為經即以水所歴之山谷城邑為緯顧世代&KR0589
 逺陵谷變遷即山川之見於史志者尚多不可推究
 而况名稱錯出傳聞異同必欲援古證今以求其合
 難矣茲於關中名山大川各繪專圖依今水道溯源
 迄委支分𣲖合而以所逕之郡邑諸山附見焉不敢
 蔑古以自是亦不敢泥古以傅會蓋亦竊取桑酈之
 意也苐圖考提綱挈領其難以櫽括者則皆散見各
 州縣庶按圖而索可並得其詳云
[008-2a]


[008-3a]


[008-4a]


[008-5a]


[008-6a]


[008-7a]


[008-8a]


[008-9a]


[008-10a]


[008-11a]


[008-12a]


[008-13a]
 
 
 
 
 
 
 
 
[008-13b]
  華嶽在華陰/
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書經/舜典西岳華山蔡氏/注西傾朱圉
鳥䑕至于太華禹/貢括地志云太華在京兆華陰縣南孔/疏
豫州其山鎮曰華山周禮職/方氏華山在今華陰職方/氏注僖公
十五年晉賂秦河外列城五南及華山左/傳華山黄帝之
所常遊與神會史記封/禪書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髙五
千仞其廣十里山海/經即西嶽華陰山也今在𢎞農華陰
縣西南山形上大下小郭璞/注華之為言穫也萬物成熟
[008-14a]
可得穫也白虎/通華者華也萬物滋然變華於西方也風/俗
通/西嶽太華山者當少陰用事萬物生華故曰華山踞
中土西偏當七官正位其行配金其辰直酉前對華陽
之國後壓華陰之郡左抱桃林之塞右産藍田之玉少
昊之下都辱收之别館也唐元宗華/山碑畧上元二年改華山
曰太山寳應元年復故名唐書地/理志洞天記華山名太極
總仙之天即少昊為白帝治西嶽上應井宿之精下鎮
秦地之分野天中/記華山髙崖四合重嶺秀起上有石池
[008-14b]
北有石鼓父老相傳常有聞其鳴者唐𩔖/函華山四州之
際東北冀東南豫西南梁西北雍十字分之四隅為四
九域/志華山在長安東三百里不知其幾千叠如半天
之雲三秦/記華山從麓至頂升降迂迴凡三十三里述征/記
華嶽有三峰直上數千仞基廣而峰峻叠秀迄於嶺表
寰宇/記華嶽三峰芙蓉明星玉女也方輿勝覽明按芙蓉/即蓮花峰 星玉女
疑是一名即/東玉女峰也三峰直上晴霽可觀謂蓮花玉女松檜也
華山/記上有三峰上接三光中有石池二十八所上應二
[008-15a]
十八宿懐藴金玉蓄藏風雷為大帝之别宫乃神仙之
窟宅也昭文/館記華山古文以為惇物括地/志華山古之惇物
山也髙七千丈周迴二十里雲笈七籖也按尚書孔傳/惇物垂山 疏云垂山古
文以為惇物/或别是一山山頂有池生千葉蓮花因名華山名山/記
西有少華山故曰太華雍勝/畧王元冲登華頂旬餘下云
峰頂有池菡蓞盛開傍有破鐵舟焉三水小牘絶按李/攀龍記以 頂三
 峯削成四方者為嶽正體其下羣峯衆壑環擁三峯/合之皆華山也因将峯谷名目並升嶽次第序列如
 左/
[008-15b]
玉泉在張超谷口其水色如漿相傳云玉井滲出者清
冽而甘服之可去沉疴因置玉泉院有山蓀亭雍勝/畧西
嶽行宫至雲臺觀十里雲臺觀至玉泉院一里圖書/編
泉院有祠祀希夷先生祠後石洞為先生睡像左畔有
山蓀亭踞盤石上佳木四周泉聲泠泠出其下魏光/緒記
夷洞側有大石玉泉環流上鐫山蓀亭三大字有樹四
株名無憂樹隴蜀/餘聞 谷口出玉泉院東南上為谷口有
崇崖㟧嶂&KR0589互虧蔽楊嗣/昌記從北南入谷七里又屇一祠
[008-16a]
謂之石養文母石龕木主存焉水經/注兩壁直立如削髙
千餘仞谷底濶不盈尺寛者或二三尋谷流轉折隨山
約五里許范守/己記 第一關自玉泉院至關五里圖書/編
石突塞谷口為石門人佝僂上若隧道然是為第一關
范守/己記玉泉院至五里關往時避兵者就險壘石為關額
曰通天第一門三才/圖會 桃林坪在五里關上山色四圍
圖書/編蓋取昔放牛桃林義張獻/圖記 張超谷五里關南為
張超谷楊嗣/昌記華陰山南有公超市性好道術能作五里
[008-16b]
後漢書/張楷傳又稱張超霧市峰麓名/勝記一名仙谷以張超結
廬改名今石室依然華嶽/圖 卧仙坪在張超谷内有石
室為超蜕骨所樵牧戲其間有飛石来塞其穴峰麓名/勝記
 希夷峽第一關四里至方洞洞石斗厓百尺名希夷
峽其上𩔖穴乃其蜕骨所舊有垂鏁可攀以上見骨盛
木函色微紅香甚有人竊趾骨去道士憤之斷其鏁自
是人不得上都穆/記嘉靖末姚直指葬於祠内香櫝下范/守
己/記 第二關希夷峽西折四十步為第二關大石中分
[008-17a]
若斧劈者都穆/記 石羊城在張超谷西乃黄初平叱石
化羊處與兄初起俱仙隱於此又名仙谷名山/記 算塲
蘆花池在張超谷中雍勝/畧後魏道士冦謙之洞曉渾天
儀曾定天元五紀後隨成公興去棄其餘算籌化為葭
荻即成蘆花池述異/記 壺公石室在嶽西北孤峰上石
室可容十餘人有泉東北入霧市谷東谷中即冦謙之
算塲西谷中即修羊公石榻峰麓名/勝記 車箱潭在仙谷
内十里雍勝/畧華山車箱潭乃第七水府也水府/記宋仁宗
[008-17b]
嵗遣使投玉簡於此崇寧二年封豐潤侯賈/志 修羊公
石榻在嶽西北仙谷中峰麓名/勝記 甕谷在華山西谷口
環抱如甕為商洛逕道 桃谷在華山西入谷八里為
張果晒經處 牛心谷在華山東即楊震敎授生徒處
賈/志其地多槐稱楊震槐市山間多五色鶩鳥峰麓名/勝記
文仙谷在華山東吕真君修道處賈/志 藏馬谷在華山
東與黄神谷相近漢武帝求仙有神馬自華山出馬不
久留尋之在此谷石龕下故又名藏馬龕東北澗中石
[008-18a]
上馬跡尚存雍勝/畧 黄神谷在華山東真人黄蘆子隱
居處賈/志 黄龍潭在黄神谷内旱則禱焉宋封廣潤侯
華陰/縣志 種藥坪道士王暉魏時人居華嶽熊牢嶺常種
黄精於溪畔虎豹為之耕耘因名其坪真仙/通鑑 娑羅坪
自希夷峽至娑羅坪半里圖書/編第二關行三里至娑羅
坪土曠而夷都穆/記有桫羅菴菴外東面石壁可數十丈
鳴瀑掛壁而下三才/圖會山至是兩壁各縮約十餘丈谷滸
寛平如几有祠遊者過此祈禱范守/己記有莎羅樹一本蓋
[008-18b]
即菩提樹文翔鳳記曲按自谷口至娑羅坪尚屬山麓/地多幽壑 澗凡張超谷以下皆環繞於坪
 之左右/者也
上方峰娑羅坪東對小上方又上為大上方深洞偃松
尋途阻絶楊嗣/昌記洞天坪即娑羅坪其東絶巘處為上方
峰突面攀鏁險不可視非登嶽要路華嶽/圖上方白雲宫
中方太清宫下方雲臺宫皆在娑羅坪東峰上因羽人
焦道廣建雍勝/畧
甕肚峰在華山中方上又有駕鶴軒在中方半路賈/志
[008-19a]
突起如半甕明皇嘉其髙迥欲於峰腹大鑿開元二字
填以白石令百餘里皆見諫官諫乃止唐開/元記 西元門
上方峰攀鏁盡處有石罅號西元門此峰唐金仙公主
駕鶴昇仙處門則元宗覔金仙而鑿者也王履/記第四華
山西元洞周迴三十里名極真洞天乃長春之境十大/洞天
記/ 八仙洞在娑羅坪西洞面崖石壁立每尺許即鑿
為小坎險不可上都穆/記 繫馬峰娑羅坪北望山頭有
石如柱名繫馬峰 十八盤踰娑羅坪至十八盤山最
[008-19b]
陡者十有八折乃得上故名三才/圖會坪之上為盤最下三
盤曰斗三盤楊嗣/昌記逆十八盤而上孤危錯落山猶左右
截也李之/椿記 青柯坪自希夷峽至青柯坪十里圖書/編
十八盤之上有青柯館遊者至此舍輿易裝雍勝/畧至此
山恰半入山来悉﨑嶔側塞夷者惟此王履/記坪在西峰
下迴陀曲磴浮蒼㸃黛疏宻如柯葉楊嗣/昌記坪東懸巖上
鑱青柯坪三大字范守己記里按自雲臺觀一里至玉/泉院又五 至第一關又四里至希
 夷峽又十里至青柯坪計二十里當山之/半凡上方以下皆環繞於坪之左右者也
[008-20a]
北斗坪青柯坪西有峰挿天名北斗坪蓋四毛女拜斗
得仙之地華嶽/圖北斗坪儼樹繡屏兩山虚處平田萬頃
李之/椿記 寥陽洞青柯坪右為寥陽洞都穆/記洞旁架木為
祠迤北皆石崖壁立范守/己記 囘心石從青柯坪左上里
許至囘心石圖書/編東南路皆斜削絶壁攀鐵鏁自此始
遊者畏險輒還故曰囘心喬宇/記卧石塞道中隆旁殺俯
瞰斷崖千尺都穆/記 千尺㠉在青柯坪東上三里許圖/書
編/南至天井裁容人穴空迂迴傾曲而上可髙六丈餘
[008-20b]
上者皆所由涉更無别路欲出井望空視明如在室窺
窻也水經/注絶壁中裂兩旁稍鑿横木承足凡千尺云三/才
圖/會一峰直立劃焉中崩如鋸曳痕左偃右覆人自壁中
行濶尺許髙百餘尋范守/己記形如槽櫪持金繩探石竇以
上或時晦暝疑在䑕穴木空也楊嗣/昌記 百尺峽在㠉上
東北轉一里許圖書/編東上百丈崖升降皆須攀繩挽葛
而行水經/注峽如㠉而縮險與㠉稱華嶽/圖峰如前而殺亦
中崩夾壁益狹兩腋摩壁石以行上有塊石撑之若恐
[008-21a]
其復合者范守/己記 雲頭石盤百尺峽頂有巨石如雲題
雲頭石三字呉同/春記出峽登望仙臺方丈平石可佇立逺
三才/圖會 二仙橋百尺峽東北行二里許面崖執鏁足
踏木棧以漸東移横行百步曰仙人橋喬宇/記橋當山曲
徑術中斷金橛貫石骨中架棧懸度楊嗣/昌記 俯渭崖過
二仙橋龍背石又數轉髙崖傍踞坐見渭水題俯渭崖
三字於上呉同/春記 車箱崖在二仙橋西崖如車箱人縁
輪以行三才/圖會車箱谷西一石長數丈髙數尺平如切而
[008-21b]
有横理似箱中之板楊嗣/昌記 猢猻愁自仙人橋東北行
里許攀行六十步曰猢猻愁喬宇/記崖壁竒峭上有鐵猿
顰踞崖畔三才/圖會石坎數十捫壁横度魏光/緒記 老君犁溝
在峽上五里許有山如礪中有溝如犁闢然鑿石牽挽
而上華嶽/圖自閻王峽行二里許攀行七八十步曰犁溝
圖書/編石壁挿天若剗若削水霤一道自上而下直若引
繩深若發耜范守/己記犁險於㠉㠉暗而犁突李之/椿記一云離
垢謂老君登華離却塵垢云三才/圖會
[008-22a]
雲臺峰自犁溝又行四里許至雲臺峰圖書/編兩峰崢嶸
四面懸絶上冠景雲下通地脉嶷然獨秀有若雲臺下
有穴昔有人入此東去云經黄河底上聞流水聲雍勝/畧
循嶺而北二十餘步有坊曰雲臺峰第一門又五十餘
步有坊曰白雲仙境又北復數百步為峰頂廣袤三丈
許平衍如掌新構倚雲亭峰東有良掌諸峰范守/己記 玉
女窓在雲臺南峰上有石門入丈餘直上石窰如窓望
見南峰明星玉女之别館也峰麓名/勝記 神土巖在雲臺
[008-22b]
峰東南百步周武帝時道士焦道廣居雲臺峰帝親問
道因於谷口置雲臺觀道廣欲構房廊精思所感石上
湧出神土用盡復生於今尚然雍勝/畧 仙油&KR1808在雲臺
峰壁中焦道廣每設醮天降油於此後道廣乗麟去油
不復見 試鑿穴在雲臺北峰北面髙百尺深不測穴
邊一石如鑿狀乃希夷先生蜕骨所峰麓名/勝記
公主峰與雲臺峰相近漢南陽公主避王莽亂入山得
仙有朱履遺跡述異/記 長春石室在雲臺峰側貞觀中
[008-23a]
有道士杜懐謙居此自號長春先生峰麓名/勝記竇谷在華
山東即王遥隱居處賈/志 王刁三洞在華山東竇谷中
仙人王遥刁自然登仙處上洞莫能到中洞有飛石遮
洞門下洞隱居者皆在其中雍勝/畧 碧雲洞與王刁三
洞相近下為碧雲溪宋有鄭雲叟翟士端鄭明處羅隱
之居此時稱四髙士居峰麓名/勝記
白雲峰在嶽東北唐金仙公主修行之所名曰白雲宫
宫側有焦真人石洞峰麓名/勝記白雲峰一逕北去狹而長
[008-23b]
詩所謂嶞山也尖峰聳拔飛雲冉冉羃其上魏光/緒記
蠟燭峰在白雲峰北稍髙於白雲呉同/春記
白羊峰在嶽西北五里層崖晃朗洞室空濛昔有人隱
此莫知姓名常乘白羊往来因以名峰雍勝/畧白羊峰每
至三元八節及諸齋日即有神燈或三或五見於崖壁
 焦公崖在嶽東南真人焦孝龍居此野火焚其菴坐
火中徐起常於雪中單衾卧峰麓名/勝記
毛女峰在嶽西巘賈/志秦時宫人字玉姜入山隱此峰上
[008-24a]
食柏飲水體生緑毛人常見之有毛女洞至今洞中猶
聞鼓琴之聲雍勝/畧 太極總仙洞在嶽西北毛女峰西
其下有車箱潭峰麓名/勝記第三西嶽華山洞周迴三百里
名總仙洞天三十六小/洞天記
擦耳崖自犁溝東轉至崖路僅容趾下臨絶塹行則崖
石擦耳呉同/春記從雲臺峰南行數十步東出亂石間崖規
若釜植石為杙捫鏁摩石以度范彤/弧記 仙人碥自雲臺
峰南去出第一門半里許循崖東轉而南路不盈尺范/守
[008-24b]
己/記鳥道一線足垂二分平臨萬仞范彤/弧記 閻王碥自猢
猻愁又東北行二里許凡攀行十步名閻王碥又攀行
三十步名閻王峽喬宇/記道隘不盈尺下眡數千仞不辨
水石行者度是人鬼關也范守/己記 日月崖自雲臺峰折
而南行三里許至日月崖圖書/編崖如斬塊挽鏁而上百
餘步名上天梯有日月圏形呉同/春記謂兩崖髙起日月出
沒從山隙射之當是竒觀三才/圖會崖形上大下小無草樹
黑黄白相間上有赤白二圓形王履/記 金天洞在日月
[008-25a]
崖下南向頗開朗頂泐一隙濶五寸長二三尋天光下
范守/己記石腹甚皤髙二丈有疎蹬淺凹以身面壁憑足
揣投石上為洞楊嗣/昌記 三元洞循日月崖西南去復半
里許有三元洞東向 御道過門王碥行亂石上閻石
若連屏直立循屏而度又一石稍濶為坊其上曰升嶽
御道蒼龍嶺斜倚御道坊前范守/己記御道在仙掌峰北乃
升嶽路也漢武帝唐元宗曾由此因名今兩旁有石臼
乃當時栽欄纒錦以遮危險者峰麓名勝記而按御道/通指蒼龍嶺 言其石
[008-25b]
坊則在/嶺北 白鹿龕在嶽東升嶽路之右峰麓名/勝記魯生女
乘白鹿從王母而去故曰白鹿龕漢武/内傳 蒼龍嶺自日
月崖轉西南行三里許是為山脊圖書/編至胡趨寺神像
有童子之容從祠南歴夾嶺廣裁三尺餘兩箱崖數萬
仞窺不見底祀祠有感則雲與之平也然後敢度猶須
騎嶺抽身漸以就進故世謂斯嶺為搦嶺水經/注列鐵柱
閑鏁左右過則坐脊秉鏁漸移而前百步許喬宇/記兩旁
鐵柱有立有仆舊嘗有欄是漢武帝升山御道也三才/圖會
[008-26a]
古無欄砌今可平視徐步嶺中有墠前後各百餘級合
數之得二百四十有六楊嗣/昌記嶺凡兩折中隆旁殺如背
色正黑王履/記嶺盡為龍口冒一大石有鑱曰韓退之投
書所説鈴各按華嶽圖青柯坪至峰頂二十里據圖書/編及 家所記至蒼龍嶺已二十餘里險徑迂曲
 非有定程又按嶽圖三峰拔起外環巨壑衆峰俱隔/壑外止蒼龍嶺一綫可度凡雲臺峰以下皆環列於
 嶺之前後/左右者也
鷂子翻身過蒼龍嶺又上行一里許復由深洞以入三
十步許轉而上名鷂子翻身圖書/編度蒼龍嶺至其巔路
[008-26b]
忽絶由崖下鑿石折身反度呉同/春記 八公龕度蒼龍嶺
復循髙崖下黄上黑曰八公龕有水泉積雪樹最古者
曰將軍樹范彤/弧記五將軍樹度嶺見雙樹聳出空際曰將
軍樹三才/圖會樹有五僅存其四一仍萎大數人圍髙數十
楊嗣/昌記 上馬石石嶺如馬脊自東踰石而西若騙馬
狀石兩旁如削 單人橋過上馬石復一石亘跨嶺際
為單人橋范守/己記巨石若斧斤所闢范彤/弧記 通天門單人
橋南銜石背而上為通天門楊嗣/昌記箭筈通天有一門唐/杜
[008-27a]
甫/詩仇池記云石角外向如雉堞唯一門可通杜詩/注 宗
土祠趨雲山崖有宗土祠謂華為羣山之宗也三才/圖會
騙馬石度單人橋五龍岡入通天門至宗土地祠則東
峰之麓矣呉同/春記華嶽有三麓首谷口次青柯坪次宗土
地祠為削成四方之下踰之則至三峰説/鈴 四仙菴近
宗土祠有四仙菴為譚紫霄馬丹陽劉海蟾邱長春修
煉之所三才/圖會 細辛坪在頂之西南隅方圓三四畝盡
是細辛雍勝/畧三峰特起從縣道望之如古司冦冠以其
[008-27b]
披旉而冶又謂之蓮花峰至洗心坪蓮花之瓣始坼坼
於左為東峰中峰坼於右為西峰南峰東峰之頂兩成
而頵然於前西峰鋭末其旁多竇南峰凌出兩峰之上
尹伸/記三峰總為一大峰周十餘里至巔始分三嶺其間
有二谿一自細辛坪北直界山頂為二東則東峰及玉
女峰西則南峰及蓮花峰也一自玉井東来抵玉女峰
下與南谿合直瀉北崖下是為瀑布飛流也 太極東
元門自細辛坪東過溪口登巨石上有鐵坊曰太極東
[008-28a]
元門 朝陽洞自細辛坪西行百餘步有坪一方北有
朝陽洞東南向范守/己記洞頗髙曠顔曰迎陽蓋華當少陰
迎陽令有生氣三才圖會是按朝/陽迎陽應 一洞
玉女峰東峰左襟下為玉女峰昔有人見玉女乗白馬
入峰間華嶽/圖明星玉女居華山服玉漿白日上昇集仙/録
玉女峰在東峰右同阯而異巘范守/己記玉女峰偃伏東峰
之内若閨閣間許孚/逺記玉女峰東北巖努如鳥啄上豐下
縮努處小松附巖側曰捨身樹 玉女殿在峰頂雪壁
[008-28b]
爍日玉履/記有巨石若龜狀背上疊石為玉女祠范守/己記
石龜躡在玉女祠下東西八九步南北二十餘丈兩頭
壁立其形如龜峰麓名/勝記龜腹刳為石室舊有楊妓師事
韓姑於此韓肉身猶在三才/圖會 醴泉在玉女祠旁水微
有酒香為國之瑞屢招鳳飲峰麓名/勝記 玉女洗頭盆祠
前度石梁而南一石突兀廣二丈長十餘丈有坎可容
五斗水曰玉女洗頭盆范守/己記祠前有五石臼水紺碧澄
徹不乾不溢又有玉女石馬甚靈異常夜聞嘶噉之聲
[008-29a]
雍勝/畧洗頭盆前石裂可五尺以石投之食頃猶有聲或
云下通黄河三才/圖會石北泐可五寸其深不測是為唐人
進簡處范守/己記
東峰朝陽峰也名山/志東峰岡石斜削可數十丈鑿足跡
手援以上三才/圖會東峰有三玉女在左石樓在右説/鈴 三
茅洞東峰上有三茅洞前為小殿殿左有崖當東峰盡
三才/圖會 仙掌崖在東峰東北雍勝/畧綴以二華巨靈贔
屭髙掌逺蹠以流河曲西京/賦眺華嶽之陰崖覿仙掌之
[008-29b]
遺跡西征/賦今華嶽北面有巨靈神掌跡文選/注華嶽本一
山當河河水過而曲行河神巨靈手盪脚蹋開而為兩
今掌足之跡仍存水經/注峰有五崖北壑破崖而列自下
逺望偶為掌形王涯仙/掌辨崖壁黑色石膏自&KR2724中流出隨
膏凝結黄白相間逺望之見其大者五岐如指三才/圖會
二丈許掌形覆其拇北引如三尋之㦸從縣中望見五
指參差出壁上也李攀/龍記華嶽掌其石丹紫如人肉色日
照則見暮則漸隱賈氏/閒談 石月在仙掌上華嶽/圖上有石
[008-30a]
月半輪光可鑑名山/記 衞叔卿博臺在嶽頂東南隅别
一孤峰上遥望有石方如屏榻真若棋局雍勝/畧秦昭王
令工施鈎梯而上華山以節柏之心為博箭長八尺碁
長八寸而勒之曰王與天神博於此韓非/子東峰南下有
小峰平頂當嶽峰之胸上有鐵瓦亭一區鐵碁一枰為
衞叔卿圍碁處路由懸崖鐵鏁直縋約十餘丈鏁盡蹠
崖自度﨑嶇九折乃至其所范守/己記老君碁石方徑五尺
三十二子鐵為之重不可舉三才/圖會
[008-30b]
石樓峰髙於玉女其東壁則為仙人掌名山記己按至/宗土祠 抵玉
 女峰下自玉女西麓西南去三里許至細辛坪有溪/直界乃東峰與西南二峰分界處升嶽者度溪至東
 元門必先登玉女故以東峰次玉女後而玉女/祠諸勝則附玉女三茅洞諸勝則附東峰也
西峰曰蓮花峰一曰芙蓉峰雍勝/畧蓮花峰為太上山迴
巒四合三峰崢嶸上廣十里昭文/館記西峰東面窊隆如蓮
花所謂西嶽蓮花峰也王履/記西峰最幽奥有石葉如蓮
瓣覆崖巔下有石龜却立昂首如欲行蓋葉上是即所
謂蓮花峰袁宏/道記從雲臺望東西二峰上分下合若並蒂
[008-31a]
蓮花南峰藏其間如蓮房名山/記西峰之頂缺空丈許有
大石蓋覆於上喬宇/記西峰有三石樓在前老君爐在後
石樓峰與東峰石樓相對乃白帝建鐘鼓之所説/鈴 鎮
嶽宫在三峰中央又有玉井樓雍勝/畧鎮嶽宫在蓮花峰
頂倚崖而構今亡范守己記鎮按三才圖西嶽大殿東/折而下為 嶽宫李攀龍記削成上
四方顧其中汙也上宫在汙中西北蓋三峰踞東西南/三面其北面空處所謂中汙也宫在其間不在峰頂
 巨靈足跡在西峰頂華嶽/圖跡在石嶺上長三尺許深
一寸許儼然踵趾痕范守/己記岡上深可三寸旁鐫巨靈足
[008-31b]
三字王履/記 神香子斧劈石長十數丈浮置峰頂斬然
斷而為三其北若夾壁上有覆石其下若門裁可容人
石西下臨深壑五千仞石東亦&KR0541削直至谿底范守/己記
罅二尺直下相傳神香子斧劈之三才/圖會 玉井在蓮花
峰旁雍勝/畧太華峰頭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唐韓/愈詩
云井中生千葉白蓮服之令人羽化韓詩/注深可十丈圓
徑半之三才/圖會玉井涓渫異常泉敝宇覆之左方為鎮嶽
宫右上即南峰路楊嗣/昌記或曰谷口玉泉即玉井所注許/孚
[008-32a]
逺/記 二十八宿潭在玉井旁華嶽/圖峰之下有石窪如臼
凡二十有八上應列宿自北而南如貫珠自崖端挂下
山腹水簾洞洩之三才/圖會列宿潭石竇欹圓可見者裁六
七潭在南峰之足注西峰水簾蓋入蓮華之腹而行其
腎腸楊嗣/昌記 八卦池太乙池俱在嶽頂蓮花峰上峰麓/名勝
記/ 石仙人水簾洞在嶽北面半腹中雍勝/畧洞深三百
里中有瑶臺玉室石髓金精遥望方圓可丈餘鳥道絶
通時出異色雲氣洞口上有丹石間青石似丹青畫出
[008-32b]
仙人之狀冠帔衣服無不周備號曰石仙人上有瀑布
飛流直下三千餘丈登真/隱訣洞在西峰之腰正臨削壁諺
名老君臍玉井出西峰滙二十四潭奔注兩峰間懸瀑
數千仞至洞口下有丹石承之泉倒灌入洞伏而不見
至青柯坪於石隙中如珠簾散布而出流行成澗出谷
口入渭范彤/弧記嶽有四洞東曰昭陽西曰西元南曰正陽
北曰水簾 洞元石室在頂之西北峰上東西有二門
初裁容身側入至室中周迴五六丈有石道君像髙三
[008-33a]
峰麓名/勝記一名裴君石室真人裴君入石室精思至道
積二十三年降五龍元老之所名山/記 肥&KR1414穴在頂之
西北峰上峰麓名/勝記太華山有蛇焉名肥&KR1414六足四翼見
則大旱山海/經 屈嶺自上宫東北出四百五十步有屈
水經/注西峰有一臂詰曲如蒼龍嶺廣倍之名曰屈嶺
度嶺徑巨壑四五乃至南峰説/鈴 老君煉丹爐在蓮花
峰北古柏宛有道意李之/椿記石爐徑丈餘髙可六尺三才/圖會
南峰西為老君煉丹爐魏光/緖記 捨身崖西峰北上為西
[008-33b]
嶽大殿殿之北為捨身崖三才圖會谿按玉井白蓮自/古著稱有 自玉井東至玉
 女峰北注乃西峰與南峰分界處南峰獨髙西峰最/竒其三峰統稱蓮花實由西峰得名也凡玉井諸勝
 俱附西/峰之後
朝来峰 松檜峰 玉柱峰 玉秀峰此四峰上盡青
松檜柏常有異雲覆之人跡罕到峰麓名勝記山按朝/来即竇谷之 松檜
乃南峰之一玉柱玉秀/應在西峰西壑之外 南峰即落雁峰也峰端石色
平滿堅固如古佛頂楊嗣/昌記李白登華山落雁峰曰此山
最髙呼吸之氣想通帝座恨不攜謝眺驚人語来搔首
[008-34a]
問青天耳唐語/林計縣中所見如冠形者中峰隱約與東
西峰相對南峰為西峰所障躡松檜峰始識其面絶其
巔而後見東西峰之在下也尹伸/記南峰踞兩峰上如人
危坐雙引其膝袁宏/道記南峰有三落雁在東寳旭在西説/鈴
南峰五岐並起如掌中落雁峰東松檜峰又東為賀老
石室西則老君丹爐其一未有名或曰寳旭魏光緒記/ 按南峰
以落雁為中/峰説鈴似非南峰東下瞰玉女祠歴少辛坪細辛坪一/名少辛坪
至東峰之頂西下瞰巨靈跡歴煉丹臺至西峰之頂白
[008-34b]
帝祠在松檜峰襟帶間楊嗣/昌記中峰五鼓觀日出東際赤
爍如金初見半輪忽全露大莫能狀彩色映峰巔峰下
猶闇如夜經六刻許漸别下色東海如在几席間呉同/春記
 黑龍潭在頂之南峰上旱禱必應宋崇寧二年封顯
潤侯峰麓名/勝記潭有三深淺不等深者不過二三尺雖大
旱不涸王履/記龍在則水黑去則水清華之頂門水也説/鈴
 菖蒲池在太上泉旁池有菖蒲一寸九節雍勝/畧届山
頂上方七里靈泉二所一名蒲池西流注於澗一名太
[008-35a]
上泉東注澗下水經/注頂上者名蒲池東偏者名太上泉
水青緑作瑟瑟光俗謂之仰天池楊嗣/昌記太上泉在老君
洞次北 老君洞在頂之東南峰峰麓名/勝記 朝元洞南
峰南面上下壁削鑱壁成堮疊石置闌窽石以入深可
四丈廣近之髙又倍焉純白如雪昔賀老營此四十年
王履/記自迎陽洞上之為雷神洞復右折為朝元洞 賀
老避靜處朝元洞之下有賀老石室室憑突崖煬竈猶
三才/圖會從朝元洞垂雙鏁下縋鏁盡以鐵杙挿壁承以
[008-35b]
狹板横綴鏁當人膺行則面壁舒臂縁鏁以足横移洞
額即全真巖呉同/春記長空棧在壁半廣八寸長數十丈背
空虚行棧盡得賀老窰俯臨千仞説/鈴 全真崖在靜室
傍有崖髙十餘丈遥覆其室朱書全真崖三大字三才/圖會
字各大仞許非御虚者不能成華嶽/圖 避詔崖由峰頂
東南下為避詔崖范守/己記崖上覆如屋似蜂窠然頗𩔖太
湖石或𩔖濤波蕩潏王履/記崖形覆前縮後約數十丈李/之
椿/記希夷表云一片野心却被白雲留住九重寵詔休教
[008-36a]
丹鳳啣来因以此名崖有希夷手書避詔崖三字今墨
跡猶新華嶽/圖 三公山在嶽東南三峰森秀上象三台
峰麓名/勝記南峰背臨絶壑壑外更為三峰名三公山髙與
前埒兩畔千峰林立若青蓮瓣瓣擁䕶魏光/緒記南峰之背
為賽華山學三峰而未至楊嗣/昌記 燕公石室在三公山
漢明帝時有燕子微隱此服蒼术黄精得仙峰麓名/勝記
三鳳山在三公山稍西山巔各一石起立如危欄相倚
環三峰者層樊細皴如千葉寳蓮楊嗣昌記在按三公/三鳳諸山 南峰之
[008-36b]
 南大壑外其神靈勝蹟俱在嶽北蓋三峰各踞其方/北面無峰則嶽體北向南其背也南峰最峻東西二
 峰僅及其腰升嶽者必登南峰之頂而/極凡黑龍潭以下諸勝俱附南峰之後
 嶽廟西南十里為雲臺觀觀南二里為玉泉院山蓀
 亭此谷口也按圖自雲臺/至玉泉一里入谷五里為桃林坪按圖/玉泉
 五里至第一/關坪在關上又為張超谷按谷口即張超谷此指/張超霧市特谷中一處
 夷峽按圖自關四/里至希夷峽又上為娑羅坪按圖自希夷峽/半里至娑羅坪
 東為上方中方下方三峰突面攀鏁險不可上非登/嶽要
 路禁不/許上娑羅坪又南為十八盤至青柯坪按圖自希/夷峽十里
[008-37a]
 至青柯坪峰麓記云自頂至青柯/坪二十里青柯坪出谷口二十里又迤東而上曰千
 尺㠉百尺峽即述征記所稱百丈崖水經注所謂天
 井也按圖青柯坪一里至囘心石乂三/里至千尺㠉又一里至百尺峽又上為老君
 犁溝按圖峽上五/里至犁溝又西上為日月崖按圖犁溝四里/至雲臺峰自雲
 臺峰折而南行凡/三里至日月崖又南上為蒼龍嶺按圖日月崖南/三里至蒼龍嶺
 據峰麓記青柯坪至頂二十里至蒼龍嶺僅/可十餘里各家遊記所歴各殊不可為凖又南至
 玉女祠按圖度嶺又一里至鷂子翻身過/單人橋至宗土祠為玉女峰麓南為細辛
 坪按記自玉女峰西南/三里許至細辛坪西南為鎮嶽宫玉井樓則在
[008-37b]
 三峰環抱之中按圖鎮嶽宫玉井樓相近俱在/西峰之麓適當三峰交接之處由細
 辛坪則先東峰而登南峰按細辛坪在南有/谿分界左近東峰由玉井
 樓則先西峰而至南峰按玉井樓在西有/谿分界右倚西峰此升嶽之
 大都也
 唐一行曰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兩戒北戒自積石終
 南負地絡之陰而東及太華南戒自岷山嶓冡負地
 絡之陽而東及太華河自北戒之首循雍州北徼以
 逹華陰江自南戒之首循梁州南徼以逹華陽按此
[008-38a]
 則是太華總兩戒河山之會為陰陽翕闢之樞而且
 列宿名潭上配天文非直應乎井鬼四州分界下當
 地軸豈但衞乎雍梁昔人以呉山為西嶽以太華為
 中嶽蓋有謂也况夫勢控雄藩險憑百二帶襟河曲
 居六合之上游鎻鑰潼關作三秦之巨鎮西屏隴塞
 北拱
神京斯宇内之奥府神區嶽中之文經武緯故叙次獨
 詳焉
[008-38b]
  呉嶽在隴州/
導岍及岐書經/禹貢呉嶽在扶風汧縣西古文以為岍山孔/疏
雍州其山鎮曰嶽山周禮職/方氏呉嶽也在汧鄭/注呉山為河
西鎮爾/雅呉山為西嶽埤/雅呉山在右扶風美陽縣西夏本/紀注
汧縣有呉嶽山别名呉山漢書郡/國志汧水發南山西側俗
以此山為呉山三峰霞舉叠秀雲天崩巒傾返山頂相
捍望之常有落勢國語所謂虞矣水經注同按/古字虞 呉關内道
名山曰呉山唐六/典山在呉山縣西南五十里秦都咸陽
[008-39a]
以為西嶽今為國之西鎮山國語謂之西呉元和/志郭璞
曰呉嶽别名開山寰宇/記呉山在今隴州南七十里山有
五峰一曰鎮西二曰大賢三曰靈應四曰會仙五曰望
圖書/編呉山為峰十有七得名者五鳳翔/府志
鎮西峰在四峰之中卑而獨秀諸峰列峙初錫封號即
此峰也隴州/志大賢峰在鎮西峰左秀抜突起有儼然拱
肅之象 毓秀峰凝翠峰俱在大賢峰左州/志
靈應峰在鎮西峰右 擎天峰在靈應峰左 凌雲峰
[008-39b]
在靈應峰右 晴巖在靈應峰下巖髙千丈飛流飄漾
若晴日飛雨然 判官池在晴巖下又元鶴巢有二鶴
巢於崖中時翺翔於五峰上 一天門在振衣亭上由
石磴而上恍若登天 真人洞在一天門右相傳呉真
人修煉於此有湫在洞上樹心内澄水一泓旱亦不竭
 靈湫在靈應峰下廣丈餘嵗旱禱雨輒應下刻有雲
根雨脉字 餐霞洞在靈應峰左小峰下 棲霞島在
靈應峰前一阜突起時有霞彩下有倚雲樓嘯月臺
[008-40a]
閻王窆在棲霞島上石磴巉險故名 雷神洞在靈應
峰右上有湫 玉皇洞在雷神洞右有湫 鳳凰石巢
在山頂人跡罕到古志有鳳凰巢焉州志最按五峰靈/應為 髙尤多竒
 勝其上舊/有靈應宫
會仙峰在靈應峰南層巒叠翠林壑幽&KR0444時有逸人髙
士游棲于此 大王湫在會仙峰左 牛心石在會仙
峰陰狀若牛心州/志
望輦峰在大賢峰左秀並羣峰形若北顧故名望輦
[008-40b]
晴映峰鸚鵡峰来鶴峰並在望輦峰左右 小錦屏大
錦屏並在望輦峰下相去一里許聳峭壁立環列若屏
州/志
筆架山在嶽廟前山勢逶迤宛如筆架一名小五峰
王師嶺在筆架山北二里 天地奥區在五峰谷口兩
山對峙一水前流竒峰翠嶺深邃莫測州志州按此並/在隴 南五峰
 之前皆入嶽之/所必經者也
 胡渭禹貢錐指曰周禮雍州山鎮曰嶽山漢志以呉
[008-41a]
 山為雍州山是呉山即嶽山也朱長孺云商周之世
 疑以岍為西嶽故爾雅職方皆名嶽山按呉嶽班酈
 皆謂即古岍山然封禪書言自華以西名山七曰華
 山薄山嶽山岐山呉嶽鴻䝉瀆山而無岍山又析呉
 嶽與嶽山為二據裴駰集解以郿/之太白山為嶽山隴州志則以州西
 四十里之呉山為岍山州南八十里之嶽山為呉嶽
 諸説互異竊謂呉山漢志雖云在縣西而岡巒綿亘
 延及其南與嶽山只是一山自周尊岍山曰嶽山俗
[008-41b]
 又謂之呉山或又合稱呉嶽而岍山之名遂隱其實
 此二山者周禮總謂之嶽山禹貢總謂之岍山當以
 漢志為正今按呉山西連關隴岍慈諸山則禹貢所
 云導岍自應指目大槩而自唐以来崇祀皆以五峰
 為主則唐以前凡舉祀者亦在五峰可知也又考馬
 融王肅三條之説以導岍為北條之首鄭元四列之
 説以導岍為陰列之首則呉山實西北諸山之綱紀
 衆水之統宗宜乎巃嵸屼峍與太華相伯仲而膺西
[008-42a]
 嶽之顯號饗歴代之明禋亦為秦中巨鎮也夫
  終南山在西安府/
終南惇物書經/禹貢終南山一名太一山又名地肺孔/傳太一
山古文以為終南在扶風武功縣東漢書地/理志終南何有
有條有梅詩經/秦風終南周之名山中南也毛/傳終南山名在
今京兆府南朱/傳司馬侯曰中南九州之險也左/傳中南一
作終南在始平武功縣南杜預/注南山天下之阻也其山
出異𩔖之物不可勝原此百工所取給萬民所仰足也
[008-42b]
漢書東/方朔傳伊彼終南巋嶻嶙囷班固終/南山賦終南太一隆崛崔
張衡西/京賦南山即連終南山從京南東至華山過河東
北連延至海即中條山也從京南連接至蔥嶺萬餘里
大宛/傳于闐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西域/傳終南山
一名中南言居地絡陰陽之中在都之南故曰中南關/中
記/終南山東接驪山太華西連太白至于隴山北去長
安城八十里南入楚塞連屬東西諸山周迴數百里名
曰福地福地/記終南山一名中南山一名太一山一名周
[008-43a]
南山一名橘山一名楚山一名秦山一名地肺山在雍州
萬年縣南五十里括地/志西至于襃斜又西至于隴首以
臨于戎東至于商顔又東至于太華以距于關實能作
固以屏王室其物産之厚器用之出則璆琳琅玕夏書
載焉紀堂條梅秦風咏焉栁栁州/文集終南山在西安府南
五十里東自藍田縣界西入咸寧縣界何景明/雍大記
太乙山在西安府西南八十里長安縣界太乙谷中有
太乙元君湫池漢武帝元封二年祀太乙于此建太乙
[008-43b]
雍大/記 五臺山在縣南五十里一名南五臺延袤十
里許有竒峰五其上有觀音寺火龍洞南山佳麗惟此
為最咸寧/縣志 日月巖自牛頭寺南行四十里至普光寺
為終南之麓道益峻險躡亂石冒懸崖屈曲而上至日
月巖三才/圖會日月巖之下刻石篆書松泉二大字 抱子
巖玉泉洞在日月巖上又八仙洞在山之西壁限以流
泉非跣足不得入又上有石儼若老嫗凴巖而休左有
圓石明可鑑物謂之石鏡都穆終/南山記 竹谷在府南六十
[008-44a]
雍大/記在石鼈谷東南五臺路由此入方輿記曰竹水
俗謂之赤水出于媚谷咸寧/縣志 太乙谷一名靈母谷在
縣南六十里陸長源曰長安城南四十里有靈母谷俗
呼為炭谷宋敏求/長安志太乙谷在竹谷東 太乙峰在炭谷
内 太乙池在太乙峰下迤上有吕公洞黄龍洞又有
水湫 太乙湫在太乙谷内一名南山湫初在平地一
日風雷移于山上下湫遂化為土咸寧/縣志自乾湫既涸炭
谷之水遂著靈異歴代崇為太乙湫一名龍移湫今乾
[008-44b]
湫在神禾原皇甫村東城南/記澂源池一名太一湫其上
環以羣山雄偉秀特勢逼霄漢水廣可數丈深丈許錦
鱗浮游人莫敢觸鱗之大有二三尺者自昔禱雨咸在
于是其南即太一殿 三官洞雷神洞俱在太一殿左
 金華洞在山之最髙處有積水人不能至都穆/記 龍
泉在太一山普光寺上無壊尊者談經有龍出聴故名
又謂之仰天池 玉案峰在太乙峰東平齊如案古詩
云雲從玉案峰頭起雨自金華洞口来 霧巖峯在玉
[008-45a]
案峰東咸寧縣志西按終南綿亘甚逺以其近者而言/自石龞谷 南如長安之豹林子午諸谷鄠之
 雲際子房萬花鷄頭白雲將軍牛首諸山大頂凌霄/羅漢三閣圭峰諸峰神水髙冠太平曲谷黄栢烏桑
 華陽皂谷直谷栗谷馬谷澇谷諸谷盩厔之清涼五/福石樓黑鳳耐山安樂諸山太微諸峰五泉髙山沈
 嶺掃帚諸嶺甘谷耿谷赤谷牛谷檀谷田谷就谷飛/昇西觀東觀團標黄谷韓谷芒谷虎谷駱谷强谷車
 谷韋谷諸谷又西南接郿之太白山自石鱉谷東南/如咸寧之郊谷土門羊谷小義大義白道諸谷藍田
 之七盤蕢山嶢山全山王順玉山諸山輞谷石門庫/谷采谷悟真藍谷倒囘銅谷傾谷諸谷又東南接商
 之秦嶺其終南之陽自秦嶺而西如鎮安之夢谷平/頂長陵白崖石馬天書車輪考山栗園旬山諸山西
 王都家圪陡賽秦諸嶺藴谷諸谷漢陰之六面石門/横山馬蝗箭幹諸山瘦驢龍會魚洞諸嶺石泉之五
[008-45b]
 攢雲霧四方諸山天竹磨兒諸嶺迤西亦與/洋之太白接合之皆終南也並詳見各縣
  太白山在郿縣/
華西名山有嶽山史記封/禪書武功縣有太一山又有嶽山
裴駰/集解美陽縣有太白山魏書地/形志武功縣太一山亦曰太
白山去長安二百里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軍
行不得鼓角鼓角則疾風暴雨至水經/注山半有横雲如
瀑布則澍雨人常以為候語曰南山瀑布非朝即暮周/地
圖/記郿縣有太白山隋書地/理志關内道名山曰太白唐六/典
[008-46a]
寳八載太白山人李渾于金星洞見老人云有玉版符
命王鉷入山求得之唐書王/鉷傳其地寒氷雪之積未嘗已
栁宗/元碑侯道士居太白山苦寒霜雪常集雖夏五六月赫
日在上羣峰若焚我獨皓然玉聳陸龜䝉送/侯道士序太白山在
郿縣東南四十里鍾西方金星之秀關中諸山莫髙于
此其山巔髙寒不生草木上有鐵鑄山神牌三曰大阿
福二阿福三阿福有湫池雖三伏亦凝氷山巔常有積
雪故以太白名關中遇旱則登山取湫然山既髙寒登
[008-46b]
者多死俗傳太白神能留人非也麓有鬼谷即鬼谷子
授蘇秦捭闔術處三才/圖㑹太白山常積雪望之皎然上有
洞道書第十一洞天潜確/類書
逹摩洞在縣東南四十里太白山下雲庵之後金時雲
庵和尚隱此明山人孫太初亦隱此洞刻逹摩像其石
剖之有松栢文人呼為栢朶石俗傳為逹摩傳法神光
處今洞北道傍有雲庵和尚塔銘郿縣/志 鍾吕坪在縣
東南五十里南山内小山不甚髙而頂寛平俗傳鍾吕
[008-47a]
傳道於此其相近有湯峪峪内有金錢石其形上大如
房屋下小如碾盤傍臨深淵用手揺之即動視之隱然
有金錢鳳翔/府志 三官池按太白山舊圖/在山麓稍東自清湫廟廟在/縣東
二十/五里至此三十三里池水清澈禱雨者多取水于此以
山髙不易到也 大雪巖按圖在三/官池西南自三官池上至此
二十里穿林涉潦有雷神洞再入有朝陽洞二仙橋龍
盤山西望香烟山為大士佛地 萬笏山按圖在大/雪巖南
大雪巖上至此三十里初名石壘山以衆峰排矗如萬
[008-47b]
笏改今名又過水七十餘處十里至石壘山頂一峰挺
秀拔萃羣峰之中名曰獨秀峰 黑風嶺按圖在獨/秀峰東南
獨秀峰上至此十五里一名神會夭坡皆黄土自六月
朔至月終霧撤山顯曰開山其先後為霧雪所塞曰封
山山中狼虎虺蟒熊羆之屬最夥人罕至者 松花坪
按圖在黑/風嶺西南自黑風嶺上至此二十里蒼松數萬叢欝森
列登此坪甚險下有水簾洞景極佳 二仙山按圖在/松花坪
西/南自松花坪至此二十里山有二石如人其下有下坂
[008-48a]
寺又十里至望仙石 救苦嶺按圖在二/仙山東南自望仙石至
此二十里險峻益甚又十里至上坂寺人行亂石間䃕
确相錯又三里至寒風關 神窪按圖在救/苦嶺西南自寒風關
至此二十里皆直上如縁墻壁土人言太白常放異光
現神像或星光如斗大至此鳥獸草木甚稀境凛冽不
可處又三里至魔女嶺又三里至東天門 冲天嶺按/圖
在神窪/東南自東天門上至此四里有雷神峽皆陡絶下視
多股栗 分天嶺按圖在冲/天嶺西南自冲天嶺至此五里西風
[008-48b]
起則山東向陽頗熱山西面風雖大暑若祁寒一山之
間暄寒頓異故名 孤魂窪按圖在分/天嶺西自分天嶺至此
五里徑既險峭風復凄寒人行嶺上風起必伏若起則
吹墮如葉矣更有觀雲海處極佳宇宙茫然雲如叠絮
在海中窪之上有三山九牙十二重樓諸勝髙挿碧空
又十八里至二里關又里許至金鎖關鳥獸草木絶無
矣山勢森羅石貌有若人拱立者行相揖者坐相戲者
竒獸卧者鼎彛列者 大太白池按圖在孤/魂窪西南自金鎖關
[008-49a]
至此里許池廣三十餘畝清鑒毛髪無寸草㸃塵亦無
他水族惟龍潜焉池面常放五色光萬字光夀字光珠
光油光各肖其𩔖人䖍叩則應否則無池為雲霧籠&KR0449
不常見曰封池禱而後見曰開池餘六池皆然 雷神
按圖在大太/白池東南自大太白池上至此三里池在洞中有
亘古凝氷洞上有石塔名觀星樓又有龍鳳二小池
二太白池按圖在大太/白池西南自大太白池過稻地窪至此十
里池大數畝又五里至三太白池大亦數畝其傍不可
[008-49b]
久憇久則雷電疾至 玉皇池按圖在大太/白池東南自三太白
池至此十里大二十餘畝其東為龍門有龍可見又上
有走馬嶺相傳為山神乘馬處石上蹄跡宛然 佛池
按圖在玉/皇池西自玉皇池至此十里大數畝又五里有三清
池池傍金背枇杷甚多擷其葉可療百病諸池皆神所
司凡禱者以黄楮投之誠則楮沉若有掣入者否則楮
浮自清湫廟上至三清池共計二百九十里賈鉝太白/山禱雨記
武功山在太白山南即古垂山今呼為嶅山賈/志武功縣
[008-50a]
東有垂山古文以為惇物漢書地/理志武功縣有武功山九/域
志/太白武功二山在郿縣蓋舊武功縣地雍大/記 楓木
凹即武功東界自凹十五里許至迎仙橋橋北為圖坪
庵一名小桃源又十五里有葛仙壇 白鶴峰在葛仙
壇上雲雨皆出其下白鶴仙居之武功水發源其巔相
傳為葛仙煉丹池 雷崖在煉丹池西北遊者必絙掖
而升人或䙝之即迅霆霾曀故名雷崖上有數十洞恍
惚有人居其中可望而不可即蓋葛仙藏書處又其阻
[008-50b]
有齊雲山山徑亦澁惟獵者時入焉三才/圖會
瓦窰山在太白山西其相近有駝羊峰郿縣/志
四嘴山在太白山北其上有仰天池鳳翔/府志山巒若叠障
迤𨓦凌髙比登太白峰則俯瞰若岡阜矣郿縣志之按/太白山 陽
 為洋縣境如洋縣之石柱青山神明琉璃寒泉宋軍/華陽福仁女冠金紫三嶺南岐諸山合之皆太白也
 詳見/洋縣
 程大昌雍録曰西域傳云于闐南山東出金城與漢
 南山屬數千里未嘗間斷故李吉甫在元和間核關
[008-51a]
 中終南山所厯而著諸郡縣自鄠郿武功以至長
 安萬年每縣皆著終南又曰終南既髙且廣多産
 百物故禹貢曰終南惇物也不當别有一山名惇
 物也武功縣有太一山垂山漢志引古文而曰太
 一者終南也垂山者惇物也則是各為一山不知
 其何所本王應麟通釋曰西京賦以終南太一並
 列唐六典又以終南太白並列明非一山蓋終南
 南山之總名太一太白此山之别號胡渭禹貢錐
[008-51b]
 指曰古終南止于盩厔自秦徙都于汧國人作詩
 以終南起興終南逺接岍岐蓋自此始漢人又以
 都南之山為秦嶺而終南則以武功之太一當之
 殊不可曉按西征賦注太一明與終南别山竊意
 太一垂山皆禹貢之惇物後人改名離為二山耳
 蓋垂山即太一之北峰也後人又以太一之南為
 武功其北為太白在禹貢則總為惇物郭景純所
 謂一實數名者也雍録謂不當别有一山名惇物
[008-52a]
 此臆説也雍録又曰古圖志無言太白即為太一
 者萬年縣炭谷有太一祠始可命為太一而非武
 功之太白矣古文謂武功之終南即太一是殆誤
 認而世人莫或正之耳馬理通志亦曰太一者猶
 曰天下第一山也今考太乙谷西名五臺山者即
 太一山也南山秀麗惟此為最夫谷為太乙則山
 為太一無疑矣按諸説紛紛皆由人多信今疑古
 致成聚訟竊謂班固秦人寧不知終南之宻邇京
[008-52b]
 兆而必逺以屬之扶風且以杜酈諸人之博核亦
 貿然皆沿其誤也哉蓋終南一山綿亘雖逺而郿
 之太白武功獨為峻絶故古有去天三百之諺今
 觀終南他處崇巖絶巘不可勝數然猶為人跡所
 可至惟太白四時積雪最為髙寒由來罕窮其巔
 意漢志以為在武功者不過舉最髙者以為指名
 蓋謂太一本屬終南而非謂終南之果專于太一
 也即今以終南系之西安又安得謂終南専屬西
[008-53a]
 安哉又武功即垂山古文之惇物今之所謂嶅山
 也雍録為終南即惇物固屬臆斷而錐指謂太一
 即垂山亦非確論至若咸寧縣南之五臺有太乙
 峰太乙谷太乙池皆以古有太乙祠得名即以此
 命為太一山亦無不可但以漢志之太一即指此
 則亦曲説耳因終南為秦域重望故特援引衆説
 附辨於此俟博識者考焉 又按終南一山首聯
 羌隴尾蟠商洛左渭右漢挾二水以分流北雍南
[008-53b]
 梁為兩州之界劃九&KR0580岐梁拱揖於其後太華讙
 舉聳矗於其東兼以䋫道潛通楚豫蝕中直達梁
 洋灙駱懸車襃斜綰轂類皆由間道以出奇亦可
 因地形以設險古以關中為天下之脊實以終南
 為關中之脊也是以豐鎬卜宅文武肇興秦漢於
 此定都隋唐因之奠鼎皆以其形勝之雄也然而
 王氣所鍾不常厥邑昔人云在徳不在險諒哉
  龍門山在韓城/
[008-54a]
導河積石至于龍門書經/禹貢山在河東之西界孔/傳
下龍門其流駛如竹箭駟馬追弗能及慎/子龍門未
闢吕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尸/子北登龍門九河之
穆天/子傳龍門山在左馮翊夏陽縣北漢書地/理志龍門
山其西在今韓城縣北其東在今蒲州龍門縣北
而河從其中流出顔師/古注梁山北有龍門山大禹所
鑿通孟津河口廣八十步巖際鐫迹遺功尚存岸
上並有廟祠魏土/地記河水南出龍門口昔大禹導河
[008-54b]
積石疏決梁山謂斯處也水經/注夏陽縣有龍門山
魏書地/理志龍門水懸船而行兩傍有山水陸不通龜
魚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三秦/記韓城縣
有龍門山唐書地/理志龍門山在韓城縣北五十里此
河西之山東與壺口隔水相望括地/志河水至此山
直下千仭其下湍瀾驚波如山如沸兩崖皆斷山
絶壁相對如門惟神龍可越故曰龍門名山/記禹門
禹貢龍門也亦曰禹門渡兩山石立河出其中廣
[008-55a]
百步世謂禹鑿三才/圖㑹龍門山一名崶山形似筆架
又名筆架山上多紫荆又名紫荆山自麓達嶺約
五里自東徂西約十里衞氏地/圖記龍門山即梁山别
麓其南俗呼禹王陵在大河中浮於水面望之如
沙渚然極衝激不能浸没人謂與河為消長非也
蓋禹鑿山時巨石墮中流沉凝固結成坵阜耳韓/城
縣/志龍門在韓城東北廣八十步袤九里三分兩岸
斷壁狀盡斧鑿髙者千仭卑者數十百仭出龍門
[008-55b]
有洲若陵陵咸礫石人云治梁為門之屑也韓城縣/舊志
觀音洞在龍門山絶頂相傳霹&KR0748一震山破崖開
觀音及諸羅漢石像自出因就洞築室洞口常有
雲氣覆之 玉鏡巖在龍門山正東白石嶙峋上
凌霄漢河東百里外一望輒見之 梯子崖迤槖
駞嶺西而北羊腸鳥道逕桑園坡老虎嘴又北里
許過攅灘攀崖而上石磴層折謂之梯子崖由龍
門登禹閣達金門以至相工坪後之石城率由是
[008-56a]
道 金門由龍門而上六七里又金門之右山半
有相工坪廣二丈餘長四丈餘片石臨河瑩潔可
愛相傳為大禹督工處 鴿子堂在金門西岸半
山間削壁屹立懸崖横峙形如帷幔又髣髴梁欐
下有石窟廣可五丈髙三倍仰攀無極俯臨無地
惟鴿鳥累百棲息其中可望而不可即俗呼為它
衞氏地/圖記
 胡渭禹貢錐指曰自後魏改漢河東皮氏縣曰
[008-56b]
 龍門縣而龍門之名遂被於東岸故顔師古謂
 龍門山其西在今韓城縣北其東在今龍門縣
 北宋改龍門縣曰河津縣縣西北二十五里有
 龍門山蓋即壺口之南支古時東岸無龍門之
 名也按禹貢龍門之在夏陽固已嘗考黄河大
 勢自故勝州東北折而南行至韓城東北則又
 折而西南以至華陰而龍門自梁山奮矗而來
 適當其折處蓋與東岸諸山左右夾峙上承孟
[008-57a]
 門之險水道隘僅百步使其奔騰迅瀉之勢束
 不得舒即今疏鑿之後尚復震盪湍悍悸心駭
 目則未鑿之先又可想已斯固山川凝結之奇
 以表神聖平成之績也登眺者念禹功而懷明
 徳不於此益信哉
  嶓冢山在寧羌/
導嶓冢至于荆山書經/禹貢漾水出嶓冢在梁州孔/傳
冢之山漢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沔山海/經嶓冢今在
[008-57b]
武都氐道縣南郭璞/注嶓冢有二一在天水一在漢
中寧羌漢水所出吴任/臣注終南太一連岡乎嶓冢張/衡
西京/賦跨平原而連嶓冢潘岳西/征賦漾水東源出武都
氐道縣漾山華陽/國志漢中金牛縣嶓冡山禹導漾水
東流為漢水通/典山南道名山曰嶓冢唐六/典嶓冡以
東水皆東流嶓冡以西水皆西流故俗以嶓冡為
分水嶺漢中/記嶓冡山在寧羌州北九十里其相連
者為漢王山漢中/府志
[008-58a]
五丁山在寧羌州東北四十里有峽曰金牛峽一
名五丁峽賈/志秦獻美女於蜀王使五丁迎女見一
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引蛇山崩五女皆上山化為
蜀王/本記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
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
尋路滅蜀因曰石牛道水經/注金牛峽在沔縣西南
百七十里雍大/記 山下有通秦鄉古稱蜀道之
最險者峽南兩崖峙立懸兩大石東崖為石鼓
[008-58b]
西崖為石鐘明𢎞治中知州張簡常修鑿之寧/羌
州/志
 禹貢錐指曰山海經云漢水出鮒嵎山蓋嶓冡
 之異名也本在漢中郡沔陽縣界後魏析沔縣
 置嶓冡縣故地形志云其縣有嶓冡山隋改置
 西縣故隋志云西縣有嶓冡山唐分置金牛縣
 而山入其境故括地志云嶓冡在金牛縣東二
 十八里後又分置三泉縣又省金牛入三泉故
[008-59a]
 寰宇記云嶓冡在三泉縣東宋升三泉縣為大
 安軍又改建軍於西縣界復置三泉縣𨽻軍故
 輿地紀勝引宋朝郡縣志云今之言漢水以西
 縣之嶓冡為源後又省三泉入軍故地理通釋
 云嶓冡在大安軍西元降軍為縣故大一統志
 云漢水源出大安縣嶓冡山明初以其地改置
 沔縣又於縣西南置寧羌衞又即衞置州故漢
 中府志云嶓冡在寧羌州北九十里蓋此山本
[008-59b]
 在漢沔陽界西南接葭萌自後魏以來言山之
 所在曰嶓冡曰西縣曰金牛曰三泉曰大安曰
 寧羌地名六變而山則一皆在古梁州之域其
 為禹貢之嶓冡無疑也按嶓冡背連氐道前接
 葭萌東西兩漢界以分流梁益二州雄為阨塞
 踞襃沔之上游當巴蜀之門户故蘇氏有云大
 散以南劍門以北中間幾及千里山谷糾紛險
 阨相錯自古惟漢髙出陳倉鄧艾走陰平深得
[008-60a]
 用兵之意蓋謂石牛道為秦蜀要害也言地利
 者其亦究心於此哉
  驪山在臨潼/
驪山在新豐縣南漢書地/理志麗戎之山一名藍田其
陰多金其陽多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水經/注
始皇使刑徒七十萬人作驪山北山石為磶古史/考
長安東則驪山西則白鹿原北望雲陽悉見山阜
之形而恒若雲霧之中述征/記驪山在長安東北三
[008-60b]
十里三輔/故事開元元年講武於驪山唐書𤣥/宗本紀驪山在
&KR0063縣東南二里温湯出山下寰宇/記驪山之陽即
藍田山括地/志始皇作閣道至驪山八十里人行橋
上車行橋下今石柱猶存三秦/記天寶元年更驪山
曰會昌山七載又改曰昭應山長安/志女媧繼興於
麗長安志云驪山有女媧治處又云藍田谷次北
有女媧氏谷三皇舊居之所即驪山也路/史臨潼縣
有驪山金史地/理志山在縣南里許綿亘而東五十餘
[008-61a]
里又水經注云冷水出胏浮山蓋驪山連麓而異
名也舊志云胏浮山蓋驪山東之支麓臨潼/縣志
温湯在縣南百十步驪山西北雍勝畧西按湯在/山下東 嶺皆由
此升又温湯/詳見古蹟
東繡嶺在驪山右雍大/記當時林木花卉之盛類錦
繡然故名明都穆/驪山記 金砂洞在縣南長生殿南縣/志
驪山有金砂洞楊妃/外傳 玉蕊峰在東繡嶺東縣/志
山有玉蕊峰楊妃/外傳 金斧山在驪山東麓别峰石
[008-61b]
罅中有斧金色以杖抵之則動取之則不能出馬/志
金斧山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縣/志 石甕谷在縣東
五里南山半腹有石甕寺雍勝/畧石甕谷有懸泉激
石成臼似甕形因以谷名名寺西京道/里記石甕谷在
東繡嶺左谷中盡植蘭蕙亦謂之芝蘭谷其上即
石魚巖縣/志 石魚巖下有天然石甕以貯飛泉故
𤣥宗以為寺名寺僧於上層飛樓中懸轆轤斜引
修綆長二百餘尺以汲甕泉出紅樓髙樹之杪津/陽
[008-62a]
門詩/注飛泉在石甕谷中其水瀑瀉噴激如飛馬/志
風谷在縣東南五里即石甕之右澗縣/志 艾葉溝
在驪山東南十二里其中有蟒石 走馬嶺在驪
山東南二十七里其嶺平坦可乘馬故名縣/志
西繡嶺在驪山左雍大/記嶺上二里即老君殿 飲
鹿槽在嶺西南今涸明都穆/驪山記長生殿山城内多馴
鹿飲澗水因號鹿飲泉潛確/類書 丹霞泉在老君殿
前 飲濟泉在殿西南即潼水 牡丹溝在驪山
[008-62b]
西兩岸盡植牡丹至今猶存馬/志燕子龕在降聖觀
南 石駱駝峰在西繡嶺西縣/志 坑儒谷在縣西
南五里或曰縣西二十里有活坑即坑儒處縣/冊
皇以驪山温處令人冬月種瓜招天下儒者議之
各説不同因發機陷之唐明皇改為旌儒鄉立旌
儒廟寰宇/記温湯西南三里有馬谷谷之西岸有坑
相傳為坑儒處顔師古/漢書注 磑子谷在縣西南七里
長安/志 蟾井在白鹿觀中有一金色蝦蟇三足賀
[008-63a]
蘭先生見之曰此肉芝也烹而食之白日飛昇拾/遺
記/ 鳳凰原在縣西南十五里縣/志昭應縣有清虛
原即鳳凰原唐書地/理志鳳凰原驪山别麓也後漢延
光三年鳳凰集新豐西亭即此原雍勝/畧 鸚鵡谷
在縣西南二十里一名韓峪溝縣/志武徳元年七月
新豐鸚鵡谷水清代傳云此水清天下平開皇初
暫清尋濁至是復清唐書五/行志昭應縣有幽棲谷即
鸚鵡谷唐書地/理志韋嗣立營别第於驪山鳳凰原鸚
[008-63b]
鵡谷帝親臨幸封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虛原逍遥
翰林/志
 按驪山崇峻不如太華綿亘不如終南幽異不
 如太白竒險不如龍門然而三皇傳為舊居媧
 聖紀其出治則亦神靈之蹟也且自周秦漢唐
 以來以其宻邇郊畿代多遊幸離宫别館既入
 遺編繡嶺温湯皆成佳境至若南阜烽臺北山
 石磶甕寺蕊峰之標名琴壘香船之鬭巧遊客
[008-64a]
 留連往事騷人憑弔遺踪非徒一邑之勝觀抑
 亦千秋之烱鑒也故並附列諸山考之後焉
[008-65a]


[008-66a]


[008-67a]


[008-68a]


[008-69a]


[008-70a]


[008-71a]


[008-72a]


[008-73a]


[008-74a]


[008-75a]


[008-76a]


[008-77a]


[008-78a]


[008-79a]


[008-80a]


[008-81a]


[008-82a]


[008-83a]


[008-84a]


[008-85a]


[008-86a]


[008-87a]


[008-88a]


[008-89a]


[008-90a]


[008-91a]


[008-92a]


[008-93a]


[008-94a]


[008-95a]


[008-96a]
 
 
 
 
 
 
 
 
[008-96b]
  黄河自府谷至潼關/
黑水西河惟雍州 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陰
書經/禹貢雍州東據河龍門之河在冀州西孔/傳河從積石北
行又東乃南行至於龍門計應三千餘里孔/疏河水又南
逕西河圁陽縣東今神/木縣又南逕離石縣西今永/寧川又南逕
土軍縣西今石/樓縣又南逕上郡髙奴縣東今膚/施縣又南逕河
東北屈縣西今吉/州有孟門山又南過皮氏縣西今河/津縣
南出龍門口又南逕梁山原東在今/韓城又南過汾陰縣西
[008-97a]
今榮/河縣又逕郃陽城東又南逕陶城西今臨/晉縣又南過蒲坂
縣西今蒲/州又南逕雷首山西又南至華陰潼關歴船司
空與渭水會水經/注西河東與冀分界自故勝州東北折
而南西經府谷神木又西南經葭州呉堡又南經綏徳
清澗延川延長又東南經宜川又南經韓城郃陽朝邑
以至於華陰與豫接界河行凡一千七百餘里禹貢錐/指 按
黄河今不/經延長境
 按河水自寧夏出塞垣東行經三受降城為河套至
[008-97b]
 故勝州東北折而南流入塞垣為府谷東境逕太子
 灘唐家滙黄甫川自塞外牛武城来南流入之又西
 南清水川自塞外来合石山子溝逕清水堡東而南
 流入之又西南為天橋峽兩岸懸崖攅合河流甚狹
 隆冬則積氷凝而成橋亦謂之氷橋峽
 河水又西南逕府谷縣東南百步東岸為山西河/曲縣保徳州
 山川一名九/股水源出塞外九源合流入塞逕孤山堡西
 右合桑家溝水又左合木𤓰口水東南流入之又石
[008-98a]
 馬川自萬家墩南流入之又西南至盤塘渡入神木
 界
 河水又西南逕神木縣東南百二十里東岸為/興縣曰沙
 峁頭屈野河入焉 屈野河源出塞外右合老龍泉
 水叉逕筆架山東右合芹河水又逕縣西南泗滄河
 自永興堡来西南流入之又柏油河自塞外流入逕
 柏油堡合關王峁水東南流入之又柏林河自柏林
 堡東南流入之又東南入於河河水又西南至棗峪
[008-98b]
 溝入葭州界逕萬户峪南彌勒河東南注之又西南
 秃尾河入焉 秃尾河即漢志之圜水/水經注之圁水自建安堡北
 塞外流入又東南逕髙家堡西永利河自柏林堡西
 合水掌兒水西南流入之又蒺藜川自建安堡東南
 流入之又東南逕虎頭峁開光川逕三角城東南流
 入之又東南入於河河水又稍折而南行寧河東南
 注之
 河水又南為紅石灘逕葭州東一里東岸為/臨縣至卧龍
[008-99a]
 灣葭蘆川入焉 葭蘆川即水經注之諸/次水一名沙河自塞外来
 出榆林東之常樂雙山二堡間合宋家河水又合車
 道溝水又逕建安堡南右合關家川水又右合真鄉
 川水又南逕通秦砦右合五女川水又東南流逕州
 南而東入河河水又南神泉水東流入之又南烏龍
 河東流入之又南逕浮圖峪黑水坑水自米脂来東
 南流入之又南至螅蜊峪入呉堡界又南逕桃花莊
 東水灘溝水東流入之
[008-99b]
 河水又南為停仙坪又逕呉堡縣東一里東岸為/永寧州
 公泉水逕縣南東流入之河水又稍折而西南落楊
 溝水東南流入之又西南清河溝水東南流入之又
 南至康家塔入綏徳界
 河水又南逕綏徳州東百二十里東岸為/寧鄉縣又南至界
 首渡入清澗界逕白草原無定河入焉 無定河即/水
 經注之奢延水/一名滉忽都河源出龍州堡南宜家畔合靖邊城西
 之紅栁河城東之荍麥河水東流出塞至懐逺縣之
[008-100a]
 清平堡東北又入邊墻右合清平水栁兒泉狄青原
 諸水又東逕威武堡北合海棠河水又東逕懐逺縣
 北復出塞合塞外之圁水説見懐/逺縣及打狼河石窯川
 水即晉書/之黑水至波羅堡北復入而東南流黑木頭溝水
 東流會之又逕響水堡東東南入榆林界又逕魚河
 堡西榆林之西河即漢書之帝原/水一名榆溪左合獐河右合芹
 河又左納城南鍾家溝水又左納劉指揮河水又右
 納栁河水又左納三岔川水又南逕魚河堡西合於
[008-100b]
 無定河又南逕鎮川堡西入米脂界背于川自葭州
 西南流入之又南逕米脂縣西城南之米脂水合城
 西之飲馬河流入之又東南逕髙和尚砭入綏徳界
 又東南逕州西北大理河即水經注/之平水自懐逺縣合小
 理河又逕米脂東流入之又東南逕朔方臺南綏徳
 州北懐寧河即水經注/之走馬水自安定縣東流逕清澗合黑
 水河又東北流逕州東入之又東南逕鳳凰山南左
 合滿堂川水又逕清澗縣東北右納白家河水又東
[008-101a]
 南至新關渡入于河
 河水又南逕清澗縣東百二十里東岸為/石樓縣又南為老
 牛灘至張家山入延川界
 河水又南逕延川縣東七十里東岸為/永和縣又南逕延水
 關秀延水入焉 秀延水即山海經之辱/水一名吐延水源出安塞
 縣北王家掌東流入安定境右合麻兒河水又左合
 于坌川黑牛川水又東逕安定縣北又東右合李家
 川左合革班堡川諸水又東逕古丹頭城南入清澗
[008-101b]
 界西河水自官山流至縣西入之又逕清澗縣南東
 河自吐谷嶺合苜蓿嶺党家崾二水西南入之又永
 平川自安定縣来逕延川縣北合白津川東南流入
 之又東南站川水自禪梯嶺東流入之又東南逕延
 川縣東縣南之南河東流入之又交口川自延長界
 東流入之又東南入於河河水又南為澗灘逕清水
 關入宜川界濯筋河入焉 濯筋河即古區水水經/注一名清水
 源出安塞縣北蘆關嶺東南流逕安塞縣西入膚施
[008-102a]
 界西川水一名杏/子河自靖邊縣東南流逕保安縣東安
 塞縣西又東南入膚施界右合金明川水即水經注/之龍尾水
 東入于濯筋河濯筋河又東南逕膚施縣東南河亦/名
 杏子/河自野猪峽来合牡丹川水東北流入之又東逕
 清涼山南左得牧龍川水又東左得烏耶谷水又東
 逕豐林鎮南清化河源出安定縣之鴉鴿嶺為潘陵
 川右合雷公川水南流入之又東南入延長界逕九
 連山北關子口川東流入之又東逕延長縣南城東
[008-102b]
 河南流入之又安溝河東流入之又東南入於河河
 水又南歴石溞逕孟門山汾川水即水經注之黑水/寰宇記之庫利川
 自甘泉縣麻洞東南流合馬市川又東南逕臨真鎮
 南庫利山北又東入於河
 河水又南逕宜川縣東百里東岸為大寧縣/吉州鄉寧縣丹陽水
 入焉 丹陽水即水經注/之丹水源出洛川界東北流逕縣
 境右合赤石川又逕宜川縣東北左合銀川水一名/西川
 水/又折而東左合仕望川水又東至蟒頭山入於河
[008-103a]
 河水又南白水川東北流注之又南河清川東北流
 注之又南至流源頭入韓城界逕龍門山河道甚狹
 稍折而西南冶尸川一名錯/開河東流入之又南至龍門
 渡中流有髙阜俗呼禹王墳又南逕開化寺盤水即/水
 經注之/暢谷水合文水東流入之又南谷水東流入之
 河水又南逕韓城縣東十五里東岸為河津/縣榮河縣又南澽
 水合芝水入焉 澽水即水經注/之崌谷水源出麻線嶺東流
 為白馬潭右受離水左受峪水洫水又逕縣城西轉
[008-103b]
 而南流右受澗水□水潦水澮水又南芝水即水經/注之陶
 渠/水源出香山東南流左得潗水右得澻水又左得沆
 水又東逕芝川鎮南司馬子長祠北與澽水合流南
 入於河河水又南入郃陽界百良河東南流入之又
 南橋頭河即水經注/之徐水自梁山東峪東南流入之
 河水又南逕郃陽縣東四十里東岸為/臨晉縣又南逕飛浮
 山至洿峪村入朝邑界洽河即水經注之瀵/水一名金水河自梁山
 西峪来逕郃陽城南東南流入之
[008-104a]
 河水又南逕朝邑縣東七里之大慶關其東二十里/有舊大慶關
 為黄河故道/接永濟縣界又南逕趙渡鎮東與洛水會洛水舊入/渭今改流
 入河别/見圖考又南逕望仙觀東與渭水會别見/圖考入華陰潼
 關界
 河水又折而東行逕華陰縣東北四十里潼關縣北
 一里楊家河自城西入之又潼河即水經注/之灌水自華陰
 界来合嵩岔峪水穿城北流入之中流有石屹然曰
 砥柱石又源望溝水自城東而北流入之是為河曲
[008-104b]
 入於豫境南岸為河南閿鄉/縣北岸為永濟縣
  渭水自隴州至華陰/
導渭自鳥䑕同穴東會于灃又東會于涇又東過漆沮
入于河書經/禹貢隴西首陽西南有鳥䑕同穴山渭水所出
至京兆北船司空縣入河過郡四行千八百七十里孔/疏
陰首陽今屬渭源船司空今屬華/ 過郡四隴西扶風京兆馮翊也鳥䑕同穴之山渭水
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山海/經雍州其浸渭洛周禮職/方氏渭水
秦大川也洪範五/行傳渭水東南出石門度小隴山逕南由
[008-105a]
縣南在隴/州又東逕陳倉縣南在寳/鷄又東逕郿縣故城南
又東逕武功縣北在郿/縣又東逕美陽縣南在扶/風又東逕
槐里縣南在興/平又東北逕渭城南在咸/陽又東逕長安城
北又東逕霸陵縣北在咸/寧又東與髙陵分水又東逕鄣
縣西在臨/潼又逕新豐故城北在臨/潼又東逕下邽縣故城
在渭/南又東逕巒都城北在華/州又東逕鄭縣故城北在/華
州/又東逕平舒城北在華/陰又東逕華陰縣北又東逕定
城北在華/陰又東入於河水經/注關内道大川曰渭水唐六/典
[008-105b]
 按渭水源出臨洮渭源縣西鳥䑕山東流逕隴西通/渭寧逺伏
 羌泰安秦/州清水入隴州界又東逕金門山兩山夾峙渭水
 出其中即酈注所謂石門也
 渭水又東逕隴州南百四十里又東入寳鷄界長蛇
 川即古/楚水東南流入之又東逕八弓山北塔河即水經/注之扞
 水/自大散嶺北流入之又東流玉澗水自縣西而南
 流入之
 渭水又東逕寳雞縣南一里清澗水自煎茶坪東北
[008-106a]
 流入之又東金陵河自隴州来逕縣北之陵原東南
 流入之又東清水河即水經注/之陳倉水自石鼓山北流入之
 又東汧水會焉 汧水源出隴州之隴山東南流合
 關山河又東南右得蒲峪水即古弦/蒲藪又東逕隴州城
 南州北之北河合温泉水東南注之為魚龍川又白
 龍泉東北流入之又八渡河東北流入之即水經注/所謂一水
 發南山西側者/也辨見隴州又東至川口舖入汧陽界草壁峪溪
 自石魚溝南流入之又東暉川河南流入之又東東
[008-106b]
 江河一名諸/施溝水南流入之汧水又東逕汧陽縣南天池
 溝水逕縣東而南流入之又東為大小石門澗口河
 南流入之又東南逕鳳翔縣西界又東南入寳鷄界
 至邸店入於渭渭水又東馬峪河北流入之又東洛
 谷水即水經注之/綏陽溪水北流入之又東逕磻溪宫北伐魚
 河北流入之又東箕谷水北流入之又東磻溪水一/名
 璜/水北流入之又東至朱家灘入岐山界
 渭水又東逕岐山縣南四十里白玉溝水自五丈原
[008-107a]
 北流入之又東至桃源村入郿縣界斜谷水一名石/頭河一
 名桃/川自太白峽来逕斜谷關西合青峰澗朱石澗水
 北流入之又東清水河上承斜水枝津逕馬鞍山循
 紅崖頭東北流入之
 渭水又東逕郿縣北三里乾溝河一名五/谷水合磨石谷
 井索谷萬户谷桐谷駱谷五谷之水北流逕吕布城
 西又有蒼龍谷水西合斜水枝津之磨渠河流逕縣
 北又至縣東合於乾溝河又北流入於渭渭水又東
[008-107b]
 赤谷水源出太白湫之瀑布泉分為三派一為洪溝
 河其東為教坊河又東為清湫河右納白馬池之黑
 谷水皆北流入於渭渭水又東山河水一名槐/芽泉逕槐
 芽鎮北流入之又東湯谷河即水經注/之温泉逕故鳳泉宫
 北流入之又東至清化鎮入盩厔界其北為武/功興平界韋谷
 水合大振谷水鳳凰泉水北流入之又東强谷水合
 稻谷水北流入之
 渭水又東逕武功縣南三十五里盩厔縣北五里雍
[008-108a]
 水来會焉 雍水源出鳳翔西北之雍山又東南流
 逕縣南三良冡南東湖水自縣東而南流入之又東
 塔寺河即水經注/之左陽水合鄧公泉鳳凰泉水東南流入之
 又東横水河即水經注之小横水一/名杜陽川一名潢河合麟遊之漆岐
 二水逕横水鎮東南流入岐山界北受周公廟之潤
 徳泉水又北受南寺溝水逕岐山縣南至交河合於
 雍水雍水又東左受魯班溝龍尾溝麻葉溝諸水按/寰
 宇記湋水源出縣東北六里湋谷則湋乃入雍之水/其流較雍為甚小疑即魯班溝諸水乃今皆以雍水
[008-108b]
 目為湋/水矣又東逕扶風縣南畤溝河一云即/漆水自縣東而
 東南流入之又東美水合泰川水逕浪店東南流入
 之又東逕班固墓南馬超廟北入武功界逕武功縣
 姜嫄墓南與武亭川合 武亭川即水經注之杜/水一名大横水
 出麟遊招賢鎮杜山東南流逕屏山南左受西海口
 水又逕唐九成宫南右受清水河水即水經注/之二坑水又左
 受五龍泉水又東逕麟遊縣南又東澄水即水經注/之郷谷水
 合嶺西河四郎廟峽内諸水東南流入之又東逕石
[008-109a]
 臼山右得史家河水又左得尉遲澗水又東南逕乾
 州西又南入武功界漠谷水即水經注之莢/水一名夾道水源出永
 夀麻亭嶺南流逕乾州西北之龍塘右合錦川河又
 南流至武功縣東北合於武亭川又南逕縣南合於
 雍水雍水又東南合於渭自汧以東歴鳳岐扶武四/邑諸水無徑逹於渭者以
 雍為/宗也渭水又東駱谷水一名/沙河合新口谷水東北流逕
 縣南漢丁公墓南又屈逕縣東入之又東黑水河即/水
 經注之/芒水源出芒谷東北流分為三派西曰盧家河東
[008-109b]
 曰泥河又東為黑河合就谷水並東北入於渭渭水
 又東田谷水合聞仙谷東觀谷諸水北流入之又東
 赤谷水即水經注/之漏水合牛谷檀谷諸水北流入之
 渭水又東逕興平縣南二十里又東耿谷水一名白/馬河
 逕臨川寺北流入之又東甘谷水分為二支其西支
 為沙河其東支為瑞福河並北流入之渭水又東至
 田阜村渡入咸陽界
 渭水又東逕鄠縣北三十里澇水自南山來左得渼
[008-110a]
 陂胡公泉水又右合吕公河水北流入之又東化羊
 谷水一名泥/渠水北流入之
 渭水又東逕咸陽縣南一里又東灃水入焉 灃水
 源出鄠縣之豐谷合髙冠太平諸谷水北流交河即/水
 經注之沈水/一名潏河自咸寧長安納終南諸谷之水西北流
 合樊川御宿及鎬水諸水西流合于灃水灃水又北
 流右納聖女泉即古滮/池水逕三里橋入于渭渭水又東
 至澗灘舖入長安界又東逕三橋鎮北皂河即漕/河
[008-110b]
 承潏水枝津逕丈八溝西南流入之
 渭水又東逕西安府長安咸寧二縣北三十里又東
 灞水合滻水入焉 灞水即古/滋水源出藍田縣東南之
 秦嶺西北流右得銅谷傾谷水又左得劉峪水即古/青泥
 水/又左得藍谷水一名/清水又右納白馬谷水一名土/膠河
 西南逕藍田縣南輞川水即水經注/之渥水自南山来合蓼
 子澗水北流入之又西北循白鹿原東右得渏水又
 右得注水又右得沙河水又右得紅河水又西北與
[008-111a]
 滻水合 滻水即漢志/之沂水源出藍田之南山為荆溪狗
 枷二水之下流合荆峪廣峪採峪石門庫峪諸水北
 流循白鹿原西逕咸寧縣東合于灞水又北流會于
 渭渭水又東入髙陵界至上馬渡涇水會焉别見/圖考
 渭水又東逕髙陵縣南十里又循奉政原南東入臨
 潼界水碓河北流入之又東石澗河一名冷/水河北流入
 之
 渭水又東逕臨潼縣北十五里縣西之潼河即飲/濟泉
[008-111b]
 縣東之臨河至縣北合流入之又東陰槃河北流入
 之又東新豐河即水經注/之魚池水北流入之又東戲水北流
 入之又東至交口渡漆沮来會焉 漆水源出同官
 縣之北髙山西南流合銅官川又左受雄同川水又
 西南右受雷平川水又南流逕耀州東五臺山西又
 至州南與沮水合 沮水源出中部縣西北子午嶺
 南流逕宜君縣西左受姚渠川為宜君水又南入耀
 州界受鄭川水又過唐家店受大峪河水又南過耙
[008-112a]
 樓山受紙房河水又南受姚谷河石嘴河府西河水
 又南入同官境受吕村河水又西南受沙羅水又南
 復入州境受胡思泉水又逕耀州城西南循西乳山
 受梁家泉水又東南與漆水會為石川河又南出鸛
 鵲谷入富平界漆沮故道自富平西南又逕白水南/而東注于洛故古人多以洛水為漆
 沮自鄭渠堙廢漆沮自/富平斷絶不復入洛澗谷河一名趙氏河/一名金定河亦自耀
 州流来逕盤龍原東南流入之漆沮水又折而東流
 逕富平縣南荆山之陰至斷原口入臨潼界澤多泉
[008-112b]
 即水經注/之澤泉水合温泉水自富平縣北東南流入之又南
 至相橋鎮與清谷水合 清谷水即水經注/之清水源出三
 水縣之石門山東南流逕耀州西合環河水又東南
 逕涇陽縣北又東南逕三原縣西北辛管滙與冶谷
 水合 冶谷水一名淳/化河源出淳化縣北蝎子掌山南
 流逕鉤弋夫人墓東右納甘泉水又左納馬跑泉水
 又南逕縣東南右納葫蘆河水又東南逕石橋鎮左
 納米倉溝水又東南出冶谷口逕涇陽縣西北又東
[008-113a]
 南至三原界與清谷水合清谷水又折而東穿三原
 縣兩城之間又東南逕髙陵縣北又至臨潼縣北合
 于漆沮水漆沮水又南至交口渡合于渭渭水又東
 冷水一名零水一/名百丈水自渭南界西北流合白庄溝水又
 合三岔河水北流至縣境入之渭水又東至方家渡
 入渭南界杜化谷水北流入之
 渭水又東逕渭南縣北四里湭水即水經注/之首水源出石
 鼓山北流南納小峪大峪清水河諸水流逕縣西又
[008-113b]
 逕縣北入之又東明光峪水北流入之又東西陽水
 北流入之又東陽水北流入之又東至大漲村入華
 州界大赤水即水經注之竹水/寰宇記之箭谷水源出箭峪嶺合羊峪
 黑掌峪葫蘆峪諸水北流入之又東小赤水即山海/經之灌
 水/源出石脆山合喬峪水即水經注/之禺水又合漁村川水
 短嶺水北流入之又東西石橋水見水/經注合赤隄谷水
 逕禹王廟東而北流入之又東西溪水一名小/曲江自州
 西而北流至州北合城東之太平橋水流入之
[008-114a]
 渭水又東逕華州少華山北又東羅紋橋水即小敷/峪水
 北流入之又稍東北移山潭水自白厓湖北流入之
 又構峪水即水經注之沈/水一名石橋水北流入之又東北入華陰
 界方山谷水北流入之又東北逕洛村渡蔥谷水北
 流入之又東敷水見水/經注發源撾鼓潭百索潭北流至
 灘子里入之又東良餘水見水經注/一名宣水北流入之又東
 黄酸水見水經注一/名干渠水合車箱潭之仙谷水北流入之
 渭水又東逕華陰縣太華山北西河即水經注之長/澗水一名清河
[008-114b]
 源出太華山之瀑布泉西北流合縣南之小澗水即/竇
 谷/水又合縣東南之大澗水即黄龍/潭水又東北流至員庄
 入于渭渭水又稍東南蒲谷澗水即水經注/之沙渠水自朝陽
 山西而北流入之又東靈應泉北流入之又東為寺
 南渡靈峪水合水峪水即水經注/之泥泉水逕楊橋舖楊太尉
 墓西而北流入之渭水又東至三河口入于河即禹/貢渭
 汭漢之船司空境易氏曰渭水出渭源縣至南由縣/五百四十六里又三百二十里至岐山縣又二百七
 十里至萬年縣又二百六十里至華陰縣又三十五/里至永豐倉入河通計止一千四百三十一里較漢
[008-115a]
 志所云行千八百七十里少四百三十九里今按南/由故縣在今隴州則是自隴州至永豐倉共行八百
 八十五/里也
  涇水自長武至髙陵/
涇屬渭汭書經/禹貢數歴之山又西百五十里曰髙山涇水
出焉而東流注于渭山海/經涇水出安定朝那縣西笄頭
山東南經新平扶風至京兆髙陵縣入渭郭璞注平朝/那今屬 涼
縣新平今/屬邠州雍州其川涇汭周禮職/方氏涇出涇陽鄭注陽/漢涇
亦屬今/平涼涇以渭濁湜湜其沚詩經/𨚍風涇水出原州百泉縣
[008-115b]
笄頭山東南朱傳及百泉即漢/朝那 涇陽地涇水一石其泥數斗漢/書
溝洫/志禹貢涇水出涇陽开頭山東南至陽陵入渭過郡
三行千六十里漢書地理志定陽陵今屬髙陵/縣過郡三安 扶風馮翊也關内道
大川曰涇水唐書地/理志
 按涇水源出平涼府平涼縣西南笄頭山東南流逕/華
 亭涇/州又東入長武界馬蓮河自寧州東南流入之
 涇水又東逕長武縣北二十里泥水河亦自寧州流
 入之又東逕停口鎮入邠州界黑水河即古汭水一/名宜禄川
[008-116a]
 自長武縣南合靈臺河東流入之又東安化河北流
 注之又東水簾河北流注之一云即新/平之漆水又東洪龍河
 北流注之一云即/過澗
 涇水又東逕邠州北三里南河水北流逕城東注之
 一云即/皇澗又勅脩川自三水縣合支唐川西南流入之
 又梁渠川西南流入之按三水志梁渠川即皇澗支/唐川即過澗以地勢考之皇
 過二澗去芮鞫不逺當以在邠州者為是而古水經/又以大陵小陵水當之則支唐諸水自徴寧来似亦
 可據姑缺/以俟考又東南汃水入焉 汃水一名師水一/名三水河
[008-116b]
 出宜君界之競窩山西南流合石門山之連家河又
 北受東澗河水又逕三水縣南左受稍泉水又左受
 玉泉水又右受城西之西溪河水又右受温涼河水
 又左受蒼耳溝水又西南入于涇涇水又東南太峪
 河源出永夀縣之分水嶺東北流注之又東南流為
 九曲入淳化界七里川一名姜/嫄河源出三水縣之石門
 山左合小峽溝水又左合五龍谷水南流注之又通
 潤溝水南流注之
[008-117a]
 涇水又東南逕淳化縣南三十里出九&KR0580仲山之間
 謂之谷口入醴泉界甘河自永夀乾州流来左受石
 泉谷水又東逕醴泉縣北左受白水谷波水谷豆盧
 谷巴谷諸水又右受泥河水又左受巖谷河水至涇
 泔渡入于涇
 涇水又東南逕醴泉縣東北五十里又東南入涇陽
 界
 涇水又折而東行逕涇陽縣南七里又東至永樂鎮
[008-117b]
 入髙陵界又東逕毘沙鎮南鹿苑原北
 涇水又東南逕髙陵縣西南二十里至上馬渡合于
 渭
  洛水自保安至朝邑/
白於之山洛水出于其陽而東流注于渭山海/經雍州其
浸渭洛周禮職/方氏洛出懐徳鄭注富懐徳/今屬 平洛出懐徳者此
洛即詩云瞻彼洛矣者也與禹貢導洛自熊耳者别賈/疏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詩經/小雅洛宗周溉浸水也毛/傳周幽王
[008-118a]
時三川震周/語三川涇渭洛也韋昭/注築長城自鄭濱洛以
東至上郡史記魏/世家晉灼曰洛水在馮翊懐徳縣東南入
渭又按水經云出上郡雕陰泰昌山過華陰入渭索隱/匈奴
傳注甘雕陰/今屬 泉渭水又東逕華陰縣北洛水入焉水經/注
水出洛源縣白於山東流至鄜州洛交縣又東南流至
京兆府雲陽縣東又逕同州澄城西北去富平之懐徳
亦近詩地理考州洛源今屬安化洛/交今屬鄜 雲陽今屬淳化洛水自逕朝邑縣
西之朝坂又南自趙渡鎮歴華陰縣西北葫蘆灘入渭
[008-118b]
明成化中洛水改流東過鎮南徑趨于河不復至華陰
入渭矣禹貢/錐指
 按洛水源出慶陽安化縣北白於山禹貢錐指云慶/陽志白於山在
 合水縣/北誤東南流合白豹川水入保安界至金湯城瑠
 璃廟水亦名/洛水自定邊縣来合鉄鞭城水南流會之又
 東南逕金鼎山吃莫河南流注之
 洛水又東南逕保安縣西八十里又東南逕大小石
 樓山周水自靖邊縣来左受阿姑泉三岔溝水又逕
[008-119a]
 保安縣西右受西陽溝紫馬溝左受空籠溝諸水南
 流入之又東南至白家庄入安塞界
 洛水又東南逕安塞縣西南百二十里至馬超洞入
 甘泉界折而南流野豬峽水一名北/小河左合阿伏斤水
 逕大小勞山合龜川水西南注之
 洛水又南逕甘泉縣西百步甘泉水自太和山東南
 流注之又煖泉水西南注之又南逕雕陰山東清泉
 水西南流注之又南至倒坐舖入鄜州界又南牛武
[008-119b]
 川西南注之又採銅川東南注之
 洛水又南逕鄜州東百步又南右得火焰溝水又右
 得葦谷水又右得沙飛溝水又南入雒川界
 洛水又南逕雒川縣西七十里開撫川合廂西河自
 縣西北流注之又南逕晉浩鎮入中部界至交口西
 與華池水黑水合 華池水出慶陽府合水縣東流
 入鄜州逕直羅故城與黑水合又東南逕鄜州南合
 會道河餘樂川水又西南逕葡萄寨與洛水會所謂
[008-120a]
 三川也洛水又左受仙宫河水又南與沮水枝津合
  沮水源出徵寧界子午嶺分為二流其一自中部
 宜君南流入耀州界此入/渭者其一東南流為子午河合
 冦家河水又東逕宜君縣北右合慈烏河及玉華川
 纒帶谷水仍東入中部界環遶縣城西南東三面又
 北合泥峪河為龍首川入于洛洛水又南黄梁河西
 南流入之
 洛水又南逕中部縣東三十五里又南右納宜君之
[008-120b]
 五交河水入宜君界左受聿津河水
 洛水又南逕宜君縣東八十里又右受馮家河水又
 折而東南逕秦山北至暗門入白水界鐵牛河自秦
 山東流注之又東南孔走河即古彭/衙水西南流入之
 洛水又東南逕白水縣東三十里入澄城界左得玉
 泉水又逕古王官城西長寧河一名三/娘子川合雲門紅羅
 二谷水又右合陰泉南流入之又東南逕分水嶺
 洛水又南逕澄城縣西二十里入蒲城界白水河源
[008-121a]
 出同官之烏泥川東流入白水界左受白石河水又
 東逕杜康墓南左得龍門溝虎頭溝水又東逕白水
 縣南左得鳳凰溝鉗耳溝水又東至五龍山陰合于
 洛洛水又南澄城之縣西河即古酒泉/一名甘泉合隋公泉澂
 泉洗腸泉搠槍泉水西南注之又南太峪河一名撲/地河
 自郃陽澄城西南流入之又温湯水西南流入之
 洛水又南逕蒲城縣東四十里又南至晉王船舍入
 同州界
[008-121b]
 洛水又折而東南逕同州南五里沙苑北又東至霸
 城村入朝邑界
 洛水又東南逕朝邑縣南五里又東南至趙渡鎮入
 于河
  南雒水一作洛在雒南/
導洛自熊耳書經/禹貢讙舉之山洛水出焉而流注于元扈
之水山海/經禹貢洛水出冢嶺山東北至鞏入河漢書地/理志
冢嶺即讙舉/山今名秦嶺水出上洛縣讙舉山又東逕熊耳山水經/注
[008-122a]
洛字或作雒漢火行忌水故去水加隹魚豢/典畧
 按雒水源出冢嶺山之洛水泉洛水泉在渭南縣境/去洛南縣界五里
 東南流為楊家河又十里為冀家河又五里地畫岔
 水東流入之又東南左受階峪水經兩岔口東南流
 經陽虚山南元扈山北至保安村構峪水南流注之
 水經注有丹水户水乳水龍餘水/並入于洛疑即地畫岔諸水也又東南黑潭水即/山
 海經之/元扈水東北流注之又東南經羚羊山北書堂山西
 文峪川自華州界来南流注之
[008-122b]
 雒水又東南逕雒南縣北五里又東南石門川即寰/宇記
 之魚/難水源出黄龍山右合麻坪河穿石門而南流注之
 又東南至鍋底潭縣河入焉 縣河即水經注之武/里水寰宇記之
 清池/川其上源曰洗馬河右合秦王川水一名黄/柏川又東
 右合大渠小渠二水又東逕雒南縣南右得乾河水
 一名/南川又東右得□帶谷水一名/東川又東北入于雒雒水
 又屈曲東南流逕茶臼山北沙河水北流注之又東
 逕鑽天嶺南葦坪河右合常水左合桑坪水南流入
[008-123a]
 之又東逕頁山北故縣川即水經注/之要水逕拒陽故城東
 北流入之又東南逕梁頭原扇車峪水自閿鄉界来
 南流注之又靈泉水北流入之又東南逕大聖山南
 西峪河自盧靈關来南流注之又八里乾澗水逕雲
 顯山東北流注之又東南逕熊耳山北東入盧氏界
 為豫境計流雒南縣境/三百二十里
  漢水自寧羌至白河/
嶓冢導漾東流為漢書經/禹貢泉始出山為漾水東南流為
[008-123b]
沔水至漢中東流為漢水孔/傳嶓冢之山漢水出焉東南
流注於沔山海/經沔水出武都東南入江漢書地/理志山海經
所謂漢出鮒嵎山也又東北合沮口同為漢水之源蓋
與沔合也沔水又東逕沔陽縣故城南在沔/縣又東逕西
樂城北在沔/縣又東逕萬石城下在襃/城又東逕南鄭縣南
又東逕城固縣南又東逕魏興安陽縣南在洋/縣又東逕
小城固南在洋/縣又東逕直城南在漢/陰又東逕晉昌郡之
寧都縣南在漢/陰又東逕魏興郡廣城縣在紫/陽又東逕西
[008-124a]
城縣故城南在興/安州又東逕錫縣水經注境錫/縣屬楚漢中金牛
縣嶓冢山禹導漾水東流為漢水亦曰沔水杜佑通典/ 金牛今
屬寧/羌
 按漢水出寧羌州北嶓冢山初名漾水導漾東流西
 受五丁峽水又東大安河南流入之又東瀕倉河一/名
 三泉/水自鐵佛舖来南流入之又東至金堆舖南入沔
 縣界漾水又東至炭塲寺玉帶河自寧羌州左合洄
 水河又逕州北東北流左合白崖河東北流注之又
[008-124b]
 東蔡壩河南流注之又東沮水出鳳縣之紫柏山南
 流合泉街水又南至沮口合漾為沔水經注以沮水/為漢之正源
 沔水又東桑園溝水北流入之又東白馬河即水經/注之濜
 水/南流注之又東龍王溝水北流入之沔水又東經
 沔縣城南又東舊州河即水經注/之度水自百丈坡東南流
 注之又東養家河即水經注/之容裘水源出巴山左合黄壩河
 東北流注之又東黄沙河見水/經注南流注之又東至扭
 項舖入襃城界華陽河南流注之
[008-125a]
 沔水又東逕襃城縣南二十四里又東至龍江舖入
 南鄭界為漢水襃水會焉 襃水一名黑/龍江源出太白
 山西之奥山為虢川水又西南流逕進口關入鳳縣
 界為紫金水又西南右合車到河蒿壩河諸水又南
 逕連雲棧西合武關河水又南逕鳳凰山東右合馬
 道河水又南逕青橋驛右合青橋河水又南逕堡子
 舖右合沙河冷水河水又南逕箕山雞頭關過襃城
 縣東又南至縣界會于漢漢水折而少南又折而東
[008-125b]
 亷水源出巴山自襃城界来合馬鞍泉雙泉水東北
 流入之
 漢水又東逕漢中府南鄭縣南三里老渚河即漢志/之池水
 水經注之/獠子水源出米倉山合冷水河紅花河北流注之
 又東至安家渡入城固界又稍折而東南南沙河北
 流注之即水經注/之盤余水又文川水即水經注/之文水合玉谷泉水
 南流注之又黑水河南流注之
 漢水又東逕城固縣南四里小沙河北流入之又東
[008-126a]
 逕漢王城南項王廟北入洋縣界壻水即水經注之/聽水一名智
 鄉/水自太白山来合清溪水東南流注之又東溢水河
 即水經注/之益水南流注之又東小沙河東北流注之又苧
 溪水東南注之又東灙水見水/經注合鐵冶河即水經注/之洛谷水
 南流注之
 漢水又東逕洋縣南二里又東貫溪河南流注之又
 東大小龍溪即輿地紀勝/之龍涓水南流注之又東逕龍亭山
 蔡倫墓南酉水見水/經注南流注之又東大沙河合東峪
[008-126b]
 河東北流注之漢水又折而東北金水河即水經注/之蘧蒢水
 元和志之/黄金水南流注之又東北過黄金峽子午河入焉
  子午河發源盩厔之秦嶺曰蒲河其東曰文水河
 西曰椒溪河三水會于三河口為子午河又逕白沙
 舖南流入漢漢水又折而東南至渭門鎮出峽入西
 鄉界
 漢水又東南逕西鄉縣東北百二十里洋河合木馬
 河入焉 洋河即水經注/之洋水源出星子山東北流合七
[008-127a]
 十二渡水又左合撈旗河水又左合大竹河水又左
 合楊家河水又左合西龍溪水又右合東龍溪水又
 逕西鄉縣東與木馬河合 木馬河即輿地紀勝/之馬源水
 出巴山東北流左合私陀河水右合左西河水又東
 北合□莒河水又左得三里河水又東逕西鄉縣南
 受縣北之寺溪河水與洋河合又東北左受清涼川
 水又左受神溪河水又右受髙川水至茶溪鎮入于
 漢漢水又東入石泉界左溪河南流注之又繒溪河
[008-127b]
 北流注之又東逕白虎石饒風河自洋縣之子午河
 分流納蒲溪麻庄河昝家河水又左合大壩河珍珠
 河水東南流入于漢
 漢水又東逕石泉縣南五十步紅河南流逕縣東入
 之又東逕蓮花石遲河即水經注之直/水一名池河自鎮安南流
 逕漢陰界又南逕縣境入之漢水又折而南行大小
 栁溪水東流注之又東至漢陽坪入漢陰界又南富
 水河東北流入之又大漲河南流入之
[008-128a]
 漢水又東逕漢陰縣南九十里屈曲東南流至馬家
 營入紫陽界又逕漢王城南松河合閙河林本河西
 南流入之又東南綿魚河合五郎白楊漆園三河之
 水東南流入之又東南沔峪河西南流入之又逕陳
 公巖折而東行至縣城西南之石梁灘任河入焉
 任河自蜀之太平縣来東北流左得王𤓰溪水又右
 合東西灌河水一作/權河又左合西鄉之渚河小石河水
 又右納顯鐘溝左納瓦房溝水流入于漢
[008-128b]
 漢水又東逕紫陽縣城南右得龍洞溝水又右得紫
 陽溝水又東東西汝河合而北流入之又東東西洞
 河合而北流入之又東北至石門灘入興安界大道
 河東北流入之又小道河東北流入之又蒿坪河自
 紫陽来東南流入之又東五堰河南流入之又東易
 家河南流入之又東嵐河見水/經注自蜀之太平界流逕
 平利界之化龍山合牙河水又至州境北流入之又
 東吉河即水經注之急溪/九域志之吉水亦自平利界来北流入之
[008-129a]
 又東月河入焉 月河即水經注之月/川月一作越源出漢陰西
 之分水嶺東流右受仙溪河水又左受沐浴河水又
 右受墩溪河水又東觀音河自馬蝗山南流入之又
 東逕漢陰縣南右得板峪河水又左得池龍溝水又
 右得盧峪溝水又右得鐵溪溝水又東鐘河自瘦驢
 嶺来合青泥河逕雲門山西而南流入之又東右得
 龍王溝水又右得蒲溪河水又東左得田禾溝水右
 得花石河水又東左得雙乳溝水又東南流入州境
[008-129b]
 逕越嶺關至恒口舖東恒河合黑水河南流入之又
 至秦郊舖東傅家河自王莽山来南流入之又東南
 至州西北入于漢
 漢水又東逕興安州北一里又東黄洋河自平利界
 来右合灌溪河月溪河水北流入之又東神灘河合
 琉璃溝水南流入之又東至二郎舖入洵陽界又東
 閭河入焉 閭河閭一作驢即寰/宇記之澗水源出平利界之連
 尖山北流金河水西流注之又神河水東流注之又
[008-130a]
 折而西北流與平利之冲河合 冲河一名界/溪河源出
 楚之竹溪界合秋河松杉河水又左合太平河水又
 右合石牛河水又右合連仙河水又北流至白土營
 為壩河又北入洵陽境為孟家河右與閭河合又西
 北右受平頂河水至閭河舖入于漢
 漢水又東逕洵陽縣南百十步又東洵河入焉 洵
 河即漢志/之旬水源出長安之秦嶺東南流左受孝義川水
 又右受小任河水又右受大任河水又東南至兩河
[008-130b]
 關與乾祐河合 乾祐河即水經注/之柞水亦出咸寧之秦
 嶺南流右得温水河水即長安志/之藴水又南右得紙橋溝
 水又南逕鎮安縣東右合鎮安河水一名雲/蓋川又南入
 洵陽界合洵河洵河又東南流右納麻坪河水又左
 納冷水河水屈曲東南流逕洵陽縣北又逕縣東之
 靈巖寺南入于漢漢水又東蜀河即水經注/之淯溪水合西岔
 河南流注之又東仙河自山陽来南流注之又東至
 魚窩舖入白河界崩頭溝水北流入之又東冷水河
[008-131a]
 自楚之竹山界北流左合漫水河又左合馬庄河又
 北右合小冷水河流注之又東麒麟溝水北流注之
 又東麻虎溝水北流注之又東長春澗水合洞濱澗
 水北流注之
 漢水又東逕白河縣北三里又東為將軍石大小白
 石河亦自竹山界来合而東北流右合厚子河水又
 左得涼水澗白崖澗髙名澗水又右合紅石河店子
 溝水又左得清風澗水流入于漢漢水又東逕紗帽
[008-131b]
 山北沙溝水北流入之又東南入楚之鄖西界易氏/曰漾
 水東流一百八十里經南鄭又七十二里至城固又/三百里至興道又五百里至金州西城今興安州即
 漢西城又自州至白河凡二百七/十里合之得一千三百二十里
  西漢水自畧陽至寧羌/
西漢水出西縣嶓冡山南入廣漢白水東南至江州入
漢書地理志化西縣今屬秦州白水/今屬四川昭 縣江州今屬巴縣西漢水東南逕
修城道南在畧/陽又東南于槃頭郡南在畧/陽與濁水合又
東逕武興城南即畧/陽又西南逕關城北在寧/羌又西逕石
[008-132a]
亭戍屬廣元界/ 水經注秦州上邽縣嶓冡山西漢水所出經嘉
陵曰嘉陵江杜氏通典秦上/邽亦屬今 州西漢水在西和縣源出嶓
冡山此上邽之嶓冡在今秦州禹貢/錐指
 按嘉陵江即漢志之/西漢水源出秦州嶓冡山東南流逕西/和禮
 縣成/縣至畧陽縣北與白水江合 白水江即水經注/之濁水
 自徽縣来南流合故道水 故道水見水經注一/名兩當水
 出寳雞縣大散嶺之陽西南流逕鳳縣東黄花川南
 流入之又安河水即水經注之/馬鞍山水自馬鞍山西北流入
[008-132b]
 之
 故道水又西逕鳳縣北一里又西小峪河即水經注/之北川水
 合秦州之紅崖河水西南流入之又逕單河舖入兩
 當界又西南野羊河自鳳縣之紫柏山北流合東溝
 河水又屈而西北流入之又西南至畧陽界與白水
 江合又西南青泥河南流入之又南與嘉陵江合嘉
 陵江俗名犀牛江/辨見畧陽縣又南横現河東南流入之
 嘉陵江又南逕畧陽縣城西八渡河即水經注之北/谷水寰宇記名
[008-133a]
 黄坂/水源發三川西南流會城東之夾渠河即水經注/之東溪水
 又折而西流逕縣南入之又西南落索河東南流入
 之又西南入寧羌界黑水河合老兵河西流入之又
 西南逕陽平關西燕子河西流入之又廣平河見水/經注
 東南流入之又西南入蜀之廣元界
  丹水自商州至商南/
堯有丹水之戰以服南蠻吕氏/春秋堯五十八年放子朱于
丹水竹書/紀年丹水更其南司馬相如/上林賦丹水出上雒冡嶺山
[008-133b]
東至析入鈞漢書地/理志故丹城去丹水二百步史記/正義丹水
出上洛縣西北冡嶺山又東南過其縣南又自倉野東
歴莬和山又東南過商縣南歴少習出武關又東南流
入臼口歴其戍下又南合汋水謂之淅口水經注指按/禹貢錐 汋
蓋汮字之誤汮/與均鈞並同中宗時崔湜建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
至商州使湜通之不就唐/書李秀卿次第天下名水二十
種以武關西水為第十五種即丹水也出丹魚得者多
夀故名東南入漢江商州/志丹江自龍駒寨東南一里為
[008-134a]
界牌石灘又一里為黄壩灘又三里為狼窩子灘又三
里為資峪口灘又一里為蝦蟇口灘兩岸有石如門又
二里為大小雞冠灘又二里為大小槽口灘又一里為
月兒潭又十二里為張家背灘又一里為雙廟子灘又
八里為鐵爐子灘又一里為鐵牀子灘又三里為閻王
碥又七里為大小毛家灘又四里為大小長灘又三里
為棺材石灘又七里為湘子灘又三里為楝子樹灘又
六里為大小飲石灘又二里為菊花嘴又六里為桃花
[008-134b]
站又一里為手扒灘又四里為顧氏峽又四里為石碑
子灘又四里為王家園灘又三里為十八盤灘又四里
為三皇灘又一里為蘇溝灘又二里為孤山子灘又七
里為馮家園灘又六里為大小桑園灘又四里為堰口
灘又三里至竹林關自龍駒寨至此/計一百二十里又入山陽境一里
為州河口與銀花水合又十餘里至古樹扒兒灘又三
里至雷家洞自州河口至此/計一十四里又南入商南境三里為王
家洞又八里為姚家站灘又七里為木巨石灘又二里
[008-135a]
為梁家灣又一里為皮鉢子灘又一里為囘囘鼻灘又
六里為周家灘又六里為鴛鴦灘又二里為戴溪河又
四里為紅白蘿蔔灘又四里為香毛灘又二里為鐵匠
樹灘又二里為竹裏溝又一里為羊皮峽又七里為武
關河又五里為畢家洲又五里為呀虎灘又八里為觀
音灘又四里為趷&KR2604灘又一里為新灘又四里為瓦房
灘又十四里為師婆子灘又三里為鼈灘又五里為皮
狐子嶺灘又四里為官渡灘又五里為黄龍尾灘又五
[008-135b]
里為徐家店灘又四里為龍虎三灘又六里為草塲灘
又四里為巴東灘又五里為青泥渦又一里為黄石梁
又四里為烏龍灘又四里為重盤灘又四里為猪槽灘
又一里為磙子溝又五里為釣金崖又十五里為木耳
灘又十里為香花溝又十里為連灘又十里為馬鞍灘
又四里至梳洗樓其下為不靜灘又六里為亂石灘又
八里為白石灘入淅川界自雷家洞至此計二百二十/里 州册 按商之龍駒寨
 為商舶輳集之所而自寨至豫之淅川重灘叠瀨險/峻多石每為舟楫患然關中乞糴楚豫由此舟運較
[008-136a]
 陸運勞費甚省是亦秦民利賴之大者也故于丹/江諸灘詳綴于此庶有心修濬者得有所考云
 按丹水源出商州西北冡嶺山之息邪澗黑龍峪水
 自藍田界来南流注之又東洪門河一名韓/峪川南流注
 之又東南泥峪河合蒲岔溝水東北流入之又東逕
 熊耳山南水道河入焉 水道河即水經注/之清池水有二源
 曰大荆川其西曰西荆川合而南流逕上板橋與泉
 水合 泉水源出州北泉村集左受大小黄川紫峪
 河水又左得岔口河水與荆川合又左受大小桃岔
[008-136b]
 河水又左受十九河水又南流入于丹水丹水又東
 逕臙脂關南構峪河南流入之
 丹水又東南逕商州南一里東溪水南流入之又東
 乳水入焉 乳水即水經注之楚水/魏志之南秦水源出秦望山東
 流受黄柏岔水又右受軍嶺川水又右受上秦川水
 左受五峪河水又東過髙車嶺南逕州南右受楚水
 又東北入于丹水丹水又東流峪水北流入之又張
 峪河北流入之又東亢峪河南流入之又東張村河
[008-137a]
 南流入之又大張家河自北山分流南入之丹水折
 而南行又折而東龍潭水北流入之又會峪河南流
 入之又東逕夜村鋪澇峪河分流北入之又東逕棣
 花鋪恨峪河南流入之又洛峪河北流入之又東逕
 商山北四皓墓南老君河南流入之又大峪河北流
 入之又東南背峪河南流入之又東南逕龍駒寨南
 湧峪河北流入之又東南資峪河南流入之又東南
 鐵峪河南流入之又東逕竹林關入山陽界
[008-137b]
 丹水又東逕山陽縣東百五十里銀花河自山陽之
 圏嶺左受髙八店水又左受中村水東北流入之又
 東逕雷家洞入商南界又東至吕家灣武關河自州
 境之武關東南流入之又東清油河自雒南界来南
 流入之
 丹水又東南逕商南縣西四十里折而南行沐河自
 盧氏界来西南流逕商南縣南右合寳於河又右合
 索峪河水流入之又南商河東流入之丹水又折而
[008-138a]
 東逕梳洗樓南為不靜潭又東至白石灘入豫之淅
 川界丹水計經商州境三百二十里經山陽境十四/里又經商南境二百二十里共五百五十四里
 出/境
 
 
 
 
 
[008-138b]
 
 
 
 
 
 
 
 陜西通志巻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