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61 新修科分六學僧傳-元-曇噩 (master)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
淛東沙門 曇噩 述


施學


利物科



晉法相者



居常山。誦經十餘萬言。泰山祠有大石圅。
貯寶器。夜偶宿于祠側。有玄衣武冠者。使相開圅。忽
不見。相意函百牛不可動。試舉之輕甚。於是出寶器
貨易之。以施貧者。後渡江。止越城寺。忽遊縱放蕩。于
冒朝貴。鎮北將軍司馬恬招而鴆之。然爵連三釂。神
氣愈清爽。恬大異之。


晉慧力者



不知何許人。永和間遊京師。至興寧中。表
[010-0151b]
乞陶處為瓦官寺。寺成起塔。初標塔基。夜有神人。為
東移數十步。力即其處無復易。寺有戴安道所製五
像。又有戴顒所治丈六金像。始像面瘦。自以為非面
瘦。顧肩臂肥耳。稍去其肥。則面稱矣。巳而果然。又有
獅子國王。遣沙門曇摩抑。所進四尺二寸玉像。孝武
帝詔以奉安於寺。又有七尺二寸金像。司徒王謐得
之東掖門外者。且力區區以營福為務。而併致群瑞。
偉哉。力後不知所終。


宋慧受



安樂人也。史失其氏。少為沙門。遊京師宿王
坥之園。夢在園中營寺。既覺訝之。即復寐。還理前夢。
黎明語園丁松期。使白坥之。期難之。受自詣坥之求
園建寺。以應夢坥之許諾。又一夕夢。青龍自南方來。
化為剎柱。因至江亭。有巨木隨流而至。如夢中見者。
遂以為柱。寺成名安樂。不忘鄉里也。


宋僧洪



豫州人。史失其氏。止瓦棺寺。率化有緣。造丈
六金像。時宋武以相國秉政。銅禁嚴甚。洪坐繫相府。
論當死。惟誦觀音經日夜不輟。夜夢所鑄像至曰。怖
乎無憂也。及行刑。而監官忽以犇牛壞車。更請尅日。
俄相國命原之。洪竟以苦行沒。


宋僧亮



不知何許人。欲造丈六金像。聞湘川銅溪伍
子胥廟。多銅器。而廟神威靈。莫敢犯。亮造焉。兩大鑊
皆容百斛。有蛇長丈餘。遮護之。亮祝數十言。俄隱不
見。有神出曰。願施以營福。亮從刺史張劭。借人力船
具。運所獲。惟餘一唾壺在。或曰此神之尤愛者。像成
[010-0151c]
置於彭城寺。文帝為造金薄圓光。太始中。明帝移置
湘宮寺。今尚存焉。


宋法意



江左人。營精舍。至五十三所。晉義熈中。祭酒
朱應子。先謫居鍾山。分山以施意。建寺號延賢。杯渡
道人曰。此當有變。然終亦佳地。正上對天宮。易營福
耳。俄為野火焚之。齊諧張寅。以杯渡之語。欲復建之。
恨山中無水。意竭誠禮懺。願乞西天池水。巳三日彌
加勤敬。聞空中有聲墮地。意疑必寶現也。視之無有。
即其處掘之。有泉泫然而出。今號八功德水。意後不
知所終。


宋僧慧



不知何許人。義熈中。與長安男子行長生。建
寺於京師破塢村。始遷域治草屋。夜集僧。忽兩燈前
進十餘步。若有人持而行者。眾大驚。訪之耆衲。則以
為地故外國道人塔基。掘之果然。因力營舉之。以燈
故號崇明寺焉。


宋僧瑾



沛國隱士朱建子也。少博覧。尤善莊老。至廣
陵。詣沙門曇因落髮。為弟子遊建鄴。湘東王從受五
戒。及王踐祚。詔以瑾為天下僧主。好營福業。所俸給
賜予。起靈基靈招兩寺。上晚多諱。犯者輙死。瑾以匡
諫。免者眾。然恩禮亦自此衰矣。元徽中沒。壽七十。


梁慧開



吳郡海鹽袁氏。出家為宣武寺寵公弟子。仍
從學阿毗曇成實論。建武中。遊上京。居道林寺。歷聽
藏旻二公經論。後徙彭城。性強記。經耳不忘。辯析名
理。雖勍敵。莫能析其角。磊落好施予。陳郡謝譓出守
[010-0152a]
豫章。迎請講說。嚫遺甚厚。還未達都。盡散之。無所靳。
晉安太守彭城劉業。餉錢一萬。即以贍寒餒。而形儀
垢滓。寒暑不給。意豁如也。天監六年卒。壽三十九。



寺曇儁。行巳相類。侍中王慈司徒長史江革昆季皆
友善。


梁僧護



會稽剡人也。史失其氏。少為沙門。住石城山
隱嶽寺。寺北青壁千餘尺。中湧起如佛光𦦨。護至其
下。每仰視。移時不能去。且隱隱聞絃管聲。或發光怪。
即立誓鐫鑿。以像彌勒千尺之軀。庶幾以結龍華緣
也。經始於齊之建武中。僅成面相。而護遂以疾卒。遺
言謂再生當就吾志。尋有沙門僧淑。纂承其事。弗克
濟。梁天監六年。始豐令陸咸。宿剡溪。風雨中夢三道
人曰。君誠信堅正。自然安隱。今建安殿下。感患未瘳。
苟能成剡縣僧護所造石像者。當無恙矣。冥理非虗。
君可發之。咸還京師歲餘。偶見一僧門外。若相識者。
因小立汎語。及剡溪所祝建安王事。咸罔然。僧笑去。
咸忽憶其是剡溪夢中所見者。時建安方留京師。聞
其說。願為檀越。於是詔以僧祐律師董其事。祐未至
寺。僧慧逞夢。神黑衣。部曲甚都。立石龕下。祐至則鏟
深其龕。加施頂髻於上。座高五丈。佛身高十丈。前架
三層臺。造門閣殿堂。天監十五年也。建安王宿疾既
寧。亦復改封南平云。


梁法悅者



不知何許人。齊季為僧主。止京師正覺寺。
始彭城宋王寺。有丈八金像。靈異甚著。凡州境之災
[010-0152b]
沴。僧尼之橫逆。像則流汗。時彭城北屬魏。宋太始初。
魏將徙像而北。終莫動。齊初彭城謀南附。守備單寡。
雖僧亦驅以就役。魏遣蘭陵公。攻陷之。僧被執。像流
汗濕地。梁王諒方鎮彭城。馳至像前。使人拭之。莫能
止。王祝曰。弟子自當營護眾僧。不令有禍。惟大悲哀
愍。因手拭之乃止。事聞。悉原僧罪。悅心欣慕焉。念欲
瞻禮。以有關梁之沮。不可往。而志願之切。誓捐軀命。
天監八年五月。與同學知靜。於小莊嚴寺。造無量壽
佛像。用銅四萬斤。既入模。未及馳奏。詔益銅三千斤。
而有司猶未暇給也。忽羊車傳詔。載銅如數。至爐側。
融瀉盈溢。一鑄而就。俄而有司之銅始至。求向之所
謂羊車者。不可得。然後知其靈感也。像出模。高丈九
尺。有大錢二。在衣絛處。詔以像委定林。其秊九月。僧
祐移之光宅寺云。


周僧明



姓姜氏。鄜之內部人。性質朴。有操守。然於竺
墳魯誥。無所治習。而人知嚮慕。抵坊州。一日偶見光
發西南山谷間。從得石趺一於㵎底。且遠望其旁。有
臥石如像者。土掩其半。就掘之則固像也。雖相好完
美。而色正黑。自踵至頂。高餘三丈。明即率眾扶舉。莫
能勝。時武帝巳崩。天元嗣曆。明因秉爐祝曰。若佛法
重興。蒼生有賴。希現威靈。得遂其願。俄像起行。徑趨
石趺。卓然而立。見者駭歎。有司以其事聞。上大喜為
復教。仍改年為大象。以紀其瑞。詔復以其地構寺。額
大像。而明獲居之。


又若徐州吳寺之太子思惟像。京
[010-0152c]
師崇義寺之石影像。襄陽金像寺之丈六無量壽像。
荊州長沙寺像。高齊定州之觀音像。及高王經。襄陽
彌天釋所鑄之金像。揚都長干寺之育王像。梁祖所
事等身金銀二像。僧護石像。皆靈驗莫測。茲因略述。
以曉流俗 太子思惟像者。蓋以其狀言也。昔沙門
法顯於東晉時。遊歷西。域。會有微疾。心思鄉里粳稻
飯。投一伽藍。主人[款-士+止]遇殊勤至。為勑沙彌。取粳飯以
進。顧沙彌。踵血猶濕。云頃往彭城吳蒼鷹家分衛。而
犬嚙之。顯始寤其瞬息數萬里。豈亦常僧可能哉。後
東還。訪蒼鷹於彭城。入門見血塗闔上。問之則曰。某
年月日甞有僧。乞食至此。而犬嚙之爾。計其年月。不
小誤。顯謂蒼鷹曰。此羅漢聖僧血。謹護之勿去也。於
是蒼鷹。即其宅創寺。以懺咎。求像於揚都。方濟江。舟
傾側欲覆。忽有二骨長丈許。隨流騰入舟中。遂濟無
撓。及岸視之。則龍齒也。卒輸之官府。未幾。蒼鷹獲像
於婆羅門僧。初蒼鷹偶憩林樹間。僧持像至云。欲施
徐州吳蒼鷹供養也。蒼鷹曰。我身是也。僧忻然付之。
今在相州鄴縣大慈寺 石影像者。其石崇一尺。徑
六寸。紫色八觚。內外映徹。而如來菩薩。浮圖伽藍。天
人山海。帳蓋牀座。三塗苦趣。變現不一。或前後相類。
或每楞不同。隱顯靡恒。豈得而槩論哉。梁大清中。天
竺沙門。奉以入貢。會侯景之亂。置之廬山西林寺像
頂而去。隋開皇十年。煬帝以晉王鎮淮海。遣使王延
壽。取之。王寶玩特甚。遇有他役。則函之以自隨。入登
[010-0153a]
儲貳。藏於曲池日嚴寺。非外人所得瞻覩也。武德七
年。歸崇義寺。貞觀六年。詔入內。


無量壽像者。東晉沙
門道安。於寧康三年。八月八日造。明年季冬。嚴飾既
就。剌史郗恢創蒞此蕃。而像獨步趨萬山。恢率眾迎
還其寺。而夕復出。住寺外。梁普通三秊。詔於建興苑。
鑄金銅趺。以承之。高六尺。廣一丈。劉孝儀製讚立碑
 長沙寺像者。晉太元間。現於城北。高七尺。光相奇
特。人有遇其夜行者。謂非類。以刀擊之。且視則像有
刀痕。梁祖命使。迎以供養訖。三日送同泰寺。後寺被
火。堂塔並盡。唯像居殿中巋然 定州像者。元魏孫
敬德。防州人也。居家事觀音像謹。天平中。應募定州。
為劫盜所妄指。逮繫京獄。困拷掠誣伏。且即刑。敬德
夜坐獄中。泣誓曰。被枉如此。當是曩宿枉他所致爾。
今幸償畢。則願代受一切眾生。枉屈禍也。既而假寐。
一沙門見夢曰。觀音救生經。皆諸佛名。卿能誦滿千
過者。可免死厄。復教誦數過。敬德既寤。無所遺忘。竟
誦不輟口。比明滿百過。頃焉牽赴市。且行且誦。僅千
過。而刑者三折其刀。至三易刀。膚體無小損。丞相歡
聞而異之。遽奏免其罪。詔傳其經於世。敬德既歸防。
徐視其像。則項上三刀痕故在也。敬德大感慟 襄
陽金像者。晉太元十九年。歲次甲午比丘道安。於襄
陽西郭。造丈八金像。此像更三周甲子。越百八十年。
而後滅。此記書之像腋下。倒垂衣褶中。周武建德三
年。甲午之歲。開府長孫哲。鎮荊州。太原王乘副之。哲
[010-0153b]
性凶暴。甫視事。先令毀像。眾進諫則愈益怒。胥卒奔
走從命。謾以繩繫像頸。率百餘人挽之。像屹立不動。
哲謂其弗力。杖監者百。復挽如故。猶不動。乃益人至
五百。始踣。聲震地撼。人物駭慄。哲獨喜躍不自勝。亟
命鎔冶。唱快。遽馳馬。往報太原公。忽墮馬。傷敗肢骨。
失音直視。至夜而卒。驗其所記年月。若合符節。則世
相定業之說當矣 長干寺育王像者。光趺身相。祥
瑞通感。具如前傳。亢陽之歲。必駕御輦。迎像入宮。上
加油帔前導羅蓋。僧眾從後。初雖炎赫。像至中途。則
每霶𩃰霡霂。生物濡洽矣。國家所賴。以有年也。陳禎
明中。像忽西嚮。直月監堂。屢移嚮南。晨起視之。復西
嚮。事聞。詔迎入太極殿。設齋行道。先是像戴七寶冠。
珠玉飾之。重約百斤。復以錦冐加其上。翌旦則冠掛
像手。而冐猶覆頂也。上使為戴冠覆冐。如常時。因膜
拜以禱之曰。苟國家有不祥者。宜再脫冠。明起視之
復然。隋開皇九年陳亡。詔致像大內供養。上對之。每
不敢坐。蓋以像立故也。久之詔曰。朕年老。不堪久立
侍像。其今有司造坐佛。如育王像者。可送本像於興
善寺供養。像偉特。所在莫能容。移置北面以圖遷奉。
明日像則南面。或疑人所為者。乃剎之北面。而扄鐍
其戶。且視之。像面南如昨。眾懼皆禮謝 梁祖等身
金銀二像者。奉之重雲殿。晨夕禮敬者五十年。侯景
之篡。太尉王僧辨既誅景。謀迎貞陽侯淵明於齊而
立之。猶豫未定。僧辨使女壻杜龕。宿衛宮闕。龕性貪
[010-0153c]
悍。欲毀二像。鑄金銀鋌。初殿周匝為閣道。號三休閣。
而像頂正出閣上。龕遣數十人。登閣鑱像頂。像並回
顧。眾驚悚。皆默瘖昏醉。龕隨徧身青腫。如見擊狀。號
呼數日。創爛而死。陳有江南武帝昉徂落。臨川王蒨。
入承大統。方治葬具。造轀輬車。時以國用窘乏。詔取
像殿寶帳。珩珮珠玉。以充給之有司部集人力將事
屏撤。而雲氣滃鬱。擁殿內外交暗。其餘方所。霽景明
朗。觀者四合。競駭其異。而雨注電射。煙焰歘漲。眾見
殿像騰舉。高薄霄漢。漸遠漸微。焂然而沒。頃之雲斂
雨過。就視其地則惟柱礎存焉。後或見之海上 僧
護石像者。高齊時造長丈八。始護發願為之。然未得
石。會於寺北谷中。見石仆地。約如其數。顧工營治。涉
朞而僅了面腹。以背著地。勢未易。具眾力翻之。卒莫
之動。明日石忽自轉。以就磨琢。及成。移置殿中。周師
之破齊也。像先流汗。晉州陷。盡火諸寺。像獨完美。雖
饒人牛力。終不仆。尋有僧周。壘瓦木土塹。以營護之。
須臾失僧所在。或以木折像二指。見夢於人曰。吾指
痛。且而續其指。開皇十年。盜歸像殿旛蓋云。夜每夢。
丈八人責讓之。巳上並戴旌異記。


後梁法



京其先太原孫氏也。後徙江陵。母方娠。夢身
入蓮華池中。得一端正童子。將娩復夢。乘白獅子。遊
戲空際。七歲出家。於長沙寺。年十三。昇座說法。無滯
其同學智淵年雖長。不及也。於是信施雲委山積。育
王瑞像殿。小大之宇。千五百間。一新修治。皆自京出。
[010-0154a]
寺之耆宿。甞夢人告曰。京前身蓋寺檀越也。今以願
力再來耳。後梁俾為其境內僧正。未幾。有疾危甚。因
請僧於像前。行道者七日。沙間。法泰。夢像至京所居
房。淨人遠志。則見像出京房中。而返於殿。頃之病愈。
不久而卒。春秋七十六矣。


隋通幽



姓趙氏。河東蒲阪人。幼齡遺世。冠歲參。玄周
齊之際。法門屯否。乃南抵金陵。益進所業。而毗尼之
學。尤所究心。隋興。乃歸渭陰演唱。晚居延興寺。適當
剏建。而土木之勞無所憚。仍開四大井。各施漉具。以
護生。其平居開經。必盥手及腕。雖處房室。未甞唾涕。
便利洗淨。不用巾幞。手則聽其自乾。沍寒重被三衣。
所謂綿纊。無復識之。每歎曰生不改善。死不償累。足
矣。誡弟子曰。吾後必以施禽獸。大業元年正月十五
日坐逝。春秋五十七。


隋慧達



姓王。襄陽人。幼年在道。尤務脩繕。後業禪於
天台之瀑布寺。又北遊武當山。習靜如前。有陳御曆。
江南疫癘大作。達建藥藏於楊都市。所濟殊廣。金陵
佛寺之多。過七百所。而達所扶仆起廢。華敞之者。餘
三百。仁壽中營七層木浮圖於楊州之白塔寺。復泝
江西。至鄱陽豫章諸郡。隨緣演化。以成就功德。沙門
慧遠邀止廬嶽。造西林重閣七間。誓以黃柟為之材。
闔境推求。了不可得。僉欲改圖。達曰。但誠心未至。故
追訪無從。苟願力之堅。則樗櫟將化而柟矣。眾因四
出尋索。果得黃柟一谷於境內之下巢山。計其數。可
[010-0154b]
了此閣。然窮險無路以出。達偶行歷崖壁間。僅見一
處通人往來。遂挽拽至江。𥱼筏而下。略無遺逸者。閣
成。宏壯冠世。後忽偏欹於南三尺。地當石門㵎。適有
大風。從㵎起。北吹閣。閣隨以正。晚往長沙。樹立益廣。
達率性任真。言無華綺。衣被弊惡。殆不可觀。而檀信
嚮慕。所舉輙遂。亦其感應之理然也。大業六年七月
晦。舊疾增劇。室中異香旋繞。像設流汗。倚臥七日而
逝。壽八十七。


隋智琳



閭丘氏。高平防轝人。祖儼不仕。考曇珍梁國
常侍。琳幼請業於處士卞詮。禮易莊老。悉窮其致。逮
壯即事仁孝寺沙門法敦出家。受法華維摩。未幾而
敦公逝。戒品未圓。莫之趨嚮。乃造京。更依東山寺正
暅法師。稟成論。習毗尼。陳大建十年。歸干鄉里。南徐
州刺史蕭摩訶。深加禮異。請轉法輪。十一年詔為曲
阿僧正。至德二年。詔補徐州僧都。開皇十六年。𨳝州
剌史李海游。起為斷事。所居仁孝寺。梁征西諮議郯
僧詔舍宅。營搆未完。遄及離亂。琳乃盛加藻飾。輪奐
弘敞。寔有力焉。造像六軀。其一夾紵。又造甎塔五層
於育王山頂。講大品法華淨名金鼓。各有數。度弟子
千餘人。晚年以招隱伽藍山。房閒寂。林木幽茂。宜脩
禪定。以趣道津。迫以外緣。訖莫之果。大業九年五月
六日。跏趺合掌。終於寺房。春秋七十。先是信士劉正。
勤請開彌勒上生經。琳辭以無常且至。何暇及爾。又
遺言。必行尸陀林法。弟子智堅等。以其月十一日。還
[010-0154c]
尸千育王山。久歷時序。膚體無損。乃以其年九月八
日。搆方墳。窆其全身云。江陽介士蔡環文其碑。


唐住力



姓褚氏。其先河南陽翟人。後有避地於吳郡
之錢唐者。子孫因家焉。八歲入道。有聞緇俗。久之陳
宣帝。於京城之左。造秦皇寺。詔董工役。至德二年。充
寺主。陳亡徙居江都之長樂寺。隋開皇十三年建塔
五層。金盤輝耀近遠。十七年煬帝以晉王出鎮淮海。
委力總寺任。乃復於丹陽龍光寺。迎致梁武皇帝所
得優填王像。王謐所得定光像。中脩高閣。旁挾二樓。
奉像其上。宏壯顯特。挺冠區宇。大業四年。益起四周
齋房廊廡。倉庫庖湢。使淨侶游息無厭。十年盡出巳
資。購旃檀香木。模刻瑞像。并二菩薩。并安閣上供養。
十四年。隋室喪亂。寇盜搶攘。力則誓捐身命。守護殿
閣。神堯受禪天下更始。諸方版蕩。而此等獨存。武德
六年。賊帥輔公拓叛。寺觀。皆撤送江南。力致書願焚
身以留室宇。公拓不聽。力謂弟子曰。吾無量劫來。積
集貪愛。不能捐舍軀命。以報法恩。今像欲濟江。所不
忍見。可積薪自燒。以供養之。衣資什物。並以施像。必
吾滅後。像南還矣。遽湯沐跏趺。面西引火。以至命終。
而身則合掌。凝然不化。多益以薪。西後猥燼。壽八十。
其年十月八日也。既而像果南還。門人慧安智頤等
樹碑於寺之內。東宮庶子虞世南文。


唐慧胄



生蒲州之蒲坂王氏。幼年入道。樂崇福業。受
具之後。即習僧祇。逮于立年。且禪且誦。然於法華尤
[010-0155a]
重。住京邑之清禪寺。紀綱眾務。餘四十年。初未甞告
倦。故使園圃周繞。竹樹森繁。水陸莊田。庫藏充牣。時
至耳順。便爾間居。眾雖以其久勞。而聽其燕逸。然事
有掣肘。亦必諮詢。而後敢治。則其機智之斷如此。寺
多淨人。擇其能旋轉呼吸者二十人。使之習樂。候節
日。作之像前。以傚西域聲伎之盛。夸於俗里。未幾疾
劇。謂其徒曰。吾有小罪。而加之重病者。以其營造鑿
掘故也。預知卒日。趣湯沐跏趺而坐曰。吾酬債畢矣。
遂瞋。壽六十九。時則貞觀初也。


唐慧主



姓賈氏。始州永歸人。六歲出家。為斌法師弟
子。誦遺教經。一夕即能憶不忘。顧以師所行。多忤經
旨。因辭去。依姜律師。誦法華經。寺諸房中。或講俗律。
主纔聽。若素習。乃問十關。時無知者。自是黑白憚伏。
眾遽請為律主。從受菩薩戒。黃安縣造七寺。梓潼縣
造十寺。武連縣造三寺。蜀之佛法。至是始盛。初主受
學於京之甘露寺。忽夢。天地晦冥。眾生無眼。三日夜
而後明淨如故。覺而疑之。及周廢法。距之復教。僅閱
百日。其徵應也如此。於是歸隱鄉里之南山。禮佛誦
經不輟。禽獸異類同集。授幽顯菩薩戒法。感神饋茯
苓甘松香物。會獼猴群共治路。主曰汝性躁擾。作此
何為。猴忽人語曰。時君異也。佛日通也。主殊怪之。然
固未知天下為何時也。適逢採弓材者八人。而後聞
開皇年焉。尋出山。以事聞。詔與鬀落。大業中。奉詔弘
四分於鄉里之香林寺。武德初陵陽公以皇子牧益
[010-0155b]
將之任。道過始州。偶憩寺中。凡講堂佛殿僧房。置行
李物皆徧。牛馬散放廡下。屎尿盈溢。主從莊中還。竟
取三衣錫杖房中。咄曰死生在今日。因舉杖擬牛馬。
牛馬即顛仆。併擲棄行李溝中。州縣吏大懼。隨以狀
走白公。拘王以待命。公聞而喜。遺之書曰。弟子數病。
不逢害。鬼蒙將律師破慳貪袋。深為大利。今附沈香
十斤。紬綾十段。仰贈。後還京日。當受戒焉。寺有明禪
師者。主平昔同心之人。貞觀三秊。忽自見身無其半。
謂諸徒曰。吾與律師。建立此寺。今所見如此。律師不
死。則吾且死矣。外或覩異相僧數千人入寺。意以為
寺中設會。且而問之則否。至午主告逝。壽八十九。


唐道積



住益州福感寺。平生專業涅槃。凡欲宣述。必
先沐浴更衣。坐而披展。性尤仁慈。務以濟物為急。遇
諸㿈癘之爛潰者。雖臰穢薰蒸人所掩鼻。積則殷勤
瞻視。晝夜靡怠。或共器食。或連榻臥。弗恤也。貞觀元
年。五月終於所住。春秋七十餘。時屬炎夏。停之百日。
跏坐如初。而略不腐臭。眾因加之漆布焉。建今蜀中
涅槃之盛。蓋自積發之。


又洪遠僧恩並誦涅槃。皆為
皁白所歸敬。後遠住會昌。恩住弘福。禪定 又弘福
智曄者。江表令族。治法華。每自抄寫。且復倩人。前後
所出二千餘部。晚年總寺任。猶日寫五紙。年七十餘。
尚強健不少衰。


唐德美



姓王氏。清河臨清人。年十六。辭親出家。十九
薙落。謙謹恭敏。專務實行。雖經論備閱。而尤善律部。
[010-0155c]
開皇之季。駐錫京師。日以持戒禮懺為業。又誦千佛
名經十二卷於太白山中。而每名則加拜焉。太白九
隴山僧邕禪師者。素以道行著。稱美因奉之。以究心
學。後還京。住慧雲寺。從靜嘿禪師。靜嘿蓋道善禪師
之神足。道善持巳節約。四眾欽重。美事靜嘿餘十年。
凡其施設。皆所經歷而得其說。靜嘿滅度。一以委之。
西循守不失。故悲敬二田。未甞間歲。諸造福處。悉有
餽慧。夏末蘭盆。亦隨寺送物。俗謂普盆錢。大業之季。
夏集千僧。行道七日。或謂美曰。時既炎熱。不可使眾
饑虗。何不打餅供養。美曰麵易致耳。然而柰其餿敗
何。或曰我能之。但多置冷水盆則善矣。明日半衣起。
溲麵二十斛。作二日料。饔庖麇。至杖打刀切。湯鍋亦
巳沸矣。隨切隨投之湯中。已煑熟。則撈以投水中。投
之湯者有盡。投之水者無窮。黎明行餅。莫不訝其堅
韌也。眾以為至誠所感云。武德初。詔住會昌寺。乃於
西院。造懺悔堂。像設嚴盛。棟宇宏麗。時則浴井忽竭。
美為禱祈。泉湧如舊。平生畜舍利不多。而應驗莫測。
隨以寶函。遇禱必給。力行頭陀。終身徒跣。以避蟲蟻。
或學般舟而不坐。或學止過而不言。雜行紛紜。殆難
殫舉。且口誦彌陀之號。心專淨土之歸。貞觀十一年。
十二月二十六日。合掌稱佛而逝。壽六十三。露屍於
南山鴟鳴阜。骸塔楩梓谷。弟子樹碑。侍中于志寧文
又沙門曇獻者。京邑人亦弘福業。功格前賢。身成令
範。眾所推挹。故光明寶閣。冠絕寰中。慈悲佛殿。時所
[010-0156a]
驚異。本微迹顯。茲不廣述。


唐曇獻



生京兆始平之張氏。少事昌律師。昌虞鄉賈
氏。淨行無玷。勝業有聞。居靜林寺。周武壞法。昌雖與
俗推移。而律儀無闕。隋興誕弘吾教。首復百二十僧。
而昌與其選。詔得各度沙彌一人。為侍者。而獻在焉。
住大興善寺。後昌歸里。掘像構宇。起廢靜林。功未畢
而逝。檀信悲之。乃復以仁壽致獻。而嗣其業。故兩寺
壯麗。並足稱道。俄而遷任柏梯職。貞觀十五年正月
示微疾。十五日。早作欲往靜林。眾挽止之。至卯時。雲
霧暗天。遂卒於柏梯寺。是夕光景如華。自柏梯東南
山上。徧照近遠。凡三夕。屍棺潛為靜林所竊。而柏梯
之人不知也。既而光景亦隨。以出於靜林南山頂。於
是柏梯始知之。而訟于官。竟葬靜林。弟子勒銘。識其
事。


唐法誠



雍州萬年樊氏子。童稚出家。居藍田之王効
寺。師事高行沙門僧弘。薙落。日以誦法華經自課。又
學定業於禪林寺相禪師晚年綱理眾務於雲華寺。
開皇初。詔起為授戒師。抗表以辭。遂徧歷名山。追蹤
勝友。因與超公。棲遲藍谷。即今之悟真寺也。方行法
華三昧次。夢普賢曰。可書大教。誠寤以為大教大乘
經典也。遽購工書繕般若。尋造華嚴堂於寺南之橫
嶺上。邀致弘文學士張靜寫經供養。其䖍恪所感。則
有異鳥飛舞。鳴唳於鑪案間。貞觀初。畵千佛像。鳥集
畵工肩背上。及營齊併慶經像。鳥隨奪迅。浴香水中。
[010-0156b]
茲亦異矣。誠甞夢。青泥坊側。大有尊像。間往發之。獲
龕像。率剝蝕。莫考歲月。蓋周氏廢教時。所󰢍藏者。十
四年六月晦。忽臥疾。頃之起坐索浴。且索絡輿。翌旦
明相將現。誠自語曰。欲來但入。何假絃歌。顧謂侍者
曰。吾聞諸行無常。生滅不住。九品往生。吾慈驗矣。今
有童子相迎。久在門外。吾去世後。爾等宜遵佛戒。無
使有虧。俄而口出光明照室。異香充庭。端坐而逝。壽
七十八。然誠每夏課經必五百過。餘日亦必再過。略
計十。年則萬餘過矣。而況其齒臘不止此。


唐慧震



姓龐氏。身長八尺。性強記。聽暠師三論能領
指。要住梓州之通泉寺。蜀部被其化。昔暠師甞南詢。
及還。緣道得所施袈裟三百領。及暠之亡。乃以委震
於每年正月。必集人。轉閱藏經。而施之未甞少間。日
擁百眾。弘三論。一且若夢寐。或語之曰。西山之巔。宜
造大像。寤而按行其地。有石細瑩可愛。兩旁皆流泉。
無所有。即命工鐫琢其中。成坐像。高百三十尺。貞觀
八年。集道俗三萬人。以落之。像口出白光。照映近遠。
見者敬異。十五年正月十五日示滅。壽六十六。先是
十四年七月。所畜駿馬嘶鳴。三日不食。頃之有僧。不
知所從來。自稱十力。謂震曰。馬與主別。主當先行。且
具以其死日告之。因曰。法師當悉散財物。無以累身
後也。遂隱去。自是震益施悲敬二田。是歲元日。請僧
行道。作大善會。期以三七日。然後圓滿。作會之八日。
眾覺香氣鬱勃。充塞一寺。至十五日。寺地皆生蓮華。
[010-0156c]
草木變亦如之。震曰吾本心欲滿三七日會。今瑞相
巳現。吾其可待耶。趣進食。行嚫。食畢。秉鑪。繞旋盧舍
那像三匝。方拜跪竟掩息。時寺之香氣猶未巳。俗屬
昆弟三。各捐緡錢五十萬。以助累石塔五丈。龕安繩
床。扶屍其上。更百餘日不僵仆。


唐智通



出梓州之陳氏。八歲辭俗。事道正法師為弟
子。以鬀落。居牛頭山誦法華經。凡弘闡者百餘過。會
中之人。皆再覩光明照徹內外。每有雙鵝。依于座下。
若聽法。然且持律嚴謹。舉眾畏服之。尤惡黃老。其鄉
里士女。有奏章醮獻者。必召其人。而呵辱之。或至於
杖之者。平生不畜私財。然其寺宇之成就。皆所得於
施主之物。貞觀二十三年十月十三日。謂其徒曰。吾
於茲寺。用巳十萬貫矣。恨尚未備。汝輩其成之。及終
時方小食。寺之房堂地皆動搖。且變白色。經食頃。久
乃巳。壽九十七。


唐慧雲



姓王氏。太原人。其先有避地於九江者。子孫
因家焉。雲以幼歲。依廬山大林寺沙門智鍇。出家鍇
亦有聲當世。而雲尤慷慨精厲。獨異恒倫。法門之務
未甞不以大者遠者介意。而所居寺。曾莫脩治。時達
禪師方以道行。為檀信所歸嚮。雲年二十有五矣。誓
往邀之。以來貲幣。達弗許。雲以死請。委身叩頭。顴頰
破腫。涕泗漫地五尺。計且欲自溺。以著見其志。達感
動為起。雲遽奔走險隘。前告道俗。使之迎候。路逢群
虎。目不暇駐。既抵山中。有所施設。雲必奉行。無小忤。
[010-0157a]
甞馭舟溪谷間。嚴冬凍沍。砂石崩頹。雲則脫衣挽纜
腰胯而下。凌凘砭骨。流血凝結。行三百餘里。罔所辭
憚。隋季天下大亂。士弘林氏。起兵豫章。號楚。以秀才
胡氏。為尚書。今寇鄱陽九江據之。因發心模寫廬山
東林文殊瑞像。以雲有幹材。委監護。頃之像脫鑪韛。
而頸脇穿漏。議將復鑄。會胡以譖見逮。不果。而有像
色黃金餘百二十兩在焉。雲患壞劫。因以竹筒貯金。
併金誦銅珠一環為信。寄胡所。胡至宮亭覆舟。失二
物。後復浮而至。得於三十里外之遠云。胡且死。又託
金於其叔父曉禪師使遁。俄唐兵破豫章。曉用幣縕
裹金負之。以避難。遇盜焉。然盜亦不知其為金也。委
之而去。於是雲得以成就其業。當鎔冶日。五戒李氏
先發願然一臂。以致祈鑄。及事之辨。乃前於所卜之
期。李氏不知也。像見夢曰。汝願然臂。可誣邪。李氏寤
遽如所願。寺備經論。而律部獨未全。時首律師。方闡
化京師。雲重趼造詣。詔住弘福寺。悉獲採掇以歸。


唐法成



姓王氏。始名守慎。天后時。官至監察御史。以
后任酷吏。羅織元良。以起大獄。遽棄官出家。務苦節。
化導民俗。儀鳳二年。望氣者。以京兆西市有異光。詔
發之。得石函。內盛佛舍利。餘萬顆。明瑩堅緻。不可磨
涅。詔即其地。建光宅寺。築七寶臺。舍利分使京師諸
剎供養。當是時。成因請疏鑿餘地。引永安渠。以為大
池。號海池。上樹佛屋經樓。以侈其觀。士女之好營福
事者。皆就之。縱飛潛生物。以祝國𨤲。方疏鑿時。得銘
[010-0157b]
土中。曰百年為市。後復為池。自隋初立都市。至是僅
百年云。


唐業方



解脫禪師法孫也。解脫有至行。方循持無所
失。然尤以利物崇福為心。𨽻業太原昭果寺。素為士
女所歸嚮。或有以五臺文殊像自遠至。溺於滹沲河
水中。馳報方方。遂臨河焚香祝之。水為退縮。出像塗
潦間。即舁以歸。水復漲溢如初。及終。塔全身寺西北
一里所。西靈異至今。


唐慧雲



姓姚氏。湖湘人。麟德初。雲十歲。辭父母。出家
於南嶽。弱冠受具戒。遊歷幽勝。隨有廢弛。輙營治。如
是至凡寺宇二十餘。所久視初。駐錫浚郊。夜宿繁臺。
望有異氣。起汴水北園池中。且訪其地。乃知其為歙
州司馬鄭景宅也。因杖屨以往。見池闊甚。瀾漪浩渺
無際涯。下布天影。而參差轇轕。有宮殿樓閣狀。獨歎
曰。此可以致吾力矣。神龍二秊。徙居濮州報成寺。發
願募金。寫就丈八彌勒像。樹殿池旁。且擬名其寺為
福慧。以安奉之。伐材聘工。將底功緒。景龍二秊。始從
景購得其宅。或出古碣土中。記曰齊天保六年乙亥
歲。剏建國寺。於是行部使者。命迎像其地。仍撤殿材。
以定建國額。會刑部尚書王志愔。以採訪使。將詔指
盡撤天下無名額寺宇。併收銅鐵像。送近寺。時雲規
模巳備。所欠者僅繪飾爾。既值此詔。竟中輟。雲乃焚
香涕泣。日夕膜拜於像前曰。苟事必成。當現奇瑞。頃
之像首發金色光。輝燭天壤。合城聚觀歎異。或瞋視
[010-0157c]
謗言。則目盲口喑。雲為像前悔過而愈。皆誓奴役終
其身。未機上聞詔賜額相國。先是上於潛邸。甞符夢
想云。復詔佛授。記寺大德明幹。撿挍功德。毋令官府
煩擾。中書舍人賈曾。侍郎平章事岑羲。悉捐俸貲以
助。玄宗受內禪。先天中。上皇躬御翰墨。書額以賜。詔
大德真諦。并弟子品官。併持旛華以侈之。久而卒。葬
東郊。至今寺莊影堂在焉。號造寺祖師。


唐崇業



初莫知所從來。俄偕弋陽道岸。依文網律師。
究毗尼學。服勤罔怠。黌肆推為元長。夙與淄川恪齊
名。而挺特剛毅過之。聞望之美。徹于宸冕睿宗朝。斥
舊邸造寺。號安國。詔業居之。仍入承明殿薰脩。授上
菩薩戒。施與優渥。時菩提寺。方治殿宇。業悉以所得
助其役。蓋其平生未甞畜長也。開元中。屬微疾。[厂@既-旡-日+口*頁]弟
子曰。吾數窮化盡。汝曹其謹循戒檢。無令放逸。遂終
于所居。西明寺之別院是。於澄照寔適孫云。


唐玄覽



姓褚氏。其先河南人。後徙錢唐因家焉幼依
慧昶師出家。昶年高行尊。誠學者之模範也。居臨平
邑里之華嚴寺。隋季天下喪亂。寺因頹弛。唐初詔許
脩飾。覽乃華侈其制度。恢闢其基址。負山臨水。形勝
殆可尚。且以寺前之湖。為放生池。而太守袁從禮。司
馬楊敏言。為禁漁捕。以贊成之。鑄金銅像三百五十
座。寫經二千餘軸。畫殿前四天王像。則其相力亦勤
矣。父宗贈和州剌史。右散騎常侍舒國公。兄無量。以
材學苾。太夫人期頤自養。覽又以天竺其受戒地。及
[010-0158a]
為僧錄時。所營別墅。併華嚴三所。皆致繕治。優游來
往。化導以老。開元二十二年。示疾終於寺。壽八十四。
弟子明了大覺等。葬之細礪洞。工部侍郎徐安貞撰
碑文。


唐楚金



姓程氏。其先廣平人。今占籍京兆之盩庢。母
高氏。夜夢佛。有妊。七歲薙落。十八誦法華通大義。三
十誓建多寶佛塔。用工之際。玄宗夢見楚金字於虗
空中。詰朝遣使召問。乃為成之。且增其級。又於翠微
悟真二寺。各建一塔曰吾他日必棲遁於此。乾元二
年七月七日。右脇而逝。春秋六十二。法臘三十七。貞
元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左街功德開府邠國公竇文
場奏。千福寺楚金。是臣得戒和尚。天寶初。為國建多
寶塔。置法華道場。經今六十餘年。僧等六時禮誦。經
聲不絕。巳歷四朝。未蒙旌德。奉詔謚大圓禪師。


唐懷王



姓許氏。太原人也。出家住郡之崇福寺。少警
利。日誦千言。學優行峻。非儕類可跂及然志勤脩治。
幽并之域。屋廬像設經卷之。在教門者。無不致力。三
任寺之綱紀。校讎大藏二十餘本。增餝淨土院。代宗
時。詔充灌頂道場主。真言秘法。皆有賴焉。後率於寺。
壽六十三。


唐明準



天台人。少從靈墟道場出家。遊方京邑。因駐
錫於禪定寺。每念古者諸德之。維持佛法也。其心之
至焉。可量哉。如神僧智苑於范陽北山。寫經刊石。灌
以鐵汁。以祈不壞。為利益。至今。準乃發心。於貞元戊
[010-0158b]
寅。正月命工郎山鏨石刊法華經。以垂將來。然石皆
頑惡。不足用。準乃禱之山靈。使裨助善事。定中見紙
若干幅。列粘石上。巳而連率博陵崔公。與僚佐二十
八人。各願手寫一品。勒碑環立廡下。元和元年八月
落其成。


唐幽玄



劉姓幽州人。弱冠禮并州賢禪師落䰂。久之
遂得心法。元和二年。振錫江左。見會稽大雲寺鼓寂
鐘喑。食輪不轉。歎曰。此獨不可以行化耶。乃持一鉢
走闤闠。而施者響應。因使寺主開堂接眾。如諸方法。
未幾。徙居湖心龜山之妙喜廢寺。九年平昌孟簡來
鎮斯郡。為大其寺之規模。而一新之。十二年。去遊南
嶽結菴絕頂以居。豫章太守商祐尤加敬慕。十九年
迎住東明寺。寺建於晉安帝時。玄侶之集。至今猶盛
寶曆中奏。易額世福。且置戒壇其內。復詔度僧。凡寺
之像設。皆玄所致云。大和元年。沈中丞傅伽信嚮。又
造佛閣五層於寺之南。既而逝。第二漆布其全身。奉
之閣下。


唐寂然



姓白氏。太和二年。遊天台。至剡之沃洲山。愛
其幽勝。而卜築焉。道化既行。玄侶盛集。淛東廉使元
相國稹。甞有所施。陸中丞助其完葺。三季而院成。五
年而佛事作。然每升座舉揚法要。尤為四海所厭服。
後終於其寺。侍郎樂天白居易記。太子賓客劉禹錫
書。


唐法興



洛京人。七歲出家。落髮具戒。後習誦法花淨
[010-0158c]
名二經。尤於戒律有持無犯。徧尋聖迹。戾止林泉。乃
復𨽻名佛光寺。撙節施利。建彌勒大閣。七間三重。高
九十五尺。其內尊像七十二位。皆極巧妙。於是臺山
海眾。共請為山門都綱維。蓋以其模範和暢。學識該
贍也。大和二年春正月。聞空中聲云。兜率天眾。特此
奉迎。乃澡浴焚香端坐而滅。


唐僧竭



不知何許人。素居京師之光宅寺。建中時。擬
摸五臺勝境。造文殊像以致覩人士女之敬。然以墾
斸之際。必傷舍識。乃於舉事之先。設道場三日。禱祈
祝願。使蠢動類。皆知所避。及乎畚鍤載施。而堁堀間。
無復有蠢動物。則其誠心所格如此。先是竭每以複
帛。為漉水囊。日漉水。投虫井中。井恒盈未甞涸。世因
以護生井目之。


竭尤巧思。又鑄銅蟾為息煙。以免飛
蛾蠛蠓之。喪身命於燈燭者。其制度頗行於當時云。
後因徙居所成之臺寺。歲賜香轉經。異他剎。


唐曇休



字德敷。姓李氏。素依越之開元寺。出家具戒。
精釆四分律。訓飭學者。殊有繩檢。然寺創南梁時。年
涉四百。而棟宇之偉壯者。頹仆矣。頃之輪焉。奐焉。加
美於舊。皆休之力也。又若護國經樓寺之外門樓。皆
昔曇一律師所經始。永徽中。康僧會法師。化身所𨤲
革。今皆重整。事同創始。可謂勤矣。咸通中也。後終於
其寺。則今所謂大善者。


唐智廣



姓崔氏。始見之雅州開元寺。羯帝神堂內。然
異術奇行。不可測。遇疾者。輙以竹杖撲之一摑。一叱。
[010-0159a]
燒紙緡。散飲食。甚者捩紙蘸水貼之。𤼣者起。跛者奔。
病立愈。其律巳尤嚴。女人至門。輒斥去。每齋淨飯菜
豉汁外。不容他物。食畢即去。無所辭謝。人有以錢䞋
者。不過二十文。過則不取。且使投之一箜中。滿則於
佛殿聲鐘集。眾平等分之。雖齊士夫家亦然。乾寧中。
王氏始定蜀。雅守羅公擕廣上謁。王氏。以聖師呼之。
先是咸通中。南詔蠻王及坥綽。引兵圍成都。危甚而
毗沙門天王。忽現沙門形。長五丈許。立城上。怒視之
日光迸射。坥綽懼即遁去。蜀人尋於寶曆寺建閣。立
天王沙門像奉之。後為牛尚書所毀。而蜀兵大連綿
不絕。及是王氏請廣脩治。廣許諾施者填噎。收幣至
二十萬。又勸使輸材。皆水杭陸輓。坌至。工傭効力斧
斤。畚鍤交作。光化元年。閣成。因循江瀆池。祝食擲水
中。明日魚之二尺許者。萬億計。死浮水上。豈其所謂
乘功德力。而超生善道歟。


唐慧聞



信安人。登戒[棣-木+上/矢]居靈石寺。其平生常以檀施
之業。勉世俗曰。五道流轉。欲進脩以求解脫。捨福力。
其安資哉。每有營治。雖猥賤瑣屑事。猶躬親之。得魚
肉。必手自持歸。以餉工匠。一日山行遇虎。輒杖叩其
首曰。汝毋噬人。我茲為汝等造功德。汝宜有所助。明
日衘一野彘至。則其誠之所感如此。先甞於瀔水鑄
丈六像。度其金。既足用。而猶未模冶。曰將以待大檀
越也。無何而清溪縣女子。以其所蓄寶鑑來施聞。為
祝之曰。苟發心至誠。則此鑑當於鑄日。正著像匈。巳
[010-0159b]
而果然。又謁豫章。致黃金數鎰。道直𡨥。棄水中曰。使
澇漉之。而後得。則諸君福田。庶幾其無損。逮歸視篋
中。則金具在。豈非其慈忍之念發。而鬼物隨以加訶
護歟。宜世之尊其德也。


後唐貞峻



鄭州新鄭張氏子。年十四。依相國寺歸正
律師出家。誦習淨名仁王等經。不久即能暗憶不忘。
後既緇薙。聽俱舍論。年十八。陞座弘演。冠歲納戒於。
嵩山會善寺。因掛錫封禪寺。蓋今之開寶院也。新章
律疏。探索玄微。而講授之。勤未甞小怠。時年甫二十
三爾。大順二年。相國寺灾。滌地皆盡。耆宿以為非大
福德力。莫可以再成就。或曰峻其庶幾。於是相率以
請峻。則無所辭讓。歸以上座職自任。未一紀而檀越
旁午。寺之堂氣廊廡一新。眾推為新章宗王。僧尼弟
子。百五十餘人。操行高潔。誠有足以動物者。故能坐
致功業如此。同光二年。夏四月十二日。微疾而終。春
秋七十八。法臘五十八。葬祔慧雲禪師之塔。


後唐智暉



姓高氏。咸陽人。少從圭峯溫禪師鬀䰂。年
二十。乃受具。學律習禪。博攬藏教。然尤工於翰墨吟
詠。且効僧珍道芬。六法作畫。物像生動。若其濟眾之
心。蓋出天稟。固非勉強而行者。梁乾化四年。自江表
來京邑。歷觀諸剎。以為所須皆備。而獨於浴室。似有
缺典。於是相攸洛汭。治屋若干楹。購山給薪。鑿沼儲
水。輪汲而槽受。其湯之富未易。言則瓶錫之侶。冠簪
之倫。搢紳先生之流。其至者。日不暇給。而脫履則木
[010-0159c]
寫承足。卸衣則枲裙障身。五日一開。開凡七十有二
而歲周矣。其所浴。殆數萬人不啻。又闢浴聖室於西
廡。以象十六應真。其內中則觀自在堂也。侍即揚凝
式篤重暉為作碑頌德。


周智江



幽州三河南管。單氏子也。家贍足伯仲皆遊
俠。無所成就。而江獨服善好義。深慕空學。唐乾寧四
年。江甫十五歲。即往盤山感化寺。求薙落為沙彌。天
復三年。受具於五臺之梨園寺。學通淨名上生等經。
梁龍德初。講名數於商丘之開元寺。著瑞應鈔。門人
共傳習之。唐同光初。乃居宋州之廣壽院。締構堂宇。
輪奐可觀。復塐彌勒釋迦二尊像。十六羅漢像。繢飭
殊勝。顯德五年。孟秋。俄遘疾以卒。享壽七十四。方屬
纊時。或覩天人填擁。若迎導狀。議者以為江疇昔誓
生兜率之驗也。吏部員外郎李鉉著塔銘。


宋常覺



姓李氏。陳留人。家素儒者。而貧苦不自振。丱
角讀書鄉校。俊頴出儕類。偕耆文遊廬山。樂其間靜。
遂投歸宗寺出家。為淨人梁乾化二年。始易形服。從
剃染。即依東林甘露壇納戒。其於學。雖具究三藏。然
終專志禪指。既禮文殊聖迹於五臺。念曰倦矣。其復
可以事奔走乎。後唐天成三年。始得地於汴京麗景
門右。治屋數間。以營浴事。每月以三八日。一設。僧無
遠近皆就浴。歲約費千萬緡。雖一出檀施。自非覺維
持之力。疇克爾。尤與北海陶穀。湘東張仲荀厚善。皆
有遺寄之文可考。陶序以為覺麻麥一齋。炎涼一納。
[010-0160a]
前後王臣。上章乞師號紫袍。而覺確拒之。操眾愈益
可敬慕。


讚曰。


「 哀哉世間
 貪吝乾沒
 菩薩發心
 普濟生物
 親近乞者
 言溫貌柔
 汝窮汝乏
 予取予求
 飲食裳衣
 玩具珍寶
 國城妻子
 頭目髓腦
 內施外施
 無物無身
 施者受者
 亦復無人
 如此乃能
 離諸住相
 併空如來
 大功德藏」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明胡泰之刊