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61 新修科分六學僧傳-元-曇噩 (master)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四
淛東沙門 曇噩 述


精進學


感通科



晉安慧



則不知何許人也。讀書善談論。永嘉中。天下
大疫。慧則夜禱請天。早降神藥。以活百姓。一日出寺。
見兩石大如罋。視之水盈中。以施病者。無不愈。後止
洛陽大市寺。以黃縑。書大品經一部。作一卷。字如荳
而點畫精妙。凡十餘卷。以一施周仲智之妻。母胡氏
渡江奉以自隨。一夕火。蒼黃不暇取。悲歎以為不可
得矣。火息見之灰燼中。卷軸不壞如新。今藏簡靜尼
寺。又有康慧持者。異跡著甚。


晉竺法義



史失其氏族。善講法華。與王導孔敷友善。
興寧中還江左。止于始寧之保山。弟子常百餘。供事
[024-0279c]
觀世音像。咸安二年。忽患心氣。夜夢一人破腹洗腸。
覺即愈。太元五年歿。詔塔之。弟子曇爽廬于旁。因建
寺。名新亭精舍。


晉帛法橋



中山人。出家樂囀誦。然喉音終莫稱。於是
絕粒稽首觀音以禱。至七日夜。覺咽吻通暢。即索水
嚥漱再三。曰可矣。自爾能憶持不忘。娓娓數十萬言。
諷詠哀婉。有感動興起者。永和中卒於河北。年九十
餘。


晉曇翼



出姚氏。羌人也。年十六。師事安公。以精律有
名。而三藏皆究其要。一時流輩推尊之。遊蜀。剌史毛
璩設中食。翼得穀於食中先啖之。璩以不辜信施加
敬。後餉米千石。翼為分遺諸剎焉。安公在檀溪。長沙
太守滕含方。於江陵捨宅為寺。從安乞僧領住持事。
安曰。非翼不可。即今長沙寺是也。後又避難上明立
寺。還江陵。復脩長沙寺。遂感金剛舍利於齋座。伐木
洞庭之君山。而夢神隨喜。太元十九年二月八日。忽
光發城北。白馬寺僧馳至見像。不能舉。翼因得舁之
以歸。蓋翼平昔之所懇求而致之也。視其旁有梵書
曰。某年月日。阿怒王造。翼年八十。於像前泊然而化。
同時有僧衛。學業甚著。為殷仲堪所重。


晉曇戒



一名慧精。出卓氏。南陽人。嗜學。始聞于法道
講放光般若。從親舊往聽。遂深悟妙理。棄家事安公
博究三藏。日誦五十餘萬言。禮五百拜。後疾篤。持彌
勒名不輟口。臨終弟子智生侍。問曰。乃不願生安養
[024-0280a]
乎。曰吾與和尚八人。同願見慈氏。今和尚𢹂道。願先
我矣。言訖有光照身。容顏悅澤。遂化。葬安塔之右。壽
七十。


晉僧濟



不知何許人。晉太元末。至廬山。從遠公。受大
小乘諸經。其講授為同時所推。俄臥疾。遠授濟燭炬
曰。若可運心安養。競諸漏晷。濟凭几以燭授旁僧。忽
夢殊祥起索履。望空立曰。吾其行矣。遂右脇而化。壽
四十五。


晉竺曇猷



或曰法猷。燉煌人。少苦節。精禪觀。遊剡居
石城山之石室中。甞乞食蠱家。祝出其毒。而哺啜之。
後移始豐赤城山。有虎羣至弭伏。聽猷誦經不巳。一
虎獨睡。猷以如意擊其首曰。何昏如是耶。虎遽皆去。
又有大蛇。舉首張口向猷。欲吞噬狀。猷不為動。蛇亦
去。山神乃見曰。法師威德崇重。來臨此山。弟子願施
其地為精舍。請從此辭。猷曰。能共住可乎。神曰。政恐
賤累。侵觸淨社。不可也。猷曰。去將安之。神曰。我夏帝
子也。家此山且二千年。去則依吾舅氏於寒石山耳。
於是奉香三奩。乃鳴鞞吹角。凌空而去。猷遂引道人
十餘輩。梯石升巖。以宴坐。架竹傳水以供齋盥。王羲
之甞造之信宿而返。巖連屬天台四明。相傳有精舍
其上。得道者居焉。懸水鳴壑。石梁跨空。然皆危峻不
可遊履。猷始欲造詣精舍處。聞空中語曰。今未得度。
更十年乃可耳。猷悵然。夜宿巖中。聞梵唄聲。黎明見
父老曰。君寧能以生死軀溷聖寺耶。猷曰。丈丈何以
[024-0280b]
至此。父老曰。我山神也。俄失所在。雲霧遂合。眾竅皆
有聲。猷斂目自若。頃之有褶衣者至曰。此我室也。適
以他出。不及迎候。今我盡室巳他徙。幸留也。既而巖
谷洞開。有異僧從精舍出迎。焚香設饌。饌畢。猷願依
止。僧曰。却後十年當來。乃牽其手出之。太元中。彗出
詔猷禱七日而彗退。有青衣小兒來悔過。太元之末
沒。屍銀綠色。不變壞至今。


晉竺慧達



生劉氏。又曰薩何。并州西河人。以獵為業。
既而死。歷遊地獄。大怖。有道人慰安之。且為說法曰。
吾汝前世師也。當速往丹陽會稽吳郡。尋阿育王塔
像。悔洗夙罪。俄復生。乃棄家為沙門。寧康中。至京師。
夜見長干寺剎尾有異色。即詣再拜環遶之。忽光迸
剎下。钁之得三石碑。覆鐵函一。開之有銀函。又開之
有金函。藏舍利三顆。爪甲一。紺髮一螺。引之長數丈。
函旁有款識。蓋周宣王時。阿育王所造。八萬四千之
一也。簡文帝先為三層之塔。以奉安之。太元十六年。
孝武帝又加三層其上。咸和中。丹陽尹高悝。掘張侯
橋浦中。得金像無趺。有旁行書詳之曰。阿育王第四
女所造。悝車載而歸。至長干巷。車不行。因從牛所如
即入寺。遂留之。又一年。臨海男子張係。世漁於海口。
得銅蓮華趺。不敢藏。以送縣進之。有詔安金像之足。
如鑰合。然有五梵僧。詣悝曰。昔得像於天竺。至鄴遭
亂埋河邊。巳而尋之失所在。比夢像出江東為君所
獲。故來瞻禮耳。悝與俱至長干。像即放光。五僧云。其
[024-0280c]
頂後尚有圓光相。後當得之。咸安元年。交州合浦蜑
董宗之釆珠海困果得之。以為奇瑞。表進之。有詔安
像之背。如函蓋焉。凡四十餘年。東西散失。而復并一
處。非靈異乎。達供事久之。遂東遊。至吳郡拜瞻石像。
石像者。建興元年。有漁於松江者。每夜見光。疑為海
神。傳之道俗。居士朱應。偕東靈寺帛尼。至滬瀆口。見
二巨人浮而至。視之石質也。背有誌。一名維衛。二名
迦葉。迎置通玄寺。達留通玄三年。懺洗不懈。又至會
稽。拜瞻鄮嶺山塔。此塔亦阿育王所造。有靈光發塔
頂。達傾誠懺洗。盡酬地獄道人之誡。達後不知所終。


晉法安



一名慈欽。不知何許人。師事遠公。善講學。有
戒行。兼習禪業。義熈中。過新陽縣。縣民犬牙相望。百
餘家。安至恠巳閉門。問之知多虎。有社廟居大樹下。
安因就禪坐。頃之一虎負屍置安前。跳躍喜見爪尾。
安呵之。虎於是踞地斂目。安為說法而去。旦日追捕
者。見安大驚。以為神。虎災自是而息。遂易廟為寺。留
安居之。田園皆為常住。後不知所終。


晉帛僧光



或曰曇光。不知何許人。永和初。至江東石
城山下。問父老入山路。父老咸曰。山多猛獸。不可往
光固欲往。行數里。風雷而雨。有虎吼震山谷。光坐石
坎中。明日入村乞食。還坐三日。夢尤恠。又三日山神
見形。言所志曰。欲移章安韓石山。以所居施光。光於
是就樹結廬。久而成寺。名隱嶽。光每入定。輒七日乃
起。住五十三年。一百十歲。以帔蒙頭而化。其始化也。
[024-0281a]
門人視以為常。而弗加察。過七日然後擊磬以出其
定。無及矣。宋建武二年。郭鴻官于剡。入山拜之。以如
意撥其膺。衣壞肌消。唯白骨存焉。鴻為龕其像而塑
之。今尚在。


晉竺法曠



生皐氏。其先下邳人。客寓吳興。幼孤。事後
母。以孝聞。躬耕以養。行喪盡禮。服闋。事沙門曇印為
師。印有高行。甞疾篤。曠懇誠禮懺七日。夜忽五色光
照印室。印覺有人手摩拊之。病良巳。後辭師遊歷。還
止於潛石室。以法華無量壽二經。為心要。有眾則講。
獨處則誦。謝安自吳興訪之。先却去部曲。步至座前。
相懽終日乃去。簡文在相位。遣堂邑太守曲安。遠問
起居。且使禳禱彗災。對曰。昔宋景脩德。彗為退舍。惟
當勤脩德政。以塞天譴。則天下幸甚。頃彗歿。興寧中。
東遊禹穴。放情山水。至若耶。愛孤潭。欲結廬養志。郄
超謝慶緒尤相往來。時東土疫癘。曠既資性慈悲。兼
善神呪。因出邑止昌原寺拯救。村里賴之。沙門竺道
鄰。造無量壽塔像。曠率有緣。起立大殿。孝武帝欽其
風。詔出京止長干寺。元興年歿。壽七十六。


晉曇𨗉者



不知何許人。止河陰白馬寺。誦法華經。一
夕有扣戶者曰。請上人看經。𨗉不許。固請乃許之。與
一弟子俱。及覺而身在白馬塢神祠中。自後日日陰
往。人無知者。有僧過祠。見𨗉師弟子相向高坐講說。
於是道俗方敬異之。夏休。神施白馬一。白羊五。縑九
十端。
[024-0281b]


晉支曇蘭



青州人。誦經三十萬言。太元中。遊剡止始
豐赤城山。忽一男子。長數丈。斥蘭使去。繼以異狀蛇
獸蟠繞奮躍。蘭宴坐自若。男子乃拜曰。珠欺王家舅
也。在韋卿山。可依以住。今此山以奉上人矣。遂不見。
後三年。有以珠欺王通謁者。見之。冠幘衣褶。儀貌都
雅。夫人男女二十二輩。車騎駢擁。再拜求受戒法。於
是蘭秉爐正几。人人為授五戒。竟以錢萬。蜜兩器。為
施而去。時門弟子十餘人。皆侍見其問答。與世間無
小異。元熈中沒。壽八十三。


宋慧義



生梁氏。不知何許人也。風骨秀整。通貫經論。
晉義熈間。出京師。自言甞有冀州道人法稱。臨終謂
弟子普嚴曰。嵩高神云。江東劉將軍。應受天命。吾以
璧鎮三十二。金一餅。為信。時高祖方居宋王邸。聞之
謂義曰。君能為我行求之可乎。十三年七月。義至嵩
嶽禱以乞。夢即夢即夢一髯而杖者指曰。此石下是
也。義明日徧行山中。識所夢處。得璧與金。果如其數。
以獻。永初元年。車騎范泰。建祗洹寺。義為指授儀。則
元嘉二十一年。沒於烏衣寺。壽七十三。


宋僧詮



出張氏。遼西海陽人也。少以博學。遊燕齊間。
毀衣冠為沙門。通貫經論。後過江。講演。名動京師。吳
郡張恭。請居閑居寺。晚憩虎丘寺。詮先於黃龍國造
丈六金像。又於虎丘造人中金像。清確自守。居無儲
畜。平昌孟顗。於餘杭立方顯寺。以延詮。而詮亦以嗜
披覧。致雙瞽疾。既篤。常見所造二像在西壁。弟子法
[024-0281c]
朗夢數人捧一金臺至。問之答曰。迎詮法師。旦果卒
於臨安董功曹家。縣令阮尚之。使葬曰土山郭文舉
塚右。


宋曇諦



生康氏。其先康居人。漢靈帝時。來歸關中。漢
末大亂。移吳興。父肜。初為冀州別駕。母黃氏夢。僧呼
之。以麈尾鐵鏤書鎮寄之。覺而兩物俱在。於是大驚。
巳而生諦。諦五歲。母以兩物視之。乃軒渠笑曰。是秦
王餉我者耳。母曰。汝省所置之處乎。諦罔然曰。不憶。
十歲即棄家。凡所悟解。不由師訓。甞隨肜如樊鄧。過
關中。輒名呼䂮。僧主[素-糸*力/石]咄曰。童子而名我。誰使之耶。
曰向者忽念我沙彌。為眾僧擷蔬。而野彘適傍其足。
然沙彌者。似是阿上。偶識其名。不覺失聲耳。䂮大恠
訝以問肜。肜敘本末。出麈尾鐵鏤書鎮視之。䂮泣曰。
宏覺先師。昔為姚萇講法華經時。我為都講。二物萇
所供者也。且擷蔬傷足。事皆可驗。因復追計宏覺沒
時。正寄物之日也。諦閱經過目成誦。晚入虎丘山寺。
講法華大品維摩。各十五會。遊戲於易春秋左傳。工
文章。有集六卷。性嗜山水。定居章崐山。㵎飲二十餘
年。以宋元嘉末沒。閱世六十。所依師。史亡之云。


宋淨度



吳興人。史不書氏。少與羣黨獵射。孕鹿胎墮
矣。猶䑛之而死。有感焉。於是折弓矢。棄家為沙門。誦
經三十餘萬言。每獨居山澤間。以禪觀自治。聞邑有
僧會。即往以身然燈達旦供養。累年以為常。忽趣弟
子。辨香火浴罷。誦數千偈。泊然而化。虗空中有皷吹
[024-0282a]
聲。導而行。香散於下。人皆見之 同時有釋僧從者。
精五門觀。辟穀食棗栗。居始豐瀑布山。年百餘歲。終
於山中。


宋道冏



生馬氏。扶風人。為沙門。師事道懿法師。懿疾。
遣冏等弟子四人。至霍山持炬入深穴。採鍾乳。而行
里許。遇巨㵎。其三人竟以渡水死。冏獨誦法華。及存
念觀音。見一光如螢。追之出穴。乃獲免。南遊上京。止
南㵎寺。常業般舟。夜定中見有御車至者。掖冏登車。
俄至郡後沈橋。見一人盛服據胡牀。侍衛數百人。皆
驚起。冏曰。吾坐禪者耳。據胡牀者。顧語左右曰。向欲
令知法師處而巳。何必屈至耶。於是禮足送還。冏至
寺而門猶閉。扣之良久。方開。宋元嘉二十年。沒於廣
陵。


宋曇翼者



餘杭人。有卓行。初為沙門。依廬山慧遠。又
詣關中。依鳩摩羅什。後東歸。結菴秦望西北峯。㵎飲
誦法華。感普賢現女子身。以筠籠盛白豕持二蒜。至
前曰。妾以事入山。將歸而夕。豺狼當道。柰何。願託一
宿。翼堅却之。女哀求尤苦。遂宿之簷外。夜半號呼謂
腹疼。請翼按摩。翼不可。請不巳。乃以布裹杖頭。遙為
摩之。逮旦忽祥雲四合。其豕為象。蒜為蓮華。凌空謂
翼曰。我觀汝心。如水中月。清淨無染。不久當歸我眾
矣。是時會稽大守孟顗。方晨坐堂上視事。忽見光射
庭際。隱然金石絲竹之聲。訪而知之。遂以翼道行聞
于朝。敕以法華精舍。為法華寺。初翼以雉聽沙門法
[024-0282b]
志誦法華。閱七年而命終。志󰢍之。夜夢童子拜曰。今
因經力。獲生山前王氏家。一日王氏設齋。召志。志方
踵門。兒曰。我和尚來也。志使解衣視腋下。果有雉毳
三莖。遂依志出家。名曇翼云。宋元嘉二十七年卒。禱
七十。翼同遊曇學者。有菴號樂林精舍。與翼庵不遠。
又有道敬者。王右軍之後也。有道學。嚴於持律。操行
尤清厲。


宋道汪



潘氏。長樂人。幼隨其季父。客建業。年十三。造
廬山遠公。願為沙門。遊梁州為盜所劫。汪冥禱觀世
音氏乃免。詣河間。從玄高法師學禪法。中途值吐谷
渾兵至。於是遊城都。徵士費文淵。為建祇洹寺。留居
之。化行西川。剌吏張悅入朝廷。譽於京師。宋孝武聞
其名。致居中興寺。上表懇辭。後劉思考臨州。請汪講
說。乃應命。大明中。王景茂以負檐寺屈居之。泰始元
年卒。思考為起塔於寺門云。


宋法愍



不知何許人。有講學。居江夏五層寺。沙門僧
昌造塔。江陵剌史謝晦欲壞之。愍往諫晦。晦不從。乃
隱跡長沙嶽麓。終身不出。晦載酒肉至寺。嚴鼓振威。
斬斫形像。俄而雲霧暗天。風塵四起。晦驚懼而走。後
以叛逆誅滅。愍著顯驗論。以明因果。并解大道地經。
歿於山中。壽八十。


齊法度



黃龍人。史失其氏。少為沙門。解經論。以嚴苦
自將。遊京師。有齊郡明僧紹隱。居琅邪之[山*聶]山。師事
度。捨所居為栖霞精舍。以居之。歲餘忽旌旗造門。通
[024-0282c]
謁曰。靳尚儀止甚偉。拜起稱弟子。且以為巳有此山
巳七百年。神物所在。理不可干。唯師道德崇大。願施
居之演法。以福此邦。蓋其地。人之居者輒死。至度而
始無他云。神請受五戒。度曰。檀越血食世祀。最佛戒
所先柰何。神曰。儻蒙攝受。先當去之。黎明送錢一萬。
香燭刀子。有疏著弟子靳尚名奉供至。十五日度為
設會。尚乃至同眾行道。受戒而去。於是廟祝夢。神告
曰。吾以受戒於度法師。祭祀止月蔬食。度甞臥疾。見
尚來摩頭足。以琉璃甌勺水。使度呷之。覺大甘涼。所
苦遂寧。


時有沙門法紹。議論相上下。號北山二聖。紹
巴西人。汝南周顒。自成都迎至于山。茨精舍與度。並
為竟陵王子良始安王遙光所師禮度。永元二年沒。
壽六十四。弟子僧朗。解華嚴三論。彭城慧開。餘杭法
開。皆有講學。與紹齊名。


齊弘明



生嬴氏。會稽山陰人。少為沙門。有戒德。止雲
門寺。誦法華經。瓶水自滿。有童子自天而下供使令。
虎無時入室而臥起自若。甞有一小兒來聽經。明為
說法。俄不見。又有山精來。指笑。明捉得以帶繫之。久
不得脫。曰放我放我。不敢復來。於是釋之。後住永興
紹玄寺。又住栢林寺。沒壽八十四。


齊曇超



生清河張氏。軀幹脩竦。可八尺。容聲甚都。性
專靜好。探討道妙。一食常坐。遊始興宿樹下。有虎依
隨之。大明中。至金陵。齊太祖即位。詔往遼東。弘贊禪
法。居二年。隱錢塘靈苑山。歲值大旱。一夕見老人拜
[024-0283a]
於前曰。弟子龍也。居富陽之赤亭山。彼山群龍皆昆
弟。然龍性嗔毒。惟弟子學佛。差善耳。今富陽之民。無
故穿鑿山麓。斷壞地脉。於是群龍怒。不為致雨。且二
百餘日矣。弟子雖力諫不聽。惟法師。道德崇重。能一
往說法誨之。以與生靈請福。而利益群龍。則幸甚。超
辤以路險遠。非杖屨可至。老人曰。此易耳。苟法師有
意者。則吾身為牀座。奚恤哉。俄有驢負超以行。至山
中即大雨。尋縣令知之。趣民辦舟迎歸靈范。他日老
人詣超謝。超告以地無美飲。難以安眾。老人為撫掌
出泉。味甘冽。則今之靈苑撫掌泉也。


齊慧敬



南海人。少為沙門。博通經論。遊荊楚久之。還
為海山脩雲峯永安諸寺僧主。道俗歸之。一沙彌。一
力為鬼所撫擊。敬詬罵。而鬼魁乃見形謝曰。部曲過
悞。橫撓法師。仰惟大慈。願受懺悔。即再拜而去。沒時
室有異香。彌日乃歇。


梁法寵



馮姓。海鹽人。其先居南陽之冠軍。少負出俗
志。二親弗許。固請之。乃曰。婚而後任意。年十八為納
室。始半載即棄去。隷光興寺落髮。出都居興皇寺。從
道猛曇齊。學成實論。日夜勤至。吳郡張融。遺周顒書
曰。古人猶留兒女以承族統。法寵師絕塵如棄涕唾。
若斯之志。大矣遠矣。後從長樂寺僧周。學雜心毗曇。
莊嚴寺曇斌歷德眾部。採玄析奧。風神秀舉。齊竟陵
王子良。甞於西邸義集。事委冶城智秀。秀謂寵曰。當
此應對。卿何如我。答曰。先悅後拒。我不及卿。詮名定
[024-0283b]
實。卿不及我。秀有慚色。年三十八。會正勝寺法願。善
樊許術。謂寵四十當死。寵亦自覧鏡。見面有黑氣。於
是盡貨其衣缽。以其資。併市香燈。歸光興房。杜門禮
懺。晝忘食息。夕不寢寐。迄四十年。歲暮之夕。忽兩耳
腫痛。愈加惕厲。懺達四更。聞外有聲曰。君死業巳盡。
遽開門都無所見。明日視之。則黑氣消滅。而耳後之
壽骨隆起。天監七年。詔為僧正。徙居宣武寺。寺故名
天保。上為宣武王脩福。詔繕飭以待寵。普通四年。感
風疾。看經禮拜不廢。五年三月十六日終。春秋七十
四。葬定林寺 時智果。管氏吳人。亦居海鹽光興寺。
僧淑。居剡縣公車寺。並善諸經部。史不詳述。


梁慧超



廉姓。其先趙郡陽平人。避難於鍾離之朝歌。
遂占籍焉。八歲依臨菑縣建安寺慧通出家。通顓檏
無業術。超祇順罔怠。尤勤聽學。雖風雨泥淖弗辭。甞
有胡僧。見之嗟異曰。不為五眾師。則為八州牧。後南
遊住南㵎寺。僧宗授涅槃等經。自是宿德名匠。多所
閱歷。而偏以無量壽命家。吏部謝籥稱之曰。君子哉
若人也。梁初詔授僧正。天子給傳詔羊車局足徤步
儀仗等。以褒寵之。且謂波若之義。真諦所宗。偏令化
導。故諮質鋒起。辨若懸河。先甞聚徒。講菩提心義於
都治。夜見大力善神。形甚都麗。謂當異日率集同緣
來聽。至是倐然滿座容貌瓌異。竟席便散。莫有識者。
其感應如此。然性好山水。凡所至人覺。翼從彌數里。
及見則超獨杖屨而巳。獵者因為止息。天監中。詔受
[024-0283c]
菩薩戒。又請於慧輪殿講淨名經。上躬聽覽。普通七
年五月十六日。遷神於寺房。壽臘史不載。


梁僧融



住九江東林寺。以遊化為巳任。先是江陵一
家事神。融後勸之。受戒奉佛。因撤神廟。送寺營福。至
七日。其家母見一鬼。持赤索欲縛之。母懼甚。乃為請
僧。誦經行道遂巳。晚年還廬山。偶以雨雪。獨宿逆旅
中。夜見鬼兵尤眾。有一鬼特壯偉。帶甲挾刃。持胡牀。
對融坐。怒詬曰。君每謂世無鬼神。何也。可拽下座捶
之。以戒將來。諸鬼即欲前。融遽默稱觀音號。一念未
絕。見鬼所坐胡牀後。一天將可長丈餘。著黃皮袴褶。
手舉金剛杵擬之。鬼悉驚散。甲冑兵刃皆塵粉。


又江
陵有夫妻。為盜所妄引者。夫巳先遁去。妻被逮。遇融
於洛。哀求自救法。融使念觀世音號。妻既繫獄。念不
少輟。夜夢沙門蹴令起覺。則三木盡脫。而門扄鐍。閽
者更守視無出理。乃復寐。又夢曰。門當自開。宜速出。
出則門果開。無誰何。時天暗冥。行數里。疑有追者。投
匿草間。而草間亦先有匿者矣。問之則其夫也。悲喜
相𢹂挽。意得免罪。


魏超達



未詳其氏族鄉里。拓䟦氏之初。入中國。尤禁
讖緯等書。所在𢯱檢殊劇。或誣達所藏蓄頗多。即命
有司。收付榮陽獄。窮劾萬狀。達以實對。終不服。時博
陵魏公。承上旨意羅織之。使繫頸車輪上。防衛如法。
夜不得稍縱。達自以為必死。但一心稱觀十菩薩不
小置。且四鼓忽失車輪。而頸隨以輕舉矣。顧守者皆
[024-0284a]
熟睡。因欲遠走以避。然久繫。足拘攣不可行。𨃟跚至
天曉。而虜追騎遽及。遂伏草中。虜縱騎蹴踏。草盡靡
而卒莫知達處。達仰視諸虜。皆有若牛皮者障其目。
故雖對面亦弗覩也。噫異哉。


又僧明。北臺石窟寺主
也。時上疑沙門為盜。命悉捕逮殺之。時得數百人。而
明實其首。乃加束縛。以俟刑戮。明曰。觀音能救苦經。
豈誣哉。方口誦心想。精禱不巳。至夜半覺徽纆小寬。
逮曉斷絕都盡。竟逸。吏以事白上。上使蹤跡之無他。
故上亦寤其非反者。遂俱獲免。


魏道泰



不知何許人。出家住常山衡唐精舍。甞夢有
人謂巳曰。四十二歲若當終時。泰年巳長矣。私念以
為不得壽。心甚惡之。及期遇重病。意以為不免。愈憂
懼。於是傾其資。營佛事。以聽其何如。其友之知教乘
者謂曰。余聞供養六十二億菩薩。其功德與一稱觀
世音名號同。君何不至心歸命。則所願何得也。泰感
悟。由是稱誦四日四夜。專精匪懈。俄有光發所坐帷
幕下。觀之則金色足從戶外入。其趺踝間。晃然朗照。
語泰曰。汝念觀世音耶。泰遽起。褰帷欲致禮。即不見。
因悲喜流涕。頓覺身心爽然。所患亦自此愈矣。久之
始向人說及茲。老而康強殊甚。


魏之季



沙門法力。未詳何許人。立志精苦。念於魯地
建所居寺。而資未易集。因與沙彌明琛。行丐上谷。獲
麻一車而反。及空澤中野燒四至。巳處下風。而力倦
臥莫之覺。琛呌憾。良久則煙焰蓬勃矣。力遽起舉聲
[024-0284b]
稱觀。然猶未及世音二字。而風轉焰息。卒獲安隱。



法智。為白衣時。獨行大澤中。野燒四合。度其勢不可
免。乃俯伏於地。稱觀世音號以待死。久無所覺。仰觀
則火巳熄矣。徐起而察之。則見其地凡草木皆燼。而
智所在處僅容身許。無他。由是以知菩薩所加被也。
智之出家自此始。


又道集。甞遊壽陽西山。遇二盜縛
之樹。盡取其資。將殺之。集默念觀世音號不巳。盜屢
引刀斫。皆不能有所傷損。意以為神。怖而走。集賴以
脫。


又法禪。偶偕友山行。遇盜焉。禪等惟專念觀音。盜
不能前。射之弓矢輒廢墜。盜懼因投棄弓矢於地。而
歸誠焉。事具觀音感應傳。


魏僧朗



涼州人。始光七年。國兵伐夏攻涼。守將以眾
少。悉發諸僧之居城中者乘陴。及城破得三千人。太
武帝使立之帳前。謂曰。道人當坐禪行道。乃復作賊
耶。明日必盡誅之。明日食時。望氣者奏。以有赤眚貫
太陽。不宜殺道人。而天師𡨥謙之。上弟赤堅王。亦以
為乘陴之役。實非道人所得巳也。殺之不祥。詔免死。
仍以為奴隷。分賜諸首領。惟朗與僧意志湛等。數僧
別付帳下軍還。朗等謀遁。然軍方結陣山行。勢莫得
脫。獨東西一隅抵絕壁。不置防守。而又峭峻。難措手
足。顧其旁有大樹偃蹇低垂。乃繫樹以旗竿之索。夜
縋而下。既曛黑。藤蔓交加。棘剌銛利。微聞部伍呼覓
聲恐悸。欲升降不自由。相語曰。今死矣。伹努力念觀
世音耳。因各以首扣石默念不輟。頃之覺大明。雖素
[024-0284c]
所隱蔽處。皆見獲就夷坥。復曛黑如初。乃倦而枕藉
以臥。曉覩山嶺。重複弗知所出。但望日而行。忽一大
虎在其前。或曰。茲幸逃虜難。復入虎口。柰何。朗曰。諸
君亦寤向之暗而明乎。豈非以念力所感耶。又焉知
此虎之來非為感而導路也。菩薩之示現。隨所遇。安
可以情識測也。於是經造虎。虎即前行。如朗遲速。逮
午達大逵。失虎所在。七日而屆仇池。遂詣梁漢南。客
荊州以終。


魏僧照



住泰山丹嶺寺。普泰間。偶至榮山。見飛流之
下。有穴可入。因入穴中。可行五六里。即出穴。循鳥道
東北行數里。得石渠闊二三步。水西流。清徹藥草被
地。渠北瓦舍三間。庭中堆擁稻穗。鳥雀淺啄。東舍格
上有黃帙數卷。中置鐵臼兩具。若釜器等。塵𡏖所蒙。
都無炊爨之跡。西舍有沙門。端坐其內。青苔四壁。外
則茂林。懸㵎絕蹊徑。頃之一僧年六十許。眉長丈餘。
盤掛耳上。相見欣然。問照所從來。勞慰良久。且自云。
我同學三人。避世居此。一人出遊未反。一人死巳久。
似入滅定。令在西舍。亦曾見未。又問世主何姓何國
號耶。答曰。國號魏。曰然則非姓曹氏者。曰姓元氏。非
曹氏也。既取林中葉下所藏梨棗啖之。晚遂擣稻穗
為作鬻。時囑其飽食曰。無以我不食見疑也。問習何
經。答曰。法華經。頷首曰大好。因言東舍格上經我盡
能誦之。汝欲聞否。照合掌曰。願聞之。遽誦徹夜旦。照
輒昏睡。曰但睡。我固常業爾。明日復具食。照謝曰。幸
[024-0285a]
得奉謁。請暫違。當尋後約也。其僧了無留意。惟言我
出遊。同學行當歸。汝俟以一見。大有開悟。茲既必欲
辭好去。照還後益結友尋路將往。終迷所向乃巳。


魏乘禪師



無恙時。持法華經精勤匪懈。既卒再生。為
河東薛氏第五子。能自陳宿世。尤願脫俗。父任北泗
州剌史。即隨至七帝寺。尋得前生弟子語之曰。汝頗
憶從我渡水往狼山否。我乘禪師也。房中靈几。即我
身是可除送之。由爾其家益謹視恐逃去。乃為納室。
而宿命通。於是遂失。又太和初。代京閹宦。有刑餘之
患苦。從上乞出家。詔許之。是夏之初。歸山薙落。讀誦
華嚴。禮佛悔罪勤至。逮夏末。髭鬚茁生頤頷間。事聞。
魏祖歎異。華嚴自是為代京重。


元魏慧凝



遊洛陽。甞得疾而卒。七日復甦曰。始隨胥
卒。見閻羅王。立殿下。王坐殿上。使吏撿籍。史以為誤
追耳。壽未盡也。因放還。當時又有五沙門在焉。所謂
寶明寺智聖。般寺若道品。融覺寺曇謨最。禪林寺道
恒。靈覺寺寶明。王則據案。悉詰其平生所為事。智聖
曰。某留心禪那而巳。道品曰。某誦涅槃經四十一卷
而巳。曇謨最曰。某講涅槃華嚴二經。領徒千數。道恒
曰。某勸誘四輩檀越。造一切經。雕塐佛像十軀。寶明
曰。某未出家時。甞為隴西太守。造靈覺寺。出家之後。
禮拜不缺。王既聽其辭。乃復諭之曰。沙門之道。必須
攝心禪誦。不矜村德。不事干求。不務名譽。講經者情
分彼我。恃能傲物。募人造經像者。圖財起貪。具足三
[024-0285b]
毒。在官起寺者。恃勢困民。假善謝罪除。智聖道品。宜
令青衣童。送生天堂。外其曇謨最道恒寶明。皆宜遣
皂衣卒。押付地獄。事聞於朝。太后胡氏。密敕黃門侍
郎徐紇。徧於京城。訪求凝所說寺額僧名。虗實何如。
既而報云。其寺額僧名。果與凝所說符合不謬。於是
太后歎異。詔請坐禪誦經僧百人。常於內殿供養。且
詔。自今比丘不許持經像。巡街乞索。如有私財營造
者聽。凝竟遁於白鹿山。由是中州率尚禪誦。


齊真玉



青州益都董氏也。生而雙瞽又孤。無以自活。
母哀之。志不嫁。纔七歲。使善工教之琵琶。以圖給養。
然姿性俊悟。而音曲之變。未旬浹。皆領其妙。會鄉邑
齋講。母𢹂以往聽。玉忻然曰。苟恒得如是。兒豈憂不
作法師哉。母因悉棄家業。專務將引。雖風雨霜雪不
問。玉包略辭指。抗折諸豪。有非學力所能造。母喪。廬
墓五閱寒暑。士大夫推重之。天寶中。文宣皇帝盛弘
法席。玉標稱首登座。談敘盡諦窮玄不可思議者也。
且聞聲即憶。雖別經年紀。猶能識其名姓。徒眾百千
皆洞究性情。或有所欲為。必垂戒勗。甞令侍者讀經
云。東方淨蓮華佛國莊嚴世界。與阿彌陀佛國極樂
世界不殊。乃歎以為。諸佛淨土豈限方隅。人並西奔。
一無東慕。用此執心。難成回向。遂發願往生蓮華佛
國。曉夕勤到。誓不久留。俄而出諸衣物器用。遺贈其
徒。各有差等。眾初未之知也。布薩後因臥疾于鄴城
北之檀越王氏。神氣音吐如常時。候問者方傾都邑。
[024-0285c]
而忽煙雲東來。異香充塞庭宇。其中出聲如讚唄。清
亮可愛。足漸向冷。古猶囁嚅。念誦不巳。卒後十日香
氣乃絕。王氏昆季為製衰經。如所親云。


齊僧達



姓李。上谷人。形器異倫。虎頭長耳。雙齒過寸。
見者駭異。志學之年始薙染。即事遊歷。以閱北岱講
席之盛。登具二夏。乃進毗尼。時猶魏曆未替。孝文邀
以弘闡四分於廟寺。機論適變。人共襃美。尋復振錫
洛陽。受地論於勒那三藏。居久之。那遷化。眾奉覆述
聲駭伊穀。俄聽光師十地有所發明。遂從稟菩薩戒。
雅聞梁武弘法。即南濟江入覲。詔駙馬殷均。引見重
雲殿。連席七宵。秘妙宣泄。請從加戒為弟子。仍令旬
浹陛對。詔住同泰寺。以便開示。甞與誌公遇。公曰。大
福德人也。故帝每以為北方鸞法師達法師皆肉身
菩薩云。留一紀。歸兖州。時侯景方治行臺。就天觀山
築丈六寺。以迎之。而達且念身為苦器。莫足維持。遽
餌苓斷粒。誓終此報。頃之魏廢帝。詔㒒射高隆之聘
至鄴都。併為中山王授菩薩戒。及齊繼魏統。文宣在
位。尤禮重。前後歸崇。凡十度。詔於林慮山黃華嶺下
作洪谷寺。又以神武舊廟作定𡨥寺。聽其往來燕處。
始達將經營洪谷。虎遮其前不可入。祝曰。茲欲創造。
以福幽靈。若許者可避去。虎即去。一日議返鄴未行。
夜見黃服而拜跪者。自稱戴山胡曰。王約三谷備供
養矣。願無復還。達謂在山則所利益者寡。在京則所
利益者多。貧道觀機而動。幸勿沮也。夜有媼闖戶而
[024-0286a]
饋米糕者曰。弟子山神之偶也。今僧於禮佛之際。而
獨遺弟子名。寧非偏乎。得兼唱可矣。達辭其糕。而許
之。復為山神讀經月餘。失所畜狗。達聞之曰。此必小
道人不謹。而檀越警之。以貽禍於狗也。具問焉。則曰。
本讀金光明經。偶誤易以維摩經耳。於是達祝曰。昨
雖讀餘經。其功德亦屬檀越。未幾而狗出竇中。視其
頂有御嚙痕。則知其以虎故。然天保七年六月七日。
終於谷寺。壽八十二。大駕奔赴舉哀。六軍號慟。聲震
山林。葬谷中立碑巖下。


齊圓通



性溫敏。遊鄴都肄。習涅槃於大莊嚴寺。武平
四年夏。有客僧因疾投寺中。眾惡之。無肯容者。通觀
其識量宏遠。操履端雅。乃延之房。與共處。雖穢污弗
恤也。情意日以接狎。間問其所學。曰涅槃。通以其同
業。尤自喜。且時摘經中疑義質之。皆為披釋。無小滯。
通愈益喜。手為治湯藥。旦夕撫尉無倦色。甞夜持盃
酒飲之曰。此去濕舒氣。服之於律無妨。遂嚬眉一咽
而止。夏罷客辭去。通曰。今授衣之時逼矣。茲官寺例
得衣賜。可須三五日。當有以贈。客固辭。通亦固留而
遺之衣。臨別。執通手戒曰。脩道不欺暗室。法師昨以
酒見餉。非理也。當時不敢遽拒絕者。直恐傷來意爾。
今而後。宜斷勿復事。既而又曰。鼓山石窟寺。亦豈會
到否。小僧所居寺。正在石窟北五里。當繞㵎驛東有
一小谷。東出即小寺。所謂竹林是也。苟有緣。幸無惜
一過。通曰。重佩箴規。義圖展謝。明年夏。詔以石窟寺
[024-0286b]
僧少。宜撥差莊嚴定國興聖總持等官寺僧百餘人
為一番。於石窟坐夏。通時偶與其數。而獨念以為竹
林之約。從爾可尋也。每於眾會。詢其寺。眾輒大笑曰。
此流俗妄傳耳。勿信。通悉為眾道客之說非妄傳者。
眾異之。共齎香華。隨通以往。及升隴阜。見一翁以巾
帕額布裩短褐執钁。驅馬墾荒坂。遙見僧。放馬而前
曰。何物道人不由路而徑此耶。答曰。石窟僧也。欲往
竹林。得無迷所向乎。翁忽怒詬曰。官寺僧誠無足道。
去年縱牧畜。噉我田苗。我家兒子以遮護。被擊幾死。
今復何面目見我。竟曳钁逐群僧。於是群僧奔迸走
東谷以歸。然獨不逐通。語通曰。放汝入山餧虎。通又
東出數里。所過㵎水清淺。而林木森茂。循㵎而東。聞
南嶺上有諷誦聲。通隔林呼問竹林所在。應聲曰。何
從來。得非圓通法師乎。通曰是。巳僧遽披林出。悲喜
交集。略敘間闊。則曰。此不足以欵曲。須到小寺可也。
稍進數里。有門樹雙闕長廊複道。松竹暎蔽。門外馬
槽滿盛粟荳。皆黑漆金鋪。首銜環。長百餘尺。列十行。
傍多蹄跡。洒掃極嚴潔。僧使通立門左。謂曰。當為白
大和尚。頃之引入講堂。立西軒下。和尚坐大牀上。年
可七十餘。方環擁童吏五六人。憑按理文書。侍人贊
通名字。禮謁。和尚曰。官寺厚供難舍。柰何屈臨。通具
述其故。既安置。其僧將通巡房訊敬。至兩房。寶帳瓔
珞侈麗。主人夷坐自若。振手語曰。此人何必見遣去。
其僧慚。顧通曰。趣嚮不同。洙沮人意。且就小房消息。
[024-0286c]
遂盤桓談敘。并具中食。食如世間常味。食訖徧觀圖
像園池臺閣。通念欲住。因以其意告僧。僧曰。固小僧
之心也。伹須白大和尚。夜共臥。蚤作偕白和尚。和尚
曰。甚知來意。不惜一房。然而既受官請。又欲住此。是
兩處掛名矣。律僧不得掛兩處名。今且還去。後待除
名官寺來。則相容耳。幸勿恨也。揮其僧送出。悵惋不
忍別通。由是指途西邁。眷眷返顧。始猶門闕在百步
外。更踰二里。欻無所覩。凡前日老翁墾荒之處。悉蕪
蔓荊榛。狐狸出沒而巳。入大乘論曰。尊者賓頭盧羅
睺羅等。十六大阿羅漢。散在諸山渚中。餘經又曰。九
十九億大聲聞眾。皆於佛前取籌。住壽於世。並在三
方諸山海中。守護正法。或者通之所遇是也。非歟。


齊道豐



有弟子三人。相與居於相之鼓山。不行分衛。
而鑪火黃白醫藥以自給。高帝甞過而問之。應對不
思。隨事而當。帝因賜酒并蒸豚。即飲啖。至醉飽無所
讓。帝既去。豐召弟子謂曰。為我屏除牀下物。及發牀。
乃見向之蒸豚酒等具在。傳以為異。


時石窟寺有一
僧。自以坐禪獲證悟。每至日西。則東望山巔。有丈八
金像。其僧私喜。謂靈像獨為巳現。他人不能知也。閱
兩月餘。夜臥房中。聞枕間語聲曰。天下別無佛。今汝
巳成道矣。即是佛也。汝當自珍重。佛身切莫輕脫。其
僧於是驕慢矜持。視儕輩如草芥。語輒指胸顧眾曰。
汝等亦識真佛否。泥龕畫像。其於說法度人之事。既
莫施設。皆以為佛而妄加禮敬。汝又焉識真者哉。此
[024-0287a]
墮阿鼻地獄業也。然眸子盡赤。動呼無常。一寺以為
狂。舁詣豐所。使治之。豐遽問曰。汝見東山上金佛乎。
曰然。又問。汝聞枕間語聲乎。曰然。豐曰。此風動失心
耳。不早療。且難制。因鍼三處良巳。及豐將終。指示其
弟子竈旁地曰。吾久勞汝谷汲。今報汝以此。正可用
之無竭也。隨於其地去一方石。而玄泉澄映。雖歷旱
潦。不盈涸。至今存。


齊慧寶



性強記。誦經能習復二百餘卷。武平三年。自
并將如鄴。達艾陵失道。誤入亂山中。暮求託宿地。遙
望巖下一室。似有人居者。就之則寂然。寶倦坐室前
石上。仰見松枝。懸磬去地丈餘。心固巳異之。夜二更
有草衣僧。自外至。託曰。是中何致俗氣。寶遽前設敬。
具述來故。頃之問寶。今何國何姓。曰齊國姓高氏。寶
遂問。尊師居此復久近耶。曰後漢時來。問寶業何經。
寶方恃巳之博語頗矜詶。其僧曰。脩行之人不應若
此。君亦樂聞何經。當為誦之。曰樂聞華嚴。僧誦之。聲
韻諧暢圓亮。誠非世間所可得者。須臾部卷即徹。餘
誦皆然。寶驚歎以為莫及。其僧曰。汝是有作心。我是
無作心。夫忘懷於物者。物固弗能礙也。寶寤識其神
聖。乞依之住。其僧曰。汝既以利養至。而又奚能安於
寂寞哉。且汝情累未遣。雖住無益也。逮旦乃別去。


齊僧雲



善辭辯。素明大小乘經論。住鄴之寶明寺。每
夏半月。必說戒。此僧之常規也。間一歲。雲忽白眾曰。
夫戒本者。出家之人。舉能誦之。何至數舉。以煩大眾。
[024-0287b]
自今可令一僧竪義。庶幾後生聞見有所開悟。眾從
之無敢抗者。及自恣將升座。失雲所在。於是崩騰四
出追覓。乃於寺側三里許古塚內得之。徧體流血。如
被鋒刃。問其故。答云。有一丈夫。擁三尺大刀。厲色詬
雲。以為奈何妄變布薩為竪義。欲膾剌其身。遂爾殘
破。痛苦難忍。眾舁歸。盡情懺悔。如是十載。不墜彝序。
臨終之日。神色罔亂。異香迎之。蓋其懲艾進脩之驗
焉。


齊僧安



不知何許人。持律嚴謹。禪講優暢。時譽歸之。
文宣時。安聚徒王屋山二千許人。講涅槃。始發題。有
雌雉來伏座側。若聽狀。食時則出飲啄。晚講伏聽如
初。訖三卷不復至。眾恠之。安曰。雉今生人道矣。武平
四年。安行頭陀於越州。徑至一家。呼雌雉。有一女出
迎。禮拜勸喜。女之父母以為異。邀入設食。安問何以
名女為雌雉耶。答以見其初生。髮如雉毛故耳。安大
笑為述本緣。女聞而涕泣。苦求出家。其父母欣然許
之。時女年始十四。為講涅槃。聞即領解。至後三卷。則
不能有所通矣。自爾陞座開演。遠近赴集。說其宿因。
眾亦加勸。


周道妙



一名僧妙。先為冀州人。後徙河東蒲阪。聦慧
夙成。持律嚴謹。徧覽群籍。尤長於講說。而性謙抑沖
退。喜慍未甞見於顏面。每下座。必合掌懺悔云。佛意
豈凡夫所能測。今所說者。傳之先師。初非自擅也。望
大眾察其是非。布施歡喜。由是從者雲委。俄歸鄉之
[024-0287c]
常念寺。即仁壽寺也。周太祖特加尊敬。大統間。西域
獻佛舍利。詔送妙寺供養。因奉以頂戴。曉夜旋仰。如
是一年。忽中宵放光滿室。宛轉從窗隙出。騰扇四遠。
洞燭天地外。人皆以為失火奔救。既至見金瓶熠煜。
莫不讚歎。妙乃燒香跪啟曰。眾生巳覩聖跡。願韜秘
靈影。反寂皈空。於是光遂宛轉入瓶。爾夜歡呼之聲
聞數十里。而寺有一僧。臥房內獨不覺知。雖撼喚之
自若也。未幾癘疾。蓋其業障所致云。即今所謂佛骨
者。自妙之亡。光無復現矣。然恒業涅槃。其部分文句。
臨機約截。每講不同。所以學侶之英傑者。乃所悅服
而承襲也。旺化之地。酒肉悉絕。葱韮遽以上掩之。河
表風俗頓變。豈亦教令使然之哉 弟子曇延。見別
傳。


周慧瑱



上黨人。住郡之開府。元氏所建寺。獨處一房。
業禪懺。建德六年。詔廢教。瑱持經像。遁深山中。羣盜
謀欲劫之。瑱初不知也。忽見一人長丈餘。美髭貌。紗
帽青袍。九環金帶。吉貘皮靴。乘朱鬉白馬。自絕頂竟
造瑱前。下馬而挹曰。今夜賊且至。宜急避。瑱顧所居
峭絕非人往來地。而適有所值意者。其山靈矣。因曰。
茲方佛法殘滅。況於貧道此身哉。苟微檀越疵庥。有
死而巳。雖欲避賊。其將奚之乎。其人曰。師既以誠告。
弟子敢不聽。幸復住此無他也。遂隱去。是夜大雪深
丈許。異日賊謀猶未巳。山下諸村夢其神徧告曰。賊
劫瑱師必救。於是相戒語。各備器仗入山。正遇賊於
[024-0288a]
途。眾奮擊。賊乃散走。自爾瑱恒憑之。以進所業。


後梁道穆



生松滋。性愛泉石。入荊州神山以隱。而忽
迅雷烈風。發石拔木。蛇虎縱橫左右。穆殊泰然不少
懼慴。而禪定者。七日間。甞發高眺遠。見其地。東依浚
壑。西俯深流。慨然有終焉志。於是山神現形。自稱田
伯玉以謝過。且請受戒法。自爾里社絕葷羶之祭。旱
澇應雨晹之禱矣。居之三十年。而賓友之過從者。無
遠弗屆。沙門則僧展僧安。高士則劉虬車綴。湘東王
繹。欽其德素。建臺立碑。以著遊契。簡文作頌。以敘其
風度。而碑於絕頂。晚陟曾巔而後逝。則其志之終始
不變如此。壽七十。


隋曇詢



出弘農華陰楊氏。後遷河東。年二十二。遊白
鹿山北之霖落泉寺。樂其靜邃。遂依曇准禪師而薙
染焉。既受具。習誦法華。時僧稠禪師。方領徒蒼谷。路
極脩阻。詢念欲展禮。則抵冐荊棘。披跨沙礫。拔緣登
陟。不由蹊徑。直望其地。以為行表。往來質問。志存正
觀。雖困艱難。不愆進業。每云與其失道而幸通。寧若
合道而窮耳。俄復徙居鹿土谷。泉枯重溢。鹿麋馴擾。
學者相慶。或盜畦蔬而遭群蜂所螫者。一身腫痛埀
死。詢為治之。獲瘳。甞獨行值二虎鬪。詢以錫杖分而
翳之曰。同居林藪。計無大乖。幸各散去。一日有致禮
於前者曰。某趙人也。頃因病死。而閻王謂以罪當就
獄。賴曇詢禪師請命。故爾放還。且某於禪師。素昧平
生。而過蒙恩澤如此。敢不拜謝。詢甞一定七日。虎穴
[024-0288b]
于房弗恤也。以故庭蕪徑穢。鳥獸與俱。而聲光所被。
河朔悅服。杖䇿裹粮。戶屨滿矣。開皇間。詔儀同三司
元壽以璽書。致誠敬送香供。十九年卒于栢尖山寺。
壽八十五。夏五十五。初示疾。感神光香氣之異。有飛
禽白頸赤身。繞院哀唳。漸近堂陛。至于几席。狎附人
物無所畏。及瞑即悲叫苦甚。血沸眼中。旋轉空虗。投
地而逝。雲昏霧慘。林㵎摧塞。山中衰相不可殫記。弟
子靜林等。以唐武德五年十二月。闍維。遺質建塔立
碑。沙門明則述銘。


隋洪獻



鄴人。素稟律檢。住相州之大慈寺。蚤年以聽
涉之勞。遂雙瞽。動須扶導。人亦厭之。以故常處一房。
旦夕禮誦不輟。開皇十四年。忽空中有聲。其語自稱
般若檀越。來從受戒。自爾數與談話。如世常態。僧綱
禪師。素於獻為同房。一日綱上堂中食。般若以衣一
幞嚫獻云。勞陳法事。為益不少。必受之。巳而綱還恠
失衣幞。徧寺搜之。乃具得於獻之篋中。獻殊媿為索
言般若所嚫。綱終莫之信。俄而綱之房內狼藉。匳匱
顛倒。袵席竿扇稱尺摧折棄擲。空中詬綱曰。汝平生
未甞供養三寶。今姑小警。後當大禍汝在。獻雖瞽。然
共般若語歷歷如覩。甞謂獻曰。我伴侶極多。皆在紫
陌河上。茲相隨者僅三十人。可今寺家設食。食訖且
於空中誇美其飲食以謝。又以綱不設齋。會欲禍綱。
綱不得巳乃營辨如法。空中報曰。既能爾。吾助汝喜。
仍以兩縑遺獻。使一以施大眾。一以酬綱。而獻賴之
[024-0288c]
以益進所業云。後竟卒於寺。


隋法慶



住京師西北凝觀寺。開皇三年。於寺造丈六
夾紵立釋迦像。未加漆布。而慶卒。是日寶昌寺僧大
智亦卒。更三日而甦曰。初則飄然若乘風。而行可百
里許。稍見宮殿華綺。如王者居。有一人袞冕而坐。左
右儀仗嚴肅。頃之忽慶來。貌殊憂。又頃之像至。謂坐
者曰。慶造我未了。何遽死。坐者趨下殿拜。呼左右。問
曰。慶合死未。答曰。命未盡而食盡耳。坐者曰。如此則
給荷葉以終其壽命。遂失像及慶所在。於是寶昌。即
使人馳視凝觀。而所言皆驗。自是慶解齋。進荷葉六
枚。中食八枚。其法先以熱水沃令軟濕。而後啖。且戮
力殫志。以成其像。而懺禮終身焉。


隋慧雲



范陽人。年十二。出家聽學。遊歷罔怠。至十八
歸省。時乘一驢。駿快可愛。其季父規欲得之。及雲過
止父家。父將殺之以取其驢。方捉刀。見黃衣人於東
墻下。揚拳叱曰。此蓋流通大士也。不宜見害。父懼歸
以告其妻。妻曰。君眼華耳。那有此。父又往。則見向之
黃衣人於西牆下。連叱云。勿殺勿殺。殺則禍交及矣。
雲且過其女兄家。父詭曰。道路險絕。願護送也。於是
持刀隨雲。後狙斫雲。忽其女兄之倩傍立。父亟媿謝。
開皇中。教法隆盛。而雲尤以經論該贍。名東夏間。領
徒五百。抵鄉里候季父。季父夫妻追悔。因奉十縑求
懺罪。雲由是始知之。然終亦未甞憾顧。每舉其事以
戒門人曰。物之美者。豈徒累巳。亦以累人念哉。後不
[024-0289a]
知所終。


隋慧恭



益州成都周氏子。出家。尤與同寺慧遠相諧
契。周武廢教。遠遊關輔。恭詣荊揚。以務聽採。如是別
去三十餘載。及遠講授鄉里。而恭亦至自江南。久違
暫晤。其樂可勝道哉。於是遠抵暮達旦。言其所得。恭
竟嘿然無所語。遠因固詰。恭謝曰。性識昏昧。誠莫知
所開解也。遠曰。獨不能誦一部經乎。恭不得巳。遽曰。
但誦得觀音經一卷而巳。遠怒詬曰。觀音經小兒輩
所誦者。仁何自辱哉。且仁以幼年行道。誓登果位。顧
令誦經僅指許大。其怠惰如此。既非三益。請絕交。恭
曰。經卷雖小。佛口所宣。遵敬者得福。輕慢者得罪。仰
願法師為息嗔心。屈聽一徧。然後分袂。不亦可乎。遠
笑曰。吾於阿毗曇迦延俱舍地持成實毗婆沙攝大
乘等論。並粗精習。如觀音經。蓋法華普門品也。吾巳
講之百過矣。仁茲所誦。豈有異乎。誠不願聞也。欲掉
首去。恭再三強之。稍復肯住。恭因結壇於庭中。置座
於壇上。繞壇數匝。頂禮陞座。遠則據胡床。偃蹇其側。
恭始唱題。即覺香氣氤氳。逮入文。天樂上作。四華繽
紛而墜。經畢下座。自作解座梵畢。而華樂亦俱歇矣。
遠矍然驚起拜伏。涕泣謝罪曰。慧遠臰穢死屍。敢行
天日之下。乞小留賜誨。恭曰。非恭所能。諸佛力也。遂
長揖而逝。


隋道幽



出家住代州耆闍寺。通習經論。仁壽中。講婆
伽波若經并論於本寺。眾之聽者百餘人。偶日午。坐
[024-0289b]
繩牀上。瞑目見一人。偉特異常。自云我釋提桓因也。
茲來無他。正以相屈。為諸天講經。幽聞之。情獨悵然
不樂於死。因辭曰。方造佛堂。事有未易赴者。既覺為
侍者如法師言之。如曰。此固世間罕遇事也。夫人終
一死耳。欲生天道。豈可得乎。今幸而天帝見召。且獲
開通法利以濟益之。其功德大矣。佛堂又何足言哉。
幽心以為然。久之。復夢如前。而幽遂許其請。天因炷
少香幽掌中。剋時以迎。覺則掌中香氣薰一寺。爾後
屢講不怠。一日曰。期至矣。因執香鑪正立以逝。于時
道俗從外見雲氣由寺內出。騰空直上如白練。以沒。


隋慧歡



出京兆雲陽管氏。弱齡慕道。而迫於俗累。謝
遣宦娶。乃獲披緇。時年巳三十有七矣。始從清禪寺
崇公。咨詢定法。存息短長。冷然有得。且塵囂屏絕。形
影相依。久歷星霜。循守益厲。甞經行。偶墮巖石上。其
相懸之勢。不翅尋丈。而端然寂嘿跏趺自如。若無所
知覺者。大業初。京師剏建大禪定寺。追嚴文帝冥福。
詔居之。六年二月卒於寺房。春秋六十九。遺命施屍
飛走。弟子檀越不忍。而葬之終南楩梓谷。樹塔勒銘
以表章焉。


隋慧海



俗張姓。清河武城人。少年依鄴都曠國寺冏
法師。聽涅槃楞伽。歷五稔。覆述通暢。同學推服。復受
摩訶衍毗曇等於青州大業寺道猷法師。猷慧辨無
礙。而海事之。斯亦可矣。周大象二年。來濤浦剏安樂
寺。且構重閣。期生淨土。忽有僧道詮。持無量壽佛畫
[024-0289c]
像一軸。自齊州至曰。是西天鷄頭摩寺五通菩薩。乘
空而往安樂世界。所圖寫者。海以冥會。愈加勤至。既
覩神光。尤深慶幸。大業五年五月。舉手五指。謂弟子
曰。我至此乃當滅矣。五日之夜。因起坐面西作禮。迨
曉而逝。壽六十九。講涅槃經三十徧。法華經五十徧。
即以其月九日。葬於寺。秘書學士琅耶王眘文其碑。


隋智通



河東猗氏。程氏子也。十歲出家。誦經禮佛不
少怠。閱年五十。雖當教門淪替之時。方從俊律師延
法師遊。以振所業。隋運肇興。乃還蒲坂建寺。贍濟孤
獨羸老之窮無告者。日以千計。仁壽初。復脫屣巖栖
以蹈舊規。大業七年。遂𥨊疾。即命侍者。稱彌陀號。祈
生彼土。既而維那擊鍾集眾。杵竟折。識者知其不起。
時弟子頂蓋侍側。通謂曰。今日厨中可作食。蓋詰以
食將誰須。曰有達官諸貴人至。蓋曰。此生人道者所
見之相。和尚脩行寧至是。逮晚正視不眴。良久忽彈
指。唱不可思議者再三。或從旁問其故。則曰。我見寶
幢華蓋塔廟莊嚴。爾夜又顧問明珠所在。且曰。大然
燈燭耶。因為掩鐙蔽弱猶咄。以為光明轉盛。豈欺我。
蓋曰。室中方暗昧如此。而和尚所見必勝相也。遽合
掌曰。吾生淨土矣。且而氣絕。十月二十四日也。山地
搖動。門窗震裂。林雉飛雊。屢日寺僧道慧。適夢西嶺
上皆樓閣。有乘空而西往者。且蓋母玉氏尤信嚮。臨
終見赤蓮華。青蓮華。大如五斛甕許。徧布宅地。佛與
菩薩。俱至接引。頃之母瞑。即貞觀十一年二月也。
[024-0290a]


隋靈幹



金城狄道李氏也。其祖相封上黨。遂徙居之。
年十四。投鄴京大莊嚴寺衍法師出家。每入講堂。作
天宮想。年十八。覆講華嚴十地。眾即嘉歎。冠年受具。
專志毗尼。周武之變。家居奉戒如法。隋興。詔預菩薩
僧數。官給所須。仍於少林寺安置。開皇三年。重薙染
於洛州淨土寺。偕海玉法師。講釋華嚴。七年詔住興
善寺。為譯經證義沙門。十七年。悶絕未殯。及甦乃云。
初見兩吏手執文書。立房門外曰。官須見師。頃之若
蹈空而往者。到一七寶樹林。端嚴如畫。二吏即辭退。
幹望東西。極目無非珍寶。焜燿不可正視。凡樹下必
有華座。而或坐不坐相雜也。聞有呼其名者。就視之。
則慧遠法即也。因禮訊之。問此為何地。答是兜率。僧
休法師處南座。吾與之同生此耳。且見休遠並非本
形。皆戴冠服彩。光煒絕世。但能識其語音。遠又謂曰。
我弟子皆生此矣。仁壽三年。詔送舍利於路州漢王
寺。其瑞應之詳見別傳。時漢王諒作鎮晉陽。聞幹起
塔其寺。遠遣使䞋施。獻后崩。甞為帝述懺稱旨。賜帛
二百疋。大業三年。置大禪定道場。詔擢上座。八年正
月二十九日終。春秋七十八。於是火葬終南山陰。



幹常作蓮華世界海觀。及彌勒天宮觀。至疾革。翻睛
上視不與人對。久之如故。沙門童真問何所見。曰向
有青衣童子二人來召。抵兜率城外未入。故翹足以
望城中寶樹華蓋。若平立則無所見也。真曰。如是得
不遂所願耶。幹曰。天樂非久。終墜輪迴。華藏世界吾
[024-0290b]
所願也。不久復絕而甦。真又問。幹曰。見大水徧滿。華
如車輪。吾坐其上。自爾卒。靈辯幹之猶子。小少教養。
通大典。今住勝光寺。


隋行堅



不知何許人。出家常業禪定。大業間。東遊泰
山。夜宿廟廡下。忽有偉衣冠嚴。儀從傳呼以至者。堅
意以為神起坐。嘿誦諸經。尋與語無小懼。因問曰。世
謂此間職治鬼寧是耶。神曰然。豈欲見先亡乎。堅曰。
頃有兩同學。今安在。神問知其名則曰。其一人既獲
受生。其一人猶以罪重繫獄中。可就以勞苦也。俄至
一處。牆壁皆鐵而熾火。其中呼號聲達于外。自牗窺
之。若有人焉。則皆皮肉潰爛。莫識其誰也。遂反而扣
神以救免之術。神曰。書華嚴經。其庶幾哉。詰旦辭去。
即求善工治經如神約。異日復造廟。神遽告以同學
乘經力致勝報。堅後不知其終。


隋法泰



眉州隆山縣人。姓呂氏。始去俗為道士。且餘
十年。忽自悟即薙髮。受具戒。誦法華經。遂通利。復致
誠為書一部。尤數有靈瑞。間甞從善工裝潢於成都。
使人負兩籠以行。一籠置經。又以錢二千束縛之。置
經上。一籠置衣物。至笮橋。橋斷。籠與負者俱墮水中。
泰在後獨無恙。負者既出。籠則飄沈。莫知所在。泰撫
膺大號曰。錢衣不足道。經柰何。因購習水者沒而求
之。得錢衣而不得經。泰愈益恨。循岸涕泣不能巳。頃
之遙見別洲有一襆藉草上。遽取視乃經也。然略無
所沾濕云。雖沒水者。亦固謝弗受購。既裝潢持歸所
[024-0290c]
住鼻山寺。奉安嚴潔。每夜則香氣馥然。泰必誦持徹
曉。率一過。時彪法師開講其寺。方以其音響喧聒患
之。明日身造請其低聲。恍見泰前。若有大眾胡跪合
掌者。竟退莫敢言。泰之終年八十。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