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0 陝西通志-清-劉於義 (WYG)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陜西通志巻四
  建置第三
北魏
自劉石跨擅更相侵食魏孝昌之際潼崤以西烟火斷
絶至永安末官司文部散棄者多州郡創改隨而注之
不知則闕自莊明攻伐既廣啟土逾衆一地屢封不可
備舉故總以為郡其淪陷諸州據永熈綰籍無者不録
[004-1b]
地形/志
雍州 雍州治長安領郡五地形志/増郡二太武破赫連昌復
 於長安置雍州元和/志
京兆郡 後漢屬司𨽻魏改屬雍州領縣八地形/志晉為
 京兆郡兼置雍州後魏亦然通/考
長安 姚萇改長安曰常安後魏書/姚萇傳後魏復為長安長/安
 縣/志
杜 二漢曰杜陵晉曰杜城後改杜縣地形/志杜陵後魏
[004-2a]
 為杜城在下杜東今在萬年東南十五里路史年按/宋萬 今
 咸/寧
鄠 晉屬始平郡真君七年分屬京兆地形/志
山北 山北縣姚興置寰宇/記山北城在西安府東南五
 十里魏分長安藍田二縣地置以在終南山北而名
 咸寧/縣志
新豐 後魏新豐自陰槃寄理之後移理於故城東三
 十里零水側寰宇記臨按/新豐今 潼
[004-2b]
霸城 郡治地形志今按周書王羆京兆霸城人/即此在 咸寧東後魏京兆治此
陰槃 真君七年併新豐太和十一年復地形/志魏太和
 九年自新豐故城移理於今昭應東三十二里冷水
 西戲水東司馬故村寰宇記云按陰槃在今臨潼東/地形志 太和十一年復寰宇
 記云九年移/理恐有悞
藍田 真君七年併霸城太和十一年復地形志韋按/後魏書 彪
 傳孝莊末為藍田太守胡氏鑑注亦云/後魏置藍田郡是置郡非自後周始也
馮翊郡 漢為左馮翊後改馮翊郡領縣六地形志一/増夏封
[004-3a]
 縣晉馮翊郡領重泉/粟邑二縣俱後魏省
髙陸 晉屬京兆魏明帝改屬馮翊地形/志魏高陸治在
 今高陵縣西南一里後魏移居今所通典今按高/陸即 高陵
頻陽 後魏馮翊郡領頻陽縣地形志年按耀州志/景明元 罷頻陽
萬年 晉屬京兆後魏屬馮翊地形/志萬年城在臨潼縣
 東北禹貢/錐指
蓮芍 馮翊郡領蓮芍縣地形/志姚萇廢太和三年復置
 屬延夀郡寰宇記形按蓮芍在渭南縣北七/十里地 志與寰宇記二説互異
[004-3b]
廣陽 景明元年置地形/志宣武帝分萬年為廣陽縣通/典
 廣陽故城在渭河北臨潼縣志里按臨潼縣志臨潼/東北七十 舊有廣陽鎮或云
 即古廣/陽縣
鄣 太和二十二年置地形/志後魏孝文帝分萬年置鄣
 縣通/典渭水東逕鄣縣西今臨潼縣東北有鄣縣故城
 禹貢/錐指
扶風郡 真君七年併始平郡入焉領五縣地形志陽/按除美
 一縣/見後
[004-4a]
好畤 郡治後漢晉罷後復地形/志好畤在乾州東七里
 明一/統志
始平 魏於茂陵縣置始平郡領始平縣真君七年郡
 廢永安元年又移縣於今縣東北十五里始平故城
 此城遂廢寰宇/記永安元年移扶風於文學城十道志/ 按始
 平在今/興平南
槐里 晉屬始平地形/志真君七年自始平城徙槐里縣
 於今縣西二十五里槐里故城此城遂廢寰宇/記
[004-4b]
盩厔 後漢晉罷後復真君七年併武功屬焉地形/志
延夀郡 後魏置延夀郡通鑑注未按延夀郡縣/地形志 載今増入
夏封 下邽縣後魏避道武諱改為夏封元和/志魏初移
 於雄霸城寰宇記渭按雄霸/城在今 南縣北
渭南郡 後魏孝明帝於今渭南縣東南四里置渭南
 郡及南新豐縣元和志未按渭南郡縣/地形志 載今増入
南新豐 渭南縣本漢新豐地後魏孝明帝置南新豐
 縣元和/志
[004-5a]
咸陽郡 領縣五地形/志苻堅於咸陽縣東北長陵城置
 咸陽郡後魏太和二十年移郡於涇水北寰宇/記
石安 咸陽郡領石安縣石勒置有安陵城地形志今/按石安
 咸/陽
靈武 前漢屬北地後漢廢晉復置真君七年分屬焉
 地形志鄉按咸陽志縣東/有靈武 靈武宜在其地
池陽 郡治晉屬扶風後屬咸陽郡地形志陽按池陽/在今涇 縣西北
寧夷 後魏咸陽郡領寧夷縣地形志醴按/寧夷今 泉
[004-5b]
涇陽 真君七年併石安景明二年復屬咸陽郡地形/志
 苻秦置涇陽縣今縣東南故城是也禹貢/錐指
北地郡 領七縣地形志/増縣一 後魏明帝時改北地郡為
 北雍州北/史後魏自今華原縣北祋祤故城徙北地郡
 於華原縣通川故城又徙北地郡於宜君縣界義亭
 故城於此置北雍州按永安元年又於三/原縣界置北雍州永熈二年
 自三原縣永安故城徙北雍州於今華原縣西宋敏/求長
 安/志
[004-6a]
富平 真君八年罷泥陽弋居屬焉有北地城地形/志
泥陽 真君七年併富平景明元年復地形/志宣武時復
 泥陽耀州志耀按泥/陽即今 州
弋居 真君七年併富平後復地形志廢/按縣後
雲陽 魏司馬宣王罷雲陽縣後魏别立雲陽縣元和/志
 雲陽在涇陽縣北三十里今雲陽鎮是也鎮東有舊
 城址葢初置甘泉山前在淳化界後徙仙法村再徙
 今處涇陽/縣志
[004-6b]
銅官 真君七年置地形/志苻秦於祋祤城東北銅官川
 置䕶軍後魏置銅官縣通/典孝莊帝永安元年屬宜君
 郡宋敏求長安志地按銅官故城在今/縣東南十里又 形志無宜君郡
土門 漢頻陽地後魏别立土門縣以頻山有二土門
 狀似門故曰土門元和/志景明元年省頻陽縣析同官
 置土門縣屬北地郡宋敏求/長安志土門縣在富平縣東北
 六十里馬/志
宜君 真君七年置有宜君水地形/志前秦苻堅於祋祤
[004-7a]
 故城置宜君䕶軍太武改為宜君縣元和/志
三原 本漢池陽縣苻秦置三原䕶軍後魏太武七年
 改置三原縣屬北地郡孝昌三年毛鴻賓立義栅捍
 賊永安元年置北雍州又割三原為建忠郡以旌其
 功元和/志建忠郡治清水谷即今舊縣周地/圗記永安故城
 即後魏北雍州城在縣北五十五一作/十五寰宇記縣/按三原
 地形志未/載今増入
岐州 太和十一年置領郡三地形/志鳳翔府晉為秦國
[004-7b]
 後魏太武於州理東五里築雍城鎮文帝改鎮為岐
 州元和/志
平秦郡 太延三年置領縣三地形/志魏扶風郡後魏置
 平秦郡後魏亦有扶風郡非今地通典府按平秦今/鳳翔 又晉有隴
 關隃糜陳倉三/縣俱後魏廢
雍 晉屬右扶風後屬平秦郡地形/志扶風雍縣後魏置
 平秦郡五代志翔按/雍今鳳 府
周城 真君六年置地形/志周城縣在岐山縣南後魏建
[004-8a]
 岐山/縣志真君置周城縣𨽻平秦郡郿縣志世按後魏書/雀寛傳 祖時拜岐
 陽令似又/有岐陽縣
横水 真君十年分周城置地形/志故城在府東南三十
 里以近横水而名鳯翔府舊志/ 按縣後廢
武都郡 太延三年置領縣三地形志在按髙車一縣/未詳所 外増縣二
 虢縣漢幷於雍後魏立為武都郡寰宇/記
虢 虢縣後魏立武都郡隋地理志今按地形/志無虢縣 増入
平陽 真君六年置地形/志扶風郿縣舊曰平陽隋地/理志
[004-8b]
 郿縣姚秦號曰郿城真君六年改曰平陽郿縣志今/按平陽
 郿/縣
宛川 陳倉後魏曰宛川隋地理志後按晉有陳倉宛/川二縣或 魏廢陳倉入宛
 川地形志未/載今増入
南由 渭水逕南由縣北水經/注本漢汧縣地後魏孝明
 帝於縣西南由谷口置縣因谷為名元和志州按南/由在隴 西南
 一百里一/作南田
武功郡 領縣二地形/志太和十一年分扶風置武功郡
[004-9a]
 屬岐州即漢武功縣地通鑑/注
美陽 晉屬扶風真君七年罷郡屬焉地形/志後魏太和
 十一年移縣於故斄城中又改武功為美陽縣仍於
 此置武功郡寰宇/記美陽故城在武功西七里章懷太/子注
漠西 太和十一年分好畤置地形/志後魏於漠水西置
 縣因名漠西寰宇/記後魏漠西縣在乾州西北寰宇/記
東秦州 後魏初於汧源縣界置東秦州於故汧城孝
 昌三年為万俟隗奴所破永熈元年於今州理南八
[004-9b]
 里復置東秦州寰宇記未按東秦州並一郡二縣地/形志俱 載今據諸志増入録郡一
隴東郡 後魏於今汧源縣界置隴東郡寰宇記/録縣二
汧陰 永熈元年復置東秦州於州理置汧陰縣寰宇/記
 按汧陰/即隴州
長蛇 本漢隃糜縣地後魏孝昌二年於長蛇川置長
 蛇縣屬東秦州元和志南按長蛇縣在/隴州東 一百一十里
脩城郡 屬南秦州領四縣地形志省按除平洛等三/縣在西 又脩城亦作修
 武/
[004-10a]
廣長 郡治太和四年置地形/志西漢水自㑹口東南逕
 脩城道南水經注畧按脩城/郡在今 陽西北
南岐州 領郡三地形志在按除廣/業二郡 西省西漢屬武都郡通/考
 南岐志云有周之興鸑鷟至於岐翺翔至於南岐後
 魏置南岐州於此漢中/府志
固道郡 延興四年置地形/志故道縣自永嘉後没於氐
 羌後魏變文為固置固道郡元和志不按地形志空/立郡名 領縣今増縣
 一/
[004-10b]
梁泉 舊曰故道後魏置縣曰凉泉尋改曰梁泉隋地/理志
 本漢故道縣地太和元年置取縣西梁泉為名元和/志
 梁泉在鳳縣東一里今改為山川壇賈/志
東益州 治武興領郡七地形志在按除仇/池四郡 西省武興王楊
 紹先僣稱大號傅竪眼攻武興克之遂滅其國以為
 武興鎮復改鎮為東益州北史/氏傳武興漢武都郡之沮
 縣也宋立東益州通鑑/注
武興郡 領縣四地形志在按除景/昌三縣 西省晉為楊茂搜所據
[004-11a]
 其後為梁所滅置武興蕃王國通/考後魏為武興郡通/鑑
 注/
武興 州郡治地形/志昇明元年以楊文度為畧陽太守
 鎮武興宋書順/帝本紀漢沮縣地後魏改為畧陽縣通鑑/注
 茂搜分王武興後魏為武興縣又僑立畧陽郡畧陽
 縣雍勝/畧
槃頭郡 屬東益州領縣二地形志未按除武/世一縣 詳所在漢水東
 南於槃頭郡與濁水合又濁水南逕槃頭郡東水經/注
[004-11b]
 槃頭故城在長舉縣南三里因水盤曲為名寰宇/記
萇舉 本漢沮縣地後魏分置長舉縣元和/志長舉在沔
 州北八十里魏太武置以長舉城為名寰宇/記嘉陵江
 經長舉縣南十里元和志為按長舉本作/萇後改 長在畧陽北
落叢郡 屬東益州領縣二地形志在按除武/都一縣 西省本漢沮
 縣地後魏宣武於此置落叢郡因落叢山為名元和/志
明水 本漢沮縣地後魏置鳴水縣因谷為名元和/志
 水縣在畧陽縣西一百一十里後魏於此置落叢郡
[004-12a]
 及鳴水縣賈志水按地形志後魏置明水縣至隋始/改鳴 元和志云後魏置鳴水羌又寧誤
 宋齊後魏俱/為晉夀縣地
梁州 蕭衍梁秦二州正始中改置領郡五地形志康/按除安
 一郡見後/又増郡一宋梁州更置秦州理南鄭齊及梁初多因
 之後魏得漢中亦曰梁州通/考
晉昌郡 屬梁州領縣三地形/志後魏正始中置興勢縣
 復自石泉移晉昌郡於縣因晉舊名也廢帝三年改
 為灙城郡寰宇記灙按魏紀正始三年趙遐破/梁軍於 城是廢帝之前已名灙城
[004-12b]
龍亭 龍亭故城在今興道縣東寰宇/記龍亭廢縣在洋
 縣龍亭山與真符縣廢址相連賈志縣按真符/在洋 東十里
興勢 後魏正始中分成固於今理西北二十里興勢
 山置興勢縣寰宇/記興勢廢縣在洋縣東北二十三里
 賈志郡按/興勢 治
南城 涔水東北流逕成固南城北水經注郡按地形/志晉昌 冇南城
 縣盖後魏於此置縣也/南城在今成固南後廢
褒中郡 屬梁州領縣三地形/志褒城縣東至興元府三
[004-13a]
 十三里當斜谷大路後魏於此置褒中郡元和/志
褒中 晉屬漢中後罷永平四年復屬褒中郡地形志/ 按褒
 中今褒/城縣
武鄉 延昌元年置地形/志武鄉谷在南鄭縣東北三十
 一里寰宇/記
㢘水 南鄭有古㢘水城在縣西南七里圗/經魏正始中
 自漢中移此漢中/記㢘水縣在褒城縣南九十里漢中/府志
 後按縣/ 廢
[004-13b]
漢中郡 領縣三地形/志後魏置梁州及漢中郡通/考梁天
 監三年夏侯道遷以州郡入魏通典西按宋漢中太/守領 上庸縣未詳
 所/在
南鄭 宋孝武大明時梁州治南鄭秦州亦治南鄭鄭/樵
 通/志魏置梁州於南鄭通鑑注梁按宋書元嘉二年劉/道禄為 南秦二州刺史南秦
 州即/秦州
漢陰 屬漢中郡有胡城地形/志漢水東過南鄭縣南水
 南即漢陰城水經注縣按漢陰在/今南鄭 南後廢
[004-14a]
城固 後魏正始中城固縣移居壻鄉即今理周地胥/圖記
 鄉在城固縣東北六里賈/志
華陽郡 屬梁州領縣三地形/志華陽郡梁置華州通鑑/注
 古白馬氐之境劉宋取其地置華陽郡城曰白馬城
 漢中/府志
華陽 後魏華陽郡治華陽縣有蕭何城地形/志齊華陽
 縣屬華陽郡南齊州郡志縣按/華陽在今沔 東
沔陽 蜀以沔陽為漢城後魏屬華陽郡華陽/國志晉屬漢
[004-14b]
 中後屬華陽郡地形/志沔陽故城在今沔縣東南十里
 禹貢/錐指
嶓冢 梁州之西縣本名白馬城後魏正始中分沔陽
 縣地置嶓冢縣屬華陽縣郡國/記嶓冢縣在沔縣西南
 四十里接寧羌州界禹貢/錐指
豐寧郡 後魏正始中於豐寧戍置豐寧郡及豐寧縣
 屬直州寰宇記蕭按地形志無豐寧郡縣今増入又/隋志謂 詧始改東梁為直州寰宇記恐悞
豐寧 本漢成固地正始中廢西鄉縣仍於豐寧戍置
[004-15a]
 豐寧縣元和志西按/豐寧今 鄉
東梁州 領郡三地形/志孝昌三年淳于誕以梁州安康
 郡阻帶江山要害之所置東梁州後魏書淳/于誕傳梁為東
 梁州雍大/記
金城郡 魏置金城郡紫陽/縣志金城故城在今漢陰縣西
 禹貢/錐指
直城 漢水合直水東逕直城南又東逕漢陽潕口水/經
 注/金城郡治直城縣禹貢/錐指
[004-15b]
安康郡 劉凖置魏因之領縣一地形/志安康太守宋末
 分魏興之安康縣及晉昌郡之寧都縣立宋州/郡志南齊
 梁州有安康郡領安康寧都二縣南齊州郡志郡/按州治安康
安康 晉屬魏興郡後屬安康郡地形/志
魏明郡 屬東梁州領縣二地形/志
漢陽 漢水自蝦蟇嶺厯漢陽潕口又東逕寧都縣西
 水經注隂按漢陽縣在寧都/西今漢 縣南郡縣後廢
寧都 本蜀郡流民置宋州/郡志西城郡安康縣舊曰寧都
[004-16a]
 齊置安康郡後魏置東梁州隋地/理志寧都故城在漢陰
 縣東南七十里漢陰縣/舊志
魏興郡 南宋上洛郡僑寄魏興永初郡/國志梁王國珍為
 梁秦二州刺史㑹夏侯道遷以州降魏道出魏興遂
 留鎮焉梁書王/國珍傳西城郡梁置梁州尋改南梁州隋地/理志
 改按梁又/ 北梁州
西城 宋魏興太守領西城令宋州郡志守按南宋/改郡為太 縣為令
 齊魏興郡治西城縣南齊州郡志安按/西城即今興 州
[004-16b]
錫 南宋魏興太守領錫令宋州/郡志齊屬齊興郡南齊州/郡志
 按錫令/白河
廣城 宋屬魏興宋州/郡志齊屬魏興郡南齊州/郡志漢水自寧
 都縣南逕魏興郡之廣城縣縣治王谷又東逕魚脯
 溪舊西城廣城二縣指此谷分界水經/注沈約宋志魏
 興郡有廣城縣故城在今紫陽縣東南漢水在今南
 門外禹貢錐指/按縣後廢
洵陽 宋屬魏興宋州/郡志齊屬魏興郡南齊州/郡志
[004-17a]
長樂 宋省晉昌郡以縣屬魏興宋州/郡志石泉縣在金州
 西南三百二十里本漢西城縣地梁武帝立晉昌郡
 治王水口夏侯道遷以梁州入魏移晉昌郡於長樂
 縣之東陽村寰宇記石按/長樂今 泉
吉陽 宋新興太守領吉陽令本益州流民宋州/郡志齊屬
 新興郡南齊州/郡志上㢘縣後移還上庸於平利川置吉
 陽縣周地/圖志
洛州 太延五年置荆州太和十三年改治上洛城領
[004-17b]
 郡五地形志形按苻秦置荆州於豐陽後魏疑因其/地又地 志謂後魏荆州初治上洛後徙穰城
 於上洛置洛州領郡五/除始平一郡未詳所在
上洛郡 領縣二地形/志魏太延五年遣雍州刺史取上
 洛劉宋上洛太守棄郡走魏太武/本紀晉置上洛郡後魏
 因之通/考
上洛 後魏上洛郡領上洛縣地形志商按/上洛今 州
拒陽 晉置拒陽縣尋廢後魏真君二年於今縣東四
 十里武谷川再置寰宇/記三要水在洛南縣東南四十
[004-18a]
 里東流逕故縣治洛南/縣志
上庸郡 皇興四年置東上洛郡永平四年改領二縣
 地形/志
商 晉屬上洛後屬上庸地形志州按魏商縣/在今商 東九十里
豐陽 郡治太安二年置地形/志豐陽縣在州南一百一
 十里晉泰始三年置後廢魏復置寰宇/記豐陽故城在
 山陽縣南五十里舊縣/志
陽亭 魏興郡太延五年置領縣一陽亭太和五年置
[004-18b]
 地形/志永初郡國無豐陽有陽亭宋州/郡志西城古魏興郡
 治後魏太延五年别置魏興郡於上洛郡界帶陽亭
 縣屬洛州通鑑注置按齊本有魏興郡治西城此係/後魏僑 於山陽界者未便重列故附縣
 下/
萇和郡 景明元年置領縣一地形志廢/按郡後
南商 後魏萇和郡治南商縣地形志縣按南商在/今商南 西後廢
新平郡 屬涇州領縣四地形志在除爰/得二縣 西省後漢置新平
 郡姚萇之亂郡縣並無理所後魏又置郡元和/志
[004-19a]
白土 本漢漆縣地姚萇之亂郡縣不立後魏於今縣
 西陳錫原上置白土屬新平郡元和志邠按白/土即今 州
三水 本漢舊縣屬安定郡後魏於今理西二十八里
 重置三水縣取漢舊名屬新平郡元和志改按晉邠縣/邑後魏 置三水
東槃 屬隨平郡地形志平/一作趙後魏明帝熈平二年析鶉
 觚縣置東隂槃縣周地圖記武按東/隂槃即長 地
華州 太和十一年分秦州之三門澄城白水置領郡
 三地形志州按後魏/於今蒲 置秦州州治李潤堡少梁舊地國初改
[004-19b]
 鎮立郡依嶽立州因藉倉庫未刋名實因移治馮翊
 古城後魏王/燮傳太和十一年廢馮翊郡置華州治李潤
 堡景明初徙還馮翊舊治同州志而按後魏華州治/今同州 華山郡又治今
 華州州郡各治一城猶前/雍州京兆各異其治也
華山郡 領縣五地形志/増縣一 太平真君元年置華山郡
 孝昌二年改為東雍州寰宇/記雍州鄭縣後魏置東雍
 州並華山郡隋地/里志郭村為隋廢華州地即後魏置東
 雍州處華州志孝一作華隂郡按/周書韋 寛行華隂郡事
[004-20a]
華陰 晉屬恒農後屬華山郡地形/志故臨晉晉武帝改
 大荔元和/志漢臨晉縣太和十年改華陰孝昌三年又
 改武鄉寰宇記同按武/鄉縣今 州
鄭 後魏置東雍州其縣移在州西七里元和/志古鄭城
 在華州東北二十里後魏於此置華山郡華州/志
定城 在華陰東十里按志定城縣置於永熈三年今
 華陰定城驛是賈志又按地形志未載今/増入 定城敷西俱後廢
夏陽 晉屬馮翊後屬華山郡地形志韓按夏/陽即今 城
[004-20b]
敷西 太和十一年分夏陽置有武平城地形/志敷西縣
 在華陰西南郭縁生述征記苻堅姚萇時有此縣尋
 廢寰宇/記敷西城在華陰縣西三十里即唐之敷水驛
 華陰縣舊志在按敷西既分/夏陽置則宜 今韓城境
郃陽 晉屬馮翊後罷太和二十年復屬華山郡地形/志
澄城郡 真君七年置領縣五地形/志澄城漢馮翊之徴
 縣也魏真君七年置澄城郡通鑑/注
澄城 漢徴縣後魏太武七年分郃陽縣置又於縣理
[004-21a]
 置澄城郡元和志重按自後漢省/徴縣入 泉後魏復置
五泉 真君七年置有石谷城地形/志有石崇城在郃陽
 南二十里或謂即石谷城之悞郃陽縣/舊志
三門 真君七年置有衙城地形/志三門廢縣在澄城縣
 西北三十里今三門村即其故址賈志俱按三門/宫城 後廢
宫城 真君七年置地形/志宫城在郃陽縣東三十里宫
 城村一名織錦城賈/志
南五泉 太和十一年析臨晉置地形/志朝邑漢臨晉縣
[004-21b]
 地後魏置南五泉縣元和/志
白水郡 太和二年分澄城置領縣三地形/志後魏永平
 三年自白水縣移白水郡於白水縣西南三十五里
 奉先縣界寰宇/記真君七年改置白水郡於蒲城白水/縣志
姚谷 太和二年置地形/志在白水縣東北近黄龍山白/水
 縣舊志廢/按縣後
白水 太和二年置有粟邑城地形/志本粟邑及衙縣地
 後魏於此置白水縣白水郡元和/志舊城在縣南五里
[004-22a]
 白水縣/舊志漢粟邑縣後魏廢馮/志
南白水 太和十一年分白水置地形/志本秦重泉縣後
 魏省孝文分白水置南白水元和/志後魏置南白水縣
 以在白水之南為名寰宇記今按郡治/南白水 蒲城縣
北華州 太和十年置東秦州後改治杏城領郡二地/形
 志/漢翟道縣地劉石苻姚時於今州理南七里置杏
 城鎮後魏孝文改鎮為東秦州孝明帝改為北華州
 元和/志杏城鎮在中部縣東七里明一/統志
[004-22b]
中部郡 領縣四地形/志姚興於今州理南十八里置中
 部郡寰宇/記坊州春秋白翟之地後魏置中部郡通鑑/注
中部 姚興置魏因之地形/志漢翟道縣地渠搜中部都
 尉治此後魏因置中部縣賈/志
石保 中部郡領石保縣有女回山地形志囘按同州/志有女 山在同
 官縣北三十里/或即石保縣境
狄道 中部郡領狄道縣有淺石山地形/志猪水出翟道
 縣西翟道山又淺石川亦出翟道山水經注縣按山/在中部 西北
[004-23a]
 四十里淺石山疑翟道別/名或即後魏縣境所在
長城 中部郡領長城縣地形/志本漢翟道縣地苻堅置
 長城縣東北至州六十里元和/志
敷城郡 屬北華州領縣三地形/志本漢鄜縣地姚萇置
 洛川縣後魏置鄜城郡元和志六按西/北至州 十里
敷城 唐坊州鄜城縣是也後魏置敷城縣通鑑/注敷城
 廢縣在洛川縣南七十里洛川/縣志
洛川 真君中置地形/志本漢鄜縣地後秦姚萇於此置
[004-23b]
 洛川縣元和志真按姚萇置縣/或後廢 君於此復置
定陽 地形志鄜城郡有定陽縣在今鄜州鄜城縣界
 通鑑注川按定陽/在今洛 縣界
夏州 夏州赫連屈孑所都始光四年平為統萬鎮太
 和十一年改置治大夏領郡四地形志林按夏/州今榆 府地
化政郡 太和十二年置領縣二地形/志宇文貴從孝武
 西遷進爵化政郡公周書宇/文貴傳
華融 後魏化政郡領華融縣地形/志宇文貴封華融縣
[004-24a]
 侯周書宇/文貴傳
巖緑 後魏化政郡領巖緑縣地形/志真君七年名為巖
 緑寰宇/記朔方縣後魏置巖緑縣元和志逺按巖緑/在今懷 縣界
闡熈郡 太和十一年置領縣二地形/志闡熈故城在今
 長澤縣西南二十里元和志隋按唐長澤縣即今靖/邊縣又 志鹽州五原縣後魏
 置太興郡今/定邊縣地
山鹿 後魏闡熈郡領山鹿縣地形志山按靈徴志夏/州上言 鹿縣木連理
 即此今靖/邊縣地
[004-24b]
新□ 後魏闡熈郡領新□縣地形志入按新□開皇/三年廢 長澤縣即今
 靖邊/縣地
金明郡 真君十二年置領縣三地形志縣按金明郡/今安塞 地有永豐
 啟寧二縣/未詳所在
廣洛 真君十一年置地形/志本漢高奴縣地魏太武於
 此置廣洛縣屬金明郡元和/志廣洛在延州北五十里
 寰宇記塞按廣/洛今安 地
代名郡 屬夏州太安二年置領縣二地形志榆按代/名郡在 林境
[004-25a]
呼酋 太安二年置有横水地形/志
渠搜 太安二年置地形志林按漢渠搜在廢夏州北/即今榆 府西北後魏縣宜在其
 地/
東夏州 延昌二年置領郡四地形/志永平四年平劉龍
 駒立東夏州魏書薛和傳延按傳云永平/四年立又在 昌之先矣
徧城郡 太和元年置領縣二地形/志延安豐林縣後魏
 置廣武縣及徧城郡五代/志
廣武 豐林縣本漢高奴縣地後魏孝文帝置廣武縣
[004-25b]
 屬徧城郡在今理東四十里元和/志豐林縣在膚施縣
 東三十五里本後魏廣武縣明一/統志
沃野 漢屬朔方晉罷後復屬地形志在按沃野隋併/入豐林 今膚施界非
 漢朔方/地也
朔方郡 屬東夏州領縣二地形/志
魏平 延安郡領魏平縣後魏置併置朔方郡隋/志魏平
 城在綏州西南一百五十里綏州舊志西按魏/平在清間 南
政和 後魏朔方郡領朔方縣地形志清按政/和在今 間界
[004-26a]
朔方 後魏朔方郡領朔方縣地形志清按朔/方在今 澗界
定陽郡 二漢屬上郡太安中改置領縣二地形/志定陽
 縣漢屬上郡晉省後魏太安中置定陽郡通鑑注志/按地形
 又云延興四年屬汾/州孝昌中寄治西河
臨戎 二漢屬朔方晉罷後復屬地形志治按臨戎為/定陽郡 在今宜川
 西/北
臨真 本漢高奴縣地後魏文成帝置臨真縣元和/志
 真故城在甘泉東一百八十里賈/志臨真後魏為縣今
[004-26b]
 為鎮甘泉/縣志
上郡 屬東夏州領縣二綏州後魏神龜元年東夏州
 刺史張郃於此置上郡元和/志
石城 本漢圁陰縣地魏晉不立郡縣後魏時置石城
 縣元和/志銀城縣在神木縣西南四十里本後魏石城
 縣馮/志
因城 敷政縣本漢高奴縣地後魏太和初置因城縣
 元和/志因城縣在安塞縣西一百三十里馮/志
[004-27a]
北汾州 州在河西三堡鎮東寰宇記志按北汾州郡/縣地形 未載未詳所
 屬今據諸/志増入
義川郡 永樂縣屬義川郡元和/志
永寧 本秦上郡地後魏太和十八年於白水川置永
 寧縣在今咸寧縣東二十里永樂故城是也元和志/ 按咸
 寧在宜川東/四十五里
樂川郡 本上郡地後魏孝文置安平縣屬樂川郡元/和
 志一領/縣
[004-27b]
安平 太和八年置安平縣理薛河川屬北汾州寰宇/記
 按安平在/今宜川北
城中 本秦膚施縣地後魏孝明帝於今縣理西三十
 里庫仁川置城中縣元和/志縣在綏州西南一百里後
 魏神龜元年置城中縣寰宇記澗按城中縣/在今清 縣西北
大斌 縣東至綏州一百十里本秦膚施縣地後魏神
 龜元年於今縣東五里置大斌縣取稽胡懷化文武
 雜半之義元和志形按大斌在綏徳州西北以上/二縣地 志未載據元和志増入附此
[004-28a]
沃野鎮 魏沃野故城在天徳軍城北六十里後魏時
 六鎮從西第一鎮也元和/志沃野漢朔方郡沃野縣也
 風土記朔方故城後改為沃野鎮去統萬八百餘里
 通鑑注西按沃野在/靖邊縣 北河北岸
五原 皇興二年蠕蠕犯塞及於五原後魏書高祖本/紀 按五原在
 神木縣北/河北岸
安陽 賀䕶舉&KR0463於安陽城北後魏書清河王紹傳河/按安陽在榆林府北
 北/岸
[004-28b]
受降城 真君九年北討至受降城不見蠕蠕因積粮
 留守而還後魏書世祖紀城按受/降城即漢受降 地
悦䟦城 勅勒新民分徙河西劉潔屯五原河北安原
 屯悦䟦城以備之後魏書劉潔傳河按悦/䟦城在榆林北 套中
朔州 本漢五原郡延和三年置為鎮後改為懷朔孝
 昌中改為州後陷寄治幷州地形/志懷朔即後魏從西
 第二鎮在今中城界元和志府按朔州在/今榆林 北河套中
銀城 本漢沙南縣地晉魏此地不立縣邑至後魏為
[004-29a]
 銀城縣地元和志北按銀城在/府谷東 河套中
稒陽 後魏登國九年使元儀屯田五原至於稒陽塞
 外十六國/春秋
  右北魏録州十四郡四十三縣暨鎮城一百二十
  入夫後魏關中地不廣於魏晉而建置乃倍兩漢
  者何哉析一縣而建數郡析一縣而置數縣東雍
  南岐或地仍舊而易其名晉昌魏興或名仍舊而
  易其地雖云碁布實類絲棼然亦一代之制不可
[004-29b]
  闕也故備載之至宋齊梁三朝逓興不能逺畧關
  中之地惟有漢中魏興西南一隅且復旋得旋失
  靡有寧宇故不另紀亦惟附見云
西魏
後魏孝武自洛陽來都是為西魏又西魏分裂甚多不
 可悉紀通考地按西魏後周既多紛更且無地志今/畧倣 形志以次其先後其有兩朝創置未
 詳所屬者各依地/界以附州郡之末
雍州 西魏雍州部領京兆尹馮志關按周書文帝紀/帝入 都長安宇文泰
[004-30a]
 授雍州刺史/即此録郡七
京兆尹 太武於長安置雍州孝武改為京兆尹元和/志
 永熈三年復置京兆尹宋敏求/長安志
長安 永熈三年魏帝入關都長安周書文/帝本紀
杜城 後魏杜城縣後周廢隋書地/理志
鄠 後魏屬京兆後遂因之元和志屬按西魏/鄠縣仍 京兆
山北 大興縣有西魏山北縣隋書地理志武按周書/王子直傳孝 西遷封
 山北縣/男即此
[004-30b]
新豐 按後魏京兆郡有新豐縣大統/十六年席固封新豐縣公即此
陰槃 按後魏置陰/槃至周始廢
霸城 後魏霸城縣後周廢隋書地理志年按周書陳/忻傳大統元 賜爵霸城
 縣男即此又後魏京兆/尹治霸城西魏因之
藍田 按後魏藍田屬京兆西魏因之周書王悦/京兆藍田人大統初為藍田縣伯即此
馮翊郡 按後魏馮翊郡西魏因之録縣四宇/文盛傳大統三年除馮翊郡守即此
高陸 高陵後魏曰高陸大業初改焉隋書地理志似/按隋志西魏
 仍作/高陸
[004-31a]
廣陽 按廣陽在今臨潼縣東北周書文帝紀東魏竇/泰趣潼關宇文泰出軍廣陽即此又後魏障縣
 西魏/無考
萬年 按地形志有萬年縣周明帝始省入廣陽周書/柳檜大統四年封萬年縣子即此又周書大統
 九年大閲于櫟陽或以古縣/名紀事非改萬年為櫟陽也
蓮勺 按後魏馮翊郡領蓮勺縣/至隋始併下邽西魏尚存
扶風郡 按後魏扶風郡治好畤西魏移治始平録縣/四周書鄭偉傳鄭頂隨偉入朝出為扶風郡
 守即/此
始平 後魏永安元年移於今縣東北十五里魏恭帝
[004-31b]
 元年又移於縣東北二十五里寰宇記興按/始平今 平
好畤 按後魏好畤/縣至周始廢
槐里 按後魏扶風郡領槐里縣西魏因之/長孫彦大統初封槐里縣子即此
盩厔 按後魏盩厔屬扶/風郡西魏因之
延夀郡 後魏置延夀郡隋廢郡通鑑注實按周書于/謹傳于 恭帝二年
 進爵延夀郡公又寰宇記云/西魏廢延夀郡互異録縣一
下邽 樊深大統十五年行下邽縣事周書樊深傳邽/按後魏改下
 為夏封西/魏復舊
[004-32a]
渭南郡 西魏雍州部領渭南郡西安府志/ 録縣三
渭南 本漢新豐地後魏孝明帝於今縣東南四里置
 渭南郡及南新豐縣西魏文帝二年改南新豐為渭
 南縣元和/志渭南故城在縣治東南四里西魏大統十
 六年築括地/志
靈源 西魏分渭南置靈源縣隋書地/理志西魏靈源縣在
 縣西與靈源泉相近縣以泉名渭南縣志仲按周書/楊□傳韓 恭厯靈
 原令/即此
[004-32b]
中源 西魏分渭南置中源縣隋書地/理志
咸陽郡 按後魏咸陽郡隋開皇初始廢録縣三/周書裴文舉傳高賓除咸陽郡守即此
咸陽 按後魏石安縣西魏仍為咸陽周書文/帝紀大統三年宇文泰徴兵㑹咸陽
池陽 按後魏池陽為咸陽郡治西/魏因之後周始徙郡治涇陽
涇陽 按後魏涇陽屬咸陽郡西魏因之又後/魏有靈武縣隋志未載蓋魏周間廢
寧夷郡 後魏寧夷縣𨽻咸陽郡西魏改寧夷郡醴泉/縣志
 縣録/ 二
寧夷 雍州醴泉後魏曰寧夷西魏置寧夷郡五代志/ 按寧
[004-33a]
 夷在今/醴泉北
甘泉 按隋志後周廢甘泉縣入寧夷/宜在今淳化縣界古甘泉之地
宜州 廢帝三年改北雍州為宜州周書文/帝本紀華原縣魏
 置北雍州西魏改宜州隋志三/録郡
通川郡 華原魏置北地郡西魏改通川郡隋書地/理志
 漢祋祤地魏置北地郡廢帝三年改為通川郡元和/志
 録縣/三
泥陽 華原縣元魏廢帝三年置通川郡領泥陽縣續/通
[004-33b]
 典/
富平 後魏大統五年自懷徳城移於今理寰宇/記大統
 間徙富平縣於縣南三里石川河之陽石婆原富平/縣志
 廢帝改北雍州為宜州以富平縣𨽻之耀州/志
雲陽 恭帝三年太祖北巡還自雲陽周書文帝本紀/ 按魏置雲陽
 在今涇/陽界
土門 按後魏置土門縣/至隋始廢入華原
建忠郡 魏文帝嘉韋孝寛功進爵建忠郡公周書韋/孝寛傳
[004-34a]
三原 魏孝明詔北地郡之三原縣為建忠郡周武帝
 二年郡廢宋敏求長安志帝又有建忠縣未詳所在/周書獨孤陁文 十四年封建忠縣伯
宜君郡 宜君舊置宜君郡隋書地理志/ 録縣二
宜君 後魏宜君縣文帝大統五年移於今華原縣北
 元和志祋按宜君/初置在 祤故城
銅官 永安元年屬宜君郡周自今縣東南十里徙於
 今治宋敏求長安志理按今/縣東南即西魏 所
岐州 扶風郡舊置岐州隋書地理志武録郡三按周/書王傑傳孝 時除岐州刺
[004-34b]
 史即/此
岐山郡 後魏置平秦郡西魏改為岐山郡隋書地/理志西
 魏改平秦為岐陽郡通考年録縣二按大統/十一 西狩岐陽即此
雍 扶風郡雍縣西魏岐山郡治隋書地/理志
周城 岐山縣有後魏周城縣後周廢隋書地/理志
武都郡 後魏置武都郡開皇初廢隋書地理志/ 録縣三
洛邑 虢縣後魏置武都郡西魏改縣曰洛邑隋書地/理志
 按虢縣在寳鷄縣東/五十里汧水之東
[004-35a]
郿城 舊曰平陽西魏改郿城隋書地/理志後魏改郿城曰
 平陽西魏復改平陽曰郿城郿縣/志
陳倉 後魏曰宛川西魏為陳倉隋書地/理志大統十六年
 移苑川縣入漢陳倉故城復為陳倉縣即今縣東二
 十里故城是也周書圖記宛按陳倉即/今寳鷄又 川一作苑
武功郡 按後魏置武功郡至隋始廢周書蘓綽傳蘓/椿大統十六年除武功郡守即此録縣二
美陽 按後魏改武功為美陽西魏因之周書/蘓綽傳大統四年封美陽縣子即此
漠西 隋上宜有舊漠西縣隋書地理志置按後魏置/漠西隋始改 上宜在乾
[004-35b]
 州西/北
隴州 廢帝三年改東秦州為隴州周書文/帝本紀後魏置東
 秦州西魏文帝改隴州元和/志晉屬扶風郡西魏置隴
 東郡兼治東秦州後改隴州通考二/録郡
隴東郡 扶風汧源縣西魏置隴東郡五代/志西魏置隴
 東於汧源唐之隴州是也通鑑注/録縣一
杜陽 西魏置隴東郡及汧陰縣後改縣曰杜陽又後
 魏置南由縣西魏改為鎮隋書地理志陽按杜陽今/隴州非漢杜 地又周書
[004-36a]
 侯植傳恭帝元年封一子/汧源縣伯疑即汧陰地
長蛇 後魏置長蛇縣開皇中改呉山縣隋書地/理志
汧陽郡 汧陽縣舊置汧陽郡後周罷隋書地理志/ 録縣一
汧陽 按地形志無汧陽/縣蓋西魏始置
修城郡 修城縣舊置修城郡隋書地/理志世宗初鳳州人
 圍修城郡周書趙昶傳屬録縣一/後魏修城郡 南秦州
廣長 修城舊曰廣長隋書地理志西按廣/長在今畧陽 北
鳳州 廢帝三年改南岐為鳳州周書文/帝本紀後魏孝昌中
[004-36b]
 置南岐州廢帝改鳳州元和/志
歸真郡 後魏置郡曰固道西魏改郡曰歸真隋書地/理志
 録縣/一
梁泉 鳳州治梁泉縣本漢故道縣地元和志鳳按梁/泉縣在 縣東
 一里又周書廢帝二年伐蜀由故道出/白馬似西魏尚有故道縣但諸志未載
興州 後魏置東益州西魏改興州隋書地/理志大統十七
 年達奚武經畧漢川梁將楊賢以武興降周書達/奚武傳
 興城在畧陽縣西一里即古興州治賈志書録縣三/又周 氐傳大
[004-37a]
 統十一年於武興/置東益州互異
順政郡 舊曰畧陽西魏置郡曰順政隋書地理志/ 録縣四
漢曲 舊曰畧陽西魏置縣曰漢曲隋書地理志陽/按漢曲今畧
靈道 西魏置仇池後改曰靈道隋書地理志併按靈/道隋大業中 入順
 政縣在今/畧陽西北
沔陽 西魏屬興州明一/統志
嶓冡 後魏置嶓冡縣西魏以縣屬興州賈志西按寧/羌州 魏為
 晉夀/地
[004-37b]
盤頭郡 順政郡領長舉縣西魏立盤頭郡隋書地理/志 録縣
 一又地形志有盤頭郡此/云西魏置或後魏末廢
長舉 長舉西魏置隋書地/理志長舉漢沮縣地西魏置盤
 頭郡鑑注西按地形志亦有萇舉縣或後/魏廢 魏復置在畧陽北八十里
落叢郡 鳴水西魏置落叢郡隋書地理志置按後魏/鳴水縣西魏 落叢郡
 地形志有落叢郡或/後廢復置録縣一
落叢 鳴水西魏置曰落叢隋書地理志落按後魏鳴/水縣西魏改 叢在畧陽
 西一百/一十里
[004-38a]
梁州 後魏置梁州西魏因之通/典魏廢帝元年達奚武
 圍南鄭梁州刺史蕭循以州降周書文帝紀/ 録郡四
漢中郡 後魏置漢中郡西魏因之通/典梁大統中蕭欽
 克漢中自天監三年失漢川凡經四十三年鄭樵通/志 録
 縣/二
光義 廢帝三年改南鄭為光義移理郡東光義府寰/宇
 記/
城固 西魏漢中郡領城固縣馮/志晉城固縣宋齊西魏
[004-38b]
 皆因之明一/統志
褒中郡 按後魏褒中郡西魏因之周書韓/果傳進爵褒中郡公即此録縣二
褒中 後魏褒中郡治褒中縣地形/志開皇元年改為褒
 内隋書地理志内按後魏褒中縣/至隋始改褒 西魏尚為褒中
白雲 南鄭西魏置白雲縣隋書地/理志白雲縣在南鄭縣
 東北通典改按寰宇/記云 武鄉立
華陽郡 魏帝元年司馬裔鎮漢中帶華陽郡守周書/司馬
 裔/傳華陽郡梁置華州西魏廢通鑑注/録縣一
[004-39a]
華陽 按周書怡峯傳孝武時/進爵華陽縣公即此
儻城郡 興道漢成固縣地縣城即後魏儻城郡通/典西
 魏析洋州置儻城郡洋縣/志儻城郡在洋縣北三十里
 儻谷後魏立郡取名於此賈志二/録縣
興勢 興勢縣舊置儻城郡隋書地理志興按周書/楊乾運儻城 勢人
龍亭 龍亭縣屬儻城郡梁州記洋按龍/亭在今 縣東
洋州 晉宋屬漢中郡西魏為洋州通/典西鄉縣舊曰豐
 寧置洋州及洋川郡五代/志西鄉即漢城固地通鑑/注
[004-39b]
 大同間於巴嶺側立東巴州治木馬縣續通典文按/周書趙 表
 傳父江厯官東巴州刺史即此又/有木馬城在西鄉西南即縣故地
洋川郡 唐洋州西魏置洋川郡通/典後魏立洋川郡於
 漢中西鄉縣通鑑注/録縣二
豐寧 西鄉本城固縣地正始中廢西鄉置豐寧縣廢
 帝於此置洋川因水為名元和志或按後魏于縣置/豐寧郡 西魏改置洋州
 洋川/郡
黄金 大統十二年置縣屬直州廢帝三年分屬洋川
[004-40a]
 郡寰宇/記本漢安陽地後魏文帝置因黄金水為名元/和
 志東按在洋/縣 北界
懷昌郡 西魏廢帝二年洋州領懷昌郡寰宇/記西鄉舊
 有懷昌郡隋書地理志/ 録縣一
懷寧 西魏懷昌郡領懷寧一縣寰宇記洋按懷/寧在今 縣西
直州 安康縣魏置東梁州西魏改直州五代志周録/郡四又 書
 陸騰傳廢帝元年安康賊/黄衆寳攻圍東梁州互異
金城郡 梁為東梁州西魏復置金城郡雍大/記金城故
[004-40b]
 城在今漢陰縣西禹貢/錐指
直城 蕭詧改直州因直城為名五代志城按周書王/傑為金 直城人即
 此/
安康郡 按周書李遷哲傳梁大同二/年除安康郡守即此録縣一
安康 金州安康縣蕭詧改直州五代志縣按安康/在漢陰 西南
寧都郡 大統十四年魏封宇文毓為寧都郡公初宇
 文泰封寧都縣子至是改縣為郡以封毓周書文帝/紀 録縣
 一/
[004-41a]
寧都 宇文泰封寧都縣子周書文/帝本紀寧都故城在漢陰
 南漢陰縣/舊志
魏昌郡 舊置晉昌郡西魏改魏昌郡隋書地/理志夏侯道
 遷以梁州入魏移晉昌郡於東楊村後值黄衆寳叛
 仍移郡於舊理因改曰魏昌寰宇記傳録縣二周書/若干恵 孝武西遷進
 爵魏昌縣伯似/又有魏昌縣
石泉 舊曰永樂西魏永樂曰石泉隋書地/理志
魏寧 西魏析置魏寧縣隋書地/理志西魏分石泉置興安/州志
[004-41b]
 今按魏寧在/ 石泉界
金州 廢帝元年王雄平魏興以其地置東梁州三年
 改東梁為金州周書文/帝紀漢魏興郡梁改南梁州西魏
 改置東梁州因其地出金改為金州通考四/録郡
魏興郡 梁大同二年李遷哲除安康郡守太清二年
 移鎮魏興郡周書李遷哲傳縣録縣二又南/齊有錫廣城二 西魏無考
西城 按寰宇記云後周省西城縣始移吉安縣於故/西城廨理是西魏金州尚治西城李遷哲世宗
 初進爵西城/縣公即此
[004-42a]
吉安 金川梁初曰上㢘後曰吉陽西魏改吉安隋書/地理
 志/平利縣在州東南七十里晉於縣南平利川置上
 㢘後魏改吉安寰宇/記
洵陽郡 洵陽縣舊治洵陽郡隋書地理志/ 録縣一
洵陽 齊屬魏興郡南齊州郡志陽按/西魏改屬洵 郡
淯陽郡 西城郡黄土縣西魏置淯陽郡隋書地/理志本漢
 洵陽縣地晉於此置淯口戌大統十七年置淯陽郡
 寰宇記/録縣二
[004-42b]
淯陽 淯陽故城在洵陽東三十里大統元年置淯陽
 縣賈/志
黄土 扶猛上甲黄土人周書扶/猛傳大統十七年於淯陽
 郡西三十三里置黄土縣居漢水南黄土山之西為
 名寰宇/記黄土縣城在今縣東一百二十里即閭關司
 壞堞宛然洵陽縣志周按隋志黄土縣又冇赤石甲/臨江三縣 始併入洵陽蓋皆西魏置也
豐利郡 本漢長利縣地宋僑置南上洛郡後魏文帝
 改為豐利郡元和志又按宋南上洛本僑置魏興或/後移此 後魏有錫縣似西魏廢入上
[004-43a]
 津録/縣二
豐利 後魏文帝立豐利縣元和/志豐利縣魏分錫縣置
 舊唐書/地理志豐利城在平利縣東北一百七十里平利縣/舊志
 按豐利在/今白河界
熊川 熊川故城在平利縣東平利縣舊志川按隋志/周省熊川陽 二縣入
 豐利蓋西/魏時置
洛州 晉置上洛郡西魏又置洛州通考置按洛州/後魏 録郡三
上洛郡 按後魏上洛郡西魏因之周書泉/仲遵世襲上洛郡公即此録縣一
[004-43b]
上洛 上洛人泉岳謀翻洛州以應東軍周書泉企傳/ 按上洛今
 商/州
拒陽郡 洛南縣舊曰拒陽置拒陽郡隋書地理志縣/按北魏拒陽
 屬上洛郡則拒陽郡/係西魏置録縣一
拒陽 按拒陽縣為拒陽郡治/周書有拒陽人杜窋
上庸郡 後魏上庸郡領商豐陽二縣地形志李録縣/三周書 遷哲
 傳大清二年都督上庸/等八郡諸軍事即此
商 按後魏商縣至/隋始改商洛
[004-44a]
豐陽 按豐陽上庸郡治周書泉企傳子仲遵封豐陽/縣伯即此後魏有陽亭縣僑置魏興郡蓋西魏
 廢/
漫川 在上津縣北四十五里魏前廢帝二年置寰宇/記
 漫川里在山陽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山陽縣/舊志
豳州 後魏新平郡大統十四年於今理置南豳州廢
 帝除南字元和志/録郡一
新平郡 按後魏復置新平郡西魏因之周書大統十/四年魏太子自新平出安定即此録縣三
白土 新平舊曰白土西魏置豳州隋書地/理志
[004-44b]
宜禄 後魏熙平二年置東陰槃縣廢帝元年改曰宜
 禄寰宇/記宜禄縣在邠州西六十里九域/志本後魏東陰
 槃縣廢帝以縣南臨宜禄川因改曰宜禄元和志今/按宜禄
 長武/縣
廣壽 永壽縣後魏大統十四年於今縣北廣壽原上
 置廣壽縣寰宇/記漢漆縣地後置廣壽縣雍勝畧永按/廣壽今 壽
恒州 三水縣西魏置恒州尋廢隋書地/理志三水縣大統
 元年升為恒州三水縣志/ 録縣一
[004-45a]
三水 後魏置三水縣大統十四年移縣於今邠州西
 北十五里白馬堡寰宇/記
同州 廢帝三年改華州為同州周書文/帝本紀同州所理城
 太統元年王熊築寰宇記蒯按西安府志西魏/同州領 城縣未詳録郡二
武鄉郡 馮翊後魏曰華陰西魏改為武鄉置武鄉郡
 隋書地理志/ 録縣三
武鄉 馮翊後魏改華陰後以名重又改武鄉元和志/ 按武
 鄉今/同州
[004-45b]
郃陽 按後魏郃陽屬華州西魏屬同州周書陽/雄傳孝武西遷陽猛封郃陽縣伯即此
夏陽 按西魏夏陽屬同州周書薛端傳/薛龍駒徙居馮翊之夏陽即此
澄城郡 西魏同州有澄城郡賈志門按後魏澄城郡/有三 宫城二縣西魏
 無考録/縣三
澄城 按西魏澄城郡治澄城周書裴文/舉傳大統中封澄城縣子即此
五泉 後魏澄城郡有五泉縣地形/志後周併五泉縣入
 澄城隋書地/理志
朝邑 後魏曰南五泉西魏改焉隋書地/理志後魏改南五
[004-46a]
 泉為朝邑縣元和/志
華州 鄭縣後魏置東雍州華山郡西魏改華州隋書/地理
 志二録/郡西魏改東雍州為華州以今考之郭村即其
 地也華州志西按郭村/在華州 十五里
華山郡 按西魏華州領華山郡周書趙肅傳/大統九年行華山郡事即此録縣二
鄭 按鄭縣西魏/為華州治
華陰 齊神武陷潼關侵華陰又大統五年大閲於華
 陰周書文帝紀西按後魏華陰/僑置同州界 魏始還舊治
[004-46b]
白水郡 蒲城西魏置白水郡隋書地理志考地形志/有姚谷縣無 録縣二
蒲城 孝文分白水置南白水縣西魏改蒲城縣元和/志
 後魏置南白水西魏廢帝二年改蒲城寰宇/記
白水 按後魏置白水縣西魏因之周/書大統十年大閲於白水即此
鄜州 廢帝三年改北華州為鄜州周書文帝紀/ 録郡二魏置
 東秦州西魏改敷州五代志秦按鄜州一作敷又/魏置東 州尋改北華州
中部郡 後魏北華州領中部郡地形/志内部舊置敷州
 及内部郡隋書地理志又按隋避廟諱始改内部西/魏尚為中部 後魏狄道縣無考録縣三
[004-47a]
中部 姚興於今縣南置中部縣大統九年移理杏城
 寰宇/記
石保 後魏中部郡領石保縣地形志踐按周書閻慶/傳孝閔 祚進爵石保
 縣公/即此
三川 舊名長城西魏改焉隋地/理志苻堅長城縣後魏廢
 帝改為三川元和/志三川縣東北至州六十里元和/志
鄜城郡 後魏置敷城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元和志楊/按周書
 紹傳大統四年出為鄜城郡守又地形/志鄜城郡有定陽縣西魏無考録縣二
[004-47b]
鄜城 後魏曰鄜城大業中改敷城隋書地/理志鄜城故城
 在洛川縣東南七十里延綏/志
洛川 洛川縣西魏屬敷州賈/志
夏州 大統二年東魏襲陷夏州留其將張瓊許和守
 之三年許和張瓊以夏州降周書文/帝紀長孫儉為秦州
 長史時西夏州未内屬東魏遣許和為刺史儉以信
 義招之和舉州歸附即以儉為西夏州刺史周書長/孫儉傳
 州按西夏/ 即夏州
[004-48a]
𢎞化郡 太和十一年置化政郡地形/志西魏置𢎞化郡
 隋書地理志縣録縣一又/後魏有華融 西魏無考
巖緑 𢎞化郡治巖緑縣隋書地理志緑按隋書李徹/傳徹朔方巖 人宇文䕶引
 為親信/即此
金明郡 按後魏夏州領金明郡領縣三/有永豐啟寕二縣無考録縣一
廣洛 按後魏廣洛屬金明/郡隋始改屬延州
長州 廢帝三年改南夏為長州周書文帝本/紀 録郡一
闡熙郡 長澤西魏置闡熙郡又有後魏大安郡及置
[004-48b]
 長州隋書地/理志闡熙故城在長澤縣西南二十三里元/和
 志復按闡熙郡後魏置或後廢西/魏 置又大安郡無考録縣三
長澤 東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三封縣地後魏於
 此置長澤縣元和志志按地形志無長澤縣蓋西魏/置又隋 云西魏置西安州後改鹽州
 延綏志云定邊營西魏/鹽州地即今定邊縣
山鹿 後魏闡熙郡領山鹿縣地形志入按山鹿新□/隋始廢 長澤西魏時
 縣尚/存
新□ 後魏闡熙郡領新□縣地形志郡按地形志後/魏代名 領呼酋渠搜
[004-49a]
 二縣至/隋始廢
延州 魏廢帝三年改東夏為延州周書文帝本/紀 録郡四後魏
 改延州以界内延水為名元和志郡按後魏東夏州/領定陽 僑置今宜川界
 西魏/無考
徧城郡 後魏置徧城郡開皇初廢隋書地理志/ 録縣二
廣武 後魏置曰廣武開皇啟豐林隋書地理志崇按/周書侯莫陳 西
 魏時封廣武縣伯即/此在今膚施縣東
沃野 按後魏徧城郡領沃野縣隋始併入豐林周/書豆盧勣孝閔帝踐祚封沃野縣公即此
[004-49b]
朔方郡 按隋志後魏置朔方郡屬/東夏州後周廢録縣三
魏平 按魏平縣後魏置周隋/並因之在今清澗縣界
政和 按後魏置政和縣後周始/併魏平在今清澗縣界
朔方 按後魏置朔方縣後周/始併魏平在今清澗界
神木郡 臨真縣有西魏神木一作/水隋書地理志郡/按後魏定陽
 領臨戎臨真二縣後郡及臨戎/無考或係西魏改置録縣二
臨真 按後魏置臨真縣至隋並因之在今甘泉縣東/北八十里一作臨貞孝武西遷王雄封臨貞縣
 伯即/此
[004-50a]
真川 臨真縣有西魏真川縣隋書地/理志甘泉西魏為真
 川縣屬神木郡縣/志
上郡 大統七年稽胡帥夏州刺史劉平伏據上郡叛
 周書文/帝本紀天和六年使郭榮於上郡延安築咸寧等五
 城隋書郭榮傳亦録縣二按/地形志上郡 屬東夏州
銀城 後魏置石城廢帝改銀城元和志木按銀/城在神 西南
因城 後魏置後周廢隋書地理志縣按/因城在安塞 西
文安郡 西魏置文安郡隋書地理志/ 録縣三
[004-50b]
文安 延川西魏置曰文安隋書地/理志文安城在延川縣
 西南三十里西魏為文安縣尋改為文安郡延安/府志
延安 延安縣西魏置隋書地/理志後魏置廣安縣西魏置
 延安延長縣志長按延/安在今延 縣南
義鄉 西魏又置義鄉縣隋書地理志西按義/鄉在今延長 南
丹州 廢帝三年改汾州為丹州周書文/帝本紀大統三年割
 鄜延二年改為汾州理三堡鎮廢帝以河東汾州同
 名改丹州因丹陽川為名元和志/録郡二
[004-51a]
義川郡 古孟門河西之地西魏置義川郡通鑑注/録縣三
義川 大統三年置義川縣屬義川郡因川為名元和/志
 按義川今/宜川縣
雲巖 大統三年於今縣薛和川置永平縣屬義川郡
 十三年改為雲巖縣大統九年大水漂蕩移於桑樞
 原寰宇/記雲巖縣在宜川西北七十里馬/志宜川在雲巖
 鎮九域/志
太平 咸寧舊曰永寧西魏改為太平隋書地/理志後魏孝
[004-51b]
 文帝置永寧縣在縣東二十里文帝改為太平縣移
 於今所元和志川按太平/在今宜 縣東
樂川郡 按後魏置樂川郡開皇/初始廢入義川録縣二
汾川 後魏孝文帝置安平縣文帝改為汾川元和/志
 統十七年省北汾州乃取丹陽川號立汾川縣理高
 樹山南寰宇/記宜川縣有汾川鎮九域志宜按縣册汾/川鎮在 川北九十
 里當即故/縣所在
樂川 丹州領樂川縣元和/志雲巖縣開皇三年移就廢
[004-52a]
 樂川縣寰宇/記
綏州 雕陰郡西魏置綏州隋書地理志/ 録郡三
安寧郡 上縣西魏置安寧郡及三縣隋書地理志/ 録縣六
上縣 本秦膚施地後魏於此置上縣取郡為名元和/志
安寧 上縣西魏置安寧縣隋書地/理志
綏徳 綏徳縣北至州一百里後魏文帝分上郡南界
 丘尼谷置縣元和/志綏徳縣大統十二年置今廢為綏
 徳鎮寰宇記清按綏/徳在今 澗北
[004-52b]
安人 上縣西魏置安人縣隋書地/理志延水縣北五十里
 臨河故城後魏置安人縣屬東夏州元和/志
延陵 延福縣西魏置曰延陵隋書地/理志縣西至州一百
 十里本秦膚施縣地後魏置理延陵村元和/志縣在綏
 州東南廢帝元年置寰宇/記
城平 西魏置隋書地理志改按元和志後/魏置城中隋 城平互異
安政郡 雕陰郡領大斌縣西魏置安政郡隋書地理/志 録縣
 一/
[004-53a]
大斌 西魏置隋地/理志縣在綏州西北今廢為大斌鎮寰/宇
 記/
撫寧郡 雕陰郡領開疆縣有後魏撫寧郡隋書地理/志 録郡
 一/
撫寧 西魏置隋地/理志漢圁陰地魏廢帝於縣東撫寧故
 城置撫寧縣屬撫寧郡元和/志撫寧縣在米脂縣西一
 百四十里馬/志
開疆 西魏置隋書地理志脂按/開疆在今米 界
[004-53b]
真鄉 雕陰郡領真鄉縣西魏置隋書地/理志真鄉故城在
 今葭州西一百里延安/府志真鄉城在雙山堡南三十里
 延綏/志
沃野鎮 齊文宣追茹茹於懷朔鎮至於沃野北齊書/宣帝紀
五原 大統五年太子自北長城東趨五原周書文/帝紀
懷朔鎮 齊文宣天保六年追茹茹及於懷朔鎮北齊/書宣
 帝/紀
連谷 大統八年突厥從連谷入㓂周書宇/文測傳
[004-54a]
  右西魏録州二十一郡五十六縣暨鎮一百三十
  二孝武西遷關中之地南限於梁東迫於魏幅&KR0695
  愈狹故建置彌多其於後魏之舊半加更析所以
  愈紛而難紀也且西魏獨無專史僅從諸地志中
  補苴成此以誌其槩云
北周
周氏初有關中百度草創多有廢省隋書地/理志晉宋之後
 至周割據分裂州郡乃倍兩漢地理/通釋
[004-54b]
雍州 明帝二年雍州置十二郡建徳二年省雍州内
 八郡併入京兆馮翊扶風咸陽等郡周書明帝本/紀 録郡六
京兆郡 明帝二年改京兆郡守為尹周書明帝本/紀 録縣六
 兆郡有後魏杜城縣西魏霸城縣山北縣並後周廢
 隋書地/理志
長安 宇文周繼西魏都長安地理通釋城後魏京/兆郡治霸 周復舊
萬年 明帝二年分長安為萬年縣並治京城周書明/帝本紀
 明帝分長安霸城山北三縣始於長安城中置萬年
[004-55a]
 縣元和志寧按萬/年今咸 縣
鄠 自漢至隋皆於故扈城置縣即縣北二里故城是
 雍大/記
新豐 後周新豐移理於故城東三十里周閔帝元年
 又徙於天寳廢新豐東南七里寰宇記又按新豐今/臨潼縣 後魏陰槃
 縣周/廢
藍田 周閔帝割京兆之藍田置玉山白鹿二縣又置
 藍田郡至武帝省郡復為藍田縣屬京兆元和/志建徳
[004-55b]
 二年自縣西三十里故城徙治嶢栁城又後周玉山
 縣在縣東二十五里白鹿故城在縣西十二里宋敏/求長
 安/志
渭南 後魏置渭南郡西魏分置靈源中源二縣後周
 郡及二縣俱廢入焉隋書地/理志後周渭南郡廢入渭南
 縣屬雍州西安/府志
馮翊郡 明帝省雍州内八郡入馮翊等郡周書明帝/紀 録縣
 四/
[004-56a]
高陸 周明帝省萬年入髙陵續通典陸按隋志西魏/尚為高 至隋始改高
 陵/
廣陽 周明帝省萬年入廣陽仍移廣陽縣入舊萬年
 城即今櫟陽是通/典周廣陽仍𨽻馮翊郡宋敏求/長安志
三原 後周置建忠郡建徳初郡廢隋書地/理志苻秦置三
 原䕶軍後周置三原縣續通/典後周建徳二年郡廢以
 縣屬馮翊郡故城在縣北三十一里三原故城是宋/敏
 求長安志罷按元和志作/開皇三年 建忠郡互異
[004-56b]
富平 閔帝二年於縣置中華郡武帝省郡以縣屬馮
 翊元和/志以在中華原故名富平/縣志中華郡城在富平縣
 西南三里石川河之陽有二石人卓立即郡門所在
 人稱石婆原賈/志
扶風郡 始平故置扶風郡隋書地/理志鄭頂為扶風郡守
 周書鄭偉傳/ 録縣四
始平 恭帝元年徙於今縣東北二十里後周大象二
 年復徙今縣東南十里文學城括地/志
[004-57a]
槐里 後周扶風郡領槐里縣西安/府志
武功 周武帝置武功縣屬扶風郡通/典後魏太和十年
 改武功為美陽縣仍於此置武功郡後周天和四年
 美陽還舊理建徳三年省武功郡别立武功縣於中
 亭川即本縣理也寰宇/記
漠西 晉元康中再置好畤縣周建徳三年併入漠西
 縣寰宇記乾按漠/西在今 州
延壽郡 下邽舊置延壽郡隋書地理志/ 録縣二
[004-57b]
下邽 下邽縣後魏改夏封大業二年復舊元和志樊/按周書
 深傳西魏已復舊/則周應為下邽
蓮芍 高祖嗣位蓮芍界内數有羣盗以劉志為延壽
 郡守以督之周書裴果傳縣按蓮芍一/作勺在渭南 北下邽東
周南郡 後周從鄠縣西北移於今所置周南郡又割
 雍州之終南郡於此置恒州領周南郡後廢州三年
 移盩厔縣於此通/典天和二年移於今鄠縣西北三十
 五里建徳三年移於今所置周南郡寰宇/記盩厔縣東
[004-58a]
 五里為恒州故城盩厔縣志/ 録縣一
盩厔 後周有倉城温湯二縣尋並廢隋書地/理志有故縣
 谷在縣西倉谷在縣西南二谷相連倉城縣當在其
 處盩厔縣志在按長安志故倉谷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故縣谷 縣西二十五里又隋書長孫熾傳建
 徳二年授雍州/倉城今即此
咸陽郡 建徳二年省雍州内八郡入咸陽等郡周書/武帝
 本紀定録縣三按周書蕭圓肅/傳保 五年拜咸陽郡守即此
咸陽 按後魏改石安西魏後周仍為咸陽周書/宣帝紀大象元年咸陽有池水之異即此
[004-58b]
涇陽 舊置咸陽郡隋/志後周建徳中省池陽縣長安/志
 陽故城在今縣北二里後周廢入涇陽禹貢錐指治/按後魏郡
 池陽周廢池陽/故郡治涇陽
寧夷 西魏置寧夷郡周改秦郡後廢又以好畤甘泉
 二縣入焉隋書地理志隋按寧夷今醴泉長安志作/周改寧秦郡 志作秦郡周書楊薦為秦
 郡寜夷人長安志誤又好畤縣寰宇/記云併入漠西此云併入寧夷互異
宜州 按西魏改北雍州為宜州周因之周書鄭孝/穆傳保定三年為宜州刺史即此録郡三
通川郡 西魏置通川郡開皇初郡廢隋書地理志/ 録縣三
[004-59a]
泥陽 廢帝三年通川郡領泥陽縣開皇六年改華原
 元和/志
同官 銅官故城在今縣東南十里後周建徳四年徙
 今治寰宇/記後魏太武置銅官縣周除金作同字屬宜
 州元和/志
土門 美原本漢頻陽縣後周置土門縣續通/典
雲陽都 京兆郡雲陽縣後周置雲陽郡隋書地理志/ 録縣一
雲陽 後周雲陽郡領雲陽縣西安/府志
[004-59b]
宜君郡 舊置宜君郡開皇初廢隋書地理志/ 録縣一
宜君 按後魏宜君/縣後周因之
岐州 扶風郡舊置岐州隋書地理志即按周書保定/五年幸岐州 此録郡二
岐山郡 西魏岐山郡開皇三年郡廢隋書地理志/ 録縣三
雍 按後周雍縣/為州郡治
三龍 岐山後周曰三龍有後魏周城縣後周廢隋書/地理
 志/本漢雍縣地周武帝天和四年割涇州鶉觚南界
 置三龍縣元和/志三龍故城在岐山縣東北四十里即
[004-60a]
 今岐陽鎮鳳翔府志魏按扶風縣即後魏美陽縣寰/宇記云後 移美陽縣於故斄城周天和
 四年還舊理建徳三年省又云天和元年嘗/置燕州於此隋末廢第隋志未載故附見之
周城 郿縣西魏改為郿城後周廢入周城縣又後周
 置雲州建徳中廢隋書地/理志斜城在渭水南後周武帝
 置雲川城址尚存明一統志廢按周城本在岐山縣/界内後周 故縣復置於郿縣界
 周書尉遲運以奉迎世宗於岐州進爵周城縣公即/此又周書天和元年築武功郿諸城似仍有郿縣
武都郡 後魏置武都郡西魏改縣曰洛邑周置朔州
 州尋廢隋書地理志翔按/明一統志作 州周天和中於縣置朔州尋
[004-60b]
 廢州移周原郡理之寰宇記寰按武都郡隋志謂開/皇初廢 宇記又云移周原郡
 理之互異且周原郡未/詳舊置何所録縣二
洛邑 虢縣周改為洛邑元和志在按西魏改洛邑/周因之 今寳雞縣東
陳倉 後周置顯州尋州縣俱廢隋書地/理志陳倉周天和
 三年於此置顯州四年州廢周地圖記云按陳倉今/寳雞隋志 州縣俱廢
 周地圖記止云/州廢是縣尚存
隴州 天和四年罷隴州周書武/帝本紀明帝二年移州及縣
 於今所天和五年省入岐州大象二年復置寰宇記/ 按後
[004-61a]
 魏所置州在今州/東南八里録郡一
隴東郡 西魏置隴東郡隋書地理志郡按揚纂保定/元年封隴東 公即此録縣
 四/
汧陰 西魏置汧陰縣後改曰杜陽後周又曰汧陰隋/書
 地理/志
長蛇 按後魏置長蛇縣至開皇中/始改呉山是後周縣尚存
汧陽 舊置汧陽郡後周罷隋書地/理志本漢隃麋地周武
 帝置汧陽郡及縣尋省郡以縣屬隴州元和/志後周天
[004-61b]
 和五年於馬牢故城置縣以在汧水之陽而名建徳
 四年移於今理寰宇/記
南由 後魏置西魏改為鎮隋書地理志隴按後周復/為南由縣在 州西南一
 百二/十里
鳳州 後魏置南岐州後周改鳳州西魏改郡曰歸真
 後周廢郡隋書地理志/ 録縣一
梁泉 鳳州治梁泉縣周廢龍安商樂二縣入焉隋書/地理
 志商按梁泉在鳳縣東/龍 二縣未詳所始
[004-62a]
興州 按西魏興州周因之明帝時冇興/州人段叱録郡二興州即今畧陽
順政郡 西魏置順政郡隋初郡廢通典四/録縣
漢曲 西魏置縣曰漢曲開皇中改名順政隋書地/理志
靈道 西魏置仇池縣後改靈道大業初併順政隋書/地理
 志今按靈道/在 畧陽
沔陽 沔陽故城在西縣東南六十里開皇三年廢寰/宇
 記/
嶓冡 按郡國記後魏置嶓冢縣大業三/年始改西縣在今沔縣西四十里
[004-62b]
落叢郡 周世宗時氐酋姜多攻陷落叢郡周書氐傳/ 録縣三
 落叢在今/畧陽西
落叢 鳴水縣西魏置曰落叢開皇初改厨北隋書地/理志
長舉 後魏長舉縣屬盤頭郡周武帝廢郡改屬落叢
 郡元和志陽按/在今畧 北
廣長 舊置脩城郡縣曰廣長後周郡廢隋書地理志畧/按廣長在今
 陽西北又周書明帝二年以/脩城郡置康州與隋志異
梁州 漢川郡舊置梁州隋書地理志/ 録郡三
[004-63a]
漢川郡 南鄭舊置漢川郡隋書地/理志後魏置漢中郡後
 周改漢川郡通/考後周梁州部領漢川郡賈志四/録郡
光義 南鄭後魏改光義開皇元年復故元和志為按/後周尚 光
 義/
白雲 白雲廢城在南鄭縣東後周武帝天和中改武
 鄉縣立寰宇記魏按隋/志作西 置
褒中 按褒中縣有西魏/褒中郡後周無考
城固 按西魏城固屬漢中/郡後周屬漢川郡
[004-63b]
華陽郡 雄亮父檜仕周為華陽太守遇黄衆寳作亂
 攻陷華陽隋書雄/亮傳
華陽 按華陽郡治華陽/縣在今沔縣東
儻城郡 舊置儻城郡開皇初郡廢隋書地理志/ 録縣一
興勢 後魏置興勢縣貞觀初改通/典興勢縣後周屬漢
 川郡雍勝畧納按西魏有龍亭縣後廢又隋書觀徳/王傳父 仕周為儻城縣公仍似又有儻城縣
洋州 梁屬漢中部西魏後周並為洋州通考一/録郡
洋川郡 梁屬漢中郡後周為洋川郡通考三/録縣
[004-64a]
豐寧 西鄉舊曰豐寧置洋州及洋川郡隋書地/理志
黄金 按黄金縣西魏置/屬洋川郡周因之
懷昌 西魏洋州領懷昌郡後周天和五年省郡改懷
 寧為懷昌縣寰宇/記懷昌城在西鄉縣西西鄉縣舊志/ 按郡省後
 縣未詳所屬/依地界附此
直州 東梁州蕭詧改直州大業初州廢隋書地理志/ 録郡二
金城郡 金川縣舊有金城郡後周省魏昌郡入金城
 郡隋書地/理志
[004-64b]
直城 按直城金城郡治故城在今漢/陰縣西周書王傑金城直城人
安康郡 西城安康縣齊置安康郡通鑑注/録縣二
安康 按周書樂廣封安康縣公即此又寰宇記云安/陽故城在漢陰縣敖口東十里江北周徙今治
 似即安/康之訛
寧都郡 楊异周閔帝時為寧都太守隋書楊异傳/ 録縣一
寧都 安康舊曰寧都隋書地/理志
金州 隋西城郡金州縣後周置洵州尋廢隋書地理/志 録郡
 二/
[004-65a]
吉安郡 隋金川舊有吉安郡開皇初廢隋書地理志/ 按吉安郡
 蓋周改/魏興置
吉安 後魏吉安縣後周天和四年省西城縣仍移吉
 安於故西城縣廨理為金州治故城遂廢寰宇記今/按吉安
 興安州周自平/利縣界徙此
石泉 周武成三年魏昌郡移理東陽川仍并所領諸
 縣為永樂一縣續改名石泉保定三年廢魏昌郡移
 石泉縣理郡城即今治也寰宇/記西魏析置魏寧縣後
[004-65b]
 周省魏寧入石泉縣隋書地理志寧按周書獨孤信/傳子善封魏 縣伯與隋志互
 異/
洵陽郡 舊置洵陽郡開皇初郡廢隋書地理志/ 録縣三
洵陽 按西魏洵陽屬洵/陽郡後周仍舊
黄土 西魏置淯陽郡後周改郡置縣曰長岡後郡省
 入甲郡置縣曰黄土併赤石甲臨江三縣入焉隋書/地理
 志/保定二年改淯陽郡為長岡郡三年郡廢移黄土
 縣於淯陽郡廨為理寰宇記西按黄土縣在今洵陽/縣界又 魏淯陽縣亦周廢
[004-66a]
豐利 梁置南上洛郡西魏改郡曰豐利後周省都入
 上津郡以熊川陽川二縣入豐利隋書地理志河按/豐利在今白 界
商州 後魏置洛州宣政元年改商州寰宇記/録郡二
上洛郡 上洛縣舊置上洛郡隋書地/理志後周上洛郡領
 商豐二縣商州志/録縣四
上洛 後周商州治上洛縣地理/通釋
商 後周上洛郡領商縣西安府志蓋按後魏商縣/屬上庸郡 周改屬也
上庸郡 陸騰天和六年進爵上庸郡公周書陸/騰傳
[004-66b]
豐陽 上洛郡豐陽縣周置隋書地/理志後周復為豐陽縣
 西安府志上按豐陽今/山陽縣周 庸郡治
南陽 開皇初併南陽縣入豐陽隋書地理志始按南/陽縣未詳所 或疑
 即後魏陽亭故地又有/漫川縣後周併入上津
拒陽郡 洛南縣舊置拒陽郡隋書地/理志
拒陽 洛南縣舊曰拒陽隋書地/理志
豳州 西魏置豳州後周因之通考州按周書宇文貴/為豳 刺史即此録郡
 一/
[004-67a]
新平郡 後周有新平郡西安府志保録縣三周書楊/□傳韓盛 定四年出為新
 平郡守/即此
白土 西魏宜禄縣周為白土縣元和志或按白土即/今邠州 周併宜禄
 於白/土
三水 三水南一里有故城建徳二年置郇州三年州
 廢路/史
永壽 魏大統十四年置廣壽縣後周大象元年改為
 永壽寰宇/記後周永壽縣即今永壽鎮永壽/縣志後周新平
[004-67b]
 郡領永壽縣西安/府志
同州 按西魏置同州後周因之周書武帝/紀保定三年幸同州即此録郡二
武鄉郡 西魏置武鄉郡開皇初郡廢隋書地理志/ 録郡二
武鄉 馮翊華陰縣西魏改武鄉周嘗以此封傅伏五/代
 志即按周書裴果傳劉志世/宗 位進爵武鄉縣公即此
夏陽 按通典謂後周分郃陽置韓城縣然後周尚為/夏陽周書薛善傳領同州夏陽十二屯監是也
澄城郡 後周有澄城郡西安府志/ 録縣三
澄城 五泉縣後周併入澄城隋書地/理志
[004-68a]
郃陽 郃陽周武帝時屬澄城郡元和/志
朝邑 按西魏改南五泉/為朝邑至隋因之
華州 按西魏改東雍為華州後周仍舊周書鄭/孝穆傳保定初轉華州刺史即此録郡二
華山郡 古鄭城在華州東北二十里後魏置華山郡
 後周移於西南今華時村之址即其地也華州志/録縣二
鄭 古城連接州城齊天保中官路經其中宇文周移
 縣於西北九里縣道/記
華陰 按西魏復為華/陰後周因之
[004-68b]
白水郡 按後魏置郡至/隋始廢録縣二
蒲城 按西魏蒲城縣後周因之郡縣釋名/云後周封郭榮為蒲城縣公即此
白水 按後魏白水/縣後周因之
敷州 後魏北華州後周改為敷州通/典周天和七年元
 皇帝牧放鄜州元和志州按敷州/一作鄜 録郡二
中部郡 内部舊置内部郡隋書地理志/ 録縣四
中部 姚秦置中部縣後周改内部元和/志西魏曰内部
 後周屬敷州洛川縣志縣按周書梁臺傳孝閔踐祚/進爵中部 公是魏周俱為中部至隋
[004-69a]
 始諱中為内/元和志誤
石保 按隋書閻毗傳父慶周上柱/國毗襲爵石保縣公即此
三川 洛交縣苻堅為長城縣周為三川縣地元和/志
利人 翟道故城在中部縣西北四十里宇文周曽於
 此置利人縣尋廢寰宇/記
敷城郡 後魏置鄜城郡開元三年罷郡元和志/録縣二
敷城 後魏為敷城大業中改鄜城隋書地/理志
洛川 按西魏洛川縣屬敷城郡周仍/舊周書秦族上郡洛川人即此
[004-69b]
夏州 後魏置夏州後周置總管府隋書地理志/ 録郡二
𢎞化郡 西魏置𢎞化郡隋初廢隋書地理志融録縣/二又後魏華 縣周
 無/考
巖緑 後魏置巖緑縣貞觀二年改朔方元和志今按/巖緑在 懷
 逺縣/界
寧朔 寧朔縣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朔方地周
 置寧朔縣屬𢎞化郡元和志林按寧朔/在今榆 縣界
金明郡 後魏置金明郡隋廢郡為縣通鑑注/録縣一
[004-70a]
廣洛 後魏廣洛縣仁壽元年改金明元和志有按金/明郡更 永豐
 啓寧二/縣無考
長州 按隋志後魏置長州/大業初廢録郡一
闡熈郡 西魏置闡熙郡開皇三年廢隋書地理志/ 録縣三
長澤 按元和志後魏置長澤至隋並因之隋志西魏/置鹽州今定邊縣鹽州地又地形志後魏代名
 郡領呼酋渠搜二縣至隋/始廢亦在今榆林府界
山鹿 按後魏山鹿縣/隋始廢入長澤
新□ 按後魏新□縣/隋始廢入長澤
[004-70b]
延州 按西魏改延州後周因之周書于謹傳天和二/年延州賊反攻逼丹州于寶討平之除延州刺
 史即此/録郡三
徧城郡 後魏置徧城郡開皇初郡廢隋書地理志/ 録縣二
豐林 後魏置廣武縣周宣帝改豐林屬延州元和/志
 高奴縣地後魏置廣武縣後周大象元年移於今所
 改名寰宇記十按豐林今膚施縣地隋志/謂開皇 八年改豐林與二説異
沃野 按後魏徧城郡領沃野縣至隋始併入豐林在/今膚施縣東周書豆盧寧傳孝閔踐祚封沃野
 縣公/即此
[004-71a]
真川 隋臨真縣有西魏神木郡真川縣後周郡廢隋/書
 地理志知按真川在甘泉縣界周廢/郡縣未 所屬但地近延安故附此
臨真 縣西北至州一百四十里後魏置臨真縣屬徧
 城郡周武帝天和元年稽胡攻破郡城遂移於今理
 元和/志後魏太武置臨真縣周天和初移於流川寰宇/記
 按臨真在甘泉東後魏/屬定陽郡周未知所屬
魏平 魏平縣後魏置並置朔方郡後周郡廢併朔方
 政和二縣入焉隋志未按魏平在清澗縣界周廢郡/後縣 知所屬又周置定胡縣在山
[004-71b]
 西界呉堡/其屬地也
上郡 天和六年郭榮於上郡延安築咸寧五郡隋書/郭榮
 傳二録/縣
銀城 後魏置石城廢帝改銀城保定二年移於廢石
 龜鎮元和/志銀城廢縣在神木縣西南四十里明一統/志 按
 隋志作周置/石城後改名
因城 後魏置後周廢尋又置隋書地/理志在安塞西南一
 百三十里馮/志
[004-72a]
文安郡 西魏置文安郡開皇初郡廢隋書地理志/ 録縣三
文安 後魏置文安縣隋改延川元和志為按元和志/後周尚 文安縣
義鄉 按西魏置義鄉縣/大業中廢入延安
延安 按西魏置延/安隋並因之
丹州 西魏置汾州後改丹州後周因之通/考
義川郡 西魏置義川郡後周因之通考四/録縣
丹陽 後魏丹州領義川縣元和/志後周改縣為丹陽隋/書
 地理/志丹州城在宜川縣東北二十九里本後周丹陽
[004-72b]
 縣宜川縣志縣按西魏有/樂川郡及 周隋間廢
太平 按西魏大平縣/至隋改咸寕
雲巖 周大象元年分雲巖置門山縣元和/志雲巖在宜
 川西北七十里馮/志
門山 漢定陽縣地大象元年分汾川雲巖二縣南六
 里置以北有山形似門因名元和/志門山在義川縣北
 一百里宜川/縣志
樂川郡 按後魏置樂川郡開皇初始廢周書赫連達/傳保定間進爵樂川郡公即此又西魏樂川
[004-73a]
 縣周廢/録縣一
汾川 西南至州六十里後魏安平縣屬樂川郡文帝
 改為汾川元和/志汾川縣初理高樹山周保定二年移
 就庫利川北甚寒原寰宇/記
綏州 按綏州西魏置周因之周書扶猛傳/保定三年轉綏州刺史即此録郡三
安寧郡 按隋志安寜郡西魏/置至隋始廢録縣六
上縣 按隋志安寧郡治上/縣西魏置周因之
安寧 按隋志安寧縣西魏置大/業初廢在今綏徳州界
[004-73b]
綏徳 按元和志後魏置綏徳縣/隋不改在今清澗縣北
安人 按隋志西魏置安人/縣至隋始改吉萬
義良 後周置隋志綏按義良/在今 徳界
延陵 按隋志西魏置延陵至開皇/初改延福在呉堡縣西北
安政郡 按隋志西魏置郡/開皇初廢録縣一
大斌 後魏置大斌縣周不改元和志州按在/今綏徳 西北
撫寧郡 開疆縣有後魏撫寧郡開皇三年廢隋書地/理志
 録縣/二
[004-74a]
撫寧 廢帝置撫寧縣屬撫寧郡元和志脂按/在今米 西
開疆 按隋志開疆縣西魏置/隋因之在今米脂界
銀州 保定三年于乞銀城置銀州周書武/帝紀苻秦驄馬
 城後周置真鄉開光二郡兼置銀州通/典漢圁隂地周
 武帝保定三年分置銀州因谷為名元和/志銀州城在
 真鄉城西永樂城東又永樂城距故銀州治二十五
 里葭州志/録郡二
真鄉郡 真鄉縣西魏置後周置真鄉郡隋書地理志/ 録縣一
[004-74b]
 真鄉郡城葭州西北一百里真鄉川東栁樹㑹疑其
 故址在葭州境内今歸併榆林葭州志縣按真鄉在/今榆林 東南一百
 里/
真鄉 縣西至州一百里周武帝保定二年置元和/志
 鄉故城在葭州西北一百里鼔樓尚存今呼為圓峰
 子延安/府志
開光郡 後周置開光郡隋初郡廢通典一/録縣開光縣在
 米脂南四十五里後周置開光郡馮志在按延安府/志謂 葭州北百
[004-75a]
 里/
開光 開光縣後周於此置開光郡通典象按元和志/云大 二年廢開
 光郡置開光縣屬撫寜/郡與唐志通典異恐非
朔方郡 源雄從武帝伐齊封朔方郡公隋書源/雄傳
五原郡 辛彥之周武帝時進爵五原郡公隋書辛彥/之傳 按
 朔方五原周時尚為郡第所/屬之縣未詳故附録於此
永豐鎮 本漢臨戎縣舊地保定三年於此置永豐鎮
 元和/志
[004-75b]
甘草城 本漢廣牧縣舊地其城周隋間俗謂之甘草
 城元和/志
沃野鎮 宇文盛父文孤為沃野鎮軍主周書宇/文盛傳
  右周録州二十一郡四十六縣暨鎮城一百一十
  有六宇文氏承西魏之後仍都關中其於魏氏郡
  縣時有省併亦間多新置惜周書不載其地志故
  沿革靡得其詳其軼散見於隋志及他説者今輯
  而編之存一代之遺規為隋唐之草創故不可略
[004-76a]
  也

開皇三年廢諸郡九載以户口滋多析置州縣煬帝初
嗣位併省諸州尋改州為郡自京城至於外郡得馮翊
扶風是漢之三輔北地上郡於古為六郡之地雕陰延
安連接山胡朔方榆林五原地接邊荒隋書地/理志關中秦
時在渭水之北漢時在渭水之南終南之北隋文帝遂
移居西北疑作/東南稍逺漢之都唐都在隋一偏西北疑作/西南
[004-76b]
朱子/語類
京兆郡 統縣二十二隋書地理志/ 増縣一開皇三年自長安
 故城遷都於龍首川廢京兆尹置雍州煬帝改為京
 兆郡元和/志
大興 文帝都長安開皇二年營建新都在漢故城東
 南十三里本後周萬年縣界三年遷新都名其城曰
 大興城隋書地/理志
長安 帶郡有舊長安城隋書地/理志開皇三年遷都長安
[004-77a]
 縣移至長夀坊西南隅元和/志開皇初設京兆府萬年
 長安二縣皇城南朱雀街廣百步二縣以此分界各
 領東西市咸寧/縣志
始平 故置扶風郡開皇三年郡廢隋書地/理志舊𨽻扶風
 開皇三年𨽻京兆郡大業九年徙於今治宋敏求/長安志
武功 恭帝義寧元年為稷州尋廢之復故通/典
盩厔 隋京兆郡領盩厔縣隋書地/理志
醴泉 後魏寧夷縣開皇十八年改縣名醴泉隋書地/理志
[004-77b]
上宜 開皇十七年置有舊莫西縣十八年改名好畤
 大業三年廢入焉隋書地/理志上宜縣開皇十八年置元/和
 志今按上宜/在 乾州
鄠 自漢至隋皆於故鄠城置縣大業十年移於今所
 寰宇/記故鄠城即今縣北二里故鄠城是雍大/記
藍田 隋京兆郡領藍田縣隋書地/理志
新豐 周徙於廢新豐縣東南七里大業六年又徙於
 天寳中廢縣所理寰宇記潼按新豐縣/在今臨 縣東北
[004-78a]
華原 西魏宜州通川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及
 土門縣入焉隋書地/理志開皇三年罷通川郡以泥陽縣
 𨽻宜州六年改泥陽為華原縣大業三年省宜州以
 華原𨽻京兆郡元和/志華原故城在今耀州北三里隋
 築遺址尚存耀州/志
土門 大業二年省義寧二年再置元和志未按土門/縣隋志 詳今増
 入/
宜君 舊置宜君郡開皇初郡廢隋書地/理志
[004-78b]
同官 周屬宜州大業二年省宜州屬雍州元和/志後魏
 以前作銅官隋以後作同官通/典
鄭 後魏置東雍州并華山郡西魏改曰華州開皇初
 郡廢大業初州廢隋書地/理志義寧二年復置華山郡元/和
 志/古城連接今州城宇文周移縣於西南九里開皇
 三年移理州北故鄭城四年又移於廢華州城郡國/記
 按鄭縣/今華州
渭南 開皇十四年自明光原移於今理寰宇/記
[004-79a]
萬年 京兆郡領萬年縣隋書地理志和按後周省萬/年入廣陽元 志云開皇初
 廣陽屬雍州今隋志無廣陽有/萬年或大業中避諱復改耳
高陵 後魏曰高陸大業初改焉隋書地/理志大業二年復
 為高陵元和/志
三原 後周建徳二年以縣屬馮翊郡隋屬雍州宋敏/求長
 安/志
涇陽 後魏置咸陽郡文帝罷郡移涇陽縣於咸陽郡
 屬雍州元和/志苻秦置涇陽縣今縣東南故城是也隋
[004-79b]
 移今治禹貢/錐指開皇初廢咸陽縣九年改涇陽為咸陽
 十一年徙故咸陽城西三里即秦之杜郵也大業三
 年省入涇陽宋敏求/長安志
雲陽 後周置雲陽郡開皇初郡廢隋書地/理志後魏置雲
 陽縣隋因之元和志陽按雲陽/在今涇 縣北
富平 周武帝省中華郡以縣屬馮翊開皇三年屬雍
 州元和/志
華陰 縣西至華州六十五里大業五年移於今理元/和
[004-80a]
 志/
馮翊郡 西魏同州馮翊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復
 置馮翊郡通/典統縣八隋書地/理志
馮翊 西魏武鄉置武鄉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改名
 馮翊置馮翊郡隋書地/理志
韓城 開皇十八年置隋書地/理志漢夏陽縣地文帝分郃
 陽於此置縣元和/志隋置韓城縣以古韓城為名雍勝/畧
郃陽 周武帝時屬澄城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同
[004-80b]
 州元和/志郃陽城今河西縣南三里故城是也隋開皇
 十六年自故城移縣理寰宇記今按隋/郃陽即 縣治
朝邑 馮翊郡領朝邑縣隋書地/理志
澄城 後魏澄城郡開皇初郡廢隋書地/理志
蒲城 西魏蒲城置白水郡開皇初郡廢隋書地/理志
下邽 舊置延夀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併蓮勺縣入
 焉隋書地/理志大業初自雄霸城移入即縣理寰宇/記
白水 後魏文帝分澄城郡於此置白水縣開皇三年
[004-81a]
 罷郡縣屬同州元和/志
扶風郡 統縣九隋書地理志/ 増縣三開皇元年於州城内置
 岐陽宫移岐州於今理元和/志西魏岐陽郡隋初郡廢
 置岐州煬帝初州廢置扶風郡通/典
雍 扶風郡治雍縣隋書地理志翔按/雍縣即今鳳 縣
岐山 周置三龍縣開皇十六年移於岐山南十里改
 名元和/志大業九年移於縣東北八里岐山之麓寰宇/記
陳倉 西魏陳倉周置顯州尋州縣俱廢開皇十八年
[004-81b]
 復置隋書地/理志大業十年移縣理於渭北留谷城即今
 縣周書圖記雞按/陳倉今寳
虢 後魏置武都郡開皇初廢隋書地/理志周移周原郡理
 之隋開皇三年郡廢大業三年改洛邑為虢縣寰宇/記
 虢縣故城在寳雞六十里今按隋志寰宇記二說參/差辨見前又汧河在寳雞
 東三十里虢在/汧東三十里
郿 開皇十八年改周城為渭濱大業三年改曰郿隋/書
 地理/志義寧二年於縣界置郿城郡領郿鳳泉二縣舊/唐
[004-82a]
 書地/理志郿城在縣北十五里隋於此置郿城郡馬/志
鳳泉 在郿縣東五十里隋末析置此縣地有鳳泉縣
 以此名賈/志郿縣有鳳泉縣西距縣五十里郿縣志縣/按鳳泉
 隋志未載/今増入
普潤 南至府九十里大業元年置普潤屯後廢屯置
 縣在漢為漆縣地元和/志大業三年於細川谷置縣蓋
 以杜岐漆三水溉灌田疇因以為名十三年移於今
 理寰宇/記普潤廢縣在今麟遊縣西一百二十里頹基
[004-82b]
 尚存明一統志今按普潤在/麟遊西北 名萬家城
麟遊 本漢杜陽縣地隋於此置西麟州營仁夀宫義
 寧元年置麟遊縣元和/志義寧元年於仁夀宫置鳳棲
 郡及麟遊縣其郡領麟遊上宜普潤三縣二年改為
 麟遊郡舊唐書地理志今按麟/遊縣隋志未載 増入
汧源 後周汧陰縣開皇三年改為汧源西魏置隴東
 郡開皇三年郡廢又有隴州大業二年州廢隋書地/理志
 義寧二年於縣置隴東郡元和志隴按/汧源今 州
[004-83a]
汧陽 扶風郡領汧陽縣隋書地/理志汧陽故城在今縣西
 五里其北里許又有舊城乃隋唐舊治汧陽/縣志
南由 東北至州一百二十里開皇三年省長蛇縣併
 入南由屬岐州元和志州按南/由在隴 西南
呉山 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隃麋縣地後魏置
 長蛇縣開皇十八年改為呉山縣元和/志後魏於南由
 縣長蛇川置縣開皇十三年自長蛇川故地移於今
 縣十八年改名取縣西呉山為稱寰宇記未按呉山/縣隋志 載今増
[004-83b]
 入/
新平郡 後魏新平郡開皇三年罷郡置豳州大業二
 年省入寧州元和/志隋北地郡之新平縣義寧二年割
 新平三水二縣置新平郡舊唐書/地理志
新平 舊曰白土開皇三年移縣於州城中四年改白
 土縣為新平元和/志大業初自邠州西北十五里移於
 縣北十五里半川府後隴川堡邠州/志後周永夀縣開
 皇三年省入新平寰宇/記
[004-84a]
三水 後魏置三水縣屬新平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
 豳州元和/志大統十四年移縣於今邠州西北十五里
 白馬堡開皇三年移理於今邠州三里寰宇記脫三/里上似 一
 東/字三水廢城在縣東五里隋城臺基門落尚存賈/志
上郡 西魏敷州大業三年改為鄜城郡後改為上郡
 統縣五隋書地/理志大業三年罷鄜州置鄜城郡其年自
 杏城移於五交城即州理也寰宇/記
洛交 開皇三年置隋書地/理志開皇十六年分三川洛川
[004-84b]
 縣置洛交縣以在洛水之交故名元和志州按洛/交今鄜 治
内部 舊置敷州内部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隋/書
 地理/志後魏中部縣開皇九年避廟諱改曰内部大業
 三年自杏城移於今理寰宇記中按/内部今 部
三川 三川隋縣以華池水黑水洛水三水會同因名
 舊唐書/地理志三川縣東北至州六十里元和/志三川鎮在鄜
 州南六十里即故三川縣也中部/縣志
鄜城 後魏曰敷城大業初改焉隋書地/理志鄜城故城在
[004-85a]
 今雒川縣東南七十里延綏/志
洛川 縣西北至州六十里後秦洛川縣後魏屬敷城
 郡開皇三年郡廢屬鄜州元和/志開皇三年自高槐移
 於今所寰宇/記
雕陰郡 西魏置綏州大業初改為上州統縣十一隋/書
 地理/志廢帝元年於郡内置綏州隋改為上郡又改雕
 陰郡以雕山在西南故名元和/志後周置真鄉開光二
 郡兼置銀州隋初二郡並廢而銀州如故煬帝初州
[004-85b]
 廢以其地併入雕陰郡通/考
上縣 西魏置安寧郡與安寧綏徳安人三縣同置開
 皇初郡廢改安人為吉萬大業初置雕陰郡廢安寧
 吉萬二縣入又後周置義良縣亦廢入焉隋書地/理志
 縣故城在綏徳州西北五十里延綏/志
大斌 西魏置立安政郡開皇初廢隋書地理志徳按/大斌在今綏 州
 西/北
延福 西魏置曰延陵開皇中改焉隋書地/理志縣在州東
[004-86a]
 南後魏廢帝元年置隋開皇十七年改名其城據崕
 三面&KR1509絶今廢為鎮寰宇記縣按延福在/今呉堡 北三十里
儒林 本漢圁陰地開皇三年於此置儒林縣屬銀州
 大業二年廢銀州以縣屬雕陰郡元和志米按儒/林在今 脂界
真鄉 後周置真鄉郡開皇初郡廢隋書地/理志後周中鄉
 縣開皇元年避諱改名寰宇/記
開光 舊置開光郡開皇三年郡廢隋書地/理志開光縣大
 業中廢入真鄉寰宇/記大象二年廢開光郡置開光縣
[004-86b]
 屬撫寧郡隋罷郡屬銀州元和/志開光城在建安堡南
 開荒川延綏志大按開光郡隋志謂開皇三年廢元/和志作 象二年廢二説互異恐有一悞又
 開光縣寰宇記謂大業中廢今隋志尚/載其名或廢而復置與縣在今葭州北
銀城 後周曰石城後改名焉隋書地/理志銀城廢縣在神
 木縣南四十里明一/統志
城平 後魏於今縣理西庫仁川置城中縣隋改為城
 平縣自庫仁川移於今理元和/志綏平城在清澗縣西
 北一百二十里即隋城平縣清澗/縣志
[004-87a]
開疆 西魏置有後魏撫寧郡開皇三年郡廢隋書地/理志
 按開疆在/米脂縣界
撫寧 本漢圁陰縣地廢帝於縣東撫寧故城置撫寧
 縣開皇三年移於今理元和志脂按撫/寧在米 縣西
綏徳 後魏文帝分上郡南界邱尼谷置綏徳縣隋不
 改元和志澗綏徳縣/在今清 縣北
延安郡 統縣十一隋書地/理志後魏置東夏州又改延州
 隋文帝廢煬帝復置延安郡通/典
[004-87b]
膚施 大業三年置隋書地/理志大業二年分豐林金明二
 縣於此置膚施縣元和/志
豐林 後魏置廣武縣及徧城郡開皇初郡廢十八年
 改為豐林大業初併沃野縣入焉隋書地/理志豐林在膚
 施東三十五里雍勝/畧
魏平 按大業末地屬/梁師都置魏州
金明 後魏廣洛縣屬金明郡開皇四年屬延州仁夀
 元年以太子名廣改為金明縣大業十三年省入膚
[004-88a]
 施元和/志後魏置金明郡隋廢郡為縣縣又尋廢通鑑/注
臨真 有西魏真川縣大業初廢真川入焉隋書地/理志
 真縣周移流川大業十二年移就葛雞城寰宇/記甘泉
 縣在隋為臨真雍勝/畧
延川 西魏置曰文安及置文安郡開皇初郡廢改縣
 為延川隋書地/理志大業十三年改為文州寰宇/記後為文
 安縣隋改延川元和志縣隋延/川即今 治
延安 西魏置義鄉縣大業初廢義鄉入焉廢帝元年
[004-88b]
 置廣安仁夀元年以避太子名改延安大業末廢元/和
 志今按延/安 延長
因城 延安郡領因城縣隋書地理志西按/因城在安塞 南
義川 後周丹陽縣開皇初改縣曰義川西魏丹州義
 川郡開皇初郡廢又廢樂川郡入大業初州廢又廢
 雲巖入焉隋書地/理志大業三年廢丹州於義川縣置延
 平縣十三年為劉步禄所據義寧七年於義川縣置
 丹陽郡元和/志義寧元年分延州之義川咸寧汾川置
[004-89a]
 丹州咸寧郡通鑑/注
汾川 大業初廢門山縣入焉隋書地/理志周移庫利川大
 業十年又移於土壁堡寰宇記川按汾川/在今宜 縣東北
咸寧 西南至州四五十里隋文帝十八年改太平為
 咸寧以界内有咸寧鎮為名元和/志咸寧隋縣治白水
 川舊唐書地理志東按/咸寧在宜川縣 北
朔方郡 西魏置𢎞化郡開皇初廢大業初置朔方郡
 統縣三隋書地/理志魏置夏州大業元年為朔方郡隋末
[004-89b]
 為梁師都所據元和/志
巖緑 後魏置巖緑縣隋因之元和志逺按巖緑/在今懷 縣界
寧朔 周置寧朔縣屬化政郡隋罷郡以縣屬夏州元/和
 志州又按元和志寧朔縣西北至/夏 一百三十里在今榆林縣西
長澤 西魏置闡熈郡及置長州開皇三年郡廢又廢
 山鹿新□二縣入焉大業三年州廢隋書地/理志後魏長
 澤縣屬闡熈郡隋罷郡以縣屬夏州元和志靖按長/澤即今 邉縣
 又定邊縣磚井堡/為隋鹽川郡地
[004-90a]
漢川郡 舊治梁州漢中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置郡
 統縣八隋志縣按除難/江一 在巴州隋初郡廢而梁州如故煬帝
 初州廢復置漢川郡通/考
南鄭 西魏置白雲縣大業中併入焉隋書地/理志後魏廢
 帝改南鄭為光義縣隋復故名大業八年又移理郡
 西城南臨漢水即今所理故城在今縣東北寰宇/記
西 後魏嶓冡縣屬華陽郡開皇三年罷郡大業二年
 改嶓冡為西縣以縣東南有西樂城為名郡國/志廢西
[004-90b]
 縣在沔縣西四十里賈/志隋省沔陽入嶓冡禹貢/錐指
褒城 開皇初曰褒内仁夀九年因失印更給改名焉
 隋書地/理志開皇元年以避廟諱改為褒内仁夀元年改
 為褒城元和/志義寧二年又更名褒中唐書地/理志
城固 隋舊縣舊唐書/地理志城固隋屬梁州明一/統志
興勢 舊置儻城郡開皇初郡廢隋書地/理志後魏於興勢
 山置興勢縣大業二年自山上移縣居廢郡廨寰宇/記
 按興勢即/今洋縣
[004-91a]
西鄉 舊曰豐寧置洋州及洋川郡開皇初廢郡大業
 初廢州改縣曰西鄉又有後周懷昌縣至是入焉隋/書
 地理/志大業二年廢洋州改豐寧為西鄉移理廢州廨
 即今治也寰宇/記
黄金 廢帝三年屬洋川郡大業二年屬漢川郡十一
 年移於縣治北六十里巴嶺鎮寰宇/記縣西南至洋州
 一百三十里元和志寧按黄金縣在今洋縣/東北又 羌州隋為綿谷縣地
西城郡 西魏金州舊有金城吉安二郡開皇初並廢
[004-91b]
 大業三年置西城郡統縣六隋書地/理志
金川 開皇十八年改縣為吉安大業三年改曰金川
 隋書地/理志西城本金川義寧二年更名唐書地/理志西城故
 城在金州西北四里江漢之北西城山東魏興郡故
 城是也寰宇記安按金/川今興 州
石泉 後周省隋復置屬西城郡明一/統志
洵陽 舊置洵陽郡開皇初郡廢隋書地/理志白河隋洵陽
 縣地雍勝/畧
[004-92a]
安康 舊曰寧都後魏置梁州蕭詧改直州開皇初郡
 廢大業初州廢縣改曰安康隋書地理志縣按/安康在漢陰 西
黄土 黄土縣義寧元年屬上州唐書地/理志黄土故城在
 洵陽縣東一百二十里壞堞尚存即閭關司洵陽/縣志
豐利 西城郡領豐利縣隋書地/理志漢水南去豐利縣二
 十里元和志河按豐/利在白 縣南
河池郡 後周鳳州大業初置郡統縣四隋書地理志/ 按除兩當
 三縣在/西省界後周鳳州煬帝初廢州置河池郡通/考
[004-92b]
梁泉 河池郡領梁泉縣隋書地/理志梁泉廢縣在鳳縣治
 東明一/統志
順政郡 西魏興州置郡曰順政開皇初郡廢大業初
 復置郡統縣四隋書地/理志
順政 西魏曰漢曲開皇十八年縣改名焉大業初省
 靈道縣併入隋/志順政縣在沔縣西一百一十里隋置
 方輿勝覽陽按/順政今畧
鳴水 西魏置縣曰落叢並置落叢郡開皇三年郡廢
[004-93a]
 六年改縣曰北厨又改曰鳴水隋書地理志西按鳴/水在畧陽縣 一百
 一十/里
長舉 周屬落叢郡開皇三年罷郡元和/志漢沮縣地隋
 為長舉縣治槃頭城舊唐書地理志十按長/舉在畧陽北八 里
修城 舊置曰廣長仁夀初改名焉隋書地理志西按/修城在畧陽 北
 十里西/漢水東
上洛郡 舊置上洛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復置統縣
 五隋書地理志陽除上津/一縣在今鄖 府界
[004-93b]
上洛 隋於縣置上洛郡舊唐書地理志/按上洛今商州
商洛 漢商縣隋文加洛字舊唐書/地理志商洛縣在商州東
 九十里寰宇/記以境有商山雒水故名今商雒鎮商州/志
洛南 舊曰拒陽置拒陽郡開皇初郡廢縣改名焉隋/書
 地理/志後魏於今縣東南置拒陽縣開皇三年改曰洛
 南以在洛水之南為名大業十一年移理清池川寰/宇
 記/
豐陽 後周置開皇初併南陽縣入焉隋書地/理志豐陽故
[004-94a]
 城在山陽縣西南五十里山陽/舊志又曼川縣隋併入上
 津今山陽曼川關商州/志
榆林郡 開皇二十年置勝州大業初置郡統縣三隋/書
 地理/志東至河四十里北至河五里通/典本漢雲中五原
 二郡地隋置勝州治榆林縣禹貢錐指河按在/府谷東北 套中
榆林 本漢沙南縣地厯魏晉及周此地皆無縣邑開
 皇七年置榆林縣地西近榆林即漢之榆溪塞因名
 元和/志
[004-94b]
富昌 開皇十年置隋書地理志谷按富昌在故/勝州南今府 東北河套中
金河 開皇三年置曰陽夀及置油雲縣五年置雲州
 十八年改陽夀曰金河二十年雲州移二縣俱廢仁
 夀二年又置金河縣帶關隋書地理志林按元和志/榆林關在榆 縣東三十
 里東北臨河開皇三年置城/及關是即金河縣治所也
五原郡 統縣三隋書地/理志周置永豐鎮開皇三年於鎮
 置豐州元和/志煬帝初州廢置五原郡通/典豐州城在榆
 林衛西北塞外七百里本漢朔方郡之廣牧縣禹貢/錐指
[004-95a]
九原 開皇五年置隋書地/理志本漢廣牧舊地其城周隋
 間俗謂之甘草城元和志西按九原在今/榆林府 北河套中
永豐 本漢臨戎舊地周置永豐鎮開皇五年廢鎮置
 永豐縣元和志縣按永豐在/今定邊 北河套中
大同城 天徳舊城在西城東微南一百八十里其處
 見有兩城本是永清柵即隋氏大同城舊理元和/志
 皇九年突厥謀攻大同城隋書地理志西按大同城/在中受降城 二百二十
 里今榆林府/北河北岸
[004-95b]
  右隋録郡十五縣暨城一百有七南北分裂百有
  餘載隋始統一宇内仍都關中開皇三年楊尚希
  上表以為自秦罷侯置守漢魏及晉邦邑屢改或
  地無百里數縣並建或戸不滿千二郡分領於是
  始議裁省郡縣存要去閒併小為大然關中建置
  猶倍兩漢抑亦地闢民衆勢不得已至大業義寧
  稍有更置終存大體以下啟三唐卜世雖促而規
  模𢎞整矣
[004-96a]
 
 
 
 
 
 
 
 
[004-96b]
 
 
 
 
 
 
 
 陜西通志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